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信用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运输信用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交通运输信用管理办法

篇1

《航评办法》是对《航道法》的补充

《航评办法》的颁布实施,对珠江水运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和影响?古劲表示,2015年3月1日起,国家正式颁布施行了《航道法》。《航道法》设立了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制度,从法律层面加强了对航道的保护,为避免航道碍航、断航问题的发生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此次颁布的《航评办法》作为《航道法》配套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颁布出台是贯彻落实《航道法》的重要举措,对规范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工作,依法保护航道具有重要的意义。航道是水路运输发展的基本条件,是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标准化、网络化、畅通性、长距离、连续性的特点,如果建设涉航工程不考虑对航道通航条件的影响,将可能严重影响船舶的通航安全、通航效率和航道扩能升级,甚至造成碍航、断航等问题。

珠江水系是国家水电开发重点区域,枢纽闸坝众多,由于历史等原因,珠江上游阻航、碍航拦河闸坝问题严重,增建或改扩建通航建筑物的代价非常巨大。尤其是龙滩、百色枢纽,由于没有同步建设过船设施,更是人为阻断了云贵两省通江达海之路。此外,珠江还有大量跨江桥梁净高不足,据统计,珠江水系仅“一横三线”的航道上就有50余座公路、铁路桥梁无法满足规划通航标准。《航评办法》的颁布实施,为交通主管部门或者航道管理机构保护航道资源提供了“尚方宝剑”,为珠江水运的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通航审批历经三阶段

他介绍,在我国,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并不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了有效保护航道资源,促进水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部一直在不断努力探索和加强管理,相关的制度、标准规范也在不断完善。

据介绍,在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制度出台以前,通航审批管理工作,大概经历了三个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在1994年以前,可以称之为起步阶段。工作的依据文件和标准规范是《国务院关于加强航道管理和养护工作的指示》(1964年3月3日)和国务院的《航道管理条例》(国发(1987)78号),以及《全国内河通航试行标准》(1963年)、《内河通航标准》(GBJ139-90)。

第二阶段,在1994年至2011年,为桥梁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审批阶段。工作依据的文件和标准规范是《跨越国家航道的桥梁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的审批办法》(交基发【1994】906号文)、《关于进一步做好跨越航道的桥梁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审批工作的通知》(交基发【2006】388号),以及《通航海轮桥梁通航标准》(JTJ311-97)、《内河通航标准》(GBJ139-90)、《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等。

第三阶段,是在2011年至2016年之间,为通航安全影响论证阶段。主要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2011年交通运输部5号令)、《桥梁通航安全影响论证报告编制规定》(JTS 110―9―2012),以及《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14)。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颁布实施,明确了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制度;2016年,交通运输部第69号令了《关于修改的决定》;2017年,交通运输部1号令了《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管理办法》,此前所开展的通航安全影响论证审查工作由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工作所代替,通航审批工作进入到规范化管理的全新阶段。

既要鼓与呼,又要严格审核

如何贯彻落实好《航评办法》?他表示,珠江航务管理局(下称“珠航局”)专门向珠江水系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航道管理机构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的通知》(珠工管发[2017]24号)。对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航道管理机构贯彻落实好《航评办法》提出了要求。

首先是要积极开展《航评办法》学习和宣传。要通过学习,全面提高航道管理人员对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制度的认识和理解,熟练掌握审核工作相关要求,明确各自责任义务和相关的行为规范,确保《航评办法》有效落实。要充分发挥交通、港航部门的门户网站以及主流媒体、相关行业媒体等宣传平台的作用,加大对有关建设单位、航评报告编制单位等的宣传力度,使其知悉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报告编制、申请、审核及接受监督检查的全过程要求,让社会了解、遵守、支持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制度,确保制度落到实处。

在《航评办法》的具体贯彻实施中,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及时清理原有的相关规章制度,按照《航评办法》精神及要求,组织开展配套制度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完善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管理的规章制度。各审核部门要严格按照《航评办法》的规定开展审核工作,对于在通航河流上建设永久性拦河闸坝工程的,应要求建设单位书面征求上下游受影响省份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意见。对于在珠江水系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上建设拦河闸坝和桥梁工程的,审核部门应要求建设单位征求珠航局的意见。在受理审核申请时,审核部门要查验申报材料是否有珠航局反馈意见及处理情况,如无珠航局反馈意见和反馈意见未有效处理的,则不予受理。

建设单位在征求珠航局意见时,应提交建设单位机构证明文件、项目建设依据及航评报告初稿等相关材料,珠航局将根据交通运输部的要求,按照相关标准规范、珠江航道发展有关规划等要求,进行专题研究,必要时还将进行现场核勘或技术研究,及时反馈意见。

篇2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烟花爆竹是指以烟火药为主要原料制成,引燃后通过燃烧或者爆炸,产生光、声、色、型、烟雾等效果,用于观赏,具有易燃易爆危险的物品。

第三条本县城区范围内烟花爆竹的燃放以及有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烟花爆竹燃放管理以尊重传统习俗、倡导移风易俗、促进社会文明和谐为原则,以维护公共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依法限制或者禁止燃放。

第五条县东至G343、西至宁徐高速、南至G343、北至金沙江路合围区域内(含以上道路、桥、河流)为禁止燃放区。

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并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本办法第五条第一款禁止燃放区以外的下列地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一)文物保护单位、展览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场所;

(二)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公共停车场以及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和高铁商务区内;

(三)加油站、加气站等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储存单位及附近二百米范围内;

(四)输变电设施安全保护区内;

(五)医疗机构、幼儿园、中小学校、敬老院以及附近一百米范围内;

(六)林地、木业企业等重点防火区域;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其他地点。

前款规定的地点,由公安机关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第七条本办法第五条第一款、第六条规定以外的区域和地点为限制燃放区域,禁止在下列时间燃放烟花爆竹:

(一)中考、高考以及国家公祭日期间;

(二)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

(三)除农历除夕至正月初五外,每日的二十二时至次日六时期间。

第八条燃放烟花爆竹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向烟花爆竹零售点、行人、车辆、建筑物、构筑物、建筑工地、树木、河道、公共绿地、地下管网、窨井等投掷烟花爆竹;

(二)不得在建筑物、构筑物内燃放或者从建筑物、构筑物向外抛掷烟花爆竹;

(三)不得在公共车辆、船舶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燃放烟花爆竹;

(四)不得影响道路交通安全;

