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远程辅导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教育远程辅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教育远程辅导

篇1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诚信教育

诚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教育管理的第一线,应准确把握大学生诚信的状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

1、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1社会因素及不良风气影响

当前社会由于处于转型期,一部分人置道德与良心于不顾,追求最大化利益对大学生的诚信产生了负面影响。社会对“诚信”的回报率低下,使一部分人走入思想误区,容易造成大学生将社会消极现象看成是社会的本质,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2学校德育缺乏有效性

当前学校教育重智轻德,弱化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在考试前进行突击记忆,这种缺陷导致学生的诚信缺失,学校德育工作没有摆正位置,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没有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1.3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家庭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每个人的道德培育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并伴随其终身。同样,家庭是诚信教育的基础。

1.4大学生自身原因

当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意志薄弱,以自我为中心。遇到问题,就会丢弃诚信。另外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的道德评判能力不强,这种无知和从众心理,遇到社会的不正之风容易导致把握不住社会的主流,导致诚信危机的产生。

2、高校辅导员开展诚信教育的路径选择

2.1、高校辅导员要努力提高自身诚信道德修养

高校辅导员肩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言行影响着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高校辅导员要对上对下一个样,说的做的一个样。不论大事小事,不管人前人后,要能保证言行一致,这是最能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点。为人师者必须诚信,诚信则灵、万事则成。

2.2、发挥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辅导员要多组织大学生学习有关诚信道德的先进事迹,以及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可以通过座谈会、主题征文、演讲、辩论等形式就社会上的诚信事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正确认识诚信道德规范,理解诚信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大学生诚信道德的意识,这样就会在寓教于乐中让诚信教育潜入大学生的心中。

2.3、加强校园、班级诚信品德建设

“育人环境”是一个广泛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高校的办学理念要以诚信为本,如北京师范大学的“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办学理念就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为核心,以诚信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精神。校园环境建设要体现出诚信教育。另外还要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道德建设制度,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在高校中积极拓展诚信监察渠道,以强化诚信教育。

2.4、开展诚信教育要理论联系实践,加深大学生的亲身体验

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存在理论的灌输,过分强调以课堂、课本和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诚信教育的理论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诚信教育的内涵和知识体系,而诚信教育的实践教学是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社会、认识社会,所以理论联系实践的诚信教育可以使学生知行合一。

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实践来增强教学的新颖,如小组讨论、分析调查、情景模拟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也可以通过调查分析,如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对一些企事业单位、群众等对自己感兴趣的诚信问题进行调查,撰写分析报告,加强对诚信的思考;也可以通过学习新闻媒体的报道,如焦点访谈,“感动中国”等栏目中关于诚实守信的企业和个人,开展有关诚信道德的辩论赛、研讨会等,增强诚信意识,营造诚信氛围;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辅导员的帮助下鼓励学生申报或参与诚信课题的研究,使诚实守信内化为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结束语

诚信,是人们交往过程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对大学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大学生诚信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方方面面的参与,高校辅导员应该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并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真正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共创新时期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育网络平台 设计 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16.8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数字化校园教育体系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相关应用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利用互联网进行教育的方式也得到了明显的普及。在这样的形势下,只有建设一支具有专业化的教师团队才符合当下的教育趋势,而建设优秀的师资团队也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显然已经难以完全满足社会需求,以传统方法培训出来的教师也不足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所以当下最关键的是,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升教育效率和品质。

1继续教育平台的需求

1.1功能性需求分析

1.1.1学员用户系统

以完成学生的功能性需求为主,依次为继续教育培训内容的选择、在线学习、在线测试、成绩查询以及考核和在线交流。

1.1.2辅导教师用户系统

以完成责任范围内的和培训课程密切挂钩的相关服务,例如资源管理等。应由继续教育网络平台指定相应的辅导教师,教师也可以自行申请或举荐,只有通过验证的教师才可以成为某类培训科目的辅导教师。

1.1.3系统管理员用户系统

全市教育系统的各项培训计划以及公告内容,主要是负责消息管理工作,同时依据服务器的空间情况对整个教育网络平台内的所有教育资源进行管理。

1.2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非功能性需求指的是按照条件判断系统运行情形或其特性的而非针对系统特定行为的需求。在教育网络平台中,主要包括界面友好性、操作及时性、系统可靠性、易维护性、易管理性、交互性以及健全性。

2继续教育平台的设计

2.1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可以采用自底向上的分析方法,根据单个应用的需求进行布局,然后对冗余的应用进行合并,并消除可能存在矛盾冲突的结构,最后得出系统的总体软件设计方案。辅导教师在进入到系统平台首页后,系统首先读取教师的编号信息,然后依据此信息从平台的数据库中查找教师的继续课程信息,然后系统会自动读取该教师的授课进度等相关信息。在学员学习情况的分析界面中,辅导教师可以选择课程继续教育学习内容的成绩以及进度以及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2.2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将以上的结构概念设计实体按照一定的原则转换为关系数据库中的实际模型,从而实现完整的系统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设计必须考虑多种数据模型,例如教育系统的数据模型、访问效率模型以及访问频度的模型等等。以数据实体的关联性模型为基础,建立起主要的数据库关系模式,从而建立起具体的数据库基本表以及相关的对象。

2.3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可以建立用户登录表、用户信息表、学员信息表以及作业批阅信息表和课程信息表。用户登录表包含编号、用户名、密码、用户组以及锁定选项(是/否);用户信息表包括编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在编选项(是/否)、学历、工作年限、职务、职称、荣誉、教师资格证号、教师所在区域、任教科目、联系方式;学员信息表包括编号、姓名、所在学校、课程名称、审核、报名时间。

2.4数据库安全性设计

用户必须使用身份证号进行注册验证,并按照所属身份进行权限分配,为保证登录安全,验证码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数据系统的可靠性性约束,包括保护用户对数据的修改、删减、增添等操作规范,通过相关的约束机制能够有效防止误操作的出现;而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域完整以及用户自定义完整和参照完整性四个方面。

