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辅导教学模式范文
时间:2023-11-07 17:30: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学辅导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自学辅导策略
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工具,也是一门源于实际生活的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真正掌握学科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数学学习之后,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方法,需要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因此,初中教学教学中,应该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技能作为教学的首要位置,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学会抽象的、创造性的思维,从而进行问题分析并思考。
一、自学辅导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
初中阶段的数学已经不单单是加减乘除这么简单,而是开始运用抽象的思维能力才能解决的一门学科,这也是让很多学生头痛的学科。现阶段,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不再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而是跳跃性较高,如果学生没有事先预习,一旦学生的思路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就会产生听不懂,无法理解的现象。而开展自学辅导,学生可以事先预知自己对于内容存在的疑点、不懂的地方,在课本上进行记录,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以后,课堂上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非常容易理解,容易提高学习兴趣。
2.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就是事先习惯性地对数学的定理进行讲解,先把定理写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比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先阐述定理的内容,然后找一些题目给学生进行分析,最后布置一些类似的作业练习。传统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自由独立思考的思维,被动式地接受教师的讲解,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运用自学辅导的教学模式后,可以让学生事先进行内容思考,获取基本知识,不断挖掘自学的技巧。
3.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本就是逻辑性要求较高的学科,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通常就是对数学问题进行一点一滴的、事无巨细的分析,被动式地灌输给学生。这样无法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数学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逻辑性思维需要学生自主、独立地进行思考推敲,而自学辅导教学就是让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体现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思考问题,在遇到困难时,教师适当地引导、诱导。运用自学辅导教学模式,逐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分析
1.在预习时通过自学辅导,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
学生可以自己根据上节课的教学内容预习下一节课的课程内容,预习的作用在于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基础的数学认知,在预习过程中遇到难点、重点或者是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适当备注,在课堂上重点听讲并询问教师。当然,也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进行探究,增加自己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如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直线y=kx平行的一条直线。学生在进行预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提示,帮助学生独立完成思考,如果学生还是无法理解,教师可以运用坐标,这样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
2.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正所谓“团结力量大”,在数学的学习当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团结协作的力量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角的内部到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学生可以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进行图形的绘制,运用公式进行求证,然后通过共同合作探究来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深刻地认知定理的含义并获取验证的步骤。通过这样的方式,团结的魅力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在课后通过自主复习巩固学过的数学知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与渗透,进而领悟出新的知识,达到自学的效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自主复习的习惯。如上所说的角平分线的性质,通过性质的讲解以及例题的练习,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称作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并能够写出详细的证明过程。复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最佳方式,在自主的复习当中,运用教师讲述的知识点,发挥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尝试对旧知识进行引申,以此推理出新的知识,获取新的知识。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自学辅导,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运用自身的能力技巧去探究数学问题。通过这样自主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扩展发散性思维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知识,以此发展下去,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心,感受数学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聂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辅导教学模式探析[J].亚太教育,2015,11(33):48-48.
篇2
在农副产品加工专业教学中,我们知道,专业知识枯燥乏味,不好掌握,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实现课堂自主学习,是农副产品加工教学改革的趋势。
一、合理启发、巧妙点拨是提高自主学习的关键
1 激发兴趣,培养自觉性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能把学习农副产品加工的兴趣养成一种学习的需要,就能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逐渐养成自觉学习农副产品加工的习惯。如在讲授“农副产品加工生产用水”时,我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由他们提出问题,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我幽默地说:“真的没有问题了?那老师来提一个问题:我们喝的纯净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当学生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表明已经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兴趣,此时再适时提出农副产品加工生产用水的具体要求,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2 启迪精妙,体现自主性
