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的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8: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的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园的规章制度

篇1

一、完善高职院校规章制度的必要性

1 完善高职院校规章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为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路,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长远规划,需要法律、制度保障。没有制度保障的发展,必然不可持续,没有制度保障的发展,必然不会协调,没有制度保障的发展,必然不会全面。实现高职院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完善规章制度。

2 完善高职院校规章制度,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校园,需要高职院校完善规章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民主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保障。

3  完善高职院校规章制度,是高职院校依法治校的迫切需要。高职院校依法治校要求学校管理者对全校各项事务运用法律或制度进行管理,并在管理中最大限度地体现法治精神,实现学校管理的法治化。高职院校管理走向法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必须实行依法治校。而依法治校需要法律制度的具体化,需要管理者依据法律制定符合实情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科学的规章制度成为依法治校的当务之急。

二、高职院校规章制度存在的问题

1 高职院校规章制度制定程序不规范。目前,高职院校规章制度制定程序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没有严格审查环节,对拟制定的规章制度缺乏调查论证和征求意见的过程;审查机制不健全,往往部分领导主导规章制度的制定,使得规章制度存在较多问题就开始试行规章制度制定中专业法律人员参与不够,很大程度上受到起草部门意愿的影响;没有规范颁布实施主体,一些关系学校全局的规章制度由职能部门发文颁布实施。

高职院校规章制度制定程序不规范使得规章制度的合法性难以保证,同时会导致规章制度缺乏整体统筹,相互矛盾,难以保证规章制度的权威性。

2 高职院校规章制度的内容不规范。目前,高职院校规章制度的内容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有些制度原则性表述过多、用语比较空泛、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有些高职院校在管理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措施,部分内容与现行法律相冲突;有些规章制度的章节、条款编排混乱,格式不规范;部分高职院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使用的名称不规范,一律统称为“条例”,不符合名称使用的要求。

由于规章制度的内容不规范,不同程度地受到师生员工的抵制,使规章制度执行的效果大打折扣。

3 高职院校规章制度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健全,其主要表现有:首先是监督主体不明确。一些高职院校在规章制度的监督上也有相应规定,甚至规定较为全面,但是没有规定监督主体。其次是监督职权不明确。一些高职院校在规章制度的监督上规定了监督主体,但监督什么,如何监督没有规定,没有赋予相应的职权。再次,监督程序不清晰。高职院校虽然也赋予了教代会等部门监督的权利,但并没有规定具体的监督程序,结果造成监督机构似乎无不监督,最终又无可监督的尴尬局面。

现行的监督机制往往不能建立一种平衡机制,失去监督的应有作用。

4 高职院校规章制度执行救济程序不健全。我国《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制度赋予了高职院校师生员工较多的权利,在赋予师生权利时,必须有保障其权利的救济途径,无救济即无权利。目前,高职院校师生员工权益受到损害时的救济途径还不畅通。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如果涉嫌违反规章制度,经校方调查,就直接作出对当事学生的处分,中间缺少学生就事实进行陈述与申辩的程序。通常情况下,对学生的处分决定即使与事实有出入,当事学生也只能无奈接受。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高等教育立法原则性强、实际可操作性差,高职院校制定的规章制度相对滞后造成的。

三、完善高职院校规章制度的对策

1 完善高职院校规章制度制定的程序。完善高职院校规章制度制定的程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明确高职院校相应部门、机构的规章制度制定的权限,赋予教代会相应的职权,重要的规章制度应当经教代会通过或批准,建立起规章制度制定的法定程序。

其次,建立听证制度。在制定关系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制度、决策时,引入听证制度,让专家、代表充分发表意见,进行质证、辩驳,确保高职院校规章制度内容具有长期性、相对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再次,建立法律顾问审查制度。规章制度的草案完成后,在正式表决通过前,由法律顾问进行审查,确保其内容不与现行法律相抵触。

2 完善高职院校规章制度合法性的审查。高职院校要实行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对高职院校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审查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加强高校规章制度合法性审查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规章制度制定程序的审查。一项好的规章的制定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审查规章制度主要是看其制定是否按照起草、审查、签发、实施等程序进行,是否符合正当程序。

其次,规章制度内容的审查。规章制度内容的审查应包括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形式审查主要是看逻辑是否严密,条文是否明确、具体,用语是否准确、简洁等;实质审查主要是看规章制度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是否适应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需要,是否与国家行政规章相协调、与学校现行的规章制度相衔接。

再次,规章制度执行过程的审查。主要审查高职院校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是否经过法律规定的程序,是否给相对人申诉的机会等。

3 完善规章制度建设的监督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建设的监督机制,应当建立起事先、事中、事后监督机制,明确监督主体、监督职权、监督程序,确定由谁来监督、监督什么、怎么来监督。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实现对制度起草、批准和执行职责的分离。规章制度制定职责的分离有利于防止权利、利益部门化,保证制度本身的科学性。