3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3.1系统开发技术及运行环境

3.1.1系统开发技术

安装Visual Studio及SQL Server的安装,导入Visual Studio的设置,还有安装IIS等,通过综合运用XML、Ajax、Web Service以及Javascript等脚本实现软件开发。

3.1.2运行环境

对硬件没有很高的要求,只需要能够正常运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硬件配置即可;但服务器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因此需要考虑更多因素。

3.2用户管理模块

包括用户组管理、操作管理、权限管理以及用户管理四个大模块,每个大模块之下涵盖了很多小模块,例如用户组管理模块包括了用户组的嵌套、添加、删除、冻结解冻以及列表等模块,而操作权限管理模块包含了操作权限的匹配、申请、授权以及查询等模块。

3.3在线教学模块

以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及学习的要求为基础,灵活设置所有课程项目,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公共课,采用课程设计的方式,打包发送给学生,以满足学生对某一科目的培训需求,确保对学习的内容和进度进行严格控制。此模块包括课程管理功能、视频教学功能、课程资源上传功能。

3.4教学反馈交流功能

3.4.1在线交流

可以采取一对一、聊天室等方式进行交流。一对一主要有文字交流及视频语音交流两种;而聊天室交流则为所有相关课程的讲师及学生都在一起针对问题进行集中交流。

3.4.2离线解惑

学生通过留言的方式提出问题,教师在一个统一的时间进行答复,在线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上述方式,不在线的学生,教师将解答内容发送给相应学生。

3.5远程作业管理模块

教师通过此模块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同时登记成绩。为保证传输速度同时减轻服务器负担,传输作业均采用FTP协议,需要注意的是FTP协议不能承载过多额外功能,只能简单的传递作业文档。

参考文献

[1] 李颖.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辽宁省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状况的调查[J].现代教育管理,2014(3):28-32.

篇3

【关 键 词】澳大利亚;农村;基础教育;中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055-04

当前,澳大利亚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水平世界领先,[1]并且澳大利亚虽属于发达国家,但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同样经历了城乡教育差距由大到小的渐进过程,这正为我国目前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诉求提供了借鉴机会。

一、澳大利亚“农村”之界定

研究澳大利亚农村教育,首先有必要对澳大利亚“农村”做以界定。在澳大利亚,不同的组织和政府部门采用了不同的地理分类标准,且各种分类也不是单纯划分为“城市”、“农村”两类。主要分类标准有:澳大利亚标准地理分类(Australian Standard Geographical Classification,ASGC)、澳大利亚偏远性/服务可及性指标(Accessib-

ility/Remoteness Index of Australia,ARIA)、邮政编码或地方政府领域(Postcodes or Local Government Areas)以及就业、教育、培训和青年事务部部长议会制定的地理地段分类(MCEETYA Geographical Location Classificatio-

n,MGLC)。

通过研究发现,前两种分类在澳大利亚农村教育研究文献中是最常采用的。其中,ASGC按照一定区域内人口规模为标准,将人口规模大于、等于1,000的地区称为城市,小于1,000的地区称为农村;[2]ARIA依据接受各类社会服务的路线距离为标准划分,将接受服务距离超过5.92公里的地区称为边远地区。[3]通过研读文献可知,澳大利亚学者凡是研究农村问题通常将ASGC的农村和ARIA的边远地区一并研究。因此,本文中我所指的“农村教育”与澳学者所说的“农村和边远地区教育”(rural and remote education)是同一的,而“农村”即指人口规模小于1,000及接受服务距离超过5.92公里的地区。

二、澳大利亚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特点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有2/3的人口居住在大城市,但高度的城市化并没有阻碍澳大利亚成为一个农牧业非常发达的国家,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国。澳大利亚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很小,仅约占总人口的2%左右,这就突显了其高效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据统计,澳大利亚农业劳动生产率为14.2万澳元/人,比美国高51%,比英国高155%,比其他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20%。[4]澳洲如此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离不开良好的农业人口素质支持。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民整体的基本素质。因此,澳大利亚发达的农牧业离不开其成功且颇具特色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一)学校类型上呈现多样性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在农村地区更为明显。距离和很低的人口密度成为满足农村适龄学生教育需求的最大挑战。澳最早的农村教育始于短期性单师学校(one teacher schools),后经流动教师形式一直到建立长期性的农村学校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5]经过历史沉淀,澳大利亚各州逐渐形成了符合自身教育教学需要的农村学校类型,呈现多样性特点。

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澳大利亚学校类型可划分为不同种类:有公立学校、私立学校;有英语学校、双语学校;有多民族混合校、土著人学校;有男女混合校、男校、女校;有正规学校、非正规学校等等。在澳大利亚农村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几种学校类型是:

1. 微型学校。这类学校一般位于只有几户人家的农村地区,学校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一个年级只有几个学生甚至某些年级没有学生。学校只有几名教师和兼职的代课教师。虽然学校小,但办公室、教室、图书馆、运动场、计算机等设备齐全。条件不比正常学校差。以新南威尔士州的澳特福德小学(Otford Public School)为例,这所学校只有两个正式教师(其中1个兼校长)、2个临时教师、43个学生,共分三个年级(幼儿园、一年级、二年级),有三个学生教室、图书室、教师工作室,此外,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用具和体育器材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6]

篇4

关键词:互联网+;乡村小学教育;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09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6.055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其将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共赢,推动传统行业发展,使传统行业迸发新的活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行业也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将会使教育进入智慧教育时代。 在“互联网+”作用下的乡村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取数量庞大的信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提升工作效率,借助于互联网沟通手段和互联网中信息的传播,可以积极调动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三方协助共同推进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学科产生浓厚的感情,让学生快乐学习。尤其是对学科有初步认识和学习习惯养成关键时期的小学教育阶段,对相对枯燥的数学产生兴趣尤为重要。现在乡村小学数学教育形式比较单一,通常是通过教师口述与板书结合的形式,学生一般兴趣不高。在“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大量的文本、音频和视频资料,学生可以上网搜索到丰富的学习资料。另外,现在远程教育发展迅速,学生可以课下观看学习视频,查看教学课件,通过了解数学的相关知识和趣味故事,对数学产生兴趣。

