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管理的必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07 17:30: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安全管理的必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园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篇1

关键词:高校;校园安全;安全管理

【分类号】G647

一、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概述

(一)校园安全的内涵

本项目认为,安全是指个体人身不受伤害、财产不受损失,精神不受威胁的一种客观状态。它具体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精神安全。结合安全的定义,校园安全是指,在高校校园范围内,个体个体人身不受伤害、财产不受损失,精神不受威胁;校园财物不受损失的一种状态。校园安全是一种相对安全,而不是一种理想化状态下的绝对安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校园安全是处于学校环境中的个体对学校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类威胁和事故,在生理和心理上可接受程度的一种状态。

(二)安全校园的特点

(1)客观存在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隐患,这些隐患是客观存在的。校园环境中存在的隐患自然也不例外。认识校园安全的客观存在,是正视校园安全问题,消除校园安全隐患的条件之一。

(2)突l性。近年来,校园安全突发性事故时有发生,由于高校群体的特殊性,校园安全突发性事故对学校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危害,应对校园安全的突发性事故已经成为当前校园安全管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3)可预防性。虽然校园安全问题普遍存在,但通过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大部分校园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校园安全问题具有可预防性。

(三)校园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担负着培养人才、教学科研的重要职责。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建设,具有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

1.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报告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秩序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首要条件。安全,则是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构建安全社会。高校作为社会的有机构成部分,构建校园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有利于为国家实施人才战略提供客观保障

高校背负着教育和培养国家人才和社会精英的重大职责,为广大师生提够一个安全的学习科研环境至关重要。纵观各大高校的发展现状,安全已然成为高校开展各项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3.有利于高校自身改革发展

近年来全国高校纷纷探索开展开放式办学模式,高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校园的不安全因素,严重干扰和破坏了校园的正常教研秩序,对师生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构成重大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校园发展的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调研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

2015年9月,本项目以M学校为研究对象,对其校园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问卷研究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设计初衷在于调查学生及在校教职工对校园安全满意度的测评和对改善校园安全的建议收集。随机抽取了学生约400名,教职工40名。本次调查问卷发放学生实际发放410份,收回396份,收回率96.59%;发放教职工实际发放40份,收回37份,收回率92.5%。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 校园安全问题的总体评价

通过调查对校内师生对校园安全问题的评价有了全面了解。从目前调查的数据来看,大多数师生对校园安全问题的总体评价还是基本满意(表1)。

对于学校对校园安全的重视程度,认为十分重视的人群在学生和教职工人群中分歧较大。学生仅有3.5%人群,教职工却有26.14%人群。同时,认为学校对校园安全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的人群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学生比例为18.15%,教职工比例为6.77%。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出现如此大的区别,主要在于两个群体对同一问题的评价标准不同。学生的关于校园安全的重视度的评价是是否发生安全事故,安全事故如何处置的。而教职工的评价依据是学校是否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预防效果如何。

而从访谈的内容来看,学校领导的关注点较师生的略有不同。他们普遍认为重大的交通、消防责任事故是当前校园安全的主要隐患,而针对师生反映比较强烈的侵财性安全事故,校领导的关注点在于如何有效排查隐患,控制此类事故的上升趋势,尽量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量。

2. 影响校园安全的事故类型

通过对不同性别,年龄及身份的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影响校园安全事故类型主要有人身安全事故、财产安全事故、消防安全事故、心理安全事故。

3.校园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1)制度构建因素

针对校园学生实施的轻微违法事件,学校管理部门也只能依据校规校纪处理,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处理分歧较大,难以做到公平、公正,达到处罚、警示的效

果。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和教职工在认为学校在处理违纪违法行为的客观合理度上有一定的分歧。认为十分客观合理和比较客观合理的比例分别为39.74%和29.56%。认为不太客观合理和不客观合理的比例分别为21.66%和20.04%。

(2)队伍建设因素

在调查问卷题:“你认为学校安全保卫部门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力度”(多选)一题中,有45.8%的学生选择“K.增加校园安保力量,提高安全保卫工作效率”。这也反映出当前安全保卫队伍力量不足,增强安全保卫力量成为大部门学生的期盼。

以M大学为例,该校的校园安保队伍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为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他们的来源背景一般是普通大学毕业的人员、警校毕业的人员和退伍军人。另一部分则是校园安保临时人员。这类人员一般由职高在校学生、社会人员、退休人员构成。人员构成比较复杂,学历要求得不到保证。

(3)环境因素

从开展的问卷调查来看,M大学在校园安全文化环境构建上存在一定不足。根据调查学校是否开展一系列的安全法制教育课程和学生自我保护和防范课程的问卷数据来看,受访的学生中认为经常开设的以上课程的比例仅为4.67%,比例不足5%。认为偶尔参加过一次及从未参加过的,比例总和则高达40%以上。

三、新时期高校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对策

(一)规范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

1. 结合实际制定《高校校园安全法》

本项目认为可以综合日本和美国两国的立法特点,既注重校内人物力的资源整合,又注重充分依托社会力量共同治理,制定符合我国高校实际的校园安全法。校园安全法应该包括:校园安全法的适用范围,校园安全法的基本内容,校园安全法的法律责任。

2.赋予校园安全保卫管理部门适当法律职权

依照法律程序,各省、市、自治区地方人民政府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确立高校安全保卫管理部门的执法地位,授予校园安保管理部门一定的执法权限范围。执法权限范围主要集中在对轻微违法行为的侦查处理和对轻微刑事案件的侦查及勘验现场的权力。同时整合高校安保队伍力量,制发统一的工作制服,明确安保工作人员为校园警察,编制全省统一的校警编号,从事校园安全执法活动,建立校园安保工作人员的工作权威性和公信力。

3. 明晰校园安全保卫管理部门职责

就高校校园来看,行使校园安全保卫管理的职能部门一般为保卫部(处,科),其执行义务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行使安全管理权力的过程。

一是要信息公开义务。校园安全保卫管理部门有义务定期以一定的方式,将校内治安情况、近期违法犯罪情况的相关信息公布给全校师生。这一方面是对管理部门的工作的监督,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起到一定的教育警示作用。

二是危险告示义务。为了保障校内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安全保卫管理部门必须履行危险告示义务。主要包括:对校内存在危险隐患的设施、地段进行告示,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合理防范,做好日常的预警和预防工作等。

三是提供人身、财产保护的义务。校园安全保卫管理部门对于师生在校内发生的人身及财产具有不可推卸的保护义务。这种保护义务主要包括:安保部门要取合理措施,避免师生受到他人的行为侵害。采取一定的心理干预措施,避免师生发生因心理问题产生的自残、自杀害。保护师生免受危险设施和危险环境带来的意外侵害。

四是限制他人行为的义务。校园安保管理部门限制他人行为的义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校外人员在本校内实施的针对校内师生的人身和财产的损坏行为予以制止。另一方面,对校内师生间因个人恩怨而实施,对校内其他师生人身和财产的侵害行为予以制止。

(二)健全校园安全机制

1.建立健全“权责明晰,分工明确”的责任机制

本项目建议建立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制定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及实施计划,针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进行责任分解。在每年开学之初,学校主要领导依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与校内各学院及行政机构签订《安全管理综合治理责任书》,将安全管理的目标责任落实在各个部门。各个部门再将责任落实到所俚母鞲鱿担做到层层落实,层层把关。学校与各院系学生代表签订《学生安全管理责任倡议书》,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师生职工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新局面。

2.建立健全“警校联动、校地联动”的互动机制

美国校园安全管理遵循的原则是“加强学校和相关的政府和部门的合作,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共同维护学校的安全”、长期以来,美国校方与社区、政府、警察等相关部门建立了良性的联动机制,共同维护校园安全。实践证明,建立联动机制以来,美国校方在打击和预防犯罪,维护校园环境安全上取得较好成效。

我国高校安全管理部门对校园环境熟识,发生校园安全事故能够第一时间到达案发现场,然而因无执法权,相关案件处理工作无法及时推进。高校要与公安机关优势互补,建立联动治安治理机制,共同维护校园安全。其次,高校要与卫生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政府联合起来共同治理校园周边安全环境。再者,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家庭的作用,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家长对自己的子女的品行、性格、行为较为了解,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辅导员家访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学习动态,有利于防患于未然。

3.建立健全“提前预案、快速反应”的预警应急机制

建立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制定完善的突发时间应对措施,降低安全事故的损失是当前开展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主导趋势。首先,要建立健全狭义安全预警方案。加强对校内及周边环境的安全隐患的排查。其次,建立健全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机制。第三,事故处理完后,要建立校园安全危机解除机制。

