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骨质疏松的锻炼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9: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止骨质疏松的锻炼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防止骨质疏松的锻炼方法

篇1

关键词:骨质疏松;中老年妇女;流行病学;预防

1 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

1.1性激素缺乏,中老年女性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女性绝经后卵巢萎缩,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其骨矿物质出现加速丢失现象。其骨量的年丢失率高达8%,绝经后20年,总骨量丢失可达20%~30%。

1.2降钙素(CT)分泌减少,降钙素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可降低骨转换,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大量动物实验及体外实验均显示,降钙素可预防或延缓骨丢失,增加骨的生物学力度,并可能加速实验诱导的骨折愈合。老年人甲状腺C细胞功能衰退,CT分泌减少,骨形成下降。

1.3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增高,PTH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小剂量可刺激成骨细胞形成新骨;大剂量可增强破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吸收。随着增龄,血清PTH的水平逐渐上升,导致骨钙流失增加。

1.4运动缺乏,运动可通过力学作用调节骨代谢,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体内钙平衡,有助于人的精神状态和食欲改善,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进行户外运动,接受日照可促进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使钙吸收增加。老年人户外活动和接触阳光的频率及时间减少,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随年龄增加而下降。

1.5不良的生活方式,吸烟、饮酒是引发骨质疏松的一个危险因素。若每天吸20支烟,25~30年后骨量就会下降8%~10%。过度饮酒均会导致骨质疏松。在各类酒中,啤酒致骨质疏松的作用最明显。咖啡对骨量的影响与钙摄取量呈依赖关系,每日钙摄取量800mg以下,而咖啡摄取量450mg以上者骨量减少速度快,如钙摄取充分,则不受咖啡影响。大量喝茶或喝浓茶,会使尿钙排泄增加,还可引起消化道中的钙、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难以吸收,如长期饮用会影响骨代谢。高盐饮食也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食盐摄入量增加,可促进尿钙排泄,导致骨丢失。

2 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

2.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吸烟及饮酒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复杂,不同的吸烟、饮酒量及不同类别的酒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各不相同。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免过多的钙质随着钠在尿液中被排出。

2.2合理运动,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测定,常运动人群骨密度均值明显高于非运动人群,运动对绝经期妇女骨量变化起维持作用,对骨的丢失起延缓作用。无论年龄老少,只要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及体力劳动,均可减少由于增龄而导致的骨量丢失。此外,多在户外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环境下活动,可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负重锻炼、快走、慢跑、爬楼梯、跳舞、打球、太极拳、游泳等都是较好的锻炼方式,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从简单、轻量的运动做起,避免复杂、剧烈的运动,防止外力对身体的碰撞,防止摔倒及绊倒。

2.3适当补钙和维生素D,要预防骨质疏松,饮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其中牛奶为含钙丰富的食物,500ml牛奶中约有500~600mg的钙,如果每天早晚各饮用250ml牛奶,对防治骨质疏松非常有利。此外,豆制品、鱼、虾、蟹和蔬菜等也含有丰富的钙质。有患骨质疏松倾向的中老年女性,小肠对钙的吸收比普通人差,需要按每日800mg的量补充钙质,才能达到钙代谢平衡。充足的维生素D对钙吸收是必要的。在补充钙剂治疗时,加服鱼肝油或维生素D更有利于延缓骨质疏松的发展。应用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可以获得防止有意义的骨量减少和骨折频度的降低。

3 结语

骨质疏松症及伴随的脆性骨折将给中老年人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此,应提高患者的保健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阻止骨质疏松症的发展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这将对提高我国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3]。

参考文献:

[1]李毅,于秋滨,陶天遵,等.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04:263-266.

篇2

骨质随年龄增长而疏松

骨质疏松是指骨质丧失和骨质组织退化,导致骨骼脆性增加,骨折的危险性增大。骨质疏松是影响骨骼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骨量减少者就是骨骼亚健康人群,也就是潜在的骨质疏松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每个人的骨质密度都会减小,从而产生骨质疏松。而早在200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0%,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7%,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中国已经迈入老龄社会。因而患骨质疏松的人会越来越多。

在骨质疏松症的早期,患者一般都没有明显的临床不适的症状,因此该病被形象地称为“悄无声息的流行病”。

女性的骨质疏松多于男性。全球50岁以上的妇女中约有7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特别是在绝经后的前6年,女性全身及脊椎的骨质流失总量约为33%。在美国50岁以上的妇女有1/3的人会因骨质疏松症而导致骨折,其中12%~20%的因骨质疏松而导致的股骨骨折病人会在骨折之后死亡。l996年,美国有2300万妇女面临着因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危险,到2015年预计这个数字将达到3300万人。

中国人的患病状况怎样?一项对20岁以上7000人的骨密度调查回答了这个问题。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为l6.1%,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22.6%,超过80岁的人群患病率为50%。而且,城市人口骨质疏松高于农村人口,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女性从50岁开始如果体重显著减轻的话,她们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尤其是髋关节骨折)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这是因为,体瘦女性骨组织相对较少,维护骨组织的雌激素水平也较低,易患骨质疏松症。加上跌跤时,骨骼缺少脂肪的保护,所以易发生各种骨折。

从下面一些身体信号去考虑就可能发现骨质疏松的马脚。比如,腰酸背痛、腿抽筋是临床骨质疏松的警报,而牙齿脱落和牙槽骨萎缩则可认为是骨质疏松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评价标准。

我国公民骨质疏松的情况也可以从一项调查显示出来。45岁的人群平均每人缺牙3.5颗,65岁以上的人群平均每人缺牙l6颗。

俗话说,牙为骨之余。下颌骨的骨密度变化与全身骨密度变化一致,牙齿的数量也与脊椎、桡骨的骨密度的疏松程度呈正比例关系,即骨质越疏松,牙齿数量越少。

由此看来,时刻警惕上述疾病的报警信号、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生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是人们尤其是女性保健的必修课之一。怎样才能早期发现自己的骨质情况是处于亚健康还是健康状况呢?

