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内容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8: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441
未成年人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不少未成年人出现了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各种不健康心理与行为,严重者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危害了社会、家庭和学校。因此,应高度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近年来,教育部门在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鉴于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为使更多未成年人得到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我们与团市委联合建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以下简称辅导站),目的在于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形成合力,为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实施两年来,取得较好效果,现阐述如下:
1实施方法
1.1组建领导机构建立由市教育局、团市委领导组成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团市委宣传部,其属下的市义工联负责日常管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业务指导。
1.2制定实施意见包括建立辅导站运作机制、人才保障机制、专家督导机制,建全档案管理,明确辅导内容及值班接访安排等。
1.3建设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一个多功能的辅导站,以心理辅导热线为主,面谈为辅。在团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热线服务的基础上,增加心理辅导内容,免费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热线咨询,同时为有需要的未成年人提供面谈辅导,搭建起维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服务平台。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与家庭密切相关,辅导站还将服务定位于家庭及社区。
1.3.1硬件建设建立起集热线电话咨询室、个体辅导室、沙盘游戏室和团体辅导室为一体的多功能辅导站,配置了专用电脑、购置了专业的心理测试系统和相关心理健康杂志,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1.3.2软件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员队伍,建立心理辅导员人才库,主要由心理学专业教师、心理医生、国家心理咨询师等构成,确保了心理辅导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总结辅导站运作和管理的成功经验,逐步向其他县市推广,并与其他县市共建辅导分站,形成辅导网络。
1.4保障机制
1.4.1业务培训派出管理人员参加全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培训班,学习先进管理经验;举办心理热线电话咨询培训班,提升辅导员的服务能力,规范咨询要求;举办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辅导员们在释放压力的同时,亲身体验了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精髓,学习到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操作技巧;组织同类个案的专题"沙龙"活动,辅导员们深入交流了辅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商讨解决的方法。
1.4.2热线宣传制作12355热线的公益广告,在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反复播放,宣传12355热线;通过LED屏幕或户外广告等在人流密集,特别是青少年聚集的地方进行宣传;制作12355热线宣传单张、书签等,在学校、社区派发;联合本地主流报刊杂志,加大咨询案例的报道力度,引起社会关注;教育行政部门向全市各中小学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学校以短信或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在师生、家长中广泛宣传,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使用热线,学会寻求帮助。通过以上多种方式对12355心理热线进行推广,使"热线"真正地"热"起来,让越来越多人认识并使用热线。
1.4.3辅导活动向家庭、学校、社区延伸通过深入社区、学校举办各种咨询活动,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向社区和家庭延伸。比如在某中学举办"青春路上,你我同行"心理健康主题宣传活动;在青少年宫举办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论坛及现场心理咨询活动;举办"万名义工献爱心进社区"系列活动;深入学校举办高考、中考前心理辅导讲座;在六・一儿童节举办关注留守儿童及残疾儿童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与团市委义工联合总队合作,举办为期一年的单亲家庭孩子"护苗行动",每周由受过心理辅导专业培训的大学生志愿者上门义教和心理辅导;并举办单亲家庭儿童的户外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家长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座谈会等。逐步建立家、校、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
2效果
2.1成功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经过两年的努力实践和探索,逐步完善了我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的硬件设施,除了原有的青少年综合服务热线外,还设有个体辅导室和沙盘游戏室,并购置了专业的心理测试系统和沙盘设备,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员队伍,拥有49位专业心理辅导员,建立了一个实用性强、影响面广的心理辅导站。
2.2成功树立青少年和家长的求助意识。未成年人辅导站建立两年以来,拨打12355热线的人数不断增多,目前已成功为3373个个案提供了咨询服务。主要包括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个性问题、行为问题、性心理问题等困惑,其中学习问题占45%,人际关系问题占30%,个性问题、行为问题及性心理问题占25%。在来电者中,青少年占52%,父母占30%,其他约占18%,说明青少年及家长的求助意识日渐增强。
2.3成功构建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目前辅导站的服务功能包括面向全市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提供心理热线咨询、面谈辅导、心理测试、沙盘游戏辅导、特殊人群(残疾人、单亲家庭儿童、农村留守儿童)辅导,同时送课到学校、到社区,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社区大型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现场心理咨询服务等。比如2011年10月,在某学校举办主题为"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的"青春路上,你我同行"心理健康宣传活动,通过经典的案例分析、家长与青少年间的真情互动,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如何识别常见的心理障碍,如何把好早恋关,帮助青少年解决成长过程中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的困惑,保持健康的心态。250多名学生及部分家长参加了活动,学校领导、老师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很高评价;同年10月在市青少年宫举办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论坛及现场心理咨询活动,有200多名学生及家长参与了本次咨询活动;2012年举办学生与残疾人联谊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和残疾人代表感人的成长事例鼓励残疾人好好珍惜生命,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命中的每一天,活出自己的价值,10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活动,效果良好。此外,还举办"万名义工献爱心进社区"系列活动,为1300多人次提供咨询服务。通过多种形式的辅导活动,将学校、家庭、社区紧密结合起来,成功构建起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2.4成功推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运作模式。通过对我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运作模式的实践探索,发挥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在全市的辐射作用,将研究积累和总结的经验推广到各个县区,四个地区相继建立了县区级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部分地区还成立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示范点、阳光天使爱心协会等,从而建立起全市的心理辅导站网络。
3体会
3.1有效的心理辅导能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通过对咨询个案进行分析,深入探索未成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对影响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评价,提出应对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逐步建立家、校、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可以有效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3.2政府层面的支持有利于工作开展。借着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在教育部门和团市委等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逐步完善了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的各项硬件设施,建立了一个多功能的心理辅导站,辅导人员基本由心理老师、心理医生及国家咨询师组成,有着扎实专业知识以及丰富辅导经验,有利于辅导站良性发展。
3.3不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影响辅导效果。由于辅导站服务原则是公益性,所有辅导员是志愿服务,基本上一个月才轮值班一次,对需要跟踪的个案可能要由几个辅导员来跟进,这样就令个案辅导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影响辅导的效果。所以对需要跟踪的个案辅导记录要求更加完整、详细,以便于不同的辅导员可以有针对性地跟进辅导和回访,对有较严重问题的个案尽量专人负责跟进服务。
篇2
为丰富全市未成年人暑期生活,促进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市科协等部门决定在全市组织开展2017年度“七彩的夏日——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宗旨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中国梦”学习教育、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为主线,以“七彩夏日,快乐成长”为主题,遵循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精心组织开展益德益智、丰富多彩、深受未成年人喜爱的暑期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在暑期活动中拓宽视野、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快乐成长,争当品德高尚、富有理想、快乐健康、全面发展的新一代xx人。
二、活动安排
1. 我是“梦想”小使者——“践行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各地各部门要通过绘画、演讲、歌咏、征文、座谈、微电影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发动广大中小学生讲述、描绘自己亲历亲见的“中国梦”,树立以实干兴邦精神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6月-10月,市教育局、文明办、文广新局、共青团、妇联、新华书店等单位组织开展“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xx市第四届中小学生读书节活动;我市将组织小学和初中代表队于7月下旬参加在南京举办的全省青少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景剧大赛;今年是建党96周年,为了进一步培养少年队员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怀,7月1日,市文明办、教育局、文广新局将举办“童心向党、校歌嘹亮”中小学生合唱比赛;市关工委依托校外辅导站开展“学史立志,崇德向善”主题教育活动;如皋市开展“走进纪念馆,走近历史”系列活动和“奔跑吧,少年”——重走路闯关比赛,引导未成年人传承和弘扬精神;xx长少年素质教育实践未成年人开展“寻根之旅”夏令营和军事夏令营;启东市举办“闪闪红星照我心”的演讲比赛;崇川区组织开展少年特种兵等暑期训练营,锤炼青少年学生的意志品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 我是美德小标兵——“雷锋精神我传承·文明礼仪我行动”暑期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结合《江苏省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内容,引导未成年人学雷锋、树美德,积极参与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博场馆要招募一批小小志愿者参与场馆的管理、服务工作,并做好相关培训。各地各单位要把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作为暑期实践活动的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创设、整合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引导未成年人争做“文明小义工”“爱心小天使”,培养良好道德习惯。8月,市文明办、教育局、关工委等部门组织开展“美德少年、三好标兵”公益夏令营;xx博物苑在暑假期间开展小小讲解员培训与志愿服务活动;海安县举办“文明礼仪进社区”专题讲座,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八礼四仪”基本内容;如皋市组织开展“暑期小岗位,接轨大社会”系列活动,引导未成年人积极参与暑期岗位体验,培养社会责任感。
