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范文

时间:2023-11-07 17:3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

篇1

误区一:“钙针”是最好的补钙药。

骨质疏松的门诊中经常会有患者主动要求医生处方“钙针”,认为“钙针”起效快、含量高,所以注射后就不用补钙了。其实老百姓常说的“钙针”医学上称为“降钙素”,其主要作用是阻断钙的流失,本身是不含钙的,通过阻断钙的流失来达到钙的正平衡而提高骨密度,进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所以在治疗骨质疏松用“钙针”时一定要补充足量的钙,这样双管齐下再配合其他治疗方法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误区二:骨质疏松是老年病,与年轻人无关。

确实,骨质疏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老年人,主要症状是疼痛、腿抽筋、身高变矮、易骨折等,但是骨质疏松的发病是一个逐渐、缓慢的过程,一般在35~40岁以前骨量是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从小开始注意锻炼身体,合理饮食,补充足量的钙,达到一个好的“骨峰值”,这样就使我们的“骨库”里有了足够的储备以应对中老年以后的骨丢失,这样骨质疏松也会晚发生或不发生。所以说骨质疏松要从娃娃抓起,保护好我们的骨骼要贯穿终身。

误区三:骨质疏松就是缺钙,治疗骨质疏松补钙就可以了。

骨质疏松是全身性的骨代谢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很多的,钙的摄入不足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女性绝经以后雌激素的下降会使骨量快速丢失,男性雄激素的下降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其他如运动的不足、维生素D和维生素K不足、吸烟、酗酒、胃肠病吸收不良、某些疾病如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以及激素治疗等都会造成骨质疏松的发生。所以说治疗骨质疏松需要多管齐下才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单纯补钙是远远不够的。

误区四:老年期治疗骨质疏松已起不到效果了,所以治疗的意义不大。

我们主张预防骨质疏松从娃娃抓起,主要指的是以好的生活方式来达到好的“骨峰值”,但治疗骨质疏松我们既要加强成骨的力量,又要减少破骨的力量,这样就会使我们的骨密度依然可以达到正平衡,从而不断提高骨密度,改善骨结构,达到治疗骨质疏松、改善症状、预防骨折的目的。所以说老年期治疗骨质疏松依然能达到理想的疗效。

误区五: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固定手术治疗后就完事了。

篇2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9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96-02

骨质疏松症(OP)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目前已是引起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社会人口渐步入老龄化,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对患者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1]。相关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多因素均有密切相关性,故制定科学方案积极防治,减少其发生机率,是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关键,其中健康教育为重要环节[2]。本次研究选择我院保建中心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参与保健体检的老年人200人,实施针对骨质疏松防控的健康教育,就所得资料与实施前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200人,男121人,女79人,年龄62-74岁,平均(67.5±4.7)岁。文化水平:大学25人,高中67人,初中及以下108人。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实施健康教育后的相关资料与实施前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实施途径 ①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机构:针对骨质疏松的相关健康教育内容需纳入到健康教育机构,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依据管理要求,对相关单位人员在有效的指导和组织下开展相关工作。②加强综合性防治:在各类型慢性疾病实施综合性防治的过程中,将骨质疏松症相关健康教育工作全面融入,使社会服务与医疗保健密切结合,对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有序开展起到保障作用。③提高健康宣教人员素质:负责行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的相关人员除需对医学知识扎实掌握外,还需具备专业技能,能完成各项社会工作,如组织协调、信息传播等[3]。④更新服务理念:对传统的服务理念进行更新,高起点、多形势的以全新的工作模式开展健康教育。⑤建立信息资源:对有条件的老年患者,建立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骨质疏松健康教育资料库,以起到知识传播,指导患者行为的目的。

1.2.2 健康教育内容 ①基本知识掌握:就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病理因素,诊治方法,对健康的危害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帮助患者了解和认识导致骨折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就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性向患者强调,以使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性的提高。②饮食指导:在正常骨骼的生长发育中,钙为必须的部分,可提倡多食用乳制品,对骨质疏松进行预防。③生活指导:营养不良、嗜酒、吸烟、缺乏运动均为造成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故需加强营养、合理运动、不喝酒抽烟,以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④心理干预:骨质疏松患者中骨折、骨痛为主要症状,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引发伤残或死亡,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故需加强心理干预,主动和患者沟通,使其树立勇气及信心,提高配合依从性。⑤药物指导: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故早发师、并行及时诊治较为重要,抗骨质疏松共包括抗骨吸收药物和促进骨形成药物两种,让患者对各种药物的注意事项、用法、不良反应进行了解,可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对骨量的丢失起到阻止效果。⑥健康指导:对专业知识和医院环境条件充分利用,举办讲座,对骨质疏松的病理特点、防控措施进行集体宣教,开展咨询和随访,行具体指导工作。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行设计划问卷,对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具体包括中知识的掌握、防治态度和行为等。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后老年人掌握骨质疏松的防控知识和预防行为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质疏松在临床具有较高发病率,是引发中老年患者骨折发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骨折增加了伤残率及死亡率,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4]。因骨质疏松在临床表现上并不典型,呈缓慢发作进程,故多数患者对此并未引起重视,目前尚无有效方法使疏松骨质向高质量正常骨骼恢复。骨质疏松好发老年群体,此病理机制为老年人骨生成数量显著低于骨重吸收水平所致。老年人对骨质疏松危害性尚无明确认识,缺乏对危险因素的了解,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存在,科学合理的预防知识缺乏[5]。故在防治骨质疏松过程中,需帮助患者树立健康观念,对卫生保健知识进行有效掌握,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获得自觉的维护和应用,最大程度的将危险因素减轻或消除,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

同时,疾病防治各级机构尚未统一对骨质疏松实施健康教育方案的重视力度,缺乏健康教育材料,如录相带、宣传画等,且缺乏专业人员的设立的咨询平台和宣传方案。骨质收松健康教育未被健康教育机构作为工作的重点,骨质疏松为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涉及到营养学、临床医学、传播学、预防医学、教育学、运动医学等多学科的技能和知识,医务人员需对相关知识结构进行充分了解,以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科学化的服务要求。健康教育是以干预、教育、传播为主的手段,以促使群体建立健康行为,达到维护健康的目标,本次研究中,通过建立建全健康教育机构、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养、更新服务理念等,向老年人提供基本知识宣教、饮食及药物指导、心理干预、生活指导等全面、整体的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实施健康教育后老年人掌握骨质疏松的防控知识和预防行为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综上,针对老年骨质疏松的相关特点,实施全面、整体的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建立良好生活习惯,更好的防控疾病的发生,以彻底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公慧,王茂桂,陈常云.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折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7,10,14(10):1628-1629.

[2] Chan MF,Kwong WS,Zang YL,et al.Evaluation of a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education programme for young adulta.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7,57(3):270-285.

[3] 张泽鸿,孙平,洪曼杰,等.老年骨质收松的健康教育[J].中国骨质疏松,2011,8,17(8):753-756.

篇3

关键词:运动 糖尿病 骨代谢

中图分类号:G8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245-01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脂肪、糖、蛋白质等代谢紊乱而造成的综合性疾病。大量研究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的发病率很高,逐渐呈上升趋势。许多学者、专家通过实验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治疗方法,主要有西医疗法、中医疗法和运动疗法等。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很难根治,但可以采用饮食、药物等方法进行控制。多数研究实验表明,当今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方案就是采用饮食、药物加运动。

目前,医学界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是有关糖尿病症的预防和治疗。由于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糖尿病并发症有合并感染心血管病变、合并神经病变等,还会出现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导致骨代谢的紊乱和异常。糖尿病患者主要症状是血糖高,由于高血糖会引起渗透性利尿,增加人体钙、磷的排泄,导致钙、磷代谢发生紊乱从而影响骨的代谢,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与患者血液中一些与骨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改变存在很大关系。对于Ⅱ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相关研究存在较多争议。对于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除自身代谢紊乱外,还包括年龄、性别、饮食、病程、并发症等影响。因此,检测血、尿当中的骨生成和吸收指标,监测糖尿病骨代谢的变化,对防治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

1 骨代谢

人体骨代谢受激素、物理、营养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代谢由成骨作用和破骨作用来完成。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所谓的骨代谢标志物有几个特点:(1)存在于血液和尿液之中;(2)能够展现骨质的形成;(3)能够展现骨质的吸收。一般来讲,具备强大的新陈代谢的活性是骨组织的一个显著特征。具体来说吧,整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基本上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成骨细胞形成新骨;(2)破骨细胞吸收旧骨和其他杂质;(3)破股细胞吸收骨代谢生化标志物。这也是为什么,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容易患上其他骨组织性疾病或者其他不正常情况下的骨组织异常。这里所谓的不正常情况有很多,主要来说就像是糖尿病一类的疾病。所以说,对于生理学来说,进行定期、完善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糖尿病与骨代谢的关系