二、提升教师工作效率

乡村小学教师一般身兼数职,既要传授知识,又要照顾学生的生活,工作负荷大,提升教师工作效率,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整体幸福指数,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为教学事业服务。受限于地理位置和工作任务,乡村数学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利用互联网,教师可以足不出户地学习名校的教学视频,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互联网上有大量的教学资料,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课件,生动形象地讲述知识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其次,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可以大大简化,如以前教师经常挑灯夜战,精挑细选为学生出卷子,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试题资源,教师出卷速度明显提升,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定制不同的试卷。如针对平时计算不精确的学生,教师可提高计算题目比例,针对平时思路不够灵活转变的学生,提高实际应用题目的比例等方式,为每一位学生私人订制试卷。在“互联网+”时代,智能评卷系统的出现,虽然目前只能应用于选择题和一些步骤简单的题目,但是这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得益于数据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的数据分析,及时调整授课计划。此外,以前学生答疑往往占用教师的大量时间,现在出现了许多线上的答疑应用以及一些线上的远程教育课堂,学生可以直接拍照上次题目提问或者直接语音问答,提高问题的信息量,一方面学生可以从多方面寻求答案,减少教师的工作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智能分类技术,对待答疑题目进行分类,教师可以线上分享解题思路、技巧和答案,提高答疑效率。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面对乡村小学教育的条件,创新思维是教师工作中感到吃力的一部分。随着“互联网+”的到来,互联网上形式多样的信息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份信息滋养的沃土,让学生创新思维的种子生根发芽,拓展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启发、引导学生去互联网中发现相关信息,且互联网中信息的发掘是主动式的,需要用户自己去挖掘,这对学生培养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在现在的小学教学中,可以在课堂上对知识点和案例进行讲解后,引导学生去互联网上寻求相关内容回来与大家分享。如在讲解《认识基本图形》课时,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各种基本图形的特点后,布置课后任务,引导学生去互联网上寻找相关图形,自己绘制相关图形,或者在互联网上找到复杂图形,让学生去寻找简单图形。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知识点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发现其中的乐趣,更加喜欢数学学科。

三、调动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

“互联网+”时代可以实现社会的各个部分的互联。有人说提升乡村小学教育质量首先要提升教育理念。乡村学生家长教育理念落后,对教育不重视,而且受限于自身能力,很难为学生的功课出力。随着“互联网+”的到来,互联网也为家长带来了便利。互联网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了沟通的桥梁,以前需要家长会才能交流的教师和家长,现在可以通过聊天软件或者相关应用实时沟通,教师可以快捷方便地传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新的教育观念,双方可以更加明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教师发现学生计算题目精确率不高时,可以通过给家长发送题目的方式,提醒家长监督学生完成相关内容。而且,家长可以依靠网络,监督学生功课的完成程度,通过自身从互联网上学习,辅导学生功课。

“互联网+”的到来给乡村小学数学教育带来新的活力。“互联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调动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给乡村小学数学教育带来改变,改善乡村教育环境,让更多乡村学生学到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十堰;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R8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34-01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美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的。在其“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中,特别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计划。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信息化社会”、“信息时代”的提法陆续出现,联系到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提法也开始出现了。现在,政府的各种文件已经正式使用“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步入21世纪以来,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教育的呼声不断增强,我国各个省市逐步加大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投入力度,以促进本地教育信息化的脚步,进而早日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一、十堰地区教育信息化现状

1、政策扶持

比较有影响的政策主要是三个:一是2000年提出的“校校通”工程。2000年国家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对我国21世纪前10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信息化作了规划,要求分两步走,即在2005年全国中小学完全开设信息技术课,在2010年实现全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实现教育信息化,实现中国中小学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二是开设信息技术课。2000年十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颁布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三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大力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逐步缩小教育的地区差别。”

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在2003年继续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该工程主要是推进如下三种模式的建设:一、教学光盘播放点:为所有教学点配备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点各年级的教学光盘,通过播放教学光盘对学生授课和辅导。二、卫星教学收视点:为所有农村小学配备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1-6年级所需的教学光盘,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大量接收优质教育资源,并同时具有教学光盘播放点的功能。三、计算机教室:为所有农村初中配备卫星接收系统、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及教学光盘,除具备上述两种模式全部功能外,还能为学生提供初步的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

湖北省是2004年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省份,其中十堰与黄冈、荆州、宜昌、黄石、荆门、咸宁、仙桃、潜江、随州、神农架11个市(林区)一并开展湖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第二期工程建设,这也标志着十堰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启动。

2、十堰地区各级部门的工作投入

(1)十堰市教育局自2002年督促地区管辖范围内各级县、市教育局加大投资力度,建成各地区教育信息资源网,其中以十堰教育信息网为主连接各地教育局,作为教育资源管理与培训平台。在该平台上,各级教育者皆可实现教育信息的搜集与传递、分享教学经验与教学资源,为加快十堰地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2006年,各级学校自筹资金,购置计算机1000多台,新建校园网40多个,校园网络总数达到240多个,300多所学校接入教育信息网;郧县、郧西、竹溪、竹山等县借助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接收省教育厅开发的《空中英语课堂》、《空中音乐课堂》等教学资源,有效发挥了“校校通”工程的效益和功能;十堰教育信息网和各县市区信息网在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教育宣传、教育资源共享、初中生信息技术在线考试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堰教育电视台立足教育,服务社会,强化管理,不断创新,成为教育与市民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3)2007年,教育信息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十堰教育信息网、各县市区教育信息网和校园网作为电子政务、电子学籍、教学资源等的运行和传输平台,功能不断增强、内容更加丰富,在教育行政管理、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宣传、公众服务等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权威性和公信力得到高度认可,十堰教育信息网被市政府评为全市“十佳机关网站”;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和应用取得新进展,完成了第三期工程80所学校的建设任务,农村学校利用工程设备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开设“空中英语”等课堂,缓解了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短缺和教师队伍学科不配套等矛盾。