(五)不得采用其他危害公共安全、人身财产安全和破坏生态环境的方式燃放烟花爆竹。

第九条举办焰火晚会或者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动的,主办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焰火燃放许可。焰火晚会以及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动燃放作业单位和作业人员,应当按照焰火燃放安全规程和经许可的燃放作业方案进行燃放作业。

第十条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烟花爆竹燃放管理工作联席制度,综合协调公安、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督管理、物业管理等部门共同做好烟花爆竹燃放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作为烟花爆竹燃放管理的责任主体,充分发挥网格化社会治理职能。加强组织协调和宣传教育,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遵守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公安机关负责烟花爆竹燃放的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依法查处涉及公共安全、治安管理等违法运输、燃放、储存烟花爆竹的行为,组织处置废旧和依法没收的烟花爆竹。

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储存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依法查处违反生产经营安全管理规定的生产、经营、储存烟花爆竹的行为。

城市管理部门负责依法查处擅自占用城市道路和其他公共场地摆摊设点经营烟花爆竹行为,督促市容环卫责任主体履行其市容环卫责任区的市容环卫责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督促指导建设、施工单位、物业服务企业做好管理和服务区域内烟花爆竹集中燃放管理、宣传、禁燃限燃劝阻工作。

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大气环境质量预报,在出现重污染天气时重污染天气预警,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向社会提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宣传、市场监督管理、文化广电和旅游、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发展改革、民政、教育、行政审批、气象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和县人民政府要求,共同做好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文明燃放宣传引导等相关工作。

第十二条县人民政府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开展社会宣传活动,教育公民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安全燃放烟花爆竹。

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宣传教育,引导本单位人员遵守烟花爆竹燃放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应当做好烟花爆竹燃放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十三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的教育。

第十四条从事烟花爆竹批发的企业和零售经营者的经营布点,应当经县应急管理部门审批。禁止在城区布设烟花爆竹批发场所;城区烟花爆竹零售网点的布设,应当结合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严格控制。

第十五条鼓励餐饮、住等场所经营者向消费者宣传烟花爆竹燃放管理的相关规定,并对在其市容环卫责任区内违法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予以劝阻;对不听劝阻的,及时告知公安机关。

第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通过举报违法生产、运输、经营、储存、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

第十七条负有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烟花爆竹燃放管理实行信用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在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活动中有失信行为的,纳入信用管理范畴,并按照相关规定实施信用惩戒。

篇3

刚才,雁鹏和明柱同志分别站在项目监督和项目管理的角度,对做好高速公路建设工作做了很好的部署,代表了厅党组对“十二五”高速公路建设的总体要求;李彦武站长做了非常重要的讲话,为我们做好高速公路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请大家务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去。

下面,我再强调三个方面意见:

一,充分肯定“xxx”以来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取得的成绩

我省高速公路之所以近年来实现了迅猛发展并取得了显着成绩,首先要归功于形成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贷统还”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体制。会前我和彦武站长对此进行了探讨,当前各省高速公路建设体制不一,实际效果也各不相同,对于我省来说,我们的体制符合了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发展实际,有效地保证了高速公路建设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加速前进。所以说,在全面总结“xxx”高速公路建设成绩时,首先要充分肯定我们已经形成的高速公路建设体制。

关于“xxx”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给予充分肯定:

1、全面完成了“xxx”全省高速公路的建设规划,辽宁省高速公路网络体系已基本建成。“xxx”期间,我们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扩大内需的总体要求,在交通运输部的正确指导下,采取超常规的工作方式,启动并加快推进了省际间大通道和省内区域通道等高速公路网络体系建设,铁岭至朝阳、本溪至辽中、辽中至新民、朝阳至赤峰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通车。同“十五”期末相比,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1773公里增长到3056公里;高速公路密度由“十五”期末的1.21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2.06公里/百平方公里,我省高速公路的总里程和密度两项主要指标均步入全国先进行列。

2、强化了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管理,经受住了大规模、高强度建设的考验。“xxx”期间,我们结合辽宁高速公路建设的总体规模,相继开展了“交通工程质量年”,“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平安工地”等一系列的专项活动,积极采取了“优质优价”、“以奖代补”和“隧道、交通工程第三方检测”等手段,不断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使工程项目关键部位、重点环节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工程管理、施工工艺和实体质量三方面通病得到有效遏制,工程外观、细部质量和耐久性进一步提升。刚才通报了去年全省高速公路质量检测结果,合格率是96.6,同比提高了5.7个百分点,较“xxx”初期提高了6.1个百分点。虽然有个别工程出现了某些质量问题,但从总体上看,在“xxx”期的大规模、快节奏建设中,全省高速公路建设质量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

同时,在安全生产方面我们也下了很大的功夫,狠抓了责任和措施落实,多次开展安全生产隐患专项治理活动,确保了高速公路建设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3、进一步规范了建设市场主体行为,规范有序、公平诚信的市场秩序正在逐步形成。我们开展了公路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和检测机构的信用评价工作,把信用考评的成果充分运用到招投标及市场准入中去,建立了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的初步框架。为规范交通建设市场管理,我们在设计变更、信用考评、责任追究等各个方面,先后出台或修订了近20余项制度、法规及办法,规范了施工、监理、检测以及管理、监督部门的从业行为。我们还针对公路建设市场出现的问题,及时开展了质量安全监督、监理市场整顿和试验检测等专项整治活动,对于一些违法、违纪行为和质量事故,我们处罚了一大批从业单位和人员,有力地整顿了市场秩序。

4、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公路建设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们面向生产实际,开展了路面典型结构、高品质水泥混凝土、阻燃温拌沥青混合料、橡胶沥青等专项研究,为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路基冲压压实工艺、sbs的改性剂沥青、橡胶改性沥青、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桥面纤维混凝土等17项新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广泛应用,为保证工程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创造了良好条件。

“xxx”期间,我们在前期工作、征地动迁、廉政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总之,这些成绩是来之不易的,这是交通运输部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交通部门与各级地方政府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广大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人员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结果,有在座每一位参建者的功劳。借此机会,我代表省交通厅党组,向所有为辽宁高速公路建设付出智慧和汗水的建设者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深刻认识高速公路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提高抓好新时期高速公路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对于“十二五”期间全省高速公路的建设形势,我想用三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任务重、要求高、挑战多。

