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9: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专业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专业相关知识

篇1

关键词:护理;大学生;思政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关联度

一、引言

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这种多元化的思想通过网络、手机等信息平台不断输送到大学之中,很多大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一些不良价值取向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大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实现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护理专业的大学生今后是要从事高级护理工作的,他们直接面对患者,在急症、输液室等地,他们需要一线的操作,这样实际的操作都是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具有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这都是需要在校期间,对其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树立护理专业大学生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和敬畏,换句话说,就是有效的思政教育是大学生提升自我职业操守的思想教育基础。因此,其思政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二、思政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关联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护理专业的思政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存在难度

高校中,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进校的时候与临床等医疗主体专业的学生高考成绩差不多[1]。随着专业知识的增长,到了实习阶段之后,他们从事不同的工作,其工作的强度也是不同的,这样就给护理专业的大学生造成了很多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转变成他们对护理专业的思想抵触情绪,这时候再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他们的接受程度将大大降低,思政教育的难度将不断增大,同时在专业的思想教育中,由于他们对护理工作本身就已经产生了抵触情绪,这种对于护理职业的积极性教育也就自然变得很困难。另外护理专业的一部分学生进入这一专业的动机不是喜欢这一职业,而是被动的一种选择。因此在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思政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他们很难听进去,例如职业操守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爱岗敬业教育等都是没有讲解的基础,因为他们对护士这一行业根本不感兴趣。

(二)思政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之间缺少比较的关联度

护理专业的思政教育教师与专业思想教育的教师在知识的交流上存在真空,他们基本上没有交集,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基本都是专业哲学专业的高材生,他们对的中国话、群众路线的必要性、“三严三实”的主要含义等思政基本教学内容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这些党的最新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然而这种讲解只是思政的基本理论教育,列举的事例也都只是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对护理专业的涉及不是很多,或者设说基本上没有涉及,这样的思政教育虽然可以构建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对其专业思想教育涉及不是很多,两者教育的关联度相对比较薄弱。

三、两种教育的相似性

(一)教育目的相对统一

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构建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所谓的人生价值观具体来说就是对待社会和他人的一种思想理念,道德规范等,这种基本的思想理念需要通过相关的教育实现,从学生时代不断养成高尚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专业思想的教育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构建对待某一专业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换句话说,这就是一种职业操守。在不断了解本专业相关职业理念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的认识护理专业的从业道德底线和标准,由此可见两种教育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具有相似性。

(二)教育的内容存在交集

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涉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营造,对于社会问题的道德底线。护理专业的思想教育主要是涉及到本专业的主要护理理论实践知识教学,学生通过这些护理理念的认识,不断构建出自己今后从事护理行业的一定职业准则,这种职业准则就是属于社会问题的一种道德底线的认识。因此,两种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相互之间的交集。

(三)两种教育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存在类似性

不管是思政教育,还是专业思想教育,都是需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两种教育思想都是属于一种人生理念教育,一个更加宽泛、一个更加具体,两者都是属于思想教育,是道德品质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两种教育在教学方法都可以采用一些案例式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形式,构建学生参与教学主动性的提升,同时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互动式白板教学等都是可以应用到这两种教育之中,在教学形式上,两种教育具有相似性。

四、构建思政教育与护理专业思想教育关联度的措施

(一)实现两类课程教学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单纯的思政教育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营造为主要目的,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在单纯思政教育理论相对比较精通,但是针对护理专业的一些专业思想认识缺少专业知识。他们在给护理专业大学生讲授思政理论的时候,缺少护理专业的相关知识。不断构建思政教育的教师在业余时间与护理专业的教师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只有多接触、多了解,才能实现思政教师在思想不断构建护理教育思想,同时在护理专业的教师心中也不断构建更多的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的思政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方向。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融入对象领域的教学案例,实现两种教育的相互交融。

(二)实践环节实现两种教育的有效结合

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专业思想教育,都是需要进一步构建学生参与教学的实践。因为只有开展相关理论知识的实践,才能保证相关的教学内容可以被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两种教育都是存在实践环节,换句话说,两种教育的结合点之一就是实践环节。教学过程通过实践实现两种教育的有效联系,更好地实现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提升,实现学生职业道德的升华。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两类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实践时间的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可以保证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的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同时实践教学的内容选择不能太孤立,需要选择具有护理专业道德操守的实践环节,这样才能实现学生

(三)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两种教育质量的提升

由于两者教育目的、内容、形式上存在类似性[3]。在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具有类似性,引入更多的案例式教学模式,在案例选择方面更多的融入护理专业的实践内容,这样可以实现两种教育的有效融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更多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课件、互动式白板教育、微课教学等都是可以实现这两种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这些手段的灵活应用。

五、结语

护理专业的大学生在构建全方位人生价值观的同时,更加需要构建护理工作的从业操守,换句话说,对于护理专业的思政教育中需要整合更多的护理专业思想教育理念,同时护理专业思想教育中也需要贯穿更多人生价值观的营造,实现两种教育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杨坤蓉,文霞,欧阳寒雪,王羽,艾玉萍,王大刚,等.医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初探――以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学生为例[A].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2015,12:169-170.

