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评判性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1]。评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的思考,要求护士用多种方法整体地评估患者,以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2]。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贯穿在护生学校教育与今后护理实践的全过程。
1.重视教师培养,提高评判性思维水平
有学者对护理专业教师评判性思维能力特征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整体上具备较好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较高的学历可以使护理教师具备更强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对于护理教师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临床经验和学历教育同样重要[3]。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要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必须提高评判性思维水平。
1.1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我校外科护理教师队伍中老教师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护理教学经历,年轻教师学历层次高,创新意识强,思维活跃。教研室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分析学情、教材,探讨教学方法、课堂设计,组织公开教学等。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与工作氛围,有效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老教师更新观念,从而整体提高评判性思维水平。
1.2培训班学习和临床实践。教师利用假期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参加专业调研,去医院进行临床实践等,践行着评判性思维的实践性,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1.3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老教师鼓励并指导年轻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取得良好的成绩,如在2011年江苏省专业课两课评比中,我校两名外科护理教师均获得“示范课”。而备赛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过程。
2.改变教学观念,知识传输与能力培养并重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教育不仅是学生积累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学生获得确定和处理健康问题能力的过程。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习惯于不加反思地全盘接受教师所授的知识,普遍缺乏评判性思维的意识和能力[4]。因此,在护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已迫在眉睫,在外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学生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即既要重视知识传输,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发散性思维能力。
3.倡导民主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提问、质疑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习惯于被动灌输,不敢向教师挑战。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应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与学生建立朋友的关系,当学生出现一些模糊的、不正确的态度时,不仅应对其表示容忍,还应鼓励其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对不同思想观念的理解与尊重[5]。
4.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没有固定模式,但必须明确评判性思维的学习具有能动性和实践性[5]。外科护理学教学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能动地运用已学知识有效参与教学。如:学习胸膜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时,先设计几个问题:与一般引流管护理相比有哪些异同点?护理重点是什么?几种意外情况如何处理?采用PBL教学法,即以小组的形式、讨论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必要的知识。可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学生分组,先组内讨论问题,然后组内进行归纳整理;第二阶段:每组选出代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过程中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在以上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适当帮助与引导,并掌握讨论的深度及时间;第三阶段:由教师进行点评,强化正确信息。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为获取、拓展知识打下基础,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另外评判性思维的实践性要求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因此,学生的毕业并不意味着这种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中止,仍需不断完善,直至最后养成一种习惯。
评判性思维能力不是由天性或成熟度决定的,而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深思熟虑和严谨缜密的思考态度,尤其是理智的怀疑和反思的态度,帮助学生形成清晰性、相关性、一致性、正当性和预见性等好的思维品质及提出恰当的问题和养成合理论证的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9,(第3版).
[2]张小媛,张平.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学界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38-39.
[3]许虹,汪国建,胡一平,等.护理专业教师评判性思维能力特征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0,7(4):157-158.
篇2
【关键词】 评判性思维;护理教学
评判性思维是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是现代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品德。“护士具有评判性思维是保证成功护理实践的关键”已成为共识[1]。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分析、推理、评价自己的观点,成为积极、主动、自信的学习者,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现将我校护理系在教学中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做法介绍如下。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不习惯运用评判性思维 由于我国在评判性思维教育方面实践的薄弱,学生从小就接受“听话是好孩子”的教育模式,长期缺乏评判性思维训练,形成了被动听讲、理解和接受的惯性,缺乏主动思考,过分相信教师的权威,不相信自己的质疑和判断。一旦给予独立判断的机会,就会变得无所适从[2]。这种习惯性思维是培养评判性思维的极大障碍。
1.2 教师对发展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不够重视 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是阻碍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发展的一大因素。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有些教师只关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重视甚至不愿意和学生讨论、评价和判断所教的知识,因为这会对自己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提出挑战。
2 做法
2.1 启发、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善于用评判的眼光观察、分析问题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思想、观点都值得我们思考、评判其合理性或探究其根源,但往往被我们忽略。老师应及时启发学生进行讨论、评价,提出疑问,以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2.2 激发教师更新观念 要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首先要求教师有评判的态度。即愿意用自己的观念和实践迎接学生的挑战。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在于示范如何进行评判性思维,即教师必须愿意让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思想接受评判性分析[3]。
2.3 提供典型病例 为了弥补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重点、难点讲解时提供典型病例,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每6-8人组成1个小组,学生自己选派1名学生作为组长,于讨论后汇报。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创造性思考,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训练。对作出推理假设的学生,引导其陈述假设的理由。努力营造自由、宽松、平等的课堂气氛。讨论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得到正确答案,而是强调所持观点的理由。必要时,老师可站在反方立场上与学生进行辩论,鼓励学生持有不同观点,充分调动其积极思维。
通过启发学生寻找潜在性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讨论。通过病例讨论展现学生知识和经验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自信、不盲从的意识,以审慎的态度做出灵活公正的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调整的能力。
3 效果评价
