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心理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04:20: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色彩心理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色彩心理学论文

篇1

这些颜色的不同,能够让人从心理上和情绪上都产生明显的差异。色环中,暖色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红色,橘色;冷色中包括蓝色、绿色等,此外还有一些被称为中性色。我们看到暖色为主画面时,这些信号映射至心理,会产生温暖、安宁的感受,而看到冷色时,则会感觉清新、冷静。除冷暖色之外,色彩也会对心理产生其他的作用,比如让人产生距离感的“前进色”与“后退色”。即使位置相同,因由用色的差异也会让人产生一面向前,一面向后的视错觉。此外,色相,以及明度也会影响画面的“重量”,不同的颜色也会使一些具体的内容,在视觉上产生“膨胀”,有一些则会“缩小”。下面,我将用一些比较典型、经典的案例分析和说明招贴设计中的色彩应用对心理的影响。红色给人感觉热烈,奔放,它不仅给人积极的感受,而且还是中国人用来表达喜庆,欢乐的代表颜色,我们亲切地称之为“中国红”。

中国人如此喜欢在喜庆的时刻用红色来表达心情,不知是否也与她给人热烈感受有关。下面的这幅招贴作品是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宣传海报,它以红色作为基调色,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强烈的中国传统气息,而且能感受到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而红色与其他颜色搭配时也可以表现出很强的颜色性格。下面这幅招贴就是这样用红色的色块与其他颜色的搭配来营造出活泼的氛围,政府和其“年轻人”的主题,而画面中的留白,也正好利用了白色给人更多意想空间的特点。黄色虽然也是一个明亮活泼的颜色,我们常用黄色来描述太阳,但是这样一个轻盈的颜色与庄严而又稳重的黑色相遇,则产生了很强的视觉冲突。人们正是利用这样一种视觉冲突给人以警示的作用。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警示牌常以这两种颜色相配合。下面这幅海报也是利用了这样的视觉特点,以诠释武器对人类的危害。蓝色给人感觉自然清新,表现在画面里也容易使内容显得干净而且有秩序,当降低蓝色的纯度和明度时,更能使画面的整体看起来更加温柔。配合以招贴中“大自然与音乐”的主题,能让人们瞬间进入到画面中去,静下心来,去感受自然,去聆听自然的声音。紫色给人感觉典雅、稳重,我们看到紫色便感受到夜幕的降临,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沉静。而有蓝色调倾向的紫色,仿佛被笼罩了一层忧郁。当人们看到这样的色彩基调的招贴作品,已经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情感投射,便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诠释的主题,地球的悲鸣声。上面这幅海报是著名的德国设计师兰堡的代表作之一,利用了简单的黑白色,制造出了黑暗与光明,我们一眼看去就能感受到书本能给人们带来的力量。而简单的用色,强烈的对比,不仅能够让人们将更多注意力投入到信息中去,给人明确的主次之分,同时互补色的对比,也很好地表达出黑暗之中对光明的向往与希望。同样也是基调色以黑白为主的招贴作品,下面这幅则利用了大量的留白给人们独立思考的空间,以简单的画面直截了当地向人们揭示它要传递的主题———言论自由。没有任何其他的颜色,画面给人感觉严肃,发人深省。

二、结语

篇2

由于,他各方面很优秀、学习成绩突出已及毕业创作出类拔萃,毕业时被正在筹建东方艺术大楼的范曾先生选进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教。作为范曾先生的助教,他开始追随先生,体悟先生广博深厚的艺术学养与治学风范。同时,他充分利用南开良好的人文环境充实自己。作为近代中国教育的策源地之一的南开园汇聚了众多的大师、大家、学者和丰厚浓郁的学术思想。这对于一个有志向学的艺术青年,是一个难得的环境。谈及此,李军感触颇深:“我得益于南开20年的浸染。我今天的学术思想和气质是南开造就的。在南开我领略了众多大家风范,是他们蓄养了我胸中的浩然之气。”

他沉浸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中,他亦探索现当代艺术的各种状况。他挥毫泼墨,亦雕塑群伦。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艺术创作。他所涉及的领域包括传统国画、现代水墨、书法、雕塑、壁画、装置艺术、城市设计和公共艺术……数年来,他创作积累了大量的作品,先后完成了山东省蓬莱文化广场大型雕塑壁画群;浮雕壁画《千年一遇》;“大家”系列雕塑《张伯苓》、《扬石先》、《陈省身》、《钱伟长》、《周汝昌》、《沈湘》、《穆旦》等……主持“山东省潍坊市白浪河改造环境综合规划设计构想”项目,“山东省日照市太公岛环境综合设计”,“天津市静海广场景观雕塑”项目,“江苏省徐州市荷风岛雕塑群”项目等……策划并讲述电视艺术片《永远的巨匠――达芬奇》、《永远的巨匠――米开朗基罗》在天津电视台及各地卫视热播。

不惑之年的李军,从1987年执教东方艺术系到2001年参与创建艺术设计学科,2004年成立色彩与公共艺术研究中心,涉足国际领先新学科――“色彩系统应用学”,他不断地整合完善、超越自我,并获得了相当的成绩。他所构建的学术平台包含色彩学、心理学、光学、材料学、经济学、哲学、历史、人文、艺术等多学科。他由一个艺术家跨入了学者的行列。

目前,他正在主持两项关于城市色彩规划的国家课题。主持编译“色彩应用系统”系列译丛,其中《色彩心理学》、《形象配色艺术》、《色彩形象坐标》已出版(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2)。其指导研究生完成的“色彩与城市规划”、“公共交通与色彩系统”、相关内容的论文引起学术界普遍关注……

中国的色彩文化自先秦以来不断完善,儒、道、释、俗的色彩观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其色彩论和色彩观是建立在“玄学”基础上的,亦是直觉的、心性的、主观的。西方在公元四、五世纪建立了理性的色彩学理论,至十九世纪末形成体系,并确立科学的认识、研究方法,即色彩科学系统。他们重实证,重体验。

篇3

关键词:设计色彩,表现性

 

色彩语言无限的丰富了我们周围的世界,色彩通过视觉传达信息,传达包括文化、种族、地位、特征、意识、情感等各种有形与无形的信息。色彩是最有表现力的要素之一,因为它的性质直接影响我们的感情。当我们观看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并非必定理性地认识我们假定对其色彩产生感觉的东西,而是对它有一种直接的感情反应。人们所看到的色彩以一种特有的形式出现,在审美过程中,人的视觉对形式美有着基本的要求。呆板单调是不美的,变化、丰富是美的。论文参考。只有变化的形式才能使眼睛兴奋,只有丰富的形式才能使兴奋持久。为了使作品产生美感,让人悦目,抽象色彩在设计中经常被采用。抽象色彩能给观者极强的表现力与质朴感,简约单纯的形态,一下子变得丰富神奇,明朗的色彩关系使作品形成有秩序,有条理的和谐与统一,使色彩律动最大限度地激起人们的注意力。

色彩牵涉的学问很多,包含了美学、光学、心理学和民俗学等等。在再现艺术中,色彩真实再现对象,创造幻觉空间的效果。设计色彩以绘画写生色彩为基础,根据不同设计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运用色彩归纳、概括、提炼等手段,表现物体的空间存在,注重和强调物象的形式美感以及色彩的对比协调关系,设计家应具有敏锐的感受力与深刻的洞察力,把握色彩的物理特征和心理特征。色彩研究以科学事实为基础,要求精确和明晰的系统性。我们将考察色彩关系的这些基本特征,看看它们怎样帮助艺术作品的题材创造形式和意义。

色彩始于光,也源于光,包括自然光与人工光。光线微弱的话,色彩也就微弱;光线明亮的地方,色彩就可能特别强烈。当光线微弱的时候,如黄昏和黎明,不容易辨别不同的色彩。在明亮的光线和阳光下,如在热带气候下,色彩看来就比原色更加强烈。光谱的颜色是纯的,它们代表了最强烈的可能性。光的科学规律的发现,导致了一系列色彩学说,色彩的来由,为何展现,似乎已无秘密可言。但是如何将其重新组合起来,以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各项需要,色彩却焕发出永恒的青春。心理学家近年提出许多色彩与人类心理关系的理论。他们指出每一种色彩都具有象征意义,当视觉接触到某种颜色,大脑神经便会接收色彩发放的讯号,即时产生联想,各种非混合色具有强烈的表现性差异。

红色被看成一种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黄色是一种安静和愉快的色彩,蓝色被描写成一种抑郁的和悲哀的色彩。与混合色比较,这些色彩产生出能动作用,具有中等表现力的色彩,其特点是淡漠、空虚、平衡、严肃、安静等。纯粹的红色能够表现出某种崇高性、尊严性和严肃性。

黄色是所有色相中最能发光的色彩。当我们用灰色、黑色、或紫色把它涂暗时,它就失去了这种特色。黄色可以比作一种较为浓密和厚实的白色。这种带黄色的亮光越是画的浓和暗,它就越发类似于黄橙色、橙色和红橙色。我们看到的红色,就是带黄色的停止点,红色中就有看不见得黄色。在黄色到红色的色带中央,我们看到橙色,它是作为光线和物质的最强最集中的互相渗透点而存在的。金黄色以亮光的力量显示出物质的最高纯度化,这种光是难以捉摸的辐射光,缺乏透明性,但因它全然在颤动而似乎没有重量。

