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系统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8: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管理系统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管理系统报告

篇1

【关键词】会计本质 信息系统论 管理活动论 财务报告 区别 统一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围绕会计的本质问题竞相争鸣,先后出现了资金运动论、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以及控制系统论等重要理论流派。国内关于会计本质最热门的争论主要有“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两种代表性的观点,随着经济、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二者又有一定的趋同趋势。

二、信息系统论

信息系统论主张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该观点由余绪缨教授第一个从国外引进并主张:“根据当前的现实及其今后的发展,应把会计看作是一个信息系统,它主要通过客观而真实的信息,为管理提供咨询服务。”

美国会计学会对会计信息系统论的权威性解释为:会计是为信息使用者能够判断和决策而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过程。就其本质而言,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此观点得到了葛家澍教授等人的支持,认为会计人员利用科学的方法,把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经济信息集中到会计系统,通过汇集、加工、比较和分析等程序,为管理者进行最优决策和经营管理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三、管理活动论

杨纪琬和阎达五两位教授认为会计管理的内容可以抽象为价值管理。无论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还是使用者,其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效率。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内部控制制度、稽核监督手段、防弊措施等也显示出会计的管理职能。

会计管理活动论的核心是:会计的本质就是一种管理活动,核算与管理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现代企业中已经形成了预测、决策、预算、控制、报告及分析的会计管理循环过程,形成以责任中心为单位的分层管理机构,进而产生了完整的会计价值管理体系。

四、信息系统论与管理活动论的区别

信息系统论与管理活动论二者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认识会计的出发点不同

信息系统论主要是把会计当作一个方法论体系来认识会计的。管理活动论从会计工作出发来认识会计,把会计当作会计人员参加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

(二)认识会计的角度不同

信息系统论是从信息论和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会计既提供各项经济信息,同时又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目标的统一体,因而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管理活动论是从管理的观点出发,现代管理理念包括计划、组织、控制等,而会计工作几乎参与了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因而会计工作是一种管理工作。

五、“合二为一”论

吴水澎教授曾指出,“信息系统论与管理活动论并没有太多的区别,二者仅是认识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不同而已,二者有着共同的内涵”。

信息系统论力求突出方法的作用,突出反映的职能,突出经济信息的重要性。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属于管理范畴,是人们的一种管理活动。二者加以比较,我们很难发现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从现代管理论来看,管理的过程表现为信息传递的过程和信息处理的过程,正是从信息论的角度,才可以把会计理解为一种信息系统;同时,各项管理活动又离不开信息系统所提供的各项经济信息。

从会计工作循环过程和财务报告数据来看,会计是一个以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信息系统的观点是合乎逻辑的。但是以信息系统来概括会计的全部内容难以摆脱以偏概全的缺点,内部控制制度、稽核监督手段、防弊措施等无不显示出会计的管理职能。

从财务报告形成过程来看,可以把会计概括为一个提供各种经济信息的信息系统。但是,管理者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和分析财务报告的目的在于总结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运用现有资料规划未来的目的是设定企业未来的各项目标,根据目标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记录和总结实际生产经营数据,再与目标相比较,分析差异并及时修改或完善,以便于实时控制。在整个过程中,信息系统论侧重于记录和总结实际运行状态;管理活动论则从预测、决策、预算、控制等方面得以体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充分揭示了企业的现有生产经营状况对于企业研究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性,同时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了预测、决策、评价相关的信息。

由于现存财务报告存在着内容容量小、报告手段落后、历史成本计量无法用于对未来业绩的预测、重要的质量信息不能量化等弱点,使得现行财务报告对于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的统一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财务报告应当从构建多元化报告体系和实施财务报告实时呈报等方面进一步改进。

六、结论

从根本上来说,现代会计系统是企业管理系统的核心子系统。传统财务会计核算的目的在于记录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会计信息,通过提供信息来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现代管理会计运用了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各项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二者共同为实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目标和满足企业外部相关利益者的要求服务。新经济条件下,由于计算机技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及会计人员素质的普遍提高,信息系统论与管理活动论逐渐融为一体,朝着共同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东京.中国会计思想史[M].北京: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03).

[2]曾雪云.会计管理活动论的理论涵义——回顾、重述与展望[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1(06).

