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决算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07 17:30: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预决算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预决算制度

篇1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高校;预算:决算:影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种新型的财政管理模式,是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资金管理需要而实施的一项制度。财政部门通过改变资金拨付方式,审批资金运行程序等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中的全面实行,对其预决算管理提出了相应要求。本文希冀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预决算的影响角度进行探讨,促使预决算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精细化,发挥财政资金在高校使用过程中的最大效益,实现高校资金管理的绩效化,进而保障高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这为加强高校预决算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使高校健康发展,提高办学效益更具现实意义。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特点及其对高校预决算管理的作用

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特点

首先,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指以财政国库存款账户为核心的各类财政性资金账户的集合,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收入、支付、存储及资金清算活动均在该账户体系中运行。其次,以部门预算编制、执行为前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行,与部门预算密不可分。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对接程度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得以全面体现。最后,以信息系统与监督机制为保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借助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银行结算系统、信息反馈系统之间的相互连接与沟通,保证预算单位资金收付业务能够准确、及时的完成。通过严格的监督机制强化预算约束力。

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预决算管理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高校财政资金的规范使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变了高校原来资金管理混乱的局面,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的规范性,为高校统筹安排财政资金夯实了基础。其次,有利于高校预决算管理水平的提升。为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高校将预决算作为核心工作来完成。严格遵循“有预算才有支出”的硬性规定,使预决算工作相衔接,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执行效果提供客观参考,形成良性循环。再次,有利于财政部门对高校的监督。财政部门通过财政预算执行系统确保高校财政资金的专款专用,提高财政资金运作的透明度,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的严肃性,防止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预决算的影响表现

1.有利影响

(1)预决算管理完善化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必然要求高校不断完善预决算管理水平。经过实践,高校认识到预决算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着密切联系,努力寻求科学的方法、配备专业的系统软件和人员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保证其完整性、严谨性和精细化,为年终决算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最终减小预决算的差异,达到两者间有效衔接。

(2)预算执行刚性化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明确规定“有预算才有支出”。高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改变以往“重预算,轻执行”的方式,严格落实财政部门的刚性要求,不断改进内控制度以配合需要,按照已编预算列支有关经费,杜绝不合理、不合规的现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保证了高校预算执行的严肃性,时效性,均衡性。

(3)资金使用规范化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部门对国库资金进行统筹规划,合理调度,科学分配,使得高校运用财政资金更加安全透明,更具规范性、有效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还有助于财政部门动态监控高校每笔资金的流向,有效防止高校财务腐败现象,确保高校财务环境的净化程度。

2.不利影响

(1)预算编制未能满足要求难以调控

高校编制部门预算是依据校内各单位上报的预算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校内各单位、项目负责人编制预算时方法简单,结果粗略。财务人员无法全面详细了解所有情况,只得根据片面信息,预测未来资金需求量,编制预算时难免“重总额、轻细项”。高校突发新情况需要调整或追加预算时,因受限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不可随意操作。且预算调控程序繁杂,往往批复下达时已错过项目最佳发展期,给高校造成一定损失,不利于工作开展。

(2)预算执行与拨付进度不一致,缺乏分析

高校完成部门预算编制,申请用款计划,等待财政部门审核批复后,才能在预算执行系统中查询到相关额度。只有及时、足够的额度支持,才能保障高校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的建设、校内各单位的活动、科研项目的运转是持续进行、不可间断的。实际操作中,财政部门批复过程耗时长、下拨额度滞后,极大程度影响了高校所有工作或项目的正常进行,甚至无法启动。高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分析,对预算执行情况不了解,无法实时跟进、督促有关项目的进行,严重影响资金使用效益。

(3)财政资金使用缺乏自,不便内部资源利用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前,高校资金主要存放于银行,可供高校自主调度、分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高校的预算内、外资金均以计划额度形式体现在零余额账户中,使用时采用直接或授权支付的方式,且不得向校内二级单位划拨,实体资金量大幅度减少,影响了高校的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结构,削减了其筹资能力,增加了还贷损失。高校内二级单位如后勤集团,为学校各单位提供相应的保障服务,但财政资金不能用于支付其所得,影响结算,不利于内部资源的使用。

(4)会计核算业务繁杂,影响决算工作

为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高校一般会在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下新增相应的会计核算子科目,使得高校会计核算、对账工作日渐繁杂。且银行提供的回单、对账单并不细分预算内、外资金,增加了对账难度。由于对账是年终决算的准备工作,因此也会影响到决算工作的进度,同时由于某些情形导致账面数据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实际数据之间的不一致,也给决算编制过程中的数据摘取造成不便。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预决算效果形成影响的因素分析

1.思想认识

思想认识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顺利开展预决算管理的前提。只有彻底转变传统观念,正确认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预决算效果所形成的影响,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预算、决算的各个环节,从而确保预决算的有效衔接。预决算效果的好坏离不开高校所有人员的重视及校内各单位的配合。如果高校为了发展,仅重视有特色、有优势的学科、项目,各单位忽视预决算管理,不能提供有效配合,只会适得其反。

2.执行方法

执行方法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预决算效果形成影响的关键。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关要求,高校在执行预算时必须严格接规定进行列支,不允许超计划、超范围使用财政资金。预算执行过程中还应做好分析控制管理。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实时控制,可以增强预算严肃性,对财政资金起到监督作用。如若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变更资金项目和用途,势必造成预决算相互脱节,导致高校资金使用混乱。

3.制度设置

制度设置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进行预决算管理的基础。这里所提制度包含多个方面。高校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大环境下,应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改革预算编制制度,不断完善内控制度。科学的预算编制、健全的内控制度可以促进高校快速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顺利完成预决算管理工作。相反,不合理的制度设置将给高校带来诸多不便。当然,财政部门也应想方设法解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给高校造成的不适应性。

4.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影响高校预决算效果的根本。较强的责任心、扎实的财务知识以及专业的操作能力是高校财务人员必备条件。要提升高校预决算管理效果,顺利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_必须拥有高质量的会计人才,建立高素养的财会队伍。缺乏高素质财务人员的高校必定在办理国库支付业务中产生问题,增加预决算管理的难度。

四、优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预决算影响作用的对策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高校应积极转变观念,结合自身实际,分析实施该制度所产生的影响,有针对性的寻求解决措施,完善各项配套制度。

