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的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各個行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其中,交通的规划和管理也在不断的进步中,这是由于在具体的设施建设中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这一先进的科技,地理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传统的简单的操作有了更加科学的保证,交通规划与管理跟随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的同时也为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等支撑。本文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简单的说明,介绍了它的基本概念、建构模式以及工作原理,重点论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交通规划与管理具体应用
城市建设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代表,而交通建设就是这其中的关键。目前的交通建设规划中,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基础设施的不断增加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升级的矛盾,对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更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的革新,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的研讨和实验,在这期间,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适时的为这一些了问题的解决找到了突破口,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说明。
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又被称为地学信息系统,它的英文简称是“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殊的的空间架构系统,也是一门学科。它通过计算机相关技术来支撑工作,主要对地理数据进行收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以及显示和描述,是一项综合性的的技术系统。地理和地理信息是系统的主动脉,在具体的地理环境中,利用特定的坐标进行位置等的分析,进而得出有用的信息。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把地理的统计数据和空间数据相互融合到一起,在同等的情况下进行分析提取,早期的GIS功能较为简单,主要是将人力操作转向机器和图形的制作,在科技进步的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相关的功能也在逐渐成熟。GIS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不断提高,在数据的获取上有了质的飞跃。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基本的环境地理定位,对各类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以及预测未来的可能性,主要研究地理问题,人与机器的完美结合。
2地理信息系统在交通规划和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GIS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人们根据己有的数据基础和现有的管理层次来建立具有可视化特点的空间模型,运用在城市交通设施的管理、交通布局规划、以及交通安全等的问题上,相对而言,使用效果更好,工作的效率明显得到了提高。在交通规划中,对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建立数据是最基本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进行相关数据的管理和网络信息的分析处理,建立三维的空间结构,搭建与交通规划的相互关系。GIS技术还通过对交通信息的平台的融合运用实现了信息管理的简单化,为决策的提供和科学数据的考察提供了帮助。简单来说,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就是节省了交通规划的时间,提高了规划的效率,同时也在多方面数据的参与下,保证了规划的质量,以及规范了应用数据的科学性,在原来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了整合分析,确保了数据的可行性。在管理方面,也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效率,具体来说就是对信息的掌握更加全面和准确,可以在众多的文件材料中及时获取想要的信息。GIS技术还可以对交通分析需求的满足有所裨益,对分析的过程和结果有了明显的提髙,并且在形式上也有有了一定的创新。总之,GIS技术的使用在多方面被证明是具有先进性的,是一个获取和处理信息及时准确的好的应用工具。
3地理信息系统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3.1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的道路进行规划设计时面临的问题多且复杂,传统的的设计手段为了满足工作量的超额难免工作效率无法保证。现代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为道路的设计规划节省了时间,保障了质量和效率。首先,GIS应用在最初的道路具体情况的测量和分析上具有绝对优势,可以快速的确定道路线址和设计的初步模式。再者,进行具体的先例布局时利用3D的动态形式模拟场景,画面具有现实感,能够真切的对纵横线面有直观的感受,例如公交停靠站点的布局位置以及具体的线路问题的改善等。最后,可以进行信息的互通有无,相关的信息可随时进行整合和利用,例如,系统可以抽看一些原有的道路设计规划图形、本地的地形图以及拍摄的图片等,还可以结合有关部门的表格统计,例如人口信息表、地面建筑物等的状况以及政府下发的文件和材料等,通过对现有信息的综合分析,参考实地的测量结果、最终进行最优方案的设计。
3.2在道路养护中的应用
道路设计完成以后,后续的维护和保养也是很重要的。随着道路需求不断地增加,建设的数量也在逐年的增多,这就导致土地资源不断地被消耗,同时也使得人地矛盾升级。GIS的出现对于缓解这些矛盾有很大的帮助。它可以与有关的系统相结合,例如,路面管理系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等,对指定的路面情况进行检测和记录,最后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得出最有利于公路维护的方案措施,不仅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公路维护的具体意见,进行整改后提高公路管理维护的水平,还可以使目前的建设设施的利用率上升一个台阶,创造更多的利益价值。
3.3相关规划数据和图形数据的的管理
(1)交通规划在进行的过程中会建立相应的数据资料库,里面需要运行和处理的数据必然不是少数,这些数据的合理利用才能满通规划的进行。里面包含了车流、人流、建筑、预测以及分析得出的数据,其中有些数据可以不要实地的考察,因为信息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同时有些数据还可以直接参考其他的数据源,节省时间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
(2)规划中会用到大量的图形,这些图形可以很好的交代当前的交通状况,基础设施的分布等,对交通规划起到辅助的作用,但是这些图形普遍具有意化特征,图形的科学性有所欠缺,GIS正好弥补这一缺陷,信息技术系统自身的空间数据处理工具可以对图像进行分析,简化利用时产生的问题。
3.4对于交通安全的预测和控制
近年来,交通安全问题的频频发生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对于怎样更好的预防和监控交通安全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和探索。GIS应用技术的出现,能够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预测,为有效的预防提供可靠的参考。首先,它可以对交通安全问题进行时间和数量的监测,对事故的出现以及发展的趋势做出可信的预测,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该有的防护措施,解决面对传统的交通安全问题时出现的信息的误差以及遗漏和不及时。
3.5用于车辆导航与监控
GIS能够为车辆提供信息导航和服务工作:
(1)可以进行出行路线的选择,有多条路线时,选择最快速方便的路线,得到效果最佳。
(2)在出行选择地方时,可以利用该技术进行分类搜索,查询一些目标地点,例如景点、酒店等等。
(3)可以对车位进行监控,通过传感器和地图数据,实时掌握车辆位置。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的介绍以及基本工作原理的说明,体现了在现代化的交通规划和管理中对该技术的利用。GIS的使用和推广,可以使得人们在基本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空间概念,利用模型结构来更好的为交通规划和管路提供帮助,具体来说就是对交通环境的大致评估,对交通安全的监测和防护以及道路设施的布局等。在进行相关活动时,利用GIS来管理和支配数据和网络,快速且便捷,提高规划的质量和效率,并且保证数据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杨兆升,刘红红.地理信息系统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0,17(02):30-32.
[2]罗海钦.浅谈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一一以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为例[J].广西城镇建设,2010(05):76-78.
[3]张勇.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北京测绘,2005(04):41-43.
