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管理建议范文

时间:2023-11-07 17:3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学校管理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学校管理建议

篇1

一、现状分析

白城市位于吉林西北部,十年九旱的生态环境使得这里的风沙盐碱十分严重。由于优质资源相对欠缺,从这里走出去的大中专学生不愿回家乡工作,致使大量人才外流,并且原有教师队伍基础薄弱。就我校而言,128名专任教职工,32名教师是师范毕业生,其余全部是民转公。年龄老化,素质偏低,专任教师少已是农村教师队伍的一大突出特点。由于教学点分散,除中心校教师多一些外,一般村小人数都在5人左右,因为人员少,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教育氛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中心校的来往交流很不方便,也难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知识老化,教法依旧表现尤为突出。

二、改进重点

1.担负重任的农村教师现状与现代教育形势下的教师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特别是整体素质偏低,已形成制约农村教育振兴乃至人才兴国战略和社会进步的“瓶颈”,建立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

2.通过反思教学、健全制度、完善管理、研究策略等过程,使全校教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高。

三、改进措施

1.教师队伍的管理

一所学校的风貌主要表现在全体教师的精神面貌上。本着以德治校、依法治校并举的原则,以提高全体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师德八条为准绳,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树立无私奉献的师魂。开展师德、师风培训、岗前培训、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全体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无论哪一级、哪一项培训都与评职、晋级、选模直接挂钩。

2.加强教学管理

对备课、授课、辅导、作业等教学环节作明确规定,使教学程序制度化、规范化。如:在备课时要做到“五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备学具。明确本科指导思想及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知识体系,弄清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必须通读教材,掌握本册教材知识和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的要求及重点,教学质量分析等形式,掌握班级每个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能力及智力因素情况,严明教学纪律。也就是说,我们对教师的年终考核应以平时的考核为主。

3.加强学生管理

我校还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制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有关规定、规划,要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结合《德育大纲实施纲要》,我们制定了实施细则,明确规定要开展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人民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热爱劳动的教育、珍惜劳动果实的艰苦奋斗的教育、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养成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结合我校实际,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了二十条行为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漫长、复杂的过程,单纯从一方面达不到管理的目的,必须多管齐下,齐头并进,因此要不断更新观念,探索科学管理的新经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

篇2

一、明确落实职责,完善中小学财务管理机制

按照部门职能,确定各自财务管理职责。财政部门主要职责是贯彻国家财务规章制度,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制订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明确开支标准,审核批复预算,筹集义务教育经费,监管国有资产和财务活动,检查指导财务工作,组织指导中小学绩效考评;教育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配合财政部门制订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贯彻落实中小学财务制度,配合财政部门制订中小学开支标准,审核、编制预算,管理、监督中小学财务活动,建立中小学内部控制制度,审核、监督中小学重大项目的实施,分析中小学财务状况,加强中小学国有资产管理,组织实施中小学绩效考评;中小学校主要职责是执行财务制度和办法,编制单位预算,办理各项财务收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定期分析各项财务活动,完成财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交办的任务。乡镇中心学校和县管学校为独立的一级预算管理单位,设置专职财务经办员,开展本区域和所属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乡镇中心学校所属中小学校可指定一名兼职财务经办员,具体办理本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管理工作。中小学校要建立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办公用品以及其他教学设施的购置和领用台帐。要健全固定资产明细帐,凡属于固定资产管理要求的物品都要进行入帐,建立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盈亏和报废制度。乡镇中心学校必须建立健全所属中小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台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强化预算管理,提高中小学校预算编制水平

科学规范编制中小学预算是加强中小学经费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基础,县(市、区)财政部门要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并纳入财政预算,按照“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建立健全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各项收支都要统一编入财政预算。中小学预算要以独立设置的学校为基本编制单位,教学点纳入其所属的乡镇中心学校统一编制,乡镇中心学校负责组织本区域内预算的汇总工作。中小学预算要清晰反映学校所有收支情况,所有支出项目如政策规定的教师工资、班主任津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寄宿制生活补助、公用经费、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等都要列入预算,要做到内容完整,数字清楚,来源可靠,公开透明,不得在预算之外留有任何收支项目,县市区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要细化到中小学校,教育部门要将批复的预算及时批转到中小学校。加强中小学校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县市区教育、财政部门要定期对学校财务人员开展培训,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

三、规范收支,严格执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各中小学校应建立财务审批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财务稽核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收费管理制度等等。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按政策规定的标准、范围和项目收取费用,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学校收取费用必须出据正规票据,及时入帐,属于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要及时缴入财政专户,严禁“坐支”和私设“小金库”。中小学的各项收入要严格按规定落实到校,不得挤占、挪用或截留,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平调学校收入,不得摊派各项费用。

要严格规范各项支出。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统筹安排各项支出。要严格执行预算,预算一经批准既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和调整。财政部门不得办理无预算的拨款,学校不得办理无预算的支出。工资、奖金、福利补贴等个人方面的支出必须有政策依据,坚决制止不按规定乱发各种津补贴。公用经费要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公用经费不得用于人员支出,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投资,不得用于偿还债务。要严格公用支出的审批程序,各项公用支出必须有经办人、审核人和审批人签字,大额支出和项目支出必须向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申请批准后方可办理,专项经费必须按规定的项目使用,不得改变项目用途,不得挪作他用,确需变更用途的项目必须经县市区教育、财政部门批准,属于政府采购规定的项目,必须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实行政府采购,否则,财政部门拒付资金。

