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及附注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报表及附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报表及附注

篇1

Abstract: Financial report is valued for true, and is focusing on analysis. To analyze a company's financial report,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s to make understandable, outstanding emphasis, in-depth analysis, accurate terms analysis of accounting statements related to the report. Statements reflect the changing factors except the enterprise productivity and production level. If we want to make accurate analysis on the accounting statements and further prediction, we shoul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changing factors and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 them to timely submit enterprise policymakers or investors makers to invest..

关键词:财务报告分析;会计报表附注;关联分析;

Key words: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accounting statements;correlat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035-02

1明确分析的服务对象

会计报表的出炉,归根结底是为需求人群服务的,对于如何出具一份企业财务报告分析,首先要明确的就是我们出具报告分析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企业诊断问题还是要面对投资对象的质询?是为管理者出谋划策还是要应对监管部门的管理?面对的是专业人群还是非专业人士?这些都需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决定分析的重点,尤其是对于报表附注的解释,要让目标人群都能正确的理解。[1]

2了解财务报告的组成并对重点报表作出通俗的解释

为什么在企业出具会计报表之后,还要出具报表附注呢?国家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有着严格的时间规定以及报表的组成和附注内容的规定:半年度、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相关附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2]

2.1 会计报表附注的组成及其解释会计报表附注是半年度、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部分,是对会计报表的必要补充和必要解释,有助于全面的理解和分析财务报表数据的产生、变化以及需要考虑的因素等等。

2.2 会计报表附注的组成及出具报表附注的必要性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附注时应包括以下十三项内容:重要会计政策、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不符合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说明、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析、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企业合并或者分立的说明、当期确认的各项收入的说明、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的说明、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说明、合并会计报表的说明、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以上文字一一反映了附注的内容,从内容上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变动因素都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所反映的数据达不到理想化状态的有效说明。

2.3 会计报表附注的重要说明因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的衍生出来的报表,故首先要明确三项报表各自体现的内容。

2.3.1 什么是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①资产负债表:本表是企业对财务进行分析的基本资料,反映了以某特定时间点为切入点,盘点的企业资产总额以及资产的分布和构成情况。②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此表的重点是企业拥有的利润空间,而非利润总额。其中利润指标是评价一家企业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数据值之一。③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体现企业创造净现金流量的能力的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的时候看企业拥有的现金流结构十分重要:总额相同的现金流量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之间的比例不同,则财务状况也会不同的。

2.3.2 会计报表附注的重要说明及实例说明

2.3.2.1 重要说明①“或有”就是“可能有”,是指未判仲裁、未决诉讼以及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造成的“可能”会使企业可能受损或者受益的潜在财务风险,企业确认与否均需要制表说明。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在年度资产负债表自送达之日始,到财务报告被批准且报出之日终的时间差之内,企业需要调整和说明的可能对企业有利或者不利的的事项。③企业之间的关联易,要说明企业被交换出去的资产是否为本企业的重要资产,而引进的资产又能否为企业在后续的发展中带来经济效益。④经营情况说明:一家企业的主营业务以及非经常性损益和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以外的投资收益;企业的营业收入、短期投资收益、股权转让收益、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资产重组等非经常性损益的全盘利润完成情况。⑤重大事项说明:资金周转、预算执行、经营的相对值指标评价、经营的主要风险、其它影响公司财务状况较大项目和重大事件都须说明。

2.3.2.2 实例说明本文以现金流量表附表中的财务费用同附注中相关数据的关联性进行分析。

如何正确理解现金流量表以及表中财务数据同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附注中相关科目的财务数据的关系,是我们进行财务分析的必要前提。

按规定: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中不属于经营活动的部分,应当将其从净利润中剔除。由于现金流量表附表中的财务费用是指不涉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她仅仅是指筹资和投资的利息支出和利息收入差额,不是指损益表中的财务费用,由于企业在编制报表时将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财务费用大致分为四项:一是将企业借款过程中的利息支出反映在财务费用的子科目利息支出中;二是将企业存款中的利息收入反映在财务费用的子科目利息收入中;三是将企业在发生外币业务时所产生的汇兑收益和损失反映在财务费用的子科目汇兑损益中,一般上市公司在年报中会单独列示损失和收益,少数企业会以净收支列示;四是将企业经营过程中支付给银行等金融部门的手续费反映在财务费用的子科目手续费中。

按着《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中的解释:企业支付的现金股利、支付给其他投资单位的利润或用现金支付的利息都在本项目反映,包括计入在建工程的利息。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部分的企业由于科研项目贷款的额度大且时间长,企业为了资本的灵活运转,会把贷款的利息资本化,而将其利息列入研发支出;也有部分企业将利息支出列入制造费用。一般情况下,现金流量表中的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基本上等于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在建工程中的资本化利息支出、应付利息科目贷借之差和未分配利润中分配的现金股利,我们便可以粗略地判断出该项目同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之间的钩稽关系,但是现实情况下往往由于资金流动的频密程度和转换程度不一,导致三者之间的钩稽关系复杂。[3]

本文再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附注与现金流量表来进行关联性分析:现金流量表中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主要包括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以及医疗、养老、失业、生育、工伤和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等,要注意的是不包括支付给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和期末的余额数字是企业已计划给付但尚未支付给职工的现金,而现金流量表中的数字为企业本期已支付给职工薪酬的总额,这两表中单就职工薪酬一项就有数字差别,而差别从那里来?在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职工薪酬本年度发生额除了支付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人员的现金外,还包含本年度支付给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就比现金流量表多了一项应付职工薪酬借方发生额,如某公司于2008年应付职工薪酬借方发生额为160323944.14元,而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现金为147170744.88元,则该公司把支付给老厂搬迁人员的工资放在了投资活动中。

会计报表中的每一个数据都是和其他数据密切相关的,其报表和报表附注都是可以互相印证和互为补充的,这种彼此之间的关联性决定了会计报表的编制者必须重视报表之间的关联性分析,才能帮助查阅者正确的理解财务报表。

参考文献:

[1]刘磊,徐树廷.试论会计报表附注在财务分析中的影响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7).

篇2

财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财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和详细解释。财务报表主表信息的局限性与使用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二者之间的矛盾促进了财务报表附注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希望通过对财务报表附注的研究来了解企业的真实利润、实际生产规模水平、表外筹资等在主表中无法反映的信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财务报表附注信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使用者可以通过它来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规模水平、实际资金使用状况等一些在主表中无法反映的信息。但是财务报表附注信息的披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企业利用财务报表附注虚假信息等。也正是由于财务报表附注的作用越来越大,使得有些企业开始在报表附注中大做文章。或是隐瞒其真实信息,或是变相欺骗信息使用者,使得财务报表附注规范化成为当务之急。

一、财务报表附注信息的作用

1.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有助于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使用价值。财务信息披露的目的在于帮助报表使用者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而这些信息受到会计诸要素的限制,并不能完全体现在财务计报表中,并且不同的报表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要求也各有侧重,财务报表信息并不能满足所有报表使用者的需要。而通过文字辅以数字、图表等方式对财务报表信息进行解释,并补充一些以前或未来的信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这样,不但会计人员能深刻理解有关会计信息的内涵,即使非会计专业的管理人员也能够看明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财务报表信息的使用价值。