篇2

    一、基于增值会计理论的ERP系统的优越性

    增值会计是以增值额为重心、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核算与管理相结合,旨在为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益水平服务的会计。随着经济业务的发展,各类型单位都在逐渐应用ERP管理系统,增值会计理论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从而,基于增值会计理论完善ERP财务管理系统具有显着的优越性。

    (一)反映的是共同利益

    “增值”一词源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于商品价值的分析,他指出由于劳动介入商品,因而创造了商品的增值(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的和)。这个增值在各单位的发展中又会有不同的作用,被多元化的主体分配,它包括职工所得、债权人所得、投资者所得、政府所得和企业所得等。可见,增值旨在反映单位受益者的共同得益,而不在于仅仅反映股东、领导的利益。

    (二)一种社会责任会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部环境要求企业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应注意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社会责任会计形式之一的增值会计反映了各个利益集团的受益情况,各利益集团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从企业中获得各种形式的报酬。所以,职工、债权人、股东和政府机构等都是企业增值的受益者。通过增值会计以货币计量的形式揭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揭示了一定时期内企业经济目标所达到的绩效。因此,对商品增值予以反映和报告的增值会计是一种社会责任会计。

    (三)增值概念的深化要求

    增值会计的发展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增值已成为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为了动态地掌握企业的经营成果,会计部门要用增值会计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增值过程。增值会计的编制既反映了创造价值的源泉,又反映了新创造价值的归属。因而,增值会计的发展正是顺应增值观念要求的体现。

    (四)基于增值会计理论的ERP系统扩大了财务管理的内容

    传统的ERP管理系统,主要作用是供应链的管理。而在增值会计理论下改进的ERP环境对会计业务流程改进的过程中,借鉴增值的思想,以会计业务流程中的增值额为中心,通过ERP系统确定哪些会计活动是增值作业,哪些是不增值作业;哪些是关键作业,哪些是一般作业,从而尽可能地消除或者减少“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优化会计业务流程,最终增加企业价值,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基于增值会计理论的ERP系统可以更准确地对企业资产进行分析、预测,大大丰富了传统ERP财务管理的内容。

    (五)基于增值会计理论的ERP系统突出了信息服务全面性

    传统的ERP系统主要提供必需的财务报表,并且这些必需的财务报表大多适用于商业企业的数据分析,基于增值会计理论的ERP系统打破了原有的服务模式,将信息服务扩大到了政府、事业单位等非盈利机构的会计信息核算,而且还提供了多种管理性报表的查询功能,并提供易于使用的财务模型和分析模块,更全面地提供财务管理信息,为战略决策和业务操作等各层次的管理提供服务。基于增值会计理论的ERP系统中大量规范业务的计量都可以在初始化中加以设置,自动生成相应的凭证,记录工作可由系统自动完成,计算和报告中的大部分工作也能通过系统设置而自动完成。另外,改进后的ERP系统集成了原有ERP系统的全部功能,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保障了财务管理所需信息的质量。

    二、增值会计理论与ERP财务管理系统的联系

    一方面,随着经济理念的不断深入,企业已逐渐意识到应用ERP系统加强财务管理的必要性,ERP系统不仅能够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而且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的信誉,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随着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企业意识到增值经营理念的现实意义,而增值会计理论将能帮助企业更好地组织资本运营,充分调动与企业有联系的各个利益主体的积极性,提高企业供应链竞争能力。由此可见,基于增值会计理论完善ERP财务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一)劳动所得与ERP财务管理系统

    ERP财务管理系统中薪资管理子系统的任务是以企业制定的薪资标准为依据,计算扣款数额、奖金数额、应发工资、实发工资等,编制工资结算单并计算所得税费用。增值会计理论中的劳动所得与ERP财务管理系统中薪资管理子系统反映的数据是一样的,通过ERP的薪资管理子系统可以实现与增值会计理论中的劳动所得无缝链接。

    (二)增值额与ERP财务管理系统

    ERP系统由于业务的高度集成,各个子系统相互协作,采购和销售两大物流系统与财务系统相互集成,增值会计理论中的增值额等于目前财务会计理论上的财务系统核算的利润总额与薪资管理系统核算的工资数额之和。

    增值额是指企业生产的全部产品扣除消耗后的差额,它相当于统计上的企业增加值。从增值额的形成看,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值额的大小,反映了企业资源配置的优化程度和员工的利益水平,合理的资源配置、优良的员工待遇,可以提供较大的增值额。反之,资源利用程度低,导致销售收入减少,从而降低增值额。同样,通过增值额与外购货品和劳务比较,能说明企业生产效率的高低,亦即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高低。可见,将增值额反映在ERP财务管理系统中具有现实意义。

