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7 17:3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学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护理;学士;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0-0078-03
[作者简介]李神美(1983―),女,湖南郴州人,硕士,桂林医学院护理学院教师。
在2011年我院五年制护理本科生获得首届“天堰杯”全国护理英语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后,为提高护理本科生外语水平及拓展国外护理就业渠道,我院于2013年聘请具有护理专业背景的外教在2011级护理本科班“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开展双语教学。为了解双语教学的效果,笔者于2014年7月对2011级80名五年制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2011级双语班(实验班)与2010级非双语班(对照班)学生的“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成绩进行比较。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80名大学四年级五年制护理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7名,占21%,女生63名,占79%。学生平均年龄为21±0.55岁。
(二)研究方法
1.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无记名调查
问卷共14项问题,分为3大部分,包括学生的一般资料、英语水平及能力、对双语授课的态度和建议。发放问卷80份,回收71份问卷,回收率89%,有效问卷71份。
2.双语教学开展形式
(1)授课学时: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总学时107学时,双语课时为103学时,占总学时的96%。(2)授课形式:课前小组中文教师和外教进行全英文备课。课中三小组为一大组先集中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全英文PPT)+外教主讲+中文教师演示操作并给予适当解释、补充的形式。小组操作带教主要由中文教师负责,外教负责巡视、指导各组学生使用英文及介绍国外护理发展状况。(3)考核方式:每完成两至三项操作教学后安排考核,实行抽考。考前20分钟培训6位学生当标准“病人”。考核中要求学生使用英文对话,包括健康宣教内容。操作口试主要由外教负责。已考生进入休息区,避免接触待考生。采用百分制评分并翻译英文评分标准,以便外教评分。
二、研究结果
实验班学生对“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双语教学的态度及建议见表1;实验班学生自身英语水平及能力见表2;对照班与实验班“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成绩比较见表3。
三、讨论
(一)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可分为浸入型,即学校采用全英语授课;保持型,即逐渐采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而其他学科采用母语授课;过渡型,即刚开始采用母语授课逐步过渡为只用第二语言进行授课。[1]我院采用前两种教学模式,取得初步成功,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教学理念、教师、学生、教材与教学方法等。
87%的学生赞同双语教学,与学生认可自己的专业方向有关。此外,我国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逐年增加,全球护士的缺乏拓宽了我国对外输送护士的途径,同时为海外就业提供了更宽广的路径。因此,实验班学生充分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本课程实验课是护生学习临床课程及从事临床工作的基础,也是为病人实施护理的重要保证。本课程的基本技能是护士执业必备的核心技能,开展双语教学为学生考取美国注册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由表3可见双语班学生比非双语班学生操作考核成绩更好,双语班学生更重视专业英语及技能的学习,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自己的培养目标定位更清晰,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高。
(二)双语教学的关键是师资[2-5]
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在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熟练运用英语传授专科知识,教师必须付出多倍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备课及授课。本调查可见学生对双语授课满意的占89%,不满意的占11%,可能是教师的表达能力不够及授课形式比较单一(外教讲,本院教师演示操作)。开展双语教学想获得良好反响,首先要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充分调动有良好英语基础的高学历教师对双语授课的积极性,并且培养一批骨干双语师资以便建立双语精英教学团队。[6]其次,对教师进行专业英语训练,鼓励高学历英语基础好的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并提供出国进修学习的渠道和经费。第三,学校要充分鼓励归国访问学者组建真正的双语师资团队。
(三)促使双语教学持续发展的措施
学校必须在双语教学的课程、学时、教学目标及考核等方面有明确的教学指引,使双语教学成为国护专业常规教学任务的一部分。[3]加大专业英语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的考核力度,以验收教学效果,避免“热开头,冷收场”的现象。本调查显示,41%的学生不支持操作使用英文考核,可能与小组带教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有关,这使学生无形中对中文产生依赖,英文考核需占用学生的额外时间记忆,从而导致他们对英文考核支持度低。另一方面,学校急需拓展国外学习、交流、实习及就业渠道,以调动学生运用英文的兴趣。本调查中97%的学生已通过CET-4,并且有一年的专业英语背景,这是实施双语教学的有利条件,但55%的学生认为专业词汇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27%的学生认为听力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这间接表明目前的公共英语及专业英语教育体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阅读能力强,但口语及听力差。学生应多加强训练,以便更好地适应双语教学。
(四)教材的选用
86%的学生需要配套的英文教材及参考教材。“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双语教材很少,原版英语教材有限且不便宜,[7-8]资源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投入经费支持。[1]建议学校图书馆购买更多相关双语教材并允许租赁以减轻学生的教材费用负担,建议学校给予相应补贴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没有理想教材的情况下,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编写双语教材。
双语教学不能一蹴而就。要真正体现双语教学、办出特色,还需学校、教师、学生、国家教育部门甚至社会人士等多方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潘家祯.“双语教学”的内涵及其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3(3).