3.1 提高了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评判性思维能力对于护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当前我国尚不能设置单独的课程进行评判性思维培养的今天。把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各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正常的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评判性思维无疑是简洁、合理、有效的途径。我们通过学生进行评判性思维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为了能得到更丰富、准确、全面的资料,主动到图书馆、网上等查找文献,既锻炼了利用文献的能力,又扩展了知识面。
3.2 创建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注重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整个过程的积极参与、表现和价值判断水平的体现,不局限于得到正确答案;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热情,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注重学生价值观的体现,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由原先很少有学生提问,到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学生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教师体会到“授之以渔”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Morrison S,Free KW.Writing multiple-choice test items that promote and measure critical thinking.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1,40(1):17-24.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培训对象
创伤骨科护士16名。其中本科5名,大专8名,中专3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6名,助理护士3名。由护士长及5名护理组长组成评估小组,评估内容包括:①护士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科护理知识,对骨伤科常见现存的和潜在护理问题的评判思维能力;②护理业务、专科技术操作熟练程度;③护士的沟通技巧与服务态度;④环境管理能力;⑤患者及家属配合主动度等。
1.2培训方法与内容
1.2.1明确评判性思维与创伤骨科护理工作的相关性
评判性思维能力就是基于全面的观察来洞察客观环境,以快速思维来判别事物形成的决策的过程,具有逻辑推理、深思熟虑、疑问态度、自主思维等特点。目前,在欧美等护理实践较先进的国家,评判性思维已纳入护理教育中,且在护理实践运用中也展现了其应用价值[3]。评判性思维的建立是在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中建立起来的,在工作中互相影响、密切配合,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独立性、科学性。
1.2.2加强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及应急能力培训
新毕业护士上岗前进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组织学习专科护理常规,上岗前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制订各种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并熟练掌握,通过考试、提问等方式检查护士应急能力,保证每位护士均能独立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排班上新老搭配,以老带新,层层把关,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对急危重患者及配合差、老年患者进行评判分析,运用评判性思维方法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提高认识,提高操作能力及应急能力。
1.2.3开展情景模拟训练
针对创伤骨科护理案例,验证实施评判性思维的必要性。通过模拟应急病例,要求护士针对各种情况进行评判,考验护士的综合判断与快速反应能力,强化理论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验证与实施评判性思维过程,提高了创伤骨科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2结果
通过培训,提高了创伤骨科护士在临床护理中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规避了护理风险,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2009年的91%提高到2011年的100%。3护理风险管理重点
3.1创造评判性思维的气氛
各项护理操作前评估,告知家属及患者护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经常以各种渠道,多种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专业知识。加强对规章制度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培养护士良好的医德修养和职业情感。爱心、耐心、同情心是创伤骨科护士必备的心理素质与职业情感,要以完全接纳安抚的态度对待患者的误解、迁怒与不理智。
3.2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及专科知识教育
及时总结临床不同类型患者抢救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运用护理程序和专科知识,找出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培养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和提高预见性护理思维的能力。培养护士根据临床经验、专业技能、患者自身状态等事项,对预期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做出评估,提高护理风险的判断能力。
3.3重点抓好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各级人员认真坚持工作原则,实事求是,明确自己的职责,及时汇报、请教,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不论问题大小都要及时汇报,不可隐瞒情节或自作主张处理,以赢得补救的时间或措施。另外,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等特点,若发生上班有遗漏的工作内容,要及时弥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3.4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强化职业训练意识
每周利用晨会进行专科知识和综合护理急救技术模拟训练等教学,针对现有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和讨论,剖析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充分利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找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人人都有防风险意识,班班都有护理防范重点,使患者微小的病情变化都在护士的监控和预料之中。
3.5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
很多护理纠纷是由于护士在服务过程中服务态度欠佳,或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高,未能达到其期望值;同时由于患者的生活背景、生活环境、经历及治疗程序的复杂性各异,不同年资的护士由于其素质、年龄、阅历、社会经验、知识程度及临床经验等不同,沟通技巧不够全面,致护患之间不能有效沟通,使患者产生强烈不满。因此,随着服务理念的不断更新,护理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学会倾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
3.6维护病区环境安全
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加强病房巡视,执行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隐患要及时去除,发现患者和家属的各种危险行为应及时劝阻。对于危重、大手术后等患者,尽量调至接近护士站、易于观察的病室或ICU内;对于神志不清、小儿、老年人及病情危重者,应加护床栏,并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以防坠床、烫伤或意外伤害;对于行动不便者,将物品放在患者易取放的位置;尽量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以防摔倒。
篇4
关键词:案例分析法;低年资护士;培训
案例分析法,又称个案研究法,是在课堂中将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案例灵活运用,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以此增强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教程中[1]。临床低年资护士工作经验不足、技能操作不够熟练、思考问题比较单一、不善于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不能有效的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迅速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临床突发事件等。为了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减少护患纠纷发生,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我院自2012年9月~20l3年2月采用案例分析法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2012年进院的259例低年资护士,女性251例,男性8例,年龄18~24岁,平均20.1岁。学历:中专26例,专科218例,本科15例。工作年限1~4年,平均工作年限1.7年。
1.2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2月对我院259例低年资护士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学习事物能力、观察能力、适应新情况能力、执行业务操作能力的培训,为期6个月48课时。实施步骤:①组织者选择临床工作中的特殊案例,如罕见病例、疑难病例、护理不良事件等。②确定案例分析讨论的主讲教师。③主讲教师熟悉案例、列出案例难点和疑点。④布置教学小组成员查阅资料,集合相关知识点。⑤组织案例分析讨论会,包括:?主讲教师汇报案例,提出问题。?教学组成员回答问题,讲述相关知识点。?参训护理人员提问或发表观点,提出护理对策。?组织者总结,包括案例的关键点、相关知识要点、思维方法、护理措施等。⑥讨论结束后评估培训效果,收集意见,持续改进。
2讨论
