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园物业管理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1-07 17:3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校园物业管理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校园物业管理的建议

篇1

关键词:高校 物业管理 建议

高校物业管理是在社会住房制度改革、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和高校后勤社化改革的推进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高校物业管理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因此,在目前的新形势和新环境下,开展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工作的创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高校物业管理的内涵

1.1、高校物业管理的含义

高校物业管理是指专门的管理部门、机构受学校和师生的委托,在后勤集团的领导下,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管理标准及合同、契约,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先进技术就学校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校园、各类建筑物、设施设备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并向物业所有者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有偿性的服务。以经济手段对物业实施统一的专业化管理,并向学校或师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服务,同时促进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构筑一种和谐、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推动学校整体进步。由此可见,物业管理是一个集管理、经营、服务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1.2、高校物业管理服务的内容

1.2.1、维护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的维护分为对自然环境的维护和对社会环境的维护。自然环境的维护主要包括:校园环境卫生的管理与服务,主要是为了净化校园及其环境,定时对各楼宇内外环境进行清扫保洁,保持校区内环境卫生的清洁而开展的管理与服务;绿化管理服务,主要是为了维护校区内园林绿化,定期地进行保养和营造,使校区内学习和生活更加舒适、健康。社会环境的维护主要包括:校园内安全护卫管理,主要是保护校园的安全,同时作为物业服务企业要做好预防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准备,给师生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消防协助管理服务,主要是定期检查消防设施设备,定期地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消防演习操练,保证在关键时刻义务消防队伍能派上用场;校区交通协助管理,主要是对校区各种车辆、道路的管理,保证交通畅通、快捷,为师生创造安全、便利、舒适的环境。

1.2.2、校园物业修缮

物业的修缮主要包括建筑主体的管理与修缮和设施设备的管理与修缮。建筑主体的管理与修缮,主要是定期地对房屋(各类宿舍、教学楼、实验室等)进行检查、维修,保持房屋完好率,确保房屋的使用功能,努力使房屋保值、增值,它包括房屋日常维修、保养,房屋各类的小中大维修等;设施设备的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房屋的配套设施设备及各种教学设施设备的完好及其正常使用而进行的管理和服务。除此之外,校园内的市政道路、管网管理与维护和修缮,保证畅通和使用。

1.2.3、营造育人氛围

高校物业管理既有社会化、企业化管理的特点,又与普通物业管理不同,它有着为教学、科研、师生提供服务的职能,更富有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积极开展校园文化的职能。物业管理人员热情周到和文明规范管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清新的空气可以是学生们的身体健康、精神振奋,良好的校园文化熏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陶冶情操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正是由于物业管理这种对校园环境的优化作用在不断促进学校育人工作的全面实施。

2、当前高校物业管理现状

2.1、管理服务观念落后

高校物业管理仍然处于一种家庭式作坊制,存在小打小闹的经营意识,管理技术,服务手段相当落后。保洁工作,扫地只用扫帚、拖地板是用一把拖把,擦玻璃用一块抹布。这一种服务方法,可谓:一把扫帚、一把拖把、一块抹布“打遍天下无敌手”。由于经营意识落后导致服务技术踏步不前,而社会上物业管理己采用了机械化服务、无纸化管理、电脑化报修等服务平台的先进管理技术和服务手段。而作为高校物业管理必须更新服务理念经营意识,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技术,与现代物业管理相匹配。

2.2、物业管理队伍知识老化、年龄老化

高校人事部门往往注重引进专业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技术人才,很少考虑高级管理人才和物业管理技术人员。目前高校物业管理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在职员工的年龄已极大数接近50岁或50岁以上年龄,身体状况欠佳,在40岁以下仅占在职人数20%左右,而物业管理是一项繁琐而复杂的服务工作,更需要一些年富力强的青壮年,物业管理才能朝气蓬勃。为了降低物业管理成本,在操作层面上的工作人员极大多数聘用了中年下岗、待岗人员和退休工人,以及外来劳务工。这一群体人数占物业管理队伍75%左右,这一群体人员的文化水平低,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受到限制。

2.3、制度不够健全

规范的物业管理制度按性质分为物业管理单位的管理制度和物业辖区的管理制度。物业管理单位的管理制度可分为:综合、行政、财务、业务管理制度等,常见的主要有管理机构职责范围、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操作程序和服务规范等。辖区的管理制度分为物业管理公约、物业各区域内的管理规定、用户手册等。目前各高校物业管理部门尽管也制定了诸如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工作程序、行为规范等相关的制度,但还不够完善,不成体系,执行也不够严格。

2.4、物业员工亟待技术培训

物业管理中保洁、绿化、维修、保安等工种均有较强的技术性,部分物业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术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应用、经营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素质。目前各高校的物业管理大多数是以原后勤职工为主体,这部分人员物业管理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相对缺乏,员工的培训极为必要。

2.5、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当今时代,我国高校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建设施工、设备购买项目较多,资金使用缺口大。而当前我国高校物业管理经费仍主要依靠学校财政拨款,经费自然也就十分紧张。这就使得高校物业管理大部分时间都处于 “贫血”运行状态,也就很难实现更大的突破,严重制约了高校物业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3、加强和完善高校物业管理的建议

目前,从高校物业管理运行情况来看,还有一些问题。为此,应在后勤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确定高校物业管理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3.1、树立物业管理现代化发展理念

将物业管理理念引入到高校后勤管理中,本身就是要是引入竞争机制,使高校后勤管理步入专业化、一体化和企业化发展道路。因此,要树立物业管理现代化发展理念,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行政化物业管理习惯。要建立健全高校物业管理制度,以制度来规范物业管理的各项工作。另外,高校物业管理的企业化发展仍然需要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如争取政府在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争取学校在行政方面给予便利条件,等等,但仅仅靠外部支持是不够的,物业管理企业要按照现代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标准严格约束自己,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增强自身实力,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企业的自我发展。

3.2、提高物业管理水平,走集约化道路

高校后勤不仅有一批物业管理队伍,还有一批集物业维修、绿化、保洁、保安为一体的物业服务队伍,他们长期为教职工和学生服务,熟悉服务对象的特点和要求。但也有服务意识差、“朝南坐”的习性。为此,迫切需要以素质教育、岗位培训、技术考核等形式,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并通过机制的转换和专业部门利益的调整,做到优胜劣汰,造就优秀的物业管理队伍,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高校转制的物业管理还应脱离“小而全”的格局,立足高校物业管理集中与分散并存的市场定位,形成向集团体发展的扬己之长,进行专业化、区域化有机统一的局面。日后,学校对公用房屋采纳用大包大揽的行政管理方式也将退出,物业管理的触角将会延伸至学校的各类用房。目前,从市场需求量和市场规则保障都为物业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校物业管理应及早介入。

3.3、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重点是对高校物业管理队伍按照国家规定的物业管理标准结合实际加强专业化建设。一是要高校物管部门制订物管队伍建设规划在引进物管队伍上有优惠措施及政策以吸引优秀的物业管人员。二是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要依据职责分别进行专业技能、礼仪礼貌、文明执勤、行为作风等方面的培训。制定计划、制定培训大纲、组织编写教材、进行专业讲授、示范训练、进行实践考试。三是提升高校物业管理人文品位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高校物业管理处于高校这个特定的环境,受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影响决定了其价值取向应服从于高校“教育育人,’的大目标。

3.4、以服务为本,树立高校物业品牌形象

结合新时期学生出现的新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增加工作内容和服务范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向他们提供优质、廉价、高效、多方位、高品质的服务。

3.5、理顺物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引入物业管理模式,旨在对物业实施专业化的管理和经营,通过对高校内部特定的市场、特定的消费对象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有偿服务,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物业管理模式。首先,需从改革原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入手,将原隶属于物业管理范畴的资产、人员等成建制地从行政管理系统中规范分离出来,组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并到工商管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物业管理企业,不再按高校下属行政组织管理。其次,需将原有服务区域内的经营点、商业点等以租赁等方式同步划入物业管理公司,以增加其造血和发展能力。再次,学校住宅区的教职工作为业主,应按标准交纳专项维修资金,设立专门的账户,专款专用。同时,成立住宅区业主委员会。

参考文献:

篇2

乙方:_________

甲方将学校物业管理服务方面的工作委托乙方管理服务。乙方将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热情优质的服务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生活创造整洁、优美、舒适、安全、宁静、便捷,及时、可靠的环境,为此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责任、权利、义务