(三)加强校园安保队伍建设

1.建立健全安保队伍培训机制,提高安保人员素质

针对安保人员的培训机构缺乏,培训内容不规范,直接导致安保队伍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足的局面。为改善当前现状,必须建立安保队伍培训机制,完善安保队伍培训制度。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正式培训机构。将培训机构的建设管理归入本地公安机关的管理范畴。二是制定科学的培训时间、课程、标准。三是保障培训时间。四是建立健全准入制度和考核管理制度。可以借鉴现行运行比较成熟的律师行业准入制度,对安保服务行业采取考核准入制度。

2.提高安保人员工资待遇,加强安保队伍的稳定性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安保人员的待遇不足特别是安保临时人员的待遇偏低是导致安保人员频繁流动,安保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提高安保人员的待遇,制定完善的保障措施。一方面,要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要贯彻落实社会保险制度。要贯彻落实国家保险制度,对每位安保人员包括临时人员交纳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保障安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3.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安保队伍纪律管理

一是要结合校园的实际工作情况,合理安排安保人员的作息时间,结合安保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岗位布置特点,制定合理科学的安保人员考勤制度。二是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职上岗。安保管理部门可以借鉴企业化管理模式,实行竞职上岗,能者上,庸者下。

(四)营造校园安全文化环境

从访谈可以看出,构建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对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有效减少师生人身和财产损失起着重要作用。加强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对改善校园安全环境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一是要强化校园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校园安全文化环境;二是要建立高素质的校园安全文化队伍,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三是要以开展校园安全教育课为平台,营造全校建设安全文化的良好氛围。借助教育宣传安全知识的手段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文化素养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也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

参考文献:

[1]杨建军,李姝丽. 意识形态建设与高校安全防范体系构建[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335-338.

[2]杨璐,罗诏. 高校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建设的思考[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2:22-24.

[3]刘畅. 浅谈新时期高校的保卫宣传工作[J]. 江苏科技信息,2014,16:69-70.

篇2

校园安全教育主要是教育学生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校园安全,不仅包括学校教学设备设施安全、教育教学管理安全、大型活动集队安全、校园周边环境安全,更包括日常的交通和日常生活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处理等等。因此,学校的安全教育不仅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事,更是全民都关注的大事。

2目前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目前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存在一些误区

目前在校园安全教育管理方面确实存在一些误区。很多人一说到安全问题就认为那只是警察的事,如果发生在校园里就是校长及保卫部门的事,说到安全教育就认为只是学校的事,其实,安全教育管理应该是大家都要共同关心和人人参与的重大事情。

2.2学校办学规棋的扩大与学校安保力置相对薄弱的矛盾

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大幅增加,无疑加重了校园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负担。学生宿舍面积和设施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学校往往是处在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的状况,而安保设施建设因经费等其他原因则很难同步进行,技防设施也不能及时到位,这很容易出现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漏洞,保卫部门也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2.3校园周边环境复杂

广州卫生学校现有东、北校两个校区。北校区地处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治安问题尤为突出。江高地区地处城乡结合地带,流动人口、出租屋等治安问题比较突出,社区人群组合也比较复杂;辖区内集中了广东省内多所学校,学生人数众多,学校群带关系复杂;特别是学校门前的商业街有一些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饮食摊档和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性网巴向学生开放;另外,敲诈勒索、偷盗抢劫、打架斗殴等事件也时有发生。

2.4西藏班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管理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学校从2010年起每年都招收一个西藏班学生,西藏班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存在非常突出的问题。西藏班学生性格粗旷,大部分男生早在入学前已养成了酗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在学校里屡次发生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此外,如偷盗、破坏公物、违章用电、使用明火不慎、乱扔烟头等不良现象也有发生;意外事故如户外剧烈活动引起的意外伤;严重违反校纪校规:如人为损坏学校公共设施,聚众哄闹等造成校园秩序的混乱。

2.5其他安全管理问题

目前学校安全问题除了一些日常安全,如用电、消防安全外,学生的出行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是造成学生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也说明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够,这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注意,是加强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大问题。

3落实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3.1建立健全的校园安全箐理制度

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分级管理责任制,建立以校长总负责,各职能部门(科室)、学部、班级分级负责的层级管理制度,把人防、物防、技防和制度防范有机结合。建立校园安全管理的长效防御机制,必须在提高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基础上,组织制订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安全管理目的、范围、管理内容、检査制度、责任迫究等方面,对处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明确应急处置中各方的职责分配、行动指挥与协调以及人员、设备、设施和经费等。目前学校已制订和完善了《消防安全制度》、《安全工作管理规定》、《保安员管理规范》、《处理重大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校门卫工作制度》等校园安全管理制度。

3.2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加强校园安全防范

目前学校已初步建立和完善了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和“消防应急系统”,并已与属地公安派出所实行系统联网联动。学校根据校园安全的需要,在水文站设立属地公安派出所警务室,这对加强校园治安建设与管理起着积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是应该舍得投入的,所谓“花钱保平安”。特别是在重要部门和交通要道安装监控设施,如摄像头等,设立校园安全监控中心和消防监控中心,安装电子报警系统,实行24小时全方位监控。同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保安员队伍,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确保校园的安全。

3.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各级公安机关应会同教育部门对影响校园治安秩序和师生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特别是对校园周边的网巴、台球室、出租屋、无卫生许可证的饮食摊档等场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集中整治、清理或取缔,清除各种安全隐患。

3.4学校安全工作要立足于防范

新生入学时进行系统的全面的以校园安全教育为内容的专题安全教育课,使学生从中了解和学习学校的相关制度、各种引起注意的校园安全问题,列举生动的案例,特别是校园周边环境等突出的治安问题、学生用电和消防安全问题、人身安全问题(防诈骗、防雷、防盗、防意外)、饮食安全问题、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旅游、交际、思维)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3.5提高保卫人员的素质和增强战斗力

一支特别能战斗的保安队伍是校园安全管理不可缺少的力量。要提高保安人员的思想、文化、体质和技能,定期对辅导员、实验员、保安员、食堂厨房员工、电工等一线人员进行消防灭火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演练,通过音像影片和现场模拟等直观性强的方法,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工作的继续教育培训、至少每周开一次保安员工作例会,学习、研究、讨论、查漏和消除一切不利于校园安全的因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校园的安全。

3.6定期对全体师生员工和安全教育人员进行培训

除必要的安全教育常识外,还结合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培训。比如定期聘请江高派出所民警作为校区法制辅导员,来学校为全体师生讲授有关案例,以案说法的教育形式,加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每年至少组织全校师生两次以上参与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开展紧急疏散演练和防范突发事故应急疏散等多项活动;通过参加广州医学院系统组织的“119”消防比赛活动,增强师生的防火消防意识;结合校园周边治安的实际做好各大节假日前“七防”安全教育,不定期地提出常规性的安全防范宣教实施性意见等均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3.7加强对西藏班少数民族学生的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工作

3.7.1学校根据西藏班的培养目标开设思想政治课和民族团结课对学生加强“五观”教育,即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和宗教观的教育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西藏班学生除每学期开设32节思想政治德育课外,每学期还增开12节民族团结教育课,并列入德育课程的考试内容。与此同时,开设时事教育等选修课,对学生加强“五观”、“三个离不开”和“四维护两反对”的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自觉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维护法律尊严,反对民族分裂和反对非法宗教活动的思想意识,始终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3.7.2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如安排学生观看有教育、励志意义的影片,通过形式多样的“西藏班爱国主义教育课”开展党团教育;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会感恩、学会学习、遵纪守法、行为规范、卫生常识等专项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此外,为了增强西藏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军人作风,学校专门成立了西藏班国旗队。

3.7.3加强校园网络等媒体的监管和宣传力度学校通过加强对网络等媒体的监管力度,防止有害信息的侵入,同时及时将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群体主要依靠网络,通过网络、手机等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的传播交流,特别是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发生时,学生往往能第一时间获得信息。但这些信息不一定准确和可靠,因此要提高学生特别是西藏班学生的判断力和行动力。

