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管理体制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8: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体育管理体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为加强体育运动学校的管理,促使体育运动学校遵循体育、教育规律健康发展,提高办学质量,适应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体育运动学校是在对学生进行体育专业教育的同对,进行系统的竞技运动训练,读训并重的中等专业学校。
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训练需要,体育运动学校需附设的中、小学班(以下简称附设班,独立办班或与当地中、小学联合办班均可),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并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三条体育运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运动后备人才和合格的中等体育专业人才。
第四条体育运动学校由当地体育行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共同领导,以体育行政部门领导为主。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的全面管理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在文化课教师和教学设备的配备等方面给予支持。体育运动学校在实施义务教育和教学业务上应接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指导和监督。
体育运动学校办校暂行规定
第五条体育运动学校的设置应当按照国家教委关于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设置规定的审批程序,由当地体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体委。国家教委普通备案(已批准成立的补报两委备案)。国家体委、国家教委同意备案后方可招生。
第六条体育运动学校中专学生规模应不少于120人。
第二章学制、招生和毕业
第七条体育运动学校学制三年。因训练、竞赛需要,可延长一年。
第八条体育运动学校招生纳入国家招生计划。主要招收体育运动学校附设初中班、业余体校、传统项目学校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根据体育专业的特点和需要,招生工作可提前单独进行。考生需参加体育、文化课考试和体检。体育考试符合要求者允许参加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组织的中等体育专业文化课招生考试。达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中专录取标准者方可录取。对体育运动成绩优异的考生,可适当降低录取标准。附设初中班品学兼优的毕业生,经主管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可保送升人体育运动学校中专班。降分幅度和保送标准应由主管体育部门与省一级中专招生主管部门商定。
第九条体育运动学校学生修完规定的全部课程,经考试合格方为毕业。毕业生享受中专待遇,纳入地方中专毕业生统一分配计划。根据社会需要和择优录用的原则分配工作。
第十条体育运动学校附设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第十一条体育运动学校附设班面向社会普通中、小学招生。学生入校前需严格进行体检、选材测试(骨龄检查、身体形态机能评定、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测试)、文化考核和思想品德审查。录取的确良学生按《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转入体育运动学校并保留原所在学校学籍一年(初中三年级学生原则上不退回原学校)。
第十二条体育运动学校(含附设班)可根据优秀运动队的需要输送学生。优秀运动队应按《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为入选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提供条件。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
第十三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运动学校应把思想政治贯穿于学校全部教育工作中。
第十四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是:马列主义、思想的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教育;理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教育。
第十五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疏通引导的方针,注意结合青少年儿童特点,并通过政治课、形势教育、班主任工作、党团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
第四章文化教学
第十六条体育运动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习。中专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执行《三年制中等体育专业教学计划》。附设班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原则上与普通中、小学相同。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学校可根据教学、训练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教学计划。
第十七条体育运动学校必须确保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每天文化教育和自修时间应保证六学时。学生因训练、比赛所缺课程必须及时安排补课辅导。
第十八条教育行政部门应为体育运动学校调配思想品德好,热爱体育事业,并具备相应的学历和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以确保教学质量。
第五章运动训练与竞赛
第十九条体育运动学校应贯彻“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方针和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的原则。
第二十条体育运动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体委对教练员的有关规定,选聘优秀专职教练员任教。
第二十一条体育运动学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体委颁布发的各专项教学训练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训练。要加强医务监督和体育保健,防止运动操作学生每天专项训练时间控制在3-3.5小时(含早操)。严禁违背学生生长发育规律进行超负荷训练。
第二十二条体育运动学校的竞赛要着眼于培养和输送高水平后备人才。通过竞赛检验教学、训练效果,促进人才增产培养和运动技术提高。
第六章教师、教练员
第二十三条教师、教练员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国家的教育、体育事业。要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要精通专业知识、专项技术,努力完成教育、教学、训练任务,做到又红又专。
第二十四条教师、教练员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妥善安排文化教学、运动训练工作。针对学生特点,区别对待,回材施教,不断改进教学、训练手段和方法,并善于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提高教学、训练质量。
第二十五条教师、教练员要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共同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文化学习、运动训练和生活管理工作。
第七章物质保证
第二十六条体育运动学校必须具备与办校规模相适应的教学、实验、图书阅览等教学设施,并按照学生人数配置必须的教学仪器、设备、标本、挂图、模型及图书资料。
第二十七条体育运动学校必须配备与所设置的体育项目、课程相适应的训练场馆、训练器材、选材测试仪器、电教设备等。
第二十八条体育运动学校必须具备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宿舍、食堂、浴室、医务室等生活设施。
第二十九条体育运动学校办学经费主要由主管的体育行政部门拨给,附设班文化教学经费的数额和拨款渠道由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和体育行政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附设班的规模及各地现行经费管理体制研究商定。学校基建投资由主管学校的体育和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向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申报。教练员、学生的伙食标准按国家体委、财政部、商业部(85)体计字464号通知的三类灶实物标准执行。
第八章组织领导与管理
第三十条体育运动学校必须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选配精于的领导班子。校长必须由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熟悉教育、体育规律,并具有体育专业知识和组织管理能力的人员担任。必须有熟悉文化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副校长分管文化教学和运化动训练工作。
