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德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23:31: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德育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校园环境营造了一个使师生身心愉悦放松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对于开展德育工作同样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现代高校和谐校园主要具备以下几点特征:
(一)优美的校园环境:优美、整洁、布局合理的校园空间能够带给师生愉悦的感受,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物质基础。
(二)完善的管理制度:将学生手册、文明公约等制度明确化、严格化,通过制度约束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制度基础。
(三)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和谐的校园一定满足学生学习的各项需求,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校园中具有群体性,情绪、感情容易在群体中传播,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样能够感染彼此,浓郁的学习氛围同样是和谐校园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民主的校园风气:注重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方式的民主性,让学生在校园的各项事务中具有参与感和融入感,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
和谐能够团结力量,凝聚人心和促进事业发展,因此,具有以上特征的和谐校园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出合格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并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大的源动力。
二、高校德育建设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共同目标与实际意义
在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国内社会变革不断加剧的现实情况下,高校德育建设与构建和谐高校校园的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但越是这样,越充分说明了开展这两项工作的必要性。高校德育建设与构建和谐校园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公民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促进社会生活的和谐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两项工作的开展也是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帮助大学生养成美与善的个人素养,并借此形成一个广大的作为和谐社会根基的群体。可见,加强高校的德育建设和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环境在当今的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加强高校德育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是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的重要基础,为和谐社会好的构建提供了动力源泉。
(二)加强高校德育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增强了大学生的主观辨识能力,使其在接触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同时,能够固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三)加强高校德育建设构建和谐校园,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奉献意识,在不断的服务社会与奉献社会的过程中,促进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成。
篇2
论文摘要:高职校园文化不但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和创新基地,而且还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同时,先进的校园文化又是高校的灵魂、师生凝聚力的源泉和提高提高校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活跃于校园中各种文学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显现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这对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高职校园文化不但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和创新基地,而且还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同时,先进的校园文化又是高校的灵魂、师生凝聚力的源泉和提高提高校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活跃于校园中的各种文学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相互影响成为高职校园的常青藤。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涵义
校园文化指的是全校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既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高职校园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全体师生为主体,以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人文氛围为基础,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为目标,以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网络育人,形成催人奋进的学校精神,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校园文化。
二、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文学活动势在必行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中科技含量日益增加,要求生产者具备较高的知识和技能,在职业能力上不再单纯针对职业岗位,而扩展到增强岗位变化和职业转变的适应性,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一种受用终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思想道德基础的培养,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理解力、归纳力、创造力,使他们在不可预料的未来局势中做出有意义的自我选择,承担起将科研型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的重任。据了解,当前的高职院校,大多是从原来的中专升格来的,学校教育跟着市场走,许多学校为了迎合学生,也为了尽快把学生推向社会,以创造更大的效益,干脆就把文化课全砍掉,只开设专业课。表面看起来学生开心,因为他们本来文化基础就差,自然不愿学。老师教学效率高,两年学完三年的课程。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学生专业知识比较丰富,但人文知识比较匮乏。调查中显示,重专业、轻人文,重专业知识积累、轻综合素质提高等倾向在学生中比较明显。经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具备了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实践技能。相比之下,学生的人文知识普遍较差。我真替学生担心,在市场经济下,找工作如此难,一旦他们专业不对口,他们还能做什么?面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严重缺乏的现状,开展校园文学活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借助校园文学活动这个平台来弥补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
三、校园文学活动形式
1、文学创作。大学里很多社团都被认为是少数人的舞台,只有文学社团是不拘一格的,他面向全体学生。社团内的成员可以进行定期的定向的文学创作,社团外的学生也可以自由地向校报、校刊、广播站投稿,甚至是为班级、学校的宣传栏投稿,可以是瞬间所见、所闻、所想,也可以是从报刊杂志上的摘抄,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演讲和辩论赛活动。可以是命题演讲和辩论,也可以是自选题演讲和辩论。不论哪一种形式,都能使一部分学生在一定时间抽出时间来探讨相关话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更多的人。
3、猜谜和文学讲座。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猜谜或文学讲座,可以分系进行,形势非常灵活,受益于全体学生。这对培养学生理解传统文化是大有裨益的,不至于走出校门说“鲁迅是外国人”之类的笑话。
