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组织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9: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组织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交通组织管理方案

篇1

关键词:交通组织交通总量控制车辆通行证

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下称“九运会”)于2001年11月11日-11月25日在广东隆重举行。本届全运会实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组织、一流的成绩”的目标,同时也展示了广州交通的崭新面貌。根据九运会赛程安排,广州赛区除了承担大部分的比赛项目外,开幕式及闭幕式也分别在广州市区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体育馆举行,交通压力非常巨大。从九运会开闭幕式和赛事期间的广州市的交通状况来看,交通秩序井然,运动员和裁判员都能顺利到达比赛场馆,特别是参加开幕式的观众和演员人数达到了10万人,吸引交通量达7000多PCU(标准小客车),在45分钟内就基本疏散完毕。应该说广州市的交通经受住了九运会的考验。本文对九运会的交通组织经验作一总结,希望对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能够有所启发。

一、广州市交通状况的改善为九运会交通组织提供了基础

最近几年广州市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重点建设好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了对外高速公路及内环路加放射线的道路主骨架路网,为九运会交通组织提供了道路交通设施条件。

1999年~2000年内环路及东西南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随后又相继建成黄埔大道放射线、增槎路放射线、东晓路放射线、广园东快速路等,市区的交通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中心区机动平均行程车速由1997年的15km/h,提高到2000年底的20-30km/h。同时地铁1号线也于1999年6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平日客流为17万人次,高峰日达30余万人次,也分解了很大一部分地面交通压力。

二、成立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工作小组,并开展研究工作

为做到保证九运会的顺利进行,又能保持广州市正常的交通秩序,由广州市政府和“九运会”组委会领导,经广州市建设委员会和广州市公安局主持立项,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为课题研究主编单位,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为副主编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广州市公用事业局、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广州市市政管理局、广州市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珠江实业集团公司和市中心区交通项目办公室等单位为协编单位,成立九运会交通组织方案研究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从2000年10月正式成立,系统全面地进行了大型运动会期间的各项研究,及早地将交通管理介入到交通规划、交通建设中去,研究期间督促交通配套设施按照交通组织方案进行建设,对整个交通组织方案的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整个项目研究的过程可划分为五个阶段:

1.研究立项阶段(2000年10月)

2000年10月市建委确定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项目,由市交警支队和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共同提交了《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工作大纲》。

2000年10月25日,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大纲通过了市建设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2.《初期报告书》编制阶段(2000年11月-2001年3月)

本阶段主要进行基础资料的收集,现状交通调查与分析,同时到国内有关城市学习举办大型运动会交通组织的经验,对九运会的两个主要会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体育馆提出相应的交通设施建设建议和初步的交通组织方案,提交初期报告。本阶段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下:

1)工作小组对九运会的基本筹备情况以及各个场馆详细情况进行了调查,对重点研究场馆的周边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停车场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实地踏勘,并对两个重要场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体育馆的周边道路交通流量进行了调查,对整体的路网有了清晰的认识。

2)项目小组到北京、上海等地学型活动的交通组织经验。在北京通过交流、座谈等形式了解第十一届亚运会的交通组织、建国50周年庆祝活动的交通组织等;在上海市学习“八运会”期间的交通组织。通过考察学习对九运会交通组织方案的制定有了一个基本的思路,对制定九运会交通组织方案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3)提交道路、停车场和监控设施的建设建议。

4)拟定开幕式和闭幕式初步的交通组织方案。

2001年3月6日,《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初期报告)》通过了市建设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3.《中期报告书》编制阶段(2001年3月-6月)

根据初期报告评审意见,跟进交通设施的建设,同时和设计单位进行协调,并对九运会的广州赛区各场馆进行详细的交通组织方案设计,包括开幕式场馆内部交通组织方案、闭幕式场馆内部交通组织方案以及赛事期间广州赛区各场馆的交通组织方案设计,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2001年6月7日,《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中期报告)》通过了市建设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4.《最终报告书》编制阶段(2001年6月-9月)

根据中期报告专家评审意见和设施的建设情况,修改完善开幕式、闭幕式和赛事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同时根据九运会组委会提供的最新赛事安排等,制定运动员、裁判员的往返比赛场馆路线交通保障方案。

结合相关的活动对交通组织方案进行检验和完善,如2001年7月11日、7月14日针对广州体育馆落成后的首次大型演出活动进行了跟踪调查,及时发现广州体育馆中存在的交通问题,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并提交交通运作评估报告。2001年9月22日九运会主会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落成庆典晚会,是开幕式交通组织的一次演练。项目组对本次晚会的交通组织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交了交通运作评估报告,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同时项目小组又于2001年8月到北京观摩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的交通组织,为九运会的交通组织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2001年9月28日,《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最终报告)》通过了市建设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5.实施、完善、评估阶段(2001年10月-11月)

本阶段主要是将《最终报告》提出的方案具体实施,并跟踪评估,加以完善;同时做好交通组织的宣传工作和编制《交通指南》手册。

结合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2001年10月5日的九运会开幕式彩排、11月8日的九运会开幕式预演和11月11日的九运会开幕式3次大型活动,进行了跟踪调查,并都提交了交通运作评估报告。对2001年11月23日和11月25日在广州体育馆举行的九运会闭幕式预演以及闭幕式进行了跟踪调查,提交了交通运作评估报告。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

1.目标

1)确保“九运会”期间各大赛场交通的有序畅通,维持广州市正常的交通秩序。

2)确保在60分钟内疏散“九运会”开、闭幕式散场集中的人流、车流。

3)根据“九运会”赛程安排,预测各项赛程的交通需求,制定相应的交通组织实施方案。

4)为参加“九运会”的首长、来宾、代表团、裁判员以及运动员的交通引导和交通安全保卫工作提供建议。

2.方法及技术路线

本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交通研究项目,涉及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在研究工作中,不但要考虑技术--经济的因素,还要协调上述各方面之间的矛盾,以保证实施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工作方法上,要注重和体现出本项目的特点,以定量、定性的交通分析和规划方法为基础,从实际出发,结合和尊重现有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计划,根据具体的交通需求,提出合理的道路交通建设项目和有效、可行的交通组织方案。

项目的工作方法和过程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预测不同时间、不同方式的交通需求,结合有关的道路交通情况,制定九运会开、闭幕式及各项赛事期间的交通组织原则和策略。

2)将预测的交通需求分为时间、空间、方式、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供给方案(如停车场建设、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交通管理政策等),以满足实际的交通需求。

3)充分考虑九运会期间的各种活动和赛事安排,提出九运会开、闭幕式及赛事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交通设施设置方案及交通管制措施。

4)通过成熟的交通研究理论方法和交通分析模型,定性、定量分析具体的交通组织方案,寻求最佳方案和进行方案评价。

根据上述工作方法和过程,制定如图1所示的技术路线。

3.原则

优先满足重要来宾车辆的停车需求和提供快捷的疏散线路;

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交通设施,依托高容量的高、快速路和主干道向外疏散交通;

优先选择大运量的集体交通和公共交通疏散人流;

动、静态交通结合,实行就近停车和人车分流,保证安全;

各种不同性质的交通流向明确,管理上简单可行;

交通管制措施尽量减轻对市区正常交通的影响。

4.主要内容

1)九运会主要交通通道整治规划和保证九运会顺利举行需要的配套设施建设建议

2)开、闭幕式及各项赛程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

根据“九运会”的赛程安排,预测开、闭幕式及各赛项相关道路的交通需求。

3)开、闭幕式及各赛项交通组织实施方案制定的原则与策略

明确交通组织原则、交通分流与交通调整改善策略。

4)开、闭幕式及各赛项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

根据组委会的赛程安排制定相应的交通组织实施方案

提出机动车、非机车与行人交通组织方案;

提出受影响范围内交通管制措施;

提出公交车交通组织及其站场布设方案;

提出交通调整、改善方案

包括交通指挥人员和公交车临时调配计划;

提出交通设施设置方案

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指示以及交通诱导系统等;

提出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提出交通管理模式和管理组织形式。

5)交通组织方案模型仿真测试、评价

通过计算机交通模型仿真测试,并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6)编制研究报告书及《九运会交通指南》手册

7)公众宣传策划

8)跟进、完善评审后的方案

方案评审通过后,因一些影响因素的变化需对方案不断完善。

9)评价方案实施效果

在运动会完成后,及时评价方案的实施效果,为今后举办大型活动进行交通组织提供参考依据及可借鉴经验。

四、根据交通组织方案,做好九运会交通配套设施的建设

1.进行九运会必经道路的整治工作

为了确保九运会期间各项赛事的顺利进行,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九运会的召开,并提高九运会必经道路的车速,进行了连接九运会场馆和运动员裁判员驻地的九运会必经道路的整治工作。包括交通秩序、道路景观、绿化、标志、标线、照明等,尽可能做到道路周边环境优美、路面平顺、路灯明亮、标志和标线清晰。

2.建设九运会场馆配套道路交通设施

对九运会场馆,特别是新建场馆进行相应的道路配套和行人过街设施的建设以及周边道路的改造。

如修建了进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专用车行隧道和一座人行隧道,以及进出广州体育馆的两条车行隧道、一座人行隧道和一座人行天桥,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环场路和广州体育馆的环场路。这都为车辆顺利进出场馆提供了保证。

3.做好九运会停车场的建设

为满足九运会车辆停放的需要,针对九运会场馆普遍存在的停车场不足的矛盾,一方面督促有关部门做好规划配建停车场(库)的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对开闭幕式的两个场馆,进行了临时停车场的建设工作。如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满足开幕式停车需要,提供了14个停车场,提供小汽车泊位4598个,公交车位800个,大客车泊位1328个,合计6726个,详见表1和图2。开幕式实际停放车辆5232辆,其中小客车3580辆,大客车1050辆,公交车602辆。