第三十一条体育运动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务、训练、行政管理、后勤等组织机构,并配备相应数量的教师、教练员和行政后勤人员。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为1:2一2.5(用两种语言教学的为1:1.5一2);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8一1O;教练员与学生的比例为1:6一8。
第三十二条体育运动学校应严格执行《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并根据学校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篇2
一、体育器材必须有专人管理,未经许可,外人不得擅自进入体育器材室
二、按配备标准和教学要求及时申购器材及设备,保证教学正常进行。
三、体育器材及设备入库要凭单据及时登记。
做好账册管理,每年年底调整一次,做到账物相符。
四、体育器材及设备原则上不向校外出借。
特殊情况必须经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办理手续,并按时归还。
五、日常管理中,做好防潮、防霉工作。
六、做到定期保养,及时维修。
如有损坏,及时填写体育器材及设备损坏报告单,按有关规定报损。保持常用器材、设备完好无损。
七、根据教学安排,及时做好准备工作。
师生借用做好借用记录。
八、保持室内整洁有序,不准存放其他无关物品。
体育保管员必须保持室内卫生,器材室干净明亮。
体育器材管理员职责
一、建立财产管理账目,有严格的借用手续和赔偿制度,并认真执行。
二、熟悉各年级的教学进度,根据教师上课需用器材,提前做好准备,保证上课正常使用。
课结束后,要清点器材数量,发现短缺或损坏,及时处理。
三、经常打扫器材室,保持室内整洁。
器材存放要得当、有序、搬运方便。并备有灭火器材。
四、经常检查固定器材,发现损坏要及时维修,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加强对海绵垫等器材的防腐安置,应经常检查或更换存放位置。
六、定期清点器材,做到账物相符,对损坏而无法修好的器材填写单据,上报注销,根据器材的损坏程度,提出维修和购置计划。
体育器材报损制度
一、教师或学生使用体育器材,属正常损坏的要及时填写报废单。
二、如果是人为损坏的,要给予批评并视情况按原价或高出原价的数额赔偿。
三、每学期清点器材一次,发现器材正常老化不能使用的,要及时填写报废单。
四、器材报废必须经过学校主管领导的审核、签字。
每学期将报废情况上报学校主管人员审批。
体育器材借还制度
一、借用体育器材,必须爱护和保管好,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体育课上由任课教师填写器材使用单,并注明日期、节次、器材及数量。
三、课外活动学生借用器材要有记载,归还时要检查数量及是否有损坏。
四、如有损坏或丢失,根据情况进行批评教育或赔偿并有记录。
五、对学校教师借用器材,应履行登记手续。
归还时要予以注销。
六、在归还时如有丢失、损坏现象应向管理员说明情况。
如故意损坏丢失,应追究责任。
七、所借用的体育器材归还后,要放回
原处。
体育器材室保管、使用制度
为了保持体育器材的完整,减少损失和人为的损坏,经学校和体育科组全体成员的讨论,制订体育器材室保管、使用制度。
1.体育器材室由体育教研组长专人负责管理。
2.执行学校财产管理制度。
3.室内所有器材分类摆放整齐,及时造册一式二份,交总务处一份。
4.借出的器材须及时进行登记,按时如数归还。
5.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作用,提高使用率,对损坏的器材及时维修、整理,保证器材的完好。
6.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对于容易发霉的器材及时翻晒,延长使用时间。
篇3
【关键词】档案资料;有效管理;教学质量
一、前言
笔者走访了绍兴地区部分高中、初中,就如何组织顺利开展体育新课程教学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模块工作开展中各体育备课组联系不够,缺乏交流,对模块教学研究深度、资料积累、总结、反思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加强档案资料管理来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重要性的问题就摆在教学工作者的面前。
究其原因:
(1)课程指导组没有明确的指导方案的资料;
(2)理论上无导向依据的资料;
(3)学校体育与健康教科研开展较为滞后,缺少资料的结累;
(4)基层学校体育教师缺少经验,在实施《体育与健康》学科模块教学中没有较高价值的资料可供参考。
二、加强档案资料管理措施
1.成立相对应档案资料管理小组
为了顺利的档案资料管理,成立了档案资料管理小组,确定人员与内容,建立年段档案组,档案组按老、中、青的年龄结构配备,由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体育教师任组长,配合体育教研组长开展工作。
2.高中学校体育档案管理的调查
从2007年起,对绍兴市部分高中学校体育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样表如下:
绍兴市学校体育档案管理是否必要问卷表
(表一)
3.调查结果数据收集、分析
(1)2007--0年在100份有效问卷中,男教师60人、女40人。
问卷调查表(1)
--------------------------------------------
年份 支持档案管理 不支持档案管理 无所谓
2007 60(35、25) 39(24、15) 1
2008 80(47、33) 20(13、7) 0
2009 87(45、32) 11(13、8) 2
--------------------------------------------
备注:括号内前为男教师,后为女教师。
问卷调查表(2)
--------------------------------------------
年份 电脑档案管理 文件档案管理 二者均备
--------------------------------------------
田径资料 98(58、40) 99(59、40) 100(60、40)
球类资料 95(55、40) 97(57、40) 100(60、40)
体操资料 96(56、40) 98(58、40) 98(58、40)
理论资料 98(58、40) 94(56、38) 96(56、40)
教案备案 99(59、40) 90(51、39) 99(59、40)
其它资料 96(56、40) 92(52、40) 100(100、40)
--------------------------------------------
备注:括号内前为男教师,后为女教师。
数据的调查、核计为档案资料管理提供了操作层面的依据,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二者均备的调查基本全部同意,但与前发生一个矛盾,可能是怕麻烦,但有希望有档案为自己的教学提供方便,总体为档案的合理操作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档案资料管理组合的优化与外在因素的分析。
4.按档案内容进行编类制作
整理、分析回收有效问卷分析后,根据统计数据整理,档案资料的管理可根据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编类管理。
5.制定学年、学期教学计划、教研计划的编类管理
根据每学年的班级、年段教学、学生情况,档案管理小组根据体育教研计划,结合进行模块组合设计特点,制定好的学年的教学计划、模块单元,准备课时计划进行归类、分析,可供下个周期参考。
档案管理小组要求每个年段档案管理小组每周不定时、定点开展三次教研活动,作好文字积累,加大学法、教法的研究力度,每周上交到档案管理组进行汇总、归类保存。
6.建立意见反馈机制
学期中、未进行座谈会、意见征求调查,开展专题调研,在意见反馈与档案资料的对照分析的基础上合理调整下阶段的模块教学开展教学计划。
7.健全资料系统
建立资料库,及时统计分析、研究,作好系统、完整的文字积累,在前一学年基础上,三个档案小组认真总结、反思一年的得失,完成一个阶段教学实践报告,为下一个阶段的模块教学提供依据,以便模块的合理设计与安排保存好档案资料。
三、建议
1.进行加强档案资料管理来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是开展新课程实验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切入点,虽然没有具体标准的操作方法,但我们不能放弃对它的研究与实践。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不能站在圈子外面看热闹,说什么研究是专家的事,我们等别人的方法出台了,“复制”、“粘贴”一下就可以;或者站在圈外杞人忧天,怨这怨那,对课改处处不满意,埋怨学校不重视,责备领导不支持,却没有去想为什么自己不努力,须知,课改需要一线的经验,需要基层的体育教师共同参与。
2.进行加强档案资料管理来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持之以恒的积累,长时间的论证、实践,方能取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案。虽然,处在探索、尝试起始阶段,但只要大家把进行加强档案资料管理来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放到议事日程上来,相信我们的新课程实验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会趋向于完善与成功。
篇4
一、制定好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要制定好发展规划,采取有力的措施,让发展规划获得通过并积极实施,使学校不断发展。
学校在制定规划时,要根据教育督导的要求,制定符合办学规范的规划,使学校办学更加规范化。如,教育质量目标的制定,可根据督导的要求和当地的教学质量的平均水平,制定出本校未来发展的教育质量目标。
在制定《发展规划》后,学校每年都根据实际情况,再制订出年度工作计划,并努力创造条件,加强学校管理,做到分工合理,责任到位,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工作成效大。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在完成《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后,还要制定好学习管理制度,并维护好制度的权威,提升学校的行政执行力,努力完成阶段性发展任务和目标。