要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县市区教育、财政部门要加强监督,定期进行资产清查。中小学校要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资产(物品)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交接、维修等内部管理制度,学校资产的出租、出借、转让、变更、捐增、报废、报损等必须按程序报批。资产处置取得的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位不得自行安排支出。中小学校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抵押、担保。

要加强中小学财务核算工作。财政部门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升服务质量,本着“热情、方便、快捷、高效、规范”的原则,积极主动为中小学校搞好服务,设置专职岗位,指定专人核算,按要求提供各种财务报表。要建立备用金制度,根据学校规模和路途远近等情况,合理确定备用金限额,保证学校正常的资金周转。

篇3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快把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切实转移到规范管理和提高质量上来近年来,我省民办教育发展迅速并取得显著成绩,已成为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现有独立设置的各种形式的民办高校13所,另有独立学院20所,在校生总数已占全省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一。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加快紧缺人才的培养,创新办学体制和办学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民办高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招生、管理、教学等方面不够规范;投入不足;不少学校法人财产权不落实、财务管理混乱,有的甚至造成校园不稳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等等。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当前,要把规范管理、提高质量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实。

二、加强民办高校的内部管理,依法规范办学行为民办高校及其举办者要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始终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加强内部管理,切实保证教育质量。

(一)依法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制。民办高校须按法律规定设立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依法行使决策权。制订理事会(董事会)章程,规范决策

程序。各民办高校理事长(董事长)、理事(董事)名单以及理事会(董事会)章程须在*年6月底前报省教育厅重新备案,省教育厅据此进行规范管理。民办高校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要求制订办学章程,实行规范办学。办学章程经理事会(董事会)批准同意后,报省教育厅审核备案。校(院)长须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报省教育厅核准后,依法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权。民办高校在申请校(院)长备案时,要提供校理事会(董事会)会议纪要、填报《校长备案表》、举办者或理事长(董事长)与校长签订的有效聘用合同、依据学校章程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材料等。校(院)长任期原则上为5年,连任或适当延长任期的须重新上报审核备案。

(二)规范招生办学行为。学校要按照办学许可证核定的学校名称、办学地点、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确需变更办学主体、名称、办学层次和办学地址的,须报审批机关重新批准。不得在办学许可证核定的办学地点之外办学,不得自行设立分支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承担的办学任务转交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

举办全日制和成人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招生纳入省年度招生计划,学生须参加当年全省统一组织的招生考试,达到录取分数线,并经省教育考试院批准,择优录取,由学校发放“录取通知书”;同时经复查合格后予以电子注册并取得学籍。对非学历教育学生,民办高校可自行招生,对其发放“学习通知书”;对学习时间在一年及以上的,必须实行登记备案制,将学生的名单、学习形式、年限、取得学习证书等及时报省教育厅备案,备案后的名单在校内公布。

在每年招生前,学校须将招生简章和广告报省教育厅审核备案。招生简章和广告须载明学校名称、办学地点、性质、招生类型、学历层次、学习年限、收费标准、退费办法、招生人数、证书类别和颁发办法等。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必须与备案的内容相一致。未经备案不得。

(三)落实法人财产权。民办高校出资人须按时、足额履行出资义务。民办高校要对举办者投入资产、国有资产、受赠财产、办学积累等分别登记建账,依法享有法人财产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或侵占学校资产。学校贷款、受赠资产不得作为举办者的投入。

民办高校资产须在批准设立之日起一年内过户到学校名下。已经成立的民办高校,其土地、校舍等资产尚未过户到学校名下的,须在*年12月底前完成过户工作。

(四)规范财务管理。民办高校要依法设立会计机构,配备专职财会人员。财会人员须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要建立健全内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针对民办教育的实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要根据国家统一的财会制度,就资产管理、成本核算、投资回报、财务监督等制订具体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今后国家出台新的民办高校财会管理规定,从其规定。

每个会计年度终了,民办高校要及时编制财务决算报告,委托有资质的机构依法组织审计。各高校须接受省级有关部门的财务监管。

规范收费管理,依法组织办学收入。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价格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以及相应的管理办法。积极推行收费“阳光工程”,加强收费公示工作。未经公示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一律不得收取。民办高校须及时办理收费许可证,收费时须使用合法票据。各项合法收入须存入学校账户,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统一核算。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建立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熟悉教育教学规律、精通管理业务的管理干部队伍和数量充足、相对稳定、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严格按照专任教师资格制度规定,聘任或安排符合任职条件、具备任职资格的教师承担教学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按不低于1∶200的师生比例配足配齐辅导员,每个班级还需配备1名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的班主任。高校要与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责、权、利关系,依法保障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并按规定办理各类社会保险和补充保险。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六)建立健全安全稳定工作机制。民办高校要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应急管理,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对学校教学、生活、活动设施等的安全检查,认真落实防火、防盗、防食物中毒、防踩踏事故、防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等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队伍建设,依法维护校园正常办学秩序,落实安全和稳定工作校(院)长负责制。