从有形空间的观点来看,正如红色总是积极的一样,蓝色总是消极的。然而从无形的精神观点来看,蓝色似乎是积极的,红色则是消极的。蓝色总是冷色调,红色总是暖色调。蓝色是收缩的、内向的色彩。正如红色同血有关系,蓝上同精神有关系。论文参考。蓝色是一种有如冬天的大自然的力量,因为在冬天,全部萌芽与生长现象都隐藏到黑暗与寂静之中。蓝色总是带有阴影感,在鼎盛阶段倾向于黑暗。它是一种琢磨不到的东西,然而又作为透明的气氛出现。在地球的大气中,蓝色的出现有最明亮的天蓝色晴空,也有最深沉的蓝黑色夜空。蓝色以信仰的颤动把我们的精神召唤到无限的精神境界。蓝色对西方人意味着信仰,以前对中国人象征着不朽。

绿色是介于黄色和蓝色之间的中间色。绿色中包含的黄色多些或蓝色多些,它的表现特色就发生变化。绿色是植物王国的色彩,神秘的叶绿素包含着光合作用。当阳光照射到地球时,水和空气就放射出它们的分子,于是实体化了和知觉能力就长出绿色。绿色的表现意义是丰饶、充实、宁静与希望,以及知识与信仰的融合渗透。当明亮的绿色被灰色所暗化时,就容易产生悲伤衰退之感。如果绿色倾向于黄色,进入黄绿色范围,我们就会感到自然界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在春天或初夏的早晨,如果没有黄绿色,没有对夏季果实的希望和欢乐,那是不可想象的。

黄色和红色的混合色是橙色,处于最大辉煌度的焦点。它在有形的领域内,具有太阳的发光度,发红的橙色能取得最大的温暖活跃的能量。喜庆的橙色容易成为骄傲的表面夸张。将其淡化时,很快就会失去特点;用黑色掺和时,它会衰退到模糊的、缄默的和干瘪的褐色。将这褐色化淡,我们就可得灰褐色调子,它在宁静的室内产生温暖慈祥的气氛。紫色是象征虔诚的色相,当深化暗化时,又是蒙昧迷信的象征。潜伏的大灾难就常从暗紫色中突然迸发出来。一旦紫色被淡化,当光明照亮了蒙昧的虔诚之色时,优美可爱的晕色就会使我们心醉。

色彩设计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中,给我们的环境带来生机和活力,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富有情趣。论文参考。在平面设计中是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借助它可以在一个二维的平面空间创造出惊人的视觉真实和独特的视觉效果。在商品包装设计元素中,色彩冲击力最强,因为它首先引起消费者的关注而赋予商品包装特定的内涵和外表。因此,设计师应根据由自然色彩所获得的深刻感受,按照对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将设计思想熔铸在作品中,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法与技巧,使色彩的艺术感染力得到最佳发挥,达到理想的境界,从而更好地表现设计作品的主题思想。设计色彩也是广告设计成功的重要因素,广告画面上人们首先看到的也还是色彩,然后才是图形和文字。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觉》中谈到:“说到表情的作用,色彩却又胜过形状一筹,那落日的余晖以及地中海的碧蓝色彩所传达的表情,恐怕是任何确定的形状也望尘莫及的。”广告受众在观看广告的时候,广告中鲜明的色调很容易给人们一种冷暖的感觉,这种冷暖色调会直接把受众的感觉带入一种意境,使人们对广告产品产生好感。另外,设计色彩还运用于书籍装帧、插画、标志等方面,影响设计与消费者的沟通。在工业设计中,任何产品设计都离不开设计色彩,其运用的好坏将左右产品的品位和销售及人们的消费欲望。现代产品使用一定的色彩来装饰外观,往往有增强产品形象的感染力,加强识别记忆,影响消费心理和传达一定意义的作用,给不同职业、地区、年龄的人设计产品时,在色调上要考虑他们的接受心理和审美趣味。在服装设计中,设计色彩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创造服装整体艺术气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因素。色彩的搭配,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程度影响人们的情感因素。不同的色彩主题搭配不同的造型及面料也常使人们对其产生复杂的感情,从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支配人们的心理活动。我们的环境空间也离不开设计色彩的规划,合理规划设计色彩会给我们的环境空间创造和谐的视觉氛围。在设计空间时应充分考虑功能要求,目的在于让使用者感到舒适。在空间色彩设计上,应认真分析每一空间的使用性质和每个人的使用目的,如儿童居室与老人居室的区别,办公空间与餐饮空间的区别,医疗空间与商业空间的区别,由于使用对象不同或使用功能不同而有明显区别,空间色彩的设计就必须有所区别,归纳一下就是色彩要素的选定。其他方面,无论影视艺术还是戏剧艺术也都与设计色彩相关联,直接影响观众的心理,观众的视觉要求也将影响设计色彩的发展。

在生活中人们追求完美的色彩感受和色彩效果,在设计中我们要把握色彩的功能特性与人的心理因素适当的结合,用创造性的色彩语言来表达设计的意图,通过对生活和自然色彩科学的研究,把它应用到设计之中,使我们的设计在市场中能够提高商品市场占有率,从市场中总结设计色彩的经验,再返回到我们的设计中。相信未来的设计色彩会更加丰富多彩,不论从表现形式还是表现效果,都应与市场相结合,引导人们的消费,同样,人们的心理需求也会改变设计色彩。

参考文献:

[1] 赵平勇.设计色彩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曹耀明.设计美学概论[J]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 马克第尼亚编着.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篇4

关键词:色彩配置;船舶舱室;心理影响

目前,国内外关于舱室设计色彩配置的研究很匮乏。船舶舱室设计中的色彩配置对船员心理与情绪产生很大的的影响。因为合理的色彩对神经系统会产生良好的刺激,可有益与船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就如色彩在室内空间里对人的心理影响一样,舒适的良好的色彩配置在船舶舱室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海上瞬息万变,船员可能会遇到长达十几个小时的风暴,据有关资料报道,鲜艳的黄色易引起晕船,而绿色则给人以喜悦和宁静的感受。所以说舱室设计中良好的色彩搭配对于舒缓船员的心理压力和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作用。船舶舱室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室内设计和艺术设计。船舶舱室设计是在船体结构、机电布局所赋予的特定空间环境中,以充分满足船员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为目标。由于航海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船员生活在由大海这个特殊的自然环境和船舱这个特殊的人造环境所组成的特殊环境之中。船舶色彩设计是一项跨专业,涉及面广,受诸多因素影响的综合设计。天天面对大海的日子,使得船员的心理素质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造就了船员具有独特的心理特性,因此色彩环境对船员来说尤为重要。色彩在船舶舱室设计中起着改变或者创造某种格调的作用,不同的色彩环境对船员的生理和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刺激作用,从而给船员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带来不同的影响。

一 色彩的心理学知识

英国有一条消息说,伦敦泰晤士河上有一座布莱克弗顿尔桥,原为黑色,每年都有一些人把自杀的地点选在此桥上。发现这种情况后,有人给管理桥梁的市政部门提出建议,让把桥梁改涂成天蓝色,结果自杀的人便明显减少了。从这一事实得到启发,人们把桥梁改涂成粉红色,结果很长时间以来,再也没有发现到此自杀的人。后来,从事生物学研究的专家分析了这一情况后解释说,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黑色显得阴沉,会加重人的痛苦和消极情绪,红色会使人愉快开朗,充满希望,燃起人求生的欲望。受不同国度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色彩度情感力量也来自于我们人类本身。当人受到某种色彩的感染后,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心理反应,表现出某种情绪来。我们将色彩的这种心理学知识很好的运用到舱室色彩的配置上可以缓解船员长时间航海的压力并提高其工作能力。

二 色彩配置在船舶舱室设计中创新研究

(1)居住舱室

居住舱室对于船员来说是重要的休息场所,所以居住舱室的色彩是调节船员心理的主要方面。居住舱室的色彩能够调节船员的工作的积极性,使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好的色彩的搭配营造舒适、安心、轻松、宜人的生活环境,减少长时间航海的压抑感。居住舱室的色彩配置要让船员有家的舒适感与满足感。居住舱室的墙面应以明度比较低的浅色为主,如浅蓝、浅绿、或浅青色。因为船舶的客观原因居住舱室的空间也不可能很大,所以不能运用太深的颜色,颜色太深会使得空间的感觉很小,很压抑。因此,颜色配置应主要以产生视觉扩大感、使居住成员感觉平静舒适为主。地面运用一些较深的颜色制成的塑料地板或油地毡。比如赭石色、木纹色等。天花板正好相反考虑到拓展空间的作用,天花板要运用一些浅色,白色、浅蓝、浅灰、浅黄,这样在人的色彩视觉心理上这个空间是不压抑的、是开阔的。如图一与图二是比较简单的船员休息间的局部色彩配置,从色彩配置上来说图二的色彩更加的清爽、再配一个淡雅的窗帘,整个空间就很舒适了。图一的颜色稍微深沉一些,所以在窗帘的选择上要选择比较稳重的窗帘,这样和整个空间就比较协调。这两幅图是在新装修中的船舶,还未启航,通过这个对比,我们可以更直观的了解色彩配置在船舶舱室设计中重要性。图三与图四是游艇舱室设计中对色彩配置以及灯光的运用情况,在游艇的家具、地毯和其他装饰物上,利用色彩的轻盈柔和感可以营造温馨、轻柔的氛围。图三和图四运用了大面积的白色作为基调,地板也运用的乳白色,通过与墙壁色彩的对比,在这样的基调下显得整个空间很干净也很温馨。在软装饰上的色彩搭配得合理的话也能使整个空间显得协调、有序。根据季节的变化,改变窗帘、床上用品等的色彩,可以使得船员的居住空间显得温馨、舒适。