第一,任务重。“xxx”期是辽宁省高速公路飞速发展的五年,五年间共开工建设高速公路26项2368公里,建成通车14项1326公里。“十二五”期间,我们面临的任务将会更加繁重。在刚结束的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了我省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其中交通部分的发展目标较“xxx”期份量更重、任务更重。根据全省交通发展实际,“十二五”期我们提出了“量力而行,有所作为”的发展原则,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形象一些说,就是要“加密加粗”。“加密”就是在完善网络布局的基础上,高速公路要向区域纵深化发展,实现主通道网络的互联互通,实现县县通高速。“十二五”期高速公路要确保达到4500公里,力争达到5000公里,这一规模在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史上几乎是空前绝后的。“加粗”就是针对现有主通道标准不高、运输流量激增、无法满足通行需求等实际问题,我们要大规模、高标准地实施现有高速公路改扩建,其中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已经于去年“十一”前开工建设,由四车道改为双向八车道;沈四高速公路改扩建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拟由双向四车道扩建成双向八车道;沈山高速公路扩容方案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目标是争取扩建成双向十车道。按照上述需求,“十二五”期间,全省共要续建、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33条2600公里,大致投资900余亿元,有可能突破1000亿元。

以上是对我省“十二五”期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的大体描述,也是我们首次向社会公开“十二五”规划中的高速公路建设目标,应该看到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这样繁重的任务意味着什么?一方面对交通系统来说,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对我们组织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考验我们有没有能力担负起这一繁重的建设任务。另一方面,对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机遇,辽宁将在“十二五”期间为你们提供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商机,我们真诚地欢迎国内外一切有实力、讲信誉的企业来平等竞争、来参与建设。

第二,要求高。一是工期要求紧。在座的各位都是业内人士,大家都知道,一条高速公路从启动到竣工,一般来说没有三年周期是建不起来的。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由于各行各业都在提速,目前来看,在高速公路建设上能给我们三年时间来从容施工的机会很少。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有些项目肯定是要加快实施、提前完成的,这对施工单位的组织和质量控制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选择最好的设计单位、最好的施工单位、最好的监理单位,这样才能实现“十二五”高速公路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要求。二是质量要求高。现在的公路交通与十年前已经是大不一样了,大流量、重装载是当今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的显着特点,一切低质量的公路都将在重交通的碾压下现出原形。为了适应这种特点,我们就要努力地坚固结构、提高质量,“工程质量”必须始终是工程管理的核心。三是功能要求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路人对公路服务的要求更高了,不但要公路安全畅通“走得了”,而且要公路舒适美观“走得好”;不但要硬件设施满足需求,而且要各项服务更规范、更文明、更人性化。这就需要我们不但要搞好主线建设,而且要下大气力搞好公路的附属设施、安保设施、服务区建设,加强公路的绿化美化,提高公路的整体服务功能。

第三,挑战多。一是制约性因素多。目前看,资金和土地是两大最主要的制约性因素,关系到我们的“十二五”规划任务能否顺利实施。其中,资金问题涉及到当前的总体宏观环境,大家都很关心国家宏观经济走向。今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转向防通胀,在资金总量控制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存贷款利息,连续几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大量压缩贷款规模,这些都给我们的建设资金筹集带来了困难。另外,土地问题也是制约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大致测算了一下,“十二五”续建、新建高速公路项目征地总计需要18万亩,今年续建和新开工项目的用地规模大致在10万亩以上。大概算了一下,今年新开工项目可能需要43平方公里的土地。面对这么大的土地需求量,那么辽宁省有多少呢?据了解,全省年计划内用地指标100平方公里,经过争取后可能达到120至130平方公里,而我们的高速公路建设就要用43平方公里,占到三分之一强,这样大量的土地需求在辽宁省很难自求平衡。所以,我们认为资金和土地是高速公路建设两大最主要的制约性因素。当然,我们有交通运输部的支持,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我们相信能够解决克服这两大困难。二是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十二五”辽宁高速公路建设会向纵深推进,高山、丘陵地带越来越多,桥涵工程比例越来越大,高墩大跨结构显着增多,工程地质状况越来越复杂,施工环境也越来越恶劣,建设条件越来越艰苦。

以上我谈了“十二五”期间全省高速公路建设面临着任务重、要求高、挑战多的形势。同时,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自身还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或者说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今天,我重点讲讲施工和监理两方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请大家引起重视。

第一,施工方面存在主要问题。一是违规分包转包现象还比较严重。今天在座的很多同志是施工企业的负责人,大家心里应该有数,尽管厅里在招投标时作了严格规定,但事实上,在“xxx”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非法转包、分包现象仍屡禁不止。有些标段中间层层扒皮,刚才彦武站长提到国内有些标段甚至转到了第四包、第五包,这种情况在辽宁存不存在?我们不敢说没有。这种情况发展到最后,哪里还有利润可言?拿出来的产品就会有问题,就会存在质量隐患。二是偷工减料,现场管理不善。个别施工企业为追求利润,能偷就偷、能减就减、能省就省,对施工质量极端不负责任。我们常说,交通人铺路架桥是积德行善的工程,是良心工程。但那些挣昧心钱的施工老板,他们的所作所为不是在积德行善,而是在造孽!厅里今后对这种现象一定要深究。所以请各施工企业负起责来,用个形象点的比喻,就是要把我们的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当做你们自己家的装修工程来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三是材料以次充好。部分钢材、橡胶制品、水泥等产品被偷梁换柱,用小厂生产的不合格产品来顶替合格的产品,去年质安局对钢材用料情况进行了抽查,小厂生产的不合格产品占整个用量的比重是很大的。四是随意减少工程量。不按设计组织施工,人为降低工程标准。有的隧道工程衬砌施工量与设计相差将近一半。这是一个现场监理人员告诉我的,一会我还要讲监理的问题。五是施工现场记录造假。一些施工企业和监理人员,根本不做现场监测记录,遇到检查时胡乱编数字应付,前言不搭后语,前后逻辑混乱,总想蒙混过关,去年彦武站长在辽宁检查时,就曾严肃地指出过这个问题。包括省内一些王牌队伍,在这方面也存在记录造假的情况。如果施工记录造假,今后工程一旦发生问题,根本没有真实资料可查。

第二,监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人员不整。很多监理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和质量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在人员派遣上很随意,只要有资质证书就上岗,根本不考虑其是否具备完成任务能力。二是业务不精。部分监理人员根本不具备高速公路建设监理执业能力,缺乏基本的专业能力,滥竽充数,这样的监理队伍能打硬仗么?三是责任心不强。一些监理部门完全被施工单位瓦解,与不法施工队伍沆瀣一气、合谋造假,联合起来对付业主。我认为这一现象十分可怕,它不仅仅是良心问题,更是一种犯罪行为。