(4)2008年,教师教育成效显著。一是以服务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为重点的“中国教师行动网”培训资源更为丰富,辅导团队力量切实得到加强。二是采取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形式,加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首次举办了全市高中“校长论坛”活动,交流高中学校在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5)2009年,加强《中国教师行动网》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目前,全市中小学教师共开发视频、课件、文本等优质培训资源20000多个,已有2万多名中小学教师在网上进行学习培训。狠抓中小学教师全员网络培训和校本培训,指导网站做好培训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加强过程管理,建立健全网上培训考核管理制度。组织部分中学校长参加东庐中学“讲学稿”全国研讨会,举办全市幼儿教师骨干培训,在市一中举办骨干教师引领青年教师课堂技能现场展示活动。加强对口支教工作,将东风分局管属的学校全部编人支教服务团成员,进一步加强支教工作力度。

(6)2010年,新建教育信息网络中心11个,100多所中小学建成“校园网”,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进展顺利,基本实现“校校通”。

二、十堰地区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1、建设与应用缺乏整体规划

2、资金投入不足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认识亟待提高

三、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实现了以网络技术为支持的教育资源共享,这为缩小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教育差距,实现落后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目前十堰地区信息技术设施建设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滞后,教师整体素质与经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应提升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变革,缩小与发达地区教育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宗敏,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2005

[2]杨立新,湖北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职业教育研究

篇6

一、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应用工作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推动三种模式的应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放在整个农村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纳入农村教育发展整体规划。要高度重视三种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工作,加强领导,专人负责三种模式应用推广工作。

2.把三种模式的应用作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三种模式的应用要体现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宗旨、以学科教学水平及教师能力提高为根本、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指导思想,针对三种模式的特点,满足不同的教学需要。

3.动员和组织各部门力量,加强对三种模式应用的研究和指导。要动员和组织高等院校、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教育科研、电教等部门共同参与三种模式应用的研究和指导。要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应用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师培训、校本教研和课程教学改革等活动中。采取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深入农村教育第一线,深入研究三种模式的教育教学方法,指导广大农村教师提高应用三种模式进行教学的能力。

4.建立和健全三种模式应用的检查与评估制度。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把三种模式的应用常规化,让广大教师充分使用设备和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将三种模式的应用纳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范畴,形成激励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查与评估工作。

5.抓好三种模式应用的先进典型。各地要抓好一批三种模式应用的先进地区和学校,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注重开展经验交流,重视先进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全面带动三种模式的普及应用。

二、狠抓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应用的关键环节

6.切实落实“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要求。充分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视野、增加学习过程的交互、强化学习评价与反馈,促进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基本技能培养,促进学生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努力实现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同样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高质量的教育。

7.充分发挥教师在远程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充分认识教师在办学中主体地位,使广大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应用优质教育资源实施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形成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将优秀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针对农村教学点、农村小学、农村初中的不同需要,采用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学习实践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全面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在三种模式下提高教育质量的办法。

8.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优质远程教育资源是实现远程教育工程目标的根本保障。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创造条件,让学生平等感受、体验、享用远程教育资源。根据教育教学进度,安排教师每周针对教学需要,认真查阅和分析远程教育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选择资源用于教学,促进师生互动,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

9.抓好管理制度建设,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要把实施远程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计划。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应用;要完善设备和资源登记、使用制度,数字资源接收、使用、存贮和共享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设备和资源的保管和维护,合理安排设备和资源使用的时间表、做好使用记录,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努力保证设备正常运转。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一些学校在资源运用上遇到的经费困难。要把远程教育设备放在教学场所,充分发挥设备使用效益,平均每周设备使用不少于20课时。采取切实措施防尘、防潮、防火、防盗、防雷击。

三、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应用水平

10.采取有力措施,将利用光盘教学或辅助教学在农村中小学、教学点迅速普及开来。在教学点和条件较差的农村小学,要特别注意发挥教学光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条件较好的农村小学和农村初中,也要注意发挥教学光盘在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方面的优势。

(1)大力普及利用光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必须熟悉光盘资源内容,将光盘播放与课堂讲授有机结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改进教与学过程。

(2)组织学生观看专题光盘教学材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教师要利用光盘播放系统,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理念,学习新课程的知识,扩展教育教学思路。

11.卫星教学收视点要走进课堂。要根据教育电视台的播出时间表,合理安排适当的年级收看。要把接收到的课程数字资源进行科学的编排和再加工,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起来。

(1)按时接收、组织、使用远程教育资源。

(2)鼓励教师运用教学设计及相关教学理论,选择、整合、运用光盘及卫星数字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3)结合卫星数字资源,开展校本培训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解新课程的理论、内容与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每周组织学生收看一次电影或专题教育节目,加强思想品德、卫生、法制、安全、环保等教育。

(5)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开展为“三农”服务、为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服务、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

12.农村初中的计算机教室,要和多媒体教室的应用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用于各学科的教学和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1)充分利用“天地网”和光盘教学资源,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促进教与学方法的改革。