1.更新管理理念,改善预算编制方法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预算编制是一项涉及面广的财务活动。高校应树立以人为本、广泛参与的意识。让每位工作人员,上至校领导、下至普通职工都充分认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预决算的重要性。应积极宣传,加强培训,从源头上细化预算,提高编制水平。高校编制部门预算,应推行以零基预算为主,滚动预算为辅的编制方法。零基预算要在中国高校推行,既需要国家的政策倾斜与配套协助,更需要高校打破每年预算只能升不能降的陈旧观念,改革现有的预算编制模式和预算管理模式,形成内外互动的良好预算管理体系,使学校的各项支出行为得到较有效的规范,从而达到国库集中支付经费的目标。

2.促进沟通协调,加大预算执行力度

高校遵循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顺利开展国库业务就必须处理好各方关系,协调好各个环节,积极同财政部门、银行、校内各单位进行沟通。与财政部门主动联系,实时汇报,寻求帮助:与银行合作愉快,积极配合,推进工作:与校内各单位及时沟通,协调关系,共同发展。构建财政、高校、银行互联的国库支付平台,加快资金拨付,简化支付程序,减少操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高校还应对预算执行进行跟踪分析、控制评价,随时掌握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建立预算监督机制,绩效考评机制,做到奖惩分明,提高执行效益,强化预算管理。

3.细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资金使用的规定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由国库管理,要求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截留。财政部门对高校预算内资金严格核拨并监督其使用,同时可适当扩大预算外资金的授权支付范围和比例,相对赋予高校资金支配权。高校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学费、住宿费等预算外资金,一般集中发生在每年9~10月。该项收入具有不确定性,会形成高校资金使用不平衡。财政部门可以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允许预算外收入多批次上缴,按月回拨,均衡拨款额度,保证高校正常运转,增强办学活力。财政部门还可将高校在国库中尚未使用的资金所形成的利息收入用于贴补高校贷款利息支出,缓解高校的还贷压力。

4.完善财务软硬件,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加强内控管理

为顺利完成决算工作,减少对账难度及工作量,高校可向开发财务软件的专业机构寻求帮助,增设财务软件、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银行结算系统的数据接口,通过电子平台共享资源,优化对账工作。高校还应加强财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定期组织业务交流、专业培训,使财务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都有所了解,使具体经办国库业务的人员熟练掌握其操作流程及工作方法,并参与预算编制、年终决算工作。建议将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纳入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之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配套机制。合理设置岗位,分别保管国库密钥,明确个人职责,保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施。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全过程;预决算管理;新探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目前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预决算控制管理就成为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建筑项目能否满足造价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工程的全过程预决算管理的内涵,强调了其重要性,并针对建筑工程的全过程预决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1 建筑工程的全过程预决算管理的内涵

建筑工程全过程预决算管理的核心指导思想是透过这样的管理方式,最大化的体现了项目投资的效益,并且通过合理的运用项目人才、物资以及财力使得工程的造价明显下降,成本明显降低。建筑工程的全过程预决算管理方式的基本方式是整体项目在建设过程当中的所有相关单位一同进行分工合作,并担负起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预决算管理的工作,以及规定项目整体的利益主体在整个过程中的参与力度以及监督力度,通过相互约束、相互配合,建立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队伍。在这样的参与过程里,能够合理的免除部门出现偷工减料或者拖延工期的问题,他们一定要一同合作并且分工处理整个建筑工程的全过程,担负起预决算管理的责任。

1.1 源于活动的预决算确定方法

全过程预决算管理是一项新型预决算管理模式,它注重的是建设工程项目是一个整体,建设工程项目预决算的确定以及管理也属于一个过程,此种方式是把一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工作分配成项目活动清单,之后通过工程测量方式规定出每一项所耗费的资源,最后通过这类资源的市场价格来计算出工程全过程的预决算。

1.2 源于活动的预决算管理方法

建筑工程的全过程预决算管理中建设工程项目预决算管理是一项源于活动的预算管理方法,这样的方法注重的是一个建设工程项目的预决算管理一定要通过项目的各个活动以及活动方法的管理着手,透过降低和消除可消除的活动区降低资源的耗费,进而进一步降低及管理建设工程项目预决算的目的。

2 建筑工程全过程预决算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的行业标准,并且建筑工程预决算的管理也是建筑企业管理当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这会直接对企业的运行成本以及建筑工程个造价有所影响,也是可以最大化体现建筑企业利益的有效管理方法。建筑工程预决算管理能力是建筑企业在行业中最重要的竞争参数,在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的过程里,它的标准直接对中标造成影响,并且,招标单位在对竞标单位进行选择时,要以企业的预决算管理水平作为关键的根据。所以,建筑工程的全过程预决算管理对于建筑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企业一定要严谨对待,不断提升企业的预决算管理的准确性、科学性以及权威性,通过较高水准的预决算管理面对审查部门的审查及监督,用崭新的预决算管理方式在竞标中获胜。

3 建筑工程全过程预决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较为专业的预决算管理人员不足

建筑企业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高低不平,对建筑工程执行全过程预决算时,展现出的管理能力极差。预决算的准确率较低,没有响应的参考依据,还有的管理人员对施工环节以及施工材料有些生疏,使得预算缺少全面性。并且,在进行工程决算时,专业性不充分,无法及时找回款项等问题被逐步显露出来,为企业的管理加大了难度,把财务管理进一步细致化。所以,如此专业性不充分的财务管理人员,实在无法担负如此繁琐的全过程预决算管理工作。

3.2 全过程预决算管理体系不完善

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影响到的企业及人员非常多,并且层次性可分为高、中、低三层,在执行全过程预决算管理的过程里,经常会出现十分混乱的局面,使得很多问题随之而生,例如:报价混乱问题、施工图纸表述不正确、工程量清单模糊不清、财务人员经验不足等不同原因,都会使得预决算的编制产生紊乱。这样不完善的管理体系一定会影响到全过程的预决算管理,也对其制定和执行产生一定的困难。

3.3 对预决算管理的审查工作不细

建筑工程的全过程预决算管理工作一定要以合格的审查率为基础,才可以执行方案的实施。可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建筑企业的管理方面对于建筑工程的预决算方案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查,针对有些模糊不清的事项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查,而是把预决算的重要工作全都分配到财务的管理人员当中,可以从财务人员对预决算方案的出台能否合格上展现出来,审查只是走个形式,预决算的工作是通过财务人员进行的,管理层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只能对其蒙混过关。