总体上讲,有47种因素影响我国人群易发骨质疏松症,除年龄增大、低钙饮食、少运动量等因素外,慢性呼吸系统病史、胃病史、烟龄长等也是男女人群较早发生骨质疏松的共同危险因素。另外,恶性肿瘤史、糖尿病史、长期卧床、卵巢切除、使用利尿剂、长期服用考的松、饮酒等不良因素等也为诱发骨质疏松埋下祸根。

防范骨质疏松

目前我国公民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已跃居各种常见病的第七位。该病与遗传、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和疾病状态等有关。时下,尚无有效的方法使已经严重流失骨量的患者恢复正常,但是也并非没有办法防止自己的骨量减少,选择科学的饮食和行为方式就可能避免或减慢骨质疏松的到来。比如,尽快地增加骨量,可有利于骨质疏松的早期防治。

首先是定期检测骨密度。目前全国各大中城市、县级医院都能开展常规的骨密度测量检测,40岁以上的女性可定期(一般半年或一年)借助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髋关节及全身骨量,以便密切地监测骨健康状况。如果发现骨质密度减低,应采取以下措施。

口服钙剂:如碳酸钙(含钙量40%)、乳酸钙(含钙量13%)、柠檬酸钙(含钙量21%)、葡萄糖酸钙(含钙量9%)都可应用,但应注意口服钙剂后需多饮水,以防产生尿路结石。

补充维生素D:绝经期前后的妇女,每天的剂量为400单位。必须注意: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会引起高血钙症。

运动:每天至少需作30分钟的散步,既可负重下锻炼,又可吸收光照。

氟化钠方法: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天口服氟化钠1mg/kg,分3次服用,同时加用钙剂。

此外,经常饮用牛奶,其作用相当于为人体补充“白色血液”。在普通食物中,乳制品是含钙最丰富的食品,某些绿叶菜和鱼也富含钙。牛奶中也含有丰富的磷,每100毫升牛奶中约含有125毫克钙,其钙磷比例为3:1。牛奶中还含有蛋白质、乳糖等物质。如果膳食中不含乳制品,就很难达到钙的每日推荐量。如果每天喝2杯牛奶(约480毫升)就足以达到成人的钙需要量。

如果你是一位爱喝茶的人,这也有助于防止骨质丢失。在英国饮茶的妇女已达到90%。剑桥大学医学院的凯・特・克霍博士及其同事对1200名65岁至76岁的妇女的饮茶习惯和骨密度进行调查,在去除吸烟、喝咖啡和激素替代疗法等因素后,饮茶妇女的腰椎、髋骨密度比不饮茶的人要高。这提示老人经常喝茶可增加骨质密度、防止骨质增生、减少骨折,但饮茶对股骨颈和股骨上端的骨密度则影响不大。

除了上述方方面面的措施外,“贮存骨质”还应当始于儿童期。

人类骨骼的生长和发育起自胚胎时期,并持续到出生后30多年。成年人骨骼的数量不再发生变化,但骨的代谢却持续不休,即骨的生成和骨的吸收这两个过程处于平衡状态。年龄超过40岁后,骨质的生成保持不变。但骨质的吸收却增加,数十年后骨组织的数量,仅是30岁时的一半量。而影响老年人的骨量是由“骨发育成熟期达到的骨峰值、中年期骨量的维持及随后的骨丢失率”三种因素决定的。这就如同体内的“银行”需要储存生命活动中需要充足的骨量,以备老年后骨质自然流时使用的道理相似。

人体峰值骨量的形成与遗传、后天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后天因素主要包括营养、体育运动和生活方式等。儿童期和青春期是骨发育的关键期,如果此期能摄入充足的钙质和维生素D,同时保障膳食营养的均衡、适当的体育锻炼、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过量饮酒、饮咖啡等)则有益于终生获得最佳值的骨量。

相关链接:

自测和评估发病的危险

篇3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舒适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36-02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患者体内骨微组织结构破坏,骨组织量减少,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1]。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为驼背、身高下降、疼痛、胸闷、呼吸困难等,骨质疏松症常见的并发症有胸骨骨折、腰椎椎体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和股骨上端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现选取我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老年患者116例,对其舒适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16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脊柱畸形。骨折等临床表现,经骨密度测定和X线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对照组患者56例,男患者27例,女患者29例,平均年龄为(71.36±8.12)岁,最大86岁,最小61岁,其中18例患者伴有骨质疏松并发症,3例桡骨骨折,5例股骨颈骨折,10例腰椎压缩骨折。观察组患者60例,男患者31例,女患者29例,平均年龄为(71.52±8.16)岁,最大85岁,最小62岁,其中20例伴有骨质疏松并发症,4例桡骨骨折,5例股骨颈骨折,11例腰椎压缩骨折。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采取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法。护理人员对患者注射鲑鱼降钙素,给予碳酸钙D3片和阿伦膦酸盐口服药物。碳酸钙D3片每天600mg,阿仑膦酸盐每天10mg,口服半年后复查。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护理方法如下。

(1)心理教育。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年龄大,并发症骨折给生活带来不便,大多数老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容易产生忧虑、焦虑的情绪,不利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康复。护理人员应当结合每个患者不同的情绪和心理压力,进行疏导性心理教育,使患者能够自我正确评估病情,减轻思想和心理负担。

(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当正确评估每个患者的危险因素,了解患者身体健康情况、体重情况、运动情况和家属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程度,制定健康目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医院骨科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对患者及家属讲解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知识,如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及其他功能锻炼方法等。可以将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和基本知识编制成册,免费发放给患者及家属,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的正确认识程度,促使患者坚持治疗和锻炼。

(3)药物指导。护理人员应当告知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及用量,叮嘱患者正确用药。阿法骨化醇和咀嚼钙片于每晚睡前或饭后一小时同时服用,可以促进钙吸收。非甾体类药物应与每餐后30~60min服用,以免对胃肠道造成刺激。患者应当长期坚持服用钙剂,才能保证疗效,多喝水,防止出现泌尿系统结石。维生素D不能和绿叶蔬菜同时吃,防止钙吸收减少。阿伦膦酸钠于清晨空腹、饮水300ml吞服,服药后半小时不能喝饮料等,不能平卧,否则会对患者食道产生刺激。患者服用二磷酸盐类药物期间,不能服用维生素D和其他钙剂。

(4)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提倡患者选择低盐、含钙、蛋白质适量的食物,禁止吸烟饮酒,少喝咖啡,以免影响钙吸收,摄入的盐或蛋白质过多,会增加体内钙流失。老年患者每人每天应从食物中获取钙400mg,多食动物肝脏、瘦肉、蛋黄和鱼肝油等。

(5)运动指导。老年骨质疏松早期患者应适当的进行功能锻炼,比如日光浴和简单的户外运动等,锻炼时动作要轻缓,不能突然用力。骨质疏松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根据活动能力的不同,采取散步或健身操等活动,提高患者肌力和平衡能力。对于体质较弱的老年患者,尤其是伴有并发症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选择硬板床,在床上适当的进行腰背肌肉和四肢的被动或主动运动,避免长时间不活动造成废用性肌肉萎缩,还应当叮嘱患者佩戴腰围,驼背患者应佩戴矫驼背心等,消除腰背肌痉挛产生的疼痛,使脊椎具有稳定性。

(6)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定期复查,给患者发放联系卡片,方便患者出院后与医护人员联系。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家庭走访或电话随访等,患者出院后第一周内应随访两次,以后每月随访1~2次,叮嘱患者必须坚持服药和运动锻炼。

