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口诀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9: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口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口诀

篇1

关键词: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251-02

数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创造性思维除了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这里的“独创性”不只看创造的结果,主要是看思维活动是否有创造性态度。创造性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创设思维情景,诱发学生的创造欲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发展和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亚里士多德曾精辟地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思维过程,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平发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在课的导入阶段进行悬念设置,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渴望与追求,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听课热情的目的。我在讲三角形的特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三角形,我在课前让他们准备许多形状、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看谁准备的最多。在上课时,我让他们拿出来自己事先准备的三角形进行比较,看谁发现的问题多?学生在动手前就已经对三角形进行了自己认知范围内的分类、比较,但他们由于知识和潜在能力的影响,还不能对三角形进行准确的分类,就会有疑惑。这样学生就带着疑问走进了课堂,头脑中自然就形成一种悬念。这时,我就因势利导:同学们已经找到了许多三角形,你们发现这些三角形是否一样?他们是否有区别?你们发现他们之间的规律了吗?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讨论、发现三角形的特点,相信你们通过合作一定会找到答案。然后引导学生从边,角等方面去讨论、发现,和老师一起概括、总结。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很快在老师的参与指导下解决了问题,学习效果显著。

在这节课的导入方法中我就是利用了学生求知欲强的心理,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个小小的悬念。为了能够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会积极思考,自然对所学知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这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当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2.启迪直觉思维,培养创造机智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任何创造过程,都要经历由直觉思维得出猜想,假设,再由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实践操作、检验,证明猜想,假设是正确的。直觉思维是指不受固定的逻辑规则的约束,对于事物的一种迅速的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也就是直接领悟的思维或认知。

因此,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就必须培养好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而直觉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意义,在数学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数学直觉是建立在知识扎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深厚的功底,就不会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告诫学生千万不要把“直觉”当作是凭空臆想、想当然,胡乱猜想。猜也是有根据的,数学直觉是建立在扎实知识基础上的。知识储备越丰富、越广泛,逻辑思维能力就越强,猜对的几率也就越大。要告诉学生:“没有苦思冥想,也不会有灵机一动,直觉的灵感是勤劳和自信的产物。”

三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是安排在学生已熟悉了镜子里的图形的基础上的,因此,可以提供一些生活实例、图片等,让学生明白左右交换的特点。让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猜测,凭直觉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特点。镜子与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讨论,动手操作,绘画,对折等实践活动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样简单的教学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真正理解,而且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并不枯燥乏味,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3.培养分散思维,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任何一个富有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都要经过集中、发散,再集中、再发散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学中,要经常启发学生打破框框,走出书本,进行多项思维,并进行分析比较,异中求同,合理中求灵活,求简捷,不断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

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改变以往由教师演示,推导给学生看的旧教法,让学生借助旧知识,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知识,在巩固、识记乘法口诀时,有效预设,创造互动,化枯燥为有趣。如:首先让学生回顾一首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那么2只,3只,4只,5只青蛙呢?学生很感兴趣,都积极参与,举手回答。从而达到了复习巩固乘法口诀的目的。

篇2

【关键词】创造性 思维 英语教学 激发

《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认为:“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人的语言能力以他的思维为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应该从他们的思维能力入手。

一、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手段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绝大多数的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而学生的英语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以下手段等激发。

1.歌诀法。在英语教学中,若有意识地对学生导之以“趣”,授之以“法”则可以在语法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以O结尾的名词复数+es的几个词,我编了以下口诀“黑人(Negro)和英雄(hero)喜欢吃土豆(potato)和西红柿(tomato)。

2.角色表演法。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如果让学生将教材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将自己的想象与课本知识相结合,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如学习牛津7A Unit7 Shopping,同学们对售货员较感兴趣,我让学生组成几个小组进行表演比赛,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想体会下做售货员的感受,结果很多同学表演得非常出色,不知不觉中既掌握了课文内容,让学生们的日常交际用语得到训练,又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看图说话法。通过组织语言表达图中内容,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创造力。如在教过去进行时,出示一副简笔画是有关一位学生在学习的情况而旁边有他的爸爸在看报。在出示图时老师可以先把这学生的活动遮住一半,然后问:What was the child doing when his father was reading a newspaper? 那么随后同学们就会进行guess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