刚才我们通报了长兴岛盐田三号大桥空心板混凝土强度不足、本辽线香炉山隧道的漏水、阜朝高速公路的牛河梁三号隧道二衬开裂三起质量问题。我认为,这三起质量问题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是必然的,不出问题才是偶然的。以上我指出的问题,不一定全面,但都是较为突出的,请大家认真总结,举一反三。我们应该认识到,仅仅这几个问题,就足以摧垮我们的工程,也足以让我们寝食不安,如果我们面对这种局面还能默然视之,那就是最大的犯罪!今天的会议是一次誓师大会,同时也是一次严肃的告诫大会,我想告诉大家,在质量工作面前,每个人都永远是被监督的对象,绝无例外!比如说在设计方面,对我们的交通规划设计院也绝不护短,一旦出现问题要给予相应处罚。总之,我们必须用铁的手腕来捍卫我们的质量、捍卫我们的尊严、捍卫我们的权益,在质量工作上我们绝对不能手软。

三、认真贯彻各项保证措施,全面提高全省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水平

在这里,重点强调以下几点:

1、加强项目组织管理,务必保质保量地完成“十二五”建设任务。省高建局作为代表辽宁省人民政府进行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项目法人单位,一定要对项目的整个建设过程负全责,要全面加强项目的施工组织领导,确保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一是要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组织调度。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的要求,精心组织、倒排工期,科学合理地制定施工组织计划,确保阶段性工期目标和整体工期目标的顺利实现。二是及时发现并化解各种影响工程顺利推进的不利因素。当前高速公路建设的整体环境是好的,但在个别地区和个别项目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比如地平材料被当地一些私人垄断,强买强卖,哄抬高价的问题比较突出;沿线个别群众或利益群体恶意阻挠施工的问题也时有发生。作为交通主管部门,特别是作为法人单位,高建局对这些问题一定要及时了解,并会同地方政府、地方交通部门及时化解矛盾,坚决不允许因类似问题影响工程进度。今天各市交通局长都参加了会议,在这里向各位明确一点,辽宁省高速公路建设是政府行为,这不单单是省政府行为,同时也是各级政府行为,各市、县(区)政府也要承担相应责任和任务。地方交通部门要站在政府和全局的立场上,协助或组织开展征地拆迁和维护稳定工作,协调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顺利进行。请各位局长回去后将这一意见马上传达给市领导,请各市一定要提高这方面的责任意识。三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目前出现的很多质量问题,不是技术上无法解决,主要原因就是管理和施工不精心造成的,就是因为缺乏责任心。所以,我们要打造内在质量优良,外在形象美观的精品工程,就必须提倡精细化管理,抓具体工艺,抓局部细节,把粗活做细、细活做精,防止出现质量通病,努力争取工程质量再上新台阶。

2、严格监督执法,切实履行好工程质量管理的“宪兵”作用。省质安局代表交通厅行使政府质量安全监督职能,是厅党组质量安全工作的“宪兵”,必须忠诚地履行职责。一要进一步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提高监督人员技术业务素质,努力打造一支纪律严明、公正执法的高素质监督队伍。二要优化质量与安全监督保障机制,始终坚持全过程监督,及时掌握第一手情况,定期对质量安全工作进行分析,为工程建设质量不断提高保驾护航。在这里,厅党组对质安局提出要求,今后凡是质安局监督检查过的项目,一旦再发现问题,要追究质安局责任。三是坚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零容忍”的理念,建立质量安全事故的责任机制,严格“黑名单”制度,任何质量安全问题和违规行为都不能放过,直到这些问题切实得到整改落实为止。对拒不整改的,要挂牌督办,按照相关规定严厉惩处。会后,所有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建设管理工作,都要全面履行今天会议的要求,如果发现问题,省厅要严厉惩处。首先从我这里来讲,这把“刀”要高高举起,而且绝无轻轻放下一说。大家从今天三起质量事故的处理中,应该能看出省厅的决心,但我个人认为处罚还应该再狠一些,这次是初犯,今后如果再出现问题,要将违规企业上“黑名单”并报交通运输部。

3、进一步提高各参建单位的履约能力,切实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一是要大力提高勘察设计水平。“十二五”期间高速公路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勘察设计单位要吸取之前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勘察设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勘察设计人员的责任感,要不辞辛苦、细之又细地做好勘察设计工作,使我们的勘察设计水平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二是加强施工组织管理。我们一直认为,一项好的工程不是由监管单位管出来的,而是施工单位干出来的。各中标单位必须按要求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组织协调机构,组织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施工队伍进场,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全面做好总体策划、组织协调、质量控制、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工作。坚决按合同认真履约,我们今天重申,要坚决杜绝非法分包、转包,高建局下一阶段要对非法分包、转包进行重点清理。三是全面提高监理工作水平。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如果监理工作不到位,整个工程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要按照职、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明确界定监理在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的责任,形成总监为第一责任人,标段监理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控制体系。同时,要减少建设各方对监理具体技术工作的干预,让其独立依法履行职责。各监理单位要珍惜企业荣誉,按照合同条款约定,真正承担起质量、进度、计量支付等监理职责,要有“铁面孔、铁手腕、铁心肠”,切实为业主负好责、服好务、把好关。四是加大工地试验检测管理力度。试验数据造假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很多数据造假都是由于一些项目经理受利益驱使,违反检测人员意愿通过行政干预造成的,对这样的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我们必须要严惩。去年隧道施工推行第三方监控效果较好,可以继续探索推进建设项目试验检测管理改革,检测数据造假的痼疾在辽宁的公路建设市场上一定要彻底根除。