广州体育馆为满足闭幕式观众、表演人员、运动员代表及工作人员等1.1万人的停车需要,提供了小汽车位1635个,大客车位65个,公交车位40个,合计1740个泊位,详见表2和图3。实际停放车辆1151辆,其中小客车1008辆,大客车102辆,公交车41辆(部分大客车通过路边停车解决)。

五、九运会期间实行交通总量控制,均衡路网流量

九运会期间尽量减少外市籍的机动车辆进入广州市区,安排途经广州市的车辆绕道行驶;在九运会开幕前,由九运组委会与广州市相邻的地市协调,利用当地的电视台、报刊向群众、司机进行反复宣传、张帖告示,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同时在广州市十五大进出口及高速公路主要进出口设置文字标志牌,提示司机绕道行驶。

在保证比赛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正常交通的干扰,制定相关的强制通管制措施:

表1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停车场配置表

图2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停车场分布

表2广州体育馆停车场配置表

图3广州体育馆停车场分布

1)延长货车禁行时间:九运会赛事期间在目前货运车辆禁行范围、车辆类型不变的情况下延长货车禁行时间,禁行时间由19:00时延长至21:00时,以减少货运车辆对交通的影响。

2)针对开闭幕式和大型比赛项目制定专门的临时交通管制方案。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保证九运会赛事期间的交通顺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六、充分依靠高载客率的交通工具进行大量人流的输送

九运会交通组织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优先选择大运量的集体交通和公共交通疏散人流。针对开幕式10万人的规模,充分依靠高载客率交通工具进行大量人流的疏送,车辆凭车辆通行证进入管制区域,禁止出租车和摩托车、自行车进入管制区域,进场交通组织见图4。

图4幕式和闭幕式均相应延长市区公

同时,公交部门为确保九运会开幕式大量人流的集散,专门开出了12条临时公交线路,闭幕式也开出了4条临时公交线路。利用公交可方便地到达各区,也可接驳地铁换乘,同时开幕式和闭幕式均相应延长市区公交车的收车时间。赛事期间,专门开出了连接市中心和九运会场馆的公交路线,方便观众观看比赛。铁路部门也专门为九运会开幕式开通了连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东站的市郊列车。

九运会开幕式的交通方式构成见表3。公交车、团体大客车和市郊列车占到了76%的交通分担率,对快速疏散人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表3九运会开幕式交通方式构成

七、发放车辆通行证,保证九运会车辆的交通顺畅

为保证九运会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交通需求进行有效管理,对九运会用车和几次大型活动采用发放车辆通行证的方式进行管理。车证分为:组委会车证、赛区车证、专用车证和专场车证四类。采用发放车辆通行证的主要优点是:能够保证各种参加活动车辆进出的需要,车种构成容易控制;根据调查,使用车辆通行证后,车辆的平均载客率提高,同时起到诱导交通,均衡路网流量的作用。

1.车证的制作

为了严格按照设计意图进行停车、行车管理和有效控制开幕式的交通车辆,采用发放车证的方式进行管理。分别制作彩排、预演和开闭幕式等不同场次的车证。车证正面用文字注明有效使用的场次,并以编号区分种类,对应相应的停车场,每场使用一种底色,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场次。背面印有进场、散场行驶路线及停车场位置的示意图。

2.车证的管理

1)车证的发放数量按实际停车位控制。

2)所有车辆(包括各类特种车辆)都应凭车证进入停车场地,并按规定地点停放。观众车证由主办单位负责发放。公交车辆也要凭车证进场,由公安交警部门核发。参加保卫工作的公安车辆使用工作车证,由省、市安保部门核发。

3)车证的发放与门票销售相联系,建议采取以下原则:

团体购票优先发放车证;

外地观众购票优先发放车证;

一般观众根据购票数量按一定比例领取车证,先到先得,发完即止。

4)持证车辆的驾驶员须将车证放置在前挡风玻璃左下角,按停车证背面规定的行车路线进入指定停车场停放。

5)车辆进入停车场停好后方可落客,司机停车后要熟悉停车方向和位置,散场时,观众必须在原停车位上车。司机要严格按照现场交通指示标志和停车证背面的散场路线行驶。行人进出停车场按指定的人行通道行走,不要随意横穿马路。

八、结合开闭幕式前的多场活动进行交通组织方案的演练,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

按照九运会开闭幕式的交通组织方案组织开闭幕式前的多场大型活动,对交通组织方案进行检验和完善。如对2001年7月11日、7月14日针对广州体育馆落成后的大型演出活动和9月22日九运会主会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落成庆典晚会,项目组均对交通组织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交了交通运作评估报告,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如根据广州体育馆车库天桥通行能力不足的问题,建议增加连接新体育馆主场馆和西南角停车场的临时行人专用通道;针对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交通指示不足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及时增加交通指示标志。

九、做好交通组织方案的宣传工作

交通组织方案的顺利实施有赖于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支持与配合。交通组织方案的宣传包括向交通管理者和公众的宣传。

通过编制供民警使用的《九运会交通保卫工作手册》和《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广州赛区)交通保卫专项工作方案》,做好交通管理者的宣传工作。同时,在每次大型交通管制之前,提前几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进行交通管制措施的公众宣传。另外,针对开幕式公交线路比较多,乘客比较陌生的情况,公交部门专门印制发放了公交车乘车指南。

十、对大型活动交通组织的启示

九运会的交通组织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领导重视、部门配合,规划科学、方案缜密,实施严谨、宣传得力”。整个交通组织方案制定的自始至终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部门对方案给予了高度的配合;同时交通组织方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总结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在实施过程中,加大方案的宣传力度,组织方案得到了交通参与者的大力配合。希望九运会的交通组织经验能够为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提供借鉴。

篇2

近年来,为了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解决道路交通的出行难和停车难的“两难问题”。从上塘高架到德胜高架,从“33929工程”到“两纵三横”,杭州不断对道路进行整治建设。在杭州道路整治建设中,如何解决占路施工,道路改造项目施工期间对交通影响,以及道路施工期间的交通方案的实施,我局不断的总结经验。但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汽车拥有量大幅增加,交通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这座城市。为了实现打造杭州品质生活之城的目标,为了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新一轮的道路路网建设正在拉开序幕。为了更好的适应新一轮的道路路网建设,我局就道路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谈一些经验和体会。

二、项目标准:

(1)保障重点程顺利进行的原则

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施工方式,什么样的交通组织方式,施工期间必然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需要社会的支持,在发生冲突时,应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为原则。

(2)保证行人、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优先通过的原则

交通组织方案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施工期间在需封闭的道路上应预留行人通道.尽量减少慢行交通绕行距离。公交车辆应尽量做到不改道.即使施工带来交通不便,居民也可先步行再换乘公交车完成出行。如果必须对公交线路或站点作出调整,则一定要提前做好宣传工作。

(3)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的稳定性与适应性

结合的原则稳定性是指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不能轻易更改.否则会影响方案的有效性,群众也很难适应,影响公众利益。但组织方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方案实施后交通的实际状况作出相应的更改.即适应性。

(4)系统最优的原则

方案应与地区道路交通相协调,局部交通与整体交通相协调。交通作为一个系统,除要考虑单点通行效益外,更要使交通系统的整体达到最优。因此。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也一样.应在保证对整体交通状况无太大影响的前提下.保证单点或单线交通效益的最优化。

(5)尽可能减少对现有道路设施和市政设施的迁移、改建和扩建,减少建设投资。

(6)按照规范要求在地铁施工影响范围内设置相应的施工标志和交通指引标志。

三、项目特点

(一)严格的从道路施工审批到道路施工完毕流程,确保施工工程的顺利完成。流程图如下

(二)严格审批道路施工,施工提前介入,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在道路施工审批的时候,对一些不符合的工作流程,我们都会有一个严格的审批过程。对施工所在地周围各方面进行协调,尽可能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确保安全。道路施工,使原本还算宽敞的道路突然变得狭窄,影响车辆正常通行,给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压力,往往使原来已不负重荷的交通状况雪上加霜,严重影响居民出行,事故频发。噪音、粉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我局极力协调,保障安全有序的施工。

(三)委托设计单位,为施工的进行对交通的影响作出评估

1.交通影响评价的目标

(1)评价项目对邻接的路网和行人设施以及交通设施的交通影响;分析路段施工有几种可能的围蔽方法.对施工围蔽的设计至关全局,需要反复斟酌。然后进行围蔽后,区域路网动态容量的计算,目的是确定道路围蔽面积是否合适.如果因为道路围蔽面积太大,而导致区域道路网,动态容量不能满通需求,则需要减小围蔽面积(可通过减小围蔽长度或围蔽宽度实现),确定道路的围蔽方法、围蔽长度、围蔽宽度、围蔽顺序。结合施工期间的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匹配情况,可作出施工的进行对交通的影响程度的评价,以判定交通需求的影响程度为显著或不显著。同时它也为区域交通流的疏导提供科学的依据。

(2)评价项目对进出口节点、停车场、装/卸区、行人和公共交通设施的需求;进行路段和交叉口的交通供需分析,通过OD反推技术,求出施工期问各路段的交通分配量,计算各路段的饱和度,如果部分路段饱和度很大.而部分路段饱和度很小,则需要采取合理的交通组织和管理方法进行流量的均衡。交叉口的交通供需分析需要结合路段来考虑:一方面要尽可能地通过科学的信号配时,提高单个交叉口的整体通行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相邻交叉口的情况,尽可能采取阱调控制,以求提高整个区域的交叉口通行能力。如果施工期间,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还是不能满足需求,则需要结合路段,调整施工围蔽的顺序或减小围蔽的面积。