3. 我是文化小达人——“经典浸润心灵,艺术启迪人生”,开展未成年人经典诵读、诗教乐教活动。依托各级各类校外活动阵地,围绕传统节日,以“童心里的诗篇”创作征集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教乐教活动。市文明办、教育局、文广新局、团委、妇联、关工委、科协等单位联合举办xx市“七彩的夏日”启动仪式暨“游览之礼”示范观摩活动;暑假期间的每周六下午,市少儿图书馆举办“苗苗悦读坊”,带领孩子们倾听绘本故事,感受阅读的快乐;xx慈善博物馆、江海小记者总站组织江海小记者开展电影之旅、名师大讲堂等系列活动;海门市举办“我是小小弘謇人”经典诵读活动;启东市组织开展“文明伴我行,城市美如画”墙体绘画征集活动;通州区开展“阅读越美”之“朗读我能行”暑期擂台赛,培养未成年人主动读书、喜爱读书的学习习惯;港闸、崇川、如东县、开发区等地将组织开展青少年文艺汇演、征文活动、演讲比赛等。
4. 我是科普小能人——未成年人科学素养提升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17-2020年)》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暑期科普宣传、探索研究、体验实践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体验科学,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暑假期间,xx博物苑组织开展生物大讲坛、“健康哥哥”等系列活动,带领青少年多识花草虫鱼鸟兽,学习自护自救方法;7月,xx科技馆组织开展机器人夏令营活动;海安县妇联、福缘志愿者服务队、xx大学杏林学院联合开展杏林艺术文化科普行,面向留守儿童和孤儿开展“我爱科普”知识宣讲和实验制作等系列活动;海门市科协举办农场体验活动,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为未成年人搭建科普课堂;通州区科协举办流动科技馆巡展,让科普展品走进乡村学校少年宫,激发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崇川区举办“魅力崇川,创新领航”科技夏令营。
5. 我是“阳光”小模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和成长关爱系列活动。以县(市)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各乡村学校少年宫、校外教育辅导站等为依托,继续组织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千场宣讲活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实施《江苏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广泛开展未成年人自护教育、心灵呵护和针对留守流动、孤残儿童等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的关爱行动。xx市妇联、文明办、教育局等单位组织开展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共享·快乐·平安”主题夏令营;暑假期间,以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的专家志愿者为主体,将走进部分社区,对广大市民和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讲,还将举办“心灵成长”学生团辅夏令营;市互联网协会、港闸区互联网信息中心联合开展“指尖少年,阳光成长”青少年网络素养提升工程活动,进行网络文明教育宣讲和捐赠活动;海安县将举办“心海护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三巡”活动;如东县组织贫困生和留守儿童外出研学,并开展公益兴趣培训夏令营等活动;海门市文明办、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组织“心理阳光工程”进社区团体辅导活动;启东市结合“走帮服”活动开展“太阳花”困境儿童关爱行动,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开展关爱帮扶活动。
三、工作要求
1. 加强领导,广泛发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七彩的夏日——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真正做到思想重视、经费保障、责任落实,形成市县联动,覆盖城乡,惠及全市未成年人的工作布局。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社区工作者、“五老”人员、社会志愿者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和组织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活动。要善于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阵地等各级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的作用,不断拓展未成年人暑期活动的空间。
篇3
淮安,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有“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誉。它因河而兴,因漕而盛,自古有“一方水土养八方人”之说,培育出了军事家韩信、《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抗金巾帼梁红玉、民族英雄关天培、建安七子陈琳,汉赋大家枚乘、开国总理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江苏省淮安市将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全市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化、规范化和特色化,以科研带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打造了具有时代烙印的德育品牌。
重普及,常态化
“老师,我真的很喜欢心理课啊!”“老师,我们学校什么时候再搞心理剧表演啊?”……放学路上,淮阴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的心理老师总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学校组织学生将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故事编成了心理剧,组织学生不定时地在校园内演出,让孩子在欢歌笑语中受到教育。这样的故事在淮安许多中小学校演绎过,演绎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淮安市未成年人指导中心主任侯一波对记者说。淮安市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活动开展为辅助,把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作为工作的重点,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常态。
2008年,淮安市教育局教研中心指导的省级规划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推进实践研究》进入准备阶段,在淮安市教研室主任魏惠和市未成年人指导中心主任侯一波的带领下,项目组老师多次走进校园,开展听课、研讨、调研、讲座等活动,2012年该课题被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年度精品课题。在课题的引领下,市教育局组织编写了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开发了《心苑》《心理自助餐》《心育》《让阳光洒满心田》等心理健康教育地方教材与校本教材45种。全市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开展主题班会课等形式,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内的全面普及。
以清河中学为例。学校组织编写校本课程《心海导航》《学习心理与方法》,开发校本课程《积极心理学》,把心理课排入课表,帮助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和心态调节等方面的技巧,更好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了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针对性,学校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定期举办讲座:帮助高一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高中学习生活,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帮助高二学生解决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帮助高三学生缓解学习的压力、树立远大的理想,让他们更轻松自信地投入学习。
淮安市广州路小学在近几年的探索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的融合,学校要求所有学科老师在备课时适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语文课中,当讲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环节时,教师充分利用文字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数学课,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应用题中;美术课,教师引导学生用明亮的色彩,画一些能够传递正能量的图画……这样不但使心理健康教育如春风般自然,更为其健全人格的形成打好了底色!
楚州中学不仅编写了《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心悦》等学生读本,还开发了《中学生心理建设读本》教师读本,在满足学生需要的同时,兼顾教师的成长。
此外,市教育局每年定期开展“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千场宣讲”活动,上百位心理健康教师及志愿者走入区县、社区、学校、通过对教师、家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普及,营造积极进取、热爱生命、重视心理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重建设,规范化
组织机构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是让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的重要保障。2010年,淮安市教育局除在各个学校按统一标准设立心理咨询室外,还与文明办、关工委、团委、妇联、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合作,建设市级和区级未成年人健康指导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走进淮阴区的未成年人健康指导中心,感统训练室、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测试室、音乐放松室、宣泄室、沙盘室、在线服务室一应俱全。中心设在学校内,以学生为主,同时接受社会人士的电话咨询,既提高了利用率,也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如今,未成年人健康指导中心已成为孩子们课堂之外的心灵栖息地,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绿色”空间。
为了进一步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淮安市拟定 “淮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纲要”,鼓励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各项评比及考核中。以楚州中学为例,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班主任工作考核和文明班级评比中,并制定《关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试行意见》,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督查)小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
清江中学在德育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利用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和班会、团队活动等渠道渗透,学校构建“三全”(全员额、全过程、全方位)“三自”(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身完善)“一心”(心理健康)的“三三一”德育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和年级学生会组织的作用。
同时,各个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在淮阴师范学院附属第二小学最醒目的位置写着这样一句“心灵鸡汤”:
阳光,温暖、母爱。教师,就像母亲;教育,就是阳光。爱会快乐,爱有梦想。向上,自然的润泽,自主地成长,体验着不一样的进步与成功,分享着一样的幸福!
在这些美好字句的积极心理暗示下,相信学生和教师们都会以“天天阳光,拔节向上”的态度来面对每一天!