[2]曾颖,何国平,万艳萍,等.护理本科生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2011(8).
[3]何红姑,姜小鹰,徐文体.医学与护理专业本科生双语教学的实施及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4(2).
[4]周克雄,史蕾,罗晨玲,等.“基础护理学”全英文教学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8(21).
[5]王萍,张小薇,王芳.“护理学基础”理论课实行双语教学的实验与思考[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6).
[6]高燕,王锐英.“四三三制”双语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8).
篇2
大学四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
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奖学金。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伦理学、心理学、护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病因学、药物治疗学、诊断学基础、护理学基础、急重症护理、内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精神护理学等。等课程。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掌握护理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4.具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
篇3
2、专业不同:护士是护理学专业毕业学生的一个就业方向。护理学专业则是培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等。
3、职业要求不同:护士需要中专及以上学历,取得资格证。护理则不需要。
护士们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注意事项:
1、禁止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
2、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禁止用手折弯或弄直针头。
4、禁止双手回套针头帽。
5、禁止直接传递锐器(手术中用弯盘或托盘传递)。
6、禁止徒手携带裸露针头等锐器物。
7、禁止消毒液浸泡针头。
篇4
1、基础医学:培养具备自然科学等基本理论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一门学科。
2、预防医学:是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的一门医学科学。
3、临床医学:是学习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4、口腔医学:是学习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
5、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医学科学。
6、护理学:是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医学基础等基本理论知识的一门学科。
篇5
摘 要: 本文从“护理智慧谷”学习网站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及主要功能等方面论述了护理学习网站的开发和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针对护理学专业各层次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平台,促进护理学科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护理;网站建设;教育
注:郑州大学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201610459092)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还改变了人们的学习认知方式。在这种背景下,护理学科的发展也朝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1]。目前国内有名的医学网站是主要面向医生、医疗机构、医药从业者以及生命科学领域人士的专业性社会化网络,虽然旗下也有护理学论坛,但是缺乏针对性。同样是医学领域,护理学和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检验医学等有着很大的区别,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特别权威、专业的只针对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护理助学网站。学生们大多从综合性网站、教育类网站、医药卫生类网站的相关专栏获取学习所需相关信息。以上网站所能提供的护理学习资源非常有限,这些网站信息量大,但专业性不强[2]。因此我们需要一个能够体现护理的专业特色、内容更加贴近护理人员临床工作需求的网上学习平台,护理学应该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学习系统。
1.“护理智慧谷”学习网站建设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构建“护理智慧谷”网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针对护理学专业各层次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平台,缓解目前护理教学中临床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的问题,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其理解基础、加强巩固、丰富见识,加强学校与医院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2.“护理智慧谷”学习网站的主要内容
2.1学习园地
2.1.1基础学习
包含基础护理知识、专业护理知识、题库练习三个栏目。选择护理学相关学科的重点章节制作成网络课件。拍摄并大量收集、整理科研及临床积累下来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照片、幻灯片,再进一步加工处理,形成相应的图画、动画、视频和音频文件资料,并以教材内容的章节为框架,根据文件的性质整理出资源库,在网站上。题库练习版块则与护理学有关的考题资料,为学生提供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检测学习效果的机会。
2.1.2论文学习
此版块会定时更新内容,指导学生写出格式正确的论文,并为学生提供一些写论文的技巧,使学生了解写论文的要点,帮助学生写出规范精彩的论文。
2.1.3科研关注
本栏目主要科研的基本知识与护理学有关的研究成果,包括最新临床护理医疗仪器、医疗器械新技术。
2.2交流园地
2.2.1 走近医院 该版块基本以医院和学校共同关注的话题为主,有临床工作中的时事、学校里学生的学习动态等一系列文章。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击阅读,并且此处有留言讨论专栏,让大家在这里就某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
