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研究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3 07:5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近视眼研究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二、调查问卷
1.你是不是近视?
A. 是的 B、 不是
2.你是如何近视的?(不近视的可不答)
A、看电视过度 B、坐姿不端 C. 其它
3 你近视多少度?
A. 100以下 B. 500以下 C. 更高
三、调查分析: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1 看电视距离太近
2 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 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4 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5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 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 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8 不合理饮食
9 看激光
10 在车厢里看书
11 遗传因素
12 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五、建议
(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
(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篇2
,诵读经典,感悟成长,感恩,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我小关于小学生近视眼与视力下降的研究报告淡
太阳正被薄云缠绕着,放出淡淡的耀眼的白光。关于小学生近视眼与视力下降的研究报告淡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大纪元
亮晶晶的春雨,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娃娃,在高空中云集,嬉戏而下,咿咿呀呀,欢蹦乱跳地扑进大地母亲的怀抱。缫丝姑娘迥然不同:蓝布棉袄,黑粗呢短大衣,草绿色长裤,脖子上的纱巾是白的,扎小辫的头绳是根黑毛线。的美好家园,感恩父母,感恩老
篇3
关键词:金柑;抑制高温落果;生长调节剂;营养元素
中图分类号:S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6)03-0013-03
金柑又名金橘、金弹、金桔,原产我国,属芸香科(Rutaceae)金柑属(Fortunella Swingle)植物。是食用、药用兼观赏的多用途经济果树。据不完全统计,广西的金柑种植面积近1.3×104ha,2008年至今金柑的销售价格基本在10元,千克以上,经济效益明显。金柑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阳光产业。
广西玉林市兴业县大平山镇阳村位于广西的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最高温℃,最低温21.8℃,终年无雪少霜。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700mm。土质为红壤土,土层较深厚,pH 5.5左右,肥力中等,适合柑橘生长。玉林市春茂公司2011年在这里种植了5公顷金柑,2012年开始结果,2015年8月初出现了落果现象,落果果实表面有的类似日灼硬斑,有的出现点状凹陷,有的则无明显症状。落果情况不论树势强弱,还是向阳阴蔽,都有不同程度的落果,从果柄处光滑脱落,脱落口呈淡橙色,落果率轻的在20%左右,重的高达80%以上。使用大生M-45、多菌灵等广谱性杀菌剂和2,4-D保果,效果都不理想。为了抑制金柑落果,减少农民经济损失,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开展抑制金柑落果实验研究,分析发生原因,提出综防意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实验材料:5年生金柑树种植于玉林市兴业县大平山镇阳村。
药品试剂:生长调剂“920”购于上海同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4-D钠盐购于四川农业科学院兰月科技开发公司,芸薹素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细胞分裂素购于山东百化威农药有限公司;药剂精甲灵锰锌购于广州永壮农资有限公司,乙蒜素购于海南正业中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百泰产于德国巴斯夫;营养素聚合硼购于广州永壮农资有限公司,润万物1号购于河南中威高科技化工有限公司,天牛膏购于湛江中肥贸易有限公司,糖醇钙购于德国康柏利农公司。
1.2 方法
气候调查:根据玉林市兴业县气象局提供的2015年7月下旬和8月气温资料,对比气温与落果的关系。
试验设计:本试验共设6个处理,每处理随机选择9株树,于2015年9月4日分别进行叶面喷布,重复3次。各处理如下:
处理一:喷30mg/l 920+芸薹素2000倍+5mg/l2,4-D;
处理二:甲灵锰锌1000倍+乙蒜素700倍+细胞分裂素1000倍;
处理三:喷细胞分裂素1000倍+百泰100倍+聚合硼1500倍+润万物1号500倍;
处理四:喷30mg/l 920+芸薹素2000倍+天牛膏800倍;
处理五:喷糖醇钙1000倍+聚合硼1500倍+天牛膏800倍;
处理六:对照(CK)喷清水。
在喷布前后,分别调查记录落果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温是引起金柑落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2015年7月平均温度27.5℃,平均最高气温31.7℃,而这个时候金柑没有落果现象。从图l可以看出,2015年8月平均最高温度33.32℃,从8月6日~8月14日,平均最高温度33℃以上的气温持续了9天,仅隔1天,又持续了14天时间,这段时间是落果最严重的时间,落果率少的在20%左右,重的高达80%以上。初步说明高温是引起落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2.2 六个处理后金柑落果总数的变化
从图2a可以看出,处理一至处理五与对照相比处理4d后金柑落果总数都减少了。说明五个处理均可以不同程度的抑制金柑高温落果。
2.3 广谱性杀菌剂和细胞分裂素对金柑落果的影响
处理二和处理三的成分主要有广谱性杀菌剂和细胞分裂素,从图2b中看到,使用后第1天,处理二和处理三平均每株的落果数分别是17.4个和15.2,比处理一分别多5.2个和3个,第4d分别多4个和5个,说明广普性杀菌剂和细胞分裂素对落果的抑制作用不如生长素。
2.4 补充内源激素和营养元素对金柑落果的影响
处理一、处理四、处理五中,补充“920”、“2,4-D”生长素和叶面肥,都能有效地减少落果,使用后第1天,处理一、处理四、处理五已分别由用药前的平均每株落果44个、38.9个、18个下降到12.2个、16.3个、5.04个,分别下降了72%、58.1%、72%;用药第4天后,又分别下降了96.3%、92.3%、89.4%,处理一、处理四效果十分明显,说明高温阴雨天气,温度高,生长缓慢,光合效率低,光合产物少,营养不良和内源生长激素不足。补充内源激素和营养,可以有效地减少落果。
2.5 营养元素组合对金柑落果的影响
六个处理中处理五的成分全是营养元素。它的效果前期没有处理一和处理四明显,但使用第4天后,它平均每株的落果数只有1.9个,比处理二、处理三、处理四都少,与处理一只差0.7个。说明单项使用营养元素,对高温落果有一定的效果。
3 小结与讨论
(1)落果与温度成正比,当温度高达30℃后,温度越高,落果越严重,反之轻。此时,生产上可以通过傍晚适灌,树盘覆盖草类等措施适当降温,减少落果。
(2)五个处理均可以不同程度的抑制金柑高温落果。
篇4
1.1财务报告的定义
我国对财务报告的定义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部的窗口,是企业向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可以向外界传达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进行了解。
1.2财务报告的目标
关于财务报告的目标,目前学术界的观点主要分为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反映受托责任者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是受托责任观派学者坚持认为的财务报告目标,而决策有用观派则认为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经济决策的有用信息才是最重要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侧向于受托责任观的,在强调反映企业管理层作为受托责任者的履行情况基础上,要求财务报告必须能够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这是由我国特殊的资本市场所决定的。我国对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有一定的侧重,但是大体上是与国际保持一致的,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是两者兼而有之,并非极端的采取片面化的财务报告目标。
2.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1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2.1.1重财务信息而轻非财务信息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采用财务报表为主,报表附注为辅的报告体系,从根本上确定了我国财务报告主要提供的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财务信息,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内容往往是重视财务信息,对于非财务信息不能给与应有的重视。财务信息用货币计量的方式对过去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披露,能够验证信息的可靠性。非财务信息提供与公司未来盈利变化的信息,上市公司股票的股价波动往往与公司未来盈利的预期有关,利益相关者会更关注上市公司的非财务信息。