(2)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与素养。

篇7

传统教育不管天冷、天热,还是大风大雨,学生都必须到学校上课,如果不按时到校上课,就将错过学习的机会。而网络教育则突破时空限制,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学习。网络教育突破了这个难点,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育,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主角往往是教师,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把学习活动变得沉重、枯燥、单调,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压制。而网络教育可以大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充分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增加交流机会和范围。同时,计算机还具有强大的记忆和统计功能,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对学生提问类型、人数、次数进行统计并分析。一方面,可以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解答与说明,供所有有相同问题的学生进行查阅学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激励作用,特别是在教师正确的鼓励引导下,在学生中会形成积极思考提问的学习氛围,基于学生具有比较、竞争的心理特点,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查看其他同学的回复记录,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成绩,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对农村来说,网络教育可以让学生尽快地了解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信息。应用网络教育的资源,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另外,农村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在现实资源的配置上处于劣势,网络教育有助于提高农村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拓展知识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弥补作用。

二、我国农村网络教育的现状

我国农村网络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公共课上,比如政治课、历史课等,中学生使用频率远超过小学生。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的农村网络教育内容主要以网页的形式呈现,内容分成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两部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第一,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找到教学素材、教学方案、教学重点参考、课后学习资料、习题解答资料等,教师还可以直接使用相关的教学范例。第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进修,及时掌握课程改革方向,参加计算机技能培训、信息技术知识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等。第三,在网络平台上上传与教学同步的辅导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实用的辅导材料,使学生有一个对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的空间。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东、中、西三区域不均衡的现状,经济实力是决定教育水平也是决定网络教育水平的根本。网络教育必须在拥有电脑和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学习者中才能进行,网络教育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网上学习的基本物质条件和技能条件。而这些条件对于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学生来说,是很难拥有的,很多学生甚至都没有接触过电脑,又何谈计算机技能?这就从客观上制约了网络教育的开展,导致了网络教育模式的发展也呈现出区域性发展不均衡的态势。有关数据显示:在中西部和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短缺,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中小学计算机普及率极低,网络设施不健全。网络资源的数量不足与质量低下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网络及远程继续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匮乏尤其是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严重匮乏是农村网络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此外,互联网的双面性对农村的网络教育影响很大。互联网络极大地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通过网络,青少年可以了解最新的新闻信息、时事动态,接触自己感兴趣的其他资源。但互联网的开放和自由也会使青少年以为找到了精神寄托,挣脱了束缚,导致他们在网络的海洋里放任自己。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在当今农村的社会环境下,由于父母出去打工,家里一般只剩爷爷、奶奶等,他们根本管不住孩子。大部分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都不强,极有可能打着学习的幌子,去上网聊天、玩游戏或看电影,最终影响自身的学习和发展。

三、我国农村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

我国农村网络教育从2003年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开展了整整十年时间。通过从刚开始的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到今天的计算机教室等基础设施,将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农村,旨在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支持、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多媒体的综合运用、人们对终身教育的深入认识,都为网络教育的推行创造了良好条件。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网络教育将在教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学习方式,掀起一场新的学习革命。

四、我国农村网络教育发展策略

篇8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小学教育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生源增加,成班人数增多,但师资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队伍老化;教育设施设备配置滞后,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教育难、素质教育推进缓慢等。

一、珠田乡小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有效开展,人口出生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带来了农村小学生源的持续增加。一是村小数量减少。2003年前,全乡有村小11所,教学点7个,教师达140之多人。目前全乡小学仅有7所村小,1所完小,1所中心小学,适龄生数1840人,教学班56个,教师为85人;二是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稍微减少,主要原因是离县城近,约有300名学生在县城就读。

(一)教师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队伍老化。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英、美、体、音等专业学科教师缺乏,教师兼科现象较普遍。全乡教师平均年龄为53.4岁,每年都有多名教师退休。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教学方式落后,大部分村小教师依然是“一块黑板一张嘴,两只粉笔书一本”。

(二)农村小学教育设施不足。目前,村小学优质教育资源普遍缺乏,教育教学设施落后,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中心小学虽配备有电脑室,但要使先进的教育设施设备发挥作用,教师使用电教平台的技能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育理念跟不上形势需要。教师缺乏自觉学习热情,不善于钻研教材,不善于捕捉教学中的最佳信息。个别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倦怠情绪,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村小师资力量依旧薄弱。

1、教师两极分化严重。如南村中心小学和珠溪小学差异相当明显。由于种种原因,偏远山区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相当薄弱,连初中毕业水平的代课老师都请不到,大部分教师只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应付。英语、音乐、体育和美术等专业化教师严重不足,往往是一个教师跨好几个专业代课。

2、村小教师任务繁重。地处偏避、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从而出现了教师每人包一个班的现象。白天只有上课的时间,还要抢时间改作业,晚上才有时间备课。科任教师要教2-3门课程,每天要上5-6节课,村小一般是4个教学班5名老师,甚至1人一校。比如珠溪小学,三个年级只有2名教师,集校长、主任、报账员数职于一身。根本没有时间开展教研活动,备课、讲课、批改、辅导、考试,使得教师无暇他顾。

3、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绝大多数幼儿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不少学生学习吃力。

4、学生学业负担沉重。应试教育仍是主导,农村小学教师一直走不出这一怪圈。

5、优秀教师流失严重。近年来, 该乡就有八位优秀教师应聘到县城任教,补充进来的很少,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该乡小学的教学力量。

(五)学生缺失家庭辅导,教师工作压力巨大。家长思想观念陈旧。如今独生子女较多,而不少家长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视子女如宝贝,纵容子女犯错,而“留守儿童”的出现,更增加了学校教育的负担。

(六)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日益严重。如社会上 “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读书无用论”的价值观;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电影、录像、图书等等,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小学生也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二、加快全乡小学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首先要科学制定新一轮学校布局的调整规划。根据未来学龄人口数量相对保持的变化趋势和建设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群众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的新形势,对学校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按照未来学龄人口变化及分布情况,适当集中小学校点,从总量上逐步减少小学校点数量,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

其次要突出重点,精心打造乡中心小学为示范学校。应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中心小学,达到“办学理念先进,设备设施配套,队伍素质精良,管理特色鲜明,教育质量上乘”的窗口示范学校标准。