其次,建立一个综合的监督部门,改变监督职责由纪检监察、督导等部门分别监督的现状。确立监督部门的职权、监督的方式、监督的程序,实现对全员的监督,将对领导的监督和对师生员工执行规章制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现全程的监督,对行政部门、教学部门执行规章制度的全部行为进行监督,从而保证监督的实效。

篇2

    校园网是一种教育科研网络,它构建在多媒体技术与现代网络技术之上,为校园内的各种教学活动服务,是一种与互联网连接的局域网络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只有合理、有效的网络管理才能使网络技术更好的为高校教育服务。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了几点高校校园网络管理与维护的经验,现汇报如下。

    1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校园网络规章制度

    高校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依托于校园网络的建立,因此,必须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保证校园网络的正常管理与维护,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可循,才能使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做到有条不紊,才能保证整个校园网络的一体性和连续性。有效的规章制度是校园网络管理与维护的重要措施,因此规章制度的建立一定要具体、全面并且切合实际,制定出了制度就要要求校园内的师生严格执行,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2 维护好硬件设备是校园网络正常运转的基础

    高校校园网络中,服务器是正个网络的命脉,如果出现硬件方面的故障,就会导致整个校园网络无法运转,陷入瘫痪;而某一台计算机的硬件有问题,则会到这这台计算机无法使用,影响到学生上机实训。所以,校园网络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做好校园网硬件的日常保养及维护、维修工作。

篇3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mpus culture, and makes rational thinking and discussion o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mpus culture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aterial culture, spiritual culture, institutional culture.

关键词: 校园文化;内涵;特征;意义;思路

Key words: campus culture;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meaning;thinking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285-02

1校园文化的内涵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是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的理论标志。大学作为新思想的发源地,培养人才的摇篮和文化中心,理当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中心地。

何谓大学校园文化? 这是我们研究校园文化建设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谈及校园文化,不同的人或许有不同的理解。常见的是将其等同于精神文明建设,甚至视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有的将校园文化政治化,认为校园文化就是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作的中心就是贯彻各种指示精神;有的将校园文化文体化,认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浓郁活跃的文学氛围就是校园文化;有的将校园文化制度化和表象化,认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加上优美怡人的校园环境就是校园文化;更有的将校园文化口号化,认为学校有条校训、有几条积极向上的标语口号就是校园文化。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质形态,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行为准则等精神层面。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风格和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包含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包括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是校园文化的载体;精神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抽象和升华。包括学校师生认同的,有自身特色的价值理念、理想追求、道德要求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师生在交往中缔结的社会关系以及用于调控这些关系的规范体系。包括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工作守则等。校园制度是约束、规范、引导、保护校园师生员工行为与利益,维护高校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秩序的根本保障。制度文化的实质是反映学校的调控程度、监控原则和管理张力。

校园文化存在于社会亚文化系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和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管理哲学和校园精神的核心,是一种凝聚师生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文化现象,强调“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以文化为导航”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它是一种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整体。这种文化氛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和优化育人环境。

2校园文化的特征

2.1 校园文化的先导性与超越性大学是传承知识和创造知识的地方,也是信息汇集、文化交融、人才荟萃的地方。大学师生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敏感性,使大学成为时代的晴雨表。在立足于本国、本民族当前任务的同时,大学总是同时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学所创造的思想、理论及科技成果和其他文化成果,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

2.2 校园文化的继承性与创新性任何一所大学的文化都是历史沉淀的结果,同时也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的完善改进。创新是大学的灵魂和生命力之所在。传承已知、探索未知是大学的使命,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就是为了人类通过知识的传递和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存在的。

2.3 校园文化的约束潜隐性校园文化往往具有规范性,但这种规范性更多的是潜在的,不具有强制性,于潜移默化之中感染人的理性,陶冶人的情操。首先,作为校园文化核心的校园精神,体现了师生的价值观念,集体荣誉感,自豪感和精神意志,它以潜在的规范性支配着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群体中的每个成员产生潜在的教育作用。其次,优化的校园环境往往使师生的不和谐行为因受到环境美的无形约束而收敛,从而对生活其中的师生起着陶冶情操和规范行为的作用,使师生通过亲身感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因此,校园文化的约束作用具有鲜明的潜隐性。

2.4 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创造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具有较高文化层次、较好人文修养的教师和作为青年才俊的大学生,他们的知识结构文化修养决定了在精神领域的追求上相对较高。同时,各高校不同的学科专业设置、办学历史和传统,造就了不同的风格和品味,加上接受国外新思想、新理论、新科技使校园文化具有多元性。

3建设良好校园文化的意义

校园文化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专业,养成健康的审美意识、文明习惯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其主体的心理特征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显然,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育定形,轻人格塑造"的特点与现代化需要的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高素质人才之间构成了尖锐的矛盾,学生求知成才的强烈愿望对滞后于社会变革的现代教育体制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种矛盾冲突和巨大的社会变革一起引起了校园内诸种因素及其关系的变更,这主要表现为等教育改革的提出和深化。我国逐步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因此,建立契合大学生特殊心理需要,具有弥补教育某些不足的高校校园文化,便具有了积极的意义。从根本上说,现代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教育的一种合力因素,满足和实现大学生求知成才的心理需求。

