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8: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码头工程;项目资金;绩效目标;项目评价
中图分类号:U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7-0062-02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基本情况
青岛航标处岚山航标工作船码头工程,2013年部海事局批准项目立项,2014年天津海事局对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概算核定为3500万元,在2013年航测专项项目经费中安排250万元,在2014年航测专项项目经费中安排1750万元,在2015年航测专项项目经费中安排1500万元,项目总预算批复3500万元,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建设周期:2013-2015年。
岚山航标工作船码头工程位于岚山港区中作业区中三突堤西侧、岚山海事基地工程东南侧,规划的支持系统岸线东南段,北侧相邻工程岸线的延长线上。工程建设规模为建设一个70m级大标船泊位,泊位长度为101.8m。码头后方通过回填形成陆域面积约8800平方米,码头前沿设计水深-7.00m。在后方陆域建设配套用房217平方米。
1.2 项目绩效评价经过
项目于2015年3月,通^了交通运输部在上海组织的2014年度绩效考评, 2016年3月,通过了交通运输部在北京组织的2015年度绩效考评,两次绩效评价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1.3 项目绩效目标设定情况
项目为跨年度实施项目,实施年度为2013年至2015年。本文仅对2015年绩效情况进行简述,2015年度预算批复的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如下:
(1)年度绩效目标:2015年实施后期建筑工程建设和设备安装 。
(2)年度绩效指标:项目绩效指标设定,从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社会效益、可持续影响、航标单位满意度指标进行设定。
2 项目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
2.1 项目资金预算安排情况
2.1.1 项目概算批复情况
天津海事局2014年对本项目初步设计批复:概算核定为3500万元,在2013年航测专项项目经费中安排250万元,在2014年航测专项项目经费中安排1750万元,在2015年航测专项项目经费中安排1500万元,项目总预算批复3500万元,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
2.1.2 项目资金落实情况
项目资金全部是财政拨款,项目资金分三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拨付到位。2013年项目资金由青岛航标处按照《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转发财政部2013年全年用款计划编报有关规定的通知》(厅财字〔2012〕268号)要求编制用款计划,上级逐月下拨到零余额账户。2014年全年收到财政拨款累计1750.00万元。2015年全年收到财政拨款累计1500.00万元。
2.2 项目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分析
该项目2014年预算批复为1750万元,至2014年底财政直接支付1575万元;财政授权支付175万元,国库直接支付比例达到90%,全年累计支出1750万元,预算执行率100%。至2015年12月,收到财政授权支付额度1500万元,国库直接支付1350万元,国库直接支付比例达到90%,工程支出1500万元,预算执行率100%。
2.3 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青岛航标处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按照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严格履行程序,切实强化资金审批;积极抓好工程廉政建设,纪检、审计人员全程参与合同审批、项目资金拨付。从制度建设、预算管理、支出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入手,不断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工作。
3 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3.1 项目招标
青岛航标处专门成立工程招标领导小组领导招标工作,青岛航标处岚山航标工作船码头工程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水运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设备购置管理办法(试行)》、《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货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财务管理办法》、《北海航海保障中心招标管理办法》等规定进行招标工作。对岚山航标工作船码头工程项目进行了全方位的招标,先后完成立了项目工程设计招标、项目土建施工招标、项目施工监理招标、项目设备采购招标。
3.2 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3.2.1 制度建设情况
(1)青岛航标处有关工程项目管理规定。
(2)《交通部直属海事系统基建管理办法》、《航测专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天津海事局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施办法》。
(3)施工管理规定:关于加强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通知。
3.2.2 执行情况
(1)施工管理情况。根据有关项目管理规定,岚山航标工作船码头工程施工管理,由日照航标管理站和岚山航标管理站派人管理,管理的范围包括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和资金完成控制等。现场管理员一是严格把好材料进料关,二是严格监督检查是否按设计图纸、按有关规范施工,监督检查脚手架、模板、升降架、用水用电等是否符合有关安全要求等,认真收集整理资料归档。青岛航标处还委托监理单位负责工程监理,监理工程师按合同约定、按监理规划认真履行监理职责,从工程开工到工程完成全面进行监理。施工单位在现场设有专门的项目部,负责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业主、监理、施工各司其责,齐抓共管,密切配合,有效地保证该工程项目符合设计、规范、质量等要求,共同把好工程质量关。
(2)进度管理情况。岚山航标工作船码头工程,从合同签订开始,就编制好进度计划表,用于指导工程施工进度。工程在施工期间,多次受台风、雨水的影响,所以,进度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项目质量管理。为了确保岚山航标工作船码头工程的工程质量,一是专门委托监理工程师负责现场施工监督管理;二是日照航标管理站和岚山航标管理站派人现场监督检查;三是天津海事局、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和青岛航标处有关领导也多次到现场检查指导;四是本工程在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报建和报质量监督,使政府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职能部门融进本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之中;五是施工单位现场设有专门的项目部,负责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工作。对工程材料,都经监理工程师、业主现场代表、施工单位质检员等认可才能使用。隐蔽工程和主要部位验收,都有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设计人员、质量监督人员、施工员和质检员等参加,做到层层把关,有效地保证该工程项目符合设计、规范、质量等要求。
4 项目绩效情况
4.1 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4.1.1 数量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基本建设前期工作完成率。目标值:100%,实际完成值:100%。
(2)码头基础工程完成率。目标值:100%,完成值:100%。
4.1.2 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工程质量合格率。目标值:100%,完成值:100%。
(2)码头计划使用年限。目标值:大于等于50年
(3)造价概算比。目标值:≤1,完成值:≤1
4.1.3 时效指标
(1)整体工程序时进度完成情况(进度与计划相符情况)。目标值:≥90%,完成值:≥90%
(2)单体工程(阶段)序时进度完成情况(进度与计划相符情况)。目标值:≥95%,完成值:≥95%
4.1.4 社会效益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有助于优化青岛航标处基础设施布局,满足航标工作船在日照港岚山港区停靠和航标物资堆放,加强辖区安全保障基础,提高航标处的应急反应能力。
4.1.5 可持续影响
本工程虽不能对外经营,无经济效益,但建成后可以大大提高青岛航标处对航标布设的维护、保养和管理能力,有利于改善通航环境、增加航标布设的工作效率。综上所述,该工程项目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及国民经济效益。
4.1.6航说ノ宦意度。目标值:≥100%,完成值:≥100%
4.2 项目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分析
青岛航标处岚山航标工作船码头工程项目已完成本年度建设工程的全部工程内容,不存在未完成情况。
5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5.1 主要经验及做法
5.1.1 严格执行基建管理规定和程序,推进规范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水运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设备购置管理办法(试行)》、《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货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财务管理办法》、《北海航海保障中心招标管理办法》等的规定和要求,青岛航标处成立项目招标领导小组,确定招标方式和招标形式。
认真落实“双合同”制度:切实贯彻《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强廉政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推行廉政合同的通知》,对于50万元以上的项目,青岛航标处在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的同时签订廉政合同,规范和落实双方在廉政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并加强对从事基建工作的管理人员进行廉政教育,使廉政合同的条款得以落实。
5.1.2 建立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工作机制情况:青岛航标处根据质量体系成立基建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制定职责,加强对本处基建工作的领导和决策。
监督机制情况:青岛航标处纪检监察员作为基建领导小组的成员参与基建工作的领导、决策和监督,并作为项目管理成员参与日常管理监督工作。参加工程的招投标、合同谈判、工程结算和工程的验收。
5.1.3 以绩效考核为指导,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通过绩效考核,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工作理念,增强时间观念,抢抓时间,统筹安排,克服困难,扎实推进项目实施,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5.2 存在问题
本项目和日照海事局工作码头、日照港的海事支持系统比邻,日照港的海事支持系统紧邻本项目堆场,但日照港的海事支持系统还没实施,规划还在进行中,应加强和日照港集团沟通,以便在道路规划、管网建设中提供便利。
5.3 建议
(1)本项目所在处目前有多个项目同时施工,应注意和周边的项目搞好协调工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2)建议开展绩效评价理论研究和业务学习培训,提升项目绩效管理水平。
6 项目评价工作情况
(1)绩效目标和指标的确定。绩效目标和指标的确定,青岛航标处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聘请有关专家进行确定。
(2)绩效报告的形成。绩效报告的形成,首先由青岛航标处项目管理领导小组与项目管理部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收集到的资料,起草形成了初步的绩效报告,经过反复核实修改,并且经专家指点修改,然后形成本报告。
(3)基础资料收集。青岛航标处平时很重视有关资料的收集归档。本项目基础资料收集,主要是由岚山航标工作船码头工程绩效人员收集整理日常管理所归档的资料,反复筛选,并经专家指点,选定具有代表性的资料。
篇2
一、我市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抢抓发展机遇,深入实施“五大战略”,着力推进“四区”建设,一大批事关发展民生的重大项目、重点工作持续有力推进,保障和推动了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科学发展。这其中,政府性专项资金的有效投入,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较好地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保障和推动作用。
