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护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9: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护理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护理知识

篇1

【关键词】护理管理;示范病房;儿童

The new care management models in the pediatric ward of quality care demonstration created the application

【Abstract】Objective:Observe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anagement model in pediatric nursing quality care ward to create the demonstration effect of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Methods: The pediatric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or the study and treatment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methods in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to be new care management model. The two groups wer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nurse satisfaction conditions were compared.Results: In primary care, specialist care, safety, and health care education, the mass ratio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Key words】Care Management; demonstration wards; Children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029-01

为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我院积极创新护理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改革,将本院儿科作为示范病房科室,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进行亲情化的护患沟通,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同时加大考核力度,针对儿科患者开展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研究时间范围为2012年3月-2013年5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儿科患者,共计3678例。按照病例顺序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共有1723例,含男842例,女881例,年龄范围为1.2-6.5岁,平均(4.61±0.38)岁,病程为6-15d;对照组共有1955例,含男958例,女997例,年龄范围为1.5-6.4岁,平均(4.51±0.46)岁,病程为5-16d。两组患儿上述一般资料方面,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由同一批护士护理,共计26名,均为女性,年龄范围为20-38岁,平均(29.8±2.6)岁。

1.2 方法[1-3]:对照组研究对象均应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研究对象则均应用新型护理管理方式进行护理,具体包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加大绩效考核力度、拓展健康教育内容、实施亲情护理管理等。

1.2.1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行护士长、责任组长、护士3层立体管理框架。设置护士长1名,责任组长3名,护士22名。责任组长由科内护士通过竞聘上岗方式产生,负责指导安排护士工作,承担基础护理任务。护士长主要负责科室管理及人员培训,定期进行检查及考核。

1.2.2 改革护理工作模式:病房实行责任制方式,要求各位责任护士分别负责5-8名患者,责任组长要负责好本组人员的工作。

1.2.3 加大绩效考核力度:根据所负责患者的数量、护理工作的难度、家属满意度、技能掌握度、具体工作量等,对护士进行绩效考核。

1.2.4 拓展健康教育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应用幼儿可以理解的方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其了解可以食用的食物,不能食用的食物等。

1.2.5 实施亲情护理管理:患儿入院后,护士要对其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像家长一样关心他们,比如送小礼物、玩具、食物等。对患儿及其家长讲解医院的环境,治疗的过程以及依据,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如办理手续等。

1.3 观察指标[4,5]:观察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具体护理质量,其主要内容包括4个方面: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以及护理安全。

1.4 护理评价:按照标准对护士的护理效果进行检查,一方面进行质量考核,另一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表统一制定和发放,在患儿出院前进行调查,将结果进行对比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软件分析处理,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质量合格情况比较:在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以及健康教育方面,观察组质量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3 讨论

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良好的治疗必须通过有效的护理才能实现。要实施新的护理管理模式,必须加强对现有模式的改革,其主要内容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加大绩效考核力度、拓展健康教育内容、实施亲情护理管理等。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可以实现现有人力资源最有效利用,让各层级的护士均有合适的工作职位,履行相应的职能职责。严格按照护士的水平和资历安排工作任务,做到职责明确化,可以有效推进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护理排班方面,要注意弹性安排,病区繁忙时间段应当适当加派人力,要注意新老搭配应用。严格实施双班制,要保证护士的所有操作都有人进行核对检查,全面保证患儿安全,避免发生问题。改革护理工作模式,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性化护理,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医院的护理质量,充分为患者考虑。设置流动工作站,责任护士可将流动工作站移动至分管病室,在患儿床边进行治疗以及护理记录等相关工作,增加方便性和可操作性。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可以促使护理人员更加投入工作,严格进行考核,奖勤罚懒,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实现公平公正。对于绩效考核成绩优秀的护士进行适当奖励,实现奖惩分明。在晋级、升职等方面予以参考。对于绩效考核成绩较差的护士,指出其不足,责令其改进。拓展健康教育内容,要对患者进行对应的健康教育,突显患者的年龄和性格特征,要从患儿的角度出发进行教育,尽量应用儿童化的语言进行交流。可以用卡片、卡通、宣传画等方式,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患儿家长进行教育引导,使其了解照顾幼儿的医学以及护理知识。在病区营造良好的环境,给患儿营造家的感觉。在患儿饮食上给予照顾,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为其提供可口的食物。用儿童化语言与患儿进行沟通,建立起感情,获取儿童的信任。实施亲情护理,要让患儿感受到如同家长一般的温暖,赢得患儿的信任和尊重,可以最大化的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吴丽芬,张焕梅.儿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6):411-412.

[2]蓝惠兰,黄惠根,李秋屏,等.分层管理方法在综合ICU的应用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129-1130.

[3]王东禹,李利慧,姜楠.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与护理管理质量之间的关系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66-67.