(2)工作舱室

工作舱室通常指驾驶室和机舱室,是保证船舶正常、安全航行的至关重要的场所。因为长时间的驾驶会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感,所以在驾驶舱室的色彩配置上要以人体工程学理论为基础,设计出符合驾驶员心理与生理机能的色彩,降低驾驶员的疲劳程度。驾驶舱的顶棚一般采用与壁面想协调的色彩,比如:白色、米色、浅灰色。采用大面积的乳白色调,视觉感受十分舒适。列如一些游艇在驾驶舱采用白色的驾驶座椅,因为白色的驾驶座椅在碧蓝的海洋更加醒目。地面的颜色可以稍微深一些,但是不能够使用反光的色彩,反光的色彩会刺激船员的眼睛,引起眼睛的疲劳。机舱室放置有笨重的机械设备,温度较高、噪音大、采光差,故要增加舱室的视亮度感,为了降低温度感,要运用一些让人感觉冷的冷色调,而机舱室的顶棚运用白色比较适合,在这样的色彩搭配下使人心情安定、平和,提高工作效率。

(3)公共舱室

公共舱室里的色彩要按照实际的区域功能进行配置。餐厅的色彩会影响人的食欲,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饭店包间的色调分别按绿色、白色、黄色布置一下,然后请人入室就餐。在绿色包间里,人们吃的很慢,谈话索然无味;在白色包间里,人们谈话彬彬有礼,但觉得无聊,有人竟打起哈欠来;在黄色包间中,大家吃的很香,谈得也很投机,最后还相约下次再来相聚。这就证明:色彩与人的食欲密切相关,暖色可刺激胃口,增强食欲,冷色则恰恰相反。所以餐厅需要暖色调刺激人的食欲。在餐厅的灯光的色彩的使用上也要有所注意,因为调配食物必须合理使用光源,建议使用白光灯,这种颜色的灯光能照亮食物,引起食欲。厨房、配餐室与洗衣室等处,采用青色系较多,给人感觉比较干净。阅览室是船员们学习知识、思考问题的空间,需要冷静理性的色调,就像图书馆一样,一般不适宜选用过于鲜艳的颜色,以冷色调的设计为主,给船员们创造温和、安宁、舒适的学习气氛。俱乐部、娱乐室可以采用一些明快活泼的色调,比如红色系的、黄色系的这种明度偏低的暖色,并配以引人注目的灯光,以此来增加欢乐、愉快、兴奋的气氛。

三 结语

本文从船舶舱室的自身特点出发,利用色彩的心理学效应,通过对各类舱室的特点及色彩配置的创新研究,根据舱室空间的实际特点,运用传统的美学原理和色彩配置规律,对各类工作生活舱室的色彩配置提出了建议,随着舱室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的船舶舱室的色彩配置将更加的人性化和合理化,从而进一步提高船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创造出美观大方、舒适宜人的舱室空间。

参考文献:

[1] 孙庭秀 舱室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

[2] 谢永和 船舶结构设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 张连生 陆霄虹 设计色彩[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胡晓芳 梁斌 汤皓泉舰艇生活舱室色彩设计方法初探 [J].四川:中国船舰研究2012,2(1):52-56

篇5

设计色彩教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写生色彩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主观造型意识和创新发散思维。从艺术的角度看,设计色彩是在传统色彩写生基础上,从具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从客观到主观的色彩训练过程。它的教学目的不是对客观自然色彩的简单模仿、再现,而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审美、整合和表现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概括、提炼、创新能力以及形色的塑造能力,引导学生理性的创造色彩空间、色彩意境,培养设计思维能力。设计色彩源于色彩学中的传统绘画色彩,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富于象征性、审美性、构成性、装饰性的色彩体系。

1 现阶段高校色彩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的设计色彩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时间较短,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长期以来,高校基础色彩教学普遍采用条件色的理论、教学方法停留在过去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中,使学生把精力放在色彩经验的积累,而忽视色彩综合创新素质的培养,削弱了其观察、思考和创新等思维方面的训练,未能够与日后的设计性课程进行有目的地、适度地连接。传统教学模式客观地造成了学生被动地描摹物象,形成了思维上的“惰性”,作品往往出现“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缺少创新思维训练。同时,对画面的变调、色块的组合搭配、画面肌理构成表现等缺乏系统理性的分析和判断。从基础色彩到创作色彩的演变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断裂现象,难以做到环环相扣,缺少主观色训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于色彩深层领域的探求,也不利于个体想象色彩、主观色彩的挖掘,创作目的不能收到明显的成效。

2 对设计色彩教学的改革探索

2.1 多元化主题性课题设计实验

开展多元化主题性课题设计实验,在设计色彩课程设计上,组织学生进行系列化的、多层面的课题设计,课题可以体现为横跨多门学科与课程,联系专业方向,反映学科与专业的风格特点,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如“色彩的采集与重构”“色彩的情感与象征”等课题研究,应用色彩规律、设计、整合自然色彩,鼓励学生到自然界中观察色彩,获得体验,培养情感,陶冶情操,设计出新的配色,使设计作品即能满足人的需求,又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设计色彩源于传统绘画色彩,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富于象征性、审美性、构成性、装饰性的色彩体系。它秉承了传统绘画色彩的艺术精华,但更侧重于研究色彩的形式美和程式化。它不受物体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等自然色彩的束缚,讲究色彩的概括、归纳和借用,强调个人意念和主体情绪的表现。有针对性地、丰动地进行物象的色彩解析与重组训练,让设计色彩从“再现”走向“表现”,以获得能自由驾驭色彩,运用于设计实践的应用能力。

2.2 肌理训练(让材料与技法成为情感符号)

肌理是物体表面的纹理结构,在绘画中,肌理是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是作者依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对物象特质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现技巧创造出的一种画面组织。在视觉艺术中,肌理也是由不同的材质和不同的处理手法形成的,应该说是集质地、形式于一体的不可分割的概念。对设计的形式因素来说,当肌理与质感相联系时,它一方面是作为材料的表现形式而被人们所感受,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通过先进的工艺手法、创造新的肌理形态、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手法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并能创造出丰富的外在造型形式。尝试使用多种多样的工具材料,例如彩铅、油画棒、水彩、丙烯等的结合使用,也可以使用丝瓜络、刷子、海绵、刮刀、或用厚重的颜料掺入沙子、木削等代替传统的画笔创造画面,呈现新颖的肌理效果。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独立思考和想像空间,大胆地进行创意性的色彩表现,超越材料本身的实用价值,纳入到合理的色彩意向表达中。设计色彩中丰富的肌理效果能够引起观者的联想或想象,引导学生从理性的角度去研究色彩造型的基本规律和色彩的组构方式,从客观的写实色彩,过渡到意象色彩、抽象色彩、情感表现性色彩、装饰性色彩等主观性色彩、表现性色彩。

2.3 注重对民族传统色彩和流行色的研究

通过对时尚色彩的流行趋势、流行色监测等方面的研究,提倡在色彩学科设计与发展中吸收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同时融合现代时尚流行色元素,丰富设计色彩的表现力,感受和领悟色彩的本质、情感和规律,以培养色彩的表现和应用能力。中国民族传统色彩如刺绣、年画、剪纸、彩塑等色彩单纯、明丽,用色大胆、浓烈,既原始又现代,同时兼有华丽与古朴的气质。设计色彩的学习需要挖掘民间色的现代化倾向,其主观性、装饰性、象征性的色彩效果如果能很好的应用于设计中,将体现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艺术形式及审美心理。流行色一种趋势和走向,它是一种与时俱变的颜色,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心理产物,它是某个时期人们对某些色彩产生共同美感的心理反映。流行色不单纯是色彩,是由审美态度、心理学、美学、社会学来决定的。以色彩为基础,对社会的流行色彩做调查研究,同时考虑与环境、与社会的协调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关注色彩文化的变迁。注重对民族传统色彩和流行色的研究,加强设计色彩学习与专业学习的链接,较好地解决色彩基础课与专业之间的衔接,把色彩基础训练有机的同专业设计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全面的色彩能力,改革设计色彩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加强对“色彩心理学”、“表现色彩”、“色彩环境论”、“中外色彩文化比较研究”、“中国传统色彩造型艺术研究”、“流行色研究”、“色彩与材料研究”等知识外延学习,对色彩进行描述、分析、重构,使学生能够应用色彩语言自由地表达其设计的构想,并通过色彩的相关训练将设计提升到艺术的层面。

篇6

〔论文摘要〕人类生活的世界,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社会与家庭变故等突发事件的侵袭,会给处于事件中的人们造成种种不良的身心反应,尤其是对青少年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负面的心理影响会影响他们以后的成长。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律和功能。心理学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是美术教育需要研究和借鉴的内容。本文就审美经验中的三种心理要素,即感知、想象与情感的活动,对在美术教学中治疗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探讨。