一是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建设,注重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围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大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的若干意见》等制度,整合完善了三次产业发展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围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制定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暂行办法》、《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基本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基本医疗保障办法实施细则》等办法,推进了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均等化,逐年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定实施《临安市农民素质提高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临安市建设“绿色家园、富丽山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办法,保障农村持续发展繁荣,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是专项资金投入规模逐年增大。近年来,我市专项资金投入量呈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见图1)。20__-20__年,专项资金投入量增长了4.58亿元,年平均增长达到33%。到20__年,专项资金总预算达到8.01亿元,其中公共卫生专项占20__年专项资金预算总额的比例最大,总计2.93亿元,占比达36%,该专项涉及城乡居民医保、医疗救助、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城镇居民体检等多个重点项目;其次是水利、城建及其他专项,占比18%,主要涉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项内容;同时工业科技创强专项、教育文化专项、新农村建设专项在20__年专项中所占比例也较高,分别占比17%、15%、14%(见图2),这些专项资金的投入使用,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发展,提高了我市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单位(亿元)
图1
图2
三是专项资金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市专项资金的投向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重点,注重向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改善民生方面倾斜。如20__年专项资金在安排上更体现了“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理念,20__年专项资金预算比20__年增加4.58亿元,其中工业科技创强专项预算增加0.8亿元,同比增长133%;新农村建设专项预算增加0.59亿元,同比增长113%;公共卫生专项预算增加2.07亿元,同比增长238%;教育文化专项预算增加0.58亿元,同比增长91%(见图3)。专项资金的投向既体现了我市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导向,又体现了我市加快城乡统筹和科教文卫公共基础项目建设的持续推进。
单位(亿元)
图3
四是专项资金的作用更趋明显。20__-20__年,专项资金总计投入21.17亿元,涉及工业科技创强、新农村建设、公共卫生、教育文化、水利建设、城建发展、人才专项、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业发展等多项内容,有力地保障了重点工作推进和社会事业发展。目前,我市已全面完成城市及涉杭公交一体化改造,建成并投用了一批交通重点项目,城乡路网面貌持续改善;有序推进教育布局调整,教育资源实现整合升级,全市中小学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了市、镇街、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绿富”建设持续推进,农村面貌大幅改观,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等。专项资金的持续投入,在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明显。
二、当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一是专项资金使用办法不够完善。尽管有些“大专项”制定了管理办法,但对资金具体使用管理的规定还不够明确,约束性不够强。二是管理办法滞后。部分市本级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制定时间较早,与现行上级规定标准不符,也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
2.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执行不够严肃。一是年初预算粗放、不完整。“大专项”中的部分二级项目,年初预算只下达了一个控制额,未按规定编制明细预算,即没有明确资金最终安排的单位和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不利于相关部门进行监管。二是存在超预算执行情况。部分专项资金在实际执行中超预算现象严重,有的项目资金超预算达三分之一以上。
3.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不够规范。一是挤占专项资金,一些部门在专项资金使用中列支部分公用经费。二是一些单位专项资金未按规定单独核算 ,资金混用,还有部分工程项目没有按招投标规定实施。三是部分专项资金未直接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和提供商品、劳务的单位及个人,出现资金拨付时间长,中途被截留、挪用等现象。
4.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不够明显。一是资金补助呈现“小、散、多”现象。部分专项资金补助金额小,涉及面散,补助单位多,很难形成规模效应。二是资金多头管理现象依然存在。部分专项资金由多个主管部门进行管理,且没有建立沟通及协调机制,使得一个项目可以得到多头补助。三是重资金分配轻使用管理。少数单位对下拨后的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缺少跟踪监管,使一些专项不能按项目进度和质量要求实施到位,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5.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管不够。专项资金涉及面广、点多,目前财政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还局限在资金拨付前的条件审核,对资金拨付后项目单位是否按要求实行财务和资金管理,项目实施后是否达到项目申报时的预期目标等尚未规定较为详细、明确的绩效考评、追踪问效机制,使专项资金的绩效监管处于空白,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难以提高。
三、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针对我市近年来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央及各级党委对人大工作的新要求,人大常委会要在建立完善全口径预算监督机制的同时,着力探索把加强政府性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作为人大审查监督的重要内容,以促进专项资金科学安排、合理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1.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引入“大财政”理念,建立市级专项资金统一管理、汇总统编、分类实施、绩效评价的管理体制,即将政府所有财政性专项资金(基金)纳入统一的管理平台,实行制度化管理。一是预算统编。按全口径预算目标,使预算覆盖政府全部的收支活动,并对各专项资金实行由各部门(专委会)分别编制,财政部门统一审核汇编;二是项目统定。建立项目库制度,以项目统筹来打破部门界限、专委会界限,集中财力办大事。各单位(专委会)在编制下年度专项资金预算时,将来年要安排的资金,通过项目的形式,按预算编制要求编制上报,经财政部门统一审核汇编,报市政府研究审批。三是分类实施。各部门(专委会)根据市政府下达的年度专项资金预算计划,抓好组织实施工作。四是绩效评审。将所有项目资金列入绩效评价计划,制定科学、清晰、简洁、合理的评价指标,按照项目单位自评、主管部门复评、财政部门审核抽评这三个层次来开展绩效评价。
2.完善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要建立从上到下、由下而上的编制方法,即专项资金的年度计划由市统一下达,再由各专委会编制上报。一是分类编制。各专项资金的年度预算计划要根据当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按照项目预算编制和资金使用管理的要求,由各专委会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编制。同时要通过建立政府专项项目库,用项目来统资金,推行“项目化”管理。二是精细编制。预算精细化是保证预算执行的前提。为切实提高专项预算的真实性和精细化,真正将专项编成一本可执行的预算,每个专项都要明确立项依据、项目预算测算说明、项目实施计划、项目预期绩效、弹性费用、资金使用流程等六个方面的内容。三是集中汇编。在分类编制及细化项目编制的基础上,对各专项资金实行集中汇编,从总体上对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等进行把握。
3.完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操作规程。一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大专项资金集中支付力度,缩短资金在途时间,减少资金流转环节。二是强化专项资金使用刚性约束,通过制定完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来规范各项资金的使用管理,使专项资金使用中做到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三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力度,对专项资金投资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管理,严把项目进度和质量。加大对招投标、工程合同、竣工结算、财务决算审核等重点环节的监管。要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加强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形成多部门联动的监管机制,对专项资金使用实行全程跟踪监管。
篇3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市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民委、财政部《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的管理规定》、《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和《安徽省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是市财政设立的用于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少数民族收入水平的专项资金。
第二章资金分配和使用
第三条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分配应依据:
1、国家和省有关民族政策;
2、少数民族人口数;
3、农村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状况;
4、农村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5、资金使用效益和工作情况;
6、其它。
第四条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使用范围
1、改善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包括修建乡村人畜饮用水、电、路、便桥、农村能源等设施,以及改造特困群众的草危房;
2、培训少数民族群众劳动技能,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的推广;
3、发展具有一定资源优势和地区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手工业和民族特色旅游产业;
4、配套补助少数民族农村社会事业,包括改善文化、教育、卫生设施;
5、用于其它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扶持。
第五条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不得用于下列各项支出
1、机构和人员经费;
2、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
3、修建楼、堂、馆、所及住宅;
4、小轿车、手机等交通工具或通讯设备;
5、大中型基建项目;
6、其它与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使用范围不相符的支出。
第三章项目申报和审批
第六条各县(区)民族宗教局要根据国家、省和市有关民族政策规定,结合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动员各方力量,建立科学、规范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库。
第七条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申报程序
1、列入项目库的项目,应由作为项目实施单位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标准文本格式,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可行性报告,上报县(区)民族宗教局。
2、每年3月底前,由县(区)民族宗教局会同县(区)财政局,根据年度少数民族发展工作重点,从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库中选取年度实施的项目,编制年度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计划,联合行文对口上报市民委、市财政局。
第八条每年项目申报结束后,由市民委会同市财政局对各县(区)审报的项目进行汇总审核,择优选定项目进行扶持。
第九条每年7月底,将市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批复,由市财政局会同市民委联合下达到各县(区)财政和民族工作部门。项目资金按财政渠道下达县(区)。
第四章管理与监督
