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相关政策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8: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发展相关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发展相关政策

篇1

一2012年经济发展目标

完成财政预算收入7.77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亿元,同比增长10%;三产增加值比重达到6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5亿元,同比增长15%;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销售106亿元,同比增长20%;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销售30亿元,同比增长20%;服务业增加值22亿元,同比增长15%;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5.6亿元,同比增长10%;销售15.6亿元,同比增长10%;利润7260万元,同比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自营出口总额8.7亿美元,同比增长15%;引进内资3亿元。

二现代服务业政策

(一)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

1鼓励兴办商贸企业

1)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及以上当年全额到位的,实缴税收在50万元80万元100万元及以上的新注册商贸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5万元8万元10万元。

2)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下,营业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新商贸企业(入驻商务楼宇的企业除外),按区财政体制分成,街道可分成部分的8%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奖励额15万元。工业企业用房用于商业出租的不予奖励。

2鼓励争创服务业品牌

1)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通过行政途径获得),一次性奖励30万元。

2)被评为中华老字号国家金鼎百货店国家特级酒家(限专业餐饮),一次性奖励15万元。

3)被评为省著名商标省老字号国家一级酒店(限专业餐饮)全国绿色市场全国双百市场工程定点企业四星级文明市场,一次性奖励10万元。

4)被评为市知名商标市服务名牌三星级文明市场达标百货店(大型超市),一次性奖励5万元。

5)对主持制定行业标准,并确定为国家级标准的企业,每项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参与制订行业标准,并确定为国家级标准的企业,每项一次性奖励2万元。

3鼓励引进国内外著名品牌

1)国际著名品牌店在我街道新独立注册的,营业面积在50—100平方米的,给予该品牌店5万元的奖励;营业面积在100平方米及以上的,给予该品牌店10万元的奖励。引进中华老字号企业总部且在本街道开设门店的奖励10万元;引进分部或在本街道开设首个门店,且门店经营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的,奖励5万元。

2)新引进国内外知名酒店管理集团管理旅游酒店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引进国内知名服务业企业(同行业销售规模前10名),实际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增加部分每100万元奖励1万元,最高奖励10万元。

4鼓励创建商业特色街

新创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商业特色街的,分别给予创建单位15万元10万元5万元3万元的奖励;级阶提升的,按差额奖励。

(二)加快发展现代商务业

1鼓励自主经营商务楼宇。对自主持有产权并从事租赁经营的新商务楼宇开发主体,给予开发主体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2实行企业入驻补助。新注册入驻商务楼宇的企业(租赁期在3年及以上,不含工业企业),入驻面积在500平方米800平方米1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分别给予一次性3万元5万元8万元的补助。凭租赁合同及付款发票物业管理费发票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等资料兑现。

3鼓励企业购买商务办公用房自主经营。新注册购买商务办公用房入驻商务楼宇的企业(不含工业企业),购买面积在500平方米800平方米1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分别给予一次性3万元5万元8万元的奖励。凭房产证物业管理费发票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等资料兑现。

4加大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等企业的引进力度,对引进注册资金达到1亿元以上的大型商务企业,实行“一企一策”。

(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1对新办现代物流企业且当年实际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开业一个年度内,从事物流业总营业额在1亿元及以上的,按营业额每2000万元奖励1万元,最高奖励额20万元。

2鼓励物流企业品牌提升,被政府主管部门评为国家级名牌企业一次性奖励15万元省级奖10万元市级奖5万元,级阶提升按差额奖励。

(四)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1对新办服务外包企业且有实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发生的,注册资金1000万元及以上的,资金足额到位后给予一次性补助5万元。

2对新办达到一定规模在我街道购置商务用房且符合相关条件的离岸服务外包企业,经营期满一年后经评估认定的,每家奖励1万元。

3对新认定的区服务外包企业,一次性奖励5000元。

4对服务外包企业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国内外服务外包市场开拓展览促销活动,按实际参展费用的10%给予奖励,同一企业最高奖励额为5万元。

5对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服务外包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服务外包基地或示范区,分别一次性奖励15万元10万元5万元。

(五)加快发展科技与信息服务产业

1对新办的行业性公共技术创新平台,给予3万元的奖励。

2对新落户我街道并经认定的软件企业每家奖励1万元,列入市级重点软件企业的每家奖励2万元。

3新认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的,每家奖励10万元;新认定为市级重点软件企业的,每家奖励5万元;新取得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认证的,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2万元和1万元。

(六)加快发展旅游业

1境外品牌旅行社全国百强旅行社;全省百强旅行社省五星级旅行社;市十佳旅行社省四星级旅行社引进落户我街道(相应称号需在前一年或当年获得),且注册资本在100万元及以上的,分别奖励6万元4万元2万元。(新引进的企业需承诺连续经营五年以上)

2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对被评为五星级饭店的,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被评为四星级饭店的,一次性奖励15万元;对被评为金叶绿色旅游饭店五星级旅行社五花级经济型酒店三星级饭店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被评为银叶绿色旅游饭店四星级旅行社四花级经济型酒店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

(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中介服务业

1鼓励发展其它文化服务企业。鼓励引进有影响力或具有产业带动力的网络传媒广告会展等其它文化服务企业。经认定,对落户我街道的此类企业,其生产用房在300平方米及以上,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补助。

2鼓励中介机构提升信用等级,被市级以上工商部门评为AAA级企业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评为AA级企业的一次性奖励2万。

3鼓励中介服务企业推进品牌建设,对通过行政途径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被评为省著名商标省知名商号,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被评为市知名商标,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八)加大现代服务业树强扶优力度

