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1: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篇1

【关键词】中医护理临床应用;探讨

1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具有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

1.1 整体观念包括了人体自身,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现代特别重视的心理因素等各方面的平衡与统一。这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相一致的[1],充分说明了中医护理倾向于人的整体性、有机性、连续性;并且,“天人合一”这一朴素辩证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

1.2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基本特点,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本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护,则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则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辩证的正确与否。辩证施护体现了临床护理过程中着重透过现象看本质,因而采取了“同病异护”、“异病同护”、“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等方法。

2 中医护理的现状

中医护理同中医学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疾病,就有了医和护,医护是同源的。现阶段中医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护理适合现代护理的发展方向,其效果也渐渐得到肯定。另外中医护理在社区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拥有巨大的国际市场。近10年来中医护理研究方向:1.开展中医护理高等教育研究2. 开展中医整体护理模式的研究;3.开展中药外用药护理的研究;4.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在社区保健和康复的应用研究[2]。

3 中医护理存在的问题

3.1 现有中医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缺乏国际交流的水平;

3.2 现有护理人员还未普及中医护理学知识、缺乏辩证施护的能力[3];

3.3 中医护理的应用范围不广泛 、学科内涵还比较模糊;

3.4 中医护理技术不普及、操作实践机会少[4];

3.5 中医护理学与现代护理学的磨合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

4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护理的特色与优势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从饮食、情志、病情观察、生活起居和诊疗技术等诸方面讲述了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内容,同时也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这里着重探讨辩证施护,中医认识和护理病人、是既辨病又辩证的。辨证着眼于证的分辨,如一初起发热、恶寒、头身痛、脉浮的病人,初步印象为感冒病。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不同,常表现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不同的证,只有辨别清楚是风寒证还是风热证,才能确定施护的方法。如属风寒感冒,根据“寒者热之”的护理原则,应采用避风寒保暖,室温宜偏高。饮食上可给生姜红糖水等辛温解表之护法;苦属风热感冒,根据“热者寒之”的护则,应采用室温宜低,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减轻心烦、口干之不适感。饮食宜给绿豆汤、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热生津辛凉之品。这就是所谓的“同病异护”。但在临床上有时可见到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所谓"异病同护",就是指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护理。比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等,是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都可采用升提中气的护理方法。如用黄芪、党参炖母鸡,苡仁粥、茯苓粥等益气健脾之品;注意休息,避免疲劳,以培育中气;采用针刺百会、关元、长强穴,以补中益气;保持会清洁,用五倍子、白矾煎水熏洗以促使回纳等。由此可见,中医护理主要的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和“证”的不同。相同的病机和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病机和证要采用不同的施护措施。所谓“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实质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的缘故。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护法,就是辨证施护的精神实质。

5 中医护理的展望

中医护理要发展,要走向世界,就必须要走科学研究的道路,走继续教育的道路。在护理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传统医学内容丰富多彩,疗效显著,中医护理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实践、整理、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理军,中医基础,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2] 刘虹,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篇2

【关键词】痔病;中医护理路径;临床研究

痔病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的静脉团或肛管下端皮下血栓形成或增生的结缔组织,俗称痔疮。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同一部位的齿状线上下均发生,临床兼有内痔外痔的症状者为混合痔。痔病是肛肠外科中一种最常见也是人类特有的多发病,无论男女老幼都有发病之虞,其发病约占所有肛肠疾病中的85%。 [1]临床护理路径(CNP)是适应新形势的一种崭新的护理模式,它是指医院里一组成员共同针对某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序、准确时间要求的照护计划,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工作,同时也使病人自觉参与到疾病治疗护理过程。中医护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以人为中心的、整体的、辨证的护理模式,将临床护理路径的内涵进一步拓展,融入中医辨证施护的思维,临床路径中体现中医护理特色,即形成中医临床护理路径。[2]我院肛肠科从2011年9月开始将痔病中医护理路径应用到临床中,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肛肠科100例住院痔病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7-66岁, 实验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9-64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护理

对照组根据传统模式按医嘱进行常规治疗护理, 而实验组则严格按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痔病的中医临床路径相关要求制定本科痔病中医护理路径表。由护士长、组长、责任护士根据临床诊疗的不同阶段,提出护理措施,建立一个以患者为中心,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检查注意事项、护理措施、饮食指导、活动引导、情志疏导、出院指导等护理工作为纵轴,实施标准化的护理流程,内容见表 1。每天医生和护士按照临床路径表中预定的治疗和护理计划, 对需要和已经完成的项目, 在表中给予标识。同时,建立持续改进痔病中医护理路径的监控机制,在应用过程中,执行实施-评价-修改制度,在实施中收集资料、及时评价、及时进行修改,根据实施过程逐步完善。

2.2 评价标准

采用健康教育达标率、遵医行为、患者满意度及住院时间为评价标准,其中,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健康教育达标率、遵医率及满意度的调查, 健康教育达标率得分以≥80分为达标, 满意度得分以≥90分为满意。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0.05, P

3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50例患者的健康教育达标率、遵医率、满意度升高, 住院时间缩短,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4 讨论

(1)整体护理工作整体质量:对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行为及方式进行有效规范,因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沟通技巧、语言表达等方面均有不同,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及模式,所以健康教育实施后的效果也有明显的不同。[3]应用中医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从时间、内容、方法等方面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不仅规范了健康教育的操作体系,使护士保证了对健康宣教的有序性、针对性、目的性,也使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和具体化,提高了护理质量可控性。(2)对中医护理效果不断评价、反馈、再实施,使中医护理内容得到了及时的补充、纠正和完善。患者在住院期间既治病又掌握防病的知识。