4,强化对公路建设市场的监管和考核,促进公路建设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对公路建设市场的监管,建立市场诚信体系,是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长效机制,必须下大气力坚持不懈地抓好。一是建立全省统一的公路建设市场信用管理平台。目前,全省公路建设市场的信用管理办法和信用评价机制已经初步建立,现在重点是如何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尽快建设全省统一的信用管理平台,促进全系统和相关管理部门间互联互通,使各从业单位在辽宁的执业信用考核结果在全社会共享,好的和不好的,让大家都能看到。绝对不能出现“一个人在这里被清除了,换个地方照样干”现象,也要杜绝“一个企业上黑名单,其他业主还让他继续中标、投标”的情况。二是严肃客观地开展信用评价,奖优罚劣。对施工企业信用等级的激励机制已经形成,下一步对监理、检测企业的招标也要与信用等级挂钩。厅建设处、高建局和质安局必须严格执行施工、监理和监测市场的信用评价办法,公正、公开、透明地对企业进行准确评价,并广泛地应用这一评价,有的数据还要按交通运输部的要求,上报部信用平台。要探索开展对勘察设计企业的评价工作,不断完善设计市场开放竞争体系。三是进一步加强公路建设市场治理整顿工作。要全面开展施工企业合同履约情况整顿活动,严格控制项目经理、总工、试验室主任等合同主要人员违规流动,要加大分包转包问题的查处力度,强化质量体系、施工程序、技术工艺、保障措施、安全投入等各个方面的监管工作,保证工程建设按期、保质、有序的进行。进一步开展监理人员无序流动的整治活动,重点解决监理人员无序流动、多头挂靠、监理业绩申报虚假等问题,通过建立监理从业人员情况数据库、主要监理人员监理业绩情况数据库,加强对监理从业人员的管理。深入开展检测数据打假整治活动,积极推进拌和站监管系统和质量检测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应用步伐,对试验室数据造假行为适时监控和跟踪处理,全面对工地试验室执业情况进行整顿,对违规试验检测机构实行严厉查处。四是要进一步加强交通产品和市场材料的准入管理。在继续实行主要材料市场准入的基础上,对桥梁伸缩缝、橡胶支座全面实行甲供。要定期对重要路用材料进行监督抽检,及时信息,并对出现问题的材料和产品厂家给予相应处罚。今天还同在座各市交通局长通报这样一个信息,即省厅和各市要共同建立一个地平材料市场。我们的高速公路修到哪里,就需要用当地的地平材料,其中有一些是靠市场来做的,有一些则请各市帮助我们选择材料的来源。比如说石料,我们不一定非得从那些小包工头手里买,而是请各市帮我们寻找料场,我们找企业来做,这样会有效降低工程造价。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只要我们确定项目,沿线附近的山头就被人买去了,然后不买他的石料还不行,这种现象是不行的,政府的作用哪里去了?由于失去了政府的监管,导致我们花了一些不该花的钱,这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不负责任。另外,我还想谈谈征地拆迁工作,厅里考虑把征地拆迁资金总承包给各市,如果有剩余归你们,如果不够的话你们来补。今天先把话说到这,会后再逐项去落实。

5、加强安全监管工作,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安全生产是头等大事。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省厅再次强调,在座的各位要形成共识,要切实加大投入和监管力度,务必要落实责任、落实制度。我们抓与不抓安全生产,效果绝对不一样,抓了不一定不出现事故,但不抓肯定会出现事故。我相信各个参建单位都知道安全生产管理的利害关系,希望各位业主和施工单位能够共同把安全生产工作抓实。

6、全面建立高速公路建设工作的责任体系,实行最严厉的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各施工企业法人和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总监和各级监理人员是现场监管的责任人。项目指挥代表省厅和建设单位对项目管理负全面责任。设计单位对设计质量和设计服务负全责。一旦出了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问题一定要进行严厉的追究。质安局和厅有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对事故调查处理的职责,真正做到“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不明不放过、责任单位和人员未处罚到位不放过、其他单位及人员未受到警示教育不放过”。在这里,我再强调一句:在辽宁高速公路建设市场,无论任何队伍,无论是否战功卓着,无论以往有过多好的信誉,今后只要不认真干活,只要被查出一次质量和安全违规行为,我们都要严格按照规定给予处罚。所以,希望每个施工企业、监理企业都要凭良心做事、靠质量生存,不做违心事、不挣亏心钱。

7、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有效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廉政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湖北省公共资源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资源交易的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公共资源交易,包括依法应当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以及其他涉及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具有公有性、公益性的资源交易活动。

第三条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实行综合监督管理与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行政监督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相分离的监督管理体制,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平台、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信息公开、统一专家管理。

第四条 公共资源交易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

第二章 管理与服务机构

第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含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化学工业区管委会,下同)设立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负责研究解决本区域内公共资源交易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公共资源交易中的重大事项,对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履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业务指导和考核。

第六条 市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市级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公共资源交易规则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

(二)对本级公共资源交易实施综合监督管理,依法受理公共资源交易投诉,依法查处公共资源交易中的违法行为;

(三)建立和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综合专家库;

(四)会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协调公共资源交易执法工作;

(五)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信息化建设;

(六)对区级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进行指导、协调;

(七)法律、法规以及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区级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并按照职责分工对本区域内公共资源交易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第七条 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规划、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卫生计生、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按照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法律、法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监察、审计部门依法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实施监察、审计。

第八条 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机构为全市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交易保障、信息服务和监督支撑,履行下列职责:

(一)为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场所及服务,并按照规定整理保存交易资料、现场监控音像资料及文字记录资料;

(二)制定公共资源交易现场工作流程,依法为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服务;向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及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报告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并协助调查;

(三)承担市级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四)法律、法规以及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章 交易目录管理

第九条 下列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应当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一)依法应当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

(二)政府采购项目;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矿业权出让项目;

(四)农村集体产权交易项目;

(五)国有产权交易项目;

(六)医用物资采购项目;

(七)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的其他交易项目。

前款所列项目的具体范围和规模标准,按照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的规定执行。

第十条 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由市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会同市发展改革等部门拟订,经公开征求意见并组织论证或者听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对公共资源交易目录进行调整的,由市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会同市发展改革等部门拟订调整方案,经公开征求意见并组织论证或者听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十一条 列入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的项目,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接受监督管理,禁止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外进行交易;未列入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的项目,可以自愿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第四章 交易程序管理

第十二条 项目具备法定条件的,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应当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办理项目登记手续,并在国家、省规定的媒体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交易信息公告;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在不同媒体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的交易信息应当一致。

第十三条 参与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评审的专家,应当从市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组织相关部门建立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法律、法规对专家的产生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四条 公共资源交易竞争主体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的交易文件、交易过程、交易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以书面形式向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提出,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书面答复;在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作出答复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湖北省公共资源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暂停交易活动的,暂停交易活动。

第十五条 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应当自依法确定公共资源交易竞得人之日起15日内,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向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提交交易情况的书面报告。

第十六条 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和公共资源交易竞得人,应当在交易文件规定的期限内签订合同,合同的标的、价款、质量、履约期限、违约责任等主要条款应当与交易文件和成交承诺文件一致,不得另行签订背离上述文件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应当自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将合同报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五章 交易行为管理