2.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有助于协调财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之间的矛盾。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重要性、及时性是保证财务信息决策适用的最重要的质量特征,但各种质量特征要求之间存在矛盾。比如,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可验证、如实反映,而要达到可验证,就需要会计确认、计量的依据为企业过去已经发生了的经济活动,但相关性又要求会计信息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各项决策,报表使用者最希望得到的是关于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信息。现行财务报表附注在表内披露这些信息,通过财务报表附注才能披露更多的前瞻性信息,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决策适用性。

二、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现存在的问题

1.财务报表附注的信息披露制度本身缺乏规范性。目前,《信息披露编报规则》是针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而言的。财政部的一系列具体准则中的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要求很多也是针对上市公司的。至今为止我国尚没有针对中小规模企业及非公开发行债券的其他企业制定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而这两类企业在全国的企业中占绝大多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容易给人为操纵会计信息留下空间。有些公司在报表附注中大做文章,或是隐瞒其真实信息,或是变相欺骗信息使用者,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信息附注的可信度。

2.财务报表附注的信息披露内容缺乏全面性。财务报表附注的信息披露内容忽略了对未来经济活动的预测,预测性会计信息是表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经营业绩的财务信息,它的披露能够使投资者和债权人了解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状况,从而做出合理、有效的投资决策,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由于报告确认和计划方面有严格的要求,这使得许多反映企业未来前景、对使用者非常有用的现金流向的预测性信息被排斥在财务报表外。而且,我国的财务报表附注信息也主要立足于过去,对未来的预测几乎没有。

三、完善财务报表附注信息的几点建议

1.拓展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的覆盖面。财务报表附注信息的披露制度应该覆盖我国所有的企业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企业。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相对完善,而其他类型企业财务报表附注信息的披露制度可以参照上市的相关规定制定。具体提出以下建议: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可分为企业、事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大类,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国有企业可以根据其经营规模参照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或者作为中小规模企业进行处理。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报表附注应在股份公司规定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简化。

2.加强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规范操作。在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过程中,既要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等报表使用者的利益,又要保护企业的利益;既要使报表使用者能从中得知企业全部的重要信息,以帮助他们做出最佳的投资决策,又要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避免由于披露过多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我国各类企业中,既有上市公司,又有非上市公司,还有大中型企业与小规模企业之分,这就导致了对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不同要求。因此,在进行表外披露时必须区别对待,有所侧重。一般来说,多个投资主体从详披露,单个投资主体从略披露;上市公司应从详披露,非上市公司可从略披露;规模大的企业从详披露,规模小的企业从略披露。凡是影响重大的财务会计信息,公司应予以充分披露,不得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总而言之,财务报表附注披露要加强规范操作,既充分又适度,内外兼顾,不失偏颇,同时还要遵照国际惯例。

篇3

一、关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有关规定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是对财务报表的补充说明,也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能够提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所不能反应的大量信息和资料。因此财务报表附注披露越全面、及时和准确,越能可靠判断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中国证监会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第54条规定:财务报表附注应对比较式报表的两个日期或期间的数据均作出说明,财务报表附注应当按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以下称“15号文”)和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编制。15号文第13条规定:“公司应按照有关企业会计准则和本规定的要求,编制和披露财务报表附注。公司编制和披露附注时应遵循重要性原则”,第14规定:“财务报表附注应当对财务报表中相关数据涉及的交易、事项做出真实、完整、明晰的说明”。除以上对报表附注披露的规范性文件外,与此密切相关的文件还有:《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这些文件从某一特定方面对报表附注的披露进行了规范。

综合上述规定,报表附注一般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披露: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重要会计政策的说明,包括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和会计政策的确定依据等;重要会计估计的说明,包括下一会计期间内很可能导致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重大调整的会计估计的确定依据等;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主要报表项目注释;对已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或有和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需要说明的事项。另外,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董事会决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披露存在的问题

1.公司管理者主观披露意识不强

投资者通过阅读报表附注,可以了解到企业的注册地、组织形式、所处行业、所提供的主要产品或服务、销售策略、监管环境的性质、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投资者来说越详细越好。而对于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层而言,更多的是为了完成监管部门的要求,在基本保证不违反信息披露原则的前提下,对外披露的信息越有限越好。因此,公司披露其财务信息的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披露信息对投资者的满意程度,公司的主观意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东所占股份比例较小,基本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管理,在股东大会上也很难听到中小股东的声音。由此造成公司的管理层并未把公司流通股股东视为真正的股东,把自己也未看成是公司股东委派的一名员工,而认为自己是公司的主导者,信息披露的多少以自己主观意愿作为依据,由此致使信息披露中存在能少则少,惜字如金等现象,投资者需对相关信息进行揣摩和猜测。

2.财务报表附注披露不够充分甚至出现重大遗漏

附注信息要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必需达到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如对关联方交易的披露,有的企业遮遮掩掩,有意回避;有的数据出现差错,准确性大打折扣。如对或有事项特别是预计负债方面揭示不明确或回避揭示;一些公司只披露为外单位担保的事项,而没有披露为子公司等关联方的担保或未决诉讼等事宜,没有披露或有事项产生的财务影响和补偿的可能性,也没有解释未披露的原因。此外,部分上市公司虽然按规定格式披露了财务报表附注,但在报表附注中却没有披露公司主要报表项目或特殊报表项目的相关必要信息,而其他一般性信息却作了大篇幅的陈述,使阅读者不能从中快速了解所需信息,这些均背离了附注披露的基本原则。

3.上市公司由审计机构代编报表附注

伴随着资本市场和企业发展地紧密结合,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人员素质已经有较大提高,基本上自己能够独立编制定期财务报告(报表和附注),但主要体现在一些大型企业或具有较好财务基础的上市公司。还有一部分公司的财务人员因本身水平所限,在公司定期报告的编制中单纯依赖承担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公司日常业务种类繁多,交易频繁,审计机构代编财务报表和附注难免出现偏差或遗漏。尤其是未经过审计的中期报告,部分财务数据只有财务人员本身了解其性质和内容,由审计机构代编可能会出现因不了解业务内容而一些文字描述不清或数据统计不实的错误或疏漏。

4.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督评价信息

良好的经营状况、信用等级和纳税情况是企业维持经营的前提和保证,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对企业的评价应成为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重要内容。而目前的财务报表及附注却不能充分提供这方面的信息,相关规范性文件也未要求前述内容必须进行披露,由此造成报表使用者不能准确完整地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

三、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规范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公司高管人员的信息披露意识

随着新会计准则及一系列相配套披露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高管人员对公司财务核算与信息披露的重视,提高了财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但同时需要出台更加严厉的规范措施,进一步加大公司高管人员的服务意识,强化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变“要我披露”为“我要披露”,真正承担起一个公众公司管理者的责任。

2.细化现行财务报表附注内容

从2007年报披露中反应出的部分问题看,有些内容需要逐步加以细化。如2007年报在披露应收款项时,按照风险组合特征分三类列示其金额、占应收款项总额的比例、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和金额。但在披露中发现,关于风险较大的应收款项的分类存在着多种标准,如有的公司是按照应收款项余额的一定比例,有的公司按照一定金额等,但并未说明采取确认标准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批准程序,因此对该类情况的披露需进一步明确或规范。又如所得税费用的披露,尽管《企业会计准则18号-所得税》要求对所得税费用(收益)与会计利润之间的关系作出说明,但大部分公司仅披露了所得税中“本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对于所得税费用(收益)与会计利润之间的关系并未进行任何说明,这和目前对所得税费用与会计利润之间的关系如何进行披露没有相关明确规定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类似上述报表科目的披露格式方面应进一步细化,以使公司的信息披露更加规范、完善,公司间也具有可比性。

