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骨质疏松的元素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止骨质疏松的元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防止骨质疏松的元素

篇1

关键词骨质疏松微量元素氟硒锶锌

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8-0043-04

人类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生命特征的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本质,实际上是人体与环境进行多种元素交换及不同元素在体内进行代谢的过程。现证实,人体内微量元素平衡失调是疾病发生的病生基础。微量元素与骨质疏松的发病、病理及治疗密切相关。虽微量元素在骨组织的成分中含量甚微,却是人与动物骨骼正常生长发育的必需因子,在调节骨代谢和骨重建中起重要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骨质疏松大鼠在骨矿物质主要成分―钙、磷丢失的同时,微量元素的含量也随之发生改变。目前国内外研究比较多的与骨质疏松相关微量元素有:氟、硒、锶、锌等,其中锶盐已作为防治骨质疏松的新药于2004年在欧洲上市。本文就氟、硒、锶、锌在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1氟与骨质疏松

氟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是一种已知可影响骨形成的非激素因子。氟是生物的钙化作用所必需的物质,适量氟有利于钙和磷的利用及在骨骼中沉积,加速骨骼的形成,增加骨骼的硬度,并降低硫化物的溶解度,对骨骼被吸收起抑制作用。因此氟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老年人缺氟时,钙磷的利用受到影响,可导致骨质疏松,因此氟对骨质疏松症有一定预防作用。但人体如果摄人过量的氟会产生氟斑牙、氟骨症。因此氟对骨形成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长期小剂量氟可促进骨形成,大剂量可引起骨质疏松或骨硬化[1,2]。

1.1氟在骨形成过程中的直接作用

氟可以取代骨中羟磷灰石中羟基,形成更不溶于酸的氟磷灰石结晶。氟并不能浸润到已形成的骨中,但却在骨质形成期与骨质结合。另外,在正常情况下,羟磷灰石与骨胶原同时形成,在骨质疏松中氟磷灰石结晶与胶原形成交又,所形成的氟磷灰石结晶比羟磷灰石结晶粗大,不易溶解,以致氟磷灰石结晶在转换过程中能较强地拮抗破骨细胞的溶骨,从而抑制骨吸收。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GP)分别是成骨细胞(OB)培养过程中早期和晚期分化的指标。ALP表达随着细胞分化的发展而增强,其作用是水解有机磷释放出无机磷、而作用于羟磷灰石的形成,是骨形成所必需的酶,它的表达代表着骨形成的状况,表明细胞分化的开始[3]。BGP是OB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含羧基谷氨酸的非胶原蛋白,是反映OB分化成熟及骨更新状况的一项特异性指标。骨钙素在维持骨的正常矿化,抑制软骨的钙化和不规则晶体沉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骨代谢调节功能。一方面氟能刺激OB分泌骨钙素,使得有更多的羟磷灰石晶体与之结合并沉积于骨基质,同时由于F半径与OH半径相同,且具有相同电荷,故易使羟磷灰石置换为氟磷灰石,而使更多的氟磷灰石沉积于骨基质[4]。高浓度氟对OB的持续性刺激使产生过量的骨钙素,从而导致过多的氟磷灰石与骨钙素结合,引起骨晶体结构异常而导致骨损害。

1.2氟对成骨细胞的作用

成骨细胞(osteoblast, OB)在氟中毒时成骨细胞系的细胞明显活跃,细胞数增大,胞体肥大。1983年Fareley等[5]首次通过鸡胚骨细胞培养,证实氟化物能直接刺激成骨细胞系的增生和增强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加强成骨作用。氟还可刺激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诱导骨形成。Dequcker[6]认为氟化物通过对OB的有丝分裂的作用,促使OB沉积形成阶段性的生长速度增加,使OB数量增多,功能增强。Chavassieux[7]等的实验研究表明:氟化物可能作用于骨原细胞或通过辅因子介导的间接机制而起作用。用氟化物治疗的骨质疏松病人骨骼取得的OB也表明,在体外培养显示氟化物对OB有较高的增殖能力。由此推论,在活体内氟化物可通过合成一些局部生长因子间接作用于OB,或者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系的某些亚群。许多研究表明,氟化物能影响成骨细胞系的分化过程,能使成骨细胞系的ALP活性升高和骨钙素含量增加,能刺激培养人的骨髓基质细胞生成骨钙蛋白(BGP)。李广生等在大鼠氟中毒实验中观察到血清BGP水平明显升高,与ALP活性升高一致。

1.3氟对破骨细胞的作用

目前对于氟对破骨细胞(OC)的作用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其一认为:氟对破骨细胞主要起抑制其增殖、促进其凋亡的作用。邱明才等[8]的研究表明,氟化钠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正常和OVX大鼠OC的形成井促进正常和OVX大鼠OC凋亡。其二认为:氟可以增强破骨细胞骨吸收的功能及促进破骨细胞的增殖。李广生等[9]的研究表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的氟化物可呈剂量依赖性的增加破骨细胞骨吸收陷窝的数目及提高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而增强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破骨细胞在氟中毒时常呈活跃增生状态。任立群等[10]在氟中毒大鼠胫近端干髓端用双方形网络细胞试验系统做OC计数,在低钙偏食饲料饲养2个月者,投氟组OC数明显增多;在富钙平衡饲料饲养4个月者,投氟组OC数较对照组亦有一定程度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只是在富钙平衡饲料饲养2个月者,投氟组OC数反而较对照组减少。表明在多数情况下,氟化物造成的是骨转换增高,破骨性吸收增强。国外研究大多强调氟化物的基本作用是刺激成骨,抑制骨吸收。Belyc曾推测,氟中毒时人骨量增加不仅是由于成骨活动的加强,还可能由于OC数量减少和生命周期缩短。氟化物在什么条件下对OC起抑制作用,又在什么条件下由抑制转为激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硒与骨质疏松

目前,对硒与骨质疏松关系的研究主要观点认为:硒主要通过硒蛋白的抗氧化效应而起到维护正常骨代谢的作用。在我国的地区,由于土壤中的硒含量过少而导致一种硒缺乏症大骨节病。有研究表明活性氧参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整体抗氧化能力比较低,在这些研究中的数据显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维生素E和GPx水平较正常组低。此外,在肝素诱发骨质疏松的兔模型中,硒与维生素E可以恢复重建的骨结构。硒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有含硒酶和含硒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是含硒酶的一种,是体内的一种预防性的抗氧化剂,主要作用是阻断自由基的生成。此外,硒具有保护细胞、增强细胞膜功能,从而保护细胞间紧密结构,减少铝的吸收而促进排泄,同时促进钙的吸收。因此硒通过改善钙磷代谢增加血钙和骨钙沉积、减少骨盐分解,同时降低机体对铝的吸收,对高铝引发的骨质疏松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而降低骨质疏松的产生和发展。

2.1活性氧与骨质疏松

骨的代谢受间充质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和造血系统来源的破骨细胞的影响。后者最终通过细胞溶合分化为多核的巨噬细胞。它们通过整合素作用紧密地吸附在骨表面形成所谓封闭区。其细胞膜的基底面有皱褶,能够分泌氢离子、氯离子和蛋白酶进入一种“细胞外溶酶体”的管腔。在骨吸收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如果活性氧没有得到足够的区室化或中和,那么它将会损害周围微环境中的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组分。实验表明,由于去卵巢大鼠的雌激素缺乏,导致了骨的活性氧含量增高,进而导致骨质疏松症。另有实验证明,泄出的活性氧可改变成骨细胞功能。因此研究者假定,适当的骨代谢和细胞外基质的质量需要良好的硒蛋白活性,从而能增强抗骨折能力。

2.2硒蛋白是一种良好的抗氧化剂

众所周知,抗氧化剂硒蛋白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4和6(GPx)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3(TrxR)蛋白家族[11]。研究者很早就利用放射性硒发现硒蛋白在骨中的表达。研究者发现,几种在人类成骨样细胞中的标记带能部分的被识别为GPxs、SeP、TrxRl和TrxR2。体外试验证明,GPx和TrxR的活性取决于硒的供应。当硒充足时,维生素D可以刺激TrxR的活性。对间充质干细胞(MSC)中硒蛋白表达的分析,前者能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说明间充质干细胞中含有差不多20种硒蛋白的mRNA。研究者在体外试验中可以看到,细胞培养液中含硒量能够影响微核的形成,这表明硒蛋白的活性能够降低遗传毒性。此外,在体外培养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过程中表达高水平的抗氧化蛋白(如GPxs),它的活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含硒量。