第十七条 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采取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方式规避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二)擅自暂停、终止交易;

(三)拒绝签订合同或者提出额外附加条件;

(四)与公共资源交易竞争主体或者专家成员恶意串通违规实施公共资源交易行为;

(五)拒不配合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及有关行政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十八条 公共资源交易竞争主体应当遵守交易程序和交易规则,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以他人名义交易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项目竞得资格;

(二)恶意串通或者通过行贿等违法手段谋取竞得资格;

(三)捏造事实、伪造材料,或者以非法手段获取证明材料进行质疑或者投诉;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十九条 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机构应当遵守交易程序和交易规则,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泄露应当保密的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二)与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竞争主体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三)在交易过程中接受贿赂或者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四)在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中提供虚假情况;

(五)隐匿、销毁应当保存的交易文件或者伪造、变造交易文件;

(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二十条 参与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评审的专家,应当按照交易文件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评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向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征询确定公共资源交易竞得者的意向;

(二)接受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明示或者暗示提出的倾向性意见;

(三)接受贿赂或者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四)玩忽职守等渎职行为;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公共资源交易竞争主体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的异议答复不满意的,可以依法向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或者相关行政监督部门投诉。

投诉者不得以投诉为名排挤竞争对手,不得进行虚假、恶意投诉,不得阻碍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受理投诉,并依法予以处理:

(一)应当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的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在平台外进行交易的;

(二)不遵守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现场工作规程的;

(三)法律、法规以及市人民政府规定由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受理投诉的。

对不属于前款规定情形的投诉,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3日内移送有管辖权的行政监督部门依法处理,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将处理结果回复给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移送时间不计算在投诉有效期时间内。

第二十三条 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处理投诉时,有权查阅、复印有关文件、资料,调查有关情况,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继续进行影响投诉处理的,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责令暂停相关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

第二十四条 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会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协调处理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的有关问题。

第二十五条 市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工作信息化、电子化建设,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主体信息、交易信息、监管信息的集中交换和同步共享。

第二十六条 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实施主体、竞争主体、中介机构、专家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基础数据库和信用管理制度,健全公共资源交易诚信评价体系,开展信用评价,并及时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布评价结果,实现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第二十七条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过程和履约行为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并自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理决定抄送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当事人的违法违规不良行为记录依法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予以公布。

第二十八条 公共资源交易行业协会在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的指导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开展活动,加强行业自律和服务。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外进行交易或者规避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的,由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0000元以上(含10000元)50000元以下(不含50000元)的罚款;拒不改正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依法暂停项目执行或者暂停资金拨付,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暂停交易活动:

(一)未在规定的媒体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交易信息公告的;

(二)确定竞得人后,未在规定时间内向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提交交易情况书面报告的。

第三十一条 公共资源交易竞争主体、中介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取消其1至3年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资格;情节特别严重的,永久取消其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参与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评审的专家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取消其1至3年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参与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评审的专家资格;情节特别严重的,永久取消其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参与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评审的专家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公共资源交易竞争主体、中介机构以及参与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评审的专家被取消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资格的,由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予以公告。

第三十四条公 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5

关键词:风险管理;税收征管;信息采集;分类管理

现阶段税收风险管理理论及其相关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了税务部门的重点研究方向。将现代风险管理理念引入税收征管工作,有助于规避税收执法风险,降低征管成本,创造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是提升税收征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有益探索。

一、税收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

一般意义上的税收风险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管理、申报、协助义务的主体

在履行法定义务时受主客观、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潜在损失,是税法遵从的潜在危险。(一)国外关于税收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现代意义上的税收风险管理理论最早源于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1983年,美国联邦税务局(简称IRS)对全国“灰色经济”导致的税收流失问题开展调研。据统计,因纳税人对联邦所得税法的不遵从行为,导致1981年全美有900多亿美元的税款流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将现代管理科学中的风险管理理论引入到税收管理领域,逐步形成了成型的理论体系。1997年7月,OECD下属的财政事务委员会(简称CFA)了名为“风险管理”的应用指引,提出了在税收管理领域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型的理念;2002年5月,CFA税收管理遵从小组论坛在伦敦召开,深入探讨了中小企业国内税收遵从问题;2004年10月,CFA批准通过了题为《遵从风险管理:管理和改进税收遵从》的税收风险管理应用指引,将税收风险管理划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及确定优先次序、处理和评价等步骤;2008年3月,OECD税收管理论坛第四次会议在南非开普敦召开,将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纳入研讨范围。

(二)税收风险管理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2002年,国家税务总局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专家指导下,制定《2002—2006中国税收征管战略规划纲要》,在税收征管中引入“风险管理”理念,首次正式提出“防范税收风险”的战略目标[1]。2004年,江苏省淮安市国税局首次将风险管理理念引入到税源管理中,逐渐建立健全了成型的税收风险管理框架。这一创新举措先后得到了江苏省局、总局的认可。2006年,国家税务总局在青岛组织召开税收风险管理国际研讨会,研究探讨在税源管理工作中如何引进和应用风险管理知识,与会单位就如何有效规避税收风险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2011年《“十二五”时期税收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将风险管理贯穿于税收征管全过程。2014年国家税务总局对税收风险管理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三)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基层税收征管力量弱化与商事制度改革后市场主体激增的矛盾日渐凸显,税收风险压力空前加大。随着现代税务管理的不断深入,对执法精细化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风险也会加大。实施税收风险管理,是主动适应税收发展新常态,实现税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二、菏泽市税收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一)菏泽市税收风险管理开展情况

菏泽市国家税务局自2016年设置风险防控机构以来,始终坚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挖掘应用为重点,努力构建税收管理大风控格局。市局机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出台了全市国税系统税收风险管理实施管理办法,明确下一步的战略目标为:大力构建涵盖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及风险处理四个阶段的闭环式管理机制。1.组织专业评估团队。一定程度上打破地域管辖的格局,面向菏泽市石油加工业、采矿业、货币银行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纺织业等重点税源和高税收风险行业,针对征管工作中所发现的税收风险点,从全系统内抽调精干人员构建专业化风险管理团队,推广运用行业风险管理模板,实现专业化风险应对。2.落实信息化治税。重点加强第三方涉税信息的采集和利用。针对涉税信息大量游离于税收管辖外的突出问题,菏泽市国税系统与全市50个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信息共享机制,2016年采集整理并向基层税源管理部门推送涉税信息逾11万条,极大地缓解了基层税源监管力度不足的困境。3.实现差异化管理。改变传统的以人海战术、均衡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管理方式,按风险大小对纳税人实行区别管理,将风险较大的纳税人作为税源管理的重点,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实现有限税收管理资源的最优配置。2016年,全市共完成纳税评估1405户次,通过风险提醒、纳税评估共组织入库税收2.42亿元,占全市国税收入的1.42%。

