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微创手术后护理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腰椎微创手术后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腰椎微创手术后护理

篇1

【关键词】 椎间盘镜;护理对比

腰椎间盘镜下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ME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因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运用于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中. 我们通过临床研究对椎间盘镜下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的护理进行比较.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200212/200503同一术者共行L45和(或)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245例,其中椎间盘镜手术119例,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的腰腿痛症状和神经定位体征,行各种保守治疗无效. 所有患者均常规摄腰椎正侧位片,并行CT或MRI检查证实有椎间盘突出、钙化或软骨板破裂. 根据椎间盘突出的类型不同,分为单间隙单纯突出,中央型突出,双间隙突出,软骨板破裂或突出钙化共4组. 根据患者入院顺序,按随机化原则分组,分别行开放手术和椎间盘镜手术,观察疗效. 剔除标准:年龄小于20岁或者大于60岁者,合并严重椎管狭窄需行半椎板切除或全椎板切除者,合并脊柱滑脱或腰椎不稳需行内固定手术者. 符合随机化原则入组的患者共175例,其中镜下手术92例,开放手术83例(表1).

表1175例入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类型(略)

1.2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均以常规手术方式和方法进行. 术后2 d拔除引流管后床上直推抬高功能锻炼,2~3 d后下地活动.

1.2.1手术前心理活动对比观察观察患者对不同手术方式的顾虑内容: ① 手术损伤是否较大;② 手术后出血是否很多;③ 手术后是否很痛;④ 手术后多长时间可以下床;⑤ 通过微创手术能否彻底摘除突出的椎间盘;⑥ 是否因髓核遗留导致症状不缓解;⑦ 手术后复发率是不是要高.

1.2.2手术后对比护理观察参数包括MED组与开放手术组的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疼痛指数(使用VAS疼痛评分法)、术后2 d首次直腿抬高度数、术后尿滁留发生率、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日数.

1.2.3近期疗效对比参考日本骨科协会(JOA)1956年制定的下腰椎功能评定标准制定临床随访结果评定标准.

表2JOA评分细目 略

2结果

2.1术后护理观察

2.1.1术后引流量、疼痛程度、直腿抬高度数的对比观察结果与开放手术相比,椎间盘镜手术后平均引流量(mL)明显减少(32.3±14.5 vs 67.5±19.6, P

2.1.2术后尿滁留对比观察椎间盘镜手术患者中92例患者有7例出现尿潴留(7.6%), 开放手术患者83例患者中15例患者出现尿潴留(18.1%).

2.1.3 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椎间盘镜组与开放手术组比较,无论是在术后住院日(4.1±0.9 vs 6.7±1.7, P

2.2手术后近期疗效对比手术后进行了3 mo~1 a的近期疗效随访,两组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椎间盘镜手术组有效率96.7%,开放手术组有效率94.8%,但是两组在术后腰痛指数上有明显差别,椎间盘镜组的患者腰疼指数0.9±0.7,开放手术组的患者腰疼指数2.4±0.9,说明椎间盘镜组术后产生腰疼的情况少.

3讨论

传统的开放手术,即椎板间隙开窗、腰椎间盘摘除术是一种经典术式. 外科手术在去除病灶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创伤. 如何获得更好的疗效,使创伤“微创”化,成为现代外科追求的更高境界[1]. 而椎间盘镜下椎板间隙开窗、髓核摘除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手术. 与传统的的开放手术相比较,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术后出血少、下床早、潜在并发症相应减少等优点[2-3]. 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引流量、术后直腿抬高等各项指标椎间盘镜手术的创伤均远远小于开放手术.

对于一项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患者有一个了解和接受的过程. 椎间盘镜手术这项新技术,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与开放手术造成的心理压力有所不同,特别是在开展此项新技术的早期,患者对该手术的了解较少,患者主要考虑的是它的疗效问题,而对于它创伤小的优点并不看重. 随着该项新技术的成熟,更多的患者主动选择椎间盘镜手术,心理问题相应减少. 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护理人员应该在手术前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并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不能因为创伤小而轻视. 在手术前的病情宣教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讲解,把心理问题、心理恐惧调节到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娜,黄怀兰,刘亚男,等. 腹腔镜下超声刀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手术配合[J]. 中华护理杂志,2005,10(10):794-795.

[2] Isaace RE, Podichetty VK, Santiago P,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microendoscopyassiste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with instrumentation[J]. Neurosurg Spine, 2005, 3(2):98-105.

篇2

关键词:微创;腰椎管狭窄症;护理

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保守治疗是该病治疗的主要方式。但若病情特别严重,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要通过手术治疗,但是传统的后路开放手术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而且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也会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所以患者的接受度较低。随着医疗科技的迅速发展,微创手术治疗开始广泛应用。为了确保手术疗效,我院随机选取了52例患者对其围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了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随机选取52例进行研究。入选者均符合如下纳入标准:①均为L1~2节段患者,且经腰椎X线片、CT或者MRI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症状体征检查确诊,存在不同程度的腰部疼痛;②间歇性跛行明显;③经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④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与。本组男性36例,女性16例;年龄分布期间为46~78岁,平均为(61.39±8.54)岁;其中43例为单节段,9例为双节段。

1.2手术方法 以Hadjipavlou AG制定的椎管狭窄治疗原则为标准,所有患者均采用Quadrant方式建立微创通道,减压后行椎间融合和钉棒系统固定,在创口留置引流,术后1~2 d拔出。术后使用抗生素治疗,并根据患者神经根本压迫和牵拉的实际情况,适量使用脱水剂和激素。

1.3观察指标 参照JO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为优、良、中、差4种,统计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评价护理前后患者腰腿部的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分,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护理前后的VAS和ODI评分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当P

2结果

2.1治疗效果分析 本组所有患者切口均为一期愈合,其中38例为优,9例为良,3例为中,剩余2例为差,优良率为90.38%。

2.2护理前后VAS和ODI评分变化 护理后,腰腿部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和护理前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2.3并发症发生情况 9例存在下肢疼痛,经对症处理后恢复。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的切口均为一期愈合,优良率为90.38%;护理后,腰腿部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降低,,共发生11例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表示腰椎管狭窄症经微创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3.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由于腰椎管狭窄症的病程较长,症状比较严重,而且病情极易反复,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再加上患者的年龄较大,经过多次保守治疗无效,所以缺乏治疗的信心,对手术持怀疑态度。针对上述情况,开展心理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护士需要掌握患者的基本心理特点,配合主管医生,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讲解成功病例,还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疾病宣教。同时,将微创治疗的特点和优势告知患者,减轻其心理负担,提高其配合度,增强治疗信心。②训练:患者需要在手术中长时间保持俯卧,为了帮助患者适应手术,提高术后的舒适度,可在手术前2 d指导患者进行俯卧位训练,放松身体,可在下腹部放置软枕,将背部垫高。③卧床排便训练,于术前3 d进行床上排便训练,预防卧床对排便的影响。④由于大部分患者的年龄较大,各项生理机能有所减退,免疫力较低,长期卧床很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所以需要指导患者开展扩胸、咳嗽和深呼吸运动,预防术后肺部感染。

3.2手术中护理 护士需要配合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协助患者保持正确的,避免腹部和腹部受压,减少术中出血量,充分暴露,为手术提供方便。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额部、下颌和双肋等受压部位。

3.3手术后护理 行常规护理,去枕平卧6 h,避免分泌物进入呼吸道,同时进行如下护理:①创口护理:引流期间需对创口渗血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确保敷料干燥,保持引流管畅通,详细记录引流量和引流性状,发现异常应马上通知医生。②早期观察下肢感觉,记录肌力变化,并比较。③功能训练:术后24 h即可指导患者开展上肢锻炼、下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引流拔除后,进行下肢直腿抬高训练,3次/d,1~2 min/次。抬高时要达到最大幅度,预防神经根粘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症的发生。术后1 w,指导患者采用三点支撑法和飞燕式等锻炼腰背肌,增强肌力,加强脊柱的稳定性。术后2~4 w,可结合患者的年龄等因素,配戴腰围下床活动,循序渐进。④出院指导:叮嘱患者坚持腰背肌锻炼,前3个月应配戴腰围保护,6个月不能负重,稍作弯腰或扭腰动作,定期复查。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微创治疗后,采取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尽快进行功能锻炼,可以快速恢复,促进预后,提高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纪慧茹,张倩,刘春梅,等.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伴糖尿病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2):1099-1101.

[2]蒋耀颖,伍敏琦,董婉华,等.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硬膜外腔导管松解联合神经根孔外韧带剥离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17004):480-481.

[3]王伟,古恩鹏.腰椎管狭窄症微创治疗手术方式及入路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03):464-465.