3.7.4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学生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充实生活,促进民族文化融合。学校积极与周边社区及相关单位联系,开展社会实践等有意义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进一步激发了西藏班学生的爱党爱国热情,增进了民族情谊,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3.7.5制订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国家的《内地西藏中职班、新疆班中职班管理规定》,制订了《广州卫生学校西藏班安全稳定工作预案》、《西藏班学生出入校门规定》、《西藏班教师值班制度》等管理条例,完善校园安全管理系列规章制度。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加强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促使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给学生创造稳定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在学生外出管理方面,学校规定星期一至星期五不允许请假外出。节假日学生个体外出活动要求2人以上同行或由学生党、团员中的“结对子”帮扶互助小组的人员陪同进出校门,严格遵守出人校门规定,按时返校销假。值班教师24小时值班,不定时检査宿舍,熄灯前清点学生人数,确保西藏班学生安全。

3.8校园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还须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

篇3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教育

保护幼儿安全,关系到家庭稳定和社会安宁,是幼儿园工作重中之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然而近年来校园踩踏、食物中毒、暴力事件等安全事故频繁出现,为幼儿园安全管理问题敲响警钟。当前,山区幼儿园普遍存在班额过大、幼儿严重超员、教师资源有限等问题,同时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不到位、家长安全意识淡薄、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幼儿园安全管理存在着巨大隐患。如何营造健康安全的幼儿园校园环境?本文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抓安全监管,落实责任

幼儿园安全工作涉及范围广、人员多,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分层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园长与副园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副园长与分管处室、班级教师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班级教师与每个幼儿家长签订《安全责任合同》,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形成“园长主管、分管领导主抓、全员教师配合”的安全体制和“上下联动、左右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把安全工作纳入到年度考评范畴,与教职工评优树模和年度考核挂钩,实行安全责任“一票否决”,有效地促进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

二、抓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一)培养教职工的安全意识

教师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引导者,教师的安全意识与行为直接影响幼儿安全工作的开展。因此,可以通过周例会、教研组会、每周一次安全学习培训,防微杜渐,提高教职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推动教师依法治园、依法执教。

(二)加强幼儿安全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应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已。须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环节,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1.在教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安全教育

每周各班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开展安全主题班会。让孩子自己找一找、说一说本周你看到了那些不安全的事,应该怎么做,通过孩子自己教育自己。利用五大领域渗透教学,通过图片、动画片、诗歌朗诵、故事会、绘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在体验中掌握安全知识。

2.在游戏活动中提升幼儿安全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为喜欢的一项活动,也是幼儿园基本教育形式。将安全教育融入游戏之中,是幼儿把安全知识转化为安全行为的有效途径。如:组织幼儿玩小兔家着火的游戏,幼儿就知道要用灭火器灭火、知道拨打119,知道抱着小兔子蹲着跑等自救和逃生的技能。

3.在一日各环节中渗透安全教育

对幼儿在园一日活动进行随机教育,遇到问题教师及时引导让幼儿自己学会处理。例如,做手工剪刀该怎样拿不会伤到自己和他人,喝水时排队才不会烫着别人等,让幼儿亲自感知、操作、领悟、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监督中建构安全意识。

(三)加强家长安全意识提升

幼儿安全教育工作除开园内教育,还需要家长配合。通过召开家长会、设立家园联系栏、班级QQ群,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寒暑假告家长安全书》等,向家长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家长了解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幼儿自我防范安全常识》等安全内容,增强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并在社区派出所聘请法制副园长,每学期对家长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增强他们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意识及对幼儿正确的监管,促进安全自护的家园同步教育。

三、抓制度建设,规范安全管理

(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依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校园安全工作的基础和保证。要实安全管理精细化,就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制定《门卫制度》、《安全教育制度》、《饮食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各类故应急预案》等一系列安全工作制度,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

(二)强化重点环节管理,确保管理制度的时效性。

1.落实幼儿晨检制度

抓好晨检是把好幼儿在园安全的第一关,除检查身体状况、情绪状况外,最重要检查幼儿是否携带危险物品。有的家长粗心,孩子就会偷偷带小钉子、小纽扣等物品入园,容易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所以要消除这些不安全隐患,就要求教师严格做好每日晨检工作。

2.落实交接班制度

在班级安全管理中,应明确主配班教师的责任,做好交接班记录。坚持领导、教师值班制度,做到有检查、有记录。

3.加强门卫管理

配备专职门卫,实行24小时值班制和巡逻。按照一日活动时间表,定时开锁大门,访客必须做好登记并经核实后才能入园。坚持实施《家长持卡接送制度》,根据年龄段制定红、黄、蓝不同颜色的幼儿接送卡,家长分时段排队接送,确保幼儿的接送安全。

4.加强食堂卫生安全管理

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严格按照食品操作流程操作。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每年体检一次,持健康证上岗上岗。采购员要定点索证采购,严禁腐烂、变质食品及原料进入校园。对餐具当日消毒,严防食物中毒;每餐食物进行48小时留样。保健医生每周根据营养均衡搭配,制定合理的食谱。炊事员每学期要创新2道以上幼儿喜欢吃的饭菜。

5.加强园内安全隐患排查

幼儿园设立专职的安全员,对玩具、水、电、房屋、教学设备等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四、抓沟通协调,齐抓共管到位

校园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更需要社会各届共同关注和大力支持。定期与社区、公安、工商、文化、卫生、城建等部门进行沟通,与相关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解决校园周边车辆乱停、小贩乱摆、非法经营等问题。公安部门安排专门警力,在早、中、晚幼儿入园和放学等时段进行警戒安保,形成以校园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部门齐抓共管的群防群治工作局面,营造了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总之,幼儿园安全工作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要认真学习各项法律知识,坚持以《幼儿园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科学管理,探索适合幼儿园安全管理的新举措。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护理安全教育;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部分,时间长、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约90%的患者处理由护士完成。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减轻患者以及自身伤害所采取的措施。护理安全教育是护生培养的必要内容。本次研究探讨基于护理安全教育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改革对策。

一、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护理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护理安全问题直接关系护士与患方人身安全。医疗安全问题关系人类的健康发展,有报道显示,护士职业伤害率较高,一线临床护士针刺发生率高达68%~84%,污染针刺伤率达到78%~80%,年人均刺伤2~3次,手术室、治疗室甚至达到100%。另外,约3.5%~16.6%的住院患者接受过不恰当治疗,约1/10的患者受过不当医疗操作的伤害。在我国医疗纠纷年索赔总额约5~6亿元。安全是人类基本需要,是护理的基本要求,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医疗行业是高风险行业,调查显示,6~7成的医疗安全差错发生在护士身上,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管理的核心便是管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提高护士的安全管理意识和技能,构建安全文化是开展安全管理的关键。

2.护理安全教育现状令人担忧。过去,国外许多卫生机构开展了护理安全文化构建,包括互联安全事件主动报告、安全护理教育等,编制了大量的用于护士的安全文化测评量表。在我国,护理安全文化构建工作方兴未艾。新入职的护士是不安全事件的高危人群,入职后开展的安全教育效果差强人意,直接影响护士熟悉临床活动,影响工作效率。在校内开展护理安全教育正当其时,护生有充足的精力与时间进行系统性学习,外界压力相对较小,学习效率高。遗憾的是,我国绝大多数校园安全教育水平欠佳,特别是中专职业院校安全培训水平更低。

3.护生安全意识不足。我国在校护生护理安全意识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法律观念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护理操作技能不熟练;知识面狭窄,沟通能力不足;礼仪缺失。

二、护理安全教育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1.规范教师选拔。安全教育观念的培养与教师水平密切相关。护生初入校园或参加实习,充满新鲜好奇,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保护患者,一个优秀的教师可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并能够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高度的责任心、积极的工作态度、科学的管理技巧等进行风险管理,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过程安全。

2.强化法律意识教学。近年来的调查显示,实习护生是事故的高发群体,应重点培训,强化法律意识教学。在入门前,加强岗前培训关,深入学习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报纸、网络等媒体案例报道,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案例,将法规法律融入教学中,让护生理论结合实际。带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如知情权、隐私保护权、医疗安全相关规定等。

3.增加礼仪培训。教师应以身作则,培养学生文明语言、规范举止、仪表整洁意识,并加强护理美学知识的培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护生尽量向理想的状态靠近。学校可开设礼仪培训课程,作为选修课让学生选修,将课程与化妆学等结合起来,吸引护生的兴趣。

4.注重操作与沟通能力培训。护生实践经验不足,在实习过程中与患者或家属沟通较困难,大部分护士在操作中只会就事论事,不会变通,语言不委婉。因此应注意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课程比重,编写《操作前沟通交流与评估》等教材,强化学习。

