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急救知识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07 17:30: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士急救知识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试用期护士; 药理知识; 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062-02
护理人员对急救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临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1]。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针对往年各临床科室反映的新上岗护士急救药品、氯化钾、甘露醇、化疗药物等常用特殊药品药理知识相对欠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有针对性的将常用急救药品、特殊管理药品药理知识纳入到新护士岗前培训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组织2012年度新招聘的试用期护士共计65名。
1.2 方法
设计“急救药品、特殊药品药理知识测试问卷”,内容涉及常用各种急救、特殊管理药品单只剂量、通用名称、药理性质、用药注意事项等药理知识并量化评分,请药理专家和护理专家提出修改意见并审核;制定急救药品及特殊药品药理知识的培训课件,请权威医疗专家和临床药学专家进行了审核,并在新护士岗前培训时结合护理工作实际进行授课;培训前后发放问卷表,对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培训效果。
2 结果
培训前试用期护士对急救药品、部分特殊管理药品知识的综合量化考核合格率为44.6%,培训后合格率上升至100%。见表1和图1。
3 讨论
急救药品的应用,是针对不同危重疾病,为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而采取的急救措施之一,是抢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2]。调查显示,新招聘的试用期护士掌握急救药品、特殊管理药品知识缺乏,知晓急救车中所有药品作用的培训前仅24.6%,培训后上升至73.8%;知晓尼可刹米单只剂量的培训前仅26.2%,培训后上升至100%;而知晓肾上腺素易受光、热分解的培训前仅61.5%,培训后上升至95.4%;掌握氨茶碱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培训前50.8%,培训后上升至95.4%;综合量化考核合格率培训前44.6%,培训后上升至100%。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急救药品、特殊管理药品知识培训措施,可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低年资护士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低年资护士,在从事专业的时期给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有利于他们专业的成长和发展,可迅速提高临床工作能力[3]。试用期护士作为低年资护士群体,课程内容的设置在加强“三基”的基础上,不仅要注重融入护理学科发展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以拓宽学习者的知识面,也要注意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4]。笔者所在医院针对试用期护士对急救、特殊管理药品知识的缺乏现状,采取强化培训急救药品、特殊管理药品知识,提高试用期新护士对急救药品、特殊管理药品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减少了因药理知识掌握不牢而造成的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管理者应制定并实施相关培训计划,实行奖惩措施,以提高护士的急救知识水平,进而提高护理质量[5]。针对新招聘的试用期护士这一群体,通过强化急救药品、特殊管理药品药理知识培训及考试,能极大的促进新护士对急救药品、氯化钾、甘露醇、化疗药物等特殊管理药品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许晓萍.影响护士掌握急救药品知识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研究,2010,24(6):5.
[2]曹静,杨建中,徐新新.急救药品储备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0,25(7):19-21.
[3]高爱煜,高祖梅.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1,26(11):91-94.
[4]刘云,葛世伟,诸葛海鸿,等.构建医院继续护理教育管理体系的思考[J].护理学杂志,2013,28(2):79-81.
篇2
中图分类号:G424.4;R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16)04―0139―03
随着国内各院校护理专业招生门槛降低及扩招明显,护生整体素质有所下降而实习数量逐年增加,基层教学医院存在临床带教资源相对短缺及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导致基层医院护生的临床实习质量不如人意。而护生临床实习质量是提高今后护理质量的基础,对我国医疗服务事业的发展影响重大。故如何提高基层医院护生的实习质量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对2015年度到我院实习的护生采用培训考核新模式进行临床带教,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将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和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到我院实习的护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30人,男2人,女128人;中专121人,大专9人。观察组135人,男3人,女132人;中专126人,大专9人。纳入标准:①所有护生均属于中专、大专三年全日制护理专业学生。②所有护生实习时间≥8个月。③所有带教老师和护生均同意参与本研究调查。排除标准:①不遵守本院规章制度被辞退的护生。②因病需休学的护生。两组带教老师和护生在性别、年龄、以及其他专业水平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一对一的临床带教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培训考核新模式教学法,即护生岗前培训――每月护理部培训――每月护生分组培训、考核。具体实施方法:(1)护生岗前培训:对护生进行岗前培训3 d后方能分配到各科室进行一对一的临床带教。(2)每月护理部培训:①由分管教学的护理部副主任每月制定需培训及考核的内容,并于当月下旬发放次月培训及考核的通知。②当月上旬由护理部组织全体护生进行理论培训及操作示范。③培训后要求各个护生自学、做笔记及观看护理操作视频。(3)每月护生分组培训、考核:以学校为单位,将护生分为数组,每组6~8人,任组长一人(组长每月轮流1次,每人皆任组长),由组长负责培训、考核,各个学校的实及护士长、护理部进行督查指导。小组理论、操作考核时间为每月的20~22日,60分合格,对考核不合格的护生要补考到合格为止。各个小组考核的成绩由每个学校的实交护理部。观察两组护生的操作、理论考试成绩及带教老师与护生之间双向的满意度。
1.3评价方法
本研究设计《灵山县人民医院教学调查问卷》,包括学生问卷和带教老师问卷两部分。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比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及带教老师对护生的满意度。两组护生操作、理论考核的内容及监考教师均相同,由护理部统一组织进行,对比两组护生操作、理论考试成绩。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 15.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善于改革创新,培养跨世纪优秀护理人才
临床实习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时期,是认识护士角色的重要启蒙阶段,是培养护士规范护理行为的重要阶段,在护士的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护理管理者要善于改革创新,为提高护生实习质量而付诸行动。传统教学的学生学习氛围差,学习热情低。观察组采用培训考核新模式对护生进行培训考核,医院从护理部、科室护士长、总带教及带教老师、各个学校的实层层重视、层层监督把关,使护生感到自己被关注、被重视,从心理上得到尊重和安慰。同时为促进师生合作和沟通,改善学习氛围,优化护理教育提供了良好基础,对培养跨世纪护理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3.2以培、考促学,目标明确,激发护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护生的实习质量
采用传统教学的对照组中,护生在实习阶段一直处于被教、被考状态,故护生易产生倦怠和排斥心理,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主动性,不利于提高护生的实习质量。而观察组的护生分组参与培训考核,使人人有机会当老师及考核者,充满挑战和新鲜感,使护生得到了创造更新和表现自我的机会。观察组通过以培、考促学的方式,每月制定护生的学习目标,激发护生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通过护生之间相互考核,能增加护生对护理理论、护理操作的熟练程度,对进一步熟悉医疗机构的护理流程和护理工作操作模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使护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对提高实习质量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护生的理论和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端正护生与带教老师的态度,密切两者之间相互的关系,提高双方满意度
篇3
(1)层级的确立:N0级:新毕业一年或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的助理护士;N1.1~N1.3级:毕业一年后轮科的初级责任护士;N2.1~N2.3级:毕业三年后定科的责任护士;N3.1~N3.3级:急诊工作五年以上的高级责任护士;N4级:担任护理组长三年以上,外出进修取得急诊专科护士资格的护士。形成护长-专科护士-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模式。其中在护长中包含急救中心护长,分管院前院内急救的护长与分管院内普通留观观察和急诊重症监护的护长。急诊专科护士中含有儿科急救专科护士,内科急救专科护士,外科急救专科护士与急救技能专科护士。
(2)核心能力内容:根据急诊护士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以及我院急救中心护士自身的状况。必须加强以下内容的学习:①基础知识;②急救技能;③应急能力;④沟通能力。
(3)确立各层级护士的级别:通过护士的年资、职称、学历等内容综合评价每个护士的综合素质,来确立级别。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每个新毕业护士临床科室轮转三年的要求。新近毕业的护士存在需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过渡期,为期一年为N0级。轮科一年且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后,根据上级综合考评N1.1~N1.2~N1.3升级。定科后两年内,根据上级综合考评N2.1~N2.2~N2.3升级。急诊工作五年后,由护长以及护理部综合考评N3.1~N3.2~N3.3升级。N4级护士分别承担儿科急救专科护士,内科急救专科护士,外科急救专科护士与急救技能专科护士等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