    (三)增值表与ERP财务管理系统

    增值表是企业对外提供的以增值额的计算和分配为中心的一种会计报表,主要反映增值的形成来源及分配去向。上半部分包括:主营业务收入、经营毛增值、经营净增值、净增值等项目,结构同利润表类似,反映增值的形成。下半部分包括:净增值的分配、职工所得、债权人所得、政府所得、股东所得、企业留利、增值分配总额等项目,用来反映企业增值的分配情况。

    增值表中的项目在ERP财务管理系统中都可以直接获取,项目都是ERP管理系统中所反映的内容。因而,增值表在ERP财务管理系统中将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

    (四)增值分配总额与ERP财务管理系统

    从增值额的分配看,有利于揭示有关利益主体,从企业获取所得的情况。与利润表相比,经营成果的分配,从原来的政府、投资者为主,扩大到反映职工、债权人、政府、投资者、企业本身等的共同利益,便于各自确定在企业增值额分配中的地位。增值额数值相当于ERP财务管理系统中利润分配数额+应付职工薪酬+所得税费用的数值之和。

    由此可见,增值会计与ERP财务管理系统的联系十分密切,我们可以基于增值会计理论完善ERP财务管理系统,使ERP财务管理系统真正为各类单位服务。

    (五)基于增值会计理论的ERP与原有ERP系统完全融合,实现数据共享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传统会计在基础理论、工作程序、组织方法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按照信息处理的要求,只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改进信息管理系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管理要求。

    ERP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投资较大,不但要投入大量的软件费、硬件费,还要投入咨询服务费、培训费。因此完全放弃原有的ERP系统开发增值会计系统,经济上不可行。基于增值会计理论的ERP系统,只是在企业原有硬件、软件的基础上的改进,针对财务管理子系统本身的信息集成引入相关增值会计理论作为补充,再造的财务流程只是原有财务流程的升级,工作难度小,系统完全融合可能性很大,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新旧系统数据共享。

    三、基于增值会计理论完善ERP财务管理系统的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传统的财务会计评价指标日益显现出它的局限性。将基于增值会计理论的新的核算指标应用在ERP财务管理系统中,是我们需要不断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ERP系统模块功能改进

    针对现行ERP系统下的财务模块存在的不足,可以在ERP系统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功能模块,以适应增值会计理论在ERP系统中的应用。

    1.对原有报表资料重新整理

    为了使ERP系统更好地应用增值会计理论进行核算分析,需要对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企业内部明细表等记录重新整理。对资产负债表的存货价值需要按照存货类型区分,对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资料,需要按照它们是属于原有价值消耗还是当期新创造价值进行区分。只有详细利用系统区分后,才能准确分析属于增加值的构成要素,再利用会计资料计算增加值各项目。

    2.增加值核算功能

    在企业核算增加值具有重要意义,它所提供的信息有力地弥补了企业会计核算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局限性。增加值是从总产出扣除原已投入价值后的余值,因此具有净收益的内涵。增加值的核算是对传统利润核算的改进,传统意义上的利润在计算过程中扣除了所有费用支付项目,是以企业所有者立场核算的盈利,增加值是从经济意义上衡量的盈利。由于保留了对劳动的支付,增加值的核算特别有利于全面反映企业收益分配,尤其是它提供了有关劳动与资产间分配关系的资料,这就弥补了传统ERP系统只表现利润分配过程的缺陷。

篇3

【关键词】ERP;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ERP(企业资源计划),是指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的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使企业业务数据统一化,全部在线处理。从技术层面看,它是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对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进行规划、统筹与整合,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从电子商务运作系统看,ERP是基础工程,没有ERP,企业信息管理就失去了支持,整个电子商务的品质就要打折扣。因此,ERP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1、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演变历程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FMIS)是对企业财务活动建立的管理系统,最初包含在会计电算化中,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开发了独立的财务管理软件,之后,发展为集成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FMIS也在随着管理思想的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变化。

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载体,以通讯设备和数据传输作为数据处理系统的核心,完成对原始数据的搜集,并通过对其进行记录、分类、验证、登记、计算、汇总、报告等一系列的会计处理工作。【1】在这个程序中,会计人员需要把会计数据按照规定的要求输入处理系统,完成相应的一些辅操作,也就是说,计算机会自动完成会计数据处理,并将最终结果——财务报告打印出来。