自主学习不是放任学习,它重视学生的学,也重视教师的导。让学生把教材中的问题找出来,教师要启发设问,巧妙引导,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讲果蔬贮藏的时候,有很多种贮藏的方法,学生对每种方法的技术要点,感到理不清头绪,我首先让学生先列表,把贮藏分类搞清楚,目前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贮藏方法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低温贮藏,即利用自然冷源或人工降温,使贮藏环境保持低温进行贮藏,主要包括堆藏、窖藏、沟藏、通风库藏、冻藏、冷库贮藏等。另一类是控制气体成分贮藏。控制温度的贮藏方法主线是控制温度,在此基础上,涉及贮藏场所不同,规格不同,规模不同,注意事项不同等,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觉得头绪清楚了,便于理解。
二、掌握规律、准确评价是提高自主学习的动力
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我从以下几方面人手:第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学习计划;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法介绍,如怎样记笔记,怎样理论联系实际具体操作等;第三,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后复习,先回顾当天技能知识内容,问自己:今天我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再下点功夫?第四,课后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学习体会,启发他们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第五,让学生写技能比赛总结,要求学生分析技能操作的正确与失误,重点分析自己掌握程度如何,操作思路是否正确,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等。
课堂教学中,注重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适时变化课堂角色,多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多让他们发表各自的意见。组织学生进行效果评价,让他们先进行自我评价,再进行学习心得、体会的交流,以产生“共同效应”,不断补充,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显著提高。
三、实践操作、合作学习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途径
1 在实践活动中。开展自主学习
实践活动是开展自主学习的阵地。在讲授“冷饮制作”时,我让学生找问题:为什么要用到均质机?均质的压力是不是越大越好?时间是不是越长越好?很多学生说难以明白,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我带着学生来到校外实习基地冷饮厂,让学生实际操作均质机,增加压力,增加时间,减小压力,减少时间,让学生去观察,去记录,分析原因,写出实践技术小结,通过实践,学生知道了均质方法一般采用二段式,即第一段均质使用较高的压力(16.7~20.6MPa),目的是破碎脂肪球,第二段均质使用低压(3.4~4.9MPa),目的是分散已破碎的小脂肪球,防止粘连,冷饮制品的生产中,能提高料液的细洁度和疏松度,使其内在质地明显提高。这样,既增加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又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2 在合作学习中,开展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发展创新能力的很好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自主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合作小组的各成员既有明确的分工,又围绕共同的任务而相互合作,协调统一,资源共享。如在讲授“果汁加工”时,我把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都提出问题,让另外小组做解答,不会的再由老师来解决。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让学生掌握技能为核心,就能使学生更加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真正实现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的双赢目标,培养出真正的实用性、应用型技术人才。
篇3
一、“启”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启发、诱导,主要是从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启”应该力求为学生创设情境或提示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主要形式是教师对学生讲授或提问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实际上也是一种让学生进入角色的途径和形式。如教学《雷雨》《阿Q正传》等课文,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堂气氛顿时异常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一试,就连性格内向、平时寡言少语的同学也不甘示弱。由此我们完全能够体会到: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进入了角色,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就浓烈起来。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可以准确理解课文语言所蕴含的情感。学生进入了角色,用角色去感受课文,感受生活,感受人生,那么,课文的情感内容也就落到了实处。再如教学《包身工》这课时,除了讲这篇课文选材和组材的特点,还得讲这篇课文的思想意义;但是每每讲到后者,尤其讲到“芦柴棒”们“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远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她们会半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之类的内容说,平静的教室里出现了交头接耳、小声嘀咕、脸红低头的现象,甚至有学生慢条慢理地说:“这群少女不害羞!”引来同学们的哗然。
二、“读”“练”结合,培养自学能力
在自学辅导教学中,我坚持以“读练”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①正确处理好“读”与“练”的关系。“读练”在小学语文自学辅导课堂教学中是中心环节,是最重要的环节,二者并非单一的、独立的,“读”是语文自学辅导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练”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它们应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读中有练,练中有读。而学生通过读练结合的训练,发展了思维,提高了朗读能力,词汇增多,同时也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这也就要求教师不能光靠课中的旁批理解课文,还要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自学要点,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飞跃。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②在“读练”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小学语文自学辅导中,学生读练自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由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必须有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读练,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理清思路,有目的地“读练”。文章的线索是全文的精神,是作者写作的思路,更是学生对课文整体理解的依据。如何帮助学生寻找文章的线索,理清作者的思路呢?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读书,通过反复阅读和教师的点拨,找出文中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我每一课都是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使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再次,以趣激趣,调动自学。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有了兴趣,就能形成强而有力的学习动力,引发他们的注意,学生的自学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问题,出示图片或放音乐等刺激引发学生的兴趣,主动进行探索,激发思维想象能力,提高自学的效果。