1对现代服务业企业组建企业集团,批准挂牌的一次性奖励8万元。

2对进入区“十大现代服务业先进(明星)企业”区服务业“20强”企业区服务业“20佳”企业,分别奖励10万元8万元5万元。

3对实现境内外上市或实现借壳上市并把公司注册地迁入我街道的企业,奖励30万元,对上市成功的企业董事长一次性奖励10万元。

三工业经济政策

1被评为区“工业企业50强”和“成长型工业企业50佳”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和5万元。

2对未列入市区技改项目但符合我区工业投资导向目录鼓励类的技术改造项目,500万元以下投资的技改项目,按投资额每50万元奖励5000元,最高奖励5万元。

3被列入区级市级清洁化生产示范企业的,分别奖励1万元2万元人民币;被评为省绿色企业的奖励5万元(适用于现代服务业企业)。

4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通过行政途径获得)的,奖励30万元;被评为省名牌产品或省级著名商标的,奖励10万元;被评为市知名商标或市名牌产品的,奖励5万元。

5对主持制订行业标准,并确定为国家级标准的企业每项

奖励10万元;对参与制订行业标准,并确定为国家级标准的企业每项奖励2万元。

7对企业在本年度内取得ISO18000(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认证的分别奖励5000元;通过一级二级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的,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经区消防部门认定,通过“四个能力”建设的人员密集场所,每家单位奖励5000元。

8对新引进宁波大市外内资,注册资本在500万元及以上且当年全额到位的,按实到大市外内资每500万元奖励1万元,最高奖励额10万元。

9对新注册的建筑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及以上且当年全额到位的,按注册资本每500万元奖励1万元,最高奖励额10万元。建筑企业按区财政体制分成,街道可分成部分的12%给予奖励。

10注册纳税在中河,项目开发在异地的房地产企业,按区财政体制分成,街道可分成部分的15%给予奖励。

四科技创新人才开发政策

1对新建立国家级省市级区级工程(技术)中心或企业研发机构的企业,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和3万元。

2对新获得区“双十工程”(十家高新技术成长型企业和十个高新技术重点项目)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

3对列入国家级省市级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的,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3万元。

4对列入国家级省市级区级的信息化示范企业的,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3万元;对列入区信息化应用项目并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一次性奖励2万元。

5对列入国家级省市级区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3万元。

6对新列入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的试产(试制)计划并实施开发立项每项奖励2000元,通过新产品鉴定的,再分别奖励1万元5000元2000元,最高奖励额5万元(以上奖项不重复计奖)。

7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被列入区级50家科技初创型成长型高新技术苗子企业的,一次性奖励1万元。

8对新引进的高新技术科技成果或与大专院校挂钩的技术攻关获得的成果,并实行产业化生产的,以技术转让费的10%奖励,最高不超过10万元。

9对授权的国内发明专利每件奖励1万元,对授权的国外发明专利每件奖励2万元。

10对列入国家级省市级区级的专利示范企业的,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3万元。

11对利用自主发明专利进行产业化生产的企业,当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经立项认定的,按销售额每500万元奖励1万元,最高奖励5万元。

12对由政府企业高校院所行业协会等多元投入多种形式的独建或联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中介服务机构,经区级认定的每家奖励3万元。

13对在我街道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经区政府职能部门科技论证批准,街道给予该孵化基地三年奖励,每年奖励30万元。

14企业每聘用一名院士,奖励1万元;引进一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奖励5000元;每引进和培养一名高素质人才奖励3000元;对新评选为省级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分别奖励5000元3000元;对企业引进副高及以上职称高素质人才子女的入托入学问题予以优先解决。上述人员需经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确认。

15对企业参加由区政府部门组织的省内外人才招聘活动且派人参加的,一次性补助5000元。

五开放型经济政策

1对利用客户渠道为我街道引进外资的企业或个人,根据引资额度给予1-5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2对新批准的现代服务业项目(除房地产类项目外),当年实到外资每100万美元给予不高于2万元人民币的奖励。其中对投资总部经济服务外包创意设计软件开发咨询服务现代物流等领域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实行重点奖励,当年实到外资每50万美元给予不高于2万元人民币的奖励。上述项目在批准第二年到位的实到外资,按对应标准减半奖励。

3对评定为区外贸强企和外贸优企的企业,每家分别奖励2万元和1万元人民币。

4对新获得商务部省(市)区级“出口名牌”称号的,分别给予5万元2万元1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5对企业到境外新注册商标(按办理逐国注册和马德里协定多国注册,分别给予奖励),每注册一个商标奖励5000元人民币,每家企业最高奖励3万元人民币。对国外自有注册商标产品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且增幅在20%以上的企业,一次性奖励企业5万元人民币。

6对经批准在境外注册设立贸易性公司(办事处)的企业和获外经权的企业奖励1万元人民币;对经批准在境外兴办生产加工企业和研发机构等,奖励3万元人民币。

六综合奖项

1财政贡献奖。对商务楼宇商贸业服务业第二产业等各行业企业,视其对街道财政贡献程度各取1-3名,分别给予6万元到10万元的奖励。

2产业转型升级奖。对街道内工业企业实行“退二进三”,土地挂牌摘牌后,且项目招商成功(包括自主开发)的,按实际土地挂牌面积,每亩奖励1万元,最高奖励30万元;对原有商业地块进行就地改造,实行产业再升级的企业,按土地实际改造面积,每亩奖励1万元,最高奖励30万元。

3青年创业新星奖。评比40周岁及以下的企业法人若干名,视其对街道的财政社会贡献及创业情况,给予5万元的奖励。

4成长型企业奖。评选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实缴税收150万元以上且增幅在50%以上的商贸业服务业第二产业企业若干名,给予5万元的奖励。

