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产管理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07 17:3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资产管理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资产管理现状

篇1

1高校固定资产定义

高校固定资产是指高校中物体本身所规定的单位价值低于物体的使用价值,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且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物体的形态不发生改变的资产。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众多学者都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特别是其出现的种种问题,做了详尽的分析。高校资产管理问题是由众多原因造成的。首先,很多问题是由于管理意识薄弱、认知有偏差导致的。其次,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也是重要的原因。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则是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制度问题是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最严峻也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就以上提出的原因和问题进行细致的阐释和分析。

2高校资产管理所造成的问题阐释和分析

第一,管理意识薄弱,认知有偏差。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高,对固定资产的认知不够全面、深入。就当前我国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来看,高校在管理固定资产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经常会有以下的情况出现,如过分地重视钱财,却轻视已经买到的物品;注重采购,却忽视采购之后的管理等。这些最后会导致学校虽定期地购入和更新固定资产,可是却无法对这些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正是由于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低,管理机制体制落后,管理手段方法陈旧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资源利用率低、投入成本高的情况,以至于出现资源浪费现象。事实上,这些都是人们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思想意识薄弱、对管理的认识水平较低造成的。我国公立高校资产大部分是国家投入,高校资产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因此受到严重的忽视。不少学者都指出“重教学科研、轻资产管理”[1]“只求需要,不求效益”“重投入、轻管理,重规模、轻产出”“积极购买、浪费使用、无人管理”[2]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上最突出的问题。

目前,在高校中存在一种认识上的偏差,那就是很多人经常认为高校是专门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单位。这种认识使得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资金投入进去很难收回来。此外,学校还缺乏一种针对固定资产使用的有效的、严密的、系统的监督制度。这些都给固定资产的流失提供了条件。

第二,管理人员队伍专业性差。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缺乏基本素质。其人员主要由高校招聘或任命,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管理资产的能力弱,不能很好地胜任管理工作。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相对较少,很多高校常常把固定资产管理单纯视作固定资产的信息化过程,因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缺乏应有的重视;其次,很多管理人员的学历和职称等级都比较低,很多高校以本专科学历为主,缺乏专业的技术和能力;最后,缺乏资产管理的相关资质,很少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具备足够的管理资质。以上因素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专业化水平相对不高。

固定资产移交、入库以及处置程序不规范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管理。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没有具体的责任人承担责任的情况,经常出现“推诿”等现象。在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中,监管制度严重缺乏,执行过程中形式化严重。此外,在资产的管理中,经常出现移交和转移过程中资产流向不明或损坏或手续不健全等情况。高校中,人员流动频繁,不能在短时间内办理资产使用手续,导致部分资产核对不准确,各单位之间常常出现扯皮现象。另外,入账时间模糊,划分不精细,管理不完善、不科学,销账、入账不及时,入账数额不准确等形成了很多账外资产。

第三,高校中管理机制体制缺失或者不健全、不合理。这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是致命的,没有管理体制的存在或者存在不健全的管理体制,都会导致固定资产的严重浪费。现在不少高校对各种设备只是一味购买,对怎样实现设备的有效利用却不加重视,没有制定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造成管理人员在执行中无章可循。如固定资产的入库、采购管理实施过程中经常缺少比较严格的审查审批程序,任意性很强;固定资产报废报残制度缺失或者不完善,有的设备仪器已经不能使用但是还是被放在保修的账上,还有的虽然已经拥有了报废手续,但是实际物品已经被私下变卖了。这些都是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的。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或者只有几条宏观的管理制度,使得高校管理人员不知道该如何去做。这就导致了管理制度无人执行、形同虚设的局面。

很多高校还缺少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没有一个统一、完善的管理机构,会出现许多不利的局面。相关部门之间权利与责任区分不明确,无法有效实施管理工作。这就会造成固定资产?c财务部门的核算出现分离,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的实物与账目不相匹配,资产总额不够明白清晰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管理人员在从事具体的管理工作时必须十分谨慎。在具体的资产管理中,管理人员应该首先应该对资产中的数量、种类有所把控,清楚资产的具体流向和用途,并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应的资产管理方案,以期更好地落实管理工作,并实现对资产的有效监督。此外,高校在固定资产的移交方面也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结构也较为分散。在高校中,资产管理方面的相关机构,有审计处、财务处、总务处、管理处、资产经营公司、基建处等众多名目繁多的部门。而大部分高校采用的都是分类账务分管的模式。在上文提到的这些部门中,除了审计部以外,其余部门对于固定资产都有直接的占用与管理的权力。

先进的管理体系没有真正建成,管理手段落后。资产管理部门在验收手续完成后开具验收入库单,登记账册,使用部门投入使用。但是对资产的使用和调拨的随意性导致资产使用过程中浪费现象很严重。此外,到现在为止,仍然存在很多高校未建立一个权力集中的资产管理部门,一些高校把资产管理部门附设在后勤处,一些高校把资产管理部门挂靠在财务处之下,部门的建制级别较低,并且处在多重领导之下。本身的部门权力及范围很小,而且职责不清晰,协调经常出现问题。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的现象十分严重,这就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难度增大,人人想管又人人不管的现象出现。以上所有问题都严重存在于目前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当中,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如下政策。

第一,深化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实现对高校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减少高校固定资产的浪费,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率,需要让高校领导和相关管理人才充分认识管理固定资产的重要性,明白管理好高校固定资产的重大意义。另外,高校资产的管理机构之间必须划分清楚权利和责任的界限,应该全面落实责任制,谁用谁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实施管理工作,减少管理工作的难度,更能极大地提高大家对管理工作的重视度。

第二,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无论管理制度多么好,也都需要人来执行,所以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固定资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和挑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但应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责任感,同时要有高质量的管理专业技能、熟悉资产管理程序,并且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相关的执业资质。所以管理者应该不断地学习,提高管理能力。这对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改善有不言而喻的好处。

第三,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培训和教育。去其他高校进行学习交流和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都是快速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方法。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管理人员的知识系统也应该不断地更新和调整。这样才能保证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应对和处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就高校而言,组织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学习课程对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四,完善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系统高校的资产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在从事管理工作中,应该也必须遵循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使管理工作科学高效地进行。一是,高校固定资产的数量和种类一定要进行仔细的核查,避免造成资源重复所导致的浪费现象。二是,高校的固定资产随着不断地使用,必然会有损耗和损坏的情况出现。高校的管理部门不能一味地购买新的资产,必须要对原有资产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修理,充分保证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得到保证。三是,科学合理地评估高校固定资产至关重要。明确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保证其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相一致,避免资产虚增,是管理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基础。