(3)提出和建议可行的道路交通改善方案以减少不利影响。

2.交通影响评价的内容

(1)评价区域

评价的区域一般应包含的“项目交通”会对其产生显著影响的区域。最小情况,区域应包括与拟建项目直接相邻接的所有道路和交叉口。另外,它还应包括项目进出交通直接相交的干道和交叉口。

(2)道路现状

详细描述评价区域内的交通设施情况,应包括街道名称,车道数和车道宽度,交通流方向,道路标志和交通信号,主要路口的几何特征,进出口,红线宽度,行人设施,私人或公用停车场,街边停车场和装卸区,公共汽车路线、站点和换乘处。

(3)交通现状

必须进行交通调查以获取评价区域的交通量数据,以作为与预测作比较的参考数。如果考虑到人行设施的不足则需要做行人调查。调查应在主要的高峰时段进行。

(4)交通预测

一般,交通的预测的设计年定在项目完成的年份。相对简单的方式,未来的交通量可利用统计资料和现有的调查数据采用增长因素法进行估算。可使用由交通调查部门的每年交通调查报告。

比较复杂的方式,由当地交通模型如:综合交通研究(CTS)或最近的在地区交通研究中的地区模型得出的结论,来设置评价区的交通模型的边界条件。局部模型应考虑最新的土地使用和路网信息,测试各种方案下的局部路网状况,比如:不同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容积率条件下,评价有关交通管理和路网改进方案的运行情况。

由现有的项目及设施产生的交通量和由拟建项目产生的交通量都将采用适当的出行产生率(由运输部调查科发行,数据记录号为NO439)进行估算。如果没有合适的比率可采用,应选择与项目相类似的建筑进行调查。

任何其它重要的项目(可从规划部获得)和在邻近地区正在兴建或拟建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由运输部获得)都应考虑进去,以评价地区的累加影响。如果需要,也应考虑施工期间施工车辆的影响。

(四)施工前制定出道路交通方案,保证工程正常进行施工

1.交通组织的措施

(1)交通疏导措施

城市道路施工所引起的城市道路交通条件的变化,会导致区域交通流的自组织和重分布。采用适当的区域诱导分流,保证区域路网流量的合理分布,通过干预策略,使最终交通流重分布,使交通处于城市交通系统可承受范围之内。分流方案主要采取“外部诱导,内部管控”的分流策略,即在交通影响区域的边界之处以及更大范围内的干道节点处,设置一级交通诱导点,诱导进出城区的长距离交通流提前选出行路径,减少“非起终点交通”(起点或终点在影响区域之外的交通)对影响区域内部路网的影响,降低其交通负荷。在影响区域内部的施工区上游交叉口设置二级交通控制点,尽可能使影响区域内部路网交通分布均衡,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在施工区内部设置三级交通指示牌,规范施工区交通秩序。

(2)交通分流措施

要充分挖掘现有道路资源的交通潜力,合理引导施工期间被占用道路的交通流量,使其分流到其他可分流的道路。

路网分流。路网分流是为了减小施工干扰、交通干扰,保证交通安全和施工安全,把整个公路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牺牲最短运输路径、经济运输路径,以减小车辆在途时间,保证施工期间的路网服务水平不致大幅度降低,使远途车辆提前转移至交通量较小的其它道路上。无论施工组织如何,均应在各级分流点设立临时标志,通告,告知施工路段的位置和施工期限等事项。拟定分流的方案,按以下四步进行:

一是根据项目实施计划,确定出分流时段和路段。分流时段的划分要同施工组织计划相协调,不同的施工阶段对应不同的分流方案,路段划分主要考虑工程特性和可能的分流道路。二是根据车型交通量的预测数据,确定出分流车型。一般都将大中型货车作为分流对象,也可按车牌号码的单双进行分流。三是根据原来道路的交通流特性和路网条件,为分流车型选择分流路径,一般区分为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两大部分。四是确定分流点的设置,分流点一般分三级设置,分别为诱导点、分流点和管制点。

同时分道行驶也可促使交通分流。为了提高施工路段的通行能力,将原有路面或施工完成半幅路面的车道临时划分后,使不同车型各行其道,一般与禁止超车、禁止停车同时运用

(3)交通行为管制措施

采取车种禁限、时段禁限的,禁限的措施是牺牲局部利益的做法使绝大多数道路正常通行。牺牲局部利益的做法,即在某些区域、路段、时段内禁止某些车种通行。施工期间对某一条道路实施禁限的措施,目的是降低这条道路的交通压力。在禁限时,应参考相邻道路的交通压力和车种构成,统一考虑禁限措施,避免出现流量置换效应。流量的置换效应是指:若在某一条道路上对某种车辆禁限,那么这些车辆就会到相邻的未禁限道路上行驶.增加了这些道路的交通量,而不被限制的车辆就会到禁限道路上行驶,两条道的交通压力很快又接近了,从而导致实质上禁限措施没有发挥作用。由于禁限组织存在置换效应,故要求两条相通的相邻道路,禁限车种要尽可能趋于一致。

(4)交通诱导和交通信号控制都是有效的交通疏导方式。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通过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方案,对控制交叉口的交通流进行通行权的合理分配,以期达到有效分流的目的。为了配合施工期间的交通流疏导,对分流道路及周边路网节点进行交通优化,采取优化信号相位、改善相位配时等措施,提高路口通行效率。通过相位配时方案,我们可以限制进入施工影响区域的车流量。

(5)贯彻和完善均衡的交通管理手段,如错开高峰、限制高峰交通量、扩大夜运、组织单向交通等

(6)交通语言设施

交通语言是交通系统和用路者之间通讯的T具.从交通系统向用路者提供信息的角度讲,交通语言设施包括交通标志、道路标线、可变信息板等。为保证交通组织方案有效、顺利的进行,施T期间要有科学的、完备的临时配套交通标志设施(如施工警告标志、指路、指示、禁令标志等)。交通标志和标线一般都有通过标准,但施工期间临时性的标志可灵活设置。除此之外,应在某些重要路段及路口设置可变信息板,及时向道路使用者传递信息。

(7)公交车调整原则

根据地铁施工期间对现状公交的影响,从尽量“不扰民”的角度出发,地铁施工期间公交线路调整遵循以下原则:

(1)保证地铁建设顺利进行,公交调整与施工交通协调,优先满足施工要求。

(2)在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障公众利益,体现公交优先。

(3)尽量保持公交线网结构,原则上不对公交线网结构作较大调整。

2.加强施工管理措施及方案配套措施

加大道路交通整治力度,道路施工影响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为了提高道路的服务水平,交管部门应加大地铁施工影响范围内的道路交通的整治力度,禁止机动车乱停乱放,设置固定的出租车上、下客区域;严禁在人行道摆摊叫卖,避免影响行人通行,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有序。同时在道路交通负荷较大的路段和路口分派专人负责,尤其在高峰时段应加强交通治理,达到净化交通环境和交通秩序的目的。

(1)利用媒体施工信息

施工期间对影响区域内的居民将带来较大的不便,为安定民心,引导居民理解并配合工程的顺利进行,建议通过各种媒体如电视、电台、报纸及公交站点的视频等施工信息,广而告之拟施工的项目情况,并分流路线及施工期的交通组织和管理措施,使道路使用者在有充分的心理及行为准备的同时,可以避免盲目的绕行,从而减少因施工给他们带来的利益损失。

(2)优化施工地点照明设施

道路照明就是要把路面照亮到看清障碍物的轮廓,从而将良好的视觉信息传递给道路使用者。道路照明是防止夜间交通事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合理的道路照明布局,也可以给驾驶员提供前方道路方向、线形等视觉信息,使照明设施具有良好的诱导性。

(3)纠察人员安排

基于项目位置在路网位置的重要性,为保证施工期间道路的安全与高效,在施工期间,对于项目影响区域内的重要的路口和路段关键位置,应加派警力并安排纠察人员,尤其是在高峰期,以便交通出现拥堵时及时疏散。对于警力,施工期应调整辖区大队各中队警力配置,重点向施工区域中队倾斜。中队应改变原有的勤务机制,加大路面管理力度,维护交通顺畅和社会治安,保证地方安全

(4)安全保障措施

为保证施工安全和交通组织方案顺利实施,需采取如下等施工期安全保障措施

(五)确定施工进行中应及方案

在施工开始前、持续过程中和结束后的交通运行管理。即交通组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交通管制人员首先按照事先制订好的交通组织和管理方案执行交通组织和管理。但实际的交通状况有可能与事先料想的有差别,交通事件、大型活动和其他意外事件都可能使得交通组织和管理方案部分修改.这时可通过调整交叉口的信号配时来缓解局部的交通堵塞。优先缓解主干道的交通压力,同时尽量保证施工地段的车辆能有序通行。另外,如果遇到抢险救灾、消防失火等

紧急事件时,则必须采取应急交通组织和管理方案.如开辟人行道临时机动车道等。

(六)实施过程中交警工作

1落实交警工作责任

各相关单位要按照“两个确保”原则,即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确保施工现场及周边道路不发生大面积、长时间的交通堵塞事件,严格落实方案确定的各项工作措施和任务,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大队要统筹调整警力,加强施工路段管理,落实专人在大队分指挥室值守,监控施工路段交通情况,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2交警应加强现场管理