5和谐企业创建奖。对当年创建区和谐发展企业的,奖励

2万元;对企业再上台阶,创建区和谐发展标兵单位的,再给予2万元的奖励。

6安全生产奖。评比表彰8家先进企业,每家奖励1.5万元,奖励企业相关人员。

7社会贡献奖。对当年度社会捐助额达50万元以上的企业,取前三名,给予表彰和实物奖励。

七附则

1本政策意见中的企业是指注册与纳税均在本街道的各类企业。对新引进的重大或有特殊贡献的企业,提交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集体讨论决定,实行“一企一策”;所指的奖励是指除区奖励外,街道给予的奖励。

2对当年发生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重大责任事故和重大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取消综合奖项评比资格。

3对同一事项符合本政策各项条款的,不重复享受,按最高奖额奖励。除特别约定外,实行街道“一企一策”的企业,仅享受综合奖项的评比。

篇2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乡镇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生态环境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乡镇经济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吸纳就业、活跃市场经济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地区乡镇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无视生态文明建设,进而出现了诸如过于重视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政府相关政策及管理不到位;环境污染加重,治理缺位等严重的问题。这都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和谐发展的目标。因此,必须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对我国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充分实现我国乡镇地区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和谐发展。

2.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过于重视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

我国乡镇经济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农业,而更多的是依赖于数量众多的乡镇企业。当前,乡镇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其主要是以低层次的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一方面,乡镇企业家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经济利益,其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意识较差,未能对其给予充足的重视,进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另一方面,乡镇企业规模较小,自身经济能力有限,其生产产品的原材料一般不具有环保性,这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破坏生态环境,进而违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乡镇经济发展理念。

2.2 政府的相关政策管理不到位

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当前,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乡镇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多,尤其是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的破坏,给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诸多的不利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当地政府的相关管理不到位。一方面,政府对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较低,对乡镇企业的政策和税收支持不到位,使得乡镇企业的发展成本高居不下,难以腾出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缺乏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还缺乏针对乡镇企业的完善政策及管理措施,因此使得乡镇经济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出现脱轨。

2.3 环境污染加重,治理缺位

由于我国乡镇分布广泛,在乡镇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肆意砍伐、违规建设、乱排乱放等问题显得十分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一方面是因为广大农民和乡镇企业对环境污染问题视而不见,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缺失,难以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农业生产和企业管理与发展;另一方面,在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之后,缺乏相应的治理,乡镇企业的环境治理能力较差,“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等环境保护理念相对缺失。另外,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等方面,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及村委会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乡镇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实现乡镇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必须要实现乡镇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一方面,要大力鼓励乡镇企业以环境保护为原则进行相应的生产和发展,提升其环境保护意识,同时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提升乡镇企业的创收能力,要继续加强对“三农”的扶持,提升整个乡镇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质量;另一方面,要在乡镇地区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工作,使其渗透到乡镇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并以此为原则对乡镇经济的发展进行考核,切实提升乡镇地区环境保护的力度。

3.2 加强政府相关政策的管理

强化政府相关政策的管理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方面,上级政府要统领全局,从整体出发,制定指导性的政策与措施,增强其对乡镇政府的领导能力,增强乡镇政府对各项政策的执行力度;另一方面,乡镇政府要从其所在地乡镇经济的发展现状及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出发,制定相关政策的实施细则,并组织专门的管理小组定期进行走访和考察,在推动乡镇经济发展的同时,要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3 降低污染,及时治理

污染加重,治理不及时等问题在乡镇地区显得十分迫切。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实现乡镇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坚持降低污染和及时治理等原则。一方面,要按照农村和乡镇企业的分布,分配其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任务,并将其视为重要的考核方式之一。另一方面,要在乡镇地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方法等的宣传,提升广大农民和乡镇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执行力度,使其在创造收入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防止污染,提升环境的整体质量。

总结

长期以来,乡镇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乡镇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从其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来看,必须要从实现乡镇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加强政府相关政策的管理;降低污染,及时治理等方面出发,全面推动和实现我国乡镇经济的健康长期发展,使其成为促进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篇3

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于民营企业的转型改革,将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更适应我国日益增长的人民需求和社会需求,同时也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文章主要通过以下分析,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的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 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

1.1 生产要素成本的提升

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相关材料资源的不断减少,使原材料的价格也不断提高,这要求我国的民营企业不得不进行改革以适应经济成本的日益增长。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中,物价的不断上涨为许多的企业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企业的经济利润提高的同时,原有的原材料成本预算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价格增长,从而进一步加重了民营企业的成本资金压力,阻碍了企业的经济健康发展。[1]

1.2 资源环境的约束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逐渐意识到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浪费问题,资源的逐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资源的短缺与环境的污染不仅限制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我国的综合发展产生了阻碍。为此,我国提出了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可持续发展观战略的要求和引导下,我国民营企业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模式,从而进一步的适应社会未来的发展需要。

1.3 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引导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也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在我国民营企业的经营模式中,大部分都属于中小型企业,整体的发展情况和水平相对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综合发展。[2]与此同时,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资金成本较低,无法实现相关产业的转型和升级,造成企业的经济发展缓慢,为我国民营企业的整体经济水平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必须实现对于我国民营企业的转型和升级,加快民营企业的经济发展,提升其综合的发展空间,创造良好的改革环境以提升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

2 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问题

2.1 市场经济的压力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国际化、全球化发展,使我国的许多民营企业逐渐无法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一些先进化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政策都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综合经济的建设,因此,我国的民营企业提出对于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改革。[3]与此同时,在民营企业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压力导致企业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加,使得我国的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始终受到市场经济压力的制约。