〔论文关键词〕审美;心理要素;心理创伤;治疗

一、在感知活动中疏导学生的心理

构成审美心理要素的内容首先是感知。美国著名符号论美学家代表人物苏珊·朗格认为,“在人的内在生命中,有一些复杂的微妙而真实的生命感受。这种感受必须借助于知觉和体验才能得到,因此,表达它是语言这类推理符号所难以胜任的,而只有艺术这类表意符号堪负此任。因为,生命总是呈有机状态的,连绵流动,错综交叠,微妙复杂,而艺术是包含多种复杂含义的综合体,其主要领悟方式是体验与知觉,很少诉诸于推理。”正是艺术拥有这些鲜明的特点,使得它与有机生命息息相通,也使得艺术成为人体验和感知生命的载体。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可运用感知活动,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命与艺术的魅力,从而深刻地认识人生价值与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性。对于遭受重大创伤的学生而言,通过美术来治疗心理创伤的任务,主要是靠教师平时的美术教学来完成。教师的美术课堂教学应通过感知活动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人在现实世界里的一切见闻、经历、体验都会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表露出来。因此,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工具材料,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心声。一方面,能使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心态,吐露真情,或宣泄情绪、疏缓压力。另一方面,能为教师从学生的创作中发现隐蔽着的某种问题提供依据。学生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对某一事情的陈述,教师要能从学生的画中看出一点端倪来,以便及时诊断,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达到心理干预或治疗的目的。

绘画是运用线条、形体、色彩等艺术语言来表现的。各种单纯的线条、色彩或图形之所以会在不同时期和文化背景中具有各种各样的象征意义,表现出不同的情调,就在于它们能通过人的感官作用于生理,使人产生一定的,这种生理感受是情感和想象活动的基础。玛克思·德索把这种生理感受称之为“审美反射”。在审美感知活动中,教师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要充分掌握美术语言的特性。如:线条的形态与人的情绪变化有关。一个学生画出清晰流畅的线条,另一个学生画出零乱无序的线条,其绘画时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古人早有“喜画兰,怒画竹”之论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又如:色彩能使人产生联想并形成心理反应。即明亮的色彩让人感觉活泼、温情、愉快、幸福;而灰暗的色彩令人感到乏味、寂寞、忧郁、消极、无激情等。只有了解色彩的基本感觉,掌握绘画语言的特点,用敏锐的眼光和细致的观察去分析学生作品,从中辨别学生丰富的情感,才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二是在利用美术作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要精选“图式”。现代心理学中揭示的“差异原理”证明,人的感知能力的敏感性和眼前的“图式”与心中熟悉的“图式”之间的差异程度有关。心理学家舒帕尔·卡格安在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发现:“在那些十分熟悉的事物面前,儿童们总是表现得心灰意懒、毫无兴趣,而当把那些他完全不熟悉的事物放在面前时,他们便显得无动于衷,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可以看得出与它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吸引他们。”由此可见,在审美感知中,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学对象,选择那些与学生心中的图式不完全雷同和完全无关的形式,即与内在图式具有一定差异性的图式,才能引起学生的敏锐的知觉,达到感化学生的心灵,发挥绘画治疗的作用的目的。

二、在想象活动中调控学生的心理

构成审美心理要素的第二项内容是想象。每一个心灵受过重创的人,他们最大的心理障碍是眼前的无助和对未来的担忧。美术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用美术想象的手段来充分揭示自己的无助感内容与担忧的具体问题,以及未来憧憬和希望的事物,让受伤的身心逐渐舒缓、平和,尽快恢复身心的健康、愉悦。瑞士心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沃尔特的研究发现,特殊的“想象信息”传递后,人的下丘脑便会发出指令使人产生或紧张或松弛的反应。“通过图画等视觉艺术帮助患者排除忧虑和紧张情绪,使之自我放松和乐观,即能达到治疗之目的”。据传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古代巴比仑空中花园的建筑就与画疗有关。一个做了古代巴比仑王妃的少女,因思念故乡而忧郁成疾,画师便为她画了一幅其故乡的美丽风景画,使其愁云顿散,疾病痊愈。国王见之大喜,下旨仿图建造了相同的景观。

想象分为知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种。前者是一般审美活动中的想象,这种想象没有完全脱离眼前的知觉对象。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想象活动中,应考虑学生具备亲身感受知觉中的想象经验。可围绕着美丽的自然事物或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品来展开,当学生的心理功能都被激活起来去拥抱自然或感受艺术品时,当他们的心境、情感、痛苦、欢乐与自然或艺术情境相吻合时,他们的想象活动便被有效地激发起来,发挥作用。教师可选择类似《丰盛的午餐》、《我的卧室》、《明天的家乡》等题材作为想象活动的内容。

而创造性想象,则是在脱离眼前的知觉对象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依赖于大量的感知、重复的观察和丰富的经验。不过,在创造性想象中,只要眼前有刺激物,便会起到一种触发作用。如引导学生欣赏诗歌并创作美术作品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想象活动。例如:以郭沫若的诗歌《骆驼》为创作题材。

在黑暗中,你昂头天外,导引着旅行者,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暴风雨来时,旅行者,紧紧依靠着你,度过了艰难。高贵的赠名呵,生命和信念,忘不了的温暖。

春风吹醒了绿洲,贝拉树垂着干果,到处是草茵和醴泉。优美的梦,像粉蝶翩跹,看到无边的漠地,化为了良田。

看呵,璀璨的火云已在天际弥漫,不会有歇脚的一天,

纵使走到天尽头,天外也还有乐园。

骆驼,你星际的火箭,

你,有生命的导弹!你给了旅行者以天样的大胆。你请导引着向前,永远,永远!

作者通过赞颂骆驼,抒发一种不断追求、不断进取的感情,并向人们展示出坚毅不拔的精神和无限美好的未来境地。教师可让学生自由节选诗歌的片段进行想象画创作。在想象活动中,教师要做好调控工作:一方面,根据想象的两种类型,提供多样化的题材,让学生有自由选择表现内容的空间,创设一种让学生愿意表述与沟通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作品表现来移情,要注意学生作品中隐蔽的细节或不被人关注的情绪,对于作品中出现的无助感与担忧,教师要细心观察,以便采取进一步的方法和措施;而对未来憧憬和希望的表现,则侧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创造性地抒感,表达明媚的境界,以达到调控学生心理的作用。

三、在情感活动中慰勉学生的心理

构成审美心理要素的第三项内容是情感。美术教学的特质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能丰富并纯化人的情感,使人的身心得到自由、康宁、和谐的发展。美术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通过艺术美的形式陶冶人的情感,使日常的生活情感升华为精神的审美情感。感情封闭是遭受心灵创伤学生心理的一个特点,美术教学应关注学生的这一心理反应,通过情感活动来开启学生闭塞的心扉,以达到治疗学生的心理创伤的目的。

人的情感表现分为两种:一是情感的自然表现,二是情感的艺术表现。情感的自然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在美术方面是运用艺术语言将内在的生活感受与人交流。面对受过心灵重创的学生群体,学校可在校园里设立“绘画墙”,让学生通过这一渠道随时、自由地将自己内部的躁动、不安“流泻”出来。情感发泄是身体自卫机制的组成部分,内在情感一旦集聚,身体便感到某种紧张、抑郁、伤痛,只有寻找到合适的渠道流泻出来,身体才能感到轻松。因此,校园创设“绘画墙”能将学生自己的内在情感完全释放出来。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美术语言的掌握存在差异,不同学生对美术兴趣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有时候某些主观情感并不容易找到想要表现的形象去与它对应。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美术语言的运用与情感表露的关系,使学生懂得选择不同的线条和色彩组成形象。在抽象的形象中,线条和色彩的变化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例如:“那转折突然和生硬的线条总是与某种愤怒的感情相对应,方向向上或向前的线条总是与某种积极、紧张、进步和活跃的情绪联系在一起,方向向后或向下的线条总是与某种消沉、低落的情绪联系在一起”。只要学生充分认识艺术语言的特点,协调运用线条和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就会使情感的自然表现变得更为顺手和自由一些。

篇7

关键词:照明(Lighting)商店照明(Shoplighting)普通照明(Genarellighting)商品照明(Merchandiselighting)重点照明(Accentlighting)照度(Illuminancelevels)色温度(Colortemperature)显色性指数(Colorrendering)照明质量(lightingquality)照明设计(Lightingdesign)重点照明系数(Accentlightingfactor)照明的变量(Lightingariables)亮度对比(Contrasts/homogeneity)视觉印象心理情感方面的活动光辐射能水平光谱敏感度亮度水平短波辐射长波辐射视觉生理与视觉心理平衡消费行为和心理休闲广场(Leisureparcs)购物广场(Shoppingmalls)商店中的商店(Shopinshop)大量购物(Runshopping)娱乐性购物(Funshopping)顶级商品专卖店(Superspecialistshop)消费行为和心理需求(Need)渴求(Want)刺激(Excitement)

一、商店类型、消费行为和心理活动

1.变化趋势

基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与高收入人群的增长,加之互联网推动的全球商业和文化的交融渗透,商品零售市场的细分、相关联的商店形式和种类,以及人们购物消费的模式,都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大体上与欧美有着共同特点。消费模式方面,由单纯购物向休闲、享受购物;由计划购物向随机的冲动的购物转移。按社会学家桑巴特的理论,这种变化趋势是:由必要消费向奢侈消费(超出必要程度的任何消费)的转变。购物场所方面,由传统的百货商店(Departmentstores)向大型休闲广场(Leisureparcs)、购物广场(Shoppingmalls)即商店中的商店(Shopinshop);由传统的临街店铺向超大型连锁超市(Hypermarkets);由商品范围广的商店向单一商品的品牌店(Exclusivenessimage)、专卖店(Specializedshops)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趋势:一方面人们去大卖场(Largeshopping)大量购物(Runshopping);一方面去专卖店、品牌店娱乐性购物(Funshopping)。在社会学的范畴内,可以把这种变化趋势概括为“购买行为的异化”,即购买这一行为中,享受、娱乐、刺激等心理体验是主体,买东西本身成了客体。