四、校园文学活动是传播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中科技含量日益增加,要求生产者具备较高的知识和技能,在职业能力上不再单纯针对职业岗位,而扩展到增强岗位变化和职业转变的适应性,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一种受用终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思想道德基础的培养,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理解力、归纳力、创造力,使他们在不可预料的未来局势中做出有意义的自我选择,承担起将科研型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的重任。
我们知道,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学校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法律法规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等等,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教育历来都是“外施性”的,其效果素来不尽如人意。然而,通过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学活动,却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已经证明文学是人类最历史而又最现实的自觉兴奋点,文学给人的熏陶、对人的影响力历来是其他学问难以替代的。例如,借助文学社团的校刊,让学生在班上互相传阅,因为是同学们的作品,学生很乐意读,读得多了,茶余饭后相互交流,自然心领神会。还有广播站播出的稿件,宣传栏撰写的文字或粘贴的图片,既是校园文化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的体现,又是精神文化所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理解并接受了校园文化。
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的考虑、长远的规划,一旦确定,需要坚持不懈的持续下去,经过时间的锤炼,不断完善,在广大师生的头脑中形成并巩固下来,成为自觉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激励着学校组织及成员共同朝一个目标努力。因此,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学活动来传播校园文化。
五、校园文化为校园文学活动提供导向
校园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精神文化,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共同愿景,校园文化越强有力,就越能统一全校成员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行为,就越能更快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作为传播校园文化的载体,校园文学活动就必须以校园精神文化为轴心,即学校提倡什么、鼓动什么,全校成员的注意力就必然转向哪里。校园文学活动的主题都必须体现校园精神文化。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体现。如确定各种主题的征文活动,演讲活动,辩论赛等,还可以在不同的时候确定不同主题的黑板报、手抄报等,来宣传校园文化。可以说,校园里的一切文学活动都依托于校园文化。有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校园文学作品。
六、校园文化为校园文学活动提供素材
校园文学活动是以校园环境为背景,以活跃在校园中的人为主体的活动。首先,每一所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都会精心规划,合理布局,创建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职能部门充分利用校园的有限空间,精心设计,精雕细琢,积极建设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从中显示校园的文化气氛,使学生在优雅的环境里感受到美的存在和艺术的熏陶。而这就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这些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既是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又是文学创作的极好素材。其次,学校要创建“以人为本”的校园制度文化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和职业操守。要保证执行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做到有章必遵,违章必究。因此,学生对这些规章制度的理解和执行情况都可以通过校园文学活动展示出来,使校园文学活动的题材更广,也更深入。再次,校园文化中的精髓精神文化建设更是为校园文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身边的感人事迹固然可以通过校园文学活动来宣传,如励志教育的,助人为乐的,有敬业精神的等等,可以进行专题讲座,也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创作予以讴歌,把精神文化发扬光大。同样,那些与校园精神文化背道而驰的假恶丑现象和不和谐的行为,也可以通过校园文学活动形式予以批评。总之,在高职院校中,正在不断完善中的校园文化为校园文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得各院校的校园文学活动生机勃勃,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颗常青树。从物质环境到制度理念,从集体规范到人际关系,从举止仪表到教室的布置,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围绕着学校的发展目标,都给每个校园人一个具体可感的参考系,并传递出一定的价值观信息,从而使校园人积极地从周围环境中接受那些大家所公认的或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我们知道,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多种功能,以学校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被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认可以后,就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给生活在其中的每位校园人以深刻的影响,激发其产生一种自觉的内在驱动力,主动地去完善自我。同时它对每个校园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的约束和规范作用。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学活动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个成员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心理因素、价值取向等方面得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般的熏陶和影响,就会形成与群体一致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与文化气质,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因此,校园文化主导着校园文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校园文学活动则让校园文化得以传播和发展,它们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学校教育离不开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也离不开校园文学活动。
参考文献:
[1]《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职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全局》常雅宁
[2]《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质现状教育对策》万金淼史梅
[3]《高职校园文化创新研究》来自网络
篇3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1 “物质文化”是基石。物质文化是高校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总和,它主要有三种形态:一是环境文化,主要是校容、校貌;二是设施文化,主要是行政装备、教学设施,三是方式文化,主要是各类认知文化的载体,如精心布置的教育教学场所,张贴的标语、名言、名画、科学家画像等。物质文化应能反映出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宗旨、精神价值和审美意识等。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要能够创造出“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的教育氛围。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时时刻刻发挥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2 “精神文化”是核心。精神文化建设隐含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它是校园文化建设根本性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忽视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就只能流于形式。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并信守的精神品格、理想价值、道德追求等意识形态,是一所高校品质、个性、精神的集中反映。它主要包括学校发展目标、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人际关系等。