三、依法落实扶持政策,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一如继往地关心和支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依法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及时研究解决民办高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依法落实民办高校的税收优惠政策。要充分保障出资人的权益,调动出资人持续投资办学的积极性。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高校,依法享受与公办高校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高校,其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省教育厅在*年6月底前根据出资人的要求,对民办高校的类别进行界定,实行分类指导和管理。

(二)建立并完善人事制度。民办高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表彰奖励、教龄和工龄计算、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高校教职工同等的待遇,人事档案由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管理。教师的专业技术资格纳入全省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价范围,参照同级同类公办高校教师的评价聘任办法和有关政策执行。

(三)落实表彰和奖励措施。省市设立专项资金,对在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获得省级及以上水平性教育教学重点建设项目的民办高校,原则上享受公办高校同等标准的项目经费补助。补助经费专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不得用于人员经费的支出。

四、切实加强对民办高校的领导和监督,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发展省级有关部门、民办高校所在地政府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各自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引导和监督管理职责。积极构建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办学、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民办高校管理工作新格局。

(一)建立省级民办高等教育协调机制。省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将民办高等教育纳入管理范畴,积极做好服务、管理、监督工作。省教育厅牵头负责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省财政厅牵头负责对民办高校财务状况的监管。省工商局牵头负责对违规招生广告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的依法查处。公安部门牵头负责对非法办学机构和非法中介的依法查处。省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工作重点,加强协调,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二)依法建立对民办高校的督导制度。自*年开始,省里将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民办高校督导专员队伍。督导专员的职责是:监督民办高校遵守法律法规和执行政策文件;引导办学方向、办学行为和办学质量,向省教育厅报告办学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等。具体由省教育厅组织实施。专职督导专员由省教育厅按国家的有关要求,考虑学校党务、教学、财务、人事等专业管理需要,原则上从已退居二线或退休、身体健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高校校级领导中聘任。督导专员聘期一般为5年一届。受省教育厅委托,督导专员以督导组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民办高校的办学情况进行监督。专职督导员必要的工作经费,由省教育厅商省财政厅确定。各民办高校的党委书记为兼职督导专员,协助专职督导组开展工作。民办高校的党委书记要进入学校理事会(董事会),全过程参与所在学校规划、人事、财务、基建、招生、收费等重大事项的

(三)实行民办高校年度检查制度。每年12月份,省教育厅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对民办高校进行年度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学校遵守法律法规和执行政策情况,财务状况,法人财产权落实情况,按章程开展活动情况,党团组织建设、安全稳定工作、招生办学等情况。具体由省教育厅组织实施。

篇4

多年来,控制学生流失一直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工作。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近年学生辍学情况有所反弹,直接影响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巩固和水平的提高。必须把控制学生流失作为工作重点,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取得明显成效。现就我校控辍保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 明确工作责任,健全工作制度

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控制学生流失,保证所有学生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要经常性地向广大群众和家长进行法制宣传,使他们充分了解作为家长和监护人,在保证子女和被监护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采取教育、经济处罚和法律制裁等方面的措施,切实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全部按时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学校与教师之间签订的控辍目标责任制度,把控制流失工作的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班主任,并建立相应的检查和奖惩制度。

二、加强学籍管理,规范就学制度

教导处必须按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建立完整规范的义务教育管理档案,域内所有学龄前儿童情况,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流动、流失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登记造册,并定期进行检查核实,做到底数清楚明了,情况准确及时,为控制辍学提供客观准确及时的资料。对于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子女,入学以流入地公办学校就读为主,但须经户籍所在地乡(镇)有关部门核准,并建立具体流向登记,掌握其去向及就学情况;流入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公安部门主动联系,切实保证流入本地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每学年末对学生流动流失情况进行登记核实,确保不因为管理上的漏洞使一个学生失学。

三、坚决制止乱收费行为,切实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必须严格执行省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不准过反规定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或超标准收费,也不准代收费。要实行学年初一次性公布收费项目、标准,严格执行 “一费制”收费。各级政府要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切实保证按时发放教师工资,保证学校正常运行所需的公用经费。

四、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要求,各级政府都要设立中小学助学金,采取多方面措施资助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从2004年起,建立贫困家庭学生情况档案,根据不同家庭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实行免杂费、免书费和给予生活补助等具体资助措施。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五、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

要把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校生活对学生的吸引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坚决纠正一些学校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在推进课程改革工作中,要重视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重视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重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学有所获,体验到进步和成功,增强自信心,增强学校生活的吸引力。

办学要密切联系当地实际,突出特色,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要大胆创新,

六、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调查表明,教师批评、讽刺、体罚、歧视甚至驱赶学生是造成学生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尊重、关爱学生的良好氛围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和学校建设的重要目标,把教师的师德表现作为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和评比各方面先进的主要依据。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能履行教师岗位职责的教师,在聘任、考核和评模奖励时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师德败坏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要撤销教师资格,清理出教师队伍,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篇5

通过进一步扩大自主管理试点工作,使学校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管理机制;促使学校办出品牌,办出特色;促使学校在依法自主办学过程中,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初步形成政府服务学校发展,学校着力自主发展,社会支持学校发展的新格局。具体工作目标为,2014年由3所试点学校扩大至全市26所,2015年达50所左右,2020年达100所左右。

