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辅导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物辅导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生物辅导方法

篇1

关键字:高中生物;分层教学;教学过程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11-01新课程,新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开展,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有效性、实用性。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高中生物课堂上都积极参与,学有所得、学有所感,这是每个教师都在探索的课题。由此,分层教学应运而生,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分层教学含义

由于知识结构、智力因素、学习方式以及父母教育背景等因素不同,学生在学习成绩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师需要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层次,并制定多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希望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均取得较大的进步,以取得良好的教学目标。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施分层教学,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便于对学生进行分层和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1.1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需要在授课之前,选取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学习方式、学习特点以及父母教育背景等因素作为指标,并利用特尔菲法,请教研室的其他老师作为专家进行打分,确定权重,建立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对班级内的所有学生进行打分,并依据分数高低,划分若干层次,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

1.2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教师在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分层后,需要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在授课之前,将期望目标转达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自己一定时间间隔内的学习目标,努力学习,达到教师制定的目标,循序渐进,逐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高中生物微量元素这一章节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其中,差等生只需要掌握生物体中的最基本元素是C元素,基本元素为C、O、H、N,主要元素为C、H、O、N、P、S。中等生不仅需要掌握生物体中最基本元素、基本元素和主要元素的种类,而且还需要列出其在生物体重的含量;优等生除徐掌握中等生的全部内容外,仍需要掌握上述元素之间的关系等。

2.高中生物教学中关于分层教学分析

高中生物实施分层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极其重要,始终贯穿于高中生物课堂的授课前、授课中、授课后,其中,授课前的辅导是为授课过程做好铺垫;而授课辅导是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障碍,从而减少后续学习带来的影响;授课后的辅导主要是查缺补漏,进一步提高学习水平[1]。高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分层测试、分层评价和分层作业,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1分层辅导。高中生物实施分层教学,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并在教学重点和教学时间上有所区别。其中,对于差等生,辅导时间长,重点是基础知识辅导和心理疏导,使其端正态度,树立自信心,克服心理困难;对于中等生,辅导时间次之,重点是知识分类辅导和心理状态调整,帮助学生总结知识重点,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其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优等生,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学生主动性,辅导时间最短,采用激励的方式,让这些学生多思考一些开发性的问题,尝试自己去探究,鼓励学生发散、求异,不断提高优等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述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这一章节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其中,对于差等生,对其进行一些细胞呼吸原理、意义和作用的辅导,并在此基础上,讲述一下细胞呼吸的原理。对于中等生,重点讲述细胞呼吸原理,讲述有氧运动、无氧运动的原理及其类型,并举例说明有氧运动或无氧运动的细胞呼吸过程,培养其自主学习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对于优等生,重点培养其创新意识,能够准确地判断出运动的呼吸类型,能够解释一些身体现象的原因。

2.2分层测试。测试是检验分层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进行不同层次的测试,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适当调整学习计划;从"学"的层面来分析,能够及时诊断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从而为今后学习情况指明正确的方向[1]。分层测试需要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制定出不同难度的试卷,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测试使用。例如:在测试生物体中含有的化学元素知识点时,对于差等生,只需要测试生物体中的最基本元素、基本元素和主要元素都有哪些;对于中等生,需要测试生物体中最基本元素、基本元素和主要元素都有哪些,还需要列出其含量;对于优等生,在包含对中等生测试内容的基础上,仍需要测试上述元素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2.3分层评价。正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使其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不断努力,超越自己。但是,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其中,对于差等生,以表扬为主,及时肯定成绩,使其树立自信心,发奋学习;对于中等生,以激励为主,及时肯定其成果,并激励其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优等生,以竞争评价为主,用高标准来要求他们,使其不断超越自己[1]。

2.4分层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基础,需要分开布置作业,其中,对于差等生,以做课后练习题为主,努力掌握生物课程基础;对于中等生,需要及时做一些拔高的试题,积极引导其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优等生,布置一些知识点综合性试题,鼓励其及时总结,积极思考,培养其创新能力。

3.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积极实施分层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差等生树立信心,掌握基础知识;有助于中等生自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优等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起创新能力。参考文献

[1]杜玉霞.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分析[J].现代阅读,2012(09):0196-0197.

[2]王翠.高中生物的分层教学[J].现代阅读.2012(04):0143-0144.