在制定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时,应使制度尽可能科学、合理,易于执行;尽可能平衡好各部门和个体的利益,确保学校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顺利完成。在执行制度时,要公平公正,始终如一。要避免制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为这样的制度都不利于执行。还要避免因人而异、感情用事、标准不一,这样也很难使制度发挥出其应有的效力。因此,应该保证制度的权威性。
三、坚持不懈,狠抓管理
只有坚持不懈,狠抓管理,才能够获得稳定的教育教学效益。如何加强学校管理呢?首先要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追求特色发展。要有创新发展的理念,在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中,促进学校创新发展。
其次,认真抓好学校管理。具体要求有:1.要实施目标管理,强化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分工具体、职责明确、监督到位。2.要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领广大教职工,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提高行政执行力。3.要认真负责,通过学习培训,转变教师的思想态度,培养他们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4.要建立科学、严谨的管理机制,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5.要提高工作效率,不拖沓,不扯皮,今日事今日毕。
此外,还要细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每一环节,抓实、抓严、抓细每一项工作,力争使每项工作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地抓管理,才能够提高管理的成效。
四、及时检查指导,促进工作落实
学校应及时对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跟踪检查和指导,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促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提升工作效率。
学校开展检查指导工作,一是聘请政府教育督导人员督导检查或者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开展检查指导工作。如进行推门进班,开展听课、评课等活动,对教师的教学教研工作进行认真的指导,或者对学校某一项重要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二是聘请校内督学监督检查指导。学校聘请资历丰富、教育教学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为视导员(或称校内督学),帮助学校开展日常工作的评比检查。如聘请专人巡查,每天对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日常卫生纪律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三是开展专项工作督促检查。学校从校内有关部门中抽调人员对某专项工作展开检查评比考核工作。通过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整改。如,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检查评比工作,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更加规范有效;学校开展全校专项安全工作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隐患。
五、做好教师评价
学校应该从多元角度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避免评价的严重偏差,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让教师自评,让他们从自身专业发展的角度反思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对今后工作提出改进的办法和意见。如,让教师提供阶段性工作成果,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者教研教改中存在的问题,多从提供的材料中考查教师的工作绩效。
要有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让他们从教师的师德师风、工作态度、课堂表现、讲授效果、课外辅导等方面展开评价,以帮助教师发现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召开学生或者家长座谈会,听取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发放问卷调查表,分析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等工作情况,形成对教师工作过程和效果的评价。
还要有专业评价。即学校聘任督学、教研员、本校优秀教师等人员组成专家组,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做出评价。如通过听课、评课,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教学态度和效果,以及检查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情况,形成对该教师的专业评价。
最后,要有学校领导的综合评价。学校领导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专业知识、教研能力、师德表现等情况和教师自评、学生评价、专家评价等进行综合,最终形成对教师工作的全面评价。
在此基础上,综合考核教师,并将考核结果与奖惩相挂钩,以发挥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
六、及时整改完善
篇5
以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依法治校,从激励与约束层面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要将学生放在学生管理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的层次也在发生着变化,学生的思想素质也千差万别。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不但要关注学生在校的思想表现,还要关注学生的就业观的渗透性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辅导员要协同班主任教师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如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张贴社会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引导学生认识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尽最大努力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这样,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认知到自身和社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之间的差距,必然会在各科的学习中重点培养自身的就业能力。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中,全方位塑造大学生的就业素质,提高学生对社会岗位的认知,对于学生的在校生活起到了一定的激励和约束的作用,也更便于对在校学生的管理。
2以生为本,依法治校,创建和谐校园
2.1平等和谐,以生为本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将学生放置在教育教学管理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为了学生健康的心理成长,辅导员要真正摸清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育教学管理方式。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的生活空间随着网络构成的虚拟世界不断拓宽。网络世界以及社会上各种思潮、各种文化知识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辅导员要加强引导。
2.2依法治校,创建和谐校园
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依法治校,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约束中健康成长,是学生成长的关键。辅导员要在人文关怀中践行求真务实精神,使学生在团结合作中进行合作竞争。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辅导员一方面要教会学生以法律为依据去解决各种问题,另一方面要运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学生在科研、创新的氛围中和谐发展,同舟共济,实现团结协作精神的释放。
3关注大学生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激励管理
3.1关注大学生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关注大学生成长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很多大学生存在着抗压能力较差,奋斗目标不够明确,沉迷于网络,无法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等问题。针对这样的现状,辅导员要对大学生进行激励管理,改变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学生逐步在学校的教育引导中完成由学生到工作岗位的过渡,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3.2多种层次的激励管理,激发学生为顺利就业努力完成职业技能训练的决心
