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有效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9: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的有效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的有效管理

篇1

环峰小学   王  林

【摘要】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基础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改革,新课程的实施能否成功以及学校能否发展,学校的管理者尤其是校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学校的发展依赖于校长的管理,校长如何进行有效的学校管理已成为学校发展不可忽视的迫切问题。本文将就学校管理的有效性谈谈笔者的一些见解与做法。

【关键词】 学校管理  校长  新课改  新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的管理工作迎来了许多新的机遇,但同时又面临着诸多新问题的挑战。那么,如何顺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潮流,对学校进行有效的管理呢?

一、转变理念  树立新的学校管理观

治校理念是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校长管理和发展学校的基本思想和观念。只有人的思想观念保持了与时展的一致性、同步性,才可以有效地把这种理念付诸行动,化为实践,才会使校长有所作为。所以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办好学校关键在校长,现代学校的发展需要校长具有适应时展的科学有效的治校理念。校长是学校管理的关键人物,在管理和决策制订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是管理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指挥者和控制者。要对整个学校系统的人、财、物、事等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现代教育及技术的发展,除了要求校长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掌握现代化管理方式和相关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外,还要有改革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力,校长的创新管理能力是学校成功的关键。校长要善于发掘本校优势,积极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进行办学实践。领导教职工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超越传统思维方式和模式,超越已形成的教与学的格局,不断探索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要明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课程开发的内涵。要学习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和先进学校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组织领导,统筹管理学校各项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并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汇集和传递管理信息,提高管理效率和精确性。能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选准主功方向,在实践中探索,在总结中创新,成为实施新课程的推动者,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管理风格,并由此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之路。

二、尊重教师  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校长管理好学校的关键是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给教师创设一个和谐的氛围,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好。校长要尊重、欣赏和信任每一位教师,尊重教师的意见、工作、人格与合理要求,欣赏教师的个性和点滴进步。这种理解、信任和尊重的体验会调动教师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极大地满足他们的自尊感和成就感,使他们对校长产生知遇之恩,使其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以发挥。校长在管理工作中,无论是学校良好形象的树立、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还是制订课改方案和样本课程实施方案等,先让教师讨论,提出意见和设想,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决议。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都让全体教师广泛参与、集思广益地更圆满地完成任务。在管理中校长还建立了民主协商对话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班主任联席会议制度等,让校长尽量做到指导不指令,参与不干预。这样有效地激发了教师主人翁的意识,激活了他们工作的主动性,也增强了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三、发扬民主  充分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

校长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方法,学校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条件下得以生存,从而更好地发展。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搞好学校工作是每个校长的渴望,但光靠校长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做好的,必须靠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学校的重大事情、重大决策,必须经教代会表决通过,只有这样,学校的重大事情才能顺利进行,如:班主任的产生如果由校长来指定,很难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由全体教师推选出来,或采用竞选的办法,让教师发表竞选演说,找到适合发挥自己能力的年级当班主任,再通过教代会讨论通过,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聪明才智,也为教师提供了施展管理能力的空间。

四、制度治校  促进科学规范管理

篇2

一、强化“三项”建设,提高服务效率

(1)思想建设。在思想建设方面,首先要强化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观念,明确服务宗旨,这是搞好后勤工作的根本。有的后勤人员认为后勤工作是伺候人,低人一等,有自卑思想。对此,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他们学习,开展个别谈心、对话交流等形式,使后勤人员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意义,增强光荣感、责任感,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认真解决和关心后勤人员的生活、福利待遇上的一些实际问题。

(2)队伍建设。在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可以这么做:定编、定岗、定责、定绩效。第一步:后勤人员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条件,对照岗位和职责要求,申报工作岗位。第二步:通过群众考评,领导考核,合格者由后勤处聘任上岗。第三步:根据聘任岗位和岗位职责,由后勤处考核定绩效。这样虽然给后勤工作人员虽然带来了压力,但同时也增强了动力。如:学校水电工,这属于学校正式工人。原来的电工只负责处理学校的水电问题,岗位固定,绩效固定。常常老师们反应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工作没激情。聘任制后,他不仅应聘了水电岗位,还应聘了木工岗位。由于岗位与绩效工资挂钩,两个工作岗位比原来一个工作岗位还省时省力,老师反映的问题当天解决,没有拖沓现象。实践证明,聘任制打破了“大锅饭”,端走了“铁饭碗”,有利于大家的工作热情。

(3)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上,学校应从人、财、物、事四方面建立健全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例如,在管财方面,可以制定《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总务主任岗位职责》《伙食团长岗位职责》《会计岗位职责》《出纳员岗位职责》等;在管物方面,针对学校范围大,物资容易消耗、散失的情况,制定了《校产管理制度》《公物损坏赔偿制度》等;在管事方面,可制定《校园管理规定》《绿化管理规定》《基建管理制度》《食堂管理规定》等。这些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了后勤工作的规范化,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从而提高了后勤工作的效率。

二、搞好两个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搞好两个服务”,即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后勤工作必须有“四性”:一是要注意超前性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先行一步,超前准备。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注意根据学校整体工作计划,教育教学工作过程的转换以及时令季节的变化,提前安排后勤工作,调动人力、物力、财力,做到服务工作主动及时。二是要增强预见性,常规性的后勤工作可以超前准备,而对一些非常规性的工作,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注意观察,未雨绸缪,尽可能多一点“先见之明”。三是要考虑周密性。后勤工作直接关系到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直接影响到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因此要做到周密细致。四是要注意教育性。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学校一切工作人员都是教育工作者,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育人,后勤部门的一切工作都必须用育人这把标尺来衡量。

三、合理计划,调配学校资金

现在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资金往往不足,这也是当前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者都会遇到的棘手问题。为了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让师生员工生活得满意,学校会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而尽力投入,致使时时缺少钱,事事花大钱。这样就一方面会导致该买的买不回,该建的建不了;另一方面是资金严重浪费,不该买的买了,不该建的建了。这种就需要后勤工作人员把好关,不该买的不买,不该建的不建,优化学校资源分配,把钱用在刀刃上,集中必要的财力,合理使用。

四、加强管理,控制物资消耗

目前各学校基本上存在的是:一方面学校物资供应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校用具使用严重不足;一方面是学校物资消耗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是校用具使用率呈低不上。学校后勤工作者们如果打破条块界限,改变彼此分割的局面,使学校和社会沟通,实现学校与社会各自所拥有的资源共享共用,这样就可以把学校的物资消耗降低到最低的程度,把校用具使用的频率提到最高的程度。