第五,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在从事管理工作时,高校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懂得不断学习和吸纳新知识,适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努力将新的理论和策略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在落实新的理论和策略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要找准新理论和具体实际的契合点,充分认识本校管理工作的现状,并结合本部门的实践。通过不断更新管理工作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机制,各个高校可以逐步完善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质量。

第六,为确保针对固定资产管理而制定的规范与制度得到落实,管理机构可以采取一些评价和监督机制,如具体岗位上员工的考评制度等,以进一步实现资产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篇2

[关键词] 高效;资产管理现状;改善建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23. 011

[中图分类号] G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23- 0017- 02

高校资产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等一系列工作的基础,是高校办学效益高低的衡量标准。当今社会,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众多的竞争因素中,人才的竞争越来越重要,为此,国家加强了对人才的培养,加大了对高校的资产投入力度,高校资产的日益增加,也带来了诸多的管理问题。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忽视对资产的管理,导致大量资产重复购置、闲置,严重降低了资产的利用效率,造成资产浪费。本文主要探讨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1 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投入,轻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的教育规模不断扩张,除了国家对教育事业政策上的支持、财政上的投入持续增加以外,高校还通过各种渠道募集资金,比如,通过扩大招生规模、抢夺生源、校友捐款、企业品牌冠名等活动,为高校带来了巨大收益。高校的资产资源,主要用于购买昂贵的科研仪器和教学设备以及教师的科研项目。学校重视对资产的投入,而对资产的管理意识非常淡薄,导致很多设备盲目购进、重复购进,浪费严重。

1.2 管理机构欠缺,管理制度不全

当今高校的资产主要由财务部门和后勤部门共同管理,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各部门之间协作能力差,办事效率低下,管理制度很多时候就是空中楼阁,无法落到实处,造成资产流失严重。高校只注重资产的使用,而轻视效益。拥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没有对应的机制来束缚,造成资产职权模糊,隶属关系不清以及产权界定不明,形成了人人都可以管理或者不管理的局面。在使用权的管理方面,高校资产管理又是多部门分管。如:某个院系里的老师离职,只需要征得所属院系同意,而无需告知其他院系。受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对于资产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对资产的管理仅限于对钱财和物品的管理,而忽视对无形资产和和人力资源资产的管理。这对于以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为发展基点的高校来说,无疑是大忌,会严重影响学校的发展前景。

1.3 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低

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在高校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也得不到提升,很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资产管理的意识,也没有经过专业的资产管理培训。甚至他们在购置设备的时候,对仪器设备的基本情况如仪器的基本属性、使用率等都不了解,所以购进的设备产生很多质量问题。

2 高校资产管理的改进建议

高校是国家发展的人才储备基地,高校的发展关系到祖国未来的荣辱与兴衰。高校资产是高校发展的基石与保障,在高校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急需解决。笔者认为需对症下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提高高校的资产使用效率。

2.1 加强资产管理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领导力,加强资产管理意识是优化资产管理的第一步,要让高校的资产管理人员在思想上重视资产管理工作。同时,重视资产管理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流于形式,要有可行的方法和真正的实际行动。学校领导要做领头人,定期召开关于资产管理的工作会议,学习资产管理的相关知识、相关政策,对于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对于在资产管理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要以奖金或者口头嘉奖的方式做出表彰,以带动全部的资产管理人员向更好的方向前进。同时要制定每一个阶段资产管理的任务和目标,并加强对资产管理的监管。

2.2 建立统一管理机构

目前高校多部门分管的管理体制存在很多弊端,如:信息不畅通、办事效率低下、资源无法共享、浪费严重等,十分影响高校的办学质量。为此,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管理经验,采用集中、分权的管理新模式。建立一个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领导,在部门下面建立使用主体、实际使用、归口等多个子部门,明确每一个部门的权利和职责。做到权力分离而又不相容,这样能杜绝多人皆可以任职的不良现象。从而保证资产管理的权力制衡,避免多部门管理,权责不清的现象,各部门在履行自身职责时,要加强沟通和合作,以利于资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构建实用性强、容易操作和管理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资产信息全部纳入系统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建立学校公共网站,实现资源信息在整个学校的共享。

2.3 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合理的制度是实施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保证,只有制定健全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保证高校资产管理的切实可行。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具体可以从几个方面下手。第一,实行管理责任制。明确每个部门以及每个管理人员的职责,防止资产管理出现漏洞。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在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如设备重复购置或设备闲置、设备使用率低下,容易损坏,使用寿命短等,要追究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责任,做出相应的处罚,以示惩戒。第二,制定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是提高资产管理效率的重要前提,目前在高校资产管理中,基本还在沿用以前制定的资产管理制度,时代在发展,对高校的资产管理制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的资产管理制度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要求。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全新的适合当今形势的管理规章制度。第三,对资产管理实施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不仅能起到提效作用,而且对监督也有作用。在实施绩效管理前,首先要建立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估体系。指标体系具体可以包括仪器设备的寿命时间、设备的利用率、损坏率、固定资产的收益率各个方面。对于高校的各项单项评价指标不能进行简单的比较,要综合评价,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给予每个指标不同的权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科学的高校资产绩效评估体系,不仅能提供高校资产管理运行情况的准确信息,而且能体现高校的办学质量。科学的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估体系,一方面,有利于学校办学的及时改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政府对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提供参考。第四,打造专业化管理队伍。高校资产管理归根到底要靠人来实现,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对资产的管理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高校应该着重培养和打造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资产管理队伍.具体可以从几方面来加强。①培养管理人员资产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这是资产管理的前提要求。②专业化培训。资产管理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应该对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管理、会计、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③强化监督。应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的考核和相应的奖惩。

3 结束语

高校资产管理十分繁琐复杂。只有了解现在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只重视投入,实行多部门分管,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来管理以及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缺乏专业的系统的资产管理专业培训等,才能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来应对。为此,应该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资产管理意识,建立统一领导的资产管理体制,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利用互联网建立统一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打造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通过这些措施能针对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加以改进,从而提高高校资产管理的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峰玮.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4).

[2]段媛媛.浅议高校资产管理[J].云梦学刊,2013,34(3).