篇2

【关键词】 优质服务;儿科护理;患者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迅速提升,已经具有很强的健康意识,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而儿科护理,其关系着患儿家庭的幸福[1]。本文基于笔者的工作经验,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针对其服务效果进行一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包括我院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86例儿科患者,将186例儿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93名。其中,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服务,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同时对两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及对本院的护理质量进行考评,并做详细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1.2 优质护理措施

1.2.1 科学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我院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我院儿科按照卫生部护士配备原则对护理人员进行科学配置,科室床护比达到1:0.4[3]。设置专门的优质护理服务区,成立分管小组,每组各配备一名小组长和责任护士。组长重点负责本组的为重患者和所有患者的护理质量,护士负责具体分管患者,并一直持续到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所有治疗和护理流程。

1.2.2 建立完善的护理层级管理制度,保障各项基础护理有序进行 本科建立健全完善的护理层级管理制度,依据护士的年龄、职称、技术、护龄等设置高级责任护士、中级责任护士及初级责任护士三级护理人员,按照各级护理人员的具体任务制定详细的护理职责,保证每2位患者至少有1位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无间断、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1.2.3 规范护士的言行举止,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要面带微笑,以亲切热情的服务面对患者。着装得体,举止端庄大方,使用文明用语,患者入院后及时给患者家属一份详细的入院须知,采用一对一的入院宣教模式,细心、周到、耐心的回答患者的疑问。

1.2.4 营造温馨氛围 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本科特别根据小儿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对病区环境进行重新布置,例如,病房的墙壁改用温暖的粉红色,张贴漂亮、可爱的卡通画,病区壁挂电视播放儿童喜爱的动画片,病房的被褥、窗帘等都改换为可爱、温馨的卡通图案,改造后的病区环境温馨、宁静,充满了童趣和色彩,让患儿及其家属体会到家的温暖,消除了患儿对医院的恐惧心理,增加了患儿及其家属对医院的好感。在病区设立“文化墙”,张贴温馨提示、祝福语等,拉近了患儿家属和护理人员的距离[4]。同时,为了方便患儿家属能够及时得到护士的帮助,还专门设立了操作方便的传呼系统。

1.2.5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每个家庭都视孩子为宝贝,患儿生病入院后,患者家属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对陌生环境产生疏离感,对患儿病情的担心、焦虑等情绪都积压在一起,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工作。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护理人员一定要掌握好沟通技巧和方法,可以给患儿讲故事、送小礼物使其配合治疗,护理人员更要做好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工作,及时向患儿家属告知病情,安慰患儿家属,打起精神,协助护理人员一同战胜疾病。在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耐心倾听,详细、耐心的解答患儿家属提出的疑问,不要轻易打断家属的讲话,要学会接受和忍耐患儿及其家属的行为和习惯,倾听和了解患儿家属的感受,有困难要尽最大努力解决,通过细致、周到、贴心的服务赢得患儿的喜爱和患儿家属的信赖。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我院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患儿家属的好评和认可,护患纠纷发生率也明显下降,不仅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提高,而且也密切了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的关系。

1.3 优质护理评价方法 本文使用护理质量考评表和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根据儿科护理规范的内容设计调查项目,按照患者的满意程度,将患者满意度分为差、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4个标准。本文设计了186份满意度调查问卷,有效收回183份,收回率为98.39%,满意度调查的平均满意率为(满意患者总数/抽查患者总数)%,根据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实施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统计学处理过程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间的比较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P

2 结 果

2.1 2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结果 见表1。

3 讨 论

护理工作不仅使患者和医生的纽带,而且也是患者和护士的最好的沟通平台,护理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5]。护理工作面对的直接对象就是住院患者,最终目的就是让患者顺利、安然的接受和配合治疗,恢复身体健康。护理服务质量的好坏,只有患者感受最深、最真,患者的满意程度就直接反映了护理工作质量。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使患者在住院期间享受到专业、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能够让患者以一种愉快、积极的态度面对和接受治疗,也免去了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对患者的恢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工作模式得到转变、建立了优质护理理念、学习和考核的实施等,帮助和促进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工作技能和主动的工作态度都得到了实现,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由此可以看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不仅顺应了时展,而且也满足了患者需求,有利于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2,(07).

[2] 郑翠萍,邵玉红.优质规范化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08(27).

[3] 赵冬梅,吴晓蔚,李霞.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04).

篇3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39-02

婴幼儿年龄小,心脏直视手术相对比较复杂,手术难度高,手术时间长,容易出现上臂拉伤,体温不升等术中并发症。我院自2009年来,平均每年做400例左右心脏手术,最小的出生3个小时,术中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术中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1000例择期心脏手术,年龄3小时-6岁,体重2,5-25kg,其中室间隔缺损(VSD)539例(伴有中、重度肺动脉高压例)、房间隔缺损(ASD)300例、VSD合并ASD25例、VSD合并PDA34例、法洛四联症(TOF)39例、肺动脉瓣狭窄(PS)32例、心内膜垫缺损(TAG)31例。所有患儿都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矫治先天畸形,关注及术中护理,患儿术中均未出现低体温与压伤,拉伤。无任何意外均康复出院。

1.2术前1日巡回护士去病房,阅读病例、探视病人及向其家属了解患儿基本情况,包括基本资料和临床资料,并查阅相关检查数据,以便对病情及手术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护士可通过形体语言,如触摸安抚、面带微笑地与患儿沟通,减少其对护士的恐惧;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减少家长对手术的担忧。

1.3麻醉方法 小儿心脏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儿入室后,迅速接上心电监护,饱和度,配合麻醉医生诱导,静推仙林、舒芬、丙泊酚,之后泵入,注意舒酚静推时速度要慢,协助麻醉医生插管。

2手术 小儿心脏手术采用侧卧位,仰卧位,VSD,ASD,,PS,采用左侧卧位,TOF,TAG,采用仰卧位,PDA采用右侧卧位。

2.1侧卧位:头部垫一头圈,注意保护耳眼,上侧手臂用棉垫保护,屈肘固定于支手架上,注意上肢外展不得超过90°,以免损伤臂从神经。下侧手臂用棉垫保护,固定于托手架上或放于身体旁。腋窝下垫一软垫,以防止手臂、腋神经、血管受压。肩部抬高5-15℃,垫一啫喱肩垫,两侧用软垫固定。髋部垫一软垫,防止压伤,下腿伸直,上腿屈膝,两膝间垫一软垫,约束带固定。两足部垫一啫喱足垫。将病人身下床单扯平拉直,保持平整干燥.使患儿的安全舒适,又能充分暴露术野.

