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辅导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教学辅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教学辅导

篇1

一、培养学生分类自学

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进行分类自学辅导教学要扬长避短,并注意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班集体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条教学原则。自学分类辅导教学既保存了班集体,又保存了个别化。这样就做到了班定步调与自定步调相结合,在保证学生的共同发展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

2.“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原则

掌握“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原则需要教师在教材上下功夫,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课时中间30~40分钟内对照阅读提纲专心自学。

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进行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难度较大,也会相应地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动力。对学生进行数学课程辅导,就要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首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着手,使学生形成求知欲,从学生自身方面来提升数学课程辅导的效果。其次,在初中学生年龄段,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具有求知欲望,教师可以通过新鲜事物以及生活中事物作为课题的切入点,充分调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通过多元化课堂辅导模式的开展,使学生在贴近现实的问题思考中对知识的记忆水平更为牢固。

2.从教学辅导学习过程方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习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建立在对以往经验联系和实践的基础上,数学课程学习也不例外,由于初中学生初次接受到具有专业化规范的数学知识,很难通过以往的经验对数学概念模型进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经验的转化来做到学生对知识模型的理解,以课程实效性学习作为数学学习的最主要动力。

三、指导学习数学的方法

从数学学习的角度出发,就是要通过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考察,引申出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和策略。

1.行为结构既是学习新知的目的和结果,又是学习新知的基础,因而在数学教学中需注重外部行为结构形成的指导。由于这种外部行为主要包括外部实物操作和语言表达,所以在数学学法指导中,一要重视学具的操作;二要重视学生的言语表达。

2.认知结构同样既是学习新知的目的和结果,也是学习新知的基础,故而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的指导。所谓数学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按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因此,对于学生形成数学认知结构的指导,关键在于不断地提高所呈现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在数学学法指导中,须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加强数学知识间联系的教学。二是重视数学思想的挖掘和渗透。三是要注重数学方法的明晰教学。

3.在原有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无论是通过同化,还是通过顺应来获得新知,必须是在一种学习机制的作用下方能实现。而这种学习机制主要就是对学习新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实质上,能否会学,关键就在于这种学习机制是否建立起来。为此,在数学学法指导中,需要注意:

①要传授程序性知识和情境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即是对数学活动方式的概括,如遇到一个数学证明题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就是所谓的程序性知识。情境性知识即是对具体数学理论或技能的应用背景和条件的概括,如掌握换元法的具体步骤,获得换元技能,懂得在什么条件下应用换元法更有效,就是一种情境性知识。

②尽可能让学生了解影响数学学习的各种因素。

③要充分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

④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明确其自身数学学习的特征。⑤指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⑥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监控的意识。

篇2

关键词:教学质量;康复医学教学;引导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62-01

一、实验对象和实验方法

1、研究对象

通过对某大学医学院康复医学专业2011级学生进行测评,学生共计人数121人,其中男生有71人女生为50人,他们的年龄范围在21.45±4岁,将男生、女生按照成绩进行排序之后进行分组,按照差值排序,这样“引导式教学组”有男生36人,女生25人,“一般教学组”男士为35人,女生为25人。

2、试验方法:

内容涵盖: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多样性。

“一般教学组”方法:教师按照之前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采用先进行理论再进行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最后进行实施测评。

“引导式教学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主要通过对理论进行一定的引导,例如对理论知识进行适当的演绎、分析其中的关系、同时进行必要的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知识脉络进行学习。

“引导式教学组”案例:以痉挛为例,老师首先之处缓解和降低痉挛的手法,接着对每个手法对应的那个部位,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手法,从原理上对这个手法进行深入的讲解,同时提醒学生造成这样的原因[2],第一:主要是由患者曲张肌张力异常造成的,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要缓解这样的问题;第二:你认为采用什么方式可以缓解曲张肌张力异常加大的问题,或者采用什么姿势,对于学生的回答切勿给出定论,然后引导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切记利用引导式,一步一步的进行引导;第三:巩固操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之后,然后给出相应的受力幻灯片,让学生进一步的认识这个问题,之后再对之前的问题作出解答;第四,对为啥选用这种方式进行推理,然后给出其他治疗方式;第五,老师根据同学进行的演示,进行评价,评价其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姿势正确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指出错误之处,为什么这样会错误,以及错误造成的危害,这样层层深入的方式不仅仅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能够将学生引入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地方;最后,再一次对整个课程进行归纳,不仅仅包含有整个流程,其中的注意事项,然后老师要给与学生足够的提问时间,防治仍有学生不懂,同时能够起到调节气氛的功效。

