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9: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1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开拓学生思维和潜能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让我们先看两个实例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2年-1939年的英德“恩尼格码”的翻译大战,能否被波兰、英国、法国破译关系着几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开始波兰本国举全国之力,组织大批的数学家用传统的数学方法无能为力,眼看山河沦陷敌手,只好将“恩民格码”转给英国,请英国人帮助,谁知英国许多大数学家束手无策,在这当中英国有一个年轻数学家阿文·图灵从收看德国每天的天气预报入手,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大约在1938年终于发现了它的奥秘,成功地实现了破译,从此德军的海、陆、空三军屡战屡败,他的创造思维挽救了整个欧洲和世界人民,为了世界反法西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世界数学奇才凯恩斯,为了考察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国内生总值,避开传统做法,用人们难以置信的数学公式:“GDP=C+I+G+(X-M)”C-消费、I-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G-政府购买物品或劳务、X-M-净出口。这一公工已成为世界各国考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GDP”成了世界性经济术语和经济发展的代名词。他没按经商的传统方法,而是转入对高等数学的潜心研究才找到了突破口而闻名天下。美国著名教授世界级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发展,化解了或延缓了经济危机的爆发,是一个世纪伟人。称赞凯恩斯为经济学的奠基人,他的贡献大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

面对创业求生求发展的杭州化工学院的大学教师马云老师,更是当今的典型,不依照常人的经营方式,而是转入一个世人感到陌生的领域—互联网。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创业先锋和行业领军人物。他没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能有今天闻名世界的阿里巴巴吗?

这些世纪精英中,凯恩斯是美国马歇尔教授的得力门生。马云老师是杭州的高校教师。可见,没有很好的教育和一流教师的艰辛工作是根本不可能有这些思维奇特的成功者怪才帅才。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谈一点个人的观点与作法,敬请同仁指教和参考。本人以为要做好“三个调整、五个抓手”就可使培养此类人才效果最大化。

“三个调整”

“一调整”—协调本校同科同志的关系,通过集体备课时充分讨论,集中集体智慧,明确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意义,从知识的形成,技能的训练,合作探究与交流的点点滴滴做起,力争做精做细,做出成绩,以提高同组同仁的认可度,理解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让他们看到,竞争中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

“二调整”-协调学校年级组、教研组、教导处、教科室等部门的关系,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它们看到“创造性思维培养”是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前提,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手段。从而消除管理人员的理解误区和视角“盲区”,要让他们知道你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预期效果是什么?从而得到管理层的制度支持。

“三调整”-协调数学老师与家长的合作关系。家长只有理解了“创造性思维”的意义,才能最大限度地支持你的工作。在小孩遇到较难的数学题或完成时间较长的训练内容时,才能站在教师一边教育子女。

“五抓手”

一抓:抓主体积极创造的学习态度,理解创新教育的意义,明确学生自己的责任。在教学中随时进行学习态度的对比、学法的对比、学习效率的对比后,再作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并加以适当地指导。达到优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全过程,从而降低时间成本。同时要求学生养成随时自询“这样做效果是最好的吗?”的习惯,达到自觉、自主的深度反省,在自我陶醉自我激励中实现自我价值。

二抓: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体验的基础性教学工作。在备课、说课、上课、批改作业、培优辅差、检测考评的过程,立足“三基”,为后继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打下坚持的基础。

三抓:抓观察、类比、归纳、想象能力的培养。它的好坏关系着“创新性思维培养”的条件是否充分。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质量, 例如“已知a、b满足”: 求a/b的值引导学生观察 “两个方程构成特点” 很容易得知a、 1/b是方程的二根。又如求扇形OAB的面积,引导学生联想到 Δ OAB面积的计算。再如已知MN=1,A1是MN的第一次黄金分割点:(1)求 MA1的长(2)求MA2014的长。

四抓—抓消除机械学习,运用变式教学与逆向思维的教学,激发主体求知欲望,扩大创造性思维的触角。教学中不仅做到“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卷多用”“一题多试”,还要建立“肯定性评价”的激励机制,确保创造思维的系统性和稳定性连续性。