5.注重院内感染知识教学。护士行为直接影响感染风险,因此,医院感染是护理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护理过程中感染防控方法多而杂,所以应制订学习内容,包括洗手制度、针刺伤预防等。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不断强化培训,培养护士慎独的工作精神。

三、小结

总之,护理安全教育应贯穿于基础护理学的始终,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注重法律意识、礼仪培训、操作与沟通能力和院内感染知识教学。

参考文献:

篇5

1.1高校安全教育是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时代要求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针,而在教育管理中,依法治校则是治国方针的具体实践,它既满足转型阶段高校教育管理的客观需求,同时也符合法治社会所提倡的高校管理的内在要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不断推进,党和政府也逐渐认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严重性。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使得高校安全教育与社会法制接轨,其中有《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等,在这些法律法规中,针对高校的权利义务给出了明确规定。

1.2高校安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安全教育关系到学生的未来,所以,高校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门教学必修课。实际上人的肢体行为由人的意识、价值观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法律、道德的约束,而且与个人的成长环境有关联,它取决于个人文化素质的高低,从侧面反映出人的行为品质。如果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修养,那么他们就会在人格上或多或少产生缺陷,产生不健全的人格。目前高校的主要任务是要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文化素养,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要求。

1.3高校安全教育是维护学校稳定的现实需要

由于高校教育观念、办学理念的改变,使得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学校占地面积跟着扩展,形成多层次、多结构的办学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说,高校的安全会对教师员工的生命安全、科研和周边生存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直接决定了学校教学的好坏,关系到其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在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凸显自己的地位,而发展则需要有稳定的教学环境。所以,高校必须加大安全教育教学力度,提高师生的防患意识,做到有保护自己的能力,避免发生某些意外事故对人员的伤害,进而为师生提供安全的教学环境,有助于高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2当前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问题分析

2.1高校普遍忽视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一方面,在现阶段安全教育并未真正受到高校的重视,对安全教育主要采用传统的专业知识讲授,高校的安全教育意识还不够高,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具体体现在安全设备投入量少,例如照明灯、应急设备的缺乏等,高校的保卫工作只是走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没有接受安全教育,使得整体人员都缺乏安全意识,目前国内大学校园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这说明高校的安全工作没有做好,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很不利。

2.2现有安全教育的可操作性不足

由于大部分高校忽视了安全健康教育的严重性,使得校园事件屡屡发生,既不利于校园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不利于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发展。外加当前安全教育的实践性不够强,导致有不少女大学生认为,学校现在开展的安全教育课程不够用,很多课程都缺乏实际应用时的具体操作。

2.3高校安全教育内容跟不上社会的发展

最近几年我国在计算机网络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其一是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电脑传播病毒,窃取他人的聊天记录进行网络诈骗;其二是某些思想偏激的人通过网络宣传一些不健康、邪恶的消息,无形中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一种伤害。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安全教育要求,不适合现代安全教育的教学,无法达到安全教育应有的效果。

3加强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措施

3.1高校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力度

第一点,高校首先要重视安全教育,并将安全教育工作加入教学计划当中,增强校园安全巡查力度,提供更多的必要安全设施(消防器、监控摄像等),同时还要提高学校保卫处的防患意识,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校园生活环境。第二点是要增加安全教育课程,加强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并聘请专业的教职人员辅助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将安全教育列为本校的必修课程,开展多种教学方式,积极鼓励学生们的参与,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

3.2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

层出不穷的校园安全事件给高校敲醒了警钟,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不仅不利于自身发展,还危及了他人的生命安全,不利于安全舒适校园的构建。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年轻人带来各种各样的压力,不堪重负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走入生活误区。所以,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

3.3高校的安全教育内容和方式要满足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网络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学校和家庭逐渐被网络覆盖,极大便利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高校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在不同阶段开展不同的安全教育,例如在上述情况中则应该对学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多宣传网络安全知识,让学生有较高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4结语

篇6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防范机制;构建与应用

0引言

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的时代下,网络的影响范围和自身规模也在不断提升,复杂性也随之增加。在这种形势下,其运行时的安全状况会直接对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也是校园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的必要性。针对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也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体系。

1数字化校园网络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也为教学工作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很多学校也逐渐构建了自身的校园网络。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在于,虽然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接踵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了威胁校园网络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设计问题

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建设过程中,出于对成本的考虑,很多学校往往将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从而忽视了对于网络安全问题的考虑。数字化校园的设计方案也没有得到安全机构的评估,缺乏必要的指导,仅仅只是依靠简单的防护措施来保障系统的安全,显然网络安全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1]。

1.2管理问题

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于用户的管理。因为校园网络是在校园内部的一个交流平台,用户通常是由教师和学生所构成。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从管理体系上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甚至于很多内部的人员将登录名、口令等随意告知外部人员,这也导致校园网络信息的安全受到影响的原因。另外,很多学校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电脑设备相对陈旧,而这也导致管理人员疏于管理,所以校园网络的安全自然会受到影响[2]。

1.3内部问题

内部问题主要指的是学生层面的问题。有些学生处于对网络系统的好奇,再加上自己本身掌握一些网络知识,因此会利用入侵校园网的方式来进行实践,这会干扰到校园网的正常运行。而校园网络与一般的企业网络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就是在用户群体方面。由于学生的年龄本身就处于特殊阶段,而网络环境也非常复杂,学生很容易因为随意浏览网络等,导致各种病毒和木马的入侵,严重影响校园网络安全。

1.4缺乏安全意识

对于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来说,机房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很多机房的电脑被木马等恶意程序感染,原因一方面在于学生,另一方面在于学校本身的安全意识不足。来历不明的U盘、移动设备等容易影响到系统的内部运行。而学校的邮件、Web服务器等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管理,或是出现问题也不及时处理,那么本身就会存在漏洞,存在被系统入侵的可能性。

2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的建立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当前国内数字化校园安全体系的建设需要考虑到设备、管理、技术等多个方面,所以可以从这些不同的方面入手来探究具体的安全体系规划.

2.1设备安全

设备安全位于整个圆的最内部,说明设备安全是数字化校园网络正常运行的基础。这也说明校园网内部本身有着巨大的网络系统设备,也是数字化校园的根本所在。所以如何能够保障设备的安全和稳定时实现网络安全的必要条件[3]。

2.2风险管理

设备安全得到保障之后,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校园网络当中的用户数量庞大,尤其是对于这种大规模的网络系统来说,用户的操作本身就存在着差异,如果不对用户的操作等进行约束,那么系统必然会出现不完善。所以加强人员培训,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处理,是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例如数字化校园的环境中本身就存在着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像木马、病毒、黑客都是严重的危害。如果仅仅只依靠传统的防御系统进行防护,那么不仅在效果上无法体现,还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危险和瘫痪[4]。因而如何做好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是非常关键的。风险评估的对象是一般用户的操作以及可能发生的所有突发事件,然后进行量化评价,判断各类风险的危害程度,再针对性地做好预案防御工作。这也是安全体系中的主动防御手段。例如一般问题就是小型的安全事件,比如学生因为操作不当导致计算机感染病毒;严重问题则是服务器被攻击或是篡改等类似的事件;非常严重的问题则是木马的大规模爆发导致系统瘫痪等。如果能有效地对突发事件进行划分们也能针对性地进行防御,将会维持工作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2.3技术环节

技术环节是维持数字化校园网络运行的根本,而安全的网络系统也需要技术的支撑。这些技术贯穿于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无论是在正常运行阶段还是发生问题的阶段,都会通过相关的方式来达到防护的作用。例如常见的防病毒防木马系统等。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于如果发生无法避免的问题和危机时,那么这些安全技术也会受到巨大的考验,所以对于问题的划分是非常关键的,要注意到内部威胁和外部威胁的处理措施是存在着差异的。如果是外部威胁,例如黑客入侵等,可以采用防火墙技术或是密钥技术,通过对用户的访问进行拦截的方式宝藏系统安全。而针对于内部威胁,则可以利用漏洞扫描系统和地址映射的手段建立系统的防御体系,维持系统的稳定性。

2.4处理工作

处理工作是在问题和安全事件产生之后的防护措施。包括对问题的响应、对系统的及时防御、系统恢复等工作。这一层面的工作,其核心不仅是为了保障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的安全,更是通过加强防御的手段来提升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例如在面对计算机木马入侵时,在处理措施完毕之后的防御体系的建立,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系统的稳定性。

3结语

通过研究,可以看出数字化校园网络稳定运行的基础在于有完善的安全防范机制。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技术、管理、评估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化的工作。尽管在现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仍然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随着未来技术水平的不断革新,安全防范机制也会实现进一步的优化,在现有的基础上形成对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全方位系统式的管理体系,为保障稳定的校园网络安全环境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祎江.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防范机制构建与应用[J].科教文汇旬刊,2013.