2.2.2 工作与考研 全面的有关护理职业的就职信息,在校学生在这里可以提前了解到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毕业生可以在这里寻找招聘信息,找工作:与护理学考研有关信息,将全国著名护理院校的特色罗列出来,供同学们了解。
2.2.3 在线学习 用户根据的视频学习相关护理操作。
2.3 护理百科
2.3.1生活小技巧 介绍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一些护理知识和护理小技巧,起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2.3.2 s志书籍 推荐一些与护理学相关书籍、杂志,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2.3.3 自我提升 一些与提升自身形象有关的信息,如化妆技巧、穿衣搭配等。
2.4 模拟测试系统 模拟测试系统中有多种题型,测试系统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测试机会以检验所学知识。
3.“护理智慧谷”学习网站的主要功能
3.1 教学功能 该网站的课件、科研基本知识、论文学习等信息资源能够巩固和改进教学效果。
3.2 学习功能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各科目的课程学习。学生也可将网页中的课件下载到计算机里进行自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某些疑惑可在交流园地中得到同学的辅导、帮助。
3.3 功能 本网站的管理员会定时更新护理科研、护理学科知识,使用户查阅最新、最全、最准的护理信息。同时用户也可以相关知识,由管理员审核通过后进行。
3.4 管理功能 网站开发员和管理员将会对网站的版块设置、内容、网站维护、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管理,可保证本网站信息的稳定性及管理的有序性,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
4.小结
该网站的开发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注意对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与指导,提高学生职业认同感、职业荣誉感,为全面提高护理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做出积极贡献,为医院提供更加优秀的护士资源,同时该网站的建设会让社会意识到高等院校护理学院对于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视,进一步改善社会人民心中护士的形象。
参考文献
篇6
1.通识教育的思想内涵
通识教育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自由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最高尚的生活就是在免于为生计劳碌的闲暇中进行纯理性的思维,他为“自由教育”设计了被后人称为古希腊“七艺”的自由课程: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其倡导者之一赫钦斯所主张的通识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教育理念,当然更是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着眼于整个社会公民素养养成的一种教育理念。而现代将通识教育的内涵扩展和深入到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和审美观领域,现代通识教育在理念、内容和模式上发生了根本变化。
2.高职护理专业加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2.1通识教育是护理学科迅速发展的要求。
20世纪中期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革命,护理学与其他学科一样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护理学科的性质与内涵已经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二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整合越来越明显;三是医学模式逐渐由传统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等多因素构成的复合模式。护理学科的这些发展特征,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护理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护理专业知识,而且必须具备更为宽广的知识背景,具备人文社科知识、文学艺术知识、政治历史知识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21世纪护理学科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要求。
2.2通识教育是实现人的和谐发展的要求。
现代护理专业人才首先应该是和谐发展、人格完整的人,其次才是护理方面的专门人才。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重原因,护理教育一直强调培养学生认识、适应、掌握、发展护理专业知识和能力,着力于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本领,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的纯科学的东西,而忽视了让学生从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等根本问题上去认识、改变、培养自己。护理教育的“职业至上”的观点对护理教育的影响较为严重,导致我们大都只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层面上去判断事物、思考问题,去寻求人生的答案。其结果是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但在健全、完整的人格养成方面存在一些缺失。作为一名和谐发展的护理专门人才,其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是建立在文化素养之上的,特别是在文史哲知识之上的。因为护理专门人才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深刻理解人类的悲欢与痛苦;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才能反思和总结过去,展望和把握未来;只有奠定了一定的哲学基础,才能获得、积累生活经验和工作智慧。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进行专业教育,而且要加强通识教育。
2.3通识教育是现代社会的要求。
已有足够的理由可以说明,即使是在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知识高度分化的今天,仍然需要进行通识教育:第一,护理从业者作为人,必须有一定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不应成为只知赚钱的机器;第二,护理从业者作为公民,必须懂得任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必须懂得人类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必须遵守法律、伦理、道德,而不能成为毫无廉耻、无法无天的魔鬼;第三,护理从业者作为在一生中有可能多次变换职业和岗位的从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变通的能力,必须通过提高智能来提高自身的潜能。