(4)模式:采取一师一徒制。成立护理小组,由N0~N1~N2~N3~N4五个层级护士组成小组。小组成员根据核心能力培训标准对下一层级护士进行培训。采取笔试与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以评估下级的基础知识、急救技能、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四个方面。
(5)恒定各层级培训内容:①N0级(抢救区跟班)以培训基础知识和急救技能为重点。能够基本掌握各种急救技能,并在上级指导下参与抢救区工作。②N1.1~N1.2~N1.3级(观察区跟班-观察区独立值班-抢救室或监护室独立上班)以加强基础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同时注重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训。此阶段核心能力的培训,要求能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完成观察区的护理工作的N1.1级转向能独立完成观察区护理工作的N1.2级,再到能独立完成抢救室、监护室和急诊手术室的急救护理工作的M1.3级。③N2.1~N2.2~N2.3级(院前急救-预检、分诊-急诊各区域、指导责任护士的操作技能培训)重点培训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同时,加强基础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此阶段核心能力的培训,N2.1级要求能独立完成院前急救工作。N2.2级要求能独立完成预检、分诊工作,能准确分诊,协助院内抢救。N2.3级要求能胜任急诊各区域的护理工作,能承担初级责任护士的培训导师任务,能完成初级责任护士的专科操作技能的培训,参与组织协调各种抢救工作和特殊情况的处理。④N3.1~N3.2~N3.3级(担任护理组长、参与科室管理)基础知识、急救技能、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四个方面全面强化,且重点加强个人应急能力培训,统筹各种应急预案。进入本级别核心能力的培训,要求能完成承担初级责任护士培训教导任务,参与科室管理,配合护士长开展工作,尤其在科室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制定改进与实施方面。⑤N4级(急诊专科护士)基础知识、急救技能、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四个方面融化贯通,且重点加强个人专科护理方面的基础知识知识的培训。完成对下级护士培训教导,参与科室专科知识的培训。
(6)培训方式:①采取一师一徒制,由导师负责监督下级完成急救中心护士核心能力手册并进行考评。②采取专题讲课、技能演示、现场模拟三种形式,以自学、个人专人指导和集中培训三个方式进行加强。由分别承担儿科急救专科护士、内科急救专科护士、外科急救专科护士与急救技能专科护士的N4级护士进行培训,同时邀请专科医生讲授急诊相关新知识、新技术。③临床小讲课。由一定临床经验的护士进行集中授课,讲解急诊现季节性常见疾病抢救与护理常规。④周总结。每周由N3级与N4级护士讨论总结本周常见护理不足,采取晨会时间小讲课传授下级护士。⑤考核。采取自评、导师考评与科室综合考评三种方式。每周自评,每月导师考评,每季度科室综合考评,了解护士的动态能力,以及时改进。
2.调查项目
对在我院急诊中心观察或抢救24小时以上患者,向其发放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每张调查项目为10个问题,满意程度按照0~10分打分,10分是非常满意,0分是非常不满意,总分满分为100分,进行问卷调查,现发现收,由专人负责,将所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综合评价。
3.统计学分析
篇4
[关键词] 新护士; 急救理论知识; 急救技能; 培训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59-01
急诊是一门新兴的医学综合专科,专业技术独特,实践性、应急性强,它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灾害事故、中毒以及突发性疾病,工作繁忙,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新护士接诊病人的时候,要么茫然不知所措,要么应变能力不如高年资护士,这给抢救工作带来不便,影响抢救效果,因此加强新护士急诊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提高她们的急诊核心技能、应急能力、综合素质和工作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我院急诊科多年来制定了一系列新护士急救技能和知识的培训计划与措施,并不断改进与完善,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培训内容
1.1 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危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急危重症患者的安全转运,突法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 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名称、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科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 培训方法
2.1 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具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主管护师担任,专门负责本科毕业1-3年新护护士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 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 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抢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新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理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反复训练至熟练为止。
2.2.2 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士长定期(每月1-2次)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护理小组长针对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在病人的转运及护送中曾出现的问题(氧气管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出未发现、改变后致病情变化等)集中练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 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新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 增强抢救意识:新护士应在短时间内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并有抢救意识,因多数急诊病人病情危重,护士一般不易获得病人提供的病史,因此急诊科护士应认真观察病人、监测生命体征,通过简捷的询问病史和体检,及时了解和判断病情轻重,使自己心中有数,做到早诊断,早抢救,争取抢救的时间,减少医疗隐患及纠纷。急诊科新护士还要在短时间内熟悉各种急救药品的、药品的放置地点,掌握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呼吸机、洗胃机、气管插管、除颤机、套管针、电动吸引器等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定期检查保持各种抢救器械、物品、药品处于备用状态,每年举行2次的新老护士急救技能比赛,平时采取模拟训练法,强化这些抢救仪器的操作程序,这样在实际抢救中就能从容应对。新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 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增强抢救意识。
2.3 急救知识的培训:加强临床急症知识的学习,提高快速正确的分诊能力,以免病人在各科之间踢皮球,为抢救急症病人赢得宝贵时间。而要达到快速正确的分诊能力,除了靠实践经验的积累外,还须不断的学习临床急症知识,了解临床各科急症的病情特点,如内、外、妇科急腹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应熟练掌握各种急症的抢救程序。现举2例,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如内科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程序应为给氧药物止痛、镇静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应用心律失常药物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胸痛症状。又如外科四肢大血管损伤病人的急救程序应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活动性出血(伤口包扎)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配合医师做好皮试、配血、留置尿管等术前准备。
3 讨论
3.1 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本科从2006年至至今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
篇5
【关键词】 乡镇医院;急诊科;护士;资质准入
Statistics of Town hospital ER Nurses Qualification
PENG Xiangfu, HUANG Yuchan, XIE Huajiao. Nanzhuang Hospital, Chancheng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52821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Find out town hospital ER nurses current qualification and their need. Provide basis of further directional and systemic training. Methods Design survey for 100 ER nurses in 15 different town hospitals in Foshan City. Results After ER training and test of qualification, survival rate has increased greatly,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has increased greatly, and cooperation of doctors and nurses has increased greatly. Conclusion After ER training and test of qualification, nurses of ER in town hospital can improve their first aid skills, prevent wrong ways of first aid before sending patients in hospital, and make sure patients alive.
