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11-07 17:30: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础护理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础护理知识点

篇1

关键词: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处理措施

0 引言:

近年来,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过程不像模拟式保护那样直观,造成了微机保护装置故障发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与总结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原因及处理特点,掌握其一般的规律,以快速有效地处理故障,避免因继电保护原因导致电网或设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1 故障种类及原因分析

1,1 定值问题

1.1.2人为整定错误

人为整定错误的情况主要表现:运算过程中数值错误;TA、TV变比计算错误;保护定值区使用错误;运行人员投错连接片等。防范措施:定值整定部门在下发定值单前必须再三核对定值无误,把好第一把关;在设备送电之前,继保人员与变电运行人员至少应有2人共同进行装置定值的校核,确保执行无误。

1.1.3装置元器件老化

(1)元器件老化及损坏。元器件的老化积累必然引起元器件特性的变化和损坏,不可逆转的影响微机保护的定值。现场曾发生过因A/D转换精度下降严重引发电网事故的案例。

(2)温度与湿度的影响。微机保护的现场运行规程规定了微机保护运行的环境温度与湿度的范围,电子元器件在不同的温度与湿度下表为不同的特性,在某些情况下造成了定值的漂移。

(3)定值漂移问题。现场运行经验表明:如果定值的偏差≤5%,则可忽略其影响,当定值的偏差≥5%时应查明原因,才能投入运行。变电所要加强宣传的核对工作,且应选择有良好运行工况的装置

1.2 电源问题

1.2.1逆变稳压电源问题

(1)纹波系数过高。纹波系数是指输出中的交流电压与直流电压的比值,交流成分属于高频范畴,高频幅值过高会影响设备的寿命,甚至造成逻辑错误或导致保护拒动。因此要求直流装置有较高的精度。

(2)输出功率不足或稳定性差。电源输出功率的不足会造成输出电压下降,若电压下降过大,会导致比较电路基准值的变化,充电电路时间变短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到微机保护的逻辑配合,甚至逻辑功能判断失误。尤其是在事故发生时有出口继电器、信号继电器、重动继电器等相继动作.要求电源输出有足够的功率。如果现场发生事故时,微机保护出现无法给出后台信号或是重合闸无法实现等现象,应考虑电源的输出功率是否因元件老化而下降。对逆变电源应加强现场管理。在定期检验时一定要按规程进行逆变电源检验。长期实践表明。逆变电源的运行寿命一般在4-6年,到期应及时更换。南方电网要求每6年就更换一次微机保护电源。现场的熔丝配置是按照从负荷到电源,一级比一级熔断电流大的原则配置的,以保证在直流电路上发生短路或过载时熔丝的选择性。但是不同熔丝的底座没有区别,如运行人员疏忽,会造成上下级不配合,故必须认真核对,或建议设计者对不同容量的熔丝选择不同的形式,以便于区别。

1.2.2带直流电源插拔插件

现场发生过多起在不停直流电源的情况下,插拔各种插件造成装置损坏或事故。因此,必须加强设备厂家和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现场加强监督,严禁带电插拔插件。

1.3 TA饱和问题

随着系统短路电流急剧增加.在中低压系统中电流互感器TA 的饱和问题日益突出.已影响到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的正确性。现场馈线保护因电流互感器饱和而拒动,主变压器后备保护越级跳开主变压器三侧开关的事故时有发生。由于数字式继电器采用微型计算机实现,其主要工作电源仅有5V左右。数据采集部分的有效电平范围也仅有10V左右,因此能有效处理的信号范围更小。TA的饱和对数字式继电器的影响将更大。

1.3.1对辅助判据的影响

有的微机保护中采用IA+IB+Ic=3Io,作为正常运行时的闭锁措施是非常有效的;但作为TA回路断线和数据采集回路故障的辅助判据,在故障且TA饱和时,就会使保护误闭锁,引起拒动。

1.3-2对基于工频分量算法的影响

在TA饱和时,工频分量与饱和角有关,故数字式继电器的动作将受到影响。

1.3-3防止TA饱和的方法与对策

对TA饱和问题,从运行设计和故障分析的经验来看,主要采取分列运行方式或串联电抗器来限制短路电流;采取增大保护级TA的变比,以及用保护安装处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和互感器的负载能力与饱和倍数来确定TA的变比;采取缩短TA二次电缆长度及加大二次电缆截面;保护安装在开关处的方法有效减小二次回路阻抗,防止TA饱和。

1.4 抗干扰问题

微机保护的抗干扰性能较差,对讲机和其他无线通讯设备在保护屏附近使用,会导致一些逻辑元件误动作。现场曾发生过电焊机在进行氩弧焊接时,高频信号感应到保护电缆上使微机保护误跳闸的事故发生。基建、技改都严格执行有关反事故技术措施.要尽可能避免操作干扰、冲击负荷干扰、直流回路接地干扰等问题的发生。

1.5 插件绝缘问题

微机保护装置的集成度高,布线紧密。长期运行后,由于静电作用使插件的接线焊点周围聚集大量静电尘埃,可使两焊点之间形成了导电通道,从而引起装置故障或者事故的发生。例如2007年8月份端州变电站1lOkV线路刀闸辅助接点就因为静电尘埃而造成测控装置遥信接点后台机显示错误。

1.6 软件版本问题

由于装置自身的质量或程序漏洞问题,只有在现场运行过相当一段时间后才能发现。因此在保护调试、检验、故障分析中发现的不正常或不可靠现象应及时向上级或厂商反馈情况,更新程序版本以便改进。公司每年都进行2次定值和版本核查。

1.7 高频收发信机问题

在220kV线路保护运行中.收发信机问题仍然是造成纵联保护不正确动作的主要因素,包括元器件损坏、抗干扰性能差等。应注意校核继电保护通信设备(光纤、微波、载波)传输信号的可靠性和冗余度.防止因通信设备的问题而引起保护不正确动作。另外.高频保护的收发信机的不正常工作,也是高频保护不正确动作的原因之一。广东电网就曾发生多起收发信机电源消失而造成高频保护误动作时间。

2 故障处理的基本思路

2.1 正确充分利用提供的一切故障信息

利用故障录波和时间记录、微机事件记录、故障录波图形、装置灯光显示信号是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若判断故障确实是出在继电保护上,应尽量维持原状,做好记录,做出故障处理计划后再开展工作,以避免原始状况的破坏给事故处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2 动作正确的检查方法

(1)逆序检查法。如果利用微机事件记录和故障录波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事故发生的根源时,应注意从事故发生的结果出发,一级一级往前查找,直到找到根源为止。这种方法常应用在保护出现误动时。

(2)顺序检查法。该方法是利用检验调试的手段来寻找故障的根源。按外部检查、绝缘检测、定值检查、电源性能测试、保护性能检查等顺序进行。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微机保护出现拒动或者逻辑出现问题的事故处理中。