1、对校园内的一切公共设施及设备享有所有权,并有对国有资产的保护、使用和监督权。

2、负责对乙方管理与服务进行工作查询与质疑。

3、负责制定学校绿化、美化及设施的更新改造计划。听取和采纳乙方对校园绿化等改造工作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4、负责按规定向乙方支付物业经费和运行费。

5、负责了解掌握乙方经费运行情况,对违反财务规定的行为提出意见。

6、甲方可视完成物业管理的优劣向乙方提出奖励意见和处罚意见。

二、乙方责任、权利、义务

1、按协议内容保质保量地完成物业管理与服务工作。按文明校园建设标准保持学校的花园式单位及文明校园的称号。

2、对院内的公共设施及地面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其使用功能,如需要改变应经甲方同意后方可实施。

3、定期向甲方通报工作情况,对甲方提出的合理的整改意见有义务执行。

4、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将本物业管理内容和责任转移给第三方。

5、乙方应建立并保存详细的物业管理档案资料。

三、委托管理主要内容

1、全院的绿化、美化工作。

2、教室的卫生保洁服务和管理工作(不含专用教室)。

3、公共环境、公共场所的保洁服务和管理工作。

4、公共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运行和管理工作。

5、公共建筑部分的维修保养工作。

6、自管家属楼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7、水电暖的维修管理与服务工作。

8、院内创收经营水电费和供暖费的收支工作。

9、节能工作。

10、家属水、电费的统计、收缴工作。

11、饮用水供应和洗浴工作。

12、院领导办公室的保洁和开水供应工作。

13、家属门卫的管理工作。

14、校内各商业网点的管理工作。

15、学校人防工程的管理工作。

16、其它甲方需要委托的工作。

四、服务标准

乙方应按以下标准实现物业管理目标。

(一)校园绿化美化工作

1、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并承担甲方大型活动及重大节日的花卉摆放工作。

2、按不同季节对花卉苗木的养护要求进行养护,并做到:树灌木完整,长势茂盛,无枯枝死杈,无病虫害,树木无钉枪捆绑;绿篱、绿地无杂草、杂物,无堆物料。完好率应达到98%以上。

3、校园绿化面积应达到应绿化面积的95%以上。

4、绿地、各种树木的种植和调整工作应本着美观合理的原则进行规划管理。对各种古树应重点保护,防止损伤和坏死。

5、院内的建筑物能进行立体绿化的,应进行立体绿化。

6、绿地微喷面积应达到总面积的80%以上。树木浇水应有计量。

(二)环境卫生工作

1、道路环境应整洁。清扫要及时,做到无杂物、废纸、烟头、果皮、痰迹、积水等。

2、阴井、排水设施应通畅,无污水外溢,排水口处无淤泥和杂物。各井口盖完好,化粪池应定期清理,无粪便外溢。

3、卫生间应保持干净整洁,无异味、无蚊蝇、无粪便、无污水外溢。

4、垃圾楼应保持无蛆、无蝇,四壁清洁,地面和周围无堆放垃圾,应封闭集装箱上盖。应根据垃圾日产量及时调整集装箱数量。垃圾楼吊装设备应及时检修和保养,杜绝事故发生。

5、院内垃圾应日产日清,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垃圾箱及果皮箱应完好清洁,周围地面无杂物污渍。

6、建筑物内外无乱写、乱划、乱粘贴,无残标;公共设施、牌匾、路标、雕塑、亭廊、石桌椅应定期擦拭,保持清洁。

7、校园主要干道的地面卫生应在每日早7:30以前清扫完毕。公共场所应定期清扫,保持清洁。上课期间不得有任何影响授课的清扫活动。

8、道路、地面不得直接搅拌水泥沙浆,建筑材料应按指定地点摆放整齐。建筑垃圾应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影响道路通畅和环境卫生的现象要及时管理和清运。

9、门前三包工作应符合门前三包的标准和要求。

10、应及时清理院内主要干道的积雪,保证道路通畅和安全。如洒盐水除雪,不得将积雪清扫堆放到绿篱和绿地内。

11、根据节假日的要求及时挂收国旗、彩旗、灯笼;开关大门彩灯、射灯。

(三)教室卫生工作

1、教室卫生应在每日晚自习后清扫完毕,锁门。第二天早7:00应将各教室门打开(特殊情况除外)。

2、应保持教室地面清洁、四壁洁白、墙裙完好无污渍、黑板完好光亮、无粉笔痕迹、粉笔沫应及时清除;门牌完好、装订美观;门窗、玻璃、纱窗、窗帘、小五金齐全完好;桌椅完好、摆放整齐、桌内外无杂物灰尘。

3、吊扇、黑板灯、照明灯、各种开关及各类设备应完好无损。维修要及时,保持良好状态。

4、粉笔(白色、彩色)板擦应保证供给并摆放整齐。要保持讲台、讲台桌的完好整洁。

5、制定教室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确保教学需要。

以上要求的完好率应在98%以上,各阶梯教室和大教室的照明

灯完好率应在90%以上。 (四)公共场所维护工作

1、各楼道(包括家属楼物业范围)地面清洁、门窗、玻璃、纱窗、小五金齐全完好,墙裙、楼道灯的照明完好率及满意率应在98%以上。

2、电梯应按规定做好年检并取得合格证及运行证,两证应挂在电梯间内。电梯应定期维修保养,不允许带病开梯,运行应正点。电梯间应干净、整洁、明亮。电梯工要持证上岗,严格执行电梯交接班制度,认真做好运行记录。严禁脱岗,确保安全。

3、要保证全院正常供水、供电、供暖工作。水、电、暖设备齐全,服务维修及时到位,设备完好率应在98%以上。

4、水、电、暖维修应24小时值班。要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确保服务安全、到位。

5、节能措施得力,杜绝长明灯、长流水和跑、冒、滴漏现象。

6、按规定做好饮用水箱的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工作,要定期进行检查、检测,确保饮用水安全。

7、按要求供应全院饮用水和洗浴。对茶浴炉房要制定卫生安全工作制度,确保正常供水和安全。对浴室内卫生、各种设施应及时检修,杜绝发生事故。

8、按要求每年应集中时间对外收取供暖费,并支付供暖费。

9、按要求努力回收学校创收水电费。

10、按要求统计、收缴、上报家属住户水电费。

11、按要求对院内人防工程进行检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五、违约责任

1、甲方违反合同规定,使乙方未能完成合同规定的服务和管理目标,乙方有权视不同情况限期向甲方提出解决意见(双方协商)。如逾期仍未解决,乙方有权中止合同,所造成乙方经济损失由甲方予以经济赔偿。

2、乙方违反合同所规定的内容或未达到的服务标准,或师生员工反映强烈且不能及时解决的,甲方有权要求乙方限期改正(双方协商),如逾期不改,甲方有权终止本合同。另行安排其它物业管理机构替代。给甲方造成的经济损失,乙方应给予赔偿。

3、乙方违约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和降低服务标准,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改正并清退多收费用。

六、其它

1、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并以书面协议签定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有同等效力。本协议有效期为一年,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2、本协议之委托协议书均为本协议的有效组成部分,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本协议共4份,甲、乙双方各执2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甲方代表(签字):_________ 乙方代表(签字):_________

篇3

关键词:高校后勤;保洁管理;质量标准;提升

楼宇、绿化、水景、石材等构成高校校园的整体环境,也是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服务对象。如何做好高校环境的保洁和维护工作,对提升高校的整体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给广大师生员工创造一个洁净、美观、舒适、优雅、宜人的卫生环境,使得在里面工作的人们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同时,通过正确、科学、合理的保洁和保养能够延长建筑、配套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一、高校后勤物业保洁工作的总体质量要求

参照《浙江省高校物业管理行业工作参考标准》,可以将高校物业保洁归类为三个方面:楼外保洁、楼内保洁和消毒杀毒。其质量标准大体罗列如下:

1、楼外部分的保洁质量要求。马路和人行道:无明显泥沙、污垢和垃圾杂物;绿化地:无明显大片树叶、纸屑、生活垃圾袋等杂物;垃圾房货物果壳箱:在房屋周围要保持清洁及时冲洗污物,不能有积水;宣传栏:无污迹、无明显积尘,无乱张贴。