篇2

(1)教学内容问题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涉外护理专业只是为了吸引高三学生报考,并没有对课程设置进行科学的安排,尤其是英语课程,很多学校还是套用大学英语教材,没有专门的护理英语教材,并且很多高职英语教师认为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只是讲授词汇和语法,没有给学生锻炼口语的机会;另外英语教师由于自身对医学英语知识的匮乏,没有给学生补充医学英语术语,这样极大地限制了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医学英语能力。

(2)教学时间安排问题

由于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特殊性,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第三年要去医院实习,这就导致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教学的时间只有两年,两年时间学生需要学量的课程,很多高职院校对护理专业课程(如护理学基础、外科护理学等)非常重视,忽略了英语等文化基础课。有些院校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课只安排两个学期,而且都安排在第一学年,这样就导致学生在第三年医院实践时发现,所学习的医学英语知识几乎遗忘干净,学生甚至不敢说自己的专业是涉外护理,这样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实习和就业。

(3)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问题

据调查,大多数高职院校为了节省开支,采用的是大班授课的形式,这样的英语教学仍是以教师传授基础知识为主,教师讲授知识采用满堂灌的形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较少,学生成为被灌输的对象,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口语绝大多数只停留在哑巴英语的水平,与涉外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4)师资队伍问题

首先,涉外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英语教师具备一定的护理专业知识,但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多数是中青年教师,由于英语课时任务重,没有时间学习护理专业知识,英语教师的护理知识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其次,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青年教师的职称偏低,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较少,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不高;再次,高职院校对英语基础课程不够重视,组织英语教师的培训较少。

(5)学生素质问题

首先,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教师在授课时,一些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其次,一部分学生选择涉外护理专业只是凭一时兴趣,根本没有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再次,由于高考以笔试为主,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口语较差,学生对英语学习尤其是英语口语没有信心。

2提高高职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策略

(1)科学合理地设置英语教学内容

涉外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学生能用英语和外籍患者顺利地交流并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那么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讲授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做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让学生从害怕张口到勇于张口,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其次,教师要给学生补充英语医学词汇,尤其是和护理相关的词汇,让学生了解英语医学词汇的构词法等相关知识;再次,教师要常规性地选择医院的情景对学生进行英语实战训练,让学生学会在医院的环境下如何与外籍患者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最后,教师应该给学生补充一些跨文化的相关知识,尤其是英语国家的生活和文化习俗等。

(2)合理安排英语教学时间

大多数高职院校英语课程都安排在第一学年,但对于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第二学年的医学英语实践课非常重要。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实际,第一学年安排英语基础课,第二学年对学生进行医学词汇和和护理操作等相关的英语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第三年临床实习时进行护理英语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应用能力

(3)转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高职英语教师要形成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观念,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护理相关图片及护理操作的背景资料等,让学生形象地学习护理英语相关知识;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创设各种医院案例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并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引领学生做好英语口语和护理英语词汇等相关练习;再次,教师应选择一些国际前沿的护理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些国际护理动向,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对涉外护理专业的信心。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导,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其次,教师要加强护理知识的学习,学校也要有计划地培训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的基础护理知识;再次,高职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对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课题研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提高学生的认可度;最后,高职院校应该聘请有护理基础的外籍教师对本校英语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5)设置合理的考评手段