1.3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腰背疼痛消失,能正常活动。有效:患者腰背疼痛减轻,自主活动好转。无效:腰背肿胀、疼痛无变化,活动仍受限。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一系列的药物治疗和舒适护理干预,病情均得到一定的控制。对照组56例患者中,显效40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5.71%,其中跌倒7例,跌倒发生率为12.5%。观察组60例患者中,显效51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3%,其中跌倒2例,跌倒发生率为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传统的老年骨质疏松治疗方式以药物为主,如激素代替疗法、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二磷酸盐类、降钙素、维生素D和钙、氟化物等,对发生骨折的患者采取外科治疗方法。舒适护理是指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运动、饮食等方面,更快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2]。从本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舒适护理干预,治疗总有效率达93.33%,发生跌倒2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5.71%,发生跌倒7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中,采取药物治疗结合舒适护理干预,能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减少跌倒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4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147例,年龄 57-94 岁,其中 175例诊断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6例诊断为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入院时都给予骨密度测定,结果诊断为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本组病例除有47例合并高血压外,其他无严重并发症。84例采用手术治疗,91例采用保守治疗,38例均采用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均给予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与护理干预。

1.2治疗方法除骨折治疗外,采取针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一般会在一个骨代谢循环后,视病情的变化来进行调整,注意将抑制骨代谢和促进钙吸收相结合,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肌肉注射鲑鱼降钙素50IU,1次?Md,10-14日,口服钙剂,选用钙尔奇D600.

1.3护理措施

1.3.1生活护理

1.3.1.1对椎体骨折,须绝对卧床休息,卧硬板床,腰部加垫,协助患者平板样翻身,协助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将常用物品放在患者易于取放的地方。

1.3..1.2对肢体骨折,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减轻疼痛,患肢制动,其它部位均应进行正常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利于骨折恢复。协助满足患者部分生活需要。

1.3.2疼痛护理

1.3.2.1 教会患者学会缓解疼痛的放松技术,如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转移注意力等方法。

1.3.2.2遵医嘱给予镇痛剂,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或采用按摩、理疗等方法减轻疼痛。

1.3.2.3遵医嘱给予钙剂、降钙素及 补充维生素D,或采用激素替代疗法。

1.3.2.4症状绥解时须保持适量、适度的运动,防止骨量进一步丢失,加重骨质疏松,从而疼痛症状加重。

1.3.3饮食护理

1.3.3.1伤后1-2周为炎症消退期,饮食宜活血祛瘀、清淡易消化之品,如田七田鸡汤,田七瘦肉汤,食疗方:三七10克,当归10克,肉鸽1只,共炖熟烂,汤肉并进,每日1次,连续7-10天。忌辛辣刺激之品,

1.3.3.2伤后3-5周为骨痂形成期,饮食宜接筋续骨,高营养、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用于增加全身营养,满足骨痂生长的需求。如排骨汤、炖水鱼汤、乳制品等,还应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C钙及蛋白质。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虾皮、芝麻、海带等。补钙的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D,可增加肠钙吸收,减少尿盐排出,多进食动物肝脏、蛋黄等,另外应每天接受光照30min.。蛋白质摄入不足,也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不易愈合,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物,如肉类、奶类、蛋类、豆类。食疗方:当归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新鲜猪排及牛排250克,炖煮1小时以上,汤肉共进,连用两周。

1.3.3.3伤后6-8周为骨痂成熟期。饮食宜滋补肝肾,强壮筋骨之品,如杜仲猪骨汤、水鱼汤、冬虫草炖鸡、枸杞骨碎补炖牛排汤等,由于骨折后需卧床,宜出现便秘。因此饮食配以粗纤维食物及水果,同时钾能防止钙流失,特别是对尿钙有吸收和排泄有重要作用。多进食香蕉、橙子、李子、葡萄干等水果和西红柿、土豆、菠菜等蔬菜以及紫菜等海藻类食物。

1.3.4健康教育

1.3.4.1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骨质疏松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及药物不良反应。通过疾病教育来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提高防护知识。

1.3.4.2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及适应症。特别强调鲑鱼降钙素是一类生物制剂,在应用之前,详细询问过敏史,给予皮试,说明皮试的目的和操作方法。用药同时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头晕和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发生。注射型唑来膦酸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骨转移的一线药物,可以有效地对破骨细胞活性进行抑制,缓解骨质疏松带来的疼痛。向患者讲解唑来膦的治疗效果、药理作用及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使患者心中有数,并积极配合治疗。

1.3.4.3对患者进行安全教育,腰椎骨折教会患者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腰椎前屈,特别注意离床起身和弯腰提物等动作,外出最好使用助步器,戴腰围不宜超过6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避免侧卧患肢,避免下蹲、坐低蹬,术后1个月内扶拐行走,需有人陪伴,防止跌倒,避免再次出现骨折。

1.3.5功能锻炼

1.3.5.1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手术后患者,术后麻醉过后进行足背屈伸、趾踝关节活动,第2天开始进行患肢股四头肌收缩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术后第2-3天开始用CPN机进行屈伸膝、髋关节锻炼。用间歇性充气气压泵进行机械物理治疗,以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全髋置换术后一周练习半坐卧位,二周后坐床边,练习髋关节的屈伸,术后3-4周渐离床活动,扶拐不负重行走,避免意外。

1.3.5.2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①指导绝对卧床休息,卧硬板床4-6周;②伤后卧床1-2周内试行五点支撑法锻炼:以头、两肘及两足支撑,抬起腹部即“五点式”支撑背伸肌锻炼。③伤后2-3内可试行三点支撑法锻炼:用头及两足支撑“三点式”支撑背伸肌锻炼。④伤后3-4周可行飞燕式锻炼:俯卧位背伸,方法将上肢放在腰背部,背伸肌用力使头和下肢都能翘起离开床面,如燕子起飞,故日“飞燕式”锻炼,每日反复做几次,每次5-10分钟。⑤伤后6-8周后可佩戴腰围下床活动。

1.3.5.3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指导患者平卧6h后协助患者轴线翻身,术后3d指导患者戴腰围坐起,2周内应以轻柔的锻炼为主,术后5d指导患者行腰背肌锻炼。

1..3.3结果通过对 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综合整体的护理,统计分析: 例患者通过住院治疗及完善的护理均好转出院,对他们进行随防1-6个月,无一例发生骨质疏松性再骨折。

篇5

【关键词】股骨骨折 老年人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177-02

老年人股骨骨折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据统计,9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五分之一的患者发生髋部骨折,其中股骨骨折患者多见。股骨骨折包括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等。在临床中发生再次骨折的病例也不断增多。为防止老年人再次发生骨折,根据其危险因素找出护理措施并给以恰当的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股骨骨折住院患者中发生再次骨折的病人有13例,其中男5例,女8例,骨折发生的年龄平均为76岁,其中发生再次骨折的主要原因是跌倒;其次是上下楼梯摔倒,由床上或椅子上跌落;病人发生跌倒易骨折的主要因素是骨质疏松。

2 原因分析

老年人股骨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跌倒及骨质疏松。老年人肠钙吸收功能下降,钙代谢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量下降,同时由于初次骨折后的手术打击及各关节功能恢复的限制,病人的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身体素质下降,也可促进骨质疏松,再次发生骨折。