2.商店类型

这个变化和趋势的结果,就是重新划分了商店类型。根据飞利浦照明在欧洲和中国市场的调研,以价格水平(Priceclass)、内部设计(Interiordesign)、产品范围(Productrange)和销售风格(Sellingstyle)四个主要变量为依据,并归纳为“四角理论”,把商店概括为四个主要类别。由低档到高档分别是:(1)价格便宜、商品陈列简单、带社区服务特点的商店;(2)价格较便宜、商品陈列多、自助式服务的商店;(3)有一定档次的、价格较贵、讲究商品陈列和质量、注重店铺的装饰性,购物是一种享受的商店;(4)商品档次高价格贵的顶级商品专卖店(Superspecialistshop),它具有独特的讲究风格的环境和高水平的服务,提供最顶尖和奢侈的商品。如Gucci、Zegna、Fendi、Diro、Cartier等世界顶级时装和奢侈品专卖店。

基于“四角理论”建立的市场细分模型—商店,使这四种类型的商店表现出各自鲜明的风格、形象和个性特点。前两种商店在顾客的概念中,是一种功能性很强的商店,以满足基本的购物行为为典型特点;后两种尤其是高级品牌专卖店,突出的特征是时尚、高雅和精致的,满足顾客想寻求时尚和刺激的心理,表现自己高雅的品味。

3.消费行为和心理活动

消费行为本身的基本功能是满足生活“需求”(Need),这很类似建筑的基本功能是“庇护”,心理反映简单直接,譬如,鞋子穿坏了就要去买一双。这构成了购买行为和心理活动的“金子塔模型”的基础;金子塔的腰部是“渴求”(Want),其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过程是:非常希望拥有某一件商品,且它大部分不是生活必须的,经过一段渴望的时间,攒够了购买这件商品的钱,去商店把它购买下来,接下来是持续一段时间的满足感。举个例子,一个工厂的工人,辛勤工作一年积攒下一分一毫,最后终于买了一块欧米茄手表,实际上一块便宜的电子表足以提供精确的计时,但重要的是他的购买让他感到自己的生活得到了提升;塔尖的购买行为和心理是最复杂的,属于典型的“购买行为的异化”,在这类购买行为中,享受、娱乐和“刺激”(Excitement)等心理活动是主体,购买行为是客体。譬如一个人,在给女朋友一次购买十双不同颜色的名牌鞋子的时候,对他来讲这是一种刺激和享受,商品不仅变成了“异化”的客体,爱情本身也随着这种心理活动,成为附属物。“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亦如此。

二、商店照明的作用和发生作用的机理

1.照明的重要性

通过第一部分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在零售市场的这种变化趋势和细分面前,在消费行为和心理活动日趋复杂化的情况下,零售商、商店如何树立和强化自己的品牌形象,以使自己的品牌形象、概念和特点区别于其它的商店,怎样吸引、取悦和留住客户,就成了现代商店最为关心的问题。为达到这种目的,作为零售商、商店有多种选择,但照明(Lighting)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和相对便宜的投资,并且它最容易吸引和引诱目标顾客驻足、流连在你店铺的橱窗前。以国际著名时装品牌专卖店Fendi和Diro为例:这两家专卖店在广州柏丽购物广场一层的名店街都有自己的店铺,它们的照明给我留下了最为鲜明的赋有个性特点的印象,透过他们不同的照明就可以感受和感知到它们各自的品牌特征:Fendi的店铺氤氲在柔和的暖调子的光色中,通过视觉印象判断,它的普通照明(Genarellighting)的照度(Illuminancelevels)应在100Lux上下,气氛是宁静甚至略为幽暗的,而商品却在非常明亮的灯光下显得亮丽动人,具有“合乎比例”的明暗对比;它的普通照明和重点照明(Accentlighting)的色温度(Colortemperature)大体一致,应小于3000K,进一步强化了宁静感。这种氛围让人联想到成熟、性感、奢华和尊贵这样一些概念,并由此推断它的目标顾客是“贵夫人”(在这里我使用这个概念的前题是,中国也已经产生了这样一个类似阶层,可能还不相对稳定)。Diro的店铺被穿透力很强的白光笼罩着,期间还隐隐约约透着一丝粉红(紫味红),气氛是张扬的,它的普通照明的照度应在300Lux左右,色温度应是4000K上下,重点照明和商品照明(Merchandiselighting)的色温度又相对温暖些,突出了光色的对比。它的品牌特征和时装特点应该是突出时尚、紧随潮流和性感的,目标顾客是讲究时尚和潮流的人群。为了验证我的判断,我查找到了一些这两个店铺的相关资料,印证我通过光色印象所下的结论是基本正确的。

2.照明的具体功能

商店照明的具体功能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吸引、引诱顾客;(2)吸引购物者的注意力;(3)创造合适的环境氛围,完善和强化商店的品牌形象;(4)创造购物的氛围和情绪,刺激消费;(5)以最吸引人的光色使商品的陈列、质感生动鲜明。最根本的商店照明能够帮助零售商、商店强化购买行为分析中的“驻足”(Stoppingpower)、“吸引”(Attraction)和“引诱”(Persuasion)这一“三部曲”,这三部曲是最终完成购买的前奏。正如我们在第一部分“变化趋势”一节所指出的,人们已经由计划购物向随机的冲动的购物转移,由必要消费向奢侈消费(超出必要程度的任何消费)转变。这种转变是因经济富足和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所说的作为高技术的代偿,而产生的只要我喜欢,就买回家去的“高情感”,也许家里已经有了几件类似用途的东西。这有点象社会学家经常调侃的那样,说女人在购物时,理智常常瞬时短路,明明衣柜里被20条长裙塞满,偏偏还要再买第21条。在这样的购买行为和购买心理条件下,用照明“吸引”和“引诱”顾客,创造迷人的购物氛围,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3.发生作用的机理

现代商店照明(Shoplighting)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是基于物理学的对于照明质量(lightingquality)和效果的客观评价,这是经过实验以后被量化的物理量,即有关照度、色温度、照明的均匀性、显色性指数(Colorrendering)等照明标准;另一方面是视觉印象的,以及由视觉印象所唤起的情感、趣味等非量化的对照明的主观感觉和评价。大量的视觉心理学试验成果表明,在实际的光环境中照明质量似乎控制着数量,并决定着感觉和趣味的评价。因此,照明设计和研究重点不应局限在传统的基于电气工程学的照明科学了,应该向光的视觉生理学、心理学、色彩心理学以及照明美学等方面转移,并展开交叉研究。否则,我们对光的知识就是一堆残缺不全的碎片,无法圆满地解释一个好的照明能够影响人的购买行为和购买心理。

就象闪电的光辐射让人恐惧,而彩虹和北极光却抚慰和鼓舞人们的灵魂一样,光以各种方式介入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和精神。在此,我们借助视觉生理、心理学、色彩心理理论的研究成果,概括地解释:照明是在怎样的机理下发生吸引和引诱顾客购买这种作用的。(1)一般说来,消费者进入购物中心时,首先他要进行“视觉观察”。视觉生理学告诉我们,眼睛的感色能力(实际是感光能力),主要决定于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系统的光线感受能力和处理、传递光刺激的能力。换句话说,人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接受观察对象反射光的能量刺激,消费者在购物中心观察时,哪一个品牌的店铺,能够被“注意”,取决于商店橱窗的光辐射能水平的高低。这是我们研究商店橱窗照明的基础。(2)科学研究发现,人眼的光谱敏感度与亮度水平有依赖关系,在低亮度水平下这条光谱敏感度曲线将会向短波方向平移,使人眼对短波辐射的光色变得相对地敏感起来;反之,则向长波方向平移,对长波辐射的色彩变得敏感。这是光色品质偏于暖白色的商店照明,能够在照度水平普遍较高的购物中心,吸引顾客的秘密。(3)商店照明中强调亮度对比,在相同的平均照度下,高对比度的商品,更容易产生良好的视觉,商品更生动好看。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实是为了适合视觉生理与视觉心理平衡的需要。从生理上讲,视觉器官对光色和明暗具有协调与舒适的要求,凡满足这种条件的光色和明暗关系,就能取得生理和谐的效果。关于这一点,较早先的研究色彩生理、心理学和色彩美学的科学家如歌德、埃瓦尔德·赫林都有类似的结论,伟大的艺术教育家、理论家和画家约翰内斯·伊顿在他的《色彩艺术》中指出:“如果我们观察黑底上的白色方块,然后把目光移开,这时作为视觉残象出现的是一个黑色方块,反之亦然……眼睛倾向于为自己重建一种平衡状态……因此,我们视觉器官的和谐意味着一种精神生理学的平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中,物质的异化与同化是相等的。中性灰色就能产生这个状态。”较新的科学研究报告,更进一步地通过对“视网膜上锥体细胞的变化”和“感光蛋白元”等神经生理层次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合乎比例”的亮度对比、明暗对比使视觉满意、和谐,这种和谐导致愉悦的心情,这样的情绪容易作出购买的决定。这是在视觉印象的层次上,恰当的光色和光环境对顾客作出购买决定的非直接的作用。(4)当光色激起了我们的视觉兴趣,当我们被光环境和谐的明暗对比所打动,当光与影的变化和明暗对比表现出深度和广度……由光色气氛给顾客带来的视觉印象,能够唤人喜爱的、迷人的等心理情感方面的活动。约翰内斯·伊顿同样是在他的《色彩艺术》中说:“在眼睛和头脑里开始的光学、电磁学和化学作用,常常是同心理学领域的作用平行并进的。色彩经验的这种反响可传达到最深处的神经中枢,因而影响到精神和感情体验的主要领域”。浪漫的、精致的、高雅的,等等带有情感色彩的审美评价,这是促成顾客决定购买商品的高级心理活动。固然我们至今对这种由视觉印象到情感、趣味、审美等层次的心理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但有谁能否认月光会自然地挑起我们思乡的情绪呢。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断言:现在,在心理学领域内“联想”理论再也不能令人满意了。一般说来,色彩直接地影响着精神。当然,在情感、审美这个心理层次上,因人的出身、环境和教养的不同,会表现出群体和个体的差异来。但这恰恰适合目标顾客非常清楚的高级商品专卖店。