2、楼内部分的保洁质量要求。扶手、墙壁、窗台等处,不应该存在明显的灰尘、烟头、口香糖等,也不能有蜘蛛网等;雨蓬、天台:无杂物、垃圾、纸屑等,排水口畅通;灯罩、烟感、吹风口、指示灯:目视无明显灰尘、无污迹;公用门窗、消防栓、标牌、扶手、栏杆:目视无明显污迹,用纸巾擦拭无明显灰尘。

3、消毒工作标准和要求。每月对垃圾房(桶)进行一次消毒(杀),由环境主管跟踪记录。夏令季节每天2次对垃圾房进行一次消毒(杀),按《垃圾房(箱)保洁规程》进行操作,由环境主管跟踪记录。消毒时使用培训过的消毒(杀)保洁员。使用高效低毒的消毒(杀)药水,按比例配制、灌入喷瓶,适度喷洒在需消毒的地方。喷洒前要放置“正在消毒”标识牌,穿好长衣、长裤,配戴口罩,完工后换洗衣裤,并用肥皂洗手。每次消毒后由环境主管跟踪记录,填写《消杀服务质量检验表》将情况记录存档。

二、高校后勤物业保洁工作的注意事项

高校保洁工作包括校园卫生、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区域的清洁。现仅仅从技术技巧层面对以下主要环节进行阐述,具体为:地面清洁、灯具擦拭和玻璃清洗三个方面。

1、地面清洁保养

A、大理石地面的清洁。①避免破坏大理石地面,应该避免使用酸性的清洁剂。②不能使用蛮力或者粗糙的东西对其进行摩擦,避免大理石面的磨损。③使用砂粉或粉状清洁用品。理由是,砂粉或粉状清洁用品在其干燥之后,一般会形成晶体,留在大理石表层洞孔内,造成大理石表层的爆裂。

B、木地板的清洁。①避免用水拖把擦地面,更不要用水泼地面。木地板遇水后会出现变形、松脱或干裂等现象。②不能用过重的,或者锋利的金属在上面推拉。③地板上的污迹不能进行磨刨,不然,木板表面就会受损或变薄。

2、灯具的清洁

各类灯具,除了日常要对其表面进行擦拭之外,还要定期对其清洗,因为由于物理原因,灯具上面要是不定期清洗的话,上面就会粘附很多灰尘,同时每次清洗的时候都需要注意做好以下的几点:

①准备清洗用具和用品。由于吊灯或顶灯一般在人的自然身高所触碰不到的高度,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做吊灯或者顶灯的清洁工作的时候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梯子、旋具还有专用清洁剂、毛巾、水盆或者水桶等。

②擦拭灯具。在擦拭灯具之前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要首先切断电源。一般在进行擦拭的时候需要先用湿的毛巾将灯具上吸附的灰尘进行一次大概的擦拭,然后再用干的毛巾进行二次擦拭同时将灯具上面的水迹擦拭干净。不过在居家生活中和工作中,由于灯具种类繁多,因此在对待不同的灯具的时候擦拭方法也应该不同。这里着重强调下关于玻璃和水晶制品的灯具擦拭流程主要为:首先是断电,其次是小心的下拆灯饰,并将其浸泡在玻璃或者水晶专用的洗涤剂或者是白醋和水勾兑成的液体中,轻轻的洗涤,然后再用水清洗,直至干净、透亮,最后再用干布将其擦干。

③灯具擦拭完毕就应该还原灯具,将灯饰重新装在灯具上,同时需要仔细的检查灯具和灯饰的安装是否牢固和稳固了,安装的效果是否和拆下来清洗前的一模一样,既要保证安全和稳固性又要保证其原有的美观和赏心悦目。

④一切都弄妥以后,此时应该接通电源,检测灯泡是否正常发光。

⑤注意安全擦拭各类灯具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问题。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安全重如天,安全第一的观念一定要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安全意识,才能在实际过程中去注重这个东西。所以应该在操作前、操作中方、操作后都要注重相应的安全问题,不能马虎大意,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安全问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3、玻璃的清洁

擦窗户和擦玻璃是校园公共区域定期清洁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项特别难的任务,在学校公共区域的保洁员经常要擦各种类型的窗和玻璃需要有以下两点要特别注意。

首先,应该掌握正确擦洗窗户和玻璃的方法和技巧。在玻璃擦拭前需要目观窗框上是否有明显的灰尘,如果有应该先擦洗窗框上的灰尘,在灰尘清理完毕以后再清洗和擦拭窗和玻璃,只有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擦拭工作。

其次,要注意安全操作。擦玻璃的员工要慎重选择同时应该有选择性的挑选。一般通常挑选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视力良好且身体健康的人员担任。这里需要强调一点要杜绝患有心脏疾病和高血压或者患有其他急性疾病的人员参与高空擦拭玻璃的工作。同时因为是高空擦拭玻璃,高空作业,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系好安全带,心思集中,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工作。

三、高校后勤物业保洁水平提升的建议

物业管理层应该按照IS0900l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培训保洁人员,让保洁人员熟知其岗位职责和操作规范流程,管理人员需要每天做好日常的监管和督查工作,确保高校校园的清洁,为学生们提供整洁、优雅、舒适、便利的学习、生活环境。

1、“5S”管理。校园清洁应该由管理负责人带领队员制订工作的目标和工作计划。然后对校园内每一个地方都进行5S管理,具体如下:

①整理:先将校园内需要整理的区域内的所有物品进行整理,需要的留下,不需要的坚决清走。②整顿:再将留下的进行分类,区分那些是经常用的,哪些是不常用的,再分区,将不同的物品放在不同的地方,不要混放。再为每一物品贴上标签,摆放整齐。③清扫:将所留下的物品以及所在的场地打扫干净。设立干净示范区,制定每次打扫的时间表,责任到人。制定定期检查时间,责任到人。④清洁:保持整理、整顿、清扫,持续下去。⑤素养:养成习惯,提高人员素质,永保整齐,干净。

2、加强物业管理人才培养。高校还应该配备专业化的保洁管理人才,一方面通过自己做出的人才储备计划,有组织有纪律的培养一批具有保洁专业知识和实战能力的管理人才;另外一个方面也要注重对外招聘的渠道的建设,引进一部分组织缺少的人才,同时在员工结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上注重协调,老中青比例适中,男女搭配着工作。专业化的保洁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保洁人员的培训的指导,并对保洁人员的进行考勤管理和绩效考核,确保高校校园的清洁。

参考文献:

篇4

1 总则

1.1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落实并规范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开展的“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为校园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教育普及等各阶段环节提供管理与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新建和既有学校校园建设的改建、扩建、运营、管理。以高等院校为主要适用对象,供其他各类学校参考。

1.3 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应在校园设施的全寿命周期内、在各个环节中统筹考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满足校园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推进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的示范建设,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4 在校园中大力开展节约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节约意识,提倡节约的生活方式,形成节约风尚。

1.5 建设节约型校园除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2 术语

2.1 节约型校园 指在学校办学及校园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中遵循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保护建设及运营的管理思路和节约教育理念、形成良好节约型校园文化的校园。

2.2 节能、节水、节地、节材 指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和材料,节省土地和材料资源。

2.3 循环经济 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2.4 校园能耗统计 指对校园所有建筑、设施及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能源的统计。

2.5 校园能源审计 通过对学校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对学校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能源经济与环境效果进行审计、监测、诊断和评价。

2.6 校园能效公示 将学校能耗总量和各部门、建筑物的单位能耗等统计数据,通过适当的渠道向使用者、管理者和全社会定期公示,以接受公众监督。

2.7 需求管理 指对能源及资源使用方的管理。通过政策制度引导和激励用户节约、合理使用能源及资源。

2.8 分项计量 按不同用途(如空调、采暖、照明、动力等)、不同的能源资源类型、形式(如电、燃气、燃油、水等)分别设置计测仪表实施分项计量,以客观准确地把握学校能源资源消费的状况,为制定有效的节能节约资源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3 基本原则

3.1 建设节约型校园,应本着建设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控制各种资源消耗,追求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

3.2 学校应高度重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工作,建立和完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组织,为持续地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提供全面协调和贯彻落实的组织保障。

3.3 应注重建立有效的节约建设审查评估和管理监管体系,完善各种节约管理制度,为节约型校园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3.4 应使学校师生员工全员参与节约型校园建设。将节约理念、管理方式和技术措施贯穿于校园规划建设、运营维护、教育普及等全过程。

