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的形成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班级文化的形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班级文化的形成

篇1

学生都知道,我的第二个专业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善于心理调节。遇事冷静,善于“倾听”,具有“同理心”,是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特征。让班级形成“听”的氛围,班主任老师更要学会“倾听”。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俯下身子”看问题,这时你可能收获到你平时难得一见的“收获”。其实我们有时十拿九稳地认为正确的事情也许就是错误的,或者不一定是最好的。“听、挺、庭、霆” 的管理风格中的“听”;“洁、思、静、听”的班风学风中的“听”; “沟通、自律、和谐、向上”的育人特色中的“沟通”都带有明显的班主任特色。

对待学生早恋我们出现教育偏差和无效性也不少,我们总以“先立业后成家”、“好花多得是,干嘛非得在半路上采?”等的传统观念教育孩子,其实现在孩子对待“我们对待早恋”的做法早已经反感和抵触,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认为:恋爱是中学时代最美好的人生体验,不去体验怎知其是否美好?恋爱不一定是为了成家,甚至认为没有恋爱经历的同学反而不正常或做人不成功。如果我们明白了学生的这些想法,我们在处理恋爱问题上尝试用其他的方法或角度,也许会少走弯路,收效明显。

倾听是人的本能,我一再强调:倾听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人格尊重。倾听同学和老师的倾述虽是细枝末节,但却体现了谦逊的教养,能展现良好的素质。

“听”也是学习目标,不但在“”中学生能发现更多的问题,而且在“听”中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八班的“班委”首先要俯下身子倾听班级同学的心声,他们以独创的“听、挺、庭、霆”的管理风格让全体同学服气。“听”俯下身子倾听同学们得心声;“挺”就是遇到困难挺身而出,吃苦在先,要惩罚他人,必先惩罚班委自己;“庭”就是将8班看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随后同学之间也要慢慢形成相互倾听的习惯,使倾听成为班级的“内涵”,当每个人都感受到他人很在乎和关爱自己的感受时,每个人的“心门”打开了,大家说话时的“安全感”建立了,觉得他们就会说出心里话,这样沟通顺畅了,“疙瘩”解开了,管理到位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便水到渠成了。

因中考成绩不理想 高中普通班学生体会了第一次分班心理落差,有的开始过低估计自己,人为夸大自己与重点班同学的差距,因而可能表现为退缩,自暴自弃,自觉矮人一头,情绪极不稳定。

第一次班会课上,我讲了一个关于“落井小狗”的“心理故事”:有一只小狗掉进了深井,它不停地哀叫呼喊,期待主人能将他救出来。人们商量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救它的好办法,于是最后决定将狗趁机埋葬掉,顺便也将深井填上。

当第一铲土深入深井时,狗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它的叫声更加凄凉;当第二铲土和第三铲土深入深井时,狗开始变得异常的平静――当第每一铲土落到狗身上时,它都用尽全力抖落满身的泥土,再将它踩到脚下,将自己垫高一点,泥土不断地被抛入井中,狗不断地抖落身上的泥土,狗站的位置越来越高。最后它借助于埋葬它的泥土升到了地面,然后不慌不忙地走出了深井。、讲完这个故事时,全班一片寂静,同学们都处于深度沉思之中,想必他们悟出了许多……

我讲完后,让全班同学准备发言稿,然后写出自己已经开始的能激励自己高中生活和学习的“座右铭”,有些同学直接在自己的座位上贴上三个词“小狗”、“狮子”和“骆驼”……

女生陈**初中时由于同高年级男生交往不当从而严重影响了她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的落差使我失去了原本学习上的自尊,我很自卑,觉得没面子,特别是当看到同学们看我的那种异样的目光时,我好象连做人的勇气都没有了,于是我便在衣着打扮上大搞特殊化,学校不许不穿校服,我就在发型和鞋子上搞另类,我希望拥有男朋友的‘拥戴’,拥有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想以此获取另一种所谓的自尊,好象这样能填补自己的虚荣……”。待我搞清楚她的真实想法后,我便开始与其父母一道做她的工作:“真正的自尊不是靠外表,而是靠实力。靠外表去换回自尊只能更让同学们看不起……”“其实你有很多其他人并没有的优点,比如说你出黑板报的水平很高,你应该……”。后来我特意安排她负责出了两期黑板报,结果两次都获得了第一名,于是我以此为契机设计了一堂主题为“优点轰炸”的班会,当轮到“轰炸”陈**时,她感到很紧张,“我心里虚得很,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说到我的优点”,可当她听到那么多同学说出她的优点时,他哭了……“现在的陈**好象变了一个人”同学们说。

学生的自尊一旦被唤醒,就会产生驱使积极行为的动力。学习的激情、生命的能量就会在这样的催唤中爆发、释放,惊喜和奇迹就会在这样的催唤中孕育、诞生。当然唤醒学生自尊的天性要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是不容忽视的”黄金法则。