2.2 资金的短缺

在我国的民营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和改革,而资金的短缺也成为影响企业改革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通常都是中小企业,流动的资金量相对较小,对于实现改革的资金更是严重缺乏;同时由于政府的相关支持力度较低,也无法实现企业的大资金贷款等措施;另一方面,国家政府部门在积极支持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改革资金无法成功下发到民营企业当中的不良社会现象,这是目前社会中存在的现象之一。

2.3 融资体系的不完善

在我国的民营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融资成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资金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融资体系的合理建立,将有效地缓解企业中的资金短缺问题,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民营企业中的融资体系都不够完善,许多的相关制度建立都缺乏合理化和先进化,从而导致融资困难造成的资金短缺,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改革。[4]与此同时,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不全面,使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银行贷款也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保障,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转型和升级。

3 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对策

3.1 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发展中,许多政策和法规对于民营企业支持的力度相对较弱,使得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承受了巨大的市场经济压力,从而限制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因此,国家必须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加大对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地方政府也应当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放宽政策,加强对于部分民营企业的管制,促进非公有制产业的健康发展。

3.2 加强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

一方面,国家可以建立相关的管理部门,实现对于民营企业资金合理利用的有效监督,保证企业资金的合理使用,也可以要求地方政府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放宽民营企业的要求标准,扩大民营企业的经济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国家可以加强对于银行的保证,使银行可以建立对于民营企业贷款的政策优惠制度,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民营企业的资金压力问题的同时,具备更多的流动资金对企业内部进行优化升级,实现现代化的转型改革,加快民营企业的综合水平提升。[5]

3.3 建立健全的融资体系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应当在企业内部制定符合企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融资体系,使体系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充分拓宽融资渠道,保证企业可以在良好的资金环境下进行转型和升级。对于国家来说,可以加强大中型金融企业对于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积极扶持发展中的民营企业,通过资金的稳定保障,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实力,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篇4

关键词:房地产税;试点;成效;问题

1.引言

房地产税试点与中国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住宅房地产的遗产税等相关制度和工作得到了较好的实施,为降低群众的购房负担,抑制房价的上涨,巩固中国税收基础,推动房地产行业的改革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中国房地产税试点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主要是相关政策还不健全、试点工作的推广难度较大、各地区的差异性较大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房地产税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必须要给予其充分的重视。

2.中国房地产税试点所取得的成效

2.1 稳固税基提升税收保障

房地产税试点工作的开展,使得中国各项房地产税种在设定和征收的过程中有了更加明_的标准,避免了传统模式下混乱的局面。在房地产遗产税等相关税收标准不断实施的当前,有助于全面稳固中国的税收基础,拓宽了税源深度,使得中国目前的税收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在实施房地产税试点的过程中,表面上看降低了房地产税收征收的总量,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更有助全面稳固税基提升国家税收的保障,这是目前中国房地产税试点所取得重要成效之一。

2.2 有助于抑制房价的高速上涨

高速上涨的房价使得中国社会大众必须要支付大量的成本用于购房支出,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危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中国的房地产税试点工作能够对遗产税等进行更加明确的规定,对具体的征收管理办法进行了科学的规范。这样一来就能够降低社会大众的购房成本,降低其经济负担。长期来看有助于稳定中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价格,进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房价高速上涨。最终有助于提升社会大众的幸福指数,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

2.3 有助于推动房地产行业的改革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房地产业近些年来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目前,如何有效地推动房地产行业的改革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考虑的重要问题。在房地产税试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可以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得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改革具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尤其是对遗产税等相关税收政策的规定,更是为提升房地产行业的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动力,使其改革可以实现循序渐进,降低了改革的难度。

3.中国房地产税试点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当前中国的房地产税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多的发展成就,但是必须要看到其面临的各项问题,这些问题的将会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限制房地产税试点工作的全面开展,必须要给予其充分的重视。

3.1 相关政策不健全

中国房价在经历了长期高速上涨之后,国家不断出台和实施了大量的相关政策以全面抑制房价,但是其取得的成效并不大。在房地产税试点的过程中,相关的政策虽然也不断增多,但是其针对性不强,专门针对于房地产税及其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还相对匮乏。比如,在对遗产税等税收政策的规定过程中,只是在部分城市和部分人群中实施,其范围较小,所取得的成效较低。同时,由于要想保证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企业在赚取利润的过程中,对各项房地产税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践行力度不足,以各项手段规避相关的政策要求。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力度相对有限,难以保证各项房地产税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实施,进而限制了房地产税试点工作应有的成效。

3.2 推广难度较大

房地产税试点工作要想取得全面的成效,必须要不断扩大其试点范围。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很不均衡,东南沿海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异常火爆的局面,房价高企使得很多购房者只能望洋兴叹。而房地产税试点工作只是在部分城市和部分人群中实施,没有全面进行相关的推广工作。房地产税试点工作的推动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房价的高速上涨,这会损害部分房地产开发商的相关利益,对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抑制作用。因此其推广的难度较大。随着房地产税试点工作的不断实施,其面临的推广压力将越来越大,对整个试点工作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

3.3 各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

房地产税试点工作的开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众所周知,中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各地区在房价等方面的差距较大。因此,房地产税试点工作的制定和实施在各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相关政策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会存在事实上的难度,也阻碍了中国房地产税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地区差异使中国房地产税试点工作难以取得预期的发展成效,进而拖慢整个试点工作的实施步伐,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国房地产税试点工作的成效。

总结

目前,中国房地产税试点工作的实施不断强化,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抑制房价上涨、推动房地产业实现改革的重要力量。但同时必须要正视房地产税试点工作面临的各项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明确中国房地产税试点工作的方向,以其取得的成效为根基,从存在的问题,全面开展和有效推动房地产税实现的实施工作。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2095-4085(2016)09-0165-02

