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骨质疏松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9: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调理骨质疏松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图片提供/宗 子
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世界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骨质疏松症的最常见并发症是骨折。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它所带来的医疗费用占据国家医疗保险的百分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积极预防骨质疏松,是民众个人和国家都关注的话题。虽然近年来大家对骨质疏松的预防有了更积极的态度,但由于受广告及一些药品宣传的影响.在骨质疏松的预防上仍有很多误区。本文就如何合理地预防骨质疏松作一介绍。预防骨质疏松的三种态度
目前骨质疏松预防的态度主要有三种。
1.激进型有些中老年朋友由于担心骨质疏松的并发症,或者已经有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的相关症状,同时受外界一些宣传的影响,急于求成,过度地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或者重复应用补钙产品,这样可能会造成一些负面作用。
2.消极型民间常有传闻,认为年龄大了,骨质疏松必然发生,补钙也补不进去,还有副作用比如肾结石,干脆不补:而喝牛奶又有胃肠道反应,也就不喝了,听天由命。结果出现严重骨质疏松或骨折,此时已错失机会。
3.理智型 这类人群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比较了解,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发生的概率也增加,他们会主动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合理预防骨质疏松
虽然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后天的努力也有很重要的作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主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措施,即药物干预,饮食调理和适当地户外运动。下面我们分别给大家作介绍。
药物
1.钙药物干预最重要的就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可谓”老生常谈”。我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指南建议,老年人钙剂的补充为每日1000毫克元素钙,而我国老年人由于饮食习惯,日常饮食中所含的元素钙仅为400—500毫克,剩下500—600毫克的元素钙应该人为地补充。如果我们不能通过增加富含钙剂的食物(如牛奶等)来补充,即需要通过服用钙剂来补充。
临床上可供选择的钙剂很多,按它们的结构可分为有机钙和无机钙,它们在肠道吸收率大致接近,但所含元素钙不同,其中元素钙含量最高的是碳酸钙为40%,其他常用的有机钙剂如柠檬酸钙、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的元素钙含量分别为21%, 13%和9%。
钙剂的不良反应少,常见有胃肠道刺激症状、便秘等。一般无机钙(如碳酸钙)的元素钙含量高,但胃肠道副作用较多;有机钙含钙量较少,胃肠道副作用也较少。在选择钙片时首选无机钙,如碳酸钙就是最常用的钙剂,胃肠不能耐受时才选择有机钙。
在服用钙剂时可采取分次口服的方法,以减少胃肠道副作用,同时可增加肠道吸收。建议中老年朋友补钙时可优先选择碳酸钙,价廉物美,医院可处方购得,如不能耐受再换用其他品种。至于大众所担心的一些少见的副作用,如肾结石、动脉硬化及异位钙化等,均无确切的证据证明和补钙有相关性。建议中老年朋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地补钙,不要超过指南建议的每日补钙量,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以上副作用。在此强调一下,不能重复补钙。重复补钙多见于对钙剂不了解,同时服用了不同的钙片,或服用多种复合制剂的保健品中均含有钙剂而未察觉。在补钙过程中定期检测血尿钙水平,也是减少肾结石发生的措施。
2,维生素D 骨质疏松的药物预防措施中除了补钙,还有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补充维生素D。大家对维生素D也应该很熟悉,它是促进钙剂吸收和利用的重要因素,也是调节骨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补钙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大家对维生素D的种类有很多疑惑,不知如何选用,也不知它们有何不同。目前我们能够应用的维生素D有三种,分别为普通维生素D.单羟维生素D和双羟维生素D。普通维生素D每日需要量约为800国际单位。在国内普通维生素D多为复合剂型,即一片药同时含有钙剂和维生素D,如我们熟悉的钙尔奇D。普通维生素D进入体内要经过两次代谢变成活性维生素D(也就是双羟维生素D,或称钙三醇和骨化三醇),才能被人体利用。活性维生素D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使用哪种维生素D,均应注意它们的主要副作用,及过量导致的高钙血症,故应定期复查血尿钙水平。
3,抗骨质疏松药物除了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还应该使用一些其他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在服用一些可促进骨质疏松发生的药物如临床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即可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即使青壮年也不可避免。故当患者由于疾病需要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时,除了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还应该定期复查骨密度,发现骨量低下时,应该加用双膦酸盐类的药物(如阿仑膦酸钠),避免骨质疏松的发生。
饮食
饮食调理对骨质疏松的预防也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可有意识地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从而达到增加钙摄入的目的。其中牛奶是含钙量最多的,每毫升优质奶约含元素钙1毫克,故如果每日饮用500毫升牛奶,即可增加500毫克的钙。但东方人常常对牛奶不耐受,可选择酸奶或豆浆。维生素D-般不推荐通过饮食补充,因为食物中含维生素D很少,推荐通过户外阳光照射增加皮肤合成维生素D。需要注意的是,在接受阳光照射时尽量不要涂抹防晒霜,因为防晒霜可阻挡大部分的紫外线,影响皮肤合成维生素D。
户外运动
篇2
肝硬化引起骨质疏松的三大原因
原因一:维生素D代谢障碍。无论来源于食物的维生素D还是由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都必须先进入血液,然后进入肝脏,才能进一步代谢为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患有慢性肝病时,肝细胞的功能受到损害,不能发挥其促进肠钙、磷吸收及肾脏对钙的重吸收功能,从而影响骨的形成。
原因二:胆盐的合成和排出障碍 。食物中的脂肪主要在小肠吸收,它的吸收要靠胆汁的协助。胆汁是在肝脏合成的,当发生慢性肝病时,胆汁的合成和排出出现障碍,导致脂类吸收不良。体内未被吸收的脂肪酸就和钙等阳离子结合成为脂肪酸盐,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和骨的形成。
