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预警研究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07 17:3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财务预警研究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财务预警研究论文

篇1

序言

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促使企业全面走向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广大的资金和产品销售市场,另一方面市场中的企业,时刻面临着各种风险,每种风险都有可能导致企业走向灭亡。如果企业不能卓有成效的规避与防范各种风险因素的话,势必使企业的未来发展陷入严重的危机境地。然而,在企业遭遇风险之前,财务状况会逐渐恶化产生企业的财务危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财务危机加剧到企业无以承受的极限时,全面危机将会随之爆发。

企业财务危机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企业外部条件会造成企业的财务危机,企业内部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也会促发企业的财务危机,为此就必需选择恰当的财务指标,建立合理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基本认识

(一)企业财务危机含义及表现形式

财务危机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企业财务状况持续恶化,财务风险加剧,出现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信用危机,直至最终破产的一系列事件的总称。

财务危机从总体上说是支付能力不足或者支付能力丧失,但具体地看,却存在多种表现形式:

1、从资产存量角度看,企业总资产的账面净值相当于或小于账面记录的负债金额,即企业净资产小于或等于零。当企业净资产为负值时,就是所谓的“资不抵债”,表明企业已经事实上破产。

2、从可持续经营的角度看,企业主营业务量持续负增长,市场销售黯淡,盈利能力差,存在数额巨大的未弥补亏损。

3、从现金流量角度看,企业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负值,并常常伴有资金流量萎缩的情况,一些必要的约束性支出被压缩或拖欠,且这种现金流量的非正常情况处于长期的持续状态,其应履行的偿债义务受到阻碍。

4、由于经常拖欠应付款项,企业信用丧失,难以从供应商、金融机构或资本市场等相应融资渠道筹集必需的补充资金,用来维持日常支出或基本的偿债需求,使企业资金来源日益枯竭,从而步人恶性循环,导致企业发生严重财务危机而不得不宣告破产。

(二)企业财务危机的特征

从财务危机的定义可以看出它指的是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财务危机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客观积累性。财务危机的客观积累性表现为期间概念,它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在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回收、分配等各个环节上所出现的失误,而非会计报表某一时点上某一项目的失误,即是各种财务活动行为失误的综合。

2、突发性。财务危机由于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但更多因素是爆发性的、意外性的,有的甚至是急转直下的。

3、多样性。由于受到企业经营环境、经营过程、财务行为方式多样化的影响,这些活动环节中不管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财务危机。

4、灾难性。财务危机虽然包括多种情况,但不管是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还是企业破产,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一种情况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三)企业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

1、企业经营风险的存在

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性、企业对产品销售价格的调整能力、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变化、企业固定成本总额的高低以及经营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和管理经验等,其中决定性因素是管理的质量。

2、企业丧失筹资能力

企业债务的一种重要清偿方式是以新筹资金还债。新筹资金包括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一个企业筹资能力丧失(或者无筹资能力),企业现金又不足以维持企业持续经营,此时到期债务不能清偿就为必然,所以,企业筹资能力丧失是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首要原因。

3、企业现金流量不佳

合理的现金流量,是维持企业在一个适当的资本和财务结构下经营及运作的需要,也是维持企业在较强的流动性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有时一个盈利不错的企业也会走向破产。一个企业现金流量是否合理,主要体现在企业盈利质量、现金流量结构和支付能力等方面。

4、企业资产流动性的强弱

5、企业负债结构和企业资产占用期限搭配(即筹资政策)不合理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解析

企业财务危机一旦发生对企业的发展将造成致命的打击,企业财务危机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它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一般其形成过程有规律可寻,因此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含义

财务预警体系就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根据企业建立的组织体系,采用各种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方法,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指标设计原则

企业在构建企业外务危机预警体系时,首要的问题是财务指标的选取,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全方位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现状和运行规律,及时对企业财务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发出警报并迅速做好防范和控制措施。一般说来,财务指标的设计和预警体系的构造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原则。即预警指标必须与企业的特点充分结合起来,使构建的预警指标体系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和风险判断做到真实可靠。

2、全面性原则。即预警指标体系应该全面、系统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设计的指标能够充分考虑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做到预警指标不重复、不遗漏。

3、动态性原则。即必须在分析企业现状的基础上,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外,还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不断修正、补充指标体系的内容,确保预警的时效性。

4、可行性原则。即在企业的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出现恶化或发生危机之前,能够及时发出警报。预警的信号要明确,判断要简单,不应把指标设计得于复杂,缺乏实用性。此外,还必须保证所花费的成本低于其所能带来的效益。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程序

企业财务预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逻辑分析过程,即应用因果分析法,从结果出发寻找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再分析原因又是如何影响结果—警情及影响程度大小。财务预警遵循的逻辑过程即预警系统研究所遵循的思路依次是:

1、确定警情。确定警情是预警的前提,可以通过预警系统中所选择的若干重要预警指标的预测景气信号来反映。

2、寻找警源。确定警源是预警过程的起点。警源是导致警情发生的根源。一般说来,警源有两类:一是可控性较弱的警源,主要是客观条件和外部市场环境等外生警源;另一类是可控性较强的警源,主要指一些内在因素的作用

3、分析警兆。分析警兆是预警的关键环节。预警不能只停留在对警源的分析上,而应该作进一步的分析,即根据警兆分析来预报警情的程度。警兆根据可否直接表现为外部现象特征指标,分为景气警兆和动向警兆。

4、预报警度。预报警度是预警的目的。根据警兆的变化状况,通过监测预警系统中景气信号,可确定下一个景气信号,从而确定下一个阶段的警度,即实际警情的严重程度。

5、处理警情。即当警情出现后采取什么措施去处理,企业财务危机的警情处理十分重要,一个可操作的警情处理方法和路径能够较好的防范企业危机,同时在处理过程中也要依据警情的大小和重要性分别对待,重要的警情必须报告高层管理人员。

(四)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功能

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监测作用。财务危机预警活动的第一要务,是确立企业重要的生产经营环节以及对企业运行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经济活动与领域为监测对象。

2、识别与诊断作用。通过监测信息的分析,可确立企业经济活动中己发生的危机现象或将要发生的危机活动趋势。

3、预防和控制作用。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仅能及时预防现存的财务危机,而且能通过系统详细记录,了解危机发生的原因,并及时提出解决措施和改进建议,更正企业营运中的偏差或过失,使企业回复到正常的运转轨道上。

4、提升企业价值。企业的价值就是以其所控制的经济资源,为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实现企业价值的不断增值。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其目的是要促使企业千方百计改善经营管理,提升经营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避免企业财务失败的出现。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建构

不可否认企业财务危机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体系尤其必要。

(一)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二)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二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对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一般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然而,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这就是财务弹性。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及存货周转率,其中:

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计算如下: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

虽然,上述指标可以预测财务危机,但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其中:

(三)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帐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途径。从大量负债经营实例,不难得出几点教训: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盲目投资,没有进行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是造成失误的原因,虽然适度举债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必须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如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必然恶性循环。同时企业偿债能力强弱是对负债经营最敏感的指标,只从偿债能力看,负债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未必合理,如企业借款利率小于利润率。企业应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不同产业的负债经营合理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是:第一产业为0.2左右,第二产业为0.5左右,第三产业为0.7左右。

篇2

关键词:财务危机;危机防范;预警体系;构建

0 引言

随着企业国际化的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承受着严峻的国内竞争和国际环境的风险压力,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余波未平, 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企业面临着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财务危机是指为企业明显无力按时偿还到期的无争议的债务。通常企业破产或以证交所对上市公司给予特别处理或退市作为标准。

1 财务危机的防范

财务危机首先具有客观积累性,它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各种财务活动行为失误的综合。其次具有突发性,造成财务危机因素多为爆发性的、毫无征兆的。再次具有多样性,它受到企业经营环境多样化,经营过程多样化和财务行为方式多样化的影响。这些企业活动都可能造成财务危机。财务危机还具有较大的损失性,无论是资金管理失败还是企业破产,其给企业带来的后果都是灾难性的。在笔者接触的出现财务危机的企业中,均出现了资金不足,缺乏偿债能力;资产流动性差;经营能力不佳,不良资产比例大;获利能力低,经济效益差;成长能力弱,企业发展停滞不前等众多因素中一项或者几项。

财务危机是影响企业生存“危险”因素,因此,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要有意识的针对可能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提早防范。客观上,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宏观环境具有相当大的不可预见性和客观存在性,例如国际油价的变动、人民币的持续坚挺、利率的上调等都属于该范畴。再者,因筹资决策失误造成合理性欠佳的企业资金结构,高企不下的负债资金比例,尾大不掉的混乱管理,缺少制度性的资金管理压的企业无法“喘息”,导致偿付能力不足,产生财务风险。加上企业主观上缺乏风险意识,不能严肃合理的进行财务决策,过高的赊销比例和不合理的存货库存结构,造成财务危机的产生也在情理之中。