篇3

作者:何晓璐 唐英姿 李芳 阳娟 单位:湘潭职业技术学院

讨论

法律知识方面1993年3月26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对护士的工作职责和义务及执业资格等一些事宜作了规定。2002年2月20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自2002年9月1日施行,规定了医疗事故的定性和处理等原则,是卫生行政处理和法律裁决的依据。该条例中增加和改变了许多内容。2002年,4月1日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将本属于原告应负的部分举证责任分担给被告承担,举证倒置不但把责任的行为转移给了被告,而且也把举证的结果责任转移给了被告,在规定的期限内,被告拿不出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就要承担败诉的结果。因此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熟知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以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1]。大部分护生缺乏相关法律知识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护生对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掌握程度低,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如医疗事故的处理办法回答问题正确率大专仅为19.1%,中专更低,仅为13%,在所调查的十个问题中,回答问题正确率达到50%以上的仅有三个问题:护理侵权行为与犯罪、疏忽大意与渎职罪和品与物品的管理,而这个问题是《护理学基础》课程中涉及的重点及考点,因此护生掌握程度较好。而其他问题课堂内容涉及比较少,不是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学生不重视,因此调查中护生掌握程度低。护生对护理相关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明显学历差异,学历不同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同,专科护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比中专护生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历层次不同,护生年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综合素质均有所差别。一般情况下,中专护生由于起点较低,且学校护理专业教育时间有限,其对护理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度较差,另外中专护生年龄偏小,责任心也欠佳,故对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掌握程度较低。而专科护生大多已成年,学习能力及意识均优于中专护生,并关心专业相关知识,故对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掌握程度较高。大部分护生对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有需求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护生对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有需求,但也存在明显的学历差异。在所调查的护生中,大专护生仅有3个、中专护生仅有6个持无所谓态度,而大专护生有61.7%表示有强烈需求,中专护生仅有27%有强烈需求。这说明学历层次高的护生对工作质量要求高,学历层次低的护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欲比较低。同时护生对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有学习的欲望,只要有合适的途径,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护生希望增加法律教育在调查中,如表3所示,护生获取相关法律知识现有的途径及希望获取途径排前三位的均为:课堂教育、讲座及医院培训。这说明调查的护生中,大部分喜欢采取被动的受教育方式,这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而主动的通过关注新闻媒体、法律法规来获取相关知识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建议

课堂授课增加相关法律知识目前,护理专业学生只开设了《法律基本知识》,而没有专门的与护理有关的法律课程,只有在《护理学基础》基础中涉及一些散在的、不系统的相关法律知识。而在德国护理基础教育中设有《与职业有关的法律》、《公民法》两门法学课程,总共140个学时,占全部理论课学时的5%[2]。因此,在护理专业授课过程中,增加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定期举办护理法律相关讲座大学学习生活应该是多样化的,讲座已成为现在大学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讲座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很多专业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护生认识到护理相关法律的重要性,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可以定期举办护理相关法律讲座,这是护生获取护理相关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实习医院定期法律知识进行培训要提高护生对护理相关法律的掌握程度,医院与学校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在护生进入医院前,可以进行岗前培训,不仅培训护生的护理专业知识及护理操作实践,同时也要注重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在实习期间,可以不定期的组织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使护生明确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已降低实习期间法律纠纷的发生率。

篇4

护理教育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临床系统化整体护理,正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药理学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专业课程的桥梁课程。随着护理教育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工作的内容不断扩大,护士不仅仅是医生的助手,也将成为整个保健队伍中的重要一员,与医师、药师、营养师等其他技术人员相互合作,共同承担医疗保健任务。但由于长期受传统的医疗专业思想的影响,护理专业的药理学教学很难反映护理职业的特色,较少从护理专业的角度去探讨药理学知识的内容与临床应用,造成护理人员药理学知识的医疗化,难以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为了培养具有系统化护理能力的高职院校“实用型”护理人才,笔者围绕护理教学改革目标,结合临床护理的实际需要,提出对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设想。

一、护理药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理念滞后 药理学教师具有丰富的药理知识,但没经过护理专业的正规培训,特别对现代护理如系统化整体护理缺乏充分的了解。大多数教师习惯于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护理专业进行教学,存在注重医疗和处方,轻护理;重药理学理论,轻护理技能培养等现象。导致有的学生认为药理学与护理专业联系少,护士只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传统的教学过多地强调学科意识;偏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教师讲得过多、过细、过全,而忽视对护理专业学生必备的疗效观察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护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造成与临床护理用药联系少。教师教学用心良苦,学生学得辛苦而能力得不到提高。

2.教材内容缺乏护理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护理药理学教材多为本、专科教材的压缩型,内容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内容繁多。部分内容与其他课程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理论知识体系与临床护理岗位用药的实践技能体系相脱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保健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所实施的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是全方位和有求必应的服务[1]。用药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打针、发药只是用药护理流程中的一个环节,还有大量的用药注意事项、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掌握应对措施以及给患者和陪护进行药物知识的教育,肩负起用药咨询的职责。而教材存在护理药理学知识医疗化现象,护理用药监护、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常用药物用法、用量等与临床护理岗位用药的相关知识缺乏。