此外,食物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K都溶于脂肪,它们随脂肪一起从肠道吸收。当发生脂肪吸收障碍时,这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减少,而这些维生素对骨骼的生长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维生素D能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肾脏对钙的重吸收,并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而促进骨的形成;维生素K可增加骨细胞内骨钙素的含量,从而促进骨的形成。因此,当这些营养素出现吸收障碍时,也会影响骨骼的代谢。
原因三:患者不重视,导致骨质疏松加重。许多肝病早期没有明显的身体不适,最多也就是出现容易疲劳或者饮食上的消化不良,所以很多患者都不会太在意是否缺少了营养的吸收,特别是钙的吸收问题,这样就会直接导致骨质疏松的加重。
由此可见,慢性肝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性是存在的。除了积极治疗肝脏疾病,患者在饮食上也应特别注意,少吃含油脂多的食物,注意营养的补充。但是慢性肝病患者大多食欲不振,要想通过饮食额外补充营养素比较困难。
预防骨质疏松要做到三个坚持
既然肝硬化患者会出现骨质疏松,那么这种特别的骨质疏松是不是要有特别的护理方法呢?其实,用好“老办法”就能最大程度降低骨质疏松的可能性,主要还是贵在坚持。
每天坚持补钙 由于肝硬化的人肠胃功能也较正常人差,所以饮食调理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许会有人担心:我都肝硬化了,是不是很多东西不能吃呢?其实,基本上适合普通人的补钙食物也是适合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的人的。患者每天应均衡摄入奶制品、大豆以及蔬菜和水果这些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咖啡、浓茶和酒等有可能进一步导致骨质疏松的因素。
每天坚持锻炼 每天坚持室外体育锻炼,例如走路、慢跑等有氧运动,既可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促进钙的吸收,又可增加肌肉的负荷,增强肌肉对骨、关节的保护作用。肝硬化的人容易出现疲劳的情况,所以,锻炼可以适当选择强度低一点的运动,如果是喜欢登山或者需要弯腰、大幅度运动的人可以适当放缓脚步,选择慢走、跑步等有氧运动。
每天晒晒太阳 维生素D能促进钙质的吸收,通过晒太阳即可获取维生素D。但是很多人选择在室内隔着玻璃晒太阳,这样做只是得到了阳光的温度,却拒绝了阳光的“营养”。普通玻璃会阻挡紫外线,隔着玻璃晒太阳不能收到获取维生素D的效果。最佳的方式是每天到户外,接受阳光的洗礼,每天晒半个小时左右的太阳,对于骨质疏松会有很大的防治作用。当然,不要暴晒或者长时间晒太阳,以免身体受到伤害。
补钙重“适当”
肝病患者需要补钙,但也不能把钙当成是“万灵丹” 盲目去补。发表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醒我们,血液中的钙离子水平太高,可能增加罹患肝硬化的风险。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研究人员,对河南省林县一项营养干预试验中的受试者进行了分析。研究者对281名肝硬化患者和562名对照人群的血清钙浓度、肝炎病毒抗体等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发现,肝硬化患者组的血钙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钙浓度越高,患肝硬化的风险越大。
研究人员表示,血钙浓度与肝硬化的具体关联机制尚未明确,推测可能与肝脏的代谢功能受到影响有关。此项研究结果提醒我们,补充营养也是过犹不及,不要盲目补钙,以免好心办坏事,讲究“适当”很重要。肝硬化患者补钙还是以食补为佳,如多食用牛奶及奶制品等。
牛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钙,磷、铁、锌、铜、锰、钼的含量都很多。最难得的是,牛奶是人体钙的最佳来源,而且钙磷比例非常适当,利于钙的吸收。合理掌握牛奶的摄入量很重要,肝硬化患者一天饮用牛奶的总量最好不要超过600毫升。
篇3
老年妇女多发骨质疏松
像邹阿姨这样弯腰、驼背、罗圈腿的老人并不少见,人们通常将其归结为“人老了”的正常现象。其实,这是骨质疏松的“疾病表现”。绝经后的中老年妇女是高发人群。这主要是由于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直接导致骨骼吸收速度加快,骨钙丢失加速,骨质疏松的风险也就大大增加了。同时,做过卵巢摘除手术,以及过早绝经的女性,都会因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再加上很多女性在孕期就没有注意钙的充分供给,孕育新生命消耗了体内大量的储存钙,在产后就可能因缺钙发生骨软化,这就更增加了绝经后骨骼变形,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
除了老年女性,膳食营养不均衡、吸烟酗酒、大量喝浓茶咖啡、较少锻炼的人群,以及因服用药物引起内分泌紊乱者均有可能引发骨质疏松。看起来,骨质疏松似乎就潜伏在我们身边,然而人们对它的“攻击”往往无法察觉。这是因为骨质疏松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仅表现为缓慢发生的身高变矮、驼背、腰背部疼痛等。这些症状太容易被忽略,或和其他疾病症状混淆。直到发生骨折,呼吸受限、憋闷等症状时,才惊觉这个“窃骨大恶魔”早已向我们发动攻击。
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有着令人恐惧的一些特点。譬如常发生在腰椎、手腕部、髋部等很难固定或手术的位置,只能靠静养来恢复。这就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治愈率低、致残率高。而卧床静养带来的并发症,也令患者生活质量很差。
补钙同时,配角不可少
为了和这个大恶魔斗争,很多中老年人都和邹阿姨一样坚持补钙,却发现收效甚微。因为,和骨骼健康相关的营养素远不止钙一个,均衡饮食才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黄金大道。
1.确保足够钙摄入
钙是骨骼最主要的原料。遗憾的是,我国老百姓钙摄入量远不达标。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推荐,成年人每天应摄入800毫克钙,大约相当于两袋鲜奶加1块200克北豆腐的钙含量。奶类和大豆是钙的很好来源,大豆中的异黄酮还能够起到类似雌激素的作用,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当然,芝麻酱、虾皮、菌类及一些绿叶菜,如芥蓝、西兰花的钙含量也不低。
2.维生素D是补钙助手
维生素D能调节钙吸收和代谢,并促进骨胶原合成。可惜它的食物来源太少,一般只能依靠晒太阳来让人体自然合成。秋冬天阳光较少时,也可以采取口服维生素D补充剂(每天5~10微克)来提供。
3.磷、镁摄入要恰当
磷和钙一样,是构成骨骼最重要的矿物质之一。不^一般我们并不担心磷摄入不足,而是预防摄入过多。膳食中钙、磷比例在0.5∶1到3∶1之间时,钙的吸收利用率可大大增加,如牛奶和母乳中的钙磷比例就非常适合人体吸收利用。
镁是构成骨细胞并维持其功能必需的元素,还能增强维生素D的活性。摄入充足的镁可以提高人体骨密度,膳食中镁的来源很丰富,一般不会缺乏。
4.蛋白质摄入要适量
蛋白质是构成骨胶原纤维的重要成分,让我们的骨骼具有韧性和弹性。适量摄入蛋白质,如每日100克红肉加1个鸡蛋,可增加钙的吸收和储存。但如果摄入过多蛋白质(尤其是红肉中的蛋白质),则会促进钙排出,对骨骼健康不利。
5.应补充其他维生素
维生素C和K也是骨骼健康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前者在钙吸收、沉积以及促进骨胶原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后者可促进骨骼钙化,让骨骼具有硬度不易变形。每天吃500克蔬菜加300克水果,不仅可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其中的膳食纤维还是肠道菌群的食物,能够帮助它们合成维生素K。
6.口味清淡也重要
众所周知,过量摄入钠盐会直接增加钙流失。想要预防骨质疏松,请尽量将每日钠盐摄入量保持在5克以下,更要警惕酱油、鸡精、酱菜、挂面、甜点等中的隐形盐。提倡以高钾低钠盐来替代钠盐,或在膳食中增加富含钾元素的食物,如绿叶菜、粗杂粮和菌藻类。
全面防护,不止食补