对于现代大学生,院校要加强学风建设,这不但表现在学风建设上,更重要的是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各种文体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辅导员要以生为本,满足学生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让大学生安心度过大学生活以及进修学业,让学生感觉到院校对于他们的未来是负责任的。院校要在学生就业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建立学生对就业的信心。另外,教师要让大学生进入到工作场景进行实训训练,让学生在社交需求上更具有归属感,在社会认同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被尊重中逐步发展自己的特长,在不同的领域中逐步发展自己的职业技能。
4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释疑解惑
篇6
关键词:工程力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一、背景
工程力学是一门与工程技术联系极为密切的技术基础学科,也是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特点是理论性强,概念结论多,计算公式复杂,对学生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相对专业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要想真正学好、做到学有所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真正将学生所学的专业和将来要从事的职业的要求充分结合,并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有效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工程力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和课程本身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用兴趣学习,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二、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针对性不强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直接的学习对象,是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并达成课程目标的媒介。目前适合中职学校的工程力学教材较少,不少学校用的是高职甚至是本科的教材。这类教材难度大,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内容少,对知识点的分析不够,内容忽视应用性,注重逻辑性。
2.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
大多数的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自主性差、学习能力不强。由于工程力学本身知识点繁多,理论性强,不少学习基础较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难免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加之目前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大多将教学内容、题目及解题步骤都以多媒体形式呈现。虽然这样的方式的优势是省时省力,既可以增加授课内容,也可以加快教学进度,但是劣势是往往两节课教学的内容用一节课就可以完成,教师未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薄弱,接受程度低,从而导致学生的思维进度跟不上教学节奏,没办法完全消化教学内容,而新内容又扑面而来,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果不好。
3.F有的教学方式略显陈旧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是目前不少专业理论课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只有教师作为主体地位的主动性得到发挥,而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较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换言之,课堂没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仅是教师的授课对象,是教师要学生学习这样的状态。工程力学该门课程本来就存在工科课程枯燥、机械的特点,目前的教学方法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直接导致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是否可以实现知识的有效转化性等方面有着较大的欠缺和不足,从而导致教学效率较差,教学效果不佳,不能有效地将课程知识转换为学生未来的技能储备。
4.考核评价方法单一
考核评价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反馈环节,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长期以来考试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且为了不让学生因试题难度大而产生挫败感,从而导致产生厌学情绪,考试的题型基本与教材例题的题型相同,导致学生只会机械式地套用公式,而不是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缺少将自己已经学到的概念、公理、公式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的环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提高,也不利于知识有效地转换为自己的能力。
三、提高工程力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1.改革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许多教材在知识内容的编排上,从学科逻辑结构的严密性出发,强调系统性和严密性,而专业针对性不明显,理论性太强,联系到适用与中职学生的实际应用案例很少。适用于中职学校的工程力学教材内容应围绕以掌握概念为基础,以强化应用为重点尤其是有就业针对性的强化,以分析计算为手段的中心内容展开。例如将学生所学的专业中需解决的课题作为学习的任务,运用任务驱动法,在解决课题的过程中融入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课程内容应该注重学生理论分析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确定所需专业和基础知识的内容。
2.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积极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思考,加深理解,让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研究者,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主动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个未来的就业导向查询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实际工程上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最终提升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将课本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工程力学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考虑传统的板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之外,还要充分考虑目前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型教学方式。例如可将微信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在上课前利用网络资源将要学习的课题以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现出来并推送到学生的手机上,适当地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做出解答,进而营造出更为自由、活跃的课堂气氛。用动画、视频等的方式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地表示出来,微信的方式灵活自由并利于学生随时学习,从而提升工程力学的教学效果。
(3)结合实际,将教学带入实习车间。充分发挥“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在中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具有核心地位。该模式的特点就是“做中学,做中教”。工程力学作为机械专业的实际应用课程,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保障,将理论课堂带入实习车间,把教学实例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有效地将教学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例如通过高速钢、硬质合金等不同材料的刀具加工零件,因为硬度不一样, 机床的加工进给量和转速自然也不一样。在讲授过程中,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3.创新考核评价方法