篇2
一、课程设计体系的情况
现阶段的交通规划设计以及管理工程的课程设计都会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有关的体系不合理,实践背景不符合要求,或者是不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这样就会很难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提高实践能力,当然也需要加大对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方向的课程设计体系的改善力度。
(一)课时比较少,实践时间不够,课程安排存在问题
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的课程设计的研究时间比较短,有关的安排和设计进行了比较多的变化。最开始主要是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设计有关的课程,现阶段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很难再进行设计有关的课程,之后直接就变成在大四上学期开始进行设计,不过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比如,学生在实习的时候不具备充分的实践能力,由于这个时候所有的课程设计都在一起进行,这样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开展,并且有关的工作比较复杂,进而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课程设计不具备系统性
现阶段交通规划的课程设计工作主要就是为了更好地使用四阶段模型以及宏观模型,交通设计课程的设计工作主要是为了设计部分路段,当然也是为了设计交叉口这样的情况,交通管理和对课程设计的把控主要是为了匹配有关的交通设计和信号,跟客运有关的交通系统的课程设计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并且没有充分对城市的宏观设计方案进行设计,因此要及时改善现有的教学情况。
(三)课程设计和产学研究联系不够
现阶段的课程设计的案例大多数根据有关的教师情况来开展,每个案例之间没有充分的联系,当然和有关的产学研究的联系并不密切,对于有关的交通工程的情况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就很难完善现阶段的教学案例,进而完成课程设计的目标。
(四)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不足
现阶段的课程设计工作没有一个专业的教学队伍来进行保障,所以需要在设计的时候给每个课程增加一个青年教师,现阶段的师资不足,还有就是有关的青年教师不具备充足的实践能力,所以设计的时候就会增加工作的难度。
二、课程体系教改的目的以及思路
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主要就是为了分析有关的交通规律和交通系统里面的人、车、路的关系,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科目,比较重视综合使用的工程技术。所以,课程设计体系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再有就是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加系统以及更加条理,这样就会使学生更好地去学习有关的知识,进而跟上课程的进度。
(一)对于课程设计体系的整理和完善
根据有关的设计工作,来开展相关的专业课程,进而确保这项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更加全面,再有就是通过有关的工程设计来整合所有课程的设计工作,进而将其整理成一个总体性较强的课程设计工作,这样也就可以制定出更加完整的交通工程专业交通规划以及课程设计方案。
(二)工程实践教育
对课程设计体系的分析就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程实践教育,这样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课程设计里面的工程实践性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明确教学实践的需求,明确教学案例和工程实践的关系,明确教学团队的实践背景。
(三)更加开放的教学体系
篇3
道路交通事故给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以校车安全事件为例。在2014年上半年,我国发生15起校车安全事故,造成32人死亡。年轻生命的逝去,留给人们的是失去亲人的痛苦,交通事故损害了人民的精神健康。现阶段我国道路交通主要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是道路交通事故数量久高不下,并在持续增长中;二是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明显增多。在城市交通管理中,道路交通预防工作的压力更大。现代城市交通拥堵、交通秩序混乱,增加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开展以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为中心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不但能减少城市中的交通事故,也能优化城市交通状况。
2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措施
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要立足于本城市的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注意节约成本,加强公交运行的优先管理理念。要通过综合这些因素,保证城市交通总体规划的合理性,最大程度上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2.1利用宏观调控增强现行交通管理能力在城市交通管理中,要实行“公交优先”与“发展管理”战略。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公交车管理是整个交通管理的重点,要积极引导公共交通的发展,以公共交通分流车辆总数,改善交通环境,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笔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部分居民不乘坐的原因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公交车人流量大,环境卫生差;二是公交车数量少,需要长时间等待;三是突发急事不能乘坐公交车。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发展公共交通的重点是提高公交车管理能力,逐步提高公交车卫生水平;要加强对公交车队的投资,增加公交车数量,提升居民出行能力;要优化公交车行驶路线,保证公交车路线的全面性。政府部门对公共交通的引导不可缺少。一方面,当地政府要加大公共交通宏观管理力度,以本地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适当推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保证公共交通平衡发展。另一方面,要优化公共交通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在“发展管理”中,要结合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车辆发展情况。通过分析未来城市车流量,合理安排步行道、自行车道的建设情况,避免发生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挤占机动车道的情况。在城市交通宣传工作中,政府部门可以多宣传低碳出行、绿色出行,建议人们乘坐公交车,开展低碳活动,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量,缓解交通压力,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2.2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管理基础设施会影响交通运输安全。以沥青路面为例,隆包是沥青路面中的常见问题,隆包导致路面表面凹凸不平,影响行车安全。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提升交通设施安全系数,及时处理城市道路基础设施问题,做好速度标示工作。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进行警告。在早晚高峰时期,交警部门要出动警力维护交通秩序。在现阶段,我国城市道路开发建设资源越来越少,城市道路建设工作不能像过去那样盲目地扩建公路宽度,这就说明,通过道路建设工作缓解大城市交通压力的办法已经很难实行了。部分大城市通过建设城市立交桥的方式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这种方式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不值得推广,因为建设立交桥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增加城市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在建设立交桥的过程中,会影响这个路段的运行。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可以科学管理交通组织,优化车辆行驶能力。例如,在城市交通运行中,可以在交通拥堵路段划分单向行驶车道,通过交通信号调控交通运行。可以加强交通预警,拓宽交通信息流通渠道,保持整个城市之间的交通信息流通。
2.3制定城市交通管理规划通过制定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提升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对城市交通的管理能力。
(1)要立足城市当前发展情况,规划未来城市发展道路。在规划中,要以整个公路网为基础,正确处理好道路、车辆与交通管理间的关系。要保证规划设计与城市未来整体规划相适应,满足规划对交通管理的要求。
(2)可持续发展原则。整个管理规划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升城市交通环境,推动交通结构升级,建立起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安全行车性能。
3结语
篇4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交通需求预测
0.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995年的《北京宣言: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为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移动,而不是车辆的移动。而这样的战略目标只有通过政策法规和严格的管理才有可能实现。
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的环节,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整体管理与文明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有鉴于此,全国城市“畅通工程”实施和检查评估中要求各被检查城市必须进行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其主要评价内容包括道路交通流特性调查、现状分析与问题诊断、交通需求分析计算、交通管理方案(含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交通组织方案优化)分析评价、通过专家论证及政府实施等。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现状
西方国家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建设阶段:二战后至二十世纪70年代;管理阶段:二十世纪80年代至现在。重点在公共交通系统、小汽车发展、单项交通、交通信号控制以及道路的有效利用等多方面进行交通管理规划。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
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厦门、大连、南京、青岛、济南、杭州等城市的交通管理工作均很有成效,先后被评为畅通工程“优秀管理水平”。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总体水平与畅通工程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2000年全国“畅通工程”工作组检查的138个城市中,42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工作只达到畅通工程11项要求中的5项要求,20个城市仅满足4项要求。由此可见,我国在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面远远滞后于现代道路交通发展的要求。