(二)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菏泽市国税系统在风险防控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今后工作中还将面对更大的困难与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办纳税人税收风险大。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在刺激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市场主体增长的同时,由于配套管理措施不到位,新办纳税人大量存在登记信息失真的问题,给征管工作带了诸多困难。在税务登记管理中发现,大量按照改革之前的标准不符合准入条件的、资质较差的民事主体也获得了市场主体的资格,这部分纳税人税务登记信息普遍存在较多问题。例如,经营范围信息模糊,税务人员仅通过登记的经营范围难以准确判断其经营主业,给纳税人税收管辖权的界定带来难题,直接增加了后续税务管理工作难度。2.开展纳税评估缺乏法律依据。作为实施风险应对的重要方法,纳税评估是在“征、管、查”三分离的税收征管模式下提出的,其初衷是为了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往往面临着缺乏法律依据的问题。尽管国家税务总局以及各级税务机关对纳税评估工作给予充分重视,将其作为加强税源管理有效方法予以强调,并制定了《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纳税评估操作流程》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但税收征管的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均未涉及有关纳税评估的内容,总局制定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授权,从其法律地位来看仅仅是一个规范性文件,对税务执法人员和纳税人的法律约束力较低,致使纳税评估工作始终处于法律边缘,实践中缺少法律依据,评估工作无章可循。3.信息应用水平不高。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税收征管,逐步破解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是全面提高风险管理工作水平的必由之路。然而,虽然目前税收风险管理系统中的预警分析指标已相对完善,但税务部门在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应对能力上还存在不足,信息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比较突出,涉税信息的利用效率亟待提高。一是对现有系统数据信息利用不到位,不能主动整合金税三期管理系统、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以及出口退税系统等平台的有关信息;二是对第三方涉税信息利用不充分,仅仅将其作为校对纳税人自主申报信息真实性的工具,而不能有计划性地进行整合分析;三是数据信息分析深度不够,对“指标元-指标-风险管理模板-防控方案”的风险管理系统运行机制掌握不到位,工作中仅局限于单项数据的校对与鉴别,缺少关联分析和综合运用。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公民纳税遵从意识有待提高。纳税遵从意识是实现纳税遵从的必要前提,是指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条件下,纳税人基于对自身主体地位、自身存在价值和自身权利义务的正确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对税法的理性认知、认同和自觉奉行精神。根据陈金保2016年的调查结果,我国公民大多数理性上认同依法纳税的理念,但自觉自愿遵从的态度并不积极,往往是迫于严厉的税收征管措施和偷漏税的惩戒才照章纳税[2]。在许多人看来,偷逃税款似乎算不上违背道德的事,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能力体现。由于缺乏有效的社会舆论监督与道德约束,部分纳税人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容易出于侥幸心理偷逃税款。即便被税务机关发现并严厉查处,纳税人依然有可能会认为是自己运气不好,被“抓了典型”。如果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强化公民的纳税遵从意识,不能实现对偷逃税款行为的零容忍,单靠税务机关日常检查,难以完全防范纳税人恶意逃避缴纳税款的风险。2.税收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完善规范的税法体系是税收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更是实现纳税遵从的根本性保障。然而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新型的经济及法律关系不断涌现,现行税法体系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一方面,税收立法进程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税收领域长期存在部门规章代替法律的现象,造成税收执法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往往缺乏有效法律依据支持。例如,2011年新疆瑞成房地产公司诉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地税局一案中,地税局依照《征管法》第35条规定,认定纳税人销售价格偏低,应补缴增值税。然而乌鲁木齐市中级法院经审理认为地税局作出的处理决定缺乏上位法依据,最终判决税务机关败诉。另一方面,正因为税收法律体系结构不完善,税法执法也存在刚性不足的问题。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后续管理措施较少,因责任界定不清,一线执法人员倍感税收执法风险高,时常有如履薄冰之感,致使在执法过程中缩手缩脚、畏首畏尾。3.税务机关自身存在的不足。去除种种外部因素,菏泽市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时间短、自身管理经验不足、风控理念和工作机制都还不够完善,也是今后工作中亟待改进的方面。一方面,风控思维尚未建立,部分税务机关负责人,对税收风险管理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片面地将评估入库税款作为衡量风险防控工作水平的唯一重要性指标,未充分发挥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度的职能效应;有的单位未能将税收风险管理与其他征管工作有序衔接,实际工作中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切实开展整体效应分析,不利于工作的深入开展;还有人认为税收风险管理只是针对纳税人,未将纳税遵从风险、税收执法风险与岗位廉政风险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另一方面,工作机制有待完善。有的单位机构设置不到位,受行政编制制约,风险防控机构只是挂靠在其他部门,严重制约了风险管理工作质效;各级税务机关之间、科室之间还没有形成整体效应,自主查找、集合风险点时仍然是各自为战,不能做到信息共享、协同分析。

三、国外税收风险管理实践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我国税务风险管理起步较晚,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税务风险管理经验对于解决我国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因此本章将以英国、美国的税务风险管理为例,通过研究发达国家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税务风险管理经验。