二、基本原则

1.法治化原则。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自主管理制度,使政府、学校、社会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参与;切实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尊重学校的办学自,营造良好的法治化环境。

2.民主性原则。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让校内外关注、支持和参与学校自主管理,营造民主的管理环境。

3.公平性原则。在学校自主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各利益群体关系,切实维护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的体制环境。

4.效能性原则。制定学校自主发展规划,落实自主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实现管理效能最大化。

三、工作措施

1.大力减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度精减文件、会议、检查和评比,今年要确保比上年度减少三分之一以上,以后要只减不增。对系统外的相关工作要视情设置“防火墙”和“过滤网”。“自主管理试点校”没有邀请,相关科室原则上不到校检查工作;局召开的各种会议,举办的各种活动,上交的各种资料,除注明所有学校参加的外,其余的均可选择不参加、不上交;可不签署《年度党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

2.切实放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管理职能,退出微观管理,加强宏观管理,给学校松绑,还权给学校,建立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权力清单,实现教育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要真正落实校长干部使用权、学校岗位聘任权、教师流动决定权和绩效考核分配权。“自主管理试点校”除安全工作和财务工作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外,其余工作由学校自主管理;除中考外,辖市(区)以下其余考试可自主命题、自主组织考试;经批准可试行“校长组阁制”(具体要求详见《“校长组阁制”试行办法》)。

市属3所自主管理试点校要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突出学校向教师放权,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突出教师向学生放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成长和自主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自主发展。

3.提供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自主管理试点校人、财、物等方面的关心与支持,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标准、建立教师待岗培训制度,建立现代化“大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在做好存量改革的基础上,努力争取增量改革。

4.强化激励。完善校长任期制度、培训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校长职责制度、资格制度、选拔制度、交流制度、监督制度等,促进校长专业发展。健全校长考核机制,构建从“骨干校长”到“优秀校长”、“名校长”的校长职业荣誉晋升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校长职级制”。

篇6

【关键词】高等教育 医学教学 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32-01

我国高等医学院的教学工作明显不同于其他专业,其中最为特殊的就是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作为医学专业日常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为我国培育高等医学专业人才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但是随着教学理念的逐步更新,以及教学手段的进步,传统医学教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手段已经无法适应新现实提出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医学教学实验室建管进行反思,然和结合实际进行更新。本文就对我国高校医学教学实验室建管进行探讨。

一、我国高校医学专业教学实验室建管新要求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社会对于医学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增多,医学院教学体制也在不断改革,而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硬件设施,教学实验室的建管也在不断改变。

(一)医学教学实验室的体制开始朝着综合化转变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逐渐呈现各个学科之间的互相融合,而医学更是广泛的包括了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知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医学发展其突破口,就在于更为依赖生物学和化学、信息技术等的融合。为了让实验室教学工作可以更为适应这种学科融合的特点,就要求建设综合实验室。例如我们可以成立形态学实验室,将解剖学、病理学以及寄生虫学等实验室,合并到一个形态实验室内;也可以成立一个功能实验室,来研究药理学以及病理学和生理学。而对于各种外科、内科和临床学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临床实验室来进行教学工作。根据笔者对我国多所医学院的走访调查,我国高等医学院在长期教学中,大都是采取单一实验室的设置方式,而各个实验室之间都是各自为政实现独立管理,这就很容易出现管理混乱以及设备借用上的麻烦。仪器上的重复设置导致学校教学效率较低,也浪费了诸多教学资源。例如当不同专业学生使用同一设备时,常常出现管理上的矛盾。

(二)对医学实验室进行网络化管理

在医学实验室的综合项目管理中,主要包括了对设备统计的管理、维修管理、报废登记管理等。这些综合管理信息,其特点就是繁多并且复杂。在传统实验室管理机制下,每个实验室都是封闭的,所以在数据上报以及汇总时很容易出现错误。那么在计算机时代,如何利用网络以及电算化来实现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则是核心。

在传统实验室管理机制下,不仅实验技术较为落后,实验教学方式也只是对传统经典理论进行验证,很难完成目前提出的创新教学任务。所以我们应该对此进行改革,集中力量来建设综合实验室,或者实验中心,改进设备和管理机制来实现资源共享。

二、如何做好高校医学教学实验室建管工作

(一)从教学理念入手,在医学高校内树立起实验教改理念

学校应该积极的按照从基本技能到综合应用,再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原则来进行。第一就是要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从浅到深,从简到繁,按照学科特点来建设综合实验室。然后根据实验室将实验课程编排成体系。建设综合实验室或者实验中心,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缩减实验用房,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教学设备,提高学校资源的使用效率。而综合实验室或者实验中心的建设,也可以改变过去单一实验室相对封闭的状态,将实验室改变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我们也可以按照功能来建设综合实验室,例如机能实验室、形态实验室以及模拟实验室和生物学实验室,然后对综合实验室进行统一的调配。