3.5 加强资源节约宣传和教育,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培育校园节约文化。

4 监管体系

4.1 组织建设

4.1.1 学校应成立由主要校级领导负责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可由能源管理、基建、房产、资产、设备、采购、学工、团委等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专家组成,负责制定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的方针,指导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工作,组织协调各院系、各部门的资源,为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提供基本保障。

4.1.2 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可聘请校内或校外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为校园节约工作开展咨询、指导、推广工作,审核项目规划和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保护环境技术方案,建立校园能耗标准体系和用水定额体系,研究制定合理的校园节约管理体系。

4.1.3 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应下设办公室(如节能(节水)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校园节约的具体职能工作,部署、协调、监督、检查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

4.1.4 建立院系和部门的责任人负责制度,各部门负责人作为该部门节约监管工作的责任人,负责监督落实学校制定的各项节约型校园建设任务。

4.1.5 学生思想教育部门、团委及学生会将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纳入学生工作中,并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开展校园节约活动。

4.2 制 度建设

4.2.1 建设项目审查制度

建立和完善学校建设项目的节约资源评估审查制度。审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新建项目的专项审查

校园新建项目应按国家相关规范和程序委托工程设计,并委托审查机构进行节能专项审查。

2) 既有建筑改造项目评审

既有建筑分为历史建筑和一般既有建筑。

对于历史保护建筑的改造,以满足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为基本原则,组织专家论证和评审相适应的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技术方案,严格参照相关的法规条例实施。

对于一般既有建筑,建立和完善既有建筑设备的管理台帐;建立设备检定与改造的原则、组织和程序。应在优化运营管理的同时,有计划地实施节能改造。改造应当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对改造的必要性、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和评审,提高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4.2.2 校园设施运行监管制度

1)建立各级能效管理负责人制度

(1) 学校主要领导作为校园节能工作的责任人,并将校园节能工作与业绩考核挂钩。

(2) 各院系、部门负责人为该部门单位能效管理和节能工作的最终责任人,并建立相应的业绩考核体系。

(3) 对于能耗较大的建筑设施或设备,如含有大型实验装置的实验室,应指定实验室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为能源管理责任人,督促建立或健全用能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及能耗计量、统计工作。

(4) 应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的能源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熟悉国家有关节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具有能效管理专业知识,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和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职称。能源管理人员负责对本校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2)能源管理文件、报表、记录和管理台帐

(1) 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文件

明确校园建筑能源管理的原则、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协调及联系方法、记录表格(包括建筑物能源管理机构或责任人的任命或聘用文件)并形成文件。

制定关于建筑节能的有关管理措施和文件,完善设备运行的管理台帐。如大型用能设备(制冷机、锅炉、大型实验设备)或设备机房的节能管理规定、规程、能耗计量装置(仪表)的校验证明;管理人员接受节能培训的证明文件。

(2) 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文件

包括: 技术要求、操作规程、测试方法、竣工图纸、计算书等。

(3) 建立和完善建筑能耗记录文件

对建筑能源管理中的计量数据、检测结果、运行记录、分析报告、建筑自动化系统存储的记录数据等资料,应按规定保存,作为分析、检查和评价的依据。

3)校园能耗定额管理

参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及本地区的用能、用水定额标准和实际能耗统计结果,研究制定合理的校园用能、用水定额及管理制度。

4.2.3 统计审计制度

1)能耗统计

建立校园能耗、水资源利用等基础数据的专项统计制度和方法,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挖掘节约空间,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

建立校园建筑及用能设施分类能耗统计或分项能耗统计制度。

(1) 分类计量:可按照生活服务设施、行政办公设施、教学设施、学科研究设施、实验设施、实习设施等类别实施分类建筑物能耗计量。

(2) 分项计量:根据实际条件按建筑规模、耗能规模并参照《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条例》对大型设施建筑制定能耗分项计量实施方案。列入分项能耗统计对象的新建建筑或设施应按空调、采暖、照明等用途设计独立的电力线路并配置数字计量仪表,对于既有建筑应根据条件逐步配置数字计量仪表,为逐步建立建筑能耗分项计量及网络远程数据采集奠定基础。

(3) 能源管理人才培训

制订能耗统计实施方案、表式、分类统计标准,开展统计业务培训与技术指导并纳入能源管理岗位考核制度。

(4) 能耗统计报表及能耗数据库建设

能源管理人员应及时、积极、准确地记录能源消耗情况,建立能源消耗统计表。能源消耗统计表应包括:建筑基本信息表(附表1);建筑物耗电量、耗气量、校园照明耗电量的逐日数据表(附表2);建筑物耗油量、耗水量、耗热水量的逐月数据表,校园维护与维修耗水量、耗油量的逐月数据表(附表3);耗热量的全年数据表(附表4);能耗分项能耗计量系统(附表5)。建筑物用能用水记录或账单,统一按实际月(指每月起始日0:00~每月最末日24:00)折算。

(5) 建立校园能耗数据共享机制

应统一校园能耗统计数据的内容及格式,逐步实现数据采集记录的自动化、电子化系统建设,建立可靠性强、效率高、共享度高的校园能耗数据库。

(6) 高耗能设备设施的专项计量和能源审计

高能耗的实验设备设施应采取专门的分项计量措施,建立设备的运行记录,定期对高能耗的实验设备设施进行能源审计。

2) 能源审计

学校应定期开展能源审计,同时应积极配合并协助国家和本地区建设主管部门开展建筑能源统计和审计工作。

(1) 校内能源审计执行机构

校内能源审计项目须建立如下的执行机构:学校成立能源审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能源审计的领导和具体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能源审计工作小组应聘用校内或校外建筑、暖通空调、给排水、会计、审计等专业人员参与。

被审计的单位应指定或委托专人担任审计项目联系人。

(2) 能源审计程序

召集被审计的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主要运营管理人员工作会议,了解运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逐项核实基本信息表。

分析能源费用账单,分类计算出校园各类设施能源实耗值。

随机抽检10%的楼层以及重点耗能建筑,检测室内基本环境状况并记录。室内基本环境状况包括:温度、湿度、co2浓度、照度等室内参数;采用巡检方式,在整个审计阶段跟踪连续检测。

(4) 能源审计内容

检查校园建筑的节能管理状况,包括节能管理制度、节能管理文件、所采用的节能管理方法和节能技术手段。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进步措施;学校应健全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配备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仪表,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应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应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节能科研开发、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宣传与培训。

收集校园建筑的总能耗和主要用能子系统(空调、照明、办公设备、实验设备用能、特殊功能等)能耗,计算对应的能耗指标,从而判断建筑物整体及各主要用能系统能耗的合理性。

根据用能特征计算相应的单位能耗指标。

(5) 提交能源审计报告

能源审计结束后应提交审计报告,能源审计报告应列出审计的目的和范围、被审计设备(系统)的特性和运行状况、审计结果、确定的节能措施及相应的节能量和费用,提出节能潜力分析和建议,最后得出审计结论。

4.2.4 数据公示及共享制度

为深入持久地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提高节约意识,强化监督管理,应建立校园资源消耗数据公示及数据共享制度。

1)建立校园能源、水资源消费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数据的可靠性、数据采集的效率和数据的共享度,提高管理效率。

2)通过校园网、媒体等公开途径向使用者、管理者和社会定期公示校园能耗、水耗统计数据、分类单位能耗及水耗统计指标数据(包括现实数据和历史对比数据)。

4.2.5 需求管理制度

建立校园能源及资源需求管理制度。

1)制订和完善能源计量、收费管理系统,实现能源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

2)逐步建立校园用能、用水经费的指标化管理制度。校园用能用水逐步实行“全面计量,分类管理,指标核定,全额收费”的水电经费管理方式,加强师生员工的成本核算意识和节能节水意识。

3)建立校园节能节水奖励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对节能节水管理、宣传、节能技术应用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4)建立校园节能节水目标责任制度。将节能降耗和节水目标任务纳入各院系、部门的目标责任制,将能耗水耗指标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5)建立校园用能用水设施档案制度。定期委托相关检测机构对用能用水设备和系统的性能进行综合检测评价,定期维护,保证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4.2.6 资源节约型采购制度

学校应建立资源节约型采购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1)严格执行《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制定学校节能产品优先采购具体实施办法。大力推动学校节能采购,禁止采购国家明令禁止的淘汰产品和设备。积极采用能效高的产品。