五、安全管理工作深入人心

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年初,学校层层签订责任状,使每位教职工安全责任入心、入脑,工作中丝毫不放松安全责任这根弦。学校利用军训、周会课来落实安全知识,开展安全疏散演练、消防逃生演练,每周排查一次学校安全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学校大门、教学楼、宿舍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班制,每天有专职校领导带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大门实行外来人员登记制,联系好办事人员,方可放行。实施值夜班人员夜间巡视制度,做好食堂、小卖店、饮用水的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定期为学生打预防疫苗,每个班应做好晨检记录,发现疫情及时上报教育局和疾控中心。

六、创新发展,提升后勤服务管理品质

学校后勤部门的工作主要有教室和宿舍的规划、施工建设、基本维护,校园环境的绿化和美化、各种基础设施的整理和维修以及教育设备的配置等。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让人们对学校教育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学校的后勤工作,对服务的要求和标准明显提高,后勤管理工作也因此变得更加规范有序。新时期就应该不断改革传统的服务模式,积极思考后勤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总之,学校后勤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管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要用服务的理念来规范,要用及时的行动来实现,要想在前头,做在前头,解决师生的后顾之忧,使教师集中精力搞好教育教学,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素珍.学校后勤管理之浅见[J].咸宁学院学报,2009,(02).

[2]张明华.浅说学校后勤管理[J].基础教育参考,2008,(06).

[3]张延廷.浅谈学校后勤管理[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04)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有效途径

如今,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90后”,学生们的个性明显,再加上他们在家中都是娇生惯养,在管理的时候就比较困难,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这并不是中职学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管理难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原因是我们应该反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才能保证中职学校的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学生们的学习质量。

一、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1.学习能力不足,文化素质偏低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初中毕业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所以就走进了中职学校学习技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自己以后的命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管理,这些学生的文化素质低,在初中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属于不学习还经常调皮捣蛋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之后学习的环境更加自由,这样他们就很容易管不住自己,做出一些违纪的行为。另外,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比较难理解或者是不会做的题目,就可能产生厌学的情绪,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也很不利。2.娇生惯养,社会适应能力差“90后”学生在家中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者是“小王子”,他们在学校与同学相处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矛盾,产生矛盾之后互不相让,这样就很容易出现问题。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也不懂得各种技巧,而且还缺乏诚信和团队精神,导致他们在与人沟通或者在生活的时候就经常出现问题,出现问题就很可能产生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都是很不利的。3.个性突出,心理素质不健全中职学校很多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健全,并且心灵很敏感,他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骄傲或者是自卑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有就是这些学生的个性很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很奇怪的想法,他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显得心胸很狭窄,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会使用极端的手法,对同学和自身的发展都是很不利的。

二、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管理者的业务水平低在新的时代我们就需要进行不断改善管理手段,但是一些中职学校的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很低,这就很容易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管理者要在管理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层次性,这样管理者在管理的时候才能全面管理,保证学生们的问题得到合理解决。还有就是一些中职学校的管理者存在一定的懈怠情绪,在管理学生的时候不积极,也没有建立奖惩机制,这样学生们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得不到具体的惩罚或者是奖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2.管理模式单一中职学校需要不断进行改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但是,一些中职学校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管理形式单一,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大的抵触心理,对管理学生来说是很不利的,所以我们需要改进。3.班主任队伍现状堪忧我们都知道,中职学校班主任的工作量是很大的,而且还经常出现费力不讨好的现象,所以很多的老师都不想担任班主任的职务,这种情况下,班主任人选就经常更换,这样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还有就是一些老师出于功利性的思考担任班主任,但是他们担任班主任期间并没有给管理学生带来任何发展。

三、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中职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改变以往单纯的说教,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添加对学生们行为和思想的教育,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们的管理问题。2.改变传统单一管理模式老师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管理方式,积极发动学生参与到管理的过程中来,这样学生们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相互监督,保证不出现管理问题。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是很关键的,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们生活的引导者,对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很重要。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加强老师的责任意识,这样我们才能保证班主任在工作时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总结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和学校的发展,所以我们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学生们的健康发展和学校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小鲁.广东省中职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探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02):1-3.

篇4

[关键词]金字塔式管理;扁平化管理;团队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9-0083-06

在苏联教育管理理论的影响下,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内部管理基本采取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模式。近些年,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要求基础教育要由传统的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培养目标之一是由标准化转变为个性化。因此,随着很多中小学校规模的扩大,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弊端日益凸显,阻碍了中小学校的发展。为顺应时代要求,如何发挥金字塔式管理模式的优势,有效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中的弊端,追求一种更适合规模较大的新学校管理模式,成为很多学校改革实践目标。

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笔者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思考,通过理论学习和研究,掌握了相关管理知识,在把握好管理工作的一些规律的同时,运用科学的管理艺术和方法,结合校情,提出了“建设教师团队,实现扁平化管理创新”的管理理念。通过教师团队建设实现学校的扁平化管理模式。

一、学校管理现状及弊端

以我校(桂林市将军桥小学)为例,学校现有2个校点、41个教学班、近2000名学生和100多位教师。目前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是金字塔式的传统管理模式,即校长 分管副校长 中层职能部门 学科大组长或年级组、教研组 一线教师的多级呈条线形式的管理模式。如:在学校管理中,各项工作由校长对副校长进行分工安排,分管副校长牵头负责,相关处室人员给各年级组或教研组布置任务,最后由教学一线教师去执行和完成。分管副校长负责指导相关处室对下面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并向上级汇报。这种分头负责、分层管理、逐层落实与逐级考核的管理模式的好处是:确保了学校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管理无盲区,提高了学校管理的质量。但在该理论基础上建立的组织模式会呈现底端较大、随着等级上升而人员数量随之下降的金字塔状。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该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渐露出以下弊端:

(一)德育、教学两条线,易脱节难协调

作为学校工作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教育和教学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应以一条主线贯穿始终。目前学校管理是教研组隶属教务处、年级组隶属德育处,形成了德育一条线,教学一条线,各有一批人马,各有各的工作模式。上述双线管理在操作过程中易各行其是,各层次之间的横向关联性不强,人员之间缺少沟通、互动与资源整合、共享的机会,协调困难,经常给教育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二)管理过程环节多、战线长、效率低

按传统的管理模式运作,学校工作安排要经过以下程序:校长与主管副校长将工作计划传达给教务主任或德育主任,教务主任或德育主任交代大组长或召开教研组长会以传达布置,再由教研组长通知备课组及全体教师。同理,来自教学一线的信息反馈也要经过相同路线向上传递。由于层次多、战线长,双向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比较缓慢,且易造成变形或流失,再加上管理重心偏高,有时会脱离实际,这会影响领导的决策与管理效能,造成决策不准确,降低学校办学效率等。