第十条年度项目批复后,执行中不得随意调整。因不可抗力因素确需调整的项目,应按原项目资金申报程序报市民委、市财政局批准后实施。执行中调整的项目资金计划不得超过年度项目资金批复计划的5%。
第十一条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实行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安排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按项目进度核拨资金。
第十二条各县(区)财政局将下拨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全部纳入县(区)会计核算中心,实行专户管理,资金对外拨付须严格规定使用项目,分期分批拨款。
县(区)民族宗教局作为民族资金项目的主管部门,自始自终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监督审核项目资金使用,组织项目验收。项目费用的支出,每张发票要有经办人、施工单位负责人、扶持项目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县(区)民族宗教局认同后,才能到县(区)会计核算中心。县(区)民族工作部门要督促项目单位尽快按照项目批复组织实施项目,并加强对项目的跟踪指导,确保专款专用。
凡项目实施中需要采购设备、物资、工程或服务的,应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当年结余,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第十四条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及其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公告、公示制度,要进行绩效考评。
第十五条县(区)民族工作部门每年要对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进行总结。每年2月中旬,要会同财政局将上年度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建设情况以纸质文件和电子文档形式报送市民委、市财政局。
第十六条市财政局和民委要密切配合,加强对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检查。有关单位要配合审计等部门做好审计、检查、稽查工作。
第十七条对截留、挪用、骗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依法对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对有关管理部门予以通报批评。
第十八条县(区)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篇4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扶贫开发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运行,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把扶贫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特作出以下承诺:
一、切实抓好项目规划和申报。组织好项目村组,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合理规划项目;按有关规定的权限,上报上级进行立项和审批,扶贫项目一经审批确定,任何项目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项目的计划、资金和建设内容。
二、切实抓好项目管理。抓好项目管理,成立项目组织领导机构,明确项目实施责任,落实好项目管理责任制;完善项目建设档案管理,从项目立项开始,到项目实施竣工验收,各种资料档案、数据档案、图像档案都分类立卷归档,做到资料齐全,手续完备;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把工程质量关,派出技术人员现场监理,保证工程质量。
三、切实抓好项目监督。协调相关行业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实地查看项目实施情况,保证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四、切实抓好项目公示、公告。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对项目计划安排、项目建设内容和项目资金投入使用情况进行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项目实施地点设立项目标志碑,长期接受贫困群众监督。
五、切实抓好项目监测。制定项目进度定期收集制度,及时做好进度收集,随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
六、切实抓好项目后续管理。扶贫项目实施完成后,遵循群用、群管原则,由镇村牵头,村民小组长召集,召开群众会,制定相应的后续管理办法或村规民约,加强对建成项目的管理,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充分发挥扶贫项目的长期效益。
七、切实抓好资金管理。严格执行《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一是保证扶贫财政资金专户存储、专帐核算、封闭运行。二是扶贫财政资金采取县级报帐制管理。按报帐制的规定和程序,严格把好审核关,保证财政扶贫资金做到专款专用、资金跟着项目走,坚决杜绝挤占、拉用、挪用、截留、滞留、贪污扶贫资金等现象的发生。
八、切实抓好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工作。建立验收和绩效考评制度,对竣工项目进行检查,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核和总结;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项目初验,防止和杜绝扶贫资金的“跑、冒、滴、漏”,做好项目总结和绩效考评工作,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九、在扶贫项目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好组织、指导、协调的作用,不直接实施扶贫开发项目。
十、严肃扶贫项目组织管理纪律。(一)不接受项目施工单位请吃、请玩;不接受项目施工单位赠送的礼品、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卷、信用卡及其他支付凭证;不接受施工单位任何好处费及工程回扣;不参加项目施工单位邀请的娱乐活动和及公务考察为名的游山玩水。(二)不向项目施工单位报销任何费用;不借用、租用项目施工单位的交通、通信工具等物品;不参加项目施工单位举办的任何庆祝活动。(三)不安排配偶、子女、直系亲属承包从事与工程有关的材料供应、工程分包;不向施工单位推荐分包单位。
十一、严格遵守以上廉政建设承诺书的条款,如有违反,将承担相关责任。
篇5
支持范围:
(一)城市能源储备及运行安全保障。重点用于支持经市政府批准实施的煤炭、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能源储备;电力迎峰度夏、燃气迎峰度冬等。
(二)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新能源开发。重点用于支持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开发应用。鼓励支持石油制品替代能源、氢能等新能源的应用。
(三)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重点用于支持本市调整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劣势企业、劣势产品和落后工艺的实施。
(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重点用于支持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具有推广意义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
(五)合同能源管理。重点用于支持合同能源服务公司为企事业单位开展的前期节能诊断服务,以及企事业单位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所开展的技术改造。
(六)建筑交通节能减排。重点用于支持节能65%的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试点示范工程,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诊断和节能改造、能耗监测平台建设等。支持交通企业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交通工具,应用高效、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设备等。
(七)清洁生产。重点用于支持开展清洁生产试点、在行业内具有推广和示范作用的清洁生产项目审核等。
(八)水污染减排。重点用于支持污水处理厂COD超量削减、脱磷除氮改造、污染源截污纳管、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农村污水治理等工作,鼓励节约用水等。
(九)大气污染减排。重点用于支持电厂燃煤机组烟气超量脱硫、控制扬尘污染和推广商品砂浆、垃圾焚烧厂烟气污染超量削减、加强机动车尾气监测能力建设等。
(十)固体废物减量。重点用于支持开展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收集、鼓励包装减量化等。
(十一)循环经济发展。重点用于支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鼓励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水处理厂污泥、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电厂脱硫废渣等资源化、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等。
(十二)节能减排产品推广及管理能力建设。重点用于支持高效、节能、环保产品推广(如节能照明、无磷洗涤剂等),节能减排管理能力建设及节能减排宣传等。
(十三)市政府确定的其他用途。
专项资金主要采用补贴或以奖代补方式。补贴或以奖代补费用按照项目性质、投资总额、实际节能量和减排量、传统能源替代量、资源综合利用量以及产生的社会效益等综合测算。
《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办法》(沪发改能源〔2014〕87号)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2013年-2015年投产发电的新能源项目。
支持范围:风电1、陆上风电项目2、海上风电项目;光伏1、光伏电站(全额上网)2、分布式光伏项目(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包含个人光伏发电);市政府确定的其他新能源工程及示范项目。
支持方式:对于风电、光伏项目,根据实际产生的电量(风电按上网电量,光伏按发电量)对项目投资主体给予奖励,奖励时间为连续5年。单个项目的年度奖励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
《上海市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专项扶持办法(修订)》(沪发改环资〔2010〕031号) 本办法支持:工业、城建、农林和生活等废弃物的资源综合利用,如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机电产品再制造、电子废弃物、废铅酸电池、危险废物以及其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回收网络建设。国家重点支持、需要地方配套的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市政府要求重点支持的其他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采取一次性“以奖代补”资助方式。标准如下:对纳入上述支持范围的固定资产投资类项目,资助标准按照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与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相关部分投资总额)的20%执行,单个项目资助总额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
申报条件:
(一)由在本市注册并落户,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二)符合本市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行业发展规划;
(三)符合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及布局导向;
(四)项目投资额原则上应在500万元以上,其中农林类项目,投资额原则上应在200万元以上;
(五)项目已按国家有关要求和规定取得相关部门审批文件,已于申报上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建成投产并稳定运行,已发挥资源环境效益,已办结国家规定的环保等相关政府部门竣工验收手续;
(六)项目示范和推广作用明显,能够合理利用资源,环境效益显著,不对公众利益产生负面影响;
(七)资金和纳税信用良好、财务管理制度健全。
《上海市节能降耗和应对气候变化基础工作及能力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沪发改环资(2011)073号)
进一步做好节能降耗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切实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夯实基础工作,强化全社会节能和低碳意识。该资金在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安排,并按照《上海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实施管理。本办法有效期5年。
申请此项资金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相关工作须列入市政府年度节能降耗和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安排,或国家明确要求地方开展的。
2、经费预算在部门年度预算中未予安排的,原已通过部门预算渠道安排的仍维持不变。
3、市相关行业管理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组织开展与节能降耗和应对气候变化基础工作及能力建设相关的工作。
项目承担单位还应具备条件:
1、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