4.联想法。一词联想,群体记忆,以已学词汇为基础,横向联系、扩展,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使之在一词联想中展开。如学动词时要由其原形联想到其三单形式,现在分词,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在学习国家、语言名称时就要将人民、首都、货币等联系在一起;如学习牛津7B Unit1 Dream homes第一课时的国家和首都时,呈现白宫图片,可问学生Wh-问题。What’s this? Where is it?Who lives in it?Which country is it in? What’s the capital of the country?等。这样既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也符合中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

5.扩展法。扩展法就是从某一词、词组或句型为求异点检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变通性。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如用It’s time to do sth这一句型造句,针对不同时间点,学生表达自己做的事情:It’s time to get to school.(7:00a.m.)/__________(8:00a.m.)/________(11:30a. m.)/_________(4:30p.m.)…

经过实践探索,学生在课堂上思路开阔活跃,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还有游戏法、竞赛法。轻松、自由的气氛使学生消除了紧张,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发展创造思维。通过竞赛,迅速联想来训练学生快速的发散思维和求同思维,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注意点

1.教师应注意的问题。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面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突发奇想的问题,教师应及时鼓励,不能训斥学生,要积极保护并尽量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并容忍学生的错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情感投入,融洽师生关系。同时,教师本身也要提高素质,丰富知识,开拓视野,讲究提问技巧,推动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2.学生应注意的问题。在创造性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应发挥主体作用。首先要有创造意识,意识到老师是在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其次要有创新个性,学生应富于兴趣与好奇,幻想与情感,要有冒险精神,勇于表达,不压抑自我,要充满信心,敢于尝试。再次学生要有创造毅力,在创造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挫折与困难,此时学生不应该灰心丧气,要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创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篇3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培养 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不断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使其从小形成创新意识,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目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1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其次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

2 要系统化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散乱无序的思维是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整体性的。“所谓智力的发展不是别的,只是很好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要使数学知识在考虑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相互作用下,能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整合成一个纵向不断分化,横向综合贯通,联系密切的知识网络,使数、形、式各部分知识纵横联系,相互促进,广中求深。实践证明,知识联系越紧密,智力背景就愈广阔,迁移能力也就越强,创造性思维就越有可能。一个多方向、多层次的整体结构,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储存、检索和应用愈有利。但由于小学身心发展的自身规律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将知识一下子整体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学时具有一定的等级层次性、阶段性,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阶段反映不同的思维水平和不同的思维品质。如小学数学中整数计算的四次循环,分数、小数的两次循环。而三角形知识的两次教学等。教师在教学时应从整体的、系统的观点出发,明确每一层次、每一阶段对学生思维训练的要求,恰到好处地进行训练。

3 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思维中的规律包括形式逻辑规律和辩证逻辑规律以及数学本身的特殊规律。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存在着形式和内容、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的关系。要使学生学习富有成效,必须揭示知识的内在的联系与规律。如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概念之间的联系;四则计算中的五大运算定律,是数系运算根据的通性公式;和、差、倍、分四种基本数量关系是各种应用题的基础等等。规律揭示得愈基本、愈概括,则学生的理解愈容易,愈方便,教学的效果也越好。因此,教师在新知识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迁移的功能,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如我们在教了“5乘以几”的乘法口诀后,可以让学生用这种思考方法去推导其他乘法口诀;学了“加法交换律”的推导后,可以同样的方法学习乘法交换律;学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后,可以同样的方法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等等。

4 加强动手实践,提高思维能力

篇4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考到技工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和各方面的素质和学习习惯总体都不如普通高中生。由于从小成绩就不好,他们也就自然成了所在各班中的那一小部分后进生。不可否认,某些学校为抓升学率,只注重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而早把他们淡忘了。这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渐渐形成了在家没有父母管、在校没有老师抓学习的现象,自然而然成绩是越来越差了。同时技工院校的学生学习方法也不太得当,他们喜欢死记硬背,尤其是习惯于在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化学知识非常贫乏我们发现技工院校新生的化学知识普遍都非常贫乏。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以前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都不是很好,而化学知识。大多要花时间去理解去记忆,所以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比起其他学科来往往少得可怜。就连苯环、羟基这些最基本的结构知识一个班级中往往都有很多学生回答不上来。