3锶盐与骨质疏松

锶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它能促进骨骼的发育和类骨质的形成,并有调节钙代谢的作用。雷奈酸锶(SR)对骨的作用有双重性,低剂量的锶能刺激新骨形成,高剂量的锶能引起骨矿化低下。Meunier等在对1 649名患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妇女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药物试验,随访3年接受锶化合物治疗的患者椎骨骨折的发生率较安慰剂组明显下降。此外,Seeman等发现锶化合物可以降低年轻妇女和老年妇女椎骨和非椎骨骨折发生率。

3.1锶盐抑制骨吸收及促进骨形成的实验研究

在小鼠颅骨的培养系统中,通过测定钙的排出情况,发现SR(0.1~1 mmol/L)能够抑制骨吸收。Baorn和Tsouderosl进一步验证了SR抑制骨吸收的机理[12]。SR(0.1~1 mmol/L)能够使破骨细胞分化的两项主要指标―碳酸酐酶II和亲玻黏连蛋白受体的表达明显减少,分别下降30.0%~46.0%,30.7%~40.6% (P

3.2锶盐促进成骨、抑制吸骨的分子机制

锶与钙非常相似,具有很高的亲骨性。现已证明了锶可能部分通过作用于钙感受器受体,并且能活化第二信使和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途径发挥作用,从而达到促进前成骨细胞增殖、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和激活、诱导I型胶原的合成及骨化形成[13,14]。虽然其他研究也已证明了可能存在一种新的锶作用于成骨细胞感受器的机制。然而同钙相比,在亲和力及动力学方面,锶和受体的直接相互作用尚未得到明确。最近的研究也证明锶能通过环加氧酶2促进前列腺素E2的产生,促进了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分化。然而并不清楚锶在细胞水平上的干扰机制。现有的研究也表明:锶盐可通过作用于钙感受器受体而促进破骨细胞的凋亡。破骨细胞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核因子KB受体活化剂(RANK)来调控的,RANK本身是通过存在于成骨细胞的特定配体(RANKL)而活化的。一些研究表明锶能减少RANKL的表达和促进骨保护素的产生,骨保护素和RANKL相竞争的与RANK结合而起到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作用。因此锶能抑制RANKL/RANK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并不清楚锶是否能直接影响任何已知的在骨重吸收中调控破骨细胞功能的信号途径。

4锌与骨质疏松

锌元素既是骨的组分,又参与骨的代谢过程。由锌决定或影响着的酶有100多种。细胞内锌的含量丰富,主要在细胞核内,近年来发现在mRNA中浓度比总RNA中浓度高许多倍,显示锌与蛋白质合成遗传信息的传递有关。在骨细胞体外培养和断奶鼠口服硫酸锌的实验中均证实锌能增加骨骼胶原蛋白的合成,提高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锌是成骨细胞分化标志性酶--碱性磷酸酶(ALP)的辅基,补锌可增加ALP活性。锌能调节激素对骨代谢的影响。实验证明钙调激素1.25(OH)2D3对断奶鼠骨代谢的调节作用明显因锌的作用而加强,说明锌是骨代谢调节的激活剂。锌具有稳定肥大细胞和抑制内源性肝素颗粒释放的作用,而内源性肝素与骨质疏松病理过程有关。锌缺乏时可降低成骨细胞功能,使胶原和硫酸软膏素合成降低。在许多去势动物模型中提到,锌在骨新陈代谢中具有成骨作用,归功于抑制骨再吸收和刺激骨形成。骨质疏松大鼠骨锌含量明显较正常低。

锌可以调节各种膜上的酶,如ATP。在骨矿化钙沉积过程中,碱性磷酸酶和ATP最为重要,缺锌将使碱性磷酸酶和ATP活性降低,影响骨的代谢[15]。锌能稳定成纤维细胞和溶酶体细胞膜,起保护作用。破骨细胞含有大量的溶酶体,缺锌会使溶酶体膜的稳定性降低,使溶酶体膜发产特异性改变。作为膜的结构成份锌,它的特异功能不能为别的离子所代替。

参考文献

[1] 苗健, 高琦, 许思来. 微量元素与相关疾病[M]. 郑州: 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8: 1-224.

[2] 侯振江, 周秀艳. 微量元素与疾病[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4, 21(6): 16.

[3] Owen TA, Aronow M, Shalhoub V, et al.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of the rat osteoblast phenotype in vitro: reciprocal relationships in expression of genes associated with osteoblast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during formation of the bone extra-cellular matrix[J]. J Cell Physiol, 1990, 143(3): 420-430.

[4] 蒋明, 朱立平, 林孝义. 风湿病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1658.

[5] Farley JR, Wergedal JE, Baylink DJ. Fluoride directly stimulates proliferation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of bone-forming cells[J]. Science, 1983, 222(4621): 330-332.

[6] Dequeker J, Declerck K. Fluor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An overview of thirty years clinical research[J]. Schweiz Med Wochenschr, 1993, 123(47): 2228-2234.

[7] Chavassieux P, Boivin G, Serre CM, et al. Fluoride increases rat osteoblast function and population after in vivo administration but not after in vitro exposure[J]. Bone, 1993, 14(5): 721-725.

[8] 李雨民, 李玉冲, 张宇光, 等. 氟化钠对大鼠破骨样细胞及其凋亡的影响[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1, 7(7): 289-292.

[9] 华坤, 张秀云, 李广生. 氟化物对培养的破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3, 9(9): 114-116.

[10] 任立群, 李广生, 孙波, 等. 几种营养素对氟中毒大鼠骨骼病变的影响[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1995, 6(10): 323-325.

[11] Kyriakopoulos A, Behne D. Selenium-containing proteins in mammals and other forms of life[J]. Rev Physiol Biochem Pharmacol, 2002, 145(1): 1-46.

[12] Baron R, Tsouderos Y. In vitro effects of S12911-2 on osteoclast function and bone marrow macrophage differentiation[J]. Eur J Pharmacol, 2002, 450(1): 11-17.

[13] Chattopadhyay N, Quinn SJ, Kifor O, et al. The calcium-sensing receptor (CaR) is involved in strontium ranelate-induced osteoblast proliferation[J]. Biochem Pharmacol, 2007, 74(3): 438-447.

[14] Coulombe J, Faure H, Robin B, et al. In vitro effects of strontium ranelate on the extracellular calcium-sensing receptor[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4, 323(4): 1184-1190.

篇2

骨质疏松症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影响。先天因素指种族、性别、年龄及家族史;后天因素包括药物、疾病、营养及生活方式等。其中,营养素在骨质疏松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已知有钙、维生素D、蛋白质和能量,还有磷、镁和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C和维生素K等都与骨骼健康有关。此外,吸烟、过量饮酒、摄入过多的咖啡、碳酸饮料、食盐等也是影响骨质疏松症的膳食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发生“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一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不但生活质量下降,而且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重则可致残或致死。所以,骨质疏松症的预防相当重要。

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可以这么做:

合理饮食

全面均衡的营养素(如钙、蛋白质、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A、维生素C、镁、铜、氟、锰等)供应,对于肌体的各种功能有保护作用,包括与骨质代谢密切相关的内分泌、消化等系统功能,并可维持结缔组织正常结构和代谢。特别应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并低盐饮食。

其中,钙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牛奶及其制品是膳食}的最好来源。豆类、坚果类、贝类、鱼类、蛋类、可连骨吃的小鱼小虾、某些深绿色叶菜等都可作为钙的来源之一。如果难以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吃一些钙剂。

为获得充足的优质蛋白质,老年人应吃足量的肉,包括鱼、虾、禽肉、猪牛羊肉等动物性食物;而且要天天喝奶,如果乳糖不耐受,可以考虑喝低乳糖奶或酸奶;此外,还要每天吃大豆及其制品,大豆中的异黄酮,有助于保持骨骼质量。

此外,改掉不良的嗜好和饮食习惯,如避免嗜烟、酗酒,少喝咖啡、浓茶、可乐等,对预防骨质疏松也会有所帮助。

适量运动

运动能使骨骼更强壮,还有助于增强肌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的风险。平时应有计划地进行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举哑铃等。具体运动量应视自身实际情况而定,运动后微微发汗,全身舒爽是合适的,如果运动后十分疲劳,说明过量,应循序渐进。

增加日光照射

平时适当晒晒太阳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有重要的作用。建议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

防止意外发生

老年人应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例如穿合脚舒适、鞋底摩擦力强的鞋,下雨及下雪不外出、卧室应靠近厕所,卫生间应安装夜灯,洗澡间应装拉手,浴缸应备有防滑垫等。