另一方面,在当今社会开放的大背景下,原本相对独立的校园文化业必然受到各种各样社会文化的冲击,其中有积极的方面,自然也会有一些消极的方面。比如有的有的学生沉醉于烟酒、打牌、电子游戏,有的学生迷恋于谈情说爱,甚至打架,赌博,作弊及公共场所不文明,不守秩序的混乱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充分说明了一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在令人担忧,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已迫在眉睫。要改变对这些负面的文化现象,就必须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能放任自流。而主动积极的校园文化建设,正是对症下药的手段。同时应该指出,上述种种负面现象的消除并不是光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能完成的,而必须依靠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校园文化的作用,同样,也不能忽视校园文化的独特功能。

4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

4.1 精心设计,创建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以物质文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即通常所说的硬件,包括校容、校貌、学校的整体规划、布局、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是最能给人直观感受的部分。没有完善的物质环境,校园文化就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在全面设施和布局中要考虑到整体化、生活化、人性化、多样化,精心设计。

校园文化建设在实行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还要特别注意在人文特点、园林绿化与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更好地追求其物质效果和精神效果。精心设计,精雕细啄,从细微的设计中入手,使之更能打动人和感染人,使其别具一格,独显风韵,体现校园文化的特点和魅力,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体现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浓厚气息,寓情于物,寓情于景,寓教育于景物之中。即使是校方的一个通知、喜报也应起到达境悦目的作用,给学生以形式美、言语美的示范,为广大师生创造优雅、文明、进步的校园文化氛围。

4.2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丰富人文底蕴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工程,包括校风、学风、师生的精神面貌及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等,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和实质,是高校师生的理想、信念、情操、行为、价值和道德观念水平高低的标志。通过设计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旗,通过宣传牌和橱窗等载体将优良校风呈现出来,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和激励。通过建立校史陈列室、荣誉室,举办校史展览、校庆活动等,增强师生对校史、校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志存高远、立德树人,严谨笃学、诲人不倦,以真心、真功充实完善自己,使自己成功、成名、成家。以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增强学习动力,积极营造文明向上的道德风尚和奋发进取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品质。总之,校园精神文化可以通过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来,师生们的一言一行,某种生活习惯,甚至食堂门口的遗失启事,布告栏里的招聘广告等,也能体现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校园精神产品可谓无所不在。这种精神产品是由校园人创造的,又反作用于校园师生,对他们的心理,思想观念产生影响,从而推动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

4.3 结合校情,创设“以人为本”的校园制度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对于任何组织,制度和纪律都是必要的,对于以青年学生为主要对象的高校则更为必要。规章制度制定得是否合情、合理、合法,对规范学生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制定规章制度时,只有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需要和社会要求出发,做到情、理、法的有机统一,形成一个良好的制度体系,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去执行,去遵守。

要建立良好的制度文化,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创立有效的制度体系。首先要求规章制度具有科学性。所谓科学性就管理规章制度的期望目标必须积极健康,内容明确清晰,具体要求易被学生接受,操作施行简洁方便等。构成有自己特色的校园制度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文化融入到管理之中,去激励、凝聚和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校园文化人格化,形成学校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行为,体现学校价值准则。其次,执行规章制度要保持其严肃性。一旦形成以后,就要按章办事,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制度贵在严,严格才有效,否则就会形同虚设。再次,规章制度应具时效性和针对性。对涉及各类规章的相关事件的处理一定要掌握适当的时机,否则就难以收到应有的功效,使其激励和约束作用大打折扣。

总之,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和不竭动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求有良好的硬件建设作支撑,而且要求有一套合理的软件建设相配套。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创新性、多元性、广泛性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精心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不断积淀文化底蕴,使之成为学校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校园网络 网络管理 网络维护 

校园网是一种教育科研网络,它构建在多媒体技术与现代网络技术之上,为校园内的各种教学活动服务,是一种与互联网连接的局域网络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只有合理、有效的网络管理才能使网络技术更好的为高校教育服务。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了几点高校校园网络管理与维护的经验,现汇报如下。 

1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校园网络规章制度 

高校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依托于校园网络的建立,因此,必须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保证校园网络的正常管理与维护,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可循,才能使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做到有条不紊,才能保证整个校园网络的一体性和连续性。有效的规章制度是校园网络管理与维护的重要措施,因此规章制度的建立一定要具体、全面并且切合实际,制定出了制度就要要求校园内的师生严格执行,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2 维护好硬件设备是校园网络正常运转的基础 

高校校园网络中,服务器是正个网络的命脉,如果出现硬件方面的故障,就会导致整个校园网络无法运转,陷入瘫痪;而某一台计算机的硬件有问题,则会到这这台计算机无法使用,影响到学生上机实训。所以,校园网络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做好校园网硬件的日常保养及维护、维修工作。 