篇3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骨科常见病、多发病, 发病率高、年龄跨度大、疗效不确定为其特点。由于腰部椎体退行性病变造成纤维盘破裂、髓核组织突出, 压迫神经根, 导致患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微创手术, 其手术精确度高、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少、术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而被广大患者接受, 本科于2012年6月开展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至2013年12月共收治65例椎间孔镜下行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患者, 经过本科的标准化护理, 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3年12月, 本科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1]治疗65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男36例, 女29例, 年龄20~69岁, 平均年龄52.6岁。患者术前症状均为不同程度的下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以L4/S5、L5/S1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 入院后经完善相关检查, 在局部麻醉下行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 术后腰痛及患肢疼痛、麻木症状减轻, 能自行下床活动, 生活自理能力提高。

1. 2 手术方法 患者手术采用俯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 在C臂X光机透视下, 用18号穿刺针从棘突中线外侧12~14 cm位置穿刺, 与皮肤表面成25~30°角向椎间盘方向穿刺, 至安全三角区纤维环内, 将穿刺针逐渐刺入椎间盘, 建立工作通道, 置入椎间孔镜, 在椎间孔镜下用专用髓核钳取出突出及脱出的椎间盘组织, 用双极射频辅助止血及行椎间盘消融及纤维环成形术[2]。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护理

2. 1 术前护理

2. 1. 1 心理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慢性疾病, 病程长, 患者身心痛苦, 加之部位特殊, 且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年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患者对其治疗方法持有怀疑心理, 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 担心疗效及并发症。针对其心理特点, 积极给予心理安慰与支持, 向患者讲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知识及此次手术的方法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并且请病区患者做现身说法, 以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及心理压力, 使患者安心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

2. 1. 2 术前准备 ①做好术前各项检查, 如常规进行血、尿、心电图、胸片等检查, 做好术前皮肤的准备。②训练:该手术采取俯卧位, 术前要指导患者俯卧位姿势的耐受训练, 以适应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训练方法是:患者取俯卧位, 双手向后, 尽量抬高, 训练时间逐渐增加直至能持续俯卧1 h以上。通过训练可使病变椎间盘后间隙增宽, 有利于呼吸, 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2]。术前指导训练床上大小便, 训练腰背肌及直腿抬高, 训练有效咳嗽。③物品准备:碘海醇造影剂及2 ml美兰注射液(9 ml碘海醇造影剂与1 ml美兰混合), 准备3000 ml生理盐水术中持续灌洗用, 生理盐水中加入庆大霉素16万单位。备合适腰围1个, 尿壶及便盆各1个。

2. 2 术后护理

2. 2. 1 护理 术后平卧24 h, 平卧可以压迫止血, 24 h后可佩带腰围下床活动, 3 d内以卧床休息为主, 卧床休息能避免腰椎产生纵向压力, 降低椎间盘压力, 防止椎间盘再度移位, 减轻水肿和粘连, 以利于康复。卧床期间应轴线翻身防止脊柱扭曲。

2. 2. 2 病情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穿刺点渗血情况(穿刺点常规冰敷30 min~1 h)及双下肢感觉、运动、疼痛、麻木、肌力情况, 遵医嘱给予甘露醇250 ml+地塞米松5 mg静脉滴注, 防止椎间隙水肿。多与患者沟通, 听取患者主诉, 以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部分患者术后当天会感到腰部及下肢疼痛或麻木等, 要告知患者这是手术后正常情况, 可以通过休息、用药、康复等治疗, 逐渐缓解。

2. 2. 3 饮食指导 手术采用局部麻醉, 手术后无需禁食,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卧床期间多食高蛋白、易消化、富含粗纤维食物, 如清淡的骨头汤, 新鲜水果、蔬菜等, 特别注意保持二便通畅, 少吃豆类、牛奶、面食等产气的食物, 以免引起腹胀不适, 若出现便秘, 可酌情给予缓泻剂,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 2. 4 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功能锻炼计划, 指导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锻炼。

2. 2. 4. 1 直腿抬高训练 术后6 h即可协助锻炼直腿抬高, 2次/d, 每次左右腿抬高各10次, 逐渐增加次数。方法: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 腰部垫一薄枕, 双上肢平放于身体两侧, 双腿伸直, 足背尽量背伸, 双下肢伸直交替抬起。每次抬高40°, 并持续5 s左右, 连续30~50次。

2. 2. 4. 2 腰背肌锻炼 术后第4天开始锻炼腰背肌, 方法: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 腰部垫一薄枕, 先用五点支撑法:双肘、双膝屈曲, 双腿稍分开, 以双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 挺起腰, 抬起臀, 挺达最高点时持续3~5 s, 之后慢慢放下, 连续30~50次, 3次/d;1周后用三点支撑法:双膝屈曲, 双腿稍分开, 以双足跟、头部当支点, 挺起腰, 抬起臀, 挺达最高点时持续3~5 s, 之后慢慢放下, 2~3次/d, 开始每次抬臀10次, 逐渐增加次数;2周后可以行飞燕式锻炼:患者俯卧于硬板床上, 以腹部为支点, 头部、双上肢及双下肢向上飞起, 3~4次/d, 30 min/次。通过锻炼可提高腰背肌的力量, 有利于术后脊柱的稳定性。

3 结果

本组患者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标准化围手术护理, 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患者住院时间5~7 d, 平均住院时间6 d。术后末次随访时按照Macnad疗效评定标准[3]:优37例, 良21 例, 可6例, 差1例, 优良率89.2%。VAS评分:术前(8.7±1.0)分, 术后7 d (2.6±1.2)分,末次随访(2.0±1.0)分, 手术后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4 出院指导

篇4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皮椎间孔镜;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是骨科临床常见病。经皮椎间孔镜靶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新型的微创外科脊柱手术。它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好,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对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皮椎间孔镜进行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1]。笔者于2014年12月~2015年10月采用该方法治疗85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5例,男45例,女40例,年龄18~92岁,平均37.5岁。其中单节段L3-4椎间盘16例,L4-5椎间盘22例,L5-S1椎间盘19例。双节段L4-5,L5-S1椎间盘28例。经X线显示病变节段无间隙狭窄,无峡部裂及不稳现象,MRI显示病变节段椎间盘变性突出,其中单纯下肢痛42例,腰痛伴下肢疼痛不适43例。严重的患者体征为腰部疼痛难忍,床上不能自主翻身,下床不能自主行走。

1.2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胸腹部悬空,常规方法消毒,在C臂机和X线机的监视引导下,采用棘突旁侧后方手术入路(Thessys技术)确定皮肤穿刺点及穿刺角度,采用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18G特制穿刺针内插入1根22G针在影像监测下,逐步定位需手术治疗的椎间盘,植入工作套管确保穿刺针最佳置并准确穿刺入椎间盘,随之将配好的4ml造影剂和2ml灭菌亚甲蓝混合溶液行椎间盘造影;将细长导丝沿18号穿刺针导入,使用锥形软组织扩张器沿导丝推至纤维环靶点,放置工作导管后取出扩张器,插入椎间孔镜进行检查和手术,用庆大盐水连续灌洗手术区域,通过监视器用微型髓核钳摘除蓝染的髓核组织,消融髓核[2]。

2 综合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腰背疼痛及下肢放射痛症状比较严重,心中有焦虑感;同时,患者及家属对新技术存在疑虑,对治疗效果有不同程度的担忧。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首先应给予患者足够的信心,带患者到病区和术后恢复效果良好的患者交流沟通,分享手术过程的体验,以及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的真实情况。同时给患者介绍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目的,告知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处于清醒状态,可以及时反馈信息,不易损伤神经根的优势[3-4],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疑虑。

2.1.2术前准备及训练 术前教会患者掌握腰背肌功能锻炼的方法。具体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飞燕式、桥式以及三、四、五点支撑法的训练以供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用。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特别注意营养补充。鼓励食用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 预防便秘。如果大便不畅,晨起可适量饮用淡蜂蜜水或者淡盐水。

2.1.3疼痛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症状是腰腿疼痛。责任护士和患者交流时要注意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对疼痛的忍受力。通过交谈,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患者对自身痛苦注意力。对于疼痛症状较重的患者,通过按摩、热敷等物理方法缓解疼痛。对于症状严重到不能耐受的患者,告知医生,并遵医嘱使用药物止痛。必要时使用甘露醇脱水止痛。

2.2术中护理

2.2.1常规要求 ①常规检查的信息收集:包括大小便常规、血常规、凝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提供可靠的生化数据供医生进行全面评估;②皮肤准备。如果被评估的病患适合手术治疗,则在手术前晚,用0.5%活力碘对术区皮肤进行2次消毒,后用无菌敷料覆盖。