3.实验教学内容缺乏用药护理的实践技能训练

目前 国内高职院校开设的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多以验证性动物实验为基础,旨在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缺少与临床护理用药相关知识的实践技能操作训练[2]。

二、改革设想

1.转变药理学教师的护理观念

护理药理学的教学要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临床系统化整体护理,其中药理学教师护理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药理学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彻底改变旧观念,尽快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充电,不断更新知识,更改教育观念,深刻领会护理专业的新计划和新大纲的精神实质。经常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临床护理全职教学的学习和培训,树立临床护理观念,把临床护理的相关知识渗透药物学的教学之中,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创新药理学教材

药理学教材应强化护理专业特色,满足临床护理要求。护理专业药理学的教材要根据现代化护理专业特色进行调整,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融入教材中,强化临床护理需求的内容。删去和削减药物化学结构,药物作用机制和体内过程等,在每章节后增加相关的用药评估、用药计划、用药知识等内容。使药理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有了相应联系。我院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材已将《药理学》更名为《护理药理学》,这将凸显教材的高职护理特色,更为实用,使其不再是本科、专科药理学的缩版。教研室教师在编写教材及确定教学内容时,积极与临床教师、临床医生、护理人员进行了沟通。对于一些基本药理学经典理论与临床治疗实践严重脱节的内容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力求简单易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和进一步完善还需继续深入探讨。

3.药理学理论教学与护理程序保持一致

①教师在教学中应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充分考虑如何按照整体护理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来进行用药护理。使药理学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着整体护理的要求进行,将护理程序与药理学有机结合起来。药理学的理论教学以护理程序为主线,按照护理程序的模式,以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护理实施、护理评价等方面为切入点讲述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在每章节的内容后,可把刚学的内容按护理程序从给药前评估、给药、促进治疗效果的措施、不断评估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教学。②护理专业教学要正确处理好药理学与临床护理专业课程的关系,找出教学上的衔接点,体现护理专业药理学的特点,在药理学教学中突出“三基”内容。把药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和基本态度方法融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转化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教学目标,着眼于“实用性”,以“够用”为度,重点突出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的监护。不但要重视学生智力培养,同时重视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学习态度、敬业精神的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药物学知识,还要有整体观念,注重病人用药心理及药物的社会化影响,按照护理程序主动为病人服务。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采用小组研讨、临床典型案例分析、处方分析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因素。如讲某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时,可先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个临床案例,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应如何处理?我们给患者用药时应向患者交代哪些注意事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发现、获取知识的成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一步步获取知识,并学会将其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④理论教学中,应将处方的内容提到重要的地位上。除了对处方基本知识概括性介绍外,还应将处方内容贯穿到每个具体的药物中讲授,以不断刺激并增强学生对处方和医嘱的认识和执行能力。

三、实验教学改革

药理学的实验课是整个药理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目的是加大直观教学力度,验证课堂教学理论,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和深刻的印象,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新的护理观念要求药理学的实验教学应适应整体护理,必须改革传统的药理学教学模式。加强药物知识训练,让学生口述常用药物的制剂、药品质量的外观检查,药物批号、有效期和失效期的识别,特殊药品的管理;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准确掌握药物剂量换算、浓度的稀释,熟悉药物配伍用药、配伍禁忌及临床意义,规范临床用药过程,进行正确执行医嘱处方训练;以动物为模型来模拟临床用药进行整体护理训练,进行用药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实施计划及疗效评价训练,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药理学与整体护理知识,增加学生对药理学与整体护理知识的兴趣。

总之,我们应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使高职护理专业的药理学教学能尽快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出适应现代化临床护理实际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由于疾病的复发率高和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患者往往有较高的焦虑和失落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所在科室通过对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护理专业性社会支持,现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实施方法

1.2.1 出院前评估 护士在出院前对患者本文由收集整理进行临床综合评价分析,评估患者全身状况、知识层次、职业性质等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

1.2.2 护理专业性社会支持的内容 为患者提供饮食、营养和用药指导,呼吸训练方法、锻炼、运动量自我监测、并发症预防、心理调节、复诊时间等指导。

1.2.2.1 生活环境 指导患者居住房间应通风,远离厨房,避免油烟。室温保持18 ℃~25℃,湿度40%~60%,气候干燥时使用加湿器。

1.2.2.2 饮食指导 copd患者能量消耗巨大,易发生营养不良。因此copd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减少患者体重下降和蛋白质的分解。

1.2.2.3 心理调节 因copd反复发作,患者经济负担较重,易产生烦躁、悲观等负面情绪,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特点,增加患者信心,使其保持乐观心态。