针对上述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的规避财务风险,降低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从财务行为上,应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财务结构,理顺财务关系,明确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制定合理的财务计划,减少理财失误,强化日常资金管理,抓住现金流量生命线,确保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重视融资管理,规范投资行为,建立财务危机防范机制, 制定科学的预算体系。从企业层面上看,应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变化,加强危机意识,谨慎提供资产担保,合理保持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比例,制定危机处理应急机制, 优化负债结构,正确把握负债经营额度, 要优化资本结构,要注重筹资结构,合理安排债务偿还的时间和额度。当然, 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应当是重在预防与控制。

2 预警体系的构建

企业增长周期波动理论奠定了财务危机预警的理论基础。纵观企业的发展史,财务危机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具有相当大的渐进性。这就使得构建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成为可能。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是为防止企业偏离正常经营轨道而建立的报警和控制系统,它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通过对财务数据资料的分析,提示存在的财务危机,对财务风险实时监控,为决策层提供可靠依据。通过财务危机的预警,帮助企业收集产业政策、市场状况、财务和经营状况的信息,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对财务运营过程监控和预测,探寻企业运行弊端所在,更正企业营运中的偏差,为高层决策提供参考,合理避免借贷款风险,及早发现财务危机信号,便于企业在危机萌芽状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也有利于给投资者及时提供风险警示,给审计人员提供正确的审计意见,使政府监管部门更好地监控上市公司质量。

企业在构建预警体系应设计合理的财务指标。该指标结合企业的特点,有较强的指向性和目标性,要切实可行,操作简单,有足够的实用性,要全面、系统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要面向企业发展趋势,及时进行滚动修订和补充,也要注意预警体系的经济性指标。一般而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应该是由若干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该有机整体包括财务危机预警组织机制、预警信息机制、预警分析机制、预警管理机制。①预警组织机制,预警组织机构是否相对独立,是否有其自身的中立性和客观性,组织制度是否健全,直接关系财务预警体系的功能能否发挥其功用。其主要职责包括:确定预警目标、研究预警方案,分析预警汇报,决定预报的类型和预报内容,制定对策方案等。②财务预警信息机制。为财务预警提供信息支持,包括财务预警信息的搜集、传递、处理与评价等方面的制度和规定,提供预警行为主体实施预警行为所需信息是其首要功能。主要职能是明确信息收集目标,收集统计数据、经济分析报告、行业公告、规划等各种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汇总、计算研究,探寻宏观走向、行业发展趋势、隐含的危机与商机。③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机制。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机制主要是对内外部信息进行甄别,通过相应指标体系来综合分析,建立模型,反映企业的状况,并进行识别警兆、确定警度和预报警情。日常财务预警中常常采用的模型包括:单变量预警模型、多元线性判别模型、逻辑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④财务危机预警管理机制。该机制功能主要是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日常监控,并体现出来的警数值进行控制,,当发生危险时,自动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当财务危机发生以后,组织补救措施,化解财务危机。

3 结束语

虽然企业财务危机的积累性、多样性、突发性等特点,但事实证明其形成和作用过程是有规律可寻的,为此合理的确立企业财务指标,建立短期、长期财务预警系统,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对化解财务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付卓.《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厦门大学2001年硕士学位论文.

[2] 彭韶兵. 公司财务危机论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篇3

【关键词】财务预警财务危机财务困境

财务预警(FinancialForecast),又称为“财务危机(危机)预警”,是从财务角度对企业进行预警,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预先告知企业所面临的危险情况,同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发现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并提出相应的排警对策的财务分析系统。

1财务预警的功能

一个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具有以下五大功能:

1.1信息收集

它通过收集政治、经济、政策、科技、金融、各种市场状况、竞争对手、供求信息、消费者等与企业发展有关的信息,集中精力分析处理那些对企业经营和发展有重大或潜在重大影响的外部环境信息,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

1.2预知潜在的财务危机

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获得财务危机的先兆信息,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以减少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1.3控制发生的财务危机

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一方面财务预警系统密切跟踪危机的进展,另一方面迅速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1.4提供对策

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能够提供有效的、便于操作的处理财务危机的基本对策和方法,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1.5避免类似财务危机再次发生

财务预警系统通过详细地记录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处理经过、解决的措施以及处理的反馈与改进意见,对企业现有财务管理及经营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增强企业的免疫能力,同时不断完善财务预警系统。

2财务预警的意义

任何企业的财务危机绝非朝夕之间突如其来,往往是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监测与危机前的种种征兆重视不够,未能及时采取措施,以至于财务危机不断恶化,最后引致危机爆发。因此,对企业的财务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早察觉财务危机的信号,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使经营者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状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预防失败,以提高管理质量。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对财务运营进行监控预警,无论从哪个立场分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1对于监控部门来说:

根据财务预警系统提供的信息,可以进行监测和预警;对于经营者来说,能够在财务危机尚未出现时或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经营,预防失败;对于上市公司,可依据此揭示财务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公司经营策略,以避免沦入ST、PT的行列;对于准备借“壳”上市或买“壳”上市的公司来说,可以通过关注预警信息寻找到宝贵的“壳”公司;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根据财务预测指标的动态分析进行正确的投资选择,并在发现企业的财务危机萌芽后及时处理现有投资,避免更大损失;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可以利用这种预测,帮助做出贷款决策并进行贷款控制,防止坏账发生;对于审计人员、法律人员来说,可以据此更为准确地对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和前景做出判断,避免因未能准确披露而招致的法律诉讼。

2.2从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而言:

自从1997年东南亚引发金融危机并迅速波及到全球以来,人们开始反思探讨造成危机的根源,各项研究表明,除了经济、金融体制和腐败等深层次原因外,引发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的经济信息不全,缺乏必要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因此就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而言,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可操作性强的危机监测预警系统十分必要。

2.3从企业所处的国际环境来看: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经济处在危机四伏、动荡不安的态势下,亚洲经济危机从本质上讲是现金流量的危机,是资金短缺的危机,造成这一危机的原因:一是公司过度负债的筹资观,二是公司盲目向高风险行业扩张和大肆推进国际化的投资观。事实上亚洲金融危机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东南亚企业早已潜伏的财务风险和危机。曾经名噪一时的韩国大宇集团一夜之间神话般的破灭了,成为亚洲金融危机最迅速的牺牲品,其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没有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危机并早做处理。

2.4从企业所处的国内环境来看: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竞争日益激烈,财务失败以及由此导致的破产清算已成为许多企业可能面临的问题,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适时、准确地对企业财务失败进行预测分析是市场竞争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保障。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之后,面对国外企业参与国内竞争的形势,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更成为企业以现今财务管理手段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应变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于1998年3月16日颁布了证监交字[1998]6号文件《关于上市公司状况异常期间的股票特别处理方式的通知》,要求当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异常,导致投资者对该公司前景难以判断,可能损害投资者权益的情形时,证券交易所应对其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Specialtreatment,简称ST)。特别处理的规定给上市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近年来,证监会对一批ST公司的处理也给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上市公司迫切需要一个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以起到警报器的作用,提醒有关方面的注意。而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普遍存在财务结构脆弱、财务控制不健全的问题,为企业的生存埋下隐患。“生存重于利润”、“预防重于治疗”的观念越来越为企业所认同,它们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居安思危、安全理财的重要性,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成为企业永续经营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鸣,张艳.财务困境预测的实证研究与评述.财经研究,2001,12.

[2]尹侠.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实证分析.网,2002,1,3.

篇4

关键词: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研究综述

Abstract:The failure of main U.S. investment banks in 2008 turned the U.S. subprime crisis into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very quickly,which almost damaged all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financial systems and further caused global economic crisis. These series crises strongly demonstrate that timely and effective early warning of the failure of securities companies (investment banks)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reviews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about early warning of the failure of securities companies and provides a sound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important field.