2.1增加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护理专业知识水平 此教学方法可激发低年资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其积极探索、努力钻研的科研精神。对于低年资护士的培训从教学授课、提问、老师解答、分享临床经验、讨论、点评多个环节人手,充分发挥低年资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到学习与讨论中。通过特殊案例的特点引出相关的知识难点,进行回顾或学习,扩展了知识面,促进护理人员学习和掌握疾病相关特点和难点。再由培训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启发和引导,对整个学习过程有效的整体把握,有效地提升了护理专业知识水平。
2.2提高护士临床沟通能力 护患沟通属于实践性技能,不同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反复练习方可见成效[2]。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对化解紧张的护患关系、预防护患纠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指导低年资护士参与模拟案例,讨论、分析、总结,累积了护患沟通的经验和技能,沟通能力得到提高。
2.3案例分析法教学有利于低年资护士落实核心制度 教学案例来自临床,真实生动、直观具体,在低年资护士的思考和老师的引导下,问题的解决过程呈现出核心制度的每一条具体内容,激发了低年资护士阅读、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使低年资护士对护理核心制度的掌握从无谓的死记硬背改进为实质性认知,便于低年资护士对核心制度的记忆和掌握。
2.4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 通过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不良事件案例分析讨论,帮助护士找到可能影响患者安全的隐患,提高了辨别、规避风险的能力,重视护理安全隐患要点,强调了护理操作中的高风险因素和环节,使其对护理安全防范有了进一步认识,更好地按照操作规程和制度进行医疗行为,减少或者避免了同样类似的不良事件发生。
2.5案例分析法可以提高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及处置能力 案例分析法是通过描述客观真实的问题情景.帮助护理人员作为某种角色进入特定的情景和学习过程;通过现场主讲人的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反思,在轻松、平等、融洽的气氛中分析、讨论和交流,共同寻求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的方案,这种以质疑为起点的案例分析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3]。案例分析法的应用过程中,通过讲述护士熟悉的案例,更容易帮助其进入角色去分析、反思[4]。案例分析法有助于培养低年资护士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评判性思维的逻辑模式,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推理模式相联系,把头脑中孤立、分离的知识转化为一套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考策略与程序,缩短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距离。通过对案例相关的难点知识进行系统回顾或学习,在掌握了一定的专科疑难重症观察知识的基础上,对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作出综合评判,实施正确的护理处置措施,每位受培训的护理人员必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吸取案例的经验和教训.最后通过组织者总结归纳,提高护士的评判与处置能力。根据学习的迁移理论[5],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一旦面临相似的情景,决策的效率将大大提高。
3结论
临床低年资护士是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其素质高低不仅影响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也影响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6]。案例分析法在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不仅增加护士学习积极性,提高护理专业知识水平,提升了沟通能力,更有利于其落实核心制度,加强了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处置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有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丁晓莉.案例分析法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西部,2010,3(25):65-66.
[2]袁晓玲,赵爱平,杨艳,等.低年资护士护患沟通技能培训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33-635.
[3]沈勤,马小琴,谷娟娟.护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72-73.
[4]金丽萍,宁永金,何雅娟.案例分析法在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52.
篇5
【关键词】 评判性思维;助产士;培训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产房是迎接新生命诞生的场所,助产士责任重大,对出生人口素质及母亲安全健康至关重要。人们优生优育观念的转变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对助产士专业理论与急救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评判性思维尤为重要。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育、临床及科研中有着重要意义[1]。我科自2009年1月开始对产房助产士进行评判性思维培养,效果良好,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我院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我科现有实际床位28张,待产床6张,产床2张。参加培训的助产士21人,年龄22~44岁;学历:大专16人,中专5人;职称:主管护师6人,护师6人,护士9人。
培训措施
1.组织理论学习,建立评判性思维理念
评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的情景中,能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其本质是要通过质疑来认识人和事物,通过分析判断来检查自己和他人的思维[2],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不是被动地等待,或被动地听候指示,或人云亦云,而是积极地参与到相应的活动中去,通过思考后做出自己的判别。在得到某些信息,相信某种东西,接受某种思想时,首先进行分析并提出见解,然后才决定是采纳还是拒绝,决不能不顾一切地照搬。当形成某种观点和思想后,再加以反思和审视,看其事实是否客观,根据、分析、评估等是否恰当,有无应用价值,又如何去应用等等,绝不能以个人的兴趣爱好取舍,或断章取义的做出决策[3]。
2.急救技能思维训练
科室制定了产科诊疗常规和产后出血、休克、子痫、dic、羊水栓塞、心衰、新生儿窒息等急危重症抢救流程,结合临床病例组织助产士以分析、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和危重病人护理查房,通过深入实践临床情境,运用评判性思维方法,总结产程及病情观察是否及时、判断是否准确、处理得当与否、好的经验和不良教训,以提升临床应急思维能力。
3.风险意识思维培训
以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新生儿换错等产房主要风险环节为切入点:①制定相应的控制手段和急救流程图并上墙,要求助产士熟练掌握并应用到工作中,为防范和应对风险奠定基础。②注重低年资人员的业务指导及职业意识教育,帮助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培养快乐工作的心态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以促进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③加强临产妇产程进展和胎儿情况监测,规范处理各产程。规范新生儿复苏用物管理与使用,提高复苏技能。④新生儿出生时让其母亲辨认性别,系手脚圈和胸牌标识,留取足印和母亲拇指印存档。新生儿的注射、用药或处置查对时,除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外,应特别注意其胸牌及手脚圈标识相关信息的核查,防止新生儿换错。
4.鼓励反省性思考
坚持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发现隐患积极面对,鼓励当事人利用评判性思维加以反思,分析事件过程,剖析错误所在,怎样改进,今后如何杜绝等,帮助其明晰思维,从而改善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5.实施护理程序的过程中融入评判性思维
护理程序是临床护理中使用的系统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五个步骤,其每一步骤都需做出科学的决策。
(1)护理评估阶段
评估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病人资料的过程,是整个护理程序的基础。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物作出大概推断,从而为护理活动提供基本依据。评估不是信息的简单组合,是需要充分利用评判性思维技巧的推断。例如,助产士面对一个血压为80/50 mmhg的产妇,血压偏低是主要问题,最初的推理是病人出现休克。为什么会休克?可先考虑测量血压是否有误,那么就可更换血压计重新测量或由更有经验者测量,同时分析有无产后出血及其原因、比较以往的血压等等,这些活动均渗透着评判性思维过程。
(2)护理诊断阶段
护理诊断是通过对病人的病情、心理、家庭和社会状况的了解,判断出需运用护理手段解决的核心问题。助产士整理、分析资料时,不能仅凭个人以往的知识和经验作诊断,要考虑资料是否充分,是否受主观影响,主客观资料是否一致,有无影响所得资料准确性因素,才能准确地判断出病人现存的、潜在的健康问题,防止诊断错误,或诊断不全。
(3)护理计划阶段
是针对护理诊断制定出能预防、控制或消除已确定的病人健康问题的对策或措施,即具体决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整体观念,要考虑所选择措施的依据、与其它治疗计划有无冲突、病人是否安全、是否可行等,而不是单一、无关联的。例如,一位因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患者,因其口渴、血压降低,体液不足是主要护理诊断,由产后大出血所致,就应针对其原因(子宫收缩乏力)进行处理,如迅速补液、止血及促宫缩、监测生命体征、心里支持等。在选择以上措施时,应特别注意输液速度,防止因短时间内输液过多过快而发生急性心衰及肺水肿。
(4)护理实施阶段
是运用护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为病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施措施时,不能局限于简单的“记忆”知识和原理的使用,要应用评判性思维过程判断病人需求、观察病人反应、是否朝着预期计划的目标转归,计划是否需要调整,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如上述提到的患者,助产士进行输液时,要密切监测心率、脉搏、血压变化,若有急性心衰及肺水肿的先兆,应及时对症处理,预防并发症。