我的特点二:硬朗,自信,做事雷厉风行,干练高效。处理“班级突发事件”要及时、坚决、果断、公平透明、前后连贯。我平时的个人风格不时地潜移默化给我们的班委委员们,他们逐渐形成了独创的“听、挺、庭、霆”的管理风格。 其中的“霆”就是对待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困难、危机,班委处理起来要“雷霆万钧”,势不可挡,雷厉风行,敢于“亮剑”,显示力量。

我班的班风为:“洁、思、静、听”八班的班风是八班的精神风貌,它通过全班学生的思想、言行、风格、习惯等表现出来。“洁思静听”是八班的“名片”,它反映了班级的性格和气质,代表了八班的形象。

全级最好的清洁环境,几乎所有老师一致认为:八班;

全级最好的晚自习安静学习环境,几乎所有老师一致认为:八班;

全级最好的……,几乎所有老师一致认为:八班;

我作为一名男性班主任,非常注重“整洁”,爱干净是我的第三个个性。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无论是穿着,还是办公桌周边的环境,我都是“比女人还女人”,这是办公室女老师们对我的评价。正是这个特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并改变着班级的卫生环境。我一到教室就不停地收拾收拾这个,整理整理那个,这“捡一捡”、“擦一擦”捡来了班级的整洁,擦去了个别同学的脏乱和懒惰。也成为了八班的班风之首。

我的第四个个性特点是“多才多艺,时尚开朗”。开朗可以使同学们更加愿意接近我,增进沟通。时尚可以缩小代沟,不会给学生一个“老古板”的印象。上帝给了我一个好嗓子,每次文娱演出时舞台上的我充分享受到歌星的待遇,粉丝们喊破了嗓门,鲜花、掌声不断;拥有省级业余舞蹈大赛冠军的头衔,在学校舞蹈大赛中为学生指导节目并屡屡获得一等奖,又使同学们钦佩万分,我清楚地记得,我第一次演出后的课堂上同学们看我的眼神都和往常不一样,好像多了一份认可,一份信任。有这样一位班主任,自然会形成一种充满着艺术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

我的第五个个性特点是“做事大气,敢于承担责任”。学生都认为闫老师很“man”,颇有些侠肝义胆。所有的班级个人错误,闫老师必然首先承担,我的一句口头禅是“你的错误有我一份,因为我是家长!”一个敢于自己承担责任,身先士卒的班主任自己为自己获得了更多的加分。前不久,一个同学因为中午午休时想留在教室复习迎接期中考试,没有向生活老师请假被生活老师批评。他们主动向班主任我来承认错误,我很感动。感动的是他们完全不必主动找我认错,因为也许生活老师处理完了就完事了。我心里想这一定是平时“敢于承担责任”教育内化的结果,也许是我一贯的身先士卒的精神感染了他们。我二话没说,直奔操场,罚跑十圈,刚跑第一圈,那两个学生就跟了上来,接着是跑道边上响起的阵阵掌声……。运动会上,当同学们因口渴而嗓子眼冒烟时,我扛起两箱运动饮料一瘸一拐的来到同学们中间,一瓶一瓶分给大家时,从同学们的眼神中我读到的是感激,当生活委员问我需要给我多少钱时,我说:“算我的!”,这时我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到的是敬佩……这就是八班的班级精神:敢于担责

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正常的教育!惩罚和表扬在我班是常态,但要力求心服口服!“愿赌服输”是社会规则,谁都不能超越之上。

我教学生是一定要讲“有言在先”原则,明确告知他(她)底线在那里?跨越了底线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90后需要抗压力教育!。一个身心健康、有涵养的人的成长规律应该是:做人先从习惯开始,做事先从计划开始。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接纳了一个老师,这个老师的“话”就十分管用,哪怕是苛刻的要求,学生也去努力争取达到。作为高一普通班的班主任,一旦获取了同学们的信任,我便开始将具有自己色彩的先进的教育意图通过集体舆论的方式表达出来,用集体来影响每一位学生,这便开始形成一种文化,优秀的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综合个性”,是一种“教育场”,更是一种孕育着巨大潜能的教育资源。

班级是师生的精神家园,班级文化就是要塑造学校文化精神,用文化的精神去熏染人,用文化的氛围去感召人,用文化的魅力去浸润人,用文化的品位去提升人,丰厚人的精神底蕴,滋养人的文化素养,让班级成为传播科学的殿堂、弘扬文化的圣地、张扬个性的乐土、净化心灵的家园、凝聚人心的王国。