糖尿病作为一种全身性代谢异常疾病,伴有多种代谢紊乱。代谢紊乱同时也存在着骨代谢障碍,使骨矿物质含量减少,引起严重的全身性骨质疏松症,增加骨折的危险性。骨质疏松(osteoprosis,OP)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以骨量减少、骨质微观结构退化,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很容易发生骨折[1]。多数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中有约50%左右的病人都患有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目前,有关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相关研究很多,主要集中于一些代谢指标方面。随着对骨代谢指标研究的进展,对Ⅱ型糖尿病患者骨改变机制的研究也渐进明确。研究证实,Ⅱ型糖尿病患者骨改变机制机理主要是由于骨的转化率低,骨吸收增加。糖尿病能够引起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明显变化,因此,及时对血、尿中骨形成和骨吸收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对监控糖尿病骨代谢的异常,防治骨质疏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运动对骨代谢的影响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运动对骨组织代谢过程具有明显影响作用。适宜的运动对骨代谢患者的骨组织代谢产生良好的影响,能够减缓随年龄的增长或其他疾病等原因引起的骨组织破坏和吸收,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等骨代谢疾病具有很大作用。

研究证实,适宜的运动训练对人体骨的影响很大。(1)运动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对身体产生的作用力刺激,使骨的功能发生适应性变化,从而对骨的代谢和生长发育起到调节作用;(2)促进降钙素、性激素的合成,降低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骨钙入血,骨钙含量增加,使这些与骨代谢相关的激素或激素样物质产生良好的变化;(3)影响骨的重建过程,骨质增加,使局部骨代谢调节因子受到影响;(4)增加机体相应器官的血流量,增大运动器官骨内血液的供应,使大量营养物质进入到骨内,使骨细胞的活性升高,骨生成增加,骨吸收抑制,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5)运动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增强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加大对磷、钙、锰等元素的利用,使血钙向骨内输送和破骨细胞向成骨细胞的转变得以确保;(6)增强身体肌肉的灵活性、协调性、平衡性和稳定性,减少骨折等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危险。由此看来,适宜的运动可作为改善机体骨质代谢水平的一种辅助手段,是预防、治疗和康复骨质疏松症等骨骼代谢异常疾病的有效措施。也有资料显示,通过单纯运动疗法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效果不如运动加其他治疗手段明显,相关研究较多,多集中于运动加药物疗法。

4 运动对糖尿病骨代谢能力的影响

最近的一段历史时期,各种糖尿病疗法的相关报道有很多。其中,不乏药物性治疗的和进行检测诊断研究的。然而将运动与糖尿病骨代谢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就相对较少了。翁锡全[4]等人通过对糖尿病患进行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研究发现,这种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将直接增加患者病情,专业上来讲就是血清内骨钙素含量激增。让我们来详细研究下骨钙素。骨钙素的定义为一种可释放入血并由成骨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非胶原蛋白。一个正常人身体中血液的骨钙素含量和骨质中的骨钙素含量有一个相辅相成的比例。打破这种常规的平衡就会使人患上魔种疾病。所以说,骨代谢的鲜明指标就是血清中骨钙素含量的检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致使血液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下降的主要方式还有有氧运动。这是因为它具备了一下几个特征:首先是数量众多的碱性磷酸酶存在于成骨细胞当中。其次是这种酶使得骨基质产生了矿化。这直接影响了成骨细胞。当成骨细胞的活性加强时,相应的这种酶的活性也急剧增加。所以说,我们不难得出这个结论,就是运动对于钙的吸收和利用是十分有益的。这极大的缓解了骨质疏松这种病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过科学家的努力间就表明:乘坐有氧运动的人群其体内的各项微量元素指标稳定,成骨细胞活性比不进行有氧运动的人群要好的多,十分有益人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忠厚.骨质疏松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42-144.

[2] 张华健.106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临床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9,5(4).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全部 52 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例,其中男性 19 例,女性 33 例; 年龄 46 ~ 85 岁,平均年龄64. 2 岁。病程 1 个月 ~ 7 年。患者临床表现均为腰背疼痛,其中腰部疼痛 11 例,背部疼痛 61 例,腰及背部共同疼痛 20例; 合并高脂血证 5 例,高血压病 5 例,糖尿病 2 例。体检发现有腰椎和/或胸椎棘突、脊旁压痛。X 线检查显示椎体骨小梁变细,结构模糊不清,呈骨质疏松表现; 21 例有椎体压缩骨折,其中 1 个椎体压缩骨折 6 例,2 个椎体压缩骨折 12 例,3个椎体压缩骨折 3 例。

1. 2 诊断标准 患者临床均表现有不同程度腰背部疼痛,且日轻晚重; 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后伸久立后疼痛加重,弯腰时痛更甚; 腰部僵硬,屈伸活动受限; 摄胸、腰椎X 线片显示椎体骨质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变细,呈栅栏状,至少有 1 个椎体高度变矮、呈双凹征或呈楔形改变。

1. 3 治疗方法

1. 3. 1 补充钙剂: 钙尔奇 D 片 2 片,口服,每日 2 次,或乐力钙 2 粒,每日 2 次; 鲑降钙素 50 单位,肌注,每天 1 次。

1. 3. 2 穴位注射: 取肾俞,脾俞,命门,关元,腰阳关,足三里及双侧 T11、L3、S2 华佗夹脊穴。每次选 6 穴,注射药物选用复方当归注射液( 江西桔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 2ml / 支) 注射,每穴 2ml,每日 1 次。

1. 3. 3 中药内服: 采用独活寄生汤内服,方药: 独活 8g,桑寄生 15g,秦艽 10g,细辛 3g,防风 6g,川芎 5g,当归 12g,熟地 15g,白芍 10g,肉桂 2g,茯苓 12g,杜仲 12g,怀牛膝 10g,党参 10g,甘草 3g。每日 1 剂,水煎 2 次,取汁 500ml,分早、晚 2次服。以上治疗以 1 个月为一个疗程。

2. 疗效观察

2. 1 疗效标准 参考相关文献[1]。优: 腰背痛等症状消失,能从事原工作及家务活动。良: 腰背痛症状明显减轻,能从事较轻的工作及家务活动。差: 治疗前后腰背痛症状无改善。

2. 2 治疗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所有 52 例病例中,优 24 例,占 44. 44%; 良 26 例,占 50%; 差 2 例,占3. 85% ; 总优良率达 96. 15% 。

3. 小结

篇5

糖皮质激素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主要用于补充机体分泌不足和大剂量发挥药理作用诸方面。超生理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抗感染、抗过敏、抗休克和抑制免疫反应等多种药理作用,常被运用于治疗各类应急反应、免疫性疾病和炎性反应,但也有许多不良反应。因此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1 用药原则

1.1 因人(病)而异:应用糖皮质激素应根据患者身体和疾病情况,并充分考虑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昼夜节律性,确定适宜的给药方法和疗程,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的疗程可分为4种:(1)大剂量突击疗法;(2)一般剂量长期疗法;(3)小剂量替代疗法;(4)隔日疗法。

1.2 妊娠期用药:糖皮质激素可透过胎盘屏障。人类使用药理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增加胎盘功能不全、新生儿体重减少或死胎的发生率。尚未证明对人类有致畸作用。妊娠时曾接受一定剂 量的糖皮质激素者,所产的婴儿需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表现。对早产儿,为避免呼吸窘迫综合征,而在分娩前给母亲使用地塞米松,以诱导早产儿肺表面活化蛋白的形成,由于仅短期应用,对幼儿生长和发育未见不良影响。

1.3 哺乳期用药:生理剂量或低药理剂量(每天可的松25 mg或泼尼松5 mg,或更少)对婴儿一般无不良影响。但是,如乳母接受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则不应哺乳,由于糖皮质激素可由乳汁中排泄,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如生长受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受抑制等。

1.4 儿童用药:小儿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需十分慎重,因激素可抑制患儿的生长和发育,如确有必要长期使用,应采用短效(如可的松)或中效制剂(如泼尼松),避免使用长效制剂(如地塞米松)。口服中效制剂隔日疗法可减轻对生长的抑制作用。儿童或少年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必须密切观察,发生骨质疏松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青光眼、白内障的危险性增加。

1.5 老年人用药:老年患者用糖皮质激素易发生高血压,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女性应用糖皮质激素易发生骨质疏松。

2 不良反应

2.1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糖皮质激素可引起脂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皮肤及皮下组织变薄、痤疮、多毛、低血钾、高血压、骨质疏松(抗维生素D的作用)和糖尿病。肌无力与肌萎缩由负氮平衡造成,多发生于四肢的大肌群。停药后可自行恢复正常,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2.2 诱发或加重感染:因糖皮质激素抑制机体防御机能可诱发感染或体内潜在感染灶扩散,特别是原有疾病已使抵抗力降低者,如肾病综合征、肺结核、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3 消化系统并发症:该类药物能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抑制胃黏膜分泌,降低胃黏膜抵抗力,从而诱发或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导致消化道出血或穿孔。少数患者可诱发脂肪肝、胰腺炎。