篇3

秦某,是湖南某大医院一位老教授。她虽已年逾花甲,却腰板标直,精神抖擞,仍然工作在临床一线,丝毫不显得老态。2003年5月,作为主讲专家之一秦教授应邀赴浙江参加一个全国性学术会议,她的讲座一如既往地赢得了与会学者的如雷掌声。然而,就在当天晚上,不幸的事情在尴尬的时间与尴尬的地点发生了。因为不习惯于使用马桶,她到楼层的公共洗手间如厕,就在她蹲下去的一刹那,她清晰地听到了来自于髋关节的一声脆响。随着一阵钻心的刺痛,作为医学专家的她清楚地知道,发生骨折了。所幸的是,守在门外的研究生听到了她倒地的声音,迅速地将秦教授送入了当地医院接受治疗。正如病历上所说,她的股骨颈因骨质疏松而发生了骨折。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而又容易被忽视的代谢性骨病,是诱发骨折的重要风险因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正日益增高。因其发病率高,且随着这种疾病常识的普及,各种各样的广告铺天盖地地弥漫了网络、广播、电视和报刊。面对危言耸听的广告,人们无所适从,仿佛一夜间所有的人都患上了骨质疏松症。面对这一日益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疾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廖二元教授认为:中国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的危害

人体就像一座设计精致的建筑,骨骼是它的框架,支撑着整个人体。随着人体的发育,人体骨骼变得越来越强韧,一般在二十多岁时骨质强度会达到最高峰,之后便开始逐渐减少。然后又随着岁月的增加,而渐渐变得单薄、脆弱。由于骨质是在达到最高峰后随着年龄增长而日夜不断地流失,因此毫无预警。这个变化在人体非常隐匿,使人早期毫不知晓。由于目前对该病较难早期发现和诊断,所以人们把这种疾病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或把它形象地称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为腰背疼和病理性骨折。

腰背疼是由脊椎压迫性骨折引起的腰酸背痛、行动不便及脊柱变形。较严重的情况是脊椎骨会被压扁而产生驼背、变矮、下背疼痛等情形;如果脊椎极度弯曲、还会引起呼吸困难。腰背疼痛常常表现为起床时痛、步行时痛、站立或坐下时痛、睡觉翻身时痛、安静时痛等等。

病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的常见表现和重要标志。最常见于绝经妇女和老年人。虽然骨质流失是属于正常老化过程中的一部份,但如果骨质丢失得太快,则属于疾病,可能连日常生活的压力都承受不了。一个人如果得了骨质疏松,那么就可能因为骨骼的强度太低,导致一点小外伤就会发生骨折。病人大多是因为突发性的骨折,引起行动不便或剧烈疼痛而求医,但是到了这个时期,都己经太迟了。这种骨折好发于胸腰部,髋部和腕部、股骨颈骨折、脊椎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统称为“骨质疏松三大骨折”。其中以股骨颈骨折的危害最大,约50%的因骨质疏松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在病伤后由于多种并发症而死亡,约50%以上存活患者遗留残废和躯体功能障碍。

在美国,大约超过半数的45岁以上妇女显示有腰椎骨质疏松现象;75岁以上的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达到了90%左右。在我国的北京、天津、上海和湖南调研表明,20.1%的50岁以上人群有骨质疏松。我国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约8400万人,绝经后妇女尤为严重。据统计,在欧洲、美国和日本有7500万人患原发性骨质疏松,美国每年有130万人因此而骨折,其费用超过138亿美元。而我国每年的骨折病人中约有30%是骨质疏松引起的,每年因骨质疏松症造成的骨折高达13万人次,其中有3000~5000人因股骨骨折引起并发症而死亡。骨质疏松症之所以受到如此大的关注,主要的原因在于引起的并发症及后遗症,尤其是股骨头骨折。正如美国医学会所指出的:“老人股骨骨折后,大约有5%―20%的患者在一年内死亡,50%以上的人会造成行动不便,需要终身依赖别人照顾。”

因此,骨质疏松不仅是患者之不幸,同样也需耗费国家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其危害之广之大,令人扼腕。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虽然尚无理想疗法,但根据其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种族、地区、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且已知酗酒、嗜烟、长期过量饮用咖啡和过量咖啡因摄入等均为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方式、合理活动、适当锻炼来防止骨量丢失或延续减少骨量丢失,以达到预防效果。

多从事户外有氧活动和接受日光照,特别是女性在绝经后应经常保持运动;尽量避免不良生活方式,做到戒烟及适度饮用酒类和咖啡等;应调整饮食,注意营养,宜清淡饮食,避免多食高脂、高蛋白质食物,倡导食用牛乳、鱼类、排骨汤、豆类食物、水果和新鲜蔬菜,以保证钙、蛋白等营养素的供应。廖教授特别指出,这一切应从小开始,从青少年时期即应重视有规律和积极主动的运动,争取在年轻时就达到高水平的骨量峰值。从小养成均衡饮食的良好习惯,注意钙元素的足够摄入,每天饮食低钙者,至少应补充800―1000毫克的钙剂。

一旦发现骨质疏松症,应及时改变生活方式,防止病情继续恶化,并尽早上医院接受治疗,与医师讨论,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药物治疗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参加地方性或全国性的骨质疏松症病友团体,这对于病友互相交流防范经验和督促、抵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绝经后妇女、老年人及患有与骨质疏松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疾病的患者应注意防护,避免摔跤和受伤,以防止骨折的发生。

我国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起步较晚,缺乏大样本的骨密度正常参考数据库,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与早期诊断方法也缺乏社区防治试点经验。更让人难堪的是,治疗药物基本都依赖进口,除钙剂外,缺少价廉有效的国产新药。从总体上来说,防治水平低,且效果差,费用昂贵。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研究所自1992年起开始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防治系列研究》。首次建立了我国最大样本的骨密度参考数据库,确定了5-90岁18个年龄层的骨密度正常值,找到了骨丢失的最敏感部位和规律。纠正了有关峰值骨量的一些错误概念,确定了我国南方地区的骨质疏松发病率。为我国骨质疏松社区防治提供了借鉴经验。他们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骨质疏松发病机制新学说。

廖教授他们经过长期积累,发现女性随年龄增长不同骨骼部位峰值骨量出现的年龄各异,其中股骨近端的Ward’S三角区和腰椎侧位峰值骨量出现的年龄最早在20-24岁,前臂远端中段峰值骨量出现的年龄最晚在40-44岁,从而纠正了人们以往认为的峰值骨量的年龄在30-40岁年龄段的错误认识。首次发现女性终生骨丢失量的大部分(约65%)发生在进入老年之前,因而提出女性防止骨丢失和预防骨质疏松的重点应放在中年期。通过研究发现,腰椎侧位测量是早期(55岁之前)诊断骨质疏松的最敏感部位,65岁以后测量髋部和前臂可以提高骨质疏松的检出率。这些研究成果为早期诊断和防治骨质疏松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数据资料。

因此,人们在中年期来临的时候,做一次有针对性的骨密度检查有助于骨质疏松的早期发现和预防。

专家忠告:走出两个认识误区

面对谈到骨质疏松就为之色变的社会氛围,针对各种补钙广告,著名内分泌专家,博士生导师廖二元教授提醒人们要走出两个认识误区。一是补钙并非越多越好,而应适量适时补充;二是虽然骨质疏松并不如大家所想像的那样令人生畏,但它在青睐女性的同时,也同样是男性的健康杀手。

一、钙并非补得越多越好,而应科学合理。

骨质疏松与人体内的钙量息息相关,但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补钙越多,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就越小。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人群每日钙营养素供给量:0-6个月为400mg,7个月-3岁为600mg,3岁至青春前期为800mg,青年期为1000mg,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为1200mg,成人为400mg。人体所需钙元素的全部或大部分可从食物中获得,对婴幼儿、青春期、妊娠、哺乳期妇女及老年人需钙较多的人群,更应强调以食补为主,只有当食物中钙含量低、摄入不足或体内钙丢失过多时,或发现有钙缺乏症状,或有钙磷代谢障碍表现时才需补充钙剂,而不是人人都需补钙。

廖教授指出,选钙应选择易溶解无刺激、酸碱度适中、口感好、易服用、易保存,价格低廉的剂型。正是利用人们的认识误区,许多厂家在钙的名称上玩花样,诸如“活性钙”、“原子钙”、“离子钙”甚至“纳米钙”也纷纷登台亮相,使人们误以为钙越细越好。其实无论是有机或无机钙,都是以离子形式吸收利用的,所谓“离子钙”、“纳米钙”只是商家故弄玄虚罢了。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专家对7种市售钙产品进行了促生长发育、组织中钙存率和增加骨矿物质含量的动物实验,并将结果与碳酸钙(一种最普通且廉价的钙剂)比较,发现在所研究的钙产品中没有一种优于碳酸钙。因此,专家们认为按效果价格比碳酸钙最好。