2.2仰卧位的患儿:头部垫一头圈,肩部垫一啫喱肩垫,两手臂棉垫保护,固定于托手架上或放于身体两侧,臀部垫一软垫防止压伤,膝关节下垫一啫喱腘窝垫,双足垫啫喱足垫。再次检查身体部位有无各种线路受压,尿管肛温是否妥善固定.

3 术中护理

3.1手术开始前小儿要注意保暖,变温毯提前预热,打开手术间的空调或暖气,防止低体温并发症。各种操作动作要轻柔。

3.2检查各种仪器的各种性能是否处于备用状态,并能熟练操作,排除故障。

3.3严格执行安全核查制度,患儿入等待区时,主刀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三方共同核对患儿信息,手术标识等。我院规定在手术部位用红色记号笔做Y标识。手术开始前,再次核对患儿信息,器械护士汇报物品清点完毕,消毒灭菌合格,方可开始手术。

3.4提前配制各种静推及泵入药物,患儿入室之前,巡回护士要配制术中所需药物,静推的包括阿托品、非那根、肾上腺素、多巴胺、2ug/ml的异丙肾、40ug/ml的苯肾。泵入的包括多巴胺、硝酸甘油、肾上腺素、氯化钾、米力农。血管活性药物必须经中心静脉给药,即能保证药物的迅速起效,又能防止因泵入四周静脉外渗引起的皮肤坏死。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剂量,以协助发生意外随时进行抢救。

3.5协助麻醉医生穿刺动脉和中心静脉,常规导尿、下肛温,妥善固定尿管肛温,防止压伤.根据患儿体重黏贴负极板,负极板应保持平整,禁止切割,折叠,重复使用。粘贴于清洁干燥,肌肉丰富区。

3.6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认真清点无菌台上的一切物品,准确记录。手术开始后降温,术中肛温,鼻咽温是监测体温的重要依据。关闭变温毯,并将室温迅速下调至16℃-18℃,使肛温控制在25℃~30℃。调整无影灯至合适位置,充分暴露术野。

3.7术中密切观察手术进程,监测生命体征有心电、呼吸、有创动脉压、经皮血氧饱和度、体温、尿量等。巡回护士注意观察监护仪数据,及时检查和调整探头、线路(或管路),确保监测准确和稳定,并定时报告,以便与手术、麻醉、灌注医师保持联系。超滤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红细胞压积,使血流动力学得到良好恢复,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但超滤时动脉血压有时会偏低,特别是在低体重先心病患儿,此时巡回护士更需严密监测动脉压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准备除颤仪、临时心脏起搏器等,以备急用。

3.8观察转流前尿量,并记录。复温后关冷风、开暖气,变温毯,室温保持在24-28℃,使患者肛温升至32℃,复跳后,升至35℃左右。配合麻醉医生泵入正性肌力药,通知输血室送血浆或悬浮红细胞,以备停机使用。转流停止后要根据中心静脉压快速补充血容量。输血时要做红三查八对:三查,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袋号、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的种类剂量。复跳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准备鱼精蛋白和葡萄糖酸钙,停机后泵入。葡萄糖酸钙,鱼精蛋白、应经上腔静脉留置管给药,以保证用药的切实有效。遇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病例,在使用鱼精蛋白时应从升主动脉给药,以防引起肺动脉痉挛而导致心脏停跳。

停机后,观察转中尿并记录,电话通知外科监护室,清点物品记录。

4 术后护理

4. 1  转送病人 转送时要注意保持病人的平稳,避免震动;要注意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和心率的变化;要保持各种输液、引流和监测管道的通畅;杜绝带出各种管道。要注意血管活性药物的匀速输入;还要注意维持转送路途的通畅,避免因各种原因造成延误。

4. 2  交班 体外循环手术后病人均送入加强监护病房( ICU) 。针对病人的术前诊断、手术方法、手术时间、灌注时间、心脏复跳情况、术中各项监测结果、术中用药、液体出入量、输血情况、皮肤情况及术殊情况等,向ICU 护士进行详细的床头交班。

小结 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贯穿手术麻醉的全过程,手术护士要熟悉各种药物配制,作用,手术步骤,手术的正确的摆放,做好术中护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突发应变能力,灵活的应对意外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婴幼儿 心内直视手术 有创血压的监测 护理

有创血压的监测(Invasive Blood Pressure,IBP)是婴幼儿直视术后重要的监测手段,通过动脉穿刺置管测压的波形分析,可以直接反映动脉压力的动态变化,有效的判断患儿血管功能。同时,通过动脉导管还是采集动脉血样标本的理想途径。因此正确的应用和护理动脉导管是至关重要的。我院于2008年10月~2009年5月共行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60例,术后均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60例,男 22例,女 38例,年龄在5个月~5岁,平均年龄在3.5岁。其中室间隔缺损20 例,房间隔缺损 18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0例,法洛氏三联症纠治术5例,法洛氏四联症纠治术3例,完全心内膜垫缺损3例,右心室双出口1例,全组患儿均行心内直视术,其中桡动脉置管 45例,足背动脉置管10例,股动脉置管5例。术后患儿生命征平稳,尿量>1ml/(kg.h),病情稳定,停止IBP监测,置管时间最长120h,最短24h,平均38.5h,监测效果满意。

1.2 方法

1.2.1 动脉的选择 常选用桡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肱动脉四种,但因桡动脉位置表浅,相对固定,穿刺置管较易成功而成为首选。