2、具备实施节能降耗和应对气候变化管理基础工作及能力建设项目的能力。
3、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良好的信用状况等。
采购方式及组织形式:
1、对于单个项目资金预算超过100万元的,市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应会同市节能减排办,按照政府采购管理等有关规定,实行公开招标(国家有保密要求不宜公开招标的除外)。
2、对于单个项目资金预算小于100万元的,市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可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或单一来源采购等政府采购方式选择项目承担单位(市政府文件已指定相关机构承担的除外)。
篇6
(一)政府信息公开基础性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我区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切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一是年开通了《新闻网》,作为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平台,主要栏目有“领导之窗”、“政务公开”、“网站公告”、“招商引资”、“快讯”、“基层动态”、“最新文章”、“专题栏目”、“讲政策思路、讲道德法规、讲信息技术”等。目前,已通过《新闻网》公开各类信息816条。二是通过电视台及时公开全区重要会议、决策部署、重要事项的决定、公告、通告、人事任免等。三是各乡镇、区政府各部门普遍建立了政务公开栏,及时公开政策法规、重要文件、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各类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示、公告等。四是加强区政府部门网站建设,进一步深化细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如区教育局主办的“教育网”,目前已开办了政务公开、政策法规、文件通知、招生考试、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等16个专题栏目,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五是切实加强公共信息查阅点建设,在区档案馆设立政府信息查阅点,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努力满足群众获取和利用政府公共信息资源的需求。六是及时召开政情通报会,向社会各界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群众代表、离退休老同志等通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区委、区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以及“十二五”规划编制、政府工作报告等,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七是及时公开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信息。年区直项目主管部门通过《招标网》、《日报》及时公开各类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信息。八是通过广泛张贴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通告、公告、决定、通知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政府决定的重大事项。
(二)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工作稳步推进。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我区在教育、卫生、供水、供电等与民生关系密切的公共企事业单位探索推进信息公开工作。重点公开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承诺、办事项目、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结果、收费标准、监督渠道等信息。我区各类学校主动公开招生入学考试、教育收费、学生学籍管理等信息;各医院推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等;供水、供电等单位及时公开办事和便民服务指南。
(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结合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我区在总结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政府信息保密审查工作规范,妥善处理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密的关系;进一步建立政府信息协调工作规范,确保政府信息的准确、完整;进一步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保障工作规范,完善工作考核、社会评议、监督检查及责任追究等方面内容,监督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定义务。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年,我区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累计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1690余条。
1、区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公开了《市河道采沙管理办法》、《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实施细则》、《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管理使用实施办法》、《市城镇居民住房灾后重建土地使用权处置办法》、《市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临时生活救助管理办法》《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试行)办法》、《市医疗救助试行办法》、《片开发建设土地运作及资金管理办法》、《市区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市城区机动车辆停车泊位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13件。
2、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及相关政策。公开了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公开了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各行业专项规划。
3、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公布了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136个,月度统计指标162个,涉及公众较为关注的人口和劳动力、价格水平、人民生活及主要社会事业和经济行业的基本情况。
4、财政性资金和公共性资金使用和监管情况。区财政局向社会全文公开财政预、决算报告;区审计局公开了本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情况。
5、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区行政服务中心及时公开全区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内容涉及农业、林业、水利、教育、卫生、户籍管理、市场、交通、市政建设、环保、广电等领域收费项目的依据、标准、收费单位。
6、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区财政局采购中心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政府采购公告,主要公开采购项目名称、概况、招投标程序、采购结果及其监督情况、供应商、中介机构等方面的信息。
7、行政许可审批相关信息。区政府各部门在本单位公开栏公开了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提供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办事指南、监督投诉、便民咨询等多项服务。
8、城市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公开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管理等信息。公开了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等,包括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结果,土地使用权出让公告,拆迁公告等。
9、教育、医疗、扶贫、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有关部门及时公开了招生考试、教育收费、高校毕业生就业、帮困助学、课程改革等与公众关系密切的教育信息。卫生部门及时公开了医疗收费标准、医政管理、卫生监督、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社区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等医疗卫生方面的信息。社会保障部门及时公开了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扶持政策、退伍军人安置、企业职工退休、养老金标准调整等方面的信息。
10、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公开了影响公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灾情或者突发事件的预报、发生及其处理情况等信息,包括重要天气变化预警信息,安全生产、公共卫生、道路交通、消防、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等应急预案12个。
11、行政机关机构职能等情况。政府各部门公开了各部门领导分工、科室职能以及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人事任免等信息。公开了招考和录用工作人员以及公开选任干部的条件、程序、结果等方面的信息等。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篇7
从承办不起眼的小型展销会开始,到如今高规格展会竞相登台,十六大以来,福州会展业正逐渐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成为推动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引擎。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福州共举办多层次展会54场。2012年,这一数字激增至200多场,创下新高,直接拉动了20多个服务行业的市场消费。按照福州会展业的远景规划,到2015年,福州力争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明显影响力的会展中心。为此,本刊特约专访了福州市商贸服务业局副局长杨辉,听他介绍福州市会展业发展的繁荣景象是如何取得的。
软硬件环境不断优化,会展业发展稳步提速
软件环境不断优化,硬件环境的逐步完善,展会事业运行机制的提升,具体展会数量及规模上升。
福州的会展业起步于1998年,以建筑面积为38万平米的福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建成为标志。开始时,福州会展只停留在寿山石文化博览会等区域性的展销会,数量和规模都十分有限,全国性的高规格展会一年也只有两三场。近年来,福州一度出现月月有大型展会举办的喜人局面,并培育出一大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本土品牌展会,形成了会展策划、会展组织、展览工程、广告宣传等专业分工。
近几年,福州市会展业的发展情况大致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会展业的软件环境不断优化。福州会展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引导和规范,福州市于2011年出台了《福州市展会管理办法》并正式施行,随即还出台了《福州市展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福州市展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两个《办法》的制定及出台,使会展业的市场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此规范市场秩序,完善了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对办展企业信誉、参展产品质量监督,推进了福州市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此外,福州于2002年就成立了会展行业协会。并不断为会展企业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和咨询服务,先后承办与协办了一系列有影响的会展。二是,硬件环境逐步改善。随着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米,4000个国际标准展位的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大大改善了福州单个展馆面积受限制的局面。更多的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将为福州会展业上规模、上层次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展会数量及规模上升。近五年来,全市共成功举办了各类展会700余场,其中全国性展会50多场,累计接待海内外嘉宾、参展客户和观众约1000万人次,展会内外贸易成交金额达1000多亿元。
2009年,国务院在《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提出,要积极发展面向台湾及海外的会展业。福州市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努力打造“海峡牌”展会。目前,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海峡两岸老字号暨福建名牌产品博览会、中国(福州)国际农产品贸易对接会、中国消费品全球采购会等一大批会展活动,吸引了众多台湾商家参会参展,为经贸交流活动搭建了良好平台。杨副局长表示,这些需要发挥会展业自身的具体优势,突显海峡两岸的特色品牌。既要面向海峡优势,又要跳出这一层面,探索并吸纳中国海峡两岸在会展行业的共鸣与差异。