(5)护理评价阶段
是护理人员通过收集资料并与评价标准相比较、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病人是不同的个体,同样的健康问题因不同的病人或同一病人所处的不同情况,所采用的措施不同就会有不同结果。因此,助产士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只注重操作过程,更应注重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锻炼自己的思考判别能力,适时做出符合临床的具有个性化的评价。培训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训练,助产士对产程的评判及危重病人病情观察能力逐渐提高,参与救护意识增强,极大的改善了医护间的协作关系;护理安全防范意识得到提高,工作缺陷明显减少,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保持100%;相关文件记录质量明显提高,书写内容客观全面而不流于形式;学习的主动性提高,部分人员撰写的论文已录用6篇,积极性较往年明显改进。
培训体会
1.培训应常态化
评判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能力的表现,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评判性思维不是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的应用,它渗透于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每个公民都应具备这一素质和人格特征,却并非人的本能,都需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综合运用分析、推理、归纳及自我调控判断等思维能力,因此其培训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应当融入到日常工作,以提高培训效果。
2.在职培训是评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手段
我国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多参照临床医学专业,不能很好地体现护理专业特点,与临床护士专业素质要求仍有差距,新护士普遍缺乏评判性思维理念,不懂如何思考,不知如何书写记录,对待问题知其然却不知所以然。因此,积极为临床护士,尤其是低年资护士创造多层次不同形式继续教育平台,提供贴近临床的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训练与考核,是评判性思维培养的所然,而专科知识的培训及专科护士的培养有助于更深层次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提升。
3.助产士是产房工作的主体,整体素质的培养日益彰显
助产士是一个特殊职业,与产妇接触时间最多,面对母婴两条生命,产程观察、处置与接生,很大程度上是直接自行完成,其间病情瞬间万变,存在很大风险。近年来,产科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率在全国各地医院和各科室中均居前位,这与产房工作质量密切相关。因此,管理者应高度重视高素质助产人才的培养,除日常工作培训,更需要专科知识技能的高级培训,以提高产科工作质量,保护母儿健康。
【参考文献】
[1]朱秀嚼,沈 宁.走出批判性思维的认识误区[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713.
[2]李惠萍,苏 茜,王维利.护理学界评判性思维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69-71.
篇6
【关键词】循证护理;护理教学;循证教育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03―01
循证护理(Evigence-based nursing,EBN)是受循证医学(Evigence-based medicine,EBM)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理念。这一理念是在1991年由加拿大Dicenso教授率先提出,它指的是护士能够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一切研究证据,同时结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意愿,三者结合,制订出适合病人实际情况的护理程序,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1]。美国高级护理实践中心将循证护理程序归纳为4个连续性过程: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循证应用[2]。我们不难看出,该理念明确的提出临床经验、临床证据与病人三者之间的联系,它为临床护理提出了新的标准,同时也对传统的护理教育提出了挑战。
1 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作用
1.1 循证护理的临床特点 循证护理是针对每位患者的健康提出问题、收集证据、综合评价、采取措施,以及效果再评价。现在临床上倡导的整体护理是指针对每位患者制定与其相应的护理程序,而在护理程序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所遇到的问题都可以视为循证问题,寻求循证支持,做到有据可循。整体护理顺利而准确的实施有赖于循证护理,而循证护理能够保证整体护理科学的进行。因此,我们说循证护理目前在临床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护理教育必须适应循证护理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为临床护理服务[3]。
1.2 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从繁冗枯燥的理论知识中解脱出来,将学生置于不断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收集资料、分析和归纳推理。首先,学生把通过课前预习遇到的问题,或教师给出相应的案例分析,统一记录下来,然后依靠学生自觉通过多种途径(例如上网、图书馆、书店等)去查找相关资料以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主观分析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又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另外,教师应设法创造让学生好奇、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和讨论,这样有利于形成多样化的思维方法,不拘泥于一板一眼的教学中。教师选择的案例尽可能的普通易懂,甚至可以是发生在学生身边或是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方法,我们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的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引入循证护理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2 教师循证观念的培养
2.1 循证护理教育 循证教育(Evigence-based Education,EBE)是将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其所获得的最佳系统研究证据相结合的教育观[4]。目前较为有效地循证护理教育的教学方法有两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自我导向的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SDL),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这两种方法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提高知识的保留度,促进新概念的传播及其与基础科学知识、临床问题的整合。
2.2 教师循证能力的提高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要提高学生循证护理的能力,首先要从教师做起,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循证教学能力,这样才能真正的将循证护理教育开展起来。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循证教学能力,譬如继续教育、专题讲座、学术交流、出国留学等。教师本身也应该摒弃旧的教学观念,主动学习,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查找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临床证据,运用循证护理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最新的知识。同时,应加强自身的临床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以便更好地将循证护理观念融合到教学中去。
3 学生的循证意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3.1 学生循证意识的培养 循证护理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护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参与者。首先,我们应让学生对循证护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学生意识到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用到课本上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该病例的相关知识,从而得到最适合该病人的个体化护理程序。
3.2 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评判性思维就是以全面的观念来观察客观环境,以快速思维来判断事物形成决策的过程[5]。护理相关学科均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循证护理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在接受这种教育方式的程度上差异较大,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太会去主动思考,人云亦云,这就要求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收集和分析资料,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要求学生主动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渐形成以评判性思维为基础的思考模式,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教育是教学相长的,一方面要求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变重视知识的传授为重视能力的培养。循证护理教育缩短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完成任务的能力,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及护理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Mulhavl A,Nursing,research and evidence [J].Evidence Based Nursing,1998,10(1):4-6.
