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合规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07 17:30: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诚信合规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诚信合规教育

篇1

【关键词】铁路;城市轨道;相同;区别;展望

中图分类号:F530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铁路和城市轨道都是轨道交通工具,但是两者具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本文将进行详细分析。

二、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和应用状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加拿大温哥华的天车(skytrain)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首个通信列车控制系统CBTC(communicationbasedtraincontrolsystem)投入商业运营,CBTC是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是一种连续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采用高精度的列车定位,独立于轨道电路,连续、大容量、双向车-地数据通信,车载及轨旁处理器能够实施安全功能的信号控制系统。

CBTC系统已引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视,但广泛采用CBTC信号系统还是在上世纪末开始。因为CBTC信号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高、轨旁设备少、运营能力大和高安全性及高可靠性已逐步得到认可。因此,自二十世纪末以来,国外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建设和改造项目几乎都采用了CBTC系统,国内近几年建设的项目也都采用了CBTC信号系统。正是由于CBTC系统与基于轨道电路的传统信号系统相比的诸多优点和优势,CBTC系统的开发、应用正在朝着互联互通和兼容性的方向发展,在轨道交通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广泛采用,CBTC系统代表着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方向。

三、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速度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相同点

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ATP系统,尽管因列车运行速度和行车间隔的要求不同而存在一些差异,但在很多方面还是相同的。

1、停车点防护

安全停车点是基于危险点定义的,危险点是列车超越后可能发生危险的点。停车点有时即是危险点,通常在停车点前方设置一段防护段,ATP系统计算得出的紧急制动曲线即以该防护段为基础,保证列车不超越防护段。有时也可在防护段设置一列车滑行速度值,如5km/h。根据需要,列车可在此基础上加速,或者停在危险点前方。

2、列车间隔控制

列车间隔控制是一种保证行车安全(防止两列车发生尾追事故)、提高运行效率(使两列车的时间间隔最短)的信号技术。目前,由于铁路线路条件、列车种类、行车组织方式和对通过能力要求的差别,列控系统也各不一样。一般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可分为2个档次:第1档次是以一般轨道电路为基础,按固定闭塞方式实现列车速度分级控制,即以当前闭塞分区出口为目标点,按速度等级生成速度防护曲线;第2档次则是以数字编码轨道电路为基础,按一次制动模式控制列车。城市轨道交通列控系统一般采用的都是一次模式曲线。

3、速度监督与超速防护

ATP的速度限制分为2种:一种是固定速度限制,如区间最大允许速度(取决于线路参数),列车最大允许速度(取决于列车的物理特性);另一种是临时性的速度限制,例如线路维修、施工时临时设置的速度限制。ATP系统始终严密监视这类速度限制不被超越,一旦超过,先做告警,后启动紧急制动,并做记录。

4、测速与测距

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列车速度自动控制系统,都具有测速与测距功能。ATP系统利用装在轮轴上的测速传感器测量列车的即时速度,并在驾驶室内显示。ATP系统的列车定位是以轨道电路为基础的,而对轨道电路内的运行距离测量,则可依赖于所记录的车轮转数及预知的车轮直径加以转换。

四、铁路信号系统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区别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和铁路信号系统在基本控制原理、信息传输方式等方面都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但两者的终极控制理念还是有很大差异:城市轨道交通更注重行车密度,把握列车的追踪间隔是控制的核心,而铁路信号系统不仅要缩短列车追踪间隔(这个间隔远比城轨的大),更关键的是提高运行速度,增大运营能力。所以两种信号系统的区别远远多于共同点。以下作简要分析。

1、铁路信号系统和城轨信号系统的发展渊源不同

铁路信号系统其起始技术大多来源于自主发展,基本设备均国产化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就是目前的高铁技术也已经通过引进―――消化―――改进―――自主创新达到了很大程度的国产化,基本上达到了制式统一、体系完整,产品配套已经有自己独立的科研、教育、设计、生产制造、施工维护队伍,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整套完备的铁路信号系统。而城轨信号系统基本上都是全套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还没有完全从引进消化发展到自主创新的阶段,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自主研发才蹒跚起步,目前还没有一套具有自主产权的信号系统,也没有形成行业完备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2、信号系统的构成方式不同

城市轨道信号系统主要是ATC系统和车辆段联锁系统组成,ATC(ATS\ATO\ATP三个系统组成)系统主要保证正线列车的运行控制,完成系统信息检测、运行防护和列车运行方式的控制,而城轨车辆段类似于铁路的区段站,其行车组织工作主要包括编解、接发及调车,因而,城轨交通车辆段的信号设备远多于其他车站,通常独立采用一套联锁装置。除车辆段外,其他车站的行车组织作业既单纯又简单,所以在联锁车站上的信号灯也仅有3种颜色、4种含义。

铁路信号系统包括车站联锁设备、区间闭塞设备及编组站驼峰控制系统及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等组成,其设备的复杂性和控制的各自为政导致技术的更新达不到步调一致,使整个系统不容易整合。

3、信号设备的布局及应用的差异,导致联锁关系的难易程度不同

(1)信号机的布局及显示

在城轨中信号机一般设置在线路右侧,大都采用LED信号机,列车信号基本上有红绿黄三色显示,城轨中大多数信号机均设置在车辆段。不同于铁路信号的左向行车制,大都采用色灯信号机,信号显示组合多样,含义复杂,时速200km/h高速铁路,均取消了区间地面信号机,车载速度显示成为列车运行的凭证。这点和城轨到有相似之处。列车自动运行控制系统对于提高运输效率、保障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安全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道岔控制

目前高速铁路在正线上采用大号码可动心轨道岔,需要多点多台转辙机牵引,并采用复合锁闭(内锁闭和外锁闭)技术。联锁中需设有特殊电路控制,并要求列车速度控制系统应具有防止列车超速通过道岔的功能,从这一点上说,高速铁路应较城市轨道交通复杂。城市轨道交通因为对速度要求较低另外有地域范围限制,正线一般采用9号道岔,车辆段(停车场)一般采用7号道岔,如果正线上采用的是9号AT道岔(弹性可弯道岔)时才需要两个牵引点,即一组道岔需要两台转辙机牵引。

(3)联锁方式

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相比,有一个显著的不同,那就是城市轨道交通一般车站没有分支(折返站除外),不设道岔,从而也不设地面信号机,仅在少数的有岔联锁站和车辆段才布局道岔和地面信号机,所以联锁设备的监控对象远远少于铁路车站的监控对象,城轨车站(折返站除外)全部的作业就是旅客的乘降,作业形式单调,联锁关系简单。

5、中断站

高速铁路由于站间距较长,无法满足信息传输的要求,往往需在区间增加设置区间信号无人值守中继站,一个中继站一般只可以管理区域内的256个环线。而城市轨道交通则不需设置。

五、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展望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若将城市轨道交通的一些成熟的信号技术移植到高速铁路中,将大大促进高速铁路信号技术的发展。通过前面的比较不难看出,高速铁路具有闭塞分区长,行车速度快、联锁及道岔控制复杂等特点,所以高速铁路应针对自己的特点在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创新。

可喜的是,近几年来,三大干线相继开行了最高时速达140~160km/h的旅客列车,繁忙干线全面提速取得了历史性进展。我国正在建设时速200km/h的秦沈客运专线以及即将建设时速300km/h以上的京沪高速铁路,均取消了区间地面信号机,车载速度显示成为列车运行的凭证。列车自动运行控制系统对于提高运输效率、保障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安全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六、结束语

综合两者的比较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城市轨道交通和铁路共轨运行是当前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合并统一将成为大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傅世善.青藏铁路信号系统方案的研究[J].中国铁路,2002(3):47-49.

篇2

中国高校的转型发展,实质上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目前,全国两百多所地方本科院校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转型试点工作,逐步由培养理论型、学术型人才的普通本科院校转变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应用技术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主要为旅游产业培养各级各类应用型人才,本来就是应用技术型专业。因此,旅游管理专业不存在转型的问题,关键是如何深度转型。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深度转型的目标应该是实现合理的办学定位。为与中专、专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现差别发展,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一般定位在为旅游行业培养中高级管理或技术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具备旅游行业中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经历是转型的关键。旅游规划策划能力是旅游行业和旅游企业管理非常重要的核心技能,且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发展以及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已对旅游规划策划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证明,在求职的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如果能够拿出证明其规划策划能力和水平的作品,对其在旅游行业的管理和技术岗位求职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培养培训学生旅游规划和策划能力,作为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深度转型的突破口。

一、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性质、作用和特色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是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高年级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从课程性质来看,该课程是综合的应用性课程,涉及到旅游资源学、旅游市场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学、旅游文化学、旅游制图、旅游影响、旅游形象设计等本专业多门教学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且直接对应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大的旅游规划策划行业,对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规划策划工作以及旅游企业和旅游行业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价旅游规划策划的好坏有三个最关键的指标:一是严谨;二是创意;三是落地。严谨要求规划的各个部分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创意要求旅游的主题、形象、项目、活动有特色、有创新;落地要求规划要因地制宜,具体可行。只有同时具备了严谨、创意和落地的规划策划方案才能保障旅游开发的成功和效益。因此,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教学中,严谨、创意、落地是规划教学的三要素。传统教学模式中,该课程多以教师分章讲授的形式组织教学,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对于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相关理论、发展脉落、步骤环节、基本方法等了解得比较多,但由于没有亲身经历规划策划过程,学生对规划策划的核心问题、各规划环节的要点以及各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理解得不深刻,也不具备规划制图等关键技能,一旦涉及到具体的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实际操作时,基本上是有心无力。因此,要保障该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深度转型的要求下,必须对教学的形式、内容和重点上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一是在教学模式上,应该采用案例式教学或研究性教学的方式使用学生经历旅游规划策划的过程、熟悉旅游规划的环节、掌握旅游规划的方法和手段;二是在教学的内容上,必须减少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强化形象设计、旅游制图、项目策划等旅游规划策划的技能训练;三是在教学重点上,除了让学生分段掌握各规划环节的基本要求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各环节的功能及其相互关联,训练和培养他们严谨的推理、创新的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适用型旅游规划的核心框架、关键环节及相互关系