2)严格控制办公设备、家具、交通工具等的配备标准,完善学生公寓家具的标准化配置。

3)鼓励网上采购、集中采购手段,节省交通、纸张、人工成本费用,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4)加强对学校采购人员的业务培训。

4.2.7 环境管理制度

建立校园环境管理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5 节约型校园建设技术要点

贯彻实施《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建科[]78号)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以及现行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及验收相关法规,并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及相关的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条例等,积极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保护环境工作,并将其贯穿于校园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及用能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按照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建设节约型校园。

5.1 建设阶段

5.1.1 校园规划

1) 场地规划

(1) 树立节约理念、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应严格控制用地规模,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要求,根据学校规模确定用地指标,避免土地资源的不当占用和浪费,杜绝规划设计中追求豪华奢侈之风,注重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2) 校园场地建设不应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校园选址应保证场地内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3) 校园建设应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注重与社会资源整合和协调。

(4) 合理利用校园土地,规划合理的容积率与绿化率。

2) 环境整治

(1) 合理规划校园交通,应充分考虑人车分流,确保停车场设施和自行车停放场所。

(2) 积极实施透水性道路铺装,合理设置遮阳遮雨设施。营造与自然和谐的校园环境。

(3) 针对校园生活垃圾的特点,进行垃圾分类,实行分区收集处理;对于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和回收,提高再利用的比例;将无法回收和再利用的废弃物集中管理,减少环境污染和影响。

(4) 严格管理实验室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回收和处置,减少环境污染。

3)景观规划:

(1) 绿地规划

在绿地景观的规划与建设中, 合理保留原有植被、动物栖息地。

科学研究并应用适宜的技术修复和重建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合理规划校园绿地, 努力实现校园绿地的均衡布局与绿地景观的品质 提升。

(2) 景观规划

校园应结合地域、地形及气候特征,积极营造具有校园人文气息,符合师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交流、休息、运动等需要的校园景观, 水系规划应结合校园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可豪华奢侈建设。

(3) 树木种植

校园景观规划中应注重生态平衡原则,合理选用树种,合理搭配乔、灌、草坪种植。

4)能源规划

(1) 科学预测校园建筑的能源负荷,应充分考虑地域气候因素与校园建筑使用的特点,合理确定校园用能需求量。努力实施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对口利用。

(2) 结合当地供能状况,合理优化校园能源系统的结构。

(3) 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应造成对环境和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污染。

5)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 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合理的制定节水规划方案。按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梯级处理回用。

(2) 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充分考虑雨水和污水的再生回用措施,鼓励有条件的校区实施污水的能源化和肥份利用。

(3) 合理规划雨水径流途径,最大程度地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的渗透量。对于新建校区或新建建筑,产生的暴雨径流量宜小于或等于建设前的水平,以减小对城市暴雨径流的峰值,维持当地生态用水;对于既有校区改造或既有建筑改造,产生的暴雨径流量须小于改造前的水平。

(4) 合理确定节水指标。努力实现浇灌用水不使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水等传统水源。

6) 新建建筑规划

(1) 建筑布局和平面规划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地形特征,参照相关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实施。

同时还应结合校园特点合理进行设计。

(2) 校园新建建筑应执行国家相关节能设计规范。

(3) 校园大型新建建筑的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4) 项目设计应提交节能设计专篇。

(5) 注重与校园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

6) 既有建筑改造规划

(1) 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改造,结合校园整体建设合理定位。

(2) 一般既有建筑的改造应基于学校发展的合理需求和提高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则,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可行性和投入收益比。

(3) 既有建筑的改造应注重与周围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

(4) 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积极引入合同能源管理市场机制,鼓励多元投资。

5.1.2 设计

1)创造适宜的校园环境

采用绿色生态理念,应用现代化计算机环境模拟等先进设计技术,优化校园的声、光、热、风及水环境设计。

声环境:校园总平面规划设计注意噪音源及噪音敏感建筑的合理布局,必要时采取隔离及降噪措施,对校园环境噪音进行预测评价,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gb3096-93)

光环境:对校园建筑布局、朝向进行合理规划设计,避免建筑间相互遮挡,确保日照及采光需求。建筑设计中积极采用自然采光。

热环境:积极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校园区域的微气候进行预测分析,优化热设计。积极采用室外绿化、水景、透水型路面铺装等措施,缓解热岛效应。寒冷地区需积极采取防寒抗冻措施,炎热地区应积极采用遮阳设施。

风环境:积极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校园区域的微气候进行预测分析,优化建筑布局及风环境设计,积极利用自然通风改善环境,避免建筑风害。

水环境:设计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确保校园的用水安全措施,进行水资源有效利用和雨水、中水、污水的循环利用设计。

2) 建筑本体节能设计

(1) 建筑热工设计

①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设计指标符合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89-)及所属地域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②根据节能要求优化建筑窗墙比。对空调房间的外窗鼓励采用双层中空玻璃外窗,有条件时外窗玻璃材料鼓励采用low-e玻璃。

③建筑外窗或玻璃幕墙应根据建筑物功能、地域特性与朝向合理设置遮阳设施。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建议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方式。

④南方地区鼓励采用综合绿化等技术,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寒冷地区加强对建筑围护结构的冷热桥节能处理,确保隔热保温性能。

⑤南方建筑屋顶应强调隔热,可采用屋顶绿化、架空屋面、阴棚等设计,北方建筑屋顶则强调保温。

⑥严格执行国家节能规范的建筑的窗地比。

(2) 建筑通风设计

① 鼓励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优化设计与布局。宜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充分利用夏季自然通风。

② 建筑外窗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具有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3) 建筑照明节能设计

① 根据校园建筑的不同功能,进行日照分析,尽量满足不同建筑的采光需求,减少人工照明数量。并实现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的切换控制。

② 教室照明应考虑校园特点安装合理的控制措施。

③ 校园照明应采用节能灯具。

(4) 用能设备系统节能设计

① 暖通空调设备系统

空调设计采用全年动态模拟计算确定负荷,结合当地经济技术条件合理选择暖通空调系统和设备,并满足相关节能设计规范和标准。

根据校园建筑物的功能、特性与寿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设计暖通空调系统形式和控制方式。

冷热源设备系统设计应注重校园用能特点,满足正常教学与寒暑假期不同情况需求和部分负荷运行特点,设备能效指标须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89-)的相关要求。

校园建筑的节能设计须满足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② 电梯系统设计

根据校园特点考虑对应平时运行与寒暑假期运行的模式切换的设计。

3) 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系统

配置冷热源设备、照明、空调输配系统、生活热水等用能设备系统的分项计量系统,并预留数值传输接口。有条件的可根据建筑用能规模和特点建立能耗数据的远程传输、实时监测系统。

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 节水系统、节水器具和设备

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供水管网漏损;合理设计供水管网水压、杜绝超压出流现象和爆管现象。

采用高效节水型用水器具,淘汰非节水型器具。

水表等计量装置的设置应保证能对室内管网尤其是室外埋地管网进行分段的水平衡测试。

(2) 非传统水源利用

① 雨水处理及利用

雨水的收集与处理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并宜结合景观进行设计。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的积蓄、处理及利用方式。

② 污(废)水处理及利用

在技术经济合理情况下,对污(废)水进行处理及利用设计。

对于以完全分流式收集系统收集的优质杂排水为原水时,可以采用物化处理,或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在有条件的校园,可以考虑采用人工湿地等运行维护较为简单的处理工艺。

对于以合流式收集系统收集的污水为原水时,可以采用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处理,或膜生物反应器等技术进行处理。

(3) 用水安全

饮用水、杂用水和景观水水质满足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要求。

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避免对人体和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处理后的雨水、污(废)水回用水供水系统必须独立设置。回用水管道上不得安装取水龙头。当装有取水接口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止误饮、误用的措施。

(4) 鼓励校园内采用分质供水系统,即市政饮用水供水系统仅供给师生饮用、洗浴、洗手等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的用水。而冲厕、绿化、道路冲洗等的用水宜采用回用水。

5)可再生能源利用

因地制宜地采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各种主动式或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并实现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

结合建筑条件及当地资源条件采用地源、地表水源、污水源热泵及地热技术。

可根据校园建筑条件和特点积极采用热回收型热泵系统,提高校园空调采暖及热水供应系统综合能效比。

6)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 用材安全

建筑工程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cai《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18580~18588-)