1房地产经济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经济管理意识

虽然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存在已久的行业之一,但是在房地产行业的经济管理方面,开发商还比较缺乏管理意识。一般开发商认为房地产行业主要是用来谋取利益的,忽略了房地产行业发展的真正目的。因此就扭曲了管理意识,偏离了房地产行业经济管理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部分管理者对房地产行业并不了解,对房地产经济管理认识程度不够,没有看到房地产经济管理对推动房地产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2管理机制不够合理

由于房地产经济的波动,牵动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所以政府对房地产经济的管理力度一直很强,但是在一系列出台的稳定房价的政策和法规当中,存在很多缺乏可操作性,且执行效率较低的政策法规。所以在对房地产经济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另一方面,每个地区的房地产行业发展情况及条件有所不同,所以要因地制宜,不能等同视之。而管理者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认为所有政策法规管理机制在任何地方全部通用,管理方式不够灵活,导致房地产行业管理机制不够合理。

1.3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任何一部法律的建设,一定是在实践当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但是由于房地产行业发展太过迅速,法律的建设跟不上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步伐,就导致房地产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体系出现漏洞。另一方面由于相关部门对房地产行业的了解程度不够,导致相关法律的不合理或是缺失,因此造成我国房地产行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遇到某些问题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况。我国对房地产经济进行管理,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但是由于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关注度不够,或是了解不够深入,导致政府出台的政策以及文件在真正落实实施的过程当中暴露出其不合理性。

1.4管理目标不够明确

我国相关部门在对房地产经济的管理当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包括管理目标模糊,方向出现偏差,管理重点不够突出等问题。因此导致出台的政策法规缺乏持久性,往往一出台就会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国家政策的实施存在不连续性,这不仅造成房地产的经济出现很大的波动,还对房地产的正常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管理者的管理目标不够明确所造成。

1.5政策缺乏稳定性

由于房地产经济的波动性比较大,所以几乎每年国家都会出台相关政策对房地产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但其出台的政策对房价的上涨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反而房价在逐年上升,为民生的稳定带来一定的困扰。相关政策不够稳定的原因之一是国家的调控手段过于单一,没有意识到其他因素在房地产经济的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单靠政策的颁布来制约和管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实在是力度不够。

2房地产经济管理的措施

2.1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

要加强房地产经济管理当中对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将经济管理意识与房地产经营计划融会贯通。第一,要在房地产产业着手施工之前对房地产项目进行严格审查,排查问题,并进行综合性的评估,确定其可实施性,然后再投入资金对项目进行建设;第二,要在房地产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树立好项目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意识、管理意识。房地产产业的负责人及管理阶层是整个项目的核心,决定着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所以应当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为房地产项目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健全,需要从实际当中汲取经验教训,来不断完善相关体制,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所以相关部门要有足够的耐心对房地产行业进行深入了解和密切关注,总结经验教训并从中提取出有用的经验,以此为依据,建立健全我们的房地产经济管理机制。为保证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稳定运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管理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惟其如此,才能以此来规范和制约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对其进行宏观调控。

2.3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完善法律体系一定要针对我国国情,对《建筑法》、《土地管理法》以及《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进行完善,以保证政府在房地产经济管理当中处于主导地位。我们所完善的法律体系一方面需要能够控制好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经济管理的程度;另一方面需要能够修订出有利于房地产长期稳定发展的具体法律细则。另外在建立房地产行业法律体系时应该涵盖多个方面的内容,确保其全面性。

2.4明确管理目标

针对我国对房地产经济的宏观调控,需要明确好管理目标,对症下药,不能进行盲目管理。只有明确了管理目标才能针对要管理的方面提出及时有效的管理措施。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不断深化的阶段,所以经济结构也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调整,这样就为我们明确管理目标制造了阻力。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明确目标的重要性,为我们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提供前提条件。

2.5出台稳定的政策做好长期规划

出台稳定的政策要从本质上认识房地产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还要从长期的调查研究当中总结经验,提出极具针对性的政策来对房地产经济进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需要从相关政策当中明确房地产发展的总体思路,而且长期的发展规划不但要追求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利益和效应,还要为房地产行业以后的发展提供好目标及发展方向。

3结语

房地产经济的管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因为其与国民经济紧密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差池就会对我国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所以一定要做好对房地产经济的管理工作,解决好其存在的问题,以减小房地产的经济波动,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篇6

2010年欧盟经济较为困难。尽管当地经济已在金融危机后实现较快复苏,但政府强势介入产生的严重后遗症也逐渐显现,经济一体化所需的财政政策协调和经济互助正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从冰岛到葡萄牙、西班牙,国家依靠发债获得财政收入、弥补银行业巨额亏空和经济刺激计划所需资金的举措,产生了十分明显的不良反应。2010年,希腊、爱尔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财政赤字已经接近或超过其GDP的10%。信用等级下降、政府财政条件恶化与融资成本上升相交织,为获得欧盟内部自救和IMF等外部救助而导致社会福利水平下降,就业岗位缩减,这些因素又引起了已习惯高福利的社会民众的强烈反对。除德国经济复苏较为强劲外,欧盟其余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使得欧盟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针对销售价格而发生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已被更为隐蔽的技术壁垒所替代,环保标准和二氧化碳减排等要求覆盖面更广。欧盟市场对外竖起了一堵高墙,中国企业需做出快速调整:

欧盟范围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其共同发展的步伐一新人盟成员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梳理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原有成员进行财政转移支付,但在核心成员同自顾不暇的情况下,新成员的利益往往无法得到保障,发展的不平衡和内部市场的自由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欧盟维系一体化的难度。俄罗斯存在新机遇

俄国斯虽然受到金融危机时期全球大宗资源类商品价格暴跌的较大影响,但其经济已逐步恢复,与美同和欧盟的关系也有所改善。

篇7

关键词:酒店;绿色营销;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1

随着环境逐渐恶化,碳的排放量逐年增多,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量的重要性,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酒店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织形式,它的发展势必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以及能源,因而定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与废弃物。在整个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酒店要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改变现有的经营模式,采取低能耗、低污染,寻求绿色环保,博得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和谐发展的酒店经营管理模式,因此酒店实施绿色营销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一、低碳经济和绿色营销的概念阐述

至今为止,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对低碳经济的概念做出准确完整的解释。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Ⅲ中指出:“低碳经济就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①英国威尔斯大学肯・毕提教授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p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②综上所述,绿色营销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营销手段将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三者有效结合用以满足消费者与企业共同利益的新型营销模式。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酒店实施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政策的缺乏

绿色营销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发展战略,它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现如今的政府对绿色营销战略的实施明显支持力度不够,我国虽然已经开始对绿色营销的进行推广和管理,并颁布了一些关于环保方面的法律、以及相关政策,但是在实行过程中缺乏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使并且普遍存在以权代法、以言代法、有法难执的现象,使其约束力大打折扣。目前我国出台关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法律仅有12部,而国际已出台27部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在立法方面比较缺失,在激励绿色营销发展方面还未制定出较为完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相关政策,因此政府很难从客观上对企业实施绿色营销进行有利的调控和监管。

(二)酒店内部的缺乏明确的绿色营销体系

酒店实施绿色营销需要内部制度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只有明确的绿色营销体系,才能有目标的进行市场细分,对营销组合进行有效的优化重组,建立既可以满足消费者绿色需求,又可以提高酒店经济效益的绿色营销战略。目前我国酒店在绿色营销体系上普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且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酒店对于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相对较差,缺乏约束力。

(三)绿色消费意识不强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认为自己在酒店花钱消费,一定要使用酒店免费提供的一次性用品才是应该的,这种心理导致部分消费群体对资源不但没有做到节约而且加大了浪费的现象,这种浪费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只有5.8的消费者清楚的了解绿色消费并可以引导身边的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74的消费者对绿色消费仅了解一部分,甚至20.2的消费者完全不了解绿色消费。同时社会存在着一部分的消费群体本身并不认可低碳绿色生活认为其自身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的污染,无法理解酒店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并且认为酒店只是在“炒作”,并不愿意配合酒店的工作。

三、酒店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

(一)完善国家相关政策

虽然我国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并提出一些相关政策,给部分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使得许多企业纷纷加入环保的行动中,但是我国对于环境污染的惩罚力度不强,因此还是有很多企业对此不屑一顾,相关政策很难落到实处。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强势出击,对污染环境的企业给予严厉处罚,为其他蠢蠢欲动的企业敲起警钟,使其再不敢肆意妄为。并且要监督整改的企业,对于整改不达标、推迟整改、拒不整改的企业进行更严格的处罚直至达到相应标准为止。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营销策略。恩威并施才能得到平衡。政府不能仅仅从惩罚方面控制企业全面实现绿色营销,还要对一直坚持以环境保护为理念进行绿色营销的企业加以鼓励和奖赏,这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心甘情愿的加入绿色营销的大军中。

(二)强化消费者的绿色教育

消费者的意识影响着其绿色消费行为。鼓励消费者在绿色消费过程中,要遵循文明、绿色、环保的消费准则。我国人们对绿色消费的意识差别较大,并且低层次这相对较多,政府应该肩负起宣传教育、培养公众绿色消费意识的责任。根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方式,因地制宜的积极宣传保护生态坏境、节约资源的绿色意识、努力传播绿色消费的信息、大力推广绿色产品的功能与优势、积极推进和引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进程。

(三)培养绿色消费意识

通过宣传绿色信息、传播绿色行为的好处来培养消费者的绿色意识,消费者具有良好的绿色意识有利于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行为,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在社会公众的眼中,酒店是一个高消费的物质场所,中国人的餐桌“礼仪”常常被电视传媒传播,因此它常常被贴上浪费、奢侈、污染环境的标签,但是随着恶劣的环境问题频频发生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那种以消耗资源能源、破换环境为代价的消费模式逐渐被否定以至淘汰。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仅不会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促进作用,反而阻碍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在我国,酒店拥有分布广、数量多、高消费、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特点,它理应和社会一起承担责任,推动整个社会的绿色行为,这不仅有利于培养整个社会的绿色意识、这更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注释:

篇8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明确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的重要意义,进而指出我国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和区域选择,最后提出了我国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具体措施。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意义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传统的工业增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同时使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最终排放量降至最低;既能有效改善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状况,又能在减轻资源环境负荷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国内外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内在要求。

2.能有效缓解资源和环境问题。循环经济要求以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这就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质量轻型化,产品包装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以达到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通过对产品和包装容器的多次利用,以减少一次性用品的生产和排放;促进废水和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再利用,以减轻资源压力、进一步减少废物的产生,从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效缓解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

3.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在以日本、德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一方面,从企业到区域层次,甚至到国家层次,国外已经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充分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虽然也作了一些尝试性工作,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更多地停留在企业层面的清洁生产和特定产业的生态链接(生态工业园区)层面上,与发达国家在理念和实施行动方面存在的差距较大,需要加快区域循环经济的建设步伐。另一方面,“绿色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增大,国外来华投资者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都对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构成一种严峻的考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无疑会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合理使用资源,提高出口产品的社会责任和环境亲和力,改善出口产品的环境形象和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实现与国际贸易标准和发展趋势的接轨。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的选择