[2] 李红.循证护理的发展与展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1):495-497.
[3] 张晓英.浅析循证护理与我国护理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0(12):74-75.
[4] Davies,Philip.What is evidence-based education?[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1999,147(2):108.
[5] 曹力.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4):162.
篇7
【关键词】情境教学;探索;实践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Establishing Integrated Situational Teaching Platform
ZENG Dong-yang,ZHANG Hua,LI Dan.Department of Nursing basis,Hainan Medical College,Hainan 5711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integrated situational teaching in Basic Nursing course,and how the method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Methods Nursing students of 2006 as the control group,used traditional methods of teaching,nursing students of 2007 as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the method of integrated situational teaching.Results Nursing practice level and total mark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h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Situational Teaching; Exploration; Practice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特别是近几年护理教育改革的实践,使护理教育者认识到《护理学基础》有其自身的学术领域和技术特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干课程,是护理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1]。然而,大多数护理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有重理论、轻实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在教学方法上仍旧沿用传统的理论与实训分开,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跟不上临床新技术和新进展的步伐,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教学质量。因此,我系护理学基础教研室教师在07级护理本科学生的《护理学基础》教学活动中构建了“综合情境教学平台”,根据教学章节内容和要求采用了模拟情境、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同时让理论与实训在同一课堂,进行“一体化”教学,使护生从多个视角接受知识信息,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海南医学院护理系06级和07级本科班护生共123人,其中06级专科班58人为对照组,07级本科班65人为实验组。两级均为参加全国统考入校,其护生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基础理论成绩,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
2 方法
2.1 带教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和操作录像(课堂)-示范操作和护生练习(实验室),期末对所有技术操作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集中考核。实验组则是运用情境教学方式,按照临床体验-理论和示范操作-回顾和讨论-护生练习(后三者在实验室),同时在学习练习时播放操作录像,使护生从多个感官接受信息,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2 评价内容及方法 内容包括护生方面:操作流程、注意事项、护患沟通和健康教育;对护生的评价方法: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集中考核所学护理操作;发放问卷调查教学方式对其产生的影响。
3 结果
3.1 护生护理操作技能的评价见表1,以实际评分对护生技能进行综合评价。
3.2 护生总评成绩的评价见表2,以理论成绩(60%)、操作成绩(30%)、平时成绩(10%)计算,对护生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评价。
表1
两组护生技能考核成绩(例,%)
组别例数>90分>80分>70分>60分
实验组6515(23.08)53(81.54)61(93.85)65(100)0(0)
对照组588(13.80)32(55.17)50(86.20)56(96.55)2(3.45)
P值P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资助项目课题(项目编号:hjsk2009-82)
作者单位:571101海南医学院护理系护理学基础教研室
表2
两组护生总评成绩(例,%)
组别例数>90分>80分>70分>60分
实验组658(12.31)31(47.69)60(92.31)65(100)0(0)
对照组584(6.90)16(27.59)48(82.76)58(100)0(0)
P值P
3.3 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共发放自制问卷123份,回收123份,回收率为100%。两组间各项评分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表3
两组护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例,%)
组别例数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
实验组6563(96.9)61(93.8)60(92.3)58(89.2)61(93.8)
对照组5852(89.7)39(67.2)37(63.8)27(46.5)21(36.2)
P值P
4 讨论
以上结果表明,护生的操作水平和总评成绩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
Glen S[2]指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育者应做到使学生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知识和技能进行被动的接受,而是对知识和技能进行批判的质疑和主动的吸收,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最终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恰当运用不同的情境教学方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给卧床患者更换床单、口腔护理、防压疮等进行床旁示范和护生亲身体验,使护生从感性上认知将要学习的内容,同时可以发现课本与临床的异同,激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增加护生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而生命体征的测量、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等在实验室进行真人训练,使护生切身体验到患者的不适和痛苦,从而产生移情作用达到与患者共鸣,这样做对护生以后在实习和工作中多站在患者的角度看问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留置导尿术、灌肠等不适宜于临床见习和真人训练的操作则采取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方式强化护生对操作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做一方面挖掘了教师教学潜力,使教师能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角度指导护生训练,培养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又扩充了教学训练内容,训练了护生整体思维能力,达到了双向共赢的教学效果。
4.1 及时进行临床体验,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人文关怀理念 护理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但目前在护理教育和护理实践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护士毕业后不能尽快进入角色[3],而进行临床体验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通过临床的“身临其境”,看到护理人员工作的尽职尽责和患者对疾病及护患关系的种种反应,同时指导教师对临床的情况所做的分析都会激起护生的思考和质疑,促使其通过各种方式如查阅文献、上网、同学之间交流讨论等,听取其经验和看法,再自我进行归纳和总结从中得到问题的答案。这一系列过程就是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与此同时,在临床体验过程中多数患者均有情感反应和言语沟通,临床教师如何与患者沟通、怎样妥善解决实际问题等,都会使护生感染到人文氛围的浓厚,从而强化了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增强了爱心观念。