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新的管理思想和计算机技术接踵而至,会计电算化也得到发展,单项型财务软件应运而生。在这个阶段,新的单项型财务软件通常是在DOS操作平台上进行运行的,其功能主要是完成独立的财务处理任务。随后,又诞生了核算型财务管理软件,依托LAN(局域网)来完成任务,在这个阶段,财务软件应用范围得到扩展,从单机模式扩展小型局域网,使应用数据实现共享。

自1995年以后,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不断发生重组,使得企业业务流程也不断实现重组,由此先进信息技术就尤其得到重视和利用,开发了ERP系统,以便实现供应链管理和战略决策的高效性。此时的财务软件更加强调管理职能,因而发展成了管理型财务软件。该阶段的财务软件采用C/S(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从此涉入企业的管理内容,比如财务预测、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

随着网络知识的普及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相应也被迫进行改进和完善,出现了新一代的财务软件,其计算模式是利用Internet的B/S(浏览器/服务器),采用多媒体技术、Web技术和Internet的管理软件,配合了企业把电子商务发展作为自己经营管理战略的思想,而且与国际财务管理软件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保持一致。

现在的财务管理系统功能在于能够进行智能分析,这为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指引了方向。该系统在既有的财务管理系统上,演变成为能够自动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达到支持数据库的应用功能,实现OLAP智能数据挖掘分析,提供更详细而科学的财务报表,利用该系统,可以非常方便高效的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和比较,提供企业所需要的财务指标分析数据。

由此可见,上世纪90年代以后,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转移成为财务管理系统的核心,加强了管理功能的开发和研究,这样能够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智能型财务分析功能,使得业务和财务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控制的关系得到完美体现,同时,将专业财务知识和最新经营管理理念融合在一起,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2、ERP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结构设计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ERP密不可分。企业需要通过建立和健全FMIS和ERP实现科学管理。目前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独立的FMIS,事实上,仍然是对财务软件平台上的基本应用,但在世界上发达国家而言,他们已开始对FMIS进行研发,因此,我国企业应该适应FMIS的发展趋势,开发和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FMIS。笔者以为,ERP环境下的FMIS应设计出不同模块,各模块应体现不同的会计和管理功能[2]:

(1)财务预算。用于记录预算和计划,并实时进行预算、计划与实际经营状况的对比分析,分析差异,企业管理层可根据分析的结果及时对预算、计划或经营策略进行调整。(2)报表分析。集成了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在每一笔业务发生或变更时,相关的数据都会集成到财务系统,并即时传输到财务系统的报表体系中,在报表中反映出来。(3)总账模块。是财务管理系统的集合地。用于定义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架构,根据架构进行总账会计科目及明细账科目的设置。还进行会计期间的划分,设定会计日历,处理日常的会计账务。(4)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模块。根据业务流程,通过科目的设置,可以处理多币种、多税率、多种款项支付方式的业务。(5)成本管理模块。ERP系统能够提供标准成本体系,自动计算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和成本差异,便于企业找到产生差异的原因,帮助企业完善成本控制流程。(6)现金管理模块。围绕企业生产、发展、获利的很多追重要问题都和资金管理相关,高效的资金管理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7)费用分摊模块。选择按照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分配期间费用的方法,将期间费用分配到车间每个工作中心的每个人员或机器上面,从而使成本管理被分解到了最基本的责任单位。(8)在线分析模块。企业利用在线分析模块,使各层次员工及外部有关人员在得到授权的前提下,能够对财务数据进行建模分析。相对复杂的财务分析可以利用在线数据分析处理工具(OLAP)进行数据建模。比如,对于销售数据的分析,可以选择不同地区进行比较,同时对销售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科学结论。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企业管理 财务管理系统 方案优化 措施深化

一、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环节的深化分析

1.市场经济结构的日益深化,体制日益健全,社会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深化,我们要进行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系统的健全, 以满足企业的实际工作的发展需要。经济建设的发展,推动了饿知识经济发展,一系列新会计模式的应用,突破了传统会计管理的模式,实现了时间环节及其空间环节的局限性的突破,有利于其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的优化,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运行。为了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深化,我们要进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模式的深化,促进企业的内部相关会计数据信息系统的健全。促进其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的更新,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为了满足企业的经济管理需要,我们要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的优化,实现对其内部相关环节的优化,以满足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的需要。以提高对经济效益的重视,促进其经济运作效果的深化,促进其管理思想深化,以满足企业的管理制度健全的需要,进行其内部人员管理意识的提升,确保其企业整体系统的内部环节的有效协调。