[2]张遵义.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的防范机制构建[J].信息通信,2015.

[3]黄河.网络安全技术及策略在数字化校园网的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

篇7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4-22

实验室是承担高校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要场所,根据学科专业和课程的不同,实验室有化学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电力实验室和机械实验室等。各类实验室都承担着对应学科的课程实验和毕业设计等课程教学实验的任务,各类实验室有贵重的仪器仪表设备、有毒化学试剂、强电设备等。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至关重要,需要对实验室进行强化监控下的安全管理,保障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需要研究有效的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和管理模式,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是保证高校教学安全的基础。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高校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可行性的安全管理建设方案和对策,以提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高校实验教学秩序,促进高校的实践教学的有效展开和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高校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和教学实践的操作环境,实验室内部存放有大量的实验试剂、实验仪器设备等,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突出,常发的事故比如触电、火灾、爆炸、化学中毒、生化泄露等,对高校实验室管理稍有疏忽,就会导致不可估量的安全事故,导致师生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为了研究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和管理的模式,需要首先分析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展管理工作,促进实验室安全运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校实验室承载的专业涉及面广,人员进出复杂庞大,导致安全管理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一些综合类高校承担着不同学科的教学任务,对实验室的种类规划较多,比如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机械实验室以及一些特种实验室,如消声水池、风洞、水洞等实验室,各种实验室的管理规则和安全防护的等级和特点不一,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另外, 高校实验室承担的教学任务较重,每天进出实验室的人员复杂,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出现安全事故。

二是高校实验室的层次杂、流动性大,在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上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很多高校的实验室承担着本科、研究生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实验和科研任务。由于实验室中使用者的操作层次不一、人员更替较大,成分较为复杂,导致安全管理的难度较大,容易产生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等现象。

三是高校实验室管理中自由主义作风较为严重,重学术、轻安全的思想扎根较深,导致师生对实验室安全操作的管理构架和意识不够清晰规范。因此,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管理难度大、统筹协调不足的问题。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安全管理出现漏洞将会产生安全事故。因此,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需要实行严格的分工负责制,建立主管机构,分派主管人员,结合多级管理体系,进行统筹协调管理。

二、存在的问题

结合上述分析的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和管理的特点可知,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设备仪器的管理、制度的构建和人员素质的管理等各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出现漏洞,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方向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涉及规章制度方面、人员素质方面、执行标准方面和管理体制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在规章制度方面,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方向还存在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合理、不明确和不细致的问题。高校实验室的种类繁多,安全管理的末端细节复杂,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方面一定要具体完善,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将会导致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的职责分工不明确,从而导致安全建设和管理的质量打折扣,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2)人员思想方面,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中,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存在着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规则制度落实不严,末端落实差强人意,安全规章流程走形式。在管理的落实方面,人员思想的不重视导致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规则和细则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师生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苗头没有敏锐的洞察力,导致在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开展力度不够,每年各种大小事故屡有发生。

(3)执行标准方面和管理体制建设方面。高校实验室进出人员多、层次杂,导致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标准方面大打折扣,末端落实不严。部分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导致安全管理体制建设和标准较低,对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的前瞻性不强,无法对容易出现的事故苗头进行动态管理和科学调整;对各项法规条例的执行标准不严,导致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不够,容易滋生安全事故。因此,高校需要从上到下、从体到面进行安全管理的节点控制,从细节抓起,从末端落实抓起,严格监控,强化监督,促进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

三、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与管理模式举措分析

目前,高校根据学科类别和专业特征,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实验室,由于实验室的自身特点和实验人员的个人素质和安全意识等原因,导致安全问题比较突出,需要进行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与管理模式改革,突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建设,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对学校建设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实验室存在专业涉及面广、进出人员多的特点,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建设具有自身的特征,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渗透于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管理及高校的资产和设备管理之中,安全规划复杂性增加导致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困难,需要从管理体制、人员素质、制度落实、培训考核和奖惩制度的健全等方面下功夫,在强化监控的前提下促进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模式的优化,相关的措施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面准确地贯彻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管理的规则制度和各项法规要求。在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管理中,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的实施细则相关法规要求,进一步规范安全管理,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坚持“强化意识、安全第一、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的方针,构建健全的考核体系、合理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监管措施,确保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和管理的规则制度落到实处,强化监督和宏观监控,加强全省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

二是健全的培训、考核、奖惩制度。在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管理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构建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和人才队伍建设,对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涉及危险仪器设备和物品加强监督管理,试行考核上岗和在职培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和素质。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人员、设施,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为学校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坚强的后盾。

三是实行负责制,采用分级负责制,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落到末端和实处。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有序性,对高校的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实行分级负责制度,根据“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设立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专职机构,根据专业、学科特点,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设立安全工作小组,对能适应工作需要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专项负责和管理,同时,加强安全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业务培训,所需经费应列入学校每年的经费预算,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四是强化管理监督和制度建设。实验室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论证要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求符合,建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监督机制,建立实验室安全员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追究,做到责任层层落实。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模式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强指导、检查和监督,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建设。

五是组织制订本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通过组织定期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提高实验室安全防范能力。实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制订本单位、本实验室的具体管理规程,凡实验室发生火灾、爆炸、人身伤害事故,要进行责任倒查和追究,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建设,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在条件保障方面,加大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的建设和维护,应根据本校的实际,保证相关工作的必要开支。

另外,高校应该通过强化监控,并落实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进入实验室工作和进行实验学习的师生,必须对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剧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先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和操作规范指导检查,通过上岗培训,取得合格证,方能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和实验;对于剧毒化学品和其他高危物品,要落实严格的监控制度,实行双人记账、双人双锁,以堵塞管理漏洞和盲区,避免酿成大的事故。

四、结语

实验室是承担高校进行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安全建设和管理是高校安全管理的重点,通过强化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规范安全管理,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坚持“强化意识、安全第一、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完善规章制度,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组织定期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确保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保障师生在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的安全,同时高校应建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监督机制,通过强化监督和监控,保障高校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阮 俊,金海萍,李五一,等.提高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参与积极性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72-174.

篇8

[关键词]安全教育;网络诈骗;综合素质

[DOI]10.13939/ki.zgsc.2016.02.165

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女生宿舍因使用热得快导致火灾,四名女大学生跳楼身亡;2013年4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两名学生因琐事发生口角,一名学生被刺伤,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2014年暑假期间发生江苏女大学生返家途中被抢劫遇害、济南女大学生搭错车遭囚禁多日、湖北女生在回家途中蹊跷死亡、重庆女大学生坐黑车与司机发生争执遇害等多起女大学生失联遇害的案件;2013年,某高校一名女大学生接到自称北京市西城区公安局的电话,说她涉嫌贩卖,须查清她的资金来源,被要求去银行办了“电子银行密码器”,并将三张银行卡绑在一起,最后被骗子划走近45万元,堪称学生被骗金额“史上最多”。北京网络安全反诈骗联盟的《2014年中国网络诈骗研究报告》显示:因虚假兼职被骗的事主中,“90后”占54.2%。以上案件和数据充分显示,作为社会栋梁之材的大学生们,虽然有着较高的智商,但他们在复杂的社会面前非常脆弱,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给大学生上好进入社会的“第一课”十分重要。

1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校园逐步从单一的、封闭的教学单位逐步转变为融合教学、生活、科研、生产、经营等设施和机构的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型的“小社会”,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校园,甚至不法之徒亦会窜入学校进行盗窃、诈骗、行凶等犯罪活动,有的还危害师生的人身安全。这一切对于初进大学校园的新生依然陌生,甚至难以适应,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校园是一片净土,经常出现个人物品保管不善、贵重物品随处乱放、宿舍无人门窗不锁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与社会交流时,缺少必要的警惕性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对陌生人的造访缺少必要的戒备心理,容易遭致犯罪分子的欺诈,更甚至于受到人身伤害;面对突如其来的案(事)件如火险、事故等,没有处置的经验与方法。作为优秀的大学生来讲,在不久的将来必然要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服务于社会,除了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处置安全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十分必要,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加地了解校园及周边治安形势,更快地认清社会,帮助大学生们提高综合素质,平安健康地度过大学生活,更好地成长为社会栋梁之材。