三、了解“知”的程序,及时帮助理解
“知”也是小语自学辅导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通过“读、练”后的知识反馈,它是检查学生自学情况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知”的情况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的口头汇报,教师了解不同程序学生“知”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学生的反馈信息给予肯定、纠正、精讲、点拨或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明确意见,使学生意见统一,并做到真正理解,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花生米不多,好象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份量”这一句,学生理解发生分歧,有的说增加了份量,有的说没有增加份量,这时老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读,分析理解,让学生意见统一,明白其实增加了份量,体会到生活的俭朴。
四、“结”可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篇4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一种教学模式,总有一定的理论主张、理论倾向和理论依据。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新课程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探究—发现—合作”教学模式
“探究—发现—合作”教学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相当,教学民主,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有意义建构,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期达到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该模式适合学生已有了一定化学基础,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的教学章节中,同时还要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条件和教学环境量力而行。
例如,在《硫和氮的氧化物》“SO2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已有化合价、酸性氧化物知识,预测出SO2可能有氧化性和还原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等化学性质,然后给学生提供适当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
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能够在“探究—发现—合作”中,积极地学习化学学科知识,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能力。
二、“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自学辅导教学,即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只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和辅导,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弹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式适合教学要求不高,知识点不多的教学章节中。
例如,在《硫与氮的氧化物》的“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教学中,教师只需提出问题——N2、NO、N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让学生自主地在教材中找寻答案。
“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自学辅导”过程中,切实地提高了其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节约了教学时间。
三、“活动”教学模式
活动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活动教学结合课堂上的书本知识,让知识“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在学生充满创意和激情的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迸发出学习和探索科学智慧的火花。
例如,在《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中,组织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查阅相关网络,针对合金和铝制饮料罐的两个话题,让学生以“合金的成分、性质和用途”为主题并针对是否应该停止使用演讲赛的形式进行非常规模式的教学。
活动教学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很强的化学学习兴趣,有很强的自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亟待激发的科学探索精神。
四、“教授—注入”教学模式
“教授—注入”教学,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信息的来源,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例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中,教材对于Na的化学性质叙述,只提供了Na与氧气、水的反应,而对于Na和可与之发生反应酸溶液、盐溶液等重要知识点,却只字未提。当学生学习和认识Na的化学性质时,很容易导致学生认为Na只与氧气、水反应,从而错误理解为不与酸溶液、盐溶液反应。由于学生缺乏Na与酸溶液、盐溶液反应的知识经验,很难自己建构此方面的知识结果和系统。所以在此类章节知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要的“注入—教授”,将在有限的教学时空中,提高教学时效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篇5
关键词:实验探究讨论教学;自学辅导教学;活动教学;教授—注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33-2738(2012)06-0189-01
我们学校高中新课程从2009年九月实施,在此期间,我和我的备课组成员按上级的有关精神,结合我们学校实际,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们始终坚持每一节课是否符合新课标要求,是否突出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教学,现在就针对对新课程教材内容变化寻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看法。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内容主要有如下的变化:
1、知识内容和知识点变化了。
2、知识内容的编排体系、逻辑结构改变了。
3、知识的呈现方式改变了。
4、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改变了。
5、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重视化学知识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运用。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一种教学模式,总有一定的理论主张、理论倾向和理论依据。课堂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教学过程的诸多要素在时空中的组合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教学效率和质量、,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新课程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切身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实验探究讨论 教学模式