(3)护理路径紧凑有序,以患者为中心,增强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接触、交流机会,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依赖感,使患者的遵医行为更好地发挥,缩短了住院日。

(4)临床护士大部分毕业于西医护理专科缺乏中医护理基础知识,对中医护理及中医临床路径重视不够。开展中医护理路径,突出中医特色,针对不同时期及患者主症采用中药熏洗、耳穴压豆、刮痧、拔罐等特色护理措施。促使护士主动学习,学习相关专科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中医护理基础知识及中医技能等。通过自身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活动,全面提高护士对中医护理路径的认知度,同时体现中医护士的专业价值。

(5)中医护理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护、情志护理、饮食调护、独特的护理技术五大基本特点为主导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路径。使护士明确流程,利于患者了解掌握健康教育内容,提高临床路径实施效果。

(6) 患者及家属通过路径表能预知所接受的照顾,主动参与治疗与护理,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4]中医肛肠大部分患者全身情况良好,实施护理路径促使患者主动参与护理过程中。护士针对患者不同个体、不同阶段的健康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教育。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密切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袁和学.中西医治疗痔病的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0,01.

[2]曹芳,张翠娣,宋磊雁,陆静波,朱莉萍,于爱华.中医护理路径改善混合痔病人生存质量的临床效果[J].护理研究, 2013,27(30):3401-3402.

[3]杨芳,王飞.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复明工程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4):476-478.

[4]张海燕.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6):1792-1793.

篇3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已成为目前重要的发展趋势.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移动护理管理系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本将结合科室移动护理管理系统的实践应用情况,对该系统的应用特点以及应用过程展开详细论述。旨在通过本文的理论概述,为移动护理管理系统的更好应用提供有效参考,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移动护管理系统;护理质量;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改变了我们这个社会,智慧医疗也在快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已是大中医院医、教、研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现代化工具,移动护理管理系统作为医院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效性和辅助护理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移动护理管理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对护理管理和业务技术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输、查询,以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为目的的信息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我院自实施信息化建设以来,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医院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资源得到有效的共享和利用。实现了护理工作流程最优化,使临床工作处理达到无线化、无纸化和自动化,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现将结合科室对移动护理管理系统应用的具体情况,对该系统展开详细论述。

1移动护士工作站

移动护士工作站是护士工作站在患者床边的延伸和扩展,它充分地利用了HIS的数据资源,实现了HIS向病房的延伸和扩展,促进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发展。借助病房无线网络覆盖,患者身份、药品及检验标本条形码识别,采用护理操作掌上电脑(PDA)主动提醒达到护理三查七对规范要求。每位住院患者手腕上都戴着一个二维码腕带,每个患者有不同的条形码[1],病人所用药物外包装上也有个二维码,核对相关信息,每个护士都能有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护士在护理及用药前都要先进入系统进行信息核对,同时系统也会自动记录下护士相关工作。该系统具有多方面性能如下。核对医嘱:用掌上电脑扫描患者腕带后扫描药品条形码,核对患者与药品信息。核对检验标本采集信息:用掌上电脑扫描患者腕带后扫描试管上的条码,自动核对患者信息和采集方法。生命体征录入:用掌上电脑在患者床边录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内容,电脑自动绘制体温图。护理操作记录:执行护理操作后用掌上电脑进行录入。输入常见疾病健康教育模板,便于护士床边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随时进行护理记录,并共享成交班报告;浏览执行医嘱,医嘱执行完毕后护士只需点击PDA就可以完成执行者和执行时间的记录同时提供了一定的辅助功能,如出入量自动累加、体温测量次数的过滤提醒等。同时结合PDA的使用为实现护士贴近患者[2],贴近临床,增加护士为患者的服务时间,责任护士以治疗车为工作站,将治疗车推至在离患者最近、最方便的工作位置,在PDA的协助下完成患者全部护理工作,此举措彻底消除护士滞留护士站的现象[3],服药班护士及时将配置好的静脉输液药物送至移动护士工作站,责任护士不用离开病房,保证随时在患者身边服务。治疗车上配备了可以携带为患者所配置的医嘱用药、消毒及注射用针具等抽屉及杂物盒框。此治疗车还可以放置护理操作用物如血压计、血糖仪、体温计、PDA等。在车的两侧配备挂篮及消毒液(主要用于手部消毒)。此项举措方便护士实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信息、床旁监测、床旁护理、护理查房,使护理分工更细致,避免患者到处寻找管床护士跑动时间,减轻护士工作强度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了体力与精力,避免工作疲惫感,护士整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4]。病人称这一举措为护士“现场办公”,得到患者的好评。体现了全程化、连续化的无缝护理,真正让患者满意,护士满意。