注意事项:首先,若想是引导式教学达到既定的效果就要老师有足够的备课时间,对知识点的前因后果都有较深的理解,这样在讲解的过程中才能让学生从心理上得以信服,同时不至于误导学生,同时给出的相关知识越多就越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其探索精神,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其次,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对于引导的过程要给与不同的条件和方式,同时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基于课程的发展提出自身的需求,这样才方便对整个课程进行实时的规划,不会舍本逐末,不着边际的进行,例如对痉挛中间色异常张力增长的方法,可以进行Bobath技术[1],然后加之被动的手法进行异常张力的降低,或者采用其他的形式进行张力的降低,最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手法演练,从而实现深入的了解;再者,对于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切勿实时的指出错误,要尝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这个对错,而不是一味的指出对错;最后,及时的总结,总结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串通起来,进一步的加深了解。

评价指标:从兴趣、能动性、综合能力、实际操作、理论知识、自主性、分析、思维、基本技能这九个方面进行评价,给予每个部门相应的权值,然后利用SPSS进行分析。

二、结论

对于知识的掌握如下表所示:

可以发现引导式学习能够从兴趣、能动性、综合能力、实际操作、自主性、分析、思维七个方面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使得康复式教学能够更加的形象化和直观化,从而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我们不仅仅完成了我们的教学任务,同时为我国培养出一批具有能动性、综合能力、实际操作、自主性能力的康复医学学生,不仅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回馈了社会,这样才能达到和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辅导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94-01

引言:数学学困生是我国初中阶段教学课堂当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学生成员在课堂学习环境中付出着不输于同龄人的努力,但却难以有效的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长此以往严重降低了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有效提升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辅导教学质量,已经逐渐成为教学工作者急需探究与解决的重点内容。

1.辅导教学模式概述

辅导教学模式是我国当下教学阶段的优化教学模式,其中主要包括分班辅导、课外辅导、抽离辅导,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相应的安排[1]。

全纳式教学辅导主要是针对不同学生所开展的一种适应性教学与辅导工作,这种辅导教学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学困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模糊问题情况,帮助学困生更好的融入班级学习环境当中[2]。优秀的全纳式教学辅导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相应设计具有个性差异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环境中能够更好地配合教师开展学习探究活动。

在辅导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巩固是实践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巩固,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能力。教学巩固的实施方法有很多,具体包括教师指导下所进行的独立式课堂练习、半独立式的课堂延伸问题、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形式、教师提问的教学形式以及学生自由陈述与列举事例的学习方式[3]。

2.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辅导教学途径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数学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的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况,而数学教学则是一门具有抽象性与严密性的学科,学生在参与数学知识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在数学学习兴趣的引导下全身心的投入到课程知识学习当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工作者应当针对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情况,在授课过程中制定出专门的辅导教学方案,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使初中数学学困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辅导教学活动当中,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相关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出与三角形知识内容相关的趣味性辅导教学方案,使学生能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知识探究活动当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初中数学学习的愉悦性,以此提升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探究学习的兴趣。

2.2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初中数学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情况,部分学生在参与课堂知识讨论与探究的过程中,更存在严重的学习习惯问题,这一问题情况致使学生在长时间的课堂学习过程中一直无法正确的认识到课程知识问题的关键内容,学生的学习习惯出现偏差,导致学困生在课堂环境中更加无法集中注意力,只能在课后东问西抄,严重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与探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针对这一问题情况,教学工作者利用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使初中数学学困生在今后的数学辅导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系统化的复习与总结,在学习知识难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的掌握知识探究与思考的方法。

2.3采用个性化教学评价的方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利用这些闪光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信心,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环境中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意识。例如,班级内的部分初中数学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十分努力与积极,但是学习成绩却提升得很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情况,抓住这些初中数学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积极性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同时,积极采用个性化教学评价的方式,使学生在评价中切实了解自身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并且在今后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步改善自己的问题。个性化的教学评价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在教学评价活动当中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情况,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自身的不足与问题因素,变被动为主动,从僵局当中摆脱出来,借助同学与教师的帮助,更好的参与到数学辅导教学活动当中。

3.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辅导教学是帮助学困生提升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国今后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相关部门与教学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对辅导教学的模式与方案进行优化,使学困生在辅导教学的帮助下能够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 丘立峰. 课堂组织艺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阅读 ( 教育版),2013,08(09):108-109. 

[2] 王先国. 浅谈数学解证题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 ( 教育版),2012,23(07):11-12. 

