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社区管理的行政化色彩较浓
街道、居委会是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基层组织,在城市社区管理中,它们继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
政府在街道设置办事处,通过办事处来管理各种事物。街道办事处处于政社不分状态,它作为政府行政机构的最基层组织,既是行政管理主体,又是社会管理主体,成了一个全能型组织。它由于承当过多的行政管理职能,过大的工作量,导致其无法减轻政府的社会管理负担,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社会管理职能,更无法满足社区成员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此外,居民群众自治组织的居委会,其工作方式的行政色彩仍然较浓,居委会是受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必须得服从街道对日常工作的安排,终日忙于繁琐的具体事务,行政工作负担过重,无力在社区利益主体的矛盾冲突中发挥协调作用。这些必然导致居委会协调作用缺失,弱化了居委会的管理职能,降低了管理效能。
2.社区管理的组织力量还较薄弱
目前,在社区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来源、基本设施等方面都与其承担的职责任务不相适应。有些工作区政府没有设置相应的机构,无法履行管理职能,即使有设置机构但人员以及设备力量都较薄弱,使任务的完成大打折扣。街道办事处本应为辖区居民排忧解难,但由于其权力小,无法完全行使政府职能。所以,在城市社区管理上,责、权、利很难相互统一,执行部门有权执法但却无法直接把法律落实到社区,而街道和居委会虽然能做到但又缺乏相关的权力,导致相互配合不到位,工作效率低,条块之间推诿扯皮,这些必然制约了街道和居委会社区管理职能的发挥,影响了社区管理的成效。
3.街道办事处在社区管理中的职能不明确
街道办事处作为城市社区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理应履行一部分行政职能,但目前在社区管理的具体操作中,街道却对自己社区管理的职能不明确,集行政、执法、街道经济发展等任务于一身,使它从派出机构转变为综合性机构。由于街道无法承受繁杂的社会管理事务,只能是把自己的部分职能转移到居委会身上,使居委会不得不承担了一部分行政职能,而自身的自治管理功能日益减缩。这最终必然导致街道无法充分发挥其综合管理职能,管理效能下降,而管理成本却大大提高。
4.社区管理缺乏统一的相关法律法规
城市社区管理应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目前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少之又少,以致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界定,不利于社区管理,使许多本来应该属于政府、企业、社团的事物却往往由社区来做,目前也没有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对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进行规范管理,使其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5.社区管理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
社区管理需要一整套规范的管理制度,但目前在实际运作中社区管理制度却欠规范,街道办事处对自身的管理范围未有明确的制度界定,导致无权管理甚至越权管理,而且到目前为止,社区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也尚未建立条块结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导致一些管理部门权力高度集中,无法从制度上对其管理质量和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和惩处。
6.社区管理人才匮乏
目前,社区居委会的管理人员大多是老人和妇女,管理能力薄弱,已不能适应社区管理工作的要求,虽然这些年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应聘到居委会工作,但仍是杯水车薪。所以,目前迫切需要文化层次较高,拥有现代社区管理和市场经济知识或相关专业的人才进入社区管理层。这是当前城市社区管理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解决我国城市社区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不断健全和完善城市社区管理。主要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理顺各方关系、明确各自职责
理顺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三者的关系。区政府应履行对社区全面领导的职能,而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就管好自己该管的事,比如对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街道经济发展等行使相应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的行政管理职能,对于不该管的事则转移出去。同时,在环境卫生和保护、园林绿化、市容市貌等方面也应行使综合执法职能。社区居委会作为最基层的城市社区组织,其对社区管理具有义不容辞的职责,所以要加强居委会的自身建设,由于它既不是一级政权,也不是行政性单位,不具备行政性的指挥和制约手段,在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是靠自己组织的凝聚力和社区居民的自觉参与。在日常工作中,要关心和解决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靠居民自身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履行居委会的服务职能。只有这样,才能理顺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三方面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
2.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生活环境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加强交通、卫生、环保、绿化等市容环境的综合管理,通过各种方式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使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并且为居民创造和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要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改善社区的环境质量,为社区居民的安家乐业创造一个优美、清新和愉快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空间,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要培养新型社区管理人员
为了适应现代社区管理的要求,必须加强对社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街道和居委会的干部提高对现代社区管理和服务内涵的认识,更新观念,转变思维。与此同时,应注重培养新型社区级干部,可以考虑向社会公开招聘基层干部进入街道、居委会任职,在工作和实践中学习和锻炼,同时,招聘大专以上毕业生,充实到街道和居委会,提高街道和居委会人员的文化层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城市社区管理的质量,满足社区居民不断提高的对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的要求。
4.利用多种宣传形式,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的各种活动
要利用多种宣传形式,以正确的指导思想引导群众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如开展社区健身工程,在社区设置健身场所,组织各种健身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同时,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配合开展各种有益身心的文娱活动。此外,对社区内的老年人,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建设和完善老年活动室,让社区内的老人老有所乐,安度晚年。从方方面面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5.加强社区管理的法制建设
社区的正常运行需要法制建设作为前提和基础,社区管理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法规。所以,为了使社区管理能够有序地开展,必须建立、健全有关社区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对社区进行管理。首先,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制定一些配套的制度;其次,街道办事处的行政执法人员必须严格执法,这是社区管理法制化的保证,也是社区管理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6.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在社区管理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因为人是社区的主体,社区管理必须围绕人这个中心来展开。所以,在社区的日常管理中,必须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而且一定要把社会效益摆在首要位置,比如,重视社区的环境卫生、医疗保健、安全保障、社会服务等建设,使社区居民真正感受“社区是我家”,对社区拥有归属感,并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参与社区的管理与建设,共同建设美好社区家园。
参考文献:
[1]熊琴:城市社区管理问题研究综述,社区管理2006年第8 期.