3 “制度文化”是保障。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间层面和保障系统,集中体现了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师生员工行为的要求。当前,校园制度文化建设需要继续完善,如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专业建设顾问委员会、订单培养、社会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有关方面机制的科学建立与运行。除此之外,还必须从舆论上加强宣传,确立校园成员的制度意识,使校园制度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同时,还必须严格执行制度,对制度执行情况要定期检查,使校园制度文化既有其名,更有其实。
4 “行为文化”是表征。行为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融化到师生员工血液里的过程和外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结果和试金石。校园行为文化又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的管理行为,其中处处体现学校的文化特点,体现学校的文化品位。二是教师的行为。尽管教师和学生都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和受教育者,但教师发挥着导向作用,教师做到以身为教至关重要。三是学生行为。现代企业对员工最看重的是“两种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和“两种能力”(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要求员工既会做人又会做事,所以高职院校更要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行为文化最终决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成败。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
1 姓“高”――具有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共性。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言,技术教育是必需的,但高等性,即教育的高层次性是前提,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忽视以下精神的培养。
(1)道德精神。校园道德精神的核心是引导大学生内心向善,这是一种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现实社会生活中各种复杂问题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自觉的责任意识,是立足于公民义务,立足于职业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投入事业的敬业精神和做人品格。
(2)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敢于怀疑一切非真理的求是和求真态度,是对真理的真诚信仰和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对公正、普遍、创新等原则的严格遵循,对真理的热爱和对一切虚假行为的排斥和憎恶。
(3)民主精神。学校应成为现代民主发展的阵地和温床,学校师生应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正确对待民利,树立民主意识,畅通民主渠道,建立先进的校园民主制度。
(4)创新精神。创新就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未知领域的研究探索,对已有理论和方法的改进完善。创新精神包括创新观念的树立、创新思维的养成、创新能力的增强三个层次。
(5)理性精神。理性精神主要指出于对知性的追求,勇于找出事物过程的内部联系,把握本质与规律,不迷信,不盲从。正是由于大学对理性精神的追求,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具有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的求实精神的学子,才使人类摆脱愚昧,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6)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强调的是正确审视人的本质,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类文化的积累,塑造人类的精神家园。人文精神的实质就是人的“精神”的现代化。高等学校应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特别是人文知识)转化为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除此之外,高校校园精神还应包括敬业精神、协作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拼搏进取精神、勤奋务实精神等等。
2 姓“职”――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
(1)更加“实用”的校园文化基调。就业导向性使专业的设置和学习的内容强烈地以就业市场或行业需要为导向,按照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对课程进行宏观和微观设计,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实践教学,强调“学以致用”。学校的教与学和企业的技术更新、管理更新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产生的必定是更为实用的学习目标和行为方式,同时校园文化的基调也变得更加务实。
(2)突出“职业性”的校园文化氛围。高职学生一进校,就基本上选定了职业方向,要求学生以社会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为依据,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规划、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高职校园文化要以职业道德的培养为中心,突出职业素质和习惯的培养。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合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社会文化等,锻造出在文化上与职场“零距离”的社会服务者。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要注意引入企业的文化和管理理念,通过在学生中开展企业文化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以及创业意识。特别是在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仿真、模拟等手段,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
(3)体现“技能特色”的校园文化特质。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上,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与操作技能的培养相联系。如在建设物质层次的校园文化时,应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应尽可能将教学环境设计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融教室、实训、实验、考工、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此外,还应有选择地把企业作为学校的专业实习基地,或结合专业创办自己的实习基地,如完全按正规酒店的要求开一家正常营业的酒店,其全部管理者和员工都由酒店专业的学生来做。学校还可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来校讲授专业知识,每年安排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参加挂职锻炼,学校则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的理论指导,等等。通过创设“技能特色”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加深了解所学专业的工作性质、工作过程和技能要求,并使学生经过由浅到深的一系列实际训练,掌握必需的基本操作技术,获得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
篇4
第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德育提供良好的物化环境条件。校园物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硬件,典雅的教学楼、雪白的墙壁、洁净的草坪等氛围,无时无刻的陶冶着学生们的情操,锻炼着学生们的心智。直观性的校园物理环境是学校精神风尚的反映,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所以许多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多依山傍水,建于风景优雅之地,目的就是以自然美景陶冶学生性情,塑造美的心灵。发挥着“登山而情满于山,观海而意寓于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人文景观依然,校园的特色建筑、象征意义、合理布局、绿化美化,以及名人塑像、橱窗、文化长廊、校园科技馆、塑胶跑道、游泳池、宣传栏、名人名言、名家或师生字画的合理布置等,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启迪,对抑制消极校园文化的滋长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学校的物质基础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是培养他们的观点、信念和良好习惯的手段。”因此,学校应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课程思想教育的导向、道德情感的陶冶和道德行为的规范功能。