改变原有一纸试卷的考核评价方法,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考核,例如加入实际案例的模拟操作和练习并计入学生的总评成绩。将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工程力学实验成绩、课程设计、小组作业等纳入考核方式,当然考试成绩也作为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可或缺,但仅占一定的比例而不是全部。通过多种形式考查学生对工程力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既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克服恐惧感,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小结
目前中职学校工程力学教学不管是从教材的合适性、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与实践性、评价机制的合理全面性、教学手段的现代性等方面还普遍存在诸多问题。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全面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改革是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与方法,不断优化教学体系,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工程力学教学改革上新台阶,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志军,尹波,马爱胜等.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工程力学教学质量[J].学园,2012(1).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与对策
1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势不可挡,但学生工作者却忽视网络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
一提起网络,学生工作者往往是深恶痛绝,视之如洪水猛兽。而网络确实给学生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网络上的大量电影电视剧、动画、新闻资讯、游戏等新奇有趣,都对学生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相较之下,课本上的知识就显得既枯燥又乏味了,而且学习起来劳心费力,对于心志不坚的学生,就很容易陷入网络难以自拔,以至于荒废学业;还有,大学生知识吸纳能力强,勇于接受新事物,但辨别力不强,所以容易受网上错误的观点影响。因此,网络会加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但凡事都有两面,网络作为一个大众信息平台,如果善加利用,也会对学生管理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1.2一些学校仍在沿用“人治”管理机制,学生申诉制度形同虚设
1.2.1不少学校的主体管理理念仍停留在20世纪的人治思想上,学生管理模式多强调约束与强制。在这种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下,学校倚重行政管理手段的运用,实行严格的多层级化管理,拥有各项学生事务的绝对决策权。这种学生管理思想简单地把学生划归为教育关系中的客体,单纯地把学生当作管理对象,或者说行使权利的对象,而不是教育关系中的权利主体,即学校的服务对象。在这种教育关系中,学生是被动的,没有话语权和决策权,处于弱势地位,学生与学校之间不平等。因此,在这种思想主导下,学校觉得学生对学校不满进行的投诉或者申诉就是在挑战自己的管理权威,因而对学生的诉求往往不予理会,或者走个形式,将事情不了了之。1.2.2尽管一些学校注意到了以生为本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体管理理念已是必然的趋势,但仅将其停留在口头上,并未落到实处。这类学校高喊以人为本的口号,但并未相应改变学生管理机制,执行的仍然是旧日的学生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模式,仍以管控为主,并没有质的改变。这类学校的学生申诉系统形同虚设,并不能实际起到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作用。还有些学校切实接受了人本管理思想,也开始着手进行管理模式的转换,但由于经验不足、缺少参考等原因,设计的申诉制度或不健全或不合理,存在诸多缺陷,无法发挥其预想中的作用,无法真正成为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途径。比如在一起学生与教师的纠纷中,如在申诉制度中不考虑采取避讳制,规定受理者仍包括本系的教师或学生,这时教师容易碍于情面偏帮同事,使问题的处理有了倾向性,而本系学生更不敢开罪本系的教师,这样就很难保证处理的结果公平公正。1.2.3在学校积久的权威下,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管理,遇到不公也常常忍气吞声,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表达自己的主张,没有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的意识。还有学生对法律知识缺乏概念,对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之甚少,即使自身合法权益受损,也不知情或不以为然。
2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分析
2.1让网络为学生管理工作服务
首先必须承认,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是有益的,对于专注学业的学生,网络提供了学术探讨的平台,可以扩大学术视野,搜集到图书馆没有的专业资讯和信息,甚至可以与国外大学进行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网络对学生管理工作也有其积极作用。比如加强学校内部的信息平台建设,方便校内学生的信息交流,一方面,可以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便于学生工作者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也给了学生反映问题、宣泄情绪及交流思想的平台,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工作者也可以主动传递一些有益的信息,进行渗透教育。如利用网络扩大宣传本校的好人好事,进而引领学校的道德风尚;通过介绍本校的课改新发现,学术新成果,优秀学生事迹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校内的学术交流;上传有教育意义的宣传片、记录片,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公民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介绍一些安全防范知识和一些生活小百科及医学常识。这样,学生工作者在网络问题上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使校园网成为充溢着阳光、积极信息的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工作服务。
2.2依法治校就要设立学生申诉制度,而学生申诉制度又可促进学校的法制化建设进程
2.2.1申诉制度要从根本上起作用,就要确保申诉双方地位的平等现如今,我国已步入法治社会,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而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自然应该按照法治社会的要求进行各项工作。因此法治治校势在必行,学生与学校的平等关系是大势所趋。学校需要彻底改变管理思路,摒弃落后的管理理念,将学校的一切管理行为皆置于法治的制约下,在教育关系中正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使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行为更加理性,而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教育更加有效。与此同时,学生的自我、平等意识的觉醒,对参与学校事务的热情也空前高涨,这时如果赋予学生适当的、相称的自和参与管理学校的决策权,既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更好地明辨是非,增强自律性,又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自身的价值,成为具有独立、民主思想的公民。2.2.2需要增进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如果没有法律,按照人性的弱点,社会上每个成员都会想尽力为自己攫取好处而罔顾他人利益,社会必然陷入混乱。法律就是维护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同时也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准则,担负着维持整个社会秩序的重责。强化对学生的法律认知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而如果学生欠缺法律知识,恐怕连自我维权都不知要从何处着手。对于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可以通过学校的“言”和“行”两方面进行。首先,开展高校的法律知识教育要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培养目标,要尽量采用案例教学,将法理融入实践,切忌空洞的说教,因为法律条文并非抽象的存在,其意义与价值在于实际的应用。知法懂法,学生遇事才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和进行准确的价值判断。其次,在日常管理中,学校也要完善自身规章制度,将学生的一言一行都置于校规的约束和引导下,极力避免下达不走制度程序的行政命令,以此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规则的公民意识,和能自觉运用法律知识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再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法律资源,将学校的法律事务办公室向学生开放,以备学生随时咨询。