(三)领导层权力集中、干预多,教师无自

“金字塔式”管理的思想流向是自上而下、逐层贯彻与执行的,下一级对上一级负责,上一级对下一级考核。时间一长,自上而下的管理流向会让校长不由自主地产生“塔尖”意识,权力集中最终导致校长意志成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行为,校长的意志成为学校全体的意志,不利于学校发展。尤其因为年级组和教研组非相对独立的教学管理基层行政组织,领导层及职能处室对年级组和教研组的各种工作干预过多,导致年级组和教研组缺乏必要的自,缺乏自下而上的自主决策与主动参与意识,影响各组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创造力不足等弊端。

(四)教师单兵作战多,缺乏团队意识

目前,学校的教师评价机制主要针对教师个人业绩和工作能力,如我们现行的教师绩效工资等。这种评价机制导致教师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都较淡薄,无论是在教育还是教学工作上,多数教师都以确定个体目标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作为个体成长发展的方式。出于教师间的竞争,教师不愿分享经验和好的资源,学校在提炼好的教学理念和整体推进新课改进程方面的难度较大。除少数教师外,大多数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得不到有效指导和引领,教师之间理解教学大纲、把握教材和教学技能的差距得不到快速有效的缩短,从而也造成教师成长慢、工作量大、负担重与效率、效益低的现状。

二、理论依据及思考

(一)扁平化管理模式

所谓扁平化管理指通过减少中间管理层次、扩大信息沟通范围而增加管理幅度,通过实施权力、目标和任务分解来强化责权对等的分权管理,调动基层的创造性、积极性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种管理方式。

扁平化管理是针对传统组织结构“金字塔式”管理而言的,具体指当企业规模扩大时,改变原来增加管理层次的做法,转而增加管理幅度。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形式。在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中,金字塔式和扁平化共存。“扁平化”成为现代组织变革的关键词的原因是传统组织形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造成决策链过长、反应缓慢,为避免淘汰,就须选择那些与市场关联度高的部门进行分权、授权管理,使企业集团在规模扩大的同时,组织机构趋向“扁平化”。

实施扁平化管理的优势是:1.管理重心下移,有效拉近了被管理者与管理层之间的距离。2.管理核心在管理内部,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他们可对其所在团队的工作直言不讳,对工作中的不足大胆谏言,形成当家做主的思想。这样不仅能调动成员积极工作的热情,还能激发他们不断创新的欲望。3.它强调团队的作用和集体的智慧,变“金字塔式”管理的 “一人意志众人执行”为“集体的事情大家想点子”,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的现代管理理念。

(二)团队与群体

21世纪是一个团队至上的时代,所有的事业都将是团队事业,依靠个人的力量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社会的需求。只有拥有一支具有很强向心力、凝聚力与战斗力的团队,拥有一批互相鼓励、支持、学习与合作的成员,事业才能不断发展。

乔恩・R.卡曾巴赫在《团队的智慧》中指出:团队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共同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组成的群体。“并非所有的工作群体都是团队。比如,许多学校都组建了教研组、备课组或课题组等,但大多属于工作群体而非团队。卡曾巴赫和史密斯的研究形成了“ 团队绩效曲线”, 以阐明工作群体与团队之间的差异。(如图1所示)

在这个模型中,工作群体和团队的区别是工作群体不具有发展和扩大其绩效的责任。卡曾巴赫和史密斯强调:对于组织来说,工作群体是完全适当的,人们通过参与工作群体来分享信息、做出决策和协调行为。与团队的区别是,它强调让每个人承担自己分内的责任。而团队是由少数具有互补性技能的人组成的,他们具有共同目标,在一起工作时所取得的成就,远比按个人的方式或以工作群体为基础的方式运作时所取得的成就大得多。

1.假团队:其成员被指定在一起工作,但并没形成共同责任。事实上,他们按个人方式行事,只关心自身的责任,沟通贫乏、协调蹩脚,找机会搭便车,团体成员间的互动只会减损个人学习,这只是名义上的团队。假团队事实上比工作群体的效率还要低。

2.潜在团队:团队成员在一起对工作加以组织,并阐明完成任务的方式。但成员间的互动主要是共享信息,他们各自完成任务,只对自己的分内事负责,对他们的评价和报偿都是个体化的,彼此相互依存性很低。潜在团队是介于工作群体与真实团队之间的中间状态,其障碍主要是对共同的目标缺乏了解,由于强调个体工作职责而难以形成真正的协调运作。如果在正确的领导和管理下,潜在团队就能够通过改进成为真正的团队,提高效率。

3.真实团队:具有互补性技能的少数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联合在一起,他们具有明确的目标,团队成员对达成团队的整体目标尽责。他们有明确的角色与任务分派,不仅一起开会,共享信息和观点,并且互相支援和帮助,团队的效能大于个体的总和。《西游记》中唐僧团队之所以历经千难万险,克服重重困难才获得成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整个团队在取经过程中,有共同愿景。尽管其成员的动机可能不一样,但这并没妨碍共同愿景的作用,他们相互磨合与帮助,达到了和谐统一的境界。

4.高绩效团队:高绩效团队的成员有极高的责任感,他们不仅对团队的成功负责,而且对相互间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负责,通过密切接触的交往和分担团队责任建立联系。团队的效能很高,甚至超过预期的目标。大雁有一种合作本能,它们飞行时大多呈v形。这些雁飞行时定期变换领导者,因为为首的雁在前面开路,能帮助它两边的雁形成局部的真空。科学家发现,雁以这种形式飞行,要比单独飞行多出12%的距离,合作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据统计,诺贝尔获奖项目中,因协作获奖的占2/3以上。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前25年,合作奖占41%,而现在则占80%。

基于以上理论依据,并对校情进行分析和思考,学校拟对现行的管理模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作出合理变化,在学校中建立以年级团队自主管理和行政领导包级管理的机制,摸索和构建现代学校的新型管理模式和管理内容。即继续原来管理的优势,同时使之契合当前形势,使管理效益最优化。

三、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决策机制――压缩管理层级,构建年级团队

压缩管理层级,重在条块结合。为减少学校的中间管理层,学校撤销了学科大组长,并实行“条块”两条腿走路。所谓的“条”就是条线,有德育条线、教学条线、科研条线以及团队、总务、人事等条线。所谓“块”是年级一块,变学校的“中层管理”为“年级管理”。年级组内面对学生既有行为规范的教育、德育活动的开展,又有教学质量的监控和保证;“块”中有“条”,“条”中含“块”,校级领导分别负责全校的各条线,协调好全校的条线工作,又对一个年级组的管理进行分工,中层级别也分别设教导、办公室等岗位,具体做好条线工作。