2.2.2专业护理要求 ①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那100mg。保证患者术前已经禁食禁饮4~6h。排空膀胱,金属物品交家属保管。协助患者更换手术衣服;②患者确认。患者入手术室后要仔细核对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以及术前用药等情况。协助医生调整患者到舒适。告知患者术中如有任何不适均应与医护人员及时沟通;③密切观察患者术中反应,加强护患交流。注意观察患者术中的各项生命体征,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如有异常随时向手术医生报告,并遵医嘱及时处理。

2.2.3术后专业护理项目及要求

2.2.3.1常规护理:在搬运椎间孔镜术后患者和帮助患者翻身时,务必要保持脊柱一条直线以保护患者脊柱。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尿量及穿刺处敷贴的渗血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保持穿刺处敷料完整、干燥,防止感染的发生。因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使用了少量的美兰及碘海醇造影剂,此两种药物对肾脏有一定的毒性,应鼓励并督助患者手术后多饮水,一般饮水量1500ml以上,通过小便加快药物经肾脏的排泄,减少人体对毒素吸收。

2.2.3.2护理:术后第1d 患者卧硬板床24h,24h 后在患者耐受的范围内鼓励患者在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患者可佩带腰围下床大小便,指导患者轴线翻身,避免翻身过快、过猛,以防止术区出现血肿所引起神经根损伤。

2.2.3.3并发症的观察: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警惕损伤性出血;如果发生腹痛则必须评估腹痛性质、范围、部位、持续时间等;如发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应立即遵医嘱处理;观察有无腰背疼痛加重或感染征象,同时测试下肢的感觉、运动情况,从而判断有无神经损伤表现;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遵医嘱处理。

2.2.3.4功能锻炼:告知患者术后第1w上下午各下地行走2次,约为15min/次,运动量循序渐进。指导患者早期直腿抬高训练,可显著提高手术效果。同时,进行三、四、五点支撑法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每组20个,20~30min/次,2次/d。以腰背部不引起疼痛加重为原则,如锻炼时或锻炼后出现酸痛不适,即停止锻炼。

2.2.3.5正确使用腰围:术后早期肌纤维环暂未完全修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腰椎间盘的稳定性,佩戴腰围限制一些不必要的前屈动作,以使受损的腰椎间盘局部得到充分休息,为椎间盘的修复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术后要求并鼓励和协助患者正确使用腰围。具体使用方法: 腰围规格要与患者腰围相适应,其上缘须达肋下缘,下缘至臀裂。腰围后侧不宜过分前凸,一般以平坦或略向前凸为好。当患者术后或者锻炼后出现不适症状,则卧床休息,卧床可消除体重对椎间盘压力,解除腰椎周围肌肉、韧带对突出椎间盘的挤压。如下床,一定要正确佩戴腰围。避免剧烈运动及腰部扭转,提重物及弯腰动作等,尽量保护脊柱和促进纤环顺利愈合。出院后如出现双下肢感觉障碍或腰痛症状,及时复诊。

3 疗效评定和定期回访

术后次日、1w;1、3、6个月采取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患者腰腿疼痛的强度进行评估并记录。并于术后1、3、6个月根据患者VAS评分及改良的Macnab评定疗效[5]。目前结果良好。95%以上(81/85)的患者恢复效果良好。无明显的后遗症和并发症。

4 讨论

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前提下,抓好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综合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医疗环节。其护理重点概述为:术前对患者进行手术原理、方法及患者注意事项的介绍,腰背肌功能锻炼方法的指导,树立患者对该手术治疗的信心。术中密切关注患者术中反应,做好医患互动的桥梁并遵医嘱处理有关事项。术后护理的重点是在全面进行营养护理和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做好早期的护理,中期的功能恢复护理、后期的康复护理及其出院后跟踪服务及相应的康复指导。

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外创面积小,患者痛苦轻,住院时间短,费用少,疗效满意,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尚志.微创术的现状和进展[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2,19(3):197-198.

[2]李振宙,吴闻文,侯树勋,等.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4): 332-335.

[3]杨艳平,张小爽,巨宝兰,等. 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7): 47-48.

篇5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 微创; 胸腰椎骨折; 围手术期配合; 护理

Discussion and Experience of 247 Cases Operative Coordination of Percutaneous Long Tail Folded U-shaped Hollow Pedicle Screw Fixation System/WEI Yong-zhen,WANG Chen,YE Chun-hu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03):139-142

【Abstract】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perioperative cooperation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long tail folded U-shaped hollow pedicle screw fixation system.Method:247 cases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ere treated with the long tail folded U-shaped hollow pedicle screw fixation system,simultaneously strengthening the perioperative coordination.Result:The operation was successful in 247 cases,the skin incisions were grade a healing,without infection,nerve injury,bedsore and so on.Conclusion:It is a guarantee for the success of the operation to strengthen the perioperative coordination of the long tail folded U-shaped hollow pedicle screw system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Key words】 Spinal internal fixation; Minimally invasive;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Perioperative care;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Mindo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Fu’an 355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3.041

胸腰椎骨折是R床上最为常见的脊柱损伤,许多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多样,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后路微创手术方式之一,目的是通过椎弓根螺钉重建患者脊柱前、中、后柱的稳定性。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椎体复位效果满意、恢复快等优势,解除患者痛苦的同时,有利于早期恢复生活、工作能力[1-4]。在手术过程中,除脊柱外科医生娴熟的手术技巧外,手术室护士的围手术期配合同样是非常重要的。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完成247例经皮长尾可折U型空心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手术,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围手术期配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24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外伤后7 d内入院。其中男162例,女85例,年龄18~65岁,平均(42.7±5.2)岁;受伤到手术时间2~14 d,平均(4.6±2.7)d;骨折部位T12 81例,L1 116例,L2 50例;均无神经损伤症状;麻醉方式均为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手术时长35~120 min,中位手术时长55 min;出血量28~100 mL,中位出血量51 mL;随访时间为手术后1~3 d。该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纳入标准 AO分型为A型无损伤或无明显神经损伤的单节段骨折伴椎体压缩率>50%;或前中柱受累的爆裂性骨折,Wolter指数≤2且椎体后缘骨块无明显翻转。

1.3 手术方法 全麻成功后将患者俯卧于U形垫上,使脊柱胸腰段处于过伸,必要时辅助手法复位。C型臂X线机透视了解骨折椎体的复位情况,透视下定位骨折椎体相邻的2个椎体4个椎弓根的位置用记号笔标记出。常规消毒铺无菌巾,于标记处分别作4个2.5 cm长的纵形皮肤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及深筋膜,钝性分离通过肌间隙到达上关节突处。C型臂X线机透视下,空心手锥于椎弓根“眼睛”3和9点的位置开口,然后水平位上保持与上终板平行、矢状位向内倾斜8°~10°,沿椎弓根长轴用锤子将空心手锥敲入椎体,经空心手锥插入导针,再次用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导针的位置、方向与深度,导针测深后经导针套入软组织扩张器,在工作套筒保护下经导针套入空心锥形丝攻进行攻丝,拔出导针,用探针探查钉道四壁完整后,重新插回导针,取合适长度的长尾可折U形空心椎弓根钉顺着导针拧入,此时空心椎弓根钉的U形开口暴露于皮肤切口外,可在直视下用一直的连接棒辅助调整U形开口的方向,根据骨折的节段对连接棒进行折弯,连接在角形持棒器上后即可经皮通过椎旁肌深层置入空心椎弓根的U形开口内,先将近端的固定螺帽拧紧,应用抗扭撑开器在撑开的同时拧紧远端的固定螺帽,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骨折复位、内固定器械位置良好后折断椎弓根钉U形可折断部分,冲洗切口,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逐层缝合切口,无菌纱布覆盖固定,切口不引流。手术结束后送患者到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协助麻醉医师做好患者的复苏工作,观察病情变化[5]。待患者苏醒完全后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护送患者返回病房,与病房医护做好患者的交接工作,术后及时回访。

1.4 手术器械

1.4.1 常规器械 脊柱后路手术器械包。

1.4.2 特殊器械 长尾可折U形空心椎弓根钉系统包括长尾可折U形空心椎弓根钉、连接棒以及配套器械等组成(图1)。长尾可折U形空心椎弓根螺钉的外径5.5~6.5 mm,长40~50 mm,其中有直径2 mm的内孔,螺钉的顶部U形开口的可折断部分30~50 mm;配套器械包括:软组织扩张器、空心手锥、空心打口器、角形持棒器、抗扭撑开器等。以上器械均由大博颖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1.5 围术期配合