第三要充分挖掘乡镇中心校资源优势,加强村小内涵建设。中心小学统一领导,统筹安排优质人力资源,开展各类教育科研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二)更新观念,强化管理,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要巩固成果,发扬过去思想政治工作的好传统、好作法,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样的形式,做教师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坚持不懈地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二要关心和培养教师。在教师待遇上,既要努力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又要尊重教师的精神需求,鼓励教师实现人生价值,使知识和能力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三要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打破教师铁饭碗,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教师动态管理格局。四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大兴教研学习之风,形成研究、学习、读书、进取、成才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特色,打造品牌,促进教育事业上新台阶。

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请专家学者来学校对培养对象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及跟踪培养,升华办学思想,理顺办学思路,定位特色主攻方向。依托教育科研,对培养对象交课题、压担子,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形成特色。

(四)面对全体,因地制宜,全面推进强化素质教育。

首先,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开发远程教育资源。学校可充分利用教育网络资源平台,学习优秀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作业优化等,溶入自己教学实践,为农村教育发展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

其次,改变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模式,改革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模式,改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能单从及格率、平均分或升学人数的多少来评价学校的好坏,而要全面综合地评价学校。在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时,要增加德能的比重,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研究,把大量的精力转入到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上。

第三,创办好兴趣爱好组,引导和发展学生的特长,使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能与学校创办的兴趣小组相适应发展,为今后学生的深造提供依据和条件。

(五)创新机制,加大投入,解决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1、注入新活力,引进新机制,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每年应从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到乡镇小学任教,为各个学校注入新的活力。落实退休退养政策,实行弹性退休制,对于教龄满30年,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自己的意愿选择退与不退,对于体弱多病的安排退养。

2、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合理利用学校资源。将分散的学校进一步撤并,合理布局珠田中心小学附近村小三、四年级撤并到中心小学就读,边远山区学校四年级集中在中心小学学习。这样使教师更集中教学,学生集中学习。

3、加大师训力度,更新教育理念。每年要组织50岁以下的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让教师们学习新教法,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手段,提升教育艺术。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

4、切实加强偏远农村小学教育。农村小学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提升,也影响着农村的发展。

5、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师队伍专业化。在招聘教师时不要只聘用语文、数学专业的教师,应当大量吸收文、体、美专业的教师,在教育上真真形成专业化的教育。

6、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制。将评价的视角从教师身上转到学生身上;从重单纯知识评价转向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评价;评价重点要从重教学形式转向重教学思想的评价。

7、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

8、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9、加强对社会风气的整治。要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联系,通过执法等手段,遏制坏的社会风气,倡导好的风气,从源头上截断不良因素对孩子的腐蚀和诱惑,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清新、干净、文明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10、停隔5-6年选拔进城教师,待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积蓄到一定程度时再竞聘,也即选聘不要太频繁。

三、作为校长,能为珠田教育的发展做点什么

1.加强与乡镇党委、政府的联系,尽最大努力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经常与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得到各职能部门的精心指导;尽心尽力做好教育工作,密切与家长的关系;主动与社会各界联系,让社会知名人士宣传学校、支持教育、捐助学校、肯定学校教育所取得的成绩。

2.确立 “求是、勤奋、发展、健康、快乐”的办学理念,构建 “尊师爱生、立志进取、诚信务实、求真求效”的校风,倡导“乐教、善教、精教”的教风,培养“乐学、会学、博学”的学风。

3.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加强班子建设。

①切实始终把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尤其是中心小学加强了学校门卫管理工作。做到全乡小学不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不发生一例师生违法犯罪案例。

②继续开展“文明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月活动,通过“十五个一”活动的开展,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明显提高,。

③深入开展“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实现了学年初提出的教师个体,学校整体形象好的目标。

④建设一支有威信、有魄力、有战斗力的班子队伍,建造一支业务素质较强、管理水平高,且甘于吃苦、廉洁自律、勇于奉献的领导集体、能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⑤实行村小校长任期目标交流制,每任为3-5年,出台鼓励年轻教师从事山区教育和山区工作补贴的优惠政策。

⑥重视对过程的监控,不管是安全工作还是教学常规的管理,都能注重中间环节和结果。

4.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与监督。

①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珠田乡小学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珠田乡小学教师年度考核方案》、《珠田乡小学教师聘任方案》。每一重要方案的出台,要反反复复征求老师意见,要多次集体讨论。

②推行校务公开,让每位教师都拥有对校务的知情权。评优、评先、晋级、资金使用等采取公示制,所要做的事,要实施的方案,要采取的措施,都事先经过集体讨论,形成共识后实行。

5.注重教研实效,引进先进管理经验。

①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学思路。力争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②以教学为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积极开展“双送”等新课改活动,为全乡小学教师搭建了一个教学交流的平台。

③全乡小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素质竞赛活动,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充分发挥教师潜能,每学期继续编印《蓓蕾》校报。

④邀请心理咨询师对中心小学部分学生进行了心理辅导。

6.勇于开拓,大胆实践,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创新特色工作。

①创新和坚持集体备课模式。“同课精构”合作备课是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追求和目标。

②推进素质教育,把“绿色劳动基地”作为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学校的一个平台。

③继续发挥古诗文长廊的作用。通过诵读古诗文系列活动的开展,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7.不断完善设施、优化育人环境,改善办学条件。

①想方设法争取资金扩大校园面积。加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硬件投入力度,新建中心小学教学大楼、办公大楼,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做大做强乡中心小学。

②管好、用好宣明会捐建的教学综合大楼,充分发挥多功能室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篇9

关键词 学校管理 小学教育科研 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小学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1.1小学教师进行科研的重要性

教师进行科研是专业成长的需要。在信息化的社会里,为适应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教师进行科研是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的需要。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经过几年的课题研究,养成不断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习惯,并勇于探索、实践。

