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民间艺术范文
时间:2023-11-07 17:30: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西方民间艺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地方高校 艺术教育 民间艺术 教学实践
一、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改革开发后,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已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地方高等院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重视内涵建设,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艺术教育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最有效载体,在促进全面发展、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在国外一流高校是公认培养第三代科学家的必修课程。目前地方高校对大学生艺术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但也存在在诸多问题。
1、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艺术门类在课程体系中的布局不合理,存在着需求与条件、目标与现实的矛盾。大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求知欲强,而且越来越表现出个性化发展的倾向。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艺术门类比较单一,如何满足大学生对不同门类艺术的学习欲望,对于教学环境相对落后的地方院校,这方面的矛盾更加突出,急需丰富教学资源,完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1]
2、地方高校艺术教育资源缺乏,教学内容选择面狭窄,缺乏吸引力。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渠道和主要形式,但是,地方高校无论艺术教育设施、师资力量、艺术氛围等都难以与重点高校相提并论,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比如当地文物资源、自然环境资源、民间艺术资源、民间艺人手工作坊、民间艺术家等等。
二、艺术教育中渗透地方民间艺术元素的可行性分析
江西自古以来人文荟萃,物产富饶,民间艺术资源形式丰富。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意蕴和赣派个性特色。例如:婺源三雕、湘东傩面具、南昌瓷板画、鄱阳脱胎漆艺、乐安蛋壳雕和瑞昌剪纸等民间工艺,写实尚意、巧夺天工、制作精良、驰名中外,被世人视为珍宝;安义、乐安的古村落等民间建筑,颇具特色,在建筑史上奕奕生辉。表演艺术异彩纷呈,有采茶戏曲、戏剧、歌舞、歌谣、器乐等;尤其是采茶戏曲,更是形式多样,有赣南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南昌采茶戏、高安采茶戏、武宁采茶戏、赣东采茶戏、吉安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和宁都采茶戏等;此外,还有民间楹联书法等,也都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西赣南地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客家先民自秦汉初迁入后,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的交融,对江西民间艺术的发展以及特色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客家民间艺术已享誉国内外。但近年来西方文化对本土文化造成了强烈的冲击,部分年轻人包括在校大学生认为民间艺术是“土”的东西,不如西方“洋”的东西。江西民间艺术的传承普遍存在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迫切需要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承担起这一重任。
大学生艺术教育与地方民间艺术融合,一方面形式多样、蕴含深厚民俗风情的民间艺术,可为大学生艺术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质;另一方面在艺术教育中渗透地方民间艺术,可以唤起大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记忆、了解和认同,增强民族情感,热爱本土艺术,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学习和继承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使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2]
三、艺术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元素的教学策略
民间艺术博大精深,门类多样,民间艺术渗透到艺术教育中的目标不能仅满足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不能仅把教会学生一两样艺术技巧作为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而是要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让学生懂得合理开发和创新运用,通过显性或隐性的语言、符号或精神反映到学生具体的创新实践中去,这才真正体现了进行民间艺术教育的真谛。[3]所以其教学策略要重点围绕着这个核心目标来展开,在科学、合理性基础上,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来有效进行渗透。
第一,结合当今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薄弱的特点,适当补充设置一些地方传统文化教育普及的课程,地方传统文化与地方民间艺术息息相关,民间艺术中呈现的思想、意境往往是地方传统文化的艺术再现,通过地方文化与相关民间艺术比较的讲解,可力求让学生能够透过“艺术现象”看“文化本质”,领会和掌握民间艺术中的博大精深的艺术语言。
第二,在进行地方民间艺术传授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枯燥、乏味,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应多以互动实例的方式来进行,让民间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互动案例的展开当中,积极鼓励学生动手创作,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针对民间艺术知识应长时间学习的特点,所以除了集中设置课程外,还应该让民间艺术学习分散、分流到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中,可以不定期的邀请地方民间工艺大师、艺人举办一些讲座、论坛,以此来丰富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亲身感受民间工艺大师、艺人的艺术气质,增加学习的乐趣。[4]
第四,在民间艺术教育课程的传授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适时地结合不同民间艺术创作方法的特点,将民间艺术知识与学生专业背景知识融合,可以设想出多种民间艺术创作方法与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的切入点,使两种知识可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解决学生在学习民间艺术过程中学会懂得开发创新运用的最好办法。
第五,注重进行民间艺术课题实验作品创作,并提供相应学生作品展示的平台。民间艺术教学过程中可大胆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民间艺术作品创作,并积极收集学生创作的民间艺术作品定期公开展示,这样既可以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给学生交流的平台和成功的体验,又可以给学生全新的感受,让学生充分感受了民间美术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创作过程中既能自觉的调动手、眼、脑来收集、了解、分析与民间艺术作品创作相关资料的同时,又自觉的探寻民间艺术的根源和了解本土文化的发展脉络,这对学生提高民间艺术知识的积累是非常有益的。
高等学校是培养未来精英人才的基地,高校的大学生应争做文化艺术传承的使者,因而对他们进行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是至关重要。通过对其民间艺术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想象力和视觉审美能力,让大学生真正懂得民间艺术是植根于人民生活之中的珍稀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而继承和发展民间艺术,守护好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民族色的特文化底线和情感底线。
参考文献
[1]崔锦,王鹤.民间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李玉.中国民间美术赏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篇2