根据旅游规划的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及目前较为流行的规划方案,我们认为适用型旅游规划至少应该包括区域发展环境分析、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旅游市场分析、旅游主题策划与形象设计、旅游项目策划与时空布局、市场营销策划、及投入产出分析、保障体系规划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等重要的环节。这些环节尽管在旅游规划中必不可少,但对于整个规划的意义和作用是不同的;同时好的规划文本中这些部分之间是相互呼应、环环相扣甚至形成网络状关联的,从而保证整个规划的严谨、创意和实用,图1展示了适用型旅游规划中各环节的功用及其相互关系。

三、深度转型背景下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各章节的基本要求和教学重点

在深度转型和全域旅游的背景下,要让学生掌握规划策划的技能,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以区域开发的实践为内容的案例式或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然。在指导学生从事旅游规划的操作中,除了让学生了解各规划环节的基本要求外,教学目标应该提升到保障规划的严谨性、创意性和实用性的层次上,重点关注各规划环节的相互关系,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见表1。

四、Y语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业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且对区域旅游规划策划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的深度转型,使得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的全面改革至关重要。在以区域旅游开发的实践为研究内容的案例式或研究性教学改革中,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教学必须提升到保障规划严谨性、创意性和实用性的层次,重点关注各规划环节之间的逻辑线索和相互呼应,并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诚信 诚信营销 诚信文化

诚信已成为我国企业界的一种稀缺资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内外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广大企业只有深刻认识诚信的重要性,大力开展诚信经营,才能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诚信营销的涵义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中最重要的规范之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处理各种关系的基本准则。诚的基本含义包括:诚心、诚实、诚恳。信的基本含义包括:信用,即企业经营者必须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信誉,即企业必须把信誉放在首位,以信誉赢得商誉;信守,即企业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依法经营,按合同办事。诚信营销就是指企业将诚信原则贯彻到营销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坚持诚信理念,在整个营销过程中顾及社会、企业、消费者以及内部员工的利益,诚实守信,注重长远发展。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开展诚信营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企业应对WTO挑战的迫切需要。其要求是:

依照国家法律、市场规则和商业道德规范经营管理,自觉接受社会及中介组织的审计和监督;树立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思想,不做假帐,不采取不正当手段欺骗检查和监督;依法纳税,认真履行纳税义务。

建立和健全规范的企业治理结构,确保出资人的利益,反对和抵制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企业经营和企业重组、上市、兼并、破产过程中以种种欺骗行为侵占他人的财产,损害他人的利益。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严格质量管理,不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以假充次、以次充优;对消费者的各项承诺要及时兑现,自觉接受消费者的监督和评价;开展消费者教育,努力提高消费者素质。

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不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冒充、使用他人的商标,不散布虚伪事实,诋毁竞争对手。

协调好同行企业间的关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倡导公平竞争,反对用不道德手段谋取暴利的行为;与同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保护职工的利益。遵循劳动合同,加强安全管理,保护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企业要对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真诚负责,要尊重员工的尊严和价值,给予员工合理的薪金和福利,积极为员工提供增长才干的机会,帮助和促进员工个人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树立环保的思想,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切实提高消费者的生态质量。

诚信营销的意义

美国学者福山在《信任》一书中曾预言:21世纪是信誉的世纪,哪个国家的信誉度最高,哪个国家就会赢得更广阔的市场。诚信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且作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无形资源,是企业经济发展的无形推动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诚信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因素

企业竞争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根据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对企业竞争力的看法: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积累的互补性知识;二是企业信誉。从短期来看,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流程再造等,但从长远来看,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最根本的基础是诚信。如果没有诚信,即使其管理效率再高,技术再先进,产品再好,它也无法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荷兰ING财团负责人亚历山大.卡恩就认为:“没有道德观念,我们就是在与灾难打交道;有了道德观念,我们就可以在国际市场立足。”前GE首席执行官杰克先生也谈到:任何一家想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企业都必须面对“诚信”二字。美国《财富》杂志也表明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500家企业都有自身的道德行为规范。因此,对企业来说,有了诚信,就可以给人以信任感、亲近感,从而赢得顾客,赢得市场,赢得信誉,进而赢得效益,提升其竞争力。

诚信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策略

企业从事营销活动,销售的不仅是产品,更主要的是企业本身。因而营销活动的方式、手段、内容是企业的代言人。如果企业在营销活动中采用各种假冒伪劣商品或其它欺诈方式,除消费者不接受产品外,企业管理的声誉也会扫地,而如果企业在消费者中的形象受到损害,想要东山再起则困难重重。

诚信是企业创造顾客的有效手段

顾客的多少是对企业成功与否的最好评价,如何既保住老顾客又不断吸引新顾客,最简便最切合实际的方式就是在营销活动中讲究诚信,因为诚信是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美国营销学家潘拉索拉曼(A.parasuraman)、隋塞摩尔(Vala-rie A.zeithaml)、贝利(Leonard. L.Berry)和芬兰营销学家格若努斯(Christian.Gronoos)等人认为,服务质量是指服务实绩是否符合顾客的期望,如果顾客的服务经历符合或超过他们的期望,他们感觉中的整体服务质量就好。如果企业通过诚信的行为与顾客建立起信任关系,就可以提高顾客感觉中的服务质量。如果企业在营销中作夸大不实的宣传或隐瞒对顾客不利的信息,就会使顾客形成错误的和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当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无法一一兑现其对服务的描述和承诺时,顾客感觉中的整体服务质量就会比较差,也就没有信心再次购买企业的服务。因此,诚信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顾客,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财富。

诚信是企业吸引人才的有效手段

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焦点。一个没有生机和前途的企业是留不住人才的,一个不能尊重和善用人才的企业也是吸引不了人才的。而诚信既能为企业树立形象,积累财富,又能打消人才的疑虑。因为一个企业既然能认识到对社会的责任,就必然意识到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也必定善用人才,善对员工,“英雄有用武之地”,一流的人才会竞相附之。

诚信营销的实施

树立诚信理念

经营理念是企业从事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诚信营销的实施,需要企业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诚实守信的思想。国际上成功的企业大都以诚信原则作为企业的行动指南,努力为社会创造良好的诚信风气。

经营诚信产品

产品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基础。没有产品,就没有营销。诚信营销更加注重产品的诚信形象,通过树立产品的诚信形象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从而开拓市场,获取盈利。它要求企业做到:在产品的开发中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在产品定价过程中,应按市场规律办事,不能漫天要价,也不能低价倾销,不能以次充好;在产品的包装上应做到产品与包装相符,不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不能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不能采用令人误解的标示及夸大产品功能的用语;在选择渠道的过程中,要遵循市场竞争规律,要讲究商业道德和商业信誉;在促销活动中应做到:讲究诚实性,合理开展公关活动;建立与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对产品的质量实现跟踪管理、定期调访。

加强诚信合作

与供应商的诚信合作。加强与供应商的诚信合作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连续的资源保证,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供应商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供应商的产品设计、产品特征、服务、质量检验、工艺流程、包装、交货和订单处理等方面。通过与供应商的协调合作,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的总成本。

与经销商的诚信合作。正如与供应商的诚信合作一样,企业与经销商的诚信合作也能为双方带来很多利益。表面上看,企业与经销商的联系会提高企业销售渠道管理的费用,实际上,企业在和经销商彼此诚信合作的过程中能获得更多的无形利益。通过对美国和欧洲1500家企业与经销商关系的调查研究发现:如果企业和经销商能保持彼此间信赖的关系,企业可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企业在与经销商合作的过程中,应该让经销商充分了解企业的实力及发展的潜力,培养经销商对企业及其产品的信心,同时,要让经销商了解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特别是要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营销计划充分传达给经销商,因为只有使经销商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战略和营销计划,经销商才有可能协助企业加强与顾客之间的沟通,建立顾客的忠诚度。

建设诚信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凝聚、规范、渗透和革新的功能,是现代企业生存与成功之本。而诚信又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只有当企业把诚信作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时,企业才能自觉地开展诚信经营。为此应做到:

建立以诚信为内容的价值理念。即把诚信的思想体现在企业文化当中,并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创建以诚信为内容的集激励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与一体的企业精神,在企业内部形成倡导诚信、推广诚信、实践诚信的价值体系。

建立普及诚信理念的教育机制。一是要增强企业家的信用意识,二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诚信教育,提高员工的诚信意识和诚信经营水平,强化诚信为本的价值观念,使员工的个人成长与企业的兴衰有机切合起来。

建立和完善诚信优先的激励措施。对在营销活动中忠于职守、诚信待人、诚信服务,自觉维护企业形象的员工进行大力宣传,并给予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

营造诚信环境

诚信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企业开展诚信经营,既需要企业的自律,同时又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包括:

产权保护制度。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弈的规则。产权不清是企业失信的根源。因为企业产权不清楚,决策者的利益与企业的信誉之间就没有长远的关系,企业也就难以形成持续诚信的基础,因此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一个有关权利规范和保护的体系,包括对所有权、债权、期权、契约等所作的界定和规范,也包括各种权利转让和流通制度的规定。

诚信法律保障体系。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尽快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要加强执法检查,加大对失信者的处罚力度,使失信者付出沉重代价。

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加强企业的信用评估和评价。

消费者个人征信体系。消费者的诚信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诚信,确保消费者诚信购物、诚信消费对企业积极开展诚信经营意义重大。为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消费者个人征信体系,全面、真实地反映消费者个人的信用状况,从而有效防范消费者的诚信风险。