秩序处和所属大队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督促建设和施工单位落实各项配套要求。大队每天要落实道管民警对施工路段进行巡查,协调施工进展情况。属地中队要加强路面管控力度,落实充足管理力量,积极疏导交通,确保交通畅通。

3交警应加强与施工单位联系

(1)积极加强与施工单位的交流。为保障施工路段的安全管理,大队积极组织施工相关单位负责人召开施工路段安全管理相关会议,详细、认真的交流,确保施工期间施工路段的道路交通安全。

(2)加强对施工单位的有效监督,确保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在道路施工前,大队针对施工期间的道路交通安全对施工方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严格施工审批程序,督促施工方建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安全责任人,并协同施工等有关单位一起制订施工期间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计划,起到有效监督作用。

(3)对施工车辆进行严格检查。大队积极加强对施工方车辆的管理,要求施工车辆必须车况良好、证照齐备,车辆保险齐全,并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对施工车辆的行驶、装载、现场施工作业进行认真监督,杜绝其发生交通违法行为和违反操作规程作业的行为。

(4)加强对施工路段进行严格巡逻管控。大队对施工路段加大警力投入,加强巡逻力度,对施工路段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形成高压严管势态,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保证了各施工单位在巡逻民警的监督下能做到以安全设置为要求设置防护措施,确保道路有序、安全、畅通。

(5)加强对施工路段的交通安全防护保障工作。在施工路段设置醒目齐全的指示标志、标牌和采取相关的诸如警示灯、防护网等防护措施,确保让过往司机知道前方有道路在施工,及时提醒过往司机注意安全,确保司机看清施工路面情况,防止事故的发生。

4交警应做好信息上报。施工期间,上城大队每天要将路面情况上报支队指挥室和秩序处,对突况或采取临时重大管理措施的,要及时报告支队。

篇3

关键词:全过程 管理 应用

一、 应用背景

(一)工程概况

该项目是大连市海上客运窗口及大连港的标志,集海上航运、长途客运、轻轨交通、近郊客运和城市常规交通等交通系统功能为一体;为旅客提供通关、候船、住宿、购物、餐饮、国际旅客免税店、综合信息服务、物流配送等综合,保证旅客出行的便捷、舒适、安全,实现各类城市交通的零距离换乘。

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7.14 公顷,建筑占地面积为13180 O、建筑总面积37137O。

(二)管理方法的确定

由于项目设计、审批涉及建筑、环境、安全、节能等多领域、多学科、多部门;在项目管理方面按集团的建设管理程序又分业主、用户、项目管理三个不同的责任主体(以下简称集团参建三方)。为了落实好辽宁省交通厅对综合交通客运枢纽示范工程“立体换乘、服务管理一体化、信息智能化”以及绿色、环保等相关要求,更好的完成客运站的建设任务,成立了项目部,按照“管理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建筑一体化”的总体工作思路,分析了各类管理方法的特点,认为统筹法的网络技术能把项目中的各项任务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合理地安排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因此提出采用统筹方法以全过程管理为落脚点综合组织协调集团内参建三方以及外部设计评价单位,在项目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保证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有序安排各阶段工作,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务。

二、 应用过程简介

(一) 设立项目建设管理总体目标

项目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首先要搞清楚项目所有人的期望是什么,项目的交付成果必须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能使投资主体满意。项目部在2013筹备之初,就立足于省市、集团各方需求,综合谋划项目建设管理总体目标,根据总体目标全过程策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二)、全过程策划明确各阶段任务、统筹安排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管理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批准的费用内,交付符合技术性能规范要求的成果,由于项目的一次性特点,项目管理的任何策划失误都有可能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项目管理的总体策划作为项目管理的依据对项目全过程的所有阶段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在分析了全过程项目周期各阶段特点,决策阶段投资成本低,但需要研究的问题多、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风险大;实施阶段投资成本大、建设周期长,但通过科学管理建设成本和工期可控,相对而言设计是创造性的工作需要与多部门反复协调,其质量将对建设工程总体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进而根据上述各阶段的特点梳理了工作流程,并按集团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分解了项目管理任务,将各项任务落实到责任单位;为此制订了项目实施网络计划,确定了前期管理阶段分成项目报建管理和设计、评价管理两条主线(本文重点阐述设计、评价管理过程)。

(三)求新务实,夯实决策阶段基础性工作

在方案研究之初,为跳出老旧、单一交通模式的“框框”,先后组织了相关人员赴香港、天津、上海等地实地考察交通设施建设实例,确定了融港口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公交、出租、长途客运、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设计方向。为了夯实该阶段基础工作,将前期设计工作分为如下六个阶段开展工作。

1、方案前期研究阶段。开展港区规划条件、内外交通环境、生产工艺、功能布局及生产管理等关键技术条件的研究工作。

2、方案设计阶段。开展多轮方案比选,充分论证优中选优。

3、方案确定阶段。通过组织企业内外专家咨询论证会,从规划、功能、交通、成本等多方面推敲研究,选择合理方案。

4、方案完善阶段,为下阶段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5、工程可行性研究和项目报审阶段。

6、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四)理念创新,有序协调,优化工作方案

客运站的设计和评价工作涉及规划、环境、安全、消防、节能、地震、职业卫生、商业等多部门多领域甚至跨行业相关的技术、经济问题,各个部门的评价机构对项目的认识及相应的规范理解存在差异各有侧重;为使参与项目设计、评价的各方统一认识,协调代建单位组织设计、评价单位共同研究解读规范要求,组织实地考察调研、学习生产实践经验。设计过程中参阅了大量国内外的交通枢纽建设资料,结合港内外港口客运、长途客运生产实践对安全生产流线、内外交通流线做了专项研究,组织多次专题技术研讨会,对原客运站的运量、建设规模、功能、平面布局、交通组织、流线等重新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和完善。

第一、在设计、评价的理念“坚持以交通客运业务为主,其他为辅”的原则,明确了保证排水顺畅、高程结合港口现状兼顾发展规划进行统筹设计的原则,从而降低设计高度减少了土石方回填量,节省了建设投资。

第二、经研习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反复协调统一了设计、安全和地震评价三方对地震设防烈度和设计等级分类的认识,确定了结构设计按7度设防、结构构造按8度考虑的原则,节省了建设成本。

第三、倡导绿色、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以降低运营成本、建设省交通示范项目为目标。协调组织设计院、评价和使用单位多次研究讨论,形成了绿色建筑设计技术体系,如采用绿色建材,注重对人体健康和环保所造成的影响及安全防火性能;在采暖通风方面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选用中央空调、多联机和散热器采暖等多种方式的组合,从而降低设备投资及运行成本;采用减排环保回收技术;公共场所和部分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降低电能的消耗;绿色技术体系降低了项目能耗。

第四、在交通组织和建筑设计方面落实集团的相关要求,保证海运、公路、铁路等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又要兼顾好内外视觉取景问题;要求设计院以安全顺畅的交通及景观意境为线索,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空间设计与周边山、海、城大环境相协调,采用点、线、面成景的方式,处理好项目与区域近期现状和远期交通规划的衔接关系,满足乘客流线、商业流线、附属配套功能人员流线、以及不同功能区域之间交通组织的合理使用要求,避免不同使用功能空间交通流线间不合理交叉。切实给旅客、游客提供休闲、娱乐、观景的综合体验空间。

篇4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延长线客流预测行车组织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码:A

1.天津地铁1号线(含东延线)概况

天津地铁1号线北起刘园站,南至双林站,全长26.19km(既有线7.28公里),共设车站22座。于2006年6月12日开通试运营,图定开行列车平峰12列,高峰时段18列,最小行车间隔5分,日均客流量25万人,配备列车数26列。信号控制方式现采用站间自动闭塞方式控制,东延线竣工后宜采用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列车自动控制信号,与天津地铁2、3号线相统一,便于网络化运营条件下的行车组织。天津地铁1号线选用非标准B型车,因此东延线宜采用相同制式的非标准B型车。

天津地铁1号线东延线,西起津南区双林站,东至津南区双桥河站。是中心城区与海河中游地区的连接线。线路从财经大学站站后与既有线接轨,在双林站前入地沿景盛路地下敷设。1号线东延正线全长15.860km,其中利用既有线路0.668km,新建地下线长14.880km,敞开段长0.312km。全线共设车站10座,均为地下站。新建双桥河车辆段一处。全线共设车站10座,全部为地下站,其中有岔站6座,分别为双林站(原双林站取消)、李楼站、机场大道站、会展中心站、咸水沽北站、双桥河站。新增车辆18列,6辆编组。全线共设道岔32组。

2.天津地铁1号线(含东延线)客流预测

根据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本线于2017年建成。据此,确定本论文研究年限为:初期2018年;近期2025年;远期2040年。客流预测研究范围为地铁1号线全线,即刘园站至双桥河站。本文采用四阶段法进行客流预测。分为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交通分布四阶段。

2.1客流预测模型

2.1.1出行分布

出行分布拟采用重力模型法。模式形式如下:

式中, – 交通区i、j之间的O-D量;

– 交通区i的发生量;

– 交通区j的吸引量;

、– 运算参数;

– 交通阻抗函数,取

– 模型参数,

– 交通区ij的交通阻抗值。

2.1.2交通分配

本论文中交通分配采用LOGIT模型,包括出行路径建立和出行流量分配两个过程。模型首先计算出所有可能的路径,然后确定出所有合理的从起点到终点的路径,再通过广义费用确定的分配比例将乘客量加载到网络中的这些路径上,从而得到地铁1号线站间OD和换乘站的换乘量,并据此计算出1号线各车站的乘降量。

公交分配模型如下:

其中:Pijk:i、j间第k条出行路线的分担率;

cij:i、j间各种出行路线的平均广义费用;

cijk:i、j间第k条出行路线的广义费用;

m:出行路线总数;

θ:分配参数。

2.2客流预测结果

根据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客流预测成果,全线客流预测结果汇总表见下表。

表1 客流预测主要指标表

2.2.1客流分布

结合城市规划功能分区及线路长度,将1号线划分为4个区段:刘园站~西站站、西站站~小白楼站、小白楼站~双林站、双林站~双桥河站。其中,延伸线段(双林站~双桥河站段)的内部客流量为2.7万人次,占全线客流量的2.3%,延伸段与其他区段的交流量为24.5万人次,约占全线客流量的20.7%。

2.2.2换乘量

地铁1号线是轨道交通网中的骨干线路,与地铁2、3、4、5、6、7号线均形成换乘关系,因此,全线换乘量较大。初、近、远期全日换乘量分别为22.2万人、33.8万人、46.9万人,分别占同期全日总客运量的38.8%、38.2%和39.7%。

3.天津地铁1号(含东延线)线行车组织方案

3.1行车交路

东延线建成后将接入1号线统一运营管理,故行车交路与1号线设计的交路方案密切相关,既有1号线设计交路方案如下:初期、近期、远期均开行刘园站至双林站、勤俭道站至土城站列车运行交路。

3.1.1方案比选

鉴于1号线2006年已经通车运营,结合原来1号线设计的小交路以及1号线现有实施的配线情况来看,小交路的起点只能选择在勤俭道,与原来设计的1号线的小交路的起点一致,小交路的终点的选择分以下几种方案:

方案一:小交路的终点选择在土城,维持既有1号线设计的小交路方案,即土城—勤俭道小交路方案,结合客流的断面量来看,土城到陈塘庄到复兴门的断面量基本上一致,小交路勤俭道至土城的距离为14.3km,小交路选择在土城从客流的断面量以及长度来看都不合适,故本交路方案不成立。

方案二:结合客流特点及土建工程的可实施性,小交路的终点选择在李楼,交路方案如图1,综合经济技术比选,此方案最优。

方案三:若只开行单一的刘园—双桥河大交路,仅组织一个大交路,势必造成车底浪费,列车平均满载率低,运营成本加大,运营不经济。

3.1.2交路方案

考虑1号线东延线建成后,东延后1号线路总长约为41km。:

初、近、远期交路如下所示:

图1 东延线行车交路示意图

3.2行车闭塞

现阶段天津地铁1号线东延线正处于土建施工前期阶段,对于东延线竣工后的行车闭塞方式未有定论。仅从行车组织的技术角度分析,1号线(东延线)全线通车后采用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方式较好,移动闭塞方式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主流闭塞方式,基于移动闭塞方式的列车运行组织,技术完全成熟,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最小间隔时分,增加发车密度,能够满足远期客流需求。采用移动闭塞方式的缺点是天津地铁1号线采用英国西屋公司的自动站间闭塞,该系统不能与移动闭塞方式兼容,电客车若安装满足 两种制式的车载设备,易造成行车组织的复杂和紊乱,目前使用的车组能否兼容两种不同制式的车载设备亦不确定。若1号线(含东延线)采用移动闭塞设备,对于刘园-双林正线区域势必需要重新安装基于CBTC的信号系统,且只能在正线停运后的维修天窗进行施工,施工难度大,也可能对次日的运营产生影响,且耗资较大,经济可行性不高。

但无论采用何种制式的闭塞方式,行车组织仍是由行车调度员根据运行图开展正常的行车指挥。需要综合经济技术条件,选择适合的行车闭塞方式,本论文倾向于采用与天津地铁2、3号线制式相同的移动闭塞方式,便于网络化运营条件下的行车指挥。

自动站间闭塞或者移动闭塞模式下的列车运行,列车驾驶模式的选择,区间运行速度,站停时分等运行要素均需要纳入天津地铁1号线的既有行车管理制度的考核体系,以《行车组织规则》为规范。

待1号线东延线竣工交付运营之后,行车指挥应纳入到现有1号线的体系之中,根据“调度集中,统一指挥”的原则按运行图组织运营。

4.结语

与香港地铁,北京地铁等行业领先企业相比,天津地铁仍有巨大的潜力可供挖掘。随着城市交通轨道路网的完善,天津地铁1号线作为第一条骨干线路,将日益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做好天津地铁1号线(东延线)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天津地铁事业必定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2]《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3]《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毛保华著,中国交通出版社

篇5

关键词:高速公路大修工程交通管制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随着高速公路寿命的增长,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需要尽早及时对于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高速公路进行大修,确保道路行车的安全。然而高速公路大修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大多采取在不影响正常通车的前提下进行公路的整修。在这一前提下,如何既不影响车辆的通行,同时保证施工工程的安全,是需要探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管制方案,才能在在保证施工及行车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高速公路的大修工程。

一、高速公路大修中易出现事故的原因

高速公路上容易出现多方面的交通事故,而在高速公路大修过程中由于施工路段的特殊性,更容易出现多方面的问题,为了保证在高速公路大修过程中的行车安全以及施工安全,特总结高速公路大修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速公路上的行车速度较快

据统计,高速公路上的行车速度高于普通路段,其行车速度在每小时80至120千米之间,加之高速公路上超车现象普遍,对驾驶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在这样的高速驾驶的状况下,驾驶员的视野范围较小,不能够准确的判断两车时间的车距,同时对前面车辆的行车速度判断也是不准确的,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下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在高速公路的施工区域,由于道路的特殊性,就更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2、施工路段的空间不足

由于高速公路大修是采取边施工边通行的方式,因此在施工路段就要占用或多或少的车道,进而导致路面的空间变小,这样突发的行车环境变化,使得驾驶员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容易躲避不及,进而发生交通事故。同时,在施工区域,通常都设有安全指示牌等其他的障碍物,这样一来就加剧了行车的安全隐患,更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3、施工路段对行驶车辆存在干扰

人们的普遍意识当中,高速公路上只会存在有正常的车辆通行,但是在高速公路大修的过程中会有相关施工人员和施工车辆的频繁出入,容易对驾驶人员进行干扰,若果没有合理的交通管制措施的话,极有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4、极端天气状况易影响交通

在大雪天气,容易导致路面积雪的出现,影响驾驶员的正常驾驶,而近期多发的雾霾天气状况,则会导致能见度的降低,进而影响交通路况。在高速公路大修中,加上这些极端天气状况的出现,便加剧了高速公路的通行压力,导致事故多发。

二、交通管制概述

1、交通管制的设计标准

实行交通管制的目的在于,采取一定的措施满足现有的道路交通运行条件,最大程度地降低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达到道路利用的合理和效益的最大化,保证交通的通畅。实际的生活中,交通管制的类型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是能够达到有效的控制车辆的分布、数量,车辆的流向等问题,都不失为能够达到交通管制的设计标准。编制相应的交通管制方案,需要根据该道路的实际运行状况,合理分析及现有的设备设施、流量分布等因素,确保公路大修过程中减少对周围道路的影响和施工工程的顺利。

合理的设计标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设定不同的施工方案,分析方案对于道路交通的影响,并评析方案对车流的影响及是否需要分流;其次,根据以往的数据,分析施工路段的车辆构成、流向等状况,从而制定相应合理的分流方案,再次,对整个区域的路网状况进行系统分析,确定出具体的分流方案;最后,在综合以上几者的基础上,确定出交通管制的总体方案,并评估其合理性。

2、交通管制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设计人员在确定工程交通管制的具体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确保施工期间的行车安全原则。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对道路产生一定的影响,加剧道路的通行压力,加大了道路隐患发生的可能性,因此道路施工必须以确保行车安全为原则。第二,需要遵循施工和道路交通相配合的原则。制定交通管制的方案,需要满足道路施工的条件,同时也要保证相应的道路通行要求,使之与周围的交通路网相协调,保证施工的安全与交通的顺畅。第三,交通管制应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且最大程度地需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三、高速公路大修工程的具体交通管制方案

每个高速公路大修过程中所制定的具体交通管制方案均有不同,其需要根据道路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之后方能确定。根据以往此类工程交通管制方案的制定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实行半幅封闭半幅双向通车的管制方案。该设计方案对于保证工期能够起来很好的效果,其更加便于大型施工车辆的进入,为高速公路的大修工程提供更为广阔的施工空间,但是,对于车辆的行驶来说存在弊端,其所占用的路面空间较大,不利于车辆的顺利通行,容易使来往车辆陷入混乱。

第二、采取单幅边通车边施工的交通管制方案。该设计方案对于道路的占用相对较少,能够保证正常的车辆通行需求,但是施工范围相对较小,对于工期、工程的质量以及大型机器的运用都有所限制。

第三、适用完全封闭的施工组织方案。该交通管制方案在实际的工程中运用较少,因为其对于施工路段周围的路网有相当高的要求,不利于整个交通的顺畅。

第四、采取组合式的交通管制方案。组合式的方案顾名思义,就是不单独采取一种单一的管制方案,而是同时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案运用到高速公路大修的工程之中。这就需要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案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道路的顺畅。

四、交通管制方案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交通管制期间的管理组织

在高速公路大修过程中,应该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组织管理高速公路的施工,该组织应配备专门的人员管理,明确相应的人员职责,对相关人员进行分工,对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工程安全状况以及道路的状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该组织也应确定如遇突发状况时的应急预案,保证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2、设置安全指示牌等标识

在道路施工路段及其周围要设立醒目的标志,提醒过往车辆注意道路的变化,及时变换车道,注意减速慢行。同时,施工区域内的工作人员也应该穿着醒目的施工服,确保自身的安全。再者,施工路段应有专门的人员来指挥交通,确保交通的顺畅。

结语:

高速公路大修中的交通管制方案根据不用的道路状况应该酌情选择使用,在使用这些方案时应做好之前的调研工作,确保方案的选用符合本路段的实际情况,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用注意采取相关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道路的畅通。

参考文献:

[1]薛志远.高速公路不中断交通的大修安全保畅方案优化[D].长安大学.2012.