3.高职护理加强通识教育的途径
为了适应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成长,纠正过去护理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和谐发展的、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高素质的护理专业人才,必须在不放松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育的同时,加强通识教育,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积极、主动地将通专结合的思想和模式引入教学,按照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3.1通过课堂教学加强通识教育。
在保证学生所学专业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将显性课程如人文社会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人文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融入各学科的教学中,同时逐步增加人文社会学科的课程数和课时数,在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中均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加大通识教育的宽度,如在必修课中开设语言文字知识,世界观、人生观及方法论教育,体育,劳动,健康教育等课程,在选修课中设置科技知识、文学与哲学、艺术类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要进行选修。加强通识教育的力度,对学生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作出相应规定,要求学生通识教育课程必须修满一定学分。
3.2通过社会实践加强通识教育。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既是教育发展与生产发展的必然联系,理论与实践的必然联系,又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必然联系。因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才和谐发展、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深化、完善通识知识;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感受、领悟社会知识;通过实践,学生可以获得、历练人生知识;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养成、锻炼人生意志。
篇7
1 社区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
1.1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政治思想素质 诚实、善意、公正、自主是社区护士长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应本着对人民健康负责的精神,坚持诚实态度,不自欺、不自满,存疑则问、虚心好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在为社区人群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以极大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考虑、争取他们的最大利益。在护理过程中,必须公正对待,按照人道主义的精神,肯定人人享有健康的基本权利。不论职位高低、亲疏远近、富有或贫穷,都应一视同仁,提供公平的服务。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学习,业务技术学习,提升优质服务能力,加强服务质量的科学管理。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忠于职守、公正无私,发扬慎独精神,以身作则。
1.2 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 文化素质是各种文化基本知识的综和反映,体现在对人的社会态度、言谈举止、气质风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社区护士长面对社区人群,更应该博学广学,不仅具备公共卫生学、护理学的知识,还要具有人文、社会文化、心理学、法律、管理学、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同时,社区护士长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娴熟的业务技术能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指导社区护理工作,真正发挥知识技术的作用。在提高自身业务知识的同时,还要带动科室护理人员学习全科知识,加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在向社区居民提供卫生保健服务时,还要观察、探讨、研究与社区护理相关的问题。
1.3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形象 护理工作是高压力、高风险的工作,而社区护理的工作范围非常广泛,护理对象是社区全体人群,社区护理工作压力高、风险大[2]。因此,要求社区护士长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态,灵活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乐观的对待各种压力,坦然处理问题。待人宽容,善于换位思考,营造舒心、宽松的工作空间。良好的自我形象体现在优雅的气质、得体的服饰、自如的谈吐风度,对待护士和社区居民和蔼可亲,处事公平公正。工作有序、高效、严谨,对护士起到表率作用,从而影响、提高团队素质。
2 社区护士长的能力培养
2.1 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社区护理工作对象是社区全体居民们,面对不同的年龄、家庭、文化及社会背景的合作者和护理对象,社区护士长必须具备社会学、心理学、及人际沟通技巧方面的知识,从而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2.2 组织、管理能力 社区护理一方面要向社区居民提高直接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还要调动社区的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义诊等活动,进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慢性病的流调等等。负责人员、物资和各种活动的安排。这些要求社区护士长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2.3 综合护理能力 综合合理能力主要包括各专科护理技能及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技能。社区护士是全科护士,将面对各种患者和残障者,要求社区护士长具备各专科护理技术,满足社区人群的需求。