舆论宣传与监督体系。

篇4

关键词:双工作站 高质量人才 电梯安装与维修 示范性专业建设

一、实施背景

1.国内电梯人才需求情况

据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电梯处介绍,截至2012年底,全国在用电梯总数达到245.3万台,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长量、日均使用量均位列世界第一。通过劳动部门提供的人才需求信息获悉,广东省是全国电梯保有量第一大省,全省在用电梯达35.93万台,并以年均20%左右的幅度增长。目前,广东电梯安装维修工缺口已经超过15万人。另外,由于电梯维护保养人员技术水平低下造成的电梯事故频频发生,因此为电梯行业提供大批高质量技术人才刻不容缓。

2.选择有较高知名度的诚信合作企业

由于高质量人才严重紧缺,促进了校企合作的开展,但是校企合作办学必须要在以《职业教育法》《劳动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的基础上,建立和处理好合作关系。因此,学校要慎重选择目标企业,所选对象必须具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能力的企业,这是校企合作办学合法性的最基本保证,然后校企双方再以诚信的态度建立起紧密合作的机制。为此,我们选择了如广州广日电梯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深日电梯工程有限公司等诚信合作企业。

二、主要目标

我们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根本,培养高质量人才;发挥企业的资金优势和培训优势,实现教学、培训服务、技能鉴定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工作站;建立校外工作站,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走校企合作、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

三、工作过程

1.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我们以合作企业为依托,围绕行业企业调研、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模式构建、教学环境建设、评价模式和管理制度创新等九个方面进行改革,形成了“校企双制,岗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双工作站环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并编写配套的工作页。例如:在一体化课程体系中,电梯保养工工作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保养自动扶梯和保养垂直电梯,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是电梯保养。

2.推进基于“双工作站”环境的“校企双制,岗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双制”运行机制建设

“双工作站”包括校内电梯学习工作站和校外电梯学习工作站,我们让学生与企业用工真正做到无缝对接,为构建“校企双制,岗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力支撑,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双工作站”环境的“校企双制,岗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双制”运行机制建设是学校与企业能够长久合作的保障。按照“校企双制”中的“八个共同”思路探索实践,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建“双工作站”,充分体现优势互补、各有所得,真正形成学生、企业和学校多赢的良好局面,彰显出校企合作的强大威力。

3.依托“双工作站”实施任务驱动六步教学法

在确定了人才培训模式后,我们依托“双工作站”实施任务驱动六步教学法。在校内工作站学习,引入企业“6S”管理模式,学生的学习课程以企业的具体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在校外工作站学习时,我们让学生熟悉企业生产工作流程、劳动组织方式和工作协作方式等,让学生与企业用工真正做到无缝对接,同时也为学生考证提供方便。以保养垂直电梯为例,我们实施的任务驱动六步教学法,如图2所示。

图2 任务驱动六步教学法

4.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要使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实施到位,我们就必须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八定全贯,分类实施”和“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策略推进。

(1)八定全贯,分类实施。在建设工作初期,针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制定“八定”管理制度。所谓“八定”,指的是:①确定培养人数;②确定培养发展标准;③确定培养对象遴选条件;④确定具体培养人员;⑤确定每个人培养对象的发展规划;⑥确定学校培养活动安排;⑦确定培训对象工作学习任务;⑧确定考核认证办法。

所谓全贯,指的是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要贯彻于示范校建设的始终,不能作为阶段性工作进行安排。在此基础上,总体设计三个培养课程模块,即外出培训、企业实践和校内培训,对不同类别的培养对象施以不同的培养、不同的任务要求、不同的考核认证。

(2)内培外引,专兼结合。我们以改革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在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提高队伍整体水平和技能等级。

同时,依托合作企业,安排教师参加实践,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和职业资格等级。聘请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及专家参与学校教学和资源开发工作,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主要成效

1.“双工作站”的建设大大提升了办学质量

(1)构建了“双工作站”人才培养环境,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两年来本专业学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均达99%,形成了良好的专业品牌效应。

(2)有效培养了“双师型”教师30名、高级讲师8名、高级考评员1名、知名教师2名,聘请企业专家7名。

(3)建设的成粤西电梯培训基地成为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复审和换证工作指定考点,年均培训达1000人次。

2.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实现了多方共赢,得到了企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我们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质量的电梯技能人才,减少了社会失业率,转移了农村劳动力,达到了“培养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的目的。因此大大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实现了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企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贺修炎.构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33).

[2]刘延明,刘磊.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8).

篇5

1、最大诚信原则的落实已成为时代难题

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力度的加大,社会不和谐问题也日益显现。不和谐的原因是风险的存在,风险存在的原因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导致风险是因为竞争。竞争有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良性竞争本身不是把对手击败,而是比对手领先。但当前保险竞争主体越来越多,却没有一家是又快又好稳健经营的领跑者,几乎全都成为恶性竞争的追随者。恶性竞争就好像一个险恶的漩涡,大家都往里跳,谁都迷失了方向。这是因为产品同质化和费率市场化,导致可供竞争主体选择的空间非常有限。恶性竞争的结果是行业内相互抵毁,违背价值规律高抬手续费、降低费率。

保监会从今年四月开始在广东、湖南试点打击三高:高回扣、高返还、高手续费,以维护市场有序和行业形象。同此,“诚信危机”已成为道德伦理之外的商业景观,“失信”已经是中国社会中很普遍的现象、很危险的事实、很可怕的后果。人们惊呼保险不保险。

2、失信惩戒已成为热门话题

对于诚信危机的出现,尽管已到了一个相当严重的程度,但终究不能被道德伦理所接受、不能被人们良知所接受。从法制建设的角度、从风险机制建设和行政方面的态度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中国保监会吴定富主席在今年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大失信惩戒力度。为了促进保险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为实现保险业做大做强,保险监管已发生深刻变化,形成了以偿付能力监管、市场行为监管和公司治理结构监管为三大支柱的监管体系框架[1].其中之一就是市场行为监管,其核心内容就是诚信有为、失信惩戒。

3、诚信建设已成为共同主题

商品经济是契约经济,契约品质问题要求当事人能否按照最大诚信原则在法制建设机框架下自控、在伦理价值下自主、在风险机制下自省,否则导致契约品质问题出现。尤其是保险业,由于契约的附合性和射幸性,更容易诱发这问题的出现。诚信体系建设已成当务之急,诚信建设评价标准已纳入监管的常规检查内容。人们普遍认识到:今天的诚信、明天的市场、后天的品牌。

二、保险最大诚信原则运用的目的

1、解决保险经营中信息不对称问题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当事一方对自己的认知远远高于另一方对他的了解。保险经营尤其如此,对于保险人而言,投保人转嫁的风险性质和大小直接决定着其能否承保与如何承保。然而保险标的是广泛且复杂的,作为风险承担者的保险人却远离保险标的,而且有些标的难以实地勘查,而投保人对其保险标的的风险及有关情况却最为清楚;因此,保险人主要也只能根据投保人的告知与陈述是否属实来决定是否承保、如何承保以及确定费率。于是要求投保人基于最大诚信原则履行告知义务。对投保人而言,由于保险合同条款的专业性与复杂性,一般难以理解与掌控,对保险人使用的保险费率是否合理、承保条件及赔偿方式是否苛刻难以了解。因此,投保人主要根据保险人为其提供的条款说明来决定是否投保,于是也要求保险人基于最大诚信履行其应尽的此项义务[2].

2、解决保险合同的附合性与射幸性可能带来的道德风险

由于保险合同是附合合同,保险人应履行其对保险条款的告知与说明义务。另外保险合同又是典型的射幸合同。由于保险人所承保的保险标的的风险事故是不确定的,而投保人购买保险仅支付较少的保费,保险标的一旦发生保险事故,被保人所能获得的赔偿或给付标准是保费支出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因此就单个保险合同而言,保险人承担的保险责任已远远高于其所收的保费,倘若投保人不诚实、不守信,将引发保险事故陡然增加保险赔款,使保险人无法承担而无法永续经营,最后将严重损害广大投保人或被保人利益[2].

3、基于保险产品特殊性的需要

尤其是寿险产品它是无形产品,是将无生命的产品赋予生命的意义。永续经营永续服务是其特有的职能,诚信便是其生命意义的组成部份。

4、满足客户购买的心理安全需求

保险是客户不需要时购买为需要时使用,寿险购买的还是一份期望、一份尊严、一份生活品质。特别需要保险人用诚信满足客户的心理安全需要,以减少客户的心理成本。

三、最大诚信原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最大诚信原则产生初期主要是约束投保人的工具,保险人往往以投保人破坏此原则而拒绝履行赔偿义务。为了平等地保护投保人的利益,现代立法已予修订,即最大诚信原则同时适用投保人和保险人。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增加第五条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3].所以,保险诚信原则运用的主体应当同时是保险活动当事人即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同时涉及保险合同的关系人(保险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目前,虽然《保险法》对当事人双方的诚信行为提出了法律要求,但保险理论的阐述对投保人的诚信要求较为全面,对保险公司和保险关系人的要求则不够,而在现实中保险公司存在的诚信问题较多,它产生的负面影响辐射较广。