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 反思性教学

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的教学质量已成为生物课程改革的重要话题。高中生物课堂反思性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高中生物课堂反思性教学是生物教师把教育理论与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以探索、突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生物教学及学生发展的内在问题为出发点,以追求教学的最优化过程为动力,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同时,反思性教学也是促进高中生物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变的过程[1]。

1、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对反思性教学的概念,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1、将教师定位为教学的主体,反映理性的思考、批判的态度和方法分析过程;2、教学反思不仅从技术上的考虑,质疑或评价自己的教学成效,但也充分理解教学的社会和道德基础;3、教学反思,包括课堂现场反映,课堂实践反思,道德和伦理三个层面上的反映;4、反思性教学是实践的反思,反思实践的过程中。四个视点是从主体的反思,反思的对象,反射角的过程,揭示反思性教学不同的含义,如果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就能更充分的揭示反思性教学的全部意义[2]。

2、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2.1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主体合理性

生物学教学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要素组成一定的结构,和相应的生物学教学功能的有机整体(或部分)。从主要内容来看,生物老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因素。这个系统中的生物教师和学生这二个主体因素是分不开的。

相互影响,相互制衡是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实际状况,反映在教学与学习互动的过程中,发生在信息系统、信息反馈和控制过程上。生物学教学系统运行过程中获得的生物信息,被加工和使用。教学信息的接收主体是学生,他们是主动的人,不同学生的主观因素对相同的信息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制约,这体现在不同学生的特征信息的作用和价值是不一样的。

生物老师,在信息传输中占主导地位的,他可以创造性地、动态地进行信息传输。信息的生成,处理,传输和处理,皆由生物老师主管,他还可以消除干扰,以确保正确性和有效性信息传输。

2.2 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目的合理性

通过反思性教学理论知道,生物教学目的就是其遵守规律是合理性的。高中生物课程应该对学生进行意志、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培养的良好心理素质。高中生物教学还要把握该学科的特征,对他们开展爱国主义精神、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培养21世纪公民的道德素素养。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目的既注意直接结果,又关心间接结果;既有学生发展的要求,又有教师发展的要求,对师生都有激励作用。把“该做什么?”变成“怎样去做?”也就是把计划和措施制定出来。由于反思性教学既要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要求,又要有利于教师发展的要求,这样,高中生物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反思“通过如何施教,才能达到最好效果?”学生也要反思“如何去学,才可以更多地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因而,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学主体的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自始至终关注符合规律性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才会更具有合理性。

3、反思性教学在高中生物中的实施策略

3.1创设教学情境,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对象感兴趣,才能维持大脑的兴奋性,从而使思维更流畅,是学习更高效。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广大生物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刁一智,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譬如在备课时积极挖掘教材的兴奋点,使课堂教学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社会的热点问题,经常性地使用课件等手段提高教学的直观性,等等。不管采用何种教学策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注意的问题是如何避免形式主义,不是为了激趣而激趣,而是为了更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待科学的积极情感,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具有可持续性。

3.2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作为反思型的教师,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和学习观?首先我们应该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同时我们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学生可持续性的发展。此外,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是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强化。

反思型教师也关心学生积极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如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准备A、B、C、D几个小卡,提问后,让所有学生在卡上写下自己的答案,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参与,参与的效果。

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课余辅导。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会有意或无意地,要突出成绩好的学生,教学,辅导,重点自然倾向于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的学生将被视为健康状况不佳,缺乏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如果他们不存在,导致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更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业绩的两极分化。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要让所谓的差学生成为“遗忘的一群”。

3.3教师是否真正形成现代教师观,学生观,合作的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权威,并按照教师的作用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相当于顾问,同伴。只有在相互接受,相互理解和和谐的气氛中,教师才能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沟通技巧。学科知识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授系统,而是给科学一个新的特性。教师的作用是鼓励学生体验到经验的重组,重建和过渡到接受新知识,并在实践中使用。教学“换位思考”的方法,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4、结论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教师由单纯的传授者成长为学者型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添砖增瓦。在理论上深化“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体系,并为一线教师的生物学教学提供一点帮助。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知识课堂;生命课堂;教学形态

生命教育主要是指在生命活动中进行的教育,旨在让受教育者能够正确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和超越生命。尤其是随着近年来自杀事件和非正常死亡事件的不断增多,愈发体现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高中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加上食物中毒、交通事故、溺水等非正常死亡现象的增多,都凸显了高中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生物学作为一门生命科学,无疑承担着生命教育的重要职能,在高中生的生命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师过分强调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对生命教育相对忽视,所以如何实现从“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教学形态的积极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

高中生物生命教育课堂的构建,关键在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对此,高中生物教师要打破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生物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内容,还要促进高中生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热爱家乡和大自然,树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这就需要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将更多“生命性”的教育内容注入课堂,增强高中生物教学的乐趣与活力。如,在“生物进化”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物间的“和谐”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各种生命息息相关,人类更应当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学会善待生命,保护生态环境。