不得采用《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建设部218号公告)禁、限的建筑工程材料。

(2) 节约用材

①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应避免大量装饰性构建。

② 土建与装修及新技术材料应用一体化设计。

③ 采用符合当地地质、气候特点的新型建筑体系,选用工厂化、规格化、多样化、半成品化、装配化和模数化的建筑工程材料与部品。

④ 在保证建筑物性能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型墙体材料。

7)室内环境质量

校园建筑设计应重视改善室内环境、保障室内人员的舒适性和健康,体现“以人为本”,实现与环境的友好和谐。

(1) 室内空气品质

① 参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新风量及送风方式设计满足室内通风换气卫生要求。

② 对要求空调的大空间建筑宜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优化气流组织,改善室内空间气流、温度及有害物质浓度分布,提高空调通风效率。

③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复合系统方式。

④ 有条件时设置室内空气质量实时监测及显示装置,集中空调系统中利用co2浓度监测控制空调新风。

(2) 热湿环境

①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温度、湿度、风速等设计参数应符合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要求,并积极响应国家及地方节能运行的倡议。

② 新风需求量大的集中式空调系统应考虑过渡季节全新风节能运行设计。

③ 寒冷地区采暖系统应注意管路水力平衡设计,并考虑房间温度调节措施。

④ 高大场馆建筑宜合理采用低温辐射采暖系统、分层空调方式。

3)采光与照明

(1)室内采光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的要求。室内采光系数或窗墙比满足当地光气候区要求。

(2) 合理采用天窗、反光板、反光镜、光导集光等自然采光强化和调控措施。

(3) 室内照明设计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t50034-)的要求。

① 室内照明指标设计和功率限值符合现行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要求,室内公共空间照明采用分区照明和自动控制措施。鼓励采用led、无极灯、三基色荧光灯等绿色节能灯具。

② 教室照明应结合校园特点设计节能控制方式。

4)声环境

合理安排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建筑设备、机房等采取消声、隔振及减震措施,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及振动干扰。

建筑室内噪声级和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要求。

建筑沿交通干道的外墙、外窗采取有效的隔声降噪措施。

5.1.3 施工与工程监理及验收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做到文明施工、节约施工、环保施工;规范工程监理及工程验收,保证工程质量。

1)施工对环境影响的控制

校园建设的施工现场应注意场地的生态保护和安全维护;严格控制施工对环境大气、土壤、水资源的污染;努力减少施工的振动、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控制施工产生的光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2)施工的资源节约

(1) 施工节能

应实施包括施工方案、资源管理以及节能降耗措施在内的施工组织总设计;

应对施工及工地生活用能进行计量、监管;严禁使用非节能型大功率用电器具;实现单位施工面积实际用电量比定额计算用电量节约4%以上。

(2) 材料节约

应通过施工程序的合理化、施工组织管理的规范化等措施,实现施工材料的节约;加强施工材料的循环利用,努力实现重复使用的施工材料在现场的使用率超过70%。

(3) 施工水资源的节约

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节水方案和技术措施,所有用水部位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和安装计量装置。有条件的工地要充分实施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施工监理

严格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规范工程施工监理,严格控制施工全过程,确保工程质量。

4)施工验收

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等国家有关工程验收标准和规范。

学校相关部门应尽早介入工程建设及验收,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整改意见,以利于将来运行管理。

5.2 运行维护阶段

校园用能设备主要为采暖、集中空调、照明设备,应重点强化这些设备的运行维护阶段的技术、管理及行为节能(节水)措施。

对大型物业管理鼓励社会化、市场化,应导入公平竞争机制,面向社会实行物业管理招标。逐步实现专业化、现代化管理。学校应与物业管理公司制定节能减排管理目标。

5.2.1 设备系统节能(节水)

1)集中空调

(1) 根据校园建筑负荷特点有效地采取部分负荷调控措施。有条件时空调水输送系统、风系统采用变流量控制,合理采用大温差小流量运行。

(2) 积极采用热回收措施,节省新风处理能耗。

(3) 过渡季节合理采用全新风运行,减少制冷机开机能耗。

(4) 实施室内温度节能设定,夏季室内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

(5)根据《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gb19210-)定期实施空调设备及风管的清洗维护,确保换热效率,保障空气品质。

(6) 对建筑物的集中冷热源、流体输配系统等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与计量。

2)采暖

(1) 加强采暖锅炉计算机自动化控制与辅机变频技术。提高燃烧效率、增加热量回收;对于燃煤锅炉,有条件的应采用炉渣二次回烧;加强锅炉的除氧和水处理及防腐阻垢等措施,延长锅炉使用寿命;

(2) 按节能标准要求对供热管道进行保温,杜绝供热系统存在的跑冒滴漏现象。

(3) 改善管网输配性能。做好管网系统水力平衡调试,通过调节消除热网水力失调。避免“大流量、小温差”不经济运行状况。

(4) 加强管网系统的调节能力。对于既有建筑,有条件的可采用平衡阀及平衡阀智能仪表取代调节性能差的闸阀或截止阀,建筑的热力入口处加装热量调节和计量装置,改善系统调节能力。

(5) 强化节能运行。根据学校不同建筑、不同使用特点实行分时段供暖,夜间低温运行。

(6) 供暖系统宜根据室外气象条件变化进行调节,确保按需供暖。

(7) 逐步推行供热按热量计费管理方式。

3)绿色照明

(1)对教室等公共照明系统进行有效的分区分时控制。

(2)对学生宿舍照明,鼓励实施定时熄灯制度。

(3)制定寒暑假期间教室等公共场合的节能照明控制措施。

(4)更换非节能灯具,积极采用节能照明灯具。

4)节水

(1) 节约用水

① 绿化浇灌、景观补水和路面喷洒等用水不使用自来水。

② 绿化浇灌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方式,合理安排绿化的灌溉次数及用水量。

③ 对供水系统定期检查、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2) 水质管理

① 对回用水和景观水的水质实施定期检查,确保各项水质指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② 对景观用水的水质保障设施应定期检修。保证水体的更新率处于一定的范围内,防止富营养化发生。

5.2.2 行为节能(节水)

加强校园节约文化建设,树立节约理念,普及节约科技。全员参与节约型校园建设,将节约理念贯彻到每个人的行为中。

1)行为节能

(1) 校园实施对节能行为的奖励和对浪费行为的教育处罚措施,将师生员工节能行动纳入行为规范建设中。

(2) 鼓励和支持学生成立节约型校园学生志愿者队伍,巡查、监督并制止校园的能源浪费现象。

(3) 自觉执行室内空调采暖温湿度的节能设定,严格控制空调开启时间。开空调时不开门窗,提倡下班前半小时提早关闭空调。过渡季节尽量不开或少开空调,以开窗通风或使用电风扇为主。

(4) 离开办公室前随手熄灯、人离关机。

(5) 倡导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提高学校班车的满载率。提倡校园内使用自行车。公务用车采购小排量、低油耗、低排放车辆,按规定及时淘汰环保不达标、油耗高的车辆。

2)行为节水

(1) 公共用水场合张贴节约用水提醒标示牌。

(2) 实施能源缴费校园一卡通,将水资源消费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

(3) 水龙头随用随开;跑冒滴漏,及时报修。

3)行为节材

(1) 倡导纸张耗材节约行为。节约用纸,推广无纸化办公,废纸重复利用,积极采用可再生纸。提倡双面用纸,减少打印复印次数,节约使用打印耗材。

(2) 严格控制会议铺张浪费。减少或不使用精装请帖,避免礼品过度包装,减少或不使用校园横幅,积极使用电子显示屏及网站。

(3) 废旧资源如废旧钢铁、废旧有色金属、废旧塑料、废纸、废旧轮胎、废旧电子设备和器材应当再生利用。

(4) 鼓励校园开展资源循环利用活动,积极回收利用书籍、衣物、文具等。

5.3 各类建筑节约专项措施

5.3.1 教学建筑

1) 照明节能措施

通过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避免教室白天开灯、无人开灯、人少大面积开灯等电力空耗现象。对物业管理部门应落实岗位责任制,采取适当的方式如根据学生人数分层分区开放教室等措施限制教室开放数量。