廖教授指出,补钙有其科学性。因人体内钙都是以离子形式吸收、利用。所以,餐后或餐时服用其吸收率要高于空腹时服用,而且分次小剂量服用比一次大剂量服用的吸收率高,机体缺钙时吸收率高,膳食成分对钙的吸收也有很大影响,如食物中的植酸、草酸可阻碍钙的吸收。

他特别指出了补钙过量的危害。他说,钙是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小的矿物质之一,但摄入过多,不仅造成浪费,也会有不良反应。如果钙摄入过多,会减少锌、铁、铜等的吸收,从而出现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贫血等症状,同时也会造成便秘。此外,会增加结石的危险,有资料表明,长期高钙饮食有促进肾结石的潜在危险,因过多的钙将从肾脏排出,并在肾脏中形成结石。

最后,他再次强调补钙的基本原则应以食补为主,若需补钙必须同时补给适量的维生素D,单独补钙是不合理的,过多补钙更是有害。

二、骨质疏松并非只青睐女性,男性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同样大。

廖教授说,男性同样会得骨质疏松,而且问题并不比女性的小。他说,骨质疏松症在男性族群肆虐的情况可能远比人们的了解来得严重, 在患有骨质疏松症的 2500万美国人中, 有20%的患者是男性。而且,男人的骨质疏松症可能还伴有雄性激素方面的问题, 而男性在传统上比较不会与医师们谈论他们身体上私密的问题, 如阳痿或是不足方面的问题, 以致于发生骨质疏松症方面的问题时都已经是症状比较严重的阶段了。

对于女性而言,更年期的雌激素减少是加速骨质流失的原凶, 而对于男性而言, 雄激素同样具有维持骨质密度的功能, 当雄激素随年老慢慢下降, 通常是50-60岁左右, 骨质疏松症的症状也会加速, 而通常雄激素下降的主要症候就是阳痿与性动力不足方面的困扰。

男性做好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保健工作应注意的事项与女性是一样的。与女性不同的是,男性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变化,要诚实检视自己的性能力,在没有工作压力或疲劳的情况下, 检查自己的性能力与性动机是否有所下降? 如果已经超过50岁, 而发觉性能力有所改变, 最好请教医师并作血液检查雄性素是否下降。在美国, 大约有30%的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有雄性素不足或不足方面的问题。一定不要以年龄大了来解释性能力下降,因为性能力下降可能就已经伴随骨质疏松症!

贴心向导

相关链接: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有三类:一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某些疾病或某些已知原因诱发骨组织内单位体积中骨量减少,骨矿物质和骨基质呈现等比例减少,从而导致骨结构紊乱,韧性下降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二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指随年龄的增加,骨矿物质(钙、磷)和骨基质(蛋白质、水)呈等比例减少,骨组织的微结构发生改变,使其骨组织的正常荷载功能发生变化,骨折危险度明显增加,伴有周身骨骼的疼痛,体态变形以致“驼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两种。三是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如遗传性骨质疏松症等。

骨质疏松的诱发原因

一是营养不合理。如钙质或维生素D、B、B12、K、乳酸等缺乏或吸收不良等,都可能造成骨质疏松症。因此饮食不均衡、肠胃道疾患者均应多补充钙质及维生素。

二是体质差异。种族不同罹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也不一样,白种人、高加索人、东方人是骨质疏松的易发人群。此外,早期停经妇女与有家族病史者易得骨质疏松症。

三是罹患其它常并发骨质疏松的疾病患者以及有骨质疏松家族病史者。原发性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双侧卵巢切除致雌激素减少、肾脏病、肝脏病、库欣综合征等患者,得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较其他人群大。如果家族中有人得过骨质疏松症,其亲属应格外小心。

四是不良生活习惯。文书工作、长期卧床等久坐不动者,由于缺乏运动而加快骨质的流失速度,运动则可减缓骨质流失的速度。此外,高蛋白、高盐饮食,以及酗酒、抽烟、喝大量咖啡等不良生活方式都易得骨质疏松症。体重不足或体型瘦小时,也要注意。

五是使用特殊药物者。如长期服用抗痉挛、抗凝血、含铝制酸剂、类固醇类激素、甲状腺激素制剂等药物,以及癌症病人接受化学治疗,均会影响钙吸收与代谢,使骨骼更脆更疏松,造成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患者要做的检查

(1)血钙:正常状态下,人体内血钙维持稳定。骨质疏松症患者血钙一般可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但个别患者因骨质疏松严重,而且发展较快,使骨的吸收过程较快,血钙就可能会升高。

(2)血磷:磷在骨骼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促进骨基质的合成和矿物质的沉积。骨质疏松者血磷浓度常降低,使骨吸收过程加快。

(3)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中碱性磷酸酶与骨化有直接联系。碱性磷酸酶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碱性磷酸酶升高时,骨密度则降低,但老年人骨质疏松者,血清碱性磷酸酶一般在正常范围内。

篇4

作者单位:467000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管理处骨质疏松是骨折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并导致骨脆性增加。早期不能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及固定时间长是腕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1]。骨折后肢体固定的范围越广,时间越长,骨质疏松就越严重,但这种原因造成的骨质疏松都是由于废用所造成的。临床症状常缓慢发生,往往被人们忽视。X线片显示骨密度低,骨折后引起的废用性骨质疏松是局部性的,与老年人的全身性骨质疏松有所不同。因此,腕部骨折后进行积极主动的功能锻炼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并辅以相应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现就我院32例腕部骨折患者的治疗护理体会给予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男,18例,女,14例,年龄15~56岁。手法复位25例,手术复位7例。X线片示骨折错位。患者均为外伤性骨折, 伤前腕部无其他骨病。

2护理

2.1局部理疗用红外线灯进行局部理疗,可以消除肿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1~2次/d,15~20 min/次。中药湿热敷疗法, 清热通络、 活血化瘀,通过释放大量热能,使药物透入局部,达到改善患部血液循环,松解粘连, 消肿止痛, 再配合综合的功能锻炼,使关节功能得以恢复。

2.2功能锻炼腕部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淋巴回流,静脉回流,达到消肿和改善血循环的作用。对关节活动、增加肌力,防止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有较好的作用。在伤后2周以内,局部反应明显,肿胀达最大限度,骨痂尚未形成。此阶段主要锻炼肌肉,使肌肉收缩和舒张,用力握拳和充分伸展手指。腕关节在伤后 4 周左右开始进行较大幅度的关节活动。可适量以轻微的屈伸来锻炼患侧手指间的关节。中后期可以加强运动量,这时,外固定已解除,要通过全面的肌肉和关节锻炼,逐步恢复腕部的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准,有时练习可产生轻微疼痛,但在活动停止后,疼痛应消失。

2.2.1腕关节活动法腕关节正常活动度:背伸60°~70°,掌侧屈45°,尺侧偏30°~40°,桡偏20°。①两手相握用健侧手帮助患侧手作腕部的背伸、掌屈、内收、外展等活动。②两手掌相对练背伸,两手背相对练掌屈。③用健手帮助患手使腕向尺偏,桡偏活动。④手持哑铃作腕屈练习。⑤往地上拍小皮球,练腕关节屈伸活动。⑥腕关节作环绕动作。⑦手掌平放在桌面上,上肢垂直与桌面,练背伸。

2.2.2肌力训练以主动运动、 抗阻运动为主, 配合器械训练, 来增强屈腕肌群、 伸腕肌群、 屈指肌群、 屈掌指关节肌群、 对掌肌群的肌力。

2.3平衡饮食饮食要营养丰富。适当多吃一些辣椒、西红柿、苋菜、青菜、萝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骨痂生成和伤口愈合。还需补充锌、铁、锰等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有的合成骨胶原和肌红蛋白的原料,有的参与组成人体代谢活动中的酶;如动物肝脏、海产品、蘑菇、鸡蛋、麦片、乳酪等。

2.4观察血运情况石膏固定后,要注意观察受伤肢体的末梢循环,每隔一两个小时看一次,看手指有无发紫,询问患者有无肢端麻木。用指尖轻轻按压患者的指甲,如放松后很快充血红润,说明末梢循环良好,否则应警惕。试着扳动伤肢的手指或脚趾,看有无剧痛。如有这些症状,或发现皮肤起水泡、感觉减退,可立即解除石膏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5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也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方法[2],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使其真正了解和接受,不断获取相关健康知识,减少或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使疾病得到很好的恢复。摔伤后的48 h内不能热敷、搓揉,也不宜用活血化瘀喷剂进行擦抹,这样都会造成毛细血管迅速膨胀,加大血肿和疼痛感。受伤后应尽快就医,尽量减少受伤部位的活动。医务人员应和患者积极沟通,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讲解锻炼的重要性、原则、方法、注意事项,使患者对于疾病有正确的认识,积极、主动地进行功能锻炼。饮食要合理,多食一些含有骨胶原的食物,因其促进骨的再生。骨折后需要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患者思想负担过重,害怕过早活动会影响骨折愈合或已愈合的骨折再次折断,面对患者的疑虑, 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工作,使其打消顾虑,放下心理包袱,积极应对骨折后的康复治疗。