二、挖掘生命教育素材,恰当进行课堂渗透

基于生物课程的特性,高中生物教材中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素材是非常丰富的,关键在于生物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发掘与整合,然后与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联系,实现生命教育的恰当渗

透,这样才能不断拓宽高中生物生命教育的空间,让原本单纯进行“知识传授”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达到生命教育的教学目标。例如,在高中生物的教材体系当中,有着大量关于基因、细胞、胚胎等与生命密切相关的教育内容,这都是学生正确了解生命、认识生命的良好渠道,只要教师能够将这些教学内容与生命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就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以及生命的顽强,进而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逐渐树立起积极的生命情感。

三、丰富生物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增强生命教育的趣味性、直观性

高中生物课堂上有效的生命教育,不仅要停留在一般的自然科学层面,还要上升到人文科学教育层面,只有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才能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所以高中生物教师需要重视生物教学方法的创新。一方面,在高中生物生命教育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带给学生在感官上和心灵上更加直接的冲击,让学生感受到生命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如,在“细胞的生命历程”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将学生平时肉眼很难看到的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以及癌变的全过程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高中生物教师要多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生命教育,即在生命教育活动中多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与实际的事件,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和生命意识,如,在“生态环境的保护”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选择与生命质量密切相关的“雾霾天气”“臭氧层空洞”“三聚氰胺事件”等案例进行教学,强化学生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多体验生命、感悟生命

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要回归于生活,高中生物课堂上生命教育的目标也在于此。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注重生物课程实践性强的特征,重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验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体验、去感悟、去探究,这样才能提高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纪念日”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要让学生认识到吸烟对自己、他人以及生态环境的危害,告诫学生不要吸烟,组织学生在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中间开展“劝诫吸烟”的宣传活动;在12月1日的“世界艾滋病日”,可以给学生介绍艾滋病的危害和传播途径,引导学生远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如此一来,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和全面地了解生物知识和生命价值,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生命,掌握生命知识,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

总之,高中生物作为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阵地,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单纯进行知识导入和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构建

“生命课堂”,使学生在获取生物学科知识的同时,可以充分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真正地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红霞.高中生物教学中关爱生命教育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8(29):22-23.

篇4

高中生物概念学习对策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是对同类事物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同时也是人类生活学习的一种思维方式。概念是一种抽象的,难于理解的意识形态,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体的事物。理解概念,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的理性思维而不是感性思维。而理解高中生物学概念,则需要高中生将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相结合。高考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学习生物学是越过转折点的重要一环,学习生物学概念则是这重要一环的基础,基础不牢,生物学学习势必会走入死胡同。

一、影响高中生物概念学习的因素

(一)高中生物学概念自身的因素

高中生物概念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所接受的概念,它更科学、更严谨、更规范。由于近代生物学不如语文、数学、历史等老牌学科历史悠久广为人知,一些新兴的生物学概念不断涌现,加上我国生物学科发展的不够完善,人们对生物学的相关概念还是比较陌生的,如酶,淋巴循环等。

高中生物学的很多概念比较抽象难懂。例如,染色体的定义为: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DNA深度压缩形成的聚合体,易被碱性材料染成深色,其本质是脱氧核糖核酸。此定义涉及大量化学概念,聚合体、碱性材料、脱氧核糖核酸,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高中生物学的相关概念很难从感性思维上进行理解。例如,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皮肤而不是心肝脾肺的其中之一,人体内水分占到人体重一半以上,这些都与我们的直观感觉有很大的差异。无形中与高中生以前形成的思维概念进行抗争,阻碍了高中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吸收。

(二)高中生自身的因素

高中生在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接触的知识基本上来源于课堂,遇到由实验观察得出的高中生物概念时,容易因不能推导或无法想象而影响理解。最终产生逃避思想,以致自暴自弃。自身的恐惧与理解的困难,阻碍了学生学习生物学概念。

有些生物学概念与以前学生认知的概念相左,如上文提到的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人体内水分占到人体重一半以上,要摒弃以前熟知的概念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若学生不能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接受新的思想,学习高中生物学便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有些生物学概念需要运用理性思维进行理解。例如,DNA是双螺旋结构。其中,双螺旋结构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跟我们直观感觉的螺旋结构有什么区别,DNA为什么会是这种结构,等等,都没有很强的逻辑解释。这些都需要学生具有开放的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

大多数生物学概念都比较枯燥乏味,这就要求高中生潜下心来精心学习。坚持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作为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且生物并不是主要学科,把心思全花在学习生物学上难免力不从心。再者,对生物学的学习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会影响高中生学习生物学。

(三)任课教师的因素

部分生物课任课教师对于生物学的相关概念理解不够透彻,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照本宣科,没有加入自身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把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的任务交给书本,导致学生对相关概念理解不够透彻。