篇3

无形资产是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高校的科技水平、设计水平、研发水平、管理水平的凝结,如何保护好高校的无形资产,直接影响着高校的主体利益及主导地位。为此,高校必须提高对无形资产的认识,加强管理,采取切实措施,有效保护和利用无形资产,减少和杜绝流失,真正实现无形资产的价值,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无形资产是指企事业单位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高校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与其他类别的资产相比较,高校无形资产具有其明显特点。

1.垄断性。高校无形资产是单位或个人专有的一种特殊资产,受法律保护,法律规定非持有人严禁无偿使用专利权、版权等无形资产,有些无形资产如技术诀窍、科研成果等,高校可通过规章制度采取保密措施来维持其拥有的垄断性。

2.高效益性。无形资产能为高校带来远远高于其成本的经济利益。高校自身就具有品牌效应,这种无形资产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3.不确定性。因受无形资产自身因素、无形资产的风险因素和对外转让的外部因素、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及地区发展政策等诸多可变因素的影响,无形资产的收益就具有不确定性。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无形资产流失

现阶段高校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相对薄弱,多数院校甚至没有成立相应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有管理机构的也仅停留在会计领域,在管理领域系统全面的研究相对更少。由于高校对无形资产领域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影响着无形资产的保护和有计划的利用。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高校一般是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重实物形态资产轻非实物形态资产。

2.侵权现象严重造成无形资产流失

我国部分高校已经过百年发展,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这是无法估量的无形资产。近年来,大部分高校尤其是名校,缺乏品牌意识,使一些单位、个人有机可乘,剽窃学校的科技成果或科技新产品,擅用学校名誉谋取不义之财。很多挂名校牌子的企业,其中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学校控股或参股企业,很多打着名校品牌经营的培训班更是误导公众,对高校的声誉产生了恶劣影响。

3.人才流动造成无形资产流失

自制的无形资产如高校的许多专利技术、著作等,用于评定完职称后,就搁置一边,不被重视,既不将其纳入学校管理,也不进行评估计价入账,更不被视为一项对学校有价值的资产。在会计核算上,无形资产的价值及其投资收益的确定都没有合理的核算与管理办法,无形资产的流失也就相当严重,因为科研项目完成后,完整的技术方案和关键性的技术诀窍仍在发明人手里。

三、加强对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和思路

1.增强无形资产保护意识,建立和完善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及专职的管理队伍

高校领导层从根本上转变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的思想认识,从资本高度来认识其潜在的价值优势,进一步培育、保护和发展无形资产,增强保护尢形资产的自觉性。建立清晰的专利权属制度,高校应加强职务发明的筛选和诱导,及时准确地把握知识产权的申报、放弃、登记、审查制度。法律已明确规定职务成果归学校享有。将职务成果非职务化的行为,实际上造成了对学校利益的侵权,学校应依法追究侵权者的侵权责任。高校有必要与相关人员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规范高校技术成果的拥有和使用。

制度是管理行为的依据,虽然目前对高校无形资产的许多方面还存在争议。高校仍然需要寺即根据目前国家无形资产方面的法律法规探索制定一整套相关管理规定。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是一项涉及面较广、较为复杂及专业的工作.包括项目规划管理、经济合作等诸多方面.需配备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应该在学校建立“学校一职能管理部门一乍产、使用单位”的三级管理体制。建立一支业务精、水平高的专业化管理队伍。

2.加强对学校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建立科学的无形资产核算体系和评估体系

在高校财政紧张的大背景下。学校特别注鼋资金筹措,但却往往忽视了无形资产的巨大价值。保护学校的无形资产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就是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开发利用蜘题。充分利用本校优势资源,将本校的科研成果等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当地的教育和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如此既提高了学校的“软实力”,又可从合作中取得应得收益。无形资产对拥有者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其潜在的价值,目前高校的资产核算管理制度中没有对潜在价值的核算方法,因此探索其潜在价值的核算方法足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关键。这其中主要的问题就在于无形资产潜在价值的虽化,就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确定其潜在价值。目前国际常用的方法就是对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高校应尽快建立无形资产评估制度.制定评估指标体系,规范无形资产评估标准与方法。

篇4

一、高校无形资产的现状

从资产形态来看,高校资产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以专利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及高校声誉等资产形态存在的便是高校无形资产,是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无形资产的一般特性外,高校无形资产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如非实体性、自创性、垄断性、可收益性及不确定性等。

正是高校无形资产的自身独特性,其管理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高校无形资产流失严重,也成了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相对于较成熟的有形资产管理,高校无形资产管理薄弱环节日益凸显,如起步晚、缺乏有效的管理、评价机制以及管理的滞后性等。据调查,大部分高校缺乏无形资产管理意识,高校无形资产中有一部分是高校自创的,如科研教学成果,还有一部分是高校文化底蕴形成的也即高校原创性无形资产,如高校声誉、校园文化等,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上述无形资产并未提及具体的会计核算方法,多数高校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均为零。因此,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有效提升无形资产价值,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是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工作。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作为无形资产富集之地的高校,其无形资产有众多类型,然而由于无形资产

的复杂性及其自身不易被人认识的特性,使得其在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缺乏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无形资产由于其缺乏实物形态,相对于有形资产的管理,其在管理和监督上都更具挑战性。虽然许多高校设有“无形资产”这一会计科目,但无形资产管理台账具体措施并未得到落实,其会计核算是缺位的,造成高校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实际不符,不能如实反映高校资产状况,这也充分说明现代高校并未意识到无形资产为高校带来的效益以及在高校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轻视甚至忽视无形资产管理,管理意识淡薄。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制度。相对于较成熟的有形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起步晚,经验欠缺,大多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并未将无形资产纳入其管理范畴,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及专业的管理人员来监督无形资产管理工作,调查发现,由于大多高校无形资产难以量化管理,高校财务部门在资产核算时,并未将无形资产价值计算在内,另外因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制度,保护意识淡薄,高校在人事调动及人才流动等时造成科研成果流失严重。

(三)高校无形资产的有形转化及利用率低。调查发现,科研成果转化率在发达国家能达到30%以上,而我国仅有10%-15%左右,由于对无形资产的有形转化和利用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健全的科研成果价值评估体系以及转化分配机制,不能在其时效性内转化成科研成果,不能将其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将无法实现,同时也造成了研究资源的大量浪费。

三、优化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策略

针对目前高校无形资产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让无形资产在高校发展中发挥更大功效,

特提出以下几点优化管理策略。

(一)树立无形资产价值观,增强无形资产管理意识。高校应充分运用各种平台如校园网、校报、讲座以及QQ、微信等工具在师生中广泛宣传无形资产知识,让学校领导干部、资产管理部门甚至学校的每个人都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无形资产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从根本上转变管理理念,改变“重有形、轻无形”的传统观念,重视不能辨认和计价的无形资产管理,树立无形资产价值观,加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使学校每个成员都能意识到无形资产在高校发展中的巨大价值,使其发挥潜在效益。