4.现代商店对照明的要求

根据飞利浦照明对欧洲市场的调研,在所征询的七个样本中,零售商最关心的排在最前面的三个问题依次是:(1)通过照明改进商品陈列的效果;(2)节能;(3)更多的光吸引更多的顾客。这个调研的结果和我们在第二部分“照明的具体功能”一节的论点是互为印证的。由此可见,零售商、商店也已充分意识到商店照明的重要性,它在商品销售上的非直接的作用。

三、商店照明设计与应用

1.照明方式

现代商店大都采用混合照明的方式。主要包括:(1)普通照明,这种照明方式是给一个环境提供基本的空间照明(Spacelighting),用来把整个空间照亮。他要求照明器的匀布性和照明的均匀性。(2)商品照明,是对货架或货柜上的商品的照明,保证商品在色、形、质三个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3)重点照明,也叫物体照明(Objectlighting),它是针对商店的某个重要物品或重要空间的照明。比如,橱窗的照明,应该属于商店的重点照明。(2)和(3)通常提供有方向的、光束比较窄的高亮度的针对对象的照明,采用点式光源并配合投光灯具。另外还有:(4)局部照明(Local/Localisedlighting),这种方式通常是装饰性照明(Special/Decorativelighting),用来制造特殊的氛围;(5)作业照明(Tastlighting),主要是指对柜台或收银台的照明;(6)建筑照明(Architecturallighting),用来勾勒商店所在建筑的轮廓并提供基本的导向,营造热闹的气氛。本文主要涉及商店混合照明方式中的重点——普通照明、商品照明和重点照明。一个商店的照明设计(Lightingdesign),是否能够切实地帮助商店实现商店照明的目的和效果,主要是由这三种照明方式的照明变量所控制的。

2.控制照明质量和效果的主要变量

在本文的第二部分“发生作用的机理”一节,我们指出现代商店照明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是经过科学实验已验证过的量化指标;另一方面是视觉印象的,以及由视觉印象所唤起的情感、趣味等非量化的对照明的主观感觉和评价。本节主要依据飞利浦照明的研究成果,给出各种类型商店的照度、色温度和显色性指数以及和普通照明相比的重点照明系数(Accentfactor)。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不涉及照明的其它变量。

(1)普通照明:照度,根据本文第一部分“商店类型”一节对商店类型的划分,1和2类商店的照度值为600-1000Lux;3类商店为300-700Lux;4类商店为100-300Lux。色温度,1和2类商店为大于4000K;3类商店为3000-4000K;4类商店为3000K左右。显色性指数,1和2类商店为Ra=70-80;3类商店为Ra=80-95;4类商店为Ra=90-100。

(2)商品照明:照度,1和2类商店的照度值为700-1200Lux;3类商店为500-800Lux;4类商店为400-600Lux。

(3)重点照明系数(和普通照明相比):1和2类商店很少重点照明;3类商店为5:1;4类商店为15/30:1。

在商店照明设计中对这些量化指标,设计单位宜反复演算,电器工程师和照明美学设计师应通力协作,有条件的要借助照明设计软件,进行机上模拟和验算。这些量化指标的相对确切,不仅涉及到照明质量和效果的评价,而且涉及到用户成本。另外,在光源的选择、照明器和电器附件的配套方面,亦要通盘考虑。目前商店照明设计和工程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大型连锁超市的管型荧光灯裸装缺少配光,这不仅造成光效和能源的浪费,而且有眩光;一些时装专卖店由于设计单位不专业,普通照明和重点照明不明确、混乱,普通照明的照度太高、灯布置得太密,这不仅浪费,而且重点照明也无法突出;橱窗用太多的卤钨灯,而未采用光效更高的金卤灯;还有的商店竟然把节能灯露在灯具外一截;普遍存在光色的选择不当,气氛可疑,等等。

3.照明应用中的若干技巧

(1)在上一节给出的指标范围内,越高级的商店基本照明的照度可设计得越低些,顶级商品专卖店,尤其是顶级时装专卖店基本照明甚至可以低于本文给出的最低值100Lux,但不能低于75Lux。在这个基础上把重点照明系数拉高些,使明暗的对比度加大。但由于视觉健康的约束,重点照明系数不能超越本文给定的最高值。本文第二部分“作用的机理”一节详细分析了明暗对比对视觉和心理的意义,特别指出:“合乎比例”的亮度对比、明暗对比使视觉满意、和谐,这种和谐导致愉悦的心情,这样的情绪容易作出购买的决定。

(2)增强光影的戏剧性表现。对于重要商品、贵重商品和陈列品,一定要避免被照明商品光亮度的平面化、平均化,在被照对象上应该有局部的或点状的照明。

(3)橱窗照明是非常重要的,要用最亮的照明。并且要遵循本节(2)所指出的要点。特别要强调的是,如果商店是临街的,不是商店中的商店,那么橱窗应该设计和安装两套照明。一套是针对晚上或夜晚的,一般的用卤钨灯就够亮了,另一套是针对白天的。橱窗的照明要和日光形成反差,就要采用反射型金卤灯了。这是好多商店橱窗照明都碰到过的问题,通常以为再加多几个卤钨灯就可以了,结果还是不行。

(4)要重视显色性指数。在初期投资和用户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显色性高的光源产品,这是保证商店具有丰富而饱满的色彩的前提。

本节讨论的虽然是“若干技巧”,但实际上这些问题恰恰是我们在第二部分“发生作用的机理”一节,所讨论的照明的非量化的涉及人情感心理和趣味的评价方面,值得我们在照明设计中加强探索和总结。

四、欧洲零售商店的照明趋势

1.更加注重光源的质量

主要表现在:(1)要有更高的照度水平;(2)更多的重点照明和明暗对比;(3)更高的显色性,没有频闪;(4)减少对商品褪色的影响。

2.追求自然光的照明效果

主要表现在:(1)改变光源的光通量、光强和颜色;(2)人造日光和动态照明。

3.绿色和环保

主要表现在:(1)增加对环保的考虑;(2)政府加强照明的立法;(3)首选可循环和利用的产品包装;(4)节能,非常注意灯的功率和热损耗与冷却成本的考虑。

4.关注维护成本

主要表现在:考虑光源的寿命以及替换的成本;(2)照明的灵活性,最好能在必要是,容易随时对照明进行调整。

五、附录

1.为高级时装专卖店推荐的光源

(1)普通照明:飞利浦CDM-TD/942系列双端陶瓷金卤灯,功率有70W和150W供选择。(2)商品照明:飞利浦ALUIII系列的大直径防眩光低压卤钨灯,功率有50W、75W和100W供选择。(3)重点照明:飞利浦CDM-R/830系列的反射型陶瓷金卤灯,功率有35W和70W可供选择。

2.陶瓷金卤灯的优点

篇8

论文关键词:美术教育 中职生 心育 心理健康

论文摘 要:美术教育除了传授本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发挥着本学科的教育特点,使受教育者的精神素质和行为发生改变。美术教育能培养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和旺盛的创造力。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热情,树立学生的信心,陶冶学生的情操,特别要重视学生健康心理和成功感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心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育是心理素质培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是指教育者以优化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为目的,通过心理素质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活动,对受助者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实践。它是旨在培养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从而促进其个性完善的教育。心育是一项利教、促学、益社会的奠基工程。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存在着如自卑、逆反、缺乏自信、适应性差,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差等心理问题。若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则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并误入歧途。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手段与途径,不仅要进行美术知识的传授和美术技能培训、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任务。美术教育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这就是说,美术教育具有心育作用。

(一)运用美术作品促进中职学生形成积极上进的健康心理。

自古以来,美术及其教育活动就是人类医治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优秀的美术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产生共鸣,促进学生积极上进的健康心理。远古的美术作品,如古希腊神像、印地安人的图腾和埃及法老的陵墓,被赋予浓重的政治和宗教色彩,而被人们当作祛病去邪,保佑吉祥平安的护身符。蜿蜒逶迤的万里长城、上下飞舞的中国龙、徐悲鸿笔下昂首嘶鸣的奔马,是中国气派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无不给每一个中国人心理上注入激情和活力。如油画《开国大典》,画面描绘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盛况,画家强调色调的单纯、对比和色彩强烈的变化。红地毯、红灯、红旗和蓝天、绿树相呼应,黄色与金灿灿的灯穗相呼应。大红,金黄和碧蓝几块大色彩调配得既融合又强烈,既庄严又热烈。教师引导学生融人到开国大典这一激奋人心的情景,自觉产生一股为中国人站起来而兴奋的激烈情感,从中激起为建设祖国而奋进的积极上进的思想感情。如潘天寿的《鹰石山花》,画面山花野草,雄鹰巨石,表现出浑雄奇崛的风格,有一股催人奋进的感染力和冲击力。通过让学生欣赏,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引导学生进入画中情景与作品产生共鸣。作品表现出来的情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使学生自觉产生了一种坚定、奋进的心境,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所有这些都足以证实了美术作品在人心理上产生的巨大作用。