2.在企业实际运作过程中,我们要实现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对象的深化,促进其无形生产要素的应用,突破其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局限性,避免对人力物力环节的片面应用,促进其生产要素环节的深化,促进其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的需要,进行其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其规范性的实现。通过对这一系列的无形生产要素的应用,确保企业的生产空间的拓宽,促进其企业的综合效益的有效提升,满足企业的日常管理的需要。通过对其资本价值作用的深化,促进其知识生产力的提升,促进其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的提高。

二、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更新

1.为了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深化我们要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深化,这个环节的稳定运行,离不开对企业的获取收益环节及其规避风险环节的应用,促进其实际管理模式的健全,促进其企业管理者的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视,实现对该环节的有效应用,通过对新管理技术的应用,实现企业的内部经营环节、生产环节、管理环节的等的协调,促进企业的综合效益的提升。以获取企业的高效益,实现对其财务运作风险的降低。在实际工作运行中,不具备没有风险的项目,风险是必然存在的,我们只能通过相关措施的应用,实现其风险的有效降低,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环节的优化,促进其财务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企业的经济建设的稳定开展,促进企业的风险管理环节的优化实现其投资经营环节、筹资环节及其生产销售环节等的稳定运行。在此过程中,我们也要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确保其自身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实现对其潜在风险的有效控制,确保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健全,满足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的需要。通过对其财务风险环节的分析,促进其对具体运作环境,运作模式的深化应用,实现对一系列条件的有效假设应用,确保其企业的财务预测系统的健全,以适应未来融资需求的发展需要,实现对其财务风险的有效预防。

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的深化,离不开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的深化,通过对企业的发展规划的遵守,促进其实际财务管理质量效率的提升,促进其会计信息系统的健全,促进其会计信息系统的健全,实现其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与财务运作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其企业的实际运作环节的分析,通过对其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的优化,促进其管理质量效率的提升,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其传统的人财务报表的应用,是通过对其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等环节的应用,确保其报告模式的深化,通过财务人员的自身的操作,确保其报表环节的优化,实现对企业的资产运作情况、收益情况及其资金营运情况的有效应用,确保其财务信息系统的健全,确保其表述环节、披露环节及其确认环节的有效协调,实现对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监督控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健全,企业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这就需要信息使用者掌握必要的手段,确保其企业的整体财务信息系统的健全,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

为了促进企业的财务运作质量效率的提升,我们要进行无形资产环节的深化应用,确保其无形资产系统运作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其相关内部内容的有效狠话,实现对财务管理信息及其非财务管理信息的有效应用,促进其企业的经营业绩的有效深化,促进企业的各个经营运作项目的内部收益环节及其相关环节的优化,确保其人力资源信息表的有效应用,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确保其文化程度、人力资源投资环节及其人力资源收益环节的有效控制。企业要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消耗资源创造财富的同时,保护好环境,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3.我们也要实现企业财务的再造策略思想的应用,通过相关措施的应用,实现企业的运作成本的降低,进行其财务管理策略的优化,促进其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健全,促进其有效的评价,实现对其系统功能的的有效优化,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的稳定运行。既可更明确财务部门各环节的权责利,又可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使每个员工都处于自主管理状态,让顾客导向的观念在整个财务流程中得到体现,以发挥群体优势。财务再造策略包括:财务流程的再造、财务人员的再造、融资机制再造、投资机制再造、收益分配机制再造等内容。

三、结语

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其财务管理环节的优化,需要引起相关管理者的重视,促进其管理理念的更新。

参考文献:

[1]安志刚.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的探索[J].山西建筑,2003,29(13).