郑梁梅高级中学则充分利用学校内的生命教育课程基地,在生命发展中心场馆内购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设备,以学生喜爱的科技体验方式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此外,学校开设了心理阅览室和心理社团,在有限的空间内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说一说:我成长,我快乐;议一议:小烦恼,共商讨!‘童心童语’心灵小广播又开播啦!今天我们又会听到哪些故事呢?”每周三的下午,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的校园内就会响起这稚嫩的声音。广播站开设以来,每次广播内容均由师生共同策划,将学生身边的话题用儿童的话语演绎出来,让小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在这所学校里,“心语信箱”深受孩子们喜爱。学校在每个楼层设立“心语信箱”,当学生有困难、烦恼或是产生心理问题时,可以用书信的方式向心理老师咨询,老师在两天内为学生答疑解惑。学校通过“有声和无声”相结合的方式,让心理健康教育如空气般自然。
重师资,专业化
一个好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淮安市教育局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两个方面入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系统培训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2000余人。在师资力量紧缺的情况下,打造了一支以专兼职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养了一批有兴趣、有热情的优秀心理健康教师。
“未成年人经常会遭受身边重要他人甚至是陌生人的言语伤害,轻则会自尊心受到伤害,重则会走上不归路。”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的符月梅老师是淮安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带头人,她是一名英语老师,同时也是一名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心理健康教师。在一次自护情景剧的排练场里,她亲眼目睹了语言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这引起了她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孩子的心灵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幼崽,柔软、脆弱、敏感,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符老师说。2012年,符老师带领20多名心理健康教师,在学校义务开设了“乐老师”热线,在“心晴小屋”里值班,为有心理困惑或烦恼的学生、家长、老师及时进行心理咨询。热线开通以来,已成功咨询七百多例心理问题。五本厚厚的辅导记录,承载了电讯的回音,老师们的辛劳和满满的爱。
吴建飞老师所在学校有很多学生是新市民子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多来自家长和家庭,学生家长存在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差,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吴老师利用每周六的时间,为学生家长开设主题讲座,针对亲子关系、家庭教育、习惯养成、如何看待学习成绩等问题与家长们面对面探讨,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和谐的亲子关系。
为提高教师们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淮安市定期组织教研、培训、观摩研讨会,专题讲座、工作坊等活动,同时,注重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现如今,淮安市未成年人健康指导中心、班主任沙龙等已经成为心理教师的“加油站”,老师们在这里交流、探讨、学习,互相进行心理疏导,在提高育人能力的同时,更提升了职业幸福感。
重创新,特色化
面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高考,许多考生和家长变得脆弱不堪。学生小璐从今年3月以来,就得了“考试恐惧症”,平时学习成绩优异的她,遇到考试就会情绪不稳、发挥失常,有时还会失眠。面对这种情况,小璐和她的父母主动拨通了淮安市“安老师”心理健康教育求助热线,经过几次耐心的沟通和辅导,小璐从“考试恐惧症”中走了出来,以平常心来面对高考。
现如今,学生和家长遇到心理问题主动咨询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广大师生、家长从忌讳到羞羞答答地处理心理问题,再到坦然面对问题,得益于淮安市“四早”工程的宣传和推广。“四早”即早预防、早发现、早教育、早干预。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渗透、主题班会与团队工作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等方式,构建了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立体支持系统,打造了淮安市“安老师”心理服务的品牌。据调查,全市学生对“安老师”的知晓度已达到90%以上,它已成为淮安市师生和家长的贴心朋友,“安老师们”通过电话引导广大学生,在面对人生挑战时,能够从容面对,面对失败和伤害时,能够自我调节!
在此基础上,淮安市建成了“淮安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云平台”,实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智能化、网络化,帮助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心理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教师、学生和家长随时可以进行学习、测试、咨询,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
篇4
200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随后,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山东6省市开展了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社区矫正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①]的一种有效的行刑社会化的方式,充分体现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再预防的刑事政策,也符合国际刑罚执行方式的发展趋势。未成年犯在生理、心理、认知模式上都与成年犯有很大的区别,导致未成年犯社区矫正除具有社区矫正的共性之外,还具有区别于成年犯社区矫正的许多特色。为此,许多国家已采取了专门适用于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管理制度和模式,有专门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管理机构和不同于成年人的专业化管理人员。但是,目前我国试点省市中基本上没有确立适合未成年犯特点的社区矫正管理制度。这样不加选择地与成年犯混同操作,既不利于提高对未成年犯的矫正质量,又影响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效率。因此,在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13届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在研讨少年司法制度时,呼吁加快社区矫正立法,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完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措施,建立适合未成年犯特点的社区矫正管理制度。本文在探讨建立未成年犯区别矫正制度必要性的基础上,就如何建立未成年犯区别矫正制度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以期对我们正在开展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有所帮助。
二、建立未成年犯区别矫正制度的必要性
(一)建立未成年犯区别矫正制度是适合未成年犯身心特征的需要
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相比,其生理和心理都没有发育成熟,社会经验和认识能力远低于成年人。由于未成年人心智还尚未成熟,对自己行为所可能导致的后果还没有正确的预见性,因此未成年人犯罪有其自身的特点:如盲目性大、偶发性强、纠和性强、反复性强、感染力强、悔改性强;违法犯罪的类型一般比较简单,主要是盗窃、抢劫、寻衅滋事、故意伤害以及性犯罪等几种智能化程度较低的犯罪为主;违法犯罪的原因多数是受不良的家庭因素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违法犯罪的主体主要是失学学生、失管和失控的青少年。正是因为未成年犯罪具有上述特点,说明未成年犯的主观恶意不大,社会危害程度低,可塑性强,改造后回报社会的机率高,因此在对未成年犯开展社区矫正时要始终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以区别于针对成年犯的“惩罚和改造相结合” 原则。
(二)建立未成年犯区别矫正制度是遵循国际未成年人司法准则的需要
目前,国际上有关未成年(又称“少年”)司法的文件主要有三个,一是1985年的《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又称北京规则),另外两个是1991年通过的《联合国预防少年犯罪准则》(又称利雅得准则)及《联合国保护被剥夺自由少年规则》(又称东京规则)。这三个文件已成为各成员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法理渊源。这些文件都无一例外地提到要建立针对未成年人的特殊的司法制度。如我国于1985年11月29日已批准加入《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第2.3条规定:“应努力在每个国家司法管辖权范围内制定一套专门适用于少年犯的法律、规则和规定,并建立授权实施少年司法的机构和机关。”而未成年犯区别矫正制度是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建立未成年犯区别矫正制度是提高矫正质量的需要
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建立未成年犯区别矫正制度能大幅度地提高未成年犯社区矫正质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如美国伊利诺伊州针对未成年犯所采取的特殊的矫正措施,“伊利诺伊州设有青少年临时拘留中心和学校,该中心雇用了青少年管理员、专业医务人员、社会工作者、牧师和特殊教育教师,设有特殊教育、娱乐、宗教活动、辅导、医疗服务,并提供均衡的饮食、衣着和安全的住处。这是一种寄宿的办法。第二种办法是非寄宿措施,即违法青少年仍然住在自己的家中,但要按时到指定的地方去工作和学习。这种非寄宿措施使违法犯罪的未成年犯学会生存技能,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创造条件。”所有的这些办法,都是为了感化未成年犯,由社会各方力量对未成年犯进行教育和监督。英国的《刑事法庭权力法》第三、四、五、六章规定了仅适用于未成年人的“社区令”、“补偿令”、 “管护令”等社区矫正管理制度。德国、日本、北欧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都有针对未成年犯的特殊的社区矫正管理制度。
国外未成年犯区别矫正的实践已证明,针对未成年犯的身心特点,设计、运用区别于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犯,大大提高社区矫正的质量。当然我们对上述做法不可能照搬照抄,但是借鉴他们的做法探索我们自己的未成年犯区别矫正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三、建立未成年犯区别矫正制度的建议
(一)增设并妥善运用“社区服务”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国际社会就开始倡导对未成年人采取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化矫正,以代替专门机构对未成年人的刑事处置。如《联合国预防少年犯罪准则》明确规定:“在防止少年犯罪活动中,应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和方案……正规的社会管制机构只应作为最后手段来利用”。“1973年,英国《刑事法庭权力法》中创立了社区服务(Community Service)这一刑种。”之后,“社区服务”发展十分迅速,至20世纪80年代,西欧国家、美国1/3以上的州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及我国香港地区,都引进了这一刑种。“社区服务”,一般适用于犯有非暴力性轻微犯罪的未成年犯,既可作为主刑,也可作为附加刑。内容主要是从事一定时数的无偿劳动,以此赎回罪过或赔偿被害人;或者为公益和私人从事一定时数的有偿劳动,以赔偿对于公私法益的损害。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已实行了“社区服务”,早在2001年,石家庄市长安区人民检察院已发出了“社区服务令”,此后安徽、山东、辽宁等地的法院也发出了“社区服务令”。据2005年4月7日《解放日报》报道,上海市的少年法庭已经全面推行了“社区服务令”。适用“社会服务”的对象是暂缓判决、宣告缓刑、判处管制、单处罚金或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被告人,执行时间从一个月到六个月不等。上海市长宁区法院试行“社会服务令”一年来,已有21位少年领到“社会服务令”,目前没有一人重新犯罪,实现了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鉴于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推行了“社区服务”并取得了很好的办案实效,应该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把“社区服务”上升到国家立法层面。
但是在推行“社区服务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安排未成年人从事无偿公益劳动,应当注意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控制劳动强度并做好保密工作,避免其服刑人员身份公之于众。二参加公益劳动的身份应当是“社会志愿者”而非“服刑人员”。这主要是因为未成年人心理比较脆弱,承受压力的能力不强。来自社会公众的歧视会损伤其自尊心,严重影响其接受教育改造的积极性。北京海淀区已经采用了这种做法,据2004年11月28日的《新闻晨报》报道,“海淀区拥抱未来(青春树)青少年志愿活动中心”在中国人民大学成立,缓刑少年将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引导下,以志愿者的身份开始他们全新的社区矫正生活。三是在安排公益劳动时,建议选择既有劳动内容又有教育意义的工作,如在敬老院、公园、医院做义工等。
(二)设立专门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组织