【Key words】
Own Hospital; ER; Nurse; Qualification
基金项目:佛山市卫生局科研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1205)
作者单位:528219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医院急诊科
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展示医院的整体形象,是急、危、重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复杂,抢救任务最重要的科室,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院前急救” 是指伤病员从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 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救治上要求高,但院外条件又非常有限,因此,负责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有精湛的技术和应急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才能在紧急情况下临危不乱,使患者化险为夷。急诊科护理人员无论是在日常的急诊护理工作中,还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的抢救护理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对于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通常使用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方法,而没有系统的核心能力考核标准。因此, 乡镇医院急救护士的资质准入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自2010年511月调查100名急诊科护士资质情况,根据需求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1 临床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 选择2010 年5~11月调查佛山市15 所乡镇医院急诊科的护理人员100 名。其中男5 名,女95 名;年龄19~55岁;工作年限:1~5年53名(53%),6~10年29名(29%),10年以上18名(18%);学历:中专29名(29%),大专54名(54%),本科17名(17%);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1%),主管护师22名(22%),护师25(25%),护士52名(52%)。
2 方法
2.1 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方法。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发100份问卷,回收100份,回收率和有效问卷率100%,于2010年5~11月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了15 所乡镇医院的100 名急诊科护士。内容包括:①乡镇医院急诊科护士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院内轮科情况等。②急诊护士人力配置情况:急诊科护士配备人数、急诊科医生数与护士数之比。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急诊出车情况。 ④急诊护士接受过院前急救护理知识的系统培训及外出进修情况。⑤急诊护士接受院前急救护理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情况。
2.2 干预方法 针对存在的不足,开展一系列的干预培训活动。
2.3 效果观察 向医护人员及患者发放调查表及实施急诊护士资质准入后满意度,并评估抢救成功率(患者脱离危险,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入病房)。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干预前后计量资料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3 结果
3.1 乡镇医院100名急诊科护士资质现状调查情况
急诊科护士资质现状情况见表1。由表1可见,接受过院前急救相关法律知识系统培训9%、外出进修情况(1~3月)11%、轮换科室(内科、外科、妇科、儿科)12%、接受过院前急救知识系统培训16%、低于5年年限52%、低年资护士52%。
急诊科护士资质现状情况(n=100,%)
项目人数百分比
轮换科室(内、外、妇、儿科)1212
接受过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系统培训1616
部分培训4545
外出进修情况(13月)1111
接受过院前急救相关法律知识培训系统培训11
部分培训1919
15年年限5353
护士职称5252
3.2 院前急救效果分析
根据乡镇医院急诊护士的资质现状培训前与培训后的院前急救效果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急诊科护士资质培训前后院前急救效果(例,%)
组别例数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医护协调配合度
观察组19751877(95.04)1917(97.06)1934(97.92)
对照组21131859(87.97)1851(87.60)1901(89.97)
P
4 讨论
4.1 乡镇医院急诊科护士任职学历低、职称低、年轻化。目前随着医院的发展, 护士一毕业即分配在急诊科工作, 缺乏全面的专业知识, 很难达到专科护士的要求[3]。韦思华[4]曾对急诊科护士进行了专门急救培训后选择条件为:接受过正规护理教育、轮换过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有精力、有能力去适应紧张的工作环境和应对复杂的病情。章安信[5]等对发挥高级职称护师作用的思考中提出:护师、主管护师护龄相对较高,急救经验较丰富,知识水平较高,且参与临床工作多,应充分发挥传、帮、带方面的优势,提高抢救成功率。
4.2 基层医院急诊护士普遍存在未经过系统性培训。急诊专业涵盖了所有临床专业的急症处理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要求急诊护士具备全面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6]。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方式:①科内急救仪器的使用和保养每月示范及考核一次。②参与综合模拟急救演练(批量群体伤、批量食物中毒、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心梗、过敏性休克、有机磷农药中毒、心博骤停等),使护士在抢救中应对自如, 在与患者及家属的交谈中取得了信任, 不仅减少了纠纷, 化解了矛盾, 还满足了患者不断提高的护理要求,提高了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 患者满意是评价护理服务质量的金标准[7]。根据广东省卫生厅指引,建立《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特殊岗位护士的院内外培训制度,通过核心能力逐级递增,培养专业护士;按照核心能力定岗、定级,合理组合使用护士。
4.3 急诊护士法律意识淡薄。急救护理工作涉及到社会的多方面,需解决一些非医疗问题,因此必须学习法律法规、沟通技巧、职业道德规范,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4.4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也是所有急诊患者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8],因此乡镇医院急诊护士的资质准入关是致关重要的。乡镇医院急诊护士的资质准入为建立急诊专业护士的培训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推动急诊护理工作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培养高、精、尖的急诊师资队伍和提高急诊护士应急反应水平和应急能力打下了基础[9]。
参 考 文 献
[1] 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
[2] 韦春莉.首都医科大学武医院.急诊护理的现状与未来.当代护士,2008,(10):2930.
[3] 席淑华, 赵建华, 叶文琴, 等.上海市急诊适任护士培训模式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341343.
[4] 韦思华.急诊科护士院前急救能力的培养.全科护理,2010,3(8):725726.
[5] 章安信.理解尊重、善用对发挥高级职称护师作用的思考.中华护理杂志,1996,31(1):4647.
[6] 朱秀芬.院前急救护士培训与资质准入对院前急救站效果的影响.临床医学工程,2010,17(7):6566.
[7] 陈桂兰,罗佳,唐程敬.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现状及防护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1415.
[8] 孟华.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管理杂志,2008,8(9):5657.