2.1.2财务报告各个报表之间联系不够紧密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报依据与报表结构都是不一样的,财务报告使用者比较难以全面把握四张报表之间的关系,这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有可能会作出错误的判断。比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的投资活动主要列报的是对企业外部进行的投资,而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不仅涉及企业外部的投资,还包括对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的投资,会导致报表之间关系不紧密。
2.1.3财务报告部分项目分类列报不恰当
财务报告中各张报表列示项目的分类依据各不相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都是按照流动性来分类列报的,利润表是逐步列报中间利润,最后计算出净利润的列报方式,现金流量表按照经营活动的性质进行分类列报。三大报表的分类依据虽然是根据现实的需要并且经过理论的反复研究确定的,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利润表中的利润没有按经营活动的性质进行区分。投资活动产生的利润通过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体现,无法具体说明究竟由投资活动产生的利润数值,不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利润来源。
2.2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2.2.1外部原因
2.2.1.1会计环境的变革带来的挑战
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四个会计基本假设带来了挑战。网络公司会计主体的频繁变化,不再满足会计主体的确定性。“智力资本”作为主要资产,目前没有很好的理论能给进行公认的定价,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无法做到可靠性。网络公司由于它的“虚拟性”,是没有实体的,是否会长期存在也是一件不确定的事情,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不再适用。网络公司还有很多业务是难以用货币计量来反映的,如:销售渠道、研发团队等。
2.2.1.2我国会计准则不够完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会计准则针对某些领域的问题研究不够完善。比如: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我国对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中的运用并没有给予非常明确的分类标准,使得金融工具按照企业管理层的意图进行分类,从而出现了上市公司通过滥用公允价值计量来进行盈余管理,最终导致了不符合企业真实情况的报告结果。
我国的法律制度没有深入到上市公司的治理体制,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财务报告对投资者的帮助有限,因此得不到重视,这些都是影响我国财务报告质量的外部因素。
2.2.2内部原因
2.2.2.1重要信息无法列入财务报告
财务报表作为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它的列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财务报告的问题。财务报表的列报主要是以货币计量的数字来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些能够反映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变化的信息可能因为不能够被确认或计量而不能在财务报表中列报。信息使用者得不到有预测作用的信息,无法了解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无法预测企业的未来业绩或风险,不能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2.2.2.2三大报表形式上缺乏一致性
三大报表列报形式的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财务报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我国资产负债表规定使用账户式结构,左方资产项目按流动性大小排列,右方权益项目按照清偿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我国采取多步式利润表,通过计算利润形成的中间性利润指标分布计算净利润。现金流量表分别列示经营、筹资和投资活动现金的流入流出。三大报表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盈利或者现金流来源。
3.IASB与FASB的经验借鉴
3.1从决策相关性出发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改进财务报告的方向,目标的选择,决定了财务报告如何改进。IASB与FASB在2010年的《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意见》中,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为了增加决策相关性。将企业的活动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和所得税等,报告使用者可以了解到企业各类的活动的具体情况,认识到企业的利润来源构成,能正确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并且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正确的预测。财务报告的改进以目标为导向,从提高财务报告的决策相关性出发,是我国改进财务报告可以借鉴的思路。
3.2对报表项目恰当分类
由于企业发展的连续性,在信息满足的条件下,利益相关者是可以对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进行预测的。财务状况表、综合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将企业的所有活动按照性质分为三类进行分类列报:经营、投资、筹资,各类活动的相关信息在三大报表中相同的位置都会进行列报。报表使用者可以结合三大报表提供的经营、投资、筹资活动信息,对企业的各类活动进行预测。
3.3按企业活动划分报表加强了报表之间的联系
将三大报表按企业的经营、投资、筹资和所得税等活动进行分类,这样的划分增加了报表之间的活动联系,实现了三大报表格式的一致性,较好的解决了三大报表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
三大报表报表项目的活动联系,能够使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状况、企业的现金流和财务弹性以及所有者权益是由哪一类企业活动带来的。报表使用者结合三大报表全面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这是之前三大报表在格式不一致时无法做到的。
4.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改进建议
4.1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形式的改进建议
4.1.1采取“渐进式”的方式
目前财务报告的改进有两种方式:“一步到位”、“渐进式”。“一步到位”是指放弃现有的财务报告,包括内容和格式,对其进行彻底的改革。“渐进式”是指对不适应现行经济环境的财务报告进行逐步改进。葛家澍教授认为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和我国的会计人员不一定都能够适应“一步到位”的巨大变化,不利于会计工作的展开。目前我国现行财务报告虽然存在缺陷,但是财务报告使用者很难完全摆脱现有报告模式的习惯,“一步到位”未必能取得理想的结果,“渐进式”能逐步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
4.1.2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财务报告
对于信息需求各不相同的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在清楚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后,上市公司才能对他们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财务报告,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比如:个人投资者由于专业性和资金的限制,他们对财务报告的关注程度不如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要求更高,更关注财务报告的长期因素和宏观因素。本文建议应该对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分类,根据他们信息需求的特点,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财务报告以满足他们不同的信息需求。
4.2对财务报告内容的改进建议
4.2.1对核心报表内容的改进
公允价值计量是资本市场的产物,应该给与恰当的分类列报。2014年我国财政部对公允价值的定义重新做了表述,并且明确划分了公允价值的层次,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规定的趋同。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反映市场的实际情况和变化,在会计准则中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存在人为的估计判断,以及技术的限制,我国公允价值计量仍然存在很大的漏洞,需要跟随经济发展的步伐进行改进。