(二)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管理体制。无形资产自身的复杂性,目前尚无统一的管理制度,各高校应结合实际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为使无形资产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制度制定中,应明确无形资产管理部门以及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对无形资产进行台账管理,包括对无形资产的生产、分配、使用、转让和处置等进行明细管理、另外还要建立有效的无形资产的核算和评估体系,对无形资产价值进行科学核算、合理评估,最后还应建立激励机制,积极调动各类科研人员,激发创造潜能,在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同时,最大限度挖掘无形资产潜在价值。

(三)积极促进无形资产转化,提高其利用率。高校无形资产很大一部分来自科研成果,而目前很多科研成果因不能转化为商品便束之高阁,未通过市场活动积极参与转化,推向社会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无形资产本身具有时效性,若不能将其在短期内转化先进的生产力,将造成无形资产价值的消失以及科研资金的浪费,同时科研创新将迷失方向、丧失前进动力。高校应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与研究所、企业等合作,形成产学研创新产业链,积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利用能力。高校作为科教兴国的主力军,科技成果的孵化之地,积极促进无形资产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在提高自身知名度的同时也可为高校带来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

四、结束语

篇5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现状;优化对策

1引言

在国家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高校资产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其资源扩张形势明显,为各项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需要客观承认的是,现阶段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并不尽人意,尤其是在社会资源的注入下,使之面临着更多问题和挑战。有关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优化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

2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其融资渠道变得多样化,资产构成日益复杂。时至今日,高校有着十分庞杂的资产信息及系统,加大了国有资产的管理难度。现阶段,很多高校中的国有资产产权不明,加之社会资产的不断融入和积累,使得资产管理现状一片混乱,大大降低了国有资产利用率,甚至出现了流失的现象,前景令人堪忧。究其根本,造成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制度因素和人员因素。高校资产管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过度关注有形资产投入,却往往忽视了隐形资产管理,相关制度及机构建设不力,一旦发生资产问题无从问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监守自盗、等岗位管理问题恶化。在高校整个资产管理体系中,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对国有资产的变动不清,账目记录与实际资产不符。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不仅仅影响了自身可持续发展,更是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这是坚决不能容忍的。

3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优化对策

作者基于上文的总结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优化对策,以供参考和借鉴。

3.1提升队伍素养

新时期,高校必须要坚持观念的正确引导,深刻认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内涵,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并要求相关工作部门及下属人员密切配合,树立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意识。基于此,高校应尽快建立一支专业化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全面考核其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表现,量化工作评估标准,以此指导相关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在此过程中,高校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先进资产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工作团队的培训,及时更新他们的管理理念及方法,分享有效管理经验,提高其职业素养,树立员工正确的国有资产意识,进而督促他们将这些付诸于实践工作中。

3.2完善管理制度

制度是对实践行为的指导和规范依据,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优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具体而言,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以设备为例,应涉及到其购置、使用、验收、保管、转借以及报废等各个环节管理,明确相应岗位职责和目标,标准化管理工作流程,以为国有资产各项管理工作实践提供保障和依据。同时,高校还应成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调动全体职工的国有资产管理积极性和创新性。在此过程中,高校应根据岗位制度定期进行绩效考核工作,及时指出相关部门或个人的问题,督导其即刻予以修正,并责任到个人,做出相应的处罚,以免因此扰乱整体国有资产管理环境。

3.3加强信息建设

高校资产管理中涉及到庞大的信息数据,而这些作为后期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依据,直接关系到整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效。网络环境下,高校应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整合现有资产资源,并对其实施分类管理,以直观、便捷地显示国有资产利用成效,进而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同时,高校还需搭建信息化管理共享平台,加强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及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及时掌握国有资产的动态变化情况,并要求相关人员做好记录工作,以为管理者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数据,最终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和质量。未来随着发展,信息化必将成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优化的主流方向,需要高校高度重视。

4结语

总而言之,优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和必要,这不仅仅关系到国家利益,同时还影响了高校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作者希望业界更多学者关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现状,深度剖析其中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优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或意见,从而维护国家利益,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使之培育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姚云秀 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参考文献:

[1]董泽西.浅议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优化措施[J].科技展望,2015,(4):175.

篇6

关键词高校 不可识别 无形资产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进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高等学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资产范畴不断地扩大,从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来看,表现为重无形资产管理中的专利等资产管理,轻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师资水平、生源的数量和质量、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认可程度及经费的来源等。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是能够在高校的各项活动中发挥作用,并能够为高校的稳定发展创造效益的一种经济资源。

2 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现状

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是学校或者使用者提供的某种权利的资产,其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又不具有实物形态,面对不可识别无形资产成本寿命、未来使用价值及产生的经济效益都具有不确定性的问题,同时其中部分又没有资金的支付行为,价值难以核算,更谈不上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率,针对现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1校园文化资产管理现状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通常人们所说的文化主要是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文化的本质作为人类社会中的群体精神,是由一定社会群体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构成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通过培育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每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与高校整体有机的统一起来,从而增强高校的竞争力。高校的校园文化是追求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实现办学目标,在高校内部各个领域通过长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形成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有关学校的各项研究表明,高校率的学校都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气和换就能够,能够激励学生去学习。在这些成绩斐然的学校里,关注学生学习的明确目的深深植根于该校文化中,并鼓励所有学生对未来拥有较高预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经历坎坷,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在“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学生的文化生活逐渐的丰富多彩起来,各种形式的社团和各种类型的讲座、演讲层出不穷。校园文化逐渐确立了为教育服务、为社会文化服务的新目标,并相应的建立了高校校园文化的组织管理机构,以学生社团为中心,学校的宣传部、学工处、团委等部门为指导性的机构,高校的校园文化走上了一条科学性、系统性和时效性的新道路。一般来说,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物质文化主要指高校的各种教学场所、仪器设备和校园环境,这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基础。行为文化主要指高校日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学生的文化活动及高校的后勤服务工作等。制度文化主要指高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条例,及行为准则和要求等。精神文化主要指高校的校园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一所高校的校园传统和精神。精神文化是一所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可以独立的传播继承和发展。