篇6
【关键词】急诊护士;核心能力;分层培训
继续教育是构建护士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1],在护理人才培养、护士职业生涯发展及护理队伍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3]。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深入及护理岗位分级管理的深化改革,护士培训的重点转向了以能力为基础的分层培训,使各层级护士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发展并获得最优化组合,而对护士实施分层培训也是决定培训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决定性因素[4]。急诊护士是应对急、危、重及难预测事件的一线人员,需要不断学习高强度的专业知识及技能[5],而分层培训是适应护理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6]。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急诊护士工作为基础,以核心能力提升为导向,科学合理地构建急诊护士分层培训模式,以期对急诊护理工作的开展起到有效地改善作用,为急诊专科护士规范化分层培训裨补阙漏。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由院前急救、院内急救、EICU、急诊内科病房、急诊创伤外科病房及留观病房6个护理单元组成。选取2016-01—12在岗护士112名为培训对象。其中男性16名,女性96名;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为(30.85±3.04)岁;初级职称74名,中级职称38名;硕士6名,本科48名,专科60名;护龄≥10年20名,5~<10年32名,1~<5年46名,<1年16名。
1.2方法
1.2.1护士分级国内针对护士分层的划分尚无统一标准[7]。因此,本研究在借鉴相关分层标准上结合本院护理部制定的护士分层标准和急诊护士成长特点,按照工作年限、学历、职称、个人工作能力及综合技能水平将急诊护士分为5层级(N0~N4)。N0级即工作1年内的护士。掌握基本临床知识与技能,在带班老师指导下能完成常规护理工作,掌握急诊工作流程、操作技能和常用仪器的使用,独立胜任病区各班护理工作。N1级即专科及以上,工作1~5年的护士或护师,具有N0能力。掌握专科基本急救技能及基本知识,独立胜任急诊科一个病区以上各班护理工作。N2级即专科以及以上,工作10年及以下的护师或工作5年及以下的主管护师,具有N1能力。熟练掌握基本临床护理知识与技能、专科急救技能与知识,胜任两个病区以上各班护理工作,参与病区管理与临床带教。N3级即本科及以上,工作大于10年的护师或工作大于5年的主管护师,具备N2能力。掌握危重疑难患者的护理知识与技能,具有组织抢救、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胜任三个病区以上各班护理工作,承担主要带教和科研工作。N4级即本科及以上,工作大于10年的主管护师或不限工作年限的主任或副主任护师,具备N3能力及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熟练掌握相应专科的疾病临床诊断、治疗,组织协调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解决复杂的护理专科问题,指导教学及科研,承担学部内教学授课。1.2.2成立培训管理小组由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共同组成,负责急诊护士分层培训的开展及考核督导工作。1.2.3培训目标在满足不同层次急诊护士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培养急诊护士的核心能力,使不同层次的急诊护士有能力按照工作岗位要求的标准完成相应的工作和任务,提高其核心能力,形成合理的急诊护理人才梯队,有效促进急救护理工作的开展。1.2.4分层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的制定按照《急诊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的要求、以“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8]为框架,结合前期调查所得护士需求及培训目标制定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实践、评判性思维、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专业发展能力。1.2.4.1N0级护士对新入职护士进行为期2个月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为规章核心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基本知识和技能、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集中强化训练,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独立上岗。在急诊科新入职病区进行为期2年的培训。1.2.4.2N1级护士重点培训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专科基本急救技能及知识,急救仪器的操作与维护,护理文书书写能力。熟练掌握急诊常见病的急诊流程,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特点,掌握沟通技巧。在急诊科内2个病区进行为期1~2年的轮训,以急诊抢救室、EICU等为轮训重点。1.2.4.3N2级护士重点培训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抢救医护配合,突发事件的处理,临床带教能力,护理科研相关知识。在急诊科内2个以上病区进行为期1~2年的轮训,以急诊抢救室、EICU等为轮训重点。1.2.4.4N3级护士强化该阶段护士的急危重症医护配合模拟训练、急救知识更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临床带教、质量监控能力,提供外出进修学习及培训机会,了解前沿知识和技能。在急诊科内3个以上病区进行为期1~2年的科室轮转。1.2.4.5N4级护士此阶段的护士为急诊专科护理专家,培养重点为急诊专科护理教育、培训、科研、团队管理与质量监控能力,提供外出参加交流及培训机会,了解学科发展前沿信息。在急诊科内3个以上病区进行为期1~2年的科室轮转。1.2.5师资队伍根据培训课程内容,科室确定以护士长、优秀临床带教老师、急救技术骨干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并集中对其进行“教学设计”的培训,授课老师根据教学计划及护士层级需求,合理制订授课内容及授课形式并交由管理小组审核。1.2.6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及形式要根据不同层级护士需求及培训目标,力求多元化。有集中理论授课、疑难问题答疑、疑难病案讨论等,有小组操作培训、情景模拟、情景再现、经验分享等。培训时间每周一、三、五下午4个学时,时间为3个月,共计150学时。各层级护士除特定培训课程外,可自行根据岗位需求和核心能力要求选择相应的课程。轮转期间,高层级护士负责低层级护士的临床带教,及时给予指导。
1.3评价方法
1.3.1理论、技能考核理论考核范围为培训内容,技能考核内容为常规技术项目+急救技术项目,共2项。技能评分标准依照《河南省人民医院急救技术操作评分标准》。急救技术考核成绩为两个考核项目的平均成绩。理论考试80分合格,常规技术和急救技术均是90分合格。1.3.2核心能力测评采用Ming等[9]编制的注册护士量表进行测评,该问卷共包括58个条目,7个维度,即评判性思维、临床护理、专业发展、教育与咨询、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与伦理实践。采用Likter5级计分法,从完全无能力到很有能力依次计分0~4分,总分越高代表自评护士的核心能力越强。在本次调查中该量表7个维度的Cronbach'α在0.804~0.862,总体Cronbach'α为0.853,具有较好的信度。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实施分层岗位培训护士考核成绩及核心能力与前一年同期常规培训护士考核成绩和核心能力分值分析比较(表1~2)。
3讨论
3.1分层培训可有效提高急诊护士的培训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分层岗位培训可有效提高急诊护士的培训效果(P<0.001),这与国内相关学者研究结果一致[10]。成人学习理论表明,成人学习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能立即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其学习的主要动力[11]。分层培训内容的制定遵循护士成长需求,着眼于当前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急诊护士层级及岗位要求而分别有所侧重,因而可以有效激发急诊护士的内在学习动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动性,提高护理人员获取知识的效率,提高培训效果,更趋向于达到培训的目的,实现启发和引导护士自身发展的用意。此外,作为顺应护理学科自身发展规律的一种继续教育模式,分层培训既满足护理人员个体需求,也能满足组织发展的团体需求[12]。
3.2分层培训可有效提升急诊护士的核心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分层培训可显著提高急诊护士的核心能力(P<0.001),与相关学者研究报道一致[13]。护士核心能力是保证质量、安全从事护理工作所需要至关重要的能力[14]。急诊科护士通常需要在高挑战性的护理环境中完成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对护士所具备的能力提出了全方位要求。在急诊临床护理工作中,除具备临床基本护理能力外,还需要评判性思维、人际沟通、法律与伦理实践等能力;在职业生涯和急诊学科发展上,教育与咨询、领导能力、专业发展等能力也必不可少。分层培训可针对不同层级护士的能力需求,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应对能力,有效促进专业能力发展[15-16]。本研究数据同样证实,目标明确、循序渐进、各有侧重的分层培训,可有效提升急诊科不同层级护士的核心能力,优化其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缩短急诊护士的培养周期,最终保证服务质量,促进自身成长和急救护理学科的发展。
篇7
1.1根据灾害活动周期设置灾害护理的培训内容