[2]王育:探索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城市社区管理,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篇2
关键词:城市社区;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城市社区管理中的问题及若干建议
收录日期:2012年3月26日
城市社区是在城市中的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成为人民群众生活安居乐业的生活基地,社区管理也已成为城市管理的重心。20多年来,虽然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已取得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管理方式的影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城市社区管理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管理的行政化色彩较浓。街道、居委会是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基层组织,在城市社区管理中,它们继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
政府在街道设置办事处,通过办事处来管理各种事物。街道办事处处于政社不分状态,它作为政府行政机构的最基层组织,既是行政管理主体,又是社会管理主体,成了一个全能型组织。它由于承当过多的行政管理职能,过大的工作量,导致其无法减轻政府的社会管理负担,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社会管理职能,更无法满足社区成员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此外,居民群众自治组织的居委会,其工作方式的行政色彩仍然较浓,居委会是受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必须服从街道对日常工作的安排,终日忙于繁琐的具体事务,行政工作负担过重,无力在社区利益主体的矛盾冲突中发挥协调作用。这些必然导致居委会协调作用缺失,弱化了居委会的管理职能,降低了管理效能。
2、社区管理的组织力量还较薄弱。目前,在社区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来源、基本设施等方面都与其承担的职责任务不相适应。有些工作区政府没有设置相应的机构,无法履行管理职能,即使有设置机构但人员以及设备力量都较薄弱,使任务的完成大打折扣。街道办事处本应为辖区居民排忧解难,但由于其权力小,无法完全行使政府职能。所以,在城市社区管理上,责、权、利很难相互统一,执行部门有权执法但却无法直接把法律落实到社区,而街道和居委会虽然能做到但又缺乏相关的权力,导致相互配合不到位,工作效率低,条块之间推诿扯皮,这些必然制约了街道和居委会社区管理职能的发挥,影响了社区管理的成效。
3、街道办事处在社区管理中的职能不明确。街道办事处作为城市社区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理应履行一部分行政职能,但目前在社区管理的具体操作中,街道却对自己社区管理的职能不明确,集行政、执法、街道经济发展等任务于一身,使其从派出机构转变为综合性机构。由于街道无法承受繁杂的社会管理事务,只能是把自己的部分职能转移到居委会身上,使居委会不得不承担了一部分行政职能,而自身的自治管理功能日益减缩。这最终必然导致街道无法充分发挥其综合管理职能,管理效能下降,而管理成本却大大提高。
4、社区管理缺乏统一的相关法律法规。城市社区管理应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目前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少之又少,以致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界定,不利于社区管理,使许多本来应该属于政府、企业、社团的事物却往往由社区来做,目前也没有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对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进行规范管理,使其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
5、社区管理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社区管理需要一整套规范的管理制度,但目前在实际运作中社区管理制度却欠规范,街道办事处对自身的管理范围未有明确的制度界定,导致无权管理甚至越权管理,而且到目前为止,社区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也尚未建立条块结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导致一些管理部门权力高度集中,无法从制度上对其管理质量和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和惩处。
6、社区管理人才匮乏。目前,社区居委会的管理人员大多是老人和妇女,管理能力薄弱,已不能适应社区管理工作的要求,虽然这些年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应聘到居委会工作,但仍是杯水车薪。所以,目前迫切需要文化层次较高,拥有现代社区管理和市场经济知识或相关专业的人才进入社区管理层。这是当前城市社区管理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不断健全和完善城市社区管理。
1、理顺各方关系,明确各自职责。理顺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三者的关系。区政府应履行对社区全面领导的职能,而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应管好自己该管的事,比如对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街道经济发展等行使相应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的行政管理职能,对于不该管的事则转移出去。同时,在环境卫生和保护、园林绿化、市容市貌等方面也应行使综合执法职能。社区居委会作为最基层的城市社区组织,其对社区管理具有义不容辞的职责,所以要加强居委会的自身建设,由于它既不是一级政权,也不是行政性单位,不具备行政性的指挥和制约手段,在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是靠自己组织的凝聚力和社区居民的自觉参与。在日常工作中,要关心和解决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靠居民自身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履行居委会的服务职能。只有这样,才能理顺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三方面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
2、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完善生活环境。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加强交通、卫生、环保、绿化等市容环境的综合管理,通过各种方式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使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并且为居民创造和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要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改善社区的环境质量,为社区居民的安家乐业创造一个优美、清新和愉快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空间,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要培养新型社区管理人员。为了适应现代社区管理的要求,必须加强对社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街道和居委会的干部提高对现代社区管理和服务内涵的认识,更新观念,转变思维。与此同时,应注重培养新型社区级干部,可以考虑向社会公开招聘基层干部进入街道、居委会任职,在工作和实践中学习和锻炼,同时,招聘大专以上毕业生,充实到街道和居委会,提高街道和居委会人员的文化层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城市社区管理的质量,满足社区居民不断提高的对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的要求。