2.4 独立判断、解决问题能力 社区护理工作常处于独立工作状态如独立进行护理操作、独立开展健康宣教、独立进行咨询或指导,要求社区护士长具备较高的解决问题或应变能力。
2.5 预见能力和科研能力 预见能力主要用于预防性的服务。在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性指导和服务时,应有能力预见治疗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变化,以提前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问题的发生。护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社区护士长应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具备科研的基本知识。在社区护理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提出新的观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
2.6 自我防护能力 在社区护理工作中,自我防护能力包括法律的自我防护及人身的自我防护。在进行医疗护理服务中要完善记录患者的病情,认真履行告知责任。在非医疗机构场所提供护理服务时,应避免携带贵重物品,注意自身的防护。
参 考 文 献
篇8
文章编号:1003-1383(2006)03-0328-02
中图分类号:R 642.0文献标识码:Bお
为了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护理人才,在护理学本科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实践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是当前护理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共同难题,笔者就此谈几点意见。
一、重新审视教学理念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怎么搞,培养什么规格的人才,树立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是一个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问题。迄今为止,我们通常都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护理教育、管理、科研基本能力,能在护理领域从事预防保健、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在这里,应该重新审视“高级”这一定位的现实性与科学性。如果说在我国刚开始招护理学本科生时严重缺乏中高级护理人才,高等教育条件和能力十分有限,本科招生规模很小(更不用说研究生教育了)的背景下,把为数不多的本科毕业生认定为高级人才是符合当时的国情的话,那么在目前我国护理学高等教育大发展,尤其是研究生教育规模已经达到相当高程度的情况下,仍然把培养本科毕业生定位为培养高级人才就不适当了,既与现实不符,也不符合科学。
ピ诟叩冉逃中,本科生教育只是初级阶段,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中级阶段,而博士研究生教育才是真正的高级阶段。因此,本科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护理专业一般人才;二是为今后进一步遴选、培养中高级护理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本科的培养定位应该是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能够从事相关护理专业工作的一般人才。并且,护理学又是兼顾文理特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庞大的学科体系和丰富的学科内容。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应用性;既讲究严密性,又强调灵活性。因此,仅仅通过本科教学就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级”护理人才,显然是不可能的。对于本科生来说,掌握知识是第一位的。在这样的一种认识下,我们护理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如下的教学理念:应从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从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从注意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注重共性教育向注重个性发展;由注重学科系统性教育向综合性教育转变。注重培养知识、素质、能力三者统一的人才。要求在知识结构上,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社会人文知识和精深的护理专业知识;在素质上,应具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奉献精神;在能力上,应着重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组织、管理、自学、解决实际问题、表达、操作、创新等各种能力,追求卓越教育。
二、优化护理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体现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关键,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讨论的热点。十几年来,本科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适应护理学发展需要和向国际接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不同的高校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少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要想做到全国一个模式,也是不现实的。如果硬性规定统一,那只能束缚护理学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只能阻碍各个高校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专长。但是,一些本质的东西还是应该达成共识。
1.优化课程设置在4年中,护理本科生共学习20多门课,知识结构包括: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程等。经过高中阶段的本科生其自然科学知识比较扎实,对一般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则有“吃不饱”现象,希望接受更多的知识。因此,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发展,今后的本科课程应增设公共关系、医学伦理学等人文科学,影像诊断学等医学桥梁课及急救医学、康复护理等专业课。