包括灾害急救时常备的药物和物品准备,对社区居民进行应急救护知识宣传和培训,在灾害发生时能顺利开展自救和互救。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灾害应对准备能力。灾情发生以救灾技能为主无论是何种灾害或紧急状态,护士实施救灾的措施和程序也是相似的[7]。主要教会护士掌握以下技能:(1)寻找伤员,使伤员脱离险境;(2)配合医生迅速对伤情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类,即预检分诊,填写伤情识别卡,并进行有效佩戴;(3)对危重患者实施现场救护,尽最大努力防止发生感染和致残;(4)联系救灾指挥中心,及时、安全的对伤员进行转运;(5)书写救护记录。灾后以预防、制止流行病的发生,对人群开展心理干预及人文关怀[8]。主要包括:(1)脆弱人群护理,例如灾后产妇、儿童、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精神障碍人员护理。(2)灾难心理护理,如灾害时的心理反应,心理干预技巧,人际沟通技能,常见灾后心理障碍救护等。(3)灾害公共卫生干预,例如灾后疾病的流行病学监控及预防处理、健康教育等。
1.2理论知识的培训
(1)学习有关灾害护理学的相关知识,将灾害护理学的内容纳入医学继续教育项目中[9],由护理部统一安排培训。(2)选送备灾骨干参加各级灾害护理专业的学术会议和红十字会师资资格培训,以掌握灾害护理前沿知识及技能,再由骨干开展层层培训。技能培训(1)对全院护士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要求掌握灾害现场常用的急救技术,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抗休克、气管插管、伤员安全转运等急救技能。(2)专科技能训练,急救中心、ICU按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系统培训。轮科培训有报道称,经2个以上科室工作的护士,其护理基础知识及专科技术较全面,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强[10-11]。启示我院采用护士轮科培训,专科护理与全科护理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一专多能”的备灾护士。由护理部制定轮科培训计划并统一安排,确定轮转科室包括内科、外科、急救中心、ICU等,每科轮转1年以上。要求培训对象重点掌握转科室的专科护理、急救护理、危重患者的护理、病情观察及护患沟通技巧等知识和技能,经科护士长考核合格才能出科。经培训合格的护士由护理部建立备灾护士技术档案,作为备灾储备库的成员。举办现场应急救护演练我院每年举办1~2次应急救护演练,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制定模拟演练计划并组织实施,并参与当地政府组织的多项应急演练。通过技术培训、模拟情景、实际演练,提高备灾护士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训练一支能打硬仗的应急团队。
1.3开展社区备灾、防灾宣传与培训
当发生灾害时,正确开展自救、互救,做好专业救援人员到达前的即时有效救治,是减少院前死亡和残疾的关键。我院有4名备灾护士经常与区红十字会人员到工厂、学校、社区开展急救技能培训。
2效果
2.1提高了备灾护士的急救能力和专业水平,培养出护理实用人才,促进了临床护理工作
经过培训和轮科培训结束后,护理部再次对备灾护士进行灾害护理知识和急救技能考核,达标率由培训前的75%提高到93%,她们在临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中,急救技术、团队合作能力、现场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等大幅提升,临床专科护理水平也明显提高。在60名备灾护士中,有近一半成为科室骨干、护理组长,有4名走向护理管理岗位。2013年我院参加高明区急救技能竞赛获团体第一名,2014年有2名备灾护士撰写的论文于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学术会上大会交流。
2.2灾害护理管理体系的构建,在成功处置突发性
公共事件中作用凸显例如:2008年多个省份出现手足口病疫情,安徽阜阳累计报告病例3321例,22例死亡,而高明区是广东省手足口病最重的疫区,5月有2名患儿死亡,一天就有几百名儿童和家长涌入医院检查,在社会和群众中造成恐慌,我院即起动了医院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灾害救援护理队伍,做好手足口病预检分诊、治疗、宣教和消毒隔离工作。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终于使手足口病的疫情得到控制,将近200名患儿治愈出院,无出现院内感染,我院抗击手足口病的工作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2009年我院成功救治了广东省第1例H1N1重症病例,在甲型流感、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作用显著。
2.3灾害护理管理体系构建,有效提升了本地区应
对各类灾害及突发事件的救援能力我院近几年对突发性灾害、批量食物中毒及群发车祸伤等事件的处置,能采取有效的应对,实现了快速反应,备灾护士在最短时间实施了有效的救护,确保了伤员的救护质量,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人员伤亡。
2.4培养了灾害护理教育师资队伍
我院先后派出6名备灾护士参加全国、省市灾害护理专业培训班,派出4名备灾护士参加省市红十字会师资培训,并取得了红十字会师资资格,兼任本地区红十字会培训师。2013年,护理部主任成为广东省灾害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急救中心护士长成为佛山市和高明区急救技能竞赛的评判,她们将成为医院灾害护理教育的生力军。
2.5培育了灾害护理优秀团队
我院急救中心在多次历经的大型交通事故、工厂暴炸、沉船等突发事件医疗救援中,备灾护士反应敏捷、训练有素、技术娴熟、有条不紊,出色完成了任务,并获得社会的认可。近5年,我院到公安、工厂、学校、社区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近50场,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及好评。提高了居民自救互救的能力,成绩显著,为此我院急救中心护理团队,于2012年荣获广东省工人先锋号和佛山市“青年文明号”称号。
3讨论
篇8
目的探讨急诊科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方法。方法成立培训小组,采用集中理论授课、单项操作训练和整体合作训练的方法进行培训,并通过理论考核、单项操作考核及整体合作能力考核检验年轻护士培训的效果。结果17名年轻护士理论考核、单项操作考核及整体合作能力考核的合格率,分别由培训前的70%、76%、47%提高到100%、100%、88%,病人满意度由培训前的89%提高到95%,医生对急救护士抢救配合满意度由培训前的74%提高到92%。结论急诊科年轻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是保证急诊护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是急诊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急诊;护士;培训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交通事故和各种意外事故越来越频发,急危重患者也大量增加,急症抢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但由于急诊工作的高风险、高压力等特殊性,使得急诊护士不断流失,导致急诊护士普遍年轻化,护理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如何提高急诊年轻护士的应急工作能力,确保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我院于2009年成为省急救中心的网络医院,2010年4月设立“120”急救站点,因工作量急剧增加,一年来我们共新招聘17名急诊护士,对急诊科新上岗的年轻护士进行了规范的培训,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培训对象为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新招聘的17名年轻护士,年龄18-28岁,平均25.3岁,急诊工作时间0.3-1.2年。文化程度:本科3人,大专4人,中专10人。技术职称:护师4人,护士13人。
2方法
2.1成立培训小组由护理部、急诊科主任和护士长及急诊科高年资的医生护士组成。
2.2培训内容及方法
2.2.1理论授课用3天的时间对年轻护士进行集中脱产学习,包括急诊科的相关制度及规定、急诊护患沟通技巧、急诊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常见抢救设备的使用及保养、常见急救药品的商品名、剂量、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常见急救的程序等。
2.2.2操作培训分单项操作训练和整体合作操作训练。先由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用4天的时间进行单项操作培训,边讲解边演示,包括插管洗胃术、心电监护与心脏电除颤起搏术、心肺复苏、呼吸机的使用、静脉留置的操作、止血包扎固定等技术。之后按照目前科室排班的实际由两名护士同一名医生组成急救小组,用3天的时间进行整体合作能力的仿真模拟训练,重点培训定点抢救配合,做到抢救角色准确站位,准确执行各项操作,默契配合。
2.2.3考核模式由培训小组组织考核,对护士分别进行理论、单项操作、整体合作能力3个方面的考核。理论考核内容为培训过的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单项操作考核为培训过的操作项目。整体合作能力考核由两名护士组成一个急救小组,抽取1种急危重疾病,分工合作,各负其责,仿真组合抢救,考核内容包括抢救程序、基础操作、专科操作、相关知识、综合素质。成绩均采用百分制,80分以上为合格,不和格者2周后给予补考。
3结果
通过两周的规范化培训后,17名年轻护士理论考核、单项操作考核及整体合作能力考核的合格率,分别由培训前的70%、76%、47%提高到100%、100%、88%,病人满意度由培训前的89%提高到95%,医生对急救护士抢救配合满意度由培训前的74%提高到92%。年轻护士很快进入了急诊科护士的角色,能胜任急诊科护士的职能,在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护理中与医生配合默契,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
4讨论
4.1急诊科护理工作特点及要求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具有突发性、多变性、复杂性等特点[1]。因此,要求急诊护士具备全面护理的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具有良好的独立工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沟通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这样才能确保急诊科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
4.2急诊护理队伍现状近年来,由于急诊护理工作高强度、高风险的性质和特点,高年资护士不断流失,急诊护理队伍不断年轻化,在复杂的抢救过程中年轻护士表现出来的抢救经验不足,遇到危重症时精神紧张,不知所措,机械执行医嘱和预见性、整体性全面观察病情能力不足以及护患沟通方面等等缺陷影响抢救的实效,还可能造成病人或家属不满意[2]。因此,为使年轻护士迅速成熟,提高急诊专科的素养,必须进行规范化的培训。