2.1硬件设备的日常保养 

校园网络硬件的日常保养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计算机不能随意开关机,尤其是在微机运行过程中更不能随意冷启动机器。在机器运行过程中,网络管理人员要随时注意观察,如有问题发生,则要第一时间处理,以免影响正常使用。同时还要注意机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卫生环境保持整洁、干净。 

2.2硬件设备的维护与维修 

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如:元件老化导致机器无法正常运转;环境因素及机器内部灰尘过多引起接触不良等等情况。这就要求校园网络管理人员必须熟知计算机工作原理,对硬件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同时还应设立各种零配件储备仓库,便于在机器硬件出现故障时及时更换使用。 

3 维护好软件设备是校园网络正常运转的保证 

软件设备的维护在校园网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维护工作更为复杂、频繁。网络在日常运转中看似正常,如果不进行维护,出现故障之后不能及时修复,就会影响到整个校园网络的使用。因此,网络管理人员在平时工作中就要不断学习网络新知识,紧跟技术发展潮流,才能做好软件设备维护工作。 

3.1定期做好数据备份及系统保护工作 

校园内计算机数量较多,因此要做好数据备份及系统保护工作。网络管理人员应将服务器上的一些重要文件定期进行备份存档,以免因数据丢失或损坏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对于计算机系统,可采用软件还原或是硬件还原来保护,这样就可以在系统遭到破坏时快速还原,节约系统重装的时间。

3.2定期做好杀毒工作 

网络病毒是无处不在的,一旦被病毒入侵校园网的服务器,就会导致系统瘫痪,使各种程序及数据遭到破坏。因此,网络管理人员必须对服务器设置全面的保护措施,并在服务器和邮件系统上安装网络杀毒软件,这样就可以在校园网络正常运转中自行进行病毒扫描任务,同时这些杀毒软件都支持定时升级、全网杀毒的功能,可以大大减少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4校园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要防范没有授权的用户擅自使用校园网络资源、破坏网络系统资源,就要随时做好安全管理。首先,要有专门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来对系统进行维护,并指导其他用户一些计算机基本设置和网络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其次要建立完整的账户管理和身份认证制度,这是入网的关键性问题,同时也是保证网络畅通、免遭恶意用户攻击的前提。 

篇5

关键词:高校;人身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一、高校学生人身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特点

(1)我国公立高校的规章制度没有民办高校的规章制度严格。半封闭式管理或者是全封闭式管理是现在很多民办高校的管理手段,还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在教室学习,更甚者还会采取点名和惩罚措施,每天晚上进行人数的清点,这些都是公立高校所没有的。

(2)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男生比女生松懈。在高校宿舍管理方面,对男生的管理比较松,如在进行女生宿舍管理中,男生进入需要先进行登记,或禁止男生进入女生宿舍。

(3)高校学生人身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严格与松懈与当地的治安状况有关。为了保证和维护校园安全,在社会治安状况比较差的地区,学校会在学校规章制度中设置很多强制性和惩罚性的规定。

(4)高校比较密集区域的规章制度会比较相似。高校密集区的学校在学生宿舍管理、安全管理和违规处分方面所设定的标准差异不大。

二、存在的问题

(1)高校原有的规章制度与现有的法律法规之间还存在差距。我国高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源自于我国的相关规定,如部门规章、行政法规、法律。随着时间的变迁和法律的完善,法律权利义务规则发生了改变;可是高校并没有针对法律的改变而更新,出现了高校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不统一的情况。

(2)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第一是没有完善的立法体系和立章规划。第二是因为安全管理规定与实际不符,没有配套的规则和措施,不能推行。

(3)内容缺乏公平合理性。公平合理这一原则在高校制定规定中并没有得到重视,其主要表现在权利和义务内容不平衡方面。我国法律规范可以分为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高校管理规定中应该将两者结合,还应该包罗对学生行为进行指引和教育的内容。

(4)高校学生人身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与我国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矛盾。首先是超越权限后的行政处罚;其次是未经同意和规定免除责任的事项;最后是滥用自由裁量权。除此之外,对于开除学生学籍情形,我国法律法规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可是还是有学校滥用私权开除学生学籍,这违反了法律法规。

(5)缺乏合理有效的学生救济渠道。如果学生在校期间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学生可以去当地法定机关寻求帮助。笔者认为,申诉是最有效的救济办法,因为申诉时间短,耗时少,如果学校不接受申诉或申诉结果不符合法律规定,学生有权对学校提讼。现在,我国很多高校都设立了用于学生申诉的机构,可是,因为高校内部申诉机构和程序还存在权利和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导致出现救济力度和成果有局限,裁判立场角度存在偏差等问题。

三、完善措施

(1)为了让学生人身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符合法律规定,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合法性。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不能超过法律赋予的权限。第二,法律保留性原则。学校可以设置合理的标准来处理损害学生的基本利益等问题。第三,公平合理性原则。为了保证学校不,高校要提升自身对自由裁量权的控制和约束。