我国社区矫正尚属起步和试点阶段,制度尚不健全。从目前的现状看,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匮乏,加之工作任务繁重,其根本没有精力专门从事社区未成年人矫正工作。但是,随着我国社区矫正实践的逐步推进,因此笔者认为,社区矫正管理机关应当牵头成立专门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组织,如特殊学校或短期培训基地等。社区矫正组织可以聘用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人才,并面向全社会招募热衷于未成年人事业的高素质的志愿者,以为社区未成年犯矫正对象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全新的关怀。更重要的是,社区未成年人矫正组织应当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如广泛吸收慈善机构、民间社团等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积极支持和援助,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扎扎实实做好未成年犯矫正对象的教育保护与行为矫正工作。这方面,北京市朝阳区管庄司法所针对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制定的“3+2”矫正计划,即是对建立专门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组织有益的探索。 “2”即建立两个基地,青少年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和青少年社区矫正教育基地。公益劳动基地设在医院,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以青少年志愿者的身份,为老人清扫房间,读报,谈心,同时接受医院心理学专家的心理健康指导。社区矫正教育基地设在社区附近的大学,定期为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举办专业知识培训班,由大学的学生做知识指导。“3”即三种力量,一是专业矫正干部,二是地区团委,三是青少年服刑人员的亲友、医院医生和大学的老师、学生等社会力量。用劳动洗涮罪恶,用知识净化心灵,这种针对未成年矫正对象专门设立的社区矫正组织,能够更好的达到对未成年人进行矫正的目的。
(三)设立有特色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项目
未成年人心智发育不成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沾染不良行为。但相应的,其主观恶性也不深,如果加以正确的教育、帮助、引导和保护,其戒除恶习的可能性也更大。在对未成年人进行矫正时,应当充分考虑未成年矫正对象的身心特点,针对未成年矫正对象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
1、个案矫正。未成年犯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与他们的成年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在对未成年犯矫正对象开展矫正工作时,应全面调查矫正对象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朋辈关系等,根据调查信息,结合矫正对象的个性特征,分析其不良行为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案矫正计划、明确矫治工作目标。 2、团体活动。社区矫正一方面是严肃的刑罚执行方式,另一方面也是矫正罪犯的犯罪意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矫正过程。而团体活动是未成年人成长发展更好地社会化的必由之路,通过富有实践性、趣味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各种热情,获得多方面的收益。“如榜样示范活动,使未成年人产生赞赏、敬慕、仿效等情感和行为动机;情景感染活动,使未成年人受到美的熏陶、思想的影响和情绪的调动;竞赛激励活动,使未成年人的自信自尊感以及自我求成的需要更加强烈;角色模拟活动,使未成年人在角色模拟中,增强角色体验,以增强社会性等等。”
3、思想矫正。针对未成年人易于感化的特点,在对未成年人进行矫正时,除采用定期汇报思想和活动、限制权利、公益劳动等措施外,应侧重于教育感化,加强思想矫正。教育感化应成为违法犯罪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未成年人存在逆反心理,在对其进行思想矫正时,一味地进行说教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且还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可以依据未成年人的兴趣,组织他们学习先进人物事迹、阅读法律书籍、参观烈士陵园、观看富有教育意义的影片、邀请改造好的未成年人现身说法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发未成年人的兴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矫正活动中去,真心实意地接受改造,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
4、心理矫正。青少年违法犯罪有其复杂心理上的原因,为达到矫正的目的,必须首先消除未成年犯违法犯罪的心理原因。因此,应当将聘请心理医生、心理学专家,为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医治心理疾病,帮助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树立改过自新,复归社会的信心,作为社区矫正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心理辅导前首先应当对未成年犯进行了心理测评,以便能够更深入全面地了解未成年矫正对象的心理特点和潜在心理困扰,进而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帮助。更重要的是,通过心理测评,可以增强社区矫正工作的可操作性、具体性和针对性,提高社区矫正教育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在这方面,四川省首次将心理测评引入监外执行检察工作。成都市武侯区检察院和四川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合作,专门设计了一套关于心理健康、职业能力倾向及再犯罪预警调查问卷,并由四川大学教授和该院高级心理咨询师组成专家组。该活动受到被测评青少年及其家长的普遍欢迎,家长们说:“心理测评准确、直观、科学地反映出孩子内心悔罪态度,能切实地帮助孩子改造,也有助于科学制定帮教措施,我们更放心了!
5、就业指导。未成年犯,尤其是那些经济类犯罪的未成年犯,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根本原因就是滋生了好逸恶劳的思想。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未成年犯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因此,在对未成年矫正对象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时,应培养其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观念,对未成年犯的就业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并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工作技能和就业技能的培训。
结语
未成年犯本身就与成年犯存在很多差异,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时,将未成年犯与成年犯不加区分地混同操作,是不科学的,也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矫正质量的提高。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建立未成年犯区别矫正制度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注释
[①] 未成年犯,是指已满14不满18周岁的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未成年人。国内外一些学者有时也用青少年犯。
[②] 胡羽,“浅谈缓刑的扩大适用与少年缓刑犯的社区矫治”,[chinalawedu.com/news/2004_8/23/1124342848.htm].
[③] 王昕 ,“社区服务令制度探讨”,[chineselawyer.com.cn/pages/2005-3-23/p42483.html].
[④] 如北京丰台区成立的“青少年社区矫正学校”,该学校由北京市丰台区司法局、区团委、花乡政府、法庭及派出所等单位联合组建,校方表示,“青少年社区矫正学校”将通过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五方面开展矫正工作,实现学校、家庭、政府和社会教育四结合。建立辅导员与学生定期谈话制度,全面掌握学生的日常生活表现和思想动态,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当地派出所、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篇5
[关键词]网络环境 未成年人 心理素质 调查报告
在科技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时尚和潮流的象征,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大主题,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角落。互联网构成的强大虚拟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正在逐渐增强,甚至已超过了真实社会对他们的影响。
一、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课题组于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在我校选取了2007级1~3班、机电1~2班,2008级1~4班、汽修1~3班共14个班级进行整体与抽样研究。第一步,首先对我校的所有确定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第二步,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了抽样访谈。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并对结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对访谈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整理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渴望接触网络
从整体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在调查对象中61.25%的学生对网络了解一点,94.08%的的学生都喜欢网络,77.24%的的学生接触网络时间都很短。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了解网络的渴望程度是很高的,他们很多都喜欢网络,但又只是了解的比较多,说明了目前网络对他们的实际影响不是太大,但存在着很大的隐患。他们不了解网络但都很想接触网络,如果他们一旦有了接触网络的条件,那么网络对他们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2 上网以娱乐为主
40.61%的学生在网上主要是看电影和听音乐,有11.26%的学生每周上网3次。67.42%的学生认为网络对他们的帮助有一点。说明了很多学生在网上其实主要是娱乐为主,真正对学习有帮助的不是很大。所以学校不提倡学生上网的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是正确的。
3 多数在网吧上网
在上网的学生当中,有47.23%的学生都是在网吧上网,在家上网的比例不高,目前全国网吧的环境不是太好,管理也不规范,特别是我校周围的网吧,管理存在问题,虽然证件齐全,但跟一般意义上的黑网吧几乎没有多少区别。
4 反对网恋但自控能力差
80.99%的学生反对网恋,64.72%的学生认为网络的开放与青少年的某些犯罪有关,这一组数据来年,我们的学生对网络对他们影响方面认识还是比较理性的。10.04%的学生否因上网有逃课经历,实际比例还会更大一些。
三、原因分析
1 未成年人有这天然的自发的积极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倾向
他们思维开阔,而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恰恰为他们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上网既激活了他们的思想,同时又困扰着他们,使之产生不良的心理障碍,影响着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心理不成熟、不稳定,正处于特殊的青春期,对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和游戏常常抱有好奇心,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沉溺其中。
2 未成年人在人际交往中存在问题
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阻碍和困惑,和父母之间也缺乏交流,一些家庭中父母往往工作繁忙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感情交流,这往往是他们上网的初衷,一旦沉迷于网络就如陷入深深的泥潭。
3 学校的性教育滞后
现代未成年人由于生活水平提高,普遍存在着身体发育提前而心里发育滞后的情况。他们在生理生趋于成熟,望与日俱增,但性心理极为不成熟,对性普遍存在神秘感,极易上网浏览黄色网站,参与不良游戏。
四、采取的措施
1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
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学生、家长、教师从中可以了解长期沉迷于网络对身心健康、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造成较大的危害。从而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正确地使用网络。
2 及时发现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心理辅导
了解和分析其个性特征、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协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正确对待人际关系,提高适应环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健全人格,特别要增强自律性,增强情绪的稳定性。
3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力求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变传统灌输式德育为参与式德育,将教育内容由枯燥变为生动。为学生推荐优秀网站,在聊天室与BBS电子论坛的教学中,明确指出其利弊,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电子邮件中的垃圾邮件与不良信息邮件病毒,在信息下载过程中学会辨别信息真伪,使网上丰富的信息成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和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补充。