1.5.1 手术前护理

1.5.1.1 术前访视 手术前1 d巡回o士深入病房探视患者,了解病情,和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沟通交流,让患者和家属了解术前须知、手术环境、进出手术室的过程及要求、手术方式、麻醉方法、手术、留置尿管的作用及留置时间等,通过阅读病历了解抗生素皮试结果、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了解患者的既往史、手术史及有无褥疮等[6]。术前访视时根据患者的焦虑程度、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7]。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使他们增加对手术的了解、减轻心理压力、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手术配合度[8]。交流过程中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可能让患者减轻焦虑。同时通过术前访视对患者的特殊情况如过敏史、精神障碍、有无安装起搏器、是否金属内植入物等做到了心中有数,提早做好准备。

1.5.1.2 手术器械准备 得知手术安排后,按常规准备基础手术器械及长尾可折U形空心椎弓根钉系统和配套器械,及时将手术器械送供应室高压灭菌,本手术器械为内植入物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将此手术安排在具有防射线的洁净手术间,具有可透X线的骨科手术床,备齐手术中所需的C型臂X线机、C臂防护套,U型垫、软垫、头圈、铅衣、铅帽、铅围脖、电刀、吸收器等。

1.5.2 手术中护理

1.5.2.1 巡回护士配合 (1)术晨继续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昨日饮食与睡眠情况,是否有禁食,女性还应注意月经情况,注意为患者保暖,并常规给予留置尿管。(2)配合做好三方核查: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认为所有的错误手术都是可以而且必须预防的[9]。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明确规定了要进行手术安全三方核查[10]。认真执行好Time out程序可以有效预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11]。经皮长尾可折U形空心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取全麻,患者处于无法交流状态,术中利用手腕带按规定做好三方核查确保患者安全非常重要。(3)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手术室应用抗生素比在病房应用抗生素更接近切皮时间所以能够更有效降低术后感染[12]。行经皮长尾可折U形空心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的患者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给药时间为切皮前0.5 h。

(4)麻醉配合:本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气静全麻。患者入手术间后,建立好静脉通路,协助麻醉师在紧靠手术床的推车上行诱导麻醉完成气管插管的操作。在麻醉起效的过程中配合麻醉师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13]。(5)安放患者:根据患者体型在手术床的相应部位安置好“U”型软垫,麻醉成功后,由麻醉师保护患者的头颈部,扶好气管导管防止脱落,巡回护士负责保护好动静脉置管及导尿管。翻转患者时由站在推车侧的医护人员托扶起患者的两臂和腰骶部,将患者翻转到站在手术床另一侧伸出两臂的两位医务人员的手臂上,将以呈俯卧状的患者轻轻地放置在U型软垫上。瘦小体型者二侧可加用软垫,翻转过程中维持患者脊柱的中立位[14]。患者俯卧于U型软垫上后,注意保持胸腹部的悬空,头转向一边,一边眼睛露于外面,另一边眼睛悬空于头圈内[15],患者眼睛滴生理盐水后用一次性输液贴粘住眼睑使其闭合[16]。牢靠固定好气管导管,防止滑脱。调整患者姿势使其双上肢放置于头部两侧,双膝关节远端下方垫一软垫,让踝关节及足趾悬空,膝关节用约束带约束。妥善放置电刀负极板,电刀负极板尽可能贴在大腿前后侧和小腿后方肌肉较丰富的地方,不能放置于骨突处、伤疤处及体毛多的地方,以免产生皮肤灼伤[17]。男性患者不能让其受压,同时保持导尿管的通畅,女性患者要避免受压,手术期间应维持床单的平整,避免产生压疮,并使身体各部位都不接触到金属。(6)术中严格控制参观人数,保持手术间安静整洁,减少污染机会。根据手术进展情况及时供应手术台上所需物品,并注意尿管、尿袋及负压吸引器的通畅情况,并记录尿量,发现异常要及时向医生汇报[18]。(7)术中C型臂X线机使用为手术室职业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应做好防护。此类手术应在有铅防护的手术间进行,所有参与配合手术的人员须穿戴好铅衣、铅脖、和防护目镜,必要时暂时撤离手术间。操作时关闭手术间门,在手术间外挂“电离辐射”标识。

1.5.2.2 器械护士的配合 (1)术前与主刀医生沟通,确认手术方案,并注意有无特别要求,以保证台上配合准确顺利。翻阅相关资料,熟悉该手术涉及的解剖结构、内固定器械的性能、使用方法以及手术配合过程。(2)手术台上配合:术时提早20 min洗手上台整理清点器械、敷料,手术台整理要求将手术器械与特殊器械分门别类放置,做到一目了然。按照手术步骤及流程,及时传递手术器械及纱布等,动作轻柔、准确、配合默契;注意无菌操作,用无菌巾覆盖暂时不用的器械,减少器械暴露时间,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1.5.3 手术后护理 术后1~3 d由巡回护士下病房术后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阴囊(男性)、(女性)有否不适,观察局部皮肤有无因和使用电刀不当而压伤、受损、切口恢复情况等。回答患者关于其手术的护理问题。并在访视中征求患者对手术室的反馈意见,针对问题与不足及时整改。

2 结果

247例患者的手术切口均达甲级愈合,无切口感染、脊髓神经损伤、褥疮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3.1 经皮长尾可折U形空心椎弓根钉系统的优势 1995年Mathews等[19]在X射线透视下实施了腰椎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开创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先河。王春等[4]、苗洁等[20]研制的经皮长尾可折U形空心椎弓根钉系统(国家专利号ZL201020142371.0)具有独特的创新之处。设计的U形空心椎弓根钉尾部U形开口较长,术中椎弓根螺钉完全拧入椎体内后,U形开口的尾部仍超出切口,露出体外边,方便装棒及撑开、复位、固定;长尾可折断,可折断部分长度达30~50 mm,可折断设计解决软组织遮挡问题;该螺钉设计为单向螺钉,撑开效果好,有利于复位;空心椎弓根钉的可注射骨水泥设计,也可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的内固定;长尾可折断U形空心椎弓根钉采用双芯双线设计,提高螺钉强度和拧入速度,负角度螺纹设计有利于增强骨钉界面的把持力,从而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U形开口尾部露于切口外边,术者可以直视下调整螺钉U形开口的方向,方便连接棒的置入,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X线透视的次数;配套器械-空心锥形丝攻的顶端为尖锥结构设计,攻丝后,U形椎弓根钉能准确地置入;配套器械-定向折弯器可根据固定节段及置钉状况调整连接棒的弧度,而且定向折弯器与连接棒的六边形尾端相匹配的卡口连接,保证每次折弯都完全在同一方向进行,为快速准确放棒提供基础;配套器械-角形持棒器的手柄尾部设有方形卡口,此卡口与持棒器纵轴成30°角,用于把持连六边形设计的连接棒,可以在体外轻松完成连接棒的置入与锁定,同时又能避免已折弯好的连接棒的旋转,从而引起椎体复位不良;配套器械-抗扭撑开器解决了微创手术中套入两枚完全不同平面的椎弓根钉的问题,并集合了抗扭与撑开或加压的性能,有利于椎体高度的恢复,从而简化了手术步骤。

3.2 围手术期护理配合体会 本组应用经皮长尾可折U形空心椎弓根钉系统治疗24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取得满意的疗效,围手术期护理配合需注意以下几点:(1)本术式为一种新的手术方法,与常规开放手术不同,手术配套器械比较多,手术步骤比较繁琐,器械护士在术前应经过培训后方可胜任,培训内容应包括手术方法、手术步骤及手术器械的熟悉等,并且术前巡回护士参与手术前讨论,了解手g方式及注意要点,方便做好术前充分的准备。(2)本着省力、易操作原则,将患者安置在紧靠手术床旁的推车上全麻后再行手术摆放,在患者翻转摆放手术的过程中,要维持脊柱的轴线翻身,防止医源性损伤。男患者注意保持阴囊悬空并注意负极板贴放位置,防止烧伤,体型特别瘦小的适当地在两侧髂前上棘处以软垫高防止患者陷入U型垫中不利于伤椎复位,肥胖的胸部前上方以软垫垫高,不仅有利于椎体高度的复位,而且可以避免增加腹腔内的压力,以减少手术中渗血,同时胸腹部悬空,有利于麻醉呼吸压力控制。(3)经皮微创手术术中需借助X线透视完成置钉,在手术前需保证C型臂X光机处于良好状态,为预防感染手术中应注意无菌操作,每例患者均应用C型臂X线机保护套,并且每次透视都应更换大的手术铺巾进行保护。(4)器械护士应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配合医生手术习惯,争取准确无误地跟上手术医生的手术步骤,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损伤及并发症。与巡回护士认真核对手术器械和敷料等物品,特别是折下的螺钉U形可折断部分的个数,做到心中有数。(5)严格无菌操作。脊柱外科对无菌操作要求极为严格,术前0.5 h可应用抗菌的药物预防感染,术中植入器械需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各项操作严格无菌要求,还应严格控制参观人数,减少人员的流动,避免交叉感染。

总之,经皮长尾可折U形空心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切口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良好的围术期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王兴水.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方法应用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43-44.