一般理论认为,最大诚信原则由三条重要的法理组成,一是告知,二是保证,三是弃权与禁止反言[4][5].最大诚信原则主要针对投保人或被保人而言,为了保持合同的公平原则,后来才产生了对保险人具有约束力的自动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4].这一内容明显与社会现状相违背。诚信原则对投保人的投保行为规范是保险活动的开始。新《保险法》对投保人这一主体在该环节的诚信要求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投保人在保险合同订立之前,必须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保险合同是典型的诚信合同,最大诚信就是告知。实践证明,保险人危险负担的有无或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保人能否恪守诚信原则。因此,为避免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这就首先要求投保人在合同订立之前,如实、准确、无保留地向保险人告知其投保标的的一切重要情况。其次,投保人必须履行通知的义务。《保险法》第22条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另外《保险法》有关投保人应按合同的约定交付保险费、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规定也体现出法律对投保人的诚信要求。诚信原则对保险人也有明确规范要求。《保险法》第106条、第131条规定:“保险公司及工作人员、保险人、保险经纪人在办理保险业务活动中应自觉遵守诚信原则,不得欺骗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不得“对投保人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不得“阻碍投保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者诱导其不履行本法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不得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承诺“给予保险合同规定以外的其他利益”。归纳起来,《保险法》对保险人的诚信要求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客户如实告知义务,二是对保险合同内容如实说明、解释的义务。

1、诚信原则的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保险人这一主体而言。一是造假问题屡禁不止。假数据、假账本、假报表、假保单、假收据现象在保险经营过程中屡见不鲜。保监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打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2002年甚至开展专项打假活动。尽管如此,造假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二是惜赔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保险公司理赔手续繁琐,服务不到位,个别案件拒赔不合理,客观上表现出惜赔现象,在客户中造成不良影响,在社会中形成投保易、索赔难、收款快、赔款慢的恶劣印象。三是误导问题并未根治。由于营销机制的不完善,营销员误导问题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轻,实质上并未得到解决。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在一些风险意识、保险意识、投资意识较差的客户中,误导、欺瞒现象并不罕见。

(2)对投保人、被保险人这一主体而言。道德风险防范困难。近年来,我国保险知识的普及程度有所提高,但有的人在了解保险后竟打起了骗保骗赔的主意,投保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现象屡见不鲜,骗赔手段更是五花八门。

2、不诚信行为的原因分析

(1)社会信用基础薄弱影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在刚刚起步阶段,信息数据采集困难,数据开放没有明确规定,信息资料数据库建立滞后,信用法规缺乏,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惩治。薄弱的社会信用基础势必影响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

(2)保险信用法规建设滞后阻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尽管我国保险信用法制建设有所进展,但与现实的保险经营活动相比仍显滞后及不完善,高速发展的保险业带来许许多多新现象、新问题,有些问题是直指诚信的,比如回佣,为了争夺客户资源造成遵纪守法遭受了损失,违规失信却增加了收益的局面。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助长失信毁约的歪风蔓延。

(3)保险诚信管理制度缺失制约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缺失一方面表现为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必要信息采集制度缺失。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削弱了诚信的制约机制。人性弱点是天然存在的,商务领域仅仅靠道德良心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刚性的信用管理机制,管理者就不得不为人的素质及品质伤脑筋,如营销员挪用保费问题,如果没有制度能保证营销员不接触现金,那么这个问题将永远存在;信息不对称则客观上为失信行为提供了条件,对于保险人来说,投保人的每次投保资料都是新的,其真实准确与否无从评估。对于投保人来说,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投保人无法掌握保险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无法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只能道听途说地片面了解保险。

(4)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陈旧落后不利于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目前国内一些保险公司的经营思想仍停留在盲目扩大保费规模上,上级公司对下级的考核体系突出强调保费收入、完成保费收入指标。为达目的,在竞争中任意抬高手续费、降低费率,弱化对营销员的诚信教育等,无暇顾及公司的社会形象、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5)保险营销机制不完善困扰着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保险营销员的数量占从业人员总数的绝大多数,这支销售大军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尤其是寿险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然而,现行的营销机制随着市场的扩大,其弊端也日益暴露,主要表现为缺乏对营销员的保障制度,缺乏长效激励制度,对营销员的考核以业绩为主,佣金提取不合理等等。这些问题诱发营销员产生背信弃义、误导欺瞒客户行为[6].

四、贯彻最大诚信原则需要进一步完善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

保险业的顺利发展,需要加强保险活动当事人的诚信教育与体系建设。现实中,人们感到社会缺少诚信,并不是诚信内容和法律规定不存在,而是缺少对诚信行为的激励和保护。尽管国家在加强法制保障、加大诚信宣传、加大失信惩戒、考核保险诚信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并没有对诚信行为起到有效的保护和推动作用。为此,必须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1、把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契机,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建设保险业诚信体系,必须结合现代化社会信用意识,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展开。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国家六部委曾于2003年9月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的工作意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恰逢其时,应把握契机,一方面不断完善自身的诚信体系建设,一方面为全社会的信用建设做出贡献。

2、加强保险诚信法制建设,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我国保险法律法规建设在诚信方面已经加强,对失信惩戒的力度也在加大,已经出台《保险营销员管理办法》,行业自律对保险公司的约束力度也在加大。但在如何站在维护行业的整体诚信形象方面、政府机关职能部门如何配合保险监管部门加大惩戒方面的具体措施尚未出台,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并加大惩戒尺度。

3、建立保险诚信管理制度,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创造条件

一是要建立刚性的诚信管理制度。对经营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有制约制衡机制,用制度保证诚信得以实现。二是要建立信息采集及披露制度。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个人诚信数据的管理制度,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道德风险无法规避。对保险人的信息披露已取得初步成效,尤其是营销员持证上岗规定的出台,建立保险营销员专用网络,强化了营销员的诚信行为,但各保险公司之间还应建立与社会公众沟通交流平台,如公众网站,现场常设咨询台等[7].

4、结合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大诚信宣传教育

保险行业应按照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诚信友爱”的要求,联系客户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员工进行诚信有为教育。

5、改革保险公司营销体制,为保险业诚信体系的建设注入活力

目前,各保险竞争主体的营销体制普遍采用保险人制。保险营销员处于“城市边缘人”的尴尬地位,无法在社会中树立诚信形象。同时由于首期高佣回报的利益冲击,使一些营销员没有将诚信植根于保险职业的生命之中,见利忘义。如果采取职员制营销,改变营销员身份,将会大大提高诚信水平。

6、加强对保险公司的诚信考评工作

目前保监部门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针对保险公司的诚信行为考评体系,也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与之相对应的考评指标,更没有形成一套常规的考评考核工作程序。保险监管部门和保险行业协会应建立一系列严格的考评体系与科学的考评指标。在这方面,广西保险行业协会进行了两年的诚信考评工作,考评体系按3大类36项量化成100分制的考评指标,以80分以上作为合格标准,对达不到合格要求的保险公司将上报中国保监会和相应的总公司,已经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效。

篇6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旅游兴省”战略和关于“把森林旅游业真正发展成为森工经济的支柱产业”的规划,积极打造方正国有林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拉动方正国有林区2 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省政府黑政字[2001]7 9号文件“建设原始森林探险、冷水漂流、冰雪运动、狩猎观鸟、疗养休闲、避暑保健、森林小火车观赏、民族风情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森林旅游项目”的要求,从我局森林旅游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特色优势出发,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运作规律,经林业局批准,把

项目租赁给

进行经营。 本着诚信合作,发展林区经济为宗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经黑龙江省方正林业局(甲方)与

(乙方)共同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一、 经营项目名称:

二、 经营单位:

三、 经营使用年限:所使方正林业局经营地域权为 年(

——

年)。

四、经营目标:

1、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按照行业标准合法经营,努力做到本行业中的精品,拉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2、必须要按时完成向林业局缴纳的租赁承包费,并且完成逐年递增的任务。

3、成为方正林业局森林生态旅游线上主要景点和全局森林生态旅游的骨干企业。

4、有效拉动相关产业,开辟就业岗位,安置下岗职工和林区劳力就业。

5、塑造企业形象,打造旅游名牌,成为黑龙江东部旅游线“哈尔滨——二龙山——方正——佳木斯——鹤北”支线的黄金旅游点。

6、成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现代森林旅游企业。

&n bsp; 五、双方责任、权力划分:

(一)甲方:

1、责任:(1)大力支持乙方完成经营目标;(2)协助乙方争取国家产业的政策支持;(3)协助乙方办理占地、 经营等文件,协助完成筹建工作;(4)协助乙方完成房舍用地审批。主房舍周边

用地(耕地和荒地,交由乙方有偿使用,保证乙方继续开发和扩大经营项目;(5)向乙方有偿提供漂流专线。

的使用。6)在主项目建设期间和新增项目开发期间优惠价格向乙方出售木材、沙石等建筑材料;(7)提供其它扶持本产业发展的优惠条件。

2、权力:(1)按照国家林业法规和政策,对乙方经营区的资源、林政、防火和社区,行使管理权;(2)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在乙方租赁经营期间收取资源补偿费和生态保护费。(3)有权向乙方推荐优秀下岗职工和林业劳力就业。(4)有权对违法经营进行监督或查处。

(二)乙方:

企业或公司。

1、

责任:(1)按时完成并向林业局缴纳租赁承包费

万元,并且完成向林业局缴纳的逐年以

%递增的租赁承包费任务。(2)开发与经营保证

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为中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诚信计生工作,改革创新基层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机制,强化诚信道德,强化服务意识,强化制度建设,扩大群众参与,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实现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推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各乡镇人民政府及计划生育部门要精心制定诚信计生工作方案,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好的作法和经验。在乡镇人口计生部门的指导下,以村(居)为主扎实开展诚信计生工作。在推进诚信计生过程中,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群众充分认识到诚信计生对自己和家庭的好处,使群众自愿参与到诚信计生工作中来。

(二)注重质量,鼓励创新。根据宜昌要提前一年在全省率先实现诚信计生的目标,我县必须坚持稳步推进,注重质量。既考虑政府和群众的承受能力,又不能走过场或“一刀切”。要根据不同的人口计生工作基础采取不同的工作措施,设定不同的工作目标,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开创性地探索适合本地的诚信计生工作模式。