Key Words:securities company,early warning of failure,research review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4-2265(2009)12-0016-05

一、引言

自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美国投资银行业逐步陷入危机。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因濒临破产而被摩根大通收购;2009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而美国银行则宣布收购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2009年9月21日,美国第一和第二大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被美联储批准从投资银行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美国主要投资银行的基本崩溃,使得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传染遍及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危机。这一系列危机表明,及早有效地对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的失败进行预警极为重要。

就我国而言,2001年到2005年,伴随着证券市场数年的低迷,证券公司长期累积的风险先后暴露,证券监管部门在短短几年间对近60家证券公司采取了风险处置措施,以妥善化解行业危机。这次全面行业危机的集中爆发,既反映出监管的不足,也恰恰说明亟需建立一种有效的金融风险早期预警系统,以防患于未然。

本文拟通过对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分析,为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系统的建立完善提供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看,对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的研究很少,而且对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的研究基本上被视为一般公司(非金融类)失败预警研究在证券行业的应用,其研究方法也基本沿袭了一般公司失败预警研究。因此,本文在全面梳理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的研究现状时,必须涉及一般公司的失败预警研究现状,也须涉及金融类公司的失败预警研究现状。回顾一般公司和金融类公司的失败预警研究,既可以理清失败预警研究的发展启承脉络关系,又可以为证券公司的失败预警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二、一般公司(非金融类)失败预警研究回顾

(一)国外一般公司失败预警研究回顾

Beaver(1966)的文章开创了企业财务困境预测研究的先河,最早采用了单变量分析法进行企业财务失败预警研究。其后,大量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表了诸多研究成果,可以说国外企业财务困境预测研究已经臻于成熟。

1. 多元统计方法。

(1)多元判别分析。判别分析用统计模型的语言描述为,设有 个总体,希望建立一个准则,对给定的任意一个样本 ,依据这个准则能判断它是来自哪个总体。

Altman(1968)首次采用多元判别分析对企业财务困境预测问题进行研究,选取了于1946―1965年间破产的33家制造业上市公司,通过行业、资产规模及报表年份进行配对选取了33家非破产企业,研究了涵盖流动性、盈利性、杠杆比率、清偿能力和经营活动5个方面的22个财务比率变量,最终建立了

(营运资本/总资产)、 (留存收益/总资产)、 (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权益/负债总额、 (销售收入/总资产)五变量的值模型:

采用样本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财务困境前一年该模型具有95%的预测能力,在财务困境前两年该模型具有72%的预测能力。这说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后来,Altman,Haldeman 和Narayanan( 1977) 修正了模型,在原有 5 个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加入了公司规模与盈余稳定性两个变量,建立了模型。Altman(1995)又进一步拓展了其研究,分别建立了针对非上市制造企业的 模型和针对非制造企业的模型。2000年再次对 模型进行了修正,去掉了带来行业影响因素的销售收入/总资产,得到了跨行业的 值模型:

由于多元判别分析方法不仅能够了解哪些财务比率最具有判别能力,而且同时考虑多项指标,因此对整体绩效衡量较单变量分析更为客观。在Altman(1968)之后,多元判别分析成为学术界研究财务困境预测问题的主流方法。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多元统计分析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之上的,包括自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财务困境组与非财务困境组具有相等的方差-协方差矩阵,发生财务困境的先验概率和误判成本均为已知等,而事实上,这些假设常常不成立。

(2)多元条件概率模型。学者们随后引入了假设相对宽松的多元条件概率模型Logit分析和Probit分析,克服了多元统计分析面临的统计假设问题。Logit模型的目标是提供可以归为某一类观察对象的条件概率。它建立在累计概率函数的基础上,不需要自变量满足多元正态分布和两组间协方差相等的条件。

Ohlson(1980)将Logit分析方法应用到企业财务困境的研究中。Ohlson选择在1970―1976年间破产的105家公司(破产前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至少三年)和2058家非破产公司组成的非配对样本,使用Logit回归方法,分析了样本公司在破产概率区间上的分布以及两类判别错误和分割点的关系。相比而言,运用Probit方法进行的研究较少,这主要是因为Probit方法计算较为复杂,且预测效果与Logit方法相差不大。Logit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对多重共线性、极值和数据缺失等问题极为敏感(Ooghe,2006),而且一些实证研究对MDA和Logit两种方法的预测效果进行了比较,并没有得出Logit方法明显优于MDA方法的结论。

2. 期权定价方法。1974年,默顿论述了有关将期权定价理论运用于风险贷款和证券估价的思想。其后,许多学者尝试将期权定价理论应用于信用风险的度量领域,KMV模型正是这样的一个成功的例子。

KMV模型是KMV公司开发的一种违约预测模型(信用监控模型,Credit Monitor Model),运用预期违约频率来衡量一年内借款者的违约概率。违约风险大小是用违约距离(Distance-to-Default)来衡量的。该值越大,说明公司到期能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该公司信用风险越小;反之,则公司信用风险越大。为计算违约距离,KMV模型采用Black―Scholes―Merton期权定价模型构建了资产市场价值和股权市值之间的关系。在计算得出公司违约距离后,将其与相应的违约距离数据库相对比,把相同违约距离公司中实际违约公司的百分比作为该公司的预期违约频率(EDF),从而对公司违约破产概率进行衡量。KMV模型是一种动态模型,它是一个基于现代公司理财和期权理论的“结构性模型”,对外界条件的改变能很好地作出反应(EDF每季度更新一次),并且可以及时反映股票市场上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不过,KMV模型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由于KMV模型主要依靠股票市场数据来预测违约率,股票的价格若受投机因素影响很难正确反映公司资产价值及其变化情况,模型的精确性将大打折扣;根据同样失败距离确定失败频率必须依赖于一个庞大的公司失败信息数据库。

3. 其他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综合智能等方法被应用到研究中,主要包括:递归分类算法(Recursive Partitioning Algorithm)、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s)、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等。但是并没有证据表明这些方法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多元判别分析和Logit分析(Ooghe,2004)。

(二)国内一般公司失败预警研究回顾

由于我国企业破产制度不完善,并且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建立较晚,国内对企业财务失败预警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的会计实践和信息披露制度不断完善,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国外的研究方法应用到国内的研究中,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主要的研究按照方法不同介绍如下。

1. 多元统计方法。陈静(1999)以1998 年27 家ST 公司和27 家非ST 公司为对象,进行了单变量和二类线性判别分析,总体正确率为92.6%,该研究是国内第一个以上市公司为样本判定企业财务困境的成果,虽然在方法选择、样本构造、判别标准等方面有待深入,但其意义却是重要的。

高培业、张道奎(2000)选取深圳市非上市企业作为样本,运用多元判别分析、Logit分析、Probit分析等多种方法建模,并借鉴Altman设定待定区间的做法,提高了模型的预测效率。吴世农、卢贤义(2001)则以140 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比较了Fisher 判别、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元Logit 回归分析的预测效果,发现多元Logit 回归模型的判定能力最好。

2. 期权定价方法。由于有关公司破产的历史统计数据严重缺乏,相应数据库还未建立,很难把违约距离转化成预期违约频率,KMV 模型的建模方式在我国应用尚有些困难。而由于宏观经济的差异,我国直接使用国外的数据库来建立映射关系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3. 其它方法。刘洪、何光军(2004)在用传统的判别分析方法和Logit方法对公司经营失败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另外,有些学者将数据挖掘方法(吴俊杰,2006),生存分析中的COX模型(陆志明等,2007),学习矢量量化算法(王静等,2004)应用在我国公司财务失败预测模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结果。

三、金融类公司失败预警研究回顾

由于金融类公司与非金融类一般公司在资本结构、经营方式、风险暴露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金融类公司失败的预警研究更要有针对性。金融类公司失败预警方法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比如美国联邦金融机构检查评议委员会于1979年建立的CAMEL评级系统。二是借鉴非金融类公司的思路和方法对金融类公司失败预警进行研究(见表1)。对非证券、金融类公司的失败预警研究,国外文献比较少。

目前,国内对金融类公司失败预警研究比较少,例如在银行失败研究方面,多是对引发银行危机原因的分析及应对机制的设计,在主流学术刊物上基本没有定量研究的论文。我们在此不作叙述。

四、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研究回顾

相比其他金融类公司,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具有自身行业的特殊性。目前对证券公司风险预警研究的文献不多。相对于国外证券业失败预警的研究而言,国内证券业失败预警的研究更显得滞后。

国外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的代表性研究是1976年Altman和Loris发表的论文。文章以1971-1973年美国SIPA条例下破产的40家证券经纪商作为研究样本,选择能够代表NASD市场上公司规模和寿命的125家公司作为健康公司样本。指标选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传统财务指标,如盈利性指标、流动性指标、杠杆类指标等。二是能够代表证券行业特征的指标,如次级债占股东权益的比率等。三是寿命、组织形式等非财务性指标。文章根据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并运用系统选择技术对变量的判别能力进行评估后,最终选择了6个指标:(1)反映盈利能力的净利润/总资产;(2)反映财务杠杆水平的(总负债+次级债)/权益,此处作者将来自于所有者和顾客的次级债看成是证券经纪商的负债而非权益;(3)反映公司总资产结构流动性的总资产/调整净资本,调整净资本被广义地定义为流动性强的资产与总负债之差;(4)(期末资本―资本附加)/期初资本,该比率体现了报告期资本的运转和支出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反映了在没有新资本注入的情况下公司的信用情况;(5)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风险的加权寿命,与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经营经验相关,SIPC清算的经纪商中经营时间不长于5年的占了75%,反映出经验的缺乏是公司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6)涵盖10个元素的综合指标,这10个元素是在NASD工作人员对能预示失败指标判断的基础上选择的,包括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对资本短缺和破产较敏感的指标,反映寿命以及报告及时性的指标。作者通过检验得出了失败经纪商和非失败经纪商的组内协差阵不相等的结论,为选择二次判别函数形式(