[2]洪一栋.高速公路大修工程交通管制方案探析[J].广东公路交通.2013(3):138-141.

[3]徐树冠.高速公路大修工程施工区安全与交通组织研究[J].工程经济与管理.2013(10):61-63.

[4]张武军.高速公路改造及大修工程施工管理探讨[J].建筑机械.2013(9):34-37.

篇6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交通组织

将高速公路改扩建成为工程交通组织是对高速公路的一种养护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建设的大潮已经渐渐褪去,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想方设法将其改扩建为工程交通组织。但与一般的交通工程不同,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不能够中断现行的交通,还需要给正常交通车辆和施工车辆划分专门的行车道,对于施工者的挑战更大了。本文就将探讨一下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设计的问题。

一、施工组织方案

1.开放式的施工组织方案

在施工路段较小的时候,可以选择开放式的施工组织方案,也就是在该路段不实行施工时的交通管制。因为该路段施工的时候影响较小,即使不实施交通管制也不会造成交通大面积拥堵的状况。但是开放式施工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施工的过程中受到干扰较大,在路面施工的时候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等。

2.半幅式封闭施工方案

半幅式封闭施工方案是指在施工的过程中,封闭一段道路,让施工者在这段道路内进行施工。半幅式封闭施工存在两种施工方案,包括半幅分流和半幅双向封闭施工两种方案。半幅分流是指在封闭道路时,重新对交通路段进行流通组合,尽可能保证车辆能够通行。半幅双向是指在封闭施工路段的一边实行双向通车的方案。该方案虽然能够暂时解决交通不畅的现状,但是双向通车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且会使得实行双向交通的路段产生较大的交通压力。

3.全幅区分车型分流施工方案

全幅区分车型分流施工方案是针对大面积的施工路段而言,在施工区域内实行分车型分流的方案,限制一部分车辆的行驶,减缓施工道路的压力和其施工时受到的干扰情况。但其实施的过程比较麻烦,还需要专门的交通管理人员指挥交通,监管车辆通行情况。再者,大范围内施工也会威胁施工者的生命安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组合式施工方案

组合式施工方案是指在以上几种方案中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案进行施工,以尽可能扬长避短,减小施工可能受到的伤害,减小对施工路段的压力,减小施工者在施工时受到的干扰等。进行组合式施工的时候,也不应该在一段路内选择过多的方案进行重组,以免出现监管混乱的状况。

二、交通分流方案

1.交通管制

交通管制是帮助施工者减小施工干扰,更好实施交通分流方案的一种办法。包括限时交通、限速交通、分道行驶等。限时交通即让车辆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行,如在白天的时候避免大型装载车或施工车辆通行,以确保施工路段能够正常施工。在特殊工程点,还可以禁止车辆通行,以起到绝对的保护作用。限速交通即避免车辆飞速行驶,对施工者造成施工干扰甚至危及施工者的人身安全。分道行驶就是把车道划分成几个部分,当施工重点在右幅时,可以在左幅划分双向行车道,把双向双行车道改为双向三行车道,尽可能让更多的车辆在剩下的车道内通行。

2.路网分流

路网分流就是将整个城市的公路看成一张无形的大网,牺牲最短的运输路线和最经济的交通路线,尽可能确保在施工的时候整个交通路段和未施工前相比,不会受到较大幅度的影响,服务质量也没有大幅度下降,从而进一步减小施工干扰,减小施工者的人身安全威胁,提高施工者的施工效率,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在修建施工道路的基础上,还可以设置施工便道,确保施工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确保自身安全。

三、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道路施工有很多种分类,包括普通的路基施工、路面施工、桥梁施工、施工隧道、涵洞施工、通道施工、互通式立交施工等。在进行路基施工的时候,应该注意填平老路基附近的松软土层,挖成适当高度的台阶,再修筑新路基。在进行路面施工的时候,在新路基老路基两面都应该进行施工。当今多使用的地面施工材料是沥青混凝土,要合理对其进行配比使用。

在进行桥梁工程施工的时候,桥梁下面两侧需要同时进行施工,而桥梁上面却需要进行分幅施工,达到扩建桥梁、拓宽桥道的目的。对于比较复杂的桥梁工程,在施工前要注意对多种方案进行探讨,选择最合适的方案后再行施工。

涵洞和通道工程的施工比较简单,扩建的唯一办法就是接长,因为任何别的改动都很容易对涵洞或通道上方造成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配合路基施工一同进行,注意施工时对周围的影响。

隧道工程的扩建就比较困难,需要重点研究分离式方案和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工作。

互通式立交的施工可以采用原位或移位的施工扩建方案,甚至可以拆除另外修建或局部改造。众所周知,互通式立交的几个构建分别是主线、连接部、匝道、立交桥、被交线几个部分,认真分析该立交的各个部分和整体对扩建交通的影响,再进行方案的设计选择,可以规避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

总而言之,尽可能维持公路原有服务质量,提高施工者施工效率和确保施工者人身安全,是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丰焰,周伟,王元庆等.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设计探讨[J].公路,2006(1):109-113.

篇7

(一)城市轨道运营发展的要求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里程将达到2000公里至2500公里。每年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达到2000~2400人,旺盛的人才需求对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就必须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适应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企业用工的要求。

(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变迁的要求

传统高职教育教学计划中,课程内容忽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与理论教学不能有机对接,不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因此,必须对现有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

二、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思路

(一)确定专业定位

学生的职业生涯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结合。专业定位立足于学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职业生涯发展,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企业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实施以岗位任务为导向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与岗位任务相匹配。按照城轨交通运营领域行车、客运二大岗位群的岗位任务的内在逻辑关系设计课程,从岗位需求出发,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三)突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组织课程

围绕行车、客运二大岗位群的岗位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岗位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知识、能力与素养。注重职业情境中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

(四)以岗位任务难度为线索由易到难课程安排

行车、客运二大岗位群所主要从事的工作任务具有由简单到复杂难度逐步递增的内在关系,据此将学习领域课程合理排序,学生系统学习后,获得完整的岗位职业能力。

(五)突显以运输组织模式为依据实施教学

以车站行车工作、调度指挥等运输生产任务为载体,依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生产高度集中、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组织特点,设计学习情境,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在真实的体验中强化岗位意识,获得岗位职业能力,内化职业素养。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点

(一)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方式创新

为确定人才规格,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深入企业,进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确定本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规格。

(二)人才培养策略创新

本专业岗位群内部岗位之间由低到高呈递进关系,岗位之间的递进关系是由不同岗位所需不同能力形成的,能力与岗位的递进关系成正相关。针对该专业对应的岗位群能级关系的特点,在本专业推行“循岗施教”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三)课程体系创新

1.课程体系构建方法创新对岗位群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车工作》、《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工作》、《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等5门学习领域课程,系统设计与“以岗促教、突出应用”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

2.新课程体系通过“理论+实践、实践+理论”,合理配置,将理论穿插在实践教学中“,边理论边实训、以实训促理论”,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涵盖基本技能、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等多层次,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

(四)教学模式创新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等教学模式。

(五)评价体系创新

1.评价主体由一元化变为多元化成立企业人员、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与不同能力水平相适应的评价办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日志、实结、管理制度、实训评价等,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2.评价指标由单维度变为多维度评价方式由单一化变为多样化;评价结果由终结性评价为主变为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

3.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职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要求。

四、新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

(一)立足一线,适应发展

深入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调研,深入研究职业技能标准与工作任务。

(二)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按照“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工作任务—教学项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评价评估”组织教学。

(三)策略灵活,适应订单

订单班有很大的随机性,有时在进校就组班,还有的在毕业时组班。

(四)工学结合,上岗对接

篇8

为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决定》(晋政发〔2009〕33号,以下简称《决定》)、《关于印发晋中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政发〔2010〕4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和《晋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政办发〔2008〕97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精神,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全市范围内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网络和工作机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工作理念,努力构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居委会)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三级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网络,在全市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积极配合”的道路交通安全长效工作机制,强化人、车、路的源头管控,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促进我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二、主要内容及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1月)。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相关单位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切合各自实际的工作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和安排部署,迅速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网络和工作机制。

(二)实施阶段(2010年2月—5月)。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着重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机构、人员、场地、办公设施等,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具体内容为:

1.全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成员单位要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落实办公场所,责成一名分管领导负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确定一至两名兼职交通安全协管员,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备案。对兼职交通安全协管员,实行分级培训,培训合格的,取得证书,持证上岗。

2.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成立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下设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由司法助理员兼任交通安全协管员,并安排一至两名专职交通安全协管员,由辖区派出所或交警中队负责协助指导开展工作。

3.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对辖区企事业单位机动车、驾驶员情况进行摸排统计,并将结果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办公室。由办公室责成拥有机动车30辆(包括单位职工自有车辆)以上或机动车驾驶员50名(包括单位职工家属)以上的单位,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并确定一至两名交通安全协管员,同时要健全相关信息沟通机制。

4.在行政村、社区设立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原则上聘请治保主任、社区主任担任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办公室备案,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辖区派出所或交警中队负责协助指导开展工作。