此外,一些学校将教授生物的任务交给数学教师或化学教师,并没有专业的教师进行生物课指导,由于教师专业不过硬或者教学方法一层不变,调动不了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对于DNA结构仅仅说它是双螺旋的,而不做过多的讨论与设想。

再者,生物课任课教师没能很好地调动高中生的感性思维。例如,细胞的有氧呼吸,细胞为什么要进行有氧呼吸以及如何进行有氧呼吸都是按照相关学术讲解,这大多运用的是学生的理性思维,而没有与感性思维相结合,没有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进行类比,无法加深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实验、感知认识的功效,大多依靠死记硬背。适当的实验环节和野外事物考察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相应的对策研究

通过对高中生物学概念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剖析,可以研究出如下的对策:

(一)高中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由于高中生物学概念的特殊性,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效率不高,因此转变学习方式学习生物学,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采用类比联想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如“光合作用”在课本中的定义为: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同时,也有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能量转化过程。植物摄入二氧化碳和光犹如人摄入食物和氧气一样。人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二者在自然界达到平衡。

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需要高中生充分发掘自己的想象力,多思多想,从而提升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以DNA为双螺旋结构为例,对自己或老师同学发问,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才能发挥最大的学习效果,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沼气的形成是发酵的过程,伤口愈合是血小板,细胞分裂的结果,等等,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生物学。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将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结合起来。例如,在对相关生物学概念“叶绿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画、PPT和相关视频教材加深学生的理解。

重视实验的重要性。“百闻不如一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实验环节。

例如,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可以在相关仪器设备下进行观察,通过相应的实验环节可以让学生在感官上认同,从而易于接受相应的概念。

挖掘高中生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有关概念可以进行开放式的学生自由讨论或者请有绘画功底的学生进行描画以加深印象。必要时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到工厂、野外进行观察。寓教于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学习高中生物学概念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教师在教授知识过程中要保证自身素质过硬,不能错教乱教。学校在安排生物教师时要严格把关,对学生负责。高中生在学习生物学概念时,不理解之处要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在讨论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问题 解决方法

高中生物的教学与高中语文、政治等理论性学科教学有着较大的区别,高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向学生讲授理论性的知识,更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应用于实验中。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学校秉承着为高考而教学的目的,在高中生物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两者之间,注重理论教育而忽略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其薄弱。

一、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虽在在新课标改革下,部分教师逐渐将实验教学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但无论是教师本身或者是学生,都存在诸多问题。

(一)教师观念传统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现如今仍有许多教师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不予重视,认为实验教学费时费力,不如利用时间多教授学生理论性知识。教师秉承着这种观念,仍应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导致实验教学时教师的课堂效率非常低。

(二)教师个人能力有限

教师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既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亦不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对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的操作步骤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缺乏专业性的知识。面对新课改革,学生实验课的增多,教师自身能力达不到实验教学时对教学能力的需求。大部分学校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学生进行实验课时,整个实验室没有专门的实验员进行引导,教师即承担讲授理论知识,操作步骤的任务,又身负辅导学生进行实验,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责任。在一个班四十五十个学生同时进行实验的情况下,教师往往会顾此失彼,不能满足全班学生的需求。

(三)实验设备的缺乏

我国百分之六十的学校,特别是农村的学校,因为学校资金限制,对实验室各种设备采购种类不齐全,数量较少,以及有些学校,设备较老,容易出现故障。这为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以及学生进行实验时制造了极大的阻碍。一个班级的学生因此不能每个人对设备进行操作,严重降低了课堂效率。

(四)学生兴趣不高、自主实践能力薄弱

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弱。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往往会教授学生对实验主题在实验过程中应如何操作,教材中也会有相应步骤。详细的实验步骤可以正确引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教学时的课堂效率,但相应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大部分学生会按照固定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操作,而不会去进行思考,寻求其他实验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生物产生免疫力,面对课堂缺少了对生物兴趣,只是带着学习的目的去学习,而不是因为喜爱去学习。

二、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可使用的教学方法

面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呢?在实验教学课堂中我们又可使用哪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主探究能力以及提高课堂效率呢?下面就我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意见。

(一)完善教师自身能力

在新课改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下,我们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对实验的实践能力以及个人素养。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习与高中生物实验相关的专业知识,或者向学校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根据请教的经验以及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总结,取长补短,在不断的探索中创作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去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完善。