)奠定了理论上的依据。文章设定临界值为-4.385,检验结果显示二次判别式前一年的正确判别率达到了90.1%,误判率仅为9.9%。由于使用初始样本检验使检验结果有被高估的偏差,作者通过回代检验和交叉检验来检验模型的可靠性。检验得出的结论为:判别模型用一年前数据对证券经纪商的失败正确判别率为86.2%,误判率为13.8%。作者又利用季度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由于季度数据的缺失,剔除了税后净收入/总资产和综合指标中的两个因素,最终选取了5个指标变量。剔除变量后,模型的误判率只是轻微提高,说明判别模型提前一年对证券经纪商的失败有很好的预测能力。

国内最早的对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的研究,是合肥工业大学――国元证券课题组(2005)发表的《证券公司失败研究》。该课题组运用Logit 回归分析模型建立证券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系统,以2002年以来19家破产或被接管的证券公司为失败证券公司样本组A,以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正常经营的48家证券公司为正常证券公司样本组B(已剔除有经营不利的市场传闻的证券公司),A组部分证券公司和B组证券公司数据来源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公布的财务报告。模型依据监管部门对证券公司安全性评价提出的7个指标为基础,确定了净资产、利润总额、注册资本、营业收入(主要是发行收入、经纪收入、自营收入、委托理财收入)、扣除客户保证金后的负债总额、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客户保证金、权益类证券总额、委托资产账户购入的权益类证券期末余额等10个研究变量,以失败概率P为预测变量,建立了Logit回归模型。由于选取的变量为资产负债表项目,而非财务指标,而且变量选取与设计并没有反映出证券公司业务与风险的特点。最终结果表明选取的变量对判定证券公司经营成败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未能建立证券公司失败的预警模型函数。

截至2006年10月,我国共有58家证券公司进入风险处置程序,这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数据资料。李涛(2008)将证券公司财务困境定义为证券公司破产或被监管机构采取风险处置措施。依据这一定义,作者得到了9家在2004―2006年间陷入财务困境的证券公司,同时,根据资产规模匹配原则,按1:1的比例选取了9家正常经营的证券公司,其中剔除了虽不符合上述财务困境的定义但是公布重组的证券公司。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财务困境前1年多元判别模型和Logit模型都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财务困境前2年,其综合误判率均较财务困境前1年有显著的上升,基本上不能有效地对证券公司财务困境进行预测。由于作者只选择了18家证券公司,样本数量偏小,代表性不高,实证结果缺乏大样本数据的支持和检验,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王晓燕(2009)也将证券公司进入风险处置程序界定为财务失败,按资产规模配对的原则,共选取了24家健康的证券公司作为配对样本。作者最初设计了36个财务指标作为研究变量,然后利用非参数检验、相关性检验、逐步判别分析等方法对变量进行了筛选,最终选择5个变量建立了线性判别模型、二次判别模型和Logit模型。回代检验和交叉检验的结果表明,由5个变量构成的线性判别模型判别效果最好,回代检验和交叉检验的正确率均在85%以上。二次判别模型和Logit模型的判别效果略有下降。该论文的方法和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和优化。

五、结论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看,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失败预警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模型和模型变量选择等方面基本沿袭了一般公司(非金融类)失败预警研究,或者借鉴了非证券、金融类公司的失败预警研究。主流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其一是以实证为基础的多元统计方法,其中又以多元判别分析方法和Logit回归分析方法运用较为普遍,该类方法多是根据公司历史财务数据和其他公司特性指标来构造模型;其二是以KMV为代表,基于理论模型、并结合实证方法(即根据失败距离,借助实际数据库映射出失败频率)的期权定价方法。由于大量证券公司并不是公开上市公司,这使得在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研究中运用期权定价方法存在困难。

从应用有效性来看,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研究在全球范围内仍然任重道远,亟待出现突破性研究成果。2008年美国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诸家投资银行几乎是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发生崩溃的。这为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研究提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为什么过去的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研究无法预警此次诸家投资银行的失败?这一系列危机确定无疑地表明,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研究极为重要;而过去的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研究一定存在某种局限性。

未来的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研究必须努力突破这种局限性。在研究方法上,应对现有的各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选择适合证券公司的失败预警模型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今后的研究可以尝试加入更多的外部因素(如宏观因素)作为区分失败与否的另一边界,在多维空间中设定多维的阈值进行判别分类。在变量的选取上,仍然需要根据证券公司行业特征和风险特点,因地制宜地设计相应的变量指标。鉴于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对证券市场的周期波动具有决定性影响,进而对证券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决定性影响,所以加入反映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变量可能显著提高预警模型的有效性;同时,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过度运用金融创新工具在获取收益、规避风险的同时更可能带来新的、未知的风险,所以未来的研究中也应考虑加入能够反映金融创新相关风险的变量。

参考文献:

[1]A. Aziz,D. C. Emanuel,G. H.Lawson,1988, “Bank-

ruptcy Prediction:An Investigation of Cash Flow Based Model”,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5,419-437.

[2]D. Martin,1977,“Early warning of bank failure:A logit regression approach”,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 249-276.

[3]Edward I. Altman,1968,“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ournal of Finance, 23,589-609.

[4]Edward I. Altman,1976,“A Financial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Over-the-Counter Broker-Dealers”,Journal of Finance, 31,1201-1217.

[5]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1999,(4).

[6]合肥工业大学――国元证券课题组.证券公司失败研究,上海证券交易所第十三期联合研究计划项目,2005.

篇5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一、引言

“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最严重的财务危机是企业破产。企业因财务危机最终导致破产实际上是一种违约行为,所以财务危机又可称为“违约风险”。

关于财务危机的定义,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说法。论文百事通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1)Beaver(1966)将破产、拖欠优先股股利、拖欠债务界定为财务危机。(2)Altman(1968)定义的财务危机是进入法定破产、被接管或者重整的企业。(3)Deakin(1972)则认为财务危机公司仅包括已经经历破产、无力偿债或为债权人利益而已经进行清算的公司。(4)Carmichael(1972)认为财务危机是企业履行义务时受阻,具体表现为流动性不足、权益不足、债务拖欠及资金不足四种形式。(5)Wruck(1990)给出的财务危机的定义是企业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现有债务的情况,这些债务包括应付未付款、诉讼费用、违约的利息和本金等。(6)Ross等人(1999;2000)则认为可从四个方面定义企业的财务危机:一是企业失败,即企业清算后仍无力支付债权人的债务;二是法定破产,即企业和债权人向法院申请企业破产;三是技术破产,即企业无法按期履行债务合约付息还本;四是会计破产,即企业的账面净资产出现负数,资不抵债。(7)Lee(2004)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定义财务危机:一是未能偿还到期借款的本息,借款期间有过延期还款和减少本息支付的协议;二是公司的净资产减少到其股本的一半以下。

综合上述各种定义可知,无论财务危机如何定义,企业发生财务危机都具有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现金流的紧张状态可能使经营无法持续的特点。财务危机的出现意味着企业基本面发生根本性变化,处理不当就会导致企业破产。因此,识别企业财务危机,并对其做出预警,不仅对企业经营者及时采取措施化解危机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投资者规避风险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文献综述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问题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很多经济学家与财务专家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利用相应的财务变量构造了一系列的预测模型,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可归纳为四类。

(一)单变量模型

单变量模型是运用单一变数、个别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最早的财务预警研究是Fitzpatrick(1932)的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此后,WilliamBeaver(1966)使用单变量为分析方法,采用成对抽样法进行样本配对,考察了29个财务比率在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前1-5年的预测能力。Beaver发现在破产前一年的预测正确率可以达到87%,对于失败企业是最具有预测能力的指标。国内学者对单变量模型也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包括陈静(1999)以1998年的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使用1995-1997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了单变量分析。吴世农和卢贤义(2001)以70家ST公司和70家非ST公司,应用单变量分析法研究了在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前5年21个财务指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

单变量模型的优点是只需要观测一个变量,应用比较简单;但是,任何一个财务比率无法充分和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特征,所以该方法在现今的研究中很少被单独使用,一般都是与其他方法结合运用。

(二)多变量分析模型

多变量分析模型又可以分为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和多元判别分析模型。EdwardAltman(1968)使用多变量分析法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研究。他以1946-1965年间33家破产的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并配对33家正常企业,将22项财务比率分为流动性、获利性、财务杠杆、偿债能力和活动力五大类指数,利用多变量分析法建立了著名的Z-Score记分模型。Meyer和Pifer(1970)以1948-1965年间失败的30家银行与其相匹配的30家非失败银行为样本,利用二元回归分析法建立模型,并且用9对相匹配银行组成的预测样本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此外,还有其他典型的判别分析模型,包括:Deakin模型、Blum模型、Casey模型和Taffler模型等等。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有陈静(1999)使用1995-1997年的财务数据,对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进行的多元判别分析。张玲(2000)以120家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其中60家公司的财务数据,通过多元判别法建立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卢守林等(2002)以沪深两市A股市场上所有上市公司1998-2000年的财务资料为依据,用多元判别分析法构建的Z-Score模型。