4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教给学生心理调节的方法
虽然在现在的中职教育中,大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促进心理健康,但在不少学校,本该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却成了可有可无的“副课”!有的学校甚至干脆砍掉或者只是象征性地填在课表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荒漠化”状态。因此,首先要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教给学生心理调节的方法。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孩子不懂得心理保健知识,更不知道自己平常遇到挫折焦虑该怎么办:因而教给学生起码的心理调节知识和方法,使学生正确对待各种心理烦恼是当务之急。
另外,还应针对学生的不良心理反应,举办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如《健康的心理是成才的基本条件》《增强承受能力,克服考试焦虑》《让良好行为化为习惯》《学会控制情绪,培养积极心态》《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等,以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或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等。针对学生的耐挫力差,在学生中开展挫折教育,讨论如何对待挫折,要让学生明白“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只有经过磨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要让学生走出自我的“怪圈”,除要找到真正的自我外,还要求必须付诸行动,让实践时时考验自己能否经得起挫折,能做几回还是最终胜利者。除此之外,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个别问题需个别指导分层指导,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5 建立心理档案,注重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中职生心理烦恼很多,有学习焦虑、挫折感,师生、长幼的交往障碍,自卑等种种问题。他们常常不肯把这些告诉同学和父母,更不敢告诉班主任,他们心中需要一位可信度高,而且亲切和蔼、更能为他分忧解愁的知心朋友。心理诊所的成立,则帮他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些方面的工作包括,对每个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建立个人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跟踪调查和回访等。
心理咨询主要是借助语言、文字,给咨询对象以启发与教育的过程,即教育者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疑惧,使学生在得到情感渲泄和净化的同时,让教师因势利导,促进学生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一些具有自私、自悲嫉妒、孤独等心理的学生,大多是在感到不受人们欢迎时,才丧失自信心,表现出心理缺陷的。咨询活动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学生与咨询老师直接面谈,如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根据学生的实际,当面畅开心扉,摆问题,谈认识,以求得老师的疏导,从而引导学生自觉进行心理调试。另一种是进行间接咨询,如电话咨询、信件咨询,让学生把难以启齿的问题通过不显名的方式传达给老师,以避免尴尬情境,教师则可通过讲座、黑板报、校园网专栏等方式解决其中的典型问题。
6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这是不容置疑的,但课内与课外是个有机整体,应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主动投入,积极参与,从而感受时代的脉博,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以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心理学家断言,一生中从未发生过心理障碍的人是绝对没有的,只不过轻重有别,程度不同而己。由此,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兴趣小组(文学写作、美术、书法、棋类、集邮、舞蹈等)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还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乐意参加群体交往,增强合作意识;也能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开阔心境,理解别人,并进行情绪上的自我疏导,进行注意力转移,不至于“越想越别扭,越想越伤心”而导致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张彩玉,董晓静等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2007(3)
[2]陈理宣网络生存对青少年主体性成长的影响以及教育措施[J],教育科学,2002(2)
篇6
【摘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创造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环境,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三个方面来浅谈如何加强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各项教育尤为重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对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 创造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环境
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家庭、社会要密切配合,要共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1关注家庭教育的环境
家庭是社会和国家组成的的基本单位,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终身导师,家庭和父母的影响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在家庭为孩子形成思想道德的环境。首先家长一时时有意识,相应高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意识,注意科学地对青少年进行引导教育,不要有无原则地溺爱青少年而无视道德的行为。家长合理的帮助青少年解决各种思想上的困惑,在和孩子交谈中逐渐提高青少年对于道德的辨别能力,使青少年在父母的影响下拥有良好的文明举止言谈、充实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品质。
1.2 重视学校教育的环境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主要教育模式,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教育场所。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是直接的,最有效的。在德育教育中,老师是德育的主体,在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认识起关键作用,老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意识,重视青少年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道德习惯的养成,培养青少年具有的基本的道德习惯和行为习惯,包括遵守社会基本道德准则、帮助他人、协商合作、团结友爱等。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创设校园道德环境,可以采取黑板报、德育园地等橱窗、观看爱国主义优秀电影、电视片,参加英雄人物事迹报告会、进行诗歌、朗诵、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让青少年在有趣味性、吸引力的活动中陶冶道德情感受到思想道德的教育。
1.3营造社会环境
社会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社会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为青少年创造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利用社会的各种力量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帮助青少年在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中,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开展。系列教育活动锻炼青少年的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2 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青少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的培养、促进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系列基本素质的提高。健全和改进青少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首要任务就是丰富道德教育的内容。
2.1加强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所有中国人都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的重要标尺。青少年要成长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就应该模范遵守基本道德规范。
2.2 加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
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认识、积极的思想道德情感,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自己内在的良好素质。
2.3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
加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勤劳勇敢、艰苦奋斗、不屈不挠、谦虚正直、助人为乐、尊长爱幼,孝敬父母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培养青少年热爱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祖国,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要为祖国、为人民努力奋斗。要懂得尊重自己的父母,才会懂得尊重他人。
3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注重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要辅导青少年爱读书,读和书,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3.1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培养他们拥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要培养他们的宽容心,引导他们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抱负,懂感恩,有诚信。可以在学校开辟心理健康课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心理素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板报,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及时帮助心理弱势群体,开展倡导关注个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活动,向青少年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唤起青少年对自身、对周边师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不断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
3.2 引导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鼓励和启发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广大学生开展健康有益、形式活泼的读书活动,促进“多读书、读好书”良好校园氛围的形成,把学校图书馆建成一个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自身的优势,通过各种措施,掀起了“多读书、读好书”的热潮,鼓励师生坚持以书籍为伴,坚持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让青少年在书海中汲取智慧的营养。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3.3 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青少年学生是极易受网络影响的群体,要注重正确加以引导、处理。要提高青少年信息辨别能力,培养他们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培养信息道德的意识,友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是青少年应具备的基础素质。要让青少年了解与信息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信息道德规范,培养他们文明上网的观念,养成在信息活动中遵纪守法的行为道德意识。培养他们的持久性与自制力。要让他们明确什么是不道德或违法的行为,教育他们规避不良行为。比如在公用电脑上不随便设置密码;不胡乱保存无用的文件;在网上发表言论要遵守道德规范,不胡乱发表不文明或有损国家民族利益的言论等。
总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必须要真正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取得成效。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关乎民族、国家命运的大事,同时也是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郭瑾;;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20期
篇7