(二)向上级申请资金完善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是教师英语实验教学的基础,学生进行实验需要完善的实验设备进行支持。教师可以通过向学校,学校向上级教育局申请的模式申请教育基金,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实验设备,为学生进行实验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每一位学生都可进行实践操作,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进行小组协作学习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将班上同学分为几个小组,让小组中成员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以及增加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之间进行协作性学习,分组讨论,可以消弭传统政治课堂中课堂沉闷的现象,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格局知识点对案例进行分析并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如进行“探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这一实验时,通过小组的讨论,可以是学生进行实验的方式多样化,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实验内容联系生活

教师在设计实验内容时,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题材作为实验主题,让学生对生物产生亲切感以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选修I:生活技术实践”时,可以安排一些“腐乳的制作”“果酒、果醋的制作”等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验。

结语: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也应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学习,了解学生生活,跟据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各方面的心理特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完善实验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杰.王文彦.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教学应用的探索[D]. 中国西部科技,2010,(27).

篇6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教学实践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实验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既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又训练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新课改中对实验有新的要求,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特别最近几年的高考题中这部分题的比例在提高。高中生已经基本掌握一定的实验知识基础和基本能力,那么生物教师如何把握高中教材的特点,制定适合高中生物的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快速地获得提升,成为生物教师的首要任务。

二、高中生物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我通过查看一些有关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文献,从中得知大约有85%的教师认为实验教学十分重要,部分教师仍然存在“做实验不如做实验题”的理念,这与新课改的中心思想背道而驰。对学生的调查显示:96%的学生具有参与实验的强烈诉求,部分学生对不能参与生物实验实践,只能听说实验过程表现出强烈的不满。

其次生物的课时较少,不少实验的开出率几乎为零,教师的相关研究不足。由于我国长时间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力度不够,导致教师依旧沿袭以往传统的模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比较突出的问题有:没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学生实验水平参差不齐、缺少对实验教学的评价等。

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按照新课改对高中生物提出的新理念和要求,围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凸显出的问题,把实验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导学式实验教学、独立式实验教学和探究式实验教学。

(一)导学式实验教学阶段主要是教师做实验,学生在旁边辅助,并解答老师的疑问。导学分为几个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合作实验。课前预习掌握实验原理,力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实验中对所学知识的迁移,有助于他们在实验中灵活运用知识处理一些问题。以苏教版高中生物中的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根据实验原理可以有很多实验材料供学生使用,同样的道理,也有很多作为层析液的药剂。这样在实验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浓厚兴趣,他们的思维得到发展,能锻炼他们的探究能力。还有在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老师在实验中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要选取洋葱细胞作为观察细胞质壁分利实验的实验材料?为什么在实验之前,要将洋葱在水中浸泡一下?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老师做实验中,同样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学到的知识自主地应用到实验中,动脑把学科知识与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联系起来。

(二)独立式教学阶段是导学式的对立延伸,主要主张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老师在旁辅导指导。在新课改要求下,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动手能力的培养,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更高,更应该将学科知识与实验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经过导学式的实验教学阶段,学生已经掌握生命科学实验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就是接下来的独立式实验教学阶段的实践,我给他们设计了一些小实验。小实验所需的时间并不多,学生容易操作,实验现象明显,最主要的是调动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积极性。如教学叶绿体的形态及其在细胞质中的流动的内容时,先让学生观察、了解叶绿体的形态及其在细胞质中的动态情况。又如用鸡蛋做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实验。我给学生布置实验要求两人一组,将两个大小相近的鸡蛋,用剪刀减去一小段蛋壳,然后将鸡蛋里的蛋黄和蛋清全部倒出,将蛋壳清洗干净。再把另一段蛋壳敲碎,用针轻轻地把鸡蛋膜取出,这样就得到两块生物膜。作业就是用这两个生物膜做一个实验证明生物膜是选择性透过膜。学生设计的实验大多是这样的,取两个烧杯放入同样的清水,将两个蛋壳放入烧杯中,调制深浓度的食盐水,分别向蛋壳中倒入同等容量的食盐水和清水,静置一段时间,查看蛋壳在水中的漂浮情况,从而证明生物膜是一种选择性透过膜。在看着学生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时,我深深感觉学生从过程中获取的满足感和喜悦感。

(三)探究式实验教学是对导学式和独立式的升华。主要是学生自主实践探究问题,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的一个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自主研究问题的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素质,探究式实验教学在引导学生实验教学对生物知识有直观了解后,再通过独立自主的研究实践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对这个结论进行分析讨论,再衍生出新的问题,再对新的问题进行新的探究实验。问题的探究是没有最后答案的,而且问题都是经不起推敲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以苏教版高中生物中将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改成探究实验。对实验材料和试剂的选择提出探究,不一定是按照教科书中准备的材料和试剂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寻找最适合的材料和试剂做实验,最后也能达到实验的目的。这就启发学生很多实验不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过程。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75-01