1.2.2.4 排痰训练 copd患者排痰功能低下,易形成黏栓引起气道狭窄阻塞,指导患者多饮水,每天1500 ml左右;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方法,必要时加服化痰药和雾化吸入。

1.2.2.5 氧疗 告知患者可购置家用制氧机,坚持氧疗时间达15 h/d。

1.2.2.6 呼吸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向患者发放呼吸操的训练手册,并示范呼吸肌训练方法,评估患者掌握程度。

1.2.2.7 出院前责任护士发放问卷调查,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没掌握的重点进行指导;向患者发放连心卡,上面有科室及管床医生及责任护士电话;出院后第1周,以后每2周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对患者出现的病情变化及家庭治疗护理中的疑问进行解答。了解患者饮食、服药、氧疗、排痰、运动、呼吸训练等落实情况。

1.2.2.8 设有专科护理门诊,3个月来院复查时,对患者肺功能进行复查,以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估,修订下一阶段的康复计划。

1.3 评价

1.3.1 生存质量评价标准 分别于患者出院时和3个月后各进行一次评价。生存质量采用生存质量测评表[2]评价,内容包括生活能力、社会活动情况、抑郁心理状况、焦虑心理症状。每个问题采用4级评分,1分为最好,4分为最差,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1.3.2 肺功能评价 分别于患者出院时和3个月后各进行一次测定,采用肺功能仪测量fev1(l)、fev1%(%)、fev1/fvc。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入组前,生活质量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肺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详见表1和2。

3 讨论

篇6

1 《用药护理》是适应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当今护理工作正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性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并进一步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全面护理模式。护理的对象不再仅限于病人,而是扩展到处于疾病边缘的人以及健康的人[1]。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用药护理》除传授药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外,并注重了对学生未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形成的培养,而药理学则侧重于药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1.1 课程设计理念不同

《用药护理》课程设计理念与护理程序保持一致,充分考虑如何按照整体护理的思维和工作方法来设计,使《用药护理》的教学活动能始终围绕整体护理的要求开展,从而将《用药护理》与护理程序与有机结合起来。《药理学》则是按照药物的临床应用思路进行设计,讲究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

1.2 课程内容的编排不同

1.2.1 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用药护理》的课程内容以护理程序为主线,按照护理程序的模式,以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护理实施、护理评价等方面为切入点编排,强调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及给药途径。《药理学》则是按照药物的药理作用、体内过程、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编排,强调药物的临床应用,缺乏高职特色,常是本科教材的压缩型,课程内容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内容繁多[2]。

1.2.2 课程内容特征

《用药护理》课程内容凸显高职护理专业特色,采用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教育模式,突出《用药护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有效运用《用药护理》知识为病人提供服务;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积极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而《药理学》课程内容则相对缺乏护理职业特色,药理知识存在医疗化现象,缺乏护理用药监护、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常用药物用法、用量等与临床护理岗位用药所需的相关知识,课程内容缺乏整体性,与临床护理岗位用药的实践技能相脱节。

2 《用药护理》是适应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2.1 适应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是主体,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学习为被动接受。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探索、发现、协作解决问题等为主的探究教学模式,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着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长远发展。因此,用药护理课程构建的是“必需、够用、实用”知识体系,呈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适用性,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药理学》则注重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呈现重药物的用途轻药物的应用、重药物的理论知识轻药物的观察等与护理岗位不相适应的知识结构。

2.2 适应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

《药理学》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学科意识,偏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常忽视对护理专业学生必备的药物疗效观察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护能力的培养,出现与临床护理用药联系较少的现象[3]。《用药护理》则充分考虑了如何按照整体护理的思维进行教学,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整体护理的要求进行,将护理程序与用药护理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以护理程序为主线,以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护理实施、护理评价等方面为切入点讲述用药护理的基本知识。

《药理学》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主要强调了课程的基础性和桥梁作用。《用药护理》则能正确处理好药理知识与护理专业的关系,体现药理知识点具有专业的特点。因此,《药理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了授课方式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而《用药护理》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处方分析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

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未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药理学》的实践教学存在着药理知识医疗化现象,实践教学内容多以验证性动物实验为基础,旨在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缺少与临床护理用药相关知识的实践技能操作训练。而《用药护理》的实践教学内容强化了临床用药护理技能的针对性训练,使学生尽早熟悉临床用药护理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安全而合理的用药意识、规范而严谨的工作作风、细心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及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2];注重了在正确给药、用药监护、用药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常用药物用法、用量等与临床护理岗位密切相关的用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的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用药护理》作为一门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能为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打下基础,使之不断提高护理水平。《用药护理》是适应现代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是培养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护理的概念、任务和目标[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7-5-10.