4 建筑工程的全过程预决算中的方法

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来讲,全过程的预决算管理具有一定的方法,在此进行简单的分析,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4.1 管理制度健全,编辑的财务报表相对规范,预算正确。对于建筑工程的招投标来讲,施工企业为了符合标底价格,在预算的过程里,预算属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个部分,属于企业基础建设预算管理的基本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企业的基本建设能否成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面对建筑企业来讲,它经历了工程的全过程,对建筑企业的盈利情况起到了保障作用。它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并掌握了企业的盛衰大权。因此,一定要创建合理的系统将预算的管理进一步完善。

4.2 强化建筑工程里的信息系统的投入,才可以随之了解施工过程里全过程的预决算。主要是强化工程造价信息的公正性、可靠性以及时效性,让工程中的人、材、设备等不同要素的价格市场化提升,透明度也随之提升,还要强化工程预决算编制的考核及审核制度。每个造价咨询单位都应当自发强化工程预决算编制的审核工作,提升工程预决算的正确性,进而提升其造价咨询服务的质量和竞争能力。

4.3 在实施的过程里,要有适当的改变。预算制定出来之后,预算的执行人员要对预算采取管理,加快预算的进行,关键时可以通过当事的实际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修改及检查。虽然在制定预决算时对未来发生的状况有所察觉,而且也对相应的状况提出了应变的措施,可是预算并没有十分完善,并且情况随时转变,难免有些问题会无法预料。在情况较为严重时,要及时进行调整,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4.4 组建专业的全过程预决算管理团队。建筑工程全过程预决算管理涉及企业的发展前途,为了进行专业的全过程预决算管理,企业有必要对有能力的内部财务人员出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预决算管理的专业水平。必要时,需要将其放入到施工现场和进行市场调研,只有对建筑工程有了全面的了解与掌握,才能做好全过程预决算管理工作。组建专业的全过程预决算管理团队,能够针对建筑工程的细节量身定制预决算工作,有助于提高企业预决算管理的水平。另外,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的预决算财务人才进行辅助管理。专业的建筑工程预决算财务人才工作阅历广,对问题考虑较周全,预决算条理性强,科学性高,请其进行辅助预决算,能够增强本企业财务人员的预决算能力,并大大降低了建筑工程运行成本,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5 总结

建筑工程全过程预决算管理工作是建筑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企业管理层必须认清自己的位置和企业发展的目标,树立以管理促发展的观念,将建筑工程全过程预决算管理工作提高到更高的水平,为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欢迪,毛喜玲房地产项目开发全过程成本管理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27).

篇3

【关键词】 建设项目;预决算审计

中图分类号:TU20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朝阳产业”的建筑业发展迅猛,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当今众多投资主体争投资的形势下,进行项目的预决算审计,控制预决算,不仅是扩大企业利润空间、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也是使投资市场规范化、合理化的有力保证。但目前,建设项目中由于虚增预决算使造价不断上升,造成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等众多问题,形成造价上涨、工期延长、投资增加、造价又上涨的恶性循环。因此,管好用好建设项目投资,强化建设项目预决算审计监督,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建设项置预决算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1编制预算时高估冒算或低估漏算

在编制预算时,因为不遵守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在利益的诱惑下,有关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多记重计或少记漏记预算金额;一些设计单位为收取高额的设计费用,故意扩大规模,提高标准从而增加投资额;还有些施工单位在施工图预算的编制过程中,高套定额,在预算子目总价中包含的项目有另外多算重算等等情况。

1.2擅自扩大建设规模

一些建设单位出于各种原因擅自改变设计图纸,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加大工程项目投资;有的建设单位不能按期完成工程,任意拖欠工期,扩大了工程规模,难以形成新增生产力;还有些单位挪用建设资金,严重影响了建设资金的流动性,使工程不能按期竣工,增大了投资规模。

1.3虚高工程造价

有的施工单位的现场签证和工程变更与实际施工不符,不严格按照工程施工图纸上规定的尺寸数据及定额来施工,尤其是基础、隐蔽工程,多级工程量,从而提高结算金额;另外,在工程价款结算中采用高套、多套定额,跨级取费等方式提高结算价格也是虚高工程造价的常见方法。

1.4实际完成投资额超计划超预算严重

建设醒目工程量的重计多计,预算定额的高套错套,提高收费标准都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建设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超计划超预算;工程价款中的材料差价的调整随意性较大,将更新改造支出和大修理支出也列入建设项目支出等情况都会影响建设项目的最终决算。

1.5竣工决算报表失真

财务管理混乱、会计核算不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严、不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等问题会造成建设项目核算对象实际支出无法正确真实反映出来,会计凭证和账目混乱、审计人员难以确定财务收支的真实情况,最终使得竣工决算报表失真,影响最终的竣工决算。

1.6审计决定执行不利

建设单位为了自身利益,无视法律法规,以种种理由拖欠执行审计决定,而目前,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我国建设项目的后续审查制度不严,影响了审计的权威性,这二者共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审计决定的执行,导致审计决定执行不利。

1.7工程结算成本与财务成本存在交叉现象

工程结算成本反映的是施工单位完成业主的施工图纸内容的工程造价,而财务

成本是企业的全部支出,其中包括工程成本。二者有各自的核算范围。但在审计中,常常出现建设单位的设备既在财务成本上列支,又存在于工程结算中。经核对后,发现了重复计算成本的事实,虚报冒领,增加工程结算。

1.8审计部门的不规范行为影响审计质量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审计市场中的无序竞争现象越来越严重,再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目前,我国审计市场上审计单位不规范或违法行为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降低收费标准来吸引顾客,收费低于规定标准,不正当竞争;在基本建设项目上,建设单位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将建设项目交个会计事务所审计,而不是政府审计机关,干扰了政府的基建审计;一些会计事务所在工程审计中存在偏袒行为,有失客观公正,审计结果失真,影响审计质量。

二、建筑项目预决算审计问题的建议

2.1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勘查。

在进行建设项目的预决算审计工作时,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现场勘查,不能只看预决算的施工图纸来计算工程量。在现场勘查时,要全面了解建设项目的施工规范。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和整个施工过程,从而提出建设项目预决算审计的准确意见,保证预决算审查的准确性。如果建设项目的预决算有施工单位负责编制,审计人员必须勘查施工现场,了解施工项目的实际施工情况,从而防止施工单位高估冒算,提高建设项目预决算的现象。