2.2.3学生申诉制度设计要合理学生申诉制度是一类专为学生设立的权利救济制度,当学生感到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学生申诉制度,行使自身的话语权。学生申诉制度作为校内下情上达的重要通路,是学生维护自身合法合理权益的重要途径,是化解学生与学校矛盾纠纷的重要平台,是学校权力与学生权利的平衡工具,是高校对尊重法治的具体体现。为学生保留申述的权利,可以使错误被纠正,可以避免校内作风的滋长,促进学校的管理更加规范化。为确保申诉制度的合理和申诉处理程序的公正,学生申诉在设计时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规定申诉范围和申诉程序。第二,要明确申诉的处理机构人员的组成。申诉人所在院系的师生及对其做出处理决定的院系教师均不可参与此申诉的处理。为避免事前请托,申诉处理人员在选择上要尽量不固定人员而是随机抽取,且要有学生代表的参与,以保障学生的话语权。此外,如果所诉事件涉及到法律层面,则需要有校法务办公室指派具有律师执业资格的人员参与,以保障此裁决的合法性。因为校规在法律之下,必须服从于法律。第三,为免拖沓,各项程序都要有明确的处理时间规定。比如,当申诉处理机构收到学生的申诉请求后,要求对其做出处理决定的院系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处理依据。第四,要对证人的信息予以严格保密,不予公开。总之,高校的学生申诉制度起源于学校的法治治校思想,在实践中对学校现象起到制约作用,让学生坚定了守法的信念,因此,高校的学生申诉制度执行反过来又促进了学校的法治建设的完善。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职业学校教育 管理 问题 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Vocational School Education Management
Abstract As the cause of education in China,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vocational schoo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promoting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training for the community in line with the laws of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further solve the talent shortage facing the predica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rder with tigh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must be related to the adjustment and reform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rapi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rom vocational education management body, as well as vocational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China's vocational school education manage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nalysis and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n multiple fronts, and its related research,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 education; management; problem; analysis and research
职业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该教育通过为社会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进一步解决了经济发展面临的人才短缺的困境。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职业教育与当代的经济发展需求有了一定程度的脱节,很难对人民教育需求的多样化进行满足。因此,我校率先开展了一系列的管理体制改革和优化,在新生入学时的必修课中增加了相关素质教育培训课程,比如,感恩教育、自信心教育、人生规划教育等;同时紧密围绕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先、你先我创新的教育先驱理念,培养学生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 职业教育管理主体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主体而言,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首先,从行政管理主体方面来看,其问题主要可以用“政府失灵,企业失职”八个字来进行概括。由于我国现在职业教育学校的特殊性,很多学校都同时隶属于多个政府管理主体,这导致了多个管理主体间存在严重的沟通和协作障碍,使职业学校难以对未来发展进行良好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工作。同时,由于政府职能的多样性,政府在针对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做不到及时的规划,使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进程,甚至逐渐脱离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而另一方面,企业失职则是盲目追求企业利润,导致企业发展需求人才只单纯注重员工的技术,员工的素质与道德、创造力和积极性等其他方面都不在企业发展需求内,这也会导致企业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绊脚石。其次,从学校管理主体方面来看,仍然可以用八个字“有失监管,有失引导”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有失监管的责任主要在于职业教育学校的管理人员,由于我国的传统思想,直到现在,在我国领导阶层都存在着服从领导指挥、听从领导安排等不良环境中。这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极为不利,这种思想会阻碍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的科学发展以及人性化发展,甚至造成职业学校教育腐败的严重后果。
2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职业教育管理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相符。由于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和政府间的特殊关系,导致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有效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教学受到政府的操纵,使其严重也社会发展进程脱节。潜在原因就是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没有进行准确的把握,使其偏离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轨道。这也导致了现今我国职业教育学校的毕业学员难以就业,而各个企业又极度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其次,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学校大部分都缺乏明确的法律地位,无法在办学过程中,真正享有自主办学的权利。同时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另一方面也是职业教育学校的产权纠纷不断,无法形成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严重阻碍了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由于我国应试体制的特点,社会各界仍然对高中及以上高等教育更加重视,而忽视了职业技术教育,也导致了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使职业教育学校缺乏良好的师资设备、缺乏充足的资金发展、缺乏社会各界以及各个企业的认可。也削弱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这些现象都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最后导致社会更加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3 职业教育管理问题对策
(1)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主体问题对策。针对“政府失灵,企业失职”,我们需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将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在促进企业发展及增加企业利润的同时,形成一个协调有序、统一规划的职业教育体系。政府职能部门需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市场企业的需求,对职业学校教育管理进行及时相关的改革和创新,使其发展既符合行业主管部门的利益发展又能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提供良好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理顺职业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的方向和思路,制定相关的发展规划,努力为社会发展创造出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