篇7

【关键词】非皮试药物;过敏反应;护理专业;警惕性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

笔者收集本院自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发生的相关药物过敏反应患者一共18例,在18例患者中,因催产素、鲁米那以及庆大霉素而发生反应的有10例,其中催产素占6例,其余各占2例。剩下的患者过敏反应都是由克林霉素以及紫杉醇导致。在这些18例过敏患者中,男女各占一半,平均年龄是42.5岁。

1.2 分析方法

对于非皮试药物过敏反应的分析方法,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第一,翻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深刻理解把握护理专业警惕性概念,并将这一概念,贯彻到整个研究分析过程当中。并组织相关的护理工作人员,共同学习护理专业警惕性的相关知识。使得护士对于非皮试药物过敏反应有敏锐的预见能力。第二,将所习得的护理专业警惕性观念具体化在工作实践当中。对每种非皮试药物的过敏性进行分析与掌握,对其危险性进行理性的评估,根据这些知识的了解,从而制定相应的药物使用流程与规章。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办事。首先,要制定相应的药物名录,其主要内容应当包含在科室内常使用的一些药物,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一般常使用的药物有催产素、鲁米那、庆大霉素等。其次,护士在使用这些名录上的药物之前,要仔细询问患者一些重要的问题,比如其家族史,比如其是否患过较为严重的疾病等等,并将所获得的信息记录下来。并且在用药之前还要告知患者相应的过敏情况,即使患者并非该种药物的过敏体质。最后,在用药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药物配备不同的急救药品。并且使用不同的非皮试过敏性药物有不同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催产素以及庆大霉素的过程中,在静脉注射最初的30分钟内,需要控制相应的滴速。而使用紫杉醇以及催产素的前30分钟内,需要有专人在旁边观察并护理。

2 结果分析

随着我院对护理工作的推进与开展,护士们开始逐渐认识到护理专业警惕性对于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开始重视护理过程中,对于非皮试药物护理工作较以往更为重视。在笔者所选取的18例患者中,有8例在使用药物的初期就有较为明显的反应,但是由于护士的观察到位,得到了较好的处理与控制。其中有1例患者所使用的药物是紫杉醇,使用药物后的2分钟内,便发生了呼吸困难的情况,皮肤开始潮红,护士观察到后,立即进行相关的处理措施,使得该患者转危为安。5例庆大霉素患者、1例利巴韦林患者均在24小时内发生反应,3例使用克林霉素的患者在两日后发生过敏反应。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对这些情况进行观察和注意,从而在第一时间内,掌握了患者的症状,并对症下药,予以急救,并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3 讨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的实例分析,笔者认为护理专业的警惕性对于护理工作来说意义重大,那么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如何加强护士的护理专业警惕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

3.1 充分认识护理专业警惕性的重要性

对护理专业的警惕性有充分的认识。护理专业警惕性,是思想观念上的东西,同外显的诊疗措施,换药或者静脉注射等等不一样。其要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尽到其注意义务,对待护理工作细致认真,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这是脑力劳动。并且护理警惕性,并不是一时的注意,而是一种长期的技能,需要护士在长期护理工作坚持。

3.2 掌握充分的护理知识

护士要形成护理专业警惕性,需要掌握充分的护理知识。只有掌握了充分的专业知识,在遇到相应的问题时,才能够用专业的眼光去看待,对相应的信息进行采集与判断。笔者对我院内部关于非皮试药物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研究,并将整理研究的成果,在科室内进行宣传。并根据该成果对护士们进行培训,从而提高护士们在面对非皮试药物过敏的敏感性。比如最初,很多护士对鲁米那的过敏反应不是十分了解,通过相关的培训工作,护士开始对鲁米那的相关过敏反应从不知、到了解再到熟知。在本次实例研究,有1例患者,是由外院转到该院,该患者处于卵巢癌Ⅱ期。在处理过程中,护士最先考虑到其是否有鲁米那过敏史,而最后的结果是该患者有鲁米那过敏性,最后医生采取了其他的措施,最终避免了不好诊疗效果的发生。

3.3 最大程度上细化护理流程

在护理过程中,专业警惕性要求护理人员对所有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衡量,在衡量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准则或者流程,并且应当将该准则或者流程进行最大程度上的细化。在对非皮试药物过敏反应护理过程当中,更加需要对相应的危险性与威胁性进行划分。根据流程,在用药之前,应当对患者的家族史以及病史进行详细的询问,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将急救药品准备妥当,以备不时之需。根据之前已经编订的药物名录,充分认识到非皮试药物的不同危险性,根据不同的危险准备好相应的措施,并制定不同的陪护办法与观察时间。总而言之,充分重视非皮试药物过敏反应的护理专业警惕性是护理工作能够很好完成的关键性因素。

参考文献

[1]郑娃,梁惠仪,龚月琼,陈丽意. 护理专业警惕性在皮肤冷冻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2).