生物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趣味性,且其研究更多的是生物的微观领域,一旦失去了兴趣,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味同嚼蜡”,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想要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就要尽可能的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所谓的趣味教学就是指把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趣味性强的知识和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的灵活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达到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思考、探讨和解答问题的积极性的目的。下面就谈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趣味教学。

一、课堂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乐在其中

教学是一门艺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艺术美能引起学生心理、生理上的愉悦反应。“新课引入”是上好每节课的重要环节。开讲的艺术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强化记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另外,教学中要合理安排内容,密度适中。一节课内容太多,教师和学生都会紧张得喘不过起来,就无法谈愉悦。因此,教学中要有张有弛、抑扬交错,质疑、激疑、解疑,驾驭自然,使学生欣然接受。在课堂上留有空白,让学生独立自由思考。如在课尾质疑,能促使学生思考与讨论,往往会收到意外的效果。再加上融趣味性、活动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作业,更是锦上添花。

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更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和及时反馈的过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好,施教越得法,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就越浓厚,积极主动性就越高。甚至可以由原来不感兴趣到十分热爱;相反,师生关系不好,老师一进教室,学生情绪马上低落,在感情上就罩上了一层阴影,学生的大脑神经功能就无法得到应有地发挥,彷徨、苦闷,产生“厌学”。因此,师生关系对立是学生厌恶生物课的最主要的原因。

二、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创设生活情境

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是制约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高中生物教学要求学生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学习生物,引导学生用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中发生的问题,这样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生物知识,挖掘生物学中的生活内涵,使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变得具体,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思维。在学习《细胞的分化》时,教师可以以白血病案例入手,德国体操运动员为了给儿子治疗白血病参加奥运会的事件深受大家感动,教师可以从这件事入手,通过提问白细胞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归纳出细胞分化概念,再引出白细胞异常的治疗方案,与学生讨论治疗方案的缺点,让学生发挥想象,找出获得造血干细胞的办法,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高中生物中的许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那么,教师讲得乏味,学生学得无趣,将一定程度地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将看不见的微观世界或抽象的理论知识等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清楚地得以观察和思考,那么,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在讲授“遗传和染色体”中的“基因的分离定律”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将“家族系谱图中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生物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变得生动鲜明,不仅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代教学技术在课堂上的适度渗透,巧妙地辅助了高中生物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学内容引人入胜。

四、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验操作时间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操作是重要一环,在生物教学中学生都爱上实验课,积极性很高,可是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强调不要乱动这,也不要乱动那,一定要跟着老师走。当然,老师怕学生把实验工具损坏或者是怕出乱子,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样只能使学生们掌握片面的知识,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且使一些本来就胆小的学生经老师再三强调,什么也不敢动,慢慢的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也就不想学这门学科了。为了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实验时间,不再强调那么多,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也不能放任自流,教师要驾驭好课堂,适时给以指引和辅导。例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这一实验,课本上要求用30%的蔗糖溶液,可能会有学生提出可不可以改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或同浓度的其他溶液(如KCl30%)来替代?如果有了这样的疑问,就要鼓励他们通过实验来解答,同时学生也会自然而然联想到同种方法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如果学生有兴趣的话,就要鼓励他们试一一试。通过这一探索过程,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思维的能力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趣味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起他们听课的注意力,进而增强课堂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发掘学生的潜力,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融入趣味性的因素,并不断创新教学的方法。只有这样,才会使高中生物教学有更大的飞跃。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联系;对策

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生物学科很重要。但是,相比较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而言,生物学科又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究其原因,在于在高考的过程中,生物学科所占的分值相对较小,而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之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会将学习的重点放在生物学科上。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都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通过强调生物学科的教学改革,强调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运用,不断提升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效率。

一、高中生物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性

生物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高中生物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它来源于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是生物学赖以建立的“源头活水”。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揭示了生命的本质,揭示了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与规律,因此其对于生活是十分有益的。众多的生物学家就是从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入手,经过一番曲折长期的研究和探讨过程,才建立了现在的生物知识体系,因此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入手,利用学生已形成的生活经验和已观察到的生活现象,进行教学,找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点。

二、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想利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就应该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高中生物与生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因此进行生物教学时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内感受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加深新授知识的印象,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教学“应激性”与“反射”时,一名学生在下面小声嘀咕,教师灵机一动,叫了这名学生的名字。听到教师点名,学生纷纷看向那个学生,该学生也抬头看向老师,并立即站了起来。教师据此对课堂点名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告诉学生“点名”是“刺激”,学生的抬头是“条件反射”,起立是“反应”,而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应激性”。教师无意间创设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有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对不认真听课的学生进行了“刺激”。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结合教学内容,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因素