一、为何“说”“学”“逗”“唱”。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做好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区共有青少年22万人,其中在校生18万人(中学生9.3万,小学生8.4万,职业中学6700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30余万青年外来务工人员参与到*区的现代化建设中来,共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青少年群体。如何做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具有严峻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青少年具有思想活跃、观念新颖、不拘泥于形式等特点,而且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期,接受信息的能力和速度很强很快,而偏偏我们传统的法制宣传形式,如电视新闻、党报、宣传栏、法律书籍等他们几乎从不涉足,这就从客观上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障碍。所以,必须创新宣传形式、更新宣传载体、刷新宣传内容,法制知识才能够被青少年所接受。于是,“说”“学”“逗”“唱”在*区应运而生。
二、何谓“说”“学”“逗”“唱”。
“说”:“说”是四门功课中的核心内容。那么由谁说、怎么说、说什么就是做好这门功课的要素,也就是要解决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主体、形式和内容的问题。
一是由谁说,即由谁把法律知识传递给青少年。
*区整合区内法律资源,建立起一支由公检法司等法律专业人士及专家学者组成的法制校长队伍,在全区各中小学校配备了196名法制校长,为学校的法制教育提供了组织保障。*区对法制校长聘任采取“一对一”的形式,即每所学校配备一名法制校长,承担法制宣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协助处理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对有严重不良行为在校生进行帮教等职能工作。作为优秀法制校长代表的尚秀云,担任*法院刑二庭副庭长的同时,又是全国政协委员、“法官妈妈”、“*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形象大使”,尚法官每年到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机关团体、街道讲法制课,听课的人数以十万人计。作为政协代表,尚秀云常年为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而奔走呼吁,她的事迹还被拍摄成电影《法官妈妈》,在全国上映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二是怎么说、说什么。即采取何种形式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
传统的说教形式必然不适合于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因此必须探索和开拓新颖的教育形式,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一是依托互联网络,抢占科技制高点。*区教委在*市数字德育网上开辟了《青少年与法》栏目,开设“案例剖析”、“尚秀云谈法”、“法律问题信箱”等栏目,开展网上知识答疑、网络征文、网页制作等活动。在寒暑假开通面向全*市未成年人的《法制在线》栏目,邀请尚秀云法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与青少年在网上对话,并同时在“*教育网”、“*德育之窗”等网络平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利用网络教育优势,极大地调动了青少年学法、护法的积极性,丰富了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网络专栏已经成为我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创新平台”。二是开通热线电话,解答咨询矫心理。分别在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和区检察院设立了法律咨询专线,充分利用区内广大律师的资源优势,组织律师、检察官、司法行政干警为青少年提供无偿法律咨询。以法律知识结合心理辅导,通过活泼生动、通俗易懂的沟通方式为青少年答疑解惑。近三年,两部专线解答青少年法律咨询1200余个,“法律咨询热线”成为青少年维权的“知心热线”。三是开展情景宣教,寓教于乐结硕果。青少年求新意识、模仿能力较强,*区结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始终坚持实践第一,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组织旁听庭审、参观少管所、戒毒所等,通过实景实例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区法院还将“六.一”儿童节设为“法院开放日”,先后组织青少年共计600余人次参观宪法墙、少年法庭,组织青少年亲身参与民事案件庭审演示。多项法制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了青少年对法的直观感受,一位参加模拟法庭的中学生这样说道:“当我穿上法袍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审判长的威严,现在法律的种子已在我心中生了根,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知法、懂法的好少年,争取将来做一名真正的审判长,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近三年来,我区共举办各类青少年法制讲座600余场,接待青少年法律咨询1500余人次;开办青少年模拟法庭100余场,充分发挥了“说”这门功课的作用。
“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课堂上的“填鸭式教学”,而是采取“以赛促学”“以培代学”等方式调动青少年学法积极性。4月至5月,*区组织全区中小学开展奥运法律知识竞赛活动,1万多中学生、2万多小学生参加初赛阶段,涉及全区大部分中小学,评选出优秀奖3000名,取得了良好的普法效果。*区公共安全馆作为“全国青少年自护教育基地”,在近8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内,建成交通、消防、地震、安全生产等八个展区,设计了模拟驾驶、4D动感影院等100余个精彩展项,应用了鬼影技术、VR互动技术等特殊展示手段,将全国涉及公共安全的典型案例汇及其中,提高青少年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区充分发挥*公共安全馆的辐射功能,在社区和学校开展“星光未成年人安全与法制教育”,通过举办星光自护夏令营活动、开展FLASH大赛等,将青少年自护教育作为中小学团队、队组织的经常性工作,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和自护能力。*区在*寄读学校建立了全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区中学生健康成长研究中心”和“*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预防和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各种法制教育基地和中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改变了过去那种课堂式的学习方式,使青少年在新鲜的环境中和新颖的形式下接受法制教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逗”:就是注重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将“玩与学”结合起来,激发其学法兴趣。如奥运会期间,*区制作了500套“福娃说法”FLASH动漫DVD光盘,赠送给全区中小学。通过形象生动的动画情节和深入人心的福娃形象,将枯燥乏味的法律知识清楚明了地传达给青少年;知春路中学编制了“贵重物品不上身,独立在家不开门,结伴同行要牢记,有人尾随要呼救”的普法口诀,潜移默化发挥法制教育的引导功能;西三旗街道组织地区中小学生参加法制夏令营,让孩子们在集体生活中触摸法制的脉搏;紫竹院街道组织以案说法、打手拉小手社区家园文明行、观看未成年法制教育电视系列片活动;上地街道举办法律知识猜灯谜活动等等。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逗”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仅暑假期间,*区就举办各类新颖的普法教育活动60余次,近万名中小学生在笑声中接受了法制教育。
“唱”:就是以艺术化手段普法,在青少年中传唱普法歌。20*年12月,*区在*市政府网站“首都之窗”和*区政府网站刊登为期一个月的启事,向全社会征集“五五普法歌词”和标识,通过“群众路线”把征集过程作为一个发动全民学法、用法、守法的过程。征集活动不仅得到*市民的踊跃参与,还受到其他省市群众的热情关注,共收到来自江苏、湖南、黑龙江等全国各地的56篇歌词应征稿,42篇标识应征稿。经过专业评审委员会测评,*第二公证处公证员现场公证,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王成创作的歌词《遵纪守法最光荣》被确定为*区“五五”普法歌词。*区“五五”普法歌——《遵纪守法最光荣》,经征集评选、专家谱曲制作完成,以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语言,把法律生动形象的比喻为明亮的眼、锋利的剑、智慧的光、公平的秤,突显了法律的尊严,告诉人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号召群众弘扬法制精神,共建和谐社会。*区将“五五”普法歌——《遵纪守法最光荣》制成500张光盘,1万份歌谱,发放到*区所有中小学校和部分高校,要求各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学唱普法歌,并组织各学校举办了青少年普法歌曲比赛。通过普法歌的传唱,教育广大青少年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提高广大青少年的参与“平安奥运、和谐校园”建设的积极性。“五五”普法歌唱响学校,以全民性、艺术化的手段蓬勃开展普法宣传,借助音乐、文化等元素,使法制文化变为大众文化,该形式深受领导认可和青少年欢迎,让法治的理念伴随着优美的普法歌一同走进学校,共同唱响“和谐、法治”主旋律。
三、取得效果。“说”“学”“逗”“唱”是一种形式、是一个载体、是一个桥梁,使广大青少年能够通过适合于自己的方式接收到法制的信息和知识,也必然会取得相应的好的社会效果。通过“说”“学”“逗”“唱”,我区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效果一:青少年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根据*区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放的调查问卷显示,绝大部分学生(98.4%)认为法律在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93%的学生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92%的学生关心并了解与自身相关的法律法规,87%的学生具备对日常生活行为的正确处理和判断能力。95%以上的学校认为学生“尊纪守法意识提高,违法犯法现象减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很有必要”,学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篇8
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十分令人担心,表现在:其一,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在扩张。据有关资料显示:1999年11月22日,《中国青年报》刊登文章《三成中学生心理有问题》;2009年8月1日《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第8期,贵阳市城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有36.2%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其二,青少年包括不少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有回避、恐惧的心态,缺乏科学的认识态度,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疾病联系起来,有问题不看心理医生,不解决,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加剧。其三,教师、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在我国许多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萌芽阶段,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漠,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变革同许多传统习惯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产生远比健康教育的发展来的快。
本人作为学校市级教育科研课题《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组长在开展课题研究中,进行了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及对策的理论探讨和有关实践:
心理辅导案例
本人作为班主任的七(2)班有一位年龄13岁男××,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在课堂上,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积极主动参与,但对不感兴趣的问题,无论老师怎样启发、引导,都不加理睬。争强好胜,对比他好的同学不服气;为了讨父母开心,有时会说谎话。课间非常想与同学们一起玩,但一会儿时间就会欺负同学,而且出手较重,使班内大部分同学不敢与他接近,甚至讨厌他。当他犯错误,老师找他谈心、教育时,他能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很快向老师保证,但只过一会儿,又犯错误了。由于他不能静心学习,虽然有聪明的头脑,但成绩一直不好。
经过我一番调查,该生是一位单亲家庭孩子,父母亲因感情不合而离异。该生跟父亲过,经济状况不理想,不久,父亲又结婚了。父亲搞货运,前年又有了一个儿子。平时对××管教少,但一旦知道××犯错误,就大发雷霆,对××小错小打,大错大打。母亲至今没有再嫁,自身能力挺强,有一定的文化,并在城里开了一家小店。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她经常以说理教育为主,非常不满××父亲的教育方式。当××犯错误时,她总会苦口婆心地说服孩子,给孩子改正的机会,并一个星期来看望一次,每到这一天,××就显得特别兴奋。
作为班主任,对××逆反心理分析如下:1、被爱与尊重的需要;2、想法与认识发生偏差;3、缺乏最起码的意志力。采取了一系列辅导策略与实施,我尽量采用“换位思考”与他进行谈心。每天至少利用晨练与放学后的两次时间,与××进行交谈,了解他的想法,让他把我当作朋友,我们谈话的主要内容是:
1、你今天得到老师的表扬了吗?为什么会得到?
2、同学惹到你了,(使你受伤、疼得哭了、本子弄得掉在地上……)你会怎么办?
3、你认为今天同学对你怎样?找过原因吗?
4、你对今天自己的行为满意吗?那些地方需要努力?
5、今天晚上打算怎样与爸爸汇报?