篇4

一、深入调查,全面了解学生

后进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存在相当困难,学习成绩差的一部分学生。究其原因大致有:

(一)家庭和社会原因

有的学生结交社会不良青年,沾染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变得贪图享乐、不思学习,甚至厌学逃学。有的学生父母经常吵架,使其心灵受到伤害;或者跟着离异父母的一方过,不能得到双亲全面的关心;又或者跟着祖辈过,过分溺爱养成许多坏习惯。有的学生父母没什么文化,做生意成了暴发户,同时却又有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读书无用论”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客观和主观原因

学生与化学的正式接触是在初三,此时学习任务繁重,加上对其它学科都已先入为主,因此对化学的重视不够。加上很多学校缺乏实验条件,这样教师无法充分利用学生对化学的新鲜感来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影响了后继学习。

二、后进生的类型及表现

(一)暂时较差型

这类学生以男生居多,其智商不低甚至很聪明,反应快,接受能力强,好动、贪玩,自我感觉良好,情绪佳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并把知识理解得很深刻,但由于不能长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在学习上投入时间太少,故长期积累起来成绩不理想。

(二)偏科型

这类学生并非智商低下,因为他们并不是所有学科都学不好。可能由于化学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个人魅力原因导致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也可能由于学习方法不对头,总之他们学不进化学,甚至放弃学化学。

(三)能力不足型

这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比较差,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较好,意志较强,勤奋坚韧。

三、后进生的辅导策略

形成原因的多样性导致后进生有不同的类型,因而不能把所有后进生都简单归结为“脑子笨”或“不用功”。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后进生的特点及产生原因,对症下药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转化效果。

(一)对于暂时较差型

可采用“聚焦法”。即教师要想法把他们的精力“会聚”到学习这个焦点上来。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是激励,如吸收他们参加化学课外小组,通过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等第二课堂活动,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施展才华的同时对自己更自信,更坚定了“我能学好化学,我要学好化学”的信念。二是在课外增加对这类学生的感情投资,让他们喜欢化学,主动在化学上投入精力,还要对他们学习上暂时出现的问题加以弥补,使其及时赶上大部队。

(二)对于偏科型

若由于学习方法不对而学不好化学,那么教师要帮他形成正确的方法,例如怎样观察分析课堂实验,怎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笔记,课后怎样复习等。

(三)对于能力不足型:

对这类后进生的转化重点是通过课外个别辅导补救方式,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知识与技能障碍,加强学法指导,使他们逐步提高学习能力。还可以让班上学生进行结对帮扶,并定期评比。

四、减少后进生,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一)面向全班学生,采取分层教学

学生理解掌握同一知识的能力是有一定差别的。教学中如果对学生提出同一要求,就会出现“尖子吃不饱,慢生不消化”的现象。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实际,采用分层教学法。

(二)教好“知识分化点”

新编初中化学教材的知识分化点主要有:分子原子离子、化学式书写和计算、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化合物分类、酸碱盐之间反应规律等。实践证明,每一个后进生的产生,都可以追溯到是从某一个知识转化点,尤其是知识分化点开始的。多个知识分化点的累积,就造成化学学习成绩差距。

(三)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便学生接受化学知识的能力并不弱,但如果一开始没有对化学产生兴趣,就会在今后的学习中缺乏目标和进取心。激发学生兴趣应从开头就做起。

(四)对学生掌握情况应及时抓反馈

有些后进生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定,对他们稍微放松,学习就会掉队。因此,每节课下课前要留时间进行反馈练习,错题严格要求订正,一遍不对二遍,甚至三遍,直到正确掌握,磨炼其意志,反复抓、抓反复,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五、保持对后进生工作的经常性

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教学;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255-01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然而现实生活中中学生面对紧张的学习和父母亲人对自己成才的渴望,心理压力很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段时间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培养的重视,教师在积极辅导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普及、熏陶和辅导,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素质教育,各科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主渠道。

针对物理学科教学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可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水平。

1 克服胆怯心理,树立必胜信念,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学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尚未具备客观性、现实性和正确性,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忽冷忽热的现象比较常见,教师应该认识不同形式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教育。例如,有的学生虽然在学习中花了很大的力气,但仍然毫无建树,使他们在学习物理时难免有恐惧心理,逐渐失去信心,放弃学习,对此教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显得特别重要。首先,创造机会让这些学生“学习成功”,使他们逐渐恢复学习的自信心;第二,教师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和鼓励学生,重新树立自信,看到成功的希望;第三,面对失利而情绪低落的学生进行归因的思想教育,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尽快走出兴趣的低潮期。

2 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学习中的“有序”与“无序”

