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非税收入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9: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非税收入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非税收入管理办法

篇1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收费票据; 使用; 管理

自1999年全国实行高等教育有偿服务,即大学生交费上学的政策实施以来,高等教育培养成本得到一定补偿,国家投入不足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全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收费也因此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随着高校经济业务事项的日趋复杂化,收费的项目越来越多,收费票据的使用和管理逐渐成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加强高校收费票据使用和管理的意义

为适应财政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改革,如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管理、部门预算改革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和财政票据的种类也随之发生变化,给各单位收费票据的使用和管理带来了不便。尤其是高等学校,由于收费项目较多,所涉及的经济业务也越来越复杂,而财政统一规范后能够使用的收费票据种类减少,致使财务人员一段时间内还无所适从、难以应对。一项新的收费业务发生时,究竟使用哪一种票据,是一直困扰收费人员的难点问题。因错误使用了收费票据开票的,一方面难以通过检查和验收,用过的票据存根交不回去,新的票据买不回来,直接影响到单位收费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如果涉及违规、违法使用票据的,财政和税务部门还将给予相应的处罚,容易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结合票据使用的工作实际,以云南省为例,开展高校票据使用和管理方面的研究,规范高校收费票据使用行为,严格禁止出现乱收费现象,对于做好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主要收费项目、票据使用及其对应关系

从2010年下半年起,陆续出台了多项财政票据使用管理办法,其中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10〕1号),随后又了实施过程中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收入业务应使用什么票据的具体问题予以进一步明确。云南省结合地方实际,在2010年12月出台了《云南省财政票据管理办法》(云南省人民政府第165号令)。2012年10月,财政部了《财政票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0号),从全国层面进一步统一和规范了财政票据的使用。通过归纳和整理,笔者认为涉及高校收费(收入)业务的项目和相应收费票据的使用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拨款类收入项目

包括财政拨款和其他拨款,这是生均拨款标准提高后高校收入来源的主要方面,如拨入经费、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是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的直接资金投入,具有无偿性的特点。拨款类收入项目不再使用财政票据,这是财政票据管理改革后的一个不同之处。拨款类的经费收入和拨付,收款方和付款方均可凭银行结算凭证入账。

1.各级财政部门拨款,如拨入经费、财政补助收入等,双方均以银行结算凭证为入账依据。

2.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如上级补助收入等,在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高校主要经费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上级主管部门拨款一般只是少数专项经费补助,双方均以银行结算凭证为入账依据。

3.横向部门之间的拨款,主要是国家除财政部门以外的其他部委、科技厅(局)、其他非财政部门的拨款,如科研课题经费、会议费等专项经费,双方均以银行结算凭证为入账依据。

4.与无财务隶属关系的行政单位之间的资金往来,如拨入科研课题经费、会议费等,双方均以银行结算凭证为入账依据。

5.与无财务隶属关系的事业单位之间的资金往来,如拨入科研课题经费、会议费等,如属涉税项目的,应开具税务发票;如属非涉税项目的,凭银行结算凭证入账。

6.与无财务隶属关系的企业单位之间的资金往来,如某企业给学校拨来科研课题经费等,全部使用税务发票。

(二)事业性收费项目

事业性收费项目即国家授权许可收取的教育事业性收费,主要是高等学校学费和住宿费、考试报名费和考务费等,属于非税收入(原预算外资金),应缴入同级财政部门非税收入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在部门预算安排的年度非税收入额度范围内,经申请批准拨回的收费款项列为本单位实际收入,这是现阶段高校收入来源的重要方面。事业性收费统一使用“非税收入收款收据”,收费的项目和标准应以发改委批复的学校《收费许可证》中列示的内容为准。凡《收费许可证》中没有的收费项目,是不能使用“非税收入收款收据”的。

(三)代收费项目

代收费项目主要是暂收、代收的不列入学校收入的“过账”性质的各类款项,包括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学校与个人之间的其他资金往来等,主要有押金、定金、保证金、教材费、学生体检费、疫苗费、军训服装费、保险费、水电费、供暖费、电话费等。代收费项目使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但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学校与个人之间发生的不构成本单位收入的其他资金结算,如核销教职工借款等,也可以使用“校内收费三联收据”。

(四)服务性收费项目

这类收费项目不在学校《收费许可证》范围之内,是高校为在校学生、校外人员和其他单位提供有偿服务而收取的费用,主要有校内外委托办班培训费、学生上机上网费、场地场馆使用费、房屋设施出租费、校内停车费、开水费、补办证卡费等。服务性收费应当按照自愿和有偿服务的原则,不可与学费合并收取,不能只收费不服务,更不能强制服务。服务性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实行申报制度,需要按期报送当地发改委批准备案方可收费。服务性收费项目一律使用“税务发票”,并应指定兼职人员按期申报纳税、核交发票存根和购买新的发票。

(五)捐赠收费

捐赠是指公益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事项所接受的财物捐赠。高等学校是教育事业单位,其校庆、奖励、助学等活动收到的自愿、无偿捐赠的财物属于此类范畴。捐赠收费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社会捐赠收据”。根据国家《公益事业捐赠票据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10〕112号)的要求和实际核票的情况,建议在“收费项目”摘要栏中填写“×××捐赠款”比较恰当,不能填写“赞助费、筹资款、集资款、摊派款”等收费项目内容。

(六)资产处置收入

按照现行有关制度规定,高校处置闲置、报废的资产,须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所得收入在扣除相关税金、评估费、拍卖佣金等费用后,缴入同级财政部门非税收入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资产处置收入使用“非税收入收款收据”。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数额较小的“废品处理”收入,可以不开票据(以银行存款回单为入账依据)或开具三联收据,但款项一定要缴入财政非税收入专户管理。

高校主要收费项目及其可使用的收费票据对应关系见表1。

三、高校收费票据的使用和管理建议

高校财务人员在收费票据的具体使用和管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处理的实际问题,但只要能够积极主动地与财政、税务部门沟通和协商,一般是可以找到解决办法的。概括起来,高校在收费票据的使用和管理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拨款类收入使用什么票据

财政部门是收费票据管理办法的制定者,拨付款项“凭银行结算凭证入账”的规定执行得较好。但对于非财政部门来说,如科技厅拨付科研经费,教育厅团委拨付大学生创业奖励金等,因囿于原有的思维定势和习惯要求,或者是如前所述有的单位还不太了解新的财政票据管理办法,拨付款项的单位仍然要求收款单位开具收款票据。而根据新的规定,对于财政拨款形成的收入确实已经没有可供使用的收款收据。这个时候,拨款单位也许就不同意了,甚至不予拨款,进而影响双方之间正常业务的开展。有的单位对于非财政部门拨款,在对方单位的强烈要求下开具了“资金往来结算票据”,这是错误的做法,是不能通过核检验收和税务稽查的。遇到此类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晓之以理,将有关文件的相关内容提供给对方参考,说服对方执行文件精神,双方根据银行结算凭证入账即可。

(二)拨款开票是否可以变通处理

碰到不开票据就不拨款的“钉子户”,可以考虑一种变通的处理办法,先由学校代垫本项目经费支出,再开具“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给对方,但票据“收款项目”的摘要应当填写“收回代垫的×××费”。

(三)服务性收费是否需要缴入财政专户

笔者认为,服务性收费既然使用了税务发票,已经缴纳了相应的税款,则可直接列为本单位的其他收入,而不必再缴入财政专户。但对于资产处置和废品变卖收入则必须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要求,将所得收入缴入财政专户管理。

(四)手工收费票据的使用规范问题

目前,多数高校已经使用计算机联网开票系统,在财政票据管理部门和税务部门的监督控制之下实施开票行为,一般是比较规范的。但在过渡时期,某些高校的一些收费项目因业务量较小而仍然使用手工方式填写票据,存在着“收费项目”摘要填写比较随意,数量、单价模糊不清或直接空白不填内容,票据用途不清、使用混乱等不规范行为,在收费检查和验交票据时容易受到处罚。解决的办法是加强培训,严肃票据使用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纪律,严格要求按照使用规范开具收费票据,从而避免学校损失。

(五)票据专管和收费许可证年检制度

收费票据的正确使用离不开规范和严格的管理。一方面,收费票据的使用和管理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云南省实行的财政票据专管员办法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明确要求财政票据使用单位至少确定一名财政票据专管员,专门负责本单位财政票据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可以减少单位在收费票据使用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解决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要注意由专管员负责,按期将学校教育事业性收费许可证报送发改委进行年检,及时将服务性收费项目报发改委审批备案。如果错过年检和备案时间,将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对学校的收费工作产生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财政票据管理办法[S].2012.

[2]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暂行办法[S].2010.

[3] 财政部.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S].2010.

[4] 财政部.公益事业捐赠票据使用管理暂行办法[S].2011.