五抓—抓教师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成为创造性思维形成的主体。不管是在“自主学习”“组内讨论”“组间交流”“教师精讲点评”“课堂训练”“课外作业”的整个过程中,提倡创选性地开展学习,在精细处要有创造,要有突破。同时还要树立效率第一的思想,教师在多法并用中更要重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作好学生的表率,只有这样课堂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创造性思维”,确保课堂效率的最大化。比如在选用“讲解法、演示法”“谈话法”“讲练结合法”“自学指导法”时,必须注意方法的选择和方法的组合创新、创造。而且教学模式的选择更应顺势兼用,突出创新,避免一种模工干到底,让学生乏味而厌学。如在我使用 “讲练结合法”与“自学指导法”时,渗透崔其升校长的“杜郎口模式”,根据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法和教学模式,做到收益最大化。在师生合作交流中,落实“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2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个特征,也叫求异思维。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不依常规、寻变求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化,促使人们思维活跃,不呆板、僵化。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用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改变“单一思考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敏捷、迅速,能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而讨论法最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尽可能找出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如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颗,书中这样描写洞内的景物: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这时我提问:“叶老看罢内洞说’有点像‘,到底像还是不像呢?”学生各抒己见,争论得十分激烈。我揭示说:“像与不像,不是凭你们的主观臆断,而是结合课文内容、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来体会叶老的感受。”学生带着问题再阅读课文,然后继续讨论。认为不像的同学说:“有点像从字面上看,就是有一点像,那么大部分都不像,总起来说还是不像。”这个同学虽然有自己的判断,但说理性不强,不能以理服人。有的同学说:“我不同意他的发言。有点像,我以为还是像。因为两条龙是石钟乳沉积自然形成的,没有经过人工雕琢,形象不能逼真。但作者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两条龙蜿蜒在洞顶。蜿蜒这个词本来是形容蛇爬行的样子,现在用来描写双龙那种张牙舞爪的姿态。又因为借着灯光去看,灯光摇曳、朦朦胧胧,大轮廓又很像,因而叶老说有点像。这是肯定而不是否定,也正是叶老语言正确的体现。所以我们应当理解有点像是说像而不是不像。”课堂上这样的讨论,尽管答案不一致,但同学们根据课文字里行间的意思,反复推敲,会得出自己的结论。通过讨论最后意见。认识会趋于一致,不必老师“奉送”正确答案。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这样分析、推理、判断,就会逐渐克服解答问题时的盲目从众心理和不合逻辑的猜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思维的逻辑性。推理的严密性。

二、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十一二岁的孩子,已经逐步产生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人们把他们当小孩看待,而要求尊重他们。我们上课时不能要求学生答问只许对不许错。有些学生创造性思维常同一般学生不同,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近于荒唐,有时不易被老师理解,但认真考虑,他们也有某些方面的道理。一次讲完《将相和》,老师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喜欢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老师进一步启发还喜欢谁?又有几位同学说喜欢廉颇。老师满意地点点头,正准备结束讲课,突然又有一位同学举手了,老师表示意见相同的就不用重复了,但这位同学仍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叫起他,他说:“我喜欢赵王。”老师惊讶地问:“为什么?”学生振振有词地说:“蔺相如本来是一位官职卑微的小官,赵玉看他有才华,就大胆地使用他。秦国本来是虎狼之国,在赵王与秦王面对面斗争时,蔺相如都挺身而出,战胜强大骄横的秦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每次斗争胜利后,赵王就对蔺相如破格提拔,所以蔺相如职位比廉颇还高。我就喜欢赵王敢于大胆使用人这一点。”学生说得多好,有理有据。赵王本身也是统治者,但学生不涉及他的为人、执政的情况,只就他用人这一点来评论,观点鲜明、论述清楚、敢抒己见。老师给以肯定:“同学们都喜欢蔺相如、廉颇,你能从不同角度看到赵王的优点,这是很可贵的。你很善于思考。”这样的肯定,调动了发言学生及全班同学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发言时消除了顾虑,充满信心,增强了自我肯定的欲望。

三、打破“思维惯性”,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思考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敢于提出不同的新观点,从而形成超常的构思。

如在十一册里有一组课文都是写人的记叙文,我抓住这些课文写作特点的同异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这个角度来提高学生分析文章、鉴赏文章的能力。如这样提问:“《我的战友》、《凡卡》、《奴隶英雄》都是写人的文章,你最喜欢哪篇的写法?”“三篇文章在刻画人物上有什么不同?哪篇文章着重刻画人物外貌?哪篇着重刻画语言和动作?哪篇文章又着重刻画了神态?这些侧重点都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学生在比较中,认真思考、人人动脑、动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在分析。比较、鉴别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形成网络,口头表达能力及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纠正“思路狭窄”的缺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活动。因而我们说想象是创造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

1、续讲、续写故事的结局。当学生读完课文内容,并掌握了文章中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续讲、续写故事内容或结尾,丰富他们合情合理的想象能力。如讲完《会摇尾巴的狼》、《凡卡》、《穷人》等课文引导学生续讲,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写出多种多样的片段。