教材中处处都是与生活有关的内容, 只是形式并非直观的生活化,需要教师进行挖掘。比如,教学“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教师可对该基因组合定律进行了挖掘:一个长相漂亮但是头脑简单的女孩与一个长相丑陋但头脑聪明的男孩结婚,他们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纷纷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四种可能。教师根据该情境以及学生所得出的四种可能,引出了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又如,学习了糖类、脂质、蛋白质之后,教师询问学生家中有没有过于肥胖或者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亲人,如果有,则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为他们制定一个合理的膳食计划与饮食方案,并明确告诉他们哪些食物可以吃,哪些食物不能吃。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这些都是常见且容易患上的疾病,学生在为他们制定膳食计划时,不仅巩固了生物知识,也增强其学习生物的信心与兴趣。

3.结合时事热点,理论联系生活

生活中的新闻、社会热点话题是学生都比较关注的,将其与生物教学联系起来,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增强其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听到关于“甲型流感”、“登革热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新闻报道后,教师可以联系正在传播的上述传染性疾病,为学生讲授相关的传染病原理知识,并解析相关预防的方法。学生在听到教师讲述最近的传染性疾病时,也会感觉到生物教学的实际意义,在学习相关内容时便会更加认真,印象也会更为深刻。

4.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对于生物而言,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忆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而课外实践活动则是最好的方式,一来学生对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比较感兴趣,二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联系所学生物知识,学以致用,会增强生物学习的实际意义。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小生态瓶、探究不同温度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调查身边常见遗传病(如白化病、色盲)的发病率或通过分析家系画出系谱图、确定遗传方式;还可调查转基因食品种类、蔬菜大棚常用什么颜色的塑料、本地果园生态系统结构、物种丰富度……这些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用到课上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便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生物知识解决了问题,从而于无形中提升了学以致用的能力。

生活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也是一个巨大的课堂,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一旦教师能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学生就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意识到自己学习的重大责任及价值,触动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主动地、深入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因此,今后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联系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挖掘教材中生活化的内容,利用生活中的热点进行教学,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最终促进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现,提升生物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中生物 元认知能力 措施

元认知理论是西方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的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它能够协调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因此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对高中生物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在教学情境之上的认知活动对学生知识掌握和理解情况有重要影响,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促进生物教学的发展,加强生物教学课堂效果有现实意义。[1]

1元认知概述

元认知是指从自我意识角度出发,对自身能力、目标以及任务等方面的认识,元认知对自身的认知活动具有监控和调节的作用,元认知也可以称为认知的认知。元认知在思维活动中起到协调和控制作用,处于支配地位,能够反应一个人的智力水平,通过相关工作者大量研究以及得出的结论表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距与记忆、理解能力无关, 而是与学生是否调节和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是否灵活选择有效学习方式等有关,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业成绩和元认知能力。[2]

2结合生物教学,介绍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性

介绍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性是培养学生元认知的重要性,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首先应向学生介绍元认知的一般知识,这样易于学生理解,这也是培养学生元认知的基础,介绍元认知知识,教师应将元认知的知识分成三大组成、相互关系以及元认知发展三大部分,并分别为学生讲义,在讲授元认知知识之前应先让学生在课后阅读,之后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元认知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元认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其次,应结合生物教学介绍元认知知识,教师应根据高中生物学的特点、各章节的教材特点以及学习目标,整理相关生物学方面的元认知知识,为学生学习高中生物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最后应制定相关的学习策略,这也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认为,适合生物教学的学习策略主要有两种,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理解。[3]

3根据元认知理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常规

良好的学习常规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力保证,根据元认知理论,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良好的学习常规有重要意义,笔者制定以下学习常规,以供参考。

3.1制定学习计划。

制定学习计划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学习计划的制定应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于生物学习计划,每周、每节课都要制定好,并且制定好计划后,要根据学习计划认真执行,如果出现变化,可以随时进行调整,另外制定学习计划一定要合理,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3.2预习

教师在讲解新课之前,应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因此在上课的前一天或者数天,教师要为学生布置预习新课的任务,如果教师没有布置,学生也要主动预习新课,预习目的主要是通过独立地阅读教材,做到对教材内容和思路的初步理解,并在预习过程中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为学习新内容打好基础,并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在上课时重点听讲。

3.3上课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要提高注意力,保证课上的学习效率,因此一些准备工作是必要的,在上课之前,学生应准备好书本和学习用品,并保持安静,同时应了解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老师在讲课时学生一定要专心听讲,并对重点难点的地方及时的做好标记,对于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及时的向老师提出,同时敢于提出新问题,开拓自己的新思路。