2.2全面收集建设项目预决算审计的依据

全面收集建设项目预决算审计的依据是进行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在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建设项目预决算的技术经济资料,如建设项目预决算编制资料、招标投标资料、相关部门的批准文件、施工合同、施工和设计图纸、预算手册、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工程结算资料和竣工结算报表等文件资料。除此之外,对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新材料、新结构等无价可查的物资,也要注意收集其现场调查资料,防止施工方提高单价的现象。在收集建设项目预决算审计的依据资料时,必要局限于单位内部的范围,还应到建设银行、发展改革委员会。城市规划单位等部门收集,从而保证所收集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以便在建设项目预决算审计中把握预结算审计的重点,提高审计质量。

2.3强化建设项目施工全过程的跟踪审计

建设项目的决算审计工作不应只局限于建设前和竣工后,而更应在施工过程中实行跟踪审计,以处理建设项目隐蔽工程、设计变更、材料的真实价格和工程的建筑质量等一系列难以界定和处理的问题,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避免事后审计的被动性。因此,审计部门应该在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审计,即跟踪审计,加强投资的控制和管理,提高投资效益,以维护投资方的利益。

2.4 做好竣工结算审计工作

做好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计工作,主要是加强事后的审计监督工作。重点审计工程概况表、财务决算表、交付使用资产总表、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的真实合法情况;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建安工程核算、设备投资核算、待摊投资及其他投资核算的真实合法情况;工程和材料设备价款结算是否真实、合法,有无高估冒算,偷工减料;项目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是否真实、合法,有无弄虚作假、挤占建设成本的问题;监理部门与施工单位有无经济往来,监理人员是否存有乱收费、违规领取加班费、奖金以及在施工单位报销费用等现象。

2. 5将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

为避免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的交叉现象导致的重复计算、虚报冒领问题的出现,建议把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相结合,主要要做到:核对检查财务列支上的工程成本和工程相对应的成本项目;以工程实际需要的材料数量为准来核查所购买的材料项目和工程决算中所需材料相比较,保证材料的数量合理;4)从财务角度审查建设单位是否直接承担或支付了施工图范围以内的工程费用,明确哪些费用应由施工单位或设备安装单位承担。

2.6规范社会中介组织的审计行为

社会中介审计组织是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要力量,规范其审计行为,对增强审计市场力量,加强审计工作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规范其审计行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管理,提高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保证市场竞争的有序公平;二是政府审计单位加强对社会中介审计组织的审计质量监督;三是司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遏制建设项目审计领域的不法行为,保证建设项目设计工作在良好的社会和行业环境下有序高效的进行。

三、结语

建设项目预决算审计对施工工程的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工程安全质量、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建设项目的与决算审计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建设项目的预决算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决算;问题;控制对策

目前许多建筑企业由于在自身财务管理制度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造成在进行工程预决算中出现了预算编制误差较大,虚增工程量等问题,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将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财务损失。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预决算存在的问题及控制对策。

一、建筑工程预决算存在的问题

1、建筑工程预算存在的问题

(1)工程预算定额不健全

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预算编制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诸如借用定额问题。例如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预算编制的时候,参照工民建标准进行定额,这类定额的借用,因为没有考虑到地域、建筑类型、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预算编制的不合理。

(2)材料价格管理混乱

近年来建筑材料市场化,繁荣了建筑材料市场,但也带来了市场管理的混乱和建筑材料价格涨浮的失控现象。现行建筑工程造价的构成中材料费几乎占工程60%~70%。材料费在工程造价构成中占有核心地位,因此,控制材料价格对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建设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3)计算方法存在问题

目前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预算的时候,经常会产生预算不准确的现象,之所以产生这种问题的一个原因在于工程预算定额的不正确,而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计算方法也有较大失误,特别是在工程预算中,在工程的间接费中,因为计算方法是以直接工程费为基数而导致工程造价产生失控的现象。因为在进行工程前期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仅能够对有限的几个材料的基价做出定价,而且价差是不能用于计算间接费用中,但是在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将会涉及到高达上百种材料,这些材料的预算价格除去规定的材料以外,都需要直接进入工程直接费用中去,材料费的增加是计算施工中间接费用的最为敏感因素,因为材料费越多的话,间接费也就越多。而且因为材料的价格收到市场供求和国家政策的影响,常常会造成材料预算价格与实际价格不符合的问题,导致间接费的准确性降低,工程造价失控。

2、建筑工程决算中存在的问题

(1)高套定额。一些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决算的时候,常常会出现高套定额的问题,高套定额就是在进行项目工程决算的时候降低工程标准,但是却套用了高标准的定额,从而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例如,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项目施工的时候,一般是使用人工挖土方的定额来套用人工挖基坑的定额,人工挖土方的定额单价一般为每100立方米732.39元,但是人工挖基坑的定额单价却为每100立方米1150.41元,两者定额单价差距很大,如果在进行工程决算的时候,采取高套定额的话,无疑将会提高了工程造价。

(2)虚增工程量。虚增工程量是一些施工企业为了增加施工成本的一种重要方法,虽然有的时候,这种虚增工程量并不是施工企业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例如,一些建筑企业在基建工程的一个分项工程中,往往会存在人为重复计算工程量的问题,这种情况在一些隐蔽的工程中经常会出现;还有一种重复计算工程量的办法就是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决算的_时候,把一些在定额项目中已经列入决算的项目在其它定额项目中又列入其中,造成同样一项工程因为两次在定额在计算而被重复计费的问题。

二、建筑工程预决算控制对策

1、建立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根据建筑工程预决算定额体系,可以有针对性的建立一些适合当地施工水平和市场需求的预算编制,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预决算的时候可以考虑根据工程地域分布和综合各种因素,制定适合工程建筑的额定项目,同时也要根据时代和技术的变化,来选择及时的调整工程额定系数。

2. 加强预决算人员的业务培训。预决算人员应不断加强知识、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技能,同时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严把工程预决算审查关。预决算人员要全面熟悉工程图纸,充分利用工程量计算手册和计算表格,并深入到施工一线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分析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杜绝施工单位冒算错算等现象。通过方案优化,可以节约大量资金,从而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