关键词:防汛抗旱 工情信息 网络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a)-0050-01
1 项目背景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是“金水工程”的龙头工程.是国家防汛抗旱管理工作的重要决策支持系统。从2005年开始计算机网络系统部分,先建立起从中央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7个流域机构的骨干网络,随后进一步开展各省市及流域机构的地区网建设。
天津是我国北方及环渤海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国内外贸易口岸基地,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突出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海河流域的诸河系汇集于天津集中入海,因而天津的防汛形势相当严峻。为了从根本上防治天津市的洪、涝、潮灾,必须同时开展防洪、排涝、挡潮方面的水利工程建设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努力提高防洪抗旱工程的能力,并充分利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大力加强防洪抗旱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全面改造和提升防汛抗旱效率。因此天津工情中心网络系统建设势在必行。
2 建设目标
系统建成后应成为能够提供以下主要工情信息的网络系统平台:(1)基础工情。(2)实时工情信息。(3)灾情信息。
3 系统建设和特性
天津工情中心主要应用于天津市防汛抗旱工作,用来提高防汛抗旱及工情数据显示的速度和稳定性。数据传输要求全天候24h不间断,要求承担数据传输的设备应具有相当高的性能和可靠性。天津工情中心网络系统由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服务器、网络终端组成。结合现有资源的整合利用,系统集成设备的配置、安装以及系统管理专项设施建设。
天津工情中心的建设地点位于天津市水务局,要求具有符合条件的机房环境,提供基础工情信息、实时工情信息和灾情信息的存储、查询和管理。
工情中心网络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计算机网络系统。工情中心的网络设备为H3CLS-S5600主交换机,两台H3CLS-5100边沿交换机。与网络服务器和工作站连接,构建了工情中心网络系统基本结构。
(2)网络服务器和网络终端。工情中心的网络服务器和一部分终端在中心机房中,服务器为HPDL580,对五台终端选用了HPxw4600工作站。以保证工情中心网络系统中各设备的正常使用,提高防汛抗旱及工情数据显示的速度和稳定性。
工情中心网络集成拓扑结构(如图1)。
3.1 可靠性与稳定性
本系统面对的是为天津市防汛抗旱工作服务的要求极高的系统,系统长期可靠的运行,对保证防汛工作的正常进行具有重大的意义。防汛系统不同于其它系统,既追求极高的可靠性又不能投入过大的资金,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作主干设备的备份、通讯线路的备份、系统数据的备份等。
3.2 可管理性
管理员能够在不改变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对整个系统进行调整,不管系统任何设备的物理位置在何处,网络都应该是可以控制的。
3.3 扩展性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及网上应用的不断扩展,系统可以随时增加网络设备或模板来扩展整个网络。用户可以不增加任何投资,通过选择通讯协议和通信速率来提高网络传输速度,降低系统运行费用。另外,在用户端应选用模块化产品,方便的扩充网络的现有容量。
3.4 复杂性
(1)支持多种通讯协议。所选择的网络设备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局域网具备从以太网-交换式以太网-ATM顺利过渡连接的途径,在广域网上具备实现DDN、FrameRelay、ISDN、E1等通讯协议的转换和提升。
(2)支持多种传输介质。网络系统基于各种不同介质和协议的网络,它们也是防汛网的一部分,是一个多协议、多介质的网络,能够适应诸如屏蔽双绞线(STP)、非屏蔽双绞线(UTP)、光纤等多种传输介质。
(3)支持多种网络协议。网络系统不但支持目前最普遍采用的网间互连协议(TCP/IP),还支持如IPX和NETBUI等传统网络协议,以保证已有的各种防汛应用系统使用。
4 结语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天津工情中心项目建设是重要的非工程措施的防灾减灾工程,建立了以各类防洪工程基础信息为基础、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保障的工情信息系统。系统的完成和投入运行为各级防汛抗旱部门及其它有关部门及时提供了各类防洪工程基础信息、图片及影像资料性,提高了防汛抗旱指挥决策的科学性,为防洪抗旱调度决策和指挥抢险救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充分发挥了已建工程设施的效能。此外,天津工情中心网络系统的建立,作为多种工情信息的网络系统平台,提供了信息的存贮、查询和管理功能。该系统的建设满足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对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该项目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建设了信息采集系统、计算机网络、通信及视频会议、数据汇集、应用支撑平台与综合数据库以及业务应用系统。这一系列建设成果对防灾减灾发挥了巨大作用,为防洪决策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国家防汛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的建设成果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建设信息采集系统(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工情信息采集系统、旱情信息采集系统)、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以及相关支撑平台和综合数据库,为防灾减灾造福人民提供强大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天津工情中心网络项目建设实施方案[J].
篇3
关键词:民间艺术;意象表现;现代陶艺
1 前 言
西方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产生了丰富的现代艺术形式,现代陶艺作为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远离传统的审美习惯以及传统的形式,具有新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关注现代人的观念、思想、性格和状态。二十世纪初,工业文明高度发展,机器能够生产大量的廉价产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但是伟大的工业革命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还带来了机器生产的冷漠。机械产品缺少对人的感情的关注,无法关怀人的内心,现代陶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陶艺发端于五十年代的美国陶艺家沃克思发起的奥蒂斯革命,与此同时的日本的八木一夫也走上了现代陶艺创作的道路,开启了陶艺在日本的全新的表达方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西方各类艺术形式逐渐走入国人视野,现代陶艺开始在中国萌芽。杭间老师认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代陶艺在中国已渐进自觉状态。但是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缺少民族自信心是其中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方文化一涌而入,对于新鲜的思想、丰富的艺术主张,很多人不能做到选择性吸收,甚至有一批人模仿西方的形式,相似到了尴尬的地步。还有一些人将西方的陶艺形式、观念进行改良折衷,认为这就是中国陶艺现代化的标志。他们对西方现代陶艺的革命精神和文化内涵不甚了解,也不关注中国丰富悠久的陶瓷历史,导致了创作源泉的枯竭以及作品本土语言能力的丧失。近几年,这种现象引发了越来越深刻的反思,陶艺工作者们逐渐意识到关注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陶艺创作必须立足本土,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国的现代陶艺。民间艺术作为中华民族艺术传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必然会成为现代陶艺创作的丰富土壤。
2 民间艺术的意象表现对现代陶艺创作的影响
民间艺术是人类本源艺术的发展延续。它代表着一个历史阶段的民族的整体意识、情感状态和气质。中国民间艺术包括泥塑、剪纸、蜡染、面具、年画、京剧、木偶等多种形式。民间艺术有它自身特有的语言符号及表现方法,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也正因为这样,民间艺术成为了中国延续几千年的经典艺术。意象思维是民间艺术的一个突出的创作思维方式之一。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规律作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观念中的艺术形象。