(2)在以上三个原则的指引下,高校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树立义务和权力平等的观念。第二,创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立法体系和立章规划。第三,细化规章内容,创建配套的规则和措施。第四,明确学生人身安全管理的责任和职责。

(3)对高校内申诉制度进行完善。为了实现高校申诉方式的多元化,可以通过调解教育行政部门复议制度等救济模式对学生提供帮助。

(4)借鉴“无诉校区”的模式。降低高校内部的诉讼数量,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纠纷,“无诉校区”主要是由学校、社区街道和法院共同创建。如果在高校学生人身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引入这一模式,提倡创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冠鹏.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白元儒.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3]王锐.“无诉”新风扑面来[N].湖北日报,2013-06-23.

篇6

(一)学校精神内涵、文化制度及管理要汇编成册,组织安排学生系统学习

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它的建立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育管理制度,后勤服务管理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目前,广西机电工程学校的制度建设主要内容包括:1.编制完善新的管理规章制度;2.修改完善旧的管理规章制度;3.汇编印发各项管理规章制度;4.督查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在这些方面完善后汇编成册,组织安排学生系统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精神文化水平,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在制度建设过程完善的同时,还要安排学生系统的学习。新生入学的应该强化对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使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统一,加深对学校文化的认知。组织班主任定期开展辅导学习,并对本班学生安排考核,针对考核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加强指导和安排重新学习、考核,也可以通过学习成果展示会或者安排知识竞赛来更深入的落实学习效果。总之,应动用学校现有一切师资和其他资源,使学生加深对学校制度和思想文化的认知和认可。

(二)优化校园环境建设,营造浓厚育人文化氛围

校内所有景观、外墙、教室、实训室、橱窗、标语、宣传牌匾、宣传栏都应该突出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精神,室内布置坚持统一规划与个性化设计相结合,具体包括如下:

1.室外环境布置。包括校门、教学楼、食堂、实训楼、宿舍区、运动场都应设立牌匾、校风校训内容、名言警句及温馨提示,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校园,满足广大师生员工对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双重需求。

2.班级环境布置。由学校统一布置,凸显主题,个性鲜明。细节上由各班级灵活设计,实现个性化、人文性设计。

3.宿舍环境布置。学校负责整体规划,统一设置宣传标语。细节上由各宿舍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布置。

4.厕所文化建设。厕所是最不起眼的地方,也是最受人关注的场所,除了净化、美化,更重要的是文化,在相应的地方写上耐人寻味、意味深长的文字,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部室文化建设。根据各部室工作职能,确立相应的室内标语并张贴相关的规章制度,便于工作,引起重视。

6.文化长廊和宣传栏建设。设“学校历史、办学成果、领导关怀、发展规划、校长赠言、师生名言警句、古典诗词、生活专刊”等板块,反映学校动态,突出学校思想精神。

(三)具体的实施途径

1.坚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坚持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制度,并可以增设值周领导讲话和校长讲话环节,只要时间上处理得好,这样的做法是可行的。认真做好各类主题节庆活动,比如国庆、学雷锋日、七一等。

2.充分利用班会课。经常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校情教育。坚持精心组织开好主题班会。

3.完善广播站和校刊规范运作管理。鼓励更多的同学投稿参与,并设立奖项定期颁发。上下课电铃设为动听的音乐铃声,课前进行温馨提示。

4.注重学生特长、兴趣爱好的培养。建立固定学习、实习基地,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团使学生兴趣、爱好方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开设音乐、美术、书法、篮球、足球、花卉剪裁、木工、水电维修等各类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由老师分别指导,形成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普及人文、体育、美学等知识。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实施中应定期进行特长生评比工作,并定期举办成果展和汇报演出,并设立奖项。

5.每年举办“两节一会”(文化艺术节、科技节和运动会),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道德情操。“两节一会”的时间周期可以长一些,但内容要丰富完善,应该形成在学生中参与热情较高的有影响力几个品牌的项目,比如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十佳演讲比赛、十佳社团评选、十佳技能能手等等,让这些项目在各届的学生中得到很好的传承,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6.充分利用课间时间安排开展读书和安全教育活动。可以通过兴趣小组、社团、图书馆向学生宣传和推荐有益书籍,通过团委、学生会、志愿者向同学们宣传安全知识、逃生技能、救护知识等。

7.认真做好学生校园明星评选宣传工作,认真做好每年度的标兵、先进个人和集体的表彰宣传工作。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激发学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

8.设立各类学科、体育竞赛。比如各专业课程、古诗背诵、征文、乒乓球、羽毛球比赛等。主要由各专业课的老师、班级课代表、社团、兴趣小组指导老师负责,通过这些比赛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科精英。

9.开设精英讲坛。邀请一些校外的专家、行家、资深人士到校开坛设讲,并向学生做好相关宣传推荐工作,也可以安排校内优秀教师登坛开讲,内容可以涉及学科专业、社会百态、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讲坛可以定期举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与或不参与,学校也可以适当安排部分学生参加。