2.4 运动系统并发症:可引起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迟等。骨质疏松多见于儿童、老人和绝经期妇女,严重者可致自发性骨折。

2.5 其他:长期应用可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亦可致神经失常,有精神病或癫痫病史者禁用或慎用。

3 停药反应

3.1 医源性皮质功能不全: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通过负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前叶分泌促皮质激素(ACTH),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和机能不全。停药后,垂体ACTH的功能一般需3~5个月才能恢复。肾上腺皮质对ACTH的反应恢复约需6~9个月。在撤药过程中或停药一段时间内,如遇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情况,有些患者可发生肾上腺危象,表现乏力、恶心、呕吐、低血压甚至休克等症状,需及时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抢救。

3.2 反跳现象:因患者对糖皮质激素产生了依赖性,或病情尚未完全控制,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可导致原有病症复发或加重,称为反跳现象。停药时,有的会出现肌痛、肌强直、关节痛、疲乏无力、精神消沉、发热等症状。

4 合理用药

4.1 要有明确的指征和治疗目的,并须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以及有无并发症的情况,做到对症用药。

4.2 应根据病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剂量和疗程。一般应小剂量来控制或缓解其主要症状,当收到临床治疗效果时,就逐渐减量至停用。切不可大量长期应用,也不可骤然停药,以防肾上腺危象的发生。

4.3 糖皮质激素与感染:非生理性糖皮质激素对抗感染不利,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非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接受药理剂量糖皮质激后易发生感染,这是由于患者原有的疾病往往已削弱了细胞免疫及(或)体液免疫功能,长疗程、超生理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使患者的炎性反应、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减弱,由皮肤、黏膜等部位侵入的病原菌不能得到控制。在激素作用下,原来已被控制的感染可活动起来,最常见者为结核感染复发。但另一方面,在某些感染时应用激素可减轻组织的破坏、减轻渗出及感染中毒症状,但必须同时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短期用药后,即应迅速减量、停药。

4.4 糖皮质激素应用期间应注意:有无高血压、糖尿病、溃疡病、低血钾、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和细菌感染等情况发生。如有则应给予相应的处理并停药。

4.5 下列情况应慎用:心脏病或急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憩室炎、情绪不稳定和有精神病倾向、结核病等。

4.6 以下情况不宜用糖皮质激素:严重的精神病史,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新近胃肠吻合术后,较重的骨质疏松,明显的糖尿病,严重的高血压,未能用抗菌药物控制的病毒、细菌、真菌感染。

篇6

【关键词】围绝经期;门诊;护理

围绝经期(peirmenopausal period)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即绝经过渡期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1]。目前,世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老年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随之而来的是进入绝经期妇女数量的逐年增加,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有超过2.7亿的妇女进入绝经期[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们愈来愈重视生活的质量。我们妇科门诊对102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护理管理,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妇科中医及西医门诊就医的围绝经期妇女102例。年龄40~51岁。职业:干部43名,教师32名,医务人员21名,其他6名。未绝经妇女98名,绝经妇女4名。

1.2 方法 在妇科门诊设立妇女围绝经期护理门诊,由临床经验丰富、具有一定内分泌知识的专科护士对来就诊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并登记建卡。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职业、主要症状、用药、护理措施、复诊时间及要求和特殊情况等。

2 护理

2.1 心理疏导 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可加重患者的精神负担。例如子女的入学就业、父母的年老去世、自己容颜和身材的变化、工作负担的加重等可引起患者心情烦燥、多疑、孤独等。何志辉[3]等报道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生率为41.07%。说明围绝经期妇女是一特定心理危机人群。

首先护理人员对患者要充满同情和尊重,认真倾听,理解患者的感受、顾虑,给予其更多的人文关怀。向她们讲解围绝经期的生理变化和临床症状,鼓励患者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现实,勇敢迎接即将到来的衰老。建议患者多参与单位或社区组织的活动,如舞蹈、唱歌、书法等。经常与好朋友聚会、聊天、旅游。对于轻度抑郁症的妇女,加强心理护理,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外,同时发动患者的家属和朋友,给予充分的社会支持。严重抑郁症者建议看心理门诊。

2.2 用药指导 国内外妇产科学界历时2年,在对激素治疗(hormone therapy, HT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历史进行回顾和总结,以及对近年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研究结果的深入分析后提出:HT的首要适应证是更年期症状和萎缩性泌尿生殖道问题,HT能改善神经精神症状;另一适应证为预防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症。并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性能力[4]。

护士要告知患者激素治疗的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用药原则,与患者一起分析用药的利弊。对于有适应证者,纠正她们对于激素药物的错误理解,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要求患者配合每年至少1次的个体化用药危险与受益的评估,决定是否继续或长期应用。指导患者使用不同剂型的药物,以及用药的方法。序贯给药的患者,要在每天固定的时间用药,以免漏服。用药期间让患者观察是否有头晕、水肿、胀疼、异常阴道出血、白带增多等,并在每月固定的时间进行的自我监测。尽早发现并预防副反应的发生。

2.3 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女性从中年步入老年,随着卵巢功能的衰退,内分泌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雌激素的缺乏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影响最为明显。常发生阴道炎、尿路感染、膀胱炎、压力性尿失禁、下降等;骨质疏松症导致骨折的风险性增加。

护士要耐心向患者讲解围绝经期可能发生的疾病以及正确的防治方法。教育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戒除烟酒,饮食适量限制高糖高脂类物质的摄入,多补充新鲜蔬菜水果及钙钾等;加强体育锻炼,适量做一些肌肉强度训练,以维持肌肉张力,延缓衰老的速度和骨质疏松的发生。对于有泌尿生殖道炎症的患者,教会她们自我护理的方法;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肉的锻炼和膀胱的训练,以减轻尿急等其他泌尿道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在咨询性问题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和妇科检查,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3 结果

本组31例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无1例发生差错,100%按时随诊。对门诊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护理管理,填补了门诊患者健康教育几乎空白的缺陷,缓解了患者看病“等待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矛盾。使患者心理得到了疏导,学到了有关疾病防治的保健知识,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水平和满意度,构建了和谐医患关系。同时探索了一条门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9-352.

[2] 郑建华,孙宇辉.老年妇女激素替代治疗的应用价值.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 23(11):835-836.

篇7

【关键词】  颈椎病  中医  护理  治疗

        颈椎病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 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长期处于“低头型”工作的人群以及肌体抵抗力下降,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来说, 极易造成颈椎慢性劳损, 使患者出现头昏, 头痛, 颈部活动困难等一系列症状[1]。中医中药治疗优于西医西药治疗, 同时配合完善的护理是保证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颈椎病采用针灸、按摩、牵引和中药等方法治疗颈椎病160例, 并积极配合一套完整的护理措施, 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0例, 男68例, 女92例, 年龄42-72岁, 平均年龄56. 3岁, 病程6-8个月。主要症状: 头、颈、肩、背以及上肢等部位的顽固性定位疼痛、肿胀和麻木, 当睡眠或低头、抬头过久, 或颈部转动度大时头目眩晕, 耳鸣眼花, 记忆力减退。本组患者均经x线摄片、ct检查证实为中重度颈椎增生。

        1.2 治疗方法

        1.2.1 针灸   取穴风池、天枢、颈部夹脊、肩俞、曲池、外关、合谷、后溪, 均取患侧, 平补平泻手法, 可配合艾灸, 每次30 min, 每日1 次, 8-10 次为1个疗程。

        1.2.2 按摩  患者取坐位, 用拇指于风府、风池、天宗、曲池、中渚等穴及颈肩部压痛点、硬结、条索状物等处轻柔的按、揉,采用一指禅推法, 以疏通经络继而以推、拿、滚法作用于颈肩部、背及上肢的经筋。

        1.2.3牵引法[2]   牵引姿势以头部略向前倾为宜,牵引重量为2-5 kg, 每次牵引时间约30min, 每日1-2次, 枕颌牵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 扩大椎间隙, 流畅气血, 缓解症状, 且少有不适。牵引重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等, 可以根据患者的反应而灵活掌握。

        1.2.4 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为补益肝肾、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常用药物为颈痛灵、筋骨痛消丸、颈复康及静滴血塞通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 10 d为1个疗程。中药离子导入: 威灵仙6 g 、川乌、草乌各30 g 、细辛、羌活、川芎、穿山甲、乳香、没药、葛根各10 g、上药加水1 500 ml, 水煎1 h取汁500 ml, 将樟脑、冰片各5 g 溶于水中备用。将离子导入电热板放入其中,浸泡5min 后取出, 放于颈部或颈肩处, 导入脉冲电流, 强度以患者感到微麻能耐受为度。