意象的第一层含义是寓“意”之“象”。追求吉祥的寓意是民间艺术的永恒主题。古代社会,人们以此寄托对生命的美好愿望。在中国历史上,“鱼”的形象是非常常见的民间艺术元素之一,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就出现了鱼的形象,并且贯穿于此后整个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史。人们赋予了鱼以年年有余、吉庆幸运的内涵,并一直延续至今。这是民间艺术中寓意于象的思维方式的鲜活例证。
意象的第二层含义是经过主客观的融合,通过意象的形象表达主观情思。比如,蝙蝠作为民间艺术中常见的形象之一,其在民间年画、剪纸、泥塑等门类中的风度翩翩的形象是就是意象思维的结晶,人们在尊重客观形象的同时,通过想象和大胆的变形,创造了民间喜爱的蝙蝠形象。意象表现是民间艺术非常有价值的表现形态。
今天,在众多陶艺工作者中,有一批优秀的艺术家非常注重从民间艺术中吸取养分进行创作,并受到了民间艺术的意象表现的启发,创作出非常优秀的作品。比如,吕品昌的《阿福》系列,以无锡惠山泥人阿福为素材进行创作,“阿福系列是我取向民间艺术的角度,我希望利用泥料的柔软性、延展性和可塑性,最大程度地强化民间雕塑式的扩张感和饱满感。”大阿福是作为镇山驱兽、消灾辟邪的吉祥物流传于民间,创作者将这个寓意做了现代的诠释,用个性的肥硕解读了古老的吉祥寓意,用意象的表现赋予了大阿福新的时代气息。
姚永康的《世纪娃》系列,也是对民间艺术中传统题材的解构和诠释。这一系列的作品由民间艺术中获取灵感,采用民间非常熟悉的艺术元素,比如鲤鱼、莲蓬、舞狮等与娃娃组合,并用意象手法将娃娃塑造成小莲藕人的形象,四肢像是在生长的莲藕,整个形象充满生命的活力,是非常优秀的作品。
还有陆斌的作品《年年有余》,就是用粗陶制作成鱼的形状,鱼的形象平平整整,贴在鱼身上的大红“喜”字衬托着鱼的冰冷,以一种肃穆的态度表达了对乡土气息的怀念。
在民间艺术中,有一个门类特别需要研究和反思,就是民间陶瓷艺术。它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陶艺始终要不断返回的领域,正如方李莉所说:“历史总是紧系着最初始的前端,那里是我们所要返回、重新思考的地方,我们今天发生的一切,在历史的最初都已经埋下了伏机,给予我们许多昭示,只是看我们如何去理解。”现代陶艺的创作要不断地从民间陶瓷艺术中汲取营养,民间陶瓷艺术是生长在民间的,生活气息非常浓厚,如果说每一次创作的结果都是生命,那么,民间艺术创作的就是最鲜活的生命体。民间陶瓷艺术无论是器皿类还是雕塑类的,都是源自最鲜活的生活,又以意象的形象展现在观者面前,因此具有了新鲜的生命力。比如唐代长沙铜官窑制作的陶瓷玩具非常有特色。这类小玩具有牛、马、猪、羊、狗和象,还有鸡、鸭、鹅等,以鸟为例,形体浑圆,呈球状,形象非常概括,只取形似,好像刚刚破壳而出,全身带着薄薄的一层绒毛。在民间陶瓷艺术中,此类创作非常多,想要创作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陶艺作品,应该关注民间优秀的陶瓷艺术,这里是寻找创作灵感的重要源头。
3 结 论
民间艺术的意象表现是现代陶艺创作中值得反复思考和借鉴的。一味地追求西方式的形式美感,做出来的作品不过只能算是一种装饰,而不能把自己、把民族性言说清楚。正如吕品昌所说,“纯化艺术语言并不是那种一味地迁移淡化精神内涵的所谓纯形式的追求。”陶艺创作应该注重从中国博大的传统中汲取灵感,民间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是现代陶艺创作的重要源泉。
参考文献
[1] 范迪安.守望与拓展[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12.
[2] 白明.另说陶艺[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12.
[3] 张尧.现代陶艺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1.
[4] 李雪玲.论民间美术和现代陶艺的契合[J].美与时代,2006,5.
[5] 远宏,祥波.中国民间陶瓷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篇4
江西自古以来人文荟萃,物产富饶,民间艺术资源形式丰富。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意蕴和赣派个性特色。例如:婺源三雕、湘东傩面具、南昌瓷板画、鄱阳脱胎漆艺、乐安蛋壳雕和瑞昌剪纸等民间工艺,写实尚意、巧夺天工、制作精良、驰名中外,被世人视为珍宝;安义、乐安的古村落等民间建筑,颇具特色,在建筑史上奕奕生辉。表演艺术异彩纷呈,有采茶戏曲、戏剧、歌舞、歌谣、器乐等;尤其是采茶戏曲,更是形式多样,有赣南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南昌采茶戏、高安采茶戏、武宁采茶戏、赣东采茶戏、吉安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和宁都采茶戏等;此外,还有民间楹联书法等,也都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西赣南地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客家先民自秦汉初迁入后,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的交融,对江西民间艺术的发展以及特色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客家民间艺术已享誉国内外。但近年来西方文化对本土文化造成了强烈的冲击,部分年轻人包括在校大学生认为民间艺术是“土”的东西,不如西方“洋”的东西。江西民间艺术的传承普遍存在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迫切需要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承担起这一重任。大学生艺术教育与地方民间艺术融合,一方面形式多样、蕴含深厚民俗风情的民间艺术,可为大学生艺术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质;另一方面在艺术教育中渗透地方民间艺术,可以唤起大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记忆、了解和认同,增强民族情感,热爱本土艺术,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学习和继承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使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2]
二、艺术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元素的教学策略
民间艺术博大精深,门类多样,民间艺术渗透到艺术教育中的目标不能仅满足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不能仅把教会学生一两样艺术技巧作为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而是要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让学生懂得合理开发和创新运用,通过显性或隐性的语言、符号或精神反映到学生具体的创新实践中去,这才真正体现了进行民间艺术教育的真谛。[3]所以其教学策略要重点围绕着这个核心目标来展开,在科学、合理性基础上,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来有效进行渗透。
第一,结合当今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薄弱的特点,适当补充设置一些地方传统文化教育普及的课程,地方传统文化与地方民间艺术息息相关,民间艺术中呈现的思想、意境往往是地方传统文化的艺术再现,通过地方文化与相关民间艺术比较的讲解,可力求让学生能够透过“艺术现象”看“文化本质”,领会和掌握民间艺术中的博大精深的艺术语言。
第二,在进行地方民间艺术传授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枯燥、乏味,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应多以互动实例的方式来进行,让民间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互动案例的展开当中,积极鼓励学生动手创作,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针对民间艺术知识应长时间学习的特点,所以除了集中设置课程外,还应该让民间艺术学习分散、分流到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中,可以不定期的邀请地方民间工艺大师、艺人举办一些讲座、论坛,以此来丰富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亲身感受民间工艺大师、艺人的艺术气质,增加学习的乐趣。[4]
第四,在民间艺术教育课程的传授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适时地结合不同民间艺术创作方法的特点,将民间艺术知识与学生专业背景知识融合,可以设想出多种民间艺术创作方法与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的切入点,使两种知识可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解决学生在学习民间艺术过程中学会懂得开发创新运用的最好办法。
篇5
关键词: 民间艺术 现代环境艺术 启示和借鉴
一、民间艺术的分析与认识