校园文化的管理在整个校园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首先,能够提高高校办学的积极性。高校如果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高校教师将会勤奋工作、发扬坚持不懈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学生们保持不断进步的韧劲,那么不仅教师能获得成功,学生也在这种环境中努力学习,师生都将获得精神上的回报。其次,加强校园文化管理,培养教职工、学生以及管理人员的归属感。高校全体师生在高校的崇高目标的感召下,遵循高校的宗旨全力以赴为其实现而努力。为了高校的发展,教职工和学生以及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增强高校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加强教师和学生的集体感,热爱自己的学校和提高对高校的满意度。再次,加强校园文化管理能够增强沟通和交流。高校的全部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一同构建了高校的校园文化,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管理,让高校的教职工在工作和学习中获得激励,主动追寻创新和冒险精神。在管理过程中推行一种协作关系和自我管理,遇到问题时有效的传递信息,在交流中把握主动,共同努力解决出现的问题,鼓励团体精神下的实践创新。最后,高校的校园文化管理对高校个组织团体的带动作用。积极有效的校园文化管理,将会使整个高校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全体师生和管理人员必将积极乐观,深受这种气氛的感染,乐于帮助人,高校将以和谐发展为最高宗旨。

2.2声誉资产管理现状

声誉领域的领军人物Charles J・Fombrun 认为公司声誉是“与其他领先的竞争对手相比,一个公司凭借过去的行为和未来的前景对所有的关键利益相关者产生的吸引力在认知层面的表达。”要想赢得好的声誉,涉及的因素范围很广,如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优越,因其产品优良、信誉卓越而获得客户的信任,或者是因历史悠久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或者因为经营兴旺发达而形成的高于同行业一般企事业单位的超额盈利能力,以及在社会公众和同行业中所获得的美誉度和良好形象。“大学声誉是指与其他大学相比,一所大学凭借其过去、现在和可以预见的未来的大学精神、大学行为、办学条件、社会贡献等大学身份识别要素对公众产生的吸引力在认知层面的表达。”高校显然是非盈利性质的经济组织,高校的声誉通过高校的历史、学术水平、所处的地理位置、知名度、高校的内部环境、师资队伍、学生素质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反映出来,高校的声誉是高校的整体形象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声誉的存在有着动态性、波动性等特点,高校声誉管理与高校整体相关,是高校所有成员与资产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价值的波动是随着环境以及高校自身长期发展变换带来的,课件“声誉是无形资产中最无形的”这一说法也是有道理的,高校声誉管理是高校资产管理的新课题。

3 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对策

面对开放的国际教育市场的同时也必须接受国外教育力量的介入,这将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同时面临更多的机遇。如上文所述,我国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存在很多的不足,所以,加强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保护管理是当务之急。

3.1树立高校品牌意识,赢得核心竞争优势

品牌竞争力包含了高校在资源、能力、技术、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是形成并实现高校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高校应宣传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的知识,唤醒不可识别无形资产意识。明确校园文化、声誉以及关系类资产都是高校办出特色的基础,大量创造、培育不可识别无形资产,树立名牌意识。名牌是高校的生命,是高校的办学特色,而名牌来源于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哈佛大学最具影响力的是哈佛商学院,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品牌优势――它的目标是培养杰出的、能为人类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商业领导,寻找的是有着较高成就和深刻思想的领导者、激励者和创新者。哈弗大学商学院的特色还在于为学生聘请世界500强的知名企业家来授课,这些严格的录取标准、精心的教材编制、独特的授课方式以及难以逾越的出门关,使哈佛商学院一直保持MBA名校的桂冠,可见,只有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转化为品牌竞争力,高校才能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

3.2明确资产评价指标,完善无形资产管理体系

高校的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的衡量很是复杂,应确立相应的指标加以衡量,作为提高管理的依据之一。美国高校普遍使用的一套指标体系,它主要是对高校学术声誉给与最高的权重,通过对同一类型的大学的校长、教务长和招生主任的调查来对学校的教师贡献等不可识别无形资产进行评价,学生群体的能力和抱负决定学校的学术氛围。

在我国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的三个方面可根据这些指标进行考量,任何组织都把认知度作为首要的指标,高校的认知度就是社会公众对高校的认识情况,是高校的形象信息。美誉度可以作为高校的评价指标,即公众对高校的评价,有肯定也有否定。随着高校的发展,不断充实高校品牌的评价指标,从而根据这些指标来不断提高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同时根据高校在美国大学评价中的指标,结合自身特点,力求达到世界一流高校的大学评价标准。力求掌握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挖掘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的特色,确立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评价中的动态指标,打造出高校自有品牌,获得价值的增长。

3.3确立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高等学校的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高校诸多发展战略。经营决策问题是贯穿于高校教学、科研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因此,要把无形资产分门别类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有必要在高等学校行政机构任务中增加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的内容,并设立负责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的专门职能机构,配备必要数量的专职工作人员和专门经费,全权负责学校的声誉、高素质人才资源管理等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的工作。在落实管理机构的基础上,高校经过充分调查研究,依据国家业已颁布的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完善各种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对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的形成、管理、使用等问题做出明确的具体规定,从而使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确保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的价值。

4 小结

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高校的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工作,运用品牌理论进行探讨,其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是论文的主线,也是本文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汪汉荣.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浅议[J].高等农业教育,2005(3).

[2] 王义秋,李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东北大学学报,2006(9).

篇7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084-01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拥有的固定资产数量和价值不断增长。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止2009年末,高校固定资产值104,305,426.81万元,相比上年末93,108,855.27万元,增长11,196,571.53万元,增长率12%①。同时,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调整合并的完成以及后勤、人事、财务的相对分离,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可以确保资产安全完整,还可以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大高校名下的固定资产不仅价值大数量多,而且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大,此外尚未形成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高校作为教学、科研的事业单位,自认为其工作重心是加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以及科研工作,导致高校缺乏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在动力,对于资产管理等后勤保障类工作不重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积极性不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不关心。同时,高校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使用固定资产过程不计提折旧,不反映使用效益,购置固定资产的经费主要来源国家教育性财政拨款,目前国家主体监管长期缺位,使得高校没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外在动力。这些主观或者客观原因,使得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停留在重视购置、轻视管理;重视使用,轻视保管的现状。

2.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高校固定资产按照行政关系隶属于不同的部门,比如,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归属于后勤经济实体,教学楼、教学设备等归属于教务处,学院办公楼、办公设备、教学设备等归属于学院,校办产业固定资产归属于校办产业主体,缺乏一个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但是这些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又在高校财务部门。这种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职能交叉、管理分工不明的机制,使得财务部门很难组织固定资产清查和盘点工作,无法通过账表对固定资产进行反映,更无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控制和协调。