(2)针对“有失监管,有失引导”,需要政府进一步对学校内外监督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让教职人员和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学校的管理方面,为学校的管理注入新思路和新视野。同时,正确引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核心,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教育管理,从多元化角度出发,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
(3)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问题对策。对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我们做的职业教育教学的管理结构要与社会市场经济协调发展,避免传统封闭的教育教学模式。这可以在促进职业教育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社会创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同时,需要学校对管理权限进行合理的协调和分配,加强学习管理机构和教职人员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学校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需要对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优化,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学校存在的产权不明确和管理权限小的弊病。严格办学资质和优化师资教育经费,都会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需要转变政府对职业教育学校的管理手段,有行政管理逐步转变为学校自身之间进行相关管理,同时加大对职业教育学校的经费投入和统一规划,并进行相关的宏观调控,使职业教育学校能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以达到促进职业教育学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
4 结语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相关的改革和优化,实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需求。才能在保证合作企业盈利的基础上,使学校得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 刘涤非.国外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2] 冯渊.示范性高职院校管理示范的探索实践[J].江苏高教,2009(3).
[3] 李多海,陈晓莹.中职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0(8).
篇9
【关键词】 学生管理 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
1.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课题研究项目,《基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ZB1211002
2.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管理水平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GZC1211002
近年来,因高校扩招,学生基数迅速庞大,学生规模大,管理时间长,涉及面广,且学生管理的问题日益增多,因此,在普通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学生管理是一项任务繁杂、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们在管理中总是避免不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应该引起管理工作者足够的认识和警惕,要不断改进管理手段和对策来进行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一、我院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 强调制度本位,忽视学生本位
各普通高校的规章制度都是各高校通过实践调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严格制定的,为井然有序的规章制度是有效实施教育的基础,诸如学籍管理方法、学生奖励条例、考勤请假规章制度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缺点就在于,我们的制度的制定并没有符合"人性化"管理的准则,并没有更多地将学生成长的切实利益融入规章条例中去,在出发点上,并没有将学生视为学校的主人、消费者纳入管理体系,因此,忽视了学生的利益和权益,比如,很多普通高校有过分强调制度的通病,喜欢将制度弄成死的条条框框,弄成清规戒律来规范学生,强调学生"不许……不准……"所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于这样生搬硬套的制度管理拥有抵触心理,并不完全服从。
(二)学生工作形式化,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现行的工作中,容易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我们要求所有关系到学生的各个部门,其工作最后的重点都要落在学生身上,而在实际执行中,管理工作者往往陷于每日的鸡毛蒜皮的繁杂事务中,无法抓到工作重心,只好疲于表面,但却忽略了对于学生成长最关键的部分,比如,在学生心理开导、专业方向的选择上,以及就业指导工作上就存在着很大的疏忽。因此,管理工作者的问题在于,总是处在被动等待问题的状态,只是管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动态等大的问题。
二、完善我国普通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前提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我们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1、明确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为重中之重。
为什么要把学生作为管理对象?普通高校的主人究竟是谁?不是某位领导,更不是校长,而是全体师生员工。只有把学生作为主体,把学生放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上,才能真正凸显"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才能让管理工作者有效地进行组织计划和决策以及实施各种管理工作。把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有两方面的重要内涵:一是把学生当"人"去看待,努力替学生着想,为他们创造实现自我的条件和机会; 二是让管理工作者明确地体会到学生主体的重要价值,才能更加顺利地开展管理工作。
2、坚持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管理工作者一定要明确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的管理理念,因为学生作为消费者的地位,使他们更加追求自己的利益诉求,这就要求学校要不断地采取各项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发展潜力。所以学校一定要把学生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秉着"为了学生的所有,所有为了学生,为了所有的学生"这样的先进管理理念作为学校各项工作和改革的动力,所以管理工作者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价值、人格、个性和需求,学会和他们温馨相处,做他们的朋友,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主自立意识,在工作中要时刻让学生们感到来自管理者的温暖与呵护,这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工作者要积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他们的个性,充分引导和发扬这些个性,并在工作中付诸实现。管理工作者应当坚持因材施教的管理理念,根据不同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生理和心理上特点上的类别和层次,加以正确地引导和规范,使其正确发展。
3、增强高校管理工作者的服务意识。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官本位、权力本位的封建思想的约束下,管理工作者很难认识到管理就是服务,因此,导致管理工作者与普通师生员工之间长期形成被管理和管理以及被服从与服从的错误理念。在管理工作中,学生往往是被领导和被管理的关系,因为大多数学校领导和教师往往是以掌握教育权威的高度身份自诩,所以才导致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以及开设的新课程没有学生问津,学生只能被动地去适应。高等教育在不断地发展,在学生权利日益受到重视和尊重的今天,管理工作者必须树立"服务为主,学生至上"的全新理念,摒弃旧的传统观念,为学生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力的保证,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快捷、优秀、方便的服务。尽自己的能力为学生解决一切生活困难和实际问题,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全心投入到学生的健康发展的工作中去。
(二)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尽全力服务和教育好学生