1.2.2 测压装置 选用适当型号的套管针作动脉穿刺后,将套管针与测压管连接,动脉测压管包括动脉延长管、三通、注射器、换能器,将换能器与监测仪连接,将一500毫升的软袋装的生理盐水加25mg肝素后接输液器与延长管末端连接,尽量排净空气,将生理盐水袋置加压气袋内,加压气袋的压力应大于300mmHg,持续以2ml/h肝素水冲管,防止导管堵塞。

2 监测与护理

2.1 有创血压监测

动脉内测压可在监护仪屏幕上显示出动脉压力的波形、区域和压力上升速率,能更直观的反应出婴幼儿术后的心血管功能。因此,应密切观察监护仪上的IBP波形变化,当压力波形变得低平,圆钝,及时查找原因,并加以分析。 如①有创血压低,应考虑是否有血容量不足、低心排综合征及心律失常;②有创血压高,应考虑是否麻醉初醒早期、容量过多,术后早期缺氧等。发现波形变化异常,通知医生,并及时处理[1]。因此本组患儿中5例血容量不足,3例出现低心排综合征,5例出现心律失常,因处理及时,病情未进一步发展。

婴幼儿术后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低,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的反应敏感,而IBP的动态观察对于单位时间内血管活性药剂量调节提供了可靠的观察依据。

2.2 动脉测压管的护理

2.2.1 患儿术后带动脉置管入ICU时,即将动脉测压管连接到监护仪的传感器,动脉测压管的各个接头连接处要旋紧,防止脱开或渗漏,并置于无菌治疗巾内。同时,应予患儿穿刺肢体应暴露,适当约束固定,防止管道打折。

2.2.2 保持测压系统的准确性 首次测压前要先调试监测仪零点,首先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然后校正压力零点,调节压力换能器平齐于第四肋间腋中线水平,即相当于心脏水平,低或高均可造成压力误差。同时检查导管内是否有气泡和凝血块,及时发现,及时处理[2]。

2.2.3 为保证动脉测压管的通畅应用持续以2ml/h肝素水冲管,加压气袋的压力要大于300mmHg. 防止血栓的形成。若取血液标本后应另外予加量肝素水冲洗管道,将回血全部冲回血管内。如发现针尖贴壁,应予及时调整。同时要注意更换肝素生理盐水袋,以免滴空。

2.2.4 置管处皮肤护理 保证动脉穿刺点的局部干燥, 动脉穿刺处用碘伏消毒并更换透明3M敷贴,1次/d。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渗血和血肿,动脉搏动是否良好,肢体远端血供是否良好,皮温是否正常。发现出血及时予局部压迫,如无法止血,则需拔除置管,加压包扎。

2.2.5 留置时间及拔针技巧 一般留置3~5天为宜,最长不超过7天,留置时间越长,感染机率越高;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血气正常,不需要常规检测循环功能,可拔除动脉置管。拔管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压迫止血应在5min以上,并用弹性宽胶布加压覆盖。必要时局部用绷带加压包扎,30min后予以解除,以防形成血肿。

2.2.6 正确采集血标本 动脉置管除连续监测血压外,还能在此处反复采集血标本,减少了患儿血管的多次穿刺。为保证标本采集的正确性,避免受肝素水的影响,在取血标本之前,应用无菌注射器先抽取10ml,再用另一注射器按需采集血标本。取完标本后,再将之前取出的血液重新注入血管内,避免患儿失血[3]。

2.2.7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①患儿术后机体免疫力低下易引起感染,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每次抽血标本时,应用酒精消毒三通、肝素帽,抽完血后应予肝素盐水冲洗至动脉测压管内无血液为止,保证三通区域各口均无血迹。②管道内如有血块堵塞时应及时予以抽出,切勿将血块推进,以防发生动脉血栓栓塞。③在调试零点、取血等操作过程中,严防气体进入动脉内造成气栓栓塞。④应随时观察患儿穿刺处有无红肿,肢体末端颜色、温度的变化,并通过同侧手指套血氧饱和度动态监测手部的血运情况,以防局部包扎过紧,肢端坏死。

3 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儿心内直视术后动脉置管行血液动力学监测,能有效准确地动态监测患儿血压变化,方便对患儿心肺功能的连续监测,减少反复血管穿刺损伤患儿血管,为抢救和治疗提供及时准确的临床资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减轻了因治疗需要而给患儿带来的痛苦。有创血压弥补了无创血压非敏感性和非连续性的弱点,而正确的护理又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郭加强,吴玉清. 心脏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603~609.

篇5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加十二指肠肌切开取石术(en2doscopicstoneextractiontechnigue,EST)是诊断和治疗胆管疾病简单易行的介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重复性、疗效肯定等优点[1,2]。但也存在一定得并发症发生地可能,而使患者产生焦虑害怕的情绪。普外科自2011年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来,对67例施行ERCP或EST手术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四月共有67例,男32例,女35例。年龄26~74岁,平均51岁。胆总管结石65例,壶腹部Ca2例,本组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为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4.48%。患者住院4~7d,腹痛缓解,黄疸减退,体温正常,痊愈出院。

2术后护理

2.1一般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注意有无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术后绝对卧床休息,禁食24h,并于术后3h抽血尿淀粉酶,24h复查血淀粉酶,若高于正常值,同时伴腹痛、发热,应积极按急性胰腺炎处理。若淀粉酶正常,可根据病情逐步恢复饮食,可由流质饮食到低脂半流质饮食,避免粗纤维食物摄入,防止对十二指肠的磨擦导致渗血,1周后可进普食[3]。为防止胆道继发感染,一般术后给予抗生素3~5d。鼻胆管引流患者应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扭曲受压,保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2.2并发症的观察