篇2

论文摘要:教育行业税收政策的复杂性以及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问题的存在,造成税务机关对该行业的税收管理出现了盲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的税务登记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税法宣传,加强财政税务票据管理,不断提高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教育行业的公益性质无形中造成了人们的“税不进校”观念根深蒂固。教育行业税收政策的复杂性以及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问题的存在,客观上造成税务机关对该行业的税收管理出现了盲区。如何加强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切实堵塞税收漏洞,应当成为税务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最近,笔者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学习和思考,现对有关问题作出粗浅的分析,以期对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现状

教育机构种类较多,按组织形式划分,主要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学校等非企业组织和各类企业组织。据统计,目前在虞城县范围内,登记注册且正常运营的教育培训机构共有557所,其中从事学历教育的551所,非学历教育的6所。在从事学历教育的551所教育机构中,从事幼儿教育的有76所,从事小学教育的有438所,从事中学教育的有37所。在此范围之外,还存在提供教育培训服务的个体工商户、大量的未登记注册的无照培训机构和为数众多的家教执业者个人。

目前虞城县教育培训行业提供的主要有学历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适应了不同的社会需求。根据有关规定,学校主要提供学历教育,其收费项目和标准较为明确,其他单位及个人则提供除学历教育以外的诸多培训,其收费项目和标准基本按照市场供需状况确定,存在一定自由度和伸缩性。

教育培训行业取得的收入涉及免税项目和应税项目。免税项目是,对从事学历教育的学校(含政府办和民办)提供教育劳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政府举办的高等、中等和初等学校(不含下属单位)举办进修班、培训班取得的收入,收入全部归学校所有的,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应税项目主要涉及税费有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除税法规定的减免税项目收入外,教育培训收入均应依法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其中应纳营业税主要涉及营业税文化体育业税目,按照3%的税率缴纳。

数据统计显示,目前虞城县的学校均未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款,缴纳的主要为个人所得税;其他教育机构有的虽然缴纳了营业税等,但与实际经营情况严重不符,税款流失严重;无照教育机构及个人未缴纳任何税费。

二、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日趋多元化,各类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公私合办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并存,使得教育行业税收成为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热点。国家也相继出台了有关教育劳务的税收管理规定,明确了对教育超标准收费或接受捐赠、赞助行为等征税的规定。尽管如此,教育行业的税收征管工作依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不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导致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基础工作不够扎实。税务部门不能参与各类教育机构的设立、考核、验收等各个环节,很难掌握详细税源情况和各类教育机构有关资产、资金、分配等方面的具体信息。各级教育部门在对待教育劳务税收问题上存在本位思想,不积极配合,不及时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税务部门很难从源头上进行控管。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学校、培训机构等都没有办理税务登记,纳入正常税收征管的就更少了。另外,还有部分小型民办教育以培训班、辅导班形式出现,没有自有资产,办学设施全部是租用的,教师全部是聘用的,学制也不固定,有的全天授课,有的只是利用假期、节假日或晚上授课,流动性大,隐蔽性强,三证(办学许可证、非企业单位登记证、收费许可证)不全或根本没有,对这类教育劳务税收税务部门就更难控管了。

税务管理人员对教育行业的有关政策不理解,制约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教育行业的公益性质,使人们“税不进校”的观念根深蒂固。加之教育行业有关政策的复杂性,客观上造成税务机关在该行业税收管理方面存在盲区。具体表现一是对教育行业的划分及登记管理有关规定不了解,直接造成了部门协作不畅、信息交流不通等,无法掌握教育行业的税源情况;二是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不了解,如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政策及有关的优惠政策不理解,直接影响了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造成了对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缺位。教育机构不按规定使用发票,加大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难度。多年以来,教育机构的收费一直是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造成了大部分教育机构在收取国家规定规费以外的费用过程中,不按规定使用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有的使用白条,有的采用自制收据,有的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使税务部门对其收入情况不易掌握,这就加大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难度。

从业者纳税意识淡薄。学校提供学历教育,享受一定的税收减免无可厚非,问题主要出在其他培训服务当中。各类机构提供了种类繁多的培训服务,取得的收入并不低,但所缴纳的税款少之又少,原因是多数培训者没有纳税常识,未按规定设置账簿或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资料残缺不全,无法正确计算收入额和应纳税所得额。更有办班人受利益驱使,只为赚钱,对有关税收政策置若罔闻,不但不积极主动纳税,反而有意逃避纳税,纳税意识十分淡薄。

三、进一步加强教育行业税收管理的措施

为了加强对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进一步堵塞税收征管工作中的漏洞,消除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盲区,各级税务机关在教育行业税收管理工作中应注意把握并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加强教育行业的税务登记管理

熟悉教育行业的划分标准。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标准,目前教育行业可分为六大类,一是学前教育,包括各类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幼儿班、保育院等;二是初等教育,主要指各类小学;三是中等教育,包括各类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教育、技工学校教育、其他中等教育等;四是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含普通高校办的函授部、夜大、成人脱产班、进修班);五是其他教育,包括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外语培训、电脑培训、汽车驾驶员培训、厨师培训、缝纫培训、武术培训等)及特殊教育;六是其他未列明的教育,包括党校、行政学院、中小学课外辅导班。为了表述的方便,笔者在此将“学前教育”“初、中、高等教育”“其他教育和课外辅导班”分别简称为“幼儿园”“学校”“培训机构”。

明确相关登记管理部门。根据《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其他有关的部门,主要包括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编制、民政、发展改革(物价)、财政、税务等部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各类公办学校、公办幼儿园属于事业单位;根据《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与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各类民办学校(学历教育范围)、民办幼儿园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根据《职业培训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办法(试行)》规定,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非学历教育范围)也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按照有关法规规定,各类公办学校应当到县级以上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所属的登记管理部门办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各类民办学校(学历教育范围)、民办幼儿园应当到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办理《办学许可证》,到同级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非学历教育范围)应当到县级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办学许可证》,到同级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另外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还应当到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等。加强税务登记管理。《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2条规定:“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均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前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也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规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均应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上述各项规定均明确要求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到主管税务机关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目前,部分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办理了税务登记,但仍有部分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没有办理税务登记,游离于税务管理之外,这应当引起各级税务机关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的税务登记管理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税法宣传

开展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主要依据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该文件从四个方面规定了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了解决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教育劳务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3号)又对教育劳务征收营业税有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但由于《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关于税收的规定十分笼统,征纳双方对教育行业的纳税问题均存在不少模糊认识。大部分学校对“教职工缴纳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比较认可,而认为学校本身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应纳税。据调查了解,持“税不进校”观点的还大有人在,甚至部分税务人员也认为幼儿园、学校不用纳税。可见,对教育行业现行税收政策的宣传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税务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比如在各学校及培训机构开展专项宣传,把有关的税收政策送进校门,送进课堂,使老师学生都能知税法、守税法;应定期召开学校及培训机构的法人代表、财务人员座谈会,对税法的严肃性做明确的说明。总之,各级税务机关应切实加强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的宣传工作,要深入到教育行业的有关主管部门、学校等单位,深入细致地讲解有关税收政策,切实提高各类教育机构相关人员的纳税意识和税法遵从度,以确保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得到贯彻执行。

(三)加强教育行业税收优惠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执行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加强对教育行业减免税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教育劳务免征营业税的范围、收费标准、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减免税报批手续,严格界定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的范围。一是必须符合税收政策规定的减免税范围。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区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正确把握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教育行业的减免税范围。二是收费必须经有关部门(一般为财政、物价部门)审核批准且不能超过规定的收费标准。超过规定收费标准的收费以及学校以各种名义收取的赞助费、择校费等超过规定范围的收入,均不属于免征营业税的教育劳务收入,一律按规定征税。三是必须单独核算免税项目。各类学校均应单独核算免税项目的营业额,未单独核算的一律照章征税。四是各类学校必须按规定办理减免税报批手续,否则一律照章征收相关税收。

(四)进一步加强财政税务票据童理

篇3

1我国高等院校常见税务风险

1. 1高等院校基本建设中的税务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学校教学、办公、实验、科研及校内文化体育设施,以及高等、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宿舍、食堂、教学实习及训练基地由政府部门无偿划拨,无偿划拨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学校享有使用权,并且仅限按规定用途使用。根据《土地管理法》第56条的规定,如果划拨用地的条件改变,划拨用地的理由消失后,划拨土地使用权人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划拨批准文件规定的土地用途的,须经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依法重新办理用地手续,并向政府缴纳相应的土地出让金,将无偿划拨改变为有偿供地。

按此规定,高校取得的政府无偿划拨用地,如果要进行职工住宅楼的开发与销儒,则可能需要缴纳土地出让金,以及出让土地使用权环节的契税。同时,高校自建房屋还应缴纳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等税费。

1. 2高校后勤工作中的税务风险

高校后勤工作的服务范围包括水、电、气供应,餐饮服务,宿舍、公寓服务,商业服务,修建服务,环卫和绿化服务,以及通信服务等,其中高校经营学生公寓和教职工食堂是涉税的主要风险点。

《关于经营高校学生公寓和食堂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 ) 83号)明确规定,对高校学生公寓免征房产税;对与高校学生签订的高校学生公寓租赁合同,免征印花税;对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向学生收取的高校学生公寓住宿费收入,免征营业税;对高校学生食堂为高校师生提供餐饮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但学校食堂部分出租给社会单位或个人,学校收取管理费;以及学校对外出租商铺,以及房产税、印花税等。