(3)运用整组试验法。此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检查保护装置的动作逻辑、动作时间是否正常,往往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再现故障,并判明问题的根源。如出现异常,再结合其他方法进行检查。

2.3 故障处理的注意事项

(1)对试验电源的要求:在进行微机保护试验时,要求使用单独的供电电源,并核实试验电源是否满足三相为正序和对称的电压.并检查其正弦波及中性线是否良好,电源容量是否足够等要素。

(2)对仪器仪表的要求:万用表、电压表、示波器等取电压信号的仪器必须选用具有高输入阻抗者。继电保护测试仪、移相器、三相调压器应注意其性能稳定。

3 提高继电保护故障处理能力的途径

掌握和了解继电保护故障的原因和处理的基本方法是提高继电保护故障和事故处理水平的重要条件,同时要强调下述几个问题:

(1)必须掌握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根据保护及自动装置产生的现象分析故障或事故发生的原因。迅速确定故障部位。

(2)运用正确的检查方法。一般继电保护故障往往经过简单的检查就能够被查出,如果经过一些常规的检查仍未发现故障元件,说明该故障较为隐蔽.此时可采用逐级逆向检查法.即从故障现象的暴露点人手去分析原因.由故障原因判别故障范围。如果仍不能确定故障原因,就采用顺序检查法,对装置进行全面的检查

篇2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仿真系统:实现技术要点

根据保护通用模型来实现各种保护装置的功能。设立保护总的故障入口,另外把保护分为4大模块,分别是线路、变压器、母线和发电机,每一种模块中包含了一些具体的保护函数实现各自的功能。本文通过了解继电保护仿真系统的分类及组成对事故中继电保护装置动作行为和线路保护及其仿真原理进行分析。

1 继电保护系统仿真技术的分类

1.1 数模混合仿真技术

电网重要的发电机、电动机等旋转设备采用数学模拟方法,重要的变压器、线路元件和直流输电系统采用物理模拟方法,其他电网元件及特性采用全数字实时仿真系统模拟,通过功率连接技术实现全数字实时仿真与物理仿真装置的连接,从而构成兼有物理和数字模拟技术特点,并且能够突破模拟规模限制为特征的实时电力系统数模混合仿真模拟。该技术是实现大电网关键技术突破的重要依托之一,是实现电网关键仿真模拟功能的重要试验验证手段之一。

1.2 动态模拟仿真技术

具有多年的动态模拟仿真技术研究经验,可以实现l000 kV及以下交流系统,800 kV直流输电系统及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变压器、并联电抗器、固定及可控串补、数字式电压、电流互感器等的动态模拟。可开展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试验研究;保护控制装置与通道的联合测试;负荷模型、发电机及其励磁系统参数的试验研究:可控电抗器、静止无功补偿、故障限流器等新型设备的性能及对系统影响的试验研究。

1.3 建模技术

采用统计综合法、总体辨测法、故障拟合法等技术,开展负荷模型建模研究及SLM 综合负荷模型适应性研究;结合机组励磁及PSS参数实测、调速系统实测技术研究工作,进行大电网发电机控制系统仿真建模及校核技术研究。

2 事故中继电保护装置动作行为的分析

如果在电网故障中,保护装置有不正确动作行为,要根据当时的系统实际运行方式,在寻找到的故障点处模拟相同的故障类型,来计算相关变电站和发电厂的电压、电流及阻抗等值,观察保护的动作情况,分析故障中的保护装置的动作行为。并与录波结果进一步进行核实,以保证与当时的实际情况相符,从而验证了保护装置动作的正确与否。利用仿真程序分析电网事故,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继电保护工作提供了先进的管理手段。

在电网运行中,会出现很多难以预料的运行方式,这些运行方式在保护整定计算中,是没有考虑的,也是无法预料的。利用继电保护仿真程序,可以很方便地校验临时方式各种保护的灵敏度,对紧急情况或电网事故作出正确的处理。

3 继电保护仿真系统的组成

继电保护仿真程序就是利用计算机程序模拟电力系统各种故障,用故障量来检测保护的动作行为,并能输出各站的保护动作情况。其主要由程序和数据库2部分组成。

3.1 数据库

(1)电网一次系统图。包括所有整定范围的一次电网结构图,应标有断路器状态,断路器在断开位置和合闸位置应有明显区别,以提醒计算人员有关保护动作跳闸情况。

(2)继电保护定值库。1)元件参数:电网元件参数数据是用来模拟故障计算时的依据,必须是电网运行元件的实测参数。2)继电保护定值库:与在电网中运行的实际定值一致,包括各种保护的定值。

3.2 程序部分

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模拟故障计算、保护动作行为的判断和报告输出等。

(1)模拟故障计算程序:模拟故障计算程序是仿真系统的核心,它应能模拟各种故障类型,并对各厂、变每条线的保护的各种测量值进行计算,如相电压、相电流、相问阻抗、接地阻抗、零序电流、负序电流等。(2)输出报告:比较完毕后,输出保护动作情况报告,并在电网一次结线图上标明保护动作情况。

4 线路保护及其仿真

4.1 线路保护配置原理

110 kV及以下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电网,主要采用过电流保护,某些情况下采用距离保护,甚至是高频保护,并列运行的平行线路采用横联差动保护作为主保护,以阶段式电流保护作为后备保护。110--220 kV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通常采用距离保护作为主保护,阶段式或反时限零序电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作为后备保护,有些110kV线路也装设l套全线速动保护。220kV线路通常装设2套全线速动保护,采用接地距离保护、阶段式或反时限零序电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等作为后备保护。

4.2 管理功能

4.2.1 定值单的自动生成功能

当完成系统整定配合后,进入定值单生成模块。程序可根据保护装置类型自动提供一种装置定值单的模板,定值项的值自动取自整定出的定值。定值单可以修改、保存。

4.2.2 计算书自动生成功能

定值整定的整个过程都自动记录在计算书中。手工进行整定计算时,计算书同步显示,清楚地显示每步操作的情况,十分方便。计算书可以查看、保存。

4.2.3 定值单管理功能

可以显示所有生成的系统定值单,也可分别显示正在整定、待执行、已执行、已作废4种状态的定值单。可查阅各定值单对应的装置型号、保护对象、定值单编号等。可以将待执行定值单通过点击转化为已执行定值单,并自动添加执行日期。可以将已执行定值单通过点击转为已作废定值单,并自动记录作废日期。对于已作废的定值单可设定保留期限,到期后自动删除。

5 变压器保护及仿真

5.1 变压器保护的逻辑动作原理

变压器保护主保护的逻辑动作方式比较简单,不管设置的内部故障还是外部绝缘套管及引出线处故障,都只要直接跳开变压器两侧或三侧开关。当变压器发生内部故障时,搜索此变压器上安装的保护,并根据其动作时延进行排序,动作时延最短的即为动作的保护,由于变压器很多保护都是零秒延时,因此有可能2个保护同时动作。当变压器发生外部绝缘套管及引出线处发生故障时则认为差动保护动作。保护变压器防止出现故障和后备保护的动作