人体骨量在35岁左右达到最高峰,这之后骨骼破坏和吸收速度增加,合成速度减缓。如果我们能在35岁前让骨骼更强健、骨量更高,此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将大大降低。要想提高骨量,并非只改善饮食营养就可以,以生活方式为主的全面调整和防护更加重要。
1.预防和检查
成年人在年度体检时进行“骨密度筛查”可以初步测量骨量,对骨质疏松起到预警作用。当然,想要确诊骨质疏松则需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来检测。在骨密度筛查中发现“骨量减少”的中老年人,可以通过这项检查来进行诊断。
2.合理运动
适度且有规律的运动不仅能促进骨钙的吸收、沉积和利用,还能通过改善身体协调性来防止雨雪天滑倒骨折。快走、慢跑、太极拳、跳舞,以及一定程度的负重运动(如背包行走)都有利于锻炼骨骼的强韧度。
3.常晒太阳
阳光照射,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一个重要且主要的途径。而维生素D是钙吸收利用的关键助手,缺乏维生素D时补钙效果大大降低。有条件晒太阳的朋友可以这样做:夏季每天晒太阳15~30分钟,冬季每天晒太阳2小时左右,就能合成人体每日所需维生素D。
4.注意防护
主动防护,也是预防骨质疏松引发骨折的方法之一。譬如雨雪天尽量少出门,出门可要求家人陪伴搀扶;拿取重物时先下蹲再拿取,是预防腰椎骨折的好办法;运动锻炼注意强度和频率,不超负荷运动等。
5.良好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会影响骨骼健康。如戒烟限酒,避免大量饮用浓茶、咖啡,尽量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减少非必要的激素用药,规律作息等。
篇4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不仅可作为骨质疏松的临床指征,而且也是再出现髋部等处骨折的警示信号。它提示人们要注意预防。
一、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及其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有不同的分型,这是防治这种骨折所必须了解的。现按传统习惯分别简介如下:
1.科力氏(Colles)骨折。此型骨折最为常见,尤其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中的骨质疏松患者。人跌倒时,腕部呈(手)背伸状态,手掌着地。其他年龄段的人也可发生此型骨折,青少年则因骨骺未闭合而出现骨骺分离性骨折。
这型骨折的临床表现是:外伤后感到腕部疼痛,不能活动,局部肿胀明显;有时皮下淤血,手指处于半屈休息位,不敢或不能握拳,需要健手托住伤手方能减轻些疼痛。如骨折近端压及正中神经,则有手指麻木等表现。由于桡骨骨折的远端骨折块不同的移位,还可表现为“银叉状”或“枪刺状”的畸形。
这型骨折的治疗:①闭合手法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固定。如果没有骨折移位,一般固定功能位4周即可。如果有骨折移位,则应通过手法复位,再用上法固定4周。在固定期间,由于肢体肿胀或消退,骨折处可出现再移位,造成外固定松动。若出现这种情况,要随时到医院复查和调整外固定。②复杂骨折类型,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指征是:不稳定骨折、保守治疗失败、陈旧畸形愈合或不愈合等。治疗方法包括: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外固定支架、经皮克氏针固定、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固定等。至于选用哪种方法治疗,须由经治医师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定。
2.史密斯(Smith)骨折。这型骨折是跌倒时腕背着地所致,是一般较为少见的创伤,约占全身骨折的0.11%。此型骨折出现的畸形恰与科力氏骨折相反,故又被称之为反科力氏骨折。照X光片可见到骨折的远端连同腕骨向掌侧移位。对其治疗的方法与治疗科力氏骨折相同。
3.巴通氏(Barton)骨折。此型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常见于跌倒时腕背伸而前臂旋前,腕骨冲击桡骨远端关节面之背侧缘,造成桡骨关节面骨折。同时有桡腕关节脱位。这型骨折的治疗也与科力氏骨折的治疗方法相同。
4.桡骨茎突骨折。此型骨折是人在跌倒时,手部着地,腕关节强力尺偏,桡侧副韧带强力牵拉,桡骨茎突造成的撕脱骨折。此型骨折的治疗,一般可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于腕中立、轻度尺偏位5-6周。如骨折不稳定或再移位,可行克氏针或螺钉内固定,或经皮克氏针固定。
此外,还有儿童桡骨下端骨折等(本文从略)。
二、桡骨远端骨折的预防
前已述及,桡骨远端骨折对中老年人来说大多数是因为骨质疏松所致。骨质疏松症患者只要轻微的外伤即可导致骨折。因此,预防和减少桡骨远端骨折,至关重要的是要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同时要尽量避免跌倒。应采取的措施包括:
1.进行合理的膳食调理和持之以恒的身体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服用一定的钙剂和防治骨疏松症的药物。
2.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及某些饮料。要通过食补摄入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如牛奶、酸奶、奶酪、蔬菜、水果、豆制品等。
3.定期作骨密度测量、检查。
篇5
广州市正骨医院,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单纯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1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单纯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220例纳入该研究,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发症情况,并对比护理前后患者情绪状态的变化、骨折治疗效果和疼痛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施综合护理期间未发生压疮、便秘、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与治疗前对比,发现治疗后患者SAS评分、SDS、VAS评分均明显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3%,护理满意度高达99.5%,并发症为1.4%。结论 对单纯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有助于预防并发症,改善情绪状态,安全性高,对患者的康复进程有益。
关键词 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c)-0144-03
[作者简介] 杨金枚(1970- ),女,广东人,大专,护师,研究方向:护理。
单纯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一般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一般临床首选保守治疗。由于保守治疗需要长时间卧床,易引起压疮、便秘、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不仅增加了患者的额外痛苦,也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对患者单纯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康复效果[1]。为探讨单纯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综合护理效果,该研究选取2011年7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单纯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单纯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220例纳入该研究,年龄54~80岁,平均年龄(65.8±7.2)岁;单椎体骨折110例,双椎体骨折80例,3个及3个以上椎体骨折30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4]。凡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的患者,X片确诊胸腰椎椎体有骨折。不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继发性骨质疏松;陈旧性骨折;胸腰椎骨折伴有神经症状者;有严重内科疾病者等。