2、写想象作文。低年级孩子学了《小猴子下山》一课,老师叫学生摹仿,自己编个童话故事,一句话一幅图,可自绘可剪贴,最后粘贴成一本书。学生自编出许多小童话故事,如《先让猴子妈妈吃》等。高年级学习《黄河象》后,写《柏抱槐》,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写《盖大楼》等想象性作文。

3、写一事一议的文章,训练学生联想的能力。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事物,都叫联想。

篇3

对于创造力来说,想象力是否丰富很重要,音乐是最富想象的艺术。英国音乐学家柯克指出:"创造性的想象力把作曲家情感的思流转变为音乐的形式……"。想象力是连结主体的精神与作品并使其转化成音响物质结构的桥梁,是作曲家完成创造的必要途径。缺乏想象力的作曲家只能算是一个手艺匠。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我通过多年高中音乐教学实践深深感到,音乐可以大大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一堂音乐欣赏课上,我为学生播放的曲目之一是巴赫《第三管弦乐组曲》中的《咏叹调》。在播放作品之前,我并没给学生讲解乐曲的内容,而是让他们认真聆听,根据音乐大胆地想象。听完之后,我鼓励学生把自己所想象到的试着说出来,开始他们好像有些茫然,不知如何把自己想象到的事物和体验到的情感说清楚。这时我就启发他们先分开来想,然后再联想。分想就是把头脑中的各种信息分类,这样比较容易找到答案,比如我分别提出乐曲是什么样的速度?音色如何?有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等具体问题,这样学生们很快就沿着这个线索一一回答出来了。可见分开来想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之后,我又启发学生进行联想,这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创造性想象,它可使学生在头脑中联想到其他形象并创造出新的形象来。这样做的效果很好,很多同学都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比如有的同学联想起一部小说中的一个流浪者,"他从小浪迹天涯,以偷为生。一天,他来到一个教堂过夜,乐手们正在演奏乐曲,优美的音乐围绕着教堂盘旋而上,一直到达那高高的尖顶上。他听着听着被乐曲感化了,决定重新做人。"他认为这首《咏叹调》就有这样一种魅力。还有的学生联想到的是缓慢流淌的大河,河水似乎载满了沉思,他仿佛站在这宽广的河边,听见了自己心灵的对话,心境是那样放松和宁静……在同学们充分发言之后,我再做最后的点评和总结。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感到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不是单单靠传授就行的,而主要应该靠启发、引导、指导,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

由于每个人受阅历、生长环境、知识面、兴趣爱好以及思维方式和习惯等因素的约束,所以个人的想象力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我在启发个人想象力的同时,又采取了让大家讨论的方法,使每个人的想象力互相启发,从而得到集体智慧的激励。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讨论时我注意了两点:第一,只要发言都给予鼓励,不论怎样都不包含任何批评的成份;第二,鼓励学生想象得越丰富、越新颖越好。这种集体的激励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互相取长补短,同时有价值的观点也就会更多地产生。

音乐还可以使人产生创造性思维所必须的模棱两可的思维。在我们的头脑中,有时需要用模棱两可的思维来激发创造力,尤其是在创造的萌芽阶段,指示得过于明确,反而会使想象力无从发挥,而模棱两可的思维在创造性思维的孕育阶段将会发挥作用。音乐可以使人产生这种思维,它是抽象的,它所表达的感情和描绘的事物往往无法用明确的语言能够说清楚,有时甚至是模糊而多解的。但是,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模棱两可却可以转化为优势,它更能给创造性思维提供条件。可以说,在想象形成的过程中,过早的"明确",容易产生局限与呆板,从而限制想象的形成。音乐给我们提供了极为广阔自由的思维天地,它的容量极大,所以,我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这也正是音乐的魅力所在。这种不太明确的模棱两可的思维正是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

篇4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创造性思维品质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素质教育就是从这一思想出发,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要抓住这个重点,就必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学生能动优化身心的技能是其主要任务。“能动优化身心”本身就包含着创造和创造性思维品质——这就规定了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方法。

1、发展观察力、强化好奇心

观察是人全面、深入、正确的认识事物的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打开眼界的重要途径。如快速跑教学中,老师将腿部力量差不多的几个学生分成强、中、弱三组,让他们做起跑示范,其他同学观察第一步放脚的位置对跑速的影响;疾跑上体逐渐抬起与直接抬起之间的差异等。在观察中引导、启发学生,让他们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增进新知识、发展好奇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教学中目标明确、态度科学、欣赏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和发展学生的好奇性。如,跑得快的因素有哪些?肌肉结实的做法是什么?教给学生观察的方式、方法和顺序,通过做课外作业的形式,教给学生做观察记录和分析整理观察材料的方法。