ERCP及EST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急性胰腺炎、胆管炎、出血及穿孔。

2.2.1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39%[4]。多与插管困难、反复多次胰管显影,注入过量造影剂有关。临床表现为持续性上腹痛,伴有呕吐、发热、左上腹压痛、术后血尿淀粉酶升高等情况,经保守治疗(禁食、解痉、止痛、抗炎、补液等)3~5d后可完全恢复。本组出现3例急性胰腺炎,均为水肿型,恢复良好。.并予禁食、胃肠减压,以抑制胰腺分泌;遵医嘱输液,应用生长抑素24小时维持,以抑制胰腺的外分泌;并予抗生素、抑酸剂、静脉高营养支持治疗。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呕吐物,排泄物的性质和量并记录;详细记录24h出入水量;严密观察腹部体征,并定时复查血尿淀粉酶,注意保持胃肠减压或鼻胆管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中有无鲜血,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2.2.2胆道感染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发热、黄疸,化脓性胆管炎往往伴有中毒性休克表现,有上腹压痛,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B超、CT检查可见胆囊肿大、积液、胆管扩张。血常规示白细胞上升。其发生通常与器械污染、向胆管内注入过量造影剂、胆管结石未彻底取净引起胆汁引流不畅、胆道内压上升有关。患者在术后72h内可能出现寒战、高热、黄疸,右上腹疼痛剧烈,白细胞增高等,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有无腹痛、畏寒、发热、黄疸、腹膜刺激症状和血常规的变化,正确记录尿量,检查皮肤和黏膜是否有淤斑,及时监测出凝血时间,并积极给予输液,应用广谱抗生素,吸氧,物理降温等,同时加强高热护理及皮肤护理。

2.2.3出血临床表现为黑便,有时伴有发热、黄疸,发生率为2%~5%[5]。引起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伴有凝血机制障碍、急性胆管炎、操作中电流运用不合理、切开太快及切开方向不佳等.患者往往无明显腹痛,但常有便意感,或大便频繁,出现黑色软便或稀便,甚至出现鲜红色血便。此时患者会出现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现象,因此ERCP术后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以及粪便颜色和排便次数。必要时查大便隐血试验及血常规,一旦发生异常,立即通知医师。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禁食,快速补充血容量,静脉应用止血药物及生长抑素,监测血压及脉搏的变化,准确记录出入水量。早期发现消化道出血,以防止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及时手术治疗。

2.2.4穿孔一般为切开十二指肠穿孔,多由于切开长度超过胆总管十二指肠段所致,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部膨隆、腹膜刺激征、发热和白细胞升高,X线透视或摄片可出现膈下气体。对于微小穿孔采取禁食、禁饮、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补充营养和使用抗生素、密切观察病情等保守措施;如保守治疗失败或巨大穿孔并发大出血者,立即行外科手术治疗。因此除了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造影剂外漏和腹膜后积气术后应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腹膜刺激等情况[6]其中患者主诉腰背部酸痛时,应高度怀疑胆总管穿孔,及时报告医师,为及时诊断提供依据,并积极配合抗休克、抗炎、营养支持治疗。此并发症临床发生率不高,发生率约为0.15%。

3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和高脂肪食物[6],告知患者若出现腹痛、呕吐、发热等应立即返院就诊。

4讨论

通过对ERCP及EST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认为术后严格的饮食管理及腹部情况的观察、血尿淀粉酶的监测以及加强鼻胆管引流的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保证胆道系统的充分引流,是ERCP及EST成功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周平红,姚礼庆,高卫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内镜诊断和治疗[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6):335-338.

[2]姚继容,季明,韩群,等.应用ERCP术外科治疗良、恶性胆道梗阻患者173例[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8):691-692.

[3]何赛琴,叶丽萍,何必立.ERCP和EST术后早期进食的可行性探讨[J]浙江临床医学,2005,7(7):720.

[4]ValleraR,plieationofendoscopy[J]Endoscopy,1996,28:187-204.

[5]CottonPB,LehanG,VennesJ,etal.Endoscopicsphincterotomy

篇6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儿科中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 年8 月-2014年8 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患儿100 例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将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于儿科中,对提高护理的质量、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 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效果

医院儿科的住院患儿由于年龄小、慢性病居多、病种特异性、病程长、易复发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较高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体健康。本文中“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国内儿科护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该护理模式主要强调家庭和谐、健康,家庭成员为重要参与者,满足家长和患儿在一起的需要,令家长妥善照顾患儿,使之在患儿患病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 年8 月~2014 年8 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患儿100例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50 例患儿年龄在在3~7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9±1.14)岁, 其中男23 例, 女27 例; 观察组50例患儿年龄在2~8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5±1.07)岁,其中男32 例,女18 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护理人员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模式;给予观察组患儿“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具体如下:①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好处、实施办法采用海报、板报的形式张贴在儿科的各个病房,并为患儿家属详细的解答一切疑问,做好宣传工作。②邀请专人为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教育和培训,力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做到尽善尽美。③医院要明确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包括专业照顾、协助治疗、健康指导以及协调沟通,将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标准为患儿的安全、医师的满意度、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以及投诉情况。④护理人员要指导家属参与患儿安全、卫生、活动、营养、治疗等合作性照护项目,对家属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令其掌握必备的照顾知识和技能,使之能持续、有效的参与到患儿的护理当中。⑤护理人员要对患儿及家属提高必要的医疗护理信息和支持,令家属能有效的参与到护理决策当中,并了解患儿的诊疗计划和护理要点。⑥每月定时开展座谈会,家属和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并使其对医院的护理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⑦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对其出院的随访或支持系统进行策划,采用网站、电话等方式进行提醒或预约,定期和患儿家属进行联系。