1.2 诊断方法
骨密度的测定采用该院UBIS 5000可成像超声骨密度仪测量,测量部位为跟骨。胸腰椎骨折采用X片确诊。
1.3 护理方法
①树立患者的积极的心态、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为让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应告知患者让其卧硬板床、垫枕、功能锻炼等相关治疗及做恢复运动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②垫枕:睡硬板床,平卧位,不允许坐起,避免脊柱的屈曲和扭转,保持脊柱平直,防止发生脊柱的后突畸形或加重损伤。于受伤椎体下放置适当高度的软棉布垫,根据脊柱生理曲度随时调整高度以保持骨折椎体过伸位为宜,为更好地促进骨折椎体形态恢复,并进一步矫正椎体的后突畸形,垫高部位定要准确稳定,一般认为高度调节7~15 cm为宜。
③指导功能锻炼:骨折初期由于创伤所致的惊恐、对预后的忧思等不良情绪影响,加之筋骨脉络损伤所致的气滞血瘀、郁而化热,使脾胃运化失常,出现腹胀、纳差等症状。治疗和护理应以调节情志、祛瘀生新、调理脾胃为主。护理人员与患者深入交流,对患者所承受的痛苦表示理解,告知患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一般均可取得良好的预后,帮助患者调节情志,以解除患者惊恐、忧思等不良情绪。强调卧床休息、腰部垫枕、正确翻身的重要性,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腹胀患者进行腹部按摩以消除腹胀,改善胃肠蠕动功能。以神阙穴为中心,以手掌根部按照顺时针反复按摩,15 min/次,3次/d。按压中脘、天枢、双侧足三里等穴位,3 min/次,3次/d。每日采用红花油按摩肩、背、骶尾、足跟部等骨突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发生压疮[2]。骨折中期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瘀血消散、疼痛缓解,治疗和护理应以接骨疗伤、强筋健骨为主。开始进行康复功能锻炼,重点锻炼胸、腰背肌,以促进筋骨、肌肉功能恢复,防止气滞血瘀,痰浊、瘀血阻滞脉络。首先指导患者在床上采用头部、双肘、双足跟五点支撑法做上肢屈伸、扩胸运动,增加胸部肌肉活动范围和肺活量。2周后改为头部、双足三点支撑法进行功能锻炼。2周后改为双肘、双足四点支撑法进行功能锻炼。待患者病情好转可采用俯卧位,以飞燕点水法进行胸背部功能锻炼。运动时间和强度根据患者耐受程度确定。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对内脏起到辅助按摩作用,吸呼比为1∶2,20 min/次,3次/d,以调节五脏六腑之功能。骨折后期已有骨痂形成,但创伤导致的肝肾不足、气血耗损症状较明显。治疗和护理应以滋补肝肾,强壮筋骨为主。指导患者在加强床上功能锻炼的基础上练习下床站立。
④饮食和药物治疗:损伤初期1~2周宜进清淡、易消化、活血祛瘀饮食为主食物,如鱼片粥、黑木耳瘦肉汤、田七瘦肉汤等,忌油腻、生冷、酸辣之品;2周后,大便通畅,舌苔正常者应以清补、接骨续筋饮食为主,予菜干骨头汤、续断猪脚汤等;脾胃虚弱者可在食物中加入生姜、山楂、茴香等;2个月以后一般已出院,可指导患者以补肝肾、强筋壮骨为主,如杜仲煲猪脊骨汤、枸杞猪腰汤、花生煲猪脚筋等。目前临床常见的药物治疗包括钙制剂及维生素D,鲑鱼降钙素静滴,并配合每日至少30 min的日光浴,以此帮助维生素D的代谢及吸收。
⑤腹胀、便秘的施护:护理上除合理饮食外,可针刺足三里、天枢、中脘以健脾和胃,或艾条温灸脐周。便秘者予番泻叶10 g 泡服。
⑥皮肤护理:一字形翻身,骨突部予红花酒精按摩后即予平卧,极度消瘦者可间歇性垫以棉圈,以减少局部压力。
⑦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安全舒适,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尽量满足患者合理要求,适当给予止痛药物,并认真观察止痛的效果,若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⑧并发症护理,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给予合适护理,患者可能出现失血性休克,一旦发现要立刻止血,及时建立2条或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对患者进行输血、输液、吸氧处理,在离心脏较近的位置进行穿刺可以缩短失血时间。部分患者可能由于软组织损伤严重导致输液不畅,采用加温输液可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失血性休克。使用各种医疗仪器严格监控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 、静脉压、血压、血氧饱和度等防止可能发生的肺水肿和心力衰竭,还要密切观察患者情绪,一旦发现情况异常要及时抢救防止休克。对于有腹膜后血肿的患者,可能由于腹腔内肝脏或脾脏的损伤导致弥漫性腹膜炎,要及时进行血肿清除术或引流术避免急性肾衰竭,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实施肾造瘘术,严格记录血肿变化情况。对于尿道或膀胱、会阴等部位损伤的患者,可能并发尿道和直肠的损伤,要进行导尿,损伤严重者可进行膀胱造瘘术等,下尿管要动作迅速、轻柔、准确避免对尿道产生二次损伤。对直肠部位有损伤的患者要注意直肠周围是否发生感染,如果情况不严重可以使用非手术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控制患者饮食等,对于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术后要排气进食促进患者切口愈合。患者神经可能受损,因而产生不规则疼痛或感觉迟钝,对患者进行定时按摩,鼓励其进行主动肌肉锻炼避免肌肉萎缩。
1.4 评价指标
显效:疼痛完全消失,脊柱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压缩椎体大部分恢复,骨密度检查显示骨质密度增加;有效:症状明显缓解,脊柱功能有改善,压缩椎体较前有改善,骨密度检查未见骨质密度有任何改变;无效:和治疗前比较,各方面均无改善[3]。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程度,SAS量表共包括20项内容,每项采取四级评分法,将各项得分相加后乘以系数1.25,取整数部分即得标准分。SAS评分以50分为临界值,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症状越严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抑郁程度,其评分方法和标准类似于SAS量表[4]。采用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0分表示完全无痛,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评分,VAS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
1.5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并发症、情绪和疼痛分析
实施综合护理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压疮、便秘、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与治疗前对比发现,治疗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效果分析
经综合护理,患者病情得以良好改善,其中显效123例,有效9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7.3%。
2.3 护理满意度分析
经综合护理,患者满意度较高,其中非常满意150例,满意69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9.5%。