情况与线路故障基本相同。

5.2 变压器保护模型仿真流程

系统中的变压器保护是由函数TransformerSimulator来实现的,变压器保护的程序流程框图如图1所示。

变压器保护仿真程序流程图

6 结语

本文以基于逻辑的保护通用为基础,并根据实际保护元件的特点,对各种元件保护原理实行变通和合理的分析,使其更能满足本课题的快速性及逼真性的要求。分别对线路保护、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及发电机保护中各相具体保护装置明确动作原理及判据,而后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及程序实现,并对其作必要的解释说明,根据各类的保护装置的相互配合,即可仿真实现整个继电保护系统的仿真。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列表法;鉴别

《护理学基础》是对各专科和各系统疾病的患者及健康的人群进行的具有共性的生活护理和技术护理服务,它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技术操作,又是患者及健康人群最需要的护理活动,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较重要的课程,特别是该课程涉及到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1]内容是护理学基础的核心,是要求护生能熟练掌握并能应用的。虽然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很感兴趣,但有些知识点不好记忆,为了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该门学科的内容,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列表法,在列表中比较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1 通过列表引导学生进行区别

在《护理学基础》这门课中有很多知识点容易混淆在一起,经过比较后,学生更容易区别。例如讲到现代护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的特点时,学生不容易记住,笔者就把三个阶段的特点列了表(表1)对比来讲解。

通过这个表的比较,学生能清楚的了解到现代护理三个阶段的特点,能很好的区别开各阶段的特点。

2 通过列表,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2.1在护理学基础中有很多内容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学生在学习记忆的时候,经常会张冠李戴,此时将这些内容做成表格相比较,学生就不容易出错了。例如在讲到灌肠的时候,各种灌肠方法太多,要求也不尽相同,根据各种灌肠法的标准,列了表用于鉴别及记忆(表2)。

通过上面的表格可以清晰的看到各种灌肠法的异同点,在授课时用该表联系着各个地方该注意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复习的时候也能一下就回忆起来。又如在讲到注射法的时候,各种注射法学生也容易混淆,这个时候给学生绘制下列一个表格,学生一看就容易区别,在区别比较中容易增强记忆(表3)。

2.2一些知识在列表后能很快记住,缩短了记忆时间。如在护理的分级管理中,学生觉得内容多不好记忆,学生容易把里面的护理内容混淆,此时笔者就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的内容列表后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学生发现两者除了护理时间不同外,其他内容大同小异,在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的比较中,两者除了护理时间外,其他内容也是差不多的,通过这样对比以后,学生更好的记住了该内容。

综上所述,通过列表比较法,学生能更好的鉴别和记忆《护理学基础》中的相关知识,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免疫学;临床课程;知识点;课程改革

《病原生物与免疫》是一门联结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医学基础桥梁课程,其病原生物内容、基础免疫学中的免疫学理论与技术的应用涉及各个医学临床课程。

2007年,卫生部新一轮全国高职高专护理课程改革规划教材相继出版。《病原生物与免疫》教材根据职业教育“贴近临床”的培养目标,内容在编排上相对于传统教材有较大整合。打破了传统的病原微生物与人体寄生虫学的学科界限,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交叉融合为病原生物,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病原生物各论则结合临床传染病特点,以传播途径为纲串写。我们使用该教材迄今已经两年。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通读了整个系列教材的临床课程(《成人护理》、《儿童护理》和《母婴护理》),以调研了解《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中的各知识点在临床课程中的分布情况,对《病原生物与免疫》与临床课程的衔接和课程改革等问题提出看法,旨在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仔细阅读和系统调研卫生部规划教材《成人护理》(上、下册,第1版)、《儿童护理》、《母婴护理》中所涉及的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知识点,与《病原生物与免疫》(第1版)教材内容作分类比较,了解临床课程中病原生物和免疫学各知识点分布的密度、深度及其重要性。同时,将临床课程中所涉及的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知识点与现用《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大纲和授课内容对照,找出两者的差距。

结果和讨论

临床课程中病原免疫学知识点分布情况临床课程中病原免疫学知识点分布的密度见表1。从表1来看,临床课程中病原生物知识点占72%,其中最主要的是细菌性感染(占32.1%),其次是病毒性感染(占18.1%),免疫学基础理论的应用知识点占28%。对照现用《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大纲的授课学时,病原生物约占总学时的2/3,免疫学约占1/3,与临床课程中病原生物与免疫知识点密度基本吻合。《母婴护理》所涉及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知识较少,主要分布在妊娠合并乙肝、分娩并发症羊水栓塞、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等章节。《儿童护理》所涉及病原生物知识主要分布于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的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免疫学知识点更单独用了一个章节“免疫性疾病病儿的护理”系统地介绍,并着重介绍儿童常见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超敏反应等,由此可见免疫学在临床学科中的重要性。《成人护理》(上、下册)所涉及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知识点最多,各系统的疾病病因中均有(病原生物感染致病/免疫机制致病),各系统的疾病的诊断方法中也常用到免疫学方法和手段。在常用诊疗技术章节中还常用到无菌观念、无菌操作技术等。在所有上述临床课程中均未涉及细胞因子这部分内容。

临床课程中病原生物免疫学知识的应用病原生物免疫学知识在临床课程中的应用情况见表2。从表2来看,在临床课程中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知识最多应用于对疾病发病机制的解释(占73%),甲亢、甲减、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多次应用到免疫学中自身抗体概念和组织损伤机制。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知识用于实验室诊断(主要是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病原学检查)占18.3%、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也占8.6%。对照现用《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大纲,实验时数仅6学时(总学时54时),实验学时比例明显偏低。

章节顺序的比较临床课程章节顺序与《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章节顺序的比较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临床课程《儿童护理》、《成人护理》的编写是按照总论、各个系统、传染病顺序编排的,而《病原生物与免疫》各论是按照疾病传播途径串讲。其实,我们在教学中按照传播途径来介绍病原生物时也有困惑,一种病原往往不止一种传播途径,在同一种传播途径的章节里,病原来自不同的类型(病毒、细菌、寄生虫)也易使学生感到混乱。

课程内容的差异比较临床课程与《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内容的差异比较见表4。补体在临床课程中虽有提起,但有的仅提一下名称,有的仅说一下实验室检测时含量增减的意义。《成人护理》“常见传染性疾病病人的护理”中专门提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儿童护理》中白血病中提到反转录病毒,而我们的《病原生物与免疫》教材尚无这方面的知识。