(二)做好综合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在对医学院的实验室机制进行改革之后,实验室从教研室中独立出去,成立了综合实验室,这样综合实验室在管理机制上,就直属于学校的基础部,改变了过去隶属于教研部的状态,和教研部成为了平等的存在。这样一来学校就出现了实验室的新格局,自然要对此管理机制进行改革。这些都依赖于建设完整的规章制度,处理好实验室与教研室之间的关系,减少各个教研室使用实验室过程中的矛盾。我们要求实验室中心或综合实验室都做好规章制度建设,例如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使用制度以及档案制度,并且结合教研室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来实现对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三)加强实验设备管理

第三就是要加强针对实验室设备的管理。在建设综合实验室或实验中心之后,实验设备将不再隶属于某个教研室,在设备归属上将以实验室为单位。而由于各个教研室来共同使用实验设备,所以更应该做好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以免出现纷争。但是目前来看大多数医学院,对此还没有就这几个问题形成共识。所以我们还需要不断摸索可行之路。

(四)采取各种措施来激发新制度的内在潜能

综合实验室或实验中心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医学院要不断开展岗位培训来更新实验人员的知识储备,提高实验技术水平。在综合实验室发展背景下,还需要实现实验技术人员的通用性。在考核制度建设上,要利用各种激励制度来调动起综合实验室队伍的积极性。

(五)医学院要积极争取各种国家扶持政策

近几年,我国开始逐步对近数十年来医学院的教学成果以及教学环境等进行验收。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做好教学质量普查应对工作,争取更多的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争取建立国家级、省级实验室。

目前,我国各省市都逐渐开始对医学院实验室进行评估,其目的就是验收实验室教学成果,为之后医学院发展提供新思路。在这种新形势下,为了可以将医学院实验室建立成为国家级、省级示范中心,我们更加应该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抓住机遇完成综合实验室建设工作,并且配套完善建设实验室管理机制。在重点做好硬件设备建设基础上,努力做好软件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宋卫萍. 高校医学实验室管理的实践与反思[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7(06)

篇7

(一)2009年全市继续实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以下简称学业考试)制度。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根据《*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和《*市教育局关于暂停中职春季招生的通知》(衢市教职成〔20*〕246号)的相关规定,全市初中毕业生均应参加学业考试(免试录取的初中毕业生除外),考试结果作为衡量学生是否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全市继续实行中考体育加试并列入学业考试范围。学业考试的科目、分值和时间见下表:

学业考试时间(体育学科除外)安排在6月中旬,具体考试时间、考前报名方法等由市招办另行通知。

(三)省教研室编制的《2009年*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是考试命题和学业评价的依据,是试卷质量分析评价和各地复习的主要依据。要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考核,严格控制考试试题难度,适当控制题量,既反对单纯考核机械记忆的内容,又要杜绝技巧性、竞赛类的偏题、难题,学业考试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75左右。

(四)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工作由市招生委员会、市教育局统一领导。命题、组考、阅卷等考务工作由市招办会同教研室组织实施,试卷卷首统一冠以“*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市卷)”。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分别由基教处、职成教处会同招办组织实施。市区(含柯城区、衢江区,下同)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阅卷,逐步创造条件实行网上阅卷。学业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补考,由县(市、区)自行命题,初中学校组织考试和阅卷。

(五)考试要有利于方便学生和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社会•政治》科目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英语科目安排听力测试;数学和科学科目的考试允许使用符合教学要求的计算器,根据浙教基〔20*〕233号和浙教基〔2006〕109号文件精神,要求使用列入省教育厅教学用书目录的科学计算器。

(六)2009年全市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仍按照衢市教基〔20*〕273号文件精神执行;往届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以原毕业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加上考生所在村(社区)现实表现证明为准。各地各初中学校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结合实际完善具体测评方案,努力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评价应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成长记录册》的作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应事先向学生公布,评价结果应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其中获得“A”等级的学生名单须在校内公示。对评价结果如有异议的,学校应接受学生及家长的申诉,并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理。要加强组织管理,各县(市、区)要相应成立由分管局长任组长的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细则并指导与督促所属初中学校认真完成评价工作,完成所属学校各类获得“A”等级学生的认定工作,接受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处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初中学校要成立评价工作委员会,严格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评价政策、实施细则和要求完成本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个初中毕业班要建立测评工作小组,完成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工作。各地要从加快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高度出发,重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加强“探究与实践类”模块中“实验操作”分项和“劳动与技术类”模块中“信息技术”分项的考核,充分发挥综合素质测评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中的作用。各地各校应在2009年4月底前完成应届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同时要认真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水平。

二、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应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我市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价体系,促进*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三、高中招生计划制定及录取办法

(一)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要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选择、适者录取的原则,改变以学科考试成绩作为高中招生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招生中既要依据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又要依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既要衡量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又要参考学生的成长过程;既要重视学生的总体发展,又要关注学生某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现。

(二)合理安排普职招生计划。各县(市、区)要统筹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在安排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时,要以实际初升高比率为基础,按1:1的比例来安排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招生计划,确保今年高中段招生职普比达到1:1。各县(市、区)高中段学校招生方案和招生计划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会同财政、物价等部门联合编制,并于2009年3月25日前上报市教育局,经市教育局、财政局、物价局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市直属高中段学校招生计划由学校提出初步意见,于3月25日前分别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和职业成人教育处审核,经市教育局、财政局、物价局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要求升入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学生,其综合素质测评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且在此基础上获得2A以上;要求升入其余普高的学生,其综合素质测评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高中阶段学校在达到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要求的考生中,根据其志愿、学业考试成绩、综合评语和《学生成长记录册》,进行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四)继续实行普通高中招生多元化录取。2009年普通高中招生录取仍分免试录取、特长生录取、招生指标分配录取、民族团结政策教育试点定向录取、统招录取五类。