管理工作者的学生观正确与否,直接左右着学生管理过程是否真正能成为"师生交往同发展的过程",管理工作者的学生观包括学生责权观、学生差异观、学生主体观、学生发展观。国内有许多专家一致认为,学生观的建立常常是与这个国家传统文化、经济和政治体制紧密联系的,如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校的关系。
真正正确的学生观就是要求管理者要到学生中间去,主动地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关爱他们、时刻谨记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准则。传统观念里的管理工作者总是要高高在上,凌驾于学生之上,通过制度条例、控制、规训等方法来实现管理,而以学生为主的管理理念要求管理工作者的角色要转化过来,从管理变成服务,更加注重引导和启发激励等方法的运用,让学生渐渐地形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良性循环,让学生主动自觉地树立自己的发展目标,树立为人处世的责任感和价值观。确立以学生为管理主体的管理理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往往影响着管理的有效性,所以管理工作者更加应该从管理观念上进行思想转变,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1、要给学生以自尊,把学生看作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满足他的自尊心,不能总是把他当作孩子或者士兵,在传统的管理理念里,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和士兵一样必须严格服从命令,往往会忽略学生的自尊需求。所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极其重要,即"把学生看作一个社会人,平等看待他们,尊重他们,给学生自尊心",让学生自己成为管理自己的主体,充分发挥和锻炼其主动能力和创造能力。
2、大学生正处于一个认识和学习新生事物、新知识的特定阶段,常常受到种种因素的左右,作为学生难免会犯错,管理者不能以"一棍子打死"的错误观念来对待学生的错误,而应当积极地把错误当成一种教育的财富来正确引导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篇10
(一)管理体制过于传统落后
虽然说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中也有一些可借鉴的方面,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改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果我们将其完全照搬到现在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其所存在的问题就会不断的展现出来。现阶段,各大高职院校在具体学生管理工作中,对于职责范围的认识过于模糊,通常情况下只是通过一些部门的管理工作企图实现管理效果,对于一些学生管理人员的工导致管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地开展,影响管理工作重心的稳定,对于学校管理人员之间的工作制度的规范性的考虑不周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管理工作人员各项工作活动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影响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缺乏专业的教师管理队伍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目标是明确的,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上动力不足,虽然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对他们的关注度很高,同时也费了很大的精力给予了帮助,但从到课率、图书馆和自习室的满员情况来看,他们在学风方面仍然不如本科院校。所以在一线学生管理工作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在涉及各部门的学生管理工作方面,事无巨细,每一项都要管,忙于对接各行政职能岗位,疲于应付工作,无法总结出正确的管理工作规律,同时更没有方法提高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率。导致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发展,不利于学生各项课外活动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疏忽,使得学生对他们的信任度下降,所以各类危险产生。
(三)缺乏先进有效的管理模式
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学生是其文化的形成者与创造者,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学校管理人员应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一些高职院校对这方面的认识不足,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他们单纯地认为校园文化就是文体活动的开展,所以在具体的工作活动缺乏积极性与创新性,也没有突出高职特色,同时也没能成功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最终的效果不理想,既没有将学校自身的特色反应出来,同时也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值得大家去关注。当然,还有很多高职院校将办学重点放在招生及就业率上,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日常管理工作则以应付度日为准,既无法达到良好的职业效果,同时也对各个部门相关职能的履行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并且部分专业教师认为做好本职教学工作即可,根本不重视对学生所进行的日常管理工作,所以他们的教育工作理念需要立刻更新。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
在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重视校园第二课堂文化构建工作,将学生综台能力的不断提高作为为基础目标,通过第二课堂文化建设,再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职业教育指导课程等达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不断提高与培养。此外,对于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应该进行认真的分析,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实施来提高工作的业务水平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不断满足学校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的进一步培养,提高工作的实际效率,不断实现各项工作体制的创新。来以此转变服务思想,真正树立“以生为本”的工作观念;实现制度体系的完善,提高现有的相应的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管理工作的合理分配
第一,必须通过各项制度措施的实施来加强对学生进行的管理,根据各个部门的职能需求来实现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特别明确各类相关工作的有效实施,有利于良好的工作体制的完善与形成。另一方面,学校、院〔系)、班级三级管理工作也必须要有一个明确制度规范要求,将各项权利委托到具体的人身上,来便于相关管理人员及时应对学生工作中出现的难题进行分析与处理,提高工作的效率。另外,在进行高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相应的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进行选拨,遴选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教师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以外,同时要对其应该具备的各项专业素质进行再教育与培训,逐步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可以引导学生或者鼓励学生家长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来,同时从中总结经验体会,发表自身看法,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提高学生在日常学校学习生活中的自主性。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让学生不断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实践中落实,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真正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在各项管理工作中真正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把“学生”放在首位,通过鼓励、激发,来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开阔他们的视野、给予他们尊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点,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另外,鼓励学生多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所以,学校应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平台,让学生能够从实践活动中获得真正有意义的东西。
三、结语
- 上一篇:初中历史教学辅导计划
- 下一篇:小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