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农业专业就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8: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农业专业就业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职考生 就读学校专业 影响因素 调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039-04
开展高职考学生选择就读学校和专业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可为学校进行特色办学、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招生宣传等提供依据。本文试基于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新生的问卷调查,对影响高职考生选择就读学校和专业的因素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五点启示。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设计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学生的基本信息,主要是想获取学生性别比例、来源乡村与城镇比例、农业户口与非农户口比例等方面的数据资料。第二部分是学生选择就读院校与专业倾向的内容,主要是想获取学生了解学校的途径、选择学校和专业的考虑因素、选择专业所咨询对象、对就读专业可从事工作(职业)的了解程度、对专业就业前景看法、否考虑重新选择就读专业等方面的资料。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新生,共发放问卷2543份。回收的问卷情况如表1所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构成
参与调查学生1927人,其中,男生870人、女生1057人,男女生比为9:11,与2011级全体学生的男女比9:10接近。来自乡村的学生1525人,占79.2%;城镇学生405人,占20.8%。农业户口1562人,占81.1%;非农业户口365人,占18.9%。
从学生来源来看,80%学生来自乡村,81%学生为农业户口。这与该校是广西唯一一所农类高职院校有较大关系。农类专业是该校当家专业、品牌专业,农类专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想学农考生自然把该校作为首选学校。
(二)关于学生了解学校途径的调查
对于学生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学校的问题,设置了13个选项,可多选。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从结果看,学生了解学校4种主要途径依次是:《高考指南——招生计划篇》一书、招生考试院网站、学校网站、学校招生宣传册。而通过报纸、参加招生咨询会、学校到中学宣传、电视4种途径了解学院的比例最小,均不足2%。
《高考指南——招生计划篇》一书是广西招生考试院编印的,专供考生填志愿用,考生人手一册。从该书了解学校招生情况既准确可靠又便利。当今,网络已十分普及,不论城市还是乡村,人们上网十分方便,网络是人们获取信息最快捷的途径之一,广西招生考试院网站具有较高权威性和知名度,当然成为考生和家长了解招生学校的主要途径。另外,考生和家长对想报考的学校都会到学校网站去了解情况。现在,普通百姓很少订阅报纸,加之从报纸中查找信息不够方便,自然而然,通过报纸了解学校的人就少了。招生咨询会上来的多数是名牌本科大学,本科以下分数的考生一般不去这种咨询会;招生院校到中学去招生宣传通常是在高考前,学生正处于复习备考紧张阶段,还无心关注招生院校。
(三)关于影响选择就读学校因素的调查
对于选择就读学校是基于什么考虑的问题,设置了7个选项,可多选。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结果显示,48.4%学生看中学校“专业优势与特色”,34.4%学生看中“学校地处南宁市内”,28.2%学生出于“父母亲友的建议”,仅有7.7%学生看中“生活条件”,有7.0%学生是基于其他原因(主要是高考分数限制、个人兴趣、学费较低等)的。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广西唯一一所以农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农类专业数和学生人数均占50%多,“农”字特色鲜明,专业优势突出,大部分教学改革成果和科研成果是与农相关的,农类专业的社会知名高,影响力大。另外,大家都向往到城市里读书,学生和家长都把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作为主要考虑因素之一是情理之中的事。现在的考生家长大多数40岁左右,文化教育程度较以往的家长高,对子女读书和将来的出路有较多考虑,影响子女选择学校的作用自然就增大了。仅7.7%学生看中“生活条件”,这一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选择学校时是很理性的,目的明确,即来学校是为了读书,而不是来享受生活。
(四)关于影响选择专业因素的调查
对于选择专业是受什么因素影响的问题,设置了11个选项,可多选。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从结果看,有53.8%的学生把“将来的工作(职业)”作为考虑因素,有53.3%的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考虑因素,有45.3%的学生把“就业前景”作为考虑因素。这说明大部分高职生选择专业有明确的职业倾向性和目的性,同时把个人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考虑。值得注意的是,有19.3%的学生把“有利于自己将来创业”作为考虑因素,这说明一部分高职生有创业意识,这可能受当前就业形势、家庭自有实业(生意)和个人理想等的影响。有11.3%学生把“专业热门”作为考虑因素,说明大多数高职生在专业选择方面是比较理性的,知道就读高职院校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五)关于选择就读专业所咨询对象的调查
对于学生选择就读专业时会向什么人咨询,找谁商量的问题,设置了7个选项,可多选。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
结果显示,在选择就读专业时,56.8%的考生会咨询父母亲友,28.5%学生会咨询同班或同届同学商量。父母亲友、同班或同届同学都是考生身边的熟人,无疑是比较值得信赖的。多数考生父母40岁左右,有一定文化程度,对子女将来的职业、出路有较多的影响。再者,从尊重父母、争取父母支持的角度考虑,考生也需要听取父母的意见。有23.8%的学生自己拿主意,说明高中毕业生是有一定的个人主见的,当然也可能与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低等背景因素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招生学校老师或同学熟悉情况,学校也开通了咨询电话和网络,但可能存在陌生、联系不够便利等诸原因,选择咨询想报读学校的老师或同学的人数不多,仅占14.2%。
(六)关于对所选专业可能从事哪些工作的调查
对于学生填报专业志愿时,对所选专业毕业后能从事哪些工作是否了解的问题,设置了5个选项。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学生填报专业时对于毕业后可从事哪些工作是有一定了解的,其中,比较了解和很了解的人达25.3%,一般了解的人达47.2%。这与“大部分高职生选择专业有明确的职业倾向性和目的性”的结论是相一致的。了解较少和不了解的人占27.4%,表明有1/4的学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存在盲目性,没有明确的职业意向性。这与近3年来每年新生入学时都有300人左右要求调换专业的情况基本一致。
(七)关于对所读专业就业前景看法的调查
学生对所读专业的就业前景看法的问题,设置了5个选项。调查结果是:选择“很好”227人,占11.8%;选择“比较好”913人,占48.3%;选择“一般”726人,占37.7%;选择“不好”43人,占2.2%;选择“很不好”18人,占0.9%。如图2所示。