3.财务人员转变观念,承担起财务报告编制的责任

随着监管措施不断加强以及新会计准则地实施,报表附注的披露要求也日趋完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第二条规定,财务报表附注本身就是报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编制理应由公司财务人员完成,而不应依赖于审计机构。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相关法规的学习,承担起相关编制责任。鉴于长期以来财务人员观念当中报表附注的编制是由审计机构来承担,所以需要从观念中有一个彻底转变。

4.披露银行、工商和税务等部门对企业的评价或监管信息

篇4

关键词财务报表报表附注会计信息财务报告

企业财务报告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对现代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资源优化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包括财务报表、报表附注、财务报表的补充信息(如物价变动信息、石油天然气的储藏量信息等)以及其他财务报告(如致股东的信函等)。其中既有国家法律强制披露的,也有企业自愿披露的。企业的外部投资者处于信息弱势,对企业的认识只能依靠企业的这些公开信息,如何对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正确认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就变得非常重要。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投资者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1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企业向外界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中规定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至少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这说明了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包括了财务报表和附注两大部分。实际上在这一体系中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财务报表中所表述的会计信息是得到初始确认和计量的会计事项在报表中进行再确认后形成的。因而财务报表的表述是会计事项的表内确认。要在财务报表中得到确认,必须符合严格的条件,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不能同时满足四项条件的信息则无法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确认,因此财务报表所传递的信息是最严格的,受企业会计准则约束的,并且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使用者在对企业的财务进行认识和评价时,财务报表始终是最可靠的依据之一。

会计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附注中的表述则称为披露。在现实社会中,一些难以确认的交易和事项或企业为了规避确认而只在附注中披露的信息日益增多,因而使用财务报告时有必要明确区分是在表内确认的信息,还是在表外披露的信息,否则有可能被误导,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比如在“安然事件”中,安然公司披露了所谓的“备考利润”,它是公司当局按照其经营指标计算出来的未来季度的利润。在2000年第四季度的收益情况公告中声称,2000年比1999年度每股盈利增长了25%,但它的财务报表显示,1999年每股盈利为1.10美元,2000年包括非常性开支每股盈利为1.12美元,增长率仅为1.8%,根本与其公告的25%相去甚远。所以公司采用备考利润报告,目的大都是为了掩饰经营存在的问题,转移投资者的注意力,使其不再关心根据通用会计准则在财务报表中列示的净利润。并且备考利润是人为计算出来的,缺乏现实依据,因此安然公司在2001年10月公布的盈利报表时,没有同时提供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可见对财务报表上有关项目的信息披露以及使用报表附注、补充信息或其他财务报告等手段提供的关于这些项目的计量,并不能代替对符合确认标准的项目在财务报表上的确认。因此,投资者在使用企业公布的财务信息时,应该对其财务报表上的数据给予足够重视,这些数据在反映企业的价值方面才是最为真实可靠的。

2会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表必不可少的补充,它提高了报表的可理解性

企业会计准则上规定的财务报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包括了财务报表和附注两大部分。单单财务报表本身存在着一些固有的局限。第一,在会计实务中资产和负债都需要估计,估计必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比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的估计等等,容易使财务报表失真;第二,会计准则允许企业选择不同的资产计价方法,不同的资产计价方法会造成资产价值和净利润出现差异,今年我国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对所持有的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计价,就造成了股东权益的大幅增加。根据证监会对2007年1月份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的统计,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引起股东权益增加约10.66亿元;第三,某些资产由于不符合会计确认的条件或难以计量,在资产负债表上无法体现,这包括企业拥有的已发现的矿产价值、已发现的石油天然气的价值、自创的商誉等;另外,一些负债也由于同样的原因,难以进入资产负债表,如待决的诉讼可能带来的损失等等。这些没有体现的资产和负债项目,损害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完整性,未能传递公司价值的真实信息,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

会计报表附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财务报表所固有的缺陷。按照规定,附注和表体都要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并且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这就为投资者使用财务报表提供了保障。我国会计准则规定附注应当披露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说明;对已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或有和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需要说明的事项。附注既可用数字描述,也可用文字描述,使企业一些难以确认和计量的项目得以充分披露,对表中数字进行解释。投资者在阅读和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时,应当将财务报表结合附注中披露的内容,全面正确地理解财务报表,获得有用的信息。

在利用会计报表附注的同时,也要注意有的企业为了规避确认而只在表外披露信息,从而达到美化财务报表的目的。比如安然公司就创造出很多“特殊目的实体”,它利用SPE来转移债务、掩盖不良资产和有目的的创造收入,根据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SPE与开办公司的报表不合并,只是在附注中轻描淡写地提一下,巧妙地掩盖了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使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另外还要注意企业过多使用附注而导致的表外信息过量的问题。有的企业披露的附注本身就很难理解,更谈不上帮助理解财务报表,有的将重要的信息混杂于附注之中,难以引起投资者的关注,从而误导投资者。所以投资者要善于将财务报表之间相互联系,并结合附注,来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真实性做出判断。比如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是否带来现金流的增长?利润有多大比重来源于关联交易?企业提取的各种减值准备是否合理?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期限是否合理?是否有存在较大风险的担保、诉讼事项等等。这对于投资者的决策是必不可少的。

3其他财务报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削弱了可靠性

篇5

关键词:电网企业;财务报表;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电力是国家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它的发展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电网企业是国有独资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企业,所以说随着国家及公众对信息的公开要求越来越高,整个社会对电网企业的财务信息的披露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满足外部利益集团和公众以及其它一些企业的相关管理者对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需求。但是这些相关利益者对财务信息的披露的需求无法通过财务报表的简单的阅读而满足,他们需要的是对财务报表中一些隐含的有价值的信息的深度挖掘,这种需求只有通过对财务报表中的数字进行分析才能够得到满足。

一、电力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

(一)财务报表中四项组成部分的作用分析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附表和附注是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表主要组成部分,下面就针对以上这四项报表对电力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进行阐述。

1.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的作用。资产负债表是对企业在某一个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进行反应的报表,其内容包括了企业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三大要素,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较直观的了解。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有几个关键的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资产保值增值率,通常通过对以上几个关键指标的分析来进一步了解企业现有的资产负债状况及资产保值情况。

2.对利润表进行分析的作用。利润表的主要作用时队企业在一段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之内的经营状况及盈利能力的一种反应,这种作用通过利润表中对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三方面指标的统计来实现。比如说,通过对收入中主营业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构成占比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所占的比重,防止虽然收入总体水平很高,但是主营业务经营不善的现象发生却被经营者忽略的现象发生,除此之外,对营业外收入(支出)也就是对企业的收入构成、成本和费用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将当年数据和和往年数据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对企业的总体经营发展趋势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为企业的投资者分析该企业是否适合投资等给出了依据。