(三)分类指导,扩大参与。既要坚持抓好正面引导,对守信的计生家庭给予奖励,又要对违法生育的对象依法严肃处理。要对参与诚信计生的育龄群众进行分类指导,不断扩大育龄群众的参与面。

三、目标任务

2012年底,全县基本建成诚信计生模式,8个乡镇所有村(居),基本实现诚信计生。基本落实以长效节育为主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基本实现基层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便民利民,全面落实国家、省及县人口计生各项免费、扶助、奖励及优先优待政策,人口和计划生育有关数据真实准确。

四、工作模式和程序

要建立政府诚信、群众守信、村(居)民互信的“双向承诺、充分自愿、依法自治”的工作模式。一是双向承诺。乡镇人口计生部门和村(居)民委员会向已婚育龄群众承诺,依法保障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相关权利,实现群众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愿望;已婚育龄群众承诺自愿按政策生育,按照知情选择要求落实避孕节育措施,不违反诚信协议。二是充分自愿。已婚育龄群众在互相信任的前提下,自愿组成诚信计生小组,民主选举产生诚信小组长,小组成员协商签订《阳光诚信计生(村民自治)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书》),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运行机制。三是依法自治。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诚信计生小组每个成员自觉履行《协议书》规定的义务。参加诚信计生小组并守约的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享受有关奖励优惠政策,及《协议书》中乡镇人口计生部门、村(居)民委员会承诺的激励措施。

诚信计生工作的基本程序:一是召开村(居)民代表会议,宣传诚信计生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组织村(居)民讨论制定《协议书》。二是育龄群众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通过双向选择,自愿组合成立诚信计生小组,民主选择诚信计生小组长。三是乡镇人口计生部门和村(居)委会与诚信计生小组长及计生诚信小组全体成员共同签订《协议书》,明确乡镇、村(居)委员会和村(居)民的职责、权利、义务,使《协议书》成为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四是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和村(居)委员会要带头讲诚信,兑现承诺,严格落实法规规定和各级制定的奖励、扶助、救助政策。五是村(居)民委员会健全村(居)务公开等相关制度,监督政府和群众履行《协议书》约定的承诺事项。六是村(居)委会建立诚信计生档案,实行一组一卷。

五、工作措施

(一)深入推进生育文明建设,打造诚信计生软实力。把诚信计生与推动生育文明建设有机结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先进的人口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二)坚持依法行政,扩宽诚信计生便民渠道。将“阳光计生”作为推进诚信计生的重要载体,全面深化政务村务公开,切实维护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利用人口计生网,对人口计生政策、办事程序等进行网上公开,为育龄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网上咨询答复、投诉等服务。全县开展“人口计生便民维权示范岗”创建活动,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普遍推行“公开、规范、高效、便民”的全程一站式服务。

(三)坚持政策引导,增进诚信合力。要进一步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重点落实好国家、省及已出台的计划生育奖扶特扶、独生子女保健费、退休职工计划生育奖励、高考加分等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政策;在新农保、新农合等惠民政策施行过程中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优先优惠;对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并采取长效措施的群众给予奖励;协调推动部门资源整合,积极制定可持续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措施,特别是在农村小额贴息贷款、农民工就业培训等方面要向计生家庭倾斜;在分配集体资产、征地补偿、移民安置等工作中,要切实维护计划生育家庭的正当权益,向独生子女户和计划生育女儿户倾斜;对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患者积极给予免费治疗和救助;要积极采取措施,帮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脱贫致富,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诚信计生工作的积极性。

(四)坚持效益第一,搞好四个结合。一是将推行诚信计生与村(居)民自治相结合。在人口计生村(居)民自治的基础上,根据诚信计生工作的要求,对人口计生村(居)民自治的章程、协议和组织形式进行补充完善。二是将推行诚信计生与人口计生依法行政示范县创建工作相结合。结合人口计生依法行政示范县创建工作,大力推行依法行政,推进诚信计生工作深入开展。三是将推行诚信计生与实施“阳光计生”相结合。将“阳光计生”作为推进诚信计生的重要载体之一,继续实行政务村务公开,切实维护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四是将推行诚信计生与创建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相结合。将推进诚信计生当作开展“优质服务建设年”活动的延伸与深化,不断提高优质服务能力和水平。将诚信计生纳入到年度目标责任的重要考核内容,促进人口计生系统工作机制和思路的进一步转变。

(五)协调部门联动,发挥群团作用。进一步协调推动各相关部门对人口计生工作实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扩大阳光诚信计生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大力发挥基层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在充分自愿、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引导群众组合成立诚信计生小组,签订《协议书》,动员组织群众参与到诚信计生工作中来。

(六)深入推进职业化建设,树立诚信计生队伍形象。大力实施“强基提质”工程,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会服务、善创新、作风实、不怕难、讲奉献”的人口计生干部队伍。要抓住村级“两委”换届契机,按照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女性化的要求,把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选配到人口计生工作岗位。组织开展干部分级分类培训,重点抓好乡、村人口计生干部的培训。

六、组织领导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开展诚信计生工作纳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并将其作为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制定方案,明确职责分工,确定年度计划。县人口计生局将诚信计生工作开展情况纳入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诚信计生工作平台的作用,促进相关公共服务与管理延伸到村(居)到户,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按照有利于诚信计生工作、有利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则,进一步改革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改革完善基层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机制,指导基层清理、废止不适应诚信计生工作的规章制度、村规民约条款。把诚信计生工作作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新型人口文化教育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倡导,培育诚信计生典型,总结好的做法,宣传成功经验,营造诚信和谐的社会氛围。

篇8

「摘要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最大诚信原则运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顾客心理安全需求等问题。为完善保险业诚信体系应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保险诚信法制建设、建立保险诚信管理制度、加大诚信宣传教育、改革保险公司营销体制、加强对保险公司的诚信考评工作。

「关键词保险;最大诚信原则;社会信用

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的基本原则,也是《保险法》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必须遵守的法律准则。但这一原则的理论阐述和现实的实践活动存在差异。分析保险最大诚信原则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保险最大诚信原则运用的背景

1、最大诚信原则的落实已成为时代难题

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力度的加大,社会不和谐问题也日益显现。不和谐的原因是风险的存在,风险存在的原因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导致风险是因为竞争。竞争有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良性竞争本身不是把对手击败,而是比对手领先。但当前保险竞争主体越来越多,却没有一家是又快又好稳健经营的领跑者,几乎全都成为恶性竞争的追随者。恶性竞争就好像一个险恶的漩涡,大家都往里跳,谁都迷失了方向。这是因为产品同质化和费率市场化,导致可供竞争主体选择的空间非常有限。恶性竞争的结果是行业内相互抵毁,违背价值规律高抬手续费、降低费率。

保监会从今年四月开始在广东、湖南试点打击三高:高回扣、高返还、高手续费,以维护市场有序和行业形象。同此,“诚信危机”已成为道德伦理之外的商业景观,“失信”已经是中国社会中很普遍的现象、很危险的事实、很可怕的后果。人们惊呼保险不保险。

2、失信惩戒已成为热门话题

对于诚信危机的出现,尽管已到了一个相当严重的程度,但终究不能被道德伦理所接受、不能被人们良知所接受。从法制建设的角度、从风险机制建设和行政方面的态度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中国保监会吴定富主席在今年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大失信惩戒力度。为了促进保险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为实现保险业做大做强,保险监管已发生深刻变化,形成了以偿付能力监管、市场行为监管和公司治理结构监管为三大支柱的监管体系框架[1].其中之一就是市场行为监管,其核心内容就是诚信有为、失信惩戒。

3、诚信建设已成为共同主题

商品经济是契约经济,契约品质问题要求当事人能否按照最大诚信原则在法制建设机框架下自控、在伦理价值下自主、在风险机制下自省,否则导致契约品质问题出现。尤其是保险业,由于契约的附合性和射幸性,更容易诱发这问题的出现。诚信体系建设已成当务之急,诚信建设评价标准已纳入监管的常规检查内容。人们普遍认识到:今天的诚信、明天的市场、后天的品牌。

二、保险最大诚信原则运用的目的

1、解决保险经营中信息不对称问题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当事一方对自己的认知远远高于另一方对他的了解。保险经营尤其如此,对于保险人而言,投保人转嫁的风险性质和大小直接决定着其能否承保与如何承保。然而保险标的是广泛且复杂的,作为风险承担者的保险人却远离保险标的,而且有些标的难以实地勘查,而投保人对其保险标的的风险及有关情况却最为清楚;因此,保险人主要也只能根据投保人的告知与陈述是否属实来决定是否承保、如何承保以及确定费率。于是要求投保人基于最大诚信原则履行告知义务。对投保人而言,由于保险合同条款的专业性与复杂性,一般难以理解与掌控,对保险人使用的保险费率是否合理、承保条件及赔偿方式是否苛刻难以了解。因此,投保人主要根据保险人为其提供的条款说明来决定是否投保,于是也要求保险人基于最大诚信履行其应尽的此项义务[2].

2、解决保险合同的附合性与射幸性可能带来的道德风险

由于保险合同是附合合同,保险人应履行其对保险条款的告知与说明义务。另外保险合同又是典型的射幸合同。由于保险人所承保的保险标的的风险事故是不确定的,而投保人购买保险仅支付较少的保费,保险标的一旦发生保险事故,被保人所能获得的赔偿或给付标准是保费支出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因此就单个保险合同而言,保险人承担的保险责任已远远高于其所收的保费,倘若投保人不诚实、不守信,将引发保险事故陡然增加保险赔款,使保险人无法承担而无法永续经营,最后将严重损害广大投保人或被保人利益[2].