2) 空调系统节能措施

(1) 根据学校寒暑假特点,制定相应的节能运行策略。

(2) 采取有效措施监控教室空调设备的开停,避免课后空开现象。

(3)风扇与空调结合的方式,对于南方的高校,建议采用风扇与空调结合的方式。

3)教学设备节能措施

(1) 采取有效措施监控多媒体设备使用状况,减少空开或待机电耗。

(2) 严格管理计算机房设备,采取措施减少待机电耗。

5.3.2 办公建筑

1)减少待机电耗

办公室用电设备(计算机、打印机、饮水机等)应根据使用情况设置节能模式或及时关机。

2)合理使用空调

过度季节延缓空调开启时间,尽量以电风扇取代空调;开空调时关闭门窗,室内制冷温度应设置在26℃以上,制热温度应设置在20℃以下;提倡下班前半小时提早关闭空调,室内无人时应关闭空调电源。

3)照明节能

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晴天时少开灯;人少时少开灯;长时间离开办公室或下班后要关闭照明电源。

5.3.3 科研实验楼

1)严格执行办公建筑各类专项措施外,对高耗能、高耗水实验仪器、设备应专人负责,专项管理,做到节约使用。

2)本着“谁用能,谁付费”的原则,能源费用计入科研业务费成本。

3)特殊要求的实验室,可以采取有针对性地空调节能措施。

5.3.4 学生宿舍

1)开展学生宿舍节约型校园建设宣传活动,倡导校园节约风尚。在宿舍公示电耗水耗数据,展开节电节水竞赛等方式,实现加强学生节约水电意识,量化节约成果,并配套实施相关奖惩措施。

2)积极采用节能型供热水、用水设备,应及时改造原有陈旧、能效低的设备。可重点结合校园学生集中浴室等设施实施再生能源利用、废热回收利用、中水利用、节能节水运行管理措施。

3)将节能内容纳入学生宿舍住宿规定中。通过实施定时熄灯,晚间限时断电,插卡用水等措施,强化宿舍能耗管理。禁止学生宿舍使用电炉、电暖气、电饭锅、热得快等电器。

5.3.5 学生食堂

1)倡导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制止不文明的就餐行为。

2)加强内部管理,从源头上节约和控制采购成本;对食堂员工严格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操作程序,在清洗、烹调、消毒过程中,充分注重节约水、电、气等资源。

3)树立绿色环保理念。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和筷子,提供经高温严格消毒的餐具,以节约资源。

5.3.6 学生浴室

学生集中浴室是校园生活设施中的耗水耗能大户,应根据地域条件和校园条件合理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积极采用洗浴废水的热回收及中水回用处理技术;导入ic卡节水管理系统及节水型设备。

5.3.7 校园分散设施能耗远程监控系统

分类分项计量把握校园设施能耗状况,确定重点用能部位或设施。积极采用现代化通信、网络技术,建立校园设施能耗远程监控系统。对高能耗建筑或设施,以及校园能耗的主要参数实施实时在线监测。

6 宣传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型校园建设宣传活动,将节约理念教育纳入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内容,将节能技术纳入学校课堂教学和科技实践,增强师生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倡导健康、文明、节俭、适度的生活理念,使节能节水成为每个师生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

6.1 课程与讲座

6.1.1 课程

1)将节约理念的倡导与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范畴,提升学生的节约意识与忧患意识,培养一代具有科学发展观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新型人才。

2)教务部门应积极整合和优化校内外资源,开设以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聘请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及管理人员授课,增加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

6.1.2 讲座

1)利用高等学校的专业优势与人才优势,定期开展以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和观摩活动。

2)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传播和宣传节约理念、节约科技和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交流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经验。

6.2 科研与实践

6.2.1 科研

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科研优势,组织开展校园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等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科学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节约型校园建设实践,建设示范项目,总结经验,积极推广。

6.2.2 实践

以节约型校园建设为舞台和基地,鼓励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结合校园实际,开展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科技发明实践活动。

6.3 宣传与普及

6.3.1 媒体宣传

通过校园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型校园宣传活动,倡导良好的节约风气,形成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舆论氛围。

6.3.2 普及活动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配合社会节约资源宣传活动,开展如城市节水宣传周、节能宣传周等活动。学工部、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或参与节约竞赛活动和社区节能宣传普及活动,制作分发节能节水宣传小册子,在校园和社区普及节能节水科技知识。

7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考核评价办法

7.1 评价打分标准及格式

为配合本导则的实施,特制订考核评价办法。

评价范围基本以“导则”内容为基础,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硬件条件、政策与制度、建设效果、专项措施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统筹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力争客观公正,并将在实施中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不断加以完善。

具体评价打分标准及格式参见附表六。

一硬件条件(25分)

1. 节约型设备(10分)

1)节水型设备安装与使用(2.5分)

2)节电型设备安装与使用(2.5分)

3)节能型设备安装与使用(2.5分)

4)学生ic卡的使用(2.5分)

2. 计量设备(10分)

1)院系和部处耗电计量设备(1.5分)

2)院系和部处耗水计量设备(1.5分)

3)学生公寓耗电计量设备(1.5分)

4)学生公寓耗水计量设备(1.5分)

5)校园公共建筑、设施耗水计量设备(2分)

6)校园公共建筑、设施耗水计量设备(2分)

3.可再生资源使用(5分)

1)中水回用设备(1.5分)

2)太阳能利用设备(1分)

3)太阳能热利用(1.5分)

4)其他可再生资源设备(1分)

二政策与制度(25分)

1. 管理制度(20分)

1)建设项目审查制度(3分)

2)校园设施运行监管制度(4分)

3)统计审计制度(4分)

4)数据公示及共享制度(4分)

5)需求管理制度(3分)

6)资源节约型采购制度(1分)

7)环境管理制度(1分)

2. 组织机构建设(5分)

1)设有各级节约管理负责人(1分)

2)设有校级专门机构和人员(1分)

3)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的设置(1分)

4)运行人员素质状况(2分)

三建设效果(30分)

1. 资源节约效果(20分)

1)校园节电效果(4分)

2)校园节水效果(4分)

3)校园节热(冷)效果(4分)

4)中水回用率(4分)

5)其他资源节约效果(4分)

2. 建设项目落实情况(10分)

1)新建项目节约制度落实情况(2.5分)

2)既有建筑改造中节约制度落实情况(2.5分)

3)设备运行及维护情况(2.5分)

4)校园分散设施能耗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情况(2.5分)

四专项措施(20分)

1. 专项组织实施工作15分

1)教学建筑(3分)

2)办公建筑(3分)

3)科研实验楼(3分)

4)学生宿舍(3分)

5)学生食堂(3分)

2. 宣传教育工作5分

1)课程与讲座(2分)

2)科研与实践(2分)

3)宣传与普及(1分)

7.2 评价办法说明

7.2.1 硬件条件(分)

本项内容包括节约型设备、计量设备和可再生资源使用三个方面。

节约型设备和计量设备项具体打分根据实施范围而定。即全面实施为满分。部分实施可按实施比率打分。可再生资源使用按实施的有无打分。即有实施为满分,无设施为零分。

1 节约型设备(10分)

1)节水型设备安装与使用(2.5分):校园设施用水处安装感应节水器、自动冲水器、感应冲洗阀、自动节水器、智能冲水器、节水控制器、节水式水箱冲便器、感应节水产品等节水型设备并能保证正常使用。

2)节电型设备安装与使用(2.5分):包括智能ic电卡、照明节电器、节能灯、节能照明控制设备、智能控制开关等节电型设备的安装与使用。

3)节能型设备安装与使用(2.5分):主要指空调、锅炉等大型用能设备的节能控制装置的安装及改造。

4)学生ic卡的使用(2.5分):在浴室、宿舍、教学楼等学生集中用水、用电的场所,安装ic卡计量设备,实现ic卡计量收费。

2 计量设备(10分)

1)院系和部处耗电计量设备(1.5分):校内行政办公楼安装耗电计量设备。

2)院系和部处耗水计量设备(1.5分):校内行政办公楼安装耗水计量设备。

3)学生公寓耗电计量设备(1.5分):学生宿舍楼、公寓安装耗电计量设备。

4)学生公寓耗水计量设备(1.5分):学生宿舍楼、公寓安装耗水计量设备。

5)校园公共建筑、设施耗电计量设备(2分):校内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建筑、设施安装耗电计量设备。

6)校园公共建筑、设施耗水计量设备(2分):校内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建筑、设施安装耗水计量设备。

3 可再生资源使用(5分)

1)中水回用设备(1.5分):建设中水回用校园污水处理站。

2)太阳能光伏利用设备(1分):太阳能发电装置。

3)太阳能热利用设备(1.5分):集中式太阳能热水装置系统。

4)其他可再生资源设备(1分):包括地热、风能、生物质能等。

7.2.2 政策与制度(分)