[2]菅东霞,王爱珍.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的手术护理配合33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9):149-150.

[3]宋庆伟,纪树青,岳志丰,等.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28):79-80.

[4]王春,林永绥,刘清平,等.经皮长尾可折U形空心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评估[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7):627-633.

[5]潘燕,李月莲.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J].中国医药指南,2014,33(12):356-357.

[6]成琼.Quadrant通道辅助下脊柱内固定的手术配合[J].全科护理,2015,13(7):629-630.

[7]赵云仙.48例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2,20(4):55-56.

[8]叶海芳,丁晓白,叶玲飞,等.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术中配合及护理[J].中医正骨,2013,11(8):70-71.

[9] Forstneger M.JCAHO officials provide guidance on new patient safety goals[J].Biomedical Instrumentation & Technology,2005,39(1):39-4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通知[S].2010.

[11]吕英,唐晓燕.Time-out程序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3):73.

[12]王春艳.术前抗生素在手术室的应用对预防术后感染的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2):32-33.

[13]黄萍,赵苏丽,赵卓华,等.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的手术护理配合[J].中国医药指南,2014,21(12):326-327.

[14]周羡英,吴志环.改良式俯卧位在腰椎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21(5):92-93.

[15]丁晓兰,张小静,王金兰,等.脊柱肿瘤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钛板内固定的手术配合[J].医学信息,2013,4(7):345.

[16]裴媛玲,乐飞玲,谭雨芳,等.全麻下非头面部手术患者眼睛护理方法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1):2638-2639.

[17]陈晨,雷勇刚.高频电刀工作原理及灼伤的预防措施[J].激光杂志,2012,33(4):94.

[18]从金霞.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38例的手术护理配合[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4(11):6028-6029.

[19] Mathews H H,Long B H.Endoscopy assisted percutaneous anterior interbody fusion with subcutaneous suprafascial internal fixation:evolution of technique and surgical considerations[J].Orthop Int ED,1995,3:496-500.

篇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载重和脊柱运动等原因,使腰椎间盘受到挤压、牵拉和扭转等引起脊柱内平衡失调而造成纤维环的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根,同时引起脊柱及其周围软组织一系列复杂变化与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常见的腰腿痛疾患。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其手术操作损伤过大,术后易出现脊柱不稳、神经根粘连、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等并发症。而脊柱后路纤维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MED)具有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1]。我科从2006年至今应用这一高新技术,经MED手术治疗92例,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92例,男72例,女20例;年龄22~56岁,平均38.6岁;病史3个月~1.5年。其中62例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和下肢放射痛,间歇跛行29例,下肢麻木酸胀感15例。所有病例均经CT或MRI证实,且经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症状无好转或好转后反复发作且逐渐加重。术后第1天即可以起床活动,平均住院5天。

1.2 治疗方法 MED内镜由显示系统、手术通道及手术器械组成。手术在电视监视下完成,可使用全麻、硬膜外麻醉、局麻等麻醉方式,采用俯卧位,经C形臂X线机定位后,插入扩张管、工作通道,清理椎管外软组织,椎板间开窗,剥离神经根,切除突出髓核。此术式切口长约1.6~1.8cm,不广泛剥离椎旁肌肉,只少量咬除椎板下缘,扩大椎板间隙,完全保留了脊柱中、后柱结构,不干扰正常的脊柱生物力学结构,术后不影响下腰椎稳定性,减少了术后脊柱滑脱、下腰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MED在电视监视系统下更准确辨认和保护硬脊膜、神经根,可精确分离、清理增生的黄韧带,摘除髓核,操作方便,避免了开窗术易损伤硬膜、神经根及减压不彻底等缺点,使手术更安全,效果更可靠[2]。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从患者入院开始即从各方面进行有步骤、有计划地搜集资料,并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病人可能由于对手术缺乏认识而有恐惧心理,MED作为一项骨科微创手术,尚未被广大患者接受。我们应针对本手术的特点,鼓励患者放下思想包袱,告之此手术是一种创伤小,疗程短,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详细说明手术过程、时间、麻醉方法、术后注意事项。并以成功病例解除其思想顾虑。

2.1.2 术前指导 术前2~3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防止术后因不习惯床上大小便而导致尿潴留或便秘。术前1~2天训练俯卧并逐渐延长俯卧时间,直到能坚持2h以上或更长时间,以防止病人因术中俯卧时间过长而出现不适或呼吸障碍。劝诫患者少吸烟,因为烟中的尼古丁可致椎体内的血容量减少,从而加快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影响术后效果。教会患者正确掌握直腿抬高活动,三点式、五点式腰背肌功能锻炼的方法。

2.1.3 术前记录 术前详细记录病人足趾,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以便与术后作比较,评估手术效果。

2.1.4 术前检查及准备 术前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做药物过敏试验及术野的皮肤准备。术日晨禁食。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 (1)选择卧硬板床,术后平卧6h,可减轻纤维环周围软组织的出血、水肿,防止纤维环进一步损伤。(2)以仰卧位或侧卧为宜,仰卧位时可在膝下垫一三角软枕,使全身放松,腰部自然落在床上,保持脊柱自然曲度,降低椎间盘内压力。(3)指导患者翻身时采取轴位翻身,保持腰背部直位。

2.2.2 严密观察病情及手术效果 手术当日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有引流管者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松动,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质。注意伤口渗血、渗液情况。观察患者腰腿痛症状有无缓解,双下肢运动感觉情况,麻木是否减轻,直腿抬高度数有无增加,有无大小便功能障碍。术后24h内应每小时评估1次,注意与术前进行比较。本组患者术后一周内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68例,基本症状消失14例,减轻10例,小腿及足踝部感觉基本恢复正常38例。

2.2.3 手术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2.3.1 椎间隙感染 为较严重的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突发腰部剧痛,多发生在手术后1~10天,平均6天,表现为原有症状缓解后,突然出现腰部剧痛,呈痉挛性疼痛,翻身、咳嗽、排便可诱发并加重疼痛。早期血沉加快,出现症状后有的体温升高。护理时应重视术前准备,术前30min静滴抗生素,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严密观察手术切口、创面敷料等。

2.2.3.2 硬膜囊撕裂脑脊液漏 硬脊膜外粘连为主要因素,手术中操作粗暴也是其原因之一。手术后应详细阅读手术记录,观察创面有无清稀的液体渗出,病人有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有脑脊液漏应取头低脚高位,用大纱垫覆盖后加压,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创面敷料干净。

3 康复指导

3.1 功能锻炼 术后直腿抬高锻炼,是预防神经根粘连的有效措施。术后1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直腿抬高练习,即患者仰卧床上,一侧膝关节屈曲,对侧膝关节伸直,踝关节从伸直位渐渐背曲90°,初次由30°开始,逐渐加大抬腿幅度。每天2~3次,每次15~20min。同时做腰背肌功能锻炼,加强腰背肌锻炼,可增强纤维后纵韧带弹力,利于突出髓核的回纳,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力。从“头、双肩、双足五点支撑式”逐渐过渡到“头、双足三点支撑式”。1周后俯卧,四肢伸直,向背部伸展。对于高龄患者、肥胖、多间隙手术者应推迟腰背肌功能锻炼的时间。如患者感疲劳或病情恶化,应减少运动量和时间。本组全部患者均能够配合完成术后的康复功能锻炼,促进了早日康复。

3.2 下床活动 术后第2天可在腰围保护下下床,初次下床时应有护士在旁指导。患者仰卧位下床时,先将身体向健侧侧卧,即健侧在下,两侧膝关节取半屈曲位,用位于上方的手抵住床板,同时用下方的肘关节将半屈的上身支起,以这两个支点用力,患者会较容易坐起,然后再用手撑于床板,用臂力使身体离床,同时使半屈的髋、膝关节移至床边,然后再用拐杖等支撑物支持站立。按上述方法起床可使躯干整体移动,从而减少了腰部屈曲、侧屈、侧转等动作,不致引起腰部疼痛或不适。

3.3 佩戴腰围时注意事项 佩戴腰围具有减少腰椎活动范围,防止腰椎过度前凸,使应力重心后移,对后伸、前屈、旋转运动有制约作用,减少腰背肌的劳损。一般是要较长时间站立或一个姿势坐着时戴上腰围,在睡眠及休息时再取下。在症状逐渐消退、体征逐渐变为阴性以后,应去掉腰围,开始逐渐恢复腰的正常活动,一般整个使用时间以4~6周为宜。由于腰围仅限制了屈曲等方面的活动,而不能减少重力,所以戴上腰围仍要注意避免腰部过度活动。在使用腰围期间,逐渐增加腰背肌锻炼,以防止和减轻腰肌的萎缩。