跌倒是指身体的任何部位因失去平衡而意外地触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平面的物体[1],是髋部骨折的重要原因。老年人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薄弱,肌肉的废用性萎缩,也使得患者在生活中易发生跌倒。如果老年人有老年痴呆,精神障碍等认知能力下降的疾病,不能正确的做出判断及合理动作以及偏瘫,小脑萎缩等肢体活动障碍的病人,行动不便易发生骨折,同时如果病人有严重听觉及视觉障碍时也易多次发生骨折。

3 预见性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

3.1 跌倒的预防护理及健康宣教

跌倒是老年人股骨骨折的主要原因,如果有其他的疾病或合并症时,更是存在着重要的危险因素,可以大大的增加骨折的发生率,因此,预防患者跌倒尤其重要。首先向患者讲解防止跌倒的重要性,尽量取得病人的合作,不去做危险性的动作。同时对发生过跌倒的患者,应耐心询问跌倒的细节,及时给予心理护理,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向老年人做好健康教育,指导老年人了解自己的跌倒危险因素,对老年人的活动方法进行预见性指导宣教。尽量减少周围环境的危险因素,限制对老年人造成的潜在威胁,如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应安全,舒适,有良好的照明,夜间随手可触及灯的开关,同时室内应布局合理,无障碍物,地面平坦有防滑措施,并且经常保持地面干燥,防止滑倒。老年人下地时不要穿拖鞋,要穿布底或胶底鞋子。在老年人出入的地方设有把手,对保持身体平衡起到必要的支持作用。在厕所及洗浴间要有防滑设置,取消门槛,在老年人外出上下楼梯,应用拐杖时应有人陪同。对有其他疾病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应加强陪护,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3.2 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性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发生骨折的重要因素,因此防治骨质疏松,增加和保持骨量是预防骨折的重要措施[2]。①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应用骨吸收抑制剂、股形成促进剂和骨矿化药物。对于有初次骨折的病人应给予正规的抗骨质疏松的治疗。②适量运动,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增加骨密度可以延缓骨量丢失的速度,有效的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鼓励老年人到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接受紫外线照射,使皮肤维生素D合成增加,有利于钙质的吸收。③多吃含钙及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及豆制品含钙较多,鱼、鸡、牛肉蛋白质含量丰富,以利于骨组织的恢复。同时忌烟、酒及不食高盐饮食,不喝大量的咖啡尽量避免引起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3.3 重视手术后的护理及关节功能锻炼康复指导

初次骨折的治疗护理对患者的身体及关节功能的康复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应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协助病人进行早期功能锻练及下地活动,以达到术后良好的关节功能[3],拐杖是骨折病人离床活动的支撑工具,要教会患者使用拐杖的正确方法,保证病人使用拐杖的安全。以防患者应用拐杖时滑倒而再次发生骨折。

参考文献

[1]朱月妹,袁浩斌,陈雷,等.老年人预防跌倒意识与行为研究[J].现代护理,2008,14(2):155-157.

篇6

骨质疏松多发于老年人和绝经期女性,它是一种常见骨科疾病。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后要谨慎,一些老年人活动稍过或搬一个比较轻的物品都可能发生脊柱的压缩性骨折,这是由于老年患者的骨密度低骨强度差了。老年人视力下降,神经系统功能降低,肌肉平衡能力也下降,反应能力变低容易滑倒或跌倒,所以日常生活的起居方面要避免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跌倒,发生这种骨质疏松性的骨折。

针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我们要先了解其症状表现和病因,在这些基础上做出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更好地更有效地对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进行护理。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科疾病,由于身体钙含量流失,出现骨密度降低、骨脆性增加、骨结构损坏,会出现疼痛、脊柱变形等症状,而且容易产生骨折。骨质疏松可治愈,但治疗周期长,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后期会出现骨骼疼痛、脊柱变形、脆性骨折等,有些会伴有肌肉痉挛,也可能致残、致死。患者钙吸收能力下降,骨量流失,骨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出现腰背疼痛,在外力作用下疼痛感会更加强烈;如果骨结构破坏程度较高,则会导致脊柱出现弯曲、变形,发生脊柱变形;重症骨质疏松患者,腰椎、胸椎、桡骨远端、髋部等部位容易发生脆性骨折;血液中钙含量降低会导致神经兴奋,产生肌肉痉挛;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脆性骨折活动能力和恢复能力下降,容易致残和致死。

骨质疏松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两种类型,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年龄的增长,消化功能减退,造成营养不良,钙调节激素分泌失调,导致体内钙量流失,从而形成骨质疏松;老年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因为患代谢、血液、神经等这类疾病,使人体功能衰退,身体吸收营养的能力受到影响,无法正常代谢活动,导致钙吸收能力下降而形成;还有些老年人是因为维生素D含量缺乏,使钙吸收能力减弱,从而引起骨质疏松。

我们日常护理当中,我们要注意老年人起居的环境,光线要亮,地面必须干燥,地面不要有障碍物,这样可以避免老年人发生跌倒,发生骨质疏松性的骨折。不要让老年人负重物或者剧烈运动,合理使用拐杖等支撑身体的器具,营养要丰富,多吃含钙量较多的食物。保持愉快的心情,多外出晒太阳,适度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钙的吸收。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护理主要从生活、饮食、心理三方面进行:生活上,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久坐不动、不锻炼、吸烟、酗酒、挑食等。烟酒对钙质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习惯,多晒太阳有利于促进钙的吸收,适当的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更应该注意早期功能锻炼。饮食上,多吃蔬菜,选择一些含钙高的蔬菜;多吃豆类食品和大豆制品,豆类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钙,还有维生素B和烟酸等,长期食用可以获取丰富营养,提高免疫力;多吃海鲜,海鲜产品的含钙量比较丰富;还可以多吃乳制品,乳制品是含钙最高的食品,人对乳制品中钙的吸收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最好的来源;需要足够多的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骨基质的原料,能够增加钙的吸收和储存,能够延缓骨质疏松,所以老年人应该食用充足的蛋白质与维生素C。总之,在饮食方面,合理的平衡膳食是很重要的。心理上,要防止老年因骨折而产生抑郁症,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篇7

据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会调查报告,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已达6千多万,约1.2亿中老年人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我们曾对武汉地区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进行调查,约25%中老年人患骨质疏松。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还将增加。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骨量减少是指骨矿物质和骨胶原、蛋白质都减少,而不仅仅是缺钙。

从目前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看,钙剂是基础用药,但它并不针对骨质疏松的病因;雌激素可以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密钙息、邦特林、福善美等可以治疗各类老年性骨质疏松,但长期服用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近年来,国内不少专家根据中医“肾主骨”的理论,采用补肾中药治疗骨质疏松取得较好效果。该治疗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对患者出现的软弱无力、腰腿疼痛、腰膝酸软等骨质疏松症状改善明显、迅速,许多患者在骨质疏松检测指标尚未出现明显改善前,临床症状就已缓解或消失,且很少发生副作用。