多变量分析法弥补了单变量分析法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稳定性,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这种方法受到了统计假设的限制,只适用于自变量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并且要求组内的协方差矩阵相等,否则得到的预测结果可能是有偏的;第二,多元判别分析要求财务危机公司与正常公司之间一定要配对,而配对的标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

(三)多元条件概率模型

多元条件概率模型是使用极大似然法对参数进行估计的一类概率模型,包括Logistic模型和Probit模型。Martin(1977)首次使用Logit模型预测公司的破产及违约概率。Ohlson(1980)从1970-1976年间在美国的上市公司之中排除公共事业、运输公司、金融服务业,总共挑选出105家破产公司和2058家正常公司为样本,采用九个财务比率建立了Logit模型。Huffman&Ward(1996)运用Logit模型对1977-1991年间违约的171家企业的高收益债券进行了预测研究等。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吴世农和卢贤义(2001)分别采用多元判别分析和Logit回归方法建立和估计了预警模型。刘?F(2001)使用1999年28家ST公司与另外28家正常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前3年的数据,通过Logit回归方法建立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姜秀华(2002)和齐治平(2002)利用Logit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信用风险分析。李萌(2005)以不良贷款率作为信用风险衡量标准,构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Logit模型等。

多元条件概率模型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自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和组内协方差矩阵相等的假设条件,但是要求因变量有逻辑含义,而且计算过程较为复杂,有很多近似处理。

(四)神经网络预警模型

神经网络,又称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ANN)是一种从神经心理学和认识科学的研究成果出发,应用数学方法发展起来的并行分布模式处理系统。常见的神经网络模型主要有:BP神经网络模型、MDA协助神经网络模型、ID3协助神经网络模型和SOFM协助神经网络模型。Odom和Sharda(1990)是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应用在破产预测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学者。Koh和Tan(1999)以1978-1985年间出现的165家破产公司为失败样本并以正常公司165家作为配对样本,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了企业危机预警模型。在我国,王春峰(1998)、杨保安(2001)等学者也在此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杨保安通过对中信实业银行的分析,选取了4大类共15个财务指标,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一个可供银行用于授权评价的预警系统。台湾的林文修(2000)选取1992-1996年在台湾证交所上市企业中的36家失败企业和64家正常企业,并区分为学习样本73家与测试样本27家,比较了多元判别分析、Logit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演化式神经网络模型等四种方法的模型预测准确率。神经网络预警模型的主要优点是分析层次清晰且逻辑关系严密,并依据心理学理论加入了一主观因素,从而有效地使客观分析与主观判断相融合。它的缺点是规范分析特点明显,不适宜做实证分析,分析模式缺乏灵活性,数据性假设条件过于苛刻。

三、财务危机预警的指标体系设计

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因素很多,且错综复杂,单变量模型与多变量模型仅能揭示影响关系与程度,变量的选择会因分析人员偏好的不同而不同,其不仅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而且系统性往往较差,多元条件概率模型和神经网络预警模型虽然在分析技术上较为先进,且分析企图试图更精确,但它们在强调分析技术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立论的基本依据,且在变量选择中往往伴随较明显的盲目性。因此,作为完善多变量模型系统,为多元条件概率模型和神经网络预警模型提供变量选择的依据,利用相应的财务理论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就是研究企业财务危机的基础之基础。但从财务本身的角度去分析,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导致营业收入无法稳定增长,造成公司的连续亏损,使得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增大;(2)过高的负债使公司面临更大的财务危机。虽然公司本身有盈余,但是可能因为无法应付短期的庞大利息支出而造成破产倒闭;(3)现金流量发生持续性的净流出,企业就像是流动性资产的储水槽,若水槽中的流量变小(资产变少),流入量减少(现金流入减少),流出量增加(现金流出增加),流入量与流出量之间的差量就会逐步增大,这样会使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增加。

综合引起财务危机的三个主要因素,可以对应用五个方面的财务指标来描述或预警财务危机,用经营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和获利能力指标来度量或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用公司的偿债能力指标来度量或反映企业的债务负担,用现金流量指标来度量现金流。从预警的角度考虑,五个方面的财务指标可进一步细分为20个更具体的财务变量(见表1),以此构成财务危机预警的指标体系。

以深沪两市A股中被ST的上市公司为实际考察对象,利用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深沪两市A股中154家被ST的上市公司的数据。剔除由于以下几种原因而被ST的上市公司:(1)上市两年内被特别处理的公司;(2)因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意外事件而被特别处理的公司。经过剔除后,本文选取的有效样本变为80家。根据研究期间一致、行业相同或相近、规模相当的原则按1:1的比例选择没有被ST的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制度规定上市公司公布其年报的截止日期为下一年的4月30日,上市公司(t-1)年的年报和其在第t年是否被ST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用(t-1)年的数据预测第t年是否被ST没有实际意义。在本文中采用(t-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表6是财务危机公司和正常公司的成长能力指标在发生财务危机前2年的统计性描述,包括最大值、最小值、平均数、标准差和t值。

四、结论

根据上述经验值的计算结果可知,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财务指标的实际值来判断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危机,判断的标准见表7。

依据表7的标准可以得出结论。即在发生财务危机的前2年,正常公司和危机公司在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现金流量和成长能力的20个指标中有15个指标在5%的置信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也就是说正常公司和危机公司在上述15个财务指标的均值上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因此,只要发现企业对应财务指标变量的实际值有一个或多个落入预警区间,就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刘红霞.企业投资预警系统的构建及其分析[J].投资研究,2003(9).

[2]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4).

[3]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6).

篇6

论文关键词:显著性分析,因子分析,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筛选

 

一、引 言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问题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如Fitzpatrick[1]和Beaver[2]提出单变量模型,美国学者Altman构建Z-score模型[3],我国学者李秉祥提出组合预警模型[4];李益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作为主要建模方法[5],李腊生将因子分析与选择性模型相结合,构建了判别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因子分析Logit模型[6],郭德仁构建了基于模糊聚类和模糊模式识别模型[7],周辉仁提出一种基于递阶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的财务预警模型[8]。可见国内外学者对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数学方法构建财务预警模型上

二、显著性分析与因子

(一)显著性

一般来讲,财务危机和财务健康之间应该具有显著差别,因此进入预警模型的指标至少能有效显著的区分这两种状态,这是入

针对同一财务指标变量而言,当两组样本具备方差齐性(即

<sub><img title=" width="56" />

当两组样本不具备方差齐性(即)

这样在可接受的显著性水平上就可以筛选出能显著

(二)因子分

因子分析最早是由心理学家Karl Pearson 和Charles Speamen在1904年提出的,在多元统计分析中,因子分析是一种很有效的降维和信息浓缩技术。这种方法是从变量的相关矩阵出发,将一个m维的随机向量X分解成低于m个且有代表性的公因子和一个特殊的m维向量因子分析,使其公因子数取得最佳的个数,从而使对m维随机向量的研究转化成对较少个数的公因子的研究。即用较少个数的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和特定因子之和来表达原来观测的每个变量,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的变量归纳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该

三、财务危机预警指标

根据敏感性、先兆性、关联性、可操作性和互斥性的原则,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表内信息和表外信息两个角度六个方面构建了一套包括25个指标的财务危机预警的指标体系,作为研究中使用的初始变量[9],如表1所示。表内信息指标主要包括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经

表1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

指标

类型

序号

指标名称

计算公式

盈利

能力

指标

1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2

总资产报酬率

利润总额/平均总资产

3

每股收益

净利润/期末普通股股数

4

主营业务利润率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5

成本费用利润率

净利润/(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

营运

能力

指标

6

总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7

应收账款周转率

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8

存货周转率

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偿债

能力

指标

9

资产负债率

期末负债总额/期末资产总额

10

流动比率

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

11

速动比率

期末速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

12

营运资本比率

营运资本/总资产

成长

能力

指标

13

主营业务增长率

(本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

14

净利润增长率

(本年净利润-上年净利润)/上年净利润

15

总资产增长率

(期末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

16

每股收益增长率

(本年每股收益-上年每股收益)/上年每股收益

现金

流量

指标

17

现金流动负债比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18

净收益营运指数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19

销售现金比率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

20

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年末普通股股数

表外信息 指标

21

短期借款流动比率

短期借款/流动负债

22

或有负债总资产比

<

对于“财务危机”学术界和实务界有各种不同的界定,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本文将我国上市公司中的ST公司界定为财务危机企业。根据一定的选择标准,选取了2008年被特别处理的3

(一)初选——显

按着通常的思路,ST公司和非ST公司之间应该具有显著差别,因此进入预警模型的指标至少能有效显著的区别ST公司和非ST公司,所以以此为标准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法中的显著性检验方法(T检验)对预警指标进行第

从以下的T检验结果

1)在财务危机发生的前2年有11个指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财务危机发生的前一年有15个指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显示了所选财务指标在作为预警变量时具有信息含量和时效

2)在25个预警指标中,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增长率、现金流动负债比、每股营业现金流量、短期借款流动比率、审计意见类型、企业资产规模11个指标连续两年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中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