构建年级团队,完善自主管理。以年级组为单位的自主管理模式是我校建设教师团队、探索扁平化管理的主要渠道和措施。学校将全体教师以年级为单位建立了7个年级团队(其中一个为奇峰分校)。年级团队人员的组成以本年级任教学科的老师为主,学校根据年级年龄段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对术科教师进行分配,让每个年级团队的成员在学科搭配上趋于均衡,便于年级团队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和活动。每学年开学初,学校就明确各团队的成员,力求做到团队成员相对固定化。每个年级团队设立一名团队负责人,并进行适度分权和授权,实施团队负责人负责制。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明确团队负责人的职、责、权与利,对年级团队的整体工作全面负责,实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跟踪,强化过程管理。团队负责人处于全年级管理的中心地位,使年级团队有了相对独立的管理权和较大的自主管理空间,有利于本年级教育教学任务的统筹安排。同时,学校还把全体行政领导根据分管工作和职能的不同分别安排到每个年级团队。这些团队的行政人员是年级团队的服务员和监督员,只负责对各年级部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协调和评估,话语方式是协商式的。他们的职能有两个:一是服务,看看团队负责人需要行政做什么,帮助团队负责人解决和协调家长、学生、教师间的问题、矛盾和冲突;二是监督,把握团队发展方向,使之与学校发展方向相吻合,如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纠正。学校同样给他们定责授权,层层落实。

(二)竞争机制――培育团队文化,实行团队作战

培育团队文化,营造团队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的具体体现,影响着学校管理改革的实施。因此,学校要努力营造出适合扁平化管理的民主、平等、积极主动与敢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作用,为教师团队的发展提供便利和支持。以年级团队为单位划分办公室,营造团队办公室文化。把学校的一些办公事务及教学事务权的管理责任赋予团队,让团队自行管理、自主决策和安排,便于有效地开展工作。如:在年级团队办公室内建立教参柜、教师图书柜、教师报刊架、年级教具柜与年级教学资源柜等。将各种教学资源、图书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权下放给团队自行管理,方便教师使用,为各团队提供便捷的学习与共享的资源,有效解决教参教具要每学期到教导处借还、教师图书要到图书室才能借阅以及教学资源由教导处统一管理并束之高阁造成的使用率低等问题和矛盾。有心理学家指出:一旦人们被赋予责任,他们就会对之更负责。只有学校给予教师足够的信任和方便,教师们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被有效激发,有利于促进学校的管理和改革。

实行团队作战,树立竞争意识。一支高质量的团队并非全是由优秀的个人组成,只要发展团队成员的搭配能力和提高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通过团队成员之间对复杂问题进行针对性探讨和研究,相互支持,共享成果,把彼此的作用联结起来,使工作向更复杂的共享性水平推进,将个人智慧逐渐转变为一加一大于二的团队智慧与力量,就能使团队工作的成果产生最大化。所以,学校在教学研究和课改方面也实行教学研究团队整体推进模式,去改变过去教师专业发展靠个人钻研和师傅传帮带的单一方式,整合教师资源,尝试智慧和知识共享,技能与特长互补的团队协作模式。如:加强集体备课模式的研究和转变,将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在学科中制定统一和共享的教案资源和导学案,缩短每个教师对教材大纲和教学目标理解的差异,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同一种教学模式的推动下快速成长,达到为教师减负增效的目的。同时,改变教师外出上课和比赛单兵作战的策略,实行团队作战的机制和模式。每位教师接到赛课任务后,由学校统一成立由不同学科教师组成的赛课团队,明确人员分工和任务,制定参赛目标和备课要求,整个赛课准备和参赛过程,团队成员全程参与。赛课结束,在团队内部对整个备赛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力求达到一人赛课、群体提升的目的,这样能有效解决以往教师单兵作战,到处求人帮忙的窘境,从而实现团队共振的效果。共振是物理学上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是指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的时候,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现象。共振在声学上也称为共鸣。有这样一个关于共振的故事:二战时期,一队德国党卫军经过一座桥梁,由于党卫军的步伐非常整齐,气势雄壮,产生的共振把桥梁振塌了,这就是共振的力量。因此,我们期待教师在专业实践的探索中,因为彼此默契而产生趋于相同或相近的频率,由此而产生文化共振,形成强大的团队动力。

(三)激励机制――改革评价体系,完善奖励制度

改革评价体系,以团队绩效为中心。 对于学校组织,如何考核教职员工的绩效昭示着学校的价值标准,关系到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对于教职员工,学校如何评价自己、自身价值能否得以体现并获得肯定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以往学校的评价和奖励制度多为个体奖励,由于评价结果与教师个人的利益直接相关,教师自我为主、闭关自守的思想加剧了教师个体间的竞争,从而失去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分享,这不利于教师团队的发展与成长。美国管理学家米契尔・拉伯福作为从车间成长起来的管理者,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发现,只要明确员工需求,并适当给予其所需奖励,人们就都乐意去完成能得到奖励的事情。团队合作强调团队内部的有效互动,相互帮助和支援,共同协作。因此,要建设好真正的教师团队,就要建立基于团队业绩和团队整体绩效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评价和报偿应由个体化转向团队化,以团队的绩效来进行评估,以教师团队的绩效作为评价与考核的内容,以团队取得的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强调针对团队而不是针对个人的评价。这种基于团队业绩和团队整体绩效的评价体系强调集体主义原则,使大家在亲密合作中淡化个人主义。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工作难以量化和评价的矛盾,有利于教师明确自己与组织、个人与团队的关系,有利于激励教师将其知识、经验贡献出来,有利于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围绕共同目标协同工作, 从而促进教师团队的健康成长。

完善奖励制度,以重奖激励为上。为促进团队的整体发展,学校实行全新的教师评价和奖励体系。每学期开展一次“星级教师团队”评比活动。学校成立评比专家组,制定了详细的星级教师评比细则,分别对每个团队一学期来在教学质量、德育工作、安全工作、团队组织建设及其他常规工作五个方面的业绩进行量化评比。根据评分标准和评分结果排列,分别评出五星团队、四星团队和三星团队,同时给荣获“星级教师团队”称号的团队颁发办公室牌匾,并奖励团队活动经费,让团队拥有一定的经费使用权,最高的五星团队经费每学期有近4000元奖励基金。学校还将在网站和荣誉墙及教师大会上宣传五星团队的先进事迹和突出的工作业绩,展示团队成员的集体风采。在学校的绩效奖励制度中“教学质量奖”开始实行个人加团队的捆绑奖励制度。如团队奖励:语、数、英参加的期末检测和抽测以被抽测的平衡年级的总平均分为计算单位,以相对应学校对比的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为标准,以团队奖励为主体进行质量奖的核算。总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达到区标准分的,团队或学科内每位教师奖50元,个别班级和教师考分低于区平均分5分及5分以上者,取消该部分奖励。个人奖励:语数英教师所教班级(跨年级或跨班级的以所教班级平均数为准)的平均分、及格率与优秀率均达区相应分数,每人奖励基础金100元,超平均分5分以内,统考和抽考每超过0.1分加奖2元和5元;超5分以上的,从基础分开始计算每0.1分奖4元、8元。另外,学校还设了教师个人教学质量进步奖励:核算方法以该班本学期语数英教师各学科期末考试平均分与区平均分相差分值和上学期相差分值进行比较计算和奖励。对正、副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也进行了捆绑奖励,即将班级的一些常规工作的量化评比结果作为正、副班主任工作共同的业绩。无论在教育还是在教学工作的评价中,学校关注个人成绩的同时,更重视团体成绩,良好的合作导向使学校形成众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小团队”,在团结协作中形成良性竞争。