1.3 评价方法

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卷对患儿及患儿家属进行调查,不能自主作答的患儿又家属帮助完成。共发放100 份,回收100 份,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

在spss15.0 统计学软件上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频数(n) 或率(%) 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采用“以家庭为中心”优质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以家庭为中心”优质护理模式对儿科医疗质量的安全有着积极的作用,显著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较常规的护理,更注重于同患儿及家属的沟通[1]。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同患儿及家属的沟通,详细的告知其医院制定、护理要点以及治疗情况,使家长能参与到医疗护理的决策中,并就其所提的建设性意见予以采纳,不仅能让家长对疾病的认识和预后加深了解,减少中断治疗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家属的满意度也有明显的提升。该护理模式把支持和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作为护理人员的责任和目标,使之能不断的为患儿提供优质、无隙的护理服务[2]。

综上所述,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于儿科中,对提高护理的质量、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的降低了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篇7

        胃、十二指肠溃疡愈合过程中所形成的瘢痕,发生收缩时可以造成幽门梗阻。高度的瘢痕性梗阻使食物和胃液不能通过,以致病人的营养和水、电解质酸碱都发生失调,需要用外科手术治疗,占外科治疗溃疡患者的11%~30%。

        瘢痕性幽门梗阻形成的过程是缓慢的,但呈持续的进行性加重,梗阻由部分性逐渐趋向完全性。梗阻初期,胃壁肌呈相对的肥厚,蠕动增强,胃轻度扩大。到了晚期,由于代偿功能减退。胃呈高度扩大,但蠕动减弱,胃内容物滞留;经常发生呕吐,引起水、电解质等物质的严重丢失。由于大量氢和氯离子随胃液呕出,血液中氯离子降低,碳酸氢根离子增加,出现代谢性碱中毒。同时又因为钾从胃液呕出和较多的从尿中排出(由于小管细胞内氢离子的缺乏),可以出现低血钾症。因此,低氯低钾性碱中毒在幽门梗阻的病人中较为多见。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  病人既往有长期溃疡病史。评估病人胃潴留程度、呕吐的量及胃内容物性质,并留置胃管,可抽出大量酸臭的胃液和食物残渣。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及营养状况。

        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呕吐,其特点是,常定时发生在晚间或下午,呕吐量大,一次可达1000~2000ml。呕吐物多为隔夜宿食,甚至有前l~2天所进食物,且有酸臭味,不含胆汁。呕吐后自觉胃部舒适,因此,病人常自行诱吐以缓解症状。

        体检可见病人营养状况不良,腹部检查可见上腹隆起,有时可见自左肋弓下向右腹的胃蠕动波。手拍上腹可闻水振水音。

        3.辅助检查  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高度扩大、胃张力减低,钡剂入胃后即下沉。正常情况下,胃钡剂4小时后即排空,如6小时尚有25%钡剂存留,即证明有胃潴留;在瘢痕性幽门梗阻时,24小时后仍有钡剂存留。

        4.治疗原则  胃、十二指肠引起的幽门梗阻有3种情况。

        (1)痉挛性:因幽门括约肌反射性痉挛所致。

        (2)水肿性:溃疡附近炎症性水肿所致。

        (3)瘢痕性:溃疡愈合过程产生的瘢痕收缩所致。

        前两种梗阻是暂时性的,不构成外科的适应证;而瘢痕性梗阻则是永久性的,必须施行外科手术。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解除梗阻,消除病因。但是瘢痕性幽门梗阻也可同时有痉挛性和水肿性因素存在,而使梗阻加重。据统计,十二指肠溃疡所致的幽门梗阻较胃溃疡引起者为多。

        5.心理、社会因素  长期的溃疡病史、病情的反复发作和加重,使病人产生焦虑急躁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有效吸引出胃腔内潴留物和胃液,减轻胃内张力,改善血液循环。每日用温盐水洗胃以减轻胃组织水肿,利于术后愈合。

        (2)呕吐的护理:病人应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或窒息,必要时用负压吸引清除口腔内的胃液和食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准确记录呕吐的发生时间、次数、量及性状,以便估计梗阻程度。呕吐后要及时清除污物,保持床单位整洁,以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

        (3)补液、营养支持: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准确、匀速输入林格液、电解质、血浆等液体,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营养需要,必要时采取全肠外营养疗法,观察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指标变化,记录出入液量。梗阻严重的病人手术前更应注意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纠正脱水、低氯低钾性碱中毒。

        (4)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做好急诊手术准备。

        2.心理护理  与病人一起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理解和同情病人;向病人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解释手术方式及溃疡病的可治愈性,宽慰病人,使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病人对手术的了解和信心,以消除其紧张的心理;为病人创造安静、无刺激的环境,并与其一起确定合适的应对机制,及时鼓励和肯定病人的合作与进步。

        3.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及切口渗液情况。

        (2)胃管及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保持胃管通畅,使之持续处于负压引流状态,可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胃管,防止血凝块堵塞胃管。

        (3)饮食:拔除胃管后当日可少量饮水或米汤;第2日进半量流质饮食;第3日进全量流质;若进食后无腹痛、腹胀等不适,第4日可进少渣半流质饮食,以稀饭为好;第10~14日可进软食。少食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忌生、冷、硬和刺激性食物。注意少量多餐,开始时每日5~6餐,以后逐渐减少进餐次数并增加每次进餐量,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4)活动:鼓励病人术后早期活动。早期活动可促进肠蠕动,预防肠粘连,可增加肌肉收缩力,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避免骨突处组织受压过久而发生压疮;还可增加肺通气量,避免肺泡萎缩,有利于气管内分泌物排出,预防坠积性肺炎、肺不张;还可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量,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增加局部组织灌流量。