3、基于保险产品特殊性的需要

尤其是寿险产品它是无形产品,是将无生命的产品赋予生命的意义。永续经营永续服务是其特有的职能,诚信便是其生命意义的组成部份。

4、满足客户购买的心理安全需求

保险是客户不需要时购买为需要时使用,寿险购买的还是一份期望、一份尊严、一份生活品质。特别需要保险人用诚信满足客户的心理安全需要,以减少客户的心理成本。

三、最大诚信原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最大诚信原则产生初期主要是约束投保人的工具,保险人往往以投保人破坏此原则而拒绝履行赔偿义务。为了平等地保护投保人的利益,现代立法已予修订,即最大诚信原则同时适用投保人和保险人。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增加第五条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3].所以,保险诚信原则运用的主体应当同时是保险活动当事人即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同时涉及保险合同的关系人(保险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目前,虽然《保险法》对当事人双方的诚信行为提出了法律要求,但保险理论的阐述对投保人的诚信要求较为全面,对保险公司和保险关系人的要求则不够,而在现实中保险公司存在的诚信问题较多,它产生的负面影响辐射较广。

一般理论认为,最大诚信原则由三条重要的法理组成,一是告知,二是保证,三是弃权与禁止反言[4][5].最大诚信原则主要针对投保人或被保人而言,为了保持合同的公平原则,后来才产生了对保险人具有约束力的自动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4].这一内容明显与社会现状相违背。诚信原则对投保人的投保行为规范是保险活动的开始。新《保险法》对投保人这一主体在该环节的诚信要求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投保人在保险合同订立之前,必须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保险合同是典型的诚信合同,最大诚信就是告知。实践证明,保险人危险负担的有无或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保人能否恪守诚信原则。因此,为避免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这就首先要求投保人在合同订立之前,如实、准确、无保留地向保险人告知其投保标的的一切重要情况。其次,投保人必须履行通知的义务。《保险法》第22条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另外《保险法》有关投保人应按合同的约定交付保险费、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规定也体现出法律对投保人的诚信要求。

诚信原则对保险人也有明确规范要求。《保险法》第106条、第131条规定:“保险公司及工作人员、保险人、保险经纪人在办理保险业务活动中应自觉遵守诚信原则,不得欺骗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不得“对投保人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不得“阻碍投保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者诱导其不履行本法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不得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承诺“给予保险合同规定以外的其他利益”。归纳起来,《保险法》对保险人的诚信要求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客户如实告知义务,二是对保险合同内容如实说明、解释的义务。

1、诚信原则的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保险人这一主体而言。一是造假问题屡禁不止。假数据、假账本、假报表、假保单、假收据现象在保险经营过程中屡见不鲜。保监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打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2002年甚至开展专项打假活动。尽管如此,造假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二是惜赔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保险公司理赔手续繁琐,服务不到位,个别案件拒赔不合理,客观上表现出惜赔现象,在客户中造成不良影响,在社会中形成投保易、索赔难、收款快、赔款慢的恶劣印象。三是误导问题并未根治。由于营销机制的不完善,营销员误导问题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轻,实质上并未得到解决。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在一些风险意识、保险意识、投资意识较差的客户中,误导、欺瞒现象并不罕见。

(2)对投保人、被保险人这一主体而言。道德风险防范困难。近年来,我国保险知识的普及程度有所提高,但有的人在了解保险后竟打起了骗保骗赔的主意,投保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现象屡见不鲜,骗赔手段更是五花八门。

2、不诚信行为的原因分析

(1)社会信用基础薄弱影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在刚刚起步阶段,信息数据采集困难,数据开放没有明确规定,信息资料数据库建立滞后,信用法规缺乏,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惩治。薄弱的社会信用基础势必影响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

(2)保险信用法规建设滞后阻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尽管我国保险信用法制建设有所进展,但与现实的保险经营活动相比仍显滞后及不完善,高速发展的保险业带来许许多多新现象、新问题,有些问题是直指诚信的,比如回佣,为了争夺客户资源造成遵纪守法遭受了损失,违规失信却增加了收益的局面。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助长失信毁约的歪风蔓延。

(3)保险诚信管理制度缺失制约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缺失一方面表现为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必要信息采集制度缺失。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削弱了诚信的制约机制。人性弱点是天然存在的,商务领域仅仅靠道德良心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刚性的信用管理机制,管理者就不得不为人的素质及品质伤脑筋,如营销员挪用保费问题,如果没有制度能保证营销员不接触现金,那么这个问题将永远存在;信息不对称则客观上为失信行为提供了条件,对于保险人来说,投保人的每次投保资料都是新的,其真实准确与否无从评估。对于投保人来说,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投保人无法掌握保险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无法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只能道听途说地片面了解保险。

(4)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陈旧落后不利于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目前国内一些保险公司的经营思想仍停留在盲目扩大保费规模上,上级公司对下级的考核体系突出强调保费收入、完成保费收入指标。为达目的,在竞争中任意抬高手续费、降低费率,弱化对营销员的诚信教育等,无暇顾及公司的社会形象、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5)保险营销机制不完善困扰着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保险营销员的数量占从业人员总数的绝大多数,这支销售大军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尤其是寿险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然而,现行的营销机制随着市场的扩大,其弊端也日益暴露,主要表现为缺乏对营销员的保障制度,缺乏长效激励制度,对营销员的考核以业绩为主,佣金提取不合理等等。这些问题诱发营销员产生背信弃义、误导欺瞒客户行为[6].

四、贯彻最大诚信原则需要进一步完善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

保险业的顺利发展,需要加强保险活动当事人的诚信教育与体系建设。现实中,人们感到社会缺少诚信,并不是诚信内容和法律规定不存在,而是缺少对诚信行为的激励和保护。尽管国家在加强法制保障、加大诚信宣传、加大失信惩戒、考核保险诚信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并没有对诚信行为起到有效的保护和推动作用。为此,必须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1、把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契机,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建设保险业诚信体系,必须结合现代化社会信用意识,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展开。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国家六部委曾于2003年9月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的工作意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恰逢其时,应把握契机,一方面不断完善自身的诚信体系建设,一方面为全社会的信用建设做出贡献。

2、加强保险诚信法制建设,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我国保险法律法规建设在诚信方面已经加强,对失信惩戒的力度也在加大,已经出台《保险营销员管理办法》,行业自律对保险公司的约束力度也在加大。但在如何站在维护行业的整体诚信形象方面、政府机关职能部门如何配合保险监管部门加大惩戒方面的具体措施尚未出台,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并加大惩戒尺度。

3、建立保险诚信管理制度,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创造条件

一是要建立刚性的诚信管理制度。对经营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有制约制衡机制,用制度保证诚信得以实现。二是要建立信息采集及披露制度。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个人诚信数据的管理制度,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道德风险无法规避。对保险人的信息披露已取得初步成效,尤其是营销员持证上岗规定的出台,建立保险营销员专用网络,强化了营销员的诚信行为,但各保险公司之间还应建立与社会公众沟通交流平台,如公众网站,现场常设咨询台等[7].

4、结合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大诚信宣传教育

保险行业应按照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诚信友爱”的要求,联系客户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员工进行诚信有为教育。

5、改革保险公司营销体制,为保险业诚信体系的建设注入活力

目前,各保险竞争主体的营销体制普遍采用保险人制。保险营销员处于“城市边缘人”的尴尬地位,无法在社会中树立诚信形象。同时由于首期高佣回报的利益冲击,使一些营销员没有将诚信植根于保险职业的生命之中,见利忘义。如果采取职员制营销,改变营销员身份,将会大大提高诚信水平。

6、加强对保险公司的诚信考评工作

目前保监部门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针对保险公司的诚信行为考评体系,也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与之相对应的考评指标,更没有形成一套常规的考评考核工作程序。保险监管部门和保险行业协会应建立一系列严格的考评体系与科学的考评指标。在这方面,广西保险行业协会进行了两年的诚信考评工作,考评体系按3大类36项量化成100分制的考评指标,以80分以上作为合格标准,对达不到合格要求的保险公司将上报中国保监会和相应的总公司,已经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吴定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创新性行业,促进保险业又快又好地发展[Z]2006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文件,中国保监会办公厅,20065

[2]吴定富保险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84-85

[3]穆圣庭,徐亮关于保险合同主体中的最大诚信原则问题[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87-290

[4]朱应芬,王瑞兰,王时芬等保险学教程[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55115

[5]许谨良保险学原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06

篇9

一、关于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律组织工作的熟悉和体会

自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协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为基础,以“进步思想熟悉、查找突出题目、促进工作开展”为目标,以“以服务和自律促进期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为载体,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功夫:一是着力抓好理论学习,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二是着力联系思想实际,在转变党员干部思想观念上下功夫;三是着力找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题目,在选准突破口、解决题目上下功夫;四是着力抓好班子队伍建设,在进步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上下功夫;五是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构建适应科学发展的新机制上下功夫。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和调研,协会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对科学发展观的熟悉上普遍有了新的深化进步,在思想观念上有了新的转变,对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律组织工作形成了一些新的共叫:

第一,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更加注重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进一步强化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孤立地、整体地而不是割裂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二,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注重解放思想,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律组织工作的开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紧密结合期货市场实际,认真分析市场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题目,明确协会“应该干什么、怎么干、怎么干好”的思想熟悉;坚持统筹兼顾,进一步强化总揽全局、统筹谋划的大局意识和战略思维,增强员工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第三,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夸大查研究,认真查找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突出题目。要找准党员队伍、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熟悉、工作作风等方面,不适应、不符合市场要求、会员希看和监管要求的地方;要带着题目深进调查研究,解决期货行业存在的突出题目;要查找协会员工中存在的不适应市场发展的地方,并深刻分析题目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进一步找出解决办法。