3. 加强库存材料的管理。由于建筑材料具有庞大性、多样性、复杂性,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对于有条件的单位应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建筑材料,便于设计部门和管理部门随时了解库存材料的信息,以减少库存,降低省耗。对施工单位必须执行事前管理、先定后供、强化监督的自购材料管理。即建设单位通过市场调查,确定建筑材料价格的一手信息,防止施工单位利用材料价差,同时要严格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合理采购材料,增强对工程质量负责的态度,合理获取利润,达到降低和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4、加强勘察设计阶段的管理工作。加强勘察设计阶段的管理工作需要提高地质勘察基础资料的准确度,推行勘察设计的投标制。在招标文件中要明确工程的内容、设计范围、图纸内容、设计进度、设计深度、明确设计标准和设计质量等要求,投标时要严格审查设计单位的资质等级,满足投标要求。在组织设计人员进行图纸会审时,要及时纠正设计中的“漏、错、缺”,提高设计质量。

5、制定施工单位招标制度。在挑选施工单位时,要严格检查施工单位的资质和质量,防止转包等现象,同时签订合同时要严密、完善,使其具有约束性,提高合同履约率。对工程的包干范围及调整条件给予明确规定,对于争议较大的材料,在合同中予以明确,从而减少工程决算中由于合同签订的不合法、不规范而引起的经济纠纷。

总之,作为控制建筑工程项目投资的重要预决算手段,在日常的工程项目招标和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我国建筑工程预决算体系的不健全,直接导致工程造价失控,所以,建立科学的、完善的、预决算体系,加大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成为建筑工程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只有提高了预决算水平,才能为建筑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建筑工程招标中占有一定优势,为拿下工程项目做基垫。

参考文献

[1] 董成珍. 对工程预决算编制的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07) .

[2] 张莉雅. 工程预决算中若干问题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8) .

[3] 谷安壮. 工程预决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现代商业, 2008,(12) .

[4] 谢昌芳. 浅谈工程预决算审核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 2009,(01) .

篇5

[关键词]新预算法 事业单位

中图分类号:D9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067-01

一、全面认识新的预算法

(一)提出了预算绩效概念

新预算法在第十二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七条等多处提及预算绩效,第十二条中将讲求绩效列为预算所要遵循的原则,第三十二条总将上年预算评价结果作为编制预算的依据,第四十九条中提出提高预算绩效,第五十七条要求必须对预算支出进行绩效评价等。由此可见,新的预算法将绩效这一概念全面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审查等各个环节,通过绩效评价这个方式对预算支出进行更加科学、精细的管理。

(二)建立了预决算公开透明制度

新预算法在第一条、第十四条、第十六条、第八十九条、第九十二条等多处提及预算审查,第一条中即提出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第十四条、第十六条和第八十九条中指出预算、决算、政府采购和转移支付及审计报告等均需公开,并在第九十二条中指出未依预算法规定进行公开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这就要求各单位预算进行公开化和透明化管理。

(三)提高了预决算编制的科学性

新预算法在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七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七十五条等多处对预决算的编制提出规定。第三十二条提出了预算编制的依据,第三十七条提出预算应按功能、经济性质分类编制,第七十五条规定决算要收支真实、数据准确、内容完整等。这就要求各单位的预决算编制程序、编制方法必须合理规范、科学完整。

二、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1.树立绩效观

新预算法从不同方面强调了节约和绩效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遵守预算法的规定对各项预算支出严格把控,防止和杜绝奢侈浪费行为,改变过去支出随意性和无计划性的不良行为。树立绩效意识有利于单位关注投入产出效果,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率。

2.加强内部控制

新预算法强调了预决算的公开透明,保障群众知情权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其监督权,新预算法构建了完整的审查体系,明确了审查内容强化了审查力度,这就要求事业单位严格规范单位的各项活动,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有利于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证资产的安全性、提高管理的科学性,防止和防范各项腐败和风险。

3.提高会计核算的精细化

有效的会计信息,较高的会计信息质量是单位预决算编制、绩效评价、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新预算法明确提出预决算精确、完整等,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粗放的会计核算以难以满足其要求,只有提高会计核算的精细化,才能保证预决算编制的质量,为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保障。

三、具体应对措施

1.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制

绩效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绩效目标设定、绩效预算、绩效评价和绩效问责。一是设定预算绩效目标。绩效目标的设定是真个预算绩效管理的起点,也是预算编制合理性、预算执行效果性和绩效评价的标准。二是绩效预算。绩效预算以绩效目标为导向,根据绩效目标拟定预期的拨款额,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拟定和约束下一阶段或年度的拨款额。三是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整个过程的核心环节,绩效评价可以有效的防止资金支出与支出结果相脱节的弊端,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四是绩效问责。绩效问责属于监督反馈环节,建立问责机制能够保证预算资金更有效的得到使用。

2.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明确不同岗位职责权限的,使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避免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例如审批与执行、执行与记录等相分离,并充分发挥财务、纪检监察、内部审计、资产管理等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其次建立授权审批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授权审批的范围、权限和范围,明确各类活动的审批程序,禁止违规和越权审批。第三关注重要活动突出重点,例如收入支出管理活动、采购活动和资产管理活动。

3.建立精细的会计核算制度

按照新预算法的要求,会计核算既要按经济分类进行核算又要按功能分类进行核算。同时会计核算应与绩效管理相结合,使会计核算适用于预算绩效管理。不同的会计确认方式将导致不同的结果,传统的收入实现制并不能准确的反映当期的经营成果,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引入权责发生制,以便正确确定收入和为实现收入承担的费用,正确划分收入和费用应归属的期间,这样才能够准确恰当的反映一定时期的收入费用比即绩效。

参考文献

[1] 李京榕.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影响及对策探讨[J].会计师,2014(12).