2、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质疑是学习的起源和动力,解疑和答疑既是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获的知识、探索和发现真理的有效途径。如我们在讲“生命在于运动”时,学生提出“体育锻炼损害身体”的相反意见;又如“篮球比赛球压线为出界,足球压线为何不出界呢?”的疑问等等。面对学生的相反意见与疑问,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思考,其次要认真听取学生不同意见提出的缘由,再次要针对学生质疑的缘由,既透彻阐述“动体养形”、“静体凝思养神”、动静之“阈”的科学原理,又充分讲解身体与心理的动静对生命发生作用的辨证关系,使学生从中获得正反、左右发现问题,辨证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出创造性思维品质。3、鼓励创造性娱乐

创造性娱乐,就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已有的运动技术经验,创造新颖别质,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体育娱乐活动,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如打沙袋——跑圈、击中目标、“保护环境”;跑——追逐与摆脱、绕“杆”跑、你追我赶、突破重围等等。学生创造的这些娱乐体育练习,不仅增加了趣味性和娱乐性,而且也增加了健身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将学生的创造成果引入课堂,并对学生的创造、发明给予表扬和鼓励。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4、给予实践的机会

创造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创造的沃土和息壤。根据这一认识,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把准备部分抽出来交给学生,让他们创编教学内容、组织准备活动。同时提出,内容必须有新意;必须使基本部分参与活动的身体部位得到充分活动;教法生动有趣,白重复前面同学的内容(但可借鉴)等要求,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这一方法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丰富和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教师局限下的陈旧训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为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加工改造经验和记忆表象,克服胆怯心理,建立自信、自强、积极进取、主动探索的自我意向、获得能动优化身心的能力等方面,提供了最佳的演练舞台。

5、启发想象

全人心理学指出,我们内心的感觉就是改变的力量。创造美好、积极的感觉离不开想象,想象是保持快乐、宁静、健康以及创造力的心灵“营养”。如在慢跑健身指导中运用假设——让学生想象自己在淅沥地小雨中赤膊跑进,雨水流过自己的背,冲过自己的肩膀,同时每一次跑进地落地脚都踩在松软的沙滩上;又如在放松练习中让学生想象自己的整个身体向四周扩张,直至充满整个空间 ;再如长跑教学中让学生背一些韵律性强、意境美妙的诗文,使学生的身心全部投入和乐愉快的氛围之中,进而提高呼吸节律和轻松奔跑的能力。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多做一些探索性健身实践,让他们在享受时光、享受思想和享受欢的氛围中,收获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成果。

6、引导学生善于协作、集智取长

篇5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激发;培养;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非要求学生去发现世界上没有的新事物,而是立足体育教材与课程本身,通过有意识的活动与训练,教会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初步经验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学生创造性思维采用的教学策略

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和谐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教师创造性地“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证。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以下的教学策略:

1.1 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提供民主的教学气氛

教师在教学时,如果绷着脸孔,不苟言笑,则教室的气愤必然会紧张、严肃,师生之间容易产生一种压迫感,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思维就无从发生。因此,教师教学的态度必须和蔼可亲,保持幽默,保持笑容,则学生上体育课就会感觉很轻松自然,勇于表达,敢于发言,就会在这种语言的接触中会产生创造的火花。民主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合力。同时,民主的师生关系还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爱,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情况在中学低年级学生中尤为明显。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微笑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爱。只有在这样轻松愉快、学生得到充分尊重和信任的课堂氛围中,他们才乐于参与教学过程,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2 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

在体育教学中有部分体育教师在听到学生的不同意见时,经常会用自己的想法来约束学生,或用语言一带而过,或者给予学生的带有伤害自尊心理的批评,从而造成学生不敢提出和教师不同的意见或者看法,因此学生的想法和动作都变成一致的,缺乏变通和创造性。只有教师能够具有接受学生不同的意见的气度,才能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1.3 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体育活动内容,特别是体育教学内容的新教材――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和气氛渲染,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开火车”游戏中,首先让学生想象自己脚下的路为火车铁轨,前面的终点就是火车站,然后想象一下火车开动时,行驶中的情景,最后在进行游戏时,教师在边上放火车开动时和行驶中的录音,增强游戏的气氛渲染,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种师生共同创设优化情境,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一步步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学会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1.4 根据学生的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主动思考的基本前提是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指定的学习内容产生学习的需求,根据学生的需要导入本课的课题,并把这种需求贯穿于课堂中,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学习需求,从而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独立的学习和练习的时间,让学生能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在形成技能的练习中让学生敢于自我表现,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2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它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1 注重右脑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奠定基础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力和右脑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目前的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左脑化现象较为严重的现象,无论是在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上,都重言语思维而轻非言语思维;重抽象思维而轻形象思维。这些被轻视或忽视了的思维形式,恰是创新力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正是靠右脑的功能来实现的。因此,体育教学中,应在继续发展左脑功能的同时,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注重右脑潜能的开发。如在各类体育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些以左侧肢体练习为主的方法――相对于其他学科,左侧肢体训练是体育教学的优势。再如在上篮球体育教学中的“跑步上篮”一课中,可以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先学从左面左手上篮,等练熟练后在学从右面右手上篮;在足球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用左脚进行运球、传球等动作,从而使人的右脑得到开发的余地增大,右脑的潜能更能进一步得到开发。这种从生理基础着手的体育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