4.2 整合实训教学内容,增加临床案例实验设计,提高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传统护理实训教学以演示性实验为主,这种方式比较直观、简单明了,但是存在有教学过程单调枯燥和禁锢护生思维的弊端,为了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营造适应临床思维能力的实训教学环境,我们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把整合实训内容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4],我们选取某些实训内容融合到几次课集中讲授、演示和练习,然后采用“案例式”情境教学法,让护生按4~5人分为一组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和演示案例中所要做的基本护理操作及相关健康教育,最后其他同学提问或提出异议,师生共同讨论和澄清产生的新问题,此时的讨论和讲解易于引起护生的注意及兴趣,便于护生记忆深刻和掌握牢固,同时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提高了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89.2%)和动手能力(96.9%)。
4.3 恰当运用不同教学情境,激发护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主观能动性 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效率和学习自主性取决于吸引人的各种感官进行感知的程度[5]。运用不同的教学情境正符合这一要求,其充分调动了护生感官的积极性,如在讲授压疮预防和护理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真人演示操作和CAI课件的讲授、配合录像,达到实现学习目标的目的,掌握压疮患者饮食护理和康复护理等相关知识,并适当插入压疮进展的病理生理变化,复习损伤和炎症发生的医学基础知识,让学生从多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这样不仅使护生的学习立足于专业知识点,更拓宽了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建立了立体思维观,达到了培养护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同时掌握了压疮预防的基本技术,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了护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欲望的目的。通过表3可以看出,运用不同情境教学方式,对多学科知识进有效的整合,对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实践证明,在《护理学基础》教学活动中,应努力结合护生的实际情况让护生多进入真实的情境,增强护生的情感体验,提高护生对临床实际问题的判断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适当引入案例情境,激发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同时发挥真人实训和模拟情境的优势,辅以网上课堂教学,这种多种教学情境相结合的“综合情境教学平台”模式,对护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益处,值行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蔡福满,杨丽丽,杨晔琴.护理技术操作课堂教学与临床应用的矛盾及对策.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4):93-94.
[2] Glen S.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higher education.Nurse Education Today,1995,15(2):170.
[3] 陈丽,文华.《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评价.护理研究,2005,19(1A):89-90.
篇8
【Key words】 Critical thinking; Clinical nursing skills; Emergency treatment level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Taizhou, Taizhou 22532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2.041
评判性思维也称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情境中能灵活的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分析、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从护理的角度看,是对临床护理问题的决策过程[1]。作为一种新的护理理念已经深入到整个护理工作中,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2]。有研究表明,为了加强护士的护理决策能力,应该重视对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3]。本科在2013年4月开始运用评判性思维对急诊护士进行培训,实际解决急救护理中的困难,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急诊科工作的护理人员20名。学历本科5名,大专14名,中专1名;年龄19~42岁,平均29岁;职称:副主任护师2名,护师10名,护士8名。由护士长及3名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成员组成评估小组。收集2013年1-6月的各项考核成绩来进行对比,收集前后人员没有变化。
1.2 方法
1.2.1 急诊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明确概念,认识到评判性思维是在不断地实践和学习中建立起来的,与工作是相互影响、密切配合,能够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4],而不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和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来工作。有研究认为护士的决策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她的评判性思维能力[5]。(2)加强护士专业理论的培训,提高护士整体水平[6],鼓励各种形式的专业知识学习。只有基本理论扎实了,才可能充分地运用于临床中。因此,科室每月中旬进行护理三基理论、下旬急诊专科理论考核各1次。(3)晨会开办知识小讲座,设立科内群网,每天将所学知识上传,让所有护士都能看到,达到加深印象的目的。护士长隔日提问,以了解护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4)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学会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从表象中看到问题的实质。例如,一名16岁少女腹痛急诊入院,当班医生认为是痛经,医嘱给予止痛药物,护士发现血压偏低,问了一下月经史,怀疑有内出血,建议腹穿,查一下尿妊娠试验,结果证明是宫外孕。
1.2.2 科学地引导护士在实践中运用评判性思维 (1)每次重大抢救任务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小组讨论,哪些急救流程可以更加优化,什么情况下采取哪种急救方式。同时让护士建设性的思考,急诊诊治流程的实施可使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流程管理中的操作,减少传统模式带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效抵制各种不正确行为,从而使其工作不再慌乱[7]。例如,抢救骨盆骨折的为什么不能下肢输液,抢救心脏病为什么要选择最靠近心脏的血管等。在现场将问题解决地透彻,可以给护士留下深刻的印象,下次就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让护理人员知道不同情况用不同方法来急救与护理,避免犯相同的错误。(2)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抢救药的使用,要求护士熟识每种抢救药的剂量、常用量、药物原理、放置的位置等等。掌握口头医嘱执行的原则,绝不机械地执行抢救时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一定要思考一下为什么要用这种药物,及时将使用过的抢救药登记好。对于有怀疑的医嘱及时提出疑问,杜绝执行年轻医生下达的错误医嘱[8]。运用评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创新提高[9],有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如果急救过程中机器出现故障怎么办,如何不中断抢救;例如洗胃机如果在抢救过程中出现故障,无法排除,怎么办?思考后护士认为可以用吸引器来代替。如果心电除颤导电胶用没了,怎么办?可以用生理盐水纱布来代替导电胶的使用。如果输液泵抢救时出现故障了,无法控制滴速怎么办?护士提出可以使用4号头皮针连接输液可以控制药物的滴速。这些都是临床上有可能发生的问题,但是护士在充分思考之后都得到了很好地解决。(3)组织抢救小组的成员运用情境模拟演示法来进行演练,设想各种急救场景,从患者被送入抢救室开始,让护士独立思考并判断患者目前所处的状况,护理首先要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护士之间如何配合,如何分工可以达到最佳的抢救效果,有效节约抢救的时间。通过仿真急救演习,使临床复杂多变的情景得以再现,使护士掌握急危重患者的急救流程,消除护士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增强信心[10]。科室每月底在召开护理质量反馈会时将抢救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运用评判性思维方法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提高认识,集思广益寻找最佳解决方案。例如平时在抢救休克患者时迅速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是抢救的关键[11],静脉留置针是目前认为最理想、最安全的输液通道[12]。但是实际工作中虽然留置针已经打上,输液调节器调到最大,但是滴速就是达不到抢救的水平。大家分析原因如下:(1)血管方面的因素,由于外周血管处于痉挛状态,外周阻力加大,溶液的压力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液体难以输入体内;(2)患者肢体放置位置的影响,将静脉留置针处于扭曲的状态,影响液体的进入;(3)静脉留置针由于血流瘀滞产生小的血凝块不完全堵塞管腔,或者穿刺时所带进的皮肤等组织不完全堵塞管腔,影响液体的输入;(4)有早期DIC发生的可能。针对上面的几种原因,大家在日常工作中运用评判性思维来解决此类问题,首先先确定留置针是否在位,再检查有没有机械性压迫地问题,最后通过提升液体压力的手段来达到快速输液的目的,最后考虑有没有DIC的发生,如果有立即反馈给医生,争取尽快地抗凝治疗。另外,护士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发现通过监护仪测得的数据往往偏高一些,所以当对测量数据有疑问时,一定要进行人工测量。为什么先进的仪器测量数据会有偏差呢?护士经过思考与查证后发现监护仪测得是单位时间段的平均数值,与实际测量有一段时间差。通过小组间的评判性思维的分析,能够很好地解决临床实践中所遇到的护理问题,特别对于新同志可以达到快速提升急救水平的目的。