篇2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班级文化;文化生态

中学班主任核心工作之一,就是组织班级管理。受固有思维影响,长期以来,班主任自觉地把班级工作定位为“管理”,这种观念虽然会在短时期之内给班级建设带来良好的效果,却存在很大隐患。学校生活中,学生身上有多重禁锢,分数、规章制度、升学压力都给他们形成压力,团体意识强加在个人发展的自我意识之上。这使得学生学校生活相对枯燥,个人精神趋于沉寂。这种状况与自然界的“生态失衡”非常相似,而生态失衡突出特点就是生态系统中某一方面的内容被过分夸大。在学校文化生态环境中,管束被过分扩大,这不利于学校教育的展开,更不利于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濡染的进行。因此,班主任工作中,应该高度重视班级文化生态的建设。

一、班级文化生态的含义

生态是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着重强调生物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班级文化生态中,强调的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诸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之间的联系。班级文化,是中学学校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文化现象。包括班级风气、班级环境、班级制度建设、各类班级活动、班级内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显性的内容是班级环境和学生的精神面貌,隐性的则是班级的制度建设和班级风气的形成。

体现在班级文化生态上看,班级作为一个集体,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核心文化概念,即所谓的班风建设,这个文化概念,可以提炼为一个词、一个目标或者一种风气,有了核心文化概念,一个群体才开始向一个集体变化,而集体中所有人对这个文化概念有认同感,班级成员之间,才会形成一种积极两性的内部文化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会内化为一个集体的内在精神气质。因为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集体必然是一个学习、成长型的集体,优秀、稳定的核心价值观必然带来学生对外在环境的高度敏感,形成显性文化生态和隐性文化生态的高度融合、互相促进。

二、班级文化生态“生态失衡”的原因

首先,必然是班级核心文化概念的缺失。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被当作企业的灵魂,同理,班级文化生态中,如果不把班级核心文化建设当作核心来考虑,必然导致班级成员之间对班级认同度不高,在集体生活中无法良好处理班级与个人的关系,直接导致班级文化生态的破坏。

其次,班级核心文化的失衡,直接作用于班级文化的隐性成分,这个部分恰好在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当班级环境中,无法形成良好、有自律的价值导向,学生的思维和喜好直接跟随外界社会风气的变动而浮动时,浮躁的社会风气会迅速破坏班级文化环境。学生之间的各种不良情绪,如攀比、追求物质、实用、功利,会成为班级文化氛围的主流,这种状况,将使班主任对班级建设无从下手。

第三,班主任的管理停留在老的经验中,过度重视成绩,忽略对个人成长的关注,忽略教育启发人的功用。如果说,社会风气带来的功利气息,可以通过一定的小环境文化气氛的建设得到消弭,但集体内高度重视分数的班级文化氛围,一定是对个人潜能发展的忽视和对学生静态评价的缺失,这种直接面向成绩与排名的班级环境,讲直接带来班级文化生态环境的失衡。

三、策略性建设班级文化生态平衡

文明的形成必然是内在精神的外化。但文化生态的形成,尤其是在以三年为一界次的中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等待内在精神养成并外化是不实际的,因此,班级文化生态的建设,必须从外在的生态环境开始整治。

(一)班级的外在生态环境,作为一种环境的约束力量。班级外在生态环境,包括班级的环境卫生清洁和教室的内饰布置。环境对人的外在约束力,不断被验证,一个整洁、干净、紧凑、和谐的外在环境,会让学生不自觉地养成热爱生活、珍惜班级环境、具有班级荣誉感的内在气质,对品德养成和个性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二)班级内在文化生态的养成,是对集体中个人关系的重新整合。外在环境的整理,最终要服务于个人的情绪养成,以及班级环境中人与人的关系处理。

首当其冲的就是师生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传统的教育理念,以教化和驯化为主,教师居于权威地位,很容易形成个人权威感,并以这种姿态指导和教育学生。这种理念深入人心,被教师和家长广泛接受。以文化生态平衡的理念思考,这种姿态必然是突出了文化生态的某一方面,不符合平衡发展的要求。新的环境要求教师增加和学生的内心交流,教师应该变成学生信赖和依靠的人。

篇3

什么是班级文化?不同的学者研究的视角不同,所界定的班级文化的内涵也不相同。

郝京华认为:“所谓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所占有的文化的总体。”史华楠等学者也认为:“所谓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通过多种活动而形成的集体心理氛围、班级组织和交往行为,以及通过班级所体现出来的群体价值取向、意志品质和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等。”学生对于班级文化的学习是一种潜在的学习。

班级文化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理解是指班级生活中的一切文化要素,狭义理解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的文化”。从广义来理解班级文化,我们可以把握班级生活中一切影响班级成员发展的班级文化的影响因素;从狭义来理解,我们可以把握住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定有一个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出来,为班级全体成员所承认,给予他们最好发展条件,或许使他们感到最大满足的班级文化条件。

笔者对班级文化的界定是:班级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在社会主流文化、学校教育文化、教师文化的影响下,由班集体全体成员自己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班级生活方式。