四、教师团队建设的成效及优势

学校教师们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的不断增强和提高,为学校实施和形成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打下了一定基础,同时也初现一些成效:

(一)干群关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学校领导下到年级,缩短了干群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干群间的关系。由于年级组的特殊运行机制使领导和教师紧密联系在一起,管理层能随时掌握和了解老师们的思想动态、困难和意见,不仅利于干群间的沟通和交流,还有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

(二)运转机制灵活,反应迅速

在学校管理中,最终服务对象是教师与学生,解决一线教师和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要务。年级主管行政人员均由本年级教师担任,与教师、学生联系紧密,一旦发现问题,有权有责立即将问题在基层中解决。年级的决策也可直接在本年级中得到第一时间的落实。

(三)年级团队工作主动性得到了增强

由于实行了年级团队负责人责任制,责、权、利明确,“我的地盘,我做主”,年级团队之间的竞争局面能够有效形成。各个年级团队犹如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在竞赛中谁也不甘落后,可以形成年级之间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的竞争态势。

(四)为青年干部创造了一个快速成长的平台

新的管理模式职责清楚、任务明确,干部大多要下到年级团队独当一面,压力迫使其工作干劲增大,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和反馈等,都要亲自考虑或处理,这种环境非常有利于迅速增长实际才干和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对青年干部的成长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总之,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实施年级团队负责制与学校扁平化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是对传统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是实现学校扁平化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它创造性地发挥了年级团队的团体作用,变个人激励为整体激励,充分发挥扁平化管理的管理效益,使学校真正达到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郑立达.学校内部管理结构扁平化的构想[J].上海教育,2005(2):33.

[2] 陈晓燕.浅议教育组织的扁平化[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72.

篇5

一、当前小学校长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办学理念落后

办学理念是小学校长进行学校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办学理念的先进与否对管理效果的好坏有重要影响,秉持先进的办学理念才能保证管理质量。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小学教育中,很多学校都存在办学理念落后的现象,一方面阻碍了校长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对学校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对物质文明建设过于重视

小学是对每位学生进行启蒙教育的起步阶段,因此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换句话说,就是学校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小学教育中,很多学校都过于重视物质文明建设。对教学环境进行适当改善是有必要的,但过犹不及,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3.民主机制建设不健全

在我国目前的小学管理体制中,大部分学校都是校长管理

制,学校事务由校长决定。这样一方面容易导致学校决策不正确,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容易滋生腐败及独断,打击教职工的积极性。同时,本校师生对学校管理工作及荣誉等的关注度也不高。

二、小学校长有效进行学校管理的策略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素质教育对学校的教育及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其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及管理理念。小学校长在管理过程中也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师生的需求为本、师生互相尊重两方面。在以师生需求为本方面,学校首先要满足师生的基本需求,使其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从而更好地实现管理工作的目标;在要求师生互相尊重方面,只有二者互相尊重,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2.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

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能够为小学校长进行有效管理提供较大帮助。只有形成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才能使领导层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从而从整体上带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现今各个学校之间实力的竞争,除了将成绩作为标准之外,精神文明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首先要积极地进行物质文明建设,改善师生的教学及学习环境;其次在制定校园制度时,要以尊重及维护师生利益为前提;最后要向师生灌输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思想,使其深入人心,指导师生在思想及行为上以文明意识为指导。

3.创新管理方式

在社会环境快速变化的今天,各行各业都要不断进行创新,如此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小学管理也不例外。小学校长要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使其更符合学校长远发展的目标以及师生的根本利益。一方面,可以适当下放权力,使民主思想在管理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例如,将一人决策制改为三人决策制,降低决策错误的发生率。另一方面,实行透明管理,同时扩大参与管理的人群,使更多师生参与到学校的发展建设中,增强师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最终提高管理质量及成效。

4.提高教学质量

篇6

[关键词]学校管理;管理体制;激励制度

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快速步伐,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这种日益激烈的长期存在的竞争决定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需从小抓起,教育是建起一座坚固的育人参天大楼的基础,抓好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是一名校长的基本职责。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羊,理应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才华和智慧,在合作共营的理念下顺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潮流,使得小学学校管理与社会进步的步伐并驾齐驱。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改进学校管理模式以及提高教育质量,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

农村小学学校管理工作更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吻合全国教育万马奔腾、你追我赶的格局。要以政策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把创新与创效统一起来,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管理创新目标。

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排除干扰,咬定青山,自始至终,突出教学工作的地位。课堂教学时,坚决反对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形式化。在课堂教学上,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彼此相互讨论交流,重视合作方式的学习。本人在担任校长的过程中总结了一点心得和经验,在本文中将逐一与大家分享。

一、坚持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1、坚持依法治校,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另外,“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领导的工作就是服务的工作。要真心实意地把教职工当做学校的主人,有事要多与教师商量,听取民意,以便正确决策。充分发挥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发扬民主,激发教职工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校长将学校的良好意图转化为教职工的意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协同力。

2、以人为本,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对此,针对不同年龄,提出分层要求。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百年大家,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

1、建立健全机制,强化教师主人翁责任感。建立有效的教育引导机制。首先以思想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形势任务、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在当前家长、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高需求与教育发展缓慢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和学校间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引导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以学校发展大局重,自觉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与学校的兴衰共荣辱。

2、营造学习氛围,倡导终身学习理念。现代教育呼唤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建学习型团队成为学校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开展“校本培训”,创设 “促学”氛围。学校要发挥好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让他们上好观摩课、探讨课,做好教案设计、教材分析示范,以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第二,鼓励 “自学”,号召教师全程学习,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三、建立完善的约束、激励制度

建立和制定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序、科学,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是学校管理应该追求的境界之一。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他们是不喜欢领导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欢领导不负责,让教师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管理。他们希望和欢迎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对教师的管理,实行过分严厉的控制固然不行。但也