从调查结果看,选择“很好”、“比较好”的人占59.2%,表明近六成的学生对所读专业就业前景充满信心。选择“不好”或“很不好”的仅3.1%,表明对将来就业前景担忧的学生为少数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填报专业志愿时,对有关专业作了较多的思考和判研。
(八)关于是否考虑重新选择专业的调查
对于是否要重新选择专业的问题。有1699人选择“仍选现读专业”,占88.2%;有228人选择“另选其他专业”,占11.8%。另选的其他专业主要是:管理类、园林园艺类、计算机类、畜牧类、建筑工程类、机电汽修类;另选其他专业的理由主要集中在个人兴趣和就业前景两方面。
这一结果符合2011年该校实行第一专业志愿录取的做法,除补录的少数学生外,学生专业志愿满足率达100%。
四、几点启示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和分析中,可得到如下五点启示:
(一)优化招生宣传策略,提高宣传效果
1 招生宣传途径与方式。应将《高考指南——招生计划》一书、自治区招生考试院网站、学院网站、《学院招生宣传册》作为招生宣传的主要途径。尤其要加强学院网站建设,网站要图文并茂,全面展示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办学成果、办学特色、优势特色专业、就业工作成效等;抓住考生关注的问题精心设计制作《学院招生宣传册》。另外,可适当减少在报纸登广告、参加招生咨询会、考前到中学宣传、电视广告等方面的投入,以节约宣传经费,以较小投入获得较大收益。
2 招生宣传对象。除针对考生进行招生宣传外,要重视对考生家长的宣传工作,让家长了解学校、熟悉学校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家长对考生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影响作用是不可低估的。19.5%的学生通过家长亲友了解学校,28.2%的学生选择学校是听从父母和亲友的建议,56.8%的学生在选择专业上咨询了父母和亲友。
(二)注重培育优势专业,形成鲜明特色
好比是企业的主打产品,优势专业是支撑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拳头产品”,也是区别于其他高职院校并形成鲜明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高职院校要科学地规划专业的发展,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要找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位置,培育优势专业、特色专业,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形成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成为支持地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人才培养摇篮。
(三)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打造优良环境
作为育人场所,学校的硬件设施、环境条件也十分重要。既要加强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的建设,又要加强生活、学习环境条件的建设,给师生营造一个环境优雅、设施设备先进、文明和谐的大学校园,使师生在校园内能开心生活、愉快学习和工作。
(四)加强新生专业教育,帮助了解专业
作为职业教育,应该让学生一跨入校园就有一个较强的职业意识和明确的职业目标。开展新生专业教育无疑是帮助新生及早全面了解所学专业,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毕业后能从事哪些工作(职业),就业方向如何等内容,树立学生专业思想、明确学习目标的有效措施之一。前述调查结果显示,有四分之一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存在盲目性,没有明确的职业意向性。据调查,88.4%学生认为经过新生专业教育后对所学专业有了进一步了解,43.9%学生认为对所学专业有较深入的了解。因此,要把新生专业教育作为学生跨入校园艺的第一课来抓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和学习目标。
篇2
关键词:大一新生;专业思想;高职院校;动物防疫检疫
高职动物防疫检疫专业属于涉农专业,该专业学生录取时分数普遍不高,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从往届毕业生就业选择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学农不爱农,学农不务农,专业对口就业比例相对较低。如何培养适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的涉农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他们对涉农专业的信心,巩固他们的专业思想,科学规划未来,是一个困扰农业教育工作者的问题。
专业思想教育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活期间的“领航”教育,可有效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促进其成长和成才。为及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入校后对所学专业、所处环境的适应情况,笔者在对2015级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大一新生的专业思想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专业教育方案。
一、专业思想存在的问题
1.学习意识淡薄
进入大学后,多数学生感觉应该从学习中解放出来,思想上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学习意识淡薄,学习纪律松散,迟到早退、旷课和打游戏现象成风。部分学生抵触学校的规章制度,希望冲破学校纪律的约束,抵触早操和晚自习,希望实现无人管束、自由的大学生活。
2.对专业缺乏正确认识
新生入学后,对专业的认识来自社会、家长和学长的言论,对所学专业缺乏正确认识和了解。专业思想不稳定造成了学生对学习的盲目和茫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大学的新鲜感和好奇被迷茫所取代,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表现为迟到、早退、旷课,有的甚至想转专业或退学。
3.对专业前景认同感差,产生就业焦虑
历来学生家长对涉农专业存有偏见,加之学生在报考之前对专业缺乏基本了解,多数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感到压力很大。想到毕业后面对的就业形势,面对各种复杂情况时表现为无所适从,多数学生处于焦虑和忧虑中,有的因盲目试图转专业,专升本,有的干脆混日子。
二、专业思想教育对策
1.适应性教育
适应性教育是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首要内容,目的是让新生尽快熟悉学校,熟悉所处环境,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以较短的时间完成由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型。入学教育应向新生介绍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状况、就业前景、就业发展方向等,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学习方法、思想方法、就业方向、胜任就业岗位应具有何种素质和能力等,使新生初步树立热爱专业的思想,为其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可结合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发展情况及新生情况开展形式灵活的专业宣传和教育,注重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到有的放矢。
2.专业思想教育