在谈心时,我始终注视着对方的眼神,认真倾听他的讲话,还注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我以真诚的态度和他建立了互相信任,始终以温和亲切的语气与他交谈。有时抚摸一下他的头、有时拉拉他的手、有时搭搭他的肩膀、有时帮他拉一拉衣领,让他感到我在关心、重视他,让他体会到老师的温暖。
学期结束后,××基本没有打架行为,不再故意捉弄同学,很少发脾气,还主动去扫地、擦桌,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表现出色。辅导后能按时完成作业,对学习增加了兴趣。下课后常找同学们讨论,向老师请教。大家已看不到他懒懒散散的样子,他的多动行为也有了较好的控制,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常给大家惊喜。自信心增强,情绪稳定。自我意识明显增强,课余,大家常能听到他的歌声、笑声。恢复了中学生的天真、活泼,情绪比较稳定,日常学习生活基本上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
案例反思
一、对于心理不健康孩子的家庭,要不厌其烦地走访联系,宣传国务院、国家教委、全国妇联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家长教育行为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让家长明确父母的责任,多为孩子想想。用家长好的教育方法,典型事例,启发帮助教育不当的家长改变体罚和粗暴的方法,同学校的教育方法取得一致,互相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要帮助家长认识到对子女放任不管是违法,是罪过,不配为人之父母。启发他们当父母的良知,为子女作表率。
二、开通学校“心语信箱”。不能把有逆反心理孩子的问题简单归结于思想品德问题,实际上好多逆反心理孩子的问题也是心理障碍的问题。什么钥匙开什么锁,心理障碍,只能用心理疏导方法来解困忧,让他们沿着健康的心理发展,所以将逆反心理孩子的教育问题研究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开设“心语信箱”,开展“心理咨询”,肯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的地方。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即使对小孩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其结果是,中学生阶段不少学生对家长采取的能骗就骗,能瞒就瞒,结果受害的是学生,心灵情感必然不健康。
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1)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
(2)以身作则,率先示范。
(3)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
(4)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爱之则宠,恨之则打。
(5)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6)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四、教师要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在:一是要了解他们,关注学生的言行,加强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找到自我,获得自信,学会感激;二是要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不因美丑、贫富、学习成绩的好坏、进步与落后、个性的差异而有所折扣;三是要宽容学生,正确对待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对于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要耐心的帮助,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严格批评,热心开导,不能讽刺与挖苦,不能使用“心灵的鞭子”,伤害学生的自尊。
在对心理不健康学生的教育中,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好学生,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做人的道理,还要从生活上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用爱心启迪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健康成长,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美国教育家约翰・伯拉迪诺的文章《如何帮助单亲家庭学生》
2、《四川教育》文章《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及教育对策》
3、《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疗治”浅探》
篇9
本书作者罗家永,厦门市首位心理学科带头人,湖里区中小学心理名师工作室成员,厦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成员。福建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编委,主持市级课题《师生大课间心理拓展训练》。多次承担省、市、区心理公开课任务,创编多支团体心理手语舞并在众多场合进行展示交流,深受一线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好评和欢迎。是国内最早把拓展训练结合到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去的践行者之一。曾今参加过罗家永老师的培训,觉得他所教授的课堂很有乐趣,很轻松、愉快。于是对他所出的这本《心理拓展游戏270例》非常感兴趣。
读了《心理拓展游戏270例》这本书才了解,本书所收集的270个心理拓展游戏,根据形式、目的和效用的不同,分成了八个主题,分别是热身游戏、趣味游戏、挑战游戏、合作游戏、沟通游戏、思维游戏、信任游戏、心灵游戏.分类全面、科学,游戏各环节的设计完整、实用,每个游戏都包含了以个几个基本环节:活动目的、场地材料、活动时间、适合人数、游戏规则、讨论要点、注意事项、点睛之笔.虽然这本书上都是有关心理方面的游戏,但是很多游戏都适用于体育课堂当中。
这本书是面向中小学教师、班主任、心理辅导师的教师教育读物,是关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类指导手册。全书精选270个体验式心理拓展游戏进行详细阅读,旨在便于教师开展游戏辅导,易学易用。《心理拓展游戏270例》以游戏为主,每一个游戏的活动目的、场地材料、活动时间、适合人数、游戏规则、讨论要点、注意事项、点睛之笔都写得非常详细,我们可以结合学校的场地,人数,器材来选定游戏,每一个游戏都有新颖之处,很多游戏度适合于教室。解决了室内体育课一大难题。
心理拓展游戏活动,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先进课堂活动形式。这些活动形式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主体性,强调学生全员参与,开放型的课堂组织,民主化的师生关系,生活化的亲身体验,发展性的课堂评价,和谐统一的三维目标,无处不流淌着新课程改革的新鲜血液。学生在这些具有一定趣味性、挑战性、寓意性的活动中,或群情振奋激昂,或不禁泪流满面,或内心跌宕起伏,或身疲神清心暖,或于激辩中展现真实自我,或于焦灼后突感心情明朗。它弱化学科本位,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体系整合,加强课程内容与班级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乐于探究、手脑并用,在团体动力作用下实现发展、预防、教育三大功能。
这些游戏大多都是培养孩子如何团结合作、信心勇气、沟通表达、信任理解、鼓励欣赏、坚持不懈、责任承担、感恩行善等能力素质,实现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目标。
其中毛毛虫爬行赛这个游戏,给我的启发很大。首先,这是需要小组合作的活动,通过活动,可以体验小组合作的快乐;其次,增进小组协作配合,培养合作意识;第三,感悟人际间的磨合;最后,学会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放弃、勇于进取的精神。
我想,如果给孩子组织这样的游戏,在游戏后,孩子们应该会有如下的体会:
1、要善于学习他人的好方法,不要盲目照搬;
2、活动开始会有摩擦和困难,练习之后就会好很多,同学们需要磨合才能有默契;
3、无论成绩如何,坚持下来就是做好的。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无论以后的成绩如何,只要尽心了努力了就问心无愧了;
4、智慧+勇气+信心+努力=成功!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用自己学到的一点感悟,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我想会收获不一样的效果。通过这次完整地读了一本书,自己收获颇多,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以后也将逐步培养这种爱读书的习惯,争取让自己的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天山明德小学:江琴 于2019年2月20日
附摘录:
序
叶一舵
篇10
:郑局长您好。回归生命发展的本质是教育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泉州的生命教育日臻完善和成熟,不仅成为这座教育强市的闪亮名片,而且以其超前的姿态和取得的切实成效成为我国生命教育界的一朵奇葩。请谈谈您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和泉州在此领域进行的探索和实践。
郑文伟:十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而后者无疑是德育主要解决的问题。所谓德育,是一个范畴很大的概念,但就其本质而言,就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理念,也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我市系统地、有组织地开展生命教育是在2007年10月。那年,全市非正常死亡的学生人数较多,特别是诸如学生自杀之类的恶性事件,引起我们对青少年学生生命状态的关注和深入思考,开展生命教育刻不容缓。于是我们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命教育的通知》,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生命教育涉及方方面面,我市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主要突出三个方面的内容:生命的缘起。对孩子提出“我从哪里来”的问题给予正面科学的回答,告诉学生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爱的结晶。个体生命既是前人的生命延续,同时又要通过后代才能延续下去,这就注定了每个生命对家庭乃至家族负有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生命的特点。生命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要让学生明白,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一分子,每一个生命都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具有人的本质规定性,才能够得到生存和发展。生命的价值。人只有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快乐、尊严与宝贵,这样的人生也必定是精彩动人、富有意义的。
因此,生命教育始于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其最终的落脚点是让生命更精彩,即实现人的生理(自然属性)、心理(社会属性)和灵性(精神属性)的完满统一,实现人的生命长度、生命宽度和生命高度的统一,最终共同凝成人的生命亮度,教会学生做一个大写的“人”,引领学生过一种完整幸福的生活。
全面开展生命教育活动以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推动生命教育从内容、形式、方法上逐步完善,实现了从应对特殊事件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转变。立足于平时,既实现全覆盖,又特别关注特殊群体;既注意校内教育,又注意校外教育;既通过德育课普及,又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家庭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外来工子女教育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丰富了生命教育的内容,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保障生命教育落到实处。尤其是按照“平等、融入、成才”的理念做好外来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工作。每年暑假组织外来工子女夏令营,为外来工子女免费办理借书卡,评选优秀外来工子女,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泉州,在泉州健康成长。
身心要和谐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一把护心伞
:道德存在于关系之中,而人与生命之间也是一种关系,所以人与生命之间同样有道德可言。生命教育除了要面对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必须将人与生命之间的关系纳入其中。在这方面,泉州是以什么为突破口,具体又是如何操作的呢?