篇7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文化;探析

[作者简介]张永贞,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助教,广东茂名52500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3)02―0152―03

高校是知识的殿堂,是社会的思想高地和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人才培养是第一位的。面对全球知识经济的迅猛崛起,国际竞争的日j趋加剧和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形势,高校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必须加强高校的学生管理。高校管理文化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精神核心,对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文化是基于高校学生管理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精神和理念。但学生管理文化在学术界至今还未形成统一的、公认的定义。针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模式,高校学生管理文化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蓬勃奋进的学风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人文文化)、完整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度文化)、和睦向上的宿舍生活氛围(宿舍文化)、融洽的团队管理队伍(社团文化)。高校培养优秀的学生管理文化,可以使学生事务管理更加程序化、有序化,更加具有执行力,为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一、学生管理之人文文化

人文文化是关于人的人文素质、人文素养的文化,而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学生人文文化,则是关于学生人文素质、人文素养方面的文化。在学校文化的诸多方面中,人文文化是整个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如果没有人文文化的统领,其他文化只能是一盘散沙,在学生管理中就不能形成强大合力并发挥综合效力。因此,学校人文文化的建设对于高校有效的学生管理显得尤为关键。

(一)以爱和尊重为前提,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学校要“以爱和尊重为前提”去关注学生的成长,落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施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文关怀。如果高校缺少人文关怀,很多的制度和激励都将变得苍白无力,一个学校也将会因此失去凝聚力、热情与活力。“人文关怀,它是学校人文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和生活期间得到的心灵抚慰,包括学生所得到的福利、服务、关心、支持和帮助等内容,它更加关注的是心灵的碰撞和激发,而不仅仅是物质的刺激和膜拜,是一种心灵的满足和兴奋,而不仅仅是物质的追求。”因此,人文关怀在一定条件下比物质激励作用更巨大。高校在学生管理的方法上,应该更多地以爱和尊重为前提去给予学生心灵的鼓励。

(二)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

要建设高校学生人文文化,打造人文校园,就必然要重视素质教育。只有素质教育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首先要注重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培养健康健全的人作为目标,以学生为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素养教育的同时,对于学生其他素养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诸如学生的思想意志、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个性涵养、人际交流和责任义务等方面的素养。其次要增强民主教育意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落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主人,把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事务管理者,应该做好思想引导工作,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构建学校人文文化建设体系

长期以来,一些高校在人文文化以外的诸种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部分高校在学校人文文化建设上还是显得有些薄弱。人文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非常重要,高等学校应该具有人文文化建设体系,人文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步骤、方法以及预期阶段效果等应该有非常详细的论证与阐述。在人文文化建设体系中,师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文化知识、教育科研能力与学习等占有非常低的比例,其内容更多的是涉及师生的思想、意志、精神、气质、个性、涵养、习惯、举止、衣饰、谈吐、礼仪、责任、义务以及人际交流等方面,是师生在高校日常工作、生活中所外显的内在潜质、内在素养。而这些内容正是培养健康健全的人才所必不可少的。

篇8

管理,从字面上简单理解,一个叫“管”,一个叫“理”。管是硬的一手,就是规章制度。理是软的一手,就是讲道理。一方面,没有规章制度,没有目标与准则,人就难以开展工作;另一方面,道理没有讲清楚,关系没有理顺,规章制度就无法执行。所以,现代学校管理,应当从抓好规章制度和人员管理两方面展开。

1 规章制度管理

常言道:“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每所学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这既是对学校师生员工行为的规范与约束,也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1.1 建立健全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学校管理要科学化,首先要建立健全的适合教育发展、符合学校实际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进行学校管理的“法”,有了这个“法”,我们就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管理规章制度应包括行政、教学、后勤、体卫、财务等各方面,有了这些制度,学校的一切工作才有可能走向正规化,学校的管理工作才能有据可依。

1.2 保证规章制度落实。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有法可依后,接下来的工作是落实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制度的有效执行,对完成学校各项任务,建立正常秩序,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提高教职工积极性有重要意义。不断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的工作步入正规,规范了学校的管理工作。

1.3 提高规章制度透明度。学校领导的暗箱操作往往是产生腐败的根源,也是教职工对学校领导猜疑、不满、不信任的基本原因,进而影响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增大学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建立管理工作的公开机制和群众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这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的有效保证。

1.4 建立规章制度原则。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学校管理制度,应当遵从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全面性原则。从内容上讲,管理规章制度应包括行政、教学、后勤、体卫、财务等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二是有效性原则。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后,就必须保证其得到确实的执行。凡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处理,决不拖泥带水。三是公平性原则。也就是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校长在内,谁也不能脱离“规章制度”,或凌驾于“规章制度”之上搞特殊化。