2.6药物治疗正确认识骨折后骨质疏松的治疗,只有对骨质疏松症进行持续的药物治疗,才能预防再一次的骨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骨的代谢是由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两种细胞起作用的结果,这个过程与激素及许多细胞因子都有着直接联系,钙是骨组织较主要的原料之一,因此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还需联合不同的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钙剂的补充是所有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基础。而维生素D不仅能帮助肠道钙的吸收,还能增加骨骼肌的肌力。因此,钙剂与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基本补充剂。

通过对腕部骨折患者积极有效地康复锻炼,配合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健康教育等有效护理干预,使患者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发生得到遏制,取得很好疗效,疾病康复时间大大缩短,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骨质疏松;健康教育;预防护理

目前全世界至少有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我国发病人数已逾1亿,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月20日定位“国际骨质疏松日”。我国目前已将骨质疏松与糖尿病、老年性痴呆一起列为“十一五”期间三大重点攻关的老年性疾病。

骨质疏松症是指一种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显微结构为特征,并引起骨的脆性增加,骨的强度降低,在无创伤、轻度和中度创伤情况下,骨折危险度增加的疾病,此时骨矿物质与骨基质等比例减少。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分为2型:I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I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者都属于退行性的骨质疏松症。

骨组织分为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的功能包括支持、保护、运动、造血和参与钙、磷的代谢。骨的代谢活动受到神经、内分泌、饮食习惯及运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正常情况下,骨组织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骨生成与骨吸收保持动态平衡。如果破骨细胞功能增强,骨吸收增多,就会出现骨质疏松。对骨代谢影响较大的内分泌因素有:

1 甲状旁腺激素,使骨细胞溶骨作用加强,增强破骨细胞的活性,使血钙升高。

2 降钙素,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对抗甲状旁腺激素,减缓骨吸收。

3 生长激素,可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加速骨形成。

4 雌激素,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激活骨形成因子,对抗甲状旁腺激素,增强降钙素分泌。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高发病种,典型的症状是疼痛、身高缩短、驼背、胸廓变形导致呼吸困难,而最大的危害是极易导致骨折。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已经成为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1 中国专家推荐的诊断标准分为以下两部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分别选用:

1.1 标准差法:①BMD(髋骨骨密度)低于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1个标准差之内为正常;②BMD低于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1~2个标准差之内为骨量减少;③BMD低于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2标准差以上为骨质疏松症,若同时伴有身体一处或多处部位骨折者为重度骨质疏松症。

1.2 百分率法:①患者BMD比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减少1%~12%为基本正常;②患者BMD比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减少13%~24%为骨量减少;③患者BMD比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减少25%以上为骨质疏松症,若同时伴有身体一处或多处部位骨折者为重度骨质疏松症。

2 骨质疏松患者的三级预防措施

2.1 一级预防--无病防病

2.1.1 首先要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必须摄取足量的钙和合理的营养,因为合理的平衡膳食和科学烹调可以有效提高钙利用率,避免进食高盐及高动物蛋白饮食,同时要避免过度吸烟、饮酒、咖啡、可口可乐,减少尿钙和粪钙的排出。

2.1.2 坚持适量的负重运动,如游泳、跑、跳、体操等,以加强骨骼和肌肉的锻炼。

2.1.3 要减少骨量的丢失。对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尽早识别并加以纠正。

2.2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骨密度检测是骨质疏松的一项突破性进展,对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预测骨折风险和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均有重要意义。因此老年人每年定期监测骨密度,以及时发现低骨量,并加以干预,预防发生骨质疏松。应尽早进行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缓解骨痛,提高生活质量。

2.3 三级预防-综合防治

以综合措施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肌力和反应力,提高其平衡和反应能力,防止骨折。老年人不要参加剧烈活动,不要举重物,避免在黑暗中及太光滑或有障碍的地面行走,穿舒适而耐磨的鞋,尤其天寒地冻,更要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外伤,防止骨折。加强及时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对已丧失劳动力或致残者,采取积极的康复措施,尽量恢复或保留功能。

3 预防和护理指导

3.1 疾病知识指导:向患者宣传骨质疏松症的一般知识和治疗预防要点,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用药及日常饮食调养,使患者对该病有系统的了解。取得患者的合作,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3.2 合理膳食:为了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首先应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注意合理膳食搭配。对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强调补充足够的钙,特别是饮食钙尤为重要。保证每日摄入钙的标准量在1000~1200mg以上。防止夜间骨质丢失,可嘱患者睡前饮牛奶,为防止便秘,酌情增加水果、蜂蜜等的摄入。指导患者选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低脂或无脂牛奶、酸奶、深绿色蔬菜豆类和豆制品、虾皮等。服用钙片时应避免同时食菠菜,因菠菜会与钙形成复合物而影响吸收。

3.3 功能锻炼: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是防止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措施,体育锻炼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顺其自然,劳逸结合,循序渐进,适可而止。一般采取简便易行积极有效的活动方式,散步、慢跑、或健身操等户外活动。鼓励患者多晒太阳,以增加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

3.4 合理用药:目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较多,主要包括激素替代疗法、钙剂、维生素D及衍生物、中药治疗等。在各种药物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以防不良反应发生及药物中毒,并且不论使用何种药物都必须补充钙剂。补钙坚持1年以上,才有增加骨密度的作用。女性20~50岁需1000毫克/日,50~60岁(绝经后)需1000~1500毫克/日,>65岁需1500毫克/日,男性20~50岁需1000毫克/日,>65岁需1500毫克/日。补钙过多还可引起高血钙,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故服药1个月后应检测血钙浓度,以后3~4个月定期测一次。补充钙制剂的同时应补充维生素D和磷元素。钙磷比为1:1~3:2。适量补充维生素K,它有助于骨钙的沉积。

3.5 自我防护:骨质疏松患者骨骼松脆,易发生骨折,所以必须防治滑倒、摔倒。避免在雨雪天气外出,外出有人陪伴,挽扶。浴室地面有防滑设施,并有足够的照明,跨越台阶应小心,乘坐汽车要扶稳,下蹲时腰背要挺直,避免提重物,上下楼梯扶扶手,借助手杖。

4 预防OP健康教育内容

4.1 预防OP的整体策略包括:年轻时建立骨质,增强骨库;成年和老年期间保持或减少骨质流失,特别是女性更年期后;老年人特别注意饮食,增强体力,防止跌倒;保护骨质不是一时兴致,需要一生的坚持。

4.2 预防OP要有完整的计划

4.3 均衡饮食,保持适当体重多吃钙质食物,如奶类(1ml牛奶=1mg钙)、豆类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蛋黄、肝脏等。有利于补充钙质和骨质的贮存。

4.4 经常运动,保持良好姿势适当的负重运动给骨骼应力刺激,刺激骨生长,防止骨质流失,而且适宜的运动能加强肌肉能力和反应力,减少跌倒的机会。运动要安全、有效,多做户外行走、慢跳、伸展运动,避免做弯腰、抬物等动作。

4.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过度喝酒及吸烟对骨骼有害,引起骨质的流失。因此必须戒酒、戒烟。

4.6 家居安全,预防跌倒老年患者运动及感觉功能退化,反应慢,应多适宜运动增强反应和平衡力。清除房间里及周边的环境障碍,保证行走安全。

篇6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山西太原 030001

[摘要]目的 研究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的优化方案。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100例,按硬币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应用钙剂+骨化三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为实验组病例应用降钙素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平均骨密度为(0.76±0.32)g/cm2,疼痛评分为(2.01±0.12)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钙剂+骨化三醇+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优化方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4(b)-0082-02

[作者简介]杨娜(1980-),女,山西运城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老年病科工作。

老年人骨弹性减弱,强度降低,脆性增加,骨折的危险性较高。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用合适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可恢复伤肢的活动和负重功能,延缓骨质疏松进展,降低再发骨折风险[1]。该研究为2012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5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用钙剂+骨化三醇+降钙素治疗,效果十分满意,临床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00例,经X线检查后可见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将10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男女比例16:34,年龄65~86岁不等,平均(71.42±2.51)岁;对照组:男女比例15:35,年龄64~87岁不等,平均(70.42±2.52)岁。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该次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代谢性疾病、肝肾功能异常、糖尿病等严重疾病患者。比较两组骨折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