2.2 运用小组合作教学

利用恰当的学生分组,并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不仅可以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技能形成,体能培养上让同学之间相互团结互助,而且对每名学生来说小组内同学之间的大量交往,情感的协调接触,对学生的情商的健康发展以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都很大的帮助。如开一些“小组自学课,小组比赛课,小组游戏课,小组自我选择活动课”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而正是在这种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积极参与到思维启迪中,从中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又如:在上中学“跳高”的教学课的一节课中,我先示范一遍并详细讲解,然后提出问题,最后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商讨――跳高时应注意什么,起跑时的步点应该要量准确,腾空时的起跳脚和摆动腿应怎样结合等一系列的问题,充分利用分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其实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奖项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每月选出“优秀小组”,每周选出“优秀个人奖”,“创意奖”,“课堂表现奖”等有新意的奖项。专门鼓励表现特色,有创意的学生,并折合一定的分数记入小组考评。这样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实际上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肯定,更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习惯。

2.3 加强体育学习中“问题提出”的意识

学生的思维总是和问题联系在一起的,问题既是学习的动力更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教师的启发和诱导,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从而加强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活跃性和深刻性的体现,没有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一般都是从自己的运动实践与体会中发现矛盾和问题的,再而提出自己的质疑和见解。这种问题意识教师要在教学中,训练中把握,加以培养,这样才会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动作概念的掌握,是以丰富的运动经验为基础,尤其是技术动作的直接经验更为重要。体育教师应当利用已有的体育知识,通过比较,辨析上升为科学概念。如通过跳高的起跳与跳远的踏跳的起跳的比较,从中找出异同。因此,如何在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基础上导入新的动作概念,揭示动作概念的基本属性,也存在着如何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探究过程。这个过程就需要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关键处提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创性思维的培养。

3 培养创造性思维采用的学习方法

3.1 换位学习方法

即学生担当5分钟老师。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和课前探讨,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可以把课内外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发挥表达、培养独立钻研和探索问题的精神。

3.2 独立练习方法

例如,中学投掷练习中,在教师教完投掷的技术后,学生能较好的完成投掷技术后,可以采取以下的步骤:①教师发投掷练习的图解;②教师示范完整动作;③个人练习;④小组交流;⑤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分析找出最好的辅助练习方法,鼓励争辩;⑥根据反馈,总结讲评,在学生主动练习、积极思考、畅所欲言的情况下提出要求。[2]

3.3 表演法

例如,在韵律舞蹈教学中,教师教完一段舞蹈后,让学生进行自我创编,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表演,或自由结合表演。

【参考文献】

[1]陈文龙.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篇6

中专数学创造性思维

我们教育的宗旨就是提高人类的素质,特别是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造性素质教育,创造性素质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由于数学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殊作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学科。作为一个中专数学教师可以不去追求创造性思维的严格定义,但必须知道它的重要属性――新颖性和独立性的思维品德,即能够独立地提出或解决新问题、新思想、新方法的思维品德。

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应有两个阶段:(1)初级阶段。也就是创造性思维正处于逐步形成过程中,通常指的求学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提出或解决新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人类来说常常是已经认识或已经解决的旧问题,并无社会效果可言。(2)高级阶段。就是创造性思维已经形成,有能够提出或解决具有社会效果的新问题的创造性能力,通常称为创造性人才。我们中专数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就是要完成上面初级阶段的任务。那么该如何培养中专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呢?笔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造性思维概念及其相关特征