3.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的作用。现金流量表以收付实现制为编制基础,可以从总体上对电网企业在某个阶段中所存在的资金运转问题进行反映的会计报表。企业的现金流量包括企业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生产经营三方面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三个组成部分。通过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可以对企业经营活动筹集和创造现金的能力进行反映。不仅如此,现金流量分析还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状况和效果以及是否可以正常长期经营等,这就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做出了参考。合理的资金使用和现金流入量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虎添翼,资金净流量越大,越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4.附表和附注的作用。附表和附注能够对企业的三大财务报表起到补充和说明的作用,可以使阅读报表的人能够更好地对报表的内容进行理解,因此附表与附注是会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附表与附注的内容让会计报表所包含的内容更加充实和易于理解。由于企业财务报表的阅读者不仅仅是专业的财务人员,还有如公司领导、股东和投资者等,这就要求会计报表在专业的同时也能够便于理解,这就需要附表和附注发挥其作用,使会计报表的作用能够更好地得到发挥。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综合作用

1.财务报表分析对财务工作的作用。财务报表分析是根据财务报表上的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进行目的性有目的的、符合原则的、有预见性的及经济性的综合性分析,通过分析把财务报表中的数字赋予经济的特征,发觉其背后所隐藏的实质性的经济问题。通过前面对各个具体报表分析作用的阐述,说明了各个报表经过企业各部门的经营情况所收集到的数字,进行综合概括得到了企业的财务报表,专业性较强,增加了使用者的阅读难度。

2.提升企业管理科学性。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分析、资金流量表的分析,通过财务报表中这四项组成部分的作用分析,可以明确企业的长短期偿债能力,对企业的资金收支进行综合,反映出企业发展的结构、效益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分析,企业制定有效措施进行管理的调整与定位,使企业全面了解自身的发展情况,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调整;反映出企业创造现金的能力和发展走势。这三者之间相综合,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的水平,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3.加强内部监督,完善内控制度。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还可以有助于企业更好的进行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工作。通过现金和费用的分析,可以对企业在资金活动和预算的情况进行了解,能够对其运行情况进行控制和监督;通过对固定资产科目的分析,能够深入到资产管理的控制和监督情况;通过应收(付)账款、收入和成本科目进行分析,可以掌握企业各种业务的执行与控制;通过存货分析,则现有库存情况所存在的风险等进行分析,这就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企业风险预测,通过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结束语

总之,电力企业的财务报表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且深远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应该要特别重视财务报表的作用,财务报表中所包含的信息都对报表使用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更好地对财务报表中所包涵和隐藏的信息进行分析,使财务报表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社会上其他利益相关者来服务。

参考文献:

[1]吴兰.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探讨[J].财经界(学术),2010(12).

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03-0027-02

摘要:通过对财务报表不足的分析,进而提出其改进的方法,使得财务报表更好地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管理者加强经营管理和市场以及政府对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关键词:财务报表 企业 财务分析

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它由报表本身及其附注两部分组成,而报表部分,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编制的报表至少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四张主表)。

财务报表对财务信息的传递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管理者加强经营管理和市场以及政府对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投资都面临着不同的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财务报表反映了企业已实现的业绩和管理者的水平,完全可以成为对企业评价的依据,有助于减少投资者面临的风险。财务报表必须经独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签证之后方能对外披露。是一种更为可信的信息来源。财务报表用统一口径的指标。如利润等更直接地反映了各个利益主体的需求。另外,财务报表是资本市场上的公开信息,获取财务报表信息的成本很低。在竞争性、全球化的资本市场条件下,尤其是在目前的全球经济危机时。企业财务报表更加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财务报表是企业会计系统的产物,是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基础。每个企业的会计系统,都受到会计环境和企业会计战略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财务报表会扭曲企业的实际情况。这种财务报表的不足导致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进而影响投资决策、经营管理的结果。

一、未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现行的会计系统模式遵循“财务资本保全”原则。会计核算的基础是历史成本。但是,通货膨胀影响的加剧与扩展,会计核算的基础发生了动摇。此时,企业的经济资源被扭曲。资产的账面金额脱离了资产的现行成本:产品成本不真实,以原始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的体系,物价上涨造成利润虚多:货币性项目因内含购买力的变化而产生的持有损益未能在财务报表上加以披露。所以,未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财务报表出现了严重的低估资产价值和高估企业收益的现象。不能如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大大地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

二、可比性较差

会计战略是企业根据环境和经营目标做出的主观选择。各个企业会有不同的会计战略。会计战略包括决定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选择、补充披露的选择以及报告具体格式的选择。不同的会计战略会导致不同企业财务报表的差异,并影响其可比性。例如,对同一会计事项的账务处理,会计准则允许使用几种不同的规则和程序,企业可以自行选择。包括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的计提方法、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等。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会计估计,使得会计报表中的某些数据并不是十分精确的,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率、净残值率。含有人为主观估计因素。即使在同一集团下的子企业,执行的会计政策也有不同,使用的会计估计方法也有不同。虽然财务报表附注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有一定的表述,但报表使用者未必能完成可比性的调整工作。

三、时效性不强

为了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报表采取了定期报告的制度。而如今,随着竞争的加剧、科技的进步和金融工具的日新月异,经济情况发生了急剧变动。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会适时转换,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会计能够随着业务变化而变化,提供“实时”信息。财务报表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及时性。过时的信息已无助于决策甚至有害于决策。对于财务报表使用者来讲,会计信息的披露和传递是越快越好。例如,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在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报表使用者了解的是41个月以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此时已经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了。

四、软性资产未能披露

基于货币计量原因,财务报表只能反映企业的有形资产。而今天企业的资产软性化,无形资产逐渐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源泉。财务报表对知识产权、产品的竞争力、人才资源的质量和管理、企业的竞争力、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能力等软性资产未能予以披露。仅靠有形资产,企业已经难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信息时代呼唤新的竞争驱动力。一个企业对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能力已经成为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决定因素。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及所起的作用已不容忽视。然而。并非所有无形资产都可以用货币加以计量,报表使用者无法了解企业重要的软性资产对现在经营及未来发展的信息。

五、资产价值计量滞后

我国会计核算有五种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价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规范要求以历史成本反映资产价值,使得财务数据不代表其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公允价值计量因为受生产要素市场不很活跃。相关的公允价值难以取得:市场执法和管理不严:会计人员素质较低等因素造成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尽管各种计量属性同时并存。实际上。在财务报表中是成本而不是价值反映着企业的经济活动。可报表使用者(特别是投资者)却更关注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加。而财务报表无法直接计量和表现企业的价值。

六、附注及附表信息不全

附注及附表是对四张主表内容的补充说明,涵盖着丰富的信息,它是报表分析的重要材料来源。可附注及附表的信息披露过于简单,甚至不予披露。财务报表主要立足过去的交易与事项。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历史性信息,而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总是希望通过财务报表获取更多面向未来的信息。

七、改进的方法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财务报表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同时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其不足之处也越来越突出,目前的财务报表编制要求提供的报表已经不能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针对以上不足之处,笔者提出以下改进方法。

(一)对财务报表加以调整,减轻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影响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采用一定的方法对财务报表加以调整。以提供真实相关的会计信息。例如:

(1)在存货计价方法上,鼓励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采用后进先出可使现行的收入与近期成本相配比,避免了由于通货膨胀使企业存货价值补偿不足而引起的虚盈实亏,使计量的收益较为接近实际。

(2)在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上,鼓励采用加速折旧法。这一方法有利于企业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中加快补偿,避免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二)分行业建立起标杆性数据,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立法,统一企业会计战略,提高财务报表可比性是一种理想化的方法。各个企业面对各自不同的情况,搞一刀切的会计战略显然是不切实际和有背于科学规律的。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在时刻清晰地知道它在所处行业的竞争环境占据的位置。我们可以建立起分行业的会计战略,出具指导意义的标杆性财务报表数据。这样有利于行业内企业以及集团内企业的比较和分析。增强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同时,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职业判断能力。