3.固定资产管理管理不到位导致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下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流于形式,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在固定资产配置上,没有对使用要求进行论证,片面追求价格高、技术新、功能全, 造成了极大地浪费,比如,我国高校下属很多教学单位都有经费支配权利,其购买固定资产无需经过专门资产管理部门审批,使得这些教学单位一味地强调高而精、小而全,但是从整个高校来看,这种固定资产配置重复分散,缺乏通用性,是极大地浪费;二是高校在固定资产使用上,一味地强调社会效益,忽视了本应该关注的经济效益,这主要表现在高校缺乏必要的费用控制机制以及使用监督机制,更缺乏与固定资产使用有关的节约激励和奖励制度;三是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缺乏全局观,没有在配置和使用方面形成共享机制,不断地重复盲目购进固定资产,还不断地埋怨资产不够用。

4.高校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取得固定资产的时候,固定资产以购置价格入账;持有固定资产期间,以历史成本计价,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旧;处置固定资产的时候,按照减少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直接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既不反映固定资产处置时的净值,更不反映因盈亏、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处置过程中发生的处置收益以及清理亏损。可见,这套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使得固定资产从入账到处置的期间,账面价值很少有变化,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不清楚固定资产的种类和数量,更不能及时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的分布状况和使用动态。

5.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欠缺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增加以及教育经费不断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数量、种类和价值也在不断增长,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亟需补充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但是,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编制不断收紧,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短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停滞不全。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很多下属实验教学单位教学人员短缺,导致很多设备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外一方面,高校固定管理人员很多都是转行从事固定资产管理,本来素质上跟不上,加上鲜有培训,制约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6.内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内部的监督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高校设置了内审部门、纪律检查部门,但是这些部门独立性不高,监督层次不高,导致这些部门的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发挥作用;另外一方面,我国政府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制度,纪检部门和审计部门选择性的抽查,很难对高校起到监督作用。不健全的监督机制使得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长期处于无监管的状态,存在较大隐患。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针对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建议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1.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需要高校从领导班子到基层员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高校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可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还可以规范高校管理,提高高校竞争力。因此,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树立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形成自觉维护固定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的良好管理氛围。

2.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针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局面混乱的现状,建议高校设立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行使资产管理权限,结合目前的财务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形成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三位一体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其中,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和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接受资产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购置申请,根据全校固定资产的存量情况,在部门权限内批准购置申请;财务部门作为牵头部门会同资产管理部门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固定资产清查和盘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制定固定资产有偿使用制度,行使固定资产处置权限等等。

3.建立固定资产共享平台,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

为了高校固定资产利用率,一方面可以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牵头下,建立高校间的固定资产共享平台,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统一调配和规划,不断方便了兄弟院校的科研和教学,还可以节约成本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另外一方面,可以由固定资产管理牵头组建校级固定资产共享平台,对全校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处置等进行统一规划,不仅可以避免重复购买,还可以提高本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4.改进固定资产核算方法

针对高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核算方法,建议财政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改进高校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即参考企业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在固定资产持有期间,按照固定资产原址、使用年限、残值率等做法计提折旧,并在会计期间末对固定资产进行坚持测试,计提减值准备。这样不仅可以从账面上及时反映资产的价值,还可以结合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控制,防范固定资产流失。

5.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队伍

为了改善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建议高校通过人才引进,内部培养,加强培训等方式,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同时,赋予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相应的权限,使其各尽其责,各司其职。

6.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

高校应该重视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从制度上保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让内部审计部门真正发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作用。同时,积极配合外部监督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三、结束语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高校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还会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校从领导班子到基层员工应该重视固定资产管理,采取各种对策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为提升高校综合实力水平创造条件。

注释:

①数据来自教育部网站moe.省略/

参考文献:

[1]李萍,郝金岩,郝俊梅.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探[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02).

篇8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 管理现状 有效途径

我们都知道看一个国家的兴衰首先要看这个国家的文化教育,如果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滞后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就很低,因此保障国家的教育优质发展是保障国家国民素质水平提高的先决条件。而保障国家教育水平的前提就是学校的固定资产,能够有效的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才能维持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那么我们将如何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呢?

一、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1)现在国家鼓励高校的扩招,而且鼓励高校的办学模式多样化,学术科目多样化,因此学生上高校的机率增加,高校固定资产也随之增加,这就导致固定资产的经费来源和模式变得复杂,管理的难度也相应的增大,高校如何面对这样的固定资产的新格局成为横在高校管理固定资产面前的新难题。

(2)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不能统一,管理体系较为分散,而且没有设立专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不同的校区之间存在管理上的差异,不能积极的配合融合方式方法,固定资产的管理上欠缺协调,监督,而且还有可能大批的固定资产不在制定的账目上。

(3)我国高校习惯了固有的传统管理固定资产的模式,对新高科技缺乏认同,致使管理模式较为落后,而且现在国家提倡利用固定资产投资其他教育,使资产日益变得更多,但大多数的高校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不肯接受新事物,不能做到将固定资产合理分配,这也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的增加,不能给教育资金做效益,忽视了固定资产的非经营性盈利给教育资金的投入和回报,还有一部分的高校还依然依赖国家的补给,坐吃山空,导致固定资产的不可再生。

(4)高校在管理固定资产的思想上存在偏差,固定资产是国家的,国家不实行政策,这笔固定资产除用作添置教学设备和教学器材外就不能做其他盈利项目,也不能对其他行业进行有收入的投资,这种想法是片面的,这种思想直接缩小了固定资产的使用范围,使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大大降低。而且有些图谋不轨的人利用这个国有资产做私营买卖,大量购置不需要的教学设备,自己从中获利,使教学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导致了教育教学的铺张浪费现象严重,这种管理的行为极为恶劣,杜绝和制止这种恶劣现象我们义不容辞。

二、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

(1)建立统一的收费标准和管理模式。要想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首要办法就是改变分散的管理体制的现状,加大专业管理的力度,对不规范的管理体系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力求确保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合理完整性。在使用固定资产上要主动以学校的教育改革机制为根本,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将固定资产发展为可再生资产,为国有教育资产真正做出贡献。

(2)对学校的固定资产实行有序化管理。在学校实际情况允许下,对每个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要进行合理明确的分工,制定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单位和个人实行分管机制,确认每个单位和个人的责任,用法律约束他们的行为,还要实行公平公正的奖惩制度,对每一个对增加固定资产收入的单位或个人都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同样,对于一些利用学校固定资产非法收取利益的行为也要严加惩戒。这就做到了对固定资产的“有偿使用”、“赏罚分明”,而且还能使固定资产保值并且增值。