第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制度文化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包括颁布实施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是约束学生行为的基本准则。这些准则的贯彻实施,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有着重要的监督和保证作用。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全、细、严。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由师生共同参与的立体管理体系。
第三,加强课外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学校充分利用课外集体活动,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环保教育、国情教育、理想教育等。利用各种社团、影视、论坛、音乐赏析会、文艺演出等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如开展教职工篮球赛,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同志间的交往与友谊。
丰富课外活动。学校可以成立各种社团或组建各种兴趣小组,如音乐、舞蹈、书法、美术、剪纸、手工、田径、球类、棋类、游戏、鼓号、横笛、文学、趣味数学、科技与创新、阅读与诵读、节目主持、演讲与口才、书画艺术展等。各兴趣小组活动可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坚持真理的态度,可使全校师生充分发挥特长,做到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第四,加强精神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校园精神文化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有利条件。校园精神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一批又一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校训往往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最高体现,代表着不同学校独特的精神追求,通过长期的宣传、灌输成为校园文化的精髓,深植于每一位学生的心中,成为他们思想和行为的准则,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态度,对学校的德育教育有简洁、深刻、长期和持久的影响。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体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对学科本身所具备的丰富资源并未足够重视,而仅仅对教科书死搬硬套,学生生活与实践被硬生生地隔断,原本应该趣味盎然的语文学习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硬性任务。与之相对的,单元主题教学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教学活动中推动学生汲取各种知识,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体单元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逐渐受到大部分语文教师的青睐。
在小学语文主体单元教学中,教师以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水平目标为依据,从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阶段特征出发,进行教学主题的选择,教师应深入了解并遵循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结合主题,将教材与相关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同时采用连续课时单元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在单篇备课和教学活动方面,与传统的乏味、零散、封闭式教学的传统结构体系相比,单元主题教学模式更强调重组和生成课程资源,以语文学习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实践性为出发点,展开课堂教学活动。
一、备课应注意教学的整体性与灵活性
教师要确保教学的整体性,首先应从整体编排课文教材的角度出发,对各单元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的侧重点准确把握,综合考虑每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与方法,进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法和步骤,从整体上有效落实各单元教学难点与重点,最终从整体上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针对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教师应以学生学习状况为出发点,针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地点进行积极调整。编排“主体单元”的过程具有较大弹性,教师应将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资源充分结合,不断拓展和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为学生学习实践提供多维且更广阔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过程中应融入比较、升华、综合方法
(一)比较法
在同一单元内结合两篇或多篇课文同时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挖掘,并将其对比、辨别和鉴赏,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语文知识和技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同时受到更为深刻的情感熏陶。在同一单元主题中,教师可以选择对同一作家、文体相同的课文进行比对教学,以老舍的《母鸡》和《猫》为例,前者在文中表达作者对母鸡的心理变化,由厌恶、敌视逐渐转变到敬佩和喜欢,他在文中加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天成;后者则就作者爱猫之情作了充分表达,对猫的淘气和古怪进行详细描述。
(二)升华法
简单来说,主题升华即就同一主题进行层层感悟。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进而对本单元所蕴含的情感要素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的引导应从不同角度展开。以课文教材《詹天佑》为例,应结合课文中心思想,对学生进行阐述与发散,拓展其思维深度,激发学生为国争光的情怀,可视具体情况组织班级规模的主题交流会,将学生热爱和建设祖国的情怀予以充分展示、交流,推动学生思想由浅层体验逐步向深层感悟发展。激发并升华学生的感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过于强调和硬性灌输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在单元教学过程中,应把握主题思想,对其展开持续的、反复的渗透,升华学生认知,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态度、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综合法
作为新型的语文学习模式,综合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指综合性的学习。它强调将学生学习与生活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实现跨领域学习,并强调了合作学习,自主研究与探索。例如六年级教材上册中,在“轻叩诗歌大门”第一版的“诗海拾贝”中总计配置了六首诗歌作为阅读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致品读这六首诗歌,接着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提炼其活动主题,并围绕主题展开分析,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例如中国古代富有影响力的诗词大家、中国古诗词历史文化、古今诗歌体的差异、不同历史时代诗歌的特点差异性等等。可以以学生爱好和兴趣偏向为依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学习主题自主选择,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给出相应的活动方案,自主制订活动的地点、时间、内容、活动中的不可控因素与预备方案、活动的具体步骤、结果汇报与交流形式等。进而将各小组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共同启发和探究,以期发现问题,为下阶段活动做准备,并由教师对小组活动成果进行多元的、综合性的评价。
三、结语
作为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主体单元教学意义深远。其有效性也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和证明。主体单元教学对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积累知识和增强素养极为有利,同时对其知识框架和体系的构成也具有重大意义。单元主题教学对现代社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水平与效率的同时,也推进了学生学习能力与知识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李怀源.基于学习策略与学习能力提高的语文课程单元——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人物的故事”单元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1(5).