4 出院指导

由于患者平均住院日相对缩短,患者切口愈合,拆线后就可出院,大多数患者是在家里完成后期的康复锻炼。所以患者出院前,能否得到正确有效的康复指导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有必要把护理重点转移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功能恢复的练习上。增强腰背部锻炼,其目的在于增强腰背肌的肌力,以增强脊柱的稳定性。患者出院后在家康复间,与患者保持联系,及时解答和指导患者提出的问题,坚定患者加强功能锻炼的信心,建立良好的生活模式,让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离子刀;臭氧;髓核消融术;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3.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by plasma knife combined with ozone nucle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Methods A total of 68 patients with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lasma knife nucleoplasty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lasma knife combined with ozone nucleoplasty for treatment.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pain degree in waist and leg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Comparison was made on VAS scores and clinical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nd in 1 month after treatme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VAS score in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lasma knife; Ozone; Nucleoplasty; Curative effect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 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统计表明在所有因为腰痛和腿痛而去骨科就诊的患者中大约10%的患者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我国每年约有150万人罹患此病[1]。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理疗按摩等, 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腰腿疼痛, 但是并不能使已经突出的髓核充分回纳入椎间盘内,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且容易反复发作, 给患者带来很多烦恼。外科手术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风险, 但是只要充分把握适应证,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其术后效果仍然值得期待[2]。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 骨科手术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微创时代。本院近年来开展等离子刀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骨科接受治疗的 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年龄18~60岁;②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疼痛、肢体麻木等;③脊柱影像学检查(CT及MRI)证实为包容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④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排除以下患者:①年龄60岁;②影像学检查提示为多节段突出;③合并椎体骨折、椎管狭窄及脊髓或脊柱肿瘤者;④合并后纵韧带及纤维环破裂者。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4例。对照组男20例, 女14例;年龄25~58岁, 平均年龄(41.52±6.48)岁;病程2个月~4年, 平均病程(18.54±10.48)个月;突出部位为L3~4 4例、L4~5 19例、L5~S1 11例。观察组男22例, 女12例;年龄23~59岁, 平均年龄(41.08±6.67)岁;病程3个月~4年, 平均病程(18.25±10.16)个月;突出部位为L3~4 5例、L4~5 18例、L5~S1 1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和突出部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等离子刀治疗, 具体方法为患者取俯卧位后腹部垫枕, 在CT下定位并标记突出椎间隙的进针点, 保持进针方向与水平角约为45°, 常规消毒铺巾后局部麻醉, 将2枚穿刺针分别标记于进针点穿刺部位, 在CT下调整针头深度到达椎间隙的中后1/3交界处后抽出针芯, 在突出椎间隙内插入等离子刀电极针并电解突出的髓核, 每个位置电解2~3次保证效果, 术毕拔出穿刺针, 在此消毒后包扎切口。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臭氧注射消融, 具体方法为在上述治疗过程中电解髓核后注入50%左右的臭氧再次消融, 之后打入30%左右的臭氧进行椎间盘外消融, 保证臭氧弥散满意后拔出穿刺针并消毒后包扎切口。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抗炎、激素、营养神经及脱水等治疗, 术后3 d可戴腰围下床活动, 但是要注意避免腰部剧烈活动。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VAS评分评估治疗前后腰痛程度, 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及术后1个月和12个月的VAS评分及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临床效果的判断根据Macnab腰腿痛术后评价标准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3]。优:腰腿疼痛消失, 工作生活不受影响;良:腰腿偶有疼痛, 但是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可:腰腿疼痛且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差:腰腿疼痛较前加重不能工作。优良率=(优+良)/总例数。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腰腿痛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及术后1个月腰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2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94.1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6, P

3 讨论

大量研究表明, 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有长期慢性的劳损、外伤、腰椎退行性改变、长期处于湿寒状态等, 而且长期处于座位和颠簸状态的人群更容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4]。游离脱出的纤维环破裂后压迫周围的神经根造成患者腰部和双下肢的疼痛, 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也给家庭和社会到来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5]。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法有推拿、牵引、理疗、运动疗法等保守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可使部分并且较轻的患者症状缓解, 但仍有10%~20%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尤其是疼痛较重的患者。传统的手术方式手术切口长、术中出血多、术后恢复慢, 如何使手术变得“微创”甚至“无创”, 是临床医生一直研究的热点。等离子刀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在局麻下即可完成, 有效避免了全麻带来的风险, 大大减少了穿刺带来的神经血管损伤等风险。从治疗效果上来说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等离子刀治疗, 其原因在于等离子刀髓核消融后再局部注射臭氧可以在髓核内形成多个孔穴从而进行髓核组织的二次消融分解, 解除髓核对神经的压迫。此外, 臭氧还可以刺激机体的抗损伤系统产生一定的内源性镇痛作用[6]。本研究显示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V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

综上所述, 等离子刀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的等离子刀治疗,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丁茹虎, 刘波, 张波, 等.微创和开放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17(30):5452-5459.

[2] 李玉江.经皮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128例效果观察.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6):169.

[3] 陈果, 曾建成, 宋跃明, 等.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腋下型L5 S1椎间盘突出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4, 22(13): 1169-1175.

[4] 李振宙, 侯树勋, 宋科冉, 等. 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3, 23(9):771-777.

[5] 刘沛珍, 张瑞英, 黄嘉.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残余腰腿痛病人实施运动疗法效果观察.护理研究, 2014, 28(6):2105-2106.

篇8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系统;普及

经椎弓根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特别是胸腰椎暴裂性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是目前最理想的方法。因椎弓根窄小,只能容纳1根椎弓根钉,钉道偏移可能造成脊髓、神经和血管严重损伤,是影响此手术开展的瓶颈,也是医院手术室缺少X线机及一般骨科医生不能开展椎弓根系统手术的根本原因。为此作者把几年来的手术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2年2月至2006年11月期间用经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病例62 例,男39 例,女23 例。其中胸椎9 例(T12 8 例,T11 1 例),腰椎53 例(L1 27 例,L2 14 例,L3 5 例,L4 7 例);其中爆裂骨折26 例,合并截瘫8 例(胸椎3 例,腰椎5 例),脱位3 例,并发多部位骨折4 例,椎管减压4 例。

1.2 椎弓根钉道钻孔常规技术

1.2.1 椎弓根的定点标志 a)腰椎弓根定点标志:采用固定椎的上关节突的外缘垂直延长线与横突中轴水平线的交点,即椎体上关节突的颈背部,该部椎板外缘有一典型的骨嵴,定点标志也相当于紧靠骨嵴外上方的凹陷处;b)胸椎弓根定点标志:位于小关节突的下缘与小关节中线交点的外侧3 mm[1],还有的以一条为通过下关节突中点偏外的垂直线,另一条为连接两侧横突根部中点的水平线,此二线的交点在关节突关节中点下方1 mm处[2]。有人报道以棘突下缘划一水平线与关节突关节垂直线相交,其交点为椎弓根定点标志。我们术中常把它们都作为参考找出相对准确的椎弓根钉道口的定点,成功率比较高。

1.2.2 椎弓根的方位 应用Saillant设计法设e角和f角来标指椎弓根的方位。e角为椎弓根纵轴与脊柱矢状轴所成的夹角,除L5 e角为30°外,其余均在0°左右。f角为椎弓根纵轴与椎体水平面所成的夹角。f角在T9~12为9°~23°,腰椎弓根基本为水平位。

1.2.3 置钉椎体椎弓根的定位 置钉椎体的选择是受伤椎体的上下各一个正常的椎体,常用以下三点为标志:a)第12游离肋来标定胸腰段椎体;b)用第3腰椎横突(最大)来确定L2,3,4椎体;c)棘突钳提拉L5棘突来观察,L5S1椎间隙是活动的S1以下不活动,依次来确定所选椎体,同时以C臂X线机定位。

1.2.4 置钉椎体上下关节突的辨认 在找到要置钉的椎体后一般可看到上下关节突;高龄伤者常因骨质增生韧带的肥厚而使上下关节突部位呈现一个凸起的丘包,用电刀切除软组织,刮掉增生的骨质即可以见到原本的上下关节突。