1.免试录取:

(1)免试录取对象及比例:凡2006年9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期间,在发明创造、科学研究、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可免试进入省重点中学。录取比例控制在该校招生计划数的5%以内,未招足的指标并入各招生学校的统招计划。

(2)免试录取的条件:

①被县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模范人物;

②参加市及以上比赛达到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标准的学生;

③获小发明、小创造省二等奖及以上或*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证书的学生;

④在*省初中数学、自然科学竞赛,*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全国中小学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中获省一等奖以上的学生;

其中③、④二条中两人及两人以上的获奖项目,只限第一作者。

(3)免试录取的程序:各初中学校依据上述条件,在学生本人申请、任课教师推荐的基础上,经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推荐名单。高中学校应认真审查推荐学生的材料,并可通过面试、研究性学习成果答辩等形式,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综合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定的正式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在2009年6月10前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市教育局备案。

2.体育、艺术特长生录取:体育、艺术特长生的招生由招生学校于2009年3月25日前提出方案(含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报名办法、专业测试项目及评分标准、专业测试时间、地点等),报招生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实施并在本校网站上公示。体、艺特长生的学业成绩应不低于招生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专业成绩由各招生学校组织力量进行考核测试,接受当地教育局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测试结果应及时公布,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专业测试成绩符合要求的学生名单应于6月10日前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取;招生人数列入各招生学校的整体招生计划,未招足的指标并入各招生学校的统招计划。

3.招生指标分配录取:为继续推进初中教育均衡发展,扶持薄弱学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精神和2009年工作的相关要求,继续加大推行省级重点中学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改革试验。2009年*一中、*二中、*三中、*高级中学、龙游中学、江山中学、常山一中、开化中学等省重点中学应拿出*%的指令性计划指标,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初中毕业生数和办学水平等因素分解到各初中;根据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纳入各地计划内录取工作统一进行,实行分校录取。各县(市)省重点中学指令性计划招生指标分配方案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备案。

4.民族团结政策教育试点定向录取:*一中继续作为民族团结政策教育试点学校,面向全市定向招收初中毕业生,招生名额列入该校2009年度招生指令性计划。具体招生办法另行下文通知。

5.统招录取:统招录取是录取的主要形式,主要依据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择优录取。当最低录取分数线出现并列分而超过计划招生数时,按考生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从高到低录取;如考生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仍相同,则按考生综合素质测评项目获A等第数量从多到少录取。

(五)高中招生加分政策。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军区政治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驻浙部队干部随军随调配偶子女就业就学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7〕62号)、《*省教育厅关于严格控制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的通知》(浙教考〔2009〕2号)要求,进一步规范中考加分政策,对继续保留的身份类加分和体育竞赛类获奖加分,具体规定如下:

1.下列考生,可加5分投档,由招生学校审查录取:获市(地)级体育竞赛第三名优胜者[市(地)级体育竞赛指市运会、市青少年体育传统项目运动会比赛或由市教育局、体育局联合举办的列入计划的各类体育比赛。其中由市教育局、体育局联合举办的列入计划的各类体育比赛获奖证书上应盖有相应教育行政部门印章。所有比赛不足4队(人)递减一名记成绩,作加分依据;市中小学生篮球、排球、足球比赛暨体传校比赛两赛合一记成绩,作加分依据。下同]。

2.下列考生,可加10分投档,由招生学校审查录取:

(1)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台胞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2)获市(地)级体育竞赛第二名优胜者。

3.下列考生,可加15分投档,由招生学校审查录取:

(1)获市(地)级体育竞赛第一名优胜者;

(2)获省级体育竞赛四至六名优胜者[省级体育竞赛指省运会比赛或由省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联合举办的体育竞赛。其中由省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联合举办的体育竞赛获奖证书上应盖有相应教育行政部门印章,所有比赛不足7队(人)递减一名记成绩作加分依据,下同]。

4.下列考生,可加20分投档,由招生学校审查录取:

(1)获国家、省级体育竞赛前三名优胜者;

(2)驻地部队团以上干部、荣立二等功或三等战功以上、被大军区级以上或省级(含省级)以上表彰、因公牺牲或致残(六级以上)、从事飞行或舰艇等艰苦工作、驻海岛部队的军人子女。凡获得多项优惠加分的考生,以最高分为限,各项不得累加。各类获奖证书的有效期限为2006年9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各县(市、区)教育局须在6月10日前完成辖区内初中毕业生加分名单审核工作并在学校和所在县(市、区)教育网上公示,同时报我局招生办备案公示。