2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现状

2.1高校重视不够,教育体制不健全

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项目,轻安全稳定”的问题,忽视提升大学生安全素质,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保卫部门的工作,没有将安全教育纳入课程教育,经常化、制度化,主要通过发放安全知识手册、设置安全提示牌、开设专题讲座等方式普及安全知识,亦没有组织专门的教师开设专门的课程,更没有建立起安全教育工作的体制。目前,亦仅有上海市教委制定并下发了《上海市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大纲中明确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主要由辅导员在每学期首日教育和期末总结时给学生讲授,每次1小时,共16次,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学生的日常管理。

2.2安全教育的内容有待完善,教育方法有待改进

高校开展安全教育的素材多来自于学生身边的案例,采取的教育方法亦多是案例的讲解,没有一套相对成熟或全面的教材,仅靠保卫干部临时拼凑起来的几个案例是难以应对当前日益变化的社会形势和出现的新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安全教育的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而针对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才是适应社会进步更好的教学方法。

2.3实用主义倾向明显,形式大于内容

安全教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新生报到后上一堂全体新生“一个都不少”的集体式安全教育,殊不知下面的学生睡的睡,倒的倒;学校盗窃或诈骗案件频发,保卫部门就采取广而告之的方式,在宿舍楼、教学楼进出口摆设警情提示,殊不知关注的学生能有几人;“迎评创建•临阵磨枪”,集中开展安全教育,频频报道安全教育成果,待检查过后便万事大吉。这些做法最终导致大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防范意识,收效甚微,并不能成为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一部分。

2.4教育者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教师多是从事高校保卫工作的保卫干部,而大多数的保卫干部都来自其他部门转岗或专业来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文化素质不高等特点,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学习和专业的训练,更加没有教师资格证,以NY高校为例,从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师中仅有2人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他们仅能凭自己工作经验和平时收集的案例,自编教案,匆忙登上大学讲堂,此后便忙于行政事务,无法进一步深入安全教育工作研究,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捕捉新问题的意识,所以,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

3.1纳入教学计划,使安全教育工作科学化

高校应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正式教学计划,要能够将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应该编制一套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组织相应的高校教师进行专门培训,依据大学生不同年纪的特点,结合“90后”大学生特点编写科学合理的教学教案,内容应该以人身伤害、财物安全、心理安全、信息安全等日常安全知识为基础,以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以医疗急救、应急处置能力为拓展,教育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为主体,从新生入校伊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期学生的特点,有区别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使安全教育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如:针对新生要重点开展防盗、防诈骗、防火、应急演练等大学校园最常见、最多发、最重要的安全问题的警示性教育,帮助其认识校园及周边环境,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针对二三年级大学生,要进行信息安全、交友安全等提升大学生自我防护能力的安全教育;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则要重点开展就业安全、心理调适等教育。

3.2创新方式方法,使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化

高校在开展安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传统教育方式即课堂教学与创新教育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应以讲授为主,教师可以通过互动问答、视频案例、分析研讨等方式(而非灌输式的方式),引导和启发大学生主动思考发生于身边的案例,将课堂讲授与互动交流相结合,提升大学生适应新环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NY高校在2014—2015年先后开展了两届大学生安全教育月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例如开展安全文化为主题的书法绘画、书签制作、微电影、安全知识竞赛,开设以预防网络诈骗、女子防身术、校园多发案件预防等主题教育讲座,大学生安全协会自编自排的小品《骗子与傻子》在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决赛环节上演,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再现校园诈骗,深受师生好评。NY高校编制《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问卷》,对师生认为较好的大学生教育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专职教师开设安全教育课、班级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和开展微电影、小品等创作性校园活动三种教育形式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亦更容易被学生所关注和接受。此外,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各种网络平台(微信、QQ等)逐渐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备品”,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应适应“互联网+”的发展,寓安全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将安全教育深入学生生活,开辟教育新思路。

3.3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思想,健全安全教育网络

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原则,应依据学校的实际,结合大学生特点,制定一整套规范合理的学生安全管理的制度,并将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相结合,要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管理学生•学生服务学生”的作用,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班级,落实到学生个人,以服务代管理,以服务促安全。如NY高校组建四支以安全管理和安全知识普及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大学生自治组织,分别是以校园巡查不安全行为的大学生护校队、以加强校园非机动车管理维护校园交通秩序为主要工作的校园安全文明志愿者协会、以普及大学生安全知识开展丰富多样活动的大学生安全协会和以普及消防知识组织消防演练的消防志愿者协会。为确保安全教育常抓不懈,高校应建立起“上传下达•灵动有效”的安全教育网络,以学院为单位,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牵头负责,学生辅导员为主要教育工作者,班级干部为基层教育工作联络员,将安全教育工作深入细致开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确保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3.4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者素质,加强安全教育理论研究

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者去落实,不管是专职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保卫干部,都应不断提升自身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能力,日积月累不断积累授课经验,把握当前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特点和规律,避免工作的表面化、形式化、简单化,才能改进工作方法,要能够有灵敏的洞察力,敏锐地感知社会形势变化,把握安全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分析和预测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点,适应不断变化地社会新形势,能够结合社会新形势。要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理论研究,尤其是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信息安全、社交行为安全等方面的研究,深入透彻地把握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防范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要能够不断地探索如何预防网络成痛、网络受骗、网络失德、网络犯罪等信息安全问题产生和发展,引导学生正确、安全地使用网络信息,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翠萍,李毅.论新时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凌宏伟.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索[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3]王正斌.试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

篇9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15.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65-01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文对这些因素一一进行阐述,同时提出相应的网络安全防范策略。因为笔者是计算机专业教学人员,所以在校园网络安全技术问题上也进行相应的探讨,为加快校园网络安全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

1、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规范较为混乱

与其他技术相比,计算机信息技术具有众多的特殊性,它更新较快,发展速度更是其他技术难以企及的,这就造成了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规范与真正流行使用的技术不相符的情况。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规范大发展远远落后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形同虚设的管理规范是阻碍信息技术发展的一大障碍。另外,在学校方面,很多学校在建设校园网的时候都是重建设,轻管理,没有在硬件建设的同时进行完规章制度的建设,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很多学生在上计算机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而是看电影、听音乐,在教学过程中,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但又屡禁不止,这样的行为极易造成校园网络的堵塞,甚至破坏校园网络安全。

2、安全系统整体性较差

在表象上看来,可能有的计算机信息安全系统已经得到建立和良好运用,其实在系统内部并没有统一起来,各个子系统如病毒监理系统、故障检测信息系统等各自为政,互不联系。这样就会造成信息无法共享,监管信息传达不顺畅的后果。在计算机安全管理人员发现监管问题后,要向与此问题有关的所有系统传达改进意见,担当子系统问无联络时,极易造成信息不通畅的局面,影响改进效果。

3、网络资源共享性和网络开放性造成网络安全隐患

计算机网络的建立方便了人们的日常信息获取,网络资源共享和网络的开放性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一大特点,但同时也造成了严峻的网络安全隐患。互联网上,所有的用户都可以无限制地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轻松访问,在信息技术安全没有达到一定级别的前提下,有的用户或者别有用心的人不用费太大力气就能获取一些私人的、敏感性的信息,比如前一阵刚刚发生的一起绑架案,就是因为母亲常常在微博上发一些有关自己儿子的生活信息,绑匪根据微博中所有信息的综合辨别,掌握了该家庭的作息规律,进而将孩童绑架。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安全保护的必要性已经从网络延伸到现实中,信息安全保护迫在眉睫。

4、计算机病毒传播

计算机病毒具有程序性、传染性、潜伏性、可触发性、隐蔽性、衍生性等特点,它对计算机安全系统的破坏力度是非常大的,计算机病毒对文件、程序等几乎所有计算机软硬件对象都能够破坏,最可怕的是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方式比较多样、花样层出不穷,例如通过电子邮件、附件的形式,令人防不胜防。比较著名的计算机网络病毒有巴基斯坦病毒、“梅莉莎”病毒、熊猫烧香病毒等等,近期出现的一份邮件《2012年工资调查表》是起源于日本的一种新型病毒,破坏力也极大,需要引起注意,加紧防范。

5、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安全问题

在很多公共场合,尤其是人流量大、使用频度高的学校计算机教室,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主要包括对服务器、主机等硬件设备的保护日常,对计算机光缆、双绞线等线路、电源等的保护,使得这些设备能够避免火灾、雷击、电磁干扰等外部环境中的安全事故。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安全保障是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得以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而我国的校园机房,基本不具备这样的防护措施和条件,不仅仅造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巨大隐患,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这些防护措施方面的疏忽可能会造成师生的安全隐患,发生校园安全事故。