2医护患呼叫对讲系统

引进南格医护患呼叫系统软件,该系统根据临床需求进行软件设计的改进,以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提供了强大的医护患信息、通信功能,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自动化、数字化和人性化水平,实现了医院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向病房的延伸。该系统主要由床头分机、呼叫手柄、门口显示灯、卫生间分机、周郎显示屏和护士站接听电话分机组成。在功能上实现了呼叫转移功能,即将其他病房患者的呼叫转移到医护人员所在病房,并进行接听和对讲,定位显示功能,护士进入病房时,按下门口分机“处置”键,护士站和走廊显示屏显示护士当前所在病房号,便于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找到护士;自动显示相关信息,通过与HIS连接共享信息,在患者床头分机和病房门口机可自动显示患者基本信息、护理标识、以及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等信息,床头显示屏可随护士工作站主机医嘱记录自动更改级别,替代以前手写的床头卡,避免手写床头卡涂改、遗失等问题,同时方便患者查询个人信息。创造性地提供了呼叫转移、护士定位、床头灯控等大大地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自动化、数字化和人性水平化,实现了医院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向病房的延伸,成为医院数字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移动护理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效

3.1优化了临床工作的流程,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

使原来的护理工作流程中简单重复、耗时耗力的过程得以优化,流程更加科学合理,使护理工作逐步摆脱繁琐、低效的工作模式,护士从更多技术含量低、专业特性差的工作环节中解脱出来,节约了护士间接护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各类信息的共享,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和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2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提高了护理管理的科学性

使用护理信息系统,管理者可随时便捷地查看全院各护理单元的护理工作量和单位时间内护士的人均负荷,为管理者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人力配置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可及时、有效地发挥督导、协调、管理等职能,也可有效避免管理决策的失误。同时,快速的信息反馈可使科护士长能及时了解和分析护理工作情况,提高效率,改进服务质量。

4小结

移动护理管理系统的使用及功能扩展,是护理工作向信息化方向迈进的一个标志,工作流程的优化为提升护理服务品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工作效率的提高使护士有更多直接护理的时间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护理服务,真正实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同时“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信息系统满足了病人的医疗护理、费用等知情权信息需求,护士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以患者的整体健康为中心,尊重患者的自,给予患者充分的选择权,提高患者满意度。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可以更好的跟踪医嘱的全生命周期,提高了护士执行医嘱的准确性和实效性,通过设定提醒功能和备注功能,有效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遗漏执行、记录医嘱的执行时间和执行者,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具有便捷和移动的特性,使护士对患者的床旁护理成为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护士减少了不得不回到护士站频次和实践,有更多时间留在患者床旁,确保了护理安全。该系统的应用,减少了护理工作简单重复性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护士床旁护理病人的时间,更好的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人性化服务”[5]。

参考文献

[1]孙一民,李华才,苏小刚.PDA无线网络条码技术在医院的开发和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2):65.

[2]彭静.护士站前移动的做法和体会[J].护理研究,2012,26(17):1613.

[3]范天丽,马梦晖,杨琼.流动护士站在骨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心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4):34-35.

[4]卢等彩.流动护士站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1,18(20):28.

篇4

【关键词】中医护理;老年性糖尿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45-02

糖尿病(diabetes,DB)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导致血糖持续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1]。糖尿病的与患者的生活习惯、自身免疫、环境变化及遗传因素等有关,是一种由多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人体内血糖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及方案相对较多,但如需强化临床治疗的效果,必需配合良好的临床护理,中医护理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依据,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的一种新的临床护理方法[2-4]。本文笔者对老年性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均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门诊内分泌科就诊的11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8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在60~76岁之间,平均年龄(65.4±9.6)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9.6±4.2)年,Ⅰ型糖尿病6例,Ⅱ型糖尿病52例;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在60~75岁之间,平均年龄(64.9±9.7)岁,病程1-17年,平均病程(10.1±3.8)年,Ⅰ型糖尿病5例,Ⅱ型糖尿病53例。经对照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入选病例均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诊断标准者[5]。对于经饮食、运动等疗法未能有效控制血糖者及无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者等均纳入临床研究。而对于不易合作或精神不正常者;未按临床治疗方案用药,无法判定疗效者;误用本方案要求禁止使用的降糖药物者及因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者均剔除。

1.3 临床治疗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合适的药物对症治疗,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防止出现血糖升高或发生较严重的副反应,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服用降血糖药物1个月。

1.4 临床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中医护理主要内容有情志护理、运动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指导等,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主要生理指标如血糖进行检测,同时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统计患者的满意率。中医护理的具体内容如下:

1.4.1 情志护理[6]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志为喜,喜则气缓。保持心情舒畅对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强患者的信心非常重要,情志失调、五志化火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故临床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的情绪,多顾及患者的心理,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适时加以开导,以使患者心情愉快,精神愉悦,减少患者情绪的波动。

1.4.2 穴位按摩[7]

护理人员应向糖尿病患者详细介绍穴位按摩对糖尿病辅助治疗的重要性,介绍足三里穴、鱼际穴、三阴交穴等的位置,按摩时操作的基本要领等,如按摩足三里穴辅助治疗糖尿病时,患者应取坐姿,双膝稍微曲屈,左右手拇指分别放在各自一侧足三里穴上,其余四指各自握住一侧的胫骨,然后拇指稍微曲屈,垂直按在穴位上,一按一松,频率约2秒钟1次,按压力度要适当加大,按揉结合,按摩时不仅要出现酸胀感,而且要有酸胀上下放射之感。

1.4.3 运动护理

糖尿病患者参加适当的运动对控制血糖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如临床治疗轻微的血糖偏高一般先采用饮食及运动疗法。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建议患者参与合适的运动,如饭后散步、慢跑、游泳、练太极拳、做体操等,同时应坚持,保持规律,但切忌运动过量。