1.2.3 设立护理技术创新小奖励,鼓励护士们开动脑筋进行小技术革新 比如如何让患儿鼻腔、耳道的安全用药,本科采取将头皮针针尖部去掉,取软管部分连接注射器来滴入药物。将一次性小儿吸痰管用于婴幼儿的保留灌肠中。采取输液冲洗法在急诊手外伤清创中有效节约了冲洗液,同时保证了溶液持续性无菌地使用,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采取空气加压输液法和袖带加压法可以进一步提高输液速度来抢救休克患者。如何减少患者清创与换药时的疼痛感?护士们充分运用评判性思维来分析,最后设想将局麻药灌入无菌的小喷罐内,运用局麻药的表面麻醉作用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经过临床试用后,反响不错。
1.3 评价方法 对培训前后护士的三基理论平均成绩、专科考试平均成绩、护理部技能考核平均成绩、护理技术创新项等进行比较。三基考试由护理部统一命题,专科考试由科护士长统一出题,技能考核由护理部进行(除颤+洗胃+心电监护+呼吸机+心肺复苏)等技能综合测试得出成绩。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培训后急诊护士的各项考核成绩得到大幅提升,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篇9
关键词:护理教学 中专 动手能力 护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132-02
1 背景概述
伴随生物、心理、社会,这种医学模式的形成、发展和成熟,全能型护理模式因具备系统化特性而越来越被护理工作者所接受,它也已经成为社区保健和临床护理的主要模式。这种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实施有特定的护理,它的基本要求是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灵活思维能力,以满足不同类型的病人的护理要求,并且能灵活利用护理环境和条件提高护理的质量。传统中专护理教育所培养的护士已不能完全适应全人护理的要求,即使她们具有熟练的护理技能。因此,当护生进入实习岗位时由于无法适应全人护理的要求而感到迷惘,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长期的应试教育形成的惯性思维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这就造成学生的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很少主动把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然而,全人护理要求护士能够根据病人的不同年龄,不同喜好,不同阶段,制定严格的护理措施,让护理的病人能够得到最佳的护理照顾。
其次,中专护理课业繁多、内容广泛使学生苦于应付,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要求的内容,很难有时间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临床工作,最好的情况是在模型上对想象中的病人进行操作,进而造成护理教学与临床要求存在越来越大的差距。综上所述。现存的护理教学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了,否则无法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更不能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了培养出具备更强动手能力的护士,应对社会对护理人员更大的需求,护理教学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提高,不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多的要求学生把书本的知识转化成实际的操作动手能力。
2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2.1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依据具体的对象和内容设计特定的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强迫式灌输教学,体现对教育改革的魄力,护理教师从过去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敦促者、引导者。设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和创新的能力的教学方法,有机地把课堂精讲、合理外延同讨论、导学、自学和强化实验教学相结合。将各类教学体例和手段有机结合,例如以下这堂理论课:首先以提问为导入课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指导后在讲课的中间插人相应的案例,加深护士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专业的敬重(如,腰穿后未予患者采纳去枕仰卧位后发生脑脊液外漏后的严重后果),在结束讲课前,将本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出考题测验护士对该课内容掌握的程度,并安插课后作业加以巩固,同时给出复习、预习的内容;教学用词必须专业化,在课程教学中辅以临床实践内容,使学生充分把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注重学生们的互动,让学生尝试自述本章节的重难点及操作注意事项,加深印象。在教学操作中努力做到严于律己,严谨规范,一丝不苟,增强学生的零细菌观念。
采用规范化教学与设置问题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在全人护理的概念已被医学界和护理学界接受的今天,原本合理但单一的程序化教学的缺点也显露出来,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不可避免养成学生的刻板性,使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上了日程。教师可以在规范化的基础上设置一定的情景问题,利用病案激发学生思考并提出各种遇见的问题。启发学生对比不同的病人在使用同一种治疗措施后的差异,迸而使其明白只有结合具体的情况,护理措施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2.2 引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里,它能够将声音、图像和文字三者融为一体,应用于教学中,可以有效地促进了形象记忆以及提高思维能力,使教学的内容更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更强烈的感染力,实现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针对护理教学课程的特点,适当采用CAI课件不但可以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还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课堂的内容,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 加强实验教学
从教育的发展史来看,很多公理定理都来源于实验中获得的提示或结论,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实验是科学的基石,实验教学又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部分。当今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人才的标准是,同时,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即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人才。这便需要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上花更多的功夫。而实验教学是锻炼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护理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所以护理实验教学在护理教学中尤为重要。学生在实验课中吸取感性认识,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的理解,尤其重要的是做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重视实验教学改善实验条件