(3)实行有效的固定资产增值计划,明确固定资产的使用目标,硬化固定资产合理使用条例,对有意向有价值的使用者采取鼓励帮扶政策,对固定资产的处置权放到集体手中,并建立一个专门的分管机构管理收入和支出以及奖罚有效实际实施,在管理期间,要适时适当的收取收益回报,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也要绝对的透明。

(4)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让国家认识到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价值,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让国家意识到固定资产的重要性,从而开设专业的培训班对有价值的想法的人进行集体的专业培训,定期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做考核,整合出一支具有高素质,高知识,高能力的队伍,对这些人要提升薪资待遇,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鼓励他们积极的进行培训,学习专业知识,达到专业人才的水平,能够保障他们进行持续有效长期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

(5)在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合理运营上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教育教学设备做贡献,本身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盈利就需要给社会和教育做贡献,一定要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做到不抛弃,不放弃,积极的迎合它的发展,要适时的进行支出与收入的对比,在固定资产稳定收益的基础上再积极的扩大投资范围,但是必须是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考核的前提下。

三、结束语

改革都是需要经历很艰辛很漫长的成长过程的,对于怎样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我们要有打持久仗的耐心,因为本身收益获利就需要时间的积累,高校对于固定资产有经营权和责任权,还有监督和控制权,现代高校的固定财产的管理是不健全的,资金不升值就要贬值,我们需要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来保障它的保值和增值,来对固定的资产进行合理监督和控制,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已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程艳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当代经济》2009年第1期

[2]崔毓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第6期

[3]邴金兰.《浅谈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长春医学》2010年第2期

篇9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现状;对策;效益

高校的固定资产是保证学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项事业计划顺利进行的必要物质基础,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和质量的重要条件。然而,目前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与高校的发展速度极不适应,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教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经费又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已成为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对学校占有或使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的管理,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的管理。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思想意识淡薄、观念落后、管理过程缺乏有机协调。

我国大部分高校是公办性质,属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建设而成,长期以来高校无偿地使用固定资产,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导致了高校对财务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制度落实不到位。

高校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数量大,使用部门不集中,财务部门很难进行认真地清查,只能通过报表加以控制,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数据很少一致。

(三)固定资产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方法和手段滞后。

受计划经济体制思维的影响,不少高校的固定资产制度不健全;同时,管理手段依旧停留在手工登记和监管资产上,数据有陈旧和静态的特征,不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存量分布和动态变化。

(四)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分散,职能不清。

固定资产管理是对属于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等的一系列活动。许多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仅由学校财务部门进行价值量的核算,设备处、后勤办、基建处、图书馆等部门进行实物量的管理。各类固定资产分散到各使用部门管理,从表面上看,资产管理涉及每一个部门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是在代表学校行使管理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分块管理,缺乏密切配合,致使单位对各职能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检查、监督和控制。

(五)审批制度把关不严,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严重。

有些高校缺乏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购买时,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监管制度,存在购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固定资产是无偿供给,使用部门不承担经济责任,购置固定资产只从本部门使用角度考虑,缺乏对固定资产投资成本核算和统筹规划,导致设备的低效使用,从而造成不应有的固定资产浪费。

二、以创新为驱动动力,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

(一)观念创新。

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加强管理意识和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本着“经营学校”的理念,盘活存量资产,以依法理财的思想管理学校固定资产,突出资产管理的整体性原则和效率性原则。

(二)制度创新。

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预算制度,改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深化各项规章制度。

探索建立高校资产预算管理制度,把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制订出系统的、可操作性的资产预算管理执行及报告制度,用制度规范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购建、有效使用、处置的行为和经营性固定资产的购建、保值增值及权益分配的行为。

(三)体制创新。

解决多头管理和责任主体缺位问题,实现资源的整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高校固定资产可考虑计提折旧费。按照“本金基金分流理论”将高校的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分开管理,以解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主体缺位的问题。根据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使用无偿性和运动的非循环性特点的性质,应由学校财务处和学校设备处进行管理。

(四)管理手段创新。

借助计算机网络优势,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事后监督为事前审查和实时监控,逐步形成对资产的投入需求、形成方式、调节使用、审核报销、计价核算、处置报废的监控模式,使固定资产从需求、购入、使用直至报废都处于制度的严密监督和管理之下,保证固定资产 “账账、账实”相符。

(五)机制创新。

实现高校固定资产效用的最大化,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核算体系。改革现有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建立一种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实现高校固定资产效用的最大化。

(六)观念创新。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注重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领导首先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高校中心工作的保障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领导应彻底摒弃墨守成规的旧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是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固定资产以最佳的状态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提供最优服务和条件保障。

三、未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高校固定资产网络化、现代化管理。

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手段落后是制约高校资产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高校资产管理急需更新手段,实施现代化管理,高校资产管理应尽快利用校园网络技术,实现网络化管理,做到相关部门监管,全校信息共享,实现一项业务可由多个部门进行监管,从而极大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将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进一步凸显。

随着各高校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计算机技术的逐渐普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将由手工记账方式逐步向会计电算化管理方式过渡,并最终完全取而代之,实现彻底的计算机综合管理。

(三)条形码技术将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得以应用。

条形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容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体的新兴技术。条形码技术已经普遍渗透到计算机管理的各个角落,未来这一技术也将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

总之,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关系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关系到高校的前途和命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将纳入更加科学、规范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杜艳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出路[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10).

[2]王月华.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及相关问题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3).

[3]李爱玲.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事业财会,2002,(4).