1.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内涵。循环经济示范区是一种以污染预防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以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示范区域。

2.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指标体系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经济发展指标;二是循环经济特征指标;三是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四是绿色管理指标。其中,循环经济特征指标是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国内其他示范区的重要区别,应该成为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的重点。

3.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区域界定和选择。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特征之一是其全方位的渗透特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涉及的领域较多,涵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既包括生产性的,也包括消费性的;既包括经济层面的,也包括社会层面的;因此在空间上是以一定行政区域为单位实施的,行政区域可以以乡(镇)、区(县),乃至市、省为基本单位。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以区(县)或市域范围的循环经济示范区为主。综合考虑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可优先考虑三类地区进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一是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地区;二是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有待生态治理的地区;三是老工业区或者资源面临枯竭的地区。这三类地区既要求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同时又要兼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完全能够满足这种要求,因此适合在这三类地区进行循环经济示范区的试点工作。

三、我国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对策研究

1.成立专门领导机构。成立以区域行政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发改、环保、建设、规划、物价、财政、税收等有关部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编制完成《区域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组织对规划中各项建设任务的分解和落实,督促各部门之间加强协调合作。领导小组还要对建设任务的进展情况和建设目标的完成情况组织检查验收,保证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编制专门规划。制定《区域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各类规划的编制。规划编制的重点是对废物减量使用和资源的再生利用,控制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制定相关政策。各地区应在相关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采取税收、奖惩、绿色采购、收费等经济措施,从降低生产和消费成本、增加收益入手,借助市场机制推动绿色采购、节能改造等项工作的不断深入。循环经济示范区还应制定废物处理及循环利用、水资源管理及再生水利用的相关政策。在新能源开发和生态住宅、公共资源信息系统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区基础设施的生态化建设。其他政策措施还包括:建立生态信息公告制度、建立鼓励和倡导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制定公众参与政策、制定投融资优惠政策等。

篇9

关键词:国际服务外包;竞争优势;竞争力模型

全球化浪潮与不断深化的国际分工使得国际服务外包这一服务贸易新现象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那么,什么是服务外包,什么是国际服务外包呢?服务外包指的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把由企业或机构内部人员提供的服务活动转移给外部人员或组织,包括在岸外包、近岸外包和离岸外包。国际服务外包指的是离岸外包这种形式,即服务的发包方和承包方是不同国家的企业。

近年来,国际服务外包的浪潮为发展中国家重塑际分工价值链上的地位提供了契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乘数效应。印度、中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中显示出不俗的实力,中国是服务外包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与国际领先的外包目的地印度、爱尔兰等相比,在一些服务外包的关键能力上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与要素投入程度有关,也与国家经济发展路径有关,重视制造业的传统政策视野为“中国制造”提供了生产力要素基础的同时,也增加了机会成本――挤压了“中国服务”的打造。然而,进一步扩大的发达国家国际服务外包需求以及印度等国出现瓶颈的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力,为我们改变这一领域相对落后状态提供了难得机遇,更为重要的是,为我们扬弃立足于比较优势的贸易参与法则、建立立足于竞争优势的贸易战略提供了一条合理的现实路径:通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力的培育,大力发展高级技术型生产要素,这些要素反作用于传统制造业要素,促使其提高产出效率,最终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的飞跃,走上中国制造业向中国服务业的全面升级之路。

一、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模型

(一)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强调的是资源禀赋,若把资源禀赋称作初级生产要素,美国学者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的竞争优势理论则更强调的是被创造出来的高级生产要素。前者是传统贸易的理论基石,后者为分析当下新型贸易形式提供了科学依据。值得注意的是,波特所构建的基于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继承了自然禀赋产生比较优势的观点,而且揭示了非自然禀赋产生比较优势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即所谓创造性要素。从这一点,我们可以认识到,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与必要条件,竞争优势是比较优势与高级生产要素结合后的转化形式。

国际服务外包本质是一种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是顺应不断纵深的经济一体化潮流而产生的新型贸易形态,国际服务外包承接竞争力的构建理应建立在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而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构建理应建立在转换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转换的关键是,如何培育高新技术、高级人力资本,使其与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

(二)国际服务外包承接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Rupa Chanda(2008)认为,吸引企业的离岸服务投资目的地是那些能够为离岸服务有效供给要素投入和保证最大产出的国家或地区。若暂把外包简译为由内向外的转移,那么,转移与否取决于内部化组织成本与外部化交易成本的高低比较,当外部化交易成本低于内部化组织成本时,企业会选择外包产品模块生产环节或服务环节。在企业选择外包的前提下,外包目的地的选择则取决于产出一定,外部化交易成本的最小化。从国际服务承包方的角度讲,这是其构建承接竞争力的法则。将此法则与上述基于竞争优势分析视角的国际服务外包承接竞争力内涵相结合,我们可以大致得出影响国际服务外包承接竞争力的因素:低级生产要素、高级生产要素。进一步,通过分析IT-BPO行业特质和总结相关研究学者的实证结果,细化和补充后的影响因素为:劳动力成本、外语人才、软件信息或相关专业人才、高端管理人才、与服务外包相关的硬性基础设施、与服务外包相关的软性基础设施、相关政策、国家经济发展的路径。

(三)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模型

基于对国际服务外包承接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构建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模型。