二、班级文化的功能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学者们认为班级文化具有以下功能:

(一)教育功能

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而,有学者认为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功能的首要功能,也是区别于其他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特征。还有的学者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收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知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二)凝聚功能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这种凝聚力一旦形成,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把师生团结起来,个体为班级的发展而努力。

(三)激励功能

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也有学者提出班级文化具有平衡和保障的功能。班级文化的平衡功能是指其对班级文化中的矛盾的协调作用;而保障功能则是指班级作为一个准社会,也发挥其自身的保障功能,以使学生们在当中能安全地从事各种活动。

因此,班级文化形成的过程,可以说是班级成员的价值观念不断完善的过程,是班级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的过程,是班级良好心理气氛形成的过程,也就是班集体中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过程。

三、班级文化的建设

对于如何建设班级文化,学者们研究表现出惊人的相似,他们几乎都是从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几个角度来研究的: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学生的班级,班主任应带领全班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抓好制度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指令等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在班级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抓好制度的制订与完善;二是要抓好制度的实施。

1.抓好制度的制订。班级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制订得好坏,是否科学、合理,是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制订班级规章制度时,我们应保证制订班级规章制度时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为依据,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为依据。

2.抓好制度的实施。班级规章制度虽然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班级制度的制订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班级制度文化,关键是如何实施。在抓好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一要对学生加强宣传,使学生正确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明确规章制度的作用,从而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二要积极创设条件,使规章制度能够更快、更好地实施。

(三)注重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1.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

2.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班集体的舆论是班级成员观念态度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深层次的精神文化。要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其次,要正确把握集体舆论,善于启发引导,以确保班集体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最后,要善于利用舆论工具,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3.培育优良的班风。班风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优良班风像熔炉一样,对全班学生起着熏陶、感染的作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学者们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措施时,仍然按照传统的途径去思考探索。经过这样的分析总结,我们可以初步地对如何建立健康积极的班级文化有启发性的思考。其实,学者们在探讨实施途径的过程中,无论是物质建设,还是精神文化建设,始终有一种理念蕴含其中,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感受。学生是班级的独立主体,班级文化的各项功能只有内化为学生的需要,才能够达到实际效果,这是毋庸置疑的。

参考文献:

[1]张林.多方位创建班级文化[J].班主任之友,2003,(11).

[2]蒋忠.班级文化的建设[J].教学与管理,2004,(6).

[3]谢翌.关于学校文化的几个基本问题[J].外国教育研究,2005,(4).

[4]呼君.本机文化建设的误区及纠正[J].河北教育,2006,(10).

[5]易孔山.关于创建班级文化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0,(3).

[6]李文萍.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及其特征[J].教学与管理,2004,(12).

篇4

班级文化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任何文化都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组成。班级文化也是如此,它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师生之间形成复杂的联动关系,能体现班级的特色凝聚力。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有以下重要意义。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对教师及学生个体行为进行规范。良好的班级文化作为一种软性力量,无形中管理着每一位师生,是教师及每位学生的行为准则,约束着个体行为。班级文化以班风、学风等为抽象形式,以班级口号、班歌等为具体形式感染着学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使其形成良好的品德。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对学生的团队意识的培养。班集体之间的相处是由师生之间相互凝聚力的强弱而决定的。当班级文化能让学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产生班级荣辱观时,就会促进每位学生为了班级的荣誉拼搏努力,并约束自己,帮助学生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及责任感。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优良的班级文化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更能帮助学生综合发展。班级文化通常会体现在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中,这样的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身心得到放松,更能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

高中班级管理中优秀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班级的物质文化处于表层,指班集体的各项基础设施设备及客观的生活、学习环境。它是班级文化的基础,也是其他文化的基础。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教室卫生环境、教学设备等。学生每天都要在教室学习,脏乱的教室容易让学生产生浮躁、厌学等情绪,而整洁的教室卫生环境能让学生有一个愉悦的学习心情,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教室的墙壁着手,让学生自由创作,如张贴班集体的合照等,其不仅能象征班级文化,还是一道特殊的物质文化风景。教师还可以以板报为载体,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才能,帮助学生展现自我。班级的制度文化处于中层,包含了班级规章制度及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结构。它能制约师生个人行为,帮助师生建立深厚的友谊,是班级文化的保障。班级的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及约束学生的重要保障。在制度建设方面,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用民主探讨和投票的方式建立学生自己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自觉遵守、相互监督,将制度落实到位;同时对班级的内部组织结构进行完善,将有责任心、负责心的学生任命为班委,并让其他同学进行监督,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此外,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为其设立阶段性奋斗目标。教师也要对班级设立目标,帮助学生形成班级荣辱观,使其为集体荣誉而付出努力。教师也要及时观察学生情绪,鼓励同学间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班级的精神文化处于高层,能帮助学生实现综合发展,形成健康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游戏活动,帮助学生放松心情,使其更好地投入学习。各式各样活动的举办,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阳光积极的性格,还能创造出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准确把握与学生的沟通时机,可以通过私下谈心、班会和书信等形式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认真听取学生自己的想法,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及时疏导。