1.4.4 饮食护理

饮食管理可使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同时可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有利于胰岛细胞功能的恢复。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制定合适的食谱,如日常食物以粗粮为主,多食用含膳食纤维素、高蛋白、低脂肪、低盐的食物,避免进食甜度偏高的食物,对于体型偏瘦者,可适当食用适量的瘦肉。

1.4.5 健康指导

糖尿病患者不会长期住院治疗,待病情稳定之后即出院。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向糖尿病患者宣讲糖尿病日常预防知识,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密切关注自身的状况,如出现足部麻木、感觉减退、刺痛等感觉时,应及时就医,以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将定时服药、定时定量就餐的重要性告知患者,使患者养成良好的习惯;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放弃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同时需注意个人卫生;定期到医院体检,以便了解身体状况,如出现异常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经临床治疗并配合良好的临床护理,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主要生理指标进行检测,其中对照组血糖浓度从(12.84±2.48)mmol/L降为(9.26±1.46)mmol/L,观察组血糖浓度从(12.93±2.51)mmol/L降为(8.42±1.03)mmol/L,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观察组血糖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

2.2 满意率结果

对照组21例非常满意、23例满意、14例不满意,总满意率75.9%,观察组25例非常满意、31例满意、2例不满意,总满意率96.6%,观察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3.1 糖尿病是以血糖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如未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将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该类疾病在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是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已经成为威胁我国老年人最主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临床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护理与治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故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为强化临床治疗的效果,均会配有良好的临床护理,以加快患者快速恢复。

3.2中医护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从整体上出发,并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从情志(心理)、按摩、饮食、运动、健康指导等方面给予患者合适的护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容易被患者接受,尤其会被具有深厚中医药文化理论国度的人们所接受,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新的护理模式,具有极强的生命力[8]。

3.3 糖尿病在中医中属于消渴症,本文笔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从中医基础理论出发,分别从情志、按摩、饮食、运动等方面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经1个月连续治疗和护理,患者的血糖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临床疗效较好,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为临床护理老年高血糖患者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侯江婷,陆小娜,梅海云.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J].时珍国医国药,2009,17(4):643-645.

[2] 邹晓燕,罗丽娜,刘惠莉,等.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9):914-915.

[3] 宋玲娣,陶云英,李萍,等.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与康复,2009,8(4) :273-275.

[4] 苏宁,张吉敏,倪青.不同中医护理措施对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干预效果比较[J].北京中医药,2009,28(6) :443-444.

[5] 黄细妹.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 :155-156.

[6] 张川林,张泽菊,雍珊珊,等.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2) :330-331.

篇5

[关键词] 肺结核;临床路径;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3-97-03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with Clinical Pathway to Pulmonary Tuberculosis

XIONG Weifen ZHANG Zunj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Lishui, Lishui 32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with clinical pathway for pulmonary tuberculosis. Methods All 90 cases of diabe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45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5 cases). Control group was recruited and assigned to routine nursing condition and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were recruited and assigned to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with clinical pathway. The disease-related knowledge,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a half of month. Results The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disease-related knowledge,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97.78%, 82.22%), 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quality of life in study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with clinical pathway has great help to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related knowledge, improving patient quality of lif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Key words]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linical pathway; Nursing methods

肺结核病,祖国医学称之为肺痨,是一种以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性疾病,排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近年来,世界各国结核发病率呈回升趋势,我国结核病患者数量仅次于印度,位居全球第二;我国耐药结核病问题严重,耐药结核病患者位居世界第一[1]。耐药结核病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2]。有研究显示,耐药结核病的产生主要与患者对疾病认识不清、不规则用药有关,或者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不够从而依从性差,也可导致患者耐药的产生。因此,2009年7月~2010年6月针对我科肺结核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指导护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7月~2010年6月在我科初治结核病患者90例,男58例,女32例,年龄18~75岁,平均49.0岁;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中,男31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6岁;对照组中,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龄49.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且两组患者均符合2000年第六次中华医学会全国肺结核学术会议修订的肺结核诊断标准[3]。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全程护理。对护士进行临床路径相关知识培训,依据标准计划为肺结核患者制定在住院期间进行的护理路径,医生和护士每日根据路径的步骤完成相应的项目并签名。具体如下:入院第1天:①环境介绍;②住院须知;③留痰标本方法;④各种检查的目的;⑤饮食指导,辨证药膳,针对患者的辨证进行施食;⑥据中医“阳虚多寒,阴虚多热”的理论,根据阴、阳之虚不同,合理安排生活起居护理。入院第2天: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应用抗痨药物方法、目的、注意事项;②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书写护理记录,介绍患者及家属的防护措施;③饮食强调增加营养,易消化;④滋阴补肺中药宜早、晚空腹服用。入院第3天:①抗痨药物的毒副作用,中医饮食调护,结核病复发的判断指标以及长期规范用药的意义;②健康教育与心理指导;③亲密接触者的防护措施。入院第4~7天:①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小册;②中医辩证药膳指导;③指导肺部呼吸锻炼,肺结核并发症的处理方法;④排痰指导以及痰盂内消毒药水的配备。入院第8天:①出院指导,强化以上健康教育内容,饮食调护,体育锻炼;②发放医护人员电话联系卡。出院1周电话随访,询问用药及自觉情况,以后每个月电话随访1次。