心理学家还认为各种图案、标志,甚至单一的美术造型因素,例如某种线条、某种形状、某种颜色、某种构图,均可被视为传达特定联想信息的符号,给人以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影响。例如:水平线的开阔感、波形的动感、折线的烦躁不安感、旋形的弦晕感等等。国外有一色彩对心理影响的实验。一实业家请客,备有满桌佳肴。宾主入坐时,主人开了红灯,于是肉食显得很嫩,马铃薯显得鲜红,宾客食欲大增。正待开宴时,室内变成了兰色。这时,烤肉变成了腐烂的样子,马铃薯也象发了霉,客人立即倒了胃口。而当蓝光出现时,不仅葡萄酒变成了蓖麻油样,而且在坐的人都像一具具行尸,几个娇弱的夫人逃离了房间,哪里还想到吃东西。我国宫廷建筑的颜色则另有设计意图:蓝天、黄瓦、绿檐、土红墙,对比强烈,非常壮观,这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在医院,用蓝色的房间环境来抑制激动型精神病患者,用红色治疗抑郁症。作为美术教师应精通美术构成因素的心理作用,为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心育服务。 转贴于  (二)美术作业过程增强中职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抗挫折感。

首先,许多美术作品的完成,需要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协作才能完成。如: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所带的材料或工具不齐全,特别是一些家境比较贫寒的学生,老师应鼓励其他学生把用具借给他们,以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在这个过程中,这些贫寒的学生还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克服自卑、孤僻的不良心理;其次,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充分体现自我实现的内在价值,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比如在手工制作课中,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最后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呈现在面前,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必能增强其自信心。这样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探索的甜头,就能学会在探索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体现个人价值。久而久之,他们自然会摆脱长期以来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再次,美术作业过程是学生艰苦细心的劳动过程,学生会遇到许多困难。这时老师一方面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另一方面要及时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失败挫折,也能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功喜悦。这样,学生在困难中增强了抗挫折意识,矫正了浮躁的心理,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最后,帮助学生使学生的美术作业获得最后的成功,这一点对心育作用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注意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和表扬他们作业中包括作业过程中的优点,强化他们克服困难完善自我的动力——自己的长处、或强项。比如说,有的学生构思大胆,想象奇特;有的学生制作精细,一丝不苟;有的学生虽造型一般,但色彩漂亮;有的学生画面整洁,态度认真;有的学生思想活跃,有独特创见……教师在作业成绩评定中都应予以表扬。让每个学生都亲身体验到,通过努力和奋斗,终于获得最后成功的愉快。使他们萌发积极向上的心理需要,以培养进取心理,克服自卑心理。

(三)美术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克服中职学生孤僻、固执心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美术学科课程外的美术活动课及学校各种美术活动的开展,例如:美术展览、美术竞赛、美术墙报、教室布置、舞台布置,校园美化,班级形象设计,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手绘鞋、T恤等,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在这些活动中,增多了学生交往、协作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增强群体意识,在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信任、同情、责任感等社会性情操内容得到极大扩充,同龄人之间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集体活动与学生个人感情相结合,无疑对发展学生的自主心理、进取心理、相容心理、克服和矫治固执心理、孤独心理、封闭心理是大有裨益的。美术活动“陶养吾人之感情,使之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见,以渐消沮者也。”浇花要浇根,育人先育心。总之,美术含有音乐及诗歌之意味,故感人尤深。美术作业过程(创作过程)须全身心地投入,美术宁静致远,具有不可替代的心育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精神疾病;色彩治疗;色彩自疗

美国色彩学家吉伯尔(W.Gerber)认为色彩是一种复杂的艺术手段,可用于治疗疾病。这种治疗的过程,不但要为病患和医护人员创造一个有益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外部色彩环境,还要通过艺术创作完成自我色彩情绪的宣泄。把色彩和精神疾病治疗相联系的理论很早就已出现,与弗罗伊德同时代的格奥尔格・果代克(Georg Groddeck)是身心治疗法的倡导者之一,他通常会以把病人的症状推至极端的方法迫使病人找到实现自己目标的更好渠道。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在2009年公布的数据,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也就是说,每13个人中,就有1个是精神病障碍者,不到100个人中,就有1个是重性精神病患者。”[1]这样一个病患群体的生活和治疗,是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治疗精神病不仅仅需要一定的医疗介入,还需要一些非医疗的手段进行干预和帮助。色彩,正是这样一种媒介。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列高里认为:“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

1 色彩对生理、心理具有的调节作用

色彩是一种简捷的艺术治疗手段,通过色彩的调控和宣泄可以满足精神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吕氏春秋・木生》中记载:“故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这里指出了色彩对心理的重要影响。色彩物理学、色彩心理学和色彩生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表明,色彩对于精神的干预,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它可以带动人的情绪,并引发一系列的行为。

美国色彩学家雷斯・邱斯金将四个房间涂成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实验就是很好的例证。强烈的红色刺激会使脉搏加快,血压升高,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平静的蓝色的刺激则相反,它可使脉搏减缓,血压下将,但也会产生忧郁消极的情绪。另外,如果独处于黑色的房间,情绪的影响会非常低沉、甚至会产生恐惧。如果独处于橙黄色的房间,立刻会感觉到舒适,据研究发现,橙色还可以降低疼痛的感觉。有效的利用色彩的调节功能,使精神病患者能够生活在色彩的空间里,改变单一的色彩环境,利用色彩的调节功能,使精神病人的紧张、不安、抵抗的情绪得到缓和。这是从外部环境来营造的色彩调节。从精神病患者自身来说,他们或有着强烈的色彩感知力,他们如果有条件拿起画笔来进行颜色的涂抹,亦可帮助病人释放内心的压力和情绪。

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波普大师草间弥生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她以各种色彩搭配的圆点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并把自身融入作品,产生一种真实与虚幻的效果。草间弥生从来都注意头发的颜色与服饰、作品间的相互搭配作用。红色、白色、黄色和黑色是她最擅长表现的色彩。红色,是草间弥生最热衷表现的色彩,也是令她倍感刺痛的色彩,这种色彩在她幼年的成长经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从小在看物品时就一直会产生幻觉,感觉物体周围是迷离发光的,我就开始写生,画一些密集的小圆点,那是基于对事物想象的开始;有一天,我坐在椅子上看着红色的桌布上的纹理、花色,并开始寻找我的周围是不是还有同样的纹理,从窗户、墙壁、天花板到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到我的身体的。在寻找的过程中,感觉自己被逐渐的侵蚀、陨灭,时间与空间不停地旋转着,自我变得微不足道。就在那一刹那间,我意识到这并非只是一种幻觉,也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存在,我被这真实的幻觉给吓坏了,我对红色桌布和上面的纹理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我夺路而逃,台阶却在我脚下散落,我从台阶上摔了下来,手和脚腕都被跌伤了。”[2]

实际上,草间弥生自幼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一生曾多次入院治疗。她总是被围困在大量的幻觉当中,她所看到的世界成为她描绘的对象。除了大量的规律性的圆点的设计以外,草间弥生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大胆强烈的色彩感受。精神病人对于视觉的强烈感受超乎一般的正常人,而色彩艺术表现,也要超出普通之外的大胆想象。多数精神病人有强烈的意愿来表达自己的精神感受,也许是复杂的线条,也许是敏感的色彩。但是,目前的精神病患者长期居住的环境色彩,是医院单调乏味的白色。他们也很少有条件像草间弥生那样,借用艺术的手段,在病情缓解期间,情绪得以表达或宣泄。

2 精神疾病的色彩治疗

色彩作用于“精神疾病治疗”表现在两个方面:外部环境的色彩影响和精神病人的色彩表达。在有关精神病人的色彩表达方面,其实是有前提和限制的。精神疾病分为:“轻性精神疾病”和“重性精神疾病”。“轻性精神疾病”是患者思维的认知、逻辑推理能力及其自知力都基本完好,尚能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能保持与环境适应的能力。而“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对自身的精神异常表现没有自知力,不能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丧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外部的色彩环境可以针对不同程度的精神病人进行色彩治疗,但自主性的色彩表现只限于“轻性精神疾病”患者。

“在单调、缺乏刺激的环境中,精神病患者会很难调动自己的思维意识进行思考,会更多地关注自己想象的情境,很难脱离自己的世界而参与到周围的现实活动中。”[3]目前,我国的精神病医院多采用白色为主的环境色彩,较少考虑了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在冰冷、苍白、缺少生机的病房里,精神病患者难以调整正常的精神状态,他们的思维活动受到病区单调白色的色彩约束,甚至会感到失去信念,难以回归社会。精神疾病医院色彩的整体规划,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适量选择一些中明度、中纯度的色彩,如松柏绿、中黄、棕色等。(2)切忌高纯度色彩的大面积使用。高纯度色彩灰度大脑产生强烈的刺激,对于狂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导致思维混乱,产生幻觉。(3)不同的生活空间,合理设计不同的色彩搭配。医疗区、病房、活动室、餐厅等空间由于功能不同,病房区的色彩力求舒适、安静;活动区的色彩可以活泼、明快。(4)对于环境中的装饰色彩部分,可以经常调整,如绘画作品、植物的摆放。另外,与精神疾病患者长期生活在一起的还有他们的医护人员,这也是一个需要色彩关怀的群体。医护人员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以外,他们还要照顾精神病患者的生活、疏导病患心理的工作,甚至还有可能受到病患的谩骂和受到人身伤害,同时还要承担社会上的许多不理解。医护人员和精神病患者长期生活在一起,所以,医护人员同样需要色彩对情绪的调整作用,这种调节可帮助医护人员保持轻松、愉快的工作状态。