我国财政部2014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规定利润表新增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开始重视全面收益。然而,每股收益仍然只报告了传统的部分,没有报告其他综合收益的部分,本文建议利润表应该报告每股综合收益,方便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上市公司的全面收益构成。
4.2.2对财务报告报表附注内容的改进
财务报表的附注一般用来对财务报表的列示项目进行说明,对期末与期初的数字进行对比,侧重于验证财务报表真实可靠,对报表使用者提供的决策信息有限。本文对附注内容的改进建议有:财务报表附注可以用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结合的方式来披露企业的非货币性资产,提高财务报告的决策相关性。我国财务报告的披露有一定的时滞性,为了提高时效性,利润表的项目附注预测未来一个会计期间的综合收益。对于上市公司的前瞻性信息、核心竞争力等会影响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财务报告也应该进行披露。
篇5
专家指出,我国癌症总发病数在持续上升,十年之间,癌症总死亡水平上升了31%。其中,肺癌、肝癌、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等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癌症上升迅速,这在城市中尤其明显。癌症已经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导致死亡的第二原因。这些疾病谱的变化值得我们深思。
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正在发生一系列变化,食物由原来的较粗放进而改为越来越精细,这是一个社会进步,但是饮食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比居民食物的消费量变化,一个明显的趋势是:粮食吃得越来越少,动物性食物和油脂吃得越来越多。1982年到2002年,国人每日人均大米、面粉的消费量已从435克减少到350克,肉、禽的日消费量从62克增加到104?郾4克,植物油的日均消费量从21?郾6克增加到44?郾9克,食盐日均消费量在10?郾9~13?郾3克,后四者均维持着超越正常的高消费水平。
与此相对应的是,国人的身体活动在大幅度减少,工作人群每周能够维持3次各30分钟活动者仅占20%~25%。1992年,国人日人均饮酒量不足3毫升,到2002年,国人日人均饮酒量已经超过了25毫升。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在改变。
肥胖成为导致癌症的“罪魁”
报告中最惊人的发现是:研究证实,身体脂肪过多会增加患多种癌症的危险性,肥胖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决定因素。腰围每增加一英寸,患癌症的风险就增加了8倍,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最常见的直肠癌等。
参与报告的新西兰营养学教授介绍,除了烟草以外,身体肥胖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癌症决定因素,包括结肠癌、乳腺癌、肾癌在内的6种癌症,都已经被证实与肥胖有关,而增加活动则可以减少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生,并可能减少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因此,避免肥胖、控制体重和多运动成为最主要的防癌措施之一。
关于肥胖的标准,可以应用目前使用广泛的体重指数(BMI)来测算,即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如果在18?郾50~24?郾99的范围内,就可以说是正常。但对于不同国家、不同人群,这个指数标准也有差异。对于亚洲国家居民来说,指数的上限还要降低,即23就已经达到了临界点。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指数越大患癌症的风险就越大。
运动会减少罹患癌症的风险
《食物、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报告认为,适度的运动不仅会增强体质,也会减少罹患癌症的风险。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陈君石研究员指出,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而发生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吸烟和饮酒的增加,膳食改变,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消费增加,加上身体活动减少,导致超重和肥胖;而身体脂肪过多则是多种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他说,报告让我们警醒:身体中少量的多余脂肪都可能增加癌症的危险;但好消息是:即使是很少的体重降低也能够减少这种危险。因此,报告建议人们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度身体活动(相当于快走),这不仅仅因为活动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有证据表明,体力活动本身就可以减少癌症的风险。这种活动不单指专门的运动健身,也包括人们的日常活动,如骑自行车、爬楼梯等等,这些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都是积极防癌的重要一环。每天30分钟的活动量,也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增加,应该做到每天60分钟(或以上)中度身体活动,或30分钟以上的重度身体活动。
“三二三一”原则
报告还对改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及如何科学饮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这就是“三二三一”原则。
“三”是三种食物,多多益善。
一种是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甘蓝、卷心菜。花椰菜和羽衣甘蓝都是抗癌明星。美国奥克兰市凯赛医疗中心流行病学副主管劳伦斯・库什博士表示,多项研究显示,十字花科蔬菜可以减低患直肠癌、肺癌和胃癌的危险,专家认为,卷心菜等蔬菜中含有激活人体内天然的解毒酶的化学物质。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显示,在患乳腺癌的概率上,一周吃三份以上生的或者稍微烹调一下的卷心菜的人,比那些一周只吃1?郾5份甚至更少的人患癌症的危险低了72%。
一种是高纤维食物。膳食纤维不仅能够促进肠道蠕动,还对女性有益。瑞典研究人员跟踪调查6万多名妇女,发现每天吃4?郾5份含膳食纤维较多的全谷类食物的人患结肠癌的概率降低了35%。粗粮中不仅膳食纤维含量高,还可以清理掉两种同乳腺癌有关的激素――雌激素和胰岛素的多余部分。
一种是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维生素D和钙的结合有保护和结肠的作用。乳制品富含维生素D和钙,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显示,经常食用乳制品的人降低了患直肠癌的危险,科学家认为是钙发挥了保护作用。维生素D和钙能抑制激素的影响,可以使人们在早期避开乳腺癌。
“二”是两种食物,适当多吃。
一是西红柿。西红柿能够降低罹患胃癌、卵巢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危险,其所含有的番茄红素有助于预防细胞受到损害。
二是浆果。浆果这种食物也有抗癌作用,草莓、黑莓和蓝莓都富含抗氧化剂,抗氧化剂可以防止细胞受到损害。
专家建议,每天吃9份蔬菜和水果,其中包括西红柿和浆果等等。
“三”是三种食物,尽量少吃。
一是红肉要少吃,包括猪、牛、羊肉等等。研究显示,结肠癌同饮食有密切关系,每天食用热狗和猪、牛、羊肉以及肉制品的人,患结肠癌的概率高于一般人。《美国医学协会》杂志调研显示,10年间每周吃两三次,每次2盎司加工肉制品的女性,患结肠癌的概率增加了50%;而长时间每天吃2盎司红色肉类的女性患直肠癌的危险增加了40%。除了结肠癌以外,还可能患上其它癌症,原因是肉类在高温烹调下和用硝酸钾等加工过程中,产生了致癌物质丙烯酰胺和苯并比。
二是不要过量饮酒。过量饮酒会增加乳腺癌、结肠癌、食道癌、口腔癌和咽喉癌的危险。当然,酒并非一无是处,少量饮酒对心脑血管有益。但是,大量饮酒就适得其反,每饮必醉,不醉不归,直接损伤各部脏器。库什表示:“和乳腺癌始终存在明显关系的饮食因素不多,而酒就是其中一个。”
三是脂肪含量高的食品要少吃。高脂肪食物不仅使人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而且也容易患上癌症。少吃一些富含脂肪的食品可以减少患乳腺癌的概率。美国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市国家癌症研究所用4年时间,跟踪调查18?郾9万名绝经妇女,发现饮食中脂肪占40%的妇女患乳腺癌的概率,比饮食中脂肪占20%的妇女高了15%。
专家建议,由脂肪产生的热量不应该超过体内总热量的30%。一天食用60克脂肪食品,就可以产生1800卡路里的热量,所以不宜过多摄入。但是,也不能因此不吃含有脂肪的食物,因为脂肪中还含有“好的脂肪”,即不饱和脂肪有益于心脑血管。可以通过一些健康食品摄取不饱和脂肪,比如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鱼、坚果、橄榄油等等。
“一”是一种食物,留心观察。
这种食物就是大豆。人们知道,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是著名的植物雌激素,对缓解中年女性衰老有很大意义。而且,似乎没有长期服用雌激素易患女性特有的癌症的弊病。但是,研究人员发现,乳腺癌细胞在大豆分离化合物中会分裂增殖,食用大豆之后是否会促进乳腺疾病的发生呢?尚待观察。
预防癌症的十条建议
报告还对预防癌症提出了十条建议,专家认为,这十条建议不仅仅对预防癌症有意义,而且对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都有重要意义。
一、在正常体重范围内,尽可能地瘦。前边说过,肥胖易导致癌症,瘦人往往也没有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问题。
二、每天至少从事30分钟身体活动。人是高级动物,“高级动物”贵在一个“动”字,民谚不是说“人不活动要生锈”吗?