城市网络很复杂,交通的运行很复杂,产生交通问题的因素也很复杂,相应制定的城市交通管理方案往往由多个管理策略、管理措施组合而成,任何一个建设或管理措施的实施都会引起整个城市路网上交通运行情况的改变。如将一条路的某个路段改为单行道或单双号通行、将交叉口的类型改变(无控制改为信号控制)、将某路段改为公交专用道、打通某条路或拓宽某条路等,都会引起整个城市80%~90%以上的主要道路交通流量和车速的改变。因此,交通管理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常用的经验性的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的。因此交通管理需要做规划,实际上,目前一些城市所实施的有些管理措施,都是做过规划的,只是不太系统、全面而已。
为了改变当前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滞后的局面,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等高校以及公安部交通科学研究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部门正致力于部分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编制工作,为提高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
2.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2.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素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在这方面,由于交通调查面广,调查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因此,有的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单位,甚至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对基础数据调查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在原有交通规划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作些补充调查即可,以致于规划方案与现实脱节,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这是一种极为错误和片面的观点,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从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设施及现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质量及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政策、规划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诊断。
(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
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具体模型及方法将在下一节讨论),获得交通管理规划方案实施(评价)年份的各车种(客车、摩托车、公交车、出租车、货车、自行车)的OD矩阵,为后期交通规划提供规划依据和参数。
(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
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一般包括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如优先发展策略、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策略,如结点交通管理、干线交通管理、区域交通管理。
(5)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
通过方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
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可按道路网络抽象化、交通管理方案抽象化、交通流重分布模拟以及管理效果分析四个步骤进行。
2.3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
可分为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三个规划层次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层次越高,其规划效果越大。
图1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
宏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目的是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影响、优化交通结构。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本质是优化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它通过交通政策的引导来实现,而政策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保证体系。
道路交通网络的组织规划的目的是在城市交通网络已建成的情况下,通过实施各种技术措施,平衡整个交通网络的交通流量,均衡交通分布,提高运输效率,使这个交通网络发挥最大的效用。如通过实施单行线、专用线、诱导系统、绿波、特殊运输线路、转向限制等措施的综合运用,使交通网络的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得到优化利用。
重点交叉口、路段的交通管理方案设计是交通管理最基础的工作,也是解决近期局部交通问题最简捷的手段。具体措施有:交叉口渠化、信号灯配时优化设计、转向控制、路段机非分隔、车道划分、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计、停车管理、设“严管街”等。
2.4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操作过程
管理规划过程的核心是管理方案设计及方案评价。方案的设计是在掌握现状交通信息,分析出其存在问题,并预知未来交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方案评价过程是对未来交通运行情况的模拟过程,它是建立在掌握现状及未来交通信息基础上的。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过程如图2示。
图2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过程
3.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及发展预测
交通需求预测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工作的基础,要做好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首先要对出行进行定量预测,并对某一交通设施或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各个路段、路口以及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都必须满足现状、近期或远期出行的交通需求,因此只有搞好流量预测才能了解该路网能否满足该城市的出行需求,并由此加以改善。
3.1出行生成预测
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目的是建立小区居民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与小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特征等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推算规划年各交通小区的居民出行发生量、吸引量。出行产生包括出行发生与出行吸引。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回归分析法、生成率法、吸引率法及平均出行次数法等。
居民出行分布预测是将预测的各分区出行发生量、吸引量转化为未来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交换量的过程。预测方法大体分为三类,即:增长率法、概率模型法和重力模型法。其中,双约束重力模型法在国内外交通规划中使用最为广泛。
3.2交通分配预测
在掌握各分区出行产生、出行吸引,以及出行分布情况后,即知道了各分区之间有多少出行交换量后,就可着手进行交通分配。交通分配就是把各分区之间的空间O-D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过交通分配所获得的路段、交叉通量资料是检验道路规划网络是否合理的主要依据之一。目前,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中应用较广泛的交通分配是随机用户平衡模型(StochasticUserEquilibrium)。该模型建立了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考虑了通行能力的限制,通过反复迭代计算,直至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最后分配出各路段上的交通量。
3.3停车需求预测
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均对停车需求预测进行过深入研究,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城市发展形态不同、经济增长不同,停车预测模式也不同,其计算方法差异较大。常用的预测模型有:停车生成率模型、用地与交通影响分析模型、相关分析模型、机动车OD预测模型、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下面对应用较为广泛的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和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作一简要介绍。
(1)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
根据停车调查数据汇总可得到各交通小区的日停车数,再根据停放车辆车型比例换算为标准车,利用综合交通规划中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现状及发展预测所提供的现状和近、远期规划年的就业岗位数,抽取一定的样本,可建立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
Pij=∑aiLij(i=1,……,mj=1,……,n)(1)
式中:Pij为预测年第j交通小区的基本日停车需求(标准车次/日);ai为第i类用地的静态交通发生率(标准车次/100工作岗位·日);Lij为预测年第j交通小区第i类用地的就业岗位数(人);n为小区数;m为用地分类数。
对模型的求解采用非线性优化的方法,即建立非线性优化模型:
式中参数意义同前。
(2)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
通过对几种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的比较可知,该模型虽不能具体得到区域内每一土地使用的停车设施需求量,但由于它与动态交通的预测方法相结合,因此比较适用于对交通小区的宏观停车需求分析。因此该模型可用来检验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的计算结果。
模型表达式为:
logPi=Ao+A1·logVki+A2·logVhi(3)
式中:Pi为预测年第i交通小区的日停车需求量(标准车次/日);Vki为预测年第i交通小区的客车日出行吸引量(标准车次/日);Vhi为预测年第i交通小区的货车日出行吸引量(标准车次/日);Ao、A1、A2为回归系数。
4.应用实例
4.1哈尔滨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
哈尔滨市作为中国东北北部的最大中心城市,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美称。经过多年,特别近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哈尔滨市的城市交通框架已初具规模,无论是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还是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进展。但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及其与交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化等方面尚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满足或合理地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系统地进行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和交通系统建设规划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4.1.1规划内容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及数据库的建立