4、利用多种宣传形式,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的各种活动。要利用多种宣传形式,以正确的指导思想引导群众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如开展社区健身工程,在社区设置健身场所,组织各种健身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同时,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配合开展各种有益身心的文娱活动。此外,对社区内的老年人,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建设和完善老年活动室,让社区内的老人老有所乐,安度晚年。从方方面面来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5、加强社区管理的法制建设。社区的正常运行需要法制建设作为前提和基础,社区管理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法规。所以,为了使社区管理能够有序地开展,必须建立、健全有关社区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对社区进行管理。首先,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制定一些配套的制度;其次,街道办事处的行政执法人员必须严格执法,这是社区管理法制化的保证,也是社区管理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6、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在社区管理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因为人是社区的主体,社区管理必须围绕人这个中心来展开。所以,在社区的日常管理中,必须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而且一定要把社会效益摆在首要位置,比如,重视社区的环境卫生、医疗保健、安全保障、社会服务等建设,使社区居民真正感受“社区是我家”,对社区拥有归属感,并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参与社区的管理与建设,共同建设美好社区家园。
主要参考文献:
[1]熊琴.城市社区管理问题研究综述.社区管理,2006.8.
篇3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区管理;问题;对策
一、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管理体制还不健全
建设和谐城市社区首先要解决社区管理体制的问题。我国的社区治理主体单一,政府组织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垄断社区所有的资源,这一问题在大多数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中都普遍存在着,其特征为行政主导、政府干预过多。但由于受“政社不分”传统体制的影响,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职能不明晰,这样就导致了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动力不足,社会组织很难正常发育。
(二)社区成员参与不足,自治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的社区自治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社区自治组织行政化色彩浓厚。二是社区成员缺乏自治意识,社区参与普遍不足,影响了社区自治工作的推进。这主要是针对社区居民、驻社区单位成员和社区中介组织而言的。他们所参与的往往是一些由政府设计的项目,所谓参与也多是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由于参与渠道不畅,社区成员的力量也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其社区归属感较弱。
(三)社区服务主体单一,服务内容不能有效满足居民的需求
从整体上看,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服务主体单一。健全的社区服务体系,其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基层政府组织、居民自治组织、社区专业服务组织,还要有社区志愿者组织、社区中介组织及其他民间组织等非政府组织。但由于非政府组织缺乏独立性,资金、资源有限,整体实力不强,在参与社区服务时势单力薄,未能有效发挥服务主体的作用,导致城市社区服务主体单一。
(四)诸多因素制约社区文化建设
由于我国社区文化建设起步较晚,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已成为阻碍社区文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城市社区文化发展面临困境,甚至影响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另外,社区教育形式单一、教育内容无法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也是社区文化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在制约社区文化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人才资源匮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解决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途径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要求,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结果,也是克服当前社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客观需要。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在现有体制基础上,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一)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实现社区多元治理
城市基层政府要转变职能,解决“越位”、“缺位”的现象。就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而言,政府应通过转变职能,按照“政社分开”的原则理顺与社区的关系,使政府行政和社区民主自治有效结合、协调发展。要明确街道、职能部门必须独立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责,政府部门把该由自己管理的事情管好,不推给社区。城市基层政府组织要将涉及社区公共事务的社会工作(如社区保障、环卫清扫、计划生育、社区服务、群众文化等)从行政职能中分离出来,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移交给社区去办。要淡化社区管理的行政色彩。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社区自治组织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切实承担起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责任。要进一步发展社区中介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二)完善城市社区自治,促进社区居民参与
要理顺政府部门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多指导、多协调、多服务,该由政府职能部门负责的工作不要推给居委会,以减轻居委会工作负担。社区居委会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引导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上,增强社区自治能力。要坚持扩大基层民主,不断完善社区群众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居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激发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在文明社区创建中的主力军作用。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到社区的发展,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首先要培育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拓宽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渠道,做到“大家的事情大家议、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居委会等组织的作用始终是有限的,社区中介组织的存在有利于加强沟通,整合利益,促进居民参与。