        1.3 疗效判定[3]   ①临床治愈: 主要症状与阳性体征消失,颈椎x 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恢复正常, 恢复原工作, 半年内无复发。②显效: 主要症状与阳性体征基本消失, 颈椎x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有明显改善, 能坚持原工作。③有效:主要症状消失, 阳性体征及颈椎x 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无明显改善。④无效: 主要症状体征及颈椎x 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均无改善。

        2  护理

        2.1 加强生活护理  安排病人住向阳房间,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暖、温湿度适宜, 注意防寒保暖, 防止感受风邪加重病情。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对颈椎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一般以低枕睡眠、仰卧位为最佳, 俯卧位不可取, 颈椎后缘增生明显者, 枕头可相应偏高; 黄韧带肥厚、钙化者应偏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者可在颈下垫一小枕。

睡眠形态紊乱者,尽量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失眠者可适当口服安眠药。此外, 尚应加强皮肤护理。

        2.2 心理护理[4]  颈椎病属于心身疾病范畴, 病程长, 反复难愈, 如对本病认识不够, 易产生情绪低落、抑郁、紧张、焦虑等。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 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心理。颈椎病患者一般喜暖怕凉, 故安排床位时, 一般避开门窗, 防止风寒, 必要时增加被褥以防止受凉; 对于行动困难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主动帮助患者解决行动困难, 做好生活护理。同时应向患者主动介绍适合患者的电动牵引机、颈椎吊带牵引、推拿、针灸等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 向患者讲明疾病与心理情志的关系, 鼓励患者怡情悦志, 安心养病。

        2.3饮食护理  本病患者多为中老年, 身体虚弱, 故饮食上尽量选择与治疗相协调的食物, 忌生冷、寒咸。老年患者多脾胃弱, 食少则正气不足, 饮食无度又可增加脾胃负担, 使脾胃生化不及而食滞内停。故我们要求患者应进易消化、富营养的食品, 嘱患者勿过食肥甘厚味, 少饮酒, 多饮水, 多食蔬菜水果以增加肠蠕动, 防止便秘。

       2.4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及时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若出现眩晕、肢体麻木、视物不清、心律失常等症状, 应积极抢救。①观察牵引治疗效果。牵引多采用枕颌带牵引法, 根据病情轻重采取坐式牵引或卧式牵引, 牵引重量从3 kg 开始, 逐渐增加重量, 以能耐受为度, 最大牵引重量可达10 kg。牵引过程中如出现头晕、恶心可减轻重量, 如不缓解或症状加重, 应暂停牵引。②颈部推拿时, 要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不同的手法, 多次推拿效果不好者不宜继续推拿。③由于患者常有手臂放射性疼痛, 尽量选择健侧手臂输液, 输液时滴速不宜过快, 以60 滴/ min 左右为宜, 并注意保暖, 可在患侧手臂下垫小枕或暖水袋, 以减轻疼痛。④注意病人安全, 防止意外受伤。下肢乏力, 行走困难者, 以及眩晕严重时, 应有人陪护, 病人入厕时应扶持, 防止摔伤。⑤为预防肌肉萎缩,应指导病人进行合理的体能锻炼, 加强营养, 以补益气血, 滋养筋骨。

        2.5 康复出院指导[5-6]   ①勿用颈部扛抬重物, 直接压力最易发生颈椎骨质增生。②保持颈部良好姿势, 避免长时间伏案书写或低头看书, 应及时改变头颈, 并朝相反方向活动颈部。工作中应定时远视前方, 1次/30min, 每次1-2 min,对于桌椅叨炔恍髡? 应改变桌高或椅高, 使之比例协调,减轻颈部劳损。③指导睡眠方法, 使颈椎在休息状态下维持正常生理曲度, 应选用较软的圆枕, 宽度应超过肩宽10-20cm, 高度以压缩后10-15cm为宜。睡枕的位置应放在枕后方, 用以衬托颈生理前曲度, 不要放在头枕部, 使颈生理曲度改变。④注意劳逸结合, 适当的体能锻炼。⑤积极预防和治疗咽喉炎或上呼吸道感染, 因为上述疾病也是颈椎病发病的诱因之一。⑥病人出院后应定期复查。

        3  结果

        治愈74例, 显效64例, 有效12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93. 8%。

        4  讨论

        采用水煎剂, 进行离子导入, 并结合按摩、牵引的疗法, 扩大椎间隙, 使颈椎恢复正常生理曲度, 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 消除肿胀, 分离粘连,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痉挛, 改善血液循环, 增强局部血液供应,使病变组织修复, 是治疗颈椎病较为理想的方法。颈椎病不易根治, 随时都可能因动作过猛、用力过度造成损伤或锻炼方法不当而复发, 在治疗过程中, 密切配合中医护理措施, 针对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护理, 重视心理护理与功能锻炼在治疗中的作用, 并做好健康教育,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治愈率, 减少复发率。 

参 考 文 献

[1]朱立国,于杰,高景华.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概述[j].中医正骨, 2005, 17( 8) : 69- 71.

[2]邓大学,黄一梅.中医临床护理备要[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39- 241.

[3]贺向无,雷正科.自拟葛桂颈椎康治疗颈椎病78例[j].人民军医, 2005, 48(8) : 468- 469.

[4]饶建凤. 41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体会[j].宜春医专学报, 2002, 12(2) : 131- 132.

篇8

肩周炎,最主要的症状是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肩部疼痛可急性发病,但多为慢性发作,开始时呈阵发性疼痛,以后疼痛逐渐加剧,并呈持续性疼痛,性质为钝性疼痛或刀割样疼痛,阴冷潮湿的气候或劳累后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背部和上臂放射。肩部突然受到牵拉时,可引发撕裂样剧痛,许多病人夜间痛明显,甚至会半夜痛醒,难以入寐。向患侧侧卧位时会加重疼痛。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活动均可受限,尤以外展、上举和内外旋转活动受限最为明显。

随着病情进展,由发病早期肌肉保护性痉挛造成的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逐渐发展到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挛缩障碍,关节僵硬,梳头、穿衣、洗脸、举臂托物、叉腰、向后腰部系带等动作均难以完成,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或“耸肩”现象(见图),肩关节后伸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对侧肩胛骨。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范围广泛。病程长的病人,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呈“冻结”状态,肌肉的长期废用,导致肌力逐渐下降,冈上肌、冈下肌和三角肌萎缩,肩峰的骨性突起变得显而易见。

怎样治疗

肩周炎的治疗首先应明确具体的疾患,针对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方法。从临床上看,广义的肩周炎中最常见的有冻结肩、肩袖病变和喙突炎。

冻结肩发病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期(又称冻结进行期)、慢性期(又称冻结期)和功能恢复期。

急性期以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治疗原则是止痛和解除肌肉痉挛。可服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如双氯芬酸钠、美络昔康、塞莱昔布或曲马多等制剂。辅以肌肉松弛药物,如乙哌立松或氯唑沙宗等制剂。同时,应用三角巾悬吊让肩关节制动。疼痛显著者,可用局麻药和糖皮质激素作压痛点和关节腔内注射。急性期一般持续2~3周。

冻结期疼痛减轻,症状以活动障碍为主。治疗原则是在止痛的条件下作适当的肩关节功能锻炼。上述药物止痛,可配合适当的针灸、按摩、理疗等措施,在康复师的指导下作适度的肩关节被动活动,如弯腰屈臂时作前后、左右和回旋的钟摆运动。一旦疼痛缓解,应作关节功能的强化训练,逐步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功能。此期可持续数月乃至数年。因病程长,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此时,可采取比较积极的措施,在麻醉状态下作手法松解术,术后关节腔内注射激素和透明质酸钠制剂,能有效缩短病程,加速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但此法不适于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

功能恢复期冻结肩有自愈倾向,到功能恢复期时,大部分患者肩关节的功能都可以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此期应以强化肌肉力量训练为重点,逐步恢复萎缩肌肉的功能。

肩袖病变在诊断为肩周炎的病人中这类病变占很大的比例。大部分病人有明显的“痛弧征”,即手臂在上举到60~120度范围内出现肩部疼痛。可以采取短期制动、口服消炎止痛药、肩峰下局部封闭疗法,以及适当的理疗康复措施等非手术方法治疗。若有肩袖撕裂,多需手术治疗。

喙突炎也很常见。因喙突上有许多重要的肌腱和韧带的附着,这些肌腱和韧带的炎症或病变常导致喙突炎。此时,肩关节被动外旋活动受限,而上举和外展活动一般不受限。冻结肩的病人中有很多也有喙突部位的压痛,但冻结肩的压痛点更广泛,同时活动障碍明显,鉴别不难。喙突炎的预后良好,痛点局部封闭的疗效显著。