为了明确城市交通发展目标、找出城市道路交通存在问题,项目组于2001年6月和2001年8月对哈尔滨市区19个主要路段和56个交叉口进行了调查,获得了大量丰富、翔实的第一手交通流资料,并对有关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建立了相应的道路交通管理数据库,为后期交通管理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查内容包括主要路段、交叉口、行人及非机动车、主要交通枢纽、单向交通管理设施、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交通拥堵、事故、交通停车设置及其它监控设施等交通调查。
(2)现状资料分析与问题诊断
在掌握了哈尔滨市道路交通全面资料情况下,重点从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交通事故与安全、停车状况、公共交通、交通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及问题诊断。
(3)理论研究与模型建立
以TransCAD、VISUM、Transtar等软件为基础,配合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进行交通流量验算等评价工作,并建立了针对哈尔滨市的一系列交通模型。如选用双约束重力模型进行居民出行分布预测,采用随机用户平衡模型进行交通分配;选用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进行停车需求分析,并利用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检验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的计算结果。
(4)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拟定与评价
交通管理规划方案主要包括近期交通组织管理规划、ITS发展规划、交通管理设施规划、停车管理规划、公共交通管理规划、交通监控系统规划、交通管理其它规划等方面内容。针对上述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进行系统地分析、讨论和评价。
4.1.2主要成果
本项目成果主要由下述几部分组成:
(1)在大量基础性实地调查数据资料基础上,建立了内容全面、数据翔实的道路交通管理数据库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对哈尔滨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采用四阶段法及综合预测法,并利用目前世界上先进的交通规划软件对哈尔滨市交通发展进行预测,进而得到规划年道路网各路段、交叉口的分配交通量,以及公交客流量、停车需求量等交通管理所需要的规划依据资料。
(3)对哈尔滨市现状道路管理设施、交通组织方案、CBD交通管理、公共交通、停车场和加油站、对外交通等存在的问题及交通运行质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评价。同时,开发了城市停车规划地理信息系统UPP-GIS,使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利用及组织管理更直观、科学、高效。
(4)对哈尔滨市近、远期道路网、主城区二环路以内的路段、交叉口以及CBD区域公交、停车、安全和政策法规等交通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规划,提出了各项规划指标及管理、实施建议,并给出了相应的规划图、表及建设项目库。
(5)立足于战略发展的高度,对哈尔滨市智能交通系统及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进行了近期和远期规划,为哈尔滨市城市交通管理迈入现代化行定了目标和方向。
4.1.3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哈尔滨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针对哈尔滨市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而进行的规划项目,该规划实施后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社会效益
在短期内改善城市部分区域交通阻塞的现状,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通过对道路基础设施规划,采用交通信号线控和面控、规划路网结构等手段,增加主要干道道路通行能力,合理控制非机动车车流和行人人流,突出“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政策思想,进行专项公共交通规划,并对哈尔滨市停车管理进行专项规划,避免车辆乱停乱放、节约市区土地占用。上述规划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城市行车难、乘车难、停车难和行路难等问题。同时,规划中建议采取减少城市用地占用和对机动车尾气排放超标的汽车进行严格管理等措施,这对城市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经济效益
借助先进的管理手段来改善道路交通环境,防止资金的盲目投入和重复建设,从而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此外,规划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交通事故,从而避免人身的意外伤害和车辆物品的意外损失,也就有效地避免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4.2大庆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
4.2.1规划背景与内容
作为享誉世界的石油基地,大庆市在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经过多年的交通发展,大庆市城市交通框架基本形成。但截至目前,大庆市在道路交通管理系统规划方面还是一个空白。为此,本项目结合大庆市城市布局、交通组成、出行方式、土地利用等具体特点,确定和提出大庆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这对于改善大庆市城市道路交通现状,适应未来城市交通发展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按照项目研究工作计划,本项目分十个专题进行,主要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现状调查分析与问题诊断、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近期交通组织管理规划、智能交通系统(ITS)发展规划、交通管理设施规划、停车管理规划、公共交通管理规划、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其它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
4.2.2规划过程
根据大庆市道路交通现状、发展设想以及城市畅通工程对交通管理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自然环境等条件,对大庆市道路交通的管理提出近期和远期的规划方案。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大庆市与同等规模城市相比地广人稀、规划发展空间比较大的自身特点,同时,为了使规划方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交通预测中对交通小区的划分、出行产生、吸引量预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各种出行目的出行吸引与土地利用的基本关系;在道路网络规划方面,按先整体、后局部的规划思想,对市政道路和油田道路进行了具体分析、统筹规划。
4.2.3建议与展望
建议交通主管部门按照本规划中市区近期交通组织管理规划的内容,加强和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改进存在问题的路段和交叉通组织形式;在停车、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系统、道路交通设施、监控系统和法规政策等领域中逐步落实规划方案。为了实现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建议尽快开展世纪大道、重要干线道路、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交通控制问题及综合交通管理方案的交通设计工作,提高交通服务质量,最终实现达到模范管理水平的目标。
总体来讲,大庆市道路交通在城市布局、道路网及车辆拥有等方面具有较扎实的基础条件,加上大庆市日趋成熟的现代交通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这一切均表明,大庆市已具备了向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迈进的条件。可以相信,随着《大庆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制订与实施,大庆市的道路交通管理与规划必将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5.结语
近年来,随着城市“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各地城市都在积极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编制工作。本文结合我国哈尔滨和大庆这两座具有重要政治、经济意义的东北边陲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编制与实施情况,全面、系统分析和阐述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内容、方法及相应理论模型,并在具体规划实践中,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软件基础上,开发了适合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应用软件,建立了道路交通管理数据库系统。这些工作,希望能够对其他同类城市今后的规划工作有所借鉴和帮助。理论与实践表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对于改进和加强我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哈尔滨市赴大连等六城市考察团.关于对大连等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情况的考察报告.交通工程通讯,2000(2)
庄严、罗辑.促进城市交通发展、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交通工程通讯,2000(2)
盖春英、裴玉龙.基于公路网的路段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交通工程通讯,2001(2)
王炜、徐吉谦、杨涛、李旭宏.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TransCADTransportationGISSoftware(TravelDemandModelingwithTransCAD3.2),1999.
MeyerD.UrbanTransportationPlanning.McGraw-HillBookCompany,1984.
DebbieA,etal。OptimizationModelsforTransportationProjectProgrammingProcess.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JournalofASCE,1990,116(3).
ResearchontheMethodologyandItsApplicationforUrbanTrafficManagementandPlanning
PEIYu-longZHANGYa-pingMAji
(CollegeofTransportationScienceandEngineering,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Harbin,150090)
篇5
“要想富,先修路”,一个地方的经济要发展,交通条件是基础,它是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经济能否发展的命脉。各个城市、乡村、城镇面对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好政策无不在扩大投资、拉动内需努力提升自身GDP的增长速度,作为基础保障的交通部门,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大幅度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跨越式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本地方经济的发展。