(三)完善城市社区服务,创新社区服务机制
在当前的社区管理中,要完善社区服务首先要促进服务主体的多元化,特别是要大力培育社区中介组织等非营利性组织。通过制订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使非政府组织获得合法地位和法律支持。要为非政府组织从事社区服务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财政支持可以体现在资金、项目、场地、税收等方面,这样能够吸引更多的非政府组织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政府也要加强非政府组织的能力建设,提高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服务方面的能力。要发挥社区居委会等社区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骨干作用,这是完善城市社区服务的重要保证。社区居委会在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时应将重点放在积极引导社区居民为社区困难群体提供公益方面。
篇4
关键词:城市社区;学前教育;挑战;对策
随着幼教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学前教育的市场需求便随之不断扩大,从而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幼儿的学前教育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在发展尚未成熟的阶段势必面临着各项考验,在没有得到针对性解决的情况下便可能对幼教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我国城市社区学前教育面临的挑战
1.城市社区学前教育管理区域性发展不均衡
当前,我国部分城市在社区学前教育工作这一板块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管理上较为松散,并未真正纳入政府管理范畴之内,从而造成各项管理机制的相对缺乏,各部门之间也缺乏足够的协调性,不利于整体性的均衡发展。例如,部分城市对于亲子园管理的权限仍然缺乏明确性,且教育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相互协调,对于各项职责的分配仅限于口头指导,并未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导致社区学前教育工作整体发展力量相对薄弱,形成了区域性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2.教育资源短缺
城市社区学前教育资源的短缺,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①早教机构相对缺乏,在边缘社区及城市社会变迁中形成的“自生区”在非营利性早教基地这一板块仍处于相对缺乏的状态,导致上述区域的幼儿难以获得充足的早教资源。除此之外,在部分城市中,真正由社区进行建立与管理的学前教育机构仍处于空白状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实际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②在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部分城市的幼教机构普遍处于“高收费、高门槛”状态,导致低收入及流动人口家庭的早教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形成了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就当前全国教育经费投入现状而谈,地方政府在幼儿教育这一板块的资金投入力度在近年来虽有所提升,但仍然难以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亲子园是主要以有偿服务为主的机构,在专项经费难以得到有效满足的情况下,便不得不面向家长收取高额费用,才能够得以维持生存。在这样的情况下,亲子教育机构的投入与运营便会处于相对失衡的状态,形成了幼教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短板。4.部分私立机构存在相关问题随着我国早教市场的日益扩大,一些私立的早教机构应运而生,为学前教育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私立早教机构质量良莠不齐,存在的一些相关问题也逐渐形成了早教工作中的隐患。
二、城市社区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对策
1.对学前教育的合作化管理模式进行进一步探索
合作式管理是当前各国社区学前教育管理的主要趋势,由国家、社区、家长等群体组成志愿者,开展网络支持项目的合作。就我国现阶段而谈,在学前教育这一板块需要加强政府统筹领导,以对其后期发展工作行程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除此之外,政府各部门还应制定出统一的管理机制,并进行协调的依法管理。
2.满足低收入及流动人口群体的早教需求
低收入群体及流动人口群体是我国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其能够接受相应的学前教育与国家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因此,政府在社会福利领域投入这一方面应适当加大投入力度,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教育服务设施,以确保早教机会的相对均衡。
3.推行多元化的学前教育投资体制
在学前教育这一板块,资金的投入力度直接与教育的质量成正比,因此,进一步扩充学前教育经费便显得至关重要。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可设立相应的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并根据财政收入的增加幅度来适当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对于运营困难的教育机构予以相应的扶持。除此之外,还应改变单一的投资体制,采用鼓励公民个人投资办园,以多元化的投资体制来为学前教育工作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4.加强对各类早教机构的规范管理
篇5
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医院、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及诊所等。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文件,每3-10万人左右设置一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每1万左右居民设置一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
一、城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现状
1.基本情况。县城共有23个社区,其中高新区19个社区, 开发区4个社区,总户数8.1万户, 总人数24.8万人。目前,高新区城区内政府办公立机构有:一所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一所三级乙等中医医院,精神病和皮肤病专科医院各一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三家;一所中心卫生院、1家区镇卫生计生所、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2.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供给情况。
海安高新区中心卫生院。位于县城凤山南路8号,占地面积16000m2,建筑面积20000 m2,为江苏省示范乡镇卫生院,是集医疗、预防、康复、保健、计划生育及社区公共卫生管理功能于一体的政府办公立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站。高新区19个社区,现有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复兴站、中大街站、新园站、闸东站、镇南站、二里站、星海站、海光站、新宁站、曙光站),其中:中大街站、闸东站、镇南站为政府提供房屋;星海站租用中心街道房屋,新宁站租用海安镇敬老院房屋,二里站租用私人房屋,海光站与新宁站合署办公;复兴站、新园站、曙光站为海安高新区中心卫生院提供房屋。其中:闸东、镇南、星海、复兴、新园、中大街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完成标准化建设并通过县验收。