4.3规范化培训的优点急诊理论知识是否扎实、全面,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前提,娴熟的急救技能是保证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是体现和衡量急诊护理稳、准、快、有效的重要指标[2]。我们采用脱产集中专题授课、操作示范演练的方法,加强对急诊理论知识和常用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年轻护士整体水平。在此基础上,我们分小组进行整体合作能力的仿真模拟训练,让操作训练考核与临床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使传统单项培训变为多项整体模拟培训,既体现了单项培训,又突出了每个项目间的衔接和人员间的配合,不仅能正确反映抢救过程中护士应急反应水准,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年轻护士的急救应急能力,大大提高了抢救病人的整体实战能力。通过规范化培训后,年轻护士的急救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展和加深,各项急救操作和急救仪器的使用正确率和熟练度得到加强,抢救工作分工明确、职责明晰,配合默契,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护理投诉、纠纷明显减少,病人满意度由培训前的89%提高到95%,医生对急救护士抢救配合满意度由培训前的74%提高到92%。因此,急诊科年轻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是保证急诊护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是急诊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法; 急诊科; 低年资护士; 护理培训
急诊科是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多变,突发性强、不确定因素多。因此,要求急诊科护士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还必须具备敏捷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应急能力。而新入急诊科的护士大都是低年资护士,基础差,缺少临床经验,在临床护理、临床思维、人际关系等核心能力较差[1],在独立面对多病种、跨学科的危重症患者等紧急情况时,常显得心理紧张、忙乱无序,急救技能操作不过关,影响了护理质量。以往“以老带新”的临床带教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在临床护理工作需求,为使新护士尽快适应急诊工作,笔者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2007年急诊科低年资护士20名均为女性,年龄19~26岁,平均23.5岁;护龄0~6 年,平均2.66年;文化程度:大专13名,中专7名,采用传统培训法为对照组。2008-2012年急诊科低年资护士22名均为女性,年龄18~25岁,平均22.5岁;护龄0~5年,平均2.15年;文化程度:大专15名,中专7名,采用PDCA循环培训法为实验组。两组低年资护士均无急诊工作经验,在年龄、护龄、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护士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法,即传统的“一带一”的培训模式。实验组根据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 W. E. Deming) 提出的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培训,即计划(plan )、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循环进行,包括培训计划的制订、计划的实施、工作情况落实检查和总结处理。(1) 计划阶段(plan ):①了解低年资护士的培训需求。对新入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提问,包括急救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情况、应急能力和他们的临床工作能力等,并了解他们对培训的需求,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②成立科室培训考核小组,由急诊科护士长担任组长,选拔在急诊科工作10年以上、有丰富急诊专科知识及扎实的操作技能,并具有丰富的带教经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临床护理带教工作的主管护师职称以上的高年资护师2~3名为小组成员。他们分别承担一至二项理论授课内容及操作技术培训,每项技术操作应有标准的操作流程,并专人负责,实行培训考核责任制[2],护士长全面负责监管整个培训过程。③根据急诊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制定培训计划及目标。通过培训使低年资护士尽快熟悉急诊科工作环境及布局要求,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掌握预检分诊流程和抢救程序以及急救技能,能独立完成各班次工作职责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管理,能胜任各班岗位职责的培训目标,培训时间 2~3个月,分3个阶段进行。④制定考核标准,考核成绩由理论知识及急救技能操作成绩组成,理论知识内容包括急诊科工作制度、各班工作职责、急诊工作流程、常见急救护理知识和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流程和沟通技巧等;急救技能操作包括CPR、吸氧、吸痰、静脉留置针、除颤、洗胃,微泵、简易呼吸囊、心电图机、呼吸机的使用和气管插管配合等操作,由培训考核小组负责考核,考核标准参照广东省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本院护理操作质量考核标准,理论知识成绩≥85分,急救技能操作成绩≥90分方能通过。(2) 实施阶段(do):第一阶段为熟悉环境阶段,通过带教老师的入科介绍及带班方式,使新护士熟悉急诊科各区域环境的布局及工作要求;掌握急诊治疗室、手术室、抢救室等的物品要求,掌握抢救物品的数量、性质和规范要求;熟悉急诊患者预检分诊流程、急诊护理工作流程、各种规章制度和各班工作职责;掌握急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和上报制度等;熟悉急诊各区域的清洁和消毒原则。第二阶段为技能培训阶段,通过理论授课、操作示范和临床工作实践等方式,使新护士熟悉急诊科各种抢救器械包的名称、包内物品的数量和要求,如胸穿包、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清创包、气管插管包等,以及各种器械的保养和管理;掌握急救操作技能,如吸氧、吸痰、CPR、静脉穿刺术、动脉血标本采集、各项术前准备、清创手术配合等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熟悉气管插管术的护理配合、洗胃术等急救操作技能,掌握急诊科各种仪器如心电监护仪、心电除颤仪、心电图机、人工呼吸机、简易呼吸囊、洗胃机等抢救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熟悉护患沟通技巧,树立主动服务意识,正确处理护患关系;熟悉抢救药品的作用、常用剂量、用药途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第三阶段为临床工作实践阶段,通过“一对一”跟班带教、模拟情景培训等形式,使新护士掌握急诊科常见疾病的预检分诊、工作流程和沟通技巧;掌握急诊患者的入出院处理流程和安全转运;掌握患者病情观察及应急处理、急诊留观和抢救病历的书写,并能正确执行急诊医嘱;掌握各种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及日常维护;掌握院感相关知识和个人防护和急诊环境的消毒要求等。(3)检查阶段(check):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培训工作和计划的落实情况,在培训阶段由护士长和带教老师通过定期提问、随机提问、理论考核及操作技能考核等形式检查培训效果,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对不能通过考核者继续培训相关内容;对培训中表现出色、成绩优秀的低年资护士,考核予以加分,在晨会表扬,并适当缩短培训时间。(4)处理阶段(action):分析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改进措施,并对考核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把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作为推动下一阶段的动力和依据。如发现大部分低年资护士,虽然通过第二阶段的吸氧、吸痰、静脉穿刺术、CPR、气管插管护理配合、除颤等急救操作技能培训,但在第三段阶临床工作中,遇到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时,仍出现措手不及、手忙脚乱,不能迅速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针对这一问题,在第三阶段培训中加入情景模拟急救培训,如心搏骤停患者进入抢救室,接诊护士如何单人进行急救操作和多人进行抢救配合等,如单人的CPR、吸痰、吸氧操作等;多位医务人员的抢救配合,如气管插管配合、简易呼吸囊的应用、除颤、呼吸机的使用等多项急救技能的配合,并实行定位抢救配合。通过情景模拟培训,低年资护士如亲临其境,亲历抢救现场,对贯穿于整个过程中的各项急救技能的衔接、医嘱的执行、医护的配合、仪器的使用、医患的沟通、护理文书写的正确记录等环节,有了系统的认识和加深了抢救工作体会。当遇到患者抢救时,能实施相关抢救操作流程,将被动执行转变成主动完成[3],从而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实操能力、应急能力、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等。同时,带教老师对培训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整理,对存在的共性问题,科室组织再次理论或技能操作的集中培训;对存在的个性问题,针对不同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培训,并落实考核。在培训过程中,带教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理论授课,课件制作加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声、图、文都有;操作示范制作成录像,操作流程明快,理论授课和操作示范的培训方式受到低年资护士的欢迎。带教老师根据教学目的精心构思,收集需要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并通过搜索相关的医学知识,不仅提高了带教老师的理论知识水平,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临床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1.3 评价标准