二、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的措施

1、从宏观角度加大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和教育力度

上文提到,目前由于种种原因,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规范较为混乱,但是这些原因都不能作为不建设信息管理规范的理由。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内容多种多样,包含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立、安全立法等方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的安全性,所以要加强管理力度,对于校园来说,可以制定符合校园实际情况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计算机管理值班制度,建立统一的计算机管理、维护队伍。

2、设置相应的计算机硬件安全防护装备

加强对硬件设施的保护修养力度,尤其在校园机房内,要求所有的上机人员都要严格按照相关步骤进行上机作业。还要要设置一个运行良好、联系密切的整体安全监控系统,当一个安全系统环节出现问题或者受到病毒攻击时,可以及时通过联系通道将危险信号传送给所有的联动环节,这样,信息得到及时发现和反馈,就能够及时避免出现全系统的故障,同时,计算机安全网络系统还能对于故障发生的频次、时长,以及病毒攻击强度等进行细致的记录,这样的记录对于整个计算机安全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3、加大防范技术的使用力度

常见的计算机安全防护措施有以下几种:第一,容灾备份技术。计算机的安全受到影响时,最易丢失破坏的便是计算机的信息文件等。所以容灾备份技术是十分必要的。第二,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安全保护技术,它可以工作在计算机的网络层、传输层以及应用层,最大的功能就是防止外部网络用户通过非法手段进行对内部网络的攻击,并且可以对网络访问进行记录、统计。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用户信息被非法入侵分子所窃取、攻击,保护用户隐私和安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防火墙的阻止外部攻击的功能并不是全面的,这种技术可以阻止大多数非法访问,但不能阻挡全部。第三,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设定权限来限制对计算机的访问来达到保护目的。使用访问控制技术后,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进行对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访问,这样就可以限制某些不法分子对机密资源的操作,进而降低计算机资源被攻击的概率。第四,杀毒软件的应用。杀毒软件的应用十分普遍,并且现在有很多获取方便、操作简单、效果良好的杀毒软件。经常使用杀毒软件,加强对计算机的安全扫描和清理、定期对计算机中的病毒进行检测和清除,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指数。

篇10

十年来,国内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研究的热点集中在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概念、制度建设、开展的方式与途径、存在的问题、问题的原因以及改善的建议措施等方面。已有研究表现出视角多元、内容集中的特点,但也存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统一,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元研究不足,研究方法单一,实证研究不足,研究内容不全面、不具体,研究主体单一,研究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今后该领域的研究需要注重基本概念的统一化、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主体的多元化以及研究内容的全面化。

[关键词]

中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述评

近年来,随着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安全事故不断出现,中小学生意外伤亡人数增加,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因此,研究与探索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学者也越来越多,他们提出的研究视角和不同的见解,丰富了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有利于我们充分地了解当前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更好地指导后续的相关研究。

一、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概述

以“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为关键词,使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2005年到2016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共183篇。通过对国内主要教育学学术期刊、各级师范大学学报载入的论文以及国内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阅读分析,本文对十年来国内学者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做如下概述。第一,从研究时间上来看,国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专门化研究时间还不是很长。新世纪以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同时中小学校园内外不断发生各类安全事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遂逐渐引起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但对校园安全教育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2005年,国内外200多位学者、政府官员和各非政府组织代表在上海出席了第五届“为了孩子”国际论坛,共同讨论“儿童安全与社会责任”。2007年2月7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及2008年汶川发生的大地震,引发了教育界对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高度重视,国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逐渐增多。第二,从研究的主体来看,教育管理人员、一线老师、警察以及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等成为此项研究的主力。近年来,在个别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中也可看到对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例如作为教育管理者的竹溪县教育局王世鹏、甘新东在论文《安全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中提出了“安全教育要常规化、序列化、活动化、社会化”[1];一线教师李小文从班主任的视角,发表了《浅谈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金磊发表了《“国际减灾日”主题对我国校园安全文化教育的启示》等。总体来看,对该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水平、比较专业、长期坚持的研究团队,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的人员参与此项研究的人数仍然较少。第三,从研究的视角来看,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进行了研究。有的从中小学交通安全教育、减灾防灾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角度进行研究。如宋洋、王雪松开展的题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的研究,发现小学生和中学生在过马路和乘车行为上表现较差[2]。也有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安全教育的现状、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改善安全教育的措施等角度开展研究的。如有学者发表了《论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的论文,探讨了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3]。还有学者从寄宿生安全教育、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等角度出发展开的研究。如陶海对寄宿生的安全教育进行了研究,提出要把安全教育及管理落在实处[4]。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进行研究使该主题更加丰富、广泛,有利于我们更广泛地了解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现状。

二、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透视

(一)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概念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国内还没有统一界定。欧文姬将学校安全教育概括为: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文化程度、社会经验、学业安排、日常生活、生活环境等),对其在安全意识、习惯、知识、技能等方面分阶段进行的培养和训练[5]。蔡之青等人从安全教育目标的视角出发认为学校安全教育包括三个维度的目标:第一个维度的目标是领会安全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安全问题上建立起“是”与“非”、“可”与“否”的概念,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认识安全知识与技能;第二个维度的目标是掌握知识构建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与方法,也就是在操作层面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个维度是培养正确的安全思想观念,理性支配自身行为,这是学校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的[6]。刘畅在其硕士论文中指出:中小学安全教育旨在加强中小学学生对周围环境中潜在危险的认识,增强防范与处理事故能力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其预见性和保护技能,减少意外伤害发生,提高生命质量[7]。尽管学者们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界定不同,但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学教育者和学校管理者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特点,增进他们对潜在危险的认识,养成他们应对潜在危险的技能、习惯和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等是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基本要义之所在。

(二)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制度建设研究

孙盼想在对中小学安全教育制度建设进行分析时发现: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科学的规范制度,导致安全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主要表现有:学校缺少安全教育的专门负责人;学校没有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要求开展安全教育,相关政策、法规成为一纸空文;学校缺少有效的安全管理评估检查机制[8]。曹海永则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制度内容不安全,不具有超前预见性和现实可行性;二是制度执行只要结果,使安全教育陷入了“堵截多、引导少,灌输多、启发少,训练多、体验少”的死胡同;三是制度检查走过场,致使学校疏于防范、教师疏于护导、学生疏于应对,发生安全事故成了“偶然中的必然”[9]。此外,还有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建设应该怎样做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如王霞提出以下五种制度在学校安全教育制度体系中非常重要:强化政府及各级领导责任的制度;加大资金投入,落实经费的制度;对组织实施安全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的制度;安全教育与学校课程整合的制度;建立安全教育合作网络的制度[10]。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建设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忽略了这一环节,一所学校的安全教育就无法做到协调、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让我们认识到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为完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相关制度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开展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方式与途径的研究

王玉政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开展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为主题班会,此外还有专题教育、学科渗透和以活动、实践为形式的安全教育实践课。同时,中小学进行安全教育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班会课、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还有校长和政教主任、德育主任进行的讲话上[11]。易丹的研究表明目前国内中小学校安全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专门式和渗透式两种。就专门式而言,一般表现在《安全与健康》、《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这三门课程中,时间大部分集中在15分钟以内。就渗透式而言,学校一般会在安全事故多发期间、过节放假前或开学后以及在升旗仪式上进行口头的安全教育。此外还会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渗透安全教育最成功的科目是体育课和语文课。同时也会利用营造安全氛围、通过小黑板及信息栏等介绍安全知识的方法渗透,但是大多数学校对这几种方法利用得不好,对学生也没有产生影响[12]。此外,也有研究表明食品卫生安全、防溺水安全、交通安全构成了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其他方面的安全教育则相对薄弱,网络安全、性安全和自然灾害的安全则根本没有涉及[13]。还有研究表明学校进行安全教育多是流于形式,往往在事故发生后才进行被动的安全教育,在平时并没有具体的目标安排和详细的教学计划,也没有具体、确定的课时安排[14]。方式与途径对教育教学效果有关键性的影响,如果方式不正确或者途径不科学,那么教育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国内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实施方式和途径的研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改进与完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施方法与途径,从而提高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质量。