交通部门通过拓宽公路、改造路网、打通断头路及增添交通设施等硬件条件来提高现有交通的承载能力,同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了交通管理中,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现有交通路网的性能,充分发挥各种交通设施的利用率,提高了整个道路交通的管理效率,GIS技术正是在这种条件下被引入了交通领域。
2 GIS技术简介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通常以地理空间位置为基础,采用多种数学模型分析方法,提供多种基于空间、时间的信息,结合其它数据进行辅助管理、决策的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它能将基本的文字、表格型数据(如电子表格、记事本等)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并提供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在勘察设计、土地管理等方面应用广泛,在我国,交通部门也是其应用的重点行业之一,它集GIS技术、交通管理、位置监测、事故处理、交通定位及各种信息分析技术于一体,进而演化为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
3 GIS技术在交通领域的优势
GIS技术可以应用在交通领域的线路规划、管理、设施维护等各个方面,具有其它传统管理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GIS技术可以将地理图形数据与交通管理的各种信息有效的结合起来,在空间上进行更加直观的展示。
(2)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如路径分析等)可以高效的辅助交通线路规划、设计、决策等。
(3)利用GIS技术的数据存储功能,不仅可以对交通数据进行管理,还可以进行交通数据的查询、分析、统计以及报表输出。
(4)GIS技术可以以空间的形式实时显示每条道路的交通流量信息并加以存储方便以后进行线路分析、规划。
(5)交通规划的技术人员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可以使用交通模型、数学模型利用定量的交通参数实现对交通线路的各项指标(如道路的通达性、网络覆盖度等)进行计算,以达到对交通线路的最优规划。
(6)GIS技术应用广泛、扩展性好,可以实现与其它系统之间数据共享、互联、互通。
4 GIS交通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GIS技术因具强大的信息管理功能和分析功能而得到广泛应用,这些功能同样可以应用在交通管理上进而演变为GIS交通管理系统实现以下功能:
(1)数据管理功能
交通线路及其附属设施都可归纳为点、线、面三种类型,我们不但可以将其坐标和属性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最基本的添加、编辑、删除、查询功能对信息进行管理,还可以叠加地理底图,使其具有直观的空间位置显示。另外,通过简单的图层分类管理、线型颜色变换等方式可以制作出各类所需的专题图,如交通现状图、规划路网图、高速公路图等。
(2)地形分析功能
GIS技术充许我们通过DTM(数字地形模型)以连续分布的点来模拟地形为道路设计提供基于地表的三维数字模型,也可以叠加各类栅格数据如图片、影像等,使设计者对实地的地形起伏及周边地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路径分析功能
最短路径分析是GIS技术中很实用的一个功能,在道路规划、设计中也可以辅助决策者规划最优的交通路线,使交通线路更加畅通,切实的缓解交通压力。
5 GIS技术在交通管理上的主要应用
(1)铁路管理
GIS在这个领域的应用有设施管理、车辆跟踪、物流分析、紧急事故处理、旅客信息管理等。
(2)港口和水运管理
GIS技术除了提高整体的运输效率外还能对河床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河床的变化,防止长时间的泥沙淤积对水运交通造成阻碍和影响。ESRI GIS软件已经被成功地应用在巴拿马运河,悉尼港和德国联邦水运管理局等重要项目中。
(3)航空和飞行器管理
GIS在航空方面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设备管理、机场与周边环境保护的管理、航运能力以及交通规划等方面。
(4)公共交通管理
GIS在公交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有、线路规划和分析、公交调度和紧急事故处理、车辆的自动定位和跟踪显示等。
结语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近二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信息管理技术,在交通领域,它可以从空间上对各种数据进行整合,使数据不但具备文字属性更具有空间位置属性,改变了传统的信息管理方法,实现了数据可视化,除浏览、查询功能外还可实现相应的统计、分析功能辅助用户进行规划、设计,让交通管理更变得更加直观、高效,可以说它是交通管理进入数字化时代的标志。
篇6
从目前来看,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是许多中小城市在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方面,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并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
1.城市规划缺乏系统系统性科学性
部分容易堵车的城市大多是总体规划缺乏必要的功能分区,没有能够充分考虑工、商、农、学及居民出行等因素,造成城市人流跨区出行,行程较远,形成交通量增加。同时在一些中小城市,住宅小区和临路的商业街的细部规划中,部分商业门面直接面向主要干道,经营者占道经营,人行道上违规停车,造成行人走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走快车道的现象。再有就是主城区停车场规划过少,私家车大多靠路边停车,出现了道路越修越宽,行车也越行越堵的局面。堵车的现象导致了能源消耗的增加,交通运输效率低下。交通拥堵,停车场地缺乏等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交通运输的快捷性,违背了低碳经济的客观要求。
2.交通管理职责不统一
目前城区车辆管理单位涉及到交通、交警和城管。交通管理部门负责营运车辆的资质和营运行为管理;交警负责所有车辆的驾驶人驾驶资格、车辆户口及行车行为管理;城管负责城区停车场管理。城区车辆管理职责分散,造成城区交通几个单位都管,又都不管的局面。打游击”、“躲猫猫”,车辆违章行驶和停车的行为屡禁不绝。
二、低碳经济下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对策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对于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环境,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二是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法律法规及行政管理制度,加强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效率,减少公共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三是要引导人们积极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在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中,要想真正实现低碳运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加强城市科学规划,减少城区通行拥堵
要重视城市综合规划,通过合理科学规划,实现城市交通运行快速通畅,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首先城市的总体规划中要对城市合理分区,区域内合理规划商业区、住宅区以及医疗、教育、农贸等功能,减少城市内人流跨区域流动。其次是科学规划城市道路,城市主干道与支线道路交叉,采取辅道引入的方式,尽量减少红绿灯交叉口;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应该加强与交警、电力、通讯等主管部门的沟通和交流,预留各种管线铺设功能,建设上要一步到位,避免重复建设所造成的交通拥堵;城市主干道两边,不得建设临街门面。合理规划城区停车场,要增加老旧商业区、住宅小区停车场数量。在城市四郊要规划建设一定数量停车场,郊区和外地车辆进城时停靠郊区停车场,城区内出行使用地铁、公交或出租车等公共交通。科学规划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站和公交首末站,实现公交与铁路、公交与出租、公交与班车等便利换乘。在主城区,要提高停车收费标准,限制城区使用私家车出行。
2.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同,吸引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合理规划公共交通资源,综合协调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保证公共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首先是帮助出租车公司加强电子商务建设,引导出租车公司利用网络组建电召平台,市民可以利用电脑、手机等上网,通过网络预定车辆,或即时打车,方便群众出行。其次政府要加大对公交的投入,将老旧公路、出租车逐步更新为油电混合、油气混合及纯电动车等节能环保车型。同时,增加车辆的密度和班次,合理规划路线和换乘中心,扩大公交覆盖面,方便乘客转车,使市民坐公交车出行更加便捷舒适。第三,提高车辆的舒适度和客运服务水平,购置舒适性更高的公交、出租车,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同时,加强对公交、出租车驾驶员的培训,提高司乘人员的服务水平,使市民出行愿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合并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职责,提高交通管理效能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应该重视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从城市实际情况入手,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和考核办法,加强部门履职情况考核,提高交通管理效能。将分散在交通、交警和城管等部门的公共交通管理职能,统一合并到交警机构,这样可以更加明晰部门职责,有利于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因为交通警察既可以管理车辆又可以管理驾驶员,既可以管理营运车辆,又可以管理非营运车辆,既可以管理驾驶员,又可以管理非驾驶员,其管理的力度和方式更加有力。合并职能后,将营运汽车的营运证功能合并到行驶证内,驾驶员的从业资格证功能合并到驾驶证内,也大大减少了车主和驾驶员的负担。
4.大力推进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公共管理效率
要想保证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需要构建完善的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统。城区公共交通基本情况、城市交通运行状况等信息是政策主体制定正确的政策、执行政策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保证信息的完备性和通畅性,直接影响着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交通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发展ITS智能运输系统,提高对交通信息的全面掌握和综合利用。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带动下,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成为新世纪交通管理体系的主要发展方向,公共交通运输与管理应实现智能化、社会化和信息化。最近几年,我国一些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都陆续从发达国家引入了先进的城市交通控制和道路监控系统,也展开了对于相关系统的自主研发力度,取得良好效果,应该在中小城市的公共交通管理中加以借鉴和推广。
三、结语
篇7
一、当前镇区交通秩序存在的问题
(一)交警警力不足,交通管理任务繁重。在管理工作中,人是第一要素。而在当前交通管理科技应用水平较低,还无法将交通管理中的大量警力解放出来的条件下,警力不足直接制约着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成效。一是在人车流量不断增加,镇区范围不断扩大,民警担负着整个镇区交通秩序管理,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二是各类频繁的交通安全保卫工作和各项活动增加,在警力布控上,大部份民警只好站了南岗跑北岗,站了东岗奔西岗,马不停蹄,连续作战,一线民警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集中时间,集中警力开展日常的交通管理工作就有困难。