1.3.1 比较两组低年资护士理论知识成绩及急救技能操作成绩。
1.3.2 比较两组低年资护士临床护理工作能力。护理能力判定标准采用Norman等提出的包括临床技能、知识和理解能力、人际能力、解决问题和临床判断能力、技术能力等几方面的评价体系[4],通过专家讨论研究,确定了七项指标:包括专业技术水平、护理观察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应急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感染防护能力、规避纠纷能力。按照客观结构式临床检测( 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 examination,OSCE) 方法编制试卷,成绩100分制。经专家检验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以评价两组低年资护士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5]。
1.3.3 比较两组低年资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患者和医生满意度测评。对两组低年资护士分别发放患者满意度测评表各100份及医生满意度测评表100份,回收率100%。患者和医生对两组低年资护士工作总体满意度,以百分率表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 P
2 结果
2.1 两组低年资护士理论知识成绩及急救技能操作成绩比较 PDCA循环管理法培训后,实验组低年资护士在理论知识、急救技能操作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低年资护士临床护理工作能力的比较,见表2。
PDCA循环管理法培训后,实验组低年资护士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在专业技术能力、护理观察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应急能力、沟通能力、感染防护能力、规避纠纷能力等方面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低年资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患者和医生满意度测评,见表3。
PDCA循环管理法培训后,实验组低年资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患者和医生满意度测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急救技能,完善培训计划。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培训,并对低年资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培训和指导,从而提高了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急救技能,减少了他们在工作中对于岗位的恐惧感,增强了护士工作的信心。并按培训计划和目标进行培训,能避免因工作忙或其它主观原因造成培训内容的简化和遗漏;分阶段考核是检查培训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培训效果评价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培训计划[6],使培训更规范、更科学和更有针对性,使他们掌握知识更加巩固。低年资护士由于对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的不熟悉、技术不熟练、心理素质差、临床经验少等原因,易在紧急情况下出现抢救操作流程不熟练,不准确等情况,系统和多形式的培训使低年资护士对突发事件应急流程和操作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本资料表1显示,采用PDCA循环培训法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理论知识成绩及急救技能操作成绩均比采用传统培训法成绩高,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提高了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工作能力。低年资护士是护理队伍的生力军,他们进入临床一线工作后倍感理论知识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临床工作经验不足,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临床思维欠缺,希望通过规范的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临床工作能力,缩短工作适应期。而急诊科是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科室,低年资护士进入急诊后要很快适应急诊护理工作,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进行系统、针对性、个性化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保障了急诊科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培训管理模式。“一对一”跟班带教、模拟情景演练、并通过对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进行护理查房,指导低年资护士进行病情观察,充分了解病情观察的目的和动态变化的特点,提高低年资护士临床观察能力和应急能力。通过基本技术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规范化的培训,让护士掌握每一项护理操作的程序、注意事项、告知的相关内容,提高护士基本操作、专科技术操作技能。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学会人文关怀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低年资护士在学习、培训、实践中掌握健康教育和沟通技巧,培养了优良职业作风、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沟通能力,沟通是架起人与人之间思想、态度、观念、情感、信息交流的桥梁[7],从而确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护理质量和安全培训,护理安全与法的教育,使护士的法律意识及护理纠纷的防范意识得到强化。在培训中,加强了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和感染性疾病知识的教育,提高了他们个人的自我防护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各种职业危害,防止针刺伤,严格洗手要求,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隐患,他们能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本资料表2显示,采用PDCA循环培训法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在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水平、护理观察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应急能力、沟通能力、感染防护能力、规避纠纷能力等各方面均有明显提升。
3.3 提高患者和医生对低年资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护理工作是护士运用各项护理技能满足患者需求的过程,具有服务性,护理技能是否规范、熟练直接影响着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感。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通过全面、系统、规范的培训模式,使低年资护士熟练、正确地掌握了护理操作技能,使他们的工作得到了患者的肯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也提升了低年资护士的职业满意感[8]。同时,通过系统、有计划地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使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工作有了更好的认识和理解,工作热情、责任心、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患者和医生对低年资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在对低年资护士全面、系统、有计划的培训,也为医院进一步培养高级护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本资料表3显示,经PDCA循环管理法培训后,实验组低年资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患者和医生满意度测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
3.4 提高急诊科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9],护理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急诊科是高风险科室,各项急救操作的每一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患者安全,通过规范培训,强化了低年资护士质量意识,使每名护士都能从自身做起,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了他们护理观察能力、应急能力、沟通能力等工作能力,规范了操作程序,使急诊科护理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因此,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进行规范化的培训是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有效保证。同时,在对低年资护士培训和考核中,培训考核小组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随时研讨、修改和不断完善。这样,使低年资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有章可循,同时也使护理技术操作更加规范。PDCA循环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能使低年资护士培训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使他们不断学习急诊专科知识,切实提高急诊操作技能,自实行PDCA循环管理法以来,没有因护理质量的缺陷而导致护理纠纷,有效保证了护理质量安全。