5.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要指导督促各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开展基础性管理工作,建立一职三档五制度。一职即明确工作职责;三档即建立机动车基础档案,机动车驾驶员档案,机动车和驾驶员动态管理档案;五项制度即:《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机动车管理制度》、《机动车驾驶管理员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日常工作制度》,并根据工作需要和业务特点,建立其它相应工作制度。

(三)总结考评阶段(2010年6月—7月)。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将组织专人,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相关单位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网络和工作机制进行检查、考核、验收,及时掌握各地工作完成情况,并进行通报。同时做好迎接晋中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考核验收工作。

三、工作机制及任务

(一)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主要职责:

1.研究部署、指导协调全局性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

2.充分发挥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认真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研究提出解决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中重大问题的措施;

3.督促检查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决定和工作部署的执行落实情况;

4.审定和下达年度交通安全控制考核指标;

5.根据工作需要组织交通安全大检查活动;

6.组织、协调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7.指导协调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协助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8.接受市安委会的组织、领导、协调,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其他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

(二)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交警大队,负责本级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的日常性工作事务。

主要职责:

1.承担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的日常工作,承办会议及安排重要活动;

2.监督检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决定事项的执行落实情况;

3.具体组织安排交通安全大检查和专项督查;

4.参与研究制定有关部门在交通、城建、道路、规划,科技发展,资金投入等涉及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

5.组织协调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协助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6.对省、晋中市、市安委会下达的交通安全考核指标进行具体分解、细化,并组织对交通安全责任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7.指导协调交通安全管理行政执法工作;

8.承担安委会涉及交通安全方面的工作,督促检查各项工作和措施的落实情况;

9.负责与各部门建立定期联系、协调制度;

10.承办市预防交通事故领导组交办的其它事务。

(三)乡镇、街道办事处预防交通事故领导组工作职责:

1.严格执行上级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的指示精神和部署要求,制定本级预防交通事故对策,科学论证、合理布建辖区交通安全规划的长期目标;

2.根据上级安排或工作需要,组织辖区交通安全大检查活动;

3.监督、协调和考核有关职能部门的预防交通事故工作,督促各交通安全管理机构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

4.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创建符合当地社情的交通安全教育模式,促使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与其它法制教育并轨;

5.协调构建交通事故救援与急救系统,制定符合辖区实际的、切实可行的预防特大交通事故方案和特大交通应急预案;

6.完成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建立交通安全志愿者队伍。由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负责制定招募细则,广泛在全社会招募交通安全志愿者,并明确服务内容,指导志愿者队伍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五)各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职责:

1.负责管区机动车辆、驾驶员的建档、备案工作,建立基础性工作档案;

2.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对管区所辖机动车驾驶员和交通参与者的法制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3.协助交警部门抓好管区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如事故报警、救助伤员、维护事故现场等;

4.对管区的交通事故黑点进行排查、建档,并督促相关部门限期整改;

5.对涉及管区居民的交通事故,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

6.协助管区内机动车驾驶员办理车辆管理业务、驾驶证业务等相关事宜;

7.完成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交办的其它事宜。

(六)各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职责:

1.按照交通安全宣传“五进”的要求,发放公安交警部门提供的宣传资料;

2.全面掌握所辖机动车和驾驶员的基本情况和变动情况,清理登记无牌无证车辆和无证驾车人员,并督促无牌无证车辆上牌落户,督促无证驾驶人员参加培训考证;

3.定期组织驾驶员的安全学习教育,传达上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和督促其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交通安全常识;

4.对危险路段进行排查登记,并上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办公室;

5.组织相关人员在重大活动、传统节庆、婚丧嫁娶等群众集中的地方,劝说群众不乘坐拖拉机、低速汽车等不安全车辆,教育群众遵守交通法规,不违法载客、违法驾驶等,对不听从劝阻的违法人员,要及时告知交警部门进行依法查处;

6.建立本辖区交通管理基础台帐。认真填写、统一制作的《机动车辆登记台帐》、《机动车驾驶员登记台帐》、《辖区无牌机动车排查统计表》、《辖区无证机动车驾驶员排查统计表》、《交通安全工作会议学习记录》、《交通安全宣传登记表》、《辖区事故隐患(黑点)排查整改情况登记》,及时掌握机动车和驾驶员变动情况,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

四、工作要求及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网络,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创建“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必须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实行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抓紧、抓好、抓落实。同时加强调查研究,分析当地实际状况和特点,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工作,确保工作落在实处,抓出成效。

(二)强化工作运行,建立管理机制。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机制,按照“属地管理,下管一级”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结合省、晋中市要求建立《*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市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市交通安全管理举报奖励制度》、《*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专项督查制度》等四项工作制度(见附件)。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要严格结合四项工作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每季度召开专门会议,对前一阶段全市事故预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通报批评和表彰,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动员、安排和部署。

篇9

关于印发××年元旦春节期间安全生产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街交安办,交通各企事业单位:

元旦、春节已近是客货运输高峰期,运输量大而集中,运输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春运旅客运输组织的任务非常艰巨,给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带来较大的压力。为提早做好运输安全的各项准备工作,落实相关安全防范措施,杜绝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伤亡事故,确保元旦、春节期间的运输安全,给群众出行提供安全、畅通的乘车(船)环境,让全市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根据重庆市交委《关于切实做好××年元旦春运期间安全工作出了的通知》(渝交委安号)要求,现将《交通局××年元旦春节暨春运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市交通局

×年元旦春节期间安全生产

工作实施方案

元旦、春节期间是客货运输的高峰,运输量大且集中,运输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春运旅客运输组织的任务非常艰巨,给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带来较大的压力。为提早做好运输安全的各项准备工作,落实相关安全防范措施,杜绝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伤亡事故,确保元旦、春节期间的运输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运输安全是元旦、春节期间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把运输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从稳定大局出发,切实加强安全工作领导。市交通局成立元旦春节期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安全法制科科长、港航管理处主任、市运管所所长、市公路养护段段长、市路政大队大队长为成员,领导小组设办公室于安全法制科,联系电话:(传真)。在元旦春节期间,交通各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组织制定严密的预防事故方案,从统筹安排、安全教育、监督检查三个方面抓好落实,指挥和协调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

二、落实责任,强化交通运输安全监督

各单位要针对薄弱环节,突出工作重点,切实履行职责,把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到实处,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元旦、春节期间的交通运输安全。

(一)地方海事处要切实加强交通安全管理。一是要开展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以“四客一危”船舶及景区游览船、乡镇(客)渡船为重点,严厉打击违章航行,加强航行监管。二是要对参加元旦、春节期间运营的客船、渡船、危险品运输船和船员进行严格的审查,严禁不具备安全航行条件和船舶参加营运,严禁不适任的船员上岗操作;三是要加强现场源头监管,防止客船超载、冒雾航行,防止渡船超载规定航线渡运。督促船公司加强对船员的安全教育,落实各项安全操作措施,做到遵守航行;四是狠抓砂船超载专项治理工作,要下决心彻底根治砂船超载行为,加大检查力度,调整力量,抽调机关科室人员充实到第一线,掌握好政策与标准,决不允许漏掉一只砂船未通过检查放行,切实履行职责,对严重超载的砂船实施严管重罚,确保砂船治超工作有明显的好转。五是加强水上消防安全管理,督促船公司按照《交通部〈运输船舶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落实消防责任,要组织力量,对船舶的消防设施、设备进行一次检查,组织消防演练,并完善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发现火灾隐患要及时督促进行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六是对客运码头、渡口、习惯性上船点要落实专人监管,认真执行“双签”和乘客数额登记制度,对装载的乘客人数要做到心里有数,必须按核定人员装载,防止客渡船冒雾或超员航行。七是要认真做到元旦、春节期间水上监管的工作方案,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督促镇街加强船舶的安全管理,纠正和查处各种违章行为。

(二)交管所要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的源头管理。按照“三关一监督”的工作要求,一是严格审查从业人员资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有关规定,对驾驶员、进行严格的审查,凡不具备资格的驾驶员、绝不参加春运,要坚决取消其从业资格。

逐步建立交通运输从业人员重大违章及事故公示制度。对造成人员伤亡的营运驾驶员、船员,要进行公示,情节严重、安全意识薄弱的从业人员要进行再教育和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考试不合格的要依法取消其从业资格。二是严格驾驶员的安全教育。运管所要督促运输企业落实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分析运输事故的典型案例,提高节假日安全意识;组织观看“关爱生命、安全出行”宣传挂图和光盘音像资料,客运驾驶员的教育率要达到。三是严格运输车辆的技术审查。各运输企业要组织力量对运输车辆的技术状况进行检查,保证车辆的技术状况保持良好。运管所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客运车辆的技术状况进行严格的审查,凡不符合技术条件的客运车辆一律不准参加营运。

运管所要对维修企业二级维护保养作业的情况进行检查,对于不按国家规定有关技术规范进行车辆维护和检测,出具虚假的二级维护合格证的维修企业和车主要依法从严处罚。四是严格经营站场安全监管。督促各汽车客运站、履行职责,认真落实“五不出站”的规定,落实安全例保检查和“三品”检查制度,防止“病车”和超员车出站,防止易燃、易爆、放射性等危险品上车,把好站门安全关。市运管所要对经营性车站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坚决取缔非法设立的汽车客运站。对经营性车站落实有关安全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工作不落实的要依法进行处理。

三、突出重点,落实各项安全管理

(一)严格车辆的动态监管。超长客运、农村客运及危化品运输和高速公路运输车辆是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的重点。各有关运输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尤其要督促运输企业严格按规定配备颠簸客运车辆的驾驶员,保证晚间点至凌晨点不夜行山区危险公路,防止驾驶员“两超一疲”(超载、超速和疲劳驾车),做好预防工作;有关运输企业要加强对安装了终端车船的动态监管,及时发现动态中的安全隐患,有效防止发生各类运输事故。