(六)各地要根据实际制定控制重复教育的政策措施,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所有往届初中毕业生均以社会考生身份单独报名参加学业考试,高中学校优先录取应届初中毕业生。自2009年开始,省重点中学不得录取在校就读的初中复读生。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我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一)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是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制度,明确程序,细化环节,规范操作。要及时做好相关的资料整理、数据分析、案例收集和经验总结。各级教研室要加强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和指导。其他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确保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二)要严肃考风、考纪,切实做好考试各环节的安全保密工作。要切实做好文化课命(审)题人员的资格认定和培训工作,命题人员与审题人员要严格分开,不得“命审合一”。命题期间,命题组织单位要与每个参与命题的人员(命题人员、审题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签订保密合约,并对保密合约进行公证。施考期间尤其是体育考试期间,要加强监考工作,加强对考点的巡视与管理,防止发生各种泄密、舞弊事件。作文阅卷要坚持三人独立阅卷制度;对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主观性试题,阅卷前要充分估计学生的答卷情况,统一评分标准;阅卷后要组织复查,努力避免阅卷差错。要加强对考生的安全教育,制订安全防范预案和应急预案,周密部署,严格管理,切实保障师生安全,杜绝考试过程中发生师生伤害事故。

(三)要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各地各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推进素质教育的文件精神,从培养人的高度出发,坚持共同基础上的差异化发展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课程课时,不得过早结束新课;严禁节假日集中补课、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保障学生休息活动时间;不得擅自编印或要求学生订购各种形式的考试说明和复习资料,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要加强教学质量监测管理,不得进行区域性的“抽测”、统考;要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得只抓少数“尖子”学生,特别要防止在考试复习阶段放弃学困生的教育和管理,更不允许强迫这些学生提前离校放任自流;要加强教师培训管理,提高教师职业素养;要落实“减负”责任,加大对各类违规教学行为的查处力度。

(四)统一高中招生加分标准。为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各县(市、区)教育局要严格执行市教育局制定的高中招生加分标准,未经市教育局批准,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不得自行制定加分项目和加分值。

(五)做好分析、评价和总结工作。为进一步做好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为学校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考试结束后,各地要做好试卷的分析、评价和总结工作,并于2009年7月底前提交相关材料报市教育局教研室。

(六)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培训制度和监控评估制度等,确保考试、招生的公平公正,杜绝行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全市各初、高中学校在招生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意愿;高中段学校招生宣传必须征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同意,在县(市、区)教育局的统一组织和初中学校的支持配合下,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进行集体宣传,切实保证初中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篇8

1 校区管理委员会管理现状

为了适应多校区管理带来的挑战,徐州医科大学在西校区成立了西校区管理委员会,为正处级建制。下设办公室、工程管理科、物业管理科、安全保卫科4个正科级科室,在四个科室的基础上下设校园服务中心、校园安保中心、宿舍服务中心及餐饮服务中心。其中校园服务中心和宿舍服务中心由物业管理科负责管理监督,校园安保中心及餐饮服务中心由安全保卫科管理监督。

办公室负责制定部门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起草日常行政管理公文,规范校区各项法律文本,负责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协调校内部门之间工作,以及对外联络等工作。工程管理科负责校区公共区域设施设备等国有资产的管理,负责各类工程项目的管理,负责土建及市政类零星维修工程,负责网络、通信等弱电类工程及维修项目。物业管理科负责校区水、电、汽等能源保障工作,负责公共设施设备的维修维护、公共环境及设备设施的保洁养护、绿化美化及学生公寓管理、社会服务项目合同的监督执行及考核评价等工作,负责校园服务中心和宿舍服务中心的管理与监督工作。安全保卫科负责校区各项安全保障及维护校园文明秩序,负责餐饮保障供应及安全卫生管理工作,负责校园安保中心和餐饮服务中心的管理与监督工作。

校区管理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即校区“块”上属于管理委员会管理,管理委员会的下属部门,受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属于“条”上管理,以块管理为主。[1-2]目前,校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后勤保障类服务,校区的其他部门仍属于学校直接管理。校区管理委员会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完成管理工作,如配合学工处管理学生,配合教务处管理教室,配合保卫处管理消防,配合国资处管理国有资产等。

2 校区管理委员会管理现状分析

校区通过管理委员会进行管理,并采用条块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该管理方式有利于资源的高效使用,校区内管理能协调一致,充分发挥服务师生、服务教学、服务科研的作用。同时能够积极配合其他业务部门的工作,使整个校区为一个有机整体,便于调动整个校区的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条块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也能节约管理成本,将主校区职能部门的部分职能缩小为科室职能,同时受主校区职能部门业务指导。降低了主校与西校区之间的管理成本和交通成本,降低运营成本,缩短反应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校区管理委员会的管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目前的校区管理委员会主要从事后勤保障类工作,级别与其他驻校区各学院、部门级别相同,互相不相隶属。各学院的资源不能协调统一使用,不能将整个校区的资源统筹管理,不能充分利用资源。同时由于各学院仍需到主校区办理事?眨?花费较多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以及人力成本等,没能实现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校区管理委员会的管理模式需进一步完善。

3 校区管理委员会建设建议

篇9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因素,班主任作为各科教师之首,对整个班级的维护和管理起着整体性的作用。因此,想要管理好班级事务,不仅需要不断地提升个人素质,更需要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的个性特点等不断探索新途径、探求新方法。

关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的建议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