两组病例均曾接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

1.2.1 对照组 应用钙剂+骨化三醇治疗对照组,碳酸钙D3片,1片/次,1~2次/d;骨化三醇胶丸,每次1粒(0.25?ug),2次/d。用药3个月后评价疗效。

1.2.2 实验组 在此基础上为实验组病例应用降钙素治疗,鲑鱼降钙素鼻喷剂,200?IU/d。用药3个月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评定[2]

3个月后,通过双能量骨密度仪测量两组患者骨密度值;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疼痛情况,并进行临床比较。

1.4 数据处理

借助spss 11.0统计学软件处理各项资料,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以(x-±s)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3个月的治疗,治疗期间均未发生骨折。实验组平均骨密度为(0.76±0.32)g/cm2,疼痛评分为(2.01±0.12)分,对照组平均骨密度为(0.72±0.12)g/cm2,疼痛评分为(4.06±1.22)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钙是人体骨骼结构和生命活动的重要元素,钙排泄过多或摄入不足可导致体内钙缺乏,引发骨质疏松症。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80%的骨折发生于年龄>60岁的妇女[3-4]。骨质疏松症为多因素疾病,临床特点主要为骨形成相对不足、骨吸收相对过渡,可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镇痛解痉、舒筋活血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原则,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用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具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临床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和手段较多,基础药物包括钙剂、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作用制剂。有学者[5]观察了药物治疗骨折疏松性骨折的实际效果,80例患者经钙剂、骨化三醇、降钙素治疗6个月之后,骨密度值明显上升,疼痛评分明显下降(P<0.05),提示钙剂、骨化三醇、降钙素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平均骨密度为(0.76±0.32)g/cm2,疼痛评分为(2.01±0.12)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似于相关文献[6-8],提示钙剂、骨化三醇、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可提高平均骨密度值,降低机体疼痛感。

骨质疏松性骨折早期,骨吸收增强,破骨细胞活跃,骨量快速丧失,给予患者较强的抗骨质吸收药物,可抑制骨丢失。有计划的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可促进骨折恢复,钙剂补充是提高骨峰值、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营养素,合理补充钙剂可维持老年期皮质骨骨量。此外,钙剂和维生素D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基本药物,可增加钙在胃肠道吸收,促进肾脏对钙再吸收,促进骨细胞分化。除增加骨量、降低再骨折率外,维生素D还具有改善神经功能、肌肉功能的作用,可防止机体摔倒。

骨化三醇是一种人工制造的钙化三醇,可刺激小肠转运钙的作用,促进小肠吸收钙,还能和甲状腺激素产生协同作用,促进钙吸收,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降钙素能刺激软骨内骨化,增加骨痂血管,加快骨痂成熟。临床研究证实,降钙素益于骨折愈合,破骨细胞具有丰富的降钙素受体,降钙素能短时间内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破骨细胞数量,抑制骨吸收,有效抑制骨折疏松症造成的疼痛感。本研究结果亦显示,鲑鱼降钙素能抑制骨吸收,提高成骨细胞增殖,诱导成骨细胞分化,并调节钙磷代谢,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联合用药可提高骨密度,恢复骨强度,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或复发率。体型瘦小、年龄>65岁、过早停经或长期应用皮质激素的妇女,都应早期采用骨质疏松预防措施,防止骨折。若患者已经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接受后也应给予骨折复发预防措施。该研究结果显示,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预防中,三种药物联合应用较两组药物联合应用效果更佳。但本研究仅对两组病例进行了3个月的观察,观察时间相对较短,尚难确定联合用药在降低新发骨折发病率方面的作用,因此,有待业内人士做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钙剂+骨化三醇+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

参考文献]

[1] 杨刘柱,陈仲,严鑫平,等.椎体骨水泥注入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7(39):6265-6270.

[2] 张雪绢,赵刚,尚炜.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手术期的药物治疗[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9(2):214-218.

[3] 贺良,钟伟,李宁.骨科医生重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及预防吗[J].实用骨科杂志,2009,9(4):241-244.

[4] 聂玮,李晓林.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1(8):606-610.

[5] 徐保生,魏双胜,杨鹏.椎弓根钉结合PKP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1(35):16-17.

[6] 张波.可膨胀椎弓根螺钉在骨质疏松性脊柱固定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2(24):53-54.

[7] 郝成俊,崔丙军,崔文峰,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5):51-52.

篇7

【关键词】 运动疗法;骨质疏松;骨折

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绝经是不可避免的生理现象,而老年女性绝经后易出现内分泌紊乱,导致骨量加速丢失、骨转换增加等极易引起骨折,因此,对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骨折的预防更应引起重视[1]。本文分析运动疗法对预防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骨折的运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6月,共有194例均为绝经女性患者,年龄50-65岁,平均(55.6±7.4)岁,绝经时间2.5-20年,平均(8.7±4.5)年。收纳标准:①具有骨质疏松骨折危险因素、曾患骨折、家族内多骨质疏松成员等;②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符合下列标准[2]:骨量减少为L1-4、髋部骨密度总测量值(T-SCORED)介于-1SD及-2.5SD之间;③无重要脏器官病变、无恶性肿瘤、风湿性疾病等影响研究结果的相关病症。两组女性年龄、身体状态及绝经史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本临床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训练方法 两组均进行骨质疏松宣教,嘱饮食注意钙的摄入,戒烟、戒酒、防止意外受伤等,并每日服用钙尔奇碳酸钙D3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运动疗法:①腰背部肌肉力量练习:行坐位―俯卧位变换锻炼,每次5-10min,每周3-5次;②腹部肌肉力量练习:受试者取仰卧位,单膝弯曲,未弯曲一腿伸直并保持离床10cm,维持10s后交换双腿,每次10-15次,每周3-5次;③上肢肌肉力量练习:行轻度或中度抗阻运动如哑铃、沙袋、弹簧、橡皮筋等,每次10-15min,每周3-5次;④下肢肌肉力量练习:脚踝部捆绑适宜重量沙袋步行15-20min,每周3-5次。一个月后评估两组受试者情况。

1.3 评价项目 ①骨密度测定:使用骨密度检测仪对试验前后L1-4骨密度进行测量,计算骨密度值变化率[2],计算方法:骨密度变化率=(试验前骨密度-试验后骨密度)/试验前骨密度×100%;②疼痛改善情况:疼痛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受试者于标尺上选择刻度,0为无痛,10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记录两组患者试验前后平均VAS评分。对两组受试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随访中统计其骨折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a=0.05。

2 结 果

2.1 骨密度对比 两组受试者试验后骨密度均存在上升,观察组骨密度变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 疼痛改善情况 观察组、对照组试验前VAS评分分别为(6.5±2.4)及(6.3±2.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0.3337,p>0.05),试验结束后,观察组VAS评分降至(3.5±1.3),对照组降至(5.4±1.6),两组VAS评分均有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t=7.5317,p

3 讨 论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低、骨显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易导致骨折[3]。目前该病症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费用高、疗程长,且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已发生骨折的患者,骨质疏松情况加剧极易导致二次骨折或骨折部位严重受损,因此,对于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运动可促进骨内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提高骨细胞活性,抑制骨内钙元素溶解,促进新骨形成;绝经后妇女坚持运动可提高雌激素分泌及活性,增加骨钙含量[4];全身血液循环及体液调节可收到促进,进一步加强钙、磷、锰等成骨元素的吸收,形成良性循环,促进骨生长。

此外,由于老年女性缺乏运动,平衡性及协调性明显降低,易滑到、跌伤,而通过运动,该群体肌强度、灵活性均有所上升[5],减少应力性骨折发生的危险。

观察组采取综合运动疗法,对易出现骨折的腰腹部、四肢进行了强化锻炼,并辅以钙元素摄入,在疗程结束后其骨密度上升8.6%,1年内仅有4例发生骨折,而未采取运动疗法的对照组,仅服用钙尔奇D,骨密度上升4.1%,1年内13例受试者出现骨折,可见运动疗法对患者骨密度增加及预防骨折均较单纯补充钙质有显著的优点,这主要是因为适当局部运动对骨应力调节具有积极作用,可调节骨的生长发育,增加骨量;在疼痛评分的对比中,观察组平均VAS降至3.7分,而对照组仅降至5.2分,说明运动疗法对骨质疏松出现的神经性疼痛、骨痛等症均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慧星,张玲,黄飞龙,等.跟骨超声骨密度测量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醮康复运动指导[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158-159.