三、尽量避免含糖饮料,限制摄入高能量密度食物,尤其是高糖食品,或者低纤维、高脂肪的加工食品,如汉堡包、炸薯条等等。
四、多吃各种蔬菜、水果、全麦食品和豆类。
五、限制红肉,包括猪、牛、羊肉的摄入,尽量少吃经过高温加工的肉制品,如红肠、罐头(还含有防腐剂)等等。
六、限制饮酒。男性饮酒每天不超过两份,女性饮酒每天不超过一份。这里说的一份是指含酒精10~15克。
七、限制摄入盐腌制食品以及用盐加工的食品。
八、不用膳食补充剂预防癌症。
九、母亲对婴儿最好进行6个月的完全母乳喂养,以后再添加其它液体和食物。
篇6
一、国有企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价值功能
新的国家会计准则指出,财务会计报告是对外提供的反映单位某一特定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财务报告信息的文件。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内容及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财务报告源于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亦即财务报告的功能就是为单位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服务。原来的会计准则规定会计信息使用者是政府,目的是为了掌握单位的财务发展状况。新的会计准则将单位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扩展至了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所以现行企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应当反映单位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使用者实施管理决策,尤其是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可以作为评价单位的财务状况的主要信息来源。
由于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是不同的利益主体,他们在企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内容、项目分类、格式、提供期限、提供方式、计量单位等方面具有不同要求,而且有时甚至存在着利益上矛盾和冲突,使得他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存在竞争,最终取得利益妥协与信息需求的协调。因此,企事业单位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需求各方,通过长期的从非合作性博弈到合作性博弈演进而形成的一种格式化契约。随着企事业单位发展环境、经济环境尤其是财务环境的变化,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将会促进企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演进与发展。
企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可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便利的使用服务,大大降低其阅读、理解与财务分析成本。财务报告的形成,有利于财务公布信息渠道的基本的稳定,也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形成客观的企事业单位发展预期,从而也促使会计人员保持客观与公允的立场,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与价值。
二、国有企事业单位财务报告改进的必要性
由于受到传统财务报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的企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存在很多缺陷性和局限性,亟待进行改进。
(一)财务报告信息可靠性缺陷
每到年末岁尾或者在财务结算期,单位要依据配比原则进行大量的财务数据调整与转账,这本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事实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但是由于会计人员一方面带有不同程度的主观性,另一方面,由于会计人员往往与单位管理层的利益趋从,使得会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告中,往往意欲于向投资者和债权人表达单位的良好运转状态和财务状况,所以,会计人员很多具有粉饰会计数据心理,很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其可靠性和真实性值得质疑。
(二)财务报告信息内容缺失
现行财务报告一般表达的信息需求者的一部分,而在很多需求方面供给不足。比如,现行财务报告提供一般为货币信息,而非货币信息,如单位的声誉、文化实力、发展潜力等定性的信息、不确定的信息、预测性的信息等方面则不能在财务信息上进行描述,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多方位、多层次、多要求以及相关性、一致性的要求,而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下,这些信息往往关系单位发展的生死存亡。
(三)财务报告时效性滞后
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目的就在于为国家经济决策服务,为单位及时抓住发展机遇、应对危机服务,而现行的财务报告的周期长,会计信息披露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变化,所以,这就使得财务报告的使用价值大打折扣,往往不能为单位发展、评估与决策提供时效性依据,甚至给了不法单位提供了幕后交易的空间。
(四)财务报告预测信息空白
会计要素的定义不但应当包含历史数据,也应当包含对未来经济交易事项的预测信息,但在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财务报表实际上是一张历史会计数据汇总表,而对未来经济决策需要的信息却很缺失和不足,这使得财务报告的未来相关性缺失,其使用价值大大降低。
三、积极实施国有企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改进
为了真正发挥财务报告的功能,必须针对现行财务报告局限性和滞后性,根据未来经济环境的变化,实施财务报告的改进。目前应当着重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改进的策略等关键性问题。
(一) 财务报告改进方向
在财务报告改进过程中,不能全盘否定现有财务报告的形式,应明确当前财务报告发展的方向,做到改进中有所取舍。
第一,财务报告的目标。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努力实现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协调统一,即要保持历史数据的真实性,并使其成为预测信息的基础,使财务信息报告真正实现为使用者的决策服务。
第二,财务报告的方式。应改变传统的财务报告的表达方式和传送方式,由侧重以文字、表格表达转变为侧重依靠图像、音效表达,增强财务报告的感官性、易读性、易懂性,为使用者提供便捷的理解服务;同时改纸质为媒介的传送、方式,为网络电子信息的传送、方式,提高财务报告的易达性和读取便捷性。
第三,财务报告的模式。现行财务报告表现为需求者被动的接收、盲目地提供,未来财务报告应当满足使用者的各方面、实时的信息需求,这就需要建立互动的信息需求模式,使财会信息的使用者和提供者建立良性的沟通互动机制,及时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信息获取与提供,使财务报告发挥其应有的决策价值。
(二) 财务报告改进的内容
财务报告要遵循基本的财务规律和内在要求,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进行内容改进。
第一,将人力资本信息纳入财务报告的视野。人才、人力资本是单位取得优势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深入研究人才、人力资本的计量理论和方式方法,增加人力资本的统计科目,及时反映单位人力资本的状况。
第二,增加发展的未来预测信息的计量。应根据发展中的有关经济实力、文化实力、营销实力等因素,增加未来单位发展的预期信息,增加使用者的可利用价值。
篇7
省劳动保障厅:
按照省厅《关于开展城市化与劳动保障事业发展专题调研的通知》(*劳社办函[2005]138号)文件精神,我们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抽调专门人员,对我市目前推进城市化和劳动就业事业的现状、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十五”全市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市场化就业机制,构建了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框架体系,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资料显示,到2005年底,全市总人口为***万人,其中劳动力资源总数为281万人,占总人口的68%。2001年—2005年,全市累计新增就业再就业39.66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1.6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4%以内。
(一)把发展经济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五年来,我市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在加快经济发展中,努力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开发就业岗位。首先,进一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大投入,继续实施了双“三o”工程,对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促进其迅速扩张,不断开发新的就业岗位,同时搞好企业内部挖潜,稳定和扩大就业。其次,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发展园区经济,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增长点。第三,积极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把民营经济接纳下岗失业人员作为享受优惠政策的重要内容,使第三产业、民营经济等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第四,认真落实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扶持政策,减免相应的税费,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领办创办企业。
(二)领导高度重视,责任落实到位。各级党委、政府对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市及区县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目标责任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区县、部门及有关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并制定了检查考核办法,落实了奖励约束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调动了方方面面做好再就业工作的积极性。
(三)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就业再就业工作起的显著。
2001年底我市基本实现了下岗与失业的并轨,大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但是还有相当数量的“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未实现再就业。从2002年底以来,我市把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转向援助困难群体再就业上。通过政策扶持、大力开发公益型岗位等措施,确保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促进了再就业,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近年来,全市已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定,形成了比较完善配套的就业再就业政策体系。特别是2003年,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决定》,有关部门的9个配套文件以及形成的7个操作性文件,对进一步规范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再就业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证。我市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的同时,各级各部门加大了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扶持力度,建立了对“4050”人员、一户两代、单亲家庭、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再就业困难群体的援助制度,利用政策杠杆,积极支持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2003-2005年,全市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170万元,扶持1024户335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并带动597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通过发放《再就业优惠证》、认定服务性企业等措施,税务部门减免各种税费1.6亿元;全市财政为下岗失业人员指出生活救助和就业再就业资金1.92亿元,其中,兑现社会保险补贴、再就业培训补贴、公益型岗位补贴和职业介绍补贴7460万元。
(四)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我市作为劳动保障部确定的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日渐明显,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市场机制基本形成,服务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成功实现了向乡镇和街道社区的延伸。全市已建立起各类职业介绍机构33家,其中,政府公共职业介绍机构10家,民办职业介绍机构22家。22个街道、87个乡镇全部建立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有185个居委会(村)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共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593名,基本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构建了覆盖全市的就业再就业服务平台,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本着“建立新市场,发展专业市场,规范已建市场,打击不法市场”的原则,力争2008年以前建起以市级人力资源市场为中心,各区县人力资源市场及专业市场为补充,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为延伸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市人力资源市场为中心,辐射区县人力资源力市场,连接城乡,覆盖全市的多层次、多形式职业介绍网络。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发挥基层劳动保障组织的作用,基本掌握全市城镇劳动力、农村劳动力、技能人才的有关情况,为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奠定了基础。