(三)缩短财务报表披露时间,编制财务预算报表尽可能及时提供财务报表。必要时可以缩短财务报表提供的周期,例如,适当发表临时财务报表,实时财务报表等。编制财务预算报表可弥补报表使用者在经验、技术和对行业了解程度上存在的欠缺,对企业的未来情况做出合理的预计。另外,编制财务预算报表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需要。预测信息虽然缺乏可靠的保证,但毕竟能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增强报表使用者决策与评价的相关性。

(四)加强软性资产披露

除现有报表中以货币计量的信息外,还应披露其他非财务信息。例如,知识产权、产品的竞争力、人才资源的质量和管理、企业的竞争力、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能力等软性资产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综合分析评价及对企业前景的判断。

(五)重视公允价值计量

篇7

为规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披露其更正后财务信息的行为,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及时性,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我会制订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9号-财务信息的更正及相关披露》,现予,请遵照执行。

二00三年十二月一日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9号

-财务信息的更正及相关披露

第一条 为规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披露其更正后财务信息的行为,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及时性,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下列情形:

(一)公司因前期已公开披露的定期报告存在差错被责令改正;

(二)公司已公开披露的定期报告存在差错,经董事会决定更正的;

(三)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条 符合第二条的公司应当以重大事项临时报告的方式及时披露更正后的财务信息。

第四条 更正后财务信息的格式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有关信息披露规范和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要求。

第五条 公司对以前年度已经公布的年度财务报告进行更正,需要聘请具有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更正后的年度报告进行审计。

第六条 公司在临时报告中应当披露的内容包括:

(一)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对更正事项的性质及原因的说明;

(二)更正事项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及更正后的财务指标;

(三)更正后经审计的年度财务报表及涉及更正事项的相关财务报表附注以及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名称;

如果更正后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加强调事项段、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则应当同时披露审计意见全文。

如果公司对最近一期年度财务报告进行更正,但不能及时披露更正后经审计的年度财务报表及相关附注,公司应就此更正事项及时刊登“提示性公告”,并应当在该临时公告公布之日起45天内披露经具有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更正后的年度报告。

(四)更正后未经审计的中期财务报表及涉及更正事项的相关财务报表附注。

第七条 第六条所指更正后的财务报表包括三种情况:

(一)若公司对已披露的以前期间财务信息(包括年度、半年度、季度财务信息)作出更正,应披露受更正事项影响的最近一个完整会计年度更正后的年度财务报表以及受更正事项影响的最近一期更正后的中期财务报表;

(二)若公司仅对本年度已披露的中期财务信息作出更正,应披露更正后的本年度受到更正事项影响的中期财务报表(包括季度财务报表、半年度财务报表);

(三)若公司对上一会计年度已披露的中期财务信息作出更正,且上一会计年度财务报表尚未公开披露,应披露更正后的受到更正事项影响的中期财务报表(包括季度财务报表、半年度财务报表)。

第八条 更正后的财务报表中受更正事项影响的数据应以黑体字显示。

篇8

关键词:企业  财务报表  措施

        0 引言

        企业财务报表是企业会计系统的产物,是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基础。每个企业的会计系统,都受到会计环境和企业会计战略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财务报表会扭曲企业的实际情况。这种企业财务报表的不足导致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进而影响投资决策、经营管理的结果。

        1 企业财务报表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1 企业财务报表资料时效性不强 为了向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的经营情况,企业财务报表采取了定期报告的制度。而如今,随着竞争的加剧、科技的进步和金融工具的日新月异,经济情况发生了急剧变动。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会适时转换,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会计能够随着业务变化而变化,提供“实时”信息。企业财务报表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及时性。过时的信息已无助于决策甚至有害于决策。对于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来讲,会计信息的披露和传递是越快越好。

        1.2 企业财务报表可比性较差 会计战略是企业根据环境和经营目标做出的主观选择,各个企业会有不同的会计战略。会计战略包括决定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选择、补充披露的选择以及报告具体格式的选择。不同的会计战略会导致不同企业财务报表的差异,并影响其可比性。例如,对同一会计事项的账务处理,会计准则允许使用几种不同的规则和程序,企业可以自行选择。包括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的计提方法、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等。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会计估计,使得会计报表中的某些数据并不是十分精确的,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率、净残值率,含有人为主观估计因素。即使在同一集团下的子企业,执行的会计政策也有不同,使用的会计估计方法也有不同。虽然企业财务报表附注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有一定的表述,但报表使用者未必能完成可比性的调整工作。

        1.3 企业财务报表软性资产未能披露 基于货币计量原因,企业财务报表只能反映企业的有形资产。如今企业的资产软性化,无形资产逐渐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源泉。企业财务报表对知识产权、产品的竞争力、人才资源的质量和管理、企业的竞争力、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能力等软性资产未能予以披露。仅靠有形资产,企业已经难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信息时代呼唤新的竞争驱动力。一个企业对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能力已经成为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决定因素。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及所起的作用已不容忽视。特别是在高科技与信息企业里,拥有的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贡献远比有形资产大。然而,并非所有无形资产都可以用货币加以计量。如利润表反映的是已经实现的收益,排斥或忽视了其它未实现的价值增值,报表使用者无法了解企业重要的软性资产对现在经营及未来发展的信息。

        1.4 企业财务报表资产价值计量滞后 我国会计核算有五种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价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规范要求以历史成本反映资产价值,使得财务数据不代表其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公允价值计量因为受生产要素市场不很活跃,相关的公允价值难以取得;市场执法和管理不严;会计人员素质较低等因素造成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尽管各种计量属性同时并存,实际上,在企业企业财务报表中是成本而不是价值反映着企业的经济活动,可报表使用者(特别是投资者)却更关注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加。而企业企业财务报表无法直接计量和表现企业的价值。

        1.5 企业财务报表附注及附表信息不全 附注及附表是对四张主表内容的补充说明,涵盖着丰富的信息,它是报表分析的重要材料来源。可附注及附表的信息披露过于简单,甚至不予披露。企业企业财务报表主要立足过去的交易与事项,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历史性信息,而企业企业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总是希望通过企业企业财务报表获取更多面向未来的信息,尤其是在新科技、新产品方面。企业企业财务报表信息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决策对信息相关性的要求。报表使用者无法在原有的基础上判断企业未来的增长空间。

        2 改进的方法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企业财务报表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同时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其不足之处也越来越突出,目前的企业企业财务报表编制要求提供的报表已经不能满足企业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针对以上不足之处,笔者提出以下改进方法。

        2.1 分行业建立起标杆性数据,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立法,统一企业会计战略,提高企业企业财务报表可比性是一种理想化的方法。各个企业面对各自不同的情况,搞一刀切的会计战略显然是不切实际和有背于科学规律的。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在时刻清晰地知道它在所处行业的竞争环境占据的位置。我们可以建立起分行业的会计战略,出具指导意义的标杆性企业企业财务报表资料。这样有利于行业内企业以及集团内企业的比较和分析,增强企业企业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同时,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职业判断能力。