中国民间艺术是几千年来由劳动人民在生活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文化产物,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民俗审美的源泉,是在长期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丰富的种类、多样的形式、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性,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精神情感的艺术载体。民间艺术作为文化物质形式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1)精神层面:这是由民族、历史、地域、宗教等文化背景所决定的;(2)物质层面:这是由具体的艺术形成和艺术语言作为载体来体现的,如:民间雕塑、刺绣、舞蹈、剪纸、年画、曲艺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保护,它也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灵感和源泉。
二、民间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影响和运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近些年社会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有很多方面都在利用、保护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使其焕发青春。现代设计学科也不例外,它不但受到影响,而且呈现扩大的趋势,深入到具体的设计专业和领域。
现代艺术设计起源于近代欧洲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由传统的农业、手工业转向工业文明。由于产品工业化和人们对产品的设计要求,在上世纪初成立的德国包豪斯学院对现代艺术设计作了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成为现代设计的摇篮。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学科起步较晚,主要是改革开放后由西方系统地引入。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今,现代设计艺术的国际化直接影响到中国艺术的“本原化”,中国的现代设计不能脱离中国民族文化系统独立存在,产品的设计不能一味地国际化而缺失了本民族的思想文化和审美价值。如何解决现代设计国际化和民族化之间的问题,如何在目前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发展民族地域文化,拓展民族民间传统的观念内涵和外延,给现代艺术设计注入动力和源泉,成为各界设计师所考虑和重视的问题。
近些年,在我国设计界呈现出越来越多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认知、继承、保护意识的提高,唤起了人们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并有效解决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等文化的冲突,如时装设计作品中大量采用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和传统制作工艺,工业设计作品中的中式传统造型、图案、色彩的运用,家居设计中家具和饰物上的传统艺术元素装饰,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的中式传统建筑形式和构件,园林规划中的五行风水学说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等等。正是这些有着传统民间艺术元素的现代设计在各个不同设计领域的成功体现,标志着人们对传统民间文化情结的回归,也应对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好地解决了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民间艺术之间的承启关系。
三、现代环境艺术在民间艺术设计中的启示和借鉴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一门学科,不仅要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美的追求,而且要满足人们在不同文化背景、民族、信仰、地域的精神审美需求。在当今国际化设计的大环境下,人们意识到身边缺失民族地域文化的情感设计,从而呼唤设计回归本土,并从民族民间艺术中寻找设计灵感,主张保护传承民间艺术,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特色使中国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走向世界。正如马未都先生所说:“文明趋同,文化求异。”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民间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传承的具体体现形式,对于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来说有着吸取和借鉴的必要性。
1.民间艺术对于现代环境艺术精神意识上的启示
《葬经》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所说的风水。又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阴阳五行”的宇宙观点,这些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及居住观,在当前社会为人们处理人和自然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问题,为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2.民间艺术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内容形式上的借鉴
当今的环境艺术设计在现代化设计一统天下的背景下极易造成设计作品的冷漠感,人们的视线逐渐被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理念所吸引,开始将大量的民间艺术元素植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环境艺术设计起到很好地扩展内涵及外延的作用。
首先,民间艺术造型方面的元素植入。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大量采用中国传统古典建筑的造型,如构件、花窗、斗拱、梁柱、雕刻及古代园林中的障景、借景、造景等元素。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运用了江南水乡的元素和特点,又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造型,采用了斗拱的形式,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科学和实用的前提下充分表现了中国的传统特色。
其次,民间艺术色彩方面的元素植入。在几千年来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和民族地域文化的背景下,中华民族形成了独有的色彩审美观念和习惯。中国人常讲的“恶紫夺朱”,是说我国传统认为紫色是邪恶的、不祥的,红色则是喜庆愉悦的色彩。因此红色在中国深受人们喜爱,赋予了民族情感并被称为“中国红”,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常被采用,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主体建筑的色彩。江南水乡的“粉墙黛瓦”是指白色的墙和灰色的瓦,表现了人们返璞归真的色彩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居住观。
最后,民间艺术形成内容方面的元素植入。中国的民间艺术常常以“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来表现深刻的文化内涵。如在剪纸、年画、雕刻、染织图案等民间艺术中,梅兰竹菊代表君子,松鹤代表长寿,石榴莲子代表多子多福,鱼莲图案表示男女之间的爱情,等等。
篇6
【关键词】招贴设计 民间艺术 体现
招贴设计又被称作“海报”或者“宣传画”,属于户外广告。通常情况下分布在街道、公园、影院、商业区、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在国外则被称为“瞬”间的艺术。虽说当今的广告业日新月异,新的理念、技术、媒体形式层出不穷,但还是无法代替招贴设计。其在一些特定领域内还绽放着活力,并且取得令人十分满意的广告宣传作用,这些都是由其特征所决定的。而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非常悠久,形式多样。其在表现形式上也包含了招贴设计的方法和要求,这也是当今民间艺术在招贴设计领域内盛行的原因。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使得很多民间艺术元素被用于招贴设计当中,这本身也是一种西学东用的体现,是将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设计理念用在东方的民间传统艺术。因此,只有将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与现代西方的招贴设计相结合,才能使本土的民间艺术以一种全新的面貌不断传承和发展下去。
一、民间艺术元素概述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彩、灿若星河。从材质方面看,有布艺、品饰、木头、陶瓷、泥塑等;从工艺方面看,有玉器工艺、大理石工艺、兽皮工艺、漆器工艺、竹编工艺等;从外在表现方面看,有年画、编画、绘画、唐卡、瓷器、鱼皮衣、风筝、脸谱、剪纸等;从内容方面看,大多是代表长命百岁、吉祥如意、趋利避害、儿孙满堂等美好愿望。另外,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所以民间艺术也包含了一些民俗成分,例如少数民族的“图腾”信仰以及“万物生”。