1. 3高校办学过程中的税务风险

高校办学过程中的涉税风险包括提供学历教育、培训、进修劳务、提供相关服务取得收入和相关收费,以及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存在的涉税风险。

按规定,高校提供学历教育劳务获取的收入免征营业税。由政府举办的高校开设进修班、培训班取得的收入进入高校统一账户并作为预算外资金全额上缴财政专户管理,同时由高校对有关票据进行统一管理、开具的,免征营业税。高校下属部门自行开设账户的进修班、培训班、非学历教育收入,不予免征营业税。

高校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果中外合作办学系境外学校向中国境内提供教育培训劳务,应该在我国承担纳税义务,并通常应由境内高校履行代扣代缴义务。

高校图书馆设立包间,收取包厢费及上机费等不属于教育劳务的款项,则涉及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纳税义务。

高等学校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俗称四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但如果高校没有办理四技营业税的减免手续,则无法减免四技的营业税。

1. 4个人所得税方面的税务风险

高校个人所得税方面的涉税风险主要包括:以各种名目发放给本校教师的补贴、奖金是否按规定足额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发放给外聘教师劳务费是否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向职工发放的各项福利,以及赠送给外单位人员礼品是否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目前高校个人所得税方面的涉税风险主要表现在工资、奖金和讲课费之外的方方面面。另外,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不当也存在税务风险。

1. 5发票管理方面的税务风险

由于部分学校工程未报建或未纳入税务管理,可能存在工程承建方为逃避纳税而开具假发票的问题。对学校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罚;而承建方除应按规定申报缴纳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等税费外,还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2我国高校税务风险的原因

(1)高校税收制度的系统化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高校收入呈多元化渠道,既有财政拨款和免税的事业性收费,又有科研、培训、社会服务等应税收入,涉税情况日趋复杂。高校作为税收主体,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尚未系统化,相关的税收政策有待进一步善。

(2)财务人员税务能力偏弱。我国高校享受众多的税收优惠,大多数业务属于免征范围,财务人员纳税意识普遍薄弱。同时,涉及高校的相关政策多以部门规章加以规定的,如教育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等部门规章加以规定;而面对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新动向,税收政策的出台又显仓促,多以通知或补充通知的形式出现,难以与高校的财务核算体制相匹配,提高了高校涉税处理的难度。

(3)会计核算制度的衔接问题。伴随着(财会(2013) 30《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颁布后,在高校会计核算上引入了权责发生制理念,但是高校会计核算仍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状况并未改变。无法核算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情况,高校在收付实现制下提供的财务信息同以权责发生为主的税收体制无法很好衔接。按照现行规定,高校科研收入属于企业所得税的应税项目。但实务工作中,高校的科研经费到账时,通常按收付实现制全额计入科研事业收入。科研项目的研究周期少则1年,多至3-- 5年,科研经费的开支也发生在多年内,而且当前高校的科研项目成本核算未实现全成本核算,诸如与日常业务共用的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难以计入,由此造成对科研收入计税的困惑。

(4)税收征管部门对高校认知有待加强。税务机关对于高等学校作为一个纳税主体的重视程度不够,税务人员高校会计核算制度了解不足,对高校纳税人的涉税培训工作有待加强。

3降低高校税务风险的建议

降低高校的涉税风险,需要内外两方面共同努力,一方面尽快完善外部的税收征管政策,创造明晰的税收环境,另一方面要注重挖掘高校内部的潜力,强化制度建设,提高高校自身的涉税处理能力。

(1)完善税收征管政策,解决税收与会计制度的衔接问题。针对当前高校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税务部门应尽快形成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形成具体规定。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营改增后高校纳税人的身份认定问题;高校所得税应税项目会计核算的规范问题等。

(2)挖掘自身潜力,健全相关工作规范。高校财务人员要关注财税政策,提高纳税意识。积极参加税务部门和会计主管部门对高校财务人员开展税收法规培训,建立好税收知识后续教育机制。同时,高校应加强日常纳税管理工作,规范会计基本工作:做好各种票证管理,从源头区分应税和非应税收入;设置纳税备查簿,对一些小税种做好登记备查;做好免税备案工作;加强收入管理,区分应税收入和非应税收入,分别核算。在日常核算中尽量完善会计核算体系,避免涉税违规风险。

篇4

第二条:非税收入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管理职能,行使国有资产或国有资源所有权,提供特定服务或者以政府名义征收或者收取的税收以外的财政性资金。

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织部分,应当纳入财政统筹安排,实行“收支两条线”和综合财政预算管理。

第三条:非税收入收支统管范围。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附加)、罚款和罚没收入;彩票(福利基金)公益金和发行费;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包括土地出让、转让、出租收入,抵押、估价入股收入、房屋出租、场馆门票收入);矿区和井区有偿使用收入(包括属地方所有权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盐等资源的租赁或拍卖收入),外运资源的计划管理收入;社会团体会费(包括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组织收入);党政报刊和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广告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单位所保留的银行帐户存款利息收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政府非税收入等。

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实行收支集中统一管理,即“单位开票,银行收款,统一开户,收支统管”的管理办法。

(一)**县县直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由县财政部门在县农业银行集中开设“非税收入账户”。执收单位不得开设非税收入过渡性账户,若确有必要,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可开设只收不支的政府非税收入汇缴专用存款账户,用于归集本单位现场征收的或者零散的政府非税收入并按规定及时上缴财政。

(二)执收单位向缴款单位或缴款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收费票据时,必须使用陕西省财政厅印制的“陕西省行政(事业)性收费转帐专用缴款书(一式六联)”或“陕西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现金专用缴款书(一式五联)”,否则,有关单位不得办理缴款结算。

(三)执收单位开收费票据时,必须使用国家或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非税收入票据,并加盖本级财政“本年度专用章”。如使用其它收费票据或挪作它用,缴款人有权拒付,有关部门不得报销、不予记帐,并将收费金额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执收单位的非税收入,必须按规定足额纳入县非税收入帐户管理,不得挪用、坐支或截留。

第六条:对执收单位截留、坐支或挪用非税收入资金,一经查证落实,县财政预算将如数抵拨其单位经费,并将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不予列入该单位支出预算。

第七条:执收单位的收费需上交上级业务部门的,必须通过本级非税收入帐户直接“电汇”上级财政专户。否则,县财政部门不再为该单位提供任何收费票据。

第八条:凡有非税收入的部门和单位,在年初应当编制本单位非税收入收支计划,经主管部门审核,由财政部门汇总后编制本级非税收入收支预算,报请县政府批准后执行。如果执收单位在年初没有编制本单位非税收入收支计划,将不予以拨付资金。各部门、单位在编制本单位非税收支计划时,其收入计划数应不低于该单位前三年收入的平均数,支出计划全额预算单位应控制在收入计划的50%以内,具有特殊职能的单位,经批准,可扩大支出比例;各学校(高中部)的学杂费和幼儿园的保育费可全额用于教学办公支出,借读费的30%—40%用于教师的讲课超时补贴,60%—70%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差额单位控制在70%以内;自收自支单位控制在90%以内。超计划收入部分的单位,其超出部分,该单位应写出支出计划,然后根据本单位的业务范围、性质和工作量,研究决定另行安排支出预算。同时,各部门、单位在编制支出计划时,应明确支出项目。支出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财政正常预算没有预算的:个人部分、上缴返还、成本性支出、专用支出等硬性支出。财政正常预算没有给单位预算的项目主要指:政策性个人补助津贴、教师讲课费、奖学金、实习费、自收自支、差额单位的工资、补助工资、公积金等;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应上缴上级部门和返还下级部门的支出;成本性的工本费、取得收入的材料、燃料、资料、专用设备等费用支出;具有专门收费用途支出的基金、附加等。

非税资金拨付时,需经单位申请并填写《资金使用计划申请表》,财政局每月根据执收单位缴款情况集中研究后,按有关程序批准拨付,专款专用。对没有支出计划或支出与《资金使用计划申请表》不符者,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再不予拨款。

任何执收单位不得用非税收入向职工发放奖金。

第九条:执收单位在领购非税收入票据时,必须持财政部门核发的《票据领购证》和物价部门核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并交清前次的票据存根和所有非税收入款项,否则不予供票和拨付资金;各收费单位在本年度十二月十日前必须交清一切剩余票据,经财政部门审验无误,方可领取下年度的票据。否则,停止供应票据。

第十条:执收单位对开错、污损、残破的票据,应将各联完整附在存根上,并注明“作废”字样。如发现收费票据丢失和损坏时,应及时申报县财政部门,经查证落实后,公开声明作废。

第十一条:各执收单位的非税收入收缴和使用情况,纳入部门、单位的年度考评。同时将非税收入收缴和使用情况作为该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对违反本办法的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财政部门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和《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一)违法设定非税收入项目、范围、标准的;

(二)开设非税收入过渡性帐户,或者隐匿、转移、截留、坐支、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所收款项或者将所收款项存入县非税收入帐户以外的帐户的;