2.4 护理并发症分析
经过综合护理,220例患者中只有3例出现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4%。
3 讨论
3.1 单纯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
缠绵不断的腰痛是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主要临床症状,也是困扰患者的最关键问题。此类疼痛主要是因为骨折碎块之间的不稳定,以及其对椎体内神经的反复刺激,与此同时,骨折会引起的脊柱的后凸代偿畸形而改变脊柱的生物力学平衡,改变脊柱的生物力学特点,从而会引起小关节源性及邻近肌肉的疼痛[5]。目前临床保守的治疗的方法需要患者长期卧床(一般需要4~6周),而年老患者长期卧床易出现其它并发症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另一方面,有研究表明患者卧床一周,其骨丢失量相当于正常情况下1年的骨丢失量[6],由此可见,长期卧床会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另外,由于的长期卧床,肌肉废用而萎缩,运动功能失调,也会增加部分患者在短期内再次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风险。因此,对于这种病患的综合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3.2 综合护理干预的针对性和作用分析
①首先给予心理护理,主要是因为患者伤后疼痛、绝对卧床容易引起患者急躁情绪,早期应先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稳定其情绪波动。随着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时间较长,患者易对治疗失去信心,逐渐出现不配合、焦虑等心理,影响治疗及锻炼的持续性,降低疗效。故要积极疏导患者,使其明白疾病的性质及各项治疗的目的和意义,调动患者积极性,劝导其积极配合治疗,使患者能从被动式的卧床静养等消极态度逐渐向主动地进行功能锻炼的角色转变。②给予垫枕护理,是因为脊柱主要承受轴性负重,在过伸位时,应力会通过附件传递到椎体后部,使椎体韧带和椎间盘的牵拉而产生作用于椎体上的张力。垫枕可使骨折段维持椎体过伸位,并可减少损伤椎体的压力,使其均衡持续稳定的牵引,矫正椎体后突畸形,促进骨折椎体的恢复。③给予功能锻炼护理,一方面可增加腰背肌的力量,稳定脊柱;另一方面,可增强脊柱周围韧带和椎间盘纤维环的牵拉力,防止组织粘连及组织纤维化,保证脊柱诸关节的正常活动,促进骨折椎体康复。运动可使患者内分泌发生正性改变,刺激酮及雌激素分泌,促进骨骼生长、发育,促进钙的保留和沉积并增加骨内血流量,改善骨细胞活性,进而促进骨形成。因此,运动可认为是改善骨质疏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7]。功能锻炼的原则是早期锻炼,持之以恒,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因人而异。④给予饮食护理,是由于骨质疏松性是骨矿物质和骨基质同时减少所致下,除给予维生素D、钙剂,饮食方面还要注意进食含钙高的食物如豆类、鱼虾、乳制品等,上述食品不但含钙高,而且富含蛋白质,而蛋白质是骨基质形成的原料,可促进骨折康复。⑤其他护理的配合。胸腰椎损伤后因腹后壁血肿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肠麻痹,或伤后卧床肠胃运动缓慢而致腹胀、便秘。这些症状的出现,可导致患者不思饮食,腹部胀痛,还可导致尿潴留。预料这些情况的出现,可根据医嘱早期予番泻叶10 g泡服通便,减轻腹部胀痛及提高食欲,减轻患者的痛苦,并能按预定的时间进行伤椎整复和功能锻炼。应告诉患者少吃多餐,少吃甜食及容易产气的食物,多吃含丰富纤维素,能理气易消化的食物。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患者活动受限,局部组织的长期受压容易发生褥疮,应保持床单的整洁、干燥、柔软、舒适,对受压部位进行向心性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和发生。
3.3 研究结果分析
实施综合护理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压疮、便秘、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与治疗前对比发现,治疗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下降,经综合护理,患者病情得以良好改善,其中显效123例,有效9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7.3%。说明在综合上述各种护理方法的干预下,患者病情改善显著,且疼痛、焦虑状况都有明显缓解,并发症少。
综上所述,对单纯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有助于预防并发症,改善情绪状态,安全性高,对患者的康复进程有益。
参考文献
[1] 韩卫东,黄爱军,陈丽萍. 注入骨水泥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成熟技术中的常见问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26):4912-4918.
[2] 刘瀚霖.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33(2):312-313.
[3] 马镇川,童培建, 许超,等.PKP手术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11(4): 479-481.
[4] 张晓君,聂晶. 补肾活血胶囊治疗高龄男性骨质疏松症疼痛的临床观察[J]. 药学进展,2009(6):274-278.
[5] Rao RD, Singrakhia MD. Painful osteoporotic vertebralfracture. Pathogenesis, evaluation, and roles of vertebroplasty and kyphoplasty in its management[J].J Bone Joint Surg Am, 2003,85(10):2010-2022.
[6] 郑召民,李佛保.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7):1878-1880.
篇6
老人应慎用麻黄、甘草和大黄。麻黄有中枢和交感兴奋作用,易致老人失眠、血压升高、心绞痛,男性老人还易引起尿潴留;甘草易引起血压升高、浮肿、血清钾降低等加剧高血压症状。高血压时,服用利尿剂可使血清钾降低,与甘草方剂并用时要注意。要减少大黄的使用率,一旦使用,应从小量开始,否则可引起腹泻和腹痛。
服药切记五先五后
一、先取食疗,而后用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疗的先用食疗。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食疗后仍不见效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选择用药物治疗。
二、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老年人多患慢性病或有老病根,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进行调理。
三、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等可先用外敷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四、先用内服,后用注射。有些中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剂病好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管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及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五、先用成药,后用新药。近年来新药、特药不断涌现,一般地说它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较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被人们认识,经不起时间考验而最终被淘汰的新药屡见不鲜。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特药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