[2]谷祺,刘淑莲.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篇5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并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以此改善财务管理方法,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使财务管理系统能够为高层决策者提供充足的管理决策信息,促进核算型财务向管理型财务转变,有效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手段之一,最后说明构建并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的步骤和具体内容。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体系

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型的高风险行业,面对激烈的竞争,房地产企业要实现长期的发展,获得持续性核心竞争能力,必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系统之一,应成为房地产企业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的有效管理控制工具。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处于基本的会计核算的阶段,尚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战略实施方面强有力的作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在会计核算方面,缺乏用于支持管理和决策的信息,仅停留在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的阶段。

2、财务管理系统的统一和集中程度不足。许多房地产企业各个项目公司/项目部核算体系互不相同,财务软件和核算标准不统一,难以保证向管理者提供统一可比的财务信息。

3、财务管理“被动反映型”的现象较突出,预测、控制、分析等管理职能基本处于空白。虽然许多企业不同程度上建立了工程预算和财务预算等基本机制,但其内容和管理方法距实现战略的需求尚有较大差距。

4、由于缺乏统一明确的财务业务授权机制,有些企业的二级项目开发公司各自为政,自成体系,母公司无法有效地进行管理,造成公司的管理控制能力下降。

5、资金管理多头、分散,客观上增大了房地产企业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难度。

二、构建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及其意义

针对上述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要改善财务管理方法,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应当构建并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几方面:

1、构建财务核算的体系平台,从管理角度重新梳理财务会计核算基础规范和业务流程,以标准、统一的财务数据为管理需求提供数据分析基础。

2、建立管理会计系统,通过管理报告全面及时地向管理者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实现管理信息动态收集和深入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3、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手段,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分解和战略实施反馈,实现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全过程资金和成本监控,实现对二级项目公司及各职能部门重要经营和业务活动的预测、控制、反馈、修正动态循环,并与部门绩效考核紧密联系起来。

4、建立统一明确的业务授权制度,平衡各层管理者的权力与责任,明确规定各项业务的执行程序,提高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性,降低运营风险。

5、完善资金管理系统,实现资金集中统一监控与管理,提高资金效率,降低资金风险,利用资金有效控制实现对房地产企业整体的风险控制。

6、实现财务管理和房地产开发业务的信息一体化集成,充分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进而完善内外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在共享平台上的动态决策和动态管理。

7、财务管理体系还需与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战略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体系在内的企业其他管理系统进行不断整合,形成有机的整体管理系统,最终达到房地产企业在平衡有效配置企业资源基础上的持续发展。构建并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其意义在于:促进核算型财务向管理型财务转变,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手段之一;为保障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了有效战略实施操作手段;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财务管理体系解决方案,使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能够为高层决策者提供充足的管理决策信息;强化了房地产企业风险控制,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三、构建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步骤和具体内容

(一)建立和完善业务授权制度房地产行业是高投入、周期长和高风险的行业,控制风险是财务管理体系需达到之首要目标。作为风险控制手段的载体,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房地产企业长期良性运行的有效保证。按照内部控制理论,企业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内容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要素,房地产企业应将业务授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作为强化内部控制体系的重点,因为它将贯穿于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全过程,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直接影响企业管理控制方式和控制程度。业务授权制度包括三个层次:首要层次指明确授权对象;第二层次包括业务种类和权力类型;第三层次应具体规定审批依据和工作程序。

(二)完善财务核算体系

房地产企业财务核算体系的完善应以以下几个方面为重点:

1、根据管理需求重新设计和调整会计单据

目前房地产企业采用的会计单据反映的信息量小,难以提供管理控制所必须的信息,因而应进行重新设计,将诸如合同管理信息、预算控制信息、授权审批信息等内容包括在单据之中,通过单据及时记录经济业务的重要内容,为管理者提供审批依据和决策支持,也便于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收集和积累管理信息。2、科学设置会计科目

首先,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调整并完善原先依据《房地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一级科目。其次,根据管理控制要求,科学设置二级以下的会计科目。例如在开发产品科目中尽可能细化核算对象,保证按产品名称或楼号进行开发产品的归集;在开发成本和销售收入科目中,根据产品或楼号设置土地费用及下级明细科目、前期费用及下级明细科目等各项开发成本费用项目,细化成本对象,以便于房地产企业进行不同产品的盈利能力分析。第三,会计科目设置与全面预算管理结合起来。需要按照组织结构的特点实现收入、成本、费用类等损益科目和部分重点资产负债科目按部门进行数据归集。

3、统一会计核算程序和规则

各个会计主体的会计科目设置要保持统一,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加适当的灵活性;各个会计主体的会计单据格式、种类和使用方法要保持统一;各个会计主体的财务数据记录和归集程序、账务处理程序、结账与会计报表编制和上报程序、报表汇总与合并程序要保持统一。

(三)建立管理会计系统

建立管理会计系统包括设立责任中心管理和设置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1、设立责任中心