        (5)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参照胃、十二指肠穿孔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4.健康教育

        (1)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2)向病人解释并强调溃疡的治愈需靠术后长期的配合。定期门诊复查。

        (3)与病人讨论并计划其治疗性饮食。胃大部切除术后胃内容量受限,宜少食多餐,进食营养丰富的饮食,以后逐渐过渡至均衡饮食。术后早期不易进过甜食物,餐后应平卧片刻,食物应易消化,不宜选择刺激性食物。

        (4)讲解手术后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碱性反流性胃炎、吻合口溃疡、营养不良性合并症、残胃癌的表现和防治方法。如出现胃部不适,及时就诊。

        参 考 文 献

        [1]黄洁夫.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853.

篇8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优质护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 R711.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3(a)-018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l on neonatal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Methods September 2013 to August 2014 underwent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167 cases of neonatal research,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Observation group of 85 cases of application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program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control group of 8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to implement the intervention.After the nursing care,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children hospitalization time,repeated the average number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VAP incidence probability,and on the basis of nursing qualification rate and the families of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survey records.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repeat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s of average and VAP incidence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of newborn children with basic nursing qualification rate and the family of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Newborn;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High quality nursing;Influence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机械通气在新生儿患儿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但其同时也有可能造成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影响患儿疾病后的康复,甚至危及其生命[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一种临床中较为常见新生儿行机械通气时的并发症,是导致新生儿发生呼吸衰竭、撤机时间延长、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因此,临床中对于VAP发生的预防尤为重要。目前,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中,应用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儿进行全程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VAP发生率的关键在于给予患儿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2-4],现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9月收治的167例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采用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篇9

深圳市中医院妇儿科,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并总结优质护理模式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优质护理组的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明显较基础护理组减少(P<0.05);优质护理组较基础护理组达满意程度以上的人数多26.66%(P<0.05)。结论 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其康复时间,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关键词 ] 优质护理模式;支原体肺炎;基础护理;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c)-0141-02

[作者简介] 刘歆韶(1970-),女,广东深圳人,大专,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支原体肺炎作为我国儿科临床中一类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且程逐年上升趋势,以年长儿为主要发病群体[1]。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以刺激性咳嗽为为主,常伴有咳痰,咽喉疼痛、胸闷等,而部分严重病例则出现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重症,时刻危及着患者的生命[2]。因此,不仅需要相关临床医疗工作者对此疾病做出早期诊断及诊断,同时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开展有效的护理对策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为分析并总结优质护理模式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现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均符合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与实验室诊断标准[3],将其按照入院就诊时间顺序分成每组各30例的基础护理组与优质护理组。基础护理组中男19例(63.33%),女11例(36.67%),年龄在2~13岁,平均年龄为(5.8±0.9)岁,其中发热13例(43.33%),咳嗽24例(80.00%),喘息9例(30.00%),胸痛2例(6.67%)。优质护理组中男17例(56.67%),女13例(43.33%),年龄在1~15岁,平均年龄为(6.6±1.3)岁,其中发热14例(46.67%),咳嗽21例(70.00%),喘息11例(36.67%),胸痛1例(3.33%)。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与临床表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基础护理组患儿给予口服或静脉滴注药物护理,并及时更换床铺,保证室内外通风。优质护理组患儿给予的护理方法如下:(1)门诊及住院环境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能做到保持室内外环境干净整洁,通风正常,温度适宜,加强呼吸道隔离,定时进行消毒处理等[4]。(2)饮食饮水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能够主动鼓励患儿多饮食并食用富含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及高热量的食物,另外饭后2 h进食新鲜水果,避免辛辣、油炸等食物,同时避免过度饮食。(3)日常护理。嘱患儿能够进行适当的体能锻炼,并在锻炼30 min左右进行休息,晚上按时睡觉,避免过度疲劳,保证睡眠质量[5]。⑷发热护理。因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即为发热,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情况,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治疗,以此避免高热惊厥的发生,另外,在降温过程中需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⑸咳嗽咳痰护理:①可给以患儿雾化吸入处理,在吸入前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②帮助患儿变化,用空心拳叩击患儿背部,并注意速度与力度,帮助患儿痰液顺利排出。⑹用药护理。在治疗支原体肺炎期间需使用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常易导致患儿出现一系列的毒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疼痛及静脉炎等。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在进行药物治疗前,主动告知患儿以及家属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以保证其具有心理准备,也可给以患儿转移注意力的处理,包括播放音乐,动画等。⑺心理护理。因该病的主要发病群体为儿童,且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极易给患儿及其家属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甚至对治疗过程产生抵触情绪。此时要求护理人员能够为患儿及其家属主动及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回答所提疑问,以此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天数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其中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及不满意四个等级,以非常满意与满意之和作为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各项数据统计

优质护理组的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明显较基础护理组要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情况