篇5

【关键词】职业学校 积极班级文化 形成机制 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4-0180-02

在职业学校,班级文化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学生一旦置身于班级文化之中,他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就会被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而形成一种与班级文化相融合的价值观。学生的人格发展与班级文化的熏陶、导向、选择、教育有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作用往往是潜在的、长期的、深层次的影响,可能终身受益,也可能终身受损或终身遗憾。因此,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很重要。

一 目前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班级文化是在班主任引导下班级全体学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它可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大类,积极的班级文化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反之亦反。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带有挫败感和自卑感,在这种心理基础上,如果班主任引导得好、师生相互作用得好,其班级文化就会向积极文化发展;反之,就会向消极文化发展。当前,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得到重视,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重视班级管理,忽视创建积极文化

积极班级文化的建设需要班主任根据班级发展提炼其文化内涵,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和内化。职业学校里的许多班主任在处理日常事务中勤勤恳恳,但班级教育与管理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忽视了积极班级文化的创建。

2.重视物质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也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现在走进每一班级,都可以看到墙上有名言、班级制度之类的文化内容,但是,这不能代表这个班级的班级文化能像墙上文化一样“好看”。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比较容易建设的,而积极的精神文化建设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容易被忽视。

3.重视思想说教,忽视实践活动体悟

思想教育是建设积极班级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的思想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认识,但更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增强体悟。相对而言,开展思想教育比开展实践活动要容易,这往往导致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出现重说教轻活动的现象,或者开展活动也流于形式。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积极班级文化难以形成,身处这种消极班级文化氛围中,学生的思想品行和心理素质就容易产生问题,进而出现班级文化和学生行为的冲突。因此,探索积极班级文化的形成规律和建设策略已成为提高职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 职业学校积极班级文化的形成机制

积极的班级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它需要班主任和同学们一起创建。积极班级文化的创建主体是学生,引导者是班主任。创建活动一般分为三步:

第一步,班主任与学生商讨后提炼出班级文化。这里的班级文化包括班级各项制度以及各种班级文化标识等,这些外显的文化,在文字上要做到简洁、易记、上口,在思想上要做到深刻、励志和启迪,在情感上要做到人文关怀。

第二步,努力促进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和内化。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和内化是创建积极班级文化的关键。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进取心不强,从而影响了他们对积极班级文化的认同和内化。班主任要努力促进学生对积极班级文化的内化。

第三步,加强班级的教育与管理,努力形成积极班级文化氛围。文化的本质属性就是非强制性的影响力,但是,在创建积极班级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强制力作为基础,尤其在班级建立的初期。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较小,自制力普遍不强,辨别是非能力不足。这些年龄特征使他们在创建积极班级文化过程中会出现抗拒改变自己不良行为习惯的现象。因此,加强对班级的教育与管理,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是积极班级文化形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以上三步揭示了积极班级文化的形成机制,这个机制就是班主任与学生协商提炼班级文化、班主任促进学生认同班级文化并内化、班主任加强班级教育与管理矫正不良现象三者的有机统一。在创建积极班级文化的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协商提炼班级文化是创建的前提,班主任促进学生认同班级文化并内化是关键,班主任加强班级教育与管理矫正不良现象是保证。

三 职业学校积极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1.坚持思想教育、心理辅导、情感关怀相结合

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做到在理论上占据制高点,在逻辑上有说服力,在频率上常态化。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在心理上还不成熟,他们在认同和内化积极班级文化方面产生的问题许多是由他们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因此,班主任要懂得一些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人和集体心理辅导。同时,班主任还要积极接纳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关怀。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过:“没有情感的支持,理性也将毫无力量。”没有教师积极情绪情感的激发,无论多么正确的理论和道理,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最多就是正确而已,极少产生行动的冲动。

2.构建规范、引导和激励相结合的积极的班级制度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学生的行为准则,也是班主任教育和管理班级的重要依据之一。班级制度要在班主任的主导下通过师生协商来制定,而且,在创建积极班级文化初期必须保证班级制度的严肃性。班主任要坚持最近发展区原则提出要求,即使学生不能马上逐条做到,也要通过沟通促使学生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认同。积极的班级制度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规范、引导和激励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要避免简单生硬的约束性规定。

3.正确处理班级文化与文化的关系,培育积极的班级舆论

要在一个班级创建积极班级文化必然要受到来自班级文化的影响,文化也分为积极和消极两大类,职业学校的学生极容易接受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创建积极班级文化既要汲取文化中积极因素,又要消除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文化对班级文化的影响最终会通过班级舆论表现出来,班主任要把握班级舆论导向通过多种方式培育积极的班级舆论,确保班级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班级能够形成积极的舆论氛围,它能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文化的各种言行。