(二)个别驾驶员和车主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驾驶员队伍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道路的安全与畅通。一是市场的强烈竞争也不能给驾驶员有更多的时间坐下来学习,集中个体驾驶员学习也很不现实,由于驾驶员长期不学法,不懂法,造成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淡化。二是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相当多的驾驶员追求效益忽视安全。有的随意停车、掉头,争抢客源;有的超载、超员、疲劳开车;有的超速行驶,"病车"上路;有的不顾安全闯红灯,严重地扰乱了镇区正常的交通秩序,导致道路不畅。此外,外来工和农村打工族进入城镇,这些人没有进行过系统性的交通安全教育,缺乏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毫无安全意识,驾超载车与驾无牌无证车,骑乘摩托不戴头盔等,这些都是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机动车辆流量猛增,对非法营运与及拼装车辆管理打击不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企业所有制的转变,导致私家车、个体营运车辆的猛增,尤其是摩托车的发展速度惊人,同时还有一些无牌无证车及拼装车等非法营运车辆利用早晚时间偷偷进城营运,加大了镇区道路交通的压力和交警的工作量。
(四)镇区道路条件和配套设施滞后,布局不合理,与人车流量的发展不适应,导致了镇区道路的拥堵。近几年,虽然政府加大道路建设的力度,修建了不少道路,但比较窄,拆除了一些房屋,但路况不平直,拓宽了街道,但仍存在布局不合理,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车流量的需求。有的单位或个体房地产公司在规划建筑房屋时,受利益的驱动,没有规划好停车场所。出租面的和摩的招手停、随意上下乘客,严重地危及到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又影响了城镇的市容市貌。主要街道的大小门面、市场前后停车位少,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乱停乱放,导致了交通的拥堵。
(五)镇区道路行人、非机动车违法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主观上,群众参与交通守法意识比较低,行人、骑车人和乘车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存在着无意识违法和有意识违法。无意识的交通违法行为表现为许多居民在交通行为中,由于对新法规了解不够,如:很多骑自行车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在路段上横过机动车道,应当下车推行;很多乘车人不知道在机动车道上下不得从机动车左侧上下车等等。他们的行为归根在于对交通法规知之甚少,或者知道的不是很清楚。而有意识的交通违法行为主要受方便、快捷、省时等因素的影响,明知不能违反,但抱有从众、侥幸心理而违反。如"斑马线"就在前方20米或30米,但嫌路远不愿走;明明知道在混合车道骑自行车必须靠右行驶,不能几人并行,但依然我行我素,影响着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客观上,对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的违法行为,《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交警可以当场进行处罚,但现实中,交警对这类交通违法的处罚执法难度较大,多以警告为主,罚款处罚的几乎没有。再而,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由于一定程度上带有普遍性,致使交警在执法中常常遇到"法不责众"的尴尬局面。另外,对于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所赋予的管理手段又过于简单,且没有很强的威慑力和约束力,使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法屡禁不止。民警的"严"管往往是很容易遭来群众的围观、乘机起哄、甚至滋事,帮违法者讲"好话"的,比比皆是,久而久之,使民警在管理上产生一种畏难情绪,不利于交通管理工作的开展。
(六)"说情风"愈刮愈烈,导致了交通违法现象难以治理。虽然大家知道"严是爱,松是害",然而当今社会总有一些人热衷说情,镇区的交通参与者大多数是本地车、本地人,出门上街时间一长都面熟,谁都有三朋四友,谁都很难顶住熟人、亲戚、朋友的说情。同样,交警部门处在改革的最前沿,开展执法尤为如此,面对现实,你同样谁都不能得罪,有的执勤交警也不得该松手时便松手,有时违法车辆刚拦,驾驶员还未下车,电话手机响声不断;有时违法车一扣,说情者便蜂拥而至,让你左右为难,既影响交警公务,又不得不手下留情。更为难的是你的上级、你的同事、你的朋友,能不慎之慎吗?而这些违法驾驶员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惠",如何使交警公正执法,怎么公正?说情风的盛行,导致了交通违法行为难得到应有的处罚,严管才有平安路,严管才有畅通行,殊不知说情者这样做不仅不是在帮违法驾驶员,而是在纵容他们违法,最后的结果将是害了驾驶员,害了家庭,害了他人,后患无穷,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的确是各级交警部门的一道难题。
二、措施与对策
(一)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广大居民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人、车、路"是交通管理中的三大要素,其中"人"根本性要素,因此,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是城镇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举措。针对当前居民当中农民出身较多、文化素质不高的实际,发动群众宣传力量,以《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五进"为契机,大力开展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营造良好的交通安全氛围。要着重抓好机动车驾驶员特别是交通违法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利用培训学校、驾协组织、车辆单位等多个教育阵地,开展全民交通安全教育,做到"管教并重,教育为主",使广大驾驶员遵守交通法规由被动转为自觉,形成良好的道路交通管理新格局。从源头上抓好驾驶员的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规教育工作。
(二)建立健全道路交通管理社会化管理新机制。加大管控力度,运用先进科技,全力维护城镇交通秩序,针对驾驶员、车主的交通安全意识不高、城镇交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加强城镇交通日常管理成为当前搞好交通秩序的主要举措。
一是要建立综合高效的综合治理交通机制。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落实工作目标、任务,建立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交通安全工作例会,协调解决交通管理中的重点、难点,真正做到摒弃部门利益抓交通,形成"部门联手,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二是要探索创新城镇交通管理勤务机制。对不断发展的交通事业,要进行深入调研,研究其特点和规律,发现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及时调整交通管理勤务机制,完善交通管理网络,与时俱进抓好管理工作。
三是要加大日常交通管理力度,及时查纠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交通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日常交通管理工作,充实一线上路管控警力,保持对交通违章的严管、严治态势,全力保证镇区道路畅通和秩序良好。
四是要加大现代科学技术在城镇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提高管理效能。为了遏制公路车辆严重超速及镇内车辆闯红灯等严重违章行为,我县交警大队已引进一套移动电子警察设备,对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进行严管重罚,力争在短时期内见成效。真正做到向科技要警力、要效能。同时不断完善县城内交通标志标线及信号灯等设施的就建设,使县城内的交通参与者做到有据可依,违法必究。
(三)加强城镇交通的规划和建设,逐步实现城镇交通现代化。对城镇交通需要有一个整体、长远、科学的规划,要与城镇规划"同步进行,同步实施"甚至是超前,不能单纯就交通而抓城镇交通,零打碎敲,反复调整建设。交通适应不了整体发展要求,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会严重制约镇化进程。我们要对交通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论证,从城镇化进程的趋势和要求、居民交通需求的发展、生态环境城镇的建设等多方面考虑,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根据城镇发展规划,制订出中长期城镇交通发展规划,并将规划逐渐落实到城镇交通建设,使城镇交通建设进入有章可循、科学合理的良性发展轨道,避免盲目"上马"现象,决不因个别人的意志或个别单位的利益而轻易修改,确保城镇建设的科学性、长期性、连续性和整体性。
(四)加强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畅通工程"建设。如果说管理和教育是城镇交通管理的"软"措施,则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交通管理的"硬"措施,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城镇交通现代化的前提。因此,要以"畅通工程"为载体,不断加大城镇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城镇交通管理"硬件"条件。要以老镇区为重点,充分融入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科学务实的管理理念,根据城镇发展要求,进行路网改造,进一步加大道路、停车场及与之配套的信号灯、标志标线、道路监控安全防护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镇交通品位,不断深化城镇"畅通工程"建设。
(五)按照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并不是交通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让广大居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切实树立文明交通的观念,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交警部门长期不懈的努力,要坚持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宣传一起,教育一起,促使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针对处理这类违法难度较大的实际情况,可采取相应措施,如尝试与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取得联系,实行交通违法抄报制度。在纠正中小学生和职工违法时,以教育为主,并将违法者的姓名、违法时间、地点及违法情节反馈到其所在单位或学校,由单位或学校进行教育。
篇8
[关键词]城市交通 交通管理 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080-02
当前,现代城市交通正进入以信息化为目标的新时期,机动车增长迅猛,缓解交通拥堵,是城市交通问题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快速、便捷、舒适、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既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我国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现状和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改革
(一)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上世纪80年代
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城市交通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的问题。
1.管理模式不一致,职能划分不统一。我国城市总体上呈现“传统的分部门、多头管理”,“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管理”和“一城一交综合管理”三种模式并存的情况。一方面各城市交通主管机构名称各异,即便是名称一致,但实际职能差距巨大。另一方面,各个城市交通运输方式管理的隶属关系不一,城市公交和城市出租的管理在各个城市分别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这种模式各异体系混乱的情况导致城市管理区域分割、部门分割和各自为政,无法真正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