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海安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医疗保健需求和海安县城市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一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健全,整体服务能力不强。目前县城高新区范围内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只有海安高新区中心卫生院一家;近年来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相继升为三级医院,而海安高新区中心卫生院因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医疗用房不足,仪器设备落后残旧,导致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县城区高新区范围内社区卫生服务站只有10个,且多数建设水平不高,社区卫生服务整体能力不强。中心街道4个社区,共42047人,只设有一个星海社区卫生服务站;黎明、洋港、旺池、育才4个核心区域无社区卫生服务站;海光社区卫生服务站因房屋危房目前与新宁站合署办公。导致多个社区内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获得质量与水平受到一定影响。
二是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及设备设施陈旧。曙光站仅114M2,达不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2015年海光站被鉴定为危房,至今未能落实房屋问题;中大街站存在严重白蚁,需要进行整体防治。10个服务站中大部分站标准化建设在2010年左右,当时配备的部分设备设施尤其是办公设备目前已经陈旧,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
三、对策建议
顺应海安县撤县建市的需要,结合我县县情,我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应按“补齐配强”的总要求,遵循“科学规划,整合资源,规模适度,满足需求”的基本原则。
(一)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责任
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责任主体和资金来源,要让责任主体切实担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责任。
(二)科学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
结合实际,制定我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进一步促进我县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服务可及性、资源利用效率。结合海安县城社区为民服务中心建设,本着方便城区居民的原则,一般每1万左右居民设置一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人数较少,低于五千的社区可合并设站;小区居民人数较多,达5000人或住户达2000户以上的可单独设置一个站。
篇6
[关键词]政府 涉农社区 志愿服务
中图分类号:D6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341-01
涉农社区,是指城市化进程中的演替式边缘社区,前身是政府主导的“农转非”社区。由于征地拆迁,这部分原先属于农村的村庄在短时间内迅速转变为城市社区。但大部分仍沿用着农村的政府管理方式。这些地区的志愿服务现状如何;志愿服务水平是否在城市化的过程得到提高;政府对这些涉农社区志愿服务的管理过程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应对,本报告将以徐州市的涉农社区为例着重探讨这些话题。
一、问卷调查情况
涉农社区居民中有42.9%的居民认为自己需要志愿服务。而高达36.6%的居民认为自己不需要志愿服务,剩下的则认为需不需要无所谓。可见涉农社区居民对于志愿服务的需求意识并不是很高。这是涉农社区志愿服务水平较低的一个很大原因。
有34%的涉农社区居民希望志愿服务带来的是“精神上的安慰”,而在“物质上的切实的帮助”仅仅占到了25.3%,还有28.5%的涉农社区居民说不清楚。因而可见,涉农社区居民对于志愿服务的需求主要还是精神方面的安慰。志愿服务组织对于涉农社区居民的精神上的服务仍可加强。同时,通过对志愿服务组织的访谈中了解到,他们提供精神方面的帮助多集中于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而忽视了人数在涉农社区中占相当比例的广大青少年、妇女的精神文化需求。因而在这一方面志愿服务组织仍可以有所作为。不过看下面一道题可能对于涉农社区居民的需求情况又会有新的了解。
下面,关于政府是否应该引导志愿服务的问题。
有81.4%的居民认为政府“应该对志愿服务进行引导”。仅有4.8%的居民反对政府对志愿服务的管理。结合下一道问答题“请您谈一谈您了解的政府关于志愿服务的政策有哪些?您认为这些政策有没有效果?”的回答上,400位被调查者,大多数没有填,或者填的“不太清楚”仅有不到10位回答了这个问题,回答的多为“政策还好,但是执行不力”,“村民没有享受到政策优惠”等。可见,涉农社区的居民虽然认同政府管理和引导志愿服务,但是对于目前的政府管理引导志愿服务的情况并不是很满意。
以泉山区申请微公益创投项目为例(微公益创投是微公益领域的创业投资,它是指企业或基金会为创业过程中的社会企业注资,帮助其成功创业,并通过投资间接地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公益创投在运作方式上类似商业投资行为,它与商业投资本质的区别在于其投资目标的非营利性:微公益创投不要求回报,或者将投资回报继续用于公益事业)。泉山区51家志愿服务组织申请到了微公益项目,每个项目可获得资金2000到10000元不等,而涉农社区提出申请的只有不到10家。因而涉农社区的志愿服务组织在资金上相对于城市社区的志愿服务组织要缺乏很多。同时,政府对于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仍待完善,尤其是在激励机制的运行实施上仍有很多困难。
二、主要观点
通过调查,本报告形成以下主要观点:
1. 多数涉农社区居民接受志愿服务的数量不多,对于志愿服务的理解认识不足。
2.多数涉农社区居民对于志愿服务的需求意识仍有待提高。
3.多数涉农社区居民在经济上的困难要大于精神上,但是希望志愿服务组织能够提供精神上的帮助。
4.志愿服务组织服务对象有所局限,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妇女的志愿服务需求被忽视。
5.多数涉农社区居民对于志愿者持一种满意和欢迎的态度,但是对于志愿服务的现状并不是很满意。
6.多数涉农社区居民也认为政府应该管理引导志愿服务,但是对于政府管理引导的具体政策并不是很了解,也很难提出建议。
7.多数涉农社区在志愿服务方面相比于城市社区在资金政策支持方面没有优势。
8.区政府管理涉农社区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在志愿服务宣传、资金支持、绩效评估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三、对策探讨
1.对于涉农社区居民对志愿服务的了解不足的问题,政府可以将资金更多地用于对志愿服务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志愿服务的目的、意义与精神,进而也可以提高涉农社区居民对于志愿服务的需求意识。
2.对于涉农社区居民接受志愿服务的次数比较少的问题,政府可以引导志愿服务组织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努力提高志愿服务的受众,不局限于固定的群体,让更多的人接受志愿服务,让更多的群体得到志愿服务的帮助。
3.调查发现涉农社区居民对于志愿服务的态度与政府在居民中的形象密切相关,若想提高涉农社区居民对志愿服务的认同与需求意识,提高政府本身的形象非常重要。同时志愿服务水平的提高对于提高政府形象也是十分有好处的。因而对于政绩比较突出,群众满意度较高的政府可以抓住机会,进一步提高涉农社区志愿服务水平;而对于群众满意度比较低的政府也可以通过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塑造政府形象。