优质护理组较基础护理组达满意度的人数多26.66%,χ2=6.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支原体肺炎主要是指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该病发病率较高,起病较慢,病程较长,严重降低了患儿的生存质量,若治疗不及时可累及患儿多器官及系统受损,包括心脏、脑部、肾脏等。在治疗此类疾病的期间,不仅要求及时为患儿实施有效的药物治疗,也需在治疗期间配合良好的护理服务。而优质护理是一种有效提供护理质量的模式及方法,不仅能够做好关于临床症状的基础护理,还可针对不同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特点进行辅导,最大程度的为患儿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6]。从上文数据可以看出,采用优质护理可明显减少住院费用与住院时间,同时可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并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无论是从疾病康复情况上看,还是经济角度出发,优质护理较基础护理相比更加适用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另外,通过护理人员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可使患儿及其家属更加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及用药的原则及规律性等,消除了患儿及其家属的疑虑,从根本上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郭晓燕和陈海玲[7-8]等利用综合治疗和整体护理有效提高了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的患者的生活质量。叶水先[9]常规合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支原体肺炎患儿康复,降低复发率,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该研究结果与以上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组的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明显较基础护理组要少,优质护理组较基础护理组达满意度的人数多26.66%,与上述研究有诸多相似之处,这更加的确定了优质护理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疾病转归的积极作用。总之,优质护理可从多角度出发,避免盲目的护理模式,更加详细及有条理的进行护理辅助。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其康复时间,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可明显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于临床实践中。

[

参考文献]

[1] 陈秀霞.个体化护理在小儿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8):24-26.

[2] 包蕊.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2,33(6):1300.

[3] 蒋菊芳,贾静霞,姚敏红,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0):970-973.

[4] 黄静波.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269-271.

[5] 韩光.护理干预在儿童肺炎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6):559-560.

[6] 吴华菊.支原体肺炎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1):82-83.

[7] 郭晓燕,郭晓菊,陆斌,等.儿童支原体肺炎6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5):1141.

[8] 陈海玲,卞海凤.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2010, 27(12):1119-1120.

篇10

2011年卫生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总要求是:推广经验的基础上,加大优质护理服务推进力度,紧紧围绕“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提高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为更多患者提供全程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四川省卫生厅要求从2011年起把优质护理服务纳入医院等级评审和复审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院遵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的指示,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率先在儿科病房试行APN排班,经过近三个月的实践,取得较满意的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开放床位50张,其中普儿42张,新生儿室8张,长期加床,床位使用率120%,护理人员2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16名,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7岁,其中大专7名,大专在读14名,新生儿室无陪护。

1.2 方法:将传统的排班模式改变成连续不断的APN班,A班分为A1、A2(8:00-16:00),P班分成P1(11:00-15:00 18:00-20:00)P2(16:00-24:00),N班(0:00-8:00),实行A1-P2-N三班交接,各接班人员提前15分钟上班,以保证交班人员能按时下班。同时,A1,P2,N班也是分管床位的护士,她们负责所管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中的宣教、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和护理记录。病区分A、B两区和新生儿室,每区(室)设组长1名,组长由年资相对高的护士担任,各班组长参与床旁交接,接班后由组长统筹安排督导本组工作。护士长、办公班护士、总务护士、护理员上白班(上午8:00-12:00 下午14:30-18:00),办公室护士负责处理医嘱,办理出入院手续,协助护士长审阅病历;总务护士负责取药,摆药,急救柜的管理;护理员负责床单元用物的准备及终末处理,暖箱,蓝光箱的消毒处理以及病房内所需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记录等。参与APN排班护士每周上40h,按时数计算护士假期。

2 取得的成绩

2.1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更好地保障患儿安全:因儿科患儿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家长情绪紧张,午间、夜间20:00-24:00新入院和抢救患儿较多,特别是中午静脉输液漏针的患儿较多,经常需重新穿刺,传统排班在这段时间最多2人值班,护士工作量大,常超负荷运转,而实行APN排班后,中午至少5人(新生儿室2人,普儿3人),上夜4人(新生儿室2人,普儿2人),下夜2人,同时能满足双人查对的要求,这样比较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与工作要求相协调,避免了中午、夜间护士少而引起的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和难以应对突发事件的情况,能更好地保障患儿安全,真正达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

2.2 通过层级管理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作用:护士长授权组长,组长对护士长负责,层层落实,层层质量控制,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效率。同时低年资护士通过高年资护士的传、帮、带。各种技术操作及理论知识的掌握进步较快,高年资的护士价值得到体现,更能激发她们努力进取,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为优质护理服务打下扎实的基础。

2.3 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充分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实行APN排班,明显减少交接班次,避免因频繁交接班而引起的护理缺陷。儿科输液患儿多,且大多数患儿输液滴速控制较慢,传统排班10:30左右,护士方能完成静脉输液,60%患儿静脉输液需持续至18:00左右,部分患儿输液持续至20:00,导致患儿及家属不能按时就餐和休息。APN排班后,上午人力资源充足,9:00左右即为患儿输注静脉用药,70%患者在16:00左右结束静脉输液,至少能保证晚餐按时就餐,夜间较好地休息。同时白班上午人员充足,护士能积极巡视病房,及时加药,及时发现病情,使呼叫器呼叫频率明显减少,而组长利用下午治疗较少的机会,到病房巡视,与患儿及家属沟通交流,协助管床护士做健康教育。另外,传统排班方式,凌晨3:00护士床旁交接班对患儿睡眠造成干扰,家属意见较大,而APN排班,交接班时间在24:00,对患儿休息的影响相对较小,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较高。

2.4 APN排班也体现了对护士的人性化关怀:传统的排班方式,至少每个护士每周有2个晚上不能正常休息,而APN排班只有N班护士夜间不能休息,同时实现了管床护士对病人的责任制整体护理,体现了护士的能力和价值。能激励护士更加努力学习,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努力做好优质护理服务。

2.5 APN排班减轻了护理管理者的压力:APN排班各班职责分明,各班人力资源搭配合理,护士长不用担心1名护士值班忙不过来,从而减轻了护士长的压力,让护士长有更多的精力去从事管理工作。

3 APN排班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