探究讨论 教学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相当,教学民主,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有意义的建构、主动获取知识、展现发展能力。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期达到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该模式适合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化学基础的学生、适合用于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的教学章节中,同时还要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条件和教学环境量力而行。例如,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硫和氮的氧化物》“SO2的化学性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已有化合价、酸性氧化物知识,预测出SO2可能有氧化性和还原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等化学性质,然后给学生提供适当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
本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能够在“探究讨论”中,积极地学习化学学科知识,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能力。
二、“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自学辅导教学,即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只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和辅导,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弹性。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式适合用在教学要求不高,知识点不多的教学章节中。
例如,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硫与氮的氧化物》的“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教学中,教师只须提出问题——N2、NO、N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让学生自主地在教材中找寻答案。
再如,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整章教学以及高中化学选修5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的整章教学,这些章节的教学要求不高,知识点也比较少,
均可采取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在教材中自主地找寻出答案。
“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自学辅导”过程中,切实地提高了其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节约了教学时间。
三、“活动”教学模式
活动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活动教学结合课堂上的书本知识,让知识“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在学生充满创意和激情的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迸发出学习和探索科学智慧的火花。
例如,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中,组织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查阅相关网络信息,针对合金和铝制饮料罐的两个话题,让学生以“合金的成分、性质和用途”为主题并针对是否应该停止使用这些材料为题的演讲赛的形式进行非常规模式的教学。
活动教学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很强的化学学习兴趣,有很强的自主分析和解决生活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急待激发的科学探索精神。
四、“教授—注入”教学模式
教授—注入”教学,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信息的来源,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例如,高中化学教材必修《氨 硝酸 硫酸》对于“浓硫酸”的介绍,只阐述了其“脱水性”和“强氧化性”,而对于其“酸性”、“吸水性”却未涉及。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中,很难去建构浓硫酸具有酸通性和“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三大特性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系统。因此,教师的注入—教授很有必要。
再如,高中化学教材选修5《烃和卤代烃》和《烃的含氧衍生物》等章节,只是简单地呈现了一些常见的、简单的有机物的结构式、物理性质和常见的化学性质,这对于学生系统学习有机化合物知识、迁移有机化学知识很不利,且这些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系统和网络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这些章节的教学中,对于各有机物按照结构简式、结构式、电子式、分子式(继而分子通式)并通过结构式分析其结构特点对“结构”进行“四式一特”分析,继而简单地认识代表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并系统地分析各代表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并始终如一地按照“结构性质”这条教学主线建构有机知识系统。实践教学活动表明,“教授—注入”教学模式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是课堂教学模式中其他教学模式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教师也是课堂教学的“大主角”。特别是使用了新版本的新课程教材后,高中化学实际教学已呈现出新教材的知识点在连贯性、系统性方面很薄弱。尤其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中,建构知识结构、理清知识脉络、弄明重点和难点,是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教授—注入”教学是不可替代的。
综上所述,所谓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并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课堂往往是多种教学模式的杂糅和交叉应用。也可以说,教学并无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实际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方式、方法、地位、角色、关系、相互作用应因时、因地制宜地服务于教学,而不能一味地追求某种教学模式,而应追求有效的教学,务实教学,让教学真正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篇6
一、电子技术网络集成教学系统的设计目标
本文系统设计的定位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运用先进的编程手段,编程方法,建立一个基于Web的交互型异步教学和视/音频实时同步教学相结合的网络集成教学系统,可以支持多种教学模式同步开展,能够实现同步教学授课辅助、异步交互辅导、实时答疑和在线考试等功能。
当今我国教育,对于全国重点大学的全日制学生,运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时机尚未成熟,仅仅局限在小范围内,虽对少部分学生进行尝试教学,但由于硬件、软件、经验方面的因素影响,效果也并不是很好。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投入开发一个旨在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提高教学效率,能够体现传统教学特色的基于网络的多媒体网络集成教学系统。
本文网络集成教学系统建立在为具体课程教学服务的基础上,并不是为那些单纯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用户设计,因此,系统设计须紧密结合课堂教学、课程特点和具体教学计划,力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所以,本课题开发的系统是一个具有网络教育特点的传统教学辅助网络系统。网络教育的实施手段多种多样,但也并非不同系统就必须采用不同的实现手段。我们选用实现方法的原则是:结合课程学习需要,在能够完成系统要求的前提下,寻找建设成本、软件功能、使用方便程度之间的平衡点,选取最优组合。