篇7

【关键词】中职学校;薪酬管理;案例教学

一、中职教育的概念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教育及短期职业培训等。它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中等职业教育也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中职教育的特征

近几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我们也清晰的看到,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不论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在教学对象上,中职教育和其他教育都存在较大差别,根据笔者近几年授课的经验,现浅议中职教育教学的几点特征。

1.学生年龄较小,自学能力差。大部分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他们的年龄都还很小,还未成年,社会阅历也较浅,授课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现实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应该受到未成年人应有的尊重,教师应该去关心、尊重学生,给予足够的关怀。找机会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时,在制定和实施授课计划、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时,应把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考虑进去,不要实施满堂灌,要给学生以广泛的自由空间来发挥他们的学习优势。

2.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多中职生是由于没考上高中,在父母安排下来到中职学校继续读书的。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是想真正的学习一份技能而来学习的,学习目的较明确。很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基本上属于比较散漫,生活很没有目标,学习没有目的,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课上不愿意听课,感觉很乏味,自然就会做出一些扰乱课堂纪律的事情。

3.实践教学较少。对于学习文科的学生来讲,在课堂授课时,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特别是要课课结合案例,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并给他们分组讨论的机会,来调动课堂气氛,这样学生会感到更加有兴趣。如果一味地只讲课本知识,学员难免会觉得空洞乏味、枯燥,进而打消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中职学校有效实施薪酬管理课堂教学的对策

针对以上中职学校的教学特征及授课对象,如果依旧把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方式强加于中职学生,显然是不合适的,不会起到激励作用。据此,笔者从自己的文科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以下对策,来提高薪酬管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管是中职教育还是其他教育,选教材是第一步。薪酬管理这门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所以,在选取教材方面,中职校应该选择简洁易懂、具有专门性、针对性的适合学生的教材。应重实践多于理论,充分调动中职生的实践能力,给他们提供充分的自主、自学、自悟的机会。

因人施教则体现在发挥中职校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和优势上,发挥得当,可事半功倍。像薪酬管理这门课程,就要在课上重点突出它与学生们将来的联系,举一些实例,让学生们来进行解答,说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员的特点,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分别给予指导,当然,这需要学校和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

2.案例教学法尤为重要。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学校的课堂讲授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泛泛而谈,照本宣科,大谈理论而置实际于不顾,就会打消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鉴于此,应选择一些他们熟知的企业案例,注重案例的真实性、趣味性、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笔者在薪酬管理教学中讲到一些相关理论时,为了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总会拿出相应的案例让学生们来讨论。起初,学生们还有些腼腆,但是在我的不断劝说和鼓励下,同学们渐渐的敢发言了,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好,很受学生们的欢迎。

3.进行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和案例教学方法有些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在薪酬管理教学中,应重点把握好和薪酬有关的各个要点。中职校的学生虽然还没有走向社会,但是这也是他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在课堂教学时,当讲到某一重点问题时,就让学生结合自己家庭的薪酬状况在课堂上展开讨论,给他们以充分的讨论空间。如有不同意见,其他学生也可进行反驳。这样,一方面增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时也融洽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4.课后作业不可缺少。笔者认为,作业是中职学校教学中很有必要、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一般布置7-9个作业,如:假设自己是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应该如何对自己公司的薪酬进行设计,如何构建有效的薪酬体系等。完成作业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和课后练习题,并给学生们充分表达自己看法的空间。很多学生作业写的很认真,表达的内容也很透彻,由此证明了课堂作业的必要性。

总之,笔者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薪酬管理的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以上看法及建议,并希望这些建议能在今后适用于中职课堂教学中的其它科目,使其贡献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郑仲,激发中职生学习兴趣的主要策略[J],学术论坛,2011,4月

[2]刘昕.薪酬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篇8

关键词:小学;学校管理;以人为本;德育;教学质量;校园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125-01

学校管理是一项十分琐碎的工作:从教师教师管理到学生管理,从教学管理到人事管理,从硬件设施配备到教师能力提升……各项工作都需要管理者能够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笔者认为,在当前阶段,要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就需要我们从人事管理、学生教育、教学要求、环境创设等几个角度入手,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人事管理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尊重人权、保障人的基本权益的一个重要准则。学校是一个宣扬民主、传播知识的圣地,在当前阶段的学校管理工作中也需要我们能够遵循这一原则,注重师生的基本权益,以便他们能够在学校安心工作、努力学习。“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人是情感动物,教师更是如此,在人事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只有充分运用了这一原则,用人文精神去影响教师的行为,才能够更好的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实现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另外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教师的个人发展与进步,比如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使他们能够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此外在人事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我们能够分层进行,有针对性的做好管理工作,比如在要求教师备课的时候,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教学备课习惯;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使他们能够运用自身的经验以及创新来进行教学工作;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以便使其他阶层的教师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一来,管理工作就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

二、学生教育要全面发展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另外加上当前社会对于创新型、全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渐提升,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我们能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创新发展。比如我们除了要做好基本的理论知识教学外,还需要遵循“教学要以德为先”这一原则,做好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崇倡以德服人、以德管人、以德育人,引导学生在家庭做好孩子、在学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少年的“三好”要求,加强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另外也可以在校内组织法制知识学习、各种安全知识讲座和安全演练,或者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全面开展进社区、进家庭的家访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不同形式的活动,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不断养成、做合格小公民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形成良好学风、班风和校风,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与发展。此外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比如通过建立学校学习兴趣小组、定期开展学生文艺表演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等途径来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使他们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校能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三、教学质量要严格要求

从一定程度上讲,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决定着一个学校的整体质量,所以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重点。但是由于在农村相关的教学硬件设施配备较差,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但是面对这些困难,也需要我们能够迎难而上,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实践工作,争取将教学工作做到最好。经过多年的学校管理经验,笔者认为,想要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就需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认知应该是启发,要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渔”才是学生终生学习的法宝。因此,以“创新性”激励教师开拓进取,挑战自我,是学校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此外,也需要制定相关的教学考核制度,使年级之间、班级之间进行“教学比赛”,通过丰富的形式来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从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水平。另外也需要我们能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敢于创新,大力开展教改实验,实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只有这样,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且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渗透各种教改思想,大胆实践,细心探索,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逐步的积累教育教研水平,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四、校园环境要积极创建

俗话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各种学习习惯、学习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校园的环境对于他们当前阶段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所以就需要我们能够做好校园环境的创建工作,使学生能够在充满学习氛围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首先就需要我们能够美化校园的自然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成为无声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明而得体。其次就需要我们能够优化校园的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据权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和“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及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从小懂得互相尊重、帮助、关心他人,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另外也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在校园设置一些带有文化气息的雕像、图片、标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学习的熏陶。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职高专;二级管理;模式;机制