4.政府可以在涉农社区的志愿服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培育志愿服务者、引导志愿服务者成为志愿服务组织。同时也可以将志愿服务组织的志愿服务规范化,合理分配志愿服务资源,将管辖地区内的志愿服务资源形成一个规范的系统,有序引导。努力使其覆盖全区,减少重复服务这种浪费志愿服务资源的情况。
5.对于涉农社区居民的需求与志愿服务组织提供的服务不一致的问题,政府可以在引导志愿服务组织主动提供服务的同时鼓励涉农社区居民自己联系志愿服务组织。将涉农社区居民的需求状况给志愿服务组织,同时也将志愿服务组织能提供的服务以及其联系方式、地址公布给居民,方便其自主联络。
6.政府可以在建立统一完善的志愿服务评估标准上多做些努力。充分考虑志愿服务行为的公益性、非营利性,通过完善绩效评估更好地激励涉农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
四、结语
志愿服务作为新生事物,是伴随经济发展,人们需求日益多样化而来的。在社会发展中,对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而涉农社区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演替式边缘社区,在各方面的城市化过程中,志愿服务水平的提高对于解决涉农社区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本次调研表明,政府在涉农社区志愿服务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政府只有更加规范化地管理引导,加强对涉农社区志愿服务的重视,涉农社区的志愿服务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新亮,王英,肖立新.青年志愿者行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10)
[2] 谭建光.和谐社会需要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志愿者事业现状、问题与对策调查报告[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7(09)
[3] 张勤.我国志愿者组织在推动社会建设中的独特作用[J].学习论坛. 2011(11)
篇7
关键词:城市;社区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社区主要是指任何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之间形成的共同体,随着当前城市的发展,社区成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当前中国的城市管理都是以社区为基础开展的。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社区管理所暴露的问题逐渐增多,作为城市的单位,社区发展也成为衡量城市治理的基本标准。
1 哈尔滨城市社区管理的现状
2000年,哈尔滨市的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城市社区建设上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截止到2014年,哈尔滨共有城市街道办事处111个,社区居委会799个,以下为哈尔滨城市社区管理当前发展现状:
社区自治本质逐渐回归。在社区本身逐渐发展壮大的同时,民间组织在协助社区管理的同时也让居民逐渐加入对社区自治的过程中,让居民参与民主的渠道不断增多,让社区的管理处在良性循环当中,逐渐回归社区自治本质。
社区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从市政府到区政府再到其他渠道逐渐形成了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方式,不仅仅只是政府的资金投入,也吸收了来自社会其他资金的进入,使得哈尔滨市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共建。
社区工作人员福利逐渐完善。目前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逐年增加,社区干部的工资达到2900-3200元/月,而社区公益性岗位也达到了1480元/月,工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并且今年已经为社区工作人员提供基本社会保障,以保证社区工作人员的基本社会福利。
2 当前哈尔滨市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权责划分不清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而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在政府与居民委员会之间仅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之间只是一种指导、扶持与监督的关系,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居民委员会只能向街道办事处负责,而违背了居民委员会的对居民负责的自治根本。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居民委员承担相当多的行政任务和命令,当前社区承担的政府职能达到了8大类30项,包括廉租房、计划生育、老龄、环保卫生、妇联、残联、养老医疗等。而由于当前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街道办事处对居民委员会干预过多,也限制了居民委员会自治职能的发挥。
2.2 社区管理不明确
在哈尔滨现行的社区管理中,存在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管理交叉的情况,普遍存在相互推诿和推脱责任的状况,例如楼道垃圾的清扫,公共场所垃圾堆放等问题,由于管理之间存在交叉,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在问卷调查过程中,34%居民对物业的管理不满意,42%的居民对物业管理很不满意,在哈尔滨的众多的社区中,物业管理混乱、分散甚至存在一个社区由十几个物业共同管理的情况,与物业之间的沟通不顺畅也会影响社区问题的解决。
2.3 居民委员会人员年龄断层严重,文化水平偏低
当前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的主要年龄都在40岁以上,学历水平不高,以建北社区为例社区工作人员只有六人,年龄最高的50岁,只有一人37岁,其余都在40岁以上,年龄结构偏大,并且社区委主任中最高学历只有中专,学历水平偏低,随着居委会承担功能的多样化,对于居委会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对于居民委员会工作的误解,以及当前居民委员会工资水平较低,对于本科以上的高素质人才没有吸引力,导致居民委员会出现严重的年龄和学历断层,没有年轻的血液加入,对于社区的工作没有激情和创新。
2.4 社区养老福利进展缓慢
目前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建北社区为例,建北社区的老年人数量为2360人,所占比例为25.3%,哈尔滨市的大部分社区的老年人口基本占居民人口的25%左右甚至更多,社区养老问题逐步成为社区管理的重点问题,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要求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但是这种模式在哈尔滨的社区管理中也只停留在宣传阶段,由于社区资金不足,志愿服务专业性不强,无法保证服务的连续性,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居民对于加入志愿者组织的积极性不高,加上政府无法提供对服务岗位的相关培训,所以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难以开展。
2.5 社区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当前哈尔滨市社区管理网络化管理的硬件设备配备不足,一个社区的电脑配备数量有限,无法保证网络化的正常运转。在当前哈尔滨市的社区管理中,并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综合信息系统,对社区居民的房屋、户籍情况、基本信息无法准确掌握和及时变更,对于流动人口也不能及时登记,更无处查询,而社区工作人员只能依靠纸质登记信息,这种滞后性的信息获取渠道是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唯一方式,使得社区管理信息化建设严重落后。
3 哈尔滨社区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角色定位
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理顺政府部门、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政府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减少对居民委员会的行政命令,充分保证社区自治权,真正发挥政府部门在社区管理中的指导和监督作用,让社区从繁重的行政命令中解脱出来,为社区减负,让社区能够更好的行使自治权利,开展自我服务,把更多的精力和积极性投入到服务社区居民中来。