如何预防

肩周炎在中老年人群中非常常见,由于病程长,对病人的日常生活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肩关节的保暖防伤,避免过度受力和疲劳。特别是夏日室内空调不要开得太低,以26~28℃为宜。要注意避免空调的风直接吹在肩颈部;待在空调房间里的时间也不宜过长,特别是年长体弱的女性。

其次,应保持关节的适当和适宜的活动,适当是指控制运动量不要过大,以免遭受损伤,适宜是指选择进行一些肩关节活动较多的运动,如太极拳、活动肩关节的体操、门球、甩臂、不负重的双臂悬吊等。

篇9

主要症状有:全身肌肉关节麻木、疼痛、酸胀、怕风、怕冷、不耐劳累、屈伸不利,严重者每当感受凉风之时就有凉风钻到骨头里的感觉,患者即使在暑热时节其患处也必须裹以厚被或棉衣才能感觉舒适。在凉汗、遇风、遇冷后症状加重,但受累关节和肌肉无红肿等典型的炎症表现。其他表现还有:身体困乏、心烦急躁,失眠多梦等、部分患者会头痛、头晕、眼眶疼痛、眼睛干涩或多泪、视物模糊、体弱多病等。月子病被认为是妈妈们的专利病。它让本应更幸福的家庭陷入恐慌,严重危害着妈妈们的健康。

月子病很折磨人,所以还应防患于未然。新妈妈要小心预防以下6种月子病。

产褥热

产褥热是由于产后致病菌侵人生殖器官而引起的疾病,医学上叫产褥感染。产褥感染严重的话将影响新妈妈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充分休息 生产之后新妈妈心情上要放松,一定要多休息。感觉身体不适,尽量把宝宝交给家人照顾,新妈妈应专心休息,这样才能加速体力恢复。

保证充足水分 补充水分对于已经发生产褥热或是排尿不畅的新妈妈而言非常重要。最好每天补充摄入2000毫升左右的水。

注意清洁卫生 产后恶露会持续一段时间,新妈妈要勤换卫生护垫和内裤,尤其会阴有伤口的新妈妈,如厕后最好能用温水冲洗会,以减少感染发生。

保持手术伤口干燥 剖宫产的新妈妈一开始可以用热毛巾擦拭身体,等到产后7~10天再洗澡,以减少伤口发炎的可能。要保证伤口干燥清洁。

适度加强营养 新妈妈哺乳、恢复体力的同时,也能增强抵抗力,因此要加强营养补充,但也不要补过头,尤其是患有产褥热的妈妈,饮食应该清淡一些,避免油腻。

避免性生活 临产前2个月内勿行盆浴,避免性生活。新妈妈产后6周内不宜有性生活,通常建议等产后复诊,由医师诊断身体已复原,再恢复性生活,并注意避孕。

尿潴留

有些新妈妈产后由于害怕伤口痛而不敢排尿,或者产程太长压迫膀胱,造成产后排尿虚弱无力,膀胱发胀,排尿时点点滴滴很不通畅,这就是尿潴留。

预防措施

活动一下 如果身体没问题,自然分娩的新妈妈在产后起床活动一下,能促进小便的排出。

热敷一下 可以在小便前用热毛巾或者热水袋放在腰腹部热敷半小时,或者用温水冲洗外阴,促进排尿。

子宫脱垂

有些妈妈产后会感到小腹下坠或腰疼,这是由于子宫韧带和盆底肌肉在分娩后变松弛,使得子宫位置发生变化,子宫沿阴道方向往下移动,造成子宫脱垂。

预防措施

不要久站 新妈妈要充分休息,在床上时多换换卧床。下地后不要长久站立,尽量避免下蹲动作,提重的东西请家人帮忙,不要过早跑步,走远路。新妈妈不要急于体型恢复,而过早使用强力束腹带,或进行高强度形体锻炼。

小心便秘 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因为便秘或慢性咳嗽等会使腹压变大。

产褥期后可到医院进行产后盆底肌肉的康复。

腰疼

新妈妈的骨盆韧带在刚生完孩子的一段时间内尚处于松弛状态中,腹部肌肉也变得软弱无力,子宫仍未完全复位,这个时候如果不注意,猛然弯腰拾捡东西,或者久蹲、久坐,新妈妈都会感到腰部酸痛。

预防措施

正确喂奶 喂奶姿势不当是造成产后腰疼的主要原因之一,给宝宝喂奶一定要注意姿势正确,要多备些柔软靠垫,或者哺乳枕之类的用品。

少弯腰 把一些经常要拿的东谣,如尿布、奶粉、纸巾等放在一个触手可及之处,高度要合适,不要经常弯腰。童车、童床也要调整到合适的高度,避免抱、放宝宝时过多弯腰。把那些扫地、拖地等弯腰干的活,丢给孩子他爸。

补钙 新妈妈要注意补钙,避免骨质疏松而引起腰痛。平时多吃牛奶、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C、D和B族维生素食物,增加素食在饮食中的比例。

适当运动 新妈妈可以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做加强腰肌和腹肌的运动,增强腰椎的稳定性。

妈妈手

产后身体虚弱,用吸奶器吸奶或一些家务在平时看来很轻松的小事,在月子期间如果不注意的话,就会感到手指发麻、疼痛。麻痛点多发生于从拇指到中指一半的位置。主要是因为过度使用手腕及拇指部位所造成手腕两条肌腱发炎。

预防措施

避免肌肉损伤 产后做一些适当的运动和家务对身体恢复有促进作用,但要注意时间不要太长,因为如果时间太长,将使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损伤。同时产后新妈妈身体虚弱,风邪趁虚而入,容易致使手指和腕部的肌腱和神经损伤。无论是使用吸奶器还是换尿布,当你感到肘部、腕部出现酸胀时,一定要立即停下来休息。

注意保暖 新妈妈月子里注意手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甩甩手 当你的手腕部出现酸胀感时,甩甩手,左、右转圈,不仅能消除不适感,还能锻炼腕部灵活性。

除了上述要注意的事项,还要保持良好心情,不怒、不燥、心胸开阔、少思少想。坐月子期间饮食要有节制,不可过饱过饥,不要吃生、凉、辣之物;除粮食以外的食物不可一次吃得过多,更不可因担心肥胖而节食。坐月子期间春秋冬季出门要戴帽子;出汗后一定要在室内等晾干后再出门;不能用凉水洗脸、洗手、洗脚、洗澡(包括夏天)。

乳腺炎

产后1~4周是急性乳腺炎的多发期,由于乳汁排通不畅淤积在内,造成了细菌感染,新妈妈会出现疼痛、发烧等症状。

预防措施

保持乳汁畅通 产后及早开奶,让宝宝多多吮吸,如果宝宝吃不完,可用吸奶器把多余的奶水吸出。哺乳前可热敷,这样能促进乳汁通畅。

防止破裂 破裂既容易乳汁瘀积,又有可能因伤口而发生细菌感染。准妈妈在怀孕6个月时,就可以每天用毛巾蘸水擦洗了。如果被宝宝吸破,首先应纠正含接方式,哺乳后局部用乳汁涂布于或乳晕上。皲裂严重时,暂时停止哺乳24~48小时,并将乳汁挤出或吸出再喂婴儿,以减轻炎症的发展,促进皲裂愈合。对经久不愈的伤口,可在哺乳后涂敷10%复方安息香酸酊,或10%鱼肝油铋剂,记得下次哺乳前要先洗净再喂奶;或者使用罩间接哺乳。平时要避免对的挤压,尽量穿宽松的衣服。

注意饮食 新妈妈要少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等。用海带凉拌吃或炖鸡肉吃,可预防急性乳腺炎。如果已经有急性乳腺炎先期症状了,不妨用蒲公英30克,陈皮6克,用水煎服,每日1剂,另外别忘了到医院就诊。

小贴士

月子病只能月子治吗?