篇6

一、目前工会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基层工会至今尚未开设独立经费账户。截至2015年底,昭阳区通过组织专题培训、现场督促指导、开展经费审查等方式,全区已开设工会独立经费账户100余家,但一些基层工会,特别是企业工会至今没有开设独立账户,无法实现工会经费管理规范化。

二是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慰问对象不清、标准不明或过高、开展工作随意性大等现象,做不到用制度管人、管钱,缺乏严格的制度刚性约束机制,在财务管理实践中风险很大。

三是工会经费管理使用不规范。在已开设工会独立账户的基层工会中,仍有个别工会没有执行工会主席“一支笔”审批制度。一些工会经费支出存在记账凭证内容不完整、账证操作不规范、报销的票据不符合要求等现象,个别规模小的单位工会甚至采用流水账、包包账等财务管理方式,经费管理使用不规范。

四是工会经费预算管理不到位不严格。由于预算管理过粗,在实际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易出现无预算、超预算使用工会经费的现象,预算的执行力差,无法反映预算控制的效用。有的基层工会甚至根本没有预算,工会经费管理随意,不符合财务管理的相关要求。

上述问题的存在,虽然有其客观性,但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的因素在起作用。一是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政领导对工会经费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一些基层工会干部尤其是工会主席的作用发挥得不够;三是一些基层工会财务经审人员的素质不高,给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等工作造成“硬伤”。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争取单位党政重视支持。广大基层工会干部特别是工会主席要认真吃透吃准政策,对行政补助工会经费、单独开设工会账户、配备工会财务人员、经费管理使用要求等关系职工合理福利和合法权益的问题,做到早汇报、勤汇报、会汇报,争取党政重视给予更多支持,为工会开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帮扶慰问制度》《预决算审批管理制度》《经审工作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制度,在工会经费管理使用上做到既要厉行节约、杜绝铺张浪费,又要以人为本、保障职工合理福利。在建立健全制度的同时,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强化制度刚性约束,确保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三)强化工会经费预决算管理。对单独开设工会账户的基层工会要全面实行预决算管理,在编制预算时做到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力求做到收支平衡,提高工会经费使用绩效。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提前计划好全年活动安排,根据预算编制管理的各项基本要求,统筹安排支出,编制预算草案,经本级经审委审查后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县区总工会备案。要进一步优化预算支出结构,确保职工合理福利和重点活动支出,发挥经费支出最大效益。要坚持年初预算年终决算,大预算套小预算,大决算套小决算,及时准确地掌控预算执行情况。

篇7

二、围绕中心,进一步增强经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

在县经审会的领导下,我局基层工会经审会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本中全会精神和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局工会经审工作,围绕工作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基层,服务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加强审计监督、完善内控制度、规范经济行为、强化财务管理等工作重点,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工会经费独立管理、自我监督的有效机制,促进工会经审工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工会经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做好经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实做好工会经审工作。

三、突出重点,依法开展工会经费的审查监督。坚持以《工会法》为法律依据,贯彻全总《关于加强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的意见》,落实市总工会有关工会经费的规定,积极开展工会经费的审查工作,落实相关的制度,坚持民主监督与审计监督相结合,坚持同级审计与基层审计相结合,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会经审工作。突出以法律为导向,以预算为抓手,以资金为主线,以支出为重点,以效益为目标的审计思想,全面加强工会经费审查审计工作。

1.加强同级工会经审工作。积极开展对本级工会经费年度收支预决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工作。通过审计,更好地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益,使工会的财务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促进经费使用决策、执行、控制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2.加强工会经费的审查和监督。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经审会对工会经费的审查和监督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通过对基层单位经费审查工作,掌握基层单位工会经费的收、管、用的状况。

3.抓好工会经费计拨上解审计。抓好工会经费计拨上解的常态管理,保证工会经费的落实,同时保障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切实维护我局广大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要求各单位严格按工会经费定额标准的2%足额拨给工会,我局工会经审组织必须发挥同级经费审查监督的作用,督促工会组织按时、足额上缴工会经费。

4.强化工会经费预决算制度。建立、健全工会经费预决算制度和预决算执行情况;审计制度,编制工会经费预算必须坚持“量入为出、综合平衡、合理安排、全面控制”的原则,平时要严格执行预算,做到科学合理安排和使用有限的工会经费,工会的经费支出必须按预算执行。

5.继续做好基层工会主席的离任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按照市总经审会的要求,加大对基层工会主席的离任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坚持工会主席离任必需审计的制度,继续做好工会主席的离任审计工作。

6.抓好工会经审工作调研。我局经审会要积极开展调查和研究活动,重视新形势下工会财务管理、经审工作理论和实践研究,进一步拓宽思路,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根据经审工作实际,在破解难点、寻找新的突破点上下功夫。积极开拓创新,努力探索和构建与教育相适应的体制科学、机制健全、运行高效的工会经审监督工作体系。

篇8

关键词:工程造价;预决算;问题;方案

在建设项目中经济的评估依据就是根据工程的预决算,预决算精确与否是相当重要的。国家已经初步开始重视基建管理工作,所以能够遏制一部分造价失控现象。基建的管理虽然逐渐有了起色,可是对于一项长期而且广泛存在的问题仍然未得到有效解决。这问题就是基建管理的三超现象。

一、分析工程预决算中的常见问题

(一)、反复套用或高套定额。

预决算成本不真实的增长,基本是由反复套用高套定额造成的。由于制定决算不够整体规范,给予一些定额中已经定额的项目又可能被重复高套定额,这样就对一项工作收取了一次或多次的金额,大大增加了成本。

(二)、不够完善的程预算定额。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施工技术也紧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先进制造工艺、先进制造技术,好好利用施行工程预算制定这个机会,这时就常常发生一些间接确定定额可以重复套用的现象,与此同时信用定额应该怎样处理就成为关键,就如桥梁建筑工程根据工民制定定额。这些都不是与实际相适应的,因为像这样借用其他定额,对地域界限、区域因素、工人技术和设备先进程度参差不齐的公司单位是极为不公平的。

(三)、现场签证不能得到足够关注。

工程设计因工程材料、设备条件和土地资源的不同有相应的差异,都得需要好好登记和标明这些差异。现场签证是在施工期时常发生的现象,一般来说现场签证是工程造价包含的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没有得到全面的分析和对施工过程详细的记录,另外一些没有暴露的工程没有被详细登记、签字方法不够完善,工程预算成本就会大大增加,从而工程造价的成本相应提高。

(四)、工程量不够精确。

由于技术先进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个人对工程的思维不同等情况,如果设计图纸上材料用量没有精切给出,那么工程人员就需要再次明确工程的总量,这样就使得工程量的内容不够精确,就会造成工程量被再次记录,特备针对未被暴露的工程而言,这种工程量不真实的增加就是常见的。

(五)、材料价格得不到合理制定。

工程材料成本起伏不定,这样对于建筑工程造价而言,材料的费用却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怎样确定建筑工程材料的价格和怎样调整这种价格存在的落差就一定得高度关注了。