[2] 杜晖.运动与女性骨质疏松[J].四川体育科学,2010(4):37-39,72.

[3] 刘开渊.运动疗法在预防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骨折中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9):3246-3248.

篇8

目前,骨质疏松的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指从儿童、青少年做起,注意膳食营养,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二级预防主要指中年人,尤其是妇女绝经后,骨量丢失加速。预防方法是每年一次骨密度检查,平时注意补充雌激素、维生素D或钙剂。三级预防主要是对已确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积极遵医嘱服用药物治疗,避免外伤,如有骨折应积极手术治疗。

【补钙的基础营养】

充足的维生素A、C、K和微量元素镁、钾、锌、铜。

适量摄入蛋白质:高蛋白——增加钙排泄、减少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低蛋白——影响骨胶原蛋白的形成。

适当的钙磷比1∶1~2∶1。

减少钠盐、磷酸盐的摄入。

每天摄入充足的钙

中国营养学会对成年人钙的推荐摄入量为800微克。一般来说,每天进食奶类及奶制品300克,大豆类及坚果30~50克,通过这两者摄入的钙可以达到400毫克;进食蔬菜类300~500克和水果类200~400克可摄入钙约400微克;其他食物可以摄入100微克左右。这样,人每天钙的推荐摄入量就能达到标准。

奶类及奶制品

乳钙的特点:含量丰富,吸收率高;

合理饮奶:加热<100℃。每日饮用量≤500ml;

老年人/围绝经期妇女:低脂奶或脱脂奶;乳糖不耐受者可以喝酸奶。

豆类及豆制品

大豆类如黄豆、黑豆、青豆,豆制品如豆腐、豆腐干等都是钙含量较高的食物。每天可适当多地摄入。大豆及豆制品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更有利于钙的吸收。

蔬菜

高钙的蔬菜(每100克含钙量微克)有:菠菜(70)、干香菇(83)、小白菜(86)、油菜(140)、芹菜(160)、香菜(170)、苋菜(200)、黑木耳(247)、紫菜(264)、干黄花(463)、芝麻酱(1170)。

补充维生素D靠晒太阳

篇9

一颗小石子 摔出大问题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71岁的王奶奶是一位退休教师,每当天气好时她喜欢和老伴儿一起在小区附近的公园散步;近来,王奶奶看了足底及手掌穴位反射保健的节目后,就喜欢上了在公园里的鹅卵石小路上倒走,边走边在身前和身后交替拍手。一天早上,王奶奶倒走锻炼时脚不小心踩在一颗松动的鹅卵石上,身体一下失去平衡,侧身倒在地上。老伴儿及周围的人赶紧上前搀扶,不料王奶奶却一直喊右侧腿痛不能站立。

王奶奶被诊断为右侧股骨颈骨折、骨质疏松。经过科室专家的共同讨论,最终手术医生为王奶奶选择了创伤相对较小,同时又能对骨质疏松患者提供相对较强支撑力的骨水泥强化股骨头置换手术。为什么对年轻人来说再普通不过的一次摔倒,会给王奶奶造成如此大的损害?原来这一切都是骨质疏松惹的祸。

股骨颈骨折危害大 老人尽量远离它

老年人一旦发生股骨颈骨折,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严重时可导致自然寿命的缩短。对于年龄较高、身体条件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来说,如果对其施行保守治疗,通常需要不少于8周的严格卧床,限制患侧髋关节的活动。长时间的卧床可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肌力下降;骨质流失,使骨质疏松进一步加重;还可导致双下肢静脉回流不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促使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而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液回流致心肺脑等多个脏器,引发肺栓塞、脑梗、心梗等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

此外,疼痛和长时间的卧床还可使患者呼吸动度减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容易继发坠积性肺炎,严重时常可危及生命。

即便是实施手术,除了手术本身造成的组织损伤、失血等二次创伤打击之外,也常常不可避免地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折不愈合,以及内固定物相关感染等。

防治骨质疏松 生活方式很关键

做好以下5点让骨骼更坚强

调整饮食结构,保持酸碱平衡。老年人如果摄入过多谷物、肉类、鱼虾、糖和酒等酸性物质,会加重酸性体质导致骨质流失。应多食用水果、蔬菜等碱性食物,使每天摄入酸/碱性食物的比例保持在1∶4。同时还要多摄入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例如骨头汤、牛奶、胡萝卜、黄豆、芹菜等。避免摄入过多的盐以及蛋白质,以防钙流失增加。利用科学的饮食来减少骨质的流失是再好不过的方法。即使骨质疏松患者,通过改变日常饮食,同样能够起到促进钙的吸收,减轻骨质疏松的作用。

改变生活习惯,远离烟酒咖啡。吸烟、喝酒会导致或加重骨质疏松。研究表明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过量饮酒则会造成骨骼新陈代谢障碍;此外喝浓咖啡可增加尿钙排泄,影响人体的钙吸收。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戒除这些嗜好,保持一副硬朗挺直的身板。

适当运动,促进维生素D合成。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骨量的维持。绝经期妇女每周坚持3小时的运动,可使总体钙量增加。同时户外运动还可接受充足的日光照射,而日光照射能够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进而增加人体对钙的吸收。坚持运动还能提高身体各部位的灵敏度以及平衡能力;相反,长期不运动可导致废用性骨质疏松。

保好乐观心态,保持弱碱性体质。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老年人也同样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压力过大可造成人体酸性物质蓄积,进而影响到人体骨骼的代谢。因此,老年人要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有助于保持弱碱性的体质,预防骨质疏松的形成。

适当辅助药物,补充定量钙剂。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吸收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钙质和维生素D的吸收减少可影响骨质的形成,因此,老年人可适当地通过补充一定量的钙剂和维生素D来预防或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

锻炼方法:倒走、踩鹅卵石不可取

骨质疏松能否锻炼?能否倒着走?能否走鹅卵石?

任何形式的躯体锻炼,对预防或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都是有帮助的,因此鼓励骨质疏松患者多进行柔和平缓的身体锻炼,但一定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安全性。由于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其自身的骨骼强度下降,脆性增加,如果锻炼过程中使用蛮力、暴力,或者不小心摔倒、扭伤都有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一些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一阵剧烈的咳嗽就有可能导致胸腰段椎体的压缩性骨折,因此锻炼一定要柔和平缓。此外,在锻炼形式上,要确保躯体的平衡稳定,避免一切存在潜在摔倒风险的锻炼。

倒着行走时,身体重心后移,眼睛无法观察到行走方向的路面情况,一旦被障碍物绊倒,手脚难以快速灵活地做出反应,极易摔倒,而摔倒恰恰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应避免的危险因素。因此,骨质疏松患者一定要格外小心,最好不要采用倒走的方式。

近年来,十分流行按摩刺激足底穴位的保健方法,鹅卵石路面应运而生,大大小小的公园随处可见这样的路面,我们暂且不谈鹅卵石对足底的按摩保健作用,就日常生活及临床实践中所见而言,鹅卵石路面确实增加了老年人摔倒的风险。鹅卵石路面是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质地坚硬而又光滑的石头铺设而成,因此,走在上面容易被突起的石头绊倒;此外,如果石头松动或石头表面被水浸湿就更加光滑,稍有不慎就有滑倒的可能。因此,从防止意外摔倒的原则上讲,骨质疏松患者还是小心为好。

急性骨关节炎是否一定要卧床?越疼越走对不对?