表2 25个初始预警指标T 预警指标

t-1年

t-2年

T值

双尾检验的

显著性概率

T值

双尾检验的

显著性概率

净资产收益率*

-2.59

0.012*

-4..527

0.000*

总资产报酬率**

-7.547

0.000*

-5.405

0.000*

每股收益**

-7.873

0.000*

-6.678

0.000*

主营业务利润率

-2.010

0.048*

-1.641

0.105

成本费用利润率**

-8.838

0.000*

-5.991

0.000*

总资产周转率**

-4.895

0.000*

-3.960

0.000*

应收账款周转率

-0.118

0.907

0.951

0.348

存货周转率

-2.720

0.008*

0.938

0.354

资产负债率

2.166

0.034*

1.825

0.072

流动比率*

-3.563

0.001*

-1.304

0.197

速动比率

-0.787

0.434

-1.351

0.181

营运资本比率

1.953

0.055

-1.004

0.319

主音业务收入增长率

-1.782

0.079

0.892

0.378

净利润增长率

-1.056

0.298

-1.572

0.120

总资产增长率*

-5.148

0.000*

-2.143

0.036*

每股收益增长率

-1.760

0.083

-1.765

0.082

现金流动负债比**

-3.695

0.000*

-3.399

0.001*

净收益营运指数

-1.683

0.097

0.053

0.958

现金销售比

-0.788

0.433

0.943

0.352

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2.812

0.006*

-3.815

0.000*

短期借款流动比率*

3.026

0.003*

2.590

0.012*

或有负债总资产比

0.539

0.591

-0.475

0.636

关联交易比率

-1.789

0.078

-1.297

0.199

审计意见类型**

4.073

0.000*

3.224

0.002*

企业资产规模*

-2.723

0.008*

-2.092

篇7

【论文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石油行业 

 

1.引言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明显无力按时偿还到期时无争议的债务的困难与危机。企业的财务危机不是短时间形成的,而是由长期时间积累的过程,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集中释放,使企业应对不及,最终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财务危机具有复杂多样性、客观积累性、灾难性、突发性、牵连性等特征。 

2.石油行业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 

2.1 理财工作与环境变化不相适应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赊销是石油企业促销和占领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但同时也要承担他人占用企业运营资金的机会本钱及到期不能收回货款的坏账损失。在“权责发生制”的会计确认原则下,石油企业只注重账面利润,而不注重现金流量,更多的资金被客户占用,使利润虚增,企业陷进严重的资金短缺或不能周转的困境。 

2.2 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从制度建设上看,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的触角已分布在石油销售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但在执行中对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重视不够,erp管理系统、网上报销系统、资金管控系统和零售管理系统还没有做到有效的整合,财务管理体系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经营不确定性预见性较差,不能满足高层管理的决策需求。 

2.3 资本运作不当 

石油销售企业对资金的收支和使用缺乏全面统一的筹划和控制,商品采购、投资及费用管理各环节不能有效衔接,对存货占用、投资资金支出、费用资金拨付缺乏合理的盈亏分析及有效的预算管理控制手段,导致流动资金内部各项目之间分配不合理,企业资金积压与资金不足并存。 

2.4 财务监管不到位 

尽管石油销售企业都建立了财务管理控制体系,但由于销售网点地域分散,财务监管还没有延伸到业务范畴的每一个基点,对下属分公司的财务行为缺乏监督,导致少数企业经理人通过各种途径,利用手中的权力转移、侵吞公司资产及其收益。另外,受消费习惯的影响,消费者大多喜欢现钞消费,使石油销售公司资金管理监控难度加大。有些石油销售公司缺乏管理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制度措施,造成存货损失,应收款不能兑现而形成呆账。 

3.石油行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现状 

3.1 企业财务管理不完善 

3.1.1 应收账款项目长期挂账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石油行业往往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采用赊销等方式进行经营。而赊销的背后就是不断上升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积累和不能收回,就造成很多石油企业在良好销售业绩并盈利的情况下,因应收账款管理不善而面临财务危机。 

3.1.2 存货占用大量现金流 

当前,导致石油行业存货占用风险的原因主要是石油企业难以准确的预测客户对成品油的需求量。从理想化的角度说,最恰当的存货水平即“经济订货量”。但是,在实际经营中,如果完全采用零库存商品进行管理,一旦操作不慎,发生成品油供应中断的情况,将会带来严重的市场混乱和社会负面影响。 

3.2 内部控制与监督不完善 

3.2.1 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石油公司总部,董事会虚设,董事会与管理层在事实上是一套班子,将决策与管理集于一身,将主要精力用在大量的日常事务协调和平衡工作上,在公司长远发展战略的研究、宏观层面的资源合理配置及如何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行等方面相对薄弱,无法发挥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控作用,使内部制度失去最核心的一层机构。 

3.2.2 内部运行机制不完善 

石油公司的内部运行机制问题不光有组织结构的因素,人为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有管理层的原因,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很好的通过一言一行在公司范围内传达对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循。 

3.2.3 内部监督不完善 

尽管石油企业控制活动中也有其他控制要素的体现,但很不完整,因此造成了石油企业内部控制评审的片面性。评审时势必也同时涉及到几个部门的业务。而当前股份公司从上至下实行的条块管理,使部门之间联系较少。因此,开展石油企业内部控制评审工作,使企业各业务管理部门之间协调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同时,每个评审组对评审把握的尺度不一样,导致最后各单位综合评审结果不同。 

3.3 风险控制不完善 

石油企业在实现企业目标的时候,与国际大公司相比在管理意识、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着局限性,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包括:由于石油企业内部控制还不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在不同的层面带着不同的目标运行,企业风险管理不能对实现企业目标类别中的任何一个提供绝对的保证。 

4.石油行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完善对策 

4.1 企业财务管理的完善对策 

4.1.1 应收账款预警机制的完善对策 

建立应收账款的风险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要建立信用管理体制,对客户进行全面的信用调查,通过对客户的财务信息及非财务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依据客户的偿债能力评定客户的信用水平,并依据不同的信用水平确定其信用额度。 

4.1.2 存货预警机制完善对策 

首先,石油企业在进行销售预测的过程中应采取滚动预测的方式,不断地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销售预测进行修正,发挥经销商更接近市场、更了解市场的优势。其次,石油行业存货品种繁多,公司在存货的日常管理中,可以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将其分类管理。最后,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应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4.2 内部控制与监督的完善对策 

4.2.1 内部控制的完善对策 

石油企业应按照自身的需要来确定其组织结构,摆脱管理层次过多,机构臃肿的局面。在人员方面,石油企业应注重高层管理者的培养,注重新知识的培训学习。通过针对性培训、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等形式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4.2.2 内部监督的完善对策 

(1)企业在开展业务时,应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2)会计部门在核算的基础上,应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经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3)发挥现有的企业内部审计、纪律检查部门作用。(4)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与考核。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金融风险

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风险与财务活动相生相伴,一部金融发展史就是一部财务风险史。金融风险的客观存在性与人类对世界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财务风险不可能完全消除,只能通过财务管理控制来以防范和化解。

一、引发金融风险的财务原因

我国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对“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认识不足,内部财务控制环节薄弱,当这种状态积累到一定程度,最终将会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主要问题有:资金管理不严,建立的管理规章多,认真执行的少,财务控制十分薄弱,资金闲置或不足现象严重;应收款项管理失控,款项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应付款项大幅增加,负债率越来越高,企业偿债能力降低,资信受到影响,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销售受阻,企业盈利能力减弱,存货大增,大量资金呆滞,开始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从而引发金融风险。

还有一些企业热衷于违规账外经营,将借款投向风险行业,搞股票、期货交易,一旦损失,使金融资金不能收回,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更有甚者,有些企业在进行借款时,就没有打算还款,他们在揽储时千方百计,不惜血本,动用一切力量,而一旦资金到手,则用于谋取私利,任意挥霍,致使大量信贷资产无法收回,沉淀为有问题贷款,使金融机构坏账急剧增加,加大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二、财务管理对防范金融风险的功效

(一)利于企业筹资渠道的拓展

选择筹资渠道是企业制定筹资决策的重要内容,在新经济时代,为了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把从风险市场筹集资金作为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这是因为在新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而无形资产的投资项目具有的周期长、资本流动性差、投资风险大的特点,因此很难满足商业银行资金经营所要求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需要,这就使得企业很难为这些项目从银行取得贷款。但这些项目往往又能满足风险资本取得高收益、实现资本最大增值的投资目的的需要,因此,风险资本也就可能成为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

(二)利于企业筹资战略的创新

就企业筹资战略来说,应以维护企业长期经营安全、保持企业的偿债能力、提高企业筹资能力为目标。筹资战略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资本结构的合理安排,良好的资本结构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不同的企业应根据企业本身的盈利能力、所在行业特点等因素来具体确定。其次,要合理选择长期融资方案,不同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有不同的财务风险和资本成本,因此企业应综合考虑风险与资本成本后进行合理选择,为了提高企业筹资灵活性,企业应拓宽融资渠道。第三,要保持企业的偿债能力。第四,要注意开发企业的筹资能力。企业筹资能力的强弱直接制约着企业是否能获得资金这一稀缺资源,从而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在筹措资金的同时要积极开发企业筹资能力。最后,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企业应积极拓宽融资范围,不仅要积极筹措财务资本,还要积极筹措知识资本。