(四)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

近年来,国家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越来越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编写了相关的教材、读本,也创建了专门网站并上传了大量的安全教育资源。可以说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周定平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部分学校重管理轻教育,安全教育仅仅被理解为安全管理;二是安全教育难以得到家庭及社会的支持,造成“5+2=0”的结果(学校五天的“正面教育”,加上双休日两天的“负面教育”,其教育的效果就是零);三是安全教育没有突出安全特色,如时间不足、资源匮乏,而且实际演练少;四是安全教育大多是应景之用,只局限于纪念日和一两次的活动[15]。王玉政则认为当前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存在形式化突出,教学方法和手段简单,安全教育资源不足,安全教育工作者缺乏以及安全教育的教材使用随意,安全教育时间难以保证[16]等问题。欧文姬也认为目前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存在课程安排无视学生的心理、生理、年龄等特点,难以调动中小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校安全教育过度,“关起门”办学、“封闭式”管理成为很多学校规避责任和风险的一种方式[17]等弊端。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和部分学生家长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生在放假期间的安全教育也属于学校及教师,并且学校承担对学生安全的无限责任[18]。这让“安全教育”变为“安全负责”,给学校安全教育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同时也导致家长和社会对学生安全教育的疏忽,这不利于学校安全教育的正常发展。除此之外,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还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前的中小学生很少接触手机、网络,学生大都处于一个相对闭塞、稳定和安全的环境里,而如今,手机、平板电脑等在学生中已经很常见。网络上散布的各种不良信息、网络诈骗等对中小学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应对这个新环境的方法策略却跟不上,所以这也是威胁中小学生身心安全的重要组成方面[19]。以上这些研究揭示了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现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有利于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者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效果。

(五)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对策与措施的研究

国内学者在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对策与措施方面的研究所占比例是比较大的,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涉及到了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方方面面。易丹从整体上对如何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进行分析,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建议:一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安全教育观;二是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三是丰富和规范校园安全教育教学内容,把握中小学生特点,结合时代要求;四是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开展校园安全教育,注重实践操练;五是为校园安全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缩小地区差异,创建校本课程;六是做好校园安全教育管理的保障工作,加强中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制度化建设[20]。李开勇和冯维则认为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现状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要开展灵活、多样化的安全教育实践,对学生进行实地演练,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逃生技能;此外,还要注意家校合作,共同搞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21]。牧兰还提出要使学校安全教育常规化、方式灵活多样化、系统化;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以及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合力的对策[22]。也有学者从某个具体的问题出发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杜德栎从师资问题切入,提出目前要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要充分发挥好职后的培训与职前的师范教育两个基本途径的作用。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教师公共安全教育素质缺失的现状,必须从教师素质培养的源头着手,在师范教育课程中加入学校公共安全教育课程,把它作为教师的公共必修课程[23]。高敬霞、许志青提出要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加大青少年安全教育知识学习,提高其安全素质。因为网络教育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并且有利于资源共享[24]。张伯邑提出应该将电脑游戏应用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中,因为电脑游戏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同于传统学习环境的交互式、沉浸式的环境,学生能在自己的操作和及时的反馈帮助下练习,有效地接受安全教育[25]。以上这些研究范围广、内容宽、视角多,是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效果的重要参照。当然,在这些研究中涉及网络安全教育、信息安全教育和性安全教育的相对较少,甚至没有。就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而言,这些对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很有必要的。

三、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

纵观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可以看出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特点。一是研究视角多元。从搜集到的文献可以看出,十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展开了研究。有的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强调在中小学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的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制度建设进行了研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有的学者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切入,调查了当前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措施;还有学者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角度着手,就开展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方式、途径提出了新的对策。多元的研究视角,丰富了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对推动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二是研究内容集中。十年来,虽然国内学者就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所做的研究角度多元,但是内容则相对集中。在搜集到的文献资料中,有相当比例的研究集中在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现状的研究,指向的是当前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的研究与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与对策有关。这对我们在中小学教育实践活动中改进学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升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够统一。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概念的界定我国还没有一个比较清晰、权威的界定,这就导致在研究中出现“名同实异”的现象。从现有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一些学者研究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是交通安全教育;一些学者研究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是食品安全教育;还有一些学者研究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是防灾减灾安全教育。此外,由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概念内涵与外延的不统一,学者们在研究时所涉及的范围也不同。我们认为这不利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相关研究的开展,需要在日后的研究中加大对其的关注力度。第二,缺乏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元研究。十年来国内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做了较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现状的调查,对其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措施的探讨上。但就“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是什么,它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它的内容应该包括什么,它的研究范式应该是什么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有些内容甚至还未曾涉足。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元研究对规范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促进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发展,提高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质量有着基础性的作用。而这方面的缺失,导致我国学者在开展研究时概念不统一,内容不一致,范围差距大,不利于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发展。第三,研究方法单一,实证研究相对不足。从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十年来国内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研究是经验、说理之谈,是学者的个人分析,且内容相近、观点相似,主观性较强。实证研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篇硕士论文,其他研究主体几乎很少有人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够强,就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措施的研究而言,其缺少很强的针对性。第四,研究内容不够全面和具体。首先,目前中小学生处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大都开始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对其开展信息安全教育以及网络安全教育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然而,国内学者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几乎未涉及到信息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这些内容。长久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性安全教育也是缺失的,这导致很多问题,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发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在中小学开展性安全教育,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推行或推行的不够理想。我们认为性安全教育作为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重视,对其研究有利于推动中小学性安全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完整。其次,现有研究不够具体和深入,集中表现在对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措施研究上。学者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多是宏观层次上的强调,并没有有效说明具体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等问题,致使所提对策不具有实践操作性。第五,研究主体单一,研究质量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主体多是一线教师、教育管理者、社会交警或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学术界并没有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稳定专业的研究团队,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研究单位的相关研究人员参与到此项研究中来的寥寥无几。就研究成果发表情况来看,发表在权威及核心期刊上的成果也很少,这从侧面说明国内在此领域研究的成果质量还有待提高。

四、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展望

第一,廓清基本概念。研究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概念的不同理解会使所讨论的问题简单化或者复杂化,也易于造成理论表述和研究主题的模糊不清,影响研究的有效开展。因此,今后的相关研究首先要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含义做出更为深入的分析,以保证相关研究能够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对话。第二,研究方法多样化。今后研究者要突破当前以文本分析、经验说理为主的方法,多做实证研究,创新研究方法。要克服过去单调化、简单化的倾向,使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整体的抽象分析层面,更要走进教育现场,深入教师、学生的教育生活情境中了解其复杂性与真实性。这样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其研究质量才会提高,研究的可信度才会增强。第三,研究主体多元化。一线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等研究者的参与,使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现实性和实践性更高,是此项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理论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们的参与可以规范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相关概念,夯实理论基础,从而使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相关研究更好地开展。因此,今后高校和教育研究机构的相关研究人员应该参与到此项研究中来。只有研究主体的多元参与,才能从多视角、多层面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进行研究,才能真实、准确地揭示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对策。第四,研究内容全面化。今后要拓宽研究范围,将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所涉及到的内容全部纳入到此项研究中来,推进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更全面地发展。要关注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目前几乎未涉足的信息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性安全教育等给予充分的重视,弥补相关研究的空白,从而推动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充实。这有利于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的全面化,有利于中小学生掌握更全面的、符合时代特征的安全知识。此外还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关注,以全面推动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发展。

作者:王等等 薛瑞英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参考文献:

[1]王世鹏,甘新东.安全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J].河北教育,2006(4):24.

[2]宋洋,王雪松.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155-161.

[3][21]李开勇,冯维.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9(5):86-87.

[4]陶海.寄宿学生安全教育探析[J].新西部,2014(14):122.

[5][17]欧文姬.应试教育归因下学校安全教育的异化[J].小学德育,2010(6):9-11.

[6]蔡之青,陶渊博,徐培全.安全教育三维设计的基本架构[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7):107.

[7]刘畅.中小学安全教育目标的构建与实现条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8][13][14]孙盼想.江西省潘阳县S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2.

[9]曹海永.莫让制度管理成为安全教育的软肋[J].教学与管理,2010(5):6-7.

[10]王霞.学校安全教育制度———现代学校制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J].教育与教学究,2010(11):19-21.

[11][16]王玉政.中小学安全教育现状与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12][20]易丹.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校园安全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15]周定平.关于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2):24-25.

[18]顾世如.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13(5):16-18.

[19]史鹏霜,麻稳炎.关于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3(17):229.

[22]牧兰.内蒙古农村中小学校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巴彦淖尔地区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1.

[23]杜德栎.安全教育素质是教师必备的素质[J].教学与管理,2011(6):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