(1)根据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思想教育。针对新生特点,结合就业指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和职业的关系,了解职业演化、发展、分类及职业素质的要求,引导学生转变角色,尽快适应大学生话,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认识到大学是又一次新竞争的开始,认识到大学是人生的冲刺阶段,要充分利用好大学美好时光,不能输在新的起跑线上。
(2)把握专业思想教育的最佳时机。 一般地,入学教育是专业思想教育的最佳时机,没有牢固的专业思想,就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刚刚迈入大学,新生的思想尚不稳定,对学校和所学专业缺乏全面了解,多数还没有明确目标和追求。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渗透专业思想教育,能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所学专业,设置课程的必要性,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促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促使学生确立远大职业理想,激发学生新的生命激情。
建议专业思想教育切勿走形式,要真正做到“细”“广”“深”。首先,专业思想教育要细。要通过查档案和个别谈话方式,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其次,专业思想教育要广。组织专业知名人士、专业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给新生作报告,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使新生一入校就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目标。最后,专业思想教育要深刻。专业思想教育要深入,让学生充分认识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就业教育
将专业思想教育融入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做到专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得益彰。可从学生入校至毕业阶段,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从新生开始进行职业常识、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的教育,逐步树立和培养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意识,使学生对未来的专业前途充满信心。邀请校外专家、经理人到学校就就业观念、求职方法和人才需求等进行讲解和宣传,解除学生就业疑虑;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大中型企业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完善自己;鼓励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找准发展方向。
4.利用校园文化和活动平台开展专业思想教育
当代大学生个人意识较强,可利用学生的差异性,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专业思想教育,通过学术报告会、专业座谈会、就业报告会、外出参观和专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明确所学专业的特点、专业方向、专业优势、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等,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从根本上端正学习态度。
充分利用好和发挥好学生会和社团的功能,组织成立各种具有积极意义的社团和兴趣小组,社团和兴趣小组要有专业指导老师,利用业余时间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其专业价值,可有效地将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需求。
5.构建专业思想教育工程体系
专业思想教育不只在大一期间开展,而应该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为此构建专业思想教育工程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大一为准备期,主要帮助学生稳定专业思想,做好学农、爱农、乐农的准备;大二是知识技能积累期,主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大三是实现就业的检验期, 主要帮助学生做好择业准备。为此,应合理设计,构建覆盖大学三年的具有连续性的课程模式。班主任与学业导师通力配合,形成合力。专业教育内容应丰富饱满、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互动性。
总之,专业思想教育要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生涯,使专业思想深入每位学生心中,奠定牢固的专业思想基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农业人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农业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7-09-02
一、当前我区农业院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难的原因
(一)历史和社会原因
我区由于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原因 ,社会经济的发展滞后于内地发达地区,农业院校的发展也比较缓慢,从专业设置,到学生培养的模式,远远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步伐,而且存在着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实践能力不强、综合技能水平不高、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因素。
(二)择业能力较弱
我区农业院校的毕业生择业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的认识,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被动和随意性,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能力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不强,虚荣心和侥幸心理往往使他们改变原有的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职业规划能力还比较欠缺,很少有人对自己做出详细的探查。
(三)综合因素
随着西部大开发,我区社会经济和农村经济有了比较快的发展,广大农村的基层机构对农业院校毕业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很少自愿到农村基层服务或就业,原因如下:
1、基层工资待遇底:目前毕业生到基层单位就业月工资也就800-1200元左右,且奖金福利低微。因此基层工资和福利待遇底是农业院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最大困难。
2、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由于我区农村经济基础较差,既缺资金,又缺技术,起码的物质生活和工作条件也难以保障,因此有一些毕业生宁愿在大城市打工不愿去基层就业。
3、发展机会少:大多数农村,基层成材环境较差,大学生到基层后,如果没有一定的成材环境作支撑,他们将很难继续参与到经济管理中,很难获得向上谋求发展的机会,其个人才智的发挥也很难有空间。
4、工作转换难:目前我区城乡之间的分割仍然比较严重,以致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流动需要较高的转换成本。如果毕业生去了农村基层就业,以后想离开再找其它工作就会变得非常困难,而且还面临着住房变动、职称评定延迟、与在单位服务年限相关的福利减少等一系列损失。