对于月子病的治疗,有一种常见的说法――月子病月子治,有两个含义:第一月子里得了病就要抓紧时间治疗,不能拖延,出了月子就比较难治;第二如果留下了月子病的病根,在以后再坐月子时治疗起来要相对容易些。

篇10

病 预防艾滋病必知

12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强调“普遍可及”。普遍可及,不仅是指治疗服务的普遍可及,还指所有人都能得到有关艾滋病的预防、检测、关怀、支持等服务。其中,预防作用重大,专家提醒人们必须知道以下知识①艾滋病危害大、病死率高,但可以预防。②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被感染。③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④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危险。⑤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⑥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一定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并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且合格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免费咨询热线:800-620-01 31)

行 阳光下运动

国内调查发现,目前骨质疏松发病呈现低龄化趋势。专家解释说,都市人户外活动少,少动多静,加上饮食过于精细,维生素D摄入量过少,从而导致患有骨质疏松的人越来越多,也有年轻化趋势。专家建议,在阳光下运动是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的方法。接受阳光中紫外线照射,可使人体产生维生素D,有利于骨骼强健。同时,运动也能锻炼和强壮骨骼。所以,在阳光下运动是一举两得的事。当然,也应该注意选择阳光不强烈的时候锻炼,如早上6--9时:锻炼强度也应该适中。

食 味觉功能退化研究发现,不少老年人存在味觉功能退化现象。很多老年人口味重,放入和以前同样多调料后会觉得“饭菜不香”,而放入调料感觉适合口味时,往往已经多加了糖、盐等调味品。过多摄入糖、盐,与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病有关。专家提醒,老年人要注意个人口味的变化应该有意识少放一些糖和盐,或者让年轻子女尝尝味道后确定。

甲型H1N1流感易感者

根据卫生部10月12日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甲型H1N1流感人群普遍易感,但是,下列人群出现流感样症状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①妊娠期妇女,②伴有以下疾病或;慢性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③肥胖者(体质指数≥40危险度高,体质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④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年龄小于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⑤年龄大于等于65岁的老年人。

器 便携式超声仪图中这个像手机一样的东西并非手机,而是一个超声仪,其大小与智能手机相差无几。这种超声仪是专为那些到患者家里出诊的医生设计的。比如,孕妇需要医生做检查,可以带这种仪器进行上门服务。这种仪器价格估计在25万美元左右。目前,个人可能无法承受这样的价格只适合医院为医生配备。但随着这种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或许有一天便携式超声仪可以像手机一样普及。

电子止痒器

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皮肤痒是常见的事,如受到蚊虫叮咬或皮肤过于干燥等。很多人在皮肤痒时直接用手去搔抓,这是极不科学的,因为抓破皮肤可导致感染。还有人会涂些药膏,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图中这种电子止痒器就是为止痒而设计的。它能在皮肤中产生少量的电能,通过电能破坏皮肤下的有害物质,同时阻止组胺的产生,从而能起止痒的作用。这种仪器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查。其价格约60美元。

机器人保姆

国外研制出了这种机器人保姆,可以照顾那些行动不便的人。为了让使用者感觉更坦然,这种机器人的形象是按照熊猫的形象设计的。这种机器人可以将被看护者从床上或轮椅上抱下来或者抱上去,还可以帮助被看护者使用马桶。机器人保姆重180千克,可以抱得动一个61千克的人。

发光的轮椅

这种发光的轮椅可以把轮椅运行中的动能部分转化为电能,并发光。这样一来,轮椅使用者在夜晚一方面可以利用光线看清周围,另一方面,也便于其他人发现自己。

脂肪测量仪

让身体保持适当的脂肪含量,有助于预防肥胖有关的疾病。这种脂肪测量仪可以帮助个人监测身体脂肪的比例。使用时,用手抓住任意一端的两个电极,然后按开始键。在几秒钟内,仪器就会测得体内脂肪的比例。

脑 勤于用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近3年来对在湖北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进行体检,结果发现,所有参加体检院士都没有发现患有老年痴呆。这一现象证实勤动脑的人老年痴呆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另有调查表明,受教育程度低者老年痴呆发生率偏高。这也从另一角度证实了常用脑不易得老年痴呆。专家指出,常动脑筋,可以避免大脑发生退化。建议老年人适度用脑、多做运动,饮食上避免过多摄入脂肪。

动 对镜跑步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对于刚开始跑步练习的人来说,对着镜子在跑步机上跑步,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跑步姿势。研究人员指出,对着镜子跑步可提高四肢协调性,从而能帮助新手形成正确的跑步姿势,同时还可避免运动过量。但随着跑步者水平的提高,这一做法的效用逐渐减少。

数 50%

厦门市对12万名中小学生及部分幼儿园儿童进行口腔检查。结果发现,超过50%的儿童患有龋齿。其中6~7岁儿童龋齿发病率最高,人均约4个蛀牙,而有蛀牙的小孩当中只有18%的人到医院接受了治疗。专家指出,儿童龋齿发病率近年来持续升高,而且发病年龄在下降。建议儿童少喝碳酸饮料。因为碳酸饮料会破坏口腔内的酸碱平衡,使牙齿始终处于酸性环境中,腐蚀其矿物质成分。如果一定要喝,最好用吸管,以减少饮料和牙齿接触的时间:而且,喝完饮料后应立即用清水漱口。

护心脑,养成9个好习惯

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最多见的、对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其共同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四季均可发生,冬季是高发期。只要大家能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防治各种高危因素(如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积极贯彻“5个点儿”,即多懂一点儿,少吃一点儿,勤动一点儿,放松一点儿,药服一点儿,就能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冬天。具体措施包括“三少三多”健康饮食

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日常饮食不妨遵循“三少”(少食、少脂、少盐)“三多”(多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原则。此外,还可适当食用具有保护心脑功效的食物,如豆类、新鲜蔬果、洋葱,

大蒜,香菇、木耳、燕麦和海产品等。豆类(如黄豆,黑豆,蚕豆,豌豆、绿豆等)富含植物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洋葱、大蒜具有降脂和抗凝血作用,香菇、木耳具有降低胆固醇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燕麦富含膳食纤维:海产品中富含可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此外,黄瓜、菠菜、冬瓜、胡萝卜、茄子、苹果、葡萄、山楂等蔬果也具有一定的消脂作用。

戒烟限酒 吸烟已被证实是诱发冠心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毒害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堆积在冠状动脉和脑动脉上,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动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引发冠心病和中风。虽然少量饮用葡萄酒对心脏健康可能有益,但长期大量饮酒,特别是饮用烈酒,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除了会导致肝脏损害外还会增加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因此,从保护心脑健康的角度看,不抽烟、少喝酒是必须要做到的。

适量运动 冬天气候寒冷,人们大多变得“好吃懒动”,体重在不知不觉中飙升。众所周知,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控制体重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极为重要。因此,即便在寒冷的冬季,大家仍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坚持每天锻炼,如散步、慢跑、做操、打太极拳等。

经常量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基础因素,控制血压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冬天气候寒冷,为了御寒,人体外周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压会比温暖季节偏高一些。虽然这一变化对正常人不造成任何影响,但对高血压病人而言,寒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压波动或异常升高。因此,高血压病人在冬天应加强家庭自我血压监测,一旦发现血压异常波动或升高,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定期测血脂 当血脂过高时,胆固醇可沉积于动脉管壁内,逐渐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是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高脂血症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人们对它的危害性重视不够,以至于许多人从未查过血脂,部分人明知道自己血脂很高,却依然听之任之:高脂血症的治疗模式类似高血压,应当长期治疗、定期监测,在冬天更应如此。

避免寒冷刺激 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当气温骤降,气压明显改变时,中老年人,特别是体弱多病者,常因无法迅速适应气候变化而患病。当严冬来临时,适应能力差、免疫能力低的人应特别小心,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尽量避免寒冷刺激和呼吸道感染,以免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保持心情愉快 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都与不良精神刺激有关,如过度疲劳、激动、愤怒、悲伤、焦虑、紧张等。据观察,急躁易怒、逞强好胜、性格孤僻、多疑善感的人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比一般人要高。而保持乐观情绪和心境平和,遇事不怒,宽厚待人,是避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重要一环。

备好急救药品 冠心病病人需常备硝酸甘油片或速效救心丸。当发生轻微胸痛且血压稳定时,可按照说明书上规定的剂量,舌下含服。若胸痛剧烈伴大汗淋漓,含服上述药物胸痛不能缓解,则提示很可能发生了心肌梗死,家属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学会自我评估病情

中老年人在冬天应注意观察自己是否存在活动后胸闷、憋气、胸痛、心慌、脉搏异常等问题。若有,常提示可能存在心脏病,需及时就医。若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活动不利、麻木,不能说话,眩晕,晕厥,头痛,呕吐,一眼或双眼失明、复视,走路不稳等症状时,常提示脑血管疾病即:陌或已经发生,应分秒必争,立即就医,以免错过治疗时机。

保“胃”战,减负最重要

要做好冬天的保“胃”功课,应饮食和生活上“下功夫”。具体措施包括饮食减负 少吃油腻食物,早晚常喝粥,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麻辣火锅、浓咖啡等,不吃过冷、过烫、过硬食物,吃瓜果要适量,三餐要定时,到了吃饭时间,不管肚子饿还是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食量适度,避免过饥或过饱,细嚼慢咽,使食物尽可能变“细”,以利消化,不在睡前进食(尤其是饱食),以免因夜间胃酸分泌过多而诱发消化性溃疡:少吃含有鞣酸的水果,如柿子、葡萄,山楂、黑枣等,因为鞣酸在胃酸条件下,会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并与果胶、纤维等胶着在_起,形成植物性胃石,容易导致溃疡,出血等并发症。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过量饮酒会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保护层,使胃黏膜及胃壁各层组织更易受到胃酸的侵袭,轻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呕吐,重者会出现溃疡,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胃不好的人应少饮酒,最好能戒酒。