        2.2 缩短企业企业财务报表披露时间,编制财务预算报表 尽可能及时提供企业企业财务报表,必要时可以缩短企业企业财务报表提供的周期,例如,适当发表临时企业企业财务报表,实时企业企业财务报表等。编制财务预算报表可弥补报表使用者在经验、技术和对行业了解程度上存在的欠缺,对企业的未来情况做出合理的预计。另外,编制财务预算报表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需要。预测信息虽然缺乏可靠的保证,但毕竟能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增强报表使用者决策与评价的相关性。

        2.3 加强软性资产披露 除现有报表中以货币计量的信息外,还应披露其它非财务信息。例如,知识产权、产品的竞争力、人才资源的质量和管理、企业的竞争力、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能力等软性资产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综合分析评价及对企业前景的判断。

        2.4 重视公允价值计量 对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报告的方法进行逐步转变,将单一的计量属性向多种的计量属性转化,提供多元信息。事实上,我们也正在努力。例如,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广泛地应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更强调信息的相关性、有利于企业资本的保全、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也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趋同的表现。

        2.5 丰富附注及附表,增加企业战略信息披露 丰富附注及附表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丰富附注及附表可以增加企业企业财务报表的信息含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减少企业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误解。企业价值取决于其运用资本来获得超过资本成本收益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受制于行业的选择、经营战略的定位、多元化还是专业化的战略思维。只有充分了解企业行业的竞争态势、竞争优势的持久性、多元化或专业化的适应性,才能对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的可持续性做出合理判断。增加企业战略信息披露,可以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明确企业宏伟目标,创造可持续的价值。

        由此可见,财务报表的重要性在于对于不同的报表使用人,财务报表的作用不同。对于投资人来说,分析企业的资产、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有助于投资者决定是否要投资和如何投资;对于债权人来说,分析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和盈利状况,有助于债权人决定是否为企业提供贷款和贷款的额度;对于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分析更为全面更为广泛的外部和内部数据资料,有助于管理人员更好的管理企业。所以,只有正确认识和改进财务报表的各种不足之处才能更好的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松年.顾兆峰论改进财务业绩报告[j].财会通讯.2008.(1):6—9.

[2]刘杰.《财务分析局限性及其改进措施研究》.《财会通讯》(理财)2008年第5期.

[3]刘传兴.熊楚熊.透过财务报表认识企业价值的基本理论与方法[j].深圳大学学报.2007.(2).

篇9

【关键词】财务报表列报;会计准则;研究比较

一、中外财务报表列报会计准则的制定

(1)国外财务报表列报会计准则。1973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为了加强不同国家,不同企业,不同时期会计报表的可比性,制定了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概述上写到2007年9月新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它取代了原有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并且对于其内容做了一定的修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要求自2009年1月1日开始采用,但允许提前采用。(2)我国财务报表列报会计准则。1992年11月30日,我国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并自1993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并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修改了相应的内容,使中国会计准则与世界接轨。其中财务报表列报也相应做了调整,但与国际财务报表列报会计准则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二、中外财务报表列报会计准则比较

(1)具体比较。一是财务报表组成部分。国际上,财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一份反映权益的所有变动;或不是由业主资本交易和对业主的分派所引起的权益变动的报表、现金流量表和会计政策和说明性注释组成。在我国,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和附注(包括重要会计政策的说明以及变更)组成。二是财务报表的目的。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1997年修订),其准则目的在于规定通用财务报表编制的基础,以确保企业自身的财务报表与其前期的财务报表以及其他企业的财务报表相互可比。为达到该目的,国际会计准则提出了财务报表列报的总体要求,提供了有关财务报表结构的指南,还提出了财务报表列报内容的最低要求。根据我国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2006),其中说明了财务报表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财务报表的列报,保证同一企业不同期间和同一期间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相互可比。三是重要性水平。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1997年修订)第29条规定,每个重要项目应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不重要的金额应与具有类似性质或功能的金额汇总,不必单独列报。根据我国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2006)第6条中规定,性质或功能不同的项目,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但不具有重要性的项目除外。性质或功能类似的项目,其所属类别具有重要性的,应当按其类别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四是,会计期间。在国际会计准则中,财务报表至少按年编制。在例外情况下,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日变更,年度财务报表涵盖的期间长于或短于一年,企业还应披露其相关的原因以及收益表、权益变动、现金流量和相关附注的比较金额不可比的事实。我国会计准则中至少应当按年编制财务报表,年度财务报表涵盖的期间短于一年的,应当披露年度财务报表的涵盖期间,以及短于一年的原因。(2)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中外财务报表列报会计准则上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一是在财务报表组成部分方面,都是由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又称为损益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组成;二是在财务报表的目的上,都是为了规定报表编制基础以及不同期、不同企业之间报表的相互可比性;三是在重要性水平上,都是具有重要性水平的项目单独列报;四是在会计期间上,财务报表至少按年编制,若年度财务报表涵盖的期间短于一年的,应说明原因。相对的,中外财务报表列报会计准则上也有些不同之处,在财务报表组成部分方面,国际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中,应将被划归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负债或处置中的资产,与其他资产负债分开列报,这些资产和负债不应相互抵销,我国会计准则中并为提到。在会计期间方面,虽然几乎相同,但国际会计准则上,有提到长于一年的处理,而我国会计准则未提到。

三、对我国新财务报表列报会计准则执行的评析及建议

(1)注重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会计专业知识对于每一个执业人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才能相应的提高会计报表的质量。(2)提高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只有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报告,才能帮助企业管理层制定更好的企业政策来治理公司。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控制系统、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通过建立内审部门来监督检查相关部门以及财务报告等方式来提高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参 考 文 献

[1]李洁慧.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战略思考[J].财会月刊(综合).2008(7)

篇10

关键词:财务会计确认;财务报表确认;披露;自愿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892(2008)05-0105-05

财务会计的基本属性之一是立足企业、面向市场,提供以历史信息和财务信息为主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产生的基本程序是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含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早期的会计(指已经成为一门科学记载的复式簿记)只有记录,稍后才在记录基础上形成以实账户(Real Aecount)的余额为主的资产负债表(平衡表balance sheet)和以虚账号(Nominal Account)的发生额加工形成的损益表(pwrit and loss statement)。

一、确认概念的发展

在财务会计的发展中,对比其他三个会计程序,确认(recognition)这个会计程序和概念出现最迟。美国AICPA所属APB于1970年lO月发表的第4号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与会计原则”中才提出确认及其包括的内容。这份报告说:“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资产、负债、业益、费用及收益――与第三章讨论的经济资源、经济义务、剩余权益及它们的变动有关。在财务会计中(请注意,这里不限于财务报表),并非所有经济资源与义务及其变动都被确认与计量(to be recognized and measured in financialaccounting)”。该报告还首次提出财务会计的目标(The obiective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是确认的广泛标准(froaa crileria),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The basicfeatures)则是补充因素(additional factors)。APBstatement No.4还认为,权责发生制会计(accrualaccounting)是现代企业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基础。普遍性的确认与计量原则应包括初始记录(针对资产与负债)、实现(针对收入)、三种费用确认(针对与收入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费用、与收入有关但需间接摊配的费用、作为期间费用的本期期间损失)等原则。在APB提出若干确认与计量的原则中,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初始记录原则。该报告特别指出:“资产与负债的初始记录原则在财务会计中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决定(1)进入会计程序的数据;(2)作出会计分录的时点;(3)通常要予以记录的资产、负债、收入及费用的数额。在报告的这段描述中,除(3)是指计量外,(1)(2)都是对确认来说的。报告在第7章176段更详细地通过操作来阐述所谓确认的程序。这操作,本文把它归纳为,确认这一程序是为了帮助会计人员解决,当一项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应作为会计决策的三个问题:

第一,通过选择和分析与判断,决定该项交易或事项应否由财务会计来记录和报告?