4.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增强积极班级文化的成就体验

积极班级文化的创建过程是学生价值观和信念的再造过程,是学生对积极班级文化在认知上接受、情感上认同和实践上成就体验三方面的统一过程,而且,成就体验就是决定性的环节,它可以使先前的认知和情感发生转变。对职业学校学生而言,单纯的理论说教式的思想教育和单纯以维护秩序的班级管理是很难实现文化价值观上的认同与内化的。班主任要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教育活动,重点是要让学生收获到一种按照积极班级文化要求做事的成就感。实践证明,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成就体验,对于积极班级文化的建设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1.班级文化的重要性及表现

班级文化是一个群体文化的概念,一所学校要有校园文化,而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是包含了班级成员共同的精神信仰、价值观、行为态度的综合体。它表现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上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日常活动的硬件环境。而精神上则是班级在营造班级“软实力”的内涵,也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所在。其表现为一个班级的目标、道德、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

2.班级文化建设具体策略

(1)建设一个高效的教师团队是班级文化精神导向形成的前提。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班级文化建设的成败。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找出一个适合本班发展的班级文化内涵离不开班主任的循循善诱。在班主任师德的感召下,学生在学习、思想上积极形成一个集体意识。铁一小在本学期举办“让幸福回归课堂――多元入手,强化衔接”校本教研日开放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2)学生是班级文化精神导向形成主体。学生自主参加班级目标、道德、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的建设,是促进班级文化精神导向发展的主体力量。在班级文化建立中,班主任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发挥,积极讨论发挥主人翁意识,在友好团结的气氛下形成初步共识。铁一小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按照“引导―体验―明理―提高”循循善诱,将课堂育人、环境育人与活动育人并举,开展“幸福六星”“优秀一小人”评比活动。

案例一:“劳动之星”评比。为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其形成初步的社会责任感,教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校同家长联动,每月在开始的时候由各班主任把《劳动之星周评表》分发给家长,共同评选出各班的“劳动之星”。

案例二:“健康之星”评比。在方法和过程上学校和家长联动,监督实施,通过《健康之星周评表》和每个月的《健康之星推荐表》,学校和家庭一起评比出健康之星。

案例三:“才艺之星”评比。为了让学生对学习、生活、个人能力充满自信,学校长期坚持举行“才艺小星星 颗颗亮晶晶”才艺展示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才艺展示,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并最终评选出最佳才艺展示学生,颁发才艺之星奖状。

(3)班级文化的精神导向形成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班级文化的建设是班主任、学生、家长通力合作的结果,这需要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配合。铁一小的“幸福六星”评比活动,就是通过时时反馈表单,把家长的目光引向子女教育,关注班级文化建设上来,家校联盟形成共同的教育结合体,让家长在子女的教育上群策群力。

(4)建设一个科学的管理制度指导班级文化发展。班级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在班级上表现在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作业常规、奖惩制度、班级设施管理等。铁一小在班主任学期计划上,遵从班情,以学生为主,开展学生自治,在班级制度、习惯养成、三栏建设、课外阅读几个方面入手,制定出符合本班特色的班级制度,让学生在有条不紊的秩序中学习。

(5)班级文化的组建离不开良好的硬件基础。班级文化的组建要让环境“动”起来,使教室不再只是容纳学生上课的场所。比如:教室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班训等,这些都是班级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心理上对孩子进行班级文化的熏陶。

总之,班级文化犹如一缕春风,它使老师、学生深深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不久的将来,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的热潮将成为必然,班级文化的建设将为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篇7

关键词:大学;班级;制度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015-02

一、大学班级管理与大学班级制度文化的内涵

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简言之,管理就是创造个体更好地在群体中完成目标的环境。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正式组织。班级管理是教育管理者带领班级学生,按照班级教育管理规律的要求,为实现班级工作目标而进行的系列职能活动。依据以上分析,对大学班级管理做出如下定义:大学班级管理是教育管理工作者带领学生,按照专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创造学生个体更好地在班级群体中实现个人成长目标的环境。制度文化是一个比制度更深、外延更宽的概念,不仅包含制度本身,还包括制度理念、法制精神、建章立制的过程,以及制度实施的状况,等等。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的组织架构及其运行规则,以及这些架构与规则的形成过程、运行状态与实施状况。依据以上分析,对大学班级制度文化做出如下定义:大学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组织架构及其规章制度的形成过程,以及班级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大学班级制度文化体现了大学文化中包含的学校规章制度、道德规范、校风校纪等内容,落实到班级规章制度的执行中,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组成部分,是实施高效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