改进建议

(一)教学时间——《病原生物与免疫》大纲适当调整

实验课时少,不利于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不利于学生无菌操作习惯的养成。现在免疫学知识大量应用于疾病的诊断预防,如何保证在3次有限的学时内,完成实验教学基本内容也值得商榷,需要对实验内容、时间进行重新考虑,并有序地安排。可考虑开设讲座、专题报告或选修课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有限的54学时与教材知识的滞后性,使得基础课程的教学难以跟上临床的应用研究进展和个别知识热点。免疫学知识更是发展快,更新周期短。可以根据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新进展,将与临床疾病有关的临床免疫部分,如免疫缺陷病、肿瘤免疫、移植免疫、免疫预防及免疫治疗作介绍。对当前正在流行的新病原、与传统观点有相悖之处的新观念等可安排2~3次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进行介绍。

(二)教学任务——《病原生物与免疫》教材内容适当调整

删除临床已经不用的内容现《病原生物与免疫》教材对临床已不使用的免疫学方法要进行淘汰,如对流免疫电泳等。

减少临床上少用或未涉及的内容教学重点应该落实在实用性上,应确立临床上有用的就是重点的观点,强调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将一些培养目标非必需掌握的教学内容过滤掉。如细胞因子这部分不需要写得面面俱到,分子水平上介绍的免疫应答知识也可适当减少,补体的难度也可适当下降。

增加新的内容《成人护理》“常见传染性疾病病人的护理”中专门提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儿童护理》在白血病章节中提到反转录病毒,这些在《病原生物与免疫》教材和教学中要考虑添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成为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在教材中应予补充。

重组各论内容临床课程的编写是按照总论、各个系统、传染病顺序编排的,其中《成人护理》传染病中再分为病毒、细菌、寄生虫引发的不同疾病。而《病原生物与免疫》各论是按照疾病传播途径串讲,其实一种病原往往不止一种传播途径,在同一种传播途径的章节里,病原来自不同的类型(病毒、细菌、寄生虫)也易给学生带来困惑,建议转变视角,按病毒、细菌、寄生虫引发的不同疾病来编写,既注重病原生物的系统性,又对应临床《成人护理》中传染病这一章的顺序,也可参照《儿童护理》,将免疫系统疾病专门列出。

(三)教学实施——注重将相关知识点的临床疾病融会贯通

如何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融会贯通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临床课程中病原生物免疫学知识的应用情况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教学中,要重视与临床学科联系密切的知识点。讲自身抗原时,就可以举几个临床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亢、甲减、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使学生在接触实际问题时能作逻辑推理,举一反三。如免疫分子hla与临床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学中可多联系临床。

总之,在对《病原生物与免疫》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与临床课程中相关知识点进行反复的对照和论证后,可以去除原有《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任务中繁杂的内容,且可以将临床上的实用知识和新近发展的内容融入《病原生物与免疫》的教学。应对照现用《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大纲,对课程设计加以完善,找到基础医学课程贴近临床,满足医学临床课程实际需要的途径,从而使两者更好地衔接,有效地克服基础医学与临床教学脱节的弊端,提高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裘遂.病原生物与免疫[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蔡小红.成人护理(上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蔡小红.成人护理(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程学军.儿童护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5]潘青.母婴护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篇5

关键词 教育 护理 学士 中西医结合

高等中医院校办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如何突出办学特色是每一名护理教育者应思考的问题。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是战斗力,就是生命力;特色就是优势,就是质量,就是水平。由此可见,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用人单位、服务对象及国际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培养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势在必行。

一、中医、西医院校护理本科课程比较

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的课程比西医院校的课程多一套中医基础课和中医临床护理课程,使得学生课业负担重,而且也不能很好地将中医、西医护理知识相互融会贯通。故应优化整合中西医课程,突出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特色。

二、护理院校本科实践教学状况

大多数护理本科院校将生产实习安排在最后2个学期,这样的安排,过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过程,轻视实践活动,不利于学生将理论与临床问题有机结合,也不利于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突出护理学的实践性,应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护理学专业学习的始终,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获取临床经验,学会临床决策,也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评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等能力。

三、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中西医结合护理特色

1、建立课程体系,体现6个特点

第一,突出办学特色:夯实西医,突出中医,强化实践,加强人文,注重素质,体现个性;第二,符合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以人为中心的特点;第三,突出护理学专业的特点,护理人员的职责是: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减轻痛苦;第四,强化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合理设计知识模块,特别注意知识模块的完整性,淡化学科界限;课时按必备知识决定,课序按知识传授逻辑设计;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设计最佳教学方法;考核办法要根据课程特点设计,以能够有效考察学生知识掌握与能力水平为原则;选修课课程的制定要按照知识模块和知识背景设计,可采用学分制。第五,实践课要体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采用“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第六,优化有限教育资源。

2、构建中西医结合护理教学新模块

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由4个模块组成:人文素养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中医护理学模块。

3、人文素养课程模块改革思路

根据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以人为中心的特点,应拓宽护理人才人文素养的知识面,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使培养的护理人才适应于现代护理发展的需求。

4、专业基础课模块改革思路

(1)开设专业基础课的目的就是使培养的护理人才具备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能力,掌握护理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护理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议浓缩西医基础内容,使其贴近护理临床工作;护理学导论安排在第2学期;护理学基础安排在第3,4学期,实训内容从开课到实习前保持连续性;临床营养学安排在第6学期。

5、专业课模块改革思路

(1)开设专业课的目的:使学生学习护理学的基本任务、主要工作方法;满足不同护理对象的需求,做好专科护理;培养护理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

(2)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例为1:1:2;教学方法可选择PBL、案例式、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法。考核办法采用试卷、作业、实训及见习等结合的方式,以确保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用已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临床护理问题。

6、中医护理学模块改革思路

护理本科生就业考试凸显出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应体现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两个并重:继承和创新并重,教学和教学研究并重;实现教育理念的六个转变。全面提升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心智健康成长,激发潜能,贮备技能,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实践课要体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重视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

四、课程改革紧扣中西医结合护理理念

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时分配等。在明确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所需的教学时间后,制定本专业的教学大纲。紧贴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确定各课程单元的讲授要点。确保课程讲授要点所构成的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上下知识点的逻辑性,使学生能够有目的有层次地轻松掌握各个知识点。教材编写应采用“订单式生产”,即首先明确本专业的知识点和掌握程度后,向具备资质的知识单元的主讲人提出“订单”,有针对性地编写符合本专业要求的教材。在组织教学内容编写相应教材时,应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注意各学科间的有机联系,既要衔接好讲授内容,又要摒弃重叠内容。

以上为针对目前高等中医院校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思路,供大家讨论和验证。

参考文献:

[1]韩丽沙,郝玉芳.商等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中医教育,2002,21(6):36-37.

[2]徐桂华.优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培养中西医结合商素质护理人才[[J].中华护理教育,2007,4(1):28-30.