第二,如已判断应由财务会计处理,应随后决定何时记录?

第三,在作出上述判断的同时,应考虑如何计量、如何记录和如何报告(信息传递)。

上述三个问题(“应否”、“何时”和“如何”)及其解决的全过程是广义的确认概念(或程序)。由于我们已承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仅指通过财务报告传递会计信息)是相对独立的三个程序,则狭义的确认概念应仅指应否记录与报告(即第一个问题)和何时记录与报告(即第二个问题)而排除第三个问题。

1984年12月,美国FASB颁布了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第一次对确认给出定义“确认是一个项目作为一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或其他要素在一个主体中正式记录(formally recording)或计入主体的财务报表的过程(process)。确认包括一个项目同时用文字和数字的描述,并将其总数包括于财务报表的总计之中。对于一项资产或负债来说,确认不仅包括各该项目取得或发展时的记录,而且还要记录以后的变化,包括从财务报表中由于变化的结果取消它。

FASB在说明确认的定义时明确确认是指交易或事项对财务报表要素发生的影响,先正式进行记录,再或把记录的结果,汇总计入财务报表。记录和列报是相互联系的两个过程。不论记录或列报都要同时用文字和数字(即货币金额)予以描述。其所以要用数字(金额)来描述,是由于交易和事项对一个企业资源及其的变动最终要综合反映在财务报表各项要素的总计之中。

FASB在说明“财务状况变动”时,在Con,5的注释别提到APB Statement No.4第1O段:“通过财务会计程序,一个企业经济活动的错综复杂的影响,便被累积、分析、量化、分类、记录、汇总并作为两类基本类型的信息予以报告:(1)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2)某一期间财务状况的变化。”这一段说明了:日常会计处理(运用复式记账机制和账户体系)与财务报表的编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记录阶段是列报的基础,并且是列报资料的主要(甚至可以说唯一)来源。

FASB对于确认的观点,在APB的认识基础上。不仅有上述发展,而且还指出就资产或负债项目(要素)而言,作为一个过程的确认,除初始确认(initialrecognition)初始记录(initial recording)外,可能还有后续确认(subsequent recognition,例如其价值的增减变动)与终止确认(de recognition,例如一个企业已失去了对某项资产的控制)。

二、对确认概念的全面认识

从1970年APB statement No.4关于确认的描述到1984年FASB在其CON No,5中给出确认的定义,把应予确认的资产或负债项目分为初始确认(初始记录)、后续确认(后续计量)和终止(报销)确认并提出可

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等四项确认的基本标准。

通过14个年度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使我们对确认概念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化的理解。根据不同的视角,即按照不同的分类,确认应当从三个方面去观察。

首先,如果确认仅指财务报表的确认程序,即仅指在财务报表内表述某一时点汇总多项交易与事项引起的要素的变动结果的信息(主要指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分布结构的信息),或某一期间内财务状况变动的汇总信息(主要指收入与费用配比的信息),那么,把确认仅理解为财务报表中的确认(即我们在后面提到的第二步确认)是正确的,而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要素称为财务报表的要素也是理所当然的。(这是FASB CON,5的观点)

其次,如果确认仅指资产、负债等项目的变动,则可分为初始确认(初始记录)、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任何一个项目,归属于某个要素而进入会计系统,都必须经过初始确认。要解决的问题是:上述关于应否确认、何时确认和如何确认(就狭义的确认而言,主要是前两个问题)。但是在初始确认之后,是否还有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则取决于下列条件。

后续确认的条件是:

(1)增加或减少对初始确认的资产的数量的控制,或增加或部分偿还已确认的负债;

(2)在对资产采用现行成本(current cost)、现行价格(current price or exiting price)或公允价值(fair value)进行初始计量(初始确认)的资产在嗣后的报告期必须进行新起点计量(Fresh-start measurements)(以历史成本计量除外)。

终止确认的条件是:

(1)出售或通过融资租赁,对于已确认的一项资产,企业已完全放弃对该资产所有权,及其所有权上的所有报酬与风险;完全清偿了已确认的一项负债。

(2)已确认的某项资产由于自然灾害而全部损毁;某项负债经过债务重组,债权人已放弃对该项负债的本息偿还权的要求。

最后,也是特别重要的,如果确认是指财务会计的确认程序(这是APB statement No.4的观点),那么,这一程序应包括正式记录和在财务报表中列报两互既密切相关又相互独立的步骤;应予记录和报告的要素应称为财务会计的要素(简称会计要素)。

在仅把确认理解为财务报表的确认时,会计要素就只能理解为财务报表的要素,主要是分别构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收益表)的内容的大类(第一层次的分类)。其进一步的分类则是报表中按不同要素归类的项目。当确认被理解为财务会计的确认时,会计要素就必须广义地理解为财务会计的要素,它既属于日常的会计记录所依据的记录的内容(账户体系)的大类,它又属于财务报表内容的大类。记录的要素和列报的要素只是运用于财务会计处理过程的不同步骤,其经济实质和要素名称是完全一致的。再说会计记录,财务会计在日常记录中即借助于会计分录并在账户中分类汇总记录的内容,是通过复式簿记机制和一整套账户体系来处理的。千万项相同、相似和不同的交易与事项,在账户体系中被分类记录,并初步汇总记录其结果,完全是为在财务报表中表述企业的资源、及其变化的综合结果与影响的信息(分别表现为该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某一期间内的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所作的资料准备。全部会计确认是由第一步确认(recognition of first step)和第二步确认(recognition of second step)共同组成的。第一步确认所使用的工具是作为财务会计初始记录和嗣后补充记录的账户(更正确地说是账户体系)。所使用的方法是会计分录(即按复式簿记原理作成的记录),而分录的对象是每一项交易或事项引起的资源、资源的和它们的变动――即一项会计要素之间的变动或两个不同要素的相互变动。会计要素究竟是什么?它不过是财务会计处理和反映的全部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对象中若干既互相联系又有其特征的类别。会计处理是从确认每项具体交易或事项开始的。不论一项交易或事项多么复杂,它只会引起会计对象中某些要素的变动而不致影响对象的全部。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会计的处理对象按要素进行第一次分类,既是对交易进行初始记录并把数据逐步转化为信息的必要,也是为了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加以分类表述并向使用者传递信息的需要。由此可见,会计要素在第一步确认中是账户体系的第一层次的分类(账户内容的大类);而在第二步确认中则又成为财务报表内容的第一层次分类(报表内容的大类)。并且很容易看到,第二步确认所使用的主要工具是财务报表。所使用的方法是先将账户资料进行核实和必要的调整,然后分别列示于报表要素所属的各个项目之中,这些项目要通过排列、再分类,浓缩或细化,有序地加以汇总,获得小计、合计和总计。如果说在账户体系中的日常会计处理更关注数据和加工中信息的可靠性,那么,在财务报表中的信息传递应更关注对使用者的可理解性,特别是相关性。

以上的研究表明:当人们明确只研究财务报表的概念框架时,如IASB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Framework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Financial Statements),则确认只限于研究第二步确认(财务报表的确认,确认所应用的要素是财务报表的要素。这份文件在82段完全不提记录,不涉及第一步确认)是正确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若明确研究的是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如美国的七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tatement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研究的题目是财务会计的概念,那就是说确认是财务会计的确认并非财务报表的确认。可是看一看它的内容(FASB CON.5),则只研究财务报表的要素和财务报表的确认(包括计量),第一步确认仅在确认的定义中提一下并在注释中作了一点补充。这说明,FASB对整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采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名义,而不论确认和列表的基本概念又都仅限于财务报表,似有名不副实之嫌!由于FASB不谈第一步确认,在其概念公告(cONs)中,复式簿记机制和帐户体系的概念,就完全消失了。财务会计确认应有两部确认:作为正式记录的工具和手段,账户体系和复式簿记不但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应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十分重要(APB statement No.4就强调过这一点)!对此,FASB从来未作过解释。如果不考虑复式簿记设置和选用账户的概念,而FASB CON No.1又称为“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我认为美国的现行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似应改名为“财务报告的概念公告”,否则因名实不一致的矛盾而很难自圆其说的!不过,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表外(报表附注和其他报告)的“披露”这一基本概

念不能不涉及而成为空白!