2、着力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劳动保障、农业、财政等部门联合开展了针对农民工培训的“阳光工程”,确定了6家培训机构为省级劳务培训基地,市政府已拨付200万元用于农民工培训补贴。同时,为指导帮助农民工顺利就业,市劳动保障部门编印了5万册《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指南》免费发放。
3、积极实施“西输东接”工程。先后三次到**市的*县、**县、**县参加农村劳动力输出洽谈会,共提供2万多个岗位,意向成交12230人次。组织了84户企业、5764个就业岗位,赴**县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专场招聘会,有1.5万农民工进场求职,达成就业意向5254人次。
4、部分区县已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良性工作机制。**县专门成立了县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办公室,各乡镇普遍配备了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工作人员,建立了250人的村级劳务信息员队伍,并与省内外30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用工联系。各乡镇都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四本台帐”,并确定了两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形成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张店区狠抓农民工培训工作,形成了区、镇、村、个人共同出资的培训投入机制。
(六)失业保险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我市失业保险制度自1986年建立以来,不断发展和完善。统筹范围已扩大到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职工,机关事业单位中的工勤人员,乡镇企业中的城镇职工。“十五”期间,全市参保单位3039户,参保人数达41.5万人,失业保险费征缴收入达4.16亿元,为24.3万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4.54亿元。失业保险基金不但确保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还承担了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经费,为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城市化进程中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劳动力资源总量矛盾突出,就业再就业压力大。近几年来,我市城镇需就业人员一直保持在10万人左右;随着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的开展,我市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这也加剧了城镇就业压力。再就业困难人员虽总量有所下降,但剩余的多为再就业难点,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市区县属以上企业“4050”人员,夫妻双方、一户两代、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等再就业困难人员及企业干部特困户有1.1万人。此外,大中专毕业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
(二)保障体系不到位,企业用工不规范。一是不少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中,存在着不签订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加班加点、压低工资等问题。二是同工不同酬,由于身份不同,各项待遇大相径庭,有的企业以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作为降低成本的手段。三是有的企业负责人的法制观念淡薄,不按《劳动法》办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落实和维护。
(三)劳动力素质偏低,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据调查统计,全市劳动力资源中,具有初中学历的109.08万人,具有高中技校学历的62.11万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6.66万人,分别占劳动力资源的47%、26.8%、7.2%,剩余部分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新兴的产业,大都需要专门的人员,对劳动者素质特别是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许多劳动者难以胜任。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由于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以及在这些领域存在的劳动与报酬不相称的实际问题,致使许多岗位难以招用到人员,由此造成了有岗位无人干、有人无活干的局面。
(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发展滞后。依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厅《关于印发**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规划的通知》精神,我市适时制定了《**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实施方案》。但是,市、区(县)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依据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区县之间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也不平衡,特别是基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建设相对薄弱,影响了全市人力资源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
(五)农村劳动力比重大,统筹城乡就业的任务重。据调查统计,全市农村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的65%以上。农村劳动力与城镇劳动力相比,在文化素质、技术水平、择业能力、权益保护意识等各方面都还存在不小差距。统筹城乡就业,不论是实现就地消化,还是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在技能培训、就业观念转变、就业引导和服务等方面,需要花费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六)失业保险基金欠费严重,资金缺口大,“两个确保”形势严峻
一是困难、停产、破产企业逐年增多,亏损面增大,无力缴纳社会保险基金。二是部分企业法人对社会保险政策缺乏正确、全面、长远的认识,造成近年来企业欠费屡屡发生,且日趋严重。截止目前,全市失业保险欠费企业达431户,欠费总额3508万元。
三、城市化进程中我市就业问题的应对措施
“十一五”期间及较长一个时期内,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扩大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推动城乡就业全面协调发展,形成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力争每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的目标任务。
(一)突出就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紧紧盯住个体私营经济,落实鼓励扶持政策,广开就业门路;紧紧盯住服务业和第三产业,降低准入门槛,增加就业容量;紧紧盯住劳动密集型行业,打造鲁中制造业基地,拓宽就业渠道;紧紧盯住中小企业,改善发展环境,挖掘就业潜力;紧紧盯住灵活形式就业,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政策,拓展就业空间。要坚持发展促进就业,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二)突出职业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要加强各类公共就业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培训,构建市场化、社会化、多种教育资源共同参与的就业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落实好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全面实施创业培训工程,扩大创业培训规模,为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项目推介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全面推行面向各类青年的就业培训,鼓励没继续升学的青年学生到技工学校和就业训练机构接受技能培训;扩大技能扶贫实施范围,使更多城乡困难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建立扶贫与就业联动机制。
(三)突出就业服务,建立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逐步实现就业服务的全程信息化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信息联网,实现“一键登陆、全市查询、资源共享”,推进市场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巩固完善街道社区基层劳动保障机构,把开发公益性岗位、提供就业服务、帮助困难群体就业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集岗位开发、再就业服务、托底安置于一体的基层再就业援助平台。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实行上门服务、即时服务、承诺服务和一站式服务,推进就业服务的功能多元化、方式人性化、手段信息化、队伍专业化。规范发展各类专业性职业中介机构、职业咨询指导、就业信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监督各类职业中介机构提供诚信、有效的就业服务。
(四)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组织体系,统筹管理城乡劳动力资源和就业工作,逐步将公共就业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体制,实现城乡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政策的统一。坚决清理针对农民的歧视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费,着重解决好拖欠克扣工资、劳动环境差、职业病和工伤事故频发等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五)突出就业目标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推动就业工作的重大责任,认真解决影响就业工作的突出问题,做到工作责任、政策落实、资金投入、措施保证“四到位”。要明确就业工作的具体目标,继续把净增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强化再就业服务,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和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五项内容作为具体工作目标,层层分解,督促落实,并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检查。各部门要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切实履行职责,真正把就业再就业的有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劳动保障部门对就业再就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调查研究,统筹协调或提出解决方案。财政部门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将促进就业再就业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落实打足。要充分发挥各派、工商联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积极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做好就业工作的局面。
(六)加快城市化步伐,不断拓展城市就业空间。随着农业产业化、工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绿色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化水平必将有一个大的飞跃。为此,要把加快城市化步伐作为扩大就业的一条重要路径,在做好中心老城区改造开发的同时,加快新城区建设步伐,大幅度提高中心城区总体规模和就业容量。要加快县区城镇建设,扩充城镇规模,拓展就业门路,适度分流中心城区的就业人口,减轻中心城区的就业压力。要逐步消除影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机制,缓解农村就业矛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对土地征用、失地农民补偿和社会保险问题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妥善处理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以避免“无耕地、无工作、无低保”的“三无”人员现象的出现。
篇8
金融服务外包是服务外包的重点行业,主要包括金融业务流程外包(BPO)、信息技术外包(IT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3大领域。目前,全球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包市场集中在北美、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全球金融服务外包的承包市场主要分布在印度、中国、菲律宾、巴西等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菲律宾承接了全球服务外包60%以上的份额,中国有望成为继印度之后的金融服务外包第二大国。相比印度这样的金融服务外包领先国家,中国的竞争力体现在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基础设施良好并具有综合成本优势,但在人力资源储备方面却难以满足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因而,改善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同类型的高校也在以不同的形式探索金融服务外包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人才需求