二、技工院校药物化学教学如何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

1.针对学生性格特点,先育人再教书英国思想家欧文说过:“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学校不仅对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还促进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可见,学校在人的性格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教育态度、师生关系和学生在集体中的地位等都将对学生的性格产生影响。学生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品行,就能顺利地走向社会。因此无论学校还是教师,育人的重担都将超过授业解惑。既如此,我们承担学生教育任务的广大技工院校的老师就不能只教书、不育人,也要像班主任那样,在学生的性格改造和习惯养成方面下一番工夫,多与学生谈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更好地帮助他们改造不良习性,养成良好习惯。这样让学生真心喜欢与老师交往、交流,从而慢慢喜欢上药物化学这门学科。

2.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不仅会学而且会巧学如构效关系是药物化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应用口诀教学法可以增加趣味性,方便学生记忆。同时通过口诀可以让学生了解结构改造后的衍生物,拓宽学生知识面。学生在学习构效关系的时候经常会混淆,如果让学生自己对照结构比较简单的构效关系,把几个知识点可以联想乌龟的左手、右手和尾巴进行分类,可以增加学习兴趣,消除药化学习的恐惧心理。比如在学习吗啡的构效关系时,笔者编了口诀:三位甲基变联邦,镇痛成瘾均降低;六位乙酰海洛因,镇痛增加变;七八还原六成酮,镇痛成瘾均增加;十七取代大改变,纳洛酮是拮抗剂。在前期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编好口诀,后期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编口诀。

3.培养兴趣,开发教材,探索药化教学新模式我校学生是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学生,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对理论内容的理解能力比较弱。如果教师一味地讲,忽视学生课堂上的反馈,会使学生陷入茫然状态,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又会使学生陷入学习药物化学课程是为了应付药物化学考试的被动学习中去。针对当前技校生普遍化学基础知识差的现状和药物化学的学科教学特点,重点应从两个方面改进技工院校药化课的教学。(1)不断提高化学知识较差的学生学习药化的兴趣。首先通过多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从喜欢药化老师到喜欢药化学科,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长效途径。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特别重视,力争做得更出色。其次可以通过图片、资料、投影、电影等多媒体教具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将药化课上得生动有趣。第三,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艺术,用风趣幽默而且动听的语言去讲解枯燥无味的药化知识。第四,从以教师为主体、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式研究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药物化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不仅是先进设备的使用、软件程序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思想意识上的转变。传统的“满堂灌”只会使学生疲于应付、死记硬背,无暇积极主动的思考,久而久之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所以要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鼓励学生的怀疑精神。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和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分析旧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新的进步”。教师的责任在于作为学习的推动者和导向者而不是知识的权威人士,去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探讨的学习气氛。(2)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药化教学侧重点加快教材的开发。技工院校要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方向重点,力争尽快编写出与专业和人才培养方向结合紧密的本校药化课教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技工院校药化教材的编写,不能比照普通高校的药化教材对知识点面面俱到,而要结合技校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降低难度和深度,在知识的趣味性上多下功夫,把药化课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编写出一本教师容易教,学生喜欢学的好教材。

三、小结

篇5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基础教育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小学越来越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一个是自我作用,一个是团队作用,两者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关键所在。作为小学的主要课程数学而言,这两方面也是缺一不可的,特别是对于刚刚走进校园的小学生来说,数学还是陌生的,需要教师慢慢进行教导,但要真正学进去,还需要小学生们之间的协作互助[1]。

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自主学习方式在基础教育中越来越普及,要极小可能地发挥小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合作互助的能力,而不是像以前只是一味地由教师在讲堂上“念书+讲题”,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宗旨,主要表现在:

1.小学数学的例题会让学生无法联系到实际生活中

在针对“当你选的例题与小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相关吗?”通过调查,23%的小学数学教师选择相关,其余的则选择基本不相关或完全不相关。因此,从这就可以看出教师在备课上并没有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进行课堂内容的组织,这样在讲课时,一是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让小学生无法联系到实际生活中,会让小学生很验证消化所讲的知识点[2]。