补肾中药为什么能够防治骨质疏松?学者们利用各种先进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对中医补肾填精的名方“六味地黄丸"(组方:干地黄、山萸肉、淮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等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发现该方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既不同于西医临床上常用的单纯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如雌激素类),也不同于单纯促进骨生成的药物(如氟制剂类),而是“标本同治”。具体地说,补肾中药防治骨治疏松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发挥作用的:

(1)促进血中性激素和钙调节激素水平回升,兴奋垂体―肾上腺轴或垂体―性腺轴的功能,提高体内(尤其是骨组织)雌激素受体数量及敏感性。

(2)直接促进骨细胞的增生分化,使骨形成增加。

(3)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使骨吸收减弱。

(4)改善肠道对钙离子的吸收状态,使机体对钙离子的吸收和利用增加。

因此,在专业医师的处方下服用六味地黄丸等补肾中药,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

虽说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但它并不是一种可治可不治的疾病,也不能等到症状出现、骨折发生时才治疗。进入中年后,人们就要绷起“预防骨质疏松”这根弦。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最佳预防和治疗应从40岁开始。若从这时起,适当服用一些补肾药物是可行的,但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六味地黄丸为例,每次服用4~6克,一日一次,空腹温开水送服。不过,老年阳虚者不宜服用本品。此外,平时生活中还应注意调养精神、合理饮食、增加光照、戒除烟酒、慎用药物、体育锻炼等方面的问题,将对骨质疏松的预防裨益匪浅。

防治骨质疏松,需要全方位:

一、调养精神

人体的精神活动与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调养精神的关键是尽量保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因为精神因素的改变,将影响内分泌功能,而内分泌失调又是形成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精神调养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环节。

二、饮食合理

饮食调养对提高骨骼质量十分重要,可将骨质疏松的影响减少一半。维生素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而维生素D和钙在骨质疏松的预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平时需要适当吃些猪肝、蛋黄等含维生素D的食物。胡萝卜烧排骨可提供胡萝卜素与钙磷,能使骨髓生产细胞的能力加强,建议作为常备佳肴。牛奶和乳制品是钙最丰富的来源,它在人类食品中的含钙量首屈一指。平时还应多吃些肉类、豆类及其制品、虾、海带、紫菜、芝麻酱、黑木耳、红枣、瓜子、花生等含钙较丰富的食物。核桃仁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钙,磷、铁、镁、锰等,是食补中的佳品。近代名医张锡纯说:“胡桃为滋补肝肾、强健筋骨之要药,故善治腰腿疼、一切筋骨疼痛。”有条件可常服之。

三、增加光照

多晒太阳以增加自身的维生素D。因为阳光可以将皮肤中的非活性维生素D转变为活性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共助骨质生成。

四、戒除烟酒

吸烟增加骨质融解,尼古丁使神经释放儿茶酚胺致低氧血症,助长骨质疏松。酒精对肾有一定的损害,使肾对钙、磷的重吸收功能降低。

五、慎用药物

慎用、少用或不用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如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苯妥因钠、打痫酮等)及镇静药(眠尔通、安定);必须应用时,也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正确合理用药。此外,咖啡因、致瘾、肾上腺皮质糖类激素等滥用,均可促使骨量丢失。

篇8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老年人 DHS 股骨转子间骨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的阶段,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活动的增加,股骨转子间骨折作为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其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约占全身骨折的3.57%[1]。由于股骨转子部的结构主要是松质骨,血运丰富,传统的保守治疗也能愈合。但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长期卧床会使原有的骨质疏松加重且引起多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约为15% ~20%[2]。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可通过手术获得较好的预后,但整复不良或过早负重会出现畸形愈合,最常见的是髋内翻。因此如何使老年患者尽快、最大限度恢复伤前的活动功能,回归社会,提高生存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和髋内翻畸形,已经成为当前骨科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在2003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C型臂机X线透视下,用闭合复位加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4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56~82岁,平均年龄72岁,年龄左侧18例,右侧17例。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23例,纠纷摔到7例,不慎摔倒11例,重物压伤5例。骨折类型按AO分型[3]:A1型8例,A2型22例,A3型5例。其中合并颅脑损伤4例,合并他处骨折者11例,心血管疾病8例,脑血管疾病7例,糖尿病4例,同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4例,同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1例。左侧31例,右侧15例。伤后至就诊时间10分钟~5d,平均1.2d。入院至手术时间1~7d,平均2.4d。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方法 入院后完善入院和术前检查,积极治疗内科疾病,进行术前评估,患肢行皮牵引或骨牵引,同时合理应用止血药物。手术选择在伤后1~7天进行。在腰硬联合麻醉生效后,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均采取患侧股骨近段外侧皮肤切口。显露股骨转子及其以下的骨外侧部分,不显露股骨颈和股骨头。直视下进行牵引复位后,经C臂X线机透视见位置可后,在大转子下约3㎝处,向股骨头颈内钻入与股骨干纵轴成130°~135°的导针一枚,使其在正位片上位于股骨颈中轴的稍下方靠近并平行股骨距,在侧位片上位于股骨颈长轴正中线上。测深选髋钉,扩孔攻丝(骨质疏松较重者可不攻丝)后拧入髋螺钉,连接套筒钢板,拧入皮质螺钉固定。如果合并小转子骨折时,可用螺钉或钢丝固定,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后逐层关闭切口。手术时间70~130min,平均83min。术后住院卧床时间12~24d,平均14.6天。术中出血量100~400 ml,输血量0~400 ml,平均100 ml。

1.2.2  术后处理 术后监测血压、呼吸、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双下肢特别是患肢的感觉与血运情况,轻度抬高患肢置于外展位。在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应用消肿止痛类药物的同时,加用活血化瘀和抗凝类药物以及促进骨折愈合类药物,预防和增加骨量。手术当天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跖屈背伸锻炼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引流管于24~48 h拔除,术后2~3 d可在床上屈髋活动,术后地4d用持续被动运动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屈髋屈膝功能锻炼。并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确定患肢下床不负重锻炼时机,术后 2~3周可以扶双拐下地非负重行走,第4周拍片,骨折处有明显骨痂生长者方可部分负重下床活动。根据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情况,可在8~10周开始逐步负重行走。