1.3 评价指标

①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统计90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②治愈率:对90例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电话追踪调查,每次随访均记录在册,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③患者满意度调查:护理工作满意度 出院日及出院后1周内2次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组患者2次满意度调查表回收率100%。④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该量表包括4个维度(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和物质功能维度)和生活质量总体评价。总分各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和满意度调查采用χ2检验,生活质量评分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比较

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1.6±4.6)d,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21.3±5.7)d,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8.972,P<0.01);平均住院费用,研究组为(2197.4±748.2)元,对照组为(3917.7±978.7)元,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9.365,P<0.01)。见表1。

2.2 两组6个月后治愈率比较

研究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P<0.05)。见表3。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在4个维度和总体评价方面比较,研究组在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和社会功能维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在物质功能维度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总体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3 讨论

3.1 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CPN)是一种跨学科、综合的整体护理模式,其功能是应用图表形式提供有序性和时间性的有效照顾[4]。临床护理路径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在广泛临床实践基础上,归纳制定出护理同类患者所制定的一整套连续的、规律的、科学的和高效的护理计划,使得护理人员在进行具体护理措施时,有章可循、循序渐进、有计划、有目的、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即在临床路径的基础上加膳食护理,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

3.2 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对护理人员的作用

临床路径使护理人员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责,使健康教育更加规范化、具体化。护士每天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内容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更加规范、具体,变被动为主动,使护理健康宣教更具有计划性、预见性和针对性,增加工作的效率。

3.3 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对患者的作用

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患者的依从性和结核病的治愈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能坚持按医嘱坚持全程规律用药,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可极大地提高治愈率,从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影响可导致疾病恶化和复发。盗汗明显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汗明显减少,夜间睡眠好转,咳嗽减少,肺阴虚症状改善;少量咯血或痰中带血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后出血量减少或消失;当患者服用抗痨药物后出现毒副反应、恶心呕吐、腹胀等,应用护理干预,饮食调护,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胃肠道反应,鼓励患者坚持服药。因此,应用护理路径后可以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以满足肺结核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了解结核病按时服药、规律服药的重要性,并且通过中医的辨证膳食也可以增加患者的胃纳,对抗抗痨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从而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本试验显示:试验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CPN的实施体现了患者的知情权[5],在确保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按标准化流程进行健康宣教,界定了标准住院日,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连续性和完整性[6],能有效地协调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所有的护理人员必须沿着路径的内容和图示进行,并由责任护士具体落实,从而密切护患关系,促进信息的交流、传递,护理人员主动地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满足了患者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缓解了医患矛盾,也可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该病治疗具有长期性、久治不愈、反复发作、传染性强的特点,受到社会歧视,不愿与人交往,而且大多数患者因病致贫,经济拮据,因此,在心理和身体上均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有研究[7-10]认为疾病的治愈与心理的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良好的心态对疾病的治愈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时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很重要的,通过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加克服疾病的信心和社交的能力,从而也会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可以促进患者更快地健康痊愈,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复发率;研究显示:两组在心理功能维度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社会功能维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使患者接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有利于身体的康复,两组在躯体功能维度上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本研究显示,通过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增加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减少患者反复就医的机会,极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医药费用,不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减轻经济负担;控制传染率,减少人群感染就医的机会,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造就了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江载芳. 重视和加强儿童结核病的防治[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2):83-84.

[2] 李亮,杜建. 修订版耐药结核病规划管理指南对中国耐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启示[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7):498-499.

[3]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 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2):70-74.

[4] 雷丽霜,杨晓娅. 日本对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研究[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2):547-549.

[5] Kroeqe IC.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GINA 2006[J]. Pneumologie,2007,61(5):295-304.

[6] 郭卫芳,贺尚平.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08,17(10):53-55.

[7] 曾珂. 102例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94-96.

[8] 闫轩兰,范慧琴. 结核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 护理研究,2006,20(6):1625-1626.

[9] 叶丹青,周敏,陈妙华. 肺结核643例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6):25-26.

篇6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护理 临床应用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操作技术,常规使用的金属头皮针需每天进行穿刺,且易刺破血管。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此种针套管质地柔软,对血管刺激小,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以保护血管,弥补了普通金属头皮针的不足。在血管内可保留数天,减少了穿刺次数,降低对血管的损伤。

1 临床应用范围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尤其是在抢救危重病人、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有将其成功应用于家庭护理的报道,其临床应用范围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1 留取血标本

在临床上,可使用静脉留置针留取静脉血液标本,若通过动脉穿刺置管也可以用于留取动脉血液标本。留置针置管期间,血液标本随时可取,能够较方便地间断、多次留取血液标本,从而减少了血管损伤,减少多次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临床常用于需反复多次采血进行电解质等生化检查的危重病人或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的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某些需进行特殊检验项目连续、定时监测的病人,例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后心肌酶的连续测定、糖尿病病人葡萄糖耐量试验中血糖的连续测定等。对照性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静脉留置针采取血液标本对检验结果不会产生影响,与其他外周静脉采血途径相比,血标本检测值差异无显著性。

1.2 静脉输血、输液

静脉留置针能满足不同年龄及病种病人的长期输液,以及多次化疗外周常用浅静脉严重破坏、穿刺极度困难病人的多次输液。留置针最大输液流量可达97ml/min[1],能满足危重病人抢救、围手术期输液、全胃肠外营养(TPN)以及手术中快速输血、补液的要求。放置静脉留置针等于保留了1条开放的静脉通路,可随时给药。对危重病人的紧急抢救更具有重要意义。