[2]王敏勤.新课程怎样开发课程资源——中小学语文、英语主题式单元教学的构想[J].天津教育,2007(2).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学活动;校园文化;导向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显现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这对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高职校园文化不但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和创新基地,而且还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同时,先进的校园文化又是高校的灵魂、师生凝聚力的源泉和提高提高校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活跃于校园中的各种文学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相互影响成为高职校园的常青藤。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涵义
校园文化指的是全校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既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高职校园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全体师生为主体,以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人文氛围为基础,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为目标,以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网络育人,形成催人奋进的学校精神,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校园文化。
二、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文学活动势在必行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中科技含量日益增加,要求生产者具备较高的知识和技能,在职业能力上不再单纯针对职业岗位,而扩展到增强岗位变化和职业转变的适应性,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一种受用终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思想道德基础的培养,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理解力、归纳力、创造力,使他们在不可预料的未来局势中做出有意义的自我选择,承担起将科研型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的重任。据了解,当前的高职院校,大多是从原来的中专升格来的,学校教育跟着市场走,许多学校为了迎合学生,也为了尽快把学生推向社会,以创造更大的效益,干脆就把文化课全砍掉,只开设专业课。表面看起来学生开心,因为他们本来文化基础就差,自然不愿学。老师教学效率高,两年学完三年的课程。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学生专业知识比较丰富,但人文知识比较匮乏。调查中显示,重专业、轻人文,重专业知识积累、轻综合素质提高等倾向在学生中比较明显。经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具备了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实践技能。相比之下,学生的人文知识普遍较差。我真替学生担心,在市场经济下,找工作如此难,一旦他们专业不对口,他们还能做什么?面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严重缺乏的现状,开展校园文学活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借助校园文学活动这个平台来弥补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
三、校园文学活动形式
1.文学创作。大学里很多社团都被认为是少数人的舞台,只有文学社团是不拘一格的,他面向全体学生。社团内的成员可以进行定期的定向的文学创作,社团外的学生也可以自由地向校报、校刊、广播站投稿,甚至是为班级、学校的宣传栏投稿,可以是瞬间所见、所闻、所想,也可以是从报刊杂志上的摘抄,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演讲和辩论赛活动。可以是命题演讲和辩论,也可以是自选题演讲和辩论。不论哪一种形式,都能使一部分学生在一定时间抽出时间来探讨相关话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更多的人。
3.猜谜和文学讲座。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猜谜或文学讲座,可以分系进行,形势非常灵活,受益于全体学生。这对培养学生理解传统文化是大有裨益的,不至于走出校门说“鲁迅是外国人”之类的笑话。
四、校园文学活动是传播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中科技含量日益增加,要求生产者具备较高的知识和技能,在职业能力上不再单纯针对职业岗位,而扩展到增强岗位变化和职业转变的适应性,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一种受用终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思想道德基础的培养,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理解力、归纳力、创造力,使他们在不可预料的未来局势中做出有意义的自我选择,承担起将科研型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的重任。
我们知道,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学校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法律法规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等等,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教育历来都是“外施性”的,其效果素来不尽如人意。然而,通过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学活动,却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已经证明文学是人类最历史而又最现实的自觉兴奋点,文学给人的熏陶、对人的影响力历来是其他学问难以替代的。例如,借助文学社团的校刊,让学生在班上互相传阅,因为是同学们的作品,学生很乐意读,读得多了,茶余饭后相互交流,自然心领神会。还有广播站播出的稿件,宣传栏撰写的文字或粘贴的图片,既是校园文化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的体现,又是精神文化所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理解并接受了校园文化。
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的考虑、长远的规划,一旦确定,需要坚持不懈的持续下去,经过时间的锤炼,不断完善,在广大师生的头脑中形成并巩固下来,成为自觉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激励着学校组织及成员共同朝一个目标努力。因此,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学活动来传播校园文化。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促进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各大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校园文化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学院的发展,而艺术教育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 艺术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和谐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主要包括教学、学习、科研、生活、校园环境、设施以及社会规范等内容的“硬件”文化;精神文化是指学校的“软件”文化,则主要是指师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组织形式、规章制度以及教风、学风和校风等。