[2]韩瑞珠,陈开珠,陈玉珍.第二次国产紫杉醇化疗致过敏反应一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09(06).

篇8

一、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前心理压力

首先,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大。高职毕业生不再是昔日的“天之骄子”,而早已是明日黄花。虽然部分地区对于高职护理专业的人才需求较大,但是护理专业毕业生仍然是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他们觉得前途不够明朗。部分学生受传统择业观念以及家庭观念的影响,仍然执意非进入三甲医院不可,及时竞争很激烈,他们依旧坚持不切实际的择业信念。基层的医疗组织缺乏专业的护理人才,但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学生的就业理想与就业现实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毕业生就业失落感和挫败感较强。

其次,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容易产生不安和焦虑的情绪,甚至还容易自我否定,缺乏勇气和信心。随着毕业生的不断增多,竞争越来越白日化。加上很多高校本科护理专业也在扩招,本科护理专业毕业生要比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知识面更广阔,知识积累更深厚,综合素质更强,技能操作更熟练,所以较好的医院都会优先选择那些护理本科毕业生。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更容易不安和焦虑。

再次,受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很多学生都可以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相对较好的工作,部分学生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就业信心崩溃,心理压力加大。加上很多用人单位过分强调学历、外貌、关系等因素,而毕业生又对就业期望值较高,结果导致学生自我设限,影响了就业进度。调查显示,部分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于个人发展空间、收入、以及规模和发展空间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不愿意到基层工作,结果造成了空岗失编和失业共存的现象,宁可失业,也不愿意去基层。

面对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困惑以及面临的心理压力,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干预和心理帮扶工作,环节毕业生心理压力,提高毕业生心理承受强度,帮助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达成社会、学校、毕业生三赢的局面。

二、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压力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明确医学护理专业的办学定位,打造专业优势,提高毕业生的综合实力。明确办学定位,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培养和教育,创新医院教育方法,使毕业生在就业环境中处于自身知识和技能的制高点,这样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才能够掌握就业的主动权。学校应该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个明确的规划,帮助学生选择职业,提前为职业发展做好相关准备。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应该努力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扩大知识面,熟练所学的医学及相关知识,完善自身专业知识体系,为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三年的学习期间,学生应该明确自身定位,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毕业之前,学生应该能够对自身素质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明确自身优势,发现自身弱点,悦纳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能够统一起来,减少心理激源的产生。

其次,高职院校应该注重提高工作实效,强化毕业生就业之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毕业班辅导员负责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排查,及时发现毕业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帮扶活动,缓解毕业生面临的各种压力,搭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宣泄心理压力的机制,使其能够及时、有效地宣泄心理困惑。职业院校还应该注意加强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择业价值观教育。很多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都是泛泛而谈,缺乏科学性和使用价值,对于择业心理的指导也是形同虚设,解决不了毕业生择业的心理问题。当前形式下,职业院校应该引导毕业生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进行择业,找准个人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帮助学生分析就业行情,教育他们把眼光放长远一点,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尽快实现就业。加强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风险精神教育也势在必行,护士一直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这是一份奉献型的工作,在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和基层欠发达地区,专业的护理人才短缺,护理专业毕业生也应该把奉献基层作为其择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篇9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概述;中职护理教学;运用策略