2.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新课改一直强调的就是课堂的气氛要有节有制,既不能太活泼,也不能太沉闷。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基本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也只是简单地采用问答形式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没有让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相互协作,来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都是处于“被动状态”。例如,小学教师在讲解乘法口诀时,只是让学生正背,倒背,就这样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效果是比较失效的,因为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乘法口诀中的奥秘。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是过时了的,如何真正地让小学生真正“学习”起来是小学数学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一)小组分组,积极探究

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可以看出数学与其他课程不一样,例题特别多,每一个知识点都会有很多例题来支撑。因此对于教师来说,让小学生进行分组协作,互相探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小学生会主动地进行学习,并且能够在学习中懂得该如何更好地学习。例如在讲解7的乘法口诀时,可以让学生相互提问,比如7×()=14,7×6=()等等,这样就不是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死记硬背。采用分组自主学习方式可以让课堂气氛活跃而不失纪律,学习的兴趣也会浓厚。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安排时,可以专门留出一部分时间进行分组学习让学生相互讨论,学生可以谈本堂课学习的内容有哪些,给学生一个回忆的时间,让知识点在脑海里进行梳理清晰,也可以说出自己还不清楚的内容,让同学们一起来帮他,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起来轻松些,也可以增强同学之间的友情,构建互帮互助的团结友好的学习氛围[3]。

(二)师生、生生互动自主学习,激发兴趣

随着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这样进行更高层次学习时也会显得轻松些。针对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会一整堂课都会集中,容易开小差的特点,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情境创设,与学生进行互动,或者学生之间进行互动[4]。例如,讲到某个知识点时,根据这个知识点进行情境创设,比如在进行小数和整数的乘法教学时,可以设置一个菜场的情境,例如让张同学扮演卖菜的老农,李同学扮演买菜的,进行讨价还价的情境创设,青菜1.5元1斤,李同学说:“我买2斤,一共多少钱?”,“不,太贵了,1.2元1斤,我要3斤。”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互动自主学习,不仅课堂不沉闷,学生学起来也兴趣高些。

(三)深化思维的发展,启发其中的创造性

既然讲逻辑思维,就不能不谈创造性思维。因为逻辑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启发创造性思维。否则,这种所谓的逻辑思维,实际上只是纯粹的机械思维,没有活力,呆板固执。

最简直的方法,还是通过做习题来实现。例如:3998+6002=?这道题最直接的解法是 3998 和 6002 相加,不过计算起来有些麻烦。如果把 6002 拆分成 6000 和 2 来计算,那就会方便很多。这还没完。如果这是一道选择题,那么所要求的计算时间,必然是越短越好。3998+2+6000 虽然是简便的计算方法,但得出答案的速度却不是最快的。按照加减法计算的逻辑规则,当我们看到这道题时,只根据两数的个位的 8 和 2,就完全可以确定答案必是个位数为零。所以,在答案中我们只寻找个位为零的就可。如果出现多个答案个位为零,那么我们就用这方法再推出十位和百位的数。这方法虽然有取巧之嫌,但它完全是建立在对加法有细致的逻辑运算的思维基础上的,有助于深化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所以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角度上,此种方法值得提倡。

结论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要时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只有这样,才会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学生学习效果也高。通过互动自主学习,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克服思想杂念,好好地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期望以上的几点体会能够给教师同事们一点帮助。

参考文献:

[1]王雅琴. 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探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3,32:79.

[2]朱士博.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之改革[J]. 赤子(中旬),2013,07:117.

[3]孟繁秀.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分析[J]. 赤子(中旬),2013,08:299.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兴趣培养 积极性

一、学好音标,掌握打开英语宝库的钥匙

在教辅音音标时,按照清辅音、浊辅音两种发言方法排序,、一对一的一块呈现给学生。如下面所示:

这样一清一浊,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学生既愿意学,也愿意记,元音也按发音部位以前元音、中元音、后元音、双元音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一目了然,清清楚楚,我告诉学生,任何知识的积累都需要有一个过招,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认真地听和记,记多记少都不要紧,记不住的单词,可以把它暂时放在一边,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感悟能力也在不断地渗透和加强,学生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没记住或不理解的单词,经过一段时间的跨度之后,回过头再看时,竞会在不经意间掌握了。