2 结果

本组46例,全部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未见伤口感染、内固定失败、骨折移位、股骨头缺血坏死及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43例骨折愈合时间为8~16周,延迟愈合3例。疗效标准参照Sadowski等[4]报告的疗效标准:优24例,良19例,可3例。优良率为93.48%。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又称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由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病,占股骨近端骨折发病率的50%[5],骨质疏松是发病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骨量会有不同程度的丢失,患骨质疏松病的患者会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女性每10年平均骨丢失15%~20%,男性每10年丢失5%~7%[6]。股骨转子间部的骨质以松质骨为主,是骨质疏松的好发部位,骨质疏松的发生速度在骨小梁和在股骨矩是不一样的,因此,在二者的结合部位是骨质最薄弱的地方。由于老年人体弱多病,机体各脏器功能应激能力低下,如果保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长期卧床易发生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手术治疗虽然也有并发症,也会危及生命,但其并发症的和死亡的发生率都比保守治疗低得多;如非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髋内翻率达46%,手术治疗发生髋内翻率为12%,延迟手术超过3 d,患者病死率就会增高1倍,作者认为只要患者没有神智障碍,三个月内无心肌梗死,频繁心绞痛发作或脑血管意外,患肢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或难以纠正的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等手术禁忌症者,均应在第一时间完成手术,尽快减少患者因骨折引起的剧痛,使其早期活动恢复功能,防止髋内翻,降低死亡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骨折在愈合的过程中,骨折端会有2mm左右被压缩、吸收[1]。DHS在设计上,符合股骨上段的生物力学特点,有轴向加压作用,使骨折两断端间产生自动滑动加压作用, 可以有效地控制弯曲和旋转,在骨端吸收、压缩的同时仍能起到加压及牢固的内固定作用,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但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螺钉固定较年轻人为难,术后卧床时间还会加重骨质疏松;如果患者过早地负重锻炼,有可能出现螺钉穿透股骨头、松动、脱落、股骨头骨质被切割出现髋内翻等并发症。我们在手术时,将主钉打在股骨颈的后下方,贴紧股骨距, 使固定更加牢靠,即使稍有切割螺钉也不会穿透股骨头;同时重视小转子的固定,恢复股骨矩对应力的支撑作用,使生物力学更加平衡。

术前要完善相关检查,认真阅片,制定手术方案,并积极治疗合并症,使患者能耐受手术,安全渡过手术期。术中操作要准确、规范,打主钉时争取一次成功,缩短手术时间,避免重复钻孔,尽量减少创伤和出血,降低螺钉松动、脱落的可能性和术中医源性感染的机率。老年患者新陈代谢缓慢,有全身代偿功能差、病情变化快且不易纠正的特点,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和静脉血栓;因此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患者的血供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应用钙尔奇D和降钙素等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促进骨折端的吸收和愈合,使骨折固定更加稳定。出院后要定期复查,根据X线显示情况确定下床部分负重和负重行走的时间。总之DHS内固定能有效地防止髋内翻畸形,允许早期功能锻炼,部分或完全负重,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常用有效方法。

参 考 文 献

[1].孙树椿,孙之镐.临床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92-506.

[2].韩一生,赵广跃.改良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远期疗效观察[J].中华骨科杂志,1998, 18, 347.

[3].RüediTP,MurphyWM, Colton CL,etal.王满宜,杨庆铭,曾炳芳,等译.骨折治疗的AO原则[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441-443.

[4].Jain R,Basinski A,kreder HJ.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hip fractures [J].int Orthop,2003,27(1):11-17.

篇9

人在25岁以前,骨密度一直在增加。但是,30岁以后,骨钙每年以0.1%-0.5%的速度减少,进入自然老化过程。人一过青春期后,骨骼就不再生长,骨质中的钙吸收和流失处于平衡状态,补钙也只起维持和巩固骨质的作用。到60岁时会有50%的骨钙减少,此时极易出现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费用和低生活质量,可称之为隐形杀手,谋财害命。

据《健康之友》

1.什么是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

目前认为,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受损、骨骼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骼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现象。当具备上述现象,患者又伴发有因骨质疏松引起的某些临床症状如腰背疼痛时,称为骨质疏松症。

2.骨质疏松症分为儿火类

骨质疏松症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此类又分为两型,即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这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妇女绝经后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是中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和目前防治的重点。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所诱发的,当诱因消除后,骨质疏松症可以明显改善。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这类患者多伴有家族遗传史,女性多于男性,也有人把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症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范围。

3.骨质疏松症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症患者容易发生骨折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当骨骼发生骨质疏松时,虽然其骨骼的外形与正常骨从外表上看来没有什么区别,但骨显微结构在不知不觉中已发生变化。随着骨骼中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的丢失,原本密实的骨小梁中形成了许多孔隙,骨小梁也变细、变薄甚至断裂,导致骨骼承受各种负荷的能力(骨的强度)下降。在同样外力的作用下,疏松的骨骼发生骨折的机会自然就增加了。(2)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丢失以骨基质为主。骨基质是维持骨韧性的重要物质,骨基质的丢失可以造成骨的脆性增加而韧性降低。在外力作用下,骨骼缺乏对外力的耐受性(抗外力降低)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发生率升高的原因。(3)骨质疏松症患者多为老年人,由于机体逐渐衰老的原因,老年人肌肉组织弹性降低,失去对骨的保护与协调作用,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较差。

4.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有下面任何一项危险因素者,都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应进一步做骨密度检测:

女性65岁和男性70岁以上,即使无其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也应去医院检查。

女性65岁和男性70岁以下,有以下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1)有脆性骨折史和脆性骨折家族史的

成人。

(2)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

成人。

(3)体形瘦小、过早绝经、育龄期闭经或月经稀少的人。

(4)长期素食、蛋白质摄入不够或过多、奶制品或含钙食物摄入不足、吃盐过多,以及维生素D、C、K摄入不足的人。

(5)生活习惯不良者。如长期大量吸烟或饮酒、长期饮用过多含咖啡因或碳酸饮料者。

(6)缺乏运动者。如长期卧床或肢体瘫痪者、发生骨折后的病人以及长期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等。

(7)有影响骨代谢的慢性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

(8)x线检查有骨质疏松改变者。

(9)服用某些药物。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类固醇激素、利尿剂、抗生素、抗血液凝固剂以及接受化学治疗等,都易导致骨密度下降。

5.为什么绝经后的妇女容易罹患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的妇女容易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的缺乏有关。其作用机制,简单地讲可能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的(1)雌激素有促进降钙素分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功能。雌激素缺乏时,降钙素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可导致骨吸收增加,引发骨质疏松症。(2)雌激素缺乏时,抑制了体内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由于甲状旁腺激素是肾脏将无活性维生素D转化成活性维生素D的催化剂,甲状旁腺素分泌不足时,活性维生素D生成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骨生成原料不足导致骨质疏松症。

据《卫生与生活》

骨质疏松曲症状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

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会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高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担,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据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甚。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多见,老年期以后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发生骨折。BMD每减少1.0DS,脊椎骨折发生率增加1.5~2倍。脊椎压缩性骨折有20%-50%的病人无明显症状。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肺上叶前区小叶型肺气肿发生率可高达40%。老年人多数有没程度肺气肿,肺功能随着增龄而下降,若再加骨质疏松症所致胸

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的认识误区/吴润寰

误区一

补钙等于治疗骨质疏松――钙的摄入可以减缓骨的丢失,改善骨矿化,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因此,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提高骨密度、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中心规范治疗。