(三)转让、出借、挪作它用非税收入票据,或者使用非法票据;

(四)保管不善造成非税收入票据毁损、丢失的。

第十三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县纪检委、监察局、收费资金管理中心、财政监督检查局对各执收单位一定要有计划地进行检查,一经查出问题,必须追究该单位负责人和业务人员的相应责任。

第十四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非法印制、伪造非税收入票据者,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对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还应当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降职处分或追究相应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篇5

一、严格依法征收,确保应收尽收

1、强化预算管理,认真编制计划。随着县直各部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逐步到位,政府非税收入作为部门预算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部门预算的编制影响很大,按照财政局的统一部署,我们集中时间、精力对县直各部门2012年政府非税收入收支计划进行了全面测算,根据管理和核算的要求,收入计划按照缴入国库和缴入专户分别编制,为县直各部门编制部门预算提供了重要依据。2012年1-12月全县非税收入共完成5214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1800万元,增长3.5%,其中:行政性事业性收费收入完成8300万元,同比减少15%;罚没收入完成4040万元,同比减少6%;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完成11200万元,同比减少10%;政府性基金完成28000万元,同比增长45%;其他收入完成600万元,同比增长5%。完成缴库收入41600万元,占1-12月非税收入的80%。

2、改进征收方式,坚持收缴分离。县直各部门全面推行了“单位开(单)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征管模式。法定征收单位、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机构在征收非税收入时,向缴款义务人开具《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缴款人持缴款书到财政部门指定的银行,将款项直接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帐户。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当场收取之外,禁止非税收入执收单位当场收取现款。

3、更新征管观念,力求领域新突破。一是加大对国有资产(资源)收益的征管力度。努力促成县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县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并被省财政厅认可,在省非税网上、推广。对土地经营收入、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全面纳入非税收入管理,对做好土地储备成本审核工作,规范土地储备行为,有效利用储备资金,合理控制储备成本,规范成本支付程序,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行;对垄断性公共资源,如:河道采砂、公共客运、城市户外广告等收入加大管理和监督力度,从今年收入实际完成情况来看,这一块收入已经形成新的增长点。二是配合财政局出台了《县公共资源交易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凡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竞标人必须在竞标报名前向政务中心“财政窗口”提交公共资源交易竞标保证金,凭“财政窗口”开具的保证金收款收据到相关部门办理竞标手续。做到了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监督,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强了短期非税收入的管理。三是对社团、协会、学会的票据进行了规范管理。将原社团票据由民政部门购领改为归我局统一购领,其收费暂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规范,并明确了社团票据的使用范围和管理办法,从而有效控制了一些单位将属于非税收入的收费转移到协会、学会收入的行为。

二、严格票据审核,确保源头控管

1、依法征收是非税收入管理的基础,源头控收是首要环节,以票管收是重要手段,为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我们从夯实征收管理、票据审核等基础性工作入手,坚持“分次限量、核旧领新、票款同步”的基本原则,严把非税收入票据购领、保管、发放、使用、核销关。及时纠正票据使用中的违规行为,充分发挥了票据源头控收作用。2012年1-12月我们发放各类票据268975份,核销各类票据254712份。做到了账账、账表、账实相符。

2、做好财政非税收入票据年度检查工作,确保票据按规定使用。按照《省非税收入票据年检办法》有关规定,对2012年度县直单位非税收入票据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在对执收单位收费票据领、用、销、存情况全面审查的基础上,重点检查以下几方面:一是核对收费票据所列项目和标准是否合规,审查是否存在超标准、超范围收费现象;二是核对票面金额汇总与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的资金是否一致,看其缴交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有无存在瞒报收入、截留资金的现象;三是检查是否使用往来票据和违规票据收费,把收费收入挂往来账或其他账上,从而达到隐藏收入、逃避监督的目的。严格监督执收单位收入上缴情况。

3、调整票据发放结构,加大以票控收力度。随着网络平台的逐步到位,我们进一步严格控制非税收入专用收据及往来结算收据的发放,进一步扩大《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的使用范围,继续深化以票管收,源头控收,收缴分离改革。

三、严格资金核算,确保报表准确

为了真实、准确、及时做好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核算工作,为财政改革、发展服务,做到了积极应对,认真完成了如下工作:

1、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要求,完成非税系统收支分类改革升级。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完成了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系统软件的全面升级,实现了非税收入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核算、缴库。非税收入核算细化到“目”级科目,健全完善非税收入会计报告体系,提高收入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较好地满足了有关方面对非税收入信息的需要。

2、完善上下级分成收入结算办法,维护上下级财政利益分配关系。对涉及上下级分成的非税收入,通过“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实行就地缴款、分级划解,切实保障上下级财政的分成收入安全、准确、及时。财政部门全面控制财政资金流向和流量的能力不断提高,防止财政资金体外循环,避免财政收入重复统计。

3、认真细致清理待查收入,确保非税收入及时缴入国库。在非税收入结算过程中,由于缴款单位网银付款,转账支票付款,执收单位跨行开票,写错代码,跨地区收款以及银行网络故障等原因导致执收单位正常收入不能及时入账,形成待查收入。为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组织好非税收入,消除待查,对经常出现待查的单位提请他们注意开票的有关事项,并及时对账。对发生的待查收入,通过电话随时与银行、执收单位核对,督促单位及时补录,能够找到事主的收入都已确认,将待查收入降至最低。

四、严格财经纪律,确保监督到位

为了严肃财经纪律,配合征管,加强了政府非税收入重点稽查和日常监督。一是配合县纪委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回头看检查,对我县部分执收单位的票据使用、收费项目、执收标准、以及收支两条线的落实情况进行了重点稽查。针对稽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违规单位限期整改,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和及时足额缴入汇缴户。检查中未发现擅自增加收费项目,随意降低收费标准的单位和个人。二是在春秋开学之际,对教育收费进行专项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九年制义务教育免费执行情况,择校费是否超标准,公办学校是否执行“一费制”政策等。三是配合非税收入征收,对防洪保安资金、城市污水处理费进行专项稽查。四是开展了《省社会团体会费票据》大检查,对在非税局领票的单位实行了全面检查,对未领票的单位实行了重点抽查,共检查单位43个,对县烟草协会、县湖湘文化协会等5个存在资金来源和使用票据不规范的单位进行了整改,从而有效控制了一些单位将属于非税收入的收费转移到协会、学会收入的行为。

五、严格窗口服务,确保政令畅通。

强化窗口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窗口是政府的眼睛。为了把窗口服务搞好,非税局4位同志进驻在县政务中心办公。一是在窗口值班,二是在政务大厅各窗口指导和监督非税业务的办理和下到各执收单位非税调研及检查。在窗口值班,工作人员对自前来办事的同志是一张笑脸相迎,一声亲切问候,一句祝福相送。在办事中按程序操作,快速高效办完每笔业务。有时一天要办理200多笔业务,有时到下班的时问,群众来办业务,窗口人员考虑办事群众来一趟不容易,加班给老百姓办完。有些业务不是非税窗口的,办事群众来到我们窗口咨询,我局工作人员热情答复和指导,有时还陪同办事群众到所办理的窗口。将有些矛盾解决在萌芽之中,使办事群众如意地办好每笔业务,高兴地离开办事窗口,为政府树立了好的形象。另外,凡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收费项目,及时在政务大厅收费窗口进行公布,公布举报电话。通过严格收费项目管理和《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等财政票据的发放,依法征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促进了行政机关行政许可行为的进一步规范,保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公共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

2012年非税收入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目前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非税收入管理政策不健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无章可寻;(二)征管机制不规范,没有做到应收尽收。突出表现在个别单位随意降低收费标准,擅自减征、免征、缓征非税收入,造成非税收入流失;(三)征管措施乏力,没有做到应管尽管。如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变价收入和门面房出租出让收入、国有资本的经营收益以及凭借政府赋予的垄断权利、政府信誉、国有资产(资源)等收取的其他收入、经营收入和捐赠收入等没有纳入财政管理。

结合我县财政工作以及非税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年我局计划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非税收入计划管理,努力提高收入质量。以规范办事程序为基础,进一步改进结算办法。

(二)完善非税收入减征、免征、缓征程序;落实罚没收入(物资)管理办法。切实规范和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征收管理。

(三)继续探索“财政开票、集中收费”和“财政开票、直接征收”等新型征管模式下财政票据的使用和管理问题,以创建文明窗口为契机,进一步规范票据管理。

(四)继续开展清理银行账户、“小金库”、国有资产收益等政府非税收入工作,做好检查和整改阶段工作,严肃查处违规违纪案件。进一步创新稽查方式。

篇6

一、对安置残疾人单位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

对安置残疾人的单位,实行由税务机关按单位实际安置残疾人的人数,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或减征营业税的办法。

(一)实际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每年可退还的增值税或减征的营业税的具体限额,由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根据单位所在区县(含县级市、旗,下同)适用的经省(含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下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6倍确定,但最高不得超过每人每年3.5万元。