1.带动了人才需求数量的不断增加
金融服务外包根据业务来源分为离岸外包和在岸外包。2011年前9个月,我国离岸外包执行额同比增长逾60%,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但是,当前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仍以在岸外包为主,也就是绝大多数中资金融服务外包企业主要承接的是国内金融机构的外包业务。本土国内金融机构的外包需求主要集中在ITO领域。随着金融业数据大集中的完成,国内金融机构进入后台共享和流程再造阶段,很多机构也将辅的金融业务流程实施外包,如银行的信用卡发卡和收单业务、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和信用调查评估、保险公司的保单数据录入业务以及数据处理等。2010年我国在岸金融BPO市场高达500亿美元,而离岸金融业务流程外包仅为50亿美元左右,二者之比为10∶1。正是因为中国市场同时具备承包市场和发包市场的“双向特征”,使国外的很多外包企业看好中国,美国、印度外包企业已经陆续进入中国开拓市场。国内本土的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规模增长迅速,金融服务外包的龙头企业(如华道数据、炎兴科技、软通动力等)在国内广泛布点、营业收入年均增速高达100%,人员规模呈现出快速扩张的局面,人才需求也不断增长。
2.对人才培养提出了特殊要求
就行业特征来看,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属于金融业、IT业和服务外包行业的外延交叉性行业,同时也是典型的应用型、国际型行业,因而在人力资源方面,要求员工具备“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人才的特征。对于承接在岸金融服务外包的企业来说,所需要的人才须在储备足够的IT知识和金融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会计、财务管理、企业管理、项目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的交叉融合更集中体现为一种综合技能;对于承接离岸金融服务外包的企业来说,除上述要求之外,还需要员工能够熟练地使用外语进行跨文化沟通。我国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主要业务来源是日本、韩国,欧美业务相对较少,因此在人才需求的外语语种上也具有相应的要求。但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服务外包企业用工难同时并存,说明目前高校所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的需求。仅有极少的院校开办了金融服务外包专业或方向,每年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还不到千人,而目前我国金融服务外包行业每年的人才需求缺口在6万人左右。
3.政府采取积极措施支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为了推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发展,改善大学生就业,我国政府采取了大量的措施。2009年我国教育部、商务部联合了《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各类高校要在相关专业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在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等层次培养高质量的服务外包人才。除此以外,各个地方政府也通过鼓励高校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鼓励高校和培训机构合作培养服务外包专业人才、支持培训机构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定制培训基地等措施来推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如安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和高校合作进行“学分互换”,将服务外包实训课程纳入有关专业具体教学计划等。
我国高校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从人才培养的专业基础来看,目前国内高校主要以计算机与信息科学专业和经济管理类专业为基础来培养金融服务外包人才。以计算机与信息科学专业为基础的人才培养,其目标主要是培养金融ITO人才,强调IT技术,就业以银行信息中心和ITO企业为主;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基础所培养的主要是BPO人才,强调金融机构的流程与管理和外语沟通,就业以金融后台服务行业为主。
从人才培养的层次来看,各个院校从硕士、本科、高职3个层面进行人才培养来满足不同岗位的需求。硕士层面除了立足IT技术,利用学科交叉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外,还强调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本科层面更加强调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及外语沟通能力;高职层面主要培养金融服务外包的一线人才,从事的主要是BPO行业。总的来说,立足于高端金融服务外包进行人才培养的院校较少。
从人才培养的模式来看,我国现有高校的金融服务外包的人才培养可以分为订单式培养和非订单式培养。订单式培养的优点是针对性强、学生就业指向性好,但不足是学生就业的选择面较窄,职业生涯的延展性弱;非订单式培养又可以分为设置金融服务外包专业方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服务工程学院等)与嵌入服务外包课程模块(北京联合大学)两种模式,其中,第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性强、紧密度高;第二种人才培养模式的针对性较强,但学生就业选择面更宽。
从院校所处的地区来看,地处一线城市的院校倾向于培养高端以及中高端人才,地处二线城市的地区倾向于培养中层以及一线技能型人才。
从院校的培养目标来看,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是大多数院校的共同目标,仅少数院校提到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
对高校培养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思考
1.结合地方经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动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我国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大连、广州、深圳、成都等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但各个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方向却各有侧重。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是全国服务外包出口额最大的城市,其中金融服务外包约占40%,以ITO为主,同时BPO发展迅速。作为中国首都,北京云集了各大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总部,具有较强的总部经济效应,众多服务外包企业也汇聚在海淀区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朝阳区的商务中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密云县北京呼叫中心产业基地等6个服务外包示范区。北京金融服务外包的竞争力在于其区位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以及信息优势,但成本优势则弱于其他城市,人力资源成本、住房成本较高。因而,北京适合发展高端的外包,如ITO、高端的BPO以及KPO,而低端的外包则逐步向其他具有成本优势的城市转移。面对这样的趋势,北京地区高校的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也应该面向高端外包进行设计。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的金融服务外包方向即定位于ITO的高端人才培养,而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的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则定位于银行等发包方和高端金融BPO的人才培养。其他地区的院校也应根据自己的区域经济发展和服务外包行业发展进行定位,实施差异化的人才培养。
2.以大类招生的模式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人才
根据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的人才需求特征,高校制定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形成共识。但是,作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说,应用型并不等于操作型,在培养人才应用能力的基础上,素质教育并不能放松,需要以素质教育保障人才未来职业生涯的可延展性;复合型并不等于简单的跨学科课程,而是所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复合型的知识储备,能够分析和处理涉及多学科、多机构、多文化的业务和问题,既具备特定的业务技能也具备胜任管理工作的潜力;国际型并不等于仅强化外语,而是在了解国际规则的基础上,使人才具有跨文化的理解能力与交流能力。对于那些学科门类较为完备的应用型大学来说,其学科设置和办学定位要能够对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起到全方位的支持作用,尤其在培养金融BPO人才方面,通过经济管理类的大类招生,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科交叉。同时,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选择的基础上,将选修的服务外包课程模块柔性化嵌入人才培养方案,不但能够满足行业的需求,而且也可以为学生的复合型知识储备、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探讨。
3.探索适合的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印度、菲律宾等服务外包重点国家都已经纷纷关注对服务外包产业进行升级,重点发展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高端服务外包。而服务外包的市场角逐,最终将演变为各国的人才竞争。以何种模式培养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呢?客观说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结合紧密、针对性强,但同时也具有人才选择面窄、延展性弱的“双刃剑”效应,其人才培养侧重于“操作”的特点,使“应用型”狭义化。非订单式培养应该作为高校金融服务外包培养的主流模式,其培养方式有两种――设置金融服务外包专业方向和嵌入服务外包课程模块,前者意味着对专业的彻底改造,后者代表着对原有专业的改良;前者所培养的学生就业针对性强,后者所培养的学生就业选择更加多元化。各个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资源与优势,选择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更广阔的领域来看,高校仅是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渠道和环节之一,仅依靠高校来实现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不现实的。高校应当和社会培训机构、服务外包企业合作培养人才:高校负责人才的专业和素质培养,社会培训机构负责开发特定的课程,服务外包企业负责提供实训基地。但目前国内的金融服务外包培训机构还处于萌芽阶段,高校如何在自己的人才培养框架下,利用国内外培训机构的经验与资源来开发课程,并与企业合作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训支持,建立校、培、企3方合作的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4.注重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
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强调人才的应用能力,但创新能力也不容忽视。因为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的最终发展取决于外包企业能否为客户提供创新型服务,而创新型服务则又取决于人才的创新能力。未来创新能力将是高校人才培养和金融服务外包企业人才需求的重要主题。高校在制订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整体规划人才培养过程,系统优化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学生实践、教学管理等关键环节。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整体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在高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也体现在高校与培训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中。
总之,现有高校在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面各有侧重,但仍需不断的积累和摸索。在探索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既需要“守正”也需要“创新”;既要适应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动态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专业发展的连续性和学生选择的多元化;既要以应用性教育为突破,又要以素质教育为保障。不同层面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高校与培训机构、外包企业共同合作的良性机制。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教育部重点课题,项目名称:《面向区域企业集群的服务外包人才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重点课题,项目名称:《首都地区生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罗伟.我国高校BPO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9.