3 精神疾病的色彩自疗

除了医院的环境色彩,精神病患者的色彩自疗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色彩自疗是以病患为主的创作行为,是病患由内心向外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绘画的形式,完成自我感情的宣泄,是一种自我需求的方式。精神病人的创作作品,在西方称为“原生艺术”,这种艺术形式通常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表达。由于精神病患者通常不具备专业美术的绘画能力,他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最强烈色彩感觉来绘制作品。和塑造形象相比较,色彩在精神病患者的手中表现得更为直接。

2010年,南京郭海平和朋友合作创办了“南京原形艺术中心”,这是中国首个以推广精神病人艺术为主的非营利机构。除此以外,郭海平还经常到精神病院去,推行精神病患者的艺术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他发现:“事实上,画画的时候他们专注、平静,在那段日子里他们的状态明显好过平时。”那段日子是指他在祖堂山医院为期三个月的治疗实验。他翻开了祖堂山医院七病区主任王玉当时的治疗笔记:“2006年10月,张玉宝参加该项艺术活动,他的艺术天赋令人惊讶,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他每天都在创作,甚至对未来也有了打算,他说他想做一个艺术家。”张玉宝在此一年半前被诊断为重度精神分裂,多次意图自杀。

卖馄饨出身的张玉宝,喜用对比最强烈的色彩,红、黄冲撞,画出一截力不从心的指头,又像是一个咆哮的小人。这幅张玉宝自己取名为《怒吼》的画令所有人第一时间想到了爱德华・蒙克的《呐喊》,同样的扭曲、愤怒和痛苦,从纸面上几乎喷薄而出。张玉宝除了《怒吼》以外,还有《挣扎》《半边人》《旗帜》《追梦人》等作品在社会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郭海平和张玉宝的对话中,张玉宝这样说:“画画可以发泄,可以把痛苦啊、快乐啊画出来。不让画画,我会觉得郁闷,郁闷得不得了,画出来心情就愉快了”。[4]绘画过程中的精神病患者,精神是解放自由的,但是,这种能够精神宣泄方式的机会,目前并不是每一个精神病患者能够体验到的,但是,这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进行推广,在精神病患者有绘画意愿的前提下,医院或者康复机构可以提供一下必要条件:(1)安排固定的绘画场所和绘画设施,室内环境色彩温和而不刺激。(2)提供绘画所需的画笔、画纸、颜料、绘画工具。(3)进入画室的病患需要在病情稳定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艺术治疗。(4)预防发生绘画工具可能引发的伤害行为,画室需要医护人员的监管。(5)呼吁艺术家的帮助和指导,与艺术家开展交流活动。(6)定期举办作品展览,引发社会对“原生艺术”的关注,并增强病患的自我肯定。精神病人的色彩自疗,需要社会、医院、家庭的理解和长期的支持,

4 结语

2011年,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举办了“首届亚太区艺术与精神卫生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用艺术推动亚太区精神卫生”。在墨尔本精神病人生活的社区里,有许多艺术机构和设施,其中包括画室、综合材料制作室、陶艺制作室……这里不是医院,这里色彩柔和、气氛宁静。其中的工作人员由许多艺术家志愿者充当,他们指导、帮助精神病人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作品。他们常常举办精神病人的作品展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作品收益归作者所有。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精神病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中国古文字的“”和“”,分别包含有精神治疗和情绪调整的含义。五行、五色、五音、五脏之间的联系在五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已有所阐释。到现代,大部分精神疾病的治疗依然局限在医疗药品和医疗器械当中,这不但不利于精神病人的康复、同时也为社会、家庭和医疗机构造成很大的压力和负担。利用色彩的疗法,改变精神病人生活的单一环境,提供必要色彩治疗机构和绘画材料,鼓励病人参与和接受,不但能够减缓精神疾病的发作,而且还有希望使精神病人重新返回社会和家园。当然,搭建社会和医疗机构的合作的色彩治疗平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陈泽伟.我国精神疾病患者超1亿,1600万重患者监护不力[DB/OL].新华网,2010529.

[2] 李建国,杨佴.无限的网――访问草间弥生[J].画刊,2006(05).

篇10

【关键词】音乐 绘画 联感 共性 个性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103-01

一、点、线、面汇聚成的音乐元素

1926年,康定斯基发表了他的第二部重要论文《点、线、面》,是《论艺术的精神》的有机延续。康定斯基在《点、线、面》中对绘画的各个要素都做了详细的论述。我们在此做一个简单的描述,说明这些绘画要素和音乐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

点,具有最简洁的外在形态,而内在地理解时,又体现为向心的紧张性。点在纯粹的绘画中的内涵是无限之大的。从点的外在性和内在因素的多容性来看,纯粹的点就能过构成一幅作品:当一个点被置于平面的中心,或非中心的构成,或者在平面上逐渐增多点的构成,但产生出来的效果却不同,这取决于不同的需要。音乐的点的作用不管是用来定音还是用来伴奏,都是必不可少的。所有的单音都是单个的点,它的非连续并置即构成曲子。

线,是由点在连续并置或者运动而产生的,它体现了内在活动的性质及方向。线在康定斯基作品中的意义,以及它带来的音乐效果同点一样是积极的。线的波动、线的粗细变化体现了一定的音乐意义,线的多重复合又产生更加复杂的音乐意义。与此对应,音乐又具有线的性质,各种乐器固有的音的高度,可以用线的宽度来表示,小提琴、长笛、短笛等发出的音形成极细的线条。中提琴、单簧管则发出略粗的线条。再者,低音乐中那幅度慢慢由窄变宽的线,也就是达到低音大提琴、铜喇叭的最低音的线。不仅是宽度,而且在色调上,给人以各种色彩感的线,也可以由各种乐器音色来表现。而旋律本身也体现为线。

二、绘画实例分析

1910年康定斯基创作了第一幅抽象水彩画,同时这也是现代绘画史上第一幅抽象绘画。画面上,所有具象的绘画的描绘性因素都不见了,大小不同跳跃的点,不同方向和力度的运动的线,粗野、激荡。色彩与线条、形状相互穿插,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力量从画面中涌现出来。这一年,康定斯基完成了他的关于抽象绘画的重要论著《论艺术的精神》,开启了抽象绘画的序幕,明确了他的创作原则,即内在需要原则。

所谓的“内在需要”原则,在康定斯基的理解中,与音乐在本质上有相似性。康定斯基认为音乐和绘画一样都是表达和宣泄感情的最佳工具,正因为如此,他认为这两种方式是相同的,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是可以相互表示的。康定斯基不但在《论艺术的精神》中,大量用音乐来作为论证中普遍存在的抽象性,更在他的艺术实践中把音乐与绘画糅合在一起。他将抽象绘画中的色彩运用类比音乐中的音符,在他看来,色彩同样具有音响和旋律效果,甚至具有交响乐般的震撼力量。他用色彩来展现音乐中的心灵震荡的效果,并直接到达精神深处,是那些只将眼光盯着客观世界的艺术家们所不具备的能力,这是一种直接倾听和再现“内在声音”的能力。

三、色彩构成体现了音乐的美感

康定斯基在1913年创作的《构成第七号》可称为音乐狂想曲。这是他作品中画幅最大的一幅,也是超越他以往其他作品的杰出成就的作品之一,因此用“狂想”来形容也不为过。初看这幅画时,给人的感觉是异常迷乱,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康定斯基构图的技巧,因为画面中有着无数的重叠和变化的布局。并且每一个形体都有着自己的法则,每一个法则又在这个整体中发挥着强大的冲击力,使画面本身充满着律动感,又如同一部伟大的交响乐。在画面中较为突出的是,画面中央出现的黑色的点和线,像旋风一样牵动着整个画面的色彩,具有强烈的倾向性。

康定斯基强调了绘画和音乐之间的联系。他认为,虽然音乐必须在时间中产生,绘画必须建立在平面之上,但这两者之间的共性依然存在。例如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当一个受测验者随着乐曲的弹奏,他能够准确地根据声音来选择放在他面前的各种与之相对应的颜色。比如当弹奏高音区时,他往往选择明亮而温暖的色阶;当弹奏低音区时,他则选择深谙和寒冷的色阶。这就是心理学的“联感”理论所指的,从一种感觉反映到另一种感觉反映的直接转移。由于人们内心中存在着这种“音乐——绘画”之间的“联感”,所以,康定斯基认为绘画也应像音乐一样,不是通过事物的表象,而是以各种基本的色彩,通过形式的规定,来反映和表现人们的内在感情。康定斯基的绘画艺术经历了几个探索的阶段,逐渐从表现的和即兴的,向构成和几何化、具有清晰构图的自由风格发展,但康定斯基的绘画依然保持着剧烈的节奏感,保持抽象形式的继续不断的冲突活动。

四、结 论

尽管音乐与绘画有这么多得相通之处,但音乐毕竟是一种听觉艺术,与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是不同的,有着自己的个性。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是心灵与听感官制作的艺术,而绘画是心灵与视感官制作的艺术。在所利用的媒介上,音乐以声音为表现手段,其意象的塑造是以有组织的音为材料来完成的。而绘画艺术是心灵通过视感官与操作感官的合作,掌握相应物质性材料和媒介,从而创造二维空间即平面意象的艺术。综上所述,音乐与绘画既有相互融合的共性,又有各自独立发展的个性。他们始终都是伟大的艺术,并永远激励着热衷于艺术事业的人们不断奋斗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