误区二

喝骨头汤能够预防骨质疏松――骨头汤中的钙含量有待确定,同时骨头汤里大量的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其他危害。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质和含咖啡因的食物。

误区三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现象,与年轻人无关――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年轻人同样需要注意。就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大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接受正规治疗,预防骨折,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四

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定期去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骨密度变化。

误区五

骨质疏松是小病,治疗无须小题大做――骨质疏松不只是平时的腰酸背痛而已,发生骨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一旦跌倒就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危害极大。所以,生活方式调整、规范治疗和防止老人跌倒都是非常关键的。

误区六

骨质疏松症治疗自己吃药就可以了,无须看专科医生――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误区七

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宜宙静不宜动――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误区八

骨折于术后,骨骼就正常了――发生骨折,往往意味着骨质疏松症已经十分严重。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得到改变。因此,我们不但要积极治疗骨折,还需要客观评价自己的骨骼健康程度,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防止再次发生骨折。

据《健康博览》

预防骨质疏松:补钙、治疗和运动

延缓骨量丢失和防止骨折是防治骨质疏松最好的方法和原则。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有人将之列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范畴,实际上有其特有的因素(如遗传、妊娠、哺乳等);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某些疾病或某些原因所致,不论是哪种类型的骨质疏松症,其治疗、预防的原则应是共性的。

1.对症处坪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有疼痛、驼背、骨折等,根据临床表现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处理。

2.延缓骨量丢失或增加骨量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预防别强调年龄段,女性35岁以前为骨量增长期,此后逐渐丢失,50岁以后呈快速丢失。在骨量增长年龄段我们尽量使骨峰值加大,并使骨峰值维持较长时间,在骨量丢失年龄段(女性绝经前),应延缓其骨量丢失,在女性绝经后快速丢失时应采用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如雌激素替代疗法)。骨量丢失年龄段,女35岁以后,男40岁以后,应想尽办法延缓其骨量丢失,特别注意的是70岁以后的老年人要想通过治疗未延缓骨量丢失很不容易。

3.预防骨折的发生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所以预防骨折的发生是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预防中最重要的,我们采取的措施是使骨峰值达到最大,延缓骨量丢失,这是预防骨折的发生最有效的步骤。在摔倒的几率中视力是非常重要的,强调保护视力,使其减少摔倒的机会。

警惕冬季骨质疏松症

冬季寒冷的天气为行人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行动迟缓的老人更容易发生骨折事故。调查发现,老年人在冬季骨折的发生率比其他季节要高出24%,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有椎体股骨颈、桡骨远端、肱骨髓端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维生素D的浓度在冬季显得特别!低,而影响钙磷的正常吸收和骨化作用,使骨的一个单位容积内骨组织总量减少,稍小的外力作用即可导致骨折。同时,骨质疏松症也是导致老人摔倒易骨折的直接原因。

三个年龄段最需要补钙/曹文平

1.婴幼儿、儿章与青少年时期这是骨骼需要成长的时期。婴儿由于母乳喂养与牛乳喂养不同,钙的吸收有所不同。母乳中钙的吸收率可达55%~60%,而牛乳喂养的,不论是普通牛乳或配方乳,吸收率都只有40%左右,因此单用牛乳喂养的婴儿必须补充钙。1-10岁儿童每天适当补钙就够了,而女性从12岁起就需要增加钙的摄入量。

2.青壮年期

这一时期,需要将骨密度维持到最高点,骨密度越高,到老年就越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一般骨密度最高的峰值发生在20岁以后一直到30多岁,每日可以补充钙1200-1500毫克。

3.老年时期

这一时期,骨骼中的钙容易丢失。四五十岁以后骨骼中的钙输出大于输入,因此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对钙的摄取应该提高到1000毫克。

日常生活中,可多食用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水产品如鱼、虾皮、虾米、海带、紫菜等,含钙量高且易被人体吸收:豆制品为上好的补钙食品,如豆浆、豆粉、豆腐、腐竹等;奶制品如鲜奶、酸奶、奶酪等,是小儿摄取钙质的优良食物:另外蔬菜也是钙质来源之一,如金针菜、胡萝卜、小白菜、小油菜等。

六类预防阽质疏松

1.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有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维生素D制剂有两种一种是维生素D(也叫骨化醇、钙化醇)胶丸,每粒含维生素D:为1万国际单位,每次服1~2粒,每日2~3次;另一种为维生素Dz针剂,每支40万国际单位,每周注射1~2次,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应用。

2.摄入钙制剂钙的缺乏是产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成年人钙的吸收量与排出量大致相等,一般不会出现缺钙现象,而老年人由于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加之对钙的需求量增加,因而容易出现缺钙现象,应注意补充,日常膳食是摄取钙的最佳途径。常用的补钙及钙调节剂产品有碳酸钙、乳酸钙、枸橼酸钙、葡萄糖酸钙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活性钙、降钙素、双磷酸盐类等。

3.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A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常用药,常与维生素D合用。维生素A除了具有维持上皮细胞的功能完整及参与细胞代谢外,还参与骨骼的生长发育。当体内维生素A缺乏时,骨组织就会变性,软骨内骨化过程就

会变慢,但骨膜的骨化过程仍在进行,从而造成骨骼畸形。维生素A缺乏还可造成肾小管损伤,影响钙的重吸收。日常膳食中动物肝、动物乳中含有大量维生素A。药物补充维生素A可选用鱼肝油胶丸,一般每次1粒,每日2~3次。

4.服川维生素c维生素c是骨骼代谢的重要物质。当机体缺乏维生素c时,骨骼内的蛋白质、多糖类物质的代谢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使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减少,而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是骨骼中骨基质的基本成分,骨基质生成减少,骨骼的发育和生长自然会受影响,从而产生骨质疏松。维生素C在肠道内还可与钙离子结合,有利于钙离子的吸收。药物补充维生素c可选用维生素c片,每次2片,每日2-3次。

5.使Ⅲ性激素老年性骨质疏松与血液中的激素,特别是性激素失调有直接关系,所以,使用性激素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性激素有雌激素类、雄激素类、雄激素衍生物等,可在医师指导下单独使用或联合应用。

6.选用补肾类中药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藏精,因此,服用具有补肾作用的中药及中成药,如黄精、刺五加、菟丝子、天冬、麦冬、枸杞子、山药、地黄及剌五加片、六味地黄丸等,可有效防治骨质疏松。

据《医药养生保健报》

几种适合骨质疏松速者的运动

1.踏步和步行研究证明,骨骼纵向的压力对于减少骨钙的丢失最为重要,因此运动疗法的设计首先要在纵向为骨骼施加压力。也就是说,外界压力的传导方向和骨骼的轴线一致。例如,下肢的骨骼一般与地面垂直,因此运动产生的力量传导方向最好也与地面垂直,这样疗效最佳。根据此原理,原地踏步运动和步行运动是骨质疏松症最好的治疗方法。因此无论是原地踏步还是步行前进,人身体的受力都与地面垂直并沿下肢骨骼传导。由于下肢骨骼受到来自垂直方向力量的刺激,可以缓解骨质的丢失。