篇6

自1993年起,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就一直在摸索着改革,到2011年至今,新的考试制度出台了,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将作为独立的考试项目进行组织和管理,卫生资格考试将不再设置“护理学(初级士,专业代码003)”这个专业。取消地区特殊照顾政策,实行国家统一考试制度,即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命题,统一合格标准。考生必须一定性通过两个科目的考试才能取得资格证书。

我校是中专院校,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医院提供技能型人才。自2011年改革开始,我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就一落千丈,以班级为单位,有的班级通过率才10,好一点的班级才达到40。残酷的数据证实了我们的教学重点不够全面,中专院校的教育制度要改革了。要以护士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不断推进护理教学的改革,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构建护理教学课程新的框架。具体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领导重视,全面抓起,安排合理。

学生的考试通过率提高了,就业率就会跟着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也会提高,招生就不是问题。对于一个中专院校来说,就有了“生源”,能为学校解决很多问题。从这一角度出发,能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就变得很重要。提高考试通过率的问题不是单纯的一个问题,不是单靠某一个老师的努力就能做到的。它需要多方面的共同配合,班主任的力量很强大。从学生入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向学生宣教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性,同时注意学生思想政治上的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此外,及时的向家长通报有关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在最后考试冲刺阶段对于教学按排、班级责任教师任命、教室宿舍按排管理、学生行为规范、作息时间、学生检测和后勤卫生保障等方面的工作,都应该做到细致合理,以保证考前辅导的顺利进行。

2 教学课程以专业课为重点,辅助课程发挥作用。

课程的设置影响学生的素质水平,而学生的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最终目标的完成。文化基础课坚持够用就行的原则,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大胆的有所取舍,重新组编课程,体现出基础课为专业课辅助的原则。期末考试的形式、模式突破,原始的考试题型主要以主观题为主,学生大多在考试前机械的记忆,丧失动脑、分析判断的能力。为适应护士考试的新形势,可以以客观题为主,注重平时对学生执业考试的素质培养。学校要有一个完善的考试监考制度,杜绝中专院校考试抄袭的现象,彻底摧毁学生对于考试的侥幸心理。

3 改变教学方法。

根据护士执业考试大纲的变动及题目的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除上述的教学课程以专业课为重点,还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病例导入式教学,病例导入式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生的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锻炼思维、开发智力,提高学生思考、记忆和归纳能力以及临床分析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缩短理论学习和临床工作之间的距离,在学习每一章的同时,针对学习的内容,安排几学时走进医院,到临床看一看,更形象的理解理论知识,使护生理论学习和临床实际工作“零”对接,更快的融入护士的角色,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4 讲究学习方法,提高记忆效果。

以基础护理学为例,加以说明。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多,且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较少,因此,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才能掌握大量的知识点,才能记得准,记得牢。首先要经常复习。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对于所学知识的遗忘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所以应该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和记忆。课后应反复强化记忆的知识点,做一些与知识点相应的练习题,采取通过知识点做题,通过练习题强化知识点,以达到加深记忆的目的。其次我们还可以掌握的记忆方法有,对比记忆、简化记忆、归纳记忆等。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基础护理中,对于急救物品要做到五定,即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可以每一点取一个字简化为品、安、保、消、检;如基础护理学涉及的温度和湿度的问题很多,硬性记忆很困难,可以把它们总结起来,做成表格归纳记忆;还有像护理操作中,灌肠术、导尿术、鼻饲法等等技术,操作方法类似,容易混淆,我们可以采取对比的方法,取它们相同和不同的部分去记忆。

5 对专业课教师开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专题培训。

让专业课教师熟悉大纲的要求,熟悉考试题目和考试内容。其实这些也是学生必须做到的,可是考虑到中专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所以就有教师来补充。教师应该根据大纲的要求,对历年来考试的重点和真题系统的研究,分析当前的考试趋势。此外,教师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深厚的专业素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护考改革涉及教师的理念转变,而教师的理念转变影响着护生的考试通过率,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方法的掌握。在教师的队伍中,可以选择几个教学经验丰富,职称较高的教师成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小组。小组通过搜集资料,归纳历年的考试真题,分析每门考试每章节的分值比例,归纳出题方向,找出常考的知识点。最后根据新大纲要求及历年真题的出题方式,建立一系列模拟考试题库。

篇7

北京市昌平卫生学校护理技术组,北京 102200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中专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培训,提高护生考试的通过率,为护生获得上岗资格提供条件。方法 对该校自愿报名参加的09级220名护生进行考前培训。结果 参加考前培训班的09级护生考试通过率达86.5%,高于往届聘请专家考前辅导考生的通过率(71%)。结论 对中专护生进行护士资格考试考前强化培训是有效的,培训方法值得迁移应用到护理教学中。

[

关键词 ] 中专护生;考试培训;实践探讨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c)-0065-03

2008年5月12日实施《护士条例》,此条例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护生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而且通过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后,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取得此证书后才能成为一名正式护士。可见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对于在校护生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现在很多院校都非常重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平时教学的融合,重视双证教育。在毕业前举办辅导班,使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考试,毕业时能够取得毕业证和护士执业证书,获得上岗资格。期望学生能够在毕业前取得两证是我校开办培训班的主旨。目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也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护理质量教育的标准。

1 培训背景

该校对于07级和08级两届护生聘请专家进行护士执业资格考前辅导,连续2年护生的考试通过率均为71%。为了进一步提高考试通过率,对09级365名护生首先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护资培训班辅导教师的选取做意向调查,发放问卷365份,回收365份,回收率100%。结果显示同意本校教师为护资辅导教师的为220名(60.3%),同意外请教师的为120名(32.9%),两者均可25名(6.8%)。

2 培训对象与方法

2.1培训对象

对09级已完成临床8个月实习任务,自愿报名参加培训班的220名护生,其中男生35名,女生185名,年龄19~20岁。

2.2培训方法

由该校7名专任教师担任授课和3名教师专职管理总计10人组成培训团队。培训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轻松过》和与其配套的同步指导练习册。在当年度5月中旬护生参加护士执业考试之前,分为三步骤完成培训工作。第一步:2月份工作重点10名辅导教师进行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和学生管理细则。10名教师分为两组分别外出学习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军医出版社举办的护士资格考试的讲座。选用人卫出版社的《轻松过》和同步习题练习册为师生共用教材;7名教师分别担任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及精神科护理、中医护理、护理法律法规、护理伦理、人际沟通科目的辅导教学,3名教师专职管理。辅导教师集体备课,根据历年各科目在考试所占的比例,分配授课内容和课时数,使《轻松过》的内容无遗漏的细分给每位教师,确保内容的衔接。第二步:3月中旬至4月初工作重点是开班授课。220名学生随机分为2个班级,每个班级设置一名班主任。每班各10 d的强化培训课程,学生间隔1 d来听课,一天在家做作业和复习,总计20 d结束。教师按计划串讲知识点加精讲考试内容。第三步:工作重点考生模拟考试。利用五一休假的几天,220名学生回学校封闭式管理。每天模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教师即时评分,使用Excell2003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