第四,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真正落实到协会“自律、服务、传导”基本职能中,进一步提升自律水平。通过协会服务于市场、服务于会员、服务于监管机构的服务意识,来赢得市场和监管部分的尊重;通过勤于思考、积极主动工作、努力解决题目的实际行动,来赢得市场和监管部分的理解;靠及时沟通协调、圆满完成好自律职责,来赢得市场和监管部分的支持。

第五,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更加注重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一步强化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着力进步党员领导干部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题目的能力,进步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二、协会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表现

近年来,协会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期货市场的发展实际,深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果断执行党中心的指示精神,在中国证监会的同一领导下,认真履行“自律、服务、传导”职能,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特别是20*年6月换届以来和20*年党委成立以后,协会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为促进期货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了自律规则体系,加强了自律治理职能。目前,协会已经制定了21个与会员和从业职员相关的自律规则或规范性文件,成立了纪律、申诉和信息技术三个专业委员会,并开展了合同备案审查、纠纷调解、信息技术行业规范与安全检查、会员和从业职员数据库治理等工作,逐步强化了对会员和从业职员的自律监视和检查,提升了市场运行质量。

二是加强了期货从业职员考试和资格治理,开展了分层次、分种别的从业职员后续培训工作,制定了行业人才发展战略规划,特别是开展了高管职员资质测试工作,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人才培养和治理模式。

三是积极开展了期货投资者教育工作,尤其是突出了对客户在开户环节的风险提示以及对合同指引的检查,制定了会员单位开展投资者教育的工作指引,进步了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保护了投资者的正当权益。

四研究建立了期货公司诚信评价体系,开展了期货行业反贸易贿赂和诚信文化建设,为行业的诚信合规经营提供了方向性指引,也为监管部分分类监管提供了依据。

五是积极发挥了传导作用。认真倾听会员呼声,反映会员公道诉求,促进会员做优做强,使会员达到监管要求;建立联系会员制度,加强了与地方协会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创办会刊、编写年度报告、组织课题研究等加强行业发展和创新研究,发挥上传下达、内外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

六是扎实推进内部基础性和制度性建设。成立了协会党委、纪委,注重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党的领导;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进步了内部治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步员产业务素质和思想觉悟,形成了奋发向上、团结*的工作氛围。

当前影响协会科学发展的突出题目

经过八年多的努力,协会固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市场的发展,对照监管部分的要求,协会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缺乏积极主动开展自律监管和服务传导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市场变化过程中,特别是突发事件和危机眼前,缺乏及时了解和分析市场题目的敏感性和反应能力,在自律、服务、传导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地方:

一是自律治理职能的发挥还不够深进和完善。具体表现为:固然制定一系列自律规则,但对会员及从业职员在遵守和执行规则方面的监视处罚力度不够;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自律治理滞后于行政监管的现象;一些公司存在聘用无证职员、为非公司员工申请资格等违规行为;从业职员资格审核和存档资料不完备;对会员失信和违规行为缺乏及时有效的自律惩戒等;对居间人、手续费恶性竞争等会员单位反应强烈并影响行业发展秩序的重大题目缺乏自律规范和监视;对会员单位建立投资者教育长效机制的引导尚需加强;期货公司信用评价体系尚未正式实行,老实取信、合规经营的诚信文化缺失等。

二服务职能的发挥还不够全面和有效。具体表现为:对服务职能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刻全面,挖掘不够深进,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强,服务的内容不丰富,服务的水平不够高;对会员单位情况的了解不深不透,不清楚会员想什么,不了解影响会员做优做强的根本因素,不能从体制机制上切实为会员发展提供高水平服务;对市场发展变化不够关心和敏感,抓不住为会员提供有效服务的时机等。

三是传导职能的发挥还不够充分和深进。具体表现为:对传导职能理解不全面、不深刻,对其重要性缺乏足够的熟悉;对市场发展和会员情况把握不充分,不能为监管部分提供及时有效的决策支持;对监治理念、政策和制度领会不完整、不正确,不能向会员和市场正确传达监管部分的声音;行业宣传和*引导工作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在宣传市场功能、澄清媒体错误观点方面尚需进一步加强;在推动期货行业与相关行业及境外市场之间的沟通交流方面不够积极主动等。

四是人才培养和建设滞后于期货市场需要。具体表现为:行业现有从业职员的数目和结构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从业职员培训尤其是营业部治理职员、研发职员、市场开发职员等专业岗位的培训难以满足公司需求;期货分析师的资格考试和认证体系尚未实施等;期货行业人才战略规划短期内难以产天生效等。

五是协会内部建设和治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具体表现为:内部治理制度建设尤其是检查落实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员工队伍专业素质还不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在与会员单位交流业务、分析研究市场、发挥顾问和助手作用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员工存在“软懒散、等靠要”的思想,缺乏主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领导班子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还不够充分等。

四、存在题目的原因分析

深刻剖析存在的题目和不足,我们感到,除了协会成立时间相对较短、人手不足、缺乏自律治理经验等客观原因外,更多的是我们在主观上还存在很多与科学发展观要求和市场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回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点:

第一,理论学习还不够主动、深进和系统。受自律监管工作日益繁重的影响,协会近年来在理论学习方面被动性学习多,主动学习相对较少;对时势政治、领导讲话学习多,对科学发展观要求把握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现代知识学习相对较少;对用正确的理论、完整正确地领会监治理念指导协会工作的重要性熟悉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创造性。

第二,对“发展是第一要义”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发展期货市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国民经济,因此期货市场的发展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协会的自律治理也必须紧密围绕这一根本目的开展工作。但在协会实际工作中,有时对“发展是第一要义”的科学内涵理解不够全面,往往割裂了它与另外三句话的相互约束性和有机整体性,有时存在过于注重市场规模等量的增长,对提升市场运行质量等题目有所疏忽。

第三,对“以人为本”核心地位的把握还不够坚定。“以人为本”就是要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协会而言,就是要以会员和投资者为本,尤其是要注重保护投资者的正当权益。协会近年来固然不断加强对会员利益、行业利益和投资者利益的深刻熟悉,逐步理清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但在具体工作中,有时仍存在对投资者利益的核心地位不够重视、把握不够坚定的题目。

第四,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根本要求理解不够深刻。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就说,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有产品和规模的增长,技术系统、监管能力、风控水平、投资者的风险意识等基础性建设也要能适应市场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风险只有在可测、可控、可承受的范围内,市场的发展才能可持续,才能实现速度、结构和质量的同一。而我们在工作中对这一根本要求的把握不立体、不深刻,有时一味重视发展速度和规模,忽视了要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有机结合起来;或者片面夸大品种和制度创新,而忽视了创新必须与市场发展水平和监管能力相匹配的题目。

第五,对“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运用还不够到位。统筹兼顾,要求我们在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上,要努力统筹会员、市场、投资者以及监管部分之间的利益,统筹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上运用还不够到位,比如夸大自律规则和制度的完善,但在检查落实方面投进相对较少;工作中更重视推动解决当前题目以及相对轻易解决的题目,对一些影响行业长期发展的难点题目推动不够。

第六,推动科学发展的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科学发展要求我们的干部要具备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使命感,具备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深进基层,深进群众,调查研究,开拓创新。但是,我们推动科学发展的工作有时作风不够扎实、不够细致,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畏难情绪和浮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协会科学发展的进程。

五、进一步推进协会科学发展的工作目标、思路和措施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协会今后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目标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和全体会员的支持下,进一步深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期货业稳步健康发展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深进探索和丰富自律、服务和传导职能的内涵,开创自律监管事业的新局面,为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今后一段时期,协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工作思路和措施如下:

第一,深刻熟悉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和金融形势,深进理解“新兴加转轨”时期期货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明确新形势下期货市场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并将其作为进一步发挥协会作用的基本条件。

我国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期货市场具有典型“新兴加转轨”的特征,固然各项基础性制度不断完善,整体质量和结构得到了一定改善,社会认可程度显着进步,但是影响期货市场发展的内外部因素也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市场发展仍面临着很多制约性的因素和严重的挑战,尤其是近期次贷危机的不断深化将对我国宏观经济、资本市场和期货市场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期货市场面临着结构性的调整和更加激烈的竞争,很多深层次的、结构性的题目需要进一步解决。

具体而言,我们要在清醒熟悉当前期货市场良好发展机遇的条件下,重点把留意力放在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上,着力解决好影响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题目上,比如进一步加强期货公司诚信评价体系建设、推动建立期货行业信息技术的标准和规范、研究解决期货居间人题目、引导期货公司发展成为专业的期货经纪商等。

第二,积极探索和完善“自律、服务、传导”基本职能的科学内涵,进一步明确在期货市场转折发展时期协会的定位和工作模式,努力走出一条既符合我国实际又能充分发挥协会自律组织作用的道路来,并以此作为开展协会工作的基本立足点。

作为行业自律组织,协会的基本职能是“自律、服务、传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协会的自律职能就是要在政府主导下,发挥行业自律监管的作用,达到保护投资者的正当权益,维护市场公平、有效和透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监管目标。发挥协会的服务职能,就是要积极协调市场各方利益,督促协会成员达到监管要求,不断提升经营治理水平和竞争力。发挥协会的传导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协会在政府与行业间的桥梁作用,促进监管部分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及时反映行业的公道诉求,就监管部分和会员关心的题目进行沟通协调,促进行业*有序的发展。

具体而言,协会一是要通过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进一步加强对会员和从业职员执业行为的自律性监视和处罚,督促会员正当合规经营;二是研究探索期货公司中介服务模式,支持期货公司服务现货产业、服务企业套期保值,引导期货公司适应分类监管的要求;三是完整正确地理解和领会监管部分的监治理念与工作思路,围绕“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加快建设期货市场运行监测监控系统、促进期货公司做优做强、培育机构投资者、有序推进期货市场和行业的对外开放”等监管工作重点充分发挥自律组织的上风。