有的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出现“越学越糊涂,明白的学糊涂了,感到退步了”。例如:在高三一轮复习结束后,有的学生会普遍感觉到,有些以前非常清楚的习题现在听起来反而又不会了,进入人们所说的“高原期”。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意识到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由低级的有序到高级的无序的认识过程,是沿螺旋线上升的,从糊涂中明白既是一个艰苦、诚实劳动的过程更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如果停留在糊涂状态难以自拔,甚至放弃,就永远也学不好了。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将平时的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学习的“无序”变为“有序”,把书读“薄”。

3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物理问题中的隐蔽因素、关键词语

中学生解决物理问题中最常见的心理障碍是不善于发现隐蔽因素、关键词语。这是一种满足于事物表面的认识,不能自觉地分析、挖掘、利用问题中隐蔽条件的一种心理障碍。现实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物理问题具有立意新颖,突出考察能力的特点,往往一个关键字眼的差别,一个设问的不同或实验器材的稍微改装等,就可能导致处理方法与平时有极大差别。因此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应对特殊的字眼倍加小心,往往这些特殊的字眼中包含有对解题有较大左右作用的隐含条件,分析了隐含条件就有可能顺利给出解答,否则就可能出现解答繁琐或无法解答的被动局面。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心识别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尽早完成从满足于对物理情景表面因素的认识到自觉地深入发现隐蔽因素的转变。但要做到这一点,仅靠普通逻辑思维是不够的,还要学会辩证思维,使普通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在物理学习中并用,学会全面地而不是从现象上看问题。

4 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

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或失败,就会产生畏惧心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例如当学生看到一个物理问题时,要教育学生不要放弃,引导学生多看几次后,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看懂了,这就叫“渗透”。通过“渗透式”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己阅读物理材料的能力,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学习毅力。

同样,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悟性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毅力的重要方面。所谓的悟性,就是通过学习,使自己从已有的丰富的物理现象中,感悟出新鲜的不平常的东西来,并由此的一系列思索。物理悟性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书本及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自己的有毅力的思维活动逐渐培养起来的,它与想当然的对物理事件进行评判是有本质区别的。

5 利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

篇6

一、善于发现他们的优势

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数学方面的学困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一般情况下学困生在数学课上都是无精打采或者喜欢开小差,在课外活动中注意寻找他们的爱好和特长以及个性特点,为以后的转化工作做好准备。

二、坚信自信的力量

大多数学困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如别人,被同学歧视,也常受老师批评,因而悲观失望、厌学,在班集体中抬不起头。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增加他们的信心。我首先要让他明白他在我心里是很棒的,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当然,这不是单靠嘴巴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会经常关心他,让他从内心先接受我,在课堂上我也会多在他周围转转,看他是否有疑惑,这样不仅提高了他在班集体中的地位,而且能提高他的学习成绩,可谓一举两得。接着就是给他设定目标,既然他从内心接受了我,我定的目标他肯定会努力去完成,刚开始的目标我不会定得很高,让他稍微努力一下就能达到。就这样阶梯性设定目标,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他,让他重新找回自信。如果这些学困生有什么特长或者爱好那就更好了,我可以在多方面鼓励他,让别的学生开始接纳他,这样可以使他更早的从厌学情绪中脱离出来。

三、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热爱生活的同时,一定会发现数学的美妙。在初中数学中有很多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只是当成课堂或者是家庭作业来让学困生去做,效果可能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我喜欢和他们把这个题目当成一次实践或者游戏去完成。比如初中会学简单的概率方面的知识,我会在课前准备课堂的模具,像硬币、扑克牌、骰子等东西,让这些学困生到讲台上自己去做。这个方法可谓是一举多得,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锻炼他们动手能力,最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在公众面前讲话的勇气和能力。我以前有一个学生立体感比较差,对课本和习题册上的平面图不是很敏感,无法通过平面图联想出立体图,于是我从家里面带了几根萝卜,事先切好形状,让这个学生去画出平面的图,我发现他对立体画平面的方法比较熟悉,于是我就让他根据平面去切这个萝卜。开始他切错了一些,不过在几次修改的情况下,终于切对了。这样,我准备了许多题目让他去切,开始他有些不熟练,后来根本就不用切萝卜,自己完全就可以想象出立体了。将课本上的数学生活化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四、坚信信念的力量

伟人和庸才的区别在于伟人有坚定的信念,有了信念就有了动力,有了信念才会有一个灿烂的前程。在日常生活中,我要求我的学生在自己的桌子上贴上这样两个标签,一个是自己在数学方面的目标,另一个是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每到坐在课桌前,他们最先看到的是自己的梦想和远方,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动力,这个动力会帮他们克服在数学甚至在任何学科上的困难。