二、民间艺术在招贴设计中的具体体现
(一)民间剪纸艺术在招贴设计中的体现
我国的剪纸艺术早在汉代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其材质包括皮革、金银箔、纸张。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一直流传至今,也形成了很多丰富的制作技巧和表现形式。民间剪纸艺术在招贴设计中具体体现为:1.阴阳观的体现。招贴设计讲究虚实相结合,彼此之间相互联系、融合。然而,剪纸艺术当中的阴阳互补造型则能为招贴设计带来新的思路和创意,起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2.时空造型方法在招贴设计中的体现。民间剪纸艺术当中的时空造型体现在其对视觉比例、相互关系和位置关系的思维策划。体现在招贴设计中能起到随心所欲的表达效果,符合宇宙整体的自然规律。民间剪纸艺术中的时空概念在招贴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使得招贴设计出的作品更加具有层次感和时空感。3.民间剪纸艺术当中意象造型在招贴设计中的体现。现代招贴设计非常推崇从独特的思维视角来表现主观内心的一些意象,这同时也是民间剪纸艺术当中意象造型的理念核心。所以在招贴设计中运用意象造型设计出来的作品会有一些装饰风格和理性化特征。
三、民间美术色彩在招贴设计中的体现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色彩纷呈,多种多样,且每一种色彩都有着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人们将其用于招贴设计当中,不仅能够体现出设计的审美要求,而且更能体现出设计当中隐含着的文化内涵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就采用了天蓝、黄、黑、绿、红五种不同的颜色环圈在一起来代表五大洲的颜色,象征着世界各地人民友好和平、和谐共存。同时,这五种颜色也代表了中国道家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合一,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最精彩的结合,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招贴设计。
四、民间书法在招贴设计中的体现
民间书法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民间书法艺术被应用在现代招贴设计当中,使其书法线条的那种韵律感与招贴设计本身的形式美感相得益彰,设计出来的作品既有民族的特色又不失简约美,从而提升招贴设计的审美价值,实现了使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完美统一。在现代的招贴设计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民间书法的身影。书法在用墨方面分为浓淡、稠稀,所以可以产生深浅层次分明的效果。水墨的虚实关系和那种随意的笔触体现在招贴设计之中,使招贴设计具有独具特色的美感和无规律性,使其更具有民族的印记。
五、民间吉祥图案在招贴设计中的体现
吉祥本意就是美好的预兆,是人们对未来的祝福和展望,也是中华民族对于万事万物的美好祝愿,所以民间吉祥图案十分受大众的喜爱和欢迎。中国的吉祥图案在历代石刻、石雕、岩画、画像石、画像砖、陶塑、剪纸、刺绣等艺术中,都有其形象的刻画,在经历了数千年的艺术加工后,它们在中国传统的装饰艺术领域当中自成一派。其纹样有的形象完美,有的神奇怪异,各式各样,让人目不暇接。所以人们把民间吉祥图案中的精华部分应用到招贴设计中,然后运用现代招贴设计的手法,例如切割错位、打散重构以及变异等方法,把提取的吉祥图案再设计,再把其糅合到现代招贴设计中。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不但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更加能够体现出作品所包含的神韵和内涵。其次民间吉祥图案的寓意也体现于现代招贴设计之中,从而延展出更深、更新层次的精神理念,使民间吉祥图案具有时代性和文化性。总之,将中国的民间吉祥图案结合现代招贴设计出的作品是具有时代性和主张性的关键所在。要研究民间吉祥图案如何融入现代招贴设计,就必须先对民间吉祥图案充分了解,然后再对其进行利用、设计,这样的民间吉祥图案才能成为招贴设计中新的启发点与创意点,才能够使招贴设计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意蕴。
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文化底蕴深厚。在表现形式方面包含了招贴设计的方法与要求,这也正是民间艺术在招贴设计领域中一直盛行的原因。民间艺术在招贴设计中的体现有内容、形式、思想、精神上的等,使得招贴设计更加丰富饱满,也越来越有中国“味”。
参考文献:
[1]耿聪.民间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3(8).
[2]孙心乙.剪纸艺术的意象文化对招贴设计的启示[J].美术大观,2012(3).
篇7
关键词:民间艺术、推动、发展、民族文化、民族精神
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审美的观念,民间艺术形式表达了人民对日常生活的真实体验和美好愿望,不仅具有强烈的形式感和程式化特点,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利用民间艺术的形式通过包装自身的造型、结构、图形、色彩等形式体现,能更好的实现包装的实用和美学价值,展现产品的民间文化特色,并且传统民间艺术样式繁多,伴随着历史遗留的风俗习惯仍在民间沿袭,它以甚为独特的符号体系、含蓄的表达手法、多元的造型特色生动地传递着民间艺术的风味。它所代表的民族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素养早已悄无声息地融化在民族文化之中并维系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一)民间剪纸的发展现状
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最具特色的形式之一,风格独特,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由于中国人的传统气质是偏于内敛,在感情的传达方式上以含蓄为美,而剪纸创作表现中民间艺人善于以比兴、拟人等手法来表述自己的内在的情感,但其造型却蕴含着深刻象征意义,它们往往采用思维互渗方式,创作出幻想性综合形象,使其在展现自己独具的风味时也体现了民间生活浓重的审美意趣和整体概括的装饰美感。它是中华民族深远传统文化的民俗载体,是探求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丰富矿藏,也是深受民众普遍喜爱和认知的艺术形式。
(二)民间年画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历史的长河,民间年画也在以其独特的传承方式不断吸取时代气息发展至今,它画面布局丰富饱满,内容完整,富有极强的装饰性。根据内容需要造型适度夸张,整体形象和谐统一,更好地突出画面的主题,并且色彩明快浓艳,高纯度是年画突出的特征,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年画色彩浓重、对比强烈,而且民间年画中皆有黑白线描轮廓加之留白处理局部渲染,使得画面在对比与调和中形成和谐统一的效果,总体展现喜庆、欢快、鲜明、热烈的调子。
(三)刺绣艺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对于民间刺绣的理解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它伴随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一起传承。最早的刺绣记载“予欲观古人之像,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绘;宗彝、藻、火、粉米。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衣。”它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是以物质材料通过某种技艺表达人们的观念和感觉,它与民间的观念、民间信仰和民族的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最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从古至今的民俗文化,记录着人们的思想意识、情感特征、审美感悟和文化的演变,同时也折射出绵延千年的中华文化。
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于此同时西方的经济大国也不断的向我国进行技术和资本的输入,西方的观念、文化和生活方式随之涌入。面对这种形态,设计师们必须在汲取优秀文化的同时抓住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掌握技能运用到设计中以此来展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使之源远流长不断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篇8
在20世纪世界现代艺术运动影响下,中国的当代艺术已经进入了一个繁荣阶段。这不仅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现代产品设计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像现代西方的概念超现实主义、结构主义、抽象主义,如新的艺术和动画艺术等方面,中国的传统艺术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强大的挑战,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这种情况会影响该国创造的现代产品设计和追求的一部分。