如果没有物质文化,校园文化就会失去强大的物质载体,如果没有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就会失去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可见,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相互统一、相互扶持、共同发展的两个部分。人与人的和谐,主要是全体师生员工之间通过言行举止等构建的一种和谐的氛围。艺术教育在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艺术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艺术教育具有和谐性的特点,这种和谐性与社会主义和谐发展是相吻合的,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一种拓展。艺术是人性中本能的纯真部分,它让人们变得更加高雅、勤劳、宽容、彬彬有礼,形成审美人生态度。唐代的艺术理论家张彦远就曾指出,艺术不仅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鉴戒愚贤、怡悦情性”的作用。艺术教育作为一门科学艺术,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同时还可以鼓励人们以更好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使生活更加美好。艺术教育的精髓就是人类文明精神,它所追求的是美和和谐。因此,通过普及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艺术鉴赏能力,以及文化艺术修养的艺术素质教育,使学生自觉形成对人文内涵以及和谐精神的追求,并在不知不觉中在艺术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从而逐步推动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工作。
1.2 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才市场对高素质大学生需求更多,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科学精神、人文气质、创造能力以及一专多能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健康健全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著名教育家先生认为:艺术教育具有“辅德性”,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艺术教育在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要端正对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态度,并通过多种形式艺术教育的开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使他们在面对社会低俗文化的影响的时候保持正确的态度。
1.3 有助于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
一方面,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一直以来,人们往往只重视左脑的开发,而忽视了右脑的开发,左脑主要控制的是语言、计算和逻辑思维等功能,右脑则主要控制的是感情、审美等功能。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只有将人的左脑和右脑同时开发,才能充分发挥个体潜能。而艺术教育恰恰能够做到这一点,当人们进行艺术活动或接受艺术教育时,右脑会兴奋起来,从而使左右脑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协调和发挥,有效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通过艺术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在审美过程中,通过音乐美的艺术形象,品味其中思想,理解其中本质,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学会辨别善恶、美丑、真伪,逐渐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2 发挥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的途径
2.1 转变传统的艺术教育观念,充分重视艺术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认可,艺术教育成为学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长久以来,高职院校习惯于强调专业文化知识和技能教育的模式,并没有给予艺术教育足够的重视。高职院校要正确理解并重视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艺术教育的内涵以及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2.2 建立科学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要将艺术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在教学计划中增设艺术教育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例如,大学一年级可开设艺术基础理论必修课,使学生掌握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鉴赏能力。大学二年级可开设不同的艺术选修课,使学生把握艺术发展规律,提高审美情趣。
艺术课程的开设要多样化。可开设音乐类和美术类课程,全面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内在精神的领悟能力。另外,还可以开设一些与艺术门类课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学科,如心理学、成功学、设计学等。多种艺术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本质精神。
2.3 进一步提升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
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实施艺术教育的关键因素。艺术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开拓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认真探索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律,在教学活动中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而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加强对艺术教师的教学培训和师德教育,鼓励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和学习交流,使教师随时掌握各种艺术教育的前沿信息,开拓教学思路。
2.4 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
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使其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功能。要确保艺术教育活动的良好效果,首先,要常态化,发挥持久效应。例如,每年定期举办文化艺术节、社团技能展示月等,或结合中秋节、国庆节、青年节等重大节日举办纪念庆祝等活动。其次,要多样化,增加参与率。例如,举办书法美术展、校园摄影展以及演讲、舞蹈、歌曲、辩论、体育等比赛,吸引学生广泛参与。最后,要专业化,提高水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组建专业性较强的专项代表队或专业社团,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并通过他们扩大文艺骨干队伍,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总之,高职院校要深刻认识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从而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 吴芳.略论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34-35.
[2] 周桓.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途径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4(3):72-74+81.