2.3 培训结果

09级220名护生参加当年度的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为86.5%,高于07级和08级护生通过率71%。

3 讨论

①通过培训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护士执业考核培训的核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应给予连贯的培养。具体来讲,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内在动力的激发、认知能力的发展都将影响学习的效果,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1]。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护生终生学习的一种能力,缺乏这种能力,一味的被动接受知识只能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在护资培训中护生出现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原因主要是生源质量下降,护生自控能力差,缺乏自我学习的动力。少数学生对护资考试认识不足,未给予重视等。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先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责任心,继而教会学生获取相关信息,学会开发学习资源。强调学生学会对学习内容质疑,也就是会提出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接受。要求学生对于质疑的问题可以利用教科书,互联网查询,也可以与辅导教师共同探讨。为了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培训班创建了QQ群,以便师生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进行交流。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科目多,知识面广,由广到精,点面结合提高学生解题技巧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知识的迁移,也提高了护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谐音法、联想法、图表法等多种记忆方法由一个知识点横向迁出相关知识,纵向迁出相关科目的知识。例如在讲解护理学基础的卧位知识时,这个知识点在外科护理、内科护理、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中出现的考试频率较高。要求学生将这几个科目的同一知识点整理在一起记忆掌握。同时教会学生标出案例题干的

关键词 ,找出考题知识信息,继而就会寻究出正确的答案。最后进一步改进课程的考核办法来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反复模拟护士执业考试,即时评分,答疑讲解。每一次考分的提高都会增加护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了护生自主学习的愿望。采用合适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护资培训的效果,简单的说就是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去挖掘知识点,多做题,多体会,多反复复习,直到熟练掌握。

②通过培训提升了教师自我护士执业考试对护生来讲是一个可预期的难关,尤其在2008年新的护士条例颁发以后,考试由4个科目改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每个科目题量为120~160题。分数线的设置和考生的范围扩大更加重了护生的心理负担,因此教师要教而有备,按护资考试要求备课,教师在课前找重点,难点和分析考点,让护生有备而学。除此之外,由于参加培训班的护生对于考试范围内的知识都已学过,因此教师要改以往单纯授课的方式,减少单纯的讲授时间,教师的角色应由占主导地位改变成组织者,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教师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设计,作为从事护理教学的教师,一定创新自己的教学思维,谨记有教无类,不能墨守成规。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者,更是引导者和组织者。7名教师相互取长补短,在完善自己所教科目的同时又学习了其他科目老师的教学精华,真可谓教有所得,为下次授课积累方法和经验。每位教师的教授方式各异,灵活选择教法[2]吸引学生。同样是串讲知识点,有的教师逻辑明确,分析有度;有的教师表达风趣,语言生动;在一些幽默诙谐的言语之中,学生轻松接受了知识考点,一堂课的整体风格也会随着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而改变。有的教师喜欢点线相连,有的在讲授时喜欢纵向发展,有的采用横向直铺,所有这些都是每一位教师的各自所取之处。取长补短,在这短期的培训班中,每位教师的收获可谓是无穷的。

③通过培训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两个班级,每班110人,如何有效的管理,确保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培训班教师面临的巨大难题。由于护生都是经过临床实习后回来学习的,散漫、无组织、无纪律性是他们的共性。在管理上同在校生的管理又有区别。因此在培训班开班前,未雨绸缪,培训班的教师设想出各类问题,针对问题制定出了详细的管理方案。此方案包括学生座位的安排,考勤的管理,作业的批改检查,不交作业的处罚,违纪违规学生的处罚,检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等内容。培训班安装频蔽仪就阻止了护生上课玩手机现象。10名教师分工合作,教师分为3名管理老师和7名授课教师。每天保证1~2名教师授课,同时2~3名教师管理学生,随时处理班级中出现的问题。管理教师负责管理学生出勤情况,听讲纪律和作业完成情况。授课教师讲解知识点,答疑,批改作业并且也参与组织教学的管理。对于学生分为10个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学习和组内学习的方式进行沟通,有些具体问题落实到个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互教互学的良好氛围,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3]。建立师生QQ群,利于课后的交流和合作。教师和学生形成凝聚力,通过教师团队和学生团队的力量严控严管,惩罚和激励措施并用,最终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④通过培训提高了护生的应试技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量大,近2年的出题量每个科目都在135道题以上,全部为选择题,要求考生在2.5 h内完成,细究下来,也就是除去涂机读卡的时间和检查时间,基本上考生1 min内就要完成一道题。护资考试的题型分为A1型,A2型,A3型,A4型题,前两者题型较简单,题干短,废时不多,后两者病例分析型题难度稍大些。题干也较长,审题就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怎样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么大的题量,又要保证做题的正确率,这是在培训的后期师生共同面对的巨大挑战。为此在培训的第三阶段,也就是模拟护资考试的训练阶段,培训班的老师着手从两个方面训练护生,以此提高护生的考试成绩。一是护生的心里应试素质。心理素质的强弱直接影响护生的考试成绩。尤其是考前紧张,怯场会导致记忆的短路,从而使大脑中的知识点混乱,甚至是大脑中一片空白,从而导致失分严重。培训期间护生在模拟做题时,出现这种情况的不乏少数。为此培训班的教师采用缩短模拟考试时间和加强护生知识点记忆相结合的方法减少此现象的发生。规定学生在2 h完成135道题的模拟试卷,这样就留出了检查试卷和涂机读卡的时间,充分挖掘了学习者的生理和智力潜能,提高意会和直觉能力[4]。教师给予即时阅卷,让护生分析每套试题的错题,查漏补缺,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强化知识点。短时间内完成,训练出了考生的做题速度,足以应付真正考试时出现的突发事件。纠正错题,反复记忆知识点是为了让考生储备一定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自信心自然就提高了,自信心带动了自我效能感的增强,是对自我行为能力的认知和评价,具有极强的可塑性。通过塑造训练,考生心里应试能力大大增强,考前的慌乱现象明显降低。二是答题应试技巧的训练。要求考生做题时由易到难,不会做的标记出来,对于不同的题型采取不同的答题方法。A1和A2型题考的知识点较简单,属于单纯记忆,要求考生熟记知识考点,A3和A4型题,属于病例分析题,有的题干很长,要求考生在做这一类型题时,标出题干的