校系二级管理和传统行政机构二级管理的模式有明显区别,其本质是高职院校将过去以职能部门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向以系部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机制转变,其主要目的是推动高职高专院校满足社会发展与改革趋势,调整和确立职能部门、系部、学校间的责任与权利关系,让学院系部借助自主办学,优化专业设置,提升办学活力,进而大幅度提高教育质量。

一、高职高专学校院系二级管理的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后,其学生人数与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传统的管理模式与机制制约高职高专学校的持续发展。高职高专学校发展与改革的难点与重点问题是创新内部运行模式与管理体制。近些年,我国高职高专学校学习其他本科高校二级管理的机制,并根据高职高专学校特点,推动学校的创新与改革,已经获得一定的成绩。

1.高职高专学校的内部管理架构

我国高职高专学校内部管理的组织架构基本分为三种类型。类型一是高职高专院校下属学系(院)和职能处(室);类型二是高职高专院校下属学院及教研室;类型三为高职高专院校下属学院、研究中心以及教研室。类型一的院校设置多个院系,具有较为专门化的学科,但学校规模较少;类型二的院校具有较大的办学规模和较为集中的管理,其重视建设专业群与整合教学资源;类型三的学校通常重视专业技术,在组织架构上重视分工。

2.高职高专学校现行的二级管理模式

调查显示,很多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都选择校、系二级管理,学校负责宏观管理,二级院系负责社会服务、科研与教学,是办学实体。在分配与管理制度上,赋予二级学院更多的自主性。在分配经费时,学校根据科研经费、教学工作量、学生人数实施切块性分配经费,并进行独立核算,不同学院可以制订不同的分配方案。在管理运行期间,学校实施以二级院校为重点的目标管理模式,并完善制度、开展科学化管理。

3.二科研管理与教学管理的模式

高职高专院校实施二级管理模式,由教务处行使教学管理职能。院系教学管理主要负责学系调整、人才培养、学科设置、招生等工作。具体内容为:落实院校教学管理规定、执行与制订专业教学文件、组织与完善教学过程、开展教学档案管理与教务工作。由于在科研上同时体现出特色和弱势,高职高专院校二级管理怎样创新与提升科研是重点内容。院校二级科研管理是课题与科研项目在申报与运行、经费、评审过程中,二级学院与学校职能部门间建立起的关系模式。科研与教学具有密切的关系,其关系较复杂、涉及面较广。

二、高职高专学校院系二级管理运行模式与机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二级管理是高职高专院校逐步扩大办学规模时,增强办学质量与管理水平的策略。但在制订与实施二级管理的模式时,会暴露出很多问题,影响二级管理对高职教育的推动作用。

1.管理理念落后

因为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中专升级而来,在办学中比较重视规模效益,仍使用中专管理思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学校内部存在较明显的行政化倾向,比较重视行政管理与行政权力的运行模式,忽视学校工作人员与学术权力的作用。其次,重视以人管人的思想,没有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管理决策中,学校重视常规与经验,高职院校大部分领导干部及教师没有正确认识二级管理的作用,采取反对、不支持的态度。

2.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

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利于二级管理的顺利执行。但我国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制度建设较缓慢,因为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原有制度难以满足二级管理模式要求。更重要的是,随着二级管理制度的普及,会不断出现新情况与新问题,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在院系部与学校的管理中会产生无章可循的情况,既影响二级管理发挥实效性,也阻碍学校的稳定与持续发展。

3.缺乏明确的责权划分

高职院校制订与运行二级管理的要求和保障是责权统一。现阶段,高职高专学校二级管理缺乏明确的职能划分,包括没有明确学校、院系部及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造成院系部和职能部门无法协调工作、出现问题相互推诿。此外,责权不对等也是责权不明晰的表现。在实施二级管理时,系部逐步扩大其职能范围,如果未提供其人事权与决策权,系部只能被动执行学校安排的任务,所以难以体现出二级管理的优势。

4.缺乏完善的机构设置

在二级管理模式下,高职高专学校系部是办学主体,担任社会服务、科研与教学、学生管理、安全稳定等责任。当学校内部管理出现严重变化时,应该适时调整与设置职能机构。二级管理机构既要减少校级机构的数量,也要加强院系部机构的建设。由于在传统一级管理模式中,教研室进行组织教学工作,其工作种类与性质比较单一。当下放权力后,院系部要独立组织一些工作。院系部不但要担负起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工作,还要开展办学主体的各项工作。不完善的管理机构和素质较差的管理人员对二级管理的正常开展造成影响。

5.行政管理能力不足

在二级管理模式下,高职高专学校职能部门缺乏管理能力表现在缺位与越位上。缺位管理是校职能部门在推动学校发展的重大环节与程序上存在管理缺失。越权管理是职能部门在执行学校决策时,超越工作范围,以学校名义发号施令,导致指令的矛盾与混乱。我国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的一些问题都要站在学校高度上统一思考与部署,所以高职高专要实现院系自主办学还需要很长时间。

三、高职高专学校院系完善二级管理运行模式与机制的策略

今后,高职高专学校需要不断的创新与改革,这是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根据高职高专学校二级管理模式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建议。

1.高职高专院校要转变管理理念

改革高职高专学校管理体制,首先要调整价值观、提升思想境界、转变思想观念,这是关系到改革成功与否的重点环节。高职院校开展二级管理是比较艰辛困难的过程,就院系而言,随着逐步确立办学的主体地位,必须相应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增强人才培养质量与管理决策的能力。就职能部门而言,转换角色、调节利益、下放权力产生的矛盾冲突与心理落差更加明显。学校应借助不同方式进行集中学习、开展辩论与讨论活动,让每个教职员工认识到开展二级管理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将思想观念统一到“所有能够增强管理服务质量、能够增强人才培养质量、能够增强办学效益”的方面上来,在学校办学工作中建立起院系部的教学中心与活动主体地位,真正完善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手段、增强管理效能。

2.构建全面、系统的二级管理制度

科学化、规范化管理需要规章制度的引导与约束,建设起完善的制度是依法治校、开展二级管理的基础性保障。首先,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的方式,对学校、院系部、职能部门的权限与责任进行明确。其次,构建起科学、系统的责任追究制度与考评细则,让学校能够有效监督与调控办学质量与办学方向。最后,要重视在院系内建设全面的内部制度,特别在行政财务、人事、教育、教学等管理方面要积极梳理办事流程,构建起科学、规范、完善的院系部管理机制与管理体系。