2 人员管理

近年来,人本管理的思想受到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开始渗透到学校管理工作之中。就学校管理而言,人本管理涉及的“人”有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还有家长、社区群众等,这些人对学校管理的实施都有重要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教职工,即教师的人本管理。

现代学校管理实现“教师为本”的思想,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为教师创设和谐的心理时空,这是实现教学管理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对教师进行人本管理。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学会换位思考。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考虑学校领导意图多,注重教学任务分配多,重视教学活动开展多,却很少考虑教师究竟在怎样的心态下接受任务,他们是否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压力与快乐等等。如果我们在布置或检查工作时作一番换位思考,就会避免许多粗暴生硬的操作方式,就会使教师乐意接受任务,并愉快地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2 学会尊重与信任。“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充分强调了人们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何其强大。由此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学校中,教师只是分工的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尊重人的管理氛围。其次要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学校领导者不一定要事必躬亲,但凡事一定要为教师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使教师怀着快乐的心情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

2.3 满足成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被认可、被赞扬、被发现、被重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每一位教师的成就需要。不以同一目标培养教师,不以同一目标评价教师,使每位教师在不同的工作层面上都尝到成功的甜头;要善于搭台子、铺路子,使每位教师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显露身手的空间。

2.4 适时激励,鼓励竞争。在现代教师需求的结构中,精神需求比重不断加大,而且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在学校管理中,不断引入竞争机制,积极营造激励氛围,变激励为动力,也是从人性出发,实现人本管理的一种策略。学校管理中常用的激励方法有三种。

一是目标激励。制定学校发展的近期和长期目标,可以从校园规划、教学设备、教师队伍、教育质量等方面拟定五年规划与年度目标。让教师充分了解,在目标的驱使下,教师们会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形成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从而产生强大的动力,激励着教职工积极投身实现目标的活动之中。

二是活动激励。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让广大教职工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每个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都希望自己的特长得到发挥,干出成绩,最终实现自身价值。因此,他们需要有适合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领导在用人上应当力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让每个岗位都有最适合它的人,让每个人都在他最适合的岗位上”。

篇9

【关键词】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045-02

和谐校园是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明校园。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两大功能,理应担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我们要从抓学校规范化管理着手,致力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1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力量,也是学校工作成败的关键。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做到团结高效,开拓进取,实行分工基础上的通力合作,这样班子的整体力量才能强大。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凡重大决策,都要反复讨论,反复听取教师的意见再做决定。班子成员要有强烈的事业进取心,有办好人民满意学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行政管理和社会活动能力。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依法治校和依法治学的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遵守党纪国法和师德规范,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有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坚持原则,虚心听取教职工意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扎实开展工作,勇于探索,敢于攻坚,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和战斗力,维护学校的团结和稳定,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2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著名的管理学家霍金森曾说:“管理是行动的哲学。”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成功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2.1 实行“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 校长负责制,就是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的“三位一体”的学校领导体制。实行党管党、政管政,党政职责分明,围绕学校总体目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处理学校各项事务,坚持“职务就是责任”的分工责任制。学期初校长与班子成员、中层干部、班主任层层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实行每周班子会、教职工例会,学校工作有长计划、短安排。制订各项工作计划和管理制度。

2.2 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基石。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与本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学校管理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化与民主化、法制化与人性化相统一的结晶。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制订一套富有本地特色、符合本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学校的建章立制工作就是要使这些制度更加健全,更加完善,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制度能真正发挥约束人的行为,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作用,从而使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2.3 狠抓制度的落实:制度建立的目的在于应用。规章制度建立后,学校应区分人员职责,区分工作对象,按照依法执教、科学正规、文明高效的原则,层层区分责任,层层落实任务,逐级抓好落实。力戒制度“落实”在墙上,规定停留在纸上等华而不实的现象。确保建立起的规章制度真正发挥约束、激励人员行为的作用,达到管人、管事、管权、管物,推动学校全面建设、科学发展的目的和效果。

3 教师的人文管理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是学校真正的主人,依靠教师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教学目标靠教师实现,教育任务靠教师完成,学生智能靠教师培养。正由于此,学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关键是要有一支师德高尚,敬业精神强,会教书育人,能搞科研的教师队伍。要坚持进行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根据知识分子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心理,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坚持情感机制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精心为广大教师构筑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积极培养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在学校管理中,注意将融情感于管理中,但更需要相关规章制度去规范教师的行为。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将情感与机制有机结合起来,这种管理方法具有较强生命力和实用性。

4 教学管理以生为本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学校教学管理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办学理念,强调对全体学生的提高,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个性的主动发展、充分发展。让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放弃大多数的中等生和少数的学困生。为此,在教学目标上既要有具体的目标,又要有不同层次的目标,使各类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得,从而感到他们是成功者,都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注意体现全面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更新传统的教学观,树立现代教学观,构建素质教学模式和教学原则体系,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以知识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通过教学生“会学”,实现自己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树立新型的师生观,构建新型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学、乐学。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施展学生特长使其学有所长。