情绪减负 秋冬季节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草木凋零,很多人会产生忧郁、烦跺等不良情绪。胃病的发生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对预防胃病发生或复发非常重要。

药物“减负” 除胃肠疾病外,其他系统疾病,如感冒、关节痛等也易在秋冬季节发生。而治疗这些疾病的常用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保泰松等,都对食管、胃肠黏膜有一定的损伤作用,此类药物应尽量安排在饭后服用,以减轻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

注意保暖 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寒邪犯胃可能诱发溃疡病发生或复发。因此,胃肠功能虚弱者在冬天应特别注意保暖,适时增添衣服,晚上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

防便秘,不做有“痔”者

冬季是胃肠道疾病,特别是溃疡病的高发季节,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肠胃道受寒冷刺激后,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功能紊乱,外因是人们在冬季容易暴饮暴食,常令胃肠不堪重负。每年这个季节,因胃痛、胃出血来医院就诊的病人数就会激增。

溃疡病的主要症状是上腹疼痛或不适,如饥饿样不适感、钝痛、胀痛、灼痛或剧痛等。胃溃疡的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正中或偏左,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则位于上腹正中或稍偏右。同时,病人还会有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

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根据部位不同,痔可分成3类――内痔、外痔及混合痔。内痔主要表现为出血与痔核脱出,外痔以不适、瘙痒为主要症状,混合痔可同时有内、外痔的表现。根据病变程度不同,内痔可分为四度:I度,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II度,排便时出血,有痔核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III度,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核脱出,需用手回纳,IV度,痔核脱出不能回纳或回纳后又脱出。

冬天气候干燥,人们饮水减少,瓜果蔬菜摄入亦减少,大便秘结,容易导致痔病复发或加重。同时,许多人在秋冬季节有吃火锅的习惯过多摄入辛辣刺激食物、烈酒,以及各种热性食品(如狗肉,羊肉等),也会令痔病“雪上加霜”。

治便秘,防发作

人类消化道的最末端是肛管,肛管黏膜

下由结缔组织、弹力纤维、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组成增厚的组织结构,谓之“肛垫”。肛垫就像是一个软木塞,是控制大便的重要结构。肛垫位于躯体的最低位置,静脉血管内的压力较大,在腹内压增加(如长期便秘,妇女怀孕等)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扩张性病变,并降至外,形成口的暗紫色痔核。因此,要预防痔的发生或复发,首先必须预防便秘。具体措施包括:

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不要久忍大便。

已复发,防加重

痔的治疗需遵循3个原则一是无症状的痔无需治疗,二是有症状的痔,重在减轻或消除症状:三是以保守治疗为主,除Ⅲ、Ⅳ度内痔病人需手术治疗外,其他病人均可通过非手术治疗避免发作。具体措施包括

・每天坚持用清水清洗。

・一旦发现痔核有肿胀迹象,我科有一经验疗法可以有效消肿,预防发作。具体方法:温水半盆,加入适量食盐,再加入高锰酸钾粉剂(小芝麻粒大小),大便后坐浴一次,每晚睡前再坐浴一次,每次10分钟。

・有肛周皮肤瘙痒、干裂或肿痛者,可选用油膏外搽。

・有出血、坠胀等症状者,可选用能保护黏膜的栓剂。

接种疫苗,远离流感和肺炎

秋冬季节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特别是流感和肺炎,最容易在冬天“兴风作浪”。幸运的是,这两种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打疫苗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流感疫苗:提前打,每年都要打

流感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节多见。我国北方地区每年12月开始进入流感流行期,一直持续到来年3~5月,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略晚一些。由于流感疫苗从接种到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抗体通常需要2周时间,故应在流感高峰到来之前接种。

由于流感病毒容易变异,每年流行的毒株都不一样,故流感疫苗需“每年一种”。为提高流感疫苗的预防效果,世界卫生组织每年都要根据流感病毒在全球变化的情况,推荐当年最可能流行的毒株,以便生产疫苗,供人们接种使用。

推荐接种人群:①60岁以上人群;②慢性病病人及体弱多病者:③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④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⑤养老院、老年人护理中心、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⑥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出租车司机,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的司乘人员,商业及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等:⑦经常出差或到国内外旅行的人员。

不宜接种人群:①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②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③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④急性发热病人;⑤慢性病发作期病人,⑥严重过敏体质者。

肺炎疫苗:“一老一小”重点打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虽然人们发明了青霉素和其他各种抗生素,但遗憾的是,肺炎球菌感染依然是严重的、甚至是致命性的疾病。肺炎球菌常寄生在健康人的鼻咽部,40%~70%的人带菌。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病菌就会乘虚而入,侵入肺部,造成肺炎。近年来,肺炎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增加,给治疗带来了困难。在此状况下,疫苗的作用非同寻常。

肺炎疫苗主要分2种:7价疫苗是针对儿童的,23价疫苗是针对成年人的。由于肺炎球菌主要侵犯“两头”,即5岁以下的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人,故“一老一小”两类人群是肺炎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

肺炎疫苗可以在全年任何时间接种,也可以与流感疫苗同时接种,使用不同的注射器在不同部位接种。接种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抗体水平至少可以保持5年。

推荐接种人群:02岁以上的儿童:②65岁以上的老年人:③反复发作上呼吸道疾病(包括鼻窦炎,中耳炎)的儿童和成年人:④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病、肾或肝脏疾病病人:⑤免疫功能低下者:⑥医护工作者。

不宜接种人群:①对疫苗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②急性感染或发热病人;③正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或化疗者:④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⑤2岁以下儿童:⑥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慎饮食、勤运动,防“五高”

冬季的寒冷气候会刺激人体交感神经,促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导致血压和血糖升高,增加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与此同时,秋冬季节又是容易蓄积脂肪的时节。伴随着体重和腰围的增加,各种肥胖相关疾病,如痛风、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疾病的发病风险也随之增加。不过,这些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大家能在冬天“慎饮食、勤运动”,就能防止体重增加(高体重)、血糖升高(高血糖),血脂升高(高脂血症)、血压升高(高血压)和血尿酸升高(高尿酸),

收获健康。

少吃荤、多喝水  随着天气渐渐转冷,人们的食欲渐渐好起来。这时候,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活动量,适当控制饮食,以免体重和腰围在冬天“暴涨”。对糖尿病病人而言,由于冬天夜长昼短,如果晚餐进食较少,夜间容易感到饥饿,甚至发生夜间低血糖,故若晚餐进食较少或夜间活动量较大的话,睡前可少量加餐,如喝杯牛奶或吃点饼干。

冬季是痛风发作(高尿酸)的危险时期,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病人一定要注意节制饮食:少吃高嘌呤食物,如猪肉、羊肉、动物内脏、海鲜、扁豆等食物:多饮水,以促进尿酸排泄;适当摄取碱性食物,如白菜、芹菜、黄瓜、茄子、胡萝卜、番茄、土豆、香蕉、梨,杏、桃、苹果等。火锅虽是冬季的一道美食,但火锅最容易导致嘌岭“超标”,痛风病人应避免食用。

冬天气候干燥,体内缺水会导致血液浓缩,容易引发脑血栓、肾前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因此,大家在冬季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对缺水不敏感,明明体内已明显缺水,但自己却不觉得渴,不会主动饮水。为避免血液浓缩导致血栓形成,老年人即使口不渴,也要主动喝水,每次少量,一日多次,白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均可。

多运动,别偷懒 适当运动能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及抗病能力,有助于减轻体重,改善脂质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还能帮助糖尿病病人控制血糖。因此,即便在寒冷的冬天,大家仍应根据年龄、健康状况及个人喜好,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做操、慢跑、太极拳等)进行锻炼。每天1次,每次30--60分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保暖加运动,远离筋骨痛

秋冬季是骨科疾病的多发期,特别是患有骨质增生、关节炎、颈椎病、腰腿痛的“老病号”,冬天更是“一道槛”,一不小心就会出现病情复发或加重。

要风度,更要“温度”

居住环境要保持干燥、温暖。养成每天用热水泡脚的好习惯,以改善四肢血液循环。关节炎病人应注意患病部位的保护,如使用护膝、护腕等。女性尽量不要在寒冷及阴雨天穿裙装,以免膝关节受寒,诱发关节炎。有颈椎病、肩周炎的人群应使用围巾或披肩,加强颈肩部保暖,以免因受寒出现肌肉痉挛、疼痛。