创造性思维即具有创意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寻觅事物的客观本质的基础上,引发刺激形成的新的更具独特性、创造性的一种思维过程。具体有下面几种特征:①联想性,即由甲事想乙事,甲事是乙事的原因,乙事是甲事的结果。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发散性,没有太大的逻辑束缚,同时也有一定的连贯性。②求异性,异是对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要求,它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中,成为人们进行思维创新的目标导向。在学习中,主要表现为不只是局限于会解题,而是更高地要求自己会创造性理解、运用及知识之间的联系。③灵活性,创造性思维并无现成的思维方法和程序可循,它的方式、方法、程序、途径等都没有固定的框架,日常学习当中需要灵活多变,不要拘限于课本。

二、中专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够高。虽然中专招生规模日趋增强,然而其生源很多都是经普通高中层层筛选后落选的学生。这些学生群体的普遍特征是学习兴趣狭窄,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信心缺失,数学基础薄弱等方面。这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就业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使得中专数学教学的改革举步维艰。从而很难达到国家培养合格中专生的标准。

2、教学方法陈旧,虽然一直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办法改变应试教育这种传统的模式,直接导致教学手段不够新意,更多的只是照本宣科。由此导致中专教学只是完成任务,方法上也只是简单的灌输和死记.忽视理解和过程等。这种现状衍生出的直接后果是教学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学生也无法充分提高其思维的发散性和推理的主动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及动力。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学科教学努力的方向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我们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我们应当从以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学科教学的重要职能,但不是唯一职能。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智能,从来就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才能使他们拥有一套运用知识的“参照架构”,有效地驾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形象地说,我们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向学生提供“黄金”,而且要授予学生“点金术”。

事实上,现成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现成的真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发现真理的方法;现成的认识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类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这无疑是一种与传统教学观有着本质区别的全新的创造教学观。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用创造来教会创造,用创造力来激发创造力,用发展变化来使学生适应并实现发展变化,用人类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来使学生懂得人类已有的一切都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和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的东西,懂得创造和超越已有的东西不仅是可能性的,而且是必要的。用这样的观念来设计整个学科教学,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教学的预期目标。

四、如何在中专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1、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的:“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提,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引导学生明白对一个问题不要急于按想的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观察,去伪存真,这不但可以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而且可以有创见性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

2、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猜想是由已知原理、事实,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性的命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我们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

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教师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我们绝不能急于把自己全部的秘密都吐露出来,而要“引在前”,“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猜想解题的方向,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猜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讲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为了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教师还可以创设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猜想的意境,可以提出“怎么发现这一定理的?”“解这题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诸如此类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探索。还可以编制一些变换结论,缺少条件的“藏头露尾”的题目,引发学生猜想的愿望,猜想的积极性。

篇7

关键词:

当今的社会,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人类已进入一个知识激增和科技竞争的时代。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才。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能否初步具有一定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这对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性人才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重视学生个性、独立性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独立性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例如,数学圆锥体积的公式推导时,通过实验学生已掌握了圆锥体和圆柱体等底等高时,它的体积是圆柱体的1/3这一规律后,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没有不等底等高的实验?如既不等底又不等高时,它们的体积又是什么关系呢?问题又引起了激烈的争辩。教师有意安排二者不等底等高,不等高但等底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而验证了圆锥体与圆柱体在上述情况下,圆锥体积不都是圆柱体积的1/3。同时又有学生发现,圆锥与圆柱在等底高的情况下,它们的高和底怎样变化,才能使圆锥体积仍是圆柱的1/3?这样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基础,可以使学生在探求知识过程中,认识得到深化和发展。

二、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的环境。

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造活动相联系的。因此,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的客观环境极为重要。从课堂环境来说,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近些年来,课堂讨论已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例如,在教学乘数在什么情况下,积大于(或小于)被乘数时,教师出示:36×,36×,36×2,×36。然后设疑:哪几题积大于被乘数,哪几题积小于被乘数,为什么?同学们立即进行探究。开始是独立思考,继而是小声讨论,后来气氛越来越激烈,各抒己见。有的提出:当乘数是整数时,乘得的积大于被乘数。有的说:当乘数是自然数时,乘得的积大于被乘数。也有的提出:当乘数大于1时,乘得的积都大于被乘数。在激烈地讨论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造活动中,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三、重视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

要创造,就要学会独立思考的善于探索。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是十分宝贵的。我们要正确引导,使他们敢于思考、敢于钻研、敢于尝试实践,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例如教学“倒数”时,在学生理解了倒数的意义后,一改以往的由教师出题让学生求倒数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出题。第一个学生出,大家很快就说出它的倒数。当第二个学生出时,教师说:“能不能出有新意的题目?”这一下,学生积极动脑,出的数有假分数、带分数、小数,甚至有特殊的数“1”、“0”等,且求倒数时的积极性特别高,收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有时教师还需故意出“错”,给学生留下“钻空子”的机会,并设法让学生钻上这个“空子”,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有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重点抓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应先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为质的时候,发散就变成了创造。例如在讲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用<”把,,,连接起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采用一般的思维方式,将四个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如此就会变得十分繁难,很难得出结果。这时,我提醒同学们变换思维角度,另辟蹊径。为此,我请同学们回头看一下后座同学抄写的题目,看到的结果是:             然后问学生有什么感想,立即就有几位学生从受到启发,倒过来的现象使他们灵机一动——化为同分子的分数比较大小,设计这个回头一看,正是为了让学生触景生情,诱发瞬间的灵感,引导学生迈向创造性思维的境地。