2.合理安排学时在提倡素质教育、摈弃填鸭式教育的今天,本科课程的总课时或总学分应该加以严格控制,以便让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如果每天还是把课程排得满满的,想把什么课都排上,想让学生在4年里把什么都学会,那只能适得其反,只能束缚学生学习和创新的空间。在总课时、总学分有限甚至减少的情况下,在其他课程的课时与学分要求有硬性规定,不能削减的情况下,真正的护理学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的总课时和总学分就很有限了。我们应该统筹安排,合理利用,有所选择,把真正重要的课程排上,而其他一些次要的或可要可不要的课程只能忍痛割爱,千万不可贪多求全。因此,建议适当减少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课程的学时数,增加解剖、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等医学基础课及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主要专业课的学时数。
3.调整授课和见习比例本科教学虽然比中专和大专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学得多,但是示教与学习、见习时间偏少,不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倘若增加解剖学等医学基础课的实验课时数,增设动物外科学,在基础护理学学习过程中,除了在示教室操作外,每周应另设一定时间的病区见习,从而增加操作机会,减少学生对操作的生疏感,为以后的实习打下基础。在实习前这段时间,应将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见习。
三、深化实践教学方式
护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在教学上,应注重实践环节,注重自学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这方面,相信不少高校都有自己的经验。但也有一些学校不够重视或流于形式。当前,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应该有所深化,所采取的方式也应该有所创新。根据我们的做法,实践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课堂体验方式以病案引导讲授,选择临床真实病案,让学生依据护理程序给予分析,制定一套完整的护理方案,而后分组讨论,最后教师讲授与总结。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快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而且,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增强学习效果。
2.模拟实验方式根据制定题目分组进行表演,模拟病人、医生、护士,针对病人现状给予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且能运用换位思考,体会病人的需要。这实际上是一项综合的训练活动,涉及到对问题背景的判断、护理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护理结果的理解与分析等环节,对于学生加快理解护理方法的应用和加快掌握护理技术十分有效。不少护理专业课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3.直接参与方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亲身完成某项工作。例如,在同学们设计好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如以寝室为单位),在学校所属的社区内真正进行一次某项病例调查活动,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同学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病例调查、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效果很好。有些学生毕业联系工作单位时,把曾经做过的调查报告附在推荐书后面,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四、培养临床实践能力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专业教育临床实习目的是:通过实习要求学生进一步热爱护理专业,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护士素质,巩固提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病区科学管理方法,锻炼组织能力,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才打下基础。
1.培养临床工作能力在内外科实习过程中普遍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对所分管的病人实行整体护理,在完成日常护理任务的同时,针对病人的不同职业、文化素质、家庭社会背景等因素实施卫生宣教,术前指导及家庭随访等,在完成护理治疗工作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对病人进行劝慰开导,使其情绪稳定而有利于康复。通过整体护理,书写护理病历,使书本上的整体护理概念由抽象化转为形象化。在内科实习的同时还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ICU、心电图室、血透室、急诊室等科室轮转,以达到开阔视野,锻炼提高临床观察、判断、应急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总结经验,促进实习质量的不断提高。
2.培养教学能力在病区实习过程中应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护理知识每个学生每周讲一、两次课。在备课时要查阅各种资料,力争做到内容新、重点突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小讲课不仅有利于教学能力的培养,还使医院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得到了一次业务学习的机会,这种形式的活动还可以推广到临床理论课阶段以及基础课后期阶段,结合第二课堂活动进行。
3.培养管理能力在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分别实习1、2周护士长工作,在实习期间运用管理学知识进行科学管理的尝试。结束时结合病区实际写一份设想或建议书,在实习过程中,可了解护士长的日常工作程序,组织召开生活会,实习护士进行分科考核等。
4.促进科研思维的学习与应用在实习期间,提倡和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去思考和学习,尤其应学习一点医学辩证法基本知识、医学情报学知识、预防保健知识、科研方法等知识,将这些纳入实习期间的学习内容,促使他们逐渐产生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这是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德广.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李小妹.护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
[4]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42.
[5]曹志平.护理伦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8-76.