三、金融风险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现状问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二)企业对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部分企业认为会计工作只是核算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纳税所得,对资产管理缺乏科学性,在财务岗位上一般使用自己亲信,更有甚者,有些企业不设立具体的财务岗位,不进行财务核算。

(三)财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在职业素质方面,中小企业的财会人员一般只能胜任财务核算工作,对财务数据分析能力较弱,无法为管理者在决策中提供财务分析支持。在品德方面,中小企业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由于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这样就在中小企业中存在两本账现象,企业财务人员的精力被放在做假账上,使会计的监督职能无法进行。

四、金融危机下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由于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金融服务公司必须比以往更努力地解决当前的问题并改进其风险方法和基础设施。作为一个经济对外依存度超过60%的制造业大国,金融危机让中国经济感受到了深深的寒意,更让中国的企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甚至已经让部分企业遭受了灭顶之灾。面对困难,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一)提高财务管理的适应能力及应变能力

在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更应该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尤其是对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市场变化及金济形势的变化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

(二)强化资金回收管理,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

企业应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分别制定不同的信用期限和标准,对于信用状况好,且财务状况佳的企业,可以采用宽松的信用政策;对于信用一般、财务状况也一般的企业,应采用慎重的信用政策;对于信用状况差的企业则应该采用现款售货或者其他更为苛刻的条件,以避免增加发生坏账的可能。在应收账款催收工作中,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及时掌握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定期采取相应的催款措施,如信函通知、电话催收、派员面谈及诉诸法律等方式,以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应建立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通过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激发销售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加速资金回收,从而克服因销售和收款分家而出现的高销售高资金占用的弊端。

(三)战胜“管理危机”,减小内部运转阻力

对于企业来讲,成本优势在绝大多数时候是其在竞争中的必胜法宝,但管理者如果仅仅把目光聚焦于此的话,企业的灵活性就会越来越小,思路会越来越窄。低技术含量的成本压缩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把起死回生的希望 寄托于此,企业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都会变得越来越糟,劳资关系越来越恶化,员工消极怠工,产品质量越来越差,合格率越来越低,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相对牢固的信任关系面临崩溃;而外部,客户会为减轻自己的上游压力对产品质量越来越挑剔,一而再、再而三地压低收购价格,内外交困,企业最终会走上破产的道路。

危机来临,管理者首先应该开始关注如何使员工富有活力,如何千方百计地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如何增强劳资双方的相互信任。同时,管理者应该在总体战略的指导下对组织结构做相应改造,构建有效率的业务流程,扫除企业内部管理阻碍和死角,减少管理层次和环节,建立起灵活有弹性的运行平台。此外,还要注重既定政策的落实与执行,如果只有好的管理制度,却不能执行到位,有好的规划,却束之高阁,同样也有可能将企业引入危险的境地。

(四)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

随着企业的发展扩大,其对融资的依赖程度也逐渐加深,此时需要更多渠道的融资,才能满足资金的筹集需求。企业由于长期缺乏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存在资金短缺和资产闲置并存的严重问题,资产运行效率十分低下,此时企业筹资活动应首先考虑如何积极进行内部融资。通过合理调度盘活内部的停滞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次数,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科学调配各项资源,利用各项资金的时间差与空间差,总体有效利用资金。经过调整后的经济结构,企业的存量资产得以盘活,资产结构得以优化,闲置资产得以变现,对于企业来说,不失为一种成本低廉且颇有成效的筹资方式。另一方面,大胆借助多种负债形式进行筹资。借入适量资金用于企业的发展,解决其资金周转的困难,这对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引入“负债”观念,有助于企业树立经营意识和风险意识。

(五)制订极端情况下的财务预案

面对金融危机不可测、不可控的特性,我们有必要把困难和风险估计得更严重一些,加强财务预警,构筑多道防线,制订极端情况下的财务预案。及早厘定企业的核心资产与非核心资产,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以备在极端情况下出售非核心的资产和业务,断臂求存,以图有机会东山再起。面对金融危机,我们既不要失望悲观,更不能盲目、投机的乐观;既要坚定战胜危机的信心,又要充分认识危机的严峻 。企业只有针对危机做好充分的应对,才能在经济调整的冬天里生存下来,迎接经济复兴的春天。

同时要建立健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发挥事前预警、事中报警和事后排警的控制作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利用数据化管理方式,通过设置、分析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或将要存在的财务危机事先进行预测、报告和提供处理建议的报警和控制系统。

五、金融危机对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新要求、新启示

(一)确立财政对企业财务的监管地位

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一种情况宁可将资金投入新的生产线建立新的销售机构,或者是开拓新 的市场,也不用来做财务管理的投资,因为在市场环境较好的环境下,做与不做的差别不大。但是,当经济环境变得十分恶劣,加强企业的管理,尤其是其财务管理,对一个企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财务管理一个重要职能是要利用企业提供的各种各样的会计信息去发现企业经营中的问题,企业的外部环境会有哪些变化。2009年4月9日,财政部了《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重申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企业在特殊时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

(二)强化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

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是企业控制未来,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也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 据。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发展变化,高度关注宏观经济运行信息及重要指标,主动调整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和目标任务,对企业未来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作出科学预判,当好企业战略决策的参谋助手具有重要作用。加强经济、财务市场、政策等信息体系建设,强化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相互衔接,合理运用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方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注重发挥企业财务信息的预警作用,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发现重大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要及时向主管财政机关报告。

六、结论

当前,金融风险依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引发金融危机的潜在因素尚未完全消失。要维护我国企业的金融安全,进而维持企业的生产效益,我们还必须下很大的力气。我国企业金融风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金融危机的形成和发展通常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只要我们把握其规律,做好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由专门的财务危机预警机构来负责,就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或控制财务危机。当然,财务危机管理是一门艺术,财务危机带来的不仅仅是损失,其中往往还孕育着转机。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能够妥善防范、化解和处理财务危机,而且还能够化财务危机为新的发展商机。

参考文献

[1]王伦道, 章乃茹.企业资金融通实务[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12页

[2]魏斌.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企业金融、金融风险与风险管理 2000年 11页

[3]吴少新.储蓄转化投资的金融机制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297页

[4]刘松勤.金融风险成因及我国企业防范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 2008年20日:4-6页

[5]孟 颖.金融风险的测评与防范[D].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6月:9页

[6]雷 声.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问题研究[M].改革与战略,2006(07)

[7]杨建军,袁荣.浅论金融危机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116页

[8]刘光宇.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应采取的对策[J].河北企业.2009年第2期:34页

篇9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风险防范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长期生存与持续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其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因此,分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探索有效的防范对策,对于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障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具有建设资金少,建成周期短,决策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廉,能够适应市场多样性的需求等特点,特别是在创新机制和创新效率方面具有其它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风险防范,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碍,不可避免地存在或多或少的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的经济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和特定的期间内,在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得企业资金运动(资金流)的效益性降低和连续性中断,进而使得企业的实际经营绩效与预计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目标产生负面影响或不利结果的可能性。尽管每一个企业都希望尽可能地提高财务绩效,优化财务状况,但由于多种因素制约,财务风险总是难以避免的。企业主管及企业财务人员的责任就在于全面认识财务风险产生的环节,并能加以识别,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范和控制,尽量避免财务成果的损失和财务状况的恶化。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在企业发展的不同环境和阶段中,针对不同的财务主体和财务对象、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形成不同的财务风险类别。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按不同的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按产生原因不同划分为:制度性财务风险、固有财务风险、操作性财务风险等。

2、按财务管理主体不同划分:所有者财务风险、经营者财务风险等。

3、按来源不同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连带财务风险、外汇风险等。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性。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它们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站。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无法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这种变化既可带来某种机会,也可带来风险。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如不能适应变化,就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表现为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科学地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等。

(二)风险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中小企业对外界的信息拥有量不可能是完全的,有无限接近完全信息的趋势,但永远不能达到。尤其是在新企业和连锁企业中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有些企业存在层层的委托关系,在委托者与者的博弈中,委托者所掌握的信息永远小于者所拥有的信息量,一直处于信息的劣势地位。而者又不可能拥有其竞争对手、产品的消费者、材料的供应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全部信息。