1.2.5 椎弓根孔的定位与钻孔 找到要置钉椎体的椎弓根,用电刀烫出标记,用咬骨钳咬除增生骨组织(必要时可咬至椎弓根轮廓出现)。再用椎弓根定位器定位,用手钻内外、稳健的45°来回旋转,进针方向平行于椎体终板与后缘垂直,并向中线倾斜10°~15°,作到沿椎弓根中轴进入。在旋转用力向下锥孔时,因是在椎弓根的松质骨中进行,其阻力并不大。如遇到硬度大阻力高很快有脱空感,说明可能半路上穿出椎弓根的壁,该孔道失败,要立即停止然后重新确定位置或角度。钻入深度为30 mm,拔出手钻见血涌出较快,是钻孔成功的象征。用克氏针平头插入孔内顺孔壁向下触探,若孔壁和孔底都是硬的骨质,说明椎弓根钉道钻孔正确,可做置钉用;如所钻孔出血少,探测的孔壁为软性的,说明该孔钻的不成功,重新调整钻孔点或者角度。

1.2.6 正反螺纹钉角度螺栓的选择 对角度螺栓的选择是:爆裂骨折T12~L1~2为6°+6°角度螺栓组合,L2~5为12°+12°螺栓组合。每钻好一个钉道探测正确即上置椎弓根螺钉。

2 结

在2002~2003年期间,手术中一次钻孔成功率在60%以上,有的一个钉道要钻2~3次才成功。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一次性钻孔成功率在90%以上。手术后2~3 d病情稳定后送放射科摄正侧位X线片,示椎弓根钉全部在椎体内,达椎体前后径的80%,位于椎体上下径的上中1/3,椎弓根钉无一例穿出椎体外。脊柱生理曲度正常,无后凸、变形,椎体恢复成解剖形态。恢复率80%~90%,本组占80%,恢复率90%~100%,本组占20%。2004年后有床边小X线机,钉棒上好后即刻摄片,对不理想的即时调整,使椎体形态和椎管的容积及脊柱胸腰段曲度的恢复率基本达100%。手术快捷,1~1.5 h即可完成。手术后8~12 d,切口无炎症即可出院。此手术不需输血,住院时间短,大大减轻了病人的负担。

手术后4~6个月X线复查伤椎骨性愈合情况,除外地患者,余均经1~2年来院复查,自述伤椎无酸痛活动与劳动不受影响(特别是中年人),伤者和亲人都满意。

3 讨

3.1 椎弓根是椎体的力核 每个椎体有两个椎弓根,即椎板所形成的拱形结构,两端的支点,通过其前方的椎体相连接并在椎弓根的上下分别发育出上下关节突,与上下相连的椎体连接。椎弓根为皮质骨围成的骨性结构,其中充满松质骨,沟通了脊柱的前柱和后柱,因此,椎弓根被称为椎体上的力核。自从Denis1983年对脊柱提出三柱论之后,人们对脊柱骨折,特别是椎体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找到了重新思考手术治疗的新方法和手段。抛弃了传统的脊柱钢板、鲁氏棒和哈氏棒等方法,椎弓根钉相继问世并发展了椎弓根钉系列的固定系统,椎弓根钉的应用使传统手术中不尽人意的地方彻底得到解决。它很好地解决了脊柱骨折的三个恢复和坚强固定的问题。为防止脊髓二次损伤和术后的护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无褥疮发生。作者认为椎弓根置钉治疗脊柱骨折是脊柱骨折内固定发展的里程碑。

3.2 应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爆裂性胸腰椎骨折几个问题的思考

3.2.1 采用椎弓根置钉方法比传统方法提高手术速度 传统的手术程序是:a)首先暴露出受伤椎体及上下椎体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充分暴露6个椎弓根;b)椎弓根定点处先用锥子锥口,再用克氏针平头向内锤打,依此方法完成上下两个椎弓根4个孔克氏针插入。C臂机检测,并在探测证实孔道不偏移后,再钻孔及克氏针探测,确定后骨蜡封口,待4个孔都钻好,再一个个找孔,插上克氏针,C臂机检测,有时孔道偏移,要反复锥孔、放克氏针C臂机检测等等,造成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作者考虑到在椎弓根显露时,两侧椎弓根不要同时都暴露出来,先显露一侧,椎弓根的定点在科学认证后,做到暴露一个置钉一个,通过这样方法免除过多重复动作,由于椎弓根钉的植入,还能有效阻止椎弓根因锥孔而大量出血。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特别是对一个急诊手术或者血压不好的病人,便于实施麻醉管理。

3.2.2 椎弓根钉以上置在椎体上下径的上中1/3部位为理想 一个椎体是被左右两侧椎弓根的骨皮质包裹,该部位的硬度最理想,特别是老年人,存在骨质疏松症,在这部位上钉,椎体对钉棒系统的承受能力大,手术后钉棒系统就不牢固。椎弓根钉的长度应占椎体前后径的80%。

3.2.3 椎弓根置钉的注意事项 a)椎弓根钻钉道时最好一次成功,反复几次的来回钻,钉道易粗大,椎弓根钉在椎体上容易出现松动,后果不佳。在第一次钻孔不成功时,只要开始定点准确,多是由于钻的角度发生偏差,此时在原孔处稍微偏一点放好锥子,对没有用上的原钉孔口,由助手向原来锥孔的口部插入少许血管钳防止走老道,把握好角度即可钻出一个好的椎弓根钉道。b)两侧置钉的部位要尽量对称平行,否则靠上下的钉易折。c)撑开复位时两侧撑开棒撑开的距离要一致,大的一侧易折钉。d)手术中自攻丝锥直径不能大于3 mm,不能来回拧钉。e)手术中麻醉要充分,使肌肉松弛,使撑开复位充分。f)手术前参考熊传芝等[3]对椎弓根钉道测量的参数,对病人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和椎弓根测量参数充分了解,为手术中撑开提供心理准备。g)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手术以早进行为好。

3.2.4 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爆裂性胸腰椎骨折可以不要植骨 在传统的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只是就事论事的关注椎体骨骼本身,怀疑椎体形态恢复后椎体内会形成空洞,影响愈合等因素的存在,术中必须对伤椎植骨以达到恢复椎体稳定性及高度。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考虑到脊柱有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椎体间还有椎间盘的环状韧带,当椎体遭受暴力造成了骨折及碎块,与椎体相连的韧带大多是完好的,椎体虽然破碎,但骨量存在并不减少,只是椎体呈爆裂形向周围变位,使椎体前后径和左右径增大、上下径变小(椎体高度)。手术时在受伤椎体的上下各一个正常椎体的两边椎弓根上置钉,在经过钉棒系统撑开、使受伤椎体前后纵韧带及椎间盘、环状韧带在逐渐被牵拉绷紧过程中将爆裂破碎骨块挤压,爆裂骨块的比邻关系由于没有受到医源性干扰,很容易达解剖复位,恢复伤前该椎体高度。受伤椎体得到坚强稳定的固定,特别是椎体后缘骨块的复位对脊髓压迫的解除有重要临床意义,为脊髓损伤的恢复及日后的护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又由于伤椎体周围软组织没有破坏,椎体内积血对维持内压、保持高度与稳定性有一定辅助作用,另外,椎体内积血愈合的过程发生机化也有利于骨细胞生长和骨痂形成,填补椎体因压缩造成的空洞。我们认为常规的前入路手术对椎体采取大暴露的方法,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术中需输血,除了经济负担重以外,手术风险也高,同时椎体由于医源性二次损伤,受伤椎体仅存的血供会被进一步破坏,也影响其骨折的愈合,这不符合微创原则。作者认为椎体的受伤本身是个不幸,医生应尽力采取对椎体不再造成医源性破坏的微创或无创、能简不繁琐的手术及固定方法解除伤者的痛苦。按照给自己亲人作手术的医德准则去选用手术方法,解决好手术创伤与预后的矛盾,既治病又省钱,最大限度挽救受伤椎体的功能是首选原则。

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钻钉道与固定技术快捷、有效且易于掌握,骨科医师只要参与并认真学习过胸腰椎骨折椎弓根固定手术,中年资的医生也可开展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有无C臂机均不是主要问题[4]。因此,我们认为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钻钉道与固定技术适于在基层普及。

参考文献

[1]朱通伯,戴鮨戎.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24448.

[2]陆裕朴,胥少汀.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799.