(二)主管国税机关应按月退还增值税,本月已交增值税额不足退还的,可在本年度(指纳税年度,下同)内以前月份已交增值税扣除已退增值税的余额中退还,仍不足退还的可结转本年度内以后月份退还。主管地税机关应按月减征营业税,本月应缴营业税不足减征的,可结转本年度内以后月份减征,但不得从以前月份已交营业税中退还。

(三)上述增值税优惠政策仅适用于生产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取得的收入占增值税业务和营业税业务收入之和达到50%的单位,但不适用于上述单位生产销售消费税应税货物和直接销售外购货物(包括商品批发和零售)以及销售委托外单位加工的货物取得的收入。上述营业税优惠政策仅适用于提供“服务业”税目(广告业除外)取得的收入占增值税业务和营业税业务收入之和达到50%的单位,但不适用于上述单位提供广告业劳务以及不属于“服务业”税目的营业税应税劳务取得的收入。

单位应当分别核算上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和不得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业务的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不能分别核算的,不得享受本通知规定的增值税或营业税优惠政策。

(四)兼营本通知规定享受增值税和营业税税收优惠政策业务的单位,可自行选择退还增值税或减征营业税,一经选定,一个年度内不得变更。

(五)如果既适用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又适用下岗再就业、干部、随军家属等支持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单位可选择适用最优惠的政策,但不能累加执行。

(六)本条所述“单位”是指税务登记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二、对安置残疾人单位的企业所得税政策

(一)单位支付给残疾人的实际工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并可按支付给残疾人实际工资的100%加计扣除。

单位实际支付给残疾人的工资加计扣除部分,如大于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可准予扣除其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超过部分本年度和以后年度均不得扣除。亏损单位不适用上述工资加计扣除应纳税所得额的办法。

单位在执行上述工资加计扣除应纳税所得额办法的同时,可以享受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二)对单位按照第一条规定取得的增值税退税或营业税减税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三)本条所述“单位”是指税务登记为各类所有制企业(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三、对残疾人个人就业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136号)第六条第(二)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93)财法字第40号]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对残疾人个人为社会提供的劳务免征营业税。

(二)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农业产品增值税税率和若干项目征免增值税的通知》[(94)财税字第004号]第三条的规定,对残疾人个人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免征增值税。

四、对残疾人个人就业的个人所得税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主席令第四十四号)第五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142号)第十六条的规定,对残疾人个人取得的劳动所得,按照省(不含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减征幅度和期限减征个人所得税。具体所得项目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和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和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单位的条件

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包括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工疗机构和其他单位),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并经过有关部门的认定后,均可申请享受本通知第一条和第二条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一)依法与安置的每位残疾人签订了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并且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在单位实际上岗工作。

(二)月平均实际安置的残疾人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应高于25%(含25%),并且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多于10人(含10人)。

月平均实际安置的残疾人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低于25%(不含25%)但高于1.5%(含1.5%),并且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多于5人(含5人)的单位,可以享受本通知第二条第(一)项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但不得享受本通知第一条规定的增值税或营业税优惠政策。

(三)为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按月足额缴纳了单位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

(四)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实际支付了不低于单位所在区县适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五)具备安置残疾人上岗工作的基本设施。

六、其他有关规定

(一)经认定的符合上述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单位,应按月计算实际安置残疾人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平均比例,本月平均比例未达到要求的,暂停其本月相应的税收优惠。在一个年度内累计三个月平均比例未达到要求的,取消其次年度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的资格。

(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4]39号)第一条第7项规定的特殊教育学校举办的企业,是指设立的主要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并由学校出资自办、由学校负责经营管理、经营收入全部归学校所有的企业,上述企业只要符合第五条第(二)项条件,即可享受本通知第一条和第二条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类企业在计算残疾人人数时可将在企业实际上岗工作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全日制在校学生计算在内,在计算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时也要将上述学生计算在内。

(三)在除辽宁、大连、上海、浙江、宁波、湖北、广东、深圳、重庆、陕西以外的其他地区,*7年7月1日前已享受原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单位,凡不符合本通知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的有关缴纳社会保险条件,但符合本通知第五条规定的其他条件的,主管税务机关可暂予认定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单位。上述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尽快为安置的残疾人足额缴纳有关社会保险。*7年10月1日起,对仍不符合该项规定的单位,应停止执行本通知第一条和第二条规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四)对安置残疾人单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各项条件实行年审办法,具体年审办法由省级税务部门会同同级民政部门及残疾人联合会制定。

七、有关定义

(一)本通知所述“残疾人”,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上注明属于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的人员和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8级)》的人员。

(二)本通知所述“个人”均指自然人。

(三)本通知所述“单位在职职工”是指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依法应当签订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的雇员。

(四)本通知所述“工疗机构”是指集就业和康复为一体的福利性生产安置单位,通过组织精神残疾人员参加适当生产劳动和实施康复治疗与训练,达到安定情绪、缓解症状、提高技能和改善生活状况的目的,包括精神病院附设的康复车间、企业附设的工疗车间、基层政府和组织兴办的工疗站等。

八、对残疾人人数计算的规定

(一)允许将精神残疾人员计入残疾人人数享受本通知第一条和第二条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仅限于工疗机构等适合安置精神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具体范围由省级税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民政部门及残疾人联合会规定。

(二)单位安置的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第二十八号)及有关规定的劳动年龄的残疾人,不列入本通知第五条第(二)款规定的安置比例及第一条规定的退税、减税限额和第二条规定的加计扣除额的计算。

九、单位和个人采用签订虚假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伪造或重复使用残疾人证或残疾军人证、残疾人挂名而不实际上岗工作、虚报残疾人安置比例、为残疾人不缴或少缴规定的社会保险、变相向残疾人收回支付的工资等方法骗取本通知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除依照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外,其实际发生上述违法违规行为年度内实际享受到的减(退)税款应全额追缴入库,并自其发生上述违法违规行为年度起三年内取消其享受本通知规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资格。

十、本通知规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征收管理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会同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另行制定。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比例和安置残疾人基本设施的认定管理办法由民政部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盲人按摩机构、工疗机构及其他单位安置残疾人比例和安置残疾人基本设施的认定管理办法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商财政部、民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

十一、本通知自*7年7月1日起施行,但外商投资企业适用本通知第二条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规定自*8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94)财税字第001]号第一条第(九)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福利企业、学校办企业征税问题的通知》[(94)财税字第00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民政福利企业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5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福利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字[*0]3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完善现行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财税[*6]111号)、《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调整完善现行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试点实施办法的通知》(国税发[*6]112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调整现行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财税〔*6〕135号)自*7年7月1日起停止执行。

篇7

关键词:高校;票据管理;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2

票据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收费行为、杜绝乱收费、防止“小金库”产生的一项有效的方法,是高校健全财务制度、强化内部监管的重要保障。随着高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多渠道和与社会日益广泛的经济联系,高校收费票据管理工作日益加重和复杂化,做好票据管理工作就突显重要性。本文就高校在票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加强高校票据管理的几点措施谈谈自已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目前高校收费内容及票据使用范围

高校收费票据是指高等院校在从事以非盈利为目的的事业活动中,依法收取各种费用所开具的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收款凭证。目前高校收费使用的票据和使用范围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主要适用于本单位发生的暂收、代收等不构成本单位收入的款项。

(二)《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服务性收入收款收据》主要适用于拨补经费(指上级主管部门根据预算安排的对下级单位的各类补助经费、科研经费(反映列入各级政府科研计划的项目经费、以及列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课题经费等)、赔(退)款项、和其他非经营服务性收入。

(三)《政府非税收入统一票据》主要适用于学费、住宿费、考试报名费、政府部门强制性资格类及职业技能培训及经省、市物价局和财政部门收费审核备案的各类培训费等收入。

(四)《地方税务局通用发票》主要适有于利用设备、房屋、场所、信息或技能等为社会提供各类服务和租赁的业务收入。

(五)《公益事业捐赠票据》主要适用于按照自愿和无偿原则依法接受捐赠的行为。

二、高校票据使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许多高校对票据及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票据管理制度,使票据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监督,所以在各类票据的使用和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

(一)各类票据的使用没有严格按国家财税部门规定范围开具使用。

有些开票人员由于对票据主体认识不准确,票据使用范围的不清晰,造成票据的使用不当。

(二)预开票据现象普遍,增加了财务监管难度。

高校为了方便教职员工争取更多的经费也经常性地预借票据,这样的操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纯粹因票据未开而使款项不能到达的情况,却产生了许多已开票却未收款的情况,这样增加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难度,增加了高校财务风险。

(三)票据的购、领、缴、存等管理环节存在漏洞。

由于个别票据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疏于职守,使票据在购、领、缴、存等环节存在不少问题:如在票据的购用过程中没有做到专人管理、专柜(箱)存放,申领记录不全,随意堆放等现象发生;票据的领用手续不严密,对作废、退费的发票处置手续不全;票据的回收与收缴不及时,对预开票据款也未及时摧收;对无法收回的票据处罚力度不够;票据管理人员更替移交不清,责任不明等情况。