多元化艺术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继续寻求的途径现代产品设计的创意改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去思考中国的发展现代产品设计的问题。努力融入当地文化,学习现代产品设计中使用的传统民间艺术的元素。从感觉上和艺术起动风格的创作。
二、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及文化价值
民间艺术是民俗文化,是公共生活和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直接反映其独特的生活乐趣,其中包括代人的审美理想的深刻的社会和历史信息。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多样,是人们的精神生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间艺术是密切相关的人们的基本需求,这也直接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民间艺术为载体的民俗文化,民俗活动,它的形象紧紧地握在一起。由于民间艺术的特殊形态特征,民间艺术和民间形成了文化的互补互动关系。首先,这是因为民间艺术和民俗形式的丰富内涵;其次,民间艺术和民俗活动依赖于长期的传播,因而不会被历史所淹没,都与不同形式的民俗文化。
生活中最简单原始的方式体现了美学和审美追求公众的理解和不断改进的做法。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功能性和美学融合,民间艺术,或与母公司的文化艺术形式。庞大的民间艺术系统,几乎涵盖了每一个环节涉及到人们的生活,从广义上讲,包括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剧,是满足人民群众和他们的生活审美需求,创造艺术门类;分类狭义上指的是民间艺术的形状,包括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民间工艺品和民间艺术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我们知道,民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在社会,创建国家和民族是一种文化现象与民间文化遗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力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人类社会生活的情感理解与表达。
三、现代产品造型设计及发展趋势
早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工艺品,工艺,还是这些手工艺品是否相当不错的形状。随着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物质生活,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工业快速发展,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现代产品设计中占有社会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不仅要考虑功能和结构设计,还要考虑它的独特性,价值和创新。这些功能对产品的外观性能,使文化传统的延续,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方式。
设计是生命,关心人民生活的本质,生活创造一个更加理性的方式,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对于现代工业设计的重点则不会创建任何东西,但适用于各种中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人的需要,什么都能满足。它位于关怀和尊重的人,其目的是提供多种人类可能性的选择,从解放出来的各项规定人民通过自由的事情建立一个更和谐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以及市民控制呈现自身的尊严。
现代产品设计开发背景在当今时代,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一:生理需求的“人性化表达”,不仅要满足产品的功能,与产品带给体现人文关怀;二:心理学需求的“情感共鸣”在很好地满足了功能要求,同时也要求产品让人产生共鸣的心智认知。
1.色彩
色彩是一种语言,是信息传输的视觉效果之一。颜色可以显示的对象,空间位置和整体效果是最直观的设计性能元件的形状。产品的设计,并通过色彩的视觉效果,以显示之间的关系外观形象。有色人种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靓丽的色彩会产生愉悦的心情,但如果产品过于单调的颜色,形状,然后在美国,即使它是很难把握消费者的心。颜色和形状应互相影响,而设计师应该使“形”与“色”的协调。
2.形态
外形是由点、线、面的组合来确定和卷构成的平面的基本特性也构成。形式的产品建模结果的整体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通过获得连通,无论是平面或三维设计可以被人感知到获得以引起相应的情感的产品外观件的环境中,空间或性能。形式不应局限于本身,其比“形”的整体意义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四、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对现代产品造型设计的作用
(一)民间艺术元素为探索现代产品设计的重要资源
经济全球化更多的时代,设计得更加本地化。现代设计从根本上离不开民间艺术的滋养。因此,我们应该转移的现代产品设计元素的关注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探索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汇点,使之成为一个产品的设计和造型特征具有中国特色,这是工业设计发展的未来趋势。
(二)融合民间艺术元素是现代设计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国家,民族日益一体化的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产品设计是独一无二的市场,不仅技术先进和功能,而且还需要体现创新的文化特色。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市场,经济行为,但也反映了文化和美丽。设计师只使用在民间艺术的设计元素,强调的特色和风格,技术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使产品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篇9
明末著名书画家杨文骢,虽列黔人,但流寓金陵颇久。一度享誉京华艺坛的贵州近代文化名人姚茫父先生,一生的文化艺术生涯也主要是在北京度过的。他们对贵州美术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尚待研究。
贵州地处僻远,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开发不过是近几十年来的事情。外来先进文化的种子移植缓慢、本土文化的原生形态破坏不大,所以相对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也许就多保留了一些原始、古朴、蛮荒、神秘的民俗和田园牧歌式的柔情。
这种神秘、朦胧的面纱对外地大批的观光客无疑是有强大的诱惑力。据调查,贵州各地的民族民间艺术是相当丰富的,单是傩戏脸子一项即在贵州山区流传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之久,且不用说各种神彩各异,独具魅力的歌节、风俗了。
仔细思考一下,这些深藏于贵州山地、紧紧扎根于贵州山民中的民族民间艺术,对于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贵州艺术家来说,实际上也是一份不轻的“传统”。长期以来,它被“文人画”传统视为异端,认为其“野蛮”而加以排斥、封锁。故多不为人们所知。
由于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始终与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维系着血肉般的联系,这就使得它较多地保留了艺术初始时期的基本特质,对以江浙文人画为代表的日趋纤巧、文弱的“正统”艺术来讲.当然就显得要更稚拙、更天真、更古朴,也更阳刚一些。
不过,民间艺术毕竟是一种只在古老传统与现实文化夹缝间存留的“半文化”(half―culture).它往往比自己归属的正统“文人画”传统更为落后。所以,若就现代社会和现代意识而言,它又显得更保守、更封闭、更僵化一些。
看来,我们在自以为走出“文人画”正统的“怪圈”后,复又陷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令人迷惑的“怪圈”。
艺术家“进”或“出”都须非常谨慎、机敏,否则一不小心落在这份“传统”所设置的困境之中。其进退两难的处境并不比江浙的一些青年美术群体,和苦苦挣扎于文人画的巨大辐射力和现代派的撞击之下的负担更轻。因为民间艺术与现代文明的鸿沟只在于地理位置的僻远和信息渠道的阻塞,一旦打破了封闭的壁垒,那曾经使我们惊讶、自豪、骄傲的原始性和乡土性还能维持多久呢?而从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向来讲,走出封闭、走向世界是势在必行的选择,贵州当代美术当然不能例外。
近年来,美术界此起彼伏的“本土文化热”、“民间美术热”和“热”也正是基于文化开放和西方现代美术思潮的撞击这样一个前提。对“传统”的继承有正有负。亦步亦趋是继承,反其道而行也是继承,关键在于艺术家怎样根据自己的才性气质去选择。
“传统”是一个正在被我们理解着、规定着的东西,重要的还在于艺术家是否具有了参与同世界艺术对话交流的才力和胆识,但一味强调本土文化的优势,而回避自己的不足,这种心态本身是否就是一种山地文化的病弱呢?