二、直接拼音,掌握拼读和拼写单词的能力

掌握了音标,学生就可以自己读准单词,读准单词仅仅是英语认知学习的第一步,记住单词是英语认知学习的第二步,记住单词是学生普遍头痛的事,采用字母和字母组合在单词中找到和归纳出发音规律交给学生,让学生直接并独立地拼读和拼写单词的“直接拼音”法,就能事半功倍地解决这一学生深感头痛的问题。

直接拼音法,实际上是一种策略,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和记忆单词的策略,教给学生这种策略就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情景对话,让语言在交际中鲜活

单词的讲解离不开句子,句子的举例离不开语篇,举例既要注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要注意多含有趣味性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人与人的思想交流是要靠语言来实现的,语言文字本身具有交际功能,让学生在上下文的语篇情景中掌握并运用单词,使单词在语言交际的广泛领域鲜活起来。

四、用口诀帮助记忆,提高学习英语热情

英语语法规则、词性、词义的过多变化,同一字母和字母组合发音的不同,常让学生迷惑不解,鉴于此,教师可编一些口诀帮助学生记忆。从而降低英语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对初一学生讲“be”的用法时,教学生记口诀:I用am,You用are,is跟着he,she,it,单数is,复数are,教师只要常收纳,多积累,勤总结,口诀就会不断涌现,教学内容就会更加丰富,课堂气氛就会多姿多彩,趣味横生。

五、教学生制作教具,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用好的教具辅教学,形象直观、逼真。客观上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加深记忆,强化理解的作用,教学生自制教具、自绘图画,使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得以实际应用,促进了学生对所学学科的理解,当这些产生于学生之中的优秀作品被用于课堂教学上,同学们会非常高兴,教与学的这一过程自然地成为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育过程。课外,同学们兴趣盎然的制作教具,课堂上期待着自己‘作品’的出现,教与学的互动得以全面体现,开展制作教具活动,其意义与作用已远远超越了制作教具本身,它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而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使学生对上英语课有一种期待。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串联,教给学生的是一种对知识互补关系的认识,即开发了他们的智力,又让他们预习了将要进行的新课,可谓一举多得。

六、在情景对话和小品表演中,调动学习积极性

语言文字的学习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以致用”。要让学生学了英语掌握了英语的?学习方法,技巧规律之后能够初步应用于实际生活。设计‘情景对话’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为此,我常会让学生根据所学课文情景或自设情景编排短剧,台词的设计尽量紧靠学生已掌握的单词量,在课前,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表演给大家,大家共同欣赏,相互提高。实践证明,这种办法是行之有效的。学生愉快的学习,快乐的交流,在笑声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七、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学生学习

十四、五岁,对一个将要走向成熟的少年初中生来说,荣誉感、进取心至关重要,课堂上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及时地予以表扬,更会增强他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会增进好学生的荣誉感,促进学习上有困难学生的进取心,。比如;英语课堂上进行猜单词比赛,改“问答为’抢答;再比如;扩展句子、传悄悄话、猜谜语等多种多样的形式,用多种方法给予鼓励;英语课堂教学引入适度的竞争机制,学生更乐于参与、乐于表现、乐于争先、乐于学习。

八、因地制宜,创造英语学习氛围

西安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都、旅游城市。众多的人文景观,丰厚的文化底蕴,吸引来自全世界的外国游客,西安的外出留学生和到国外市场打拼的人员也比比皆是,出过国的人,更是深刻的体会到听懂、读懂英语的好处,那些正在申请出国的人或已经出过国的人,就是学生身边所熟悉的人,因而,发生在他们身上许许多多的故事更具有说服力,更觉得可信,与他们的交流更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由枯燥无味式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的予以探求。那是一种质的差别。当然,我也注意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树立远大理想主义观念的重要性。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的出国留学或出国打工,真正的用途是为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九、教学生以方法,让学生通过判断写出答案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 ;教学建议

一、现今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优点与不足

(一)现今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优点

经过重新编排,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不仅在内容有所更新,在结构上也有所完善,它结合了学生在各个年龄段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将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大大加强。完善之后的教材不仅在内容上丰富了不少,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对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心也日益倾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内容的选择