郑文伟:人与生命的关系包括人与自己生命、人与他人生命以及与他类生命之间的关系。生命教育最核心的意涵就是对生命的关爱。从教育的视角来看,培养身心健康的人则是关爱生命的基本要义。对于人与生命之间的关系,我们选择了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突破口,将其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成立机构,搭建立体心育网络。由市文明办和教育局联合批准成立了服务未成年人的公益性、系统性、专业化、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职能机构—“泉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并确立了57个覆盖沿海县市和山区县的心理辅导站和103所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配齐师资和设备,服务师生和家长;在“泉州德育网”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绿色通道”专栏和“网上心理在线”,通过网上互动平台和热线电话为学生及其家长解疑释惑,构建起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加强培训,打造专业心育队伍。坚持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多次组织各实验校心理健康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其它教研活动;每学期定期安排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进行学习和教研;不定期开展听评课、交流活动;聘请省内外专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并通过组织讨论交流、参观考察、课题研究等措施,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真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把护心伞。
创新形式,保持持续心育活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面向全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和发展性,根据新形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有效地采取活动的形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人格完善,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每年都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评选活动,优秀课例录制成DV在泉州德育网上进行展播;建立泉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通过面询、团体辅导等方式,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专业的免费心理咨询,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各县(市、区)教育局创新形式,根据本地各校实际精心组织开展了许多方式多元化、内容丰富化、方法人性化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心灵交汇的平台,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注重宣传,营造健康心育氛围。与泉州广播电台合作录制“关爱生命”系列心理专题节目,开设“生命教育大家谈”专栏;在每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月”,积极利用广播、网络等阵地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海峡都市报》开展心理健康进校园报告会、座谈会;发挥家庭教育讲师团的作用,开展家庭心理咨询、家教联系卡等多种教育方式,共同探讨学生的心理教育。
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经验,但还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推动其实现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教育不是独轮车
莫让家长成为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
:“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泉州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学校教育引领家庭教育,走出了一条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社会为依托的新型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成效显著。请您分享下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郑文伟:“教育不是独轮车,也不是单翼鸟”,作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延伸,家庭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市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宗旨,本着“积极牵头,调动各方力量;高举旗帜,抓住育人根本;着眼实际,服务每个家庭”的基本原则,努力构建“多元一体”的大教育格局,使家庭教育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谈不上经验,以下几个方面或许可以给其他各地提供一些参考。
制定家教规划。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全市整体工作布局,实现系统性、整体性和有效性。首先是整体规划,启动全市家庭教育“五个一百”工程建设,成立108所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实验校,并为百名讲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其次是督导,督促全市总体规划和团体会员单位规划的制定和落实;督促城乡、中小学的家长学校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督促中小学校抓好家庭教育,使之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同步推进,推动家庭教育工作有目标、有步骤地向前开展。
开办家长学校。下发文件,全面规范和管理家长学校的开办和运行:一是强化对家长学校的管理责任。指导各县(市)、区成立了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宣传和普及家教知识。二是实施中小学家庭教育五个一百(即建立百所家庭教育实验校,培训百所家庭教育讲师、开展百场家庭教育报告会、制作百部家庭教育视频、征集百个家庭教育案例)工程,引领全市家长学校步入组织建设网络化、工作程序规范化、管理方式制度化、人员配备严格化、工作操作标准化的良性运转轨道。
注重宣传培训。积极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家教知识,在家庭教育的宣传、培训上下功夫,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经常性地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邀请专家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宣传和培训;在“泉州德育网”开辟“爱的智慧”家庭教育网络课堂专栏,使优秀的家庭教育讲座进入每一个家庭;联合民生银行泉州分行举办每月一次的“家庭教育大讲堂”,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与《泉州晚报》合力推出“家庭教育大讲堂”专栏,邀请各界人士畅谈家庭教育方式,推广成功经验,深得广大家长的好评。
建设师资队伍。按照专兼结合、素质较高、覆盖面广的要求,全市组建了一支以在职教师为主、退休教师和“五老”人员为辅的相对稳定的家长学校教师队伍。教育系统积极开展师资培训活动,大力提高家长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比如,2012年暑假,我们对一百名家庭教育讲师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家庭教育讲师的素质,以其专业素养指导全市家长学校的教研工作和家庭教育工作。
完善工作措施。不断完善工作措施,主要做到落实计划与开展调研相结合、阵地建设与形式创新相结合、知识普及与网络传播相结合:在落实全市家教工作规划的同时,针对热点和倾向性问题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及时指导各县(市)区家庭教育工作,推动家庭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指导各县(市)区以创建家长学校为载体来抓阵地建设,通过亲子互动、家校互访等形式,推动家庭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借助我市德育网络平台家教信息,首创国内面向广大家长的《3G德育手机报》,向家长普及具有可读性和实用性教育知识和资讯,极大地提高了家长做好家庭教育的信心和能力。
占领网络阵地
信息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突围之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正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它给教育界带来的不仅是教育手段的变革,更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我在您前面的介绍中总结出一个关键词—网络育德。请问,泉州在搭建网络育人平台、推进德育现代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郑文伟:青少年对网络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他们在网络空间里可以毫无约束地挥洒自己的个性,在网上可以体验到各种人生角色的酸甜苦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但如何发挥其优势为德育服务恰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泉州德育网
我们于2004年4月28日正式开通了泉州德育网,努力将其打造成为青少年学生乐于接受的德育信息综合平台。宣传教育平台。泉州德育网自开通以来100多所学校在泉州德育网建立子网,及时转发各级德育文件精神、省内外德育信息资讯、上传爱国主义影片,形成良好的网络宣传教育氛围。交流学习平台。“校本德育课程”“校报展示”等栏目,为各学校提供“互学互助、争先创优”的交流平台;《泉州德育》杂志电子版,让教师在“你说我说大家说”栏目中评论与争鸣;“校园小记者”“班级网页”等栏目,提高学生的网络语言素养;“网上家长学校”“社区教育”等栏目,使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网上凝成一个有效的德育整体。沟通互动平台。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网上祭扫英烈、“中小学生生命教育大家谈”等主题实践和专题论坛,让大家更加了解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举办网页设计、诗歌创作、邮票设计等网络比赛,新颖的方式使同学们踊跃参与,乐在其中;设立教育思想大讨论窗口,征集意见和建议,使网络德育更加深入人心。创新服务平台。开辟网络特色版块,丰富德育文化:“网上素质拓展夏令营”“网络读书节”吸引学生参加丰富、绿色的德育活动;“地震知识展览馆”“科普之窗”“闽南文化”形成网上展览馆,拓展学生视野;“青少年学生网上读书”“好书推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德育成果展示”和“网上德育文化活动”展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成果,不断增强网络德育基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泉州中小学网上心理在线
我们聘请22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建立网上工作室,设立专题网页,让家长、学生了解心育知识,进行网上心理咨询辅导,报道心理健康活动新闻,交流心理健康实验学校经验。由心理专业教师为学生答疑释惑,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3G德育手机报》
全国首创面向广大的家长的《3G德育手机报》,每星期二、四、六以彩信形式发送。开设教育大视野、一句话新闻、教养心得等可读性强、家教知识丰富的栏目。从2011年元旦创刊以来,共发刊400多期,引导家长掌握家教知识和方法,理解并支持学校德育工作。
网上德育培训学校
我们邀请国内知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将教学视频放在网上,到目前为止,已有一百多部视频上网,供大家下载学习。通过网上培训,为广大德育工作者、班主任开展学习德育理论、加强科学管理,提升了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我市德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生产力,由“一网”“一线”“一报”“一校”所组成的“四个一”的建设将网络时代的德育前沿“一网打尽”,为我市教育在全社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于无痕处育人
整合文化和历史资源涵养教育品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德育只有如此这般方能触及人的心灵。因此,呼唤文化自觉、文化立根、文化育人,应当成为当代社会和当代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神圣使命。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也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请问,泉州在开发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发挥地域优势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郑文伟:文化本来就是内在于教育的,文化育人就是教育题中应有之义。可曾几何时,教育却与文化渐行渐远。文化是比知识、技艺、制度等更加重要,但又通过它们彰显出来的人类生活得以安身立命的精神之“根”。文化育人的魅力就在于它对人心的影响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人们心理结构中的集体无意识,影响至深至远。
泉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大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核心区和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南音、南戏、南少林、南建筑、南派工艺,构成了泉州独具特色的“五南”文化。为了凝聚泉州传统与历史文化的神韵,使师生共同沐浴其中,耳濡目染,行以成之,我市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创新载体,着力整合文化和历史资源涵养教育品质。
培育学校精神,营造良好校风。把泉州人爱拼敢赢、坚韧不拔、侨乡赤子爱国爱乡的情怀等当地优秀的精神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一是用校训凝聚人。开展“校训征集”活动,引导学校提炼校训,使校训成为学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二是用师德感化人。通过开展“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三是用典型激励人。开展“先进班集体”“学雷锋班级”“美德少年”“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激励学生成长成才,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未成年保护法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