篇10
一、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历史必然性
(一)民间艺术产业化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产业化是政府保护和促进民间艺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基于艺术产业化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从中获悉,政府部门在保留和传承民间艺术时,试图通过艺术产业化这一特殊发展路径实现民间艺术的良好保护。这也就意味着,民间艺术产业是政府机构重点保护的产业对象,理应在建设过程中实现物质条件和人文条件的双重满足。一方面,政府机构意识到民间传统艺术对中国古代文化传承和延续的重要意义,指出要通过艺术产业化发展,实现民间艺术的良好传递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维护;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机构不再满足于单一的物质效益提升,而是试图通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向繁荣[1],实现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综合建设,因此,民间艺术产业作为政府机构重点保护的产业对象,就会得到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还会通过必要的资金扶助,实现良好的沟通往来,以真正满足艺术产业化建设的需要。产业化是民间艺术保留其原有形态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建设的不断推进,民间艺术逐步呈现多种形态方式,不仅包括传统民间艺术的古典美,也涉及现代民间艺术的时代感,部分民间艺术甚至实现了传统古典美与现代时代感的融合,形成了多边综合民间艺术形式。从目前的发展来看,部分民间艺术已经逐步流失了原有形态,因此,艺术产业化-193-作为民间艺术原有形态保留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自然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艺术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拉大,使得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能够以整体的形式面向广大群众。这样的综合运作模式,使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历史性和时代性,而无需为了时代感的营造去除传统历史要素,此时民间艺术的原有形态保留得到较有力的扶持和辅助,实际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自然不容小觑。产业化是民间艺术进程中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间交流不再满足于单一的经济贸易往来,而是试图通过民间文化交流的方式,实现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和汇聚。而艺术产业化建设作为促进国际间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一方面,艺术产业化发展使得单个的民间艺术个体能够整合成较为有力的艺术整体,由此汇聚较大的文化力量冲击国际市场,并进一步实现国际间民间艺术的文化交流与文化消费[2];另一方面,艺术产业化发展促使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得到更多的关注度和重视度,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国际间民间文化交流的行业和工作,其时展效益自然是较为乐观的。(二)民间艺术产业化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部门。而就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发展现状看,民间艺术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在进行艺术产品或服务交易时,往往需要由交易双方进行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多边认定,并以此考量民间艺术品及民间艺术实际的综合价值。而艺术产业化的发展,将进一步拓展民间艺术经济效益与文化教育的融合,实现独特的产业链建设,并成为该区域内产业建设的新起之秀。因此,民间艺术产业作为推进经济文化效益融合的特色产业,在时展进程中有着吸引更多人群关注和重视的历史必然性。
二、民间艺术产业化进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民间艺术产业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主要体现在政府部门监管管辖力度低、原有形态保留欠缺产业意识、国际交流中艺术资源利用不完全、艺术产业化建设路径单一以及缺乏民间艺术的独到性和创新性五个方面。(一)政府部门监管管辖力度低。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和市场机构理应依据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实现宏观调控与微观调整的协调[3],以真正保证艺术产业化发展实现规范化和有序化。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政府部门尚未对民间艺术产业化进程做出必要的监督和指导,政府部门的实际监管管辖力度相对较低,这使得艺术产业化发展的相关秩序不容乐观。从政府部门目前的监管情况看,在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初期,政府部门仅仅是对艺术产业化的艺术整合做出了政策指导,使其能够通过政府政策和政府资金的双重支持,实现多种民间艺术的整合,促进经济的繁荣与昌盛。但在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步入稳定时期后,政府部门对艺术产业化发展的核心监管却没有相应做出进一步更新。(二)原有形态保留欠缺产业意识。尽管艺术产业化发展促成了民间艺术原有形态的保留,具有较为重要的艺术传承作用,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艺术产业化发展对于艺术本身原有形态的保留,却欠缺一定的产业意识,艺术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仍然是较为严峻的。从目前的发展来看,艺术产业化建设中对于民间艺术原有形态的保留,仅仅针对不同艺术本身做出相应的形态维护,忽视了艺术产业链整体的产业意识[4],因此,大多数民间艺术只能在短时间内维持固有形态,却无法形成长期有效的保留效用。而在经济发展视角下,各种民间艺术的开发没有形成连贯性和整体性,这使得产业意识缺失的现象愈加严重。由于产业意识的缺失,艺术产业化发展的滞后现象已然是愈加严重。(三)国际交流中艺术资源利用不完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从传统的经济贸易交流上升到经济文化双向交流,其实际的交流价值在固有基础上有了迅速提升。综览当下的国际交流形式,无论是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产品,还是从国外引入国内的科技技术,都呈现出极为优越的交流意义。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艺术资源的利用并不完全。对于资源流出方而言,中国在建设独特的艺术产业链时,忽视了艺术资源的高效利用,而是单一地采取传统手段将国内民间艺术传承到国外,其实际收效不容乐观;而对于资源流入方而言,国际大国在接受中国民间艺术时仍然采取了传统的西方思维,忽视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这使得他们对艺术资源的品读能力并不能达到预期水平,资源利用率自然也相对低下,提高国际交流艺术资源利用的完全性成为当下中国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四)民间艺术产业化建设路径单一。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要想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共同繁荣并不是一件易事,相反,要实现经济文化效益的融合,需要多部门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努力构建多位一体的建设路径和建设模式[5]。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建设路径单一,并不能有效满足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呈现的客观需求。在国内市场中,不同顾客对民间艺术的消费需求不同,但艺术产业化建设却采取了相同的建设路径,使得不同消费需求无法在同一艺术市场中得到满足;而在国外市场中,尽管艺术产业化建设努力尝试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和交互,但在具体实现时,中西文化的融合程度仍不能满足一时产业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仍然容易出现因艺术产业化建设路径单一而导致的产业运作受阻现象。可见,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都需要根据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实现建设路径的拓展和延伸。(五)缺乏民间艺术的独到性和创新性。艺术产业化发展是中国经典文化要素实现国际市场流通的重点渠道,因此,民间艺术的传承手段和传承方式理应顺应时展潮流做出必要的变动。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延续却缺乏必要的独到性和创新性,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相对受阻。在艺术产业化建设初期,人们尚未意识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交互作用,仅仅采取了一般的产业建设模式,这使得艺术产业化中民间艺术的传承只能在小范围内实现沟通和交流。而在艺术产业化建设后期,人们开始关注虚拟经济的发展需要,却由于时间的局限性和滞后性,造成民间艺术创新的可能性大幅度锐减[6]。因此,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仍然受到较多阻碍因素的限制,应当采取合理的改善措施加以优化和创新。