对于实验教材的内容的更新上,是以学生日常经历的生活情景为基础的,这样更具有实用性。教材中就有一块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展开的主题图,例如:在一册小学课本上,对于“位置”知识点的教学设计中,就结合一群人排队上公交车的生活情景,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这给学生以熟悉感,也让他们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他们便可以根据已学的数学知识和自己生活中的亲身经历,轻松的理解这一章节的知识。这样的教材编排不仅考虑到了学生的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也结合了学生本就不多的生活经验,使他们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是如此的贴近,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对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实践到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2.教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在新教材版本的数学实验教材中,对于较为基础的乘法口诀的教学,编者采用了新颖的图文结合的方式。利用几个向日葵的生长,通过向日葵生长的过程,直观的引导学生编制乘法口诀。通过两种学科的联系,不仅知道了植物生长的过程,又能熟练的掌握乘法口诀,何乐而不为呢?这种多学科融合的方式,不能有助于数学学习能力的增强,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宽也有很大的作用。

3.以人为本,算法多样

在数学实验教材中,无论是学生熟悉的加减法,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亦或是稍微复杂的一个数乘多位数,多位数互乘的教学,无不倡导多种计算法求结果的教学思想。始终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到计算结果,这一观点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是教学上的一大创新理念。给学生以自己学习的空间,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增强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是对他们思维成果的尊重。这一观点的实施,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很大作用,同时,也使学生的数学思想得以解放,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现今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不足

分析了当前教材版本中的数学实验教材的优点之后,对于改编的教材对于学生们的帮助,我们深有感触,然而,我们也不能忽略它本身所带有的一些不足。在我看来,实验教材中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两点:

1.内容冗杂,不利于学习

实验教材辅助实践后,编者对于教材的使用情况,也进行了一些调查,有大概50%以上的教师认为教材内容太多,对学生来说存在些许的难度。这主要是和以往的教材相比,过去,教材的内容既少又单一,相对来说,学习难度也低一点。经过改编之后的新版教材中的实验教材内容涉及范围更广了,增强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对于实践的要求也提高了。实验教材也更加考验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这种情况下,学习负担加重,学习难度也相应增加了。

2.信息量大,不利于理解

新教材版本中的数学实验教材中出现了主题图,虽然这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贴近,增强了数学的实用性,但其中信息量过大,出现了不利于学生提取消化的问题。总之,教材内容的设计还是需要好好考虑学生的自身情况,形象、直观的图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二、针对实验教材的提出的教学建议

(一)老师充分备课,熟悉教材

实验教材中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如果数学老师还是一味的秉承旧制,十分不利于实验教材真正作用的实现,也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对于老师的要求有重视备课,准备充分,遵循教材特点,以学生的角度为教学出发点,从而实现实验教材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新教材版本中的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经过改编的完善之后,其新的特色也不断显示出来,问题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这就考验老师使用教材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了。例如,讲“两位数相加减”的时候,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景教学,小明有70颗糖,遇到小红给了23颗,遇到小亮给了15颗,遇到小涛也给了几颗,最后留下20颗给自己,让同学们计算小涛得到几颗糖果。这样的情景贴近生活,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融入到数学学习的世界。

(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自主学习

教师在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由的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促进学习动力。尊重学生思维成果不是教会他们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这些,才会让学生主观上融入到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激励他们去学习,解决数学问题。另外,老师还可以充分了解新教材的内容后,分析总结其特点,计划出全新的教学策略,采取科学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例如有情景教学法,生活体验法,分组合作法等等一系列的创造性教学方法,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也就更好了。

综上所述,根据对新改版的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育逐渐以学生为主体,更加注重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内容更加丰富,却也冗杂难懂;加强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种种联系,却也增加了学习难度。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不足之处我们尽量弥补,对于其优点,我们要充分利用,付诸教学,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邝孔秀、宋乃庆.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双基教学:现状与反思――基于“国培计划”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的调查[J].课程・教材・教法,2013(02)

篇8

关键词:培养 数学 思维

所谓数学思维,它是一种认识数学本身或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辩证思维。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教学是基础教学,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儿童的思维活动,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那么,如何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呢?我认为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要给材料