加强乡镇客渡船和自用船舶的安全监督管理,督促乡镇政府落实客渡船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客渡船的安全管理规定,杜绝客渡船超载、冒雾航行,坚决打击自用船进行违章载客运输。

(二)严格客运包车的安全管理。严格按照“五定一审批”(定车、定人、定时间、定路线、定安全责任人)和“三交代”(交代车况、交代路况、交代安全情况)规定落实包车安全管理。即:承担包车客运的企业必须符合相应的资质等级,车辆技术状况必须良好,驾驶员具备相应资质并熟悉道路情况,运距单程在公里以上(高速公路公里以上)的包车,必须配备名以上驾驶员。各级道路运输机构办理包车牌时,要按照包车管理的规定严格进行审查,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一律不予发放包车线路牌。

四、各镇街要认真履行乡镇船舶和乡村道路安全管理职责

各镇街作为乡镇船舶和乡道公路安全管理的主体,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将元旦春节期间的水上交通安全和乡村道路安全纳入工作议程,作好安排部署。一是加强乡镇船舶船员的安全教育,打消船员违章航行的侥幸心理。二是加强码头、渡口、习惯性上船点的现场监控,督促监管人员在岗到位,严格执行“双签”和乘客数额登记制度制度,防止船舶超载、冒雾航行等违章行为。三是做好辖区内乡村道路的维护工作,清除可能影响安全通行的路面障碍,完善有关标志,保证车辆特别是客运车辆的行车安全。

五、维护安全基础设施,加强交通安全管理

市公路养护段、市路政大队及各收费路桥单位,应组织力量对公路的安全通行情况和事故频发路段的安全标志等设施进行检查,清除可能影响安全通行的路面障碍,疏通边沟、涵洞,完善有关标志,消除安全警示牌等设施的不安全因素。对可能出现滑坡坍塌的危岩堡坎以及涉险桥梁隧道,要设置警示标志,采取排险措施和制定抢险预案,及时排除影响安全通行的隐患,确保公路安全与畅通。

总结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各单位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今年以来发生的事故进行认真清理,分析事故原因,针对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确保春运安全生产

安全检查是消除事故隐患,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是做好元旦、春运安全的有效措施。各交通行业管理机构、运输企业要结合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主要领导要亲自带队组织运输安全专项大检查。检查的重点单位是:交通运输企业及车站、码头、渡口、事故易发段等重点场所和建设工地,易燃易爆、有害及腐蚀品的运输等。检查的主要内容是: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情况;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情况;车辆维护保养及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的落实情况等。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责成有关单位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如发现有失职渎职的要做到有责必究,绝不姑息迁就。

七、加强安全信息报告,落实应急救援处置预案

各单位要安排好元旦、春节期间的安全值班,春节长假期间每天要有一名领导在岗带班。安全管理干部的通讯必须随时保持畅通。发生事故灾害或重大险情务必按照《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加强全市交通系统安全生产事故信息管理及明确事故处置规定的通知》(渝交委安〔〕号)规定及时报告。凡发生人员死亡的事故,务必在第一时间及时向市交通局安全法制科报告(电话:);重特大事故或重大险情应在小时内向市交通局书面报告,一般伤亡事故在小时内向市交通局书面报告,违者将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各交通行业管理机构、各交通运输企业要对本地区、本单位实施应急救援预案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和组织必要的演练,做到事故灾害发生后,能及时启动预案,组织救援人员、救援装备赶赴事故现场,参加救援。

八、严格安全责任考核

篇10

关键字: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功能定位分析;交通组织优化

Abstract: the author traffic engineering design example, discusses the traffic engineering design the overall thinking and technology.

Key word: traffic engineering design methods; Functional positioning analysis; Traffic organization 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总体框架

通过大量的工程设计实践,笔者将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功能定位分析。 交通组织优化。 详细交通设计。这里作者对多地开展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项目进行总结,并就各个阶段的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和思路进行探讨。

二、功能定位分析

道路交通功能需要结合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发展趋势,根据城市道路交通总体网络布局、道路周边用地布局等因素综合确定。这一阶段需要重点从以下几点考虑:

1.回顾道路交通历史沿革,以史为鉴分析功能定位。

在苏州人民路北延伸线规划设计工作中,首先分析了人民路在20 世纪以前、民国期间直至目前各个阶段的功能演变历程,并总结分析了人民路南下的经验和教训,得出人民路北延伸线不能复制以满足机动车发展为主的建设模式,为最终将其功能确定为城市发展主轴和公交主走廊提供了重要依据。

2.结合土地利用特征,综合分析道路交通功能。

在北川新县城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中,结合不同的土地利用形态和居民出行特征确定北川新县城道路交通功能,居住区道路以满足居民集散功能为主,采用较密的东西方向干路强化集散服务;休闲旅游区道路除满通功能外,还需要营造休闲和轻松的氛围,因此结合地形采用自由式路网形态;工业区道路以满足货运车辆和产业区对外联系功能为主,采用大格网形态,保持一定道路间距,因此也能满足工业建筑对用地的要求。

3.结合综合交通网络,分析道路的功能定位。

道路交通功能需要与周边道路、公共汽车、轨道交通、枢纽等各类设施相结合综合论证研究。在调整、优化道路交通功能时,同时也需要对其他道路交通功能进行调整。

以海口市长流起步区为例,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核心工作之一是对中央大道功能的判断。中央大道和中央公园一起构成了起步区的中轴线,中央大道不仅是起步区景观集中展现的走廊,更是起步区新风貌、新文化、新特色的代表,对整个起步区的品质、形象起着关键作用。也就是说,中央大道更重要的功能是展示新区城市风貌。而中央公园是未来市民游憩休闲的空间,不是绿化隔离带。因此,中央大道是多种功能复合的综合景观功能轴,应以景观为主,同时兼顾周边地块集散交通。因此在该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中,设计者降低了中央大道的交通功能,采用双向4车道,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并与城市设计相结合,全面打造起步区的中央景观主轴。

三、交通组织优化

这一阶段的核心工作是在明确道路交通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保证交通组织与道路交通功能协调一致,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制定交通组织方案。

1.以总体交通组织策略为核心,对道路交通网络进行优化。

以苏州市人民路北延伸线为例,人民路北延线直接与古城区相连,如何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保护古城是交通组织的关键工作之一。研究中提出两种机动交通组织对策:第一,通过道路交通网络层层分流机动交通。第二,将人民路进入古城区的机动车道数逐渐压缩,减少机动车对古城区的冲击。

2.以出行方式优先次序为依据,统筹各种交通方式。

以北川县城重建工作为例,根据新县城交通特征,确定以非机动交通优先作为总体交通组织策略。在空间布局上划定稳静交通区,限制机动车速度;在资源分配上非机动交通通行空间占道路面积的51%,非机动交通网络密度也远远高于

机动交通。交通组织综合考虑各种交通方式的统筹协调,合理引导机动车出行以保证非机动交通优先。对于外来游客,鼓励采用公共自行车出行,并设置旅游公交环线,串联主要旅游设施;将旅游大巴统一集中停放在旅游停车场,减少县

城内交通量,保证非机动交通环境。

3.依据现状交通流特征,统筹优化交通组织方案。

以南昌阳明路交通工程设计为例,阳明路是串联机场、老城和新区的主要干路,既要承担大量远距离交通联系,又要展现南昌市整体城市形象。然而,由于周边路网没有完善,尤其是微循环系统没有建立,阳明路无法充分发挥城市门户和窗口的功能。按照交通组织总体策略“有减有加”,将不应由阳明路承担的短距离交通流(占40%)尽量通过微循环和周边路网分流,加强阳明路承担通过通的功能。

4.对于交通功能复杂的道路,分区分段提出组织方案。

以南昌市八一大道为例,该路全长13 km,既联系老城核心区又联系居住区和待开发区,不同路段土地利用、交通功能、交通流特征差异性很大,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交通组织方案。

四、详细交通设计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详细的交通设计保证道路交通功能和交通组织方案的实现。主要解决以下核心问题:按照交通组织方案应该控制哪些要素,如何控制;道路和路网中的关键节点、路段如何处理;道路沿线各类交通设施应按何种原则协调,以确保各自功能正常发挥;道路全线交通工程设计方案如何确定。

为保证详细设计方案能够落实道路交通功能定位、体现交通组织总体策略,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以下总体思路展开相关工作。

1.根据交通组织策略,系统协调沿线各类要素并制定相应控制要求。

道路沿线关键控制要素主要包括:①交通体系,包括非机动交通、机动交通、公共交通、静态交通、货运交通、交通枢纽等要求;②交通管理,包括交通管制措施、交通管理设施布局、交通控制方案等;③工程建设,包括道路平面线形、道路横断面、道路竖向、地块出入口、关键建筑选材等;④相关规划,包括道路沿线建筑立面、沿街建筑底商风格、道路景观、地下空间、路灯照明等控制要素的协调工作。道路交通工程设计需要针对这些要素制定控制要求,通过详细交通设计落实要求。这些要素也是施工图设计阶段需要重点协调的内容。

2.对关键节点和关键问题应该突破常规,创新处理。

在北川新县城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中,为保障交叉口处行人和骑车者的安全,有意减小交叉口路缘石半径,通过工程措施来降低机动车速度。很多缘石半径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取低值,有的经过研究论证甚至突破规范取更低值。在公交车站设置上,更多从乘客角度出发,改变传统作法,将公交车站尽量靠近交叉口,方便乘客换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