三、新常态下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路径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解决民间艺术产业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强化政府部门核心领导力量、树立民间艺术发展的产业意识、提高民间艺术资源的综合应用度、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和打造艺术产业化品牌等途径,以促进民间艺术产业化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一)加强政府“看得见的手”对民间艺术产业的领导和管理。在经济新常态下,应该加强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对民间艺术产业的领导和管理,使之能够有更高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从政府政策角度看,政府部门应当根据经济新常态发展下艺术产业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制定出具有实际效益的产业化运作政策,保证民间艺术产业这一特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借助政府优惠性政策的重要推动力实现宏观调控下的有序发展[7]。而从政府资金角度看,政府部门应该调出必要的运作资金,保证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多种民间艺术能够在资金链运转不断裂的前提下,实现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扬。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应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建设方式,从高校中调集一部分艺术人才实现产业化发展的人力资源补充。此外,建议各级地方政府设立民间艺术创作专项资金或基金,加大对民间艺术创作生产的投入,加强对其前期宣传及后续推广的保障。(二)树立民间艺术发展的产业意识。从中国民间艺术产业化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民间艺术在进行产业化发展时,已然由于产业意识的缺失而面临着较大的现实困境。因此,在后期运作过程中,要想实现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规范化和有效化,就应该树立民间艺术发展的产业意识,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民间艺术产业化运作模式。一方面,民间艺术产业化建设的负责人应当形成艺术发展的产业意识,在民间艺术逐渐呈现产业化建设前就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产业意识的培养[8]。另一方面,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艺术产业的产业意识也应当根据产业链建设发展需要做出必要的革新和优化,一般来说,是由民间艺术产业链建设的相关负责人根据产业链建设的实际发展状况和发展需要,归纳出具有实际效益的产业发展新意识。(三)提高民间艺术资源的综合应用度。自中国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进程不断推进以来,民间艺术的资源利用率高低,已经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然而,从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当前情况看,无论是资源流入地还是资源流出地,都由于民间艺术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而出现了资源浪费现象。在后期运作过程中,要实现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有序化,就应推进民间艺术资源的综合应用,保证民间艺术能够在长时间内永葆活力。在前期整合民间艺术资源时,民间艺术产业化的负责人应当多渠道获取艺术资源,并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汇编整理;而在后期发展时,对于民间艺术资源的利用,应该采取多渠道挖掘的方式,使得民间艺术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都能得到充分挖掘,以真正实现民间艺术资源的多边应用,促进民间艺术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四)进一步推进传统艺术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尽管在艺术产业化的进程中,传统产业要素与现代产业要素应当以规范合理的形式达成共赢,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传统艺术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却较为薄弱,并不能满足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客观需求。在后期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产业的有效融合,应通过全方位解读的方式,了解传统艺术的艺术真谛,把握传统艺术传承和发扬的根本要义,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传统艺术与现代产业的交互点分析,得出艺术产业化进程中传统艺术呈现自身价值的新对策。而当传统艺术与现代产业出现相互矛盾的状况时,应当以辩证统一的观念和态度,分别考察传统艺术和现代产业的优劣势,并采取折中的方式做出综合考虑,保证传统艺术与现代产业的融合能够真正实现全面化和综合化,减少因传统艺术与现代产业融合不当而造成的艺术产业化发展受阻现象。(五)努力打造民间艺术产业特色品牌。从中国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来看,尽管艺术产业化发展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延续的重要手段,但在具体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的渠道和路径过于单一,欠缺一定的特色和创新。为了实现中国民间艺术产业化又好又快地发展,应当打造艺术产业特色品牌,实现艺术产业化的创新和优化。在前期筹备阶段,应当参考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目标,选定合适的发展任务并分配给不同的行业部门,使得各部门在建设艺术产业化进程中能够各司其职;而在后期运作过程中,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则应在已经具备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前提下,打造艺术产业特色品牌,实现产品品牌本身以及产品品牌深刻内涵的优化和完善,以真正增强经济新常态下艺术产业化发展的独到性和创新性。同时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加强重点民间艺术网站建设,善于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载体,促进特色民间艺术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
作者:蒙莉 雷金星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砥.民间文化资源产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秦皇岛为例[J].人民论坛,2012(11):172-173.
[2]张彤,韩俊武.民间艺术资源产业化路径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人民论坛,2011(20):214-215.
[3]关红.试论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民间艺术的产业化发展[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4(4):84-88.
[4]张中波.论民间艺术产业化的系统要素[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25-132.
[5]程芙蓉.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语境下的经济价值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5(4):181-184.
[6]汪海燕.经济学视角下民间艺术一般产业化发展研究——以安徽美术为例[J].江淮论坛,2015(3):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