教师进行科研是形成科研教学意识的需要。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进行反思教学。

1.2小学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势在必行

学校管理需求。随着教育现代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计算机在学校管理领域应该被广泛应用,以此来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学校管理主要体现在校长管理系统、教务教导管理系统、办公管理系统、总务管理系统以及一卡通等。

教学教研需求。主要体现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授课效率和密度、远程教学和在线辅导、教育资源共享和开发课件集体化等方面。

2基于学校管理的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建设理念有偏差。很多学校可能为了达标而创建数字化校园网,重视在硬件上投入,轻视软件资源建设。大部分的计算机教育资金都用在了计算机硬件环境上,软件的资金投入远远低于硬件投入,软件资源非常缺乏,教师培训资金更是微乎其微。

(2)校园网的使用效率低。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时,由于对软件资源建设和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的忽视,造成校园网设备闲置没人用,也没资源可用,计算机只作为普通的文字处理工具,网络也只是用于文件的传输,大大降低了其使用效率,科研水平也处于低水平状态。

(3)校园网维护管理跟不上。由于缺乏网络专业技术人员,不能保障校园网正常使用,这就直接影响了教育科研的进展。

(4)大多数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不合要求。学科教师从未获得过计算机知识的人占有相当大比例,而能够真正在学科教学中开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比例更小,大多是一个放映员的角色。因此,对一线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是教育科研数字化进展的基本保证。

3基于学校管理的学校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胜利孤岛第一小学课题研究数字化建设

3.1学校申报多种多个课题,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胜利孤岛第一小学近几年申报多个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涉及学科有数学、语文、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比如:2011年11月成功申报国家十二五课题《小学数学优质多媒体教育资源建设及有效应用研究》;与此同时,学校还开展多种多样的校本课题,当一个课题完成时,每位教师都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3.2教育科研的数字化依托于校园管理的数字化

网络平台的有效利用。进行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孤岛一小教师在教育科研时利用学校网络(QQ、ftp)研讨,以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

学生参与网络教育科研。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还是提高教学,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教师搞科研,应该有学生的价值体现。教师借助于学校网站让学生参与部分教育科研,同时,应用网络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和管理,促进合作学习,共享研究资料,便捷师生沟通,展示课题成果。

学校管理的“四大系统”的有效支撑。校园资讯系统使学校教师能通过学校网站及时了解学校的动态资讯以及科研进展情况。FTP服务系统实现电子教案资源、课件资源、软件资源、习题资源、测评试题资源的共享。数字化管理平台设有家校通管理平台、资产与技术装备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等。专题网站方面建立了学校管理网站、课题研究网站、个人网站。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时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3.3课题网站的建设为教育科研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孤岛一小建设课题网站是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的最为重要的部分,学校建设课题网站做到了“四个一”:一是将学校的课题网站打造成一站式服务平台,集办公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资源系统、师生交流和家校联系于一体;二是明确各板块的任务分工,做到每周至少一次内容更新;三是各研究课题的进展情况一律在网站上,不再印发纸质材料;四是每学期进行一次课题研究屏蔽,对网站、资源建设和课题研究的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篇10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7-0072-04

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开放式教育环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的学习方式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成为教师教学能力面临的挑战。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有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网络课程建设、资源建设的评价和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四层含义。其中,网络课程和素材类共九类教育资源建设是基础,是需要规范的重点。素材类资源主要有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类。

一、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状况的调查分析

笔者采取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抽样选取了4所小学和2所中学的教师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12份(小学60份,中学52份),回收问卷89份,有效问卷86份,有效率96.63%。主要考察中小学教师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态度和事实,调查问卷围绕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方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设备的配置及实际应用情况、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态度和事实设计等16个题目进行。其中,事实性问题包括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形式、应用领域、常用资源类型、资源建设与共享情况、应用效果五方面。

(一)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比较注重学生的互动参与,尤其是小学教师,仅有4%的小学教师持有“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观念。有关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查表明,52%的小学教师主要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中学教师仅占5%。

(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设备配置及实际应用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满意学校媒体设备配置的小学教师占43%,中学仅占8%,有47%的教师认为完全不能满足需求。34.8%的小学教师经常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学教师占30%。由此看出,中小学都不是很满意学校的媒体设备配置情况,经常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师较少,小学教师的实际应用情况较好。

(三)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意识与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91%的小学校长支持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非常支持的占54%),仅8%的中学校长非常支持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96%的小学教师乐意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非常乐意用的占43%),85%的中学教师乐意用(非常乐意用的占25%)。问题7“学生对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的态度如何”中96%的小学生赞同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持赞同态度的中学生占85%。由此看出,小学校长更支持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持赞同态度,小学教师和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态度更强。

(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事实

1.应用领域

调查结果表明,52%的小学教师主要用于学科教学,用于自身专业发展的教师占37%,还有11%的教师用于学生课外学习。49%的中学教师主要用于自身的专业发展,用于学科教学的中学教师占41%,用于学生课外学习的教师占10%。

2.应用形式

问题8“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形式具体有哪些”(不定项选择)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主要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辅助课堂和备课,较少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外辅导。

3.资源类型

问题10“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类型有哪些”(不定项选择),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更多中小学教师主要应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和多媒体素材助课堂教学,尤其是图片、视频等媒体素材,而较少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文献资料辅助教学研究等。

4.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所提供教学资源的质量,65%的小学教师满意(非常满意占9%),38%的中学教师满意(非常满意占3%)。对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共享情况,32%的小学教师满意(没有教师很满意),33%的中学教师满意(8%很满意)。问题12“您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有关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是否满意”调查结果表明,65%的小学教师满意,31%的中学教师满意,不满意的占25%。由此看出,无论小学还是中学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满意度都不高。