目标规划明确,政策管理规范
根据我市会展业的远景规划,到2015年,我市力争成为东南沿海地区有明显影响力的会展中心。另外,去年底,我市相继了《福州市展会管理办法》、《福州市展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出台《福州市展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对展会的组织方或举办方提出了具体的奖励方案。
展馆越来越好、展会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等成为福州会展业发展的真实写照。“福州会展业在未来有着自己明确的目标,主要有几方面的规划:市场化(政府引导),专业化(借鉴北上广),品牌化(扶植自主展会),产业化(产业信息对称)。”杨副局长说,这将是未来福州会展业发展的大方向。随着福银、沈海高速公路和温福高速铁路的建成通车,我市与沿海城市、中部城市联系更加紧密。另外,我市打造培育的海交会、商交会等经贸盛会,在全国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这些因素也都为福州会展业的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会展业的发展还处在政府为主导的阶段,如何让会展业市场化?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杨副局长认为,这是一个动态性的问题。首先,必须科学评估,搞清楚会展业的定位,走什么路子。以市场为主体的时间点应该在会展行业相对成熟的时期,我认为3-5年的时间较为合适。
此外,正值第十三届全国会展业职业经理人中级研修班在福州举办,对于会展行业人才管理培训这一方面,杨副局长认为,要注重会展人才的培养及引进。一些龙头企业应积极发挥带动和影响作用,如福建汇源国际商务会展有限公司就通过举办专业培训,跟高校的合作,进行教材改进,促进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有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紧扣福州市会展产业的发展脉搏,响应会展行业的发展要求,对接会展企业的人才需求。
加大资助力度,有效利用展会平台
会展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集聚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带动物流配送、餐饮、旅游文化等产业的繁荣发展,提升城市开放性和国际性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福州傍海而生、依海而兴,沿海外向也塑造了福州开新、开放的城市底蕴,形成了福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尤其近现代以来,面对西方工业革命和中国历史大转型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福州始终挺立在时代的潮头浪尖。19世纪中叶,作为“五口通商”口岸,福州是亚太地区最为繁荣和最具国际化的城市之一。进入新世纪,尤其十六大以来,福州会展业大踏步向前迈进,来福州办展的机构越来越多,展会规格越办越高,办展规模越来越大。2011年,福州举办的各类展会达到222场,其中全国性展会9场,包括第六届海峡(福州)渔业博览会、中国(福州)动漫电子消费展、第66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第13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展览会、中国(福州)家居建材博览会、2011全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展览会等高规格展会。第66届医博会更是吸引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多家企业参展,展会面积达11万平米,设5795个展位,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7万名专业代表和观众前来观展,规模创福州之最。2011年底,福州市相继了《福州市展会管理办法》、《福州市展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出台《福州市展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对展会的组织方或举办方提出了具体的奖励方案。
围绕会展业,福州市积极设立资金,鼓励办展招展。杨副局长向记者介绍,在我市会展市场逐渐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政府给予专项资金扶持的政策,运用有效的调控手段,扶持培育会展业做大做强,从实际中体现政府对会展产业的支持和促进。把政府在会展业发展中的角色从直接参与的主体转变为支持者和引导者,强化政府对会展业的宏观管理。
篇8
为了进一步落实《县政府关于地方税收社会综合治税的实施意见》(*政发[20*]26号)文件精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票据和地税发票的管理工作,有效堵塞税收漏洞,维护正常的经济和税收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省发票管理办法》和《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53号)、《*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票据管理办法》(苏政办发[1999]43号)、《*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收费票据管理操作规程(暂行)的通知》(苏财综[20*]43号)等规定,我们与县地税部门经过细致地调查,在原有基础上,对我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票据和地税发票的管理工作等有关问题作出规定,细化条款,充实内容,制定*县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办法,使之可操作性更强,对实际工作更有指导意义。对所管理的31种财政票据按类型及适用范围分类管理,并制定《财政票据自查报告表》,下发给90家用票单位,并于11月在全县范围内230家单位开展了一次票据使用检查工作。
二、完善票据月报表制度。
为与预算外资金管理办公室及时对账,促使各用票单位所收款项及时、足额缴存财政专户,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票据月报表制度。
1、建立票据月报表考核制度。对报送单位上报时间、票据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按实记录在考核表上,对报送及时、管理较好的第二分中心、县职中等会计室给予充分肯定,对报送不及时、串用票据、填开不规范的商粮物、建设局、司法局等会计室提出批评,责成改正。
2、规范行政事业结算凭证的使用。*省行政事业结算凭证限用于各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政府授权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及各镇区人民政府,在本单位内部科室、本镇区(部门)之间、单位与内部职工之间或主管部门与所属单位之间的内部资金往来、费用分摊、冲减经费支出以及与财政部门结算,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多次发现行政事业结算凭证串用问题,并有部分收入不缴存财政专户现象。如,6月16日,我们在对商粮物会计室5月份票据月报表审核中发现粮食局用*号结算凭证开出的收直属库还周转金20万,招待所用74428*号结算凭证开出的收解困资金6万元。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严格行政事业结算凭证的使用,要求用票单位在月报表备注栏详细申报票据号码、收款名目、金额、资金去向,对应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保证及时入库。
月报制度加大了应收尽收力度,明确了收入资金来源,增强了收入缴库的透明度,便于全程监控执收单位交款信息,分析非税收入变动情况,提高了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
三、组织对到期票据存根的核销。
1、票据办认真做好全县中小学收费实行县统一管理有关收费票据的清理,缴验及新购票据发放使用等工作。全县14个镇和各中小学校都有以前购领的旧票,3月底限时清理完毕。10月份,票据办会同教育局及各财政所,联合向相关单位发出缴验省“中小学收费收据”的通知,认真细致地清理票据仓库中已作废的票据和保管到期的票据存根,登记上报领导审批后组织销毁。
2、除对教育系统用票清理外,今年我们还对进修学校、城管办、房管局、交通局等几家大的用票单位保管5年以上的票据存根进行了核销。其中,缴验房管局190本,城管办3552本,进修学校784本。
四、利用现代信息手段管理票据。充分利用起管理软件,5至6月份做好数据录入工作,动态反映全县财政票据的收、发、缴、存情况。6月份,票据办开展了县镇各用票单位“票据购领发放登记簿”的审验换发工作。对于20*年的各类各项财政票据的购领、发放全部记入新本,输入微机,使票据的购领、发放、缴验、核销工作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电算化、程序化的轨道。
五、在服务上多下工夫,热情、诚恳地为用票单位服务。我们根据数据资料深化服务,对库存不多的使用单位实行友情提醒服务,让他们办理用票申请,我们及时去市局进票,保证收费工作顺利进行。
1、6月份临近学期末时,我们盘点库存中小学学杂费收据后,主动给*县中学、实验中学、人民路小学、实验小学、教育会计核算中心联系,请他们报用票计划,及时到市局进票据4000本,并对用量较大的教育会计核算中心(3800本)实行送货上门服务,受到教育部门各位同仁的好评。
2、5月份,电视新闻中播放了我国即将换发第二代身份证的消息后,张宗连同志就主动与县公安局户籍股联系,询问我县换发工作安排,根据第一批换证数量,到市局领进15万份二代身份证工本费收据,保证换发工作顺利进行。
六、全面清理收费项目,建立收费项目库,为严格审核票据的使用提供基础和依据。
为全面掌握全县非税收入项目,在对财政票据使用的检查和审核中做到心中有数,6月8日,我们下通知要求各用票单位专管员报送收费许可证复印件、收费项目目录、收费文件或依据,根据以上资料,我们制作了*县政府非税收入项目查询表,建立收费项目库。
七、改革票据存根缴验制度
过去我们缴验票据存根与缴验预算外资金收入缴款书存根是分离的,今年秋季从教育系统我们开始改革票据存根缴验制度。今年秋季学费征收工作结束后,我们要求各中小学、教育会计核算中心、职业中学票据专管员缴验存根时,同时缴验缴款书进账单,票据开出的总额应与缴款书进账单的合计数相符。我们深入到学校,一本本地合计,并抽查单本合计数,保证收入不流失。特别是在教育会计核算中心,我们对发放的3800本秋季学杂费收据缴验,清点回收3660本,入帐资金38567460.46元,其中入预算外财政专户129*528元。在检查过程中,对抽查出票款不符的凤城中心校、范楼中心校、东渡中学提出严肃批评,并打回去返工。由于缴验存根的同时缴验缴款书进账单,使得坐收坐支、挪用、隐瞒收入等行为得以遏制。*县中学将临时挪用的132万元学杂费及时补上。
八、强化票据管理的监督,建立票据年度检查制度。
为加强财政票据管理,盘点全年票据使用情况,从今年11月份起我们试点财政票据年检年审工作,对凡在县财政局票据办购领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单位结算凭证等财政票据的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用票情况、收费资金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缴存财政专户或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本次年检年审采取执收单位自检和票据办审验结合的方法,各执收单位接通知后组织力量认真自查,并填制好票据年检表格,按规定携带购领簿、本年度使用的票据存根(包括尚未用完和以前年度结转尚未审核的票据)、预算外资金专用交款书存根以及《票据年检表》一式二份到票据办参加审验,合格后方可购领下一年度新票据。我们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从11月份起先选取20家用票量较小的单位进行了年检年审。
九、加强票据业务管理水平的培训。由于票据专管员工作岗位经常调整,为帮助他们熟悉业务,我们于10月12日举办了乡镇票据专管员业务培训班,加强业务知识和微机操作技术培训,建立了乡镇票据月报表网上申报制度,提高票据管理水平。
十、细化票据月报表的填报内容。
以前的票据月报表仅反映票据购领、缴验、结存份数、收款合计数,今年我们细化了票据月报表的填报内容,在备注栏填报票据号码、收费项目、金额,根据这些资料分析我县各收费项目占政府非税收入的份额,对管理薄弱的项目深入调研,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十一、以票据监管为源头,为预算外资金管理服务。
1、10月8日,我们在催收票据月报表时发现工会安全技校9月份无财政专户缴存金额,就到其单位,责成报帐员交出其领用的2本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通过核查,9月份该单位共收取电工培训费等13610元,坐支9000余元。我们立即收回票据,让他们限期把所收资金足额缴存财政专户,并对其坐支行为做出检讨。
篇9
最新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具体内容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公路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强公路建设监督管理,维护公路建设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公路建设的单位和人员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公路建设是指公路、桥梁、隧道、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和公路渡口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竣(交)工验收和后评价全过程的活动。
第三条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交通部主管全国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公路建设监督管理。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对公路建设实施监督管理。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的公路建设监督检查,并给予支持与配合,不得拒绝或阻碍。
第二章监督部门的职责与权限
第五条公路建设监督管理的职责包括:
(一)监督国家有关公路建设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强制性技术标准的执行;
(二)监督公路建设项目建设程序的履行;