一、情景教学法概述

1、情景教学法的概念在上世纪50年代,英国学者A.S.Hornby,这样看待情景教学法:“运用情境教学法要先把新单词和句型引入学生,以铺路对于阅读,然后开始处理文章”。在他看来,“教师必须将新知识与教学情境结合起来,引入新知识学生。”1989年,以“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为题发表的论文对情境教学法概念进行了详细的界定。作者布朗认为,“只有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和运用知识,能产生真正的意义。知识不应该脱离它的环境,学习知识的最好方法是使知识在某些情况下”。从此,我国的专家学者也开始了对情境教学法的研究清华大学的著名教授刘世胜认为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模式,即教师创造一定情境为学生提供真实或半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参与其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后来的专家学者提出应用多媒体来辅助情境教学。因此,情境教学法除了在观看说话、听以及看书外,而且还看动态图像与场景。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把场景放到屏幕上同时播放录音。这样,学生就会有亲临现场的感觉,使得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去理解相关知识。2、情景教学法的特征在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同时,教师也能生动地解释知识并创建场景。情境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真正的实践场景。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情境教学法的特点有如下几点:(1)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情境是情境教学法的灵魂,也是具体的场合或语言存在的场景。这些情景以客观实体的形式存在。它们可以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创建的。它们可以用眼睛看到、耳朵听到、用手触摸到。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直观性是情境教学法的第一个特征。另外,当使用情境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来进行教学活动,将抽象地知识用图片或者实物来进行展示,使得理论知识更为生动形象。(2)情感和感知之间的平衡。情感与感知之间的平衡揭示了学习过程的本质之谜。情境教学法的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教学情境以及教学目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学生不再感到厌烦,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热情,并且相对加快了理解教学内容的进程。(3)寓教于乐。著名教育家乌希斯基曾经说过:“那些被迫学习的学生。在没有任何利益驱动的情况下,他们就会失去掌握知识的意愿。”根据人性的特点而言,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去做某件事情。因此,所有的精力和学习都不应该与娱乐分开。只有当学生们具有加强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有前进的动力。通过创造实际情况,学生能够摆脱传统枯燥的学习模式,以一种放松的心态去面对学习。教师创造的情境往往都是学生们极为感兴趣的地方,情境教学法可以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想法,使他们能够快乐的学习,从而通过运用所有的智慧来认识和吸收相关理论知识。3、情景教学法的必要性教学的艺术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应该能够激励学生和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从上述关于情景教学法的特点来看,情景教学法较为直观、生动。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创造环境来渲染课堂气氛,进而刺激学生的器官。学生们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无意识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1)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长期以来,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他们过分地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情境教学法克服了这些缺点,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在课堂上使用情景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情景是对文字的一种动态、实景反映,相较文字而言更具有直观性。文字往往需要读者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情景是基于文字产生,而其产生的环境是真实生活的反映。不同的文字理论产生于不同的含义环境。当使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能够使用各种方法和各种教学辅助手段来简化学习内容,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内涵。(3)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大多只是单纯地对书本知识进行讲授,学生虽然也能理解相关知识,但是其缺乏无法很好地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也无法很好地运用相关理论去解决问题。护理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学科,实践操作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中职护理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能在实境的情况下去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提升其在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强化情景教学法在中职护理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中职护理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当前中职护理教学的具体情况来看,由于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落后,使得中职护理的教学水平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提升。1、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从护理专业的本质而言,其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实践技能。就传统的课程设置而言,相关人员过分地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实践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具体而言,学校应该安排学生到相关医院进行观摩学习,为其学习相关知识创设真是的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方法和途径,对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当前中职院校教师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使得其课堂教学模式较为落后,教师也缺乏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积极性、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采取相关措施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就具体而言,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来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其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护理的相关知识。3、加强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力度中职护理教师在进行护理教学过程中,要学会与时俱进,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设备进行情景教学。就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观看护理实际操作视频来真实地了解护理的具体内容。另外,学校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课程,使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护理的工作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论

从上述分析来看,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对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中职护理专业教师应该重视情景教学法对护理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加强情景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段微秀,龙亚香.大专与中专护生实习期间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02.

[2]齐艳.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展[J].医院管理论坛,2012.09.

篇10

 

关键词:  临床 教师能力 实习护生 专业态度

1 临床教师能力对实习护生专业态度的影响

1.1 临床教师良好的专业态度会对护生的情感、认知、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 临床教师越热爱护理专业,就必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患者提供充满真诚并且积极有效的护理,也就必然会得到患者及同事的认可,这会对她身边的护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她们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形成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促进她们对待护理工作的积极性,认真地去学习各项护理操作及相关知识,真正地将减轻患者的病痛当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1.2 临床教师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 表现在与周围的患者、家属及其他医务人员能建立起融洽的护患关系、护护关系以及医护关系,这非常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因为护理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协同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当实习护生认识到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势必会对她们的情感、认知、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2 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对实习护生的影响

2.1 业务能力 主要包括知识水平、工作经验及操作能力。临床教师的知识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操作技巧娴熟,就会在工作中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发现患者的问题,并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这就会让临床教师取得患者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认同,同时也为她们成为科室的学科发展带头人提供了有利条件。实习护生从临床教师的发展前景,从而愿意以带教教师为榜样去学习护理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