2 使用优点

2.1 为临床治疗和抢救提供便利

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危重病人需经常性临时用药,且药物种类多和快速输入药物,各类药物之间相互无配伍禁忌,从静脉留置针尾端可多部液体同时输入,为抢救赢得了时间。

2.2 减少输液渗漏

静脉输液渗漏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影响了治疗、抢救工作。而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则减少了输液渗漏,它是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管壁光滑平整,在血管内有良好的柔韧性,可随血管的形状而弯曲,进入血管内的部分较长,因此不易损伤血管壁而引起渗漏。

2.3 减少血管穿刺次数

静脉留置针能延长每次血管穿刺的间隔时间,减轻对血管的破坏,起到保护浅表静脉的作用。对需要多次做静脉输液的病人,不需每次进行静脉穿刺,减轻了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3 操作用物准备

3.1 留置针的选择

目前我国大多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Vialon材料制成的静脉留置针。依据病人病情、年龄、静脉情况、输液量多少等选择不同型号的静脉留置针。通常,成人多用18G、20G 留置针,小儿多用22G、24G 留置针。

3.2 其他用物准备

除静脉留置针外,其他用物准备基本同常规静脉输液法。另外准备肝素帽、无菌透明敷贴1贴或宽2.5cm、长(5-6)cm胶布2条。对于躁动的病人,可视需要准备约束肢体的用物。

4 穿刺置管方法

4.1 选择静脉

应选择相对较粗、直、有弹性、远离关节、无静脉瓣、利于固定的静脉。成人多选用上肢静脉,由于人体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故不作为首选。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减轻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1]。

4.2 穿刺置管

病人取仰卧位,根据所选静脉,在穿刺部位上方扎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待干后,操作者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沿血管正面或侧面刺入皮肤并缓慢刺入血管。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沿血管前行(1-2)mm, 此时针芯停止向前移动,以免穿透血管。松开止血带,一手固定针芯手柄,另一手指捏住针翼,将外套管沿血管走行缓慢向前推进至距根部0.5cm处,拔出针芯,连接肝素帽或直接与输液管相连。固定针翼于皮肤上,针眼处以无菌透明敷贴覆盖。

4.3 封管方法

封管应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方法,封管液推注速度宜慢,使其充满整个导管腔。有研究表明[2],生理盐水可以替代肝素盐水作为封管液。因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与体内钠水平衡及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将生理盐水充于留置针内可防止血栓形成,且无需配液,方法简单,尤其适应于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和肝肾功能不全等不宜应用肝素的病人。生理盐水用量为(3-10)ml,对于脑梗死或血液呈高凝状态者封管液则最好选用稀释的肝素盐水,剂量以2ml为宜。

4.4 留置时间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按照静脉留置针产品说明书的建议,留置时间为3d-5d,最好不超过1周。

4.5 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及血管,掌握穿刺技巧,是取得穿刺成功和避免并发症的关键。穿刺时动作要轻、稳、准、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留置针的固定要牢固,以防置管期间因病人的活动而自行脱落。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注意有无液体的渗漏及局部炎症的发生。如有发生应立即拔除,重新穿刺,建立静脉通路。及时用肝素钠生理盐水稀释液冲管以防止留置针的堵塞。

参 考 文 献

篇7

2组患者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见表1。表1 2组患者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

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的比较见表2。表2 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的比较

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

2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比较见表3。表3 2组患者的比较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比较

篇8

关键词:  子宫肌瘤;子宫切除;临床路径护理

    临床路径是由医院里一组人员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共同制定的有严格的工作顺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照护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1]。我科于2008年1月~2009年8月对因子宫肌瘤拟行子宫切除的64例病人试行临床路径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8年1月~2009年8月在我科因子宫肌瘤拟行子宫切除的64例病人为对象,所有病人均排除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肺部疾患等合并症,将64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病人在年龄、肌瘤大小、麻醉及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医疗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实验组按临床路径护理进行。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其次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医疗诊断、治疗计划,针对病人入院后、术前、术后等不同阶段存在及潜在的健康问题,制定出子宫肌瘤病人的护理路径及健康教育内容。其主要内容如下:(1)入院日:介绍医院及科室环境,主管医生、主管护士、作息及探视时间、陪伴制度等。(2)入院第二日:介绍各项检查的目的和意义;讲术前准备的方法及配合;提供心理支持,与病人和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减少病人的焦虑和紧张情绪;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根据手术要求做好肠道准备、阴道准备、皮肤准备、药物过敏试验等。(3)手术日:指导病人保持正确舒适的,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各管道的固定、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观察切口及阴道有无渗血、出血情况;术后用药情况的观察,麻醉复苏情况的观察等。(4)术后1 d:指导病人取低坡卧位,床上活动,饮食指导,观察切口及阴道有无渗血、出血等。(5)术后2 d:观察排气情况,饮食指导,拔尿管后解小便情况,鼓励并协助病人离床活动。(6)恢复期:做好饮食、活动及卫生等指导。(7)出院指导:告知病人,保持愉快心情,作好角色转换,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告知出院注意事项。如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阴道残端出血;2个月内禁止负重、避免从事增加盆腔充血的运动,如久站、跳舞等[2];避免阴道冲洗,预防感染;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阴道有异常分泌物或出血时应及时就诊;1月后来医院复查;半年内禁止重体力劳动等。最后实施过程中,实验组病人入院后即由管床护士热情接待,做好入院评估,每天根据按临床护理路径内容进行指导,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1.3  评价指标