2.运行机制不协调,职责划分不清,管理混乱。由于管理体制不一致,大致政出多门、职能交叉、管理混乱等现象普遍存在。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城市交通行政管理职能的深入研究和科学界定,导致交通行政管理的条块之间、行政层级之间存在着较大程度上的事权不清、关系不顺;各管理机构之间职能分工存在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现象。由于行政主体的多元化,导致市场管理的混乱。多数城市的城市规划、道路建设和维护、公交运营、道路交通管理和公路建设、轨道交通的管理职能分别属于建设、公安、交通等部门。
3.管理政策不统一,矛盾和冲突普遍。多头管理体制导致交通市场管理尺度不一、依据不一,直接影响着交通市场法制化建设进程和政府的依法行政。目前,各类城市交通管理机构对城市交通市场实施管理的法理依据分别为各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和文件,相互之间冲突和矛盾普遍,导致交通管理的混乱,也影响了政府的威信。
4.管理方式不科学,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多数城市的交通行政管理体制主要以管理为中心,为管理而管理。管理部门众多,机构重复。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导致人财物资源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交通行政管理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5.监督机制不健全,有失社会公平。交通管理部门自己是政策的执行者,又是政策执行效果的监督者。交通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大都设立于交通管理部门内部,因此,交通管理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无法保证自身的执法公正,对大众而言,监督是不透明的,公平必然遭致怀疑。
(二)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十七大关于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和加快发展综合交通体系的要求,每个城市应整合成立一个综合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全面履行城市的交通管理职能,强化规划决策、公共服务、市场监管、运营管理、组织协调、应急管理等职能,实现管理制度更加完备、管理方式更加科学、管理行为更为规范。最大限度地提高有限的交通资源使用效率,促进各种运输形成公平有序竞争、合理分工、配合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
二、城市交通实际问题的建议措施
城市汽车的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交通问题已经给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建议措施如下:
1.交通需求管理。这是根本方法,因为道路建设再多,都不能赶上车辆增长的速度,只有通过对车辆对道路需求的管理才能够解决交通的问题,典型方法为高额停车收费、单双号通行、单行线、专用线、限行等。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增加“新加坡”――高架桥。
3.合理完善交通网络。对城市交通路网进行合理规划和建设。
4.完善交通管理控制。对一些堵塞严重的交叉口进行改造,对车辆的出行进行路况信息的,可以改变交通流在城市路网中的不合理。有严谨的交通法规、客货运输管理规则、交通设施管理规范。
5.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是一种人均使用道路资源最小的交通方式,高速快捷的公共交通体系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
6.提高现代市民交通意识,鼓励私家车不高峰出行,自觉规定非驾车日等。
三、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趋势
(一)道路交通紧张,影响城市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
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道路交通紧张状况日趋严重,已经影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道路的增长远远落后于机动车交通需求的增长,并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因此,为缓解交通供求矛盾。公共交通优先的高效利用成为必然选择。“中国技术政策”蓝皮书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以公共汽车为主。特大城市发展有轨电车、高架和地铁。形成多样化、立体化的综合交通。
公共交通与其他出行方式在资源占用、能源消耗、污染排放、死亡率方面的比较:
1.每平方米每小时运载人数多少为标准衡量道路的使用率,公共汽(电)车是小汽车的10~15倍,是中巴车的4~6倍,是自行车的16倍。运送同样数量的乘客,公共汽车与中巴车、小汽车相比分别节约土地资源1/2、3/4,节约投资1/3、5/6,节约建筑材料2/3、4/5。
2.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8.4%,电车为3.4%~4%,地铁为5%。如果采用个体小汽车出行的人有1%转乘公共交通,仅此一项全国每年节省燃油将达到0.8亿升。
3.公共交通在高峰时段每人每公里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三项污染物,分别是小汽车的17.1%、6.1%、17.4%。
4.以每亿人公里死亡率来考量,轨道交通为0.035,公共汽车为0.07,小汽车为0.7,摩托车和机动车为13.8。如果以轨道交通为1,则公共汽车、小汽车、摩托车和脚踏车依次为2、20、394。
(二)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策略及措施
1.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是交通管理中最典型的需求管理策略。在城市公交系统中,与其他交通方式比,公交是人均占用道路面积最少、消耗能源最低、产生噪音、废气污染最轻的交通工具,因此,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仅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紧张压力,而且符合城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包括:对公交的扶持政策,对其他方式的限制。在交通政策方面,主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限制和控制非公共交通车辆的通行等政策,制定和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法规、条例,为城市公交企业提供一个较好的外部经营环境;在交通工程方面,主要探索公共交通专用车道和换乘枢纽站设置;在经济政策上,资金和财力的政策扶持是城市公交发展的保障。在对其他交通方式的限制上,主要对私人交通车辆的限制,通过一系列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来限制其使用。
2.措施。
(1)设施建设。优化公交线网,合理布局站点,使公交线网与主要客流基本一致,减少公交空白区域,建设公交网络和完备交通设施。
(2)大容量轨道交通。确立大容量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要作用。改善公交综合服务,建立立体化多层次的交通体系。
(3)道路交通管理。可采取公交专用车道,主要交通岔口设立高架桥,公交优先通行等。
(4)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外部措施,优化交通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尤建新.现代城市管理学[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3.
[2]沈亚平.市政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篇9
关键词: 城市道路交通, 交通需求预测, 信息库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urban population increase, the urban road traffic facing more and more problem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road traffic traffic demand forecasting some problems, this paper explored effective and reasonable traffic demand forecasting and improve the measures of urban road traffic environment, urban traffic to safe, quick, clear.
Keywords: urban road traffic, traffic demand forecasting and information base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主要包括需求管理、需求预测和系统管理等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之间互相影响和配合,相辅相成。在城市道路交通建设过程中,必须对交通需求预测有良好的控制和引导,否则就很有可能会造成许多交通问题。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速前进和汽车市场的逐步扩大,对需求预测依然成为了城市道路交通过程中的难点和必须点。
一、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科学合理的运用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对道路交通活动进行统一控制管理,利用安全教育等措施协调和处理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道路的安全顺畅,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率和能源消耗就是市道路交通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城市道路交通是交通管理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决定了城市居民是否出行方便,所以,城市道路的交通管理及必须在有限资源的约束下,通过系统、科学、完善的交通改善方案,来有效保证城市居民出行的安全、效率和通畅。
交通,是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必需载体,是人们基本的生存和行为方式,而道路交通行为的本身性质和特点就决定了道路交通管理必须要实现的基本目标,既:均衡交通负荷、保障交通安全和道路顺畅、有效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使人们在交通过程中能够做到顺畅流动,不堵塞,进而提升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
为提高对道路交通的有效管理,提高道路交通的通行效率,治理交通行为中制约交通有效流动的突出行为,保障道路高效、顺畅通行,就必须要做到在道路建设过程中的交通需求预测。进而,保障和提高道路有效通行率。
二、城市道路交通需求预测分析
城市交通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解决已经建成了的交通设施的日常管理工作和需要在哪里再建设一些什么样的交通设施等等,并且对这些问题提供决策上的支持。城市佳通管理在理论上主要是建造对交通效果预测分析和模拟模型以及分析办法等,其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交通系统管理、设施建设、交通需求等。
1、城市道路交通需求预测分析的内容
(1)开展调查研究。想要建立合理、充分人性化、科学化的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模型,首先就必须做好研究调查工作。
(2)建立交通信息数据库。在进行交通调查后,针对调查后回馈的情况,建立交通信息数据可以。其主要进行交通量、车辆停放、公交、汽车货物等方面的调查。
二是建立地理数据库。在将城市用正方形方格网的形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交通小区后,将每个方格区域作为一个数据收集单元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房屋类型、单元数量、居民人口年龄节后和人数以及家庭收入情况等人口信息和该地区从事不同行业的营业面积、职员、土地面积等经济信息两个方面。在进行调查和数据收集后,根据交通小区进行编码,建立地理数据库。其主要目的是基于它对出行行为建模。
2、城市道路交通需求预测的步骤