[2]刘瑞林.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8).
[3]吴庶.中国金融服务业BPO企业竞争力的若干问题研究[D] .北京:北京大学,2007.
[4]杨琳,王佳佳.金融服务外包:国际趋势与中国选择[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李庭辉.上海浦东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产业政策研究[J].新金融,2008,(6).
[6]王力、刘春生、黄育华.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10-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篇9
关键字: 6Sigma生化检验缩短 时间研究
急诊生化检验是临床使用较多,涉及的可是最多的一种常用的检验项目,是对急症、危症、重症患者做病因诊断、抢救以及紧急治疗必须的重要的辅助检查。急诊检验报告的时间过长,不但会延误对患者的诊治,还会降低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更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医疗上纠纷。所以,缩短急诊生化检验报告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6Sigma的管理方法是注重以客户的需求为关注的中心,注重的是数据和事实,借助于数理统计方法和技术,找到出错的原因,进行错误消除、优化流程、减少浪费的过程来最大的满足客户的要求,是一种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的、注重过程改进的一种方法,在医疗行业中可以广泛的应用。
我院选择进行缩短住院病人急诊生化检验报告时间来作为6Sigma的改进项目,开展项目的实证研究,现将此次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4月的全部住院患者495例作为研究对象,提取所有研究对象的急诊生化检验报告信息。
1.2方法
根据6Sigma的改进方式,通过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对所有研究的患者的急诊生化检验报告时间中的关键特性进行分析识别,分析出影响检验报告时间长短的关键影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及控制方案。对改进盒控制后的效果评价采用分析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1.2.1界定标准
由本次项目的设计主要范围,由质量管理部和检验科成立项目中心团队,制定项目时间表,制定急诊生化检验报告的时间,确定标本送达检验科及检验结果确定的时间为本次研究的关键时间。根据本院的管理细则,确定住院病人的急诊生化检验报告时间
1.2.2测量标准
由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的生化检验报告时间均是从本院获得,所以可以直接计算报告时间的均值,经计算,495例患者的急诊生化检验报告时间均值为88分钟,标准差为54分钟,与我院的管理标准规定的
1.2.3分析过程
本过程从人员、材料、方法、测量、机器五个方面分析时间长的原因,整理出5个方面的原因,具体为:(1)人员方面:在标本处理的高峰期,检验科的人员明显不足。延长报告时间的时间段为每天的12点-下午2点及每周的周一,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每天上午是采集标本的高峰期,所以在每天下午进行检验的数量会比较多,这样会产生检验报告的延迟。还有就是每周一的样本比较多,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双休日不进行标本检验,都会延续到每周周一开始,这样就导致每周一的工作量加大,而工作人员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产生检验报告时间延长。(2)检验科的仪器数量较少并且功能落后也是造成检验报告时间行的因素。现有的生化分析仪器无法满足现在的工作量,造成报告时间延误。(3)处理标本的流程不合理。送样人员送达标本到检验科,检验科需对标本进行核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要对标本进行急诊和平诊的区分,导致时间延长。(4)部分工作人员工作懈怠。由于监督管理存在漏洞,导致部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积极,导致检验报告时间延长。
1.3改进措施
通过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来优化工作流程,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具体措施为:(1)调整工作人员的排班制度。在标本处理的高峰期,将具有较强的工作技术的人员放到工作岗位,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添置新仪器,提供仪器使用率及检测效率。(3)优化送检急诊样本的工作流程。对急诊标本进行特殊标记,并且将急诊和平诊标本分开送检,缩短核对标本时间。(4)加强管理工作人员的考勤制度。对工作人员执行监督管理,并且记录在岗人员完成工作情况。设立岗位奖励,增强对工作人员的奖惩管理。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管理小组,监督管理工作人员对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坚持每日例会,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给予批评。(5)对于其他的外界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整改。可以对检验科室的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加强业务水平,对仪器的操作进行系统的培训讲解等等。
2结果
经过了3个月的改进,再次调取我院2011年7月所有住院病人的急诊生化检验报告503例进行分析,从分析结果中显示:503例患者的标本检验报告时间
表1住院病人急诊生化检验报告时间数据前后对比
由表1中的数据结果可以看到,进过3个月的改进措施,我院的住院病人急诊生化检验报告的时间合格率由原来的36.36%提高到现在的91.65%,经过统计学分析,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医院的工作主要是面对患者,为患者解除疾病痛苦,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所以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医院想要有一个持续的发展,就首先要保证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所以,从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抓起,从服务的根本上保证医疗的高水平。要保持一个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就要加强对医院的管理,只有加强对医院的管理,才能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医护人员的医务水平,而6Sigma的管理方法就是利用数据及事实说话,用不同层次的6Sigma标准进行衡量,进而达到质的飞跃,并且尽最大的努力来实现零失误。
对于医院来讲,质量与效率是运营过程中追求的两个指标,这也就要求在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的同时,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如果一味的追求高质量的服务而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成本,那么,这也是作为一个管理者的失败。6Sigma管理法是在更快、更好、更省的原则下提高生产率,通过改善服务流程,减少资源浪费,进而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是缩短住院病人急诊生化检验报告时间为重点,运用6Sigma管理办法,通过一系列客观的调查分析,寻找形成目前这种时间长额问题的关键过程及影响因素,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计划,进行逐步的改进,最后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改良效果盒经济收益。第一,有效的缩短住院病人急诊生化检验报告的时间,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技能,提高了临床科室的工作人员度检验科的满意程度,更加提高了患者对我们医院的满意度;第二,检验科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检验仪器得到了合理的利用,有效的降低了医院的运行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就目前的管理水平来看,本次研究的目的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和6Sigma的预期水平,这需要各个部门继续在各个流程环节中进行持续的改进,期望可以更深入的缩短急诊生化检验报告的时间,同时,将6Sigma管理改进方法在我院的其他科室推广。
目前,在大多数医院的流程中还有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例如大型医院尤其是专科医院的床位紧张,患者入院非常困难,在此同时,其他一些专科医院的床位就比较充裕,这就造成了医院资源不能合理应用。而通过6Sigma的管理法,就可以对这些病床进行有效的分析,提出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最后达到改进流程,优化资源,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有效的降低医院的医疗成本。这种管理方法有一个先进的管理概念,并且是持续的改进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变革过程,医院必须进行长期的推广,这样才能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医院实力,在同行业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使之成为一个医院文化,更好的为患者提供给安全、整体、全面的高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婕,浅谈医疗服务流程的再造[C].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2011.