解剖学实验课是医学院校必备的基础实验课。如果在解剖实验课上,学生的操作方式不正规,就会直接影响到生化、病生、生理等其它医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为此,大部分中专院校都加强了对解剖实验的教学,增加了护理实验课的学时量。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学时比将近1∶1。同时,学校还组织力量编定了新教材《解剖学实验》。这本书把理论与操作联系起来,既有基本的实验操作训练又有常用的实验模型和器具,让学生实验训练做到有章可循。并且,本校在上级教学单位的扶持下,购买了一批实验设备,改善了实验场地,优化了实验条件。让学生在做实验时,每组均配备一套人体模型,两组协同操作并记忆一台综合制备,基本实现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观看并触摸模型。在实验课之前,实验教师需要精心备课,熟悉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内容,明确实验要求,教师还必须做预备试验,观测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实验数据是否合理,确定对学生测试数据的要求范围。并且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出各个实验的重难点和注意事项,做到因材施教。
3.2 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
循序渐进重复巩固每项实验的操作技能,采用循序渐进,重复巩固的原则。在安排实验内容上,做到前后内容的连贯,操作的衔接,多次重复慢慢提高。比如:在运动系统肌肉的实验讲解中,从肌肉的数量、外形结构,到分析肌肉的作用,准确触摸肌肉的起止点、分析肌肉的走势,从而确定肌肉的功能,为解剖学的学习开个好头,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一系列的操作帮助学生不仅掌握了解剖学实验的过程,更使学生从使用真人标本的恐惧、害怕到逐渐泰然并能分组准确地进行实验。在实验课中要求指导教师巡回指导,严格要求。通过系统地、全面地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做实验习惯。这在期终实验技能考核中基本操作模型测试中得到验证。测试证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熟练或较熟练地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只有少数同学在不同程度上对人体基本结构还不太熟悉。教学效果良好,确有成效。
4 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
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以适应时代,首先就要求教师了解评判性护理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摆脱自己受到的传统教育观念束缚,树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作为一个评判性思维者在做决断、或者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具有独立思考,谦虚,勇敢,诚实,公正,坚毅不拔的品质,确保设身处地去理解别人和努力探索其他人的想法。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护生坚持“拿来”主义,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以及世界上先进的知识技能,从而够为我所用,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引导护生推陈出新,积极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培养护理生的判断思维能力,在继承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勇于去创造新的成果,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评判潜力,最终培养出合格的,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创造一种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这样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使学生成为参与者和组织者,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利和选择权利,把学生看成自己的朋友,鼓励学生向自己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民主“对话”甚至“争论”,促进她们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只有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评判性思维的时候,才能有助于护理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到自信,才能用于对自己所做的操作承担责任,才能够有利于发挥其实践能力。因此,评判性思维是提高护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基础。
5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护理行业也在日新月异地往前推进。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一般的中专教育中,护理教学的问题也越发突出,护理教学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更多的重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不是遵循以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通过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之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加强教学课程中实验课所占的比重,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华茵.论中专护理教学中灵活性思维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7,19(7):56-57.
[2] 候晓静.中专护理教育现状及展望[J].中等医学教育,2000,8(18).
[3] 慕慧,白艳红,张静.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J].西北医学教育,1996,6(2).
篇10
资料录入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学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以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平均成绩比较试验组成绩为(79.46±5.78)分,对照组为(74.23±7.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2,P<0.001),可见试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
2.2试验组学生过程考试成绩与笔试成绩的相关性试验组学生过程考试成绩与笔试成绩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0.453,P<0.001),即学生过程考试成绩越好,其笔试成绩就越好。
2.3试验组学生对考试改革效果评价试验组学生对考试改革效果评价的各条目中,最高得分(4.72±0.45)分,最低得分(3.17±1.19)分。见表1。
3讨论
3.1考试改革有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本研究结果表明,考试改革后学生整体成绩有较大提高,可能是由于本考试改革由8次过程考核及1次期末笔试组成,过程考核占70%权重,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考试设置中,重点测试学生对盆腔基本解剖结构的掌握程度、对患者提出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热点妇产科护理问题探索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查阅文献等形式完成考试。考试是一种引导,不同的考试形式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无论是护理病例的讨论、书写健康教育指导还是撰写读书报告都需要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并拓展思维,变过去老师灌输为学生主动学习及合作性学习,提高学生能动性和积极性,故更利于对知识及能力的掌握,因此考分较高。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核心标准,互动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意愿及主动效能,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7]。实践也证明,传统的考试模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素质的增强和创新精神的培养[8]。
3.2考试改革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本研究显示,学生过程考核成绩与理论考试成绩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即过程考核成绩越好,其理论成绩越好,说明考试改革设置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和理论知识掌握。由于过程考核侧重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核,学生在见习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查阅文献、角色扮演等形式,对典型病例能提出自己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同时能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逐步建立临床思维,而临床思维能力反映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灵活应用,故其理论知识掌握较好。赵润平等[9]研究也显示案例讨论法能提高护士临床思维能力。
- 上一篇: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
- 下一篇:校园安全智能化管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