三、关于披露概念

披露(disclosure)是财务会计发展到通过财务报告(financial reporting)而非财务报表(financiMstatements),在表外(包括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表述会计信息的一种形式。与确认不同,披露不需要经过一系列过程(步骤)。

披露的信息可以是财务的,也可以是非财务的(但必须同财务有关,即企业会计财务部门能够提供此类信息并应对它的可靠性承担责任),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预测的。披露的事项或数字并非主要来自会计的凭证和账簿,它可能来自公司的各种合约、协议、计划、年度报告、招股计划书、呈送证券监管机构的报告、企业关联企业的重大事件、企业董事会涉及财务的重要决议、股东代表会议上的董事长报告与总经理关于公司业务的讨论与分析、新闻媒体有关企业和企业环境的报导以及法院涉及公司的诉讼案的消息等等。由于披露消息的来源可能既是定性说明,又可能加定量描述。例如,报表附注中有关财务报表项目的细化分析,是定性兼定量披露,而会计政策的披露就只是定性披露。于是披露就有两类信息,一是定性兼定量的信息,一是定性信息。披露通常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财务报表的附注;二是其他财务报告或披露的其他手段。财务报表附注具有两重性,从审计的观点看,它是审计的对象,因而构成财务报表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当然附注只能分析说明报表中已有的内容,如对某些报表项目进行细化表述而不能更正表内数字,更不能确认添加表内所无或与报表无关的内容);从会计的观点看,财务报表表内内容是经过两步确认形成的,表内任何一个项目都既应用文字(会计要素及其进一步分类的项目与细目)列示,又应用数字(货币金额)描述。所有项目的金额最后都加入报表的总计。至于表内附注,由于它的资料来源不是完全基于财务会计的科学而谨慎的两步确认的资料,部分来自财务报表以外的渠道,其科学性与严谨性不言而喻地稍逊于表内确认。否则,FASB在其Con.No.1和No.5中为何把财务报表称为“财务报告中心部分(a centralfeature of financial reporting)”是财务报告的一个主体向它的外界传递财务信息的主要手段(a principalmeans)?但是确认的信息略胜于披露的信息也只是在可靠性的质量上。从相关性来看,可能在表外披露对使用者的决策更有用。

(一)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概念

财务报表附注是密切依存于财务报表表内而对信息进行补充表述的一种披露方式。这种形式的披露少数可以在表内对某一项目通过“旁注”予以注释;大多数是在表外给予定性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说明。前者称为“旁注”,后者称为“底注”。不论旁注或底注,一般都是由会计准则来规范的。有的国家(如美国)则鼓励企业增加自愿披露。我国也鼓励“凡对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财务信息,公司均应予以充分披露” (中国证监会2007年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第3条)。但我认为,对于自愿披露的项目与内容,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查,主要是防止欺诈,发出错误的信息,误导投资人从而损害他们的利益。

下列事项原则上应通过财务报表的附注进行披露。

(1)会计政策。即在会计准则允许企业运用的计量方法和程序中,企业所选择的方法与程序。

(2)表内重要项目(金额巨大,含有信用风险)的明细披露,如应收帐款等。

(3)预期本企业拥有的债权企业将进行债务重组(产生信用风险),应预计债务重组有可能受到损失的金额、时间安排和不确定性。

(4)带有市场风险的项目如各种外币存款的金额和到期前预计汇率的变化。

(5)具有高风险的业务操作。如买卖各种衍生金融工具、发行证券化资产、购买其他企业以资产为抵押的证券。对于这些业务应详细披露其业务特点,本企业承担的报酬与风险,尤其要披露可能的潜在损失,包括预期的现金流入、流出的金额、时间安排和不确定性。

(6)关联方关系和关联方交易,包括:控制本企业的母公司(应披露母公司占有本企股股权比例)和本企业与母公司进行的往来业务。在同一母公司控制下。本企业与兄弟企业的往来业务。在报告期内其他关联方交易的内容、数量和金额。

(7)或有损失。例如该企业最近10年每年都要遭受1~3次台风袭击,平均每年损失500,000元,这就是对或有损失的预计披露。

(8)由于可能转化为现实债务的票据再贴现和为其他企业的担保。

(9)未决的诉讼(涉及权利和义务的纠纷)。

(10)其他应在附注中披露的事项。

报表附注应在保证如实反映的前提下,力求提高相关性和透明度。

(二)其他财务报告披露的概念

其他财务报告由财务报表的辅助报表、传递财务与会计信息的其他手段共同组成。以公司年度报告为例,“董事长报告”和“总经理关于当前经营(包括投资、理财)活动和经营前景(包括短期计划与长期规划)的讨论与分析” (MIYA)是具有代表性的两份其他财务报告。

董事长报告。主要说明企业股权的变化、大股东占有份额的比例、具有控制力或有重大影响股东、董事会成员的变动和他们的薪酬、对高层管理人员业绩的评价和有关奖惩的建议等。

总经理的业务讨论与分析。对本公司经营、投资理财活动及其业绩进行详细说明,并对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法律环境进行分析,同时对未来发展的前景(包括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经营、投资、理财方面的计划和预期未来的报酬与风险)提出奋斗的目标与为达到目标将采取的主要措施。

其他财务报告比财务报表辅助更加灵活。其他财务报告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必须保证必要的信息质量。只要对使用者决策有用,在确保诚信的前提下,主观上应力争如实反映。

以上讲的都属于法定披露(即“法规”、“条例”、“准则”、“规定”、“指引”所要求企业在表外进行的披露),至于自愿披露,我认为,在鼓励的同时,又要加以必要的限制条件。因为,防止欺诈,不允许企业通过自愿披露去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责。自愿披露乍看起来是好事,它能增加信息含量,提高企业的透明度。但是,自愿披露一旦变成企业的欺诈手段,向市场发出错误的信息,好事就会变成坏事。所以允许自愿披露的企业,最好增加必要的条件,并对其自愿披露的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查。

允许自愿披露信息的企业,最好限于下列上市公司:

(1)在过去5年甚至lO年中都是盈利的,或其产品(劳务)具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

(2)在信用评级中长期属于A级;

(3)在同行业中有较好的声誉(例如属于老字号,在全省、全国甚至全球属于500强之列);

(4)在会计上从来没有作假,财务上从未有欺诈的前科。

自愿披露的信息应符合下列质量标准:

(1)相关性;

(2)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