篇9

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器械的改变,拓宽了手术领域,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脊柱微创手术。它通过将骨水泥注入病变椎体来修复骨质缺损和增加椎体的抗原强度,以减轻腰背部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我院2007年至2009收治的21例L1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骨折复位后凸成形术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51~85岁,平均年龄63岁,病程1天~1个月。14例有明显外伤史,7例无明显诱因。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部顽固性疼痛和直立行走困难,无脊髓损伤和神经根压迫症状,椎体楔形压缩约50%左右,无椎弓及脊柱后柱的损伤。就诊后均查腰椎X线、CT检查示:L1椎体压缩性骨折。入科后均给予平卧硬板海绵垫床,全身补液支持及应用止血剂、抗感染等治疗。完善入院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血糖、心、肝、肾功能、生化检查、胸片无殊。现诊断明确,拟在局部麻醉下行L1椎体骨折经皮穿刺骨折复位后凸成形术。

1.2手术方法

1.2.1患者取俯卧位,C臂机体表定位,常规消毒铺巾,利多卡因加普鲁卡因局部麻醉。

1.2.2在左侧穿刺部位作长约0.5cm的小切口,在C臂机透视下行椎弓根穿刺,成功后确认穿刺针在椎体内适当位置,退出内芯。放入撑开器予以复位骨折,透视下见骨折复位满意。

1.2.3调制骨水泥,C臂机动态观察下沿左侧工作通道注入骨水泥约4.5ml。见骨水泥位于L1椎体内,无明显外漏。

1.2.4取出工作通道缝合皮肤切口。无菌纱布覆盖,安返病房。

2 护理与康复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患者手术前对手术治疗方法缺乏了解,会产生莫名的恐惧,心理压力大,因此心理护理很重要。术前应将手术方法及原理告诉患者及家属,以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此手术的进展、同种病治疗的预后情况等,以消除其不良情绪,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

2.1.2术前准备 患者入院后即严格卧气垫床,腰下垫枕,保持腰部过伸,促使压缩的椎体复位。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早期卧床的需要。

2.2术后护理

2.2.1术后24小时内护理 患者术后24小时内平卧,减少出血,监测生命体征,骨水泥凝固后在18小时才达到最大强度,因此要严格卧床,以免椎体高度的恢复发生丢失,影响手术效果。24小时后协助患者轴线翻身,可取左右侧卧位。

2.2.2神经损伤观察 骨水泥可能漏入椎管压迫脊髓和神经根,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并与术前作对比。如症状加重,应考虑神经损伤的可能,及时报告主治医生,以便做出相应处理。

2.2.3肺栓塞观察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可能有水泥脱落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引起栓塞,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故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2.2.4功能锻炼 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及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疗效。患者手术后24小时即可指导行双下肢直腿抬高锻炼,以减少神经根黏连。术后第2天当疼痛减轻或消失后在床上行腰背肌锻炼,可增强椎体的稳定性。术后第3天围腰围下地行走,避免弓背坐立和长时间坐立。每次活动时间可适当增加,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2.2.5出院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急于求成而适得其反。应注重平时站、坐、行和劳动时的正确姿势,以减少慢性损伤的发生。3个月内避免弯腰提重物或负重,同时应定时进行复查,保持良好的心态逐渐恢复正常生活。

篇10

【关键词】 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术; 腰椎间盘突出; 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4.012

腰椎间盘突出(LDH)简称“腰突症”,是一种常见病。LDH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腿疼痛,进行体力劳动后尤其明显,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和痛苦,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甚至造成残疾,丧失劳动力[1]。引发LDH的原因有多种,其主要原因有急性损伤、生活方式不良、超重负荷等。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由于传统保守治疗对晚期LDH治疗的临床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所以多采用手术治疗,但传统手术的术后粘连和瘢痕组织生成常会引起多种并发症[2],因此,本院推行采用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40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有腰腿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等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病征;经X线、CT及MRI确诊,且排除肿瘤等其他疾病;坚持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其患者病情反复,已经严重危害其正常生活。将选取的140例病患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0例,实验组采用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全椎体切除术。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治疗方法

1.2.1 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术 术前使用X线检查,依据椎体间隙和髂后上嵴之间的位置关系定位手术切口并标记。采用全身麻醉,保持术中和定位时一致,为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采取俯卧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3]。依据术前标记,取其正中纵行切口,避免损伤棘突和棘上韧带,逐层钝性剥离肌肉达到深筋膜层,使椎板以及椎间隙暴露于视野中,视情况可再次依靠X线定位。再次确认手术部位后切除病变椎板间黄韧带和边缘韧带,使用骨钳咬除相邻椎板的内侧部和椎板的少许边缘部分,达到使病变髓核以及神经根完全暴露于术野中的目的。切除突出变性的部分髓核和向椎管内生长的增生骨赘。术中静脉损伤出血可使用压迫止血。检查脊神经根的松弛程度,先使用玻璃质地的剥离器剥离粘连的神经根,再用骨钳扩大隐窝和神经根管,解除神经压迫,保证神经根处有6~7 mm的活动空间,边用生理盐水冲洗边检查神经根减压结果,直至减压效果满意为止[4]。逐层缝合切口,置入引流管,行术后负压闭式引流,引流时间为2~3 d。术后嘱患者取仰卧位休息,连续36 h监测会以及双下肢的神经功能,以便能及时发现神经压迫症状,若压迫症状呈进行性加重,需及时再次切开探查减压,防止神经受压迫过重,造成不可逆损伤[5]。术后视患者恢复情况可于术后1 d进行被动直抬腿运动,4~5次/d,每次3~5 min,预防术后神经粘连的发生。第5天起可主动做直抬腿动作,并适当下床活动,促进功能恢复。可使用预防剂量抗生素和脱水剂防止术后感染和神经水肿压迫[6-7]。

1.2.2 全椎体切开术 采用传统全椎体切除术或视情况扩大椎板切除,其余术后护理与实验组相同,但术后康复时间要长于实验组。

1.3 疗效判定 优:症状全部消除,恢复正常生活。良:症状基本消除,在连续重体力劳动下偶有腰腿不适疼痛,但不影响正常工作。可:腰腿仍有部分不适感,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需减轻日常工作。差:术后无明显变化,不能正常生活[8]。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5.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随访两组病患6~24个月,观察其恢复情况。实验组按疗效判定恢复优、良、可、差的病患依次为34例、30例、4例、2例,总有效率达到91.43%。对照组则依次为27例、25例、13例、5例,总有效率为74.2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

组别 优

(例) 良

(例) 可

(例) 差

(例) 总有效率

(%)

实验组(n=70) 34 30 4 2 91.43

对照组(n=70) 27 25 13 5 74.29

2.2 两组复发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全部一期愈合,其中实验组未出现脊柱不稳定、腰椎间隙感染、硬膜外血肿等常见并发症,3例复发;对照组出现1例脊柱不稳定,4例腰椎间隙感染,经治疗痊愈后出院,10例复发。两组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表3 两组患者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组别 复发人数

(例) 复发率

(%) 出现并发症人数

(例) 并发症发生率

(%)

实验组(n=70) 3 4.29 0 0

对照组(n=70) 10 14.29 5 7.14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以来侵扰着该病患者的正常生活,轻者造成患者腰腿疼痛,重者瘫痪的严重后果,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给患者身心都带来极大痛苦[9]。本院研究学习针对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的患者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案。在手术治疗方案中除小切口椎板开窗术外还有传统的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等。传统手术方式的优点是视野清楚、易于操作,并且能够完全减压[10]。但临床研究发现,传统的手术方式亦有不少缺点,手术切口创伤大、出血量多;需要切除较多的骨质极易导致脊柱的稳定结构;切除过多椎板易引发术后腰椎管狭窄等症状;同时康复时间长,易患取褥疮等多种手术并发症,给患者带来身体及精神压力。相比而言,小切口椎板开窗术则有着诸多优点,切口创伤小、出血量少;保留大部分骨结构,只切除零星关节突,对相邻骨组织的损伤小,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极大降低了术后长时期腰椎不稳定的发生率[11];椎板切除少,不易造成术后腰椎管狭窄等问题;手术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效率大大提高,并减轻患者痛苦;康复时间短,引发术后并发症的概率大大降低[12-13]。本次调查也显示,实验组从手术后临床效果判定和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目前公认开窗潜行减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健,胡涛,高梁,等.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2):3915-3916.

[2] 林委栋,林秋阳.经椎板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33(3):228-229.

[3] 朱雪松.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146-147.

[4] 廖瑛扬.小切口椎板开窗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2(1):11-12.

[5] 张立军.椎板开窗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138-139.

[6] 韩春,覃文报,余永壮,等.椎间盘臭氧注射与椎板开窗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分析[J].微创医学,2008,3(5):454-545.

[7] 何晓峰,李彦豪,陈汉威,等.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5,8(5):33-34.

[8] 沙文昆,林桂权,周丽.臭氧与胶原酶微创-介入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2007,8(6):72-73.

[9] 黄武,梁天森,贺云松,等.CT引导经皮穿刺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7,12(5):56-57.

[10] 鲁静,谢静萍.腰椎间盘突出症健康宣教[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9(1):29-31.

[11] 李冰.中药外洗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8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8(1):72-73.

[12] 马珑,崔宏勋,孙树椿.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