五、练习中力求思维训练到位

练习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练习中,要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思维材料,并引导学生善于应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对于判断、要重视它的质的差异和量的规定,力求“保质保量”;对于推理,要重视符合逻辑,重视概念之间、规则之间的逻辑联系,每一判断、推理都应尽量要求学生说出概念上的依据,力求思维训练的到位。

例1  在教学了“三角形”之后,向学生提出下面一组条件的三角形。

①两条边长都是5厘米;  ②三条边相等;

③一个角是90°;        ④一个角是60°;

⑤一个角是45°;        ⑥两个角都是45°。

让学生根据上述提供的条件,思考下表中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组合而成的图形,进行推理、判断,选定正确的答案填入表中。

供选择的答案是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E、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条件①②④⑥①、④①、⑤①、③③、⑤④、⑤

答案

篇8

1多样提问,发散幼儿的思维

我们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利用巧妙的、启发式、开放式的多样性提问,发散幼儿的思维。幼儿在日常活动中时时表现出求新、求异、求特的冲动,并以此作为最大的满足和快乐,这些满足和快乐又强化了他们的创新需要,从而诱发新的创造动机,开始了新一轮的创造活动。

2转变方式,提高幼儿思维水平

长期以来,上课和教师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是幼儿语言文学教育活动的主渠道,甚至是唯一的渠道。这样做,压制了幼儿的个性,无法使幼儿的语言文学活动成为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活动。因此,多种形式的教育组织方式才是幼儿学习的主渠道。幼儿自发的个别和小组活动更能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教师应支持和引导幼儿这些活动,集体活动也应在此基础上扩展和生成。

3创设环境,提供幼儿创造机会

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幼儿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寻找到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选择适当的策略展开与他人交谈,根据不同的情景的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获得语言交往中成功的体验。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敢说、爱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使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建构者。

4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孩子的创造力日益提高,从单纯的模仿发展到创造,他们逐渐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开展新型的游戏情节,创造性地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制作游戏道具等。但是游戏水平的发展并非完全是自发的,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是需要我们教师及家长的启发引导的。

5通过音乐、绘画培养创造性思维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直认为音乐是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好方法。因为音乐会促进右脑的发育。另外音乐可以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在优美的音乐中,孩子情绪兴奋愉快,这个时候,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下。绘画也可以促使孩子右脑的发育,增强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教师及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接触音乐和绘画,并且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欣赏和实践的空间,随心所欲地画,自由想像地听。

6多动手培养创造性思维

篇9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而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下面就结合我的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 创设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条件

1.1 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表现的欲望,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教师应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关爱的互相信赖的“伙伴型”新型关系,成为畅所欲言的朋友,从而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营造积极的有利于学生亲自参与、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敢想、敢说、敢做,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促进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1.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创设情境,如结合生活实际、谜语、故事、猜想、悬念、提问、观察、操作、实验、多媒体投影等进行创设。情境中要充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思维含量比较高的问题,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实践证明:紧张的内在的智力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思维处于高度的运作状态,并形成跃跃欲试的心理冲动。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随意说一个数,老师便可以很快的判断出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你们信不信?可以试试看,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想难倒老师,便说出一个又一个的数,有的学生甚至说出爸爸的手机号,结果老师一一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多次后,学生被老师快速回答的本领所折服,再一次好奇、惊叹!其心智过程充满了挑战,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急于去探索规律,发现其中的奥妙,同时也诱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紧接着,老师迅速出击,针对学生所说的写了一个数:2769,问:“它能够被3整除,如果将2、7、6、9这四个数的位置随意交换,得到许多不同的四位数,请同学们笔算一下,看是否能被3整除呢?”经合作交流多次验证,学生都肯定了老师的提问,并主动举例证实了原来不能被3整除的数将不同数位上的数字随意交换所得到的新数仍不能被3整除。这样,不仅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又促使他们提出“能被7或11整除的数是否也有特征”的问题。