转变社区的评比考核方式,明确评比标准,将社区居民满意度而不是行政命令执行的好坏作为衡量工作优劣的标准,还应明确社区民居作为评比主体。
3.2 实现物业管理专业化,明确社区管理分工
实行物业管理专业化,社区“简政放权”,社区内部基础设施全部由物业进行统一管理,既能保证管理的效率,又能保证不会出现责任推脱问题,使居民的实际利益能到得到保障,而居民委员会只需对物业的管理进行监督并积极听取居民的真实意见,并及时上报街道办事处,以维护居民的利益,做好居民与物业之间的纠纷协调问题,在此过程中,社区需要保持与物业之间的良好关系,做到通力合作,防止管理职能交叉问题的出现,实现物业与社区管理的双赢。
3.3 补充新鲜血液,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当前社区管理日益走向成熟,越加需要年轻人对社区的创新管理,所以要想吸引高学历的人才的加入,需要提高工资水平以及基本的社会保障福利,保证稳定工作的同时,还能保证较高的薪资水平,只有保障基本工资水平,为社区工作人员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才会吸引毕业大学生等文化水平高的年轻人加入社区队伍中来,才能为社区队伍补充新鲜血液,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3.4 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加快志愿服务建设
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社区养老的资金投入,创办老年食堂以及老年人活动室等养老基础设施;其次,加大对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队伍,一是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招聘,政府对志愿队伍定期进行专业培训;二是设立社区公益岗位,通过政府购买专业化服务的方式,来加快哈尔滨市社区照顾养老模式在社区管理中的使用。
篇8
关于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内涵,197年,时任民政部部长的崔乃夫同志在大连社区服务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社区服务是“在政府的倡导下,发动社区成员开展互的社会服务活动,就地解决本社区的社会问题”。翌年,时任民政部副部长的张德江同志在武汉召开的全国城市社区服务工作座谈会上也提出了一个界定:“社区服务是指在社区内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社区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向社区居民提供更完善的社区服务。社区服务内容要以满足居民的需要为目的,居民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社区服务领域广泛,内容丰富。
二、当前社区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社区服务现状
“社区服务”理论己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的社区服务是社区办服务,只局限于“互助、自助”;现代社区服务是在社区内,由于居民生活需要,市场机制解决不了,由政府提供,社区组织或社区承办、配合的一项公共服务。
2. 社区服务面临的问题
在当今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特定时期,还有诸多现实因素制约着社区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大力推进社区建设,不断深化社区服务,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
三、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加强社区管理途径
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1. 加强社区服务工作的思想道德建设
社区的思想道德建设事关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要加强和改进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要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各级干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感;二要加强队伍建设,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力量;三要突出工作重点,以人为本,把为居民群众办实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四要健全各种制度,确保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五要强化占领意识,进一步巩固扩展思想教育阵地。
2. 强化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识
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特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群体意识等文化现象。它一方面不断鼓励社区群众与现实之间以及社区群众之间的相互协调;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理想和目标。一个良好的社区文化的建立,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有利于增进社区群众之间的感情,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增强社区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3. 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素质和待遇
要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素质和待遇,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和社区服务管理者队伍,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分类指导;要加强理论研究,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服务理论体系,作为我国社区健康发展的指导;要加大科技含量,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要加大投入,下大力气抓好人才的开发、培训和引进,提高社区服务人员运用科学技术和社工专业技巧的能力。
4 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
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服务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按照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原则,积极引导社区内或周边单位内部食堂、浴池、文体和科教设施等向社区居民开放。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办或合伙兴办社区服务组织,或通过小时工、非全日制工和阶段性就业等灵活方式参与社区服务。
5. 在社区服务专业化基础上,走社区服务的产业化道路
这是由我国现有社区服务资金缺乏,设施不足的现状决定的。所谓产业化,就是要求社区工作服务业能按照生产事业的规律进行运作,要讲求投入与产出的效益,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把社区服务中具有经营性的服务项目当作第三产业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来经营,才能进一步增强社区成员的凝聚力,从而推动我国社区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诚斌.加强和改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浅议[J]辽宁: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2]王思斌.城市社区建设中的中介组织的培育[J],北京: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1).