    用本院自行设计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及健康教育知识调查表对两组病人进行调查,同时对两组病人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采用t检验;病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两组病人住院日数、术前准备日数、平均住院费用的比较见表1。表1  两组病人住院日数、术前准备日数、平均住院费用的比较(略)

    两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见表2。表2  两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略)

    由表1、2可知,实验组病人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临床路径是一种多学科、综合性的整体护理模式,它使护理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它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成效护理为标准值,其功能是用图表形式向病人提供主动、连续的护理和照顾,达到一种对病人最好的护理效果[3]。

    临床路径护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融入了成效管理的概念,将尽早康复和尽可能少的医疗费用列为病人实施最佳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5]。由多学科共同努力,通过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的干预和监控作用,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及检查措施,从而减少手术前后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增进病人的自护能力,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它使护理过程程序化,规定每日的护理工作内容,避免重复劳动及资源的浪费。

   

临床路径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标准化模式,能有效地协调护理人员的工作,所有人员都必须沿着路径的内容和图示进行,并由主管护士具体落实,促进信息交流、传递,减少了中间环节,保证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护士和病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密切了医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使护士改变了以往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和被动服务,代之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治疗和护理,使护理行为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保证护理效果更有效、更安全[5,6]。主动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提高了工作的主动性,促进了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开展,充分体现了健康教育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病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促进病人身心良好康复。

【参考文献】

 

1 庄翠芳,方芳,张园妹,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应用[J].上海护理,2008,15(4):54.

2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8.

3 臧季贤, 季爱华.阴式与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4):6465.

篇9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性胰腺炎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98-02

本文主要探讨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0年-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病人,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24岁,平均住院天数11天。以胆道系统疾病并发30例、暴饮暴食酗酒后突发31例、出血坏死型胰炎2例、重症胰腺炎引发血糖升高血钙降低16例、不明原因发1病例。多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发热、呕吐、腹痛症状;2例发热、恶心、呕吐、腹痛不明显,但血尿淀粉酶已达到诊断标准以上;入院后采取综合治疗,包括重症监护、抑制胰腺分泌、禁饮、禁食、胃肠减压、纠正休克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镇痛、防治继发感染及各种并发症并配合积极的护理,疗效显著。

2 结果

2.1 主要表现

2.1.1 腹痛:为本病主要表现。多数为突然发作,常在胆石症发作、大量饮酒或饱餐后不久起病,疼痛剧烈呈持续性,可有阵发性加剧。

2.1.2 恶心呕吐与腹胀:起病时即有恶心、呕吐,大多显著而持久。频繁呕吐剧烈者可吐出胆汁或咖啡样渣液,多同时伴有腹胀。出血或坏死型者虽呕吐较轻但常有明显腹胀或麻痹性肠梗阻。

2.1.3 发热:大部分水肿型病人有中度发热,不伴寒战,一般持续3~5天,若发热持续不退,应考虑并发感染。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发热较高,且持续不退。

2.1.4 休克:仅见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可突然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改变,四肢湿冷,脉搏频细,血压下降。休克的发生可能与频繁眍吐丧失体液、血容量减少、剧烈腹痛、化学性或毒素刺激有关。

2.1.5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呕吐频繁者可有代谢性碱中毒,出血坏死型患者可有严重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常伴有低血钾,若因低钙血症引起手足抽搐者则为重症,提示预后不佳。

2.2 接到入院通知,立即准备床单位,通知值班医生,了解病情的轻重程序,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2.3 严格监测病情密切检测病人生命体征与尿量变化,记录出入量。注意监测腹痛与腹部情况,及时发现并发症并报告抢救处理。

2.4 疼痛、休克、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减轻疼痛,如屈膝、侧卧位、弯腰、端坐位等。因剧烈疼痛辗转不安者,遵医嘱给解痉、镇痛药,如阿托品、异丙嗪、654一II或杜冷丁,维生素K3,同时注意保护患者防止坠床,提供安静的环境,促进休息,保证睡眠,以减轻胰腺负担和增加脏器血流量,增进组织修复和体力恢复,缓解病情。

2.5 饮食护理,遵医嘱禁食并给予胃肠减压,按护理技术常规留置胃管固定,保持减压通道通畅并持续处于负压状态。目的是防止食物及胃液进入十二脂肠刺激胰腺分泌消化酶。腹痛和呕吐消失3--4天后,可进少量流质饮食,并逐步恢复饮食,忌油脂食品。

2.6 输液的护理,胰腺炎由于眍吐和禁食。每天需从静脉补充2000mI一3000mI的液体,按医嘱先后次序及滴速补液,同时监测心肺功能,避免大量快速输液引起肺水肿。