尤其忌讳重复用药
从现实情况来看,老年人用药上存在许多问题,包括配伍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当及重复用药等。其中重复用药问题尤为显著,仅就下面的病例来说明其严重性和危害性:
刘大海,63岁,为某机械厂退休职工,患高血压冠心病多年,长期服异搏定(维拉帕米)、丹参片及双氢克尿塞等药物来控制病情。近日来,老人感心悸不适,经厂医院检查为频发性室性早搏,医生开处方用药为硝苯地平和舒乐心安。老人的子女担心厂医院医生技术不全面,就又陪老人到市医院就诊,市医院内科医生检查同意厂医院的诊断,又给开了尼莫地平、心得安等药物。回家后,老人很认真地按时服药,但他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即“三管齐下”,先服市医院医生开的药,呆一会儿后再服厂医院医生开的药,最后还将平日所用的药也服上。这样仅服药一天,第二天早上便感全身不适,头痛、头晕、全身乏力,病情看似很重。又由子女护送到了市医院。经过检查,老人的心跳频率缓慢,血压明显下降,而室性早搏依然存在。经过了解老人的用药史,住院部医生弄清了老人病情加重的原因便是重复用药,其中至少有两类药是重复的:一是心得安和舒乐心安同属β-受体阻滞剂,都可减慢心率;二是异搏定、硝苯地平和尼莫地平都属钙通道拮抗剂,都可扩张血管。
导致重复用药的原因还有很多,所表现出的主要问题一是患者有多种疾病,临床症状多、病因复杂,加之求治心切,常先后在多家医院或不同科室就诊,出现处方药物相同或相似,而患者又不懂,结果就会重复用药;二是目前治疗常见病的合成药物不少,其中治同一种或同一类疾病的合成药中的主要成分大同小异,但药名不同,患者自行购药,几种同买,买回后又不仔细读药品说明书,结果将几种药名不同但成分相近的药物同服,也是重复用药的突出现象。
重复用药最大的危害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严重时可致生命危险。因此,当人们患病后,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并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尽量避免重复用药所带来的危害。
慎重服用激素类药
激素类药物单用或与其它药物同时使用,可获得一定的疗效,但决不意味着激素可作为一种特殊药物不经选择地任意应用,尤其对老年人疾病,用激素时更应慎重,其中的道理很简单:
(1)老年人在增龄过程中可出现骨质疏松和器官萎缩等一系列表现,由于骨质疏松发生脊柱后凸,站立时,髋和膝部屈曲,身材更显变短。骨密度降低,女性比男性更明显。在成人长期大剂量应用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能促进蛋白质分解和抑制蛋白质合成,造成负氮平衡,使组织水肿和纤维性变,引起肌肉萎缩;并能增加钙磷代谢和排泄,抑制成骨细胞活动力,减少蛋白质和粘多糖合成,同时刺激甲状旁腺,使之分泌加强,从而导致溶骨作用,使骨质形成障碍,造成骨质疏松和肌病、肌痛。因此,当老年人本有生理性老化的骨质疏松存在,加上激素有致骨质疏松的作用,常可造成骨折或骨坏死,以及肌萎缩所致的肌无力和疼痛,对于绝经期的妇女更易发生。
(2)老年人肾重量减轻、皮质变薄、肾窦内脂肪增加、间质纤维化增加。从25-80岁,肾小单位减少30-40%,肾小球透明变性、硬化、基底膜增厚,40岁以后,肾血流量每10年约减少10%,从20-40岁肾小球滤过率减少46%;肾小管也有脂肪变性及透明变性,再吸收能力降低,浓缩功能中度降低,尿最大比重由青年人的1.032降至80岁的1.024,肾功能降低可导致低血钾。另外,有很多老年人由于疾病关系而偏食或忌口,都可以影响钾的摄入和吸收,而激素则可引起水盐代谢异常,促使原有的血清钾的进一步降低,严重时可引起肌无力、瘫痪、还可以引起缺钾性肾病和心律失常。
篇7
天气炎热的8月,当淋漓食而无味的时候,是否会不知不觉抛弃清淡,用浓郁的味觉来刺激食欲?如果我们是无盐不欢的“多盐宝贝”,可就得小心了,因为多盐后面藏着的是看不见的健康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盐摄入量不应超过6克,对儿童和未成年人来说尤其如此,摄入过多盐会诱发诸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多种致命性疾患,还可能增加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以及肾结石等的发病率,并与癌症发病也有一定牵连,所以与我们相依相伴的盐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并非多多益善。
谨记一:盐吃多了流失钙
食盐过量是导致骨质疏松的罪魁祸首。因为肾脏每天会将过多的钠随尿液排到体外,每排泄1000毫克的钠,同时损耗大约26毫克的钙。盐吃得越多,排泄量也就越大,所以人体需要排掉的钠越多,钙的消耗也就越大,最终必然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
谨记二:盐吃多了诱发胃肠疾病
吃盐过多是刺激肠胃、产生大量胃酸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日常饮食较为清淡的人相比,吃盐多的人患胃病的几率要高70%以上;每月吃咸鱼或咸肉类食品两次以上的人,与不吃的人相比,患胃病的几率要高出一倍。食盐含有钠和氯。这两种元素在人体内主要起维持酸碱平衡和调节渗透压的作用;尤其是氯,它是合成胃酸的主要原料。因此,当饮食中摄入的食盐过多,就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
谨记三:多盐引发高血压
吃过多的盐在内分泌的作用下,可引起小动脉收缩痉挛,血压升高,而高血压则是导致心脏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不过高血压患者只要降低食盐摄取量,在4个星期内就可以使血压降低。
谨记四:多盐影响容颜的美丽
法国有句俗话,叫做“美女生在山上,不生在海边。”意思是说,住在海边的女性平时摄入的盐量较多,所以皮肤很容易长出皱纹。而山区的女性较少吃盐,皮肤往往光滑细腻。如果吃盐过多,体内钠离子增多,就会导致面部细胞失水,从而造成皮肤老化。
做个饮食健康的“低盐宝贝”
吃盐不单是为调味,而是人体生理需要。人体离不开盐,不等于多吃盐比少吃盐好。
别忘了藏在食品中的盐
要想做出低盐的健康饮食,光少放盐还不够,还要警惕那些含盐量高的食品。如各类咸菜、火腿、香肠、皮蛋、酱油、味精、腐乳、果脯、牛肉干、鱼干、炒货、腊肉、酱卤制品等。此外,平时喜欢吃高盐的零食、小吃等,也是盐摄入量上升的主要原因。
逐渐减少对盐的依赖
实验证明,在婴儿出生后的前6个月,如果给以高食盐饮食,在第6个月时,这一组婴儿的平均血压与低盐组婴儿相比有明显升高。而15年后的跟踪观察发现,他们的血压依然比低盐组婴儿的血压要高而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味觉对盐的敏感性逐渐降低,盐的摄入量逐渐增多。一旦形成口重习惯,再想变成口淡就很困难,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口淡的习惯,并且只要坚持三个月以上就可能变得口淡。不妨加些糖醋来减少对盐的依赖;选择一些不需要放很多盐而本身有风味的蔬菜,如西红柿炒鸡蛋;还可利用菜自有的味道来替代盐的缺陷,如青椒本身具有的特殊味道,可以弥补盐缺乏时所导致的菜味不足。
为自己和家人设定“无盐餐”
没有食盐的食物有利于平衡细胞内外渗透的压力,从而释放了部分对细胞不利的因素。如果我们平时摄取大量食盐,应定期吃一些清淡或者没有食盐的食物。尤其经常在外就餐,更应每周吃一次无盐餐,让肠胃和血管得到充分净化。当然,无盐餐不能吃得太频繁,一周最多两次。
“分忧”提示――无盐餐也能很可口
夏日,对于“口重”的人来说,突然吃无盐餐可能不太习惯,不妨利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让食物变得可口且有利健康:
1. 利用油香味。葱、姜、蒜等经食用油爆香后所产生的油香味,可增加食物的可口性。
2. 利用酸味。使用白醋、柠檬、苹果、柚子、橘子、番茄等各种酸味食物增加菜肴的味道。
3. 利用糖醋调味。可增添食物甜酸的风味,刺激食欲,相对减少对咸味的需求。
4. 用保持食物原味的烹调方法。如蒸、炖等,有助于保持食物原有的香味。
5. 可用中药材与香辛料调味。使用当归、枸杞、川芎、红枣、黑枣、肉桂、茴香、八角、花椒等香辛料,增加风味。