二、电子技术网络集成教学系统的结构
1 授课辅助系统
授课辅助系统为加深学生对教师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供了方便的授课内容获取渠道,同时也为教师教学方便,避免随身携带讲稿或课件,只通过网络就可获取,方便、快捷。我们在已投入使用的单机版授课课件基础上,开发网络版的授课辅助系统,使课件内容能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访问。采用基于Web的、容易自学、检索和浏览的框架网页形式进行设计,利用ASP、多媒体、图形图像处理等技术,将原始文本方式的教案制作成可在网上随时进行浏览和学习的多媒体交互式数字化教材。不易口头讲解、不易理解的内容,制作形象生动的动画,以增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
2 自学辅导系统
开发网络版的自学辅导系统,打破现有自学辅导时间、空间和地域的界限。学生自学或课后复习时,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接受辅导,教育资源获取益发容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学习,同时,也可降低知识渴求者获取知识的成本。
学生在家或晚上学习时,若遇上不能理解的问题,传统条件下是不可能得到老师亲自辅导的。但运用自学辅导系统,就能够随时从网上浏览教师专门为某一内容所作的详细讲解,学生仅仅拥有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地处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得到国内一流教师的指导,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教育成本,同时也为教育规模的扩大提供了保证。
自学辅导系统设计的目标,既要全面概括课程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又要重点突出、难点讲解详细,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内容。系统的具体内容由任课教师或专家,通过分析该课程内容、提取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结果、总结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常遇到的困难和不易理解的内容,并针对这些内容,制作图、文、声音、动画等帮助理解的形象资源来完成。文字内容制作成HTML页面格式,多媒体动画制作成流媒体格式,通过网络,供学生自学或复习时辅导用。
3 网络考试系统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最重要方面。在当今中国素质教育并未真正走向规模化的形势下,考试仍然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最重要方式。本子系统也是整个网络集成教学系统的重点。网络考试系统使学生能够在网络上进行在线测试和考试,以巩固所学知识。系统包括组卷、阅卷、成绩查询、试题库管理、学生成绩分析、试卷分析等模块,学生可以在网上实现整个考试或练习过程,只需根据系统提供的操作界面,在对应的地方输入组卷要求参数(分值),系统将根据输入情况,自动将输入信息转换成能够用软件程序体现出来的组卷目标,最终由程序实现自动智能组卷。
4 网络答疑系统
学习过程中问答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集成系统中答疑过程也必不可少。我校现代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是激师居住于本部校区‘,学生在分部校区,由于地域关系,教师不能常与学生见面,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和时间不多。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找教师答疑很困难。且这种状况将会一直持续,因此,基于校园网开展网络答疑十分必要。本课题通过校园宽带网,借助一定硬件设施,运用软件集成,实现一个类似“面对面”的实时答疑系统和一个网络非实时文本交流系统,避免了老师和学生的两地奔波。
篇7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高度抽象、派别林立、模型复杂、实践性很强,学生普遍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学习的主动性较差,缺乏兴趣。当前,许多高校宏观经济学教学依然采用了赫尔巴特的以“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教师始终处于绝对权威中心,以课本为依据,传授知识为目标,主要采取灌输式讲授法。传统教学范式的缺陷日益凸现,因此,必须推进高校教学范式的根本转变,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研究、探索、协作等为特点的,师生互动的教学范式。
二、宏观经济学教学范式改革的具体实践
笔者认为,在宏观经济学教学范式改革中,不妨可以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法。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人们一般认为宏观经济学比较抽象,难以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但笔者认为只要精心设计,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宏观经济学能够进行课程自主学习教学实践,并且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尝试教学
尝试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在旧知识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教学程序结构。其基本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尝试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法。例如,宏观经济学中投资这个概念对初学者来说很容易造成困惑,而投资问题在宏观经济学中十分重要。对投资的正确理解,是掌握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关键。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还是难以把握投资这一概念。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用尝试教学法,先一开始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一旦学生在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发现投资与日常生活中投资的含义不同,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寻求教师的帮助,学习便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然后教师导入新课,在新授课过程中使学生把握投资与资本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投资与日常生活中投资的含义不同,懂得经济学中的投资是指厂商购买资本或对资本的需求,是厂商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明确要从资本的角度来理解投资。最后,教师再次进行课堂作业并给予课堂小结,以此巩固对投资的理解。
采用尝试教学的关键是两次尝试题的设计,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尝试题以发散型的多元思考题型呈现,与课本或学习材料的例题相似,便于学生藉以自学课本或学习材料,共同讨论和尝试解决问题。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时,可配合课本的题目来进行,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自学辅导教学
自学辅导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内容,自己练习、检查并改正错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辅导教学的具体步骤包括:启发引导、阅读课本、自做练习、知道练习结果、教师小结。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把教学从着重灌输知识、技能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审题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例如,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这章内容,理论性强,没有什么数学模型,同时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全新的内容,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必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用自学辅导教学法,先从旧知识引发新问题,提出问题:你们在上章中了解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那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实践中是如何实施的呢?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让学生阅读课本,该做练习时做练习,并核对答案。最后,教师小结,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再比如,GDP的问题也难以把握,在教师讲授GDP的概念之后,为使学生全面把握和增强理解GDP,以及有关GDP的评价问题,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文献,搜集资料,制作成PPT,来讲授相关内容。在学生讲述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最后要求学生提交学习心得。