要运动,更要动对

适度加强体育锻炼有利于改善肌肉和骨骼的功能,防止关节僵直、粘连,畸形及肌肉萎缩。肩周炎,

颈椎病病人宜选择可舒展及活动上肢的运动,如打羽毛球、做广播操等。腰痛病人宜选择腰部负荷较小的运动,如游泳、打太极拳等。

病情加重,尽早就医

颈椎病和腰椎病病人,若在原有颈肩痛和腰腿痛的基础上,出现上肢或下肢的放射状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肌肉萎缩、无力,甚至大小便困难,常提示病情加重,应尽快去医院就诊。骨关节炎病人若出现疼痛加重、关节肿胀、关节活动时有异常声响、无法正常屈伸,对症(吃药、打针等)治疗无法缓解时,表明病情已经进展到了较严重的程度,应马上去医院复诊。

近年来,随着骨科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慢性骨骼疾病可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早期治疗,以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效果较为理想。

秋冬催人老,滋润保湿要做好

入冬以后,气温逐日下降,人体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各器官的运转和代谢放缓,连藏在皮肤内的汗腺和皮脂腺也变得“懒惰”,分泌的水分和油脂明显减少。缺少了皮脂和水分的滋润,人体皮肤开始变得干燥、粗糙,甚至出现脱屑、蜕皮现象。特别是手和脚,在冬天更是像没有水灌溉的旱田一样,干裂成一块块的。下列6条建议,将帮助你的皮肤在整个冬天都保持光洁滋润。穿得暖一点

适时披上冬装,把皮肤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身体暖和了,血管就会舒张,提供给皮肤的营养和血供也就增加了有了“供方”的保障,皮肤内的汗腺和皮脂腺也不再“懒惰”。了,有了水和油的滋润,皮肤就会变得光滑润泽。

护理细一点

除借助冬装保暖外,大家还应根据自己的肤质特点,每天细心护理皮肤,油性皮肤者宜每天早晚使用保湿洁面乳清洁面部,随后涂用质地清爽的保温乳。干性皮肤者尽量不要用洁面乳,每天早晚用温水洗脸后,涂上含橄榄油、甘油成分的护肤品或者保湿霜即可。有些青少年不管什么时候都在用洗面奶部分中老年人不管自己的皮肤是否合适,只要是护肤品,特别是写着“洋文”的,都大胆放心地用,这些都是不合适的

保湿护肤品的主要活性成分不外乎三种类型吸湿剂、润肤剂和封包剂,常用的吸湿剂有甘油、丙二醇,尿素、蜂蜜等,它们吸收水分没有选择性,可从环境中吸水,也可从皮肤中吸收水分,一般不单独使用,大多需与封包剂同时使用,才能起到保湿作用。常见的封包剂有凡士林、矿物油、石蜡。鲨烯、植物油和动物油等,它们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膜能防止皮肤表面水分蒸发。常见的润肤剂包括十六烷基硬脂酸盐、蓖麻油、希蒙得木油等涂抹后能填充在皮肤角质细胞问的裂隙中,使皮肤变得柔软、光滑。

一般地说,好的保湿霜能提供细腻的质感、较好的相容性和持久的保湿效力。质地清爽、吸收好、使用后不泛油光的保湿霜,比较适合中性、油性皮肤者使用,比较油腻的保湿霜(如含矿物油的)仅适合干性皮肤者使用。

清洗悠着点

冬季洗澡不要过于频繁,一般1周洗1~2次即可。水温要适宜,不要过热,也不宜过冷。有些老年人到冬天喜欢用很热的水洗澡,认为那样不仅舒服,还能止痒。殊不知,用热水烫洗后,皮肤会变得更干燥,更瘙痒。洗澡时,应尽量少用沐浴露或碱性太强的肥皂,也不要反复搓洗皮肤。洗完后,可根据自己皮肤的特点,涂些保湿霜或滋润油,特别是脸、手、手臂外侧、腰胯部、小腿等处。

冬季洗手也不宜过频,尽量少用碱性肥皂,洗后最好涂上护手霜。女性朋友在洗碗或洗衣服时,应尽量带上手套,以免双手频繁接触化学品,造成双手皮肤干燥、粗糙。瘙痒、皲裂等问题。手足皮肤已开裂者,可外搽尿素脂等油膏。

吃得营养点 冬季气候干燥,大家应注意多补充水分,多吃富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食物,以保持皮肤滋润。此外,适量饮酒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丹参等,可促进血液循环,维护皮肤健康。

运动勤一点 不要因为冬天寒冷而整天缩在家里不出门,跑步、打球、做操等都有利于刺激皮肤腺体分泌和促进新陈代谢,对皮肤健康有利。游泳对改善皮肤干燥也十分有利。正所谓“运动得健康,清水出芙蓉”。

按摩做一点 经常按摩手、脚、面部、腿部,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夫妻间若能经常互相抚摸皮肤或互搽护肤品,不仅能滋肤润发,还能增进夫妻感情。

防中毒,煤气关好酒少喝

冬季进补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冬天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的生机勃发作准备。三九严寒,人体贮藏功能逐渐增加。若在此时进补,可激发元气,养精蓄锐,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为来年开春以及全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基础,故有“八九进补”“冬补三九”之说。不过,冬令进补是一门学问,切不可乱补。

别让“补品”变“毒药”

许多人以为,只要食用有营养的东西,不论是食品、营养品,还是具有补益作用的中药,就算“冬季进补”了。殊不知,滥用补品、胡乱进补,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比如,人参价格昂贵,确实具有一定的补养作用。不过,其应用的前提应该是身体虚弱、气血不足。如果给身体强壮或内有食积及痰火之人服用,不仅起不到补养作用,反而会致病或加重病情。再比如,红参、高丽参及牛,羊、煤气是冬天里的“无声杀手”冬天是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的高发季节。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强200多倍,而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分离速度却很慢。因此,一旦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后,就能取代正常情况下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的氧合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导致人体缺氧。大脑是最需要氧气的器官之一,一旦氧气供应中断,人体将很快陷入昏迷,甚至死亡。

急救策略

・尽快让病人离开中毒环境,转移至户外通风处,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注意在保证中毒环境空气流通前,禁止使用易产生明火、电火花的设备,如电灯、电话、手机、电视、燃气灶、手电筒、蜡烛等,以防引发爆炸。

・松解病人衣扣,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安静休息,避免活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

・神志不清的病人应尽快送医院急救。若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灶具是否完好,如发现有破损、锈蚀、漏气等问题,应及时更换或修补。

・检查烟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物。烟囱的出风口要安装弯头,出风口不能朝北,以防大风造成煤气倒灌。

不要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使用煤气热水器时,应注意排气通风。

・每天晚上睡觉前,检查煤气是否关好,炉火是否封好,风门是否打开。有条件者,可安装一氧化碳气体报警器,当空气中一氧化碳超标时,会自动报警。

酒精也会要人命

冬季气候寒冷,亲朋好友相聚,喝点酒既能驱寒,又能烘托气氛,

本无可厚非。不过,若无所顾忌地开怀畅饮,就很可能酩酊大醉,甚至发生急性酒精中毒。轻度中毒表现为眼部充血,面色潮红,头晕,人有欣,言语增多,自控力减低重度中毒则表现为沉睡不醒,皮肤湿冷,口唇微紫,甚至陷入深昏迷,最终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急救措施

・制止醉酒者继续饮酒。

・尝试用刺激咽喉的办法引起呕吐反射,迫使醉酒者将酒等胃内容物尽快吐出来(已昏睡者不适用此方法),注意避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让醉酒者喝些果汁。绿豆汤,或吃些梨子、西瓜之类的水果来解酒。

・注意保暖,卧床休息。狗肉等,都是较为温热的食品,对手足发凉、怕冷、脸色发白的人而言是“补品”,但对痰多且颜色发黄、面红耳赤、急躁、口渴、口苦、大便干燥者而言,却是“毒药”。

去年冬天,一位高血压病人因突发高血压危象被送入我院急诊,经几天的紧急抢救,方脱离危险。事后,我们才知道,原来该病人在起病前一个月,一直在“进补”,每天都服食炖高丽参和鹿茸,隔天吃一顿羊肉火锅,火锅里还加了不少当归、干姜、黄芪等温热之品。虽然进补没多久就开始口舌生疮、咽喉疼痛,但他并没有在意,继续“进补”,直至被送进医院。

只有“虚”,才需“补”

有人认为,补药越贵越好,越贵越有效。还有人认为,进补多多益善,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实际上,这些看法都是毫无科学根据的。进补与养生有所不同。如果体魄健壮,无病无疾,原则上不宜“进补”。中医强调进补的原则是“虚则补之”。也就是说,只有虚了,才要补。

需要注意的是,刚刚染病者不该随便吃补药。《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载“邪气入内,不可补之。”意思是说,如果病以“邪实”为主,滥用补品则会“留邪为寇”。患有感冒、发热、咳嗽等外感病症,或腹痛、腹胀等实邪病症者均不宜进补,否则会越补越糟,后患无穷。

“药补”不如“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