篇8
1.1学校对职业素养全面性认识不够职业素养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是职业素养的基石,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本课题组通过对《企业高职人才职业素养需求调查》问卷分析发现,企业最看重的是前三项的职业素养,企业认为,一名员工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可以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轻易地获得。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育都十分重视,把大部分的教育资源用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上,无论是校内实验实训,还是校外实习实训,实习教学比重都高达50%或者更多,忽视了隐性职业素养的培育。
1.2学生自身职业素养缺失高等职业院校将培养的学生输送到社会各个岗位,无论从事哪个行业的工作,良好的职业素养都是安身立命之本。但在现实中,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一年不如一年。职业院校录取在普通本科院校之后,录取分数线低,考上职业院校的学生要么高考失利,要么本来学习基础就差。一般以后者居多。有些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校不思进取,经常迟到、旷课,每天的生活就是电脑、手机,自由散漫。90后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在进入大学后仍不改唯我独尊的习惯,凡事首先考虑个人利益最大化,不顾及他人和集体利益,合作意识较差。当他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根本无法适应企业的工作节奏,不能遵守严格的工作纪律,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爱岗敬业精神,更缺乏团队协作、积极进取和创新开拓精神。
1.3职业素养培育留于形式所有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和本职业相关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但对于职业素养要求并没有课程或活动来做具体的支撑,更没有像职业技能那样有各种硬性的考核指标,多半停留在计划之中。有些学校用就业指导课代替职业素养培育,只是传授一些企业招聘应聘的技巧,并没有解决职业素养养成等内在问题;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学生的就业率,为了迎合企业需求,不断地调整专业方向,加大专业设备投入,强化学生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但对本专业企业用人标准研究甚少,更谈不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的培养。特别是忽视了德育课、专业课和实践环节中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2以职业素养培育为核心的高职生德育新模式
2.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首先,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两课”教学是高职德育的主渠道,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阵地。“两课”教学必须摒弃传统的单向灌输教学方法,遵循道德教育以情感体验法为主的学习规律,突出引导和启发,利用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社会就业现状,突出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观和择业观培养,做到“要精要管用”。其次,发挥专业课教学的德育功能。专业课教学中也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加强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育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在掌握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基础上,获得对社会和未来职业的价值体验、情感培养和人格熏陶,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最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可以聘请企业人士到学校的课堂上现身说法,从职场人的角度讲述企业需要的人才应具备的素养,把职业理念和企业精神传递给在校学生,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2.2在企业实习中融入德育工作企业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比如优秀的企业导师不仅在专业技术上指导学生,更能通过言传身教将职业道德传递给学生,从而发挥榜样作用影响学生。因而,高职院校可以和企业加强合作,在企业实习中融入德育工作,使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不仅提高实践技能,而且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和专业课教师一起参与学生的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结合企业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升职业素养。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可以在这个环节积累到丰富的教学案例,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鲜活性。
2.3建设融合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是高职院校德育的有效载体。建设融合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在校园举办优秀合作企业推介会、劳动模范报告会、优秀校友报告会等,邀请社会精英或专业人士走进校园,宣传企业文化,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教育学生立志成才;也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见习参观;亲身感受企业文化;也可以通过校企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丰富学校和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进校园,不仅加强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而且增强了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2.4完善德育评价体系首先,德育评价形式多样化。改变单纯以学习成绩作为德育评价的考核标准,应以多样化的考核形式与考核方法评估学生。其次,德育评价主体多元化。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外,其他任课教师、班主任、企业实习指导老师、同学以及学生自己都可以成为德育评价的主体。最后,德育评价内容综合化。应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突出其实践性。
3结语
篇9
我国自古以来,挑选人才就有“德才兼备”的标准。说明了一个真正的优秀的人才不仅仅要有才能、才华更要有高尚的品德。以德为尊。外国的哲学家也多次提出了道德的重要性,比如苏格拉底的道德可教论。现代的哲学家也多次提出了道德的重要,比如陶行知,北大的创始人等等。现代社会成为了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更加迫切,对价值的获取更为期待。一切以效率和速度为目标,不愿意被时代的脚步所落下。但是在大家每日匆忙的学习工作节奏中、在对价值的追求中,不要淡忘道德的重要。道德不能用速度去衡量,它应该是始终存在于人们心底,不随其它变化而产生变化的物质。是民族美德,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校的目的不应该是教育知识,而是应该培养人才,多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德育工作更重于知识的讲授。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会成为数年后的社会道德水平。我国正在开展反腐败的工作,腐败分子的滋生,是因为思想的防线不能抵御住物质的攻击,在翻涌而起的利益巨浪拍打下,溃不成军。丧失了廉政的阵地。而固守阵地的方法,除了监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这就需要德育教育工作全面的展开。所以德育教育工作的贯彻开展,在社会各个角落生根发芽,是解决腐败问题的最有效手段。