关键词 ,根据题干中具体的问题找出合适的选项。对于护理学基础,内、外、妇和儿科护理学,这几门占分多的科目着重复习,对于出题比例少的可以舍弃。例如,中医护理学每年的出题量都在2道题左右,那就没必要花费时间复习了。对于人际沟通和护理伦理学的考题,每年出题都比较灵活,考生结合题干给予的真实场景,运用生活中的基本常识就足以选出正确选项。根据各科目在试卷中所占比例的不同,有所选取,重点复习,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以此提高复习效率,争取拿到更多的分值。由于题量较多,避免涂卡时出现漏涂、错涂,没有填涂完的现象发生,建议考生根据自己的做题习惯,在保证题量做完的基础上,30道题或50道题做完一涂卡。最后总查对,确保万无一失。这些方法的应运对于培训班的护生取得了好的效果,提高了护生的考试成绩。

⑤通过培训提高了教师的分层管理水平。参加培训的护生可以分为3种类型,一种参加培训班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必须通过护资考试。这种类型的学生无需劳心,培训教师只需解答疑难问题教授应试技巧就可以了。这种考生自律性强,自主学习能力强,在培训班模拟考试时成绩往往也是高分者。第2种类型为摇摆型,想的高分怕吃苦,懒于记忆,模拟考试的成绩忽高忽低。对于这种类型的护生在辅导时,给予成绩取得的肯定和表扬。同时补充相关专业知识点,进行链接与拓展学习和提问[5]。多应运夸奖的方式激励这部分学生进步,查找自身知识点的漏洞。让护生知道要学什么,边学边做[6],找学习方法,记忆方法提高成绩。第3种类型的学生为投机型,期待考试时出现奇迹,能够偷看,或是瞎蒙通过考试。这种考生也会一些知识,但是储备的很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期望考试时能有机会投机一把。在培训班里有这种想法的男生所占比例多点。对于这一类型的学生,首先端正其态度,“培养一种态度,提高一种能力”[7]。改正其错误的想法,要想通过护资考试,没有一定量的知识储备是不行的。鼓励男生参与式反馈[8],在学习中多思考、多提问、多讨论,激励男生能多学一些就多记住一些知识考点,以此确保多拿分。对于培训班的学生分层次管理,分层次辅导。主次分明,在后期培训考试中提高每位护生护资分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年度最终的考试结果也印证了分层次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

参考文献]

[1]郑丹丹.自主学习及其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03,3(3):41-42.

[2]方晓舜.文化基础差三年制护生的课怎么教[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8):95-96.

[3]陈海燕,尹志勤,李菊芳.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在小儿液体疗法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2B):537-539.

[4]张燕.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衔接: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问题与挑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3):22-25.

[5]勾中杰,李金林,贺钰,等.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中培养护士发散性思维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1,26(9):14-16.

[6]杜翠华.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1,8(6):250-252.

[7]刘昌丹,丁永艳,胡君娥,等.联合训练法在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6):447-449.

篇8

【关键词】

护理;教育;双语教学;评价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教高4号文件,即《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力争在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为贯彻这一方针,满足发展需求,许多高校纷纷开展双语教学工作。在这一背景下,我院于2009年开始分别对2008级、2009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开展过渡型《基础护理学》双语教学,取得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校2008级及2009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109名,男16人,女93人,年龄18~23岁。双语教学开课前CET-4级考试425分以上者43人,占39.4%,CET-6级考试426分以上者4人,占3.7%。双语教学授课教师为有留学及国外工作经历的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2 授课内容及教师教材选择 根据我校《齐齐哈尔医学院双语教学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文件要求,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从学院实际出发,我院双语教学的模式大体有三个等级,过渡型、半标准型和标准型,本次双语教学为过渡型。授课内容定为《基础护理学》中的“休息与活动”,该章共计4学时,均为理论课。英语部分授课约占总授课时间的50%,英语与汉语交错进行讲授。因本校学生自愿选购教材,授课时发现学生均使用中文教材。教师以中文教材为蓝本,以英文教材为参考,双语备课。

1.3 方法

1.3.1 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评价 双语教学授课前10 min对本堂课所学部分知识点进行考核,8道题10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1分,满分10分。本堂课下课后再次利用10 min的时间进行考核,前后考试内容相同,均为本堂课所学知识点。两次考试前学生事先均不知情。试题共三部分,即,用中文表达的知识点,有四个;用中英文同时表达的知识点,有两个;用英文表达的知识点,有四个。

1.3.2 评价 双语教学后,分别与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教学效果,教师授课效果、教材选择、授课同步性等几方面内容。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取P

2 结果

2.1 专业知识掌握效果情况 109名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前后专业知识考核成绩比较,双语教学授课后成绩明显高于授课前(P

2.2 与学生访谈 授课结束后对两个年级,不同外语水平的6名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几个共性问题,即:①双语教学中应从简单到复杂,从实践到理论;②双语教学给学生更多的说、听机会,使“哑巴英语”不再哑巴;③双语教学教材。

2.3 与教师访谈 两个年级授课后均对教师进行访谈,发现两个年级研究对象的共性问题是:①双语教学教材;②双语教学授课每次学生不宜过多,教室不宜过大。

3 讨论

3.1 明确教学目标,保证专业教学质量 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学科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外语水平”的提高只能作为其“副产品”。所以双语教学只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新世纪复合型人才的手段[1]。开展双语教学课程,要把专业知识传授放在首位,其次兼顾学生专业外语能力的提高,决不能因双语教学的实施而降低专业知识考核的标准。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双语教学授课,达到了学生专业知识掌握这一目标,保证了教学质量。

3.2 教师外语与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师资匮乏困扰着众多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和发展,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注重双语教学师资发展政策,激发教师快速提高自身外语水平,快速充实师资队伍。教学中,教师英语授课语速影响学生听课效果,授课时应循序渐进,逐渐适应。

3.3 教材与授课内容 双语教学的首要条件是有适用教材,没有好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2],本次调查发现教师和学生认为授课时应有外文教材。在授课内容选择上,应从简单到复杂,从实践到理论,教学中重视非语言沟通,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逢艳.高等医学院校双语教学质量评价综述.医学与社会,2009,22(11):68-69.