骨关节炎是由多种因素导致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形成的关节疾病。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急性疼痛发作时,不一定需要卧床,但一定要限制关节的活动或负重,以免加重炎症反应。同时,行走过程中产生的强烈疼痛可导致周围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极其不利。而对于一些慢性疼痛的老年患者,通过适度科学的锻炼,能够起到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有助于慢性疼痛的缓解。

日常应注意的问题,加强无障碍防护

患有骨质疏松的老人日常生活中最需防范的是意外跌倒,据估计,大约有一半患者的骨折是发生在家中浴室,所以无论是居家生活还是外出都应注意无障碍防护。特别是对同时患有帕金森氏症、中风或身体虚弱,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家人及患者本人更应加强防护。平日里可做一些简单功能锻炼,保持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的灵活性,如散步、慢跑、蹲下起立。

对于中重度骨质疏松的患者,其骨折的风险较高,可选用支具保护胸、腰椎,同时积极科学地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以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已发生骨折的患者,治疗后最好由医师帮其选定相应支具进行保护。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建议使用拐杖以降低摔倒的风险。

补钙误区多

1.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

所谓安全的补钙,主要是担心补钙过量的危害。而我国多次营养调查结果均显示,在国人的营养摄入中,钙是缺失最严重的营养素,人均每天钙的摄入量仅为391 mg,尚不足营养协会推荐量的一半,其中老年人缺钙更为严重。因此,日常饮食尚不能满足健康人群对钙剂的营养需求量,而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食物补钙更是杯水车薪。食物中钙的含量较低且不固定,消化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利用率偏低,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消化机能下降,难以通过增加饮食量来满足机体对钙的需求。因此,药物补钙有其必要性,只要按照推荐剂量服用,是安全的。

还有就是担心钙剂本身的副作用,我们日常所使用的补钙药物都是采用钙盐加一定的辅料而制成的钙剂,因此其副作用主要来源于钙盐阴离子根的生成物及辅料,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食物中奶制品、豆制品等高钙食物的比例,减少钙剂的使用;二是选择含钙比例高、安全性好的钙剂,最终通过食补和药补的结合达到科学、安全、有效补钙的目的。

2.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补钙虽然是治疗骨质疏松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众多,一味单纯地补钙有时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以下是常见的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在补钙的同时针对病因进行纠正,往往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①营养不均衡。骨质疏松的发生除与机体钙缺乏有关外,还与多种营养的摄入不均衡有关。例如:维生素D具有促进小肠对钙吸收的作用。如果人体对维生素D膳食摄入不足或缺乏日照等,就会造成体内维生素D水平过低,影响钙的吸收;如果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皂钙,从粪便排出;长期蛋白质缺乏,可导致骨基质蛋白合成不足,新骨生成减少,若同时存在钙缺乏,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就会增加。

②内分泌失调。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下降是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原因。雌激素减少,会加速骨量的流失,使骨密度下降。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糖皮质激素能抑制成骨细胞活动,影响骨基质的形成,增加骨质吸收,使骨骼变脆。此外,雄激素缺乏、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降钙素分泌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减退、垂体功能紊乱等都可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③年龄和性别影响。骨质疏松多见于65岁以上的老人和绝经后的妇女。一般情况下,人体90%的骨量累积在20岁前完成,在30岁左右达到骨峰值。骨密度峰值期过后,破骨细胞相对活跃,开始出现生理性的骨量减少,骨量将以每年0.2% ~0.5%的速度递减。女性绝经、男性60岁以后减少更加明显。

④活动锻炼不足。运动是刺激成骨细胞活动的重要因素。运动不足,特别是户外运动减少,一方面将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影响骨骼的重建;另一方面接受紫外线的机会减少,维生素D合成降低,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使骨质变得疏松。

综上治疗骨质疏松时,最好首先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由专科医师做出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3.钙补得越多越好

钙(Ca2+)在人体内属常量元素,人体内含1000~2000 克钙,是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元素,钙在维持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尽管如此,但并不是钙补得越多越好,过多的钙吸收入血可使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高,引起高钙血症;此外,有研究还称,钙摄入过多还可能增加罹患肾结石的风险;不仅如此,钙剂中的辅料成分及钙盐阴离子根的生成物也可对人体构成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补钙不是越多越好。按照营养协会的建议,每日摄入钙量为800~1000mg,治疗剂量的钙可加量至1200~3000mg,具体用量还要根据病情而定。按照营养协会的推荐剂量或专业医师的处方补充钙剂通常是安全的。

专家简介

周君琳,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副主任。

从事骨科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20余年,多次赴国内外学习、交流,积极将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大胆创新,主要诊治脊柱和四肢的骨关节损伤和疾患。先后担任省级以上科研课题9项,获省部级以上科学奖励3项,40余篇。

现任朝阳区创伤急救绿色通道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显微修复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医药保健康复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骨与关节损伤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脊柱关节疾病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创伤分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骨伤学组委员等。

食疗方

现代营养学认为奶制品和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钙质,多食用此类食物能够增加饮食中钙的摄入,对骨质疏松患者非常有益。而传统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所以治疗上多采用补肾强筋健骨的办法,选材上坚持“以脏补脏”,即老百姓所说的吃什么补什么,所以常选用动物的骨头作为食疗的主材料。坚硬的骨头经过长时间的煮沸,能够释放出大量钙离子和骨胶原蛋白,恰恰是骨质疏松患者所需要的天然钙剂,因此这一点与现代医学的观点不谋而合。以下摘录的几个食疗方,供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选用参考。

黑豆猪排骨汤:

黑豆50g,鲜猪排骨150g,先将黑豆洗净泡软,与猪排骨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煮炖至黑豆熟烂,加入食盐调味即可食用。此方具有补肾活血、祛风利湿的作用。

桑椹牛骨汤:

桑椹子25g,牛骨250g。先将桑椹子洗净,加酒、糖少许蒸制,再将牛骨置于砂锅中,以旺火煮沸,撇去浮沫,加姜、葱改用小火炖煮至牛骨发白,表明牛骨中钙、磷、骨胶原蛋白等已溶解于汤中,即可捞出牛骨,加入蒸制好的桑椹子,再煮20分钟,调味即可饮用。此方具有滋阴补血、强筋健骨的作用,特别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同时伴有神经衰弱的患者。

淮杞甲鱼汤:

淮山药18g,枸杞子15g,骨碎补10g,活甲鱼1只(重约500g)。先将甲鱼宰杀去内脏洗净,连甲壳切块,再将骨碎补用纱布包好,与淮山药、枸杞子、甲鱼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及姜、盐、料酒少许,用文火炖煮至甲鱼熟烂,分早晚两餐吃甲鱼肉、淮山药、枸杞子喝汤。此方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健脾的功效。

核桃莲子补肾粥:

篇10

啤酒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这项研究调查了1700名平均年龄为48岁的健康女性,因此具有相当的客观性。但是啤酒是如何作用于女性的呢?

对于这样结果出现的原因,专家解释,啤酒中的黄豆苷元和染料木黄酮复合物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幕后英雄”。原来,早在10年前,科学家就已发现啤酒中含有此类物质性雄激素,能能帮助女性保持骨骼健康,而这次的调查给曾经的研究提供了有利证据。

研究员指出,这两种物质都属于植物性雌激素,能够刺激女性骨骼的发育。此外,啤酒中还含有原硅酸,而硅元素在骨骼形成中发挥主要作用,能为骨骼提供硅元素,因此啤酒中的大量硅元素对强健人体骨骼大有益处。因此,专家也建议女性可以适量饮用啤酒。

你不知道的作用

我们对于啤酒的诟病,一直都是来自于过量饮用所致,如果适量饮用,除了预防骨质疏松之外,还有不少其他好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啤酒的作用吧。

1、助消化:啤酒中主要含有大麦、醇类、酒花成分和多酚物质,能增进胃液分泌,兴奋胃功能,提高其消化吸收能力。

2、提神:啤酒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具有清新、提神的作用。适量饮用可减少过度兴奋和紧张情绪,并能促进肌肉松弛。

3、护眼:啤酒含大量维生素B族,特别是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核黄素)。维生素B12:对抗贫血和调节大脑中枢神经代谢机制有一定好处。维生素B12对保护视力有重要作用。

4、利尿:啤酒中低含量的钠、酒精、核酸能增加大脑血液的供给,扩张冠状动脉,加快人体的代谢活动。

5、减肥:啤酒能起到很好的减肥效果。因为啤酒中含有非常少的钠、蛋白质和钙,不含脂肪和胆固醇。对抑制体形的过快增长非常有效。

(摘自《全球医院网》)

科学护理腹泻宝宝/沫妈

注意营养的摄取

宝宝腹泻时消化道功能虽然减弱,但仍可消化吸收部分营养素。所以,吃母乳的宝宝还是要继续吃母乳,只要宝宝想吃,就可以喂;吃配方奶的宝宝每次奶量可根据宝宝的需求供给;已经吃辅食的孩子可以添加含盐分的米汤、胡萝卜水、新鲜蔬菜水以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此时要注意的是不要给孩子从未过的食物。

保证充足的水分

当宝宝腹泻严重或呕吐严重时,如果水分丢失量大于摄入量,就会造成脱水。小儿脱水会出现如精神差、发热、口唇黏膜及皮肤干燥、皮肤弹性差、前囟(前脑门)凹陷、眼窝凹陷、泪少或无泪、尿量减少甚至无尿等现象,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所以,腹泻的孩子,液体的摄入量一定要得到保证。

及时检查造成婴儿腹泻的原因有多种,宝宝腹泻时,家人应及时送宝宝的新鲜大便进行实验室检查,以协助判定可能的病菌。对于由病毒导致的腹泻病,要做好婴儿护理,避免宝宝脱水。而对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则需根据医生的交代使用一些抗生素。

做好臀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