采用自学辅导教学的关键是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只需巡视课堂,不打断学生的思维,只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并发现共性的问题。小结时,做到有的放矢,纠错解疑,规范学生做题,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
(三)专题讨论教学
专题讨论教学是通过专题讨论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思维能力锻炼的一种教学模式。专题讨论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能够挖掘学科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综合知识的能力。
对于一些学生相对熟悉的、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专题讨论教学法可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专题讨论教学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设计好多个专题,让每个小组选择感兴趣的专题,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然后给学生1~2周的时间收集资料,并利用本章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接下来将每个小组讨论的结果用PPT的形式展示,派1~2代表做演讲。同时,课堂随机抽取几位同学做评委,对每个小组的表现点评打分。最后由老师做总结发言,分析讨论的结果,并对该专题进行更深入的陈述。同时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课堂讨论对专题报告进行修改,每个组员提交1份个人研究报告,小组提交1份总报告。例如,在讲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时,可以先让学生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在课堂讨论当前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以及通货膨胀对我国劳动者、企业主等阶层的影响。在讲消费理论时,要求学生查阅中国储蓄资料,分析中国老百姓为什么喜欢储蓄?在讲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时,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以我国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为时代背景,讨论政策组合的实际应用情况等。
采用专题讨论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应该精选专题,控制好学生陈述的时间,把握课堂节奏,带动气氛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自主学习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自主学习教学方法优势明显,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但也有其局限性,比如,教学难度增大、教学结构松散、教师的指导地位难以保证等等。笔者认为,要扬长避短,在宏观经济学自主学习教学安排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证足够的授课学时
自主学习教学不否定理论讲授的作用,宏观经济学课程的难度和复杂性,使得宏观经济学的本科教学应当以理论讲授为主。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的授课时数约51学时,这只能保证讲授最基本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为顺利实施教学范式改革,运用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教学内容,必须在原有授课学时的基础上至少增加16课时,即每学期至少达到68学时。
(二)培养学生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
实证分析是宏观经济学最重要的分析方法,要想做好实证分析,学生必须具备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基本能力,这也是宏观经济学教学范式改革顺利实施的保证。因此,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利用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库等公共资源收集数据,并传授一些基本的处理原始数据的方法等。例如,在讲“国民收入核算”、“失业与通货膨胀”时,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搜集中国名义GDP、GDP平减指数、GDP增长率、失业率、CPI、PPI等数据,让学生对中国经济的运行有总体的认识。在讲“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时,其中涉及货币政策问题时,则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库,搜集中国历年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数据,让学生大体了解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
(三)建立科学的学生考核机制
实施教学范式改革,应当纠正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的偏差,扩大评价的内涵和范围,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因此,《宏观经济学》课程科学考核的标准应是多重的,丰富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在考核中应注重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研讨与辩论的表现、自主查文献讲课的表现、课程作业的表现等。着重评价学生掌握方法和能力的程度,考察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实施宏观经济学教学范式改革,其教学难度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方式,增大教师的工作量,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既要精心设计、策划,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又要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分析方法、观点建议及时给予指导,由课堂任课教师一人独自难以承担。因此,《宏观经济学》教学范式改革,应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任课教师负责课堂讲授,每一章的自主学习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由课程教学团队的每一位主讲教师分别负责,充分利用不同教师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专业背景等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怀礼.浅析宏观经济学教学中课题研究式教学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24).
[2]成新华.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研究性教学的探讨[J].大学教育科学,2008,(05).
[3]伍颖.《宏观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初探——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2,(02).
[4]百度文库.自主学习教学方法评述[EB/OL].(2011-12-29).http//wenku.baidu.com.