(三)多元化经营带来的财务风险。中小企业要获得快速发展要么是专业化,要么是多元化。从理论上来说,企业实施多元化发展策略有利于扩大市场影响力和分散经营风险等。但取得这些优势也是有其必要前提的,从国际上比较成功的集团公司的发展经验来看,其多元化成功的原因可归结为:拥有超越于具体业务的公司战略,从而更加强调未来远景与总体控制;拥有强调组织学习能力与创造性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能够支撑多业务的扩张;拥有竞争性的公司远景与具备筛选功能的业务模型风险防范,从而使公司业务多而不乱。如果不具备条件盲目扩张,在多元化业务中的每一项都达不到有效的经济规模而缺乏优势,或企业实行无关联多元化经营战略,进入不太熟悉的行业或从事不了解的业务,不仅起不到预期的分散风险的作用,反而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四)财务制度不完善导致的财务风险。目前我国诸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存在诸多漏洞,主要表现在:一是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尚未建立起来,仍存在过度依赖经济政策和缺乏成本控制意识的现象;二是投资决策制度不科学,由于内部风险决策的权限不明确,或者完全放松投资决策权的控制,造成决策失当、投资失控;三是财务报告披露和处理制度不健全,有些中小企业不能及时上报财务报告和报表,很难及时对其做出正确评价和考核;四是内部财务审计不健全,不少中小企业没有专设审计部门,即使有审计部门也不能做到定期或不定期对公司进行财务审计,往往是遇到公司出现大的财务管理漏洞或严重问题以后,才知道财务风险的严重性,结果已造成不可挽回的风险损失。

(五)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所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人的精力、所掌握的知识、所具有的能力有限,不可能总是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受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不可能去收集足够多的信息,自然会影响到决策结果。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因其面对的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应格外严格,尤其公司高层财务管理人员,更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协作精神,因为人员素质不高,往往会使已经建立的风险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合理使用金融工具,转移企业财务风险

对于在生产经营中无法回避或难以回避的财务风险(如产品销售市场风险、运输风险、财产火灾等不可预见的风险),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管理能力有限难以从根本上回避,或即使可以管理此类风险,但管理的成本和代价太大。根据企业的经营实际,考虑企业现有资金以及未来的财务收支状况,灵活运用资本成本决策法。因此,处理此类财务风险的方式是将其进行适当的转移。中小企业应该加强保险决策在控制财务风险方面的应用,有条件的企业逐步推行通过保险合同转移风险和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转移风险。企业财务风险转移一般采用三种基本方法:保险、分散和对冲。

(二)坚持风险收益原则,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若能在某项财务风险发生之前,就发现该项财务风险可能会给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风险损失,就可以有意识地采取规避措施风险防范,主动放弃或拒绝承担该项风险。

一般而言,中小企业在下列情况下,应采取风险规避措施:

1、该项业务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过大,超过了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例如,某项业务所包含的风险具有较大的发生概率,且这种风险一旦发生,会给企业造成致命打击。

2、该项经营业务其风险承担与风险收益不平衡,其获得的预期收益远远小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

3、该项财务风险较为复杂,超出了企业现有的风险管理能力,且企业无法将其转移或分散。

4、对于仅有损失没有收益的纯风险,企业应采用风险规避的处理方式。

(三)根据风险承担能力,保留企业财务风险

对于那些无法规避、又不能转移的财务风险,或者由于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而必须承担的财务风险,中小企业采取保留此种风险的方式。如果风险发生,则产生的风险损失由企业自行消化补偿。

中小企业一般在如下情况采用财务风险保留的方式:

1、企业自身业务特点决定,为了获得某种风险收益,必须承担此种风险。即虽然某项经营业务有风险,但是对企业整体生产经营活动至关重要,不承担此种风险,将影响其整体业务和发展站。如企业不会因存在技术创新风险而停止技术开发和新产品开发;银行不会因贷款风险而放弃贷款业务等。

2、企业财务风险保留的费用低于其风险控制的成本。

3、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而投资风险相对较小。

4、企业所面对的某种风险,其发生时最大的风险损失预期较小。

5、企业对某种财务风险具有充分的风险控制能力和风险管理手段。

(四)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仅面临诸多外部风险因素,同时还面临各种内部风险因素。这些内部风险因素,除了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有关的风险外,内部人控制所导致的财务风险,个别处于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利用企业内控制度不严,个人违法违规行为所导致的企业财务风险也屡见不鲜。如挪用资金转移资产、伪造凭单和篡改票据;或由于管理上的漏洞和疏忽、责任心不强导致假合同、假汇票、假承兑等欺骗行为得逞,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巨额损失。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防范企业此类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

建立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合理调度资金,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以确保企业的正常支付和意外所需;加快存货的周转,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加快货币资金回笼,确保销售资金的安全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应保持合理的比例。合理确定银行融资规模与结构;动态地平衡短期、中期和长期负债比率。重视投入产出率风险防范,增加公司的资本积累。注意保持资本弹性化,平衡自有资金、借贷资金和预收资金的规模与结构,确保资金的边际效用最大化,以提高公司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

(五)建立财务预测机制,完善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预测是指对未来融资需求的估计。准确的财务预测对于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作用,通过财务预测和风险预警,使企业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使企业能预先知道自己的财务需求,提前安排融资计划,估计可能筹措到的资金,企业就可以了解筹资满足投资的程度,再据以安排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从而使投资与筹资相联系,避免由于两者脱节造成的现金周转困难。而且,预测也包括了对未来各种可能前景的认识和思考,通过预测可以提高企业对未来不确定事件的反应能力,从而减少了不利事件出现带来的损失。同时,通过建立预警系统,使企业具备风险自动预警功能,一旦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就能准确地传至管理者,以防事态的逐步扩大。

参考文献:

[1]郑雯颖.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4):195-196.

[2]丁丁.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8):101-103.

[3]高友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监测预警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4]张英,徐彬.中小企业如何防范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J].企业经济,2006(7):126-128.

篇10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降低;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个方面和某个环节中出现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活动四个方面,相应的也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财务风险需要企业去面对。筹资风险即借入资金而增加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而发生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即产品销售出去,其货币资金收回的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财务风险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密切相关,一个正常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财务风险必然是企业所不可避免的。资本就具有无法得到价值增值的风险。资本的流通过程,既是财务风险的转移过程又是财务风险的积聚过程,某一资本形态的风险不仅接纳了上一资本形态的风险,同时又吸收了本财务风险是资本流通过程中的产物。

一、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及分类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风险”顾名思义就是有风带来的危险,因为风是不可预知和不可控制的,所以带来的危险就是可怕的。做任何事情都有我们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所以任何事都有风险。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我们能事先预见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而防范和处理,也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资本流通过程中的产物。从资本运动的角度看,在资本运动过程中,资本流通实际上是货币本金的垫支,终极是得到价值量增加的货币本金收回,财务是为了重新获得货币而垫支货币所进行的运动。所以财务的风险萌芽于本金垫支之时,只要筹集货币并把货币作为资本来使用,资本就具有无法得到价值增值的风险。资本的流通过程,既是财务风险的转移过程又是财务风险的积聚过程,某一资本形态的风险不仅接纳了上一资本形态的风险,同时又吸收了本形态新的风险,最终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状况和财务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业绩如何,必然会体现在企业资金运动的状况和结果上。因此,企业的财务风险包括财务状况风险和财务成果风险。即财务状况的变好或者变坏,财务成果的增加或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既是财务结构不合理而可能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是企业利润的不确定性。于是财务结构作为财务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是财务的静态表现;财务成果则是财务运动的过程表现,两者共同构成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按财务活动的主要环节,可以分为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按可控程度分类,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

二、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的策略

(一)管理策略

1.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一是要抓好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二是要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职责,落实好分级负责制。三是要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搞好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负债率分析及年度会计、审计报告制度,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四是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2.企业需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财务预警系统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该系统不仅应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还应包括企业经营中诸如产品合格率、市场占有率等指标,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及时采取应变措施,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

3.制定合理的风险政策、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由于企业某项投资活动,如:扩大再生产、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等项目周期长、成本高,虽然企业实现的经营成果比较好,但是资金却紧张,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这种情况的恶化最终会导致财务危机。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实时监控企业财务状况,及时制定合理的风险防范政策,及时收回各种款项,同时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对资金的需要。

(二)具体方法

1.坚固法。即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打造坚固的企业财务环境。财务风险本质是由于负债比例过高导致的,因此企业不但应该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而且还要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到期无力偿债或资不抵债,从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吸引各方投资。

2.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避免企业独家承担投资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从而可避免单一经营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另外,将企业筹集来的资金投放于多个项目,这样就能使各个盈利和亏损程度不同的投资项目互相弥补,减少风险。这种分散风险的思想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这种防范方法还需要企业领导者的谨慎行事。

3.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式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一般来讲,长期投资的风险大于短期投资风险,股权投资风险大于债权投资风险,所以,企业选择投资方式时,尽可能采用风险低的债权投资和短期投资。

4.转移法。企业在遵循合法、合理、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转嫁风险。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是指企业通过购买财务保险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非保险转移是将某种特定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如对企业闲置的资产,采用出租或立即售出的处理方式,将资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承租方或购买方。

5.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如企业可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也可以按照稳健原则建立风险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总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风险管理的作用日渐突出,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复杂和多变。因此,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财务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孙光国,郑文婧,杨金凤.财务报告质量评价及其理论框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