[3]张明亮.城市社区建设的探索和推进[J],北京: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1).
篇9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与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要领 建设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计态势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计分析 浅谈新形势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事服务 谈互联网与社区卫生服务创新 宕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档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学人文的建设与实践探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队伍建设的探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体系的现状分析及相关对策 株洲市井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对策探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方调查分析 某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研 大栅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怎样当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模式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参考文献
[1] 樊宏.“后医改时代”南京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12):886-906.
[2] 苏振涛.云社区医疗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2.5.
[3] 赵静.基于物联网发展的智能化社区医疗服务研究[D].河北:燕山大学,2013.5.
篇10
【关键词】社区养老服务;特点;问题;对策
本质上“社区养老服务”主要是由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逐步建立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服务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支撑,为社区里生活的老年人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社区养老模式是功能弱化的家庭养老模式和理想的机构养老模式之间的一个最佳结合点,既为老人提供了相应的照顾,又充分利用了老人家庭的资源,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一、社区养老服务的特点
社区养老服务主要是在政府的支持下,由基层组织单位区、街道、居委会具体组织实施的社区养老服务计划,服务目标对象以社区老年居民为主,为其提供能够满足基本养老需求的社区服务。社区养老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福利性与服务性并存。社区养老主要目的是向社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它是非营利机构组织。通常情况下是组织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无偿或低偿向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以最小的成本运营,有很强的公益性。
(二)组织形式灵活,社会参与广泛。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不是正式的政府社会保障机构,其组织形式较为灵活,可以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调整结构,提供多层次、差异化的社区福利,可以根据老年人的具体经济情况、家庭结构及其身体素质等各方面考虑,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在其运营资金来源方面,社会资金来源广泛,社会参与程度较深。有政府资金补贴、商业捐赠、慈善组织捐赠、社会公益基金等。
(三)综合性。在社区养老服务具体运作过程中呈现出多种社会力量综合参与。其服务的内容也是在不同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些不足,为其提供了有益补充。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这就使社区养老服务能够为居家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不断完善中呈现出鲜明的文化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二、城镇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现阶段,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法规。目前我国关于城市社区养老的相关政策法规仍停留在建设层面上,而对于具体运作过程和扶持非营利组织、吸收民间资本投入的相关政策法规依据仍然缺失,阻碍了社区养老的发展。
(二)社区养老资金缺乏。社区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以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拨款为主,社会资助和收费服务为辅。然而政府的财政资金有限,很难支撑社区养老建设发展;社区养老是一个长期的发展项目,庞大的资金数目也是社会公益组织不能长期支付的。资金上的短缺使社区养老的硬件设备和服务水平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制约了社区养老的发展。
(三)社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缺乏。目前,社区提供的老年服务需要相当数量的专职服务人员和社会工作者。但是由于这一行业社会地位和经济收益都不高,对就业人群并不具有太大的吸引,尤其是专业人员。
三、完善城镇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对策
(一)发挥政府作用,健全法律政策体系。社区养老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养老问题,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并给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政府要立法规范养老服务行业,维护老年人的权益,同时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监管和管理力度,制定合理规章制度对其进行监管,保证社区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同时需进一步完善老年人保护法,把一些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社区养老服务有法可依。
(二)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方式。构建社区养老模式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资金,资金是社区养老保障制度运行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首先,以财政补贴为基础。一是继续发挥政府在建设社区养老的主导作用,加大政府的财政拨款,为养老服务提供资金支持。确保对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能够为社区养老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建立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培养机制。做好社区养老工作需要有一支能够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的专业化的社区服务队伍,而我国目前的社区养老服务恰好缺乏这样的专业队伍。所以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社区养老管理以及服务人员的培养机制。首先应该加大专业队伍人员的招募,目前中国养老服务人员缺口高达1000万,人员招聘数量可根据老人的数量按一定比例配置。其次,应该在各大高校开设相应的专业,培养养老服务方面的高级服务与管理人才,为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四、结语
目前我国也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社会人口年龄结构逐渐向老龄化社会过渡,社会养老负担越来越沉重,因此必须认清楚我国社会养老目前的现状,大胆创新新的养老模式。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是我国养老模式必须做出的改变,它是适应老龄化社会的,也符合养老模式转型的规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社区养老服务,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王倩.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及对策探究[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2).
[2] 石德华,等.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构建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4(09).
[3] 柳博会.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举措[J].城市开发,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