五、不抛弃,不放弃

“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已经成为不少人在工作上的励志名言,在数学上这句话也非常适用。平常的练习中,我建议学生们做一个专门的错题集,整理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典型错误。无论是自己粗心还是智力上带来的失误我都要求他们记录下来。对于学困生,我更是每周都会去检查他们的错题集,不允许他们抛弃每一个失误的地方。作为一个学生,考试几乎是家常便饭,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我告诉我的学生失败不可怕,重要的是在失败中学习到什么,只要坚持就有希望,如果放弃,就什么希望都没有了。每次考试之后,我会给我的学生仔细分析试卷,发现许多的错误都是因为粗心大意导致的。分析完试卷后我的学生会告诉我自己不是能力不够,只是考试时不够细心。这时我会让他们回去看看自己贴在桌子上的目标,告诉他们,只要不放弃,一切都有可能。所以,我的学生们没有放弃学习数学的。

六、注意总结学习方法和技巧

篇7

关键词:科学教学;心理辅导;转变;教学因素

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可理解为心育。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大、中、小学校都相继对学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其中,把心理辅导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最基本的途径之一。科学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要求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也就是说,要求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的各种因素和手段来培养和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和人格。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将心理辅导与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笔者认为,首先应做好下列几个教学因素的转变: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目标观,树立现代教学目标观

科学新课程一改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基于科学新课程这样的现代教学目标观,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宗旨,才能使教师积极、大胆地在教学中开展心理辅导,切实地把心理辅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打一个不甚恰当的比方:学生如商品原材料,那教师要做的不是制造单一、同质化的产品,而是制造各有特色、规格不一的、丰富多彩的产品。

二、转变教师的角色,建立师生平等、民主合作的和谐关系

科学新课程体现的是“合作、平等、探究”的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其社会角色,变成与学生完全平等的朋友和知己,尊重、关心和接纳学生的表现和行为,努力去营造和谐、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气氛。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生情绪低落时不轻易责怪学生,而应以朋友的态度,征求学生意见:“是我讲的课枯燥呢?还是你们昨晚玩得太累或看电视太晚呢?”同时,及时调节课堂活动,重新激活学生的情绪。要善待愚钝的、顽皮的、自卑的、畏缩的学生:给愚钝的学生以爱的滋润,使其智慧开发;给顽皮的学生以爱的感化,使其行为改善;给自卑的学生以爱的抚慰,使其信心恢复;给畏缩的学生以爱的激励,使其活力激发。爱与平等是教师转变角色的关键,也是心理辅导的立足点。

三、转变传统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教学活动是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人格是在各种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优化教法与学法,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激发其创造性,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促使其自我实现,给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满足感。科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利用科学学科特点,激发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实践、锻炼内化为学生的自身能力。

四、转变教学内容,突出科学的本质

科学的本质,简而言之,科学课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还应该让学生懂得,科学是在发展的,要拥有科学思维、科学的价值观。科学本质观下的科学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也要让学生敢于质疑,从而促进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发展。必须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使教学内容既有意义又有趣味,以惊异吸引学生,以悬念维持学生的注意,以满足增强学生的自信,以情趣感染学生。同时,还应该利用科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完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自我发展能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健康成长的榜样和范例。

五、转变教学方法,以生为本,提倡民主的、以学生自发学习为主的方法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学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科学新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以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平等、民主、互相协助、互相竞争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他们主动发展,才能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和建立,同时科学的、民主的教学方式也是对学生科学、民主的价值观的一种无形渗透和精神培植。

科学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可以促进更多的科学教师学习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让更多的科学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育心。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是每位科学教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胡卫平.《中学科学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

3.阴国恩,李洪玉,李幼穗.《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篇8

【关键词】流程教学法流程图药剂学特点

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建立在化学和生命科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本课程具有涉及面广、多学科交叉、内容较多、知识点分散,各章节之间没有太多的连贯性,记忆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药剂学教师可根据各章知识点不同,技能要求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常可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交叉教学法、流程学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笔者在给学生复习辅导过程中发现,中职药剂学学生普便认为药剂学这门课内容多、杂、散,听懂容易,记忆较难,灵活运用难,考试更难。笔者认为学生出现易学难记,思路不清晰、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原因有多主面;但在复习过程中出现此问题,主要原因可能与学生自身因素及课程特点有关。

1、分析问题原因:

1.1学生方面

1.1.1人才培养目标不同

中职学校与高职高专学校的药剂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大体上相同,但仍存在着不同的地方,中职主要培养的是能适应岗位工作,理论知识够用、模仿操作能力强、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基层药学工作者。在考评一所学校业绩中,必定有就业率的硬性指标,中职药剂专业学生要就业工作,必需考取“上岗证”,故此学校在教学上重视基本剂型、基本理论的讲授,基本技能的培养, 在实行理论与技能教学并重的原则上,仍以知识性为主。

1.1.2学生自身素质差异

中职学校因入学门槛不高导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普便存在着学习能力不强、自觉性不高,学习方法不科学合理等制约因素。

1.2课程特点方面

药剂学是药剂专业的主干课程,是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及新药开发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知识和技能。本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涉及面广、内容繁多;知识点多而分散,各章节之间没有太多的连贯性,系统性不强,关联性弱;记忆性强、叙述性强,具有文科特点,使学生有恐惧感、无兴趣、无复习欲望,无重复记忆,加之方法不当,致学习效率低。

2、解决问题思路与方法

2.1引导学生使用“流程教学法”复习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药剂学文字内容多、散、乱,系统性不强,易学难记,学习效率低。经过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最有效的途径。所谓“方法用对,事半功倍”!为了能让中职药剂学的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在给学生复习辅导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流程教学法”[1] 来复习,把零散知识点系统化、连贯化,易学易记,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效果好。

2.2流程教学法特色

流程教学法主要是利用工业药剂学各章教学内容的共性(各剂型的教学都包括定义、特点、组成、辅料或基质类型、制备方法、质量检查等项内容),突出图表简明扼要、便于识记的特点,将共性内容联系起来,个性特点区别记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率。[2]

编制流程图是“流程教学法”的核心。根据剂型制备工艺流程将内容进行编排,将零散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实行系统化、连贯化,增强系统逻辑性,同时统领整章内容,促使学生对相关内容展开联想、记忆、掌握与运用。

在运用流程教学法的新课教学环节中,教学内容可能与学生的预习内容不相一致,与教材编排内容顺序不同等,常使学生不知学习内容在哪里,产生混乱。有时在新剂型教授中教学效果可能不理想,但在复习过程中,运用此法,学习效果却较好,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剂型知识己基本了解,有整体认识,理解了知识点间的关联性,较容易通过主线(工艺流程)复习,穿插相关知识点以展开联想、加强记忆。

2.3复习中应用流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流程教学法将每种剂型的内容划分为三部分,(1)剂型内容简介,主要学习内容及掌握程度;(2)剂型的定义、特点、分类、辅料种类及作用,以表格形式简要列出;(3)制备工艺,按剂型的制备流程顺序展开。下面以注射剂为例介绍流程教学法在药剂学复习中的应用。

(一)内容简介

1、掌握注射剂的定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等渗调节计算;制备工艺流程 2、熟悉大输液种类、质量要求、制备要点 3、了解粉针剂特点、原理、工艺、存在问题(二)注射剂定义、特点、分类、给药途径、质量要求(表格形式简要列出)

(三)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流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能将难以掌握的零散理论知识点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总结、构建层次分明的框架结构图,将复杂繁琐的制剂制备过程制作成一系列流程图,学生复习时一目了然,能促进理解、联想与记忆。可见此法在中职药剂学复习中应用更有针对性与实用性,是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篇9

1议题的研究背景

如何组织高三复习课教学一直是一线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高三化学教学通常安排三轮复习:第一轮按章节,拓展复习面;第二轮归专题,构建知识网络;第三轮重强化,考前冲刺。对于第二轮复习课教学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难点:一是复习课的内容学生都已学过,属于旧知识,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远不如第一轮复习,这就要求教师避免“炒冷饭”式的重复,提高教和学的效率;二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未必都已掌握,尤其是将旧知识用于新情景,学生对于旧知识的重组或者知识间的联系及应用缺少认知,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对旧知识进行深化、拓展、构建知识网络,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综合运用。

2“问题导学”式教学的理论学习和思考

现代教学理论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构建主义教学理论。①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认知能力的形成为目的,培养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②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主张对学习者的尊重与信任,是一种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成是教学主体的教学理论。③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情景教学,主张教师将教学重点置于一宏观情境中,引导学生借助于情境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现代教学理论之精髓,主要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等。在以突出学生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的课程改革大环境下,“问题导学”式教学应运而生了。

问题导学教学法是指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有多种解决方法的科学问题。在教师的引导、疏导、辅导下创造条件,使学生利用现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做出结论。最后引导学生不断归纳总结,矫正错误知识点,构建起系统的、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知识网络。与此同时,在“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设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学习环境,维持有利于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主要体现为:①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的不同,“思学生之所思,料学生之所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积极参与思考及表现的机会,使每一个学习者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②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各种表现给予或支持、或鼓励、或肯定的积极评价与引导,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从而形成民主、融洽的教学气氛。