(四)票据稽核工作不完善。

票据稽核工作是对票据使用情奖品的检查与复核,是确保票款足额上缴、防止贪污挪用等行为发生的有力保障,是保证正确使用高校收费票据的有效途径。而当前,许多高校由于对票据稽核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设置专门的票据稽核岗位(或人员)对票据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使得一些使用过的票据没有通过稽核就予以核销,对所收款项是否足额上缴缺乏有效监督,这就很容易导致收款后票款不缴、收入私吞、私设小金库等贪污犯罪行为的发生。

(五)高校收费项目与财税法规中规定票据有不明确之处,出现无票可开的困境,致使造成了影响。

非税收入概念模糊,因为自提出非税收入的概念并执行以来,有关文件中非税收入的概念、范围欠具体,各级财政部门在执行国家文件中也没有针对非税收入相关的一些概念进行具体的区分,缺乏具体指导性。甚至,同一概念在相关不同文件之间出现意思相左或难以区分的情况。所以长期以来,高校非税收入实务界很容易产生模糊,一线工作人员深感界定不明,如应税、非税不清,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不明等等,给高校非税收人工作带来一些混乱。

三、加强高校票据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重视票据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高校票据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定。

票据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合法收费、维护学校经济秩序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建立健全票据的管理制度,制定收费票据管理的暂行规定,明确票据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如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办法》、《票据收费交款制度》、《票据领用保管管理办法》、《票据缴销管理制度》等。由财务部门作为全校收费票据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除独立法人以外的全校各类收费票据的申领、保管、核发、收缴、检查、核销等日常管理工作,组织贯彻实施,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监督检查,并且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使用的收费票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二)加强票据管理的宣传,开展业务培训学习,更好的深入了解国家各类财税知识,分析高校经济活动特点,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票据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直接决定高校票据管理的水平,因此管理部门内部应多加强各类业务知识的的学习,建立票据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制度,深入了解国家各类财税知识,熟练掌握票据的种类和使用范围,增强自身业务素质,确保票据的使用、管理规范有序。

(三)加快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票据信息化管理。

当前高校收费票据管理主要还是依靠手工完成,给票据的统计、查询带来了诸多不便,严重制约降低了票据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大量重复的工作也会让票据管理人员感到力不从心,因此高校要大量依托计算机人才优势和计算机硬件条件,开发票据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实现对收费票据的信息化管理。票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流程主要可包括票据申购、票据编号、票据入库、票据领用、票据核销、票据归档、票据销毁。利用计算机实现票据的领用、核销和查询。票据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即可大大减轻了票据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并实现了票据的开具信息进行全程跟踪及控制,对用票单位的票据对票据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促进了会计信息化建设。

(四)加强高校票据的稽核工作。

票据稽核是高校财务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地加强对高校票据的稽核工作,才有可能保证各项收入数据的真实、准确。作为票据的归口管理的财务部门要对各类票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稽核,稽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类票据的合法性;申领、填开、取得和保管票据的情况;稽核与票据有关的其他凭证与资料等。

总之,加强票据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它需要高校票据主管部门,高校以及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必须切实重视这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与时俱进,学习与探索,逐步实现票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为高校的发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鲜桃:高校收费票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S1)

[2]张春、汪晶:规范高等学校收费票据管理探析[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4)

篇8

一、20*年财政、地税工作总体情况

(一)围绕优化结构,财税收入规模、质量迈上新台阶

20*年,我们坚持在依法治税、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均衡入库、持续增长、优化结构、调控有力”的组织收入目标,切实做优做大地方“蛋糕”。经过财政、税务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3149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31%,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022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09%,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47.62%,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地税组织各类税、费达到134179万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3.8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6967万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4.24%,地方税占比为59.7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各项规费共入库57212万元,增长23.41%。主要做法是:一是抓计划管理保均衡。财政、税务部门通过联席会议、税收形势分析会,加强收入计划管理和预测工作,密切关注收入执行情况,了解重点税源行业的税收态势,及时破解征管难题,确保收入均衡增长。二是抓税源管理强基础。地税调整了纽扣、水泥制品、木业等行业税收管理办法,制定了新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完成全县税务登记换证工作,超额完成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税源管理,规范个体税收征管秩序。目前全县地税重点税源监控企业中省及省级以上的有35户,县级416户,全年监控税款共计33320万元,占全部税款的43.29%。三是抓税种管理调结构。强化房地产开发、房屋租赁、住宿餐饮、交通运输、金融业营业税征管,全年入库营业税27434万元,比上年增长13.13%。制定了《无原值房产和无依据租金房产税评估指标体系》,积极贯彻新的《车船税条例》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条例》以及《关于推进全省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地方八小税共入库18574万元,比上年增长48.17%;全县征收农业“二税”993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47%。四是抓非税管理增财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费缴费登记制度,扎实推进“五费合征”;以税收化征管方式开展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的征收。全年各项规费共入库57212万元,增长23.41%,其中各项社保基金共44859万元,比上年增长26.50%。成功试点新版省级“金财工程—非税系统”,全县使用该系统的执收点达73家。全年财政非税收入入库3403万元,增长33.87%。

(二)围绕又好又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落实新举措

一年来,我们坚持把财税工作放到党委、政府工作的大盘子,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观察、去思考,整合好、执行好财税政策资源,努力促进我县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与财税的良性互动。一是按照做优一产的要求,大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全年实现一般预算农林水事务支出10170万元,比上年增长42.82%。积极落实支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设施装备、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龙头企业等各项政策,突出扶持我县大棚设施果蔬、食用菌、淡水鱼、现代花卉苗木(经济林)等四大主导产业,其中安排发展花卉产业专项资金1000万元;对农业园区、休闲农业、农业龙头企业技改、订单农业以及省、县级示范性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项目落实以奖代补。全年安排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达2937万元。二是按照做强二产的要求,大力支持发展先进制造业。以推动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财政资金,调整优化专项资金的支持重点,落实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等政策,发挥财税杠杆作用,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转化、应用专利成果,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按照《促进小企业成长工程实施办法》的要求,大力培育规模型企业。全年共兑付工业企业各类奖励、扶持和贴息资金3652万元。三是按照做大三产的要求,大力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将推动服务业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好三产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投资周期长,社会效益好的服务业项目,支持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促进旅游、专业市场等特色产业的提升。全年拨补三产发展资金780万元,涉及餐饮住宿、中介服务、商贸、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各类服务业项目。全县第三产业地税税收收入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2.97个百分点,占地税税收收入的比重为52.50%,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6个百分点。

(三)围绕改善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按照“存量调结构、增量优方向、增量调存量”的原则,财政部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经统计,20*年全县财政投入民生支出超过9.94亿元。一是注重新农村建设投入。大力推进以“五化一配套”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和镇村管网改造工程建设;落实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相关政策;对全县43个经济薄弱村兑付财政专项扶持资金298万元,建成了涵盖全县65000户种粮农民的财政补贴网。另外,抓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产业化花卉、种子种苗等项目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注重社会保障投入。20*年共拨付各类社会保障资金52*0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22800万元,失土农民生活补助金8102万元,职工医疗保险金6685万元,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基金3*0万元。同时,出台《完善被征地人员养老生活统筹问题的若干意见》,落实被征地人员养老统筹金5915万元,并通过国有企业亏损补贴和土地出让收益充实县级社会保障资金10000万元。推进城乡居民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出台《*县门诊医疗券实施办法》,全面落实城乡低保补助政策。三是注重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了县镇两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责任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加大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改造等的支持力度,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建设,全年安排医疗卫生支出5866万元,比上年增长46.69%;坚持落实文化、体育重点项目资金,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共安排专项资金412万元。另外,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全年基本建设支出达到51490万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100万元,旧城改造资金16790万元,学校基本建设资金5650万元,交通设施建设资金6200万元,污水处理工程资金2960万元,创建资金2790万元,城乡供水一体化资金3300万元,有力推进了我县“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四)围绕完善机制,各项财税改革实现新突破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大力推进财税管理改革,逐步建立起运行有序、管理规范、约束有力、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一是预算编制进一步透明。按照“深化改革、统筹安排、分类管理、完善定额、增强调控”的总体原则扎实开展20*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改革经常性项目经费编制办法,继续推行财政综合预算改革。根据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将预算内、外资金全部纳入政府收支分类范畴。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的精神,积极稳妥地建立和规范我县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监督的制约机制。二是国库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推进。以金财工程为依托,以财税库银网络为载体,初步构建起财政和人民银行财政收支网上信息传递平台。严格控制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管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开立、变更、撤销实行审核和审批制度。三是政府采购工作进一步规范。科学制定20*年度县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财政、质监等部门定期对定点供应商进行专项检查。全年实行招标80次,预算金额21500万元,实际采购金额18886万元,节约额2614万元。四是税收征管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完成《浙江地税信息系统》(TF20*)与旧系统的切换,至20*年底,全县134100户次纳税人通过网税系统申报税、费合计67817万元。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一户通”电子缴税,全年实现“一户通”扣款30万户次。