5 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5.1 维护校园安全: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头戏,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的工作理念。领导重视,把安全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构建学校安全工作网络,机构健全,制度齐全,落实到位。加强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紧急情况下撤离、疏散、逃生、自救、自护的方法及受到不法侵害时的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演练。通过学习安全知识和进行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师生防范事故的能力和在紧急状态下自救、互救的能力,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5.2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文化的场所,是重要的育人阵地。良好的环境有一种特殊的教育功能,教育环境在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环境是社会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在学生的“五育”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它是按照社会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特殊需要组织起来的,故具有优越于其它教育环境的一些功能和特征。文明向上、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造诣优美的学校环境,对师生具有重要的陶冶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心旷神怡,情感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兴趣爱好得到发展。这种“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暗示作用,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

5.3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关系。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关系,使三方教育“目标一致、功能互补、配合密切”,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家庭教育是学校整体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之一。学校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所独具的优势,进行亲情教育、感恩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劳动教育等等。帮助家庭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使家长积极有效的配合学校教育。学校要将实施和谐教育引入社会层面,调动、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办教育,使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一体化,形成一个社会参与教育管理的新局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效率。

总而言之,规范学校管理 构建和谐校园,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加强学校的管理,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全力构建稳定、法治、公平、有序、文明、向上、宽松、协调、包容的和谐校园,培养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的合格人才,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把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徐泽清.《探寻学校管理和谐,构建和谐校园》.成都市新都区泰兴中学校.

篇10

关键词: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新生;入学教育

如何让新生在入学后得到系统的、渐进式的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何引进导新生科学规划好学习和生活,使之得到全面发展?如何全方位、多角度的塑造新生,使之朝着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的目标而奋斗?如何将传统新生教育的模块,用一条主线贯穿起来,使新生教育作为—个系统工程,将有关内容、目标融入各种特色活动之中?如何能使新生在步入大学,面对学校办学硬件环境的困境,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欣赏大学,悦纳大学,融入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以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理念为主线,系统地推进新生教育工作,实现了新生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一、以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理念为主线,系统地推进新生教育工作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邝邦洪教授根据多年教育实践的探索与思考,结合当前高校的育人目标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认真分析和研究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高校办学中的现实问题,从而形成的具有思维深刻性、抽象性、概括性和现实普遍性的教育认识。

“以德为行”,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就是要在大学生当中加强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行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就是要引导大学生以高尚的道德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以学为上”,就是要引导学生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通过学习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强核心竞争力。“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石。

二、循环推动,构成螺旋式的上升模式,不断加强和改进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自学院第六次党代会号召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理念以来,我们积极探索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加强和数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我们通过在新生中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强化理论教育,指引行为”,“通过个体行为,影响整体”、“形成氛围,巩固思想和制度建设”三者的循环推动,构成螺旋式的上升模式,不断加强和改进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一)坚持和谐发展原则,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指引行为,夯实基础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校园文化对新生的第一次大展示,也是学生接受特色校园文化影响的最初的、关键的阶段。校园文化包括三个层面:(1)精神层面,指校园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群体价值观。其主要表现是校训、校风、学风。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层次。(2)制度层面,指校园内的各种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校园文化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勤工助学管理制度、奖励制度、社团活动制度等,以及校园内独特的风俗、礼仪。(3)物质层面,指校园文化的物质体现,包括校园环境、建筑、文体设施等。

坚持学生和谐发展的原则,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院士论坛”大学第一课,“薪火相传,荡绦心灵”专题系列讲座,“识读大学,悦纳大学”学习适应教育,“以德为行,以学为上——学习?思考?交流?感悟”活动,“党在我心,与党同行”党团教育,“忆校史,明校情,爱校心”校史校情教育,这一系列教育向新生传递特色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使新生详细了解我校历史、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感受我校办学历史所积淀的人文底蕴、传统文化和大学精神,深刻理解“厚德博学、唯实求新”校训、“艰苦创业、开拓创新、自强不息、诚实守信”传统精神、“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理念的深刻内涵及精神实质,培养了新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融入文化氛围中,为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和行动动力

(二)坚持整体发展为原则,以养成教育为重点,规范个体行为,影响整体

以整体发展为原则,通过开展“善待挫折,挑战自我;乐观自信,热爱生活”心理健康教育“相逢·相识·相知”团队拓展训练、“自律·文明·修身”养成教育等活动,加强养成教育,开展行为文明、礼仪规范、考试诚信等丰富多彩的文明诚信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新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将文明修身的美德融入到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德立身,培养新生明礼诚信的品质。

(三)坚持渐进发展的原则,以制度建设为推手,形成良好氛围,推进工作持续发展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才能形成持久、稳定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在制度建设中,一是要做到管理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其基本内涵就是管理规章制度的期望目标必须要健康积极、具体要求易被校园人所接受、施行操作简洁方便。二是严格执行。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无论是谁都应无一例外地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无论谁违反了规章制度都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如果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一把伸缩性很大的“尺子”,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可想而知,这把“尺子”的信数度有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