笔者在认真研究、积极尝试、不断反思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在多种场合听过多位不同教师的高三复习公开课,总结认为:当下的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师仍需重点加强对“如何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构建、自主生成”问题的研究,避免让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三化学课堂教学成为另一种“填鸭式”的教学。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在教学中尝试了“问题导学教学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 问题导学法的实施策略

3.1“问题”是基础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学习的动力源泉,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是实施“问题导学教学法”教学成功的基础。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在某些方面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和实际学情的前提下设计出有利于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点,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把琐碎、孤立的知识点编制成系统性、条理性、纵横交替的网络结构。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把握好四个“度”:

(1)选择好角度

问题要着眼于知识的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进行设计,从合适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具有启发性、灵活性,并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2)把握好难度

提问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那些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驱使学生有目的的积极探索,即“跳一跳,摘到桃”。

(3)设计好梯度

学生的智力水平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别,导致不同的学生思考同一个问题有快有慢、效果有好有差,因此教师要注意各个问题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既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又要避免将学生的思维框得过死。

(4)调节好密度

问题虽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并非是越多越好,“满堂问”和“满堂灌”是同样不可取的。问题的提出要适度、适时,以确保学生有思考和总结归纳的时间。

3.2“导”是关键

新课程理念提供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教学,但这并非意味着教师就显得无足轻重了,主体性教学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问题导学教学法”下学生的“学”也要依靠教师的“导”来进行,教师能否最大限度的发挥主导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为此,教师应注意做好以下“三导”:

(1)创设情景,加以引导

基于问题,创造出相应的情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以启发学生思维,但要注意不能取代学生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所提问题及见解中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发言,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广泛的联系。

(2)循循善诱,进行疏导

对于思考过程中出现障碍的地方,引导学生围绕“最近发展区”的内容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起点和终点,明确两者间的差距,再把问题细化、逐个击破。最终使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3)不厌其烦,予以辅导

不同的学生存在着基础上的差异,作为教师还应特别关注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给予他们及时的辅导。通过“多示范、多交流、多纠正”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有效构建知识网络。

3.3“学”是核心

“问题导学教学法”强调将学生从回答问题的“被告者”转变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体参与者”,从而保证“学生的学”的课堂核心地位。当前主体参与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概括的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具有以下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和“竞争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提高竞争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价值观,能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通过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交流等活动进行探究,通过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积极倡导的三种现代学习方式。“自主”指学习品质,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探究”是学习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的目的;“合作”是学习的主要形式,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三者互为一体。“问题导学”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是具体的,生动的,其体现出的三种学习方式均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是学生主动掌握学习方法的学习。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教学模式基本流程及课堂教学实例片段展示

4.1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应当是丰富多彩、富于变化的,基于此,“问题导学”式教学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灵活的开发和挖掘。如下图1解是“问题导学教学法”课堂实施的基本流程:

4.2 课堂教学实例片断

在定量实验――“测定纯碱样品(含NaCl杂质)的纯度”的复习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对常见定量实验设计的规范化意识、精度化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笔者进行了以下实验专题复习的探索。

(创设情景)①教师展示纯度为95 %的纯碱样品。②提问:欲测定此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设计出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原理、实验装置以及实验步骤的设计。

(实验仪器及试剂如图2所示):

(学生活动)自主探究

(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梳理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学生完善结论)设计出实验装置

(创设情景)经过测定,发现实验结果存在着较大误差,试分析产生误差可能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学生活动,出现障碍)合作探究

(教师疏导)①从装置角度;②从试剂角度;③从数据角度;④从实验原理角度

(学生活动)优化实验装置

(学生归纳、总结)两种定量实验方案及装置的比较与评价,常见实验误差的分析方法(见表1)。

附表 实验分析整理

在本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有利于学生找出两种方案的共性和个性,从而获得牢固的系统知识,建构起“定量实验精度设计”的知识框架,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问题导学教学法”实施后的思考

(1)“问题导学教学法”通过合理巧妙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忆、整合知识,既解决了复习课的深度问题,也解决了复习课的广度问题。这种方式产生的知识建构记忆最牢固、理解最深刻,符合人的认知心理过程。

(2)“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实施贵在“坚持”教师的引导作用。毋庸讳言,每个教师都关注着高考,进入高三时间紧、任务重,如以“赶进度、抢时间”为由越俎代疱,终将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新课程的实施,对一些教师而言也许是一个新生事物,在了解、认识并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不适应,但作为一名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师,应该明确并坚持“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以教引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力争不要“穿新鞋走老路”。

(3)以思想者的眼光审视教育,以研究者的心态触摸课堂。“问题导学”式教学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并有待于我们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索、开发和再创造。笔者在这里只做“抛砖引玉、穿针引线”之劳。让我们共同努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因景而生、因机而变、因时而动、因人而异”,让课程改革下的化学课堂成为师生思维飞翔的天空!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张健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4).