(三)监督公路建设市场秩序;
(四)监督公路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
(五)监督公路建设资金的使用;
(六)指导、检查下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
(七)依法查处公路建设违法行为。
第六条交通部对全国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监督管理,依据职责负责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项目和交通部确定的其他重点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施工许可、招标投标、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资金、安全管理的监督和竣工验收工作。
除应当由交通部实施的监督管理职责外,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路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项目、交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
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路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在履行公路建设监督管理职责时,有权要求:
(一) 被检查单位提供有关公路建设的文件和资料;
(二) 进入被检查单位的工作现场进行检查;
(三)对发现的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以及其他违法行为依法处理。
第三章建设程序的监督管理
第八条公路建设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和有关规定进行。
政府投资公路建设项目实行审批制,企业投资公路建设项目实行核准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按职责权限审批或核准公路建设项目,不得越权审批、核准项目或擅自简化建设程序。
第九条政府投资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根据规划,编制项目建议书;
(二)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初步设计文件;
(四)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
(五)根据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组织项目招标;
(六)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征地拆迁等施工前准备工作,并向交通主管部门申报施工许可;
(七)根据批准的项目施工许可,组织项目实施;
(八)项目完工后,编制竣工图表、工程决算和竣工财务决算,办理项目交、竣工验收和财产移交手续;
(九)竣工验收合格后,组织项目后评价。
国务院对政府投资公路建设项目建设程序另有简化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十条企业投资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根据规划,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组织投资人招标工作,依法确定投资人;
(三)投资人编制项目申请报告,按规定报项目审批部门核准;
(四)根据核准的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其中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内容应当按项目隶属关系报交通主管部门审查;
(五)根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
(六)根据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组织项目招标;
(七)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征地拆迁等施工前准备工作,并向交通主管部门申报施工许可;
(八)根据批准的项目施工许可,组织项目实施;
(九)项目完工后,编制竣工图表、工程决算和竣工财务决算,办理项目交、竣工验收;
(十)竣工验收合格后,组织项目后评价。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职责权限负责组织公路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编制设计文件、经营性项目的投资人招标、竣工验收和项目后评价工作。
公路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招标文件、项目申请报告等应按照国家颁发的编制办法或有关规定编制,并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作质量和深度要求。
第十二条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应当依法选择勘察、设计、施工、咨询、监理单位,采购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办理施工许可,组织项目实施,组织项目交工验收,准备项目竣工验收和后评价。
第十三条公路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公路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施工单位必须按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任何单位和人员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
已批准的公路工程设计,原则上不得变更。确需设计变更的,应当按照交通部制定的《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第十五条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分为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项目法人负责组织对各合同段进行交工验收,并完成项目交工验收报告报交通主管部门备案。交通主管部门在15天内没有对备案项目的交工验收报告提出异议,项目法人可开放交通进入试运营期。试运营期不得超过3年。
通车试运营2年后,交通主管部门应组织竣工验收,经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可转为正式运营。对未进行交工验收、交工验收不合格或没有备案的工程开放交通进行试运营的,由交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试运营。
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应当符合交通部制定的《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的规定。
第四章建设市场的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对公路建设市场的监督管理,查处建设市场中的违法行为。对经营性公路建设项目投资人、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和主要从业人员的信用情况应进行记录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十七条公路建设市场依法实行准入管理。公路建设项目法人或其委托的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的项目建设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应当满足拟建项目的管理需要,符合交通部有关规定的要求。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等从业单位应当依法取得有关部门许可的相应资质后,方可进入公路建设市场。
公路建设市场必须开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公路建设市场实行地方保护,不得限制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依法进入公路建设市场。
第十八条公路建设从业单位从事公路建设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十九条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应当承担公路建设相关责任和义务,对建设项目质量、投资和工期负责。
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必须依法开展招标活动,不得接受投标人低于成本价的投标,不得随意压缩建设工期,禁止指定分包和指定采购。
第二十条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公路工程资质证书并按照资质管理有关规定,在其核定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禁止无证或越级承揽工程。
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必须按合同规定履行其义务,禁止转包或违法分包。
第五章质量与安全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公路建设从业单位的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建立、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公路建设实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根据交通主管部门的委托依法实施工程质量监督,并对监督工作质量负责。
第二十三条公路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合同文件和监理规范的要求,采用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形式对工程实施监理,对不符合工程质量与安全要求的工程应当责令施工单位返工。
未经监理工程师签认,施工单位不得将建筑材料、构件和设备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第二十四条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具备与质量监督工作相适应的试验检测条件,根据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规章和交通部制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鉴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或阻挠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鉴定工作。
第二十五条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应当对工程质量和安全负责。工程实施中应当加强对职工的教育与培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落实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
第二十六条公路建设项目发生工程质量事故,项目法人应在24小时内按项目管理隶属关系向交通主管部门报告,工程质量事故同时报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或受委托的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调查处理一般工程质量事故;交通部会同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调查处理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特别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章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对于使用财政性资金安排的公路建设项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必须对公路建设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实行全过程监督检查,确保建设资金的安全。
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合理安排和使用公路建设资金。
第二十八条对于企业投资公路建设项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要依法对资金到位情况、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公路建设资金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是否严格执行建设资金专款专用、专户存储、不准侵占、挪用等有关管理规定;
(二)是否严格执行概预算管理规定,有无将建设资金用于计划外工程;
(三)资金来源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配套资金是否落实、及时到位;
(四)是否按合同规定拨付工程进度款,有无高估冒算,虚报冒领情况,工程预备费使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五)是否在控制额度内按规定使用建设管理费,按规定的比例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有无非法扩大建设成本的问题;
(六)是否按规定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办理财产移交手续,形成的资产是否及时登记入帐管理;
(七)财会机构是否建立健全,并配备相适应的财会人员。各项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凭证帐册、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等基础性工作是否健全、规范。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公路建设资金监督管理的主要职责:
(一)制定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制度;
(二)按规定审核、汇总、编报、批复年度公路建设支出预算、财务决算和竣工财务决算;
(三)合理安排资金,及时调度、拨付和使用公路建设资金;
(四)监督管理建设项目工程概预算、年度投资计划安排与调整、财务决算;