本项内容包括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建设两方面内容。

1 管理制度(20分)

1)建设项目审查制度(3分)

学校建设项目节约资源评估审查制度主要包括新建项目专项审查制度和既有建筑改造项目评审制度。一般打分标准为(个别注明项除外):完全实施为得分,否则不得分。

(1)新建项目专项审查制度(1分):按国家相关规范和程序委托工程设计,并参照建筑节能节水政策和标准对设计文件委托审查机构进行节能专项审查。

(2)既有建筑改造项目评审制度(2分):对于历史保护建筑的改造,以满足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为基本原则,组织专家论证和评审相适应的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技术方案,严格参照相关的法规条例实施;对于一般既有建筑,建立和完善既有建筑设备的台帐管理,建立设备检定与改造的原则、组织和程序,同时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对改造的必要性、可行性、投入收益比进行科学论证和评审,提高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2)校园设施运行监管制度(4分)

主要包括各级能效管理负责人制度、能源管理文件、报表、记录及管理台帐制度、校园能耗定额管理制度。

(1)建立各级能效管理负责人制度(分):学校主管领导作为校园节能工作的责任人;各院系、部门负责人为该部门单位能效管理和节能工作的最终责任人;对于能耗较大的建筑设施或设备,如含有大型实验装置的实验室,指定实验室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为能源管理责任人,监督建立或健全用能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及能耗计量、统计工作;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源管理人员熟悉国家有关节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具有能效管理专业知识、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和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职称,负责对本校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2)能源管理文件、报表、记录及管理台帐制度(分):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文件,明确校园建筑能源管理的原则、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协调联系方法、记录表格(包括建筑物能源管理机构或责任人的任命或聘用文件),制定关于建筑节能的有关管理措施和文件,完善设备运行的台帐管理;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文件,包括技术要求、操作规程、测试方法、竣工图纸、计算书等;建立和完善建筑能耗记录文件,对建筑能源管理中的计量数据、检测结果、运行记录、分析报告、建筑自动化系统存储的记录数据等资料,按规定保存,作为分析、检查和评价的依据。(备注:本项可根据实施状况打分:完全实施为满分)

(3)校园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分):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本地区的能耗、用水定额标准和实际能耗统计结果,研究提出合理的校园能耗水平,制定校园能耗、用水定额及管理制度。

3)统计审计制度(4分)

主要指建立校园建筑及用能设施能耗统计和能源审计制度。

(1)能耗统计(分):建立校园建筑及用能设施分类能耗统计和分项能耗统计制度。(备注:分类及分项全面实施为满分,部分实施为1分)

(2) 能源审计(分):定期开展本校的能源审计,设立校内能源审计执行机构,按生活能耗、教学服务能耗、科研办公能耗、特殊用途能耗、供热基本能耗等类型分类审计,分析能源费用账单,计算出能源实耗值,并检查校园建筑的节能管理状况,提交能源审计报告。

4)数据公示及共享制度(4分):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校园能源、水资源消费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校园网、媒体等公开途径向使用者、管理者和社会定期公示校园能耗、水耗总量统计数据、分类单位能耗及水耗统计指标数据。

5)需求管理制度(3分):主要内容包括制订和完善能源计量、收费管理系统;逐步建立校园用能、用水经费的指标化管理制度;建立校园节能节水奖励制度;建立校园节能节水目标责任制度;建立校园用能用水设施档案制度。

6)资源节约型采购制度(1分):主要内容包括制定学校节能产品优先采购具体实施办法;严格控制办公设备、家具、交通工具等的配额标准;鼓励网上采购、集中采购手段,节省交通、纸张、人工成本费用;加强对学校采购人员的业务培训。

7)环境管理制度(1分):建立校园环境管理制度,鼓励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2 组织机构建设(5分)

1)设有各级节约管理负责人(分):学校主管领导为校园节能工作的责任人,各院系、部门负责人为该部门单位能效管理和节能工作的最终责任人,并列入业绩考核内容。

2)设有校级专门机构和人员(分):由校级有关管理人员成立专门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机构,全面负责校园节约的具体职能工作,部署、协调、监督、检查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

3)设置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分):成立由主管校级领导负责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可由能源管理、基建、资产、设备、采购、学工、团委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专家组成,负责制定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的方针,指导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工作,组织协调各院系、各部门的资源。

4)运行人员素质状况(分):包括空调、锅炉等用能系统运行人员的专业素质、技能水平、思想觉悟、工作态度等内容。

7.2.3 建设效果(分)

本项包括资源节约效果和建设项目落实情况两部分内容。打分标准:根据自身纵向对比效果打分。年度节约效果超过10%为满分,无效果为零分,以次推算其他情况得分。

1 资源节约效果(20分)

1)校园节电效果(分):按生均耗电量指标

2)校园节水效果(分):按生均耗水量指标

3)校园节热(冷)效果(分):按生均耗热(冷)量指标

4)中水使用量(分):指中水在校园道路洒水、浇灌绿地、冲洗厕所等方面的用水量比例。

5)其他资源节约效果(分):包括节地、节材等方面内容。

2 建设项目落实情况(分)

1)新建项目节约制度落实情况(2.5分):包括执行国家相关节能设计规范;落实能耗分项计量措施;提交节能设计专篇;注重与校园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等内容。

2)既有建筑改造中节约制度落实情况(2.5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改造;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可行性和投入收益比;注重与周围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

3)设备运行及维护情况(2.5分):包括空调系统的变频控制及运行情况、锅炉采暖系统及管网的运行情况、照明系统的运行及维护、水系统的管理及维护等内容。

4)校园分散设施能耗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情况(2.5分):分类分项计量把握校园设施能耗状况,确定重点用能部位或设施;积极采用现代化通信、网络技术,建立校园设施能耗远程监控系统;对高能耗建筑或设施,以及校园能耗的主要参数实施实时在线监测。

7.2.4 专项工作(分)

本项包括专项组织实施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两部分内容。

1 专项组织实施工作(分)

1)教学建筑(分)

(1) 照明节能措施(分):通过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避免教室白天开灯、无人开灯、人少大面积开灯等电力空耗现象。对物业管理部门应落实岗位责任制,根据学生人数分层分区开放教室。

(2) 空调系统节能措施(分):根据学校寒暑假期间特点,制定相应的节能运行策略;采取有效措施监控教室空调设备的开停,避免课后空开现象。

(3)教学设备节能措施(1分):采取有效措施监控多媒体设备使用状况,减少空开或待机电耗;严格管理计算机房设备,采取措施减少待机电耗。

2)办公建筑(分)

(1)减少待机电耗(1分):办公室用电设备(计算机、打印机、饮水机等)根据使用情况设置节能模式或及时关机。

(2)合理使用空调(1分):过度季节延缓空调开启时间,尽量以电风扇取代空调;开空调时关闭门窗,室内制冷温度应设置在26℃以上,制热温度应设置在20℃以下;提倡下班前半小时提早关闭空调,室内无人时应关闭空调电源。

(3)照明节能(1分):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晴天时少开灯;人少时少开灯;离开办公室一小时以上或下班后要关闭照明电源。

3)科研实验楼(分):本着“谁用能,谁付费”的原则,能源费用计入科研业务费成本。

4)学生宿舍(分)

(1)强化学生行为节能宣传活动,倡导节约型校园风尚。在宿舍公示电耗水耗数据,展开节电节水竞赛等方式,实现加强学生节约水电意识,量化节约成果。

(2)积极采用节能型供热水,空调系统和用水设备,更新、改造原有老旧的设备。

(3)将节能内容纳入学生公寓住宿规定中。通过实施定时熄灯,晚间限时断电,插卡用水等措施,强化宿舍能耗管理。禁止学生宿舍使用电炉、电暖气、电饭锅、热得快电器。

5)学生食堂(分)

(1)倡导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制止不文明的就餐行为。

(2)加强食堂内部管理,从源头上节约和控制采购成本;对食堂员工严格要求,在清洗、烹调、消毒过程中,充分注重节约水、电、气等资源。

(3)倡导绿色环保理念。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和筷子,提供经高温严格消毒的餐具(或可重复使用的碗筷),以节约资源。

2 宣传教育工作(分)

1)课程与讲座(2分):开设节约相关课程、讲座,将节约理念的倡导与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范畴,开设以节约型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并定期开展以节约型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和观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