(五)围绕规范管理,依法理财治税能力得到新提高

着眼于构建评价科学、监督有力、问责有效的财税权力运行监管考核体系,不断提高依法、科学、为民理财治税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全面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格落实《*县政府性债务管理实施暂行办法》,建立和完善政府债务归口管理制度,配合成立了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明确新增债务决策程序;由预算安排建立了1000万元的偿债准备金;加强日常管理,每月提供本级政府性债务月报和分析。二是全面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对涉及全县300多户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和11个镇的国有和集体资产进行核实工作。财政会同审计、监察等部门联合对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产出租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导纠改。三是全面开展资金专项检查和支出绩效评价。对全县11个镇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选择了18个财政专项支出项目布置绩效自评,开展了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环境监测自动化项目等的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六)围绕作风建设,财税干部队伍展现新面貌

一是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主题实践活动。按照全县“作风建设年”暨“三创一争”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组织开展了富有财税特色的以“讲实干、讲创新、讲服务、讲廉政、讲业绩、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作风建设年”活动。提出并解决了关系民生的十件实事和四个难点问题;开展了“群众满意机关、基层满意站所和服务窗口(岗位)”三评创活动,西塘税务分局被评为“全国税务系统文明单位”;建立完善起“局领导蹲点调研”、“与乡镇、部门工作协调”、“共建年轻干部社会实践基地”等制度。二是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坚持每周五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开展专题学习活动。坚持每月召开财政、税收形势分析会,切实掌握财税收支情况。坚持每年年中召开中层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业务交流和专题教育。坚持抓好业务调研工作,全年共组织各类调研文章30多篇,为强化财税收支管理、推进财税改革提供了大量参考依据。三是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着眼于“带好队、收好税、理好财”,按照“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三靠领导以身作则”的工作要求,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向深入。通过修订完善《行政执法岗位责任考核办法》,制定中层干部党风廉政预警信息库管理办法,完善政务公开制度等,积极建立防止腐败的长效机制,有效确保了干部干成事,不出事。

总体上看,20*年县财政、地税部门圆满完成并超额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实现了财税收支随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而保持可持续增长,各项工作协调同步迈进。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税经济运行中还面临诸多难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税制改革对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影响变数增加。20*年以来,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节能减排、银行利率和准备金率上调,及原材料、劳动力涨价等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我县部分主导产业和重点行业的经济效益已产生一定的影响。尽管我县20*年财税收入执行情况较好,但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保持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难度将更大。

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困难加大。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事关民生的社会保障和教育、卫生、文化等需求的不断增加,财政政策性、公共性支出压力逐年加重,在政府财力增加有限和压缩一般性支出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提高财政保障能力的难度越来越大。

三是社会保障资金的缺口扩大,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目前我县被征地人员重新选择养老生活补助统筹的政策已经出台,市政府提出的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政策即将实施,以及按照省政府做足做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的要求,社保资金面临大量缺口已难以避免。从20*年政府性投资项目计划以及财力情况看,由于新增项目支出增加而带来实际执行结果远低于预期值,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了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进度。

四是县本级财政的调控能力受到影响。随着农村综合改革措施的深入实施和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乡镇义务教育的支出责任已全部由县承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本级财政的调控能力。

篇9

(一)基建财务管理不规范1基建财务选择的会计制度及科目比较混乱,没有明确的规定指引有的高校错误选择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进行在建工程的会计核算,使用结转自筹基建、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会计科目核算工程各类款项,归集在建工程成本,并设置项目进行辅助核算;有的高校选择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使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进行核算,但在建工程的借款费用没有按照规定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成本,而是列支当期费用,增加当年办学费用,导致在建工程成本的核算内容不完整,违反了国家有关基建财务的管理规定。2固定资产投资借款的核算不规范有的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不完整,不具备申请银行贷款的合格条件,由出资者作为债务人,贷款用于高校基建项目,但贷款本息由学校承担,由于实际的债务主体是出资者,学校设置其他应付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或长期应付款等负债科目核算贷款本金,贷款利息在学校建设期内由出资方承担,以后作为当期费用列支,在负债本息的账务处理上做法多样,比较混乱,没有明确的规范指引。

(二)资产管理薄弱许多学校的法人财产权不完整,办学出资者投入学校的资产未按规定办理过户手续,其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地产权属仍归属于举办者的名下。此外,公办学校以学校无形资产出资参与办学,即以国有资产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未执行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规定,聘请具有评估资格的中介机构依法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合理确定出资额,并报对该国有资产负有监管职责的机构备案。有的公办学校采取变通方式,收取管理费,作为参与办学的合理回报,容易导致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有的学校甚至出现抽逃、挪用办学经费的情况。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民办教育的外部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1我国没有制定适用于民办高校的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目前,民办高校选择使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及其报表体系的较多。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适用于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而且资源提供者向该组织投入资源不得取得经济回报,不享有学校的所有权。该制度对出资者的办学目的设定单一,不能满足民办高校办学模式的多元化需求。对出资者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高校使用该制度,不能满足学校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不能真实反映学校的财务及资产状况,难以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容易产生诸多矛盾。2在享受与公办高校同等的扶持政策方面,由于缺乏实施细则,同一扶持政策的执行容易出现不同的处理结果其中,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民办高校能否同等享受公办高校的教育税收优惠政策的问题尤为突出。税收优惠政策在执行中出现一些模糊、不能明确界定优惠范围及性质的细节问题,引发各地税务管理部门对优惠政策的执行解读有不同理解,尤其是学校涉及的税种是否达到了适用税收优惠政策的前提设定条件方面产生分歧,导致在实务操作上有不同的做法。例如:民办高校收取的学费等收入是否免交企业所得税、举办者投入学校的土地及房产权属办理过户手续时是否免税引起争议,一些民办高校对此意见较大。举办者不以营利为目的,学费收入、资产过户却要承担沉重的税负,严重影响办学的积极性,导致一些民办高校迟迟不按国家规定,自学校批准设立之日起1年内将民办高校的资产过户到学校名下,不能确保学校依法享有完整的法人财产权,引发潜在的办学风险。

(二)民办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出资者和经营者的权责分工不明确办学理念不清晰,办学定位不准确,办学特色不突出,基本复制母体学校,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有的民办高校出资者关注投资效益,参与管理的力度较大,出现权力越位,尤其在人事及财务管理上加强控制,董事会成员构成出现“家族化”倾向,容易滋生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治理作用。有的学校未按规定为教职工交纳完整的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及补充保险,教职工工资偏低、福利待遇不完善,退休后进入企业养老保障体系,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不但引进高层次人才较困难,就是现有培养的人才也容易流失,师资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偏低,对教师的培养不够,科研工作薄弱,办学设施不足。

(三)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一方面,有的出资方派出的财务人员熟悉企业会计制度,但对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掌握及应用不够,容易误用会计科目,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学校各类经济活动及财务收支活动,会计信息输出的质量偏低。另一方面,有的财务人员对现行教育税收优惠政策的应用不够,没有根据学校的基本情况,做好税务筹划,申请税收优惠时不能提供符合税务主管部门要求的完整材料,形式审核不合格。

三、对策

(一)必须落实国家及政府颁布的对民办高校的扶持政策及法规加强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制度体系建设,出台现有法规、政策的实施细则,切实解决民办高校快速发展中暴露出来的普遍性问题,及时纠正严重违规问题,规避办学风险,增强办学自觉性,积极构建政府依法管理、民办高校依法办学、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民办高校管理工作格局。

1.落实民办高校享受与公办高校同等的政策待遇包括在教育用地规划及过户、税收优惠、基础设施配套、优先使用水电等公共资源服务及价格核定、招生及学生就业、申报国家科研项目及课题、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培训进修、资格认定及职称评定、学生纳入国家助学体系、奖励评优等方面的平等待遇,确保与公办高校同等的法律地位,消除民办与公办高校的体制内外差异。

2.制定明确的不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高校适用公办高校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细则,解决教育事业收入及法人财产权过户的税收优惠问题依照我国税法规定,教育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大体上是以国家承认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区别的,不是以公办和民办相区分的。在人们眼里,投资教育事业已经是一项赢利产业,要保障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对现行教育税收优惠政策重新进行梳理,在严格区分出资办学是否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条件下,完善教育税收优惠政策的配套措施,制定细化的实施细则,解决民办教育税收优惠中出现的政策适用争议问题,发挥引导示范作用。目前国家对教育税收的优惠政策范围广,力度大,包括学历教育的学校取得的各种收入,如,学生劳务收入,技术、餐饮服务性收入,租金收入,培训收入,捐赠收入,教育奖金、学校自用的房产及土地,土地及房屋权属用于教学的等等。涉及的优惠税种多,包括: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增值税、关税、消费税等。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加大对教育的捐资、投资力度,缓解教育财政经费的不足,创新学校的管理模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制定、颁布统一的民办高校财务会计制度针对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多元化特点,可选择符合实际需要的会计制度,能够涵盖民办高校的各类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活动,实施分类管理。对不要求回报的民办高校应考虑适用公办高校的会计制度及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对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高校应考虑适用企业类会计制度。为民办高校多元化的办学方式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撑。