(五)监督检查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及时纠正违法问题,对重大问题提出意见报上级交通主管部门;
(六)收集、汇总、报送公路建设资金管理信息,审查、编报公路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分析报告;
(七)督促项目法人及时编报工程财务决算,做好竣工验收准备工作;
(八)督促项目法人及时按规定办理财产移交手续,规范资产管理。
第七章社会监督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定期向社会公开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工程进展、工程质量情况、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处理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二条公路建设施工现场实行标示牌管理。标示牌应当标明该项工程的作业内容,项目法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名称和主要负责人姓名,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三条公路建设实行工程质量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路建设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工程质量事故和质量缺陷都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或质量监督机构检举和投诉。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聘请社会监督员对公路建设活动和工程质量进行监督。
第三十五条对举报内容属实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予以表彰或奖励。
第八章罚则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拒绝或阻碍依法进行公路建设监督检查工作的,责令改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越权审批、核准或擅自简化基本建设程序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可给予警告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可暂停项目执行或暂缓资金拨付,对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项目法人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责令改正,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未按规定办理施工许可擅自施工的,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视情节可处工程合同价款1%以上2%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修改工程设计,责令限期改正,可给予警告处罚;情节严重的,对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可暂停项目执行或暂缓资金拨付。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未组织项目交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擅自交付使用的,责令改正并停止使用,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对收费公路项目应当停止收费。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项目法人指定分包和指定采购,随意压缩工期,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责令限期改正,可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可暂停项目执行或暂缓资金拨付。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承包单位弄虚作假、无证或越级承揽工程任务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勘察、设计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察费、设计费或监理酬金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对施工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承包单位转包或违法分包工程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对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察费、设计费、监理酬金的25%以上50%以下的罚款;对施工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0?5%以上1%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不履行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职责、不承担质量监督责任的,由交通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责令整改或者给予警告。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工作人员在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交通主管部门或者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监理单位将不合格的工程、建筑材料、构件和设备按合格予以签认的,责令改正,可给予警告处罚,情节严重的,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施工单位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未经监理签认的建筑材料、构件和设备的,责令改正,可给予警告处罚,情节严重的,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忽视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造成质量或安全事故的,对项目法人给予警告、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暂停资金拨付;对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取消其2年至5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项目的投标资格的处罚;对情节严重的监理单位,还可给予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和吊销资质证书的处罚。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报告期限的,给予警告处罚,对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项目法人侵占、挪用公路建设资金,非法扩大建设成本,责令限期整改,可给予警告处罚;情节严重的,对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可暂停项目执行或暂缓资金拨付,对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八条公路建设从业单位有关人员,具有行贿、索贿、受贿行为,损害国家、单位合法权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五十条本办法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本办法自20xx年8月1日起施行。
公路管理的技术分级高速
能适应年平均昼夜汽车交通量25000辆以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连续行驶,全部设置立体交叉和控制出入,并以长途运输为主的公路。
一级
能够适应年平均昼夜汽车交通量5000~25000辆,连接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通往重要工矿区、可供汽车分道快速行驶、部分控制出入和部分设置立体交叉的公路。
二级
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算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0xx~5000辆,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型工矿区以及运输繁重的城郊公路。
三级
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算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0xx辆以下,沟通县与县或县与城市的一般干线公路。
篇10
2005年全省的预算外资金征收管理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为核心,狠抓“三个三”工作措施的落实,完善征管手段,规范执收行为,强化财政监管,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将我省2005年预算外资金征收管理工作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5年全省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
2005年全省预算外资金总收入464.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增加68.87亿元。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51.72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140.93亿元,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20.03亿元,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4.05亿元,国有资本经营收益16.32亿元,彩票资金收入7.74亿元,罚没收入0.99亿元,主管部门的集中收入3.29亿元,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8.68亿元,其他收入10.52亿元。2005年全省预算外资金总支出41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增加58.53亿元。
(一)收入分项情况
2005年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预算外资金收入分类进一步细化,实行源头控管,促进应收尽收,预算外资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1、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51.72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工业部门收入3.17亿元,交通通信部门收入13.66亿元,商粮贸部门收入2.30亿元,农林水部门收入11.02亿元,城建部门收入21.49亿元,科学文化部门收入3.60亿元,教育部门收入122.24亿元,卫生部门收入16.96亿元,公检法部门收入3.64亿元,工商部门收入4.52亿元,其他部门收入49.12亿元。
2、政府性基金收入140.93亿元,按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3.2%。主要收入项目为:公路养路费8.07亿元,水利建设基金10.32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15.88亿元,城市教育附加费10.78亿元,帮困基金64.08亿元,其他基金20.22亿元。
3、国有资源(资产、资本)收入40.40亿元,其中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20.03亿元(不包括土地出让净收益),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4.05亿元,国有资本经营收益16.32亿元。
(二)支出情况
2005年全省预算外资金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实行量入为出,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预算外资金总支出404.98亿元,其中:行政事业费支出269.37亿元,基本建设支出40.53亿元,乡镇统筹、自筹资金支出20.30亿元,其他支出74.78亿元。预算外资金收入除弥补成本性支出外,主要是投入到教育、卫生、农业、城市基础设施等各项事业,有力地促进了“平安浙江”、文化大省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省本级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
1、收入情况
2005年省本级预算外资金(非税收入)征收总数为98.63亿元,扣除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24.04亿元,上缴中央9.42亿元,省级征收返还属市县的收入4.39亿元,待结算款项2.30亿元后,省本级预算外资金实际收入58.4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51.88亿元、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0.61亿元、彩票资金收入5.00亿元、其他收入0.99亿元。
2、支出情况
2005年省级预算外资金支出54.23亿元,比上年增长7.6%。支出的项目为:行政事业费支出50.38亿元,专项支出3.72亿元,其他支出0.13亿元。
省级预算外资金当年结余4.25亿元。
二、2005年预算外资金征收管理情况