5.应用效果

调查结果表明,59%的小学教师认为应用效果好(其中,20%的教师认为很好)。相比较,觉得应用效果好的中学教师仅占25%(认为很好的占10%)。问题15“您认为影响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不定项选择)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无论小学教师还是中学教师,都认为教师的信息能力和教学观念、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情况、学校的支持、学生的学习习惯会影响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效果,尤其是教师的信息能力和教学观念、资源建设与共享情况。

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调查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都认为很有必要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辅助课堂教学,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情况整体较好,教师更愿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应用态度更积极,小学校长对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辅助学科教学的支持更大,小学生也比较喜欢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事实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超过半数的小学教师主要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较多的中学教师则用于自身的专业发展;中小学教师多是用来辅助课堂演示,较少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外辅导:中小学教师都喜欢应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和多媒体素材,尤其是图片、视频等直观的媒体素材,较少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文献资料等;中小学教师都不是很满意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应用效果的满意度也不高。制约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的现代化教学观念与教学实践相脱节

调查结果表明,超过70%的中小学教师注重课堂启发引导、互动参与,然而,实际课堂教学中却难以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观念指导实践。尤其在中学,仅5%的教师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小学也只有52%的教师应用,这使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二)教师自身的信息能力水平不高

调查结果表明,超过80%的中小学教师认为教师的信息能力是制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因素。通过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发现,认为是教师的信息能力的小学教师占41%,中学教师占22%;认为是资源建设及共享情况的中学教师占49%,小学教师占15%,究其原因,这与中小学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及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目的不同有关。

(三)学校缺少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支持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的首要条件。然而,调查结果表明,超过50%的中小学教师认为学校现有的信息化教学设备配置条件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应用难以实现。此外,校领导对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的精神支持不足,尤其是中学,面临升学压力,校领导并不鼓励教师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

(四)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思考的意识薄弱

调查表明,超过80%的中小学生赞同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但从问题15的统计结果发现,48%的小学教师和35%的中学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习惯会影响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效果。这说明学生喜欢教师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但学习过程缺少自主探究、创新思考的意识,从而影响了应用效果。

(五)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的状况不能满足教师需求

调查结果表明,不足10%的教师非常满意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情况;对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状况,没有小学教师很满意,仅8%的中学教师很满意。对所提供的学生自主学习资源,仅2%左右中小学教师很满意。由此看出,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及共享状况不乐观,尤其是资源共享难以满足中小学教师的教学需求。

此外,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情况还受教师的性别、年龄及任教学科的影响,但不显著。

三、基于创新推广理论的应用模式构建及实施策略

为推进中小学有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必须探索适合教学实际需要的应用模式。通过优秀的应用个案实现校本化推广,这是实现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设计及创新应用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创新推广理论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模式构建

创新推广理论又称创新扩散理论,是埃弗雷特・罗杰斯提出的。罗杰斯认为,创新是一种被个人或其他采用单位视为新颖的观念、实践或事物:创新扩散是一种基本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观感受到的关于某个新语音的信息被传播。通过一个社会构建过程,某创新的意义逐渐显现。创新过程包括获知、说服、决定、实施、确认五个阶段。以创新推广理论为指导思想,建构了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模式,如图1所示。获知阶段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基于教学目标、学生学习需求及特征选择合适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说服阶段是在获知的基础上分析资源:决定阶段是基于说服阶段对资源创新态度的形成来制定资源应用的策略;实施阶段是教师对资源进行加工,并尝试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确认阶段是通过教学组的评价及自身反思,对资源进一步加工,并在校内推广,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进而推进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校本化应用。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不仅体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上,更体现在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中。结合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调查分析结果及模式的构建,以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及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构建了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辅助课堂教学的结构体系,如图2所示。

该结构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基础,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两个人本要素的活动中,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施过程,基于教学内容选择与运用适宜的远程教育资源,结合学习者特点和实际教学条件实现技术性与教育性的紧密结合,以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实用价值。注重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师活动(课前备课与课堂授课)和学生活动(课堂学习和课后自学)中的应用,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方面,丰富课堂活动和促进专业成长;学生方面,辅助知识理解和加强课后师生交流。

(二)实践应用策略

1.中小学教师主动提高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设计及创新应用的能力

(1)树立正确的现代化教学观念

从课堂的构成要素看,现代化教学体现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因此,现代化教学不仅是采取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化教学,更是教师教学思想和理念的转变。此外,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创新教学内容设计,采取信息化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协作”意识的培养,并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2)积极提升自身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能力

多数中小学教师认为课件才是好的教学资源,对分散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加工、整合和再次开发的意识淡薄、能力欠缺。为此,中小学教师不仅要熟悉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类型、获取途径,还要掌握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加工处理方法,并掌握整合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能力,熟练掌握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以熟练、有效地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辅助课堂教学,并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3)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学是在师生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通常,教师的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行为的变化来体现的。因此,教学应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给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同时,也应成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主要资源。这样,师生的共同经验才能建立起来,并把互动从课堂延伸至课下。

2.中小学校长为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提供完善支持

中小学校长应充分认识到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优越性,为中小学教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辅助课堂教学提供完善支持。

(1)保障优良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

完善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是保障中小学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基本条件,因此,校长要完善学校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保证多媒体设施够用、好用。

(2)增加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机会

为教师提供外出观摩和培训学习的机会,以使中小学教师掌握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获取与应用的方法,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3)建立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激励机制

为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公开课比赛,通过学科组评析、参赛教师自身反思,以探索最优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模式,提高教师的应用技能。同时,通过开展竞赛活动,发现教师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形成“边应用、边评价、边完善”的动态资源应用体系,有效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3.当地教育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推广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1)加大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宣传力度

当地教育部门通过印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指导手册,帮助教师熟悉资源的内容及使用方法。也可以利用地方教育电视台等大众媒介介绍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类型、获取途径及应用方法。或者借助校园广播、专家讲座等途径宣讲典型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应用案例,以引起中小学教师的注意,加强其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辅助学科教学及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

(2)加强对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平台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