篇9

[关键词]执业考试;护理教育;教育改革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规定,我国护士岗位实行准入制度,护士必须通过执业资格考试才能申请执业注册。我国自1995年正式开展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至今,考试委员会不断对考试的方式、内容、题型进行修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日趋成熟和完善。[1]结合新形势下护理人员的执业要求,2011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有了较大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护理教育的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方法、护理操作技能培养等方面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本文结合考纲的变化,探索改革、创新高职护理教育的措施:立体整合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加强考前辅导。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护理教育教学质量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一、护士执业考试的新变化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护理人员职业要求的新变化,2011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有了大幅调整:首先,考试形式进行了立体整合,将原来的5个考核模块整合为2个,即专业实务和专业实践,考试时间缩短为1天;其次,考试内容打破学科界限,范围由专科到全能,并且增加了人文学科的内容,考核内容更加全面;再次,考试题型更贴近临床实际,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临床病例题(A2和A3/A4型题)比例大幅增加,占80%,真正做到将考核知识点渗透于临床问题与病例之中,考试题目具有鲜明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考核特征。[2]从以上变化看出新《考纲》对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临床实践分析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考纲》的要求,我校对护理教育做了较大的改革和尝试,2013年、2014年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显著提高。

二、高职护理教育对策

(一)改革课程体系

1.修订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考纲》的变化,充分体现护士执业的新要求,促使教与学向执业考试靠拢,学校组织教师反复学习,并多次邀请校外专家进行研讨,结合高职护生特点,学校修订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进行立体整合,注重各学科的相互融合,组织内、外、妇、儿科高年资骨干教师共同编写了《临床技能操作教程》教材,并在原有基础医学和护理学的基础上将人文社会学增设为主干课程,将护理伦理学增设为核心课程之一,加强了人文学科内容的渗透。[3]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通过对2011年至2013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剖析,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要将知识点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几年来,学校多次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讨和集体备课,反复地研究和学习《考纲》,使每名授课教师都能够熟悉执业资格考试知识的涵盖范围,在课程设计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例如启发式、引导式、案例式及情景模拟和仿真训练等。教学过程中注重各学科知识点的串联,鼓励学生主动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提高学生自行解决相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4]同时,各班建立微信群和QQ群,利于师生随时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及时答疑解惑,让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真正掌握相关知识。

3.编制新题库

为了适应新《考纲》的要求,学校组织各专科骨干教师重新编制题库。新题库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知识点为基础,对相关学科内容进行有效串联与整合,注重各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将考核知识点融入临床问题与病例之中,从多角度考查考生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诊断、治疗原则及措施、护理诊断与措施、健康教育及医学伦理等内容的掌握情况,重点考核学生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4.改革考核模式

第一,实施人机对话考试。为了有效适应《考纲》的新变化,我校现代教育中心自行开发了基于NET技术的人机对话考试系统,将新编制的题库导入该系统,随机组卷,供学生平时练习和期末考核使用。人机对话的考试模式与执业资格考试相一致,减轻了学生由笔试过渡到机试的恐惧心理,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在仿真的环境中的考试有利于学生发挥真正水平,取得最佳的成绩。[5]该考试系统建立至今,共有4.6万人次使用。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后台管理系统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到教学中,形成教学—考核—反馈—教学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融会贯通,有效地提高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第二,随学随考。在原有阶段考核和期末考核的基础上,教师平时上课时也会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考核。例如:讲解每个系统疾病时,教师会安排“课前2分钟”活动,让学生比较本系统各种疾病的诊断、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等异同点,并在课后准备好课件,在上课前上台演讲。随时随地的考核让学生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融会贯通,有助于知识的强化和迁移,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便学生日后更好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6]

(二)创建良好的实习环境,加强实习期的监管

十个月的临床实习既可以巩固和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又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为此我校大力加强与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合作,不断完善护理临床教学管理,重视实习带教教师队伍的培训,尤其注重《考纲》在临床实习中的渗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临床实习的机会边做、边问、边学,获取大量临床知识,学以致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在每年五月进行,而学生考前复习阶段多在医院临床实习。依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以临床病例题型居多的特征,学生应该充分利用临床实习的机会学习考试内容,因为临床实习是将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联系的最好途径。[7]为了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本着“带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回”的原则,鼓励学生在实习初期对于不懂的问题勤问,由临床带教教师一一解答;在实习中期,要求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目的是督促学生看书学习;从实习中期到实习结束,专业课教师指定复习范围,在学生返校时进行测试,目的是发现学生知识薄弱点;实习结束后,学生回校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强化训练,学校组织专业课教师串讲考试重点,为学生答疑解惑,并进行适当心理辅导,使考生面对执业资格考试时有稳定的心态,不致因过度紧张、怯场等心理问题而导致考试失误。[8-9]本研究结合新形势下对执业护士的新要求以及我校高职护理专业的现状,依据《考纲》的新变化,深入探讨了高职护理专业的教育对策,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考核方式、考前复习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这些尝试取得了显著效果。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显著提高,就业率由2011年的90.23%提高到2014年的99.62%,而且学生就业以后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全国护士执业考试用书专家编写委员会.2011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王林辉.从近三年护士资格考试看未来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变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4(2):112-113.

[3]吴华平,王苏平.高职护理教学应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的新举措[J].考试周刊,2011(64):6.

[4]何国平,王颖.人机对话考试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07(6):280-281.

[5]邵广宇,张朝慧,焦金梅.案例教学法在护理与法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1(3):39-42.

[6]王荣俊,周晓隆,孙美兰,等.以执业护士资格考试为导向的高职护理专业考试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41-42.

[7]缪金萍.加强毕业实习管理,提高执护考试成绩[J].吉林医学,2010(10):3589.

[8]刘晓敏,李琴芳,罗娟,等.在校毕业生参加护士执业考试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23):140-141.

篇10

一、教学过程中的问卷式推介设计要点分析

以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有关“清洁护理(Cleansing Care)”这一知识点的讲授为例,为最大限度的确保护理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性与稳定性,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并利用问卷式推介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认识。首先,教师可以规定与清洁护理相关的几个关键词语,包括“牙膏(toothpaste)”、“牙刷(toothbrush)”、“冲洗(rinse)”以及“卧床(bedridden)”在内。其次,还需要按照以上关键词组,围绕医院清洁护理工作这一中心问题,制作一份完整的调查表格,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性的调查研究工作。从教学实践的角度上来说,调查推介的最关键目的在于实现对信息的有效交流与沟通,确保学生在护理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特征。在学生自主进行护理专业英语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所产生的成就感以及自豪感表现显著,知识接受度也能够得到显著性提升。

二、教学过程中的语富整理式训练设计要点分析

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采取这样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即将护理专业英语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关键段落或是重点小节顺序打乱;让学生重新对其进行排序处理。学生在这种语言整理式的训练过程当中不单单能够吸收相应的护理专业英语知识,同时也能够对整个文章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与了解。以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有关“静脉输液(IntravenousInfusions)”知识点的讲授作业为例,教师可以实现将包括:“查对医嘱、输液单(Investigation on doctor's orders,infusion alone)”、“选择血管(Choice of vascular)”、“排气(Exhaust)”、“消毒皮肤(Disinfection of theskin)”、“穿刺(Puncture)”、“胶布固定(Adhesivetapefixed)”以及“调节滴速(Adjust the drip rate)”在内的相关操作程序以打乱顺序的方式排列,并要求学生按照正确且合理的操作方式对以上关键步骤进行重新排列。借助于这一推介类型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应用,一方面能够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对于专业英语词汇的认知程度,另一方面也能够确保学生对于静脉注射一类专业流程的熟练程度,确保对学生专业知识以及英语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的双重提升。

三、教学过程中的团队情景模拟式训练设计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