模型中,低级人力生产要素是指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成本;高级人力生产要素是指外语人才、软件信息或相关专业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基础设施是指与服务外包相关的硬性基础设施和与服务外包相关的软性基础设施;相关政策在这里是指与服务外包相关的投资、执法、税收优惠等政策;发展路径是指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虽把政府看作外生变量,但其对模型内要素的优化是提升国际服务外包承接竞争力的来源。

二、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分析――与印度国际外包服务能力的比较

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充分性程度显著提升,因而对竞争力的充分理解需要从国际竞争相对关系上理解。在已构建的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竞争力模型框架下,通过与国际领先外包目的地――印度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中国现目前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状况,抓住传统外包目的地出现瓶颈的所提供的契机,扬长避短,蓄势待发。

(一)从人力生产要素角度看

印度与中国的初级劳动力工资水平都较低,这主要是源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都较丰腴。但在高级人力生产要素方面,两国差距较大,具体来说,中国相对缺乏熟练应用英语的从业人员和承接IT和流程服务外包等与专业对口的从业人员,在这一点上,国内外的学者都意识到与服务外包相关的高级人力生产要素在竞争力构建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增强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竞争力,比较优势需要进一步向竞争优势转化。

(二)从基础设施角度看

在硬性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制造业所提供的强大物质基础和印度基础设施状况出现的恶化状况凸显出中国在此方面的相对优势,在电信硬件设施以及航空、道路、旅店等基础设施方面发展较快;在软性基础设施方面,我国电信网络国际联结和信息传输能力相对不足、企业应对网路意外中断能力脆弱、电信资费过高,降低了要素投入供给效率、增加了服务发包方的交易成本,而印度IT产业雄厚的实力使得这方面的缺陷较小。

(三)从相关政策角度看

与国际服务外包承接竞争力相关的政策在这里主要指的是相关的投资、执法、税收等政策。中印双方在政策环境上没有绝对的孰优孰劣,但单从审视中国相关政策的角度看,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通信管制、行业协会制度、税收优惠这几方面还存在制度设计的滞后性。

(四)从发展路径角度看

对于中国而言,对国际服务外包承接能力的逐步重视是符合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发展路径,从长期来看,现有优势的利用与潜在优势的开发使其拥有与印度等较为成熟的外包目的地抗衡的能力。

三、扬长补短,蓄势待发――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政策建议

增强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是政策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着重考虑:首先,在人力资本上,鼓励学校和科研机构大力培养不同层次既懂软件技术、商务知识又具备外语能力人才;其次,在基础设施上,提高软性基础设施实力,比如增强电信网络国际联结和信息传输能力、企业应对网路意外中断能力和减少电信资费,同时,逐渐使投入向KPO(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活动所需的软性要件倾斜,为多元化服务外包内容开辟道路;再次,在相关政策上,调整相对滞后的通信网络管制政策;改进与知识产权相关立法和执法;完善税收补贴优惠政策;健全外商投资环境;建立国际服务外包的行业协会;最后,在发展路径方面,在正确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寻求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机制来构建国际服务外包承接能力。

参考文献:

[1]裴长洪,王镭.试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2,(4).

[2]卢锋.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2007,(9).

篇10

构成国家经济各个领域的产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大到国家宏观战略,小到地方经济规划,与产业相关的各种扶持、规范等红头文件屡见不鲜。富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造就了富有特色的产业,其发展状况和趋势也必须依靠国家政策,紧随市场发展趋势和变化,根据实际情况,产业也应当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变。

会展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展览也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走向兴起之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诸多变化,从只注重目标到靠市场说话,这一转型正好为会展产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良机。

会展产业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从一定程度来说,它反映出国民经济的走向和发展状况。展览产业本身也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力量,因此,在经历过30多年的洗礼之后,中国会展业引起了政府高层的重视,也率先博得地方政府“红头文件”的青睐,为推动区域城市经济发展,会展产业被纳入到城市发展规划中,因其巨大的经济推动作用、产业广泛相关性等特点,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与规范就成为会展业界重点关注的问题。

政府主导型展会是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之一,所谓主导是指政府主要引导和监督的展会,配套各类资源和政策。我国的会展管理体制实行的还是审批制,具有强烈的行政干预色彩,虽然展览国家审批制度已经在2010年取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政府还是会有一些行为直接作为市场主体进行了市场活动,在目前背景下,政府过多的直接干预既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会展产业发展缓慢的局面,也为其未来壮大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综合全国出台的各项会展政策,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相应产业政策支持。专业化是会展业发展的趋势,那么专业类展会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角。在中国的会展市场,由于社会分工还不够细化,所以造成产业细分化程度偏低,直接反映在展会方面,也呈现出综合展会较多,专业类展会偏少。针对各产业细分和专业化的趋势,国家及各地方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如鼓励环保产业发展,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等,虽然并不是直接作用于会展产业,但是对相应的行业,专业展推动行业发展作用巨大。

针对展会审批及扶持资金的支持。由于我国办展主体不成熟,造成在展会审批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对展会的举办权审批非常重视,但是随着会展经济的逐渐繁荣,在这方面的重视力度逐渐下降,开始交给市场进行“优胜劣汰”;而由于会展产业的发展与各行各业相关,因此,资金是影响展会及主办方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也率先意识到了这一现状,于是不断攀升的会展产业专项资金,便争相出现在各地经济工作会议的议程上。随着产业的发展,资金数额不仅加大,而且补贴形式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在中央政策层面,也逐渐开始在相关政策关注会展产业的发展,

规范管理与引导发展。我国会展产业发展时间短,基础差,因此产生诸如行业秩序不稳定,恶性竞争现象严重,作为现代服务业中重要的产业之一,会展业需要由政府部门出台相应的规范、制度进行约束和规范,并在产业发展方面出台相应的发展规划,引导其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