第三,正确熟悉时代赋予协会的使命,紧密围绕促进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维护市场整体利益、解决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性、机制性题目展开工作,并以此作为协会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协会工作,就要围绕解决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性、机制性题目展开工作,在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题目,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促进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方面充分发挥协会作用。

具体而言,一是针对期货市场持续稳定运行的基础仍不牢固,市场风险防范与化解的自我调节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的局面,从行业自律的层面督促会员建立健全风险预警、防范和化解机制;二是针对行业诚信约束机制不健全,缺乏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的现状,进一步加强期货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诚信合规”、“对投资者负责、对行业负责”的行业自律文化;三是针对当前期货市场参与结构不尽公道,期货市场功能发挥有限的局面,加强培育和壮大机构投资者,完善市场结构,积极探索促进市场功能发挥的机制和体制;四是针对规范化、经常化和制度化的投资者教育体系和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机构在投资者教育过程中忽视风险教育和提示的题目,进一步深化投资者教育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五是针对当前期货行业人才资源严重短缺,人才素质亟须提升的现状,实施期货人才战略,建立“个人成才、企业用才”的期货业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行业的人才素质。

第四,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团结协作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做好协会内部基础性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不断进步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并以此作为协会开展工作的基本保障。

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必须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协会自律水平为主线。一是要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捉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行业根本利益的突出题目,着力推进,重点突破。二是要树立开拓进取的意识,以创新的精神探求解决题目的方法,以进取的态度和决心克服面临的困难;三是要创造团结协作的气氛,发挥团队气力,增强协会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四是要发扬勇于奉献的精神,以高度的行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承担起行业发展关键时期的重任。

篇10

这几年,海外市场成为中交集团打造国际化企业的重要战略市场。自实施大海外战略以来,中交集团着力转变海外业务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健全管理体系、构筑管控支持平台,不断提升发展质量,经营业绩取得了不断攀升。

但是,随着中交集团的不断壮大和海外业务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力及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公司的一举一动均会受到竞争对手和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中国企业的软肋——合规经营成为击败或压制中国企业的“制胜法宝”。为保障顺利实施大海外战略,中交集团建立并实施了海外业务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海外业务风险管理。

合规经营的需要

受自身原因、市场环境及合规监管等因素影响,中国海外业务面临合规经营的重大挑战。一方面,目前中交集团业务遍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但多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亚非拉国家,这些国家经济、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市场营销环境不够规范,加之集团员工合规意识薄弱,对当地法律法规的了解不够全面,生产经营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当前海外合规监管环境日趋严格,世界各国及一些国际组织对企业合规行为愈来愈重视,多方联合对企业的不合规行为进行强力打击。美、英等发达国家制定了《海外反腐败法》,对企业合规行为进行约束,联合国相关国家签署了《反腐败公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相关国家签署了《国际商务交易活动反对行贿外国公职人员公约》,世界银行集团了《诚信合规指南》;世界各大多边发展银行(MDB)也签署了协议,对发现在多边发展银行资助的发展项目中从事欺诈腐败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实行交叉制裁,被一家多边发展银行制裁的企业可因同一不当行为遭到其他签约发展银行的制裁。一旦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企业损失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和市场声誉,更有可能丧失市场。

因此,建立海外业务合规风险防范体系,规范海外市场经营行为,不仅是中交集团防范海外合规风险的需要,也是其适应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参与市场公平竞争,保障中交集团可持续发展,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必要条件。通过建立海外业务合规风险管理体系,使中交集团海外业务满足境外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国际组织有关规则的要求,防范重大合规风险事件的发生,有效保障中交集团“大海外”战略的实现。

基本思路

为建立适应自身经营业务特点的海外业务合规风险管理体系,中交集团首先认真研究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世界银行合规要求、国际合规惯例以及国际最佳实践,对集团合规管理现状进行了细致分析;对从事海外业务的有关单位进行深入调研,多次召开海外业务合规专题研讨会,找出风险较高的业务流程及环节,分析集团现有合规管理工作与有关要求及国际最佳实践的差距。针对采购、投标、合同、付款、捐赠与赞助、业务招待、员工行为和第三方管理共高风险领域,分别对业务流程、业务内容、控制措施、人员情况等管理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将管理现状与最佳实践进行对标,找出了合规管理的薄弱环节,参照最佳实践提出了改进方向。例如,在第三方管理方面,国际调查研究指出“使用第三方是导致产生腐败贿赂行为的最常见因素之一,其中以聘用具有政府背景或由政府指定合作方的风险最高”,集团根据最佳实践,增加了对任何新聘用或已有的第三方合作伙伴进行合规尽职调查的流程,建立了第三方合规风险评估标准,根据风险大小进行分级管理。

中交集团构建海外业务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工作思路是:通过深入调研与全面对标,找出合规风险较高的业务及关键环节。建立合规监督机制,设置独立的合规管理组织体系。梳理并设置合规审批权限,实施合规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建立员工自查、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查、合规官审查和合规官交叉审查组成的四道合规管理防线,形成全员参与、职责清晰、全程监督的合规管理格局。 整体设计

在深入调研及明确思路的基础上,中交集团借鉴国际最佳合规管理实践,按照国际通行做法,联合国际著名管理咨询机构,对海外业务流程与制度进行了整体设计。针对合规管理关键环节,建立了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海外合规风险防范机制,构建了权责分明、流程清晰的海外合规风险控制体系,切实有效地提升了集团识别、应对海外业务合规风险的能力。

1.构建海外合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组织架构。

制定了《海外业务合规风险管理办法》等9项办法及配套操作流程指引,确定了海外业务合规风险管理的基本政策、工作体制与机制。办法首先对合规管理内容、合规职能组织体系,合规官的履职,任免、考核和培训,合规工作信息传达与沟通,重大合规风险上报与应对等内容作出了详细规定。其次,办法针对海外业务员工行为、第三方聘用、采购、投标、合同签订、业务招待、捐赠与赞助、业务付款共八个高风险领域,设置合规审批、审查等预防控制程序,形成制度与操作流程紧密衔接、配套使用的体系性文件。

为了保证办法的可操作性,每一项办法均配有操作流程指引。在操作流程指引中,针对每一个高风险领域,详细规定了控制环节、控制目标、管理职责、控制措施、实施步骤,以及信息传递路径,确保按照办法规定实施合规管理。

设立包括决策层、经营管理层、职能部门直至海外办事处的合规管理组织机构,赋予各层次机构应负的职责与权限。在集团、集团所属单位及海外分(子)公司、办事处三个管理层级设立合规官。合规官按照合规风险管理职能报告路径,就重大合规事项向上级合规官进行独立汇报和沟通。组织机构的设立遵循独立性原则,承担合规风险管理职能的部门和人员不得承担市场营销、采购等可能与其合规职责发生利益冲突的职责,保证处理问题时的公允性和客观性。

2.综合运用内控措施控制高风险事项。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综合运用授权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等内控措施办法进行合规风险防控。例如,业务招待管理,按照事项和金额设置合规审批权限,进行合规审批权授权控制,随着招待金额的提高,审批层级由两级直至增加到五级,通过多层次把关防范违规行为;业务招待必须事前申请,进行预防性控制,防止发生违反业务招待合规基本原则的行为;业务招待报销必须审批,进行发现性控制,及时监控招待是否符合申请事项。

多种内部控制措施的综合应用,使每一个高风险领域都形成了目标明确、环环相扣的合规控制机制。

四道防线

1.明确员工合规职责及行为合规要求,建立防范合规风险第一道防线。

一是将员工行为合规作为集团的一项基本政策,细化行为准则,签订合规声明,落实员工合规责任。

二是把好高风险岗位员工的聘用关。招聘高风险岗位员工时进行合规背景调查,对新入职员工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个人诚信等基本信息进行严格审查,面试环节增加个人诚信、合规意识方面的考察,并向其说明公司的合规政策。对高风险岗位员工的选拔和任用,纪检监察部门需签署廉政鉴定意见,本人签订合规声明和廉洁从业承诺。

三是进行合规培训,针对不同对象,分层次、分类别地进行培训,使员工能够全面准确理解合规要求,知晓违规责任及处罚后果。

四是建立员工合规操守考核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强化员工合规意识及合规义务的履行。

2.对高风险事项进行合规审查,建立防范合规风险的第二道防线。

对高风险事项进行事前合规审查,从源头上防止发生违规事件。例如,招聘高风险岗位员工时,要对候选人进行合规背景审查,了解是否有违法犯罪、受到行业禁入限制等情况。选择合作方时,要进行合规尽职调查,了解其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营商环境、公司受益人、董事及高管情况、在市场的声誉以及诉讼等情况。进行业务招待前要进行合规审批,审批时要充分考查礼品和款待的价值是否符合当地风俗习惯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正常标准;礼品和款待的场合、对象、频率、接受者的职位和社会地位是否符合业务招待的基本原则。

3.设置合规官,建立防范合规风险的第三道防线。

中交集团将合规官作为合规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在集团及所属单位及3人以上的海外分(子)公司、办事处设合规官,合规官主要职责,一是负责识别、评估、监测和报告合规风险,提出风险防范和应对方案;二是对第三方聘用、采购招标、投标、合同管理、业务招待、业务付款等审批事项中高风险环节进行合规审查;三是受理违反合规管理的内外部投诉和举报,对违规事件组织调查等。此外,集团各级合规官均具有就重大事项直接向上级合规官报告的权利。合规官的设置,明显提高了及时识别、预防合规风险的能力。

4.构建合规交叉审查,建立防范合规风险的第四道防线。

定期抽调合规官对海外各单位进行合规交叉审查,既对合规管理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也对合规官的履职情况进行审查。

通过以上四道防线,对合规风险防范于未然,保障海外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主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