简单来说,小学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不仅需要做好引导工作,更需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是组织学生完成某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集体荣誉感,注重德育,同时促进班干部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但是就目前来看,部分班主任存在一定的独揽大权、缺乏民主、忽视学生主动性、管理方法落后陈旧、缺乏新意等问题,导致班级管理效率不高,学生积极性下降。想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班主任需要从自身、学生、学校、家长等不同的角度综合考虑,创新管理方法和途径。

二、关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的建议

(一)转变个人观念,树立创新管理思维

思想是行动的引导者,现代教育观中强调了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但是因为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家庭环境、教育模式等的影响,使得大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于一切尽可能的服从教师家长的意愿做事。因此,班主任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给予学生表达想法和意愿的机会,帮助学生摆脱权威的束缚,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本领的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作为班主任,还需要发扬负责精神、博爱精神、献身精神等等,一切以学生的需求为努力的方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兼具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学生。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树立起创新管理思维,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二)明确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

因为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其在学习和生活等许多方面都能力有限。因此,作为班主任,需要明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既能为学生创造自主管理的氛围,又能引导性的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另外,为师者,更是起着一种榜样和示范性的作用,所以班主任在仪表、言语、处事等方面需要以身作则,树立起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

班主任看似权力有限,实则在学生心中却是至高无上的。他们拥有影响几十名学生心灵与命运的权力,所以作为班主任,则应该主动的担负起重任。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只有心灵相融,才能产生更多智慧的碰撞,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而且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会为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基础,更会为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减少一定的阻力。与学生在平等、融洽的关系中进行沟通和交流,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诉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得部分学校、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班主任工作在整个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时候,班主任的关注点便是学生努力的方向。伴随时代的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强大的竞争力。而成绩只是证明学生能力的一部分,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不论是引导学习任务的完成,还是促进各项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机会、营造氛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小学阶段更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正确引导,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终生。

(四)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在小学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任性、闹脾气是许多教师都会面临的问题,同时这一问题占有较大比重。为确保班级工作的顺利进行,班主任需要适当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沟通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深入学生内心,帮助其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带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得学生具有集体意识,培养责任感、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明白,不可因为个人的任性行为,而影响班级活动的正常进行,亦或影响班级的荣誉。

创新没有止境,小学班级管理模式更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小学班主任,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和思维,根据日常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学生的个性特点、时代需求、学校氛围等不断做出调整和创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重因材施教、因班施教。

三、结语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担负着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教育者等不同的责任。因此,为了提升整体的管理质量,班主任不仅需要给予学生理解和关爱,更需要在管理方法和理念方面不断创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促进班级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友爱的相处关系,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术霞, 关键.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少年 (科学家) , 2015 (29) .

[2]毕德君, 刘树森.小学信息整合与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电教 (下半月) , 2015 (12) .

篇10

一、基本建设项目、学校的修缮、装修项目、校园绿化项目等按本意见执行。

二、各项目学校新建、扩建、改建校舍,必须履行项目报建审批程序,工程应本着“牢固、够用、实用、节俭、美观”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严禁乱修乱建。

三、项目实施坚持“先评估,后决策”原则。

(一)学校编写项目报告书报送教育局。项目建议书包括工程选址、工程项目性质、建设规模、资金来源、工程概算等。

(二)教育局根据项目报告书派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实地调查研究形成可行性报告并报教育局审批。

(三)教育局审核立项报告,报请县政府或上级部门审定,并下*立项批复。

(四)项目学校持立项批复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四、严格基建项目的规范设计。项目设计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方案设计报教育局审定后送规划设计部门进入初步设计阶段。方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五、基本建设项目设计实行限额设计制度,设计概算不得超过立项批准的总投资。

六、基本建设项目实行招(投)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选择施工单位。招(投)标工作由招标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招标领导小组在每次招标前由县教育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监察局、县招标站等相关单位及项目学校临时组建,组长由县教育局领导担任。

七、强化建设合同管理制度。合同正式签订前报教育局审查,签订后送教育局计财股和教育经费管理办公室备存作为支付工程款的依据。教育经费管理办公室在支付工程款时,项目学校必须提供工程进展(验收)资料。

八、工程开工前,学校应要求施工单位编制好施工方案和工程质量安全方案。

九、严格工程签证审查制度。工程实施过程中涉及建设规模、工程造价、隐蔽签证、设计变更、技术处理方案,均须报县教育局审核同意,由设计部门出具变更图并经监理工程师审签后方可实施。

十、积极推行工程项目监理制度。国家、省、市级投资项目和县级重点项目必须实行工程监理。

十一、加强项目竣工验收管理。竣工验收(含各分部工程)由项目学校组织并邀请教育局和相关单位参加,报教育局备案,未经验收合格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十二、教育局计财股要加强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监督,严格控制工程投入和监督工程质量。

十三、规范项目竣工结(决)算审计制度。项目实施所有工程量必须报教育局审核后进入审计程序,学校初审、教育局复审,项目终审金额为项目工程总造价。

十四、新建、扩建、维修等基建项目交付使用后,必须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设计使用年限。

(一)正确使用建筑物,不得随意加层,改变用途。

(二)不得超载,改变使用范围。

(三)禁止乱打洞、乱拆墙、乱砌墙。

(四)加强日常维护及季节性检查维修。

(五)严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严禁擅自出售、出租、改装、拆出。对闲置校舍处理严格按照审批(评估)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