6. 多吃水果沙拉、蔬菜沙拉等,不仅可以不用盐,还可补钾,对身体大有好处。
篇8
【关键词】 吲达帕胺;高血压;治疗效果
吲达帕胺是一种新型利尿剂和长效降压药物, 通过轻度利尿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钙离子内流而使血管扩张, 可帮助患者降低血压且不会产生较多临床不良反应。这类药物的降压作用较持久且药性缓和, 患者不会出现较多不适感, 因此在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广西桂平市妇幼保健院基于这一情况, 针对本院近两年时间内收治的高血压妇女展开临床治疗研究, 希望能够切实了解吲达帕胺对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方面的优化效果, 提升临床用药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用的患者均为本院在2011年8月~2013年7月这两年时间内收治, 共选择40例。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在35~55岁之间不等, 平均年龄45.2岁。所有患者经详细诊断均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确诊为高血压, 均排除合并痛风和糖尿病, 且在本次研究前已经将影响血压的药物停用一周, 以免影响本次研究结果。患者在停用药物的一周时间内每天服用一片安慰剂并注意血压的监测。患者中一期高血压人数为12人, 另28人为二期高血压。
1. 2 方法
1. 2. 1 药物使用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的吲达帕胺片由天津力生制药生产, 在研究开始后服用1次/d, 每次2.5 mg。在用药一周时间后观察患者血压改善效果, 若没有明显改善则加大用药量, 控制在5 mg/d, 且不使用额外降压药物。用药时间定在早餐之后, 约8~9点期间服用[1]。本次研究持续时间为8周, 在研究前后记录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状况, 并通过医护人员按时督促患者服药, 同时注意对患者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控制, 尽量减少其它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1. 2. 2 疗效观察方法 观察患者治疗效果采用血压检测方式, 了解用药过程中血压改变情况。每周为患者测定心率及血压, 并实施血电解质检查。同时, 研究过程中对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的观察需从多方面展开, 如血脂浓度、血糖高低、肌酐、尿素氮、尿酸、血钾、血钠含量以及肝功能等变化情况[2], 观察药物使用是否存在副作用。
1. 2. 3 疗效判定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种程度对患者治疗效果加以区分。根据心血管系统临床用药相关原则, 本次研究各程度判定标准要求如下。
显效:患者舒张压下降到正常范围内(下降程度在10 mmHg以上);或下降程度达到了20 mmHg, 未出现不良反应。有效: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在10 mmHg之内, 但达到了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幅度在10~20 mmHg之间, 处于正常范围内, 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或存在轻微头晕感。无效:患者舒张压下降程度不足10 mmHg且未达到正常范围, 用药期间感到身体乏力且头晕(不排除心理因素影响)。
1. 3 统计学方法 根据上述方式将得出的数据进行汇总, 在软件使用方面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 对结果数据展开处理与分析, 了解其差异程度。当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P值
2 结果
2. 1 治疗对比研究 针对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心率、K+以及Na+这5项指标展开临床对比研究, 了解吲达帕胺片在这些方面的影响效果。本次研究具体对比情况如表1。
表1 各因素变化对比表( x-±s)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 P
舒张压(kPa) 13.8±1.4 11.7±1.42
收缩压(kPa) 22.48±1.8 18.7±1.9
心率(次/min) 85.3±9.7 84.8±8.8 >0.05
K+ (mmol/L) 4.1±0.6 4.2±0.5 >0.05
Na+ (mmol/L) 135.3±4.4 137.6±4.3 >0.05
根据表1不难看出, 研究患者在舒张压与收缩压对比差异较明显, 下降幅度较大, 而心率、K+以及Na+这三项对比并不明显。患者心率有所下降, 但下降幅度较小;K+以及Na+在通过饮食调理有所上涨, 处于正常水平。
2. 2 治疗效果对比 对本次研究患者治疗效果用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种程度表示出来, 观察各程度人数分布状况以及所占比例。研究结果具体情况如表2。
表2 治疗效果研究表
程度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人数(人) 21 17 2 38%
所占比例(%) 52.5 42.5 5 95%
根据表2可以发现, 本次研究中多数患者处于显效治疗程度, 但仍有两名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经调查发现这两例患者本身身体状况欠佳, 存在其它疾病, 因此影响了高血压药效的发挥。总之, 吲达帕胺片在治疗高血压疾病上效果较好, 患者不良反应少且轻微, 适合推广使用。
3 讨论
吲达帕胺是一种带有吲哚环的磺胺衍生物, 是一种兼有利尿作用和钙通道阻滞作用的降压药, 其作用机制为增加尿钠排出, 减少血容量和心排出量, 降低血管阻力和血管反应性而降低血压, 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单独服用效果显著[3]。
在美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将吲达帕胺列入噻嗪类利尿剂, 并再次强化了噻嗪类利尿剂作为一线抗高血压治疗药物的重要地位。噻嗪类利尿剂对于减轻骨质疏松的脱矿质有作用[4]。而中老年妇女多有骨质疏松, 使用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更合适。
吲达帕胺片药效发挥较持久, 在服用2 h内血药浓度达到高峰时期, 生物利用率可达93%以上, 因此药物作用明显。患者在口服药物24 h时降压效果最为明显, 在长时间持续用药情况下,第8周开始出现最大降压效应[5]。就本次研究结果而言, 这一药物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 但在心率、血液中钾含量与钠含量方面作用并不明显。较小剂量吲达帕胺的利尿作用较轻, 对血电解质和血脂代谢影响较轻。
另外, 在服用两个月时间内, 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较轻, 绝大多数患者的不良反应在没有用药处理情况下可自行消失。但由于本次研究周期较短, 因此在这一方面结果并不排除患者在长期服用后可能会出现肝肾类不良反应情况。总之, 对于患有高血压的妇女而言, 吲达帕胺片是一种适合临床治疗的药物, 每天只需服药一次, 方便、经济、有效, 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医师在治疗时需注意对患者钾元素及钠元素的补充, 从而提升治疗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赵凯.吲达帕胺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海峡药学, 2013,25(06):108-109.
[2] 刘艳梅.替米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临床观察.海峡药学, 2013,25(04):101-102.
[3] 李俊.临床药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250.