篇9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多元化教学;积极作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32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80-01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1]。为提高护生学习兴趣,调动护生积极性,我们选取100名护生作为观察组,应用多元化教学法进行护基教学,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校2011级200名护生作为观察对象,按班级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0名。对照组中,女性92例,男性8例;年龄21-23岁,平均年龄21.12±1.86岁;观察组中,女性91例,男性9例;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0.98±1.98岁。全部护生均为高中起点统招大专生。两组采用相同教材,由相同教师授课,且授课进度及内容相同。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备可比性。
1.2教学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法,即以讲解为主;观察组应用多元化教学法,包括以下几点。①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视频、图片等手段辅助教学,可增强护生学习兴趣,加深护生对知识的认识及理解,继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②临床案例教学[2]。教师准备典型案例,向护生讲解如何进行案例分析,鼓励护生多途径查找资料,然后分组讨论,每组由一名护生进行总结发言。带教老师针对护生发言,进行归纳总结,纠正错误的观念,肯定正确的观念,补充遗漏内容,并阐述重点及难点。临床案例教学,可促进护生自主学习,激发护生的积极性,强化护生知识结构。③模拟情景教学[3]。带教老师设置情景,由护生扮演家属、护士及患者等角色,模拟临床护理过程。模拟情景教学,可增强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识,增进护士对家属及患者的了解。④SP(标准化患者)训练。经过系统化、标准化培训的患者或者正常人,可准确表达患者实际问题,如多发病及常见病的临床表现等。经过SP训练,护生能充当评估者、患者及教师等多种角色。
1.3效果评价①考教分离,统一阅卷。比较两组期末考试成绩。②具体操作考核的项目,由护生抽签决定;选取2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护生相关问题的回答情况,操作的流畅度及准确性进行评分。③问卷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护生对多元化教学法的评价情况,包括以下几项:增强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操作能力,强化知识掌握,提高综合素质及喜欢该教学方式等。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学系统,应用t检验,x2检验,P
2结果
2.1比较两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及操作成绩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生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及操作成绩更高(P
2.2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情况多元化教学法得到多数观察组护生的认可,见表2。
3讨论
护理学基础,它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它涵盖护理专业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操作及护理工作方法等,对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及专业素养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元化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4]。多元化教学法,它将多种优秀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如多媒体教学、临床案例教学、模拟情景教学、SP训练等),使护理教学更具感染力及吸引力。护理学基础是实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5]。多元化教学可形象的展示教学难点及重点,增进护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护生更好的进行护理实践。此外,多元化教学,注重护生参与性,注重分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护生养成勤于思考,主动发问的好习惯。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采用多元化教学法的观察组护生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及操作成绩更高(P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多元化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7):118-119.
[2]黄文杰,张晴.多元化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6):95-96.
[3]Wangensteen S,Joha nsson IS,Bjorkstrom ME,et al.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s among newly graduated nurses[J].J Adv Nurs,2010,66(10):2170-2181.
篇10
高职院校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时下,社会对专业护理人员需求量不断增加,对护理人员业务能力要求也有所提高,各相关院校急需培养大批新型专业护理人才。针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护理人才:1.1 高职院校护理人才的知识培养 :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是教育的主要功能和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对于高职院校的护理学生而言,通过在校几年的学习应掌握以下基本知识水平:①了解相关政治法律、公共关系、社会文化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②了解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知识。③系统而熟练的掌握和应用护理学知识、理论、技术和方法。④了解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应对技巧。1.2 高职院校护理人才的能力培养:能力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基础上通过长期锻炼和培训而形成的。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具有一定的能力。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应该具有的能力包括:①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交流、建立能力和应变能力。②为病人做健康护理和保健服务的能力。③观察、判断、评估、处理常见疾病的能力。④为健康咨询提供讲解、教授、服务的能力。⑤具有一定的英语听取和写作能力。⑥具有不断学习、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⑦具有对所进行的工作进行评估的能力。⑧具有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能力。1.3 高职院校护理人才的素质培养:素质是每个人、各行各业都应该具备的,有知识、有能力不一定就有良好的素质。素质是一个人知识、能力、技术的升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仅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是文明社会的需要。护理工作是一项光荣的职业,护理人员作为"白衣天使"更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修养:①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医者仁心的护理理念。②具有诚信、正直、敬业、奉献的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③对待工作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对待病人始终饱含热情。2
护理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护理教育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2.1 课程内容设置陈旧,与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不相适应。我国护理专业课程以课本为核心,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内容体系为医学本科的简化、压缩版,公共基础课与学校的其他专业相同,没有专业特色,偏重专业基础课程,教材中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缺乏,缺少人文和社会课程,没有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2.2 传统教学方法手段单一,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以课堂为主题,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展开,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削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临床案例的了解。2.3 课程结构不合理,偏重理论而轻视实践。根据对部分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学课程的调查与分析显示,基础学科课程比例偏大,设置过分强调学科化、系统化,专业实践、人文社科类课程设置较少,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相关资料显示,美国的社科类课程比例达到了约36%,而我国的这类课程仅占到约6%-13%。现行高职专业教学中也还是重知识重理论,学生接触临床过迟过少,实践操作能力较差。2.4
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得不到全面落实和体现。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