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数学本身的性质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以形成具体生动的表象和概念。随着年级的升高,具体形象的成分逐渐减少,抽象成分不断增加。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理性材料日益积累,构成思维的素材,成为构建相应的数学认识模式的知识基础。如学生形成数的概念,构建四则运算系列的模式,掌握几何形体知识的结构大都需要丰富的材料。总的是遵循具体形象──形象抽象―逻辑抽象的规律,并带有某种创造性的萌芽。

二、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要有方向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向明显特点是单向直进,即顺着一个方向前进,对周围的其他因素“视而不见”。而皮亚杰认为思维水平的区分标志是“守恒”和“可逆性”。这里在所谓“守恒”就是当一个运算发生变化时,仍有某些因素保持不变,这不变的恒量称为守恒。而“可逆性”是指一种运算能用逆运算作补偿。学生要能进行“运算”,这个运算应当是具有可逆性的内化了的动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定向集中思维,又要注重多向发散思维。前者是利用已有的信息积累和记忆模式,集中向一个目标进行分析推理,全力找到唯一的合理的答案。后者是重组眼前或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解答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朝不同方向进行思索,探求多种答案。在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越来越强烈的今天,我们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方向性,要利用一切教材中的有利因素,训练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思维方法。

三、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应有系统

散乱无序的思维是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整体性的。“所谓智力的发展不是别的,只是很好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要使数学知识在考虑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相互作用下,能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整合成一个纵向不断分化,横向综合贯通,联系密切的知识网络,使数、形、式各部分知识纵横联系,相互促进,广中求深。实践证明,知识联系越紧密,智力背景就愈广阔,迁移能力也就越强,创造性思维就越有可能。一个多方向、多层次的整体结构,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储存、检索和应用愈有利。但由于小学身心发展的自身规律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将知识一下子整体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学时具有一定的等级层次性、阶段性,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阶段反映不同的思维水平和不同的思维品质。如小学数学中整数计算的四次循环,分数、小数的两次循环。而三角形知识的两次教学等。教师在教学时应从整体的、系统的观点出发,明确每一层次、每一阶段对学生思维训练的要求,恰到好处地进行训练。

四、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应有规律

数学思维中的规律包括形式逻辑规律和辩证逻辑规律以及数学本身的特殊规律。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存在着形式和内容、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的关系。要使学生学习富有成效,必须揭示知识的内在的联系与规律。如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概念之间的联系;四则计算中的五大运算定律,是数系运算根据的通性公式;和、差、倍、分四种基本数量关系是各种应用题的基础等等。规律揭示得愈基本、愈概括,则学生的理解愈容易,愈方便,教学的效果也越好。因此,教师在新知识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迁移的功能,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如我们在教了“5乘以几”的乘法口诀后,可以让学生用这种思考方法去推导其他乘法口诀;学了“加法交换律”的推导后,可以同样的方法学习乘法交换律;学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后,可以同样的方法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等等。

五、激发兴趣,促进思维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动力。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对智力的开发是重中之重。低年级学生刚入学,对什么都感到新鲜。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深挖教材,活用教材,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

篇9

一、汉语拼音的教学

拼音字母是一种抽象的发音符号。对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小学生来说必然会感到单调、枯燥无味。教师在上课时要从学生好奇的角度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把死字母教活,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

利用实物教具帮追记忆。学生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师要遵循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选择学生年龄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加强直观形象教学,使学生获得感知产生形象性记忆。

充分利用插图、图片、卡片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教学。小学生主要是直观形象的记忆占主导地位的,多利用一些直观形象的插图、图片、卡片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学习拼音字母的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

采取编小故事,口诀的方法帮助记忆。正确无误地掌握汉语拼音的发音,记住字形并熟记拼音规则,这对小学生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发音和掌握字形的困难,教师可以编一些汉语字形的小故事,顺口溜等让学生谈谈认识,来促进学生的识记能力。

二、创设识字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但容易分散,况且单纯的识字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识字内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并促进学生识字。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识字,不断创新探索识字方法。如教“踢”、“拍”等字时,可让学生做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字的部首与意思的关系,从而记住这些字的字形。还可以结合儿歌激发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如第三册《语文园地四》中“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泡、饱、跑、抱、袍、炮”用儿歌来认识这六个字,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趣味性,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低年级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和好奇感,我在教象形字时,先画成图画,然后引导学生把图片与字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认字。