2、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学校过于注重技能和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德育教育工作
职业院校的学生,对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对就业有明确的目标,这对于他们走入社会,找到工作岗位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这也常常使得职业院校过于重视技能的锻炼和实践的操作。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但是他们却忘了职业院校培养的目标,是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高素质才是最为核心的要求。要达到学生高素质的培养,德育教育工作的力度要有所加大。
2.2德育教育工作往往照本宣科,忽略了时代性
德育目标脱离社会现实。诚然未来的接班人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这是主旋律。但是现实中许多学校和教师不顾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过高地要求学生,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一旦教育目标和要求高不可攀就失去了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2.3教育方式老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教育的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课堂上提耳听命式的灌输、居高临下的说教使教育的功利色彩暴露无遗。这种教育模式还未等展开说教的程序,学生已经从心底产生了抵触情绪。如果教育者一味地墨守成规,把学生当成毫无灵性的“录音机”进行灌输式教导,并期望学生能积极响应,如此“教育”不但是无效的,而且是负效的,是对教育的亵渎和对学生人格的扭曲。
3、职业院校德育教育方法探究
3.1全面铺开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工作
德育教育的工作不应该只是在学校中进行,诚然,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已经进入了青年时期,不再是从家庭和父母哪里灌输式的获得思想。但家庭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孩子思想的发源地。孩子更加信赖和尊敬自己的父母,所以用家庭的力量,宣扬正能量,传播道德有用论,能够影响孩子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平。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可懈怠,职业院校的三年时光,是学生形成世界观,生活态度的重要时期,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能够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最后,要让学生的道德理念得到社会的认可,从学校走进社会,开展活动,走入社区,让学生了解到道德是全社会所认可的,是正确的。树立讲道德树信封的理念。
3.2职业院校德育教育要发挥心里暗示的作用
人们的心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心里的暗示作用更容易让人们接收。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懵懂的年龄。在犯错的时候,不愿意接收现实,对批评产生逆反。但是如果你采用暗示的方法。反倒容易让学生接收,自己主动去改正。同样的心里暗示,还就有鼓励、缓解气氛等作用。
3.3人文素质教育,帮助德育工作开展
篇10
目前,中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家长的责任,更是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据我所知,目前绝大部分中职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优越,一般欠缺艰苦磨炼,导致其心理上、身体上的承受能力都较差。而且,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反叛期,难免出现众多心理困惑或烦恼,常常表现成不善与人交往、早恋、极易受人欺骗等,近年来更出现众多学生自杀、离家出走等事件,给学校和家庭教育造成巨大压力。因此,中职院校班主任应当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刚开始接触我们班的同学时,我就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情况,对于那些家庭环境特殊、性格孤僻寂寞、身体残疾的学生,我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定期与家长们沟通交流,也经常跟这些学生进行沟通,解决他们心理困惑,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重视个性发展,发展学生优势
事实上,目前中职学生都越来越重视自身感受,而且他们拥有较强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再加上不同的学生有各自的个性和特点,此时,班主任应全面分析每个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充分重视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善于发现学生特有的闪光点,激发学生潜能,逐步引导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中获得自信,肯定自己的价值[3]。如我曾教2013级一个班,里面有一个女学生,她的学习成绩较落后,所以平时缺乏自信、存在自卑心理,但是我她在音乐上极具天赋,不仅会弹钢琴而且歌声也悦耳,于是在班干竞选时,我鼓励她竞选文娱委员,负责班级的文娱活动组织。之后,她积极组织我班的文艺表演活动,还屡获校园文艺表演奖项。这不仅是对她,也是对我们班集体一个极大的鼓舞,增强我们班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展学生优势,积极给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提高德育工作质量。
3真诚感动学生,形成友好关系
强化德育工作管理的重要前提是整顿好班级纪律风气,而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充分了解班级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生活状况及心理发展状况,这就很需要班主任主动与学生进行心对心交流互动,及时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和帮助,真诚感动学生,跟学生探究现实问题,讲授生活经验道理,跟学生推心置腹、开诚布公,让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内心的不快都表达出来,与学生建立起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更好地配合德育工作的开展。在这方面,我除了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经常产遇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如班级聚餐、篮球赛等,平时会经常到课室、宿舍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让学生能经常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注,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也拉近了我跟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我有亲切感和信任感。在日后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较好地配合我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让我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从根本上提高了德育工作质量。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