3.建立健全二级管理职权

高职高专学校开展二级管理,首先要针对校与院系部制定二级管理的规章制度,对职能部门与系部的权限与职责进行明确。第一,二级管理的重点是对学校内部的权力结构与管理层次进行调整与改革,现下移管理重心与简政放权,学校要为院系部提供学术与行政上的自。第二,要重视设计校级职能部门的权限与职责。校级职能部门在二级管理体制下,其职责从以单一管理为重点逐步转变成以评价监督、评议检查、保障与服务、协调与参谋、指导和管理为重点,在二级管理机制下校级职能部门承担的任务是研究、协调、服务与指导。

4.完善二级管理组织模式与机制

高职高专学校在传统一级管理模式下,通常选择的治理结构为金字塔形,此结构重视行政权力而忽视学术权力。怎样学习与引入扁平化管理模式,对目前运行的科层制机构进行改革,达到减少管理成本、下移管理重心、压缩管理层次的最终目标,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更加快捷化、合理化、人性化的服务,是高职高专学校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目前,既不能对科层治理结构进行全盘否认,也不能盲目运用扁平化管理模式,要根据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研究两者相结合的最佳点,杜绝出现“放则乱、收则死”的局面。

第一,对整体布局进行扁平化设计,按照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科学决定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有效减少机构并实现系部的整合。第二,要区别对待,在职能部门与学院管理层中彰显科层管理优势,重视执行力;在院系部开展扁平化管理,重视学术权力;在院系部与职能部门间,借助制度约束、目标考核、预测管理等方式,进行宏观调控。

5.提升行政管理水平

高职高专学校开展行政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让管理工作为社会、人才培养、教学等提供服务。不管是院系部还是校职能部门,复杂、繁琐的事务都需要行政管理工作人员逐步增强工作实效。对校级职能部门来说,是借助指标管理、制度管理、预算管理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进而实现不缺位、不越位管理。对院系部行政管理部门而言,不应该、不能够根据校级职能部门来建立院系职能部门,而是以高效精简为基本原则,重视行政管理者能力,一个工作人员可以完成多工种工作。在二级管理模式中,要逐步精简管理机构,凸显出工作者的作用,建立起高素质的管理干部对改革与创新二级管理机构的成功具有决定性作用。

篇10

开放的环境是孕育创新的良好土壤,能给学校注入无穷的活力。学校只有与外界周围环境不断的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和传递,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特别是作为特殊教育学校,地区分布密度较小,在社会中教育体系中还处于一种弱势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学校管理者更应该具备一种社会意识、全球意识、超前意识和大教育意识,要求学校对社会各级部门实行全面、全方位的开放。其实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向相关联的上级部门的开放

向相关联的上级部门的开放, 即向所属地区的政府,所属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开放。因为学校所需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如相关政策、师资、资金、校建、内配、科研资源等由此层输入学校,这对于扩大特殊学校的规模、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办学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特殊学校的管理者,加强与上级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分管特教的领导的沟通联系是很重要的。

(二)向智慧层开放

向智慧层开放,即向教育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网络等开放。我校近几年来特别注重与在全国办学有特色、有成效的特殊学校、特殊教育界的专家、开设有特殊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等联系,请他们进行讲座、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或开展联谊活动,为我校输入了大量的知识信息,拓宽了全校师生的视野。同时也经常派出教师去全国各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的经验,及时把握全国基础教育、特殊教育的发展动态,从而我们能够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另外,我校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校园网络建设,开通国际互联网,方便全校师生对信息和资料的查找。

(三)向家长开放

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是直接的,搞好了会促进学校教育,搞不好会影响学校教育,降低学校教育效果。特别是特殊学校的孩子,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他们不愿意接触参与社会,生活的圈子主要在家庭和学校,交往的主要对象也就是家长、老师和同学。因此,要培养特殊孩子的良好素质,学校一定要密切联系家长,让学校教育走进家庭,让家长走进学校。学校可以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设立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对家长问卷调查,建立家长联系卡或教师家访等方式和家长加强联系,从而帮助家长正确对待自己孩子的缺陷,了解孩子的特长、潜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另一方面,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办学目标,了解政府有关弱势群体的教育政策法规,了解家庭和学校应承担的教育责任,从而使学校管理教育的相关政策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把对特殊孩子的教育训练工作做得更好。

(四)向社会的开放

特殊教育是一个特殊的系统,需要全社会的关怀,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我校在近几年来所走的就是一条多渠道办学的开放的道路。我们充分利用相关的节日和各种活动,将自身推向社会,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让社会了解特殊教育,力争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扶残助教的风气和氛围。如:主动与社会企业、慈善机构及兄弟学校联系,为困难的残疾学生提供一定的物质上的资助;与广播、电视、报业部门等新闻媒体联系,及时把学校的管理、发展状况、感人事迹传播出去,让社会了解学校,树立学校形象;与民政局、省市残联、社会慈善机构密切联系,争取他们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物质支助和智力支持;与用人单位密切联系,积极与当地企业协作,为毕业生就业拓宽渠道。

只要我们努力发扬特教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广泛宣传残疾人事业,从而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一定会得到社会各界、各部门的诸多帮助,从而使我校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有目共睹的现实。

二、以人本激发潜能

在当代,以人为本越来越成为国家和社会各级管理事务中所普遍认同的原则。一切管理行为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实现人的价值、表现人的尊严、全面体现人性关怀、充分发扬人文精神,才能事业兴旺、国家富强、社会繁荣。我们的教育管理也同样如此,学校创新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的创新需要创新性人格的支持,而创新性人格的培育需要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一言以蔽之,没有学校的人本管理,就没有创新教育。这主要体现在: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本的管理中。

(一)以教师为本

作为特殊教学校的教师,除了日常管理和教学外,在生活上还要像父母一样照顾学生,在心理和生活上像医生一样指导学生。而教师的奖金往往只有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在这种情形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潜能,使教师真正在自己的岗位上爱业、敬业、乐业、创业呢?学校的管理者在健全教师的各项规范制度外,更应该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观念,把教师的作用放在一个主导的地位上,使教职工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首先,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完善。在校园内醒目的地方宣传学校的管理思想和教育理念;教师的办公室里贴好各个教研组的师德格言;利用宣传栏及时宣传、报道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及时展示师生的教学成果、作品,从而从视觉上为学校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

其次,发挥激励机制的效能。学校要创设条件让教师参与学校建设,为学校工作及发展出谋划策,并采纳教师合理的建议,认同教师的能力和价值。再次,学校要开展丰富的活动。发动群众,积极参加工会、团委等组织的有意义的演讲、表演、技能竞赛、联谊活动或联欢会等,使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展现自我,在活动中得到身心的愉悦和素质的提高;通过接待外宾、外出参观、校外演出、外出旅游、外出学习等活动,让教师走出校门,从社会的评价中使教师对职业产生自豪感。

(二)以学生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