2005年我省各级财政部门按照“三个三”的工作措施,加大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的力度,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加快构建政府非税收入征管体系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预算外资金是政府非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我们在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同时,加快构建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体系,科学界定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范围,进一步拓宽了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渠道,对包括土地使用权、公交线路经营权、城市广告经营权、矿产旅游水电资源开发权,无线电资源占用费等在内的政府资源性收入和彩票发行、重要庆典活动冠名权等政府特许权收入,进一步改进了征缴方式,加大了征管力度,建立健全了监督检查机制,确保了政府非税收入和预算外资金的稳定增长。
按照政府非税收入分类管理、以“票”管“收”的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了票据核销和资金结报工作。2005年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省级非税收入收缴银行账户体系,取消了现行各执收单位开设的各类预算外资金收入过渡户,联合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对执收单位的银行结算账户进行了清理核实,对财政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进行了核实认定,实现了非税收入收缴分离和集中汇缴的改革目标。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全省非税收入的征收情况,这一年我们还建立了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情况统计报告制度,对全省情况开展了统计分析工作,为我省科学管理非税收入提供了决策依据。
在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同时,我们对非税收入的支出管理也进行了改革。主要是通过网络实现了政府非税收入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的链接,达到了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同步,既提高了预算执行效率,又确保了资金流转的安全,大大提高了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在资金使用上的效率。
(二)进一步规范收费管理,做好清费减负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统一部署,2005年我们重点加强了对机动车辆、涉企、涉农、教育等收费领域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减轻了企业和个人负担。一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省公路运输收费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我们会同省物价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调整公路运输管理费征收范围的通知》,将我省的“公路运输管理费”征收范围扩大至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取消了原向机动车驾驶培训学员收取的60元/人的“汽车驾驶员培训结业鉴定费”收费项目,预计每年可减轻培训学员负担2000万元左右。二是为改善农村客运班车的经营状况,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切实减轻农村客运班车经营者的负担,我们会同省交通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对农村客运班车养路费等公路规费实行优惠的通知》,对全省县级区域内的农村客运班车养路费、公路客运附加费等公路规费实行了减免优惠政策。三是为促进我省出租汽车行业稳定发展,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我们会同省交通、物价部门出台了《关于停止收取出租汽车运输管理费和城区运营出租汽车客运附加费的通知》,对
我省出租汽车收费进行了规范。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我们还会同省农业、物价、纠风等部门转发了《农业部等六部委办关于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从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着手,重点抓好涉农经营服务性收费、农民建房收费、农村义务教育收费等方面的工作,采取明查暗访的形式,巩固我省农民减负工作成果,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在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方面,2005年我们会同省教育、物价等部门转发了国家相关部门《关于开展创建规划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活动的意见》和《关于2005年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我省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工作要求,巩固了我省治理教育收费工作成果。结合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和近年来对收费、基金清理工作的成果,我们在重新梳理的基础上出台了《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项目统一编码目录》,对进一步规范全省各级的预算外资金征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加大清理行政许可收费的力度,在2004年我省取消75项省级设立的行政许可收费项目的基础上,2005年我们又清理取消了中央批准设立的涉及公安、交通、农业、文化等近40个部门的行政许可收费项目103项,我省也相应取消了性质与中央取消项目相同或相似的收费22项,涉及金额1亿元左右。通过清理,规范了各部门行政许可收费行为,进一步推进了我省“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的目标。
(三)加强彩票发行工作,加大彩票公益金的监管力度。2005年针对中央暂停各地集中销售即开型彩票对我省彩票市场带来的影响,我们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应对措施,积极支持彩票机构拓展市场,提高我省电脑彩票发行量,促进了我省彩票市场的稳定发展。为了调动各地拓展彩票市场的积极性,我们根据财政部的规定及时下发了有关文件,调整了我省福利、体育彩票公益金的分配比例,及时下拨了市县分成资金,促进了各地体育和民政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体现彩票公益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宗旨,提高年度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确保彩票公益金及时发挥社会效益,我们把2005年省级彩票公益金纳入了部门预算管理,加大了监督检查的力度。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体育彩票管理机构内部建设,促进和规范体育彩票管理工作,确保体育彩票安全发行销售,我们会同省体育局制定了《浙江省体育彩票管理机构考核办法》。为加强用于资助扶贫项目的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我们会同省体育局制定了《浙江省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彩票发行机构财务监督,确保彩票资金真正发挥应有的效益。
(四)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土地、海域等国有资源性收益的征收管理。2005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了国家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使用管理的通知》精神,加大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征收管理力度。积极采取措施,清收了2004年度各地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特别是对应交省财政的1.5亿元资金进行追缴。针对我省土地出让金征收和土地储备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会同省国土资源部门多次到部分市县进行调研,制定了《浙江省国有土地出让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修改稿)和《浙江省国有土地储备资金财政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修改稿)。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等六厅局《关于开展土地出让金收缴使用和纠正征收征用土地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监督检查的通知》要求,我们会同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组成督查组赴全省各地对土地出让金收缴使用和纠正征收征用土地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进行督查,对规范我省土地出让金收缴使用管理,维护失地农民的利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05年我们还在加强海域使用金的征收管理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对各地上报的海域使用金减免申请认真进行了审核批复。为了适应新的情况,进一步加强海域使用金的征收管理,我们与省海洋渔业局积极配合,开展调查研究,为修订我省海域使用金管理办法做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
三、着力抓好2006年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工作
2006年,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八八战略”、构建“平安浙江”,促进文化大省建设、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政府非税收入征管的法制化建设,完善政府非税收入征管体系,拓展政府非税收入征管范围,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监督检查机制,努力把该收的收入收进来。
(一)大力推进政府非税收入征管的法制化建设。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的法制化建设,是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把非税收入征管工作继续推向前进的法律保障。在省人大财经委、法工委的高度重视下,我省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条例的地方性立法工作列入了省人大的立法计划。为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将抓紧组织人员、制定具体工作措施,搞好立法前的各项调研工作,力争在年底前提交相对成熟的《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条例》(草案),以供人人常委会审核。
(二)进一步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一是要认真抓好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征收管理。要针对近年来许多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调整的实际情况,组织力量对我省各部门各行业的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清理,及时公布新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从而促进全省行政事业性收费工作的规范化。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出租汽车、机动车和驾驶员、农机监理部门收费的政策。继续落实减免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我省下岗失业人员和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绎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是要进一步拓展非税收入征管范围。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2006年我们将认真开展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管的调查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全省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的征收工作。在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重新制定《浙江省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办法》,加大资金征收管理的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国有资源性(资产性)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方面,我们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完善有关征收管理办法,加大征收力度,力争在城市道路停车位经营权有偿使用收入、户外广告权有偿使用收入、汽车吉祥派号有偿使用收入等方面,完善办法加强征管,努力做大政府非税收入蛋糕。
三是要稳步推进彩票市场的发展,加强彩票资金的监督管理。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彩票销量和稳定彩票市场。根据中央对彩票公益金分配政策的调整,制定和完善我省彩票公益金分配政策,调动各地大力促进彩票市场发展的积极性。要加强我省彩票公益金项目资金管理,认真审核彩票公益金建设项目,加强彩票公益金支出项目绩效考评,确保彩票公益金的正确使用方向。今年我们计划对以前年度安排的公益金扶持项目进行适当的跟踪问效检查。
- 上一篇: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的方法
- 下一篇:财务相关内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