[4]陈诗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篇10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效益

我国高校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国有资产,为高校教师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但高校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一、高校资产管理现状

高校资产是高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以及后勤服务的必要物质基础,高校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的办学质量,但目前高校资产管理混乱,效率低下,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产权不清晰。高校资产管理方面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高校资产依旧没有明确的产权关系,所有权缺位,缺少人格化代表。高校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没有独立产权,因此高校缺乏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财产保证,这严重影响了高校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一些高校资产由非经营性资产转入经营性资产,但并没有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转移手续,没有明确转让和接受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也致使“非转经”后资产的所有权关系不清。

(二)账实不相符。对购进资产不及时按规定登记入账以及已无使用价值的资产长期挂账,不做账务处理,都是导致账实不相符的重要原因,从而导致高校资产家底不清。此外,高校资产通过各种途径的流失也导致账实不相符。比如,“非转经”过程中学校将资产无偿划拨给校办企业使用,导致国有资产隐性流失。

(三)配置不合理。高校内部各二级部门之间情况不同,有些单位资产严重不足,有些单位资产则闲置浪费,利用效率低下。而且对部分闲置资产和利用效率不高的资产无法进行部门间的调剂,资产分布严重不均,配置严重不合理。

(四)使用效率低。高校近几年连续扩招,国家也大力支持发展教育,各高校盲目借款购置、建造资产,资产的规模急剧扩张,但很多资产并没有物尽其用,造成资产的闲置浪费,使用效率低下。

二、高校资产管理效益低下原因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资产管理普遍存在诸多问题,效益低下。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意识太淡薄

1、产权意识淡薄。高校资产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必要物质保障。但目前从高校领导到广大教职员工,大都缺乏产权意识,没有资产管理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高校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好像和自己关系不大,更别说想方设法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了。

2、管理意识淡薄。在我国,公立高校发展需要的资金主要靠财政支持。高校资产由国家拨款购置或无偿调拨,无需承担资产的经济效益责任,因此相当一部分高校领导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而且,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高校领导只是重视高校的教学、科研任务,而忽视了对资产的管理,这也使得高校资产管理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

(二)制度不健全

1、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随着高校的日益扩张,高校资产规模也日益膨胀,亟须出台相关法规制度来加强高校的资产管理。鉴于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目前国家教育部及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已经相继出台一些管理办法,并召集知名专家、教授交流国有资产管理的经验,但各高校的资产管理制度却依然不健全、不完善,或者有制度却执行不力。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许多高校资产管理部门注重制定资产管理政策,也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并不重视这些政策和办法的实施,没有将其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制度本身的作用并没有充分的发挥。

3、奖惩制度不健全。对学校领导的业绩考核指标主要是教学和科研,而没有资产管理指标,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不影响领导的业绩。因此,领导就会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上,而不重视资产管理,导致资产管理水平较低。

(三)责任不明确。高校资产普遍实行由财务部门管理财务账目,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实物及其账目,但大部分资产的实际使用和直接管理权往往在各个院系和机关,因此实物资产实际上是由多个部门分散管理的,并没有一个部门对所有的实物资产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同时,在高校资产的使用、管理过程中,往往并没有将责任明确具体到单位、个人,资产管理的好坏与资产管理者、使用者自身利益不挂钩,造成资产管理者、使用者不关心资产的好坏,资产浪费现象严重。

(四)管理不到位

1、购置太盲目。公立高校购建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多数为财政拨款,其使用往往不计成本,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存在着重复购置、盲目购置的现象。一方面在资产投资和购建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可行性论证,投资盲目性较大,资金浪费较严重;另一方面由于没有一个部门对所有的实物资产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各单位之间没有形成资源共享机制,造成资金浪费和资产利用率不高。

2、维护不合理。在资产使用过程中,缺乏对资产使用状况的及时跟踪和维护。有些资产如果及时维护,使用效率往往可以提高很多,同时也可以减少大量支出;而有些资产如果维护成本太高,反倒不如早些报废,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3、处置太随意。在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随意处置的现象。有些资产处置时未经评估或评估价偏低,有些资产在有相当使用价值时就被报废,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此外,有些资产已没有使用价值或已经下落不明,而原使用部门并不向资产管理部门报损,造成实物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相脱节,进而使得账实不相符。

4、监管力度不够。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张,高校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建设所需资金除了政府的投入和学生的交费以外,其他就是银行贷款。就各高校来说,银行资金是高校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部大力支持的一件工作。高校向银行贷款没有上级部门和有关银行部门监管,高校自身也没有相应的监管程序。由于缺乏监管,有些高校往往追求短期效应,不顾自身还款能力,在多家银行贷款,也没有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借助流动资金贷款维持日常运转,这很可能造成资金的流失。

(五)基础工作薄弱

1、资产清查不及时。高校资产分布在各个部门,而且品种繁杂、数量众多,清查一次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很长的时间,因此许多高校很长时间不进行资产清查,只有在上级检查时才进行清点,结果就导致账实不符。

2、管理手段落后。高校资产为资产管理部门、各教学单位、机关等多头分管,缺乏统一归口的强有力的管理协调部门,使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交叉重复,互相制约。而且,管理手段主要依靠传统的手工方式,并没有建立起现代化的资产管理网络,这也使得各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信息不流通、不共享,影响了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效益的对策建议

目前,大多数高校由于规模的扩张,资金相对紧张,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保障高校的快速健康发展是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进行管理。但高校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管理目标。

(一)强化资产管理意识。高校资产是高校健康快速发展的物质保证,因此要加强高校资产管理,这就需要增强高校全体员工的资产管理意识。从校领导到广大教职员工,都要树立资产管理意识,树立资产使用和管理效益的意识,一方面保证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这就需要加强对高校资产管理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和学习,提高学校领导及相关人员的资产管理意识,树立资产管理与教学、科研同等重要的理念,培养学校每位员工的责任感,以保证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

(二)建立健全有关法规制度。首先,需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全面掌握学校资产的使用状况,做到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账账相符,实物资产和财务账簿账实相符。同时,根据各部门实际,在各部门间调剂使用资产,实现资产的有效整合,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同时,要完善有关激励约束制度,建立资产管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把资产管理效益纳入到年终考核中,分清责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奖惩。

(三)明确各级部门责任。要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必须要明确各级资产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责任。资产管理者主要进行财务管理和实物资产的购置和处置;资产使用者主要负责资产的使用和维护,要对所使用的资产进行造册登记,履行严格的手续,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舞弊与欺诈行为,保证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控制各种风险,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和效益。

(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首先,对高校资产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清查盘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保证账实相符。同时,尽量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形成现代化的高校资产管理网络,使各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及时进行沟通,有问题及时解决,从而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效益。

(五)加强资产购置至报废各个环节的管理。首先,资产购置之前要对各部门、单位提出的资产采购计划认真调查论证,确有必要时再决定购买;其次,资产购置时进行公开招标,尽量降低资产购置成本,并严格做好资产验收和入账工作;再次,资产领用时要进行严格审查,而且要严格履行相关手续;第四,资产使用过程中要进行维护保养,尽量提高资产的使用寿命,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最后,资产报废时要进行评估,确保以合理的价格进行处置,尽量回笼资金。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小飞等.高校资产管理与“三育人”.科技信息,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