3.4作业

作业对学生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有重要作用,将当天学习的新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在写作业之前,学生一定要对当天学习的知识复习一遍,提高学生做题的熟练度,同时要独立完成作业,遇到困难应先思考,如果仍然解决不了,可以请老师进行辅导,另外完成作业后还要仔细检查,主要检查是否有马虎的地方,养成一个负责认真的态度。[4]

3.5复习

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加强对知识的运用,通过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形成知识链条,因此学生应做到当天学习的知识当天进行复习,一方面强化记忆,巩固知识,另一方面将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在复习过程中,发现有不懂的地方应做上记号,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另外完成一个单元的课程后,学生还要进行单元复习,将各知识要点联系起来,使知识系统化。[5]

3.6实验课

实验课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形象能力以及判断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因此学生在做试验前,首先应明确目的要求、试验原理以及试验方法等,并了解试验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名称、功能方法,在做实验过程中,要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对实验现象进行认真观察和了解,记录好试验数据,并根据相关数据,写好试验报告。

结论:

元认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培养元认知能力对高中生物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在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认知能力过程中,学生学习习惯养成非常重要,本文主要结合了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特点,从制定学习计划、预习、上课、作业、复习以及实验课几个方面入手,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加强生物教学的效率,笔者相信通过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不断探讨,对促进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大力推广元认知教学方法,从而推进我国素质教育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周新艳.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实践研究[D].延边大学,2011.

[2]董熠婷.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杨兴田.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9.

篇10

摘 要:随着新课改内容的逐步深入,一些过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不适合当下的课堂环境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由于学生在基础内容以及学习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别,使得老师在教学中难以做到统一对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因材施教;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是指老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个别差异的角度出发,有的放矢地展开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最佳发展。相比较初中的生物学习内容,高中生物变得更加复杂,内容理解起来也比较的抽象,针对这样的情况,可能有些缺乏适当学习方法、未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就会在学习中出现障碍。为了达到全面性的教学方法,老师在教学中应当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来强化生物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区别对待,凸显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

一、进行因材施教前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前,需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结合教学内容,按照策略一步一步地进行,这是实施因材施教策略的前提,也是实施教学的基础。针对高中生这个学习群体,由于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并且在心智上也趋于成熟,老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考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所照顾。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选择他们比较熟悉的内容,另一方面针对学习情况也要帮助他们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

对于因材施教的教学来说,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学方案的设计。当然,在具体的设计中,老师还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内容来。比如说,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混淆一些相近的概念,那么老在教学中不妨利用“树状图”来帮助学生理清各项概念内容的关系。也有的一些学生理解能力较差,针对这样的问题,老师不妨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软件将微观变化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理解。

二、利用因材施教来消除两极分化的学习现状

高中生物的学习内容,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和初中生物教学相比,高中学习的内容更加抽象,难度系数也相应地提高,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学习情况。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改善两极分化的学习情况,既要因材施教,要把学生的学习情况搞“实”、搞“活”,在教学中,可以先把课程标准化为具体的要求,将每个课时的教学教化落到实处。老师在讲授的时候要避免出现空话、套话的现象,可以以每个单元的具体内容来对学生进行考查,利用问题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症结。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遗传”一章的内容时,老师可以以基因显性、隐性等内容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考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将学生整个章节的实际学习情况反馈出来,掌握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存在问题,对于那些表现优异的同学,老师一方面要给予表扬,另一方面也要鼓励这些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合学习,对学困生不明白的知识点进行辅导,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利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消除生物学习中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三、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来进行因材施教

学习风格,简单来说就是学生的学习个性。在高中生物的课堂学习中,要想从学生的学习风格上入手,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情况,老师要认清一个道理,那就是学习风格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可能从学生的学习风格方面进行引导,时间上耗费的较长一些,但是老师要有耐心,不能盲目的追赶进度,把握住学生的学习风格来进行因材施教,可以引导学生更为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避免他们产生排斥的学习情况。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大都具备了自己固有的学习方法,老师在根据学习风格进行因材施教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特有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组成细胞的分子”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能有的学生习惯从理论方面着手,进行记忆和推断;有的学生则习惯从试题中进行摸索,总结出相关的知识点。像这两种方法各有长处,老师在进行因材施教的过程中,首先要肯定他们的学习方法,然后,针对注重理论的学生,老师可以将某条概念内容进行变形,来对其进行提问,可能换了换形式,学生对内容就不是太了解,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鼓励他结合一些例题,了解概念定理的变形规则以及实际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对于那些讲究试题内容的学生,老师可以让他们在解题中,针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总结出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帮助他规范自己的解题想法,理清各知识概念间的关系。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教学计划,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循序渐进地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强化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和成效,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