篇8
一、本科师范类函授教育对象的特点
本科师范类函授教育的对象都是中学在职教师,这些学员与其他同层次的学员相比较,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员职业的特殊性。其一,本科师范类函授教育的学员都是中学在职教师,他们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他们工作在我国基础教育的第一线,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艰巨任务。他们渴望了解新的思想和观念,获取新的知识,他们学识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着中学的教学质量。其二,学员学习知识与提高学历的愿望较强烈。由于他们所从事职业的原因,一方面国家有对中学教师学历达标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中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知识面更宽。这样迫使他们通过学历提高培训来获取更多新知识。因此他们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学习新知识提高学历的愿望非常强烈,只有通过学习来增加自已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搞好自已的教学工作。其三,学员学习自觉性较强。由于他们从事中学教学工作,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他们为了工作必须认真学习,同时,为了更好教育学生,为学生树榜样,他们必须自觉学习。
2.学员学历层次的特殊性。其一:本科师范类函授学员都已获得专科学历文凭,并且大部分是普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的,通过三年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在校学习,他们学到了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这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其二:学员自学能力较强。因为他们已经是专科毕业,通过三年的大学学习,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同时由于教学工作的需要,他们平时备课需要认真钻研教材,参阅大量其他参考书,找出和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如何分析和解决教材中的难点,这是他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也极大地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3.学员工学矛盾尤为突出。成人教育教学中的最大问题就是工作与学习的矛盾,而对于本科师范类函授教育的中学教师来说这一矛盾在近几年显得尤为突出。一方面,中学教师平时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工作压力很大。另一方面,本科师范类函授教育的面授基本上都是安排在每年的寒、暑假进行,但是从这几年的情况看,中学教师的寒、暑假都非常忙,他们不仅必须参加当地教育部门强制举行的各类培训班,如新课改培训、普通话培训、计算机等级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而且必须参加所在中学举办的各种形式的补课,毕业班的老师更是如此。另外,现在教师工作调动比较频繁,而调动工作都是在寒、暑假进行,这些都关系到教师本身的切身利益,他们不得不认真面对这些情况,这样势必给函授的集中面授带来较大影响。
二、本科师范类函授教育教学目前的现状
目前,本科师范类函授教育执行的是“集中面授为主,学员自学为辅”的教学模式。有些教学函授站甚至用集中面授代替了学员个人函授学习的全过程,其效果很不理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面授时间安排不科学。现在本科师范类函授教育基本上是每年安排30天左右时间进行集中面授,而现在的寒、暑假对面授老师来说不是休假,而是比上班更忙。
2.面授内容重点不突出。集中面授的老师完全是照本宣科书里的东西,而集中面授的时间很短,教材上的内容又很多,因此老师讲课时速度很快,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根本不顾学员是否能够接受。
3.面授时老师讲授方法非常单一。在集中面授期间,老师的讲授基本上是采用的一种满堂灌式的单一方法,纯粹是一种知识的灌输,缺少思想和方法的传授,没有和学员交流互动。
4.学员课外作业很少。由于在集中面授教师完全是讲授书上的内容,因此,教师不会也不可能提出很多思考问题,这样就不可能给学员布置什么课外作业,即使有,也只是最多出一套与考试相关的所谓“重点”。
5.学员平时几乎没有自学。由于老师的讲授内容与方法,没有给学员布置思考题等,加上现有考核形式单一,从而导致了学员平时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以自学。
三、本科师范类函授教育教学模式探讨
针对本科师范类函授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以及现行的教学模式的若干弊端,为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彻底改变这种典型的应试教育模式,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在教学模式上可以从以几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1.牢固树立“学员自学为主,集中面授为辅”的思想。成人函授教育不同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集中面授不可能解决学习中的全部问题,因为函授教育集中面授的时间大约只有相同层次全日制脱产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一,而
教学内容和要求又基本上一样。
2.调整集中面授时的讲授重点。“集中面授为辅”并不是说面授不重要,而是要明确面授时的主要任务,怎样为学员的“自学为主”做好辅助工作。因此面授时应根据中学教师的特点,利用有限的集中面授时间,重点讲授本课程在整个本科课程中的地位及其结构体系。本课程的重点、难点,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关系、特别是和中学相关课程的关系等。
3.科学安排面授时间。每年安排两次集中面授时间,每次七天左右,每次集中面授的内容重点不同,第一次应以自学指导为重点;第二次应以解决问题为重点,检查学员平时的自学情况,指出学员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集中研讨学习中的重要的问题。
4.适当编印自学辅导资料。可以联合一些学校对某些专业的某些课程共同编写学员自学辅导资料,帮助学员自学。
5.紧密联系大学课程和中学教学的关系,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现行的考核主要采取闭卷考试这样一种模式,使得学员只需死记硬背老师所讲的内容就可以完全通过考试,这样就达不到我们教学的目的。因此学习成绩的考核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并和学员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结合考虑,这样,学员就会有兴趣读书,就会认真读书。
总之,通过对现有教学模式的调整和改变,充分体现成人特点,特别是体现本科师范类函授教育这一比较特殊层次对象的特点,改变过去那种典型的“应试教育”,变过去那种被动应试的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从而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
篇9
关键词:初中地理;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121
一、对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反思
1. 正确认识初中地理
“足不出户而知天下”,这是对地理知识最好的诠释。即便你没去过九寨沟、没去看过大本钟、没爬过喜马拉雅山,但是你学习地理就可以知道它的大概,这会构成你认识世界的知识体系,成为一个博学的人,一个能和别人有谈话资本的人。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地理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地被用到,最起码的就是辨清事物方位。有的人连中国省份大体在哪里都不知道,试问他外出会不会有麻烦?