二.针对工程预决算存在问题的相关解决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工程预决算管理机制。

管理工程预决算有许多部门共同处理,这些部门有施工企业、国家机关、设计单位、建设单位、银行这些政府机关,这些机关需要好好协调和相互合作才能处理好工程预决算中的不合理现象,从而让一个效率高、和谐、先进的预决算管理机制就可以产生了。在这种机制管理下,各部门共享信息,各尽其责,使工程设计经济成本得到正确制定,工程预决算得到合理处理,建设资金得到正确公开的处理,使投资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工程预算定额体系。

为了有效的解决工程预决算中出现的各种不合理现象,我们还要注意积极的对相关工程预算定额体系进行完善。在编制和审核工程预决算编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实际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价格数值。对于定额预算过程中的借用问题,各建筑单位还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对建筑工程的地质和属性进行分析,根据定额方便合理地与其适应,从而使定额体系一步一步规范化。对新发生的现象,一定不能忽视,反而要予以严密的关注和重视。积极地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找出新出现的根源所在。对现场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实际情况,;例如材料使用情况和工人工作情况,以及材料单价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等都要予以密切的关注。从而不断完善整个工程预算定额体系,促进整个建筑行的发展与进步。

(三)、加强工程预决算的复核力度。

1、做好前期相关准备事宜。

预决算工作人员要注意认真的审核 施工图,确定图纸上的各项标注准确、详细、清晰,可以顺利的依次识读。同时,还要详细分析预决算编制说明,全面把握整个工程的实际内容。并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性质等,积极地通过多方面渠道以及收集 单价信息等。

2、抓住审核要点。

在对工程预决算进行复查和审核的时候,预决算工作人员要注意抓住审核要点。具体来讲,需要注意的药店有工程项目的具体划分情况, 项目设立的情况,以及 划分 方法和定额项目的符合情况等。如果经过审核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预决算工作人员要设计有针对性的修改通知书,同时,还要深入市场,密切关注建筑材料的价格变动情况。

(四)、不断提高预决算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

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工程预决算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各建筑单位要积极的财务多种措施,不断提高预决算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首先,建筑单位要注意提高预决算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大家 的思想觉悟。同时,预决算工作人员还得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预算人员要掌握专业的工程技术知识,工作中要有公正的立场和科学的态度。各种预算软件和辅助软件能熟练使用,套用定额和各种取费业务也要熟悉。工程的实际内容要多多掌握,而且迅速熟悉新的材料、工艺和方法,在平时工作中,一定要多学习,多请教,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工程。

(五)、保证现场签证的准确。

完备施工资料的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注意一定要做好现场签证工作。从而实现责任的明确划分,避免日后出现责任划分问题,避免留下隐患,以免日后出现无法确定到底该由哪一方来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如果实际情况需要更改设计和技术措施的时候,预算人员一定要认真的分析是否合理和准确。并且要掌握取真实可靠的证明材料,将能够证明的各种图纸、数据文件和合同等要妥善保存。征求相关方面的意见,还要核实事件的准确性,工作人员务必做到实事求是。而且要合理计算,将现场签证工作做细做好。

三、结束语

总之,工程预决算是一项专业性、知识性、政策性、技巧性很强的工作。只有解决了以上各项问题,才能缩短预算与结算的差距,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消除工程造价失控现象,更好地节约建筑工程成本,从而建立起一个高效的建筑市场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彭清华.谷学文.丁建华.论工程预决算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篇9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企业所获得经济效益在逐渐地减少。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使用无标底招投标,所以对于企业来说进行科学有效的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投入较少的人力以及资源,从而获取较多的价值,使得企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进行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从而达到收入与支出平衡,进而产生一定的盈利。在我国的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的,对成本的控制是形势所趋的,是需要进行及时解决的。

二、成本控制的紧迫性

(一)成本控制意识缺失

建筑行业既存在规模较大的工程施工企业,同时还存在数目相当多的中小型工程施工企业。在这些中小型建筑工程企业,普遍缺乏成本控制意识,认为成本控制是财务人员的责任,工程技术人员只负责施工技术与质量,现场施工人员只管施工组织与工程进度,预决算人员只负责工程结算。

(二)成本控制组织薄弱

很多建筑工程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成本控制部门。财务人员由于不懂施工预算决,难以单独参与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费、人工费及机械费的管控,预决算人员又没有财务人员的成本管控思维,造成了只有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直观感觉来进行成本控制。部门职能相互脱节,难以进行有组织的、精细化的成本控制活动。

(三)成本控制监督不力

很多企业在进行施工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虽然对各种部门的施工预算工作都进行了组织,但是该过程中是缺乏监督机制的,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对于成本控制的执行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导致了成本控制失去了其有效的作用。

(四)人力资源配置不到位

对于大多数的建筑工程企业来说,往往都是进行自我组织建设以及进行工程预决算,并且进行监督与审核的,但是在企业内部往往是缺少专业的人员,企业也没有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及时的管理与培训,从而导致了成本控制的准确性是不高的。

三、采取经济措施进行成本控制

(一)人工费的控制

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人工费用所占据的比例是较大的,为10%-15%之间,所以对人工费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进行合理的人员编制,定岗定员。同时对人工的专业水平需要进行有效的提高,使得施工过程过程中的工日得到有效的控制与减少,从而使得施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二)材料费的控制

在工程造价中,材料费用是最主要的一个构成部分,材料费往往能够占据到整个施工费用的60%-70%。所以在进行材料的选择过程中,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材料价格的市场变化规律进行有效掌握,从而对施工材料进行最为合理的成本管理的计划,进而达到对材料费用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

(三)机械费的控制

机械费用是施工费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组织以及机械进行合理的调配,从而使得施工过程中的机械台班得到有效的减少,使得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以及完好率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注重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以及维修,减少设备的闲置。

四、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成本控制

(一)树立成本控制意识,建立成本管控机制

施工企业的领导层必须首先树立起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意识,进而将意识传达给企业所有人员,建立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环境。在企业内部推行项目施工效绩考核机制,将成本控制与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全员参与的成本控制的目标。

(二)建立成本控制组织,加强成本管控

在财务部门内部引入预决算人员,或者建立由财务人员和预决算人员组成的专门成本控制部门,负责工程成本管理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建立财务人员、预决算人员、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工作小组,共同制定各项成本管控措施,加强对施工过程的事前、事中管控。