3.5 提高了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学习积极性。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针对性强,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了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学习需求,培训小组根据他们的学习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带教老师针对他们的特点制作课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习兴趣更浓厚,并积极借助书本和科室带教资源,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低年资护士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本科室使用PDCA循环法对低年资护士实行培训后,有效提高低年资护士学习积极性提高,同时,使科室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6 对培训考核小组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同时提高了急诊科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将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于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形成了护士长负责监督,科室培训考核小组组织实施,带教老师具体工作的落实的培训体系。这样,低年资护士在高年资护士的指导下工作,各种操作技术进步很快;而高年资护士有一种不努力就会淘汰的紧迫感,会更认真的学习专科知识,也可以不断提高高年资护士的管理、沟通、科研能力[10]。在培训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对其他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就必须自己熟练掌握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他们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努力学习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了带教老师的主动学习意识,在学习中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形成了学习的良性循环。通过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带教老师对自身理论知识进行梳理,规范自身操作,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带教能力,全面提高了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吴菲,叶茂,代颖,等.不同工作年限护士核心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15-17.
[2]张芹,任素珍,刘光青. PDCA 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新入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0):93-94.
[3]周燕华,金向英.情景教学法在提高轮转护士急救能力中的实践[J].护理与康复,2008,7(10):784-785.
[4] 黎雪梅,李继平.护理人员护理能力研究现状与展望[J].护理学杂志,2008,23( 4):74-76.
[5] 刘明.中国注册护士能力结构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691-694.
[6]孙玉勤.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5):483-484.
[7]陈玉霞,朱娟,李桂梅,等. 护理三级查房的难点及对策[J].现代医院,2011,11(7):118-120.
[8] 蒋银芬.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培训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4):55-56.
[9]徐国勋,屠丽君.护理管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63.
篇10
摘要:目的:探讨戴明循环在重症监护室轮转新护士培训当中的效果,为重症监护室轮转新护士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8月期间本院重症监护病房轮转的80名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80名护士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名。试验组护士采取戴明循环的方式进行培训,分四个阶段即计划、实施或者执行、检查以及处理进行针对性培训,对照组的护士还是按照传统的培训方法进行培训。培训结束之后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理论优秀率、应急急救的能力优秀率以及护理技能优秀率。
结果:两组护士在护理理论、应急急救的能力以及护理技能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
结论:戴明循环在重症监护室轮转新护士培训当中效果显著,提高了重症监护室护士的整体素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戴明循环重症监护室轮转新护士培训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24-01
伴随着临床重症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都开设了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当中绝大多数患者属于急危重症患者,患者的病情复杂且进展迅速,患者的死亡率比较高,相对于普通科室的护士来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必须要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熟练的专业技术以及高度的耐心与责任心,但是一些医院的护士达不到这个要求,因此,如何有效提高重症监护室护士的整体素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课题1。2010年3月~2011年8月期间,本院在对80名重症监护室轮转新护士进行了培训,其中40名护士采用了戴明循环培训模式,培训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3月~2011年8月期间本院重症监护病房轮转的80名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80名护士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名。试验组当中,男1名,女39名;年龄22~26岁,平均24岁;受教育程度:专科9名,本科31名。对照组当中,男1名,女39名;年龄21~25岁,平均23岁;受教育程度:专科10名,本科30名。两组护士在性别、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培训方法。
1.2.1确定培训的目标。①护士要熟悉急救方面所必须的理论知识;②护士要熟练地掌握重症监护室最基本的各项护理技能;③成为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基本素质。
1.2.2制定培训的内容。针对患者的病情由护士长对培训内容进行具体安排,主要的内容有重症监护室的核心制度;重症监护室最为常用的抢救技能以及护理技能;重症监护室各种仪器的监测技能以及使用技能;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的专科知识以及基础知识;护理记录文书的书写等内容。
1.2.3培训方法。对照组护士给予传统的培训,采取一对一带教的模式进行培训;试验组护士采取戴明循环的方式进行培训,分四个阶段即计划、实施或者执行、检查以及处理进行针对性培训。
1.3培训效果评价标准。培训时间为3个月,3个月之后进行护理操作考核与理论考试,采取百分制进行考核,护士的护理操作技能以及模拟急救技能考核得分在90分及以上为优秀,得分在80~89之间为良好,低于80分为差;护士理论考试的成绩在85及以上为优秀,70~84之间为良好,低于70分为差。
1.4观察指标。培训结束之后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理论优秀率、应急急救的能力优秀率以及护理技能优秀率。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理论考试的成绩。两组护士经过3个月的培训之后,试验组优秀率为87.50%,对照组优秀率为55.00%,两组护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2.2护理操作技能。试验组优秀率为85.00%,对照组优秀率为55.00%,两组护士的护理操作技能优秀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2.3应急急救能力。试验组优秀率为90.00%,对照组优秀率为62.50%,两组护士的应急急救能力优秀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重症监护室需要高素质的护士,需要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法对其进行培训。戴明循环培训模式可以对重症监护室的轮转新护士进行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培训2。将戴明循环培训模式引入到重症监护室的轮转新护士培训当中来,可以针对护士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在严格地执行改进措施基础之上不断进行检查与反馈,依据检查的结果再进行新一轮循环培训,这样循环前进,呈现阶梯上升式培训3。
由表1、表2以及表3可以看出,经过戴明循环培训模式进行培训之后,观察组护士的护理理论、应急急救的能力以及护理技能方面均得到了显著地提升,优于对照组护士传统的培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冠斌,沈一鸣,俞爱芬,陈静.PDCA循环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15(05):306-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