2.7 口控护理,禁食期间同时禁止饮水,口渴可用水湿润口唇或可含漱,每日常规做2次口腔护理,以减少口腔干燥,呕吐患者及时清除口腔异物,防止窒息。

2.8 血糖异常的护理,临床中因为胰腺功能异常有相当一部分的血糖异常,高血糖的应按5%Gs250ml加4u正规胰岛素加以对抗,禁食和使用胰岛素的同时,应严格监测血糖,严防发生低血糖。低血糖表现为:全身流虚汗、头昏、乏力等,根据血糖值,遵医嘱给予静脉滴注葡萄糖。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疾病,易于诊断,除部分出血坏死型预后差均可治愈,但胰腺炎患者有相当一部分是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如暴饮暴食等引起的。虽然可治愈,但是不改变生活的方式,对潜在的基础疾病不积极的治疗,仍然会再发或加重。因此,改变和建立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显得相当重要。另外胰腺炎几乎都有剧烈腹痛,加之治疗必须禁食和胃肠减压,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护理工作者既要理解患者的痛苦,更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执行各项护理措施,进行有效的护理,为患者提供熟练的技术操作和温馨的人文关怀护理,促进疾病的康复。应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状态,相应措施。如缺乏睚制力者要加强劝说解释进饮进食带来的不良因素;对有恐惧反应或压抑反应者应耐心解释、劝慰:说明该病的治愈情况及饮食的情况,对经济不宽裕者,应避开病人面前谈论用药的问题,并及时安慰。

参考文献:

[1] 张培生主编,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篇10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急救;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3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87-01

急性胰腺炎是内科常见危重病之一,临床以急性上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血和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本病以青中年居多。国内报道50%[1]以上的急性胰腺炎可由胆石症、胆道感染或胆道蛔虫等胆道系统疾病,其中以胆石症为常见。如果处理及时得当,可明显缓解病人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临床路径(CPN),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跨学科,综合的新式医疗护理模式,针对某种疾病采取适当的程序化、时间化和多元化的预见性治疗护理模式,以期及早识别病情变化,有效降低并发症和减少康复延迟,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0年3月起,在本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4例,其中男56例,女8例,年龄33-87岁,平均年龄(55±2)岁。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病情方面差异,其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治疗、卧床、吸氧、心电监护、补液并禁食,给予奥曲肽等抑制胰腺分泌物药物应用。实验组的患者从入院开始进入临床急救路径。

1.2.1到达病区10分钟内,进入临床路径管理

1.2.1.1患者立即安置在抢救室或离护士站最近的病室内,绝对卧床休息、取弯腰、前倾坐位或屈膝侧卧位,以缓解疼痛,加用床档确保安全。

1.2.1.2饮食护理轻症急性胰腺炎应禁食3-5天,胃肠减压,当疼痛减轻,发热消退,白细胞计数和血、尿淀粉的酶降至正常后,即可先给予少量无脂流食,重症急性胰腺炎除经静脉补充水分电解质保证有效血容量外,早期一般给予胃肠外营养(TPN),如无梗阻,宜早期行空肠插管,过渡到肠内营养(EN)。通过营养支持可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减少肠内移位引发的感染。

1.2.1.3维持有效血容量迅速建立两路有效静脉通路,一路输入电解质类液体,另一路输入奥曲肽组液体,并使用输液泵24小时维持应用,保证抑制胰腺分泌药物,匀速足量进入体内,并维持有效循环血量。注意根据病人脱水程度、年龄和心肺功能调节输液速度,及时补充因呕吐、发热、禁食所丢失的液体和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1.2.1.4缓解疼痛除给予舒适外,腹痛剧烈者,可遵医嘱给予哌替啶等止痛药,禁止反复使用。禁用吗啡,以防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加重病情,并严密观察疼痛有无减轻,疼痛的性质和特点有无改变。若疼痛持续存在并伴高热,则应考虑可能并发胰腺脓肿;如疼痛剧烈,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疼明显,提示并发腹膜炎,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2.1.5病情观察心电监护应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定时记录病人呼吸、脉搏、心率、血压、体温、血氧饱和症等,观察有无脉搏细速,呼吸急促、尿量减少等低血容量表现。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量及性状,行胃肠减压者,观察和记录引流量及性质。观察病人皮肤粘膜的色泽与弹性有无变化,判断失水程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作为补液的依据。定时留取标本,监测血、尿、淀粉酶、血糖、电解质变化,做好动脉血气分析的测定。

1.2.1.6心理护理急性胰腺炎发病突然,并伴发疼痛、呕吐等症状,患者入院后多处于焦虑、紧张、恐慌等负性情绪,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病情、疾病知识,医护人员积极采取的措施、药物知识等,取得配合,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1.7基础护理保持环境安静整洁,患者处舒适卧位,加强禁食患者的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确保各管道的通畅,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柔,加强沟通,增强病人的舒适度和满意率。

2结果

2组患者急救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见表1。

3讨论

3.1临床护理路径提高了急救专科护理水平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因为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提供及时有序、有效的急救治疗和护理措施,是缓解病人疼痛,改善长期愈后的关键。临床护理路径是以住院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入院诊断、检查、用药、治疗和护理等为纵轴制成的一个日程计划表[2],由于急救流程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可以避免专科护士由于工作繁忙或个人水平、能力的不同而对患者的护理造成遗漏或疏忽,更为重要的是,护理人员能及早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急救措施,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等不适症状,病情逐渐趋于平稳,整个急救时间缩短,所以患者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同时,开展临床急救路径,对专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规范了护理工作内容,促使专科护士不断学习,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专科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3.2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提高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在实施临床急救护理路径的过程中,使专科护士从过去盲目地执行医嘱、随意性的护理、机械性的治疗转变为有计划、预见性、科学性、标准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并发症和护理差错的发生,也使护理人员尽早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避免医疗护理事故和差错发生,减少医、护、患之间的纠纷,确保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护理人员按照路径表提示进行急救和护理,并在路径上已执行的内容打钩并签名,护理计划、护理措施与评价一目了然,从而缩短了护士大量的书写记录时间,将她们从繁重的文书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