(三)建立健全制度,加强成本控制监督

加强成本控制制度及流程的建设与优化,将成本控制制度细化为各种流程图,并制定各项配套措施,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在开工前,编制工程预算成本,作为施工过程中控制直接施工费用的依据。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将预算成本分解为可执行的成本控制指标,从而达到对施工过程中材料采购、施工人员配置及机械使用进行有效指导,同时加强对施工过程各项成本指标执行情况的监督。

(四)组织人员培训,配置合格人员

在企业建立人员培训机制,利用内部和外部资源对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制度流程培训,特别是培养既懂工程施工与技术又懂成本控制的复合型人才。在施工的各个岗位配置具有成本控制意识与技能的人员,加强成本控制措施的可执行性,提高成本控制效率。

(五)抓住企业收入主线,强化项目投资决策

在企业进行投资的过程中,需要将项目的投资决策作为主要的准则。对于建设项目的成功与否或是否能盈利,项目决策是非常关键的,这对于工程造价的等级高低以及投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我国的建设投资领域,投资规模是没有进行科学的控制的,项目建设的效率也是相对较低的,从而使得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资金浪费。对这个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项目决策的方法。

篇10

关键词:乡镇财政监管;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一、乡镇财政工作运作现状

乡镇财政的职能概括为服务、管理和监督,贯彻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做好乡镇财政预决算,确保基层单位的正常运转。主要体现在:农业税取消前,乡镇财政的主要工作是收取税费、催收粮款。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从繁杂的税费征收工作中解脱出来,不仅不再向农民收税收粮,而且还要为农民发放种粮、家电、汽车等各种补贴。除了履行乡镇财务管理、财政资金管理等职能,负责政府机构运转和干部职工工资待遇外,还要协助乡镇党委、政府开展其他中心工作,担负本辖区内的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乡镇财政的工作职能、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作重心由向农民“收钱”转为向农民“发钱”,从组织收入转到培植财源、支出管理。乡镇财政是构建财政大格局的末端一环,随着国家经济总量的增大,乡镇财政性资金越来越大,财政收支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仍较突出。为此,如何加强乡镇财政监管值得思考。

二、乡镇财政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形同虚设

从近年来的情况来看,各地一年一度的乡镇人代会财政预决算报告,大部分乡镇预算只能反映县财批复的人员经费预算,公用经费预算没有编制或无法编制,为民办实事项目资金无法落实,即使是有自有资金收入乡镇编制的预算也是虚假“收支平衡”,预算与执行脱节,乡镇财政财务收支常有随意性,不受预算约束。表现为有钱就花,预算既不全也不细,操作性不强,预算外资金分配不透明,没有预算和执行预算的概念,财政决算与预算数据相差悬殊,使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财政预算形同虚设。

(二)挪用专项资金现象较为普遍

乡镇存在不同程度挪用专项资金现象,特别是没有自有资金收入的乡镇挪用专项资金现象更为普遍和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虚构项目争取资金,实际将这些专项资金用于人员经费和公务经费开支;二是挤占挪用代管专项资金;三是用各种造假手段,从上级财政拨来的专项资金中套取资金挪作它用;四是前期“工作经费”超支挤占项目资金;五是滞留、延压专项资金,造成项目资金无法实现效益,无法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实惠。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落实

乡镇所资金“零户统管”制度执行不到位;乡镇财政所人员的分工不科学,部分乡镇财政所存在内控风险;现金管理不规范,表现在:一些乡镇因法院执行较多,为使财政资金不被执行,出现公款私存;账面现金数大幅超出现金管理条例的规定;借条长期不入账、造成资产形态不实,现金账款不符,形成长期挪用;违反现金结算纪律,超限额、超范围使用现金结算,逃避银行监督。

三、乡镇财政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乡镇财政体制不够科学

县级财力对乡镇补助主要包括:资源规费返还,困难乡镇补助,税收超收分成,平时专项工作性补助。以上财力补助除困难乡镇补助外,其余主要流向有矿产资源的乡镇,除有矿产资源乡镇财力比较有保障外,大部分乡镇财力不能保证正常运转,预算编制流于形式,乡镇人大对人代会财政预决算报告不感兴趣,对乡镇预算执行监督不重视。

(二)挪用专项资金整改落实难

由于政府部门在项目管理上体制不顺,职能交叉,导致乡镇专项资金管理分散,情况不明。尤其是对项目多、资金量大的乡镇,未按规定对资金实行专项核算。大部分支出在往来款科目中核算,各项目之间互相调剂、挤占,很难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事前、事中监督弱化,事后监督发现问题后归还原资金渠道难。因此,乡镇挪用专项资金屡查屡犯,得不到有效遏制。

(三)财务管理制度无法执行

目前许多乡镇没有制定规范性管理制度,缺乏制度约束。不少乡镇在财务收支审批程序、支出凭据的审核、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的履行等环节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一些财会人员未能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同时,有些乡镇财务人员的素质不高,培训流于形式,部分乡镇的财会人员岗位变换频繁,影响了工作开展。

四、加强乡镇财政监管的意见、建议

(一)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

一是严格执行预算法的规定,努力提高预算的编制水平,将预算编制作为党委政府的一项大事来抓,特别应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增强预算的刚性和约束力,严防超出财政收入能力安排支出,依法进行财政决算,控制乡镇债务,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二是编制完整的预算,改变过去乡镇预算只反映县财批复的人员经费预算的做法,把公用经费预算、事业发展资金列入预算,使年度预算全面,可操作;三是加强对乡镇人大预算监督指导,明确监督的目标、重点、内容,真正做到乡镇人大对预决算报告想监督、会监督。

(二)加强乡镇财政体制改革

一是按乡镇财力进行分类,科学制定新一轮县对乡镇财政体制;二是规范县对乡镇财力补助,尽量减少平时一般性工作补助,使得县级对乡镇财力转移均衡、科学,确保乡镇正常运转财力来源;三是规范财务支出审批管理,规定领导支出审批限额,大额支出坚持集体决策,严格“一支笔”审批制度,不能擅自扩大支出范围和提高支出标准,明确“一支笔”责任;四是出台乡镇公用经费管理限额办法,量化公用经费支出指标。总之,做到乡镇在财政体制安排下不想挪用、在财务制度设计下不能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