学习地理可以获得求生之道。随着户外活动越来越多地在中国各个城市普及,一些基础的地理常识成为野外求生必备。地理中有很多关于自然界事物的介绍,比如北斗星指向,沙漠中如何寻找水源,遇上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台风等发生如何躲避危险……
学习地理知识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变得极其丰富:学了地理后,你就知道,为什么会有温室效应,为什么会有低碳经济的出现?地震、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如何形成和发作?煤矿挖煤为什么会发生瓦斯爆炸?为什么要实施登月计划?有没有外星人……
2. 传统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现在的各个初级中学尤其是地方乡镇中学在开设地理这一科目的时候,存在很大程度的公式化、考试化现象,教学模式也是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那就是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与现代地理教育的发展要求很不适应。
“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的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不能也没有联系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特点,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的考查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便无法实现高效率的教学模式。
二、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亟需改革
笔者多年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深刻体会到传授这门学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初中生的学习特点,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构建有初色的地理教学法。
1. 充分利用图片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记忆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其实真正的地理不用死记硬背,尤其对于初中生来讲,学生只需要记得那些重点的内容和一些在课本中出现的比较重要的图就可以了。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学地理就是在学地图,在学习如何看懂地图,看懂地图之后,通过地图把所学知识点结合起来记忆。例如,给你一张世界地图,你就要顺着这张地图把几个世界之最、气候分布的知识点清晰地描述出来。因此,地理学科重点的教学内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识图等基本能力上,该模式充分强调了地图的作用,要求地理课堂真正把地图作为教学工具而使用它引导地理教学。
2. 充分发挥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
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是先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基本教学程序是:教师提出自学任务: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启发答疑――总结练习。
我们以地图为例。学生上课前一定要预习。如何预习,利用手中的地图册认真考察本课堂要学习的地区,结合教材中的文字信息深入理解地图。上课的过程中,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这就要求学生要勤动手,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画出来。除了利用地图册,学生还要动手自己绘制示意图,如把西气东输的路线画出来, 这种绘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 只需要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就完全可以了。
3. 注重实践活动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等多种渠道获得地理信息,认识理解地理信息、解释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并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多旅游观察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重视地理观察,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思考。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比如植被、房屋设计,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生产活动的。善于观察,将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学过的地理常识加以解释,将实践活动同地图地理知识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
王晨光先生在《中美初中地理课程学习评价的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国初中地理课程学习的评价针对性很强,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表现得比较被动,而教师的主观因素对课程学习评价具有更加重要的影响。而美国的评价则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对课堂内容表现出的兴趣都会被考虑纳入评价的范畴,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呈现得更为客观。
篇10
学生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该怎么办?除了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实验探索、自学课本、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向老师提问等方式来解决外,还需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问题,才能更好的激活“自主探究式”的学习
一、学生方面
操作的方法可以是,学生一进校就让他们了解“自主探究式”课堂学习的特点和方式,第一节课就用“自主探究式”教学程序上课,从此引起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的重视与兴趣。将性别、性格、学习态度和能力不同的学生,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在班内组成前后左右的四人互动小组,并自主推荐出组长。在小组内人人平等,形成多边互助合作关系。对于阅读教材、讨论发言等互学问题、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议论等自学问题,都在组内解决。对于互学、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倡、鼓励全班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达不成共识的,教师启发、点拨,再自行探索解决。这样,从探索中获得知识,学生才会有更多的创造空间。
二、教师方面
在“自主探究式”学习前,先在班内进行专题辅导讲座,介绍“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以及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反馈,不断改进、完善“自主探究式”学习。认真组织、开展、调控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激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并及时纠正不恰当的做法。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在教改实验中主要运用如下三种方式:一是导学式:强调培养自学能力,如采用问题导学法、问题解决法、自学辅导法等等:二是探究式,强调自主探究,培养创造能力,如采用引导法、实验法、探究学习法等;三是情感式,强调情感激发和交流,如采用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师把教学内容分层、分块、分点,利用实验、课件、投影、图形等有关教学的基本单元,引导学生从中领悟学法、运用学法。教师要注意到,每一种教学方法和学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各具特点和优势,在教学中既要发挥各自的功能,又要顾及各种教法研究和学法指导的综合应用。
三、教材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