二 、高度重视农业院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工作
在就业前景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如何引导我区农业院校毕业生在基层建功立业,将成为畅通毕业生就业之路的关键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区院校培养的农科类毕业生多年以来一直被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同,而农业、农民、农村也一直被作为农业院校毕业生服务的直接对象和主战场。因此,农业院校理所当然应当把和“三农”联系最为密切的广大基层作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只有引导和鼓励农业院校毕业生以服务“三农”为已任,赴基层建功立业,才有望真正解决农科类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只有引导农业院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才能更好的促进农科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才能使学校培养的农科类人才在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农业新技术,进行农村经济结构大调整的进程中,发挥其专业特长,实现其更大的社会价值。
三、引导农业院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有效途径
(一) 优化专业结构
学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是服务社会。因此,学校更要及时了解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现状及其需求发展趋势,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不应当脱离社会需求想当然的开设专业和课程。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环节比重,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学习,要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观念。
(二)转变培养人才模式
把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放在首位,要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法、教学管理、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制定系统的配套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从传统培养计划的框框中走出来,打破理论教学时数的限制,引导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去自主获取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应用知识。在广大学生中积极开展素质教育,进行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首先要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完善就业信息管理,充分发挥就业指导机构作为一扇学校了解社会需求变化的窗口的作用,并为学生的就业提供科学的就业指导与就业咨询服务的同时,更好地满足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深层次的需要,另外,开办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自主创业,以适应时代对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需求,满足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规格变化的需求。因此,要通过就业指导,让毕业生认识到新疆具有自主创业良好的社会环境,如: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中央财政和国内外企业对新疆的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尤其是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这对农业院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从事农牧业和林果业生产加工、技术服务等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养、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用创新精神、灵活的思维方式,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充分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倡导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目前,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来看,广大农村对农业院校毕业生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在教育、尤其是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人才极其短缺,农村基层组织以及乡镇企业的发展客观上也急需农科类人才,因此,农业院校类毕业生要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树立学农、爱农、献身于农的思想观念。
(五)用人单位要重视人才的引进
大学毕业生是受过系统专业知识教育的人才,是促进我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用人单位应把接受大学生作为本单位良性运作和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从而不断的优化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结构。积极与学校加强联系,并积极提供就业实习岗位推行“体验式就业” ,共同培养和造就本单位适用的人才,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缩短他们从求学到工作的转换时间。对于学生而言,体验式就业可以学到在课堂中学不到的实践知识和专业技能;对高等教育而言,有利于了解社会的需求,促进培养目标及专业结构的调整;对用人单位来说,可以较全面地了解毕业生,物色优秀人才并为本单位所用。
(六)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区情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自治区有关部门应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促进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新疆的情况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在新疆经济尚处在起步阶段应制定出台相关的优惠照顾政策。
总之,每一个毕业生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就要在找工作前明确职业定位,充分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认真思考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从哪个专业领域的工作,朝哪个方向发展,从而避免求职时的盲目和错失良机。在改革浪潮涌动的今天,社会提供的机会很多,每一种机会都是找准自己最佳位置的磨练与选择。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 下一篇:公司财务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