1.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灵活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低年级学生应该“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教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自己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把识字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识字带来的乐趣。

2.归类识字法。从汉字的构字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教学时,如果能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有利于提高识记效果,又可以促进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字的范围。如教学“松、枝、柏”等形声字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这些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同时,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想一想还认识那些带有“木”字旁的字,并进行交流。

3.编故事识字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去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段小故事。如:教“会”字时,我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在云上走,原来他会气功。”

4.编顺口溜、口诀、儿歌识字法。教学中,我把一个个枯燥乏味的汉字编成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合手拿,人门闪,土里埋等。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自主识字和创造性识字。如记忆“喝”和“渴”时,学生就能自编顺口溜:“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喝’是口字旁,喝水要用嘴。”

三、阅读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例如《画》一文的教学: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课文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画的内容:看远处山有鲜明的色彩,听近处水静静地流淌的声音,春天虽然已经过去了,但花儿仍然美丽鲜艳。人走过来鸟儿仍停在枝头,一点儿也不知道害怕。这包含了叙述和描绘两个因素,把美丽的景色用山水花鸟这四种景物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用直观语言把事实生动如画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头脑中构思出美丽的景色图。使学生所读即所知,所知即所感。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大自然的热爱进行情感教育。这样在培养学生的自然情感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写作的启蒙阶段,它主要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任务,为了提高学生写作文的能力,我认为最有效的途径当致力于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我常常运用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篇10

一、“创境”中引猜,激发学习兴趣

以“猜想”引入课堂,能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步入学习的最佳境地。如“同课异构”中的第一节课:老师让先把球放到盒子里去,让学生目睹放进去了几个不同颜色的球,然后让学生猜:任意摸一个球会摸到什么球?还可能摸到什么球?通过学生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对可能性的大小进行分析,然后追问:摸到什么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让学生猜,但这次猜,学生根据刚才的游戏的得出的数据的分析,对这次摸到的结果就有了猜测的理论依据;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大,摸到什么球的可能性小。学生在一次次的猜测、验证中兴趣盎然,可能性大小也在一次次的猜测、验证中逐渐明朗。

二、“活动”中设猜,激起求知欲望

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小学生一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手操作便是一种以“动”促“思”,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他们拼一拼,画一画,量一量等操作活动,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心理需求,同时也有利于他们从中萌发猜想。

例如,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先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纸片,引导学生通过度量,剪拼其两个锐角,和拼成一个长方形的方法,得出:直角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通过这一操作活动,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了充分的了解,很自然地会引发他们展开猜想,教师可以适时引导“请同学们猜一猜,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由于受某种思维障碍的影响,学生或许会猜想出:锐角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钝角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教师指出:“这个猜想对不对,还有待我们证实。波利亚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让学生在做题之前猜想该题的结果或部分结果,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种猜想,他就把自己与该题连在一起,他会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便主动地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的进展,他就不会打盹或搞小动作。”

三、“应用”中续猜,培养创新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当今教育工作的重点。因而,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疏通学生潜能涌动的通道,以求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猜想,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的最佳环节之一――解释应用阶段,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数学信息(概念、性质),并对之进行移动和重组,开拓新思路,从而获得突破性的结论。如我经常设计一些活泼的情境题、开放题,引导学生猜想,有这样一道题:“学校围墙外面是大片草地,一只羊拴在桩上,绳净长5米,这只羊可在多大面积吃到草?”学生们动手寻找答案,很快学生提出猜想:“要求这只羊可在多大面积吃到草,就是求以绳长5米为半径的圆的面积。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位学生提出的猜想更为新颖别致、别出心裁。他说:“羊吃草有无数种情况。”并画出了一组图形,既准确,又省力。”由此可见,通过这种由图形表达的结论充分展示了学生无法估量的创造潜能。对他猜想的构思、生成过程及其所经历的体验也只可意会,无法言传。

可见,老师在教学中利用猜想,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主思考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展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不断提高。

四、“扩展”中延猜,培养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