2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的方法

2.1 通过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训练思维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培养学生质疑问难,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习动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这样一道题目:“把一根木料锯成4段要用12分钟,那么用同样的速度,把这根木料锯成5段要用几分钟?”题目出示后,立即有学生甲回答是15分钟,因为12÷4=3(分),3×5=15(分)。这时,我有意表示“赞同”这个答案,不料学生乙站起来质疑道:“老师,我不同意上述见解。”顿时,班里炸开了锅,学生纷纷议论起来,最后我用询问的眼光微笑着问学生乙:“为什么?”学生乙说:“解题的关键是要锯的次数比锯成的段数少数派,我认为答案应该是16分钟。”全班同学不由的发出一阵掌声。我及时的以这位同学质疑问难的精神给予了大力表扬。又如,在教学用圆规画图的方法时,一名学生质疑道:“老师,我圆规不动,转”纸“行吗?”在教学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时,有的学生问:“既然角的边是两条射线,射线本来就是无限长的,为什么还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呢?”可见,通过学生大胆质疑巧问,形成认识冲突,进行思维碰撞,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潜能。

2.2 通过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求异性”: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设计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要选择有趣的又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材料,并且使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例如:某修路队要修一段长360千米的高速公路,前4开完成这项工程的1|5。照这样的速度,剩下的还需几天完成?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留下更多展示自己思维方式的机会,提倡算法多样化,学生灵感接连涌现,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从而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经过合作探索,共出现了11种不同的算法。

篇10

关键词:工业分析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面对经济新常态,培养高适应性的学生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教育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教育要挑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战场。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一般认为凡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综合、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获得新知识,得出新的结论、规律,这种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工业分析》教学中主要通过调整教法、设计教案、恰当设疑和优化实验的指导思想方面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1.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例如,工业分析分析教学内容的核心是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如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往往起不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作用,而运用暗示法、启研法、实验探索法、演示教学法等较为适宜。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选取并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进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2.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培养创造性思维

如何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方式、最合理的教学结构进行教学,才能达到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又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笔者认为:必须依靠教者课前的创造性劳动―备课及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分析课程,切实吃透教材内容。在吃透教材内容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二度创造。从纷繁的矛盾中抓住本质,寻其精髓,去其枝末,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科学地设计教案的整体结构,再认真地推敲每一个细节,确定组织形式和具体方法,使教材的静态内容变为生动、有趣并具有探究价值的研究问题,诱导学生去探索,使学生在老师启发引导下,在研究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3.以疑促思,以难激思,培养创造性思维

从思维科学角度看,教学过程贯穿一条求索链:生疑―质疑―释疑―再生疑……。运用好这根链条,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上课伊始恰当质疑、巧设悬念,会使学生产生迫切探究的认知心理,激发求知欲望。例如:“薄层色谱法”一节新课的导入教学,教者根据前次课内容提出纸色谱法分离样品的缺点,针对这些弊端,有没有更好的分离方法呢?此疑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涟漪,定会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じ髦挚赡艿慕饩龇椒ㄓ胪揪叮创造的灵感很可能由此产生。好的高质量的设疑,不仅在导入新课开始有如此的突出作用,而在下课前或学习完一个单元设疑,能象古典章回小说那样,“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使学生欲罢不能,越学越想学。

疑能促思,但教师设的“疑”必须得当,才能击中问题要害,引发思维。所提问题应围绕教学中知识的重点、难点、衔接点、相近知识的易混点,研究问题的关键点,且所提问题难易要适度。学习犹如摘果子,如若“不用跳,即摘到”,或者顺手就可拾到落地果吃,印象都不会深刻。当然,“拼命跳,摘不到”,也会挫伤学习积极性。要形成一种可望而经过努力又可及的状态,诱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培养创造性思维

让学生根据问题要求自行设计实验,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聪明才智,尝试到科学实验探索的方法,增强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而且学生学过的知识可以在实验设计中得到综合运用,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不仅教师有,学生也有,只要我们好好培养,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创造能力,都能成为创造性人才。开发学生潜能,让创造的思维成为一种习惯,这既是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也是新时期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衡量一所学校是否符合当今社会发展潮流的标志。

参考文献

[1] 梁良良.《创新思维训练》[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3.

[2] 凡禹.《创造性思维36计》[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

[3] 楚希杰. 浅谈实验教学中增加设计性实验的实践 [J]. 《轻工科技》, 2010, 26(02):108-109.

[4] 刘鲜伟. 谈学生化学能力的培养 [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4(6):42-43.

[5] 张丽钦. 中等职业学校高分子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思考 [J]. 《福建轻纺》, 2003(5):18-21.

[6] 王颖. 谈高职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J].《现代企业教育》,2012(14):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