4.加强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及资产管理,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重视税务筹划,防范财务风险,规范办学行为,确保办学的稳定、健康、协调发展目前,教育部门每年检查民办高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各省教育部门对民办高校实施年度检查,均有涉及财务和资产管理的检查内容,但检查的深度不够,评估内容泛式,针对性不强。财务指标权重分配结构不合理,没有重点突出影响办学风险及持续经营的财务指标。财政部门要会同教育、审计等有关部门加强对民办高校财务状况的监管,可考虑实施财务专项检查工作,重大事项定期报送备案制度,增设预防为主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建立民办学校风险准备资金和专项账户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对学校的负债风险、经营风险、学校资产资源的利用率、经费使用结构的合理性设置指标进行评价,严格控制学校的财务风险。定期公布检查结果,重视结果的利用,作为公共财政资助的影响因素。建立起教育、民政、财政、社会保障、税务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民办高校管理的协调机制,形成监管的合力。随着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学校必须重视各种来源收入的税负筹划,合理避税,研究掌握并充分利用国家对教育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减轻学校税负,减少办学成本,通过税务筹划管理,提高办学经济效益。

(二)健全民办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贯彻落实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形式决策机构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出资者和经营者的权责分工,限制出资者对校长权责的越位干预,由校长依法独立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职权。创新办学模式,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增强办学实力,提高教师工资及福利待遇,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大师资培养力度,优化师资结构,凝练办学特色。

(三)加大公共财政的资助力度创新分配机制设计,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类投入的原则,缩小地区办学水平的差距。各级政府根据本地区民办高校的发展状况,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基建修缮、教学设施及设备购置及奖励等方面。但各级政府对民办高校没有形成常规的、持续性的公共财政经费资助体系,民办高校的举办资金及年度教育经费全部自筹。相对于学校的规模而言,专项资助经费投入总量偏小、覆盖面过窄、资金分配竞争性不足、自筹配套比例偏低,对资助经费的管理及监督力度不够,存在立项不规范、不设专账核算、招投标及验收不规范等问题。

应积极探索建立公共财政资助民办高校的政策体系,示范并带动社会办学资源的有序投入。在公共财政经费的投入上,应增加资助总量,扩大资助范围和内容,优化资助结构,形成学生奖助学金、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办学基本条件、教学设施、信息化建设、奖励等多种用途的资助机制,带动地方政府及学校自筹经费的配套,并兼顾地区差异,对办学水平高的地区强化专项经费分配的竞争性,对办学条件差的地区,强化专项经费分配的公平性。对经费的使用,制定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对支出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采取追加项目、运转经费、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强对评价结果的利用,形成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篇10

关键词:票据;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2.2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12-65-02

我国高校自从20世纪90年代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以来,各高校纷纷扩招,高校财务收入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办学,发展到现在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收取学费住宿费为辅、多渠道筹集资金办学的模式。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费来源的多渠道,收费范围不断增多,学校的收费票据也呈现多样化。在票据申购、领用、使用、清理、缴销和存底等一系列财务管理环节需要不断地进行规范,但在一些环节上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管理不科学、不规范和不到位的问题。因此,探索如何加强票据管理以促进高校票据管理规范化良性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校票据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对票据管理不够重视

上至学校领导、下至财务处负责人对票据管理工作从思想上未引起足够重视,未给票据管理和使用人员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目前,高校票据管理普遍采用二级制,即:学校财务部门主管核算工作,各学院、行政处室、非独立核算单位等从财务部门领用并使用票据的模式。各单位使用票据的人员基本上都是兼职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对票据管理办法和相关的使用规定不熟悉,从而出现票据使用超范围、大小写不一致、随意涂改等填写不规范现象,甚至出现票据整本丢失的严重现象。

(二)票据管理随意性较大

由于高校财务处未设置票据专管员,只把票据工作作为财务工作的一项附带内容;管理票据的财务人员未参加专门培训,导致对票据管理不规范和领用的随意性,对票据的使用情况未进行实时抽查,对于违规使用的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导致一些单位出现票据使用“头小尾大”、票据管理人员擅自挪用公款的严重后果。票据专管员对于票据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未严格规定票据交回时间,对于发出去的票据未及时跟踪使用情况和上交情况。

(三)票据使用不够规范

高校在2011年9月之前用的《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结算统一票据》,作为单位日常经济活动的法定记账凭证,该票据对于规范各单位财务收支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使用单位最多、用量较大的财政票据。但由于该票据概念界定模糊,适用范围不明确,导致各领用单位所有的业务都在使用该票据。在票据管理的“验旧供新”环节中存在这种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常常用《非经营结算统一票据》收取赞助费、会务费、资料费、国有资产出租收入、培训费等,把一些本该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的非税收入、应税项目和乱收费项目变相纳入非经营结算统一票据核算,使得各类用票单位不仅避开了非税收入监管,也避开了税收收入的监管。个别企业巧立名目,实行“两边靠”,超范围使用该票据,如收取预收款、管理费、承包费、标书费等,有的企业还把《非经营结算统一票据》用于本该使用税务发票的经营服务性收入或搭车使用《非经营结算统一票据》,如收取水电费的同时收取物管费、房租等,偷逃国家税款,损害了国家利益。

而从2011年9月之后,原来的《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结算统一票据》不再使用,改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范围大大缩小,只能开具保证金、押金等代收暂收款项。

二、加强票据的规范化管理措施

(一)领导必须重视财务票据的管理,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票据管理量多面广、政策性强。因此,要多宣传国家有关收费和票据管理的有关法规、票据管理的重要性、票据管理的具体规定,让单位领导知晓票据管理的重要性,这是搞好票据管理的关键。单位领导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票据管理,各二级部门设置票据专管人员(可兼职),财务处必须加大票据使用和管理的宣传工作,让全校教职员工都知晓票据使用的严肃性和管理的重要性。学校应提供资金让专管人员有机会去参加票据管理的培训学习,重点从票据管理的法律法规、票据管理的意义、票据的种类和使用范围、票据内容的填写方法和要求等方面加以培训,从而使专管人员熟悉票据管理的相关办法和单位的要求,增强法制观念,杜绝违章违规使用、丢失、票据转让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专管人员必须强化管理意识,严格票据的管理程序

票据专管人员必须认真参加票据管理的相关培训学习,做到学以致用,按照票据类别分别建立健全票据管理的相关台账,做到领用、使用、交回、核销的规范,以确保票据的安全。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设计以下台账目录。

以上两个台账最好一一对应,以便核对时更加方便和一目了然。

二级单位的票据管理员,在交票据时,应附票据使用明细表,以便会计根据明细表对票据进行一一审核,从而有效地杜绝乱收费现象。样表如下:

票据专管员对于收回的票据存根应根据以上两个台账逐一核对,防止票据在发放收回过程中出现差错,从而更好地规范票据的管理。票据封面上应注明使用的票据号码、作废的票据号码,收取的费用总计,以便会计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对收据是否连号使用、收取的费用是否全额上交等信息进行复核,从而提高资金的回笼使用率,杜绝资金“体外循环”的不良现象。

(三)加强票据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

票据管理部门在抓好票据日常领发审核、结报、核销的同时,要对用票单位使用管理票据的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对违规使用票据的,一经查出,要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核发该单位的票据;问题性质严重的,同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规定进行处理、处罚。

(四)严格按照各种票据的使用范围规范使用

《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和《收款收据》的购领使用单位限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经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机构、受政府及其部门委托承担公共事务和公益性活动的社会团体。

《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使用范围限定在行政事业单位暂收款项,代收款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发生的其他资金往来且不构成本单位收入的款项,以及财政部门认定的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其他资金往来行为。

《收款收据》的使用范围限定在:(一)拨补经费,即上级主管部门根据预算安排的对下级单位的各类补助经费,包括业务经费、专项经费、项目配套经费等。(二)科研经费,即列入各级政府科研计划的项目经费,以及列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课题经费等。(三)赔(退)款项,即收取违约金、赔偿款、保险退费等。(四)其他非经营服务性收入,即其他一些零星非经营服务性收入,包括党团工会等组织的有关经费,单位内部食堂伙食费和搭伙费等。各单位应根据财政票据管理部门核准的项目和范围,完整填写票据,不得编造、虚列资金项目,不得擅自扩大票据使用范围。

涉及纳税收入的还应开具从税务部门领用的《通用发票》。

学校内部各二级部门之间、非独立法人后勤实体之间的经济业务往来,可以由财务处统一自制《内部结算单》,样式如下:

以上几种票据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使用范围使用,决不能超范围和交叉使用。规范填写各种票据,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字迹清楚、要素齐全”。开出的票据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应同时在票据存根上注明“入账日期、金额、凭证号”。

在票据的领用、使用和收回过程中,学校财务处应派专人辅导领用人做好票据的规范使用,或建立健全票据的再次发放登记簿;在票据的使用过程中注意不定期的抽查使用情况,并针对不规范现象及时纠错和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这样才能保证票据的安全、规范使用。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措施,来达到加强高校票据管理、规范各项收费行为、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从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障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学校各项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志俊.加强高校收费票据管理,规范单位票据管理行为[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2,(12).

[2] 王严严.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票据管理的思考[J].经营管理,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