篇9
资料与方法
2009年~2012年3月收治围绝经期患者117例,年龄43~56岁,平均46岁,其病程6个月~7年,其中有62例患者已绝经1~3年,有55患者未绝经。本组均排除了患有甲状腺疾病、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的可能,其发病时间为绝经前后0~3年,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本组的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妇产科学》(第7版)与《中医妇产科学》关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标准:患者均有潮热出汗、易怒心烦及抑郁情绪诸症,多数患者有失眠多梦、耳聋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这些患者在进行内分泌检查时,均出现了E2水平降低、FSH与LH水平增高的情况。将本组117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57例,两组在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西医疗法,观察组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疗程均3个周期。
西医治疗方法:①口服雌激素和孕激素。可使用雌激素和孕激素改善患者潮热、大量出汗和月经紊乱等症状,常用药为倍美力片、安宫黄体酮片。有些患者在服用倍美力片后会出现恶心、胃部不适、呕吐等症状。此类患者可在晚饭后服用此药或在用饭时服药。如果在晚饭后服用此药仍出现明显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则可改用雌激素经皮贴片进行治疗。②同时使用雌激素、孕激素和钙尔奇D。同时应用雌激素、孕激素和钙尔奇D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骨质疏松的情况。③贴敷雌激素贴片。患者若患有慢性肝胆病、凝血功能障碍或不能口服激素类药物,可通过贴敷雌激素贴片欧适可的方法补充雌激素。④注重保持患者心情舒畅,改善其睡眠治疗。⑤运动疗法。嘱患者每天进行两次快走运动,每次锻炼40分钟。
篇10
诺兰听了医生的意见,在家休息了一周。可是,等到公司上班时,那些身体的不适症状又如影随形,挥之不去。诺兰担心这些来自身体内部的危机和繁重的工作交织在一起,迟早会把自己压垮,可她又无所适从。
诺兰怎么了
有关调查显示,在30~40岁的白领女性中,有27%的人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类似诺兰这样的不良身心症状。在妇科门诊,这种现象已占到门诊量的20%左右。以前,医学界常称之为“亚健康”,认为这是一种由于长期身心疲劳所造成的身体“第三状态”。但如果从女性所特有的生理条件出发,综合分析这些症候,就会发现这些症状其实都是女性更年期症状,只不过是提前出现罢了。所以,医学上把女性这种在真正更年期出现以前、以植物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生理阶段称为隐性更年期。
隐性更年期的“庐山真面目”
隐性更年期的出现与卵巢的功能有着直接的关系。卵巢所分泌的雌、孕激素直接或间接地支持全身多系统的生理功能。当人体缺乏雌、孕激素时,新陈代谢紊乱,造成骨代谢失衡,加速钙流失,不仅使女性面临骨质疏松的危险,还增加了她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雌、孕激素缺乏影响到自主神经系统时,还会出现全身潮热、出汗、情绪不稳定等更年期综合征,严重者可发展成抑郁症。有的女性会出现皮肤黏膜缺乏弹性、乳腺萎缩等女性特征提前退化的症状。
隐性更年期的症状
一是机体症状。表现为身心疲惫、体重攀升、皮肤干燥瘙痒、皱纹增加、下垂、发色枯黄、面部潮热、胸闷气短、心跳加快、月经紊乱、消化系统功能失调、腹泻或便秘等等。这些症状的表现形式和程度因人而异,有的女性只有一两种症状,有的女性则是多种症状交织出现。
二是精神症状。不少隐性更年期女性心里常常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失眠健忘,即便是平时性格温和的女性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怒火,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有时却会产生莫名的忧伤。有的人出现多疑心态,过分的敏感使其常把发生在周围的一些不愉快的事件强行与自己联系在一起,听见风就是雨,弄得周围的人也紧张兮兮,严重影响人际关系,增添自己的烦恼。
三是“性”趣降低。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一些隐性更年期患者出现阴道皱褶变平、上皮萎缩、毛细血管透过上皮呈弥散或斑块状症状。若受到外力作用会出现轻微创伤,并有可能引起出血甚至感染。严重时阴道狭窄,由此引起疼痛、困难,性生活质量降低,会导致减退,形成恶性循环。
这样调理隐性更年期
年轻的白领女性出现隐性更年期,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调养。
1 平衡膳食,合理摄取营养,注重调理。一是通过饮食补充体内的雌激素。研究发现,自然界中许多植物含有与雌激素化学结构相似的物质,称为植物雌激素。植物性雌激素广泛存在于豆类、谷类、水果、蔬菜等食品中,不仅易得而且安全。已发现的植物性雌激素有将近400种,其中大豆、小麦、黑米、扁豆、葵花子、茴香、洋葱等食物中含量最为丰富。年轻女性可多食用这些食物,补充体内的雌激素。二是减少红肉类的摄取,避免喝咖啡、浓茶、酒等刺激性饮料。若是阴道干燥、发炎,可多吃优酸乳,以保护阴道,减少感染。若出现尿道感染,宜多喝水,不憋尿。头痛、头晕、失眠者可食用小米、麦片、玉米等粗粮及蘑菇、香菇等簟类食物。若月经紊乱、经血量多、经期延长或缩短,可适当多补充蛋白质、铁、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与叶酸及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具有健脾益气补血功能的红枣、赤豆、桂圆、糯米。少食辣椒、大蒜、葱、姜等辛辣燥热之物,少食煎炸食品,以免加重内热之症,同时要慎用肉桂、附子等燥热补品、限制盐和糖的摄入。三是不要过分依赖营养保健品。
2 雌激素替代疗法。卵巢功能早衰的患者可采取雌激素替代疗法,通过补充雌激素,及时有效地调节内分泌。服用雌激素之前,一定要认真检查体内实际激素水平,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避免盲目补充雌激素。
3 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和生活。如果没有查出病来,只是心理压力引起的不适,应该找出产生压力的原因,采取措施自我调节。要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合理地制定目标,量力而行,科学地安排时间,减少工作量,生活要有规律,进行适度的体育运动,以健康的体魄来对抗压力。
4 采用有效方法进行心理调适。医学专家建议,重压之下的都市女性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人在情绪轻松愉快时,脉搏、血压、新陈代谢等项指标都处于平稳协调状态,体内的免疫活性物质分泌多,抗病能力较强,相反,不良情绪可以导致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甚至癌症的发生。
5 培养广泛兴趣。这样可以从自己取得的成绩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引以为乐,当一种你所感兴趣的东西暂时得不到时,就可由其他的方面得到补偿,使你的生活时时处处充满着乐趣,得到满足。
6 学会转移矛盾。当伤心、焦虑,生气时,应设法消除变不利为有利,多做些有益身心的事情,有利于保持精神愉快。
- 上一篇: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 下一篇:骨质疏松腰肌劳损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