二、大学班级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大学班级制度文化是促进学生认同学校教育理念、专业培养目标、形成班级共同目标、共同价值追求的途径,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的保障,大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对于班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校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离开了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将导致学校教育管理的形式主义,大学文化的传承将成为无本之木。大学班级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为班级组成特殊性与班级管理的特殊性两方面。班级组成的特殊性,大学班级成员是在学校招生录取后,学校教务部门依据分班要求,将同一专业学生分成若干自然班级。此举说明大学班级成员具有共同的专业发展目标。大学班级班主任大都由专职教育管理工作者或者专职教师兼职,没有专职的班主任老师,这导致了班主任不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班级中;班级成员基本都超过了18岁,属于成年人,区别于大学之前的未成年人。管理的特殊性。大学班级管理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为主旨,这体现了大学对成人教育的特殊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主要起监督和指导的作用。需要班级建立自运行体制,这需要有稳定的管理团队和科学的管理制度。良好班级制度文化的形成能够适应大学班级管理的特殊性。

大学班级制度的缺失性。直接涉及到大学生教育与管理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以教育处为主,对学生学习的常规教育和管理;其二是以学生工作处和团委为主,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教育进行教育和管理。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和团委依据其职能,就学生日常学习的方方面面制定规章制度,形成《学生手册》,这些制度大多数是某一行为规范的指导意见,缺少切实可行的规范。在当前大学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中,缺乏标准的班级制度体系建设,大学的教育教学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开展的,班级制度体系和具体制度的缺失必然导致教育管理的参差不齐,导致教育管理的相对混乱。大学班级建设的形式化与空洞化。形式化主要表现在制度理念落后与制度执行力薄弱,提到班级建设,就会想到制度建设,提到制度,就想到管理的工具、约束学生行为规范的标尺,规章制度的价值在于教育管理者的需要,制度随意性大,对制度的尊重、维护、修改、执行力度远远不够,使得制度成为形式主义。空洞化主要表现在班级制度建设脱离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脱离班级的目标追求。以标准化的《学生手册》对学生进行管理,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不能贴近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当制度的内容与现实的目标出现偏差的时候,必然会使制度文化失去作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中介的作用,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就会脱节,就不可避免地导致班级建设的空洞化。大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实现班级自我管理的必要条件。大学班级的管理以自我管理为主要形式,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其自己本身进行管理,为自己制定目标,组织自己、约束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好个人的事物,最终实现个人的目标。要想更好地实现自我管理,需要有良好的大学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形成过程是班级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所以班级制度文化形成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条件。大学班级制度文化是学校实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高效有序运行的重要通路。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最终对象是学生,教育和管理目标是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实现的。学校与学生之间,需要架起一条通路,能将学校育人目标和校园文化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能够反映到学校之中来,进而融入到学校教育管理之中。班级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渗透到学生思想中、体现在学生行为上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化需求与现有制度体系碰撞的过程,是学校和学生联系的通路。

篇8

一、优化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文化是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形成的,这种文化体现在班级里的多数成员所呈现的精神面貌、信念、价值观等,班级文化的外部表现在班级内的学习环境和学生的行为规章制度,内部表现在学生的精神面貌、班级的学习风气、学生的行为举止等,这些都充分显示出一个班级的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着班级未来的发展。班级文化是教师对学生无形的教育,教师可以通过班级文化,无形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进行一定的激励、制s。它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学生产生一个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学生提高各科的学习和发展。

首先,教师要注意让班级文化充分反映出民主性,如果教师总是展示出“高高在上”的样子,学生对班主任很容易产生一种惧怕的心理,从而不敢和教师进行一定的交流,导致教师不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不知道学生的能力,也不知道学生的发展需要。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体现出科学性,其体现在学生容易接受的亲和力,因为只有学生对班级文化制度体现的内容不再惧怕,学生才会主动去尊重这个制度,班主任可以打破原有的说教的规章制度,在班会上通过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建立出全新的、具有强烈亲和力的制度。新制度要注意语言简洁、便于记忆、内容全面等。

二、优化班级宣传文化

校园里、班级内的评比宣传栏已经成为了各个学校的特色,这种宣传栏的内容一直都是学生喜欢的内容,教师可以把班级内部的评比宣传栏充分地利用起来,增加对班级制度的文化宣传,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班级良好班风的形成,有利于班级的管理。首先教师在进行班级文化宣传时,要确定宣传的主文化,这需要教师在宣传的前期做一定的调查和观察,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来判断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为班级确定一个符合全班同学的宣传文化总体目标,再根据每个学期的学习特点进行每个学期的分层次规划,最中让学生在中小学阶段让心理和身体都得到大的发展。如教师可以把宣传的主文化定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就可以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义、礼、忠、孝、仁、信、智”等去把握,让学生明白,在完善自己的同时,还要注重坚持正义、孝敬父母、尊老敬贤、热爱祖国、诚信守法等。