在数据库建成以后,按照出行产生估计、出行分布估计、模型划分估计、出行安排等四个步骤就可以对任何给定的交通条件进行评价。
(1)出行产生估计。通过对家庭收入、人口、拥有车辆等方面以及小区的人口密度,对每个家庭的每日平均出行量进行估计,从而可以决定人们从哪一个给定的地点出发更合适。理论上,车辆出行量与小区的人口密度是呈反比例的。其原因在于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出行基本都是步行或者乘坐公交、地铁等大众运输交通工具。而在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由于出行距离长,人们更多是选择自己驾车。
(2)出行分布估计。一般进行出行分布的估计都是采用引力模型,例如用一个区域到另外一个区域的直线距离或者实际的道路里程数、出行时间等。这就是引力模型的原理:两个对象间的引力与它们产生的数量成正比,而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模型划分估计。在模型划分估计过程中,了解那些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人群的收入和分配情况,以及运用服务标准和成本的关系,可以帮助人们有效估计在人口中分别使用两种出行方式的人数各自是多少。
(4)出行安排。在出行方式确定后,我们仍然可以运用数学模型预测从同一个起点到同一个目的地之间的不同路线怎样分配才能够达到均衡。在做完的预测后,就是要把将现有资源运用到最合理配置为起点,从而对可能产生交通系统变化的相对有点进行评估。总体上来讲,就是用上述的步骤建立数学模型,使用调查中的交通流量数据计算出相应的实际交通流量。
总而言之,开展交通需求预测,是从源头引导和改善交通,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课题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使有限的城市道路交通资源能够得到最佳的组合与分配,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有效缓解交通问题,促进城市交通管理水平长足发展,对加快城市的经济发展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富昱.交通影响分析与城市土地开发[J].城市.2005(02)
[2]易汉文,托马斯•E•莫里纳兹.城市用地开发交通影响分析的模式与模型[J].城市交通.2004(01)
[3]温志刚.关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0)
[4]王轼.城市快速道路建设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J].现代城市研究.2003(S2)
个人简介:
刘尧(1973.4-),男,硕士,工程师,道路交通。
篇10
关键词:城市道路;路面狭窄;城市规划;规划;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is mainly based on city road traffic congestion sit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henomenon of city planning in road planning and design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ity road; the road is narrow; city planning; plann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2-0020-02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使市区道路交通需求急剧膨胀,道路交通拥堵日益凸显,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城市道路路网过密,路面狭窄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突出矛盾。为加强和改进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切实解决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根本策略是在城市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完善道路规划和设计。
一、市区道路交通现状和拥堵问题的成因
1.路网结构不合理。
由于历史原因,城市中心城区主干道路网密度高、路面狭窄、断头路多、错位交叉口多、瓶颈路多,主干道少、交通压力较大,而支路不能发挥作用,交通集中于城市主次干道。同时,主次干道功能不清,生活区道路与主干道直接相连,交通干道也是商业街的现象突出,导致行人过街和车辆进出分布整条道路沿线,使主干道的交通功能难以正常发挥,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服务水平。另外旧城区人口密度较大,造成旧城区交通压力较大。
2.交通基础建设滞后
城市道路从规划建设到管理使用未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致使新建、改建道路完工后,往往在未设置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的情况下便开通投入使用,造成交警部门无法实施正常的执法管理,导致交通事故频发[1]。同时,旧城区道路特别是进入城区的道路没有改善,背街小巷在改造时路面没有拓宽,违章建筑和摊点占道普遍,通行能力较差,无法发挥分流作用,造成主干道道路拥堵现象加剧,而且呈区域性堵塞发展趋势。
3.停车场地与群众停车需求严重失调。
私家车保有量飞速增长,而公共停车场规划和建设相对滞后。大型酒店、商场超市临街而建,缺少专用停车场地。另外,主干道人行道以外没有预留停车车位。如商业密集区的沿街和单位、学校门前,因未预留停车车位,外来车辆只得停靠在狭窄的路面上,造成交通拥堵。
4.学校等公共机构分布不合理。
城市旧城区的学校、机关、大型商场等公共机构建设缺乏系统规划和科学布局,大部分建设在主干道两侧,造成交通发生点直接集中在主干道甚至主要交叉口,再加上没有停车位置,常常使交通秩序陷入混乱。
5.城市“三小”车辆的治理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人力、残的、电动三轮车辆增加较快,由于投资小、费用低、交通需求有一定空间,数量仍呈上升趋势。部分车辆驾驶人员不遵守交通法规,不服从管理,甚至与执勤民警群体对抗。
6.马路市场占道严重,得不到根治。
一是夜市、早市数量多、分布散,大量占用道路,严重地影响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二是贸易市场长期占用道路资源,使一些支路不能有效发挥分流作用。
二、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涉及道路建设、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诸多方面,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问题,还是要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实施道路规划和设计,解决城市道路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供给质量。
在城市建设中要将交通管理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向规划等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及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形成和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综合协调机制,实现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切实改变城市道路建管脱节的局面[2]。同时,按照实施“畅通工程”的标准要求,进一步加大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一是在旧城区道路无法进行大型拓宽改造的情况下,挖掘道路潜力,对道路狭窄、流量较大的主干道撤除道路绿化带,喷划交通标线,实行机非分离。二是加大对老城区主干道路的改造和建设力度。三是重点深挖支小道路潜力,发挥支小道路的通行能力。清除占道摊点和乱搭乱建,还路于交通,还路于民。同时,通过合理设置单行线和路边停车点等区域通组织优化措施,充分盘活市区支小道路,打通城市血管“微循环”,支持市中心区主干道路的交通。四是加强停车场建设。沿街大型项目和新建、改建道路规划设计施工,应征求公安交警部门意见,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停车场地。从工程开始设计规划阶段,就严格审核把关,凡未配建相应停车场地、停车泊位的大型工程一律不予批准开工建设。对在建、已建工程也应及早考虑解决停车问题,切忌只顾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而牺牲长远和全局利益的短期行为,以逐步从根本上规范和解决大型酒店、超市商场及公共场所的停车问题。另外,在不妨碍其他车辆通行的前提下,在部分道路两旁施划临时停车区,允许机动车按顺行方向,在道路两侧依次有序停放,并配齐各类交通标志、标线,对停放的车辆实施收费管理,以体现以人为本,方便群众,又规范停车秩序,确保道路有序畅通。建议城市内大型建设项目按规定配建相应的停车泊位;有条件停车的道路,路边施划临时停车泊位;在风景区边缘建设大型停车场。五是取缔马路市场,退路进店经营。
2.加强调查研究,制定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科学实施交通组织。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适应城区道路交通运行格局发生的变化,跳出旧城区的传统概念和框架,以发展的眼光将市中心区域版图边缘放大,先期介入城市建设与规划。
一是从行政和技术管理的角度入手,以现有的路网和道路条件为前提,以现有的交通流量、流向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处理好道路、交通流和交通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管理的近期、中长期建议,明确交通管理发展方向。二是重视大型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要把实施“畅通工程”评价指标纳入城市建设项目评估体系,在城市建成区内进行大型项目开发建设时,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分析范围、分析交通现状、预测交通流量、评价交通影响、制定改进措施,以保证建设不影响对周边交通服务水平,避免土地超强开发。三是及时掌握并合理控制车辆流量和流向,在交通组织中实施外控内限,有序分流疏导车辆:在市中心区外,调整管控区域,扩大禁行范围,对过境车辆和外地大货车、本地大货车和外地小货车、本地小货车按不同车型进行区域控制;在市中心区内,合理控制,分流疏导,增加禁行、单行、禁左拐等限制措施,加强市中心区的道路交通管理。
3.建设符合城市道路实际的公安交通指挥系统。
交通指挥系统由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系统、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信号传输系统、违章记录系统、指挥调度系统、“黑名单”自动识别系统、GPS系统等组成。交通指挥系统对管辖区内的交通状况、交通违法实施监控报警,可以有效地组织调度交通流,提高管辖区内的行车速度,减少停车次数和停留时间,缩短平均行程时间,缓解交通堵塞状况。及时接收、受理报警电话和紧急电话,合理调度管辖区域内的警力以及紧急求援、路障清理力量,快速处理交通事故和意外交通事件[3]。自动采集、分析、处理、管理区域内的主要交通信息,合理地分配使用信息资源。记录和存储历史交通数据信息,为事故逃逸查证、交通规划和组织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建议:通过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我市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逐步实现交通管理手段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
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保证人民群众方便出行、平安出行,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改善民生、改善环境,推动平安和谐建设的具体举措,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和热切期盼。城市道路发展要遵循“规划先导、科学组织、科技支撑、科学管理”的工作思路,积极会同建设、规划等部门,加强交通规划研究,加大科技投入,深入实施城市畅通工程,不断提升城市交通管理科学水平,为促进城市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创造一个有序、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景行,张培英.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设计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
- 上一篇:护理研究重点知识归纳
- 下一篇:高中辅导在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