篇1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对人们的思想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成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的开始,丰富高中政治教学导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在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我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积极致力于丰富高中政治教学导语探究,以做好课堂引入,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利用温故启新的导语引入新课

 

“温故而知新”,既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好的导入方法。它是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对以前(尤其是前一、二节课)所学旧知的回顾、复习过渡到对即将学习新知的教学上来。由于思想政治课基本理论知识之间,特别是同一册教材内部的章、节、目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因此,安排这种温故启新的导语,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始终保持着与旧知的联系,而不感到突然、陌生,新旧知识之间连接得自然、顺畅。例如,在上《经济常识》中“劳动力成为商品”一节时,我们安排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前一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商品,以及商品的二因素,说的都是普通商品、一般商品。我们已经知道了,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旁动产品,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属性。(这里,可以先提问,后总结,也可用设问以引导学生共同回忆、复习)。那么,什么叫劳动力?劳动力也能成为商品吗?如果能,那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劳动力成为商品,当然也应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可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什么呢?与一般商品相比,有何特点呢?……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运用这样的导语,从旧知层层推进到新知,学生接受、掌握的难度就小多了。

 

二、设置悬念诱思式导语引入新课

 

悬念是引起学生思考最好的方式。所谓悬念诱思式,即是教师通过先讲述故事或者列举实例,然后从中巧妙地设置一、二个悬念,来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中,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因此,安排这种悬念诱思式教学导语,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内心世界里产生跃跃欲试的强烈意识,设法破释教师设置的悬念,从而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愤而启之”、“悱而发之”的状态。

 

例如,在《哲学常识》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一目的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先给学生简要地讲述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皇宫里宣讲哲学的故事,然后设置悬念:“莱布尼茨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是他又说‘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两种说法不自相矛盾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能回答吗?(短暂停顿,观察学生表情)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如此一段简短的导语,可以诱导、“迫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

 

三、创设现实情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高中政治课内容与现实联系非常紧密,创设现实情境式教学导语是教师引入新课较理想的选择。教师从课前班级的某种具体情境入手,则某个(些)学生的言谈举止、教室的布置或变化、班级刚开展过的某种活动等等,或者教师有意识地对某种情境稍作加工处理,随机应变,灵活自然地加以简要的概括、总结、点拨,然后迅速地切入该节课的教学主题。例如,在一次上《师德常识》中“个人离不开集体”一目时,刚上课,一支横卧在讲台上的粉笔被风一吹,顺着桌面掉到地上,跌断了。我们没有忽视这个细节,觉得它是切入这节课教学主题的一个很好的情境。于是,就将跌断的粉笔从地上捡起来,又拿了一盒粉笔(纸包的),沿着刚才那支粉笔下滑跌落的路线,把它轻轻推下讲台,拾起来让同学们仔细查看,竟无一支跌断。这时候,便说了如下一段导语:“同学们,刚才的情形大家都看到了,可是你们思考过它说明了什么吗?能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有限的,而由多个乃至无数个个人所组成的集体的力量则是强大的、无限的!你们说呢?(学生们会意地笑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一个方面‘个人离不开集体’——”。这种由具体情境切入教学主题的教学导语,因势利导,生动活泼,其效果当然也比较好。

 

四、设计问题式导语引入新课

 

上课直接提问,能够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该节课堂教学中来。这是一种较常见的教学导语类型。它一方面能够通过提问巩固旧知,强化对旧知记忆和理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提问,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学生及时作出注意、思维等心理的自我调整,把学生分散、无序的思维转移、吸引到该节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我校每学年举行的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等重大活动期间,或者像前两年的“迎评估”、“迎国检”期间,学生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多是当时学校、班级、寝室里等发生的事情。这段时间的政治课教学,我们便经常使用提问吸引式的教学导语。由于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得及时、适度,因此,40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可靠的保障。

 

总而言之,良好的课堂引入使一节好课成功了一半,对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意义重大。其实,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作用也各不相同,难以一概而论。究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设计、运用何种类型的教学导语,我们始终认为,应当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设计教学导语的根本宗旨。切不可一味地为求新求异,舍本求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