三、优化班级精神文化

一个班级的精神文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这个班级学生的精神面貌,班风、考风等是学生精神文化的体现。团队合作的意识、积极向上的劲头、自信乐观的态度等才是班级要有的向心力,才是班级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所以教师要建设班级文化,就要注重班级精神文化的优化。首先,在班级中要形成“人人平等”的氛围,所有人都是特殊而又平凡的个体,成绩并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这样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班级的学生时刻充满活力。其次,教师要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凝聚力是在很多因素下形成的,但是最能调动学生情感,促进学生参与的就是各种主题活动,所以教师在主题活动举办的过程中,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班级活动的参与,使学生感受到自己也是班级的一分子,自己也为班级出了一份力。

为了让班级的精神文化得到巩固,需要在班级内形成正确的舆论,比如,教室内不准有出现“差生”“后进生”之类的评价别人的话语,反之,可以出现“环保小能手”“语文小王子”等称赞别人的名号。教师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一定的发展机会,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

篇9

关键词:班级文化;教育作用;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49-01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一个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下面笔者将从班级文化的作用、建设措施的落实与完善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以起抛砖引玉作用。

一、班级文化的作用

1、教育作用。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凝聚作用。班级文化的凝聚作用主要表现在,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实践表明,在班集体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愈容易得到体现。

3、约束作用。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班级文化对成员的这种制约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得以实现:氛围制约(环境、关系、风气等);制度制约(规章、纪律、守则等);观念制约(理念、道德、舆论等)。

4、激励作用。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班级文化的建设

第一方面是物质文化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包括教室墙壁布置、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等等)及师生的仪表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学生的班级,班主任应带领全班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我们还要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班主任应注意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标等通过具体物化的环境设计和布置充分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第二方面是制度文化建设。首先是抓好制度的制订与完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在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良好局面。

其次是抓好制度的实施。在抓好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三点:一要对学生加强宣传,使学生正确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明确遵守规章制度的作用,以使制度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二要积极创设条件,使规章制度能够更快、更好地实施;三要成立督查小组,以督促检查制度的落实。要使学生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一般需要一年左右。

第三方面是精神文化建设。首先是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在新形势下就是营造和谐班级的关系。构建和谐班级,就是要形成平等、友爱、默契的师生关系,形成团结、互助、共进的同学关系,形成开拓创新,争先创优的良好班风,使每一名同学在融洽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在和谐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其次是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班集体舆论就是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班集体的舆论是班级成员观念态度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班集体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班集体舆论。要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就要做到对舆论的引导和对小群体的引导。

再次是培育优良的班风。我们在培育优良班风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持之以恒,不屈不挠;另一方面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以形成形成开拓创新,争先创优的的良好班风。合作和竞争是影响班级风气的两个重要的变量。协调好这两者的关系,对班风的建设显得非常重要。

三、班级文化节建设措施的落实与完善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是学生心理不断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漫长的。在建设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学生有抵触情绪,制度不完善,执行有偏差等)因此要成立督查小组。班主任为组长,值日班长为副组长,值日班委为组员。督查小组要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指出不足,提出改正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建成符合自己班实际,经得实践检验的特色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的成效。

杜威说过,“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假如说学校是教育的“社会”,那么班级就是教育的“家庭”。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是无形的教育力量。实践表明,在同一校园文化中,不同的班级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不但体现了不同班级间的个性特征,更反映了各班级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445-01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则,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及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级文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效。打造好班级文化这块阵地,在育人过程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那么,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呢?

(1)营造良好地育人环境,让班级文化建设成为育人的阵地。我们常说,一个好的班集体和良好地育人环境,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打造和利用好班级文化建设这块主阵地,发挥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潜在功效。使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感悟,产生学习凝聚力,产生蓬勃向上的力量,经过老师和同学们对教室的精心设计,使封闭冰冷的教室墙面赋予生命,让每个学生置身于具有个性的学习氛围中,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振奋,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以提升,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作为一个学生学习和受教育的基地――教室,其环境的优劣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对所在教室环境的布置,营造一个教育和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能增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增强班级凝聚力,激发爱班爱校的热情。

(2)班级文化建设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地品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美化教室环境,既树立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所以说,班级文化建设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我们衡量一个班集体是否具良好的班风和良好地学习氛围就要看这个班的班级文化建设。走进教室,布局合理的黑板报、安全教育专栏、德育教育栏,有彰显个人才艺的书画苑……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在这样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都会被这强烈的文化氛围所感染,从而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和催人奋进、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以及形成一种师生融洽相处、交流合作、共同进步的关系。教室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将教室打造成温馨的家园、美丽的花园、成长的乐园,到处都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气息。

总之,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在全班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从而形成我们所期望的班级文化。它反过来会对班主任的管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得全班同学在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思想作风的影响下,为实现班级目标而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