2.跳跃运动跳跃时人的体重沿脊柱及双下肢向下传导,使骨骼受力,有利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跳跃的时间及运动强度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不能强求一致。对于身体状况相对较差的患者,跳跃时可以扶墙、扶家具、扶树木等,防止摔倒。

3.踮足运动踮足运动有利于脊柱和下肢骨骼上压力的增加,有利于减少骨钙的丢失,尤其对骨质疏松症造成脊柱弯曲(俗称驼背畸形)的老年患者,通过踮足运动,增加了脊椎椎体上骨小梁的密度,加强了腰背部肌肉的力量,起到稳定脊柱、减少椎体变形的作用。

运动方法:患者站立位(必要时可以扶墙、扶树等,以稳定身体),深吸气后,慢慢将足跟抬起,用足前掌支撑地面,维持3-5秒钟后放下足跟并呼气,反复进行10-30次。经过上述练习可逐渐增强踮足的频率和维持时间。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双手提起数公斤的重物踮足运动,每日做1~3次。

篇1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183-02

骨质疏松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随着社会步入了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已累及许多人的健康,造成巨大经济和社会负担。因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脊柱骨折已进入前三名,占8%[1],由于骨折导致椎体变形和随之而来的疼痛和残疾,不容忽视。在治疗骨质疏松致脊柱骨折的过程中,脊柱骨折的外科治疗和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同等重要,对症施治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治疗效果。本综述将近年来骨质疏松致脊柱骨折的国内治疗新进展总结如下。

1 流行病学

骨峰值(PBM)的高低有46%-62%与遗传因素有关,另外38%-54%则与环境因素有关[2]。国内根据不同的地区调查资料显示,骨质疏松患者人数在6000万-8000万之间,骨质疏松患者并发骨折者高达10%以上[3]。在体重重力作用下,即可导致脊柱变形压缩骨折。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6-8倍,且多见于高龄患者。脊柱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2 骨质疏松致椎体骨折治疗方法及其选择

骨质疏松致脊柱骨折目前以恢复骨的连续性为治疗目标,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防止再骨折,降低病死率。长期以来临床上对骨质疏松致脊柱骨折的非手术治疗主要以卧平板床、适当功能锻炼及口服抗骨质疏松药物为主,而传统手术治疗则常采用螺钉内固定方法。近年来介入方法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4]。

2.1 非手术治疗 患者骨折的脊柱稳定性良好,为单纯性压缩骨折,并且椎体压缩程度不超过1/3,同时未伴发神经系统损伤者,主要以仰卧位卧平板床,骨折椎体棘突处垫软枕(10-15cm高)使脊柱后伸展,平卧床5-8天后,待疼痛症状减轻方开始适当的腰背肌功能锻炼,2-3个月后腰围保护下床活动。在脊柱骨折的治疗同时,也要重视包括采用骨矿化药、抗骨吸收药、骨形成促进剂、锶剂等药物治疗[5]。抗骨质疏松的治疗不但能提高骨量、改善骨的质量,还对降低再骨折的风险有重要意义。

2.1.1 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有合成类固醇、生长激素、维生素D、钙剂等,均能促进钙的吸收及骨的形成,其中通过骨化三醇治疗后,能使肠道、肾脏、骨骼等部位钙吸收加强,并促进骨的形成,且通过降低血清IL-6和TNF-A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达到减少骨丢失和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6]。

2.1.2 抑制骨的吸收常用药物有钙剂、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等。其中使用阿仑膦酸钠治疗后可检测到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全髋和股骨干的骨密度值增加,骨转换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和血清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显著下降[7]。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利塞膦酸钠可增加绝经后的腰椎骨密度,显著降低骨转换率,同时抑制骨吸收[8]。

2.1.3 同时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有依普拉芬、雷奈酸锶,其对骨的代谢有双重作用,能同时抑制骨的吸收和促进骨的形成。目前在国内对其的研究较少,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在组织和细胞学培养中,雷奈酸锶不但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生和分化,促进骨基质合成,而且还能抑制破骨细胞得分化和破骨细胞的活性并且有刺激破骨细胞凋亡的作用[9]。

2.2 手术治疗 严重的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有降低病死率、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康复水平的作用,但是必须要严格的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2.2.1 不严重的骨质疏松致脊柱骨折的患者其椎弓根对螺钉有较好的把持力,此时椎体骨折不稳定、进行性加重的后凸畸形、伴有脊髓压迫症状或椎管狭窄症状者,可以选择传统手术行内固定治疗[10]。但骨质疏松严重的脊柱骨折患者,椎弓根钉对骨质疏松椎体把持力明显不够,易产生切割现象,造成内固定物松动,并且术后的椎体高度有严重丢失现象,所以手术疗效欠佳。

2.2.2 严重的骨质疏松致脊柱骨折国内近年来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PVP)[11]]和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12]等微创技术治疗畸形不严重,无脊髓、神经受压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确切。PKP止痛作用机制与PVP类似:①强化患椎后刚度和强度恢复,消除了骨折微动,显微骨折固定的机械因素肯定。②调配灌注剂时常增加单体比例,未愈合的单体有细胞毒性,同时灌注剂填塞有渗透或压迫的作用。PMPA聚合时释放热量能使组织损伤坏死,造成周围感觉神经末稍破坏而起到止痛作用。患者术后24h内疼痛完全和显著缓解,同时恢复了椎体高度,能下床活动,效果显著[13],短期内提高了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郝永强,郝光亮,戴戎.上海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3(3):197-200.

[2] 文天林,孙天胜,王玲.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分类[J].人民军医,2010,53(9):662-663.

[3] 胡军,张华,牟青.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趋势与防治进展[J].临床荟萃,2011,26(8):729-731.

[4] 陈方经,欧阳跃平.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0,31(3):164-168.

[5] 何志远.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并发胸腰椎骨折2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1):23.

[6] 王经韬,韵向东,蔡成成.联合应用骨化三醇和钙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IL-6、TNF-A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15(4):278-280.

[7] 李梅,胡莹莹,夏维波,等.阿仑膦酸钠治疗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3):222-224.

[8] 谢新荣,罗佐杰,秦映芬,等.利塞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5):737-738.

[9] WeinzC,buetehom U,Daehler HP,et al,Pharmacokinetics of BAY 59-7939:anoral,direct factor X a inhibitor:in rats and dogs,Xenobiotica,2005,35(9):891-910.

[10] Cain J,Dejong J,Dinenberg A,et al.Path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 reduction:A calf spine model.Spine,1993,18(15):1647-1654.

[11] jeberman JR.Hsu WK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c disease after total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J Bone Joint surg Am,2005,87(9):2097-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