[2]宁宁,杨晓春,马伟光,6 Sigma管理法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及实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5(5).
[3]蔡秀珍,刘银艳,郭敏如,应用六西格玛法缩短门诊患者血标本采集等候时间[J].护理学杂志.2007(22).
[4]王文慧,应用6 Sigma法建立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常规的实施与成效[J].中国医药科学.2011(1).
篇10
原来,晶状体是有弹性的,它的弯曲程度可以靠周围的肌肉――睫状体来调节.在观看远处物体时,由于周围肌肉的作用,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变小,晶状体变得扁平,眼睛的焦距变大;在观看近处物体时,由于周围肌肉的作用,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变大,晶状体变凸,眼睛的焦距变小.因此,无论是远处的物体还是近处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可见,眼睛是一个精巧的变焦距系统,在物距改变时,它能靠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来改变焦距.眼睛的这种作用叫做眼睛的调节.眼球非常类似于一个神奇的照相机(或摄像机).
一、什么是近视眼和远视眼
所谓近视眼,是指在眼睛调节静止状态下,5m以外的平行光进入眼睛内,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像;看近处的目标时,分散的光线可以聚集在视网膜上.所以近视眼看近处清楚,看远处模糊.所谓远视眼,是指在眼睛调节静止状态下,5m以外的平行光线进入眼睛内,形成“焦点”于视网膜后,同样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像.
二、近视眼和远视眼与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有关
如图2所示,是一个玻璃三棱镜截面图,平行于底面的入射光线经过三棱镜两次折射后的折射光线是图中的CD.若不改变玻璃三棱镜的材料,只是改变其底面的宽度,仍然使入射光线平行于底面,画出经过三棱镜两次折射后的光线如图3中的C′D′.比较图2和图3的情况可知,三棱镜的底面变宽后,光线经过其折射后更加向底面偏折了.
透镜相当于由多个棱镜组合而成(如图4所示),根据三棱镜的这种光学效果不难发现: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而且通过比较图2及图3反映的事实可知,当凸透镜的平凸程度发生改变时,它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效果也会发生改变,当凸透镜变得凸起后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更强,即焦距变得更短.相反,若凸透镜变得扁平时,其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将减弱,因而远处物体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会聚到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即凸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再让我们用一个事实来证明这个结论吧.
如图5所示,是某同学利用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其中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方法调节.我们知道在此实验装置中,凸透镜就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光屏就相当于人眼球中视网膜.该同学经历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过程:首先按如图5所示的装置情况将蜡烛、水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图中从左向右的顺序),保持蜡烛、水凸透镜、光屏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调节水凸透镜的位置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然后利用注射器向水凸透镜中注水,使凸透镜厚度增加(相当于晶状体变厚),通过观察发现光屏上所成蜡烛的像将变得模糊不清了;于是他接着将光屏向水凸透镜靠近,又观察到光屏上重新出现了蜡烛清晰的像了.
通过上述的理论分析及实验现象的比较,现在我们应该明白:原来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都与眼睛的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有关.跟正常的眼睛相比较,如果晶状体变得凸起,则远处物体的像就会成在视网膜的前面,这就是近视眼;如果晶状体变得扁平,则远处物体的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这就是远视眼.
三、青少年是否只会得近视眼而不会得远视眼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
对于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主要的因素大致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营养体质因素.
遗传因素: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比较一致的结论是高度近视和遗传有关,中度以下近视则存在较大的分歧.高度近视的遗传类型,多数调查资料的结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父代与子代可以不同时出现近视.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近距离作业和不良的作业环境,这是最古老的学说,虽然至今仍存在一些争议,但是从大量国内外有关调查研究报告看,已公认遗传与环境是近视眼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环境条件是决定近视眼形成的客观因素.但是,在近距离阅读或近距离工作的影响下,为什么能产生近视?对此还没有一致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1)调节学说:绝大多数近视是在青少年时代出现,由于青少年眼的调节力特别强,对近距离工作学习有高度适应性,所以看近也不易疲劳.但是睫状肌长时间过度紧张,睫状肌会发生疲劳甚至痉挛而出现调节性近视,不及时消除持续发展则可成为不可逆转的真性近视或通过其他途径影响到眼球轴的延长.
(2)辐辏学说:近距离工作时,也需要两眼同时内转的辐辏功能加强,由此可以导致眼肌对眼球加压,而引起眼球轴的延长.
(3)环境适应学说:幼儿时期眼球小,多数呈现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增大达到正视状态.在这一发育过程中近距离阅读过多,眼球为适应这种调节需要而成为近视.这一学说受到许多人反对,但是在发育期可塑性很强, 对近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已是共识.
营养体质学说:从一些资料分析到,微量元素镉、锶和锌等的缺乏和体质的薄弱也可导致近视的发生,但是这些因素是通过什么途径影响近视则各有说法.
总之,从以上可以看出近视有许多因素可以引起,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体质因素的相互影响,而非某单一因素而成.
引起远视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
(1)轴性远视:是远视眼中最常见的,即眼的前后轴比正常眼要短,也是屈光异常中比较多见的一种.在初生时人的眼轴平均约为17.3mm,可以说婴儿的远视眼是生理性的.随着发育,眼轴也慢慢增长,但在5岁还有90%的孩子处于远视状态,16岁则减少到50%,但因度数较低,处于调节范围之内,一般不会感觉到.
(2)曲率性远视:是由眼球屈光系统中任何屈光体的表面弯曲度较小所形成,多为先天性因素,如先天性扁平晶状体、先天性平角膜等;也有由角膜外伤引起的.
(3)屈光率性远视: 由于房水、晶状体的屈光指数减少,玻璃体的屈光指数增高引起,这类原因比较少见,主要见于老年人及糖尿病人,有的晶体脱位也可导致远视.此外,眼球壁及眼内肿瘤、网膜水肿、眼眶的炎性肿块,甚至网膜剥离都可引起病理性的明显远视.
远视的临床表现为:儿童期高度远视能导致弱视、斜视,应引起高度重视;中度远视容易因视近不适而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往往被误认为调皮而忽略检查.青年期因需要利用调节力量把视网膜后面的焦点移到视网膜上,故眼经常处在调节状态,容易发生眼疲劳,如写字、阅读、看电视等长时间视近时,就会觉得眼睑沉重、双眼干涩、眼球发酸、发胀、疼痛等,继而视物模糊、头昏、头胀、头痛等.中老年期因调节力已不足,表现“老花”提前,随着晶体的弹性逐渐丧失,最终看远也不清楚.
综上所述,近视眼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远视眼并非是只发生在老年人身上,青少年也会产生远视眼的疾病,因此需要加以注意.
四、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