(一)英国:完善的大企业税收风险信息系统

英国皇家税务与海关总署(HMRevenue&Cus-toms,HMRC)自2005年重组后,一直把大企业管理作为工作重点,成立了大企业服务司(LBS),并成立13个特别调查组防范税务欺诈行为。英国的税务风险评估系统在有效数据基础上,真正实现了税收风险管理的一体化规范管理。1.配备专门人员,实行对口管理。HMRC针对每一户大型企业,委任一名高级税务官员担任客户经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r,CRM),实行对口管理。CRM负责掌握大企业的营运信息,化解双方的认知差异和误解,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收风险管理。同时为强化企业风险责任意识,英国税法同时也规定,大企业必须指定一名高级人员,全权负责企业的税务会计安排。如有失职,将对该人员处以5000英镑的罚款。2.整合纳税人信息,建立风险评估系统。HRMC在逐步采集纳税人相关信息的基础上,于20世纪末建立起由风险情报识别系统(IRIS)、数据分析处理系统(DAPA)和身份认证系统(IDA)等三个子系统组成的风险评估系统。通过身份认证系统可以收集到居民企业甚至部分个人的收支信息,然后再通过数据分析处理系统进行加工、整理,发现其中数据不匹配的项目则交由风险情报系统进行识别。得益于完善的评估系统,HMRC一旦发现存在税收风险,就可以启动针对性的调查。3.评定风险等级,开展分类管理。HMRC通过开发数理统计模型,对对纳税人收入、资产、负债等信息归类整理,推算出纳税人的风险等级。根据不同风险等级,分别交由地方办事机构、一般调查组和特别调查组核查处理。地方办事机构对于纳税遵从度高、风险低的企业,一般不采取干预措施,对于涉及个人的疑点信息,尽量采取电话沟通、邮件提醒等“温和”方式处理;对于中高风险的企业,则由调查组深入开展实地核查,采取纳税评估、风险干预等措施,规避税款流失的风险。

(二)美国:具有强大威慑力的税务审计

美国有句名言,“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与交税是永恒的”。偷逃税款一旦被审计人员发现,严重的要身败名裂、倾家荡产,“唯有纳税和死亡无法避免”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美国,联邦税务局的审计工作具有极强的震慑力:全美50%以上的税务人员从事审计(稽查)工作,配备了经济师、金融产品专家、电脑稽核人员、数据分析师、信息技术员等专业人才;每年自然人约0.65%被审计(其中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自然人约0.98%被审计),C类型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约0.87%、S类型企业(类似于国内的个体工商户)约0.3%被确定为审计对象;查补的偷逃税数额每年约有570亿美元,每年提请税收犯罪调查约1300件,平均90.2%证明有罪,人均判刑22.7个月。美国税务系统能够进行卓有成效的税务审计,得益于高质量的涉税信息管理和信用管理[3]。1.审计人员专业化。美国对税务审计人员实行等级制,查帐人员分为普通查帐人员和国际查帐人员。对大企业和跨国集团开展审计时,由法务、国际税收、审计等部门组成联合审计工作小组,如有必要,还将引入计算机、石化、经管等领域的第三方专家。审计过程中严格遵循报告和回避制度,审计人员如有违反将严惩或被开除公职。审计案卷由法务部进行复审,法务部有权调整审计人员作出的结论或者退回重查。2.审计选案针对性强。美国税务机关拥有庞大的税收信息资料库和完善的计算机评估系统,每年都运用网络数据库系统和“应收税款预测”等模型,对要对纳税人的整体纳税情况进行分析,以确定开展重点审计的范围。然后,通过对大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大额现金交易、自雇业主、扣除额超过合理范围和修正申报等方面开展综合排查,鉴别纳税人有税收欺诈或逃税的嫌疑。由于美国的税收来源以直接税为主,所以发现申报所得数额与其收入来源不相符、收入数额庞大且无预扣所得税等情况,相关纳税人就将被列为税务部门审计的对象。3.审计工作效率高。计算机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美国税务机关的工作效率。借助与支付终端联网的检查系统,每当有1万美元以上的现金交易时,税务人员就可以获得消费者、经营者的流动信息,并核实该笔支付是否实现了税款扣除。同时,银行和营业机构在进行巨额现金交易时,必须核对客户的社会保险号和信用卡,纳税人想要利用假名逃避税款将十分困难。州税务署每年至少会对1300-2000万人次的交易信息开展核查。税务人员在审计中,高度重视对现代统计方法和第三方信息的运用,定期对销售发票的相关信息开展抽样检查,从而对交易、收入和支出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

四、完善我国税收风险管理的策略

面对日趋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要深刻认识征管体制改革以来的税收工作形势,做好规划统筹,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机制。

(一)创新综合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在当前机构人员编制和总体征管力量受限的形势下,必须转变征管方式,最大限度盘活用好现有征管资源。今后应改变当前税收风险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状态,建立各级税务机关联动的风险管理流程。一是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以地域管辖为特征的税收管理员制度,转而根据规模、行业、存续时间、经营特点、信用等级等对辖区内的纳税人进行分类,设立专门的税源管理机构,借助税收风险分析工具,建立完善税收风险特征库和风险分析应对模板,形成分行业、分类型的纵向、横向分析指标体系和预警体系;二是实行差异化监管。改变传统的以人海战术、均衡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管理方式,按风险大小对纳税人实行区别管理,将风险较大的纳税人作为税源管理的重点,实现有限税收管理资源的最优配置。三是推进征管机构扁平化。推进机关实体化,精简机关行政管理职能,从行政、税政职能为主的职能体制,向直接履行税源监控等实体职能体制为主转变。

(二)加强数据分析利用,实现信息管税

税收风险管理的起点在风险的识别,而风险的识别基础就在于及时获取准确的涉税信息,如果情报信息缺乏利用价值,税收风险管理将成为空谈。今后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税收征管,切实加强数据分析应用,提高信息利用水平[4]。一是加强系统信息比对。充分利用金税三期系统、数据综合分析平台等税务软件,整合系统信息,加强数据比对,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二是加强第三方信息的利用。加大与关联单位的信息合作力度,理顺信息传输渠道,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实现各类涉税信息即时集中、共享,解决地方财税建设要求和税务机关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三是完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平台、数据管理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办税服务厅、基层分局和业务科室之间的信息实时共享,使各部门及时掌握纳税人的信息,共同防范税收风险。

(三)构建专业组织机构,打造专业团队

为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精准制导能力,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税源规模、行业分布特点等因素,着力打造风险防控、纳税评估和监督评价三个跨部门的专业化管理团队,共同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一是成立风险防控团队,配备专职人员,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开展税收分析、风险识别、风险应对、结果评价,落实完善闭环式税收风险管理机制等。二是成立纳税评估团队,按照“集中管理+团队作业”的形式,根据评估对象所属行业规模、风险等级和预警指标,统一调配团队成员,组成个案评估组,实施统一管理,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涉税服务和更直接有效监控纳税遵从风险。三是成立风险监督评价团队,主要负责对风险管理全过程和成效实施复审复核、执法督察、内控监督和绩效评价,切实做到把有限优质的征管资源优先配置在对重点税源的税收管理中,切实提高税收征管质效。

作者:吴亚辉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方振华.山东省国税系统税收风险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6.

[2]陈金保.公民纳税遵从意识的内涵、测量及特征[J].税收经济研究,2016(2):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