管理房地产企业的责任中心,是指按照管理目标,根据各职能部门、项目公司、项目部等组织单元承担的职责,将其分别确定为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责任中心管理是按照每个责任中心的职责分别制定其绩效考核标准,并通过责任中心绩效报告的形式动态反映各责任中心每月、每季度和年度业务执行情况,进而能够对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进行客观评价。

2、设计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房地产企业管理会计报告,需要向管理层及时反馈销售/预售收入和进度、项目开发成本、项目管理、管理成本、综合效益等信息,支持管理层的经营决策行为。房地产企业管理会计报告,可包括项目公司及其他二级房地产企业单体管理报告、房地产企业母公司综合管理报告两个体系层次,每个层次报告体系均包括多个分报告或分报表。

(四)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房地产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全面预算模式、预算的编制与执行、预算的考核与分析。

1、全面预算模式

根据房地产企业特点,建议采用以项目预算与资金预算为基础的企业年度责任预算管理模式。项目预算是房地产企业以开发项目作为预算对象,对项目建设中将会发生的前期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费用、工程开发成本、开发间接费用、经营收入、借款计划等内容进行的整体预算。资金预算是指房地产企业的母公司在对各责任中心的年度资金需求和使用计划进行汇总后,根据整体资金状况,对企业资金的整体协调运作所制定的年度规划。年度责任预算是指房地产企业在确定各层次责任中心的基础上,将整体计划与目标层层分解至各责任中心。各责任中心作为企业总体预算的具体执行单位,负责编制、组织、汇总和完成本责任中心的年度项目预算及资金预算,从而保证公司预算总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种预算管理模式。每个责任中心通过建立责任中心预算报表体系,及时将实际经营信息向上一级责任中心反馈,以此实现预算执行的跟踪与控制。

2、预算的编制与执行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过程,需要上下互动,反复沟通。预算的执行控制工作主体首先是各个责任中心的负责人,他们需要严格按照预算控制实际业务。房地产企业预算执行控制需要与业务授权体系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如果某项实际业务是预算范围内的业务,则可按照正常的审批程序进行;如果该业务是属于预算外的业务,则需要按特定程序报至房地产企业最高决策层审批,并说明理由。这样,能够有效地控制预算外支出,增强企业的控制能力。

3、预算的考核与分析

房地产企业的预算分析与考核的总原则是月度分析、季度考核、年度总评,这是指:每个月各责任中心均要对各自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房地产企业母公司进行汇总和分析总结,召开月度分析会议并查找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每季度按各责任中心该季度累计的预算实际执行情况,根据设定的绩效指标对其业绩进行考核,再与激励和薪酬制度结合起来。每年度终了房地产企业需对全年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整体分析,总结主要的问题,并制定和修正下年度的经营目标,指导下年度预算编制和责任中心预算目标的分解。

(五)完善资金管理系统完善

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是政府财务管理的技术基础。细化预算管理、加强资金收支过程管理、强化资金与资产监管、规范会计核算、综合查询分析为决策支持提供有效依据,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特别是网络财务软件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各项收支的及时记账、报告和分析,为细化资金收支的事前计划、加强收支过程的事中控制、完善收支效果的事后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各个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领导下,许多部门和下属单位已经应用了总账、工资、固定资产、报表等系统,在提高财务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细化核算管理、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都发挥了良好的效果。

在巨大成绩的背后,行政事业主管部门财务管理信息化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内部核算体系不统一,财务制度难以落实、汇总统计困难;上下级财务信息不透明,财务信息真实性缺乏有效保证;上级部门监控不及时,财务管理仍停留在事后管理;软件业务流程不连贯,预算、核算、决算等业务割裂;项目、资金管理不全面,相关业务信息难以全程跟踪;软件平台不一致,数据收集困难、升级维护成本巨大。

出现以上诸多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全面系统地分析主管部门财务管理系统的需求。全面理解主管部门财务管理系统的需求,需要从业务处理、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三个层次分析,需要从基层单位内部管理、本部门内单位之间协调管理、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业务协作管理三个角度考虑;需要考虑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模式的混合。

一、不同管理层次对应的需求

管理任务大致可分为事务处理、管理控制和战略管理三个层次。对于主管部门财务管理工作而言,事务处理层主要是反映资金流转的结果,目的是准确、完整、及时地完成凭证记账、报表编制工作;管理控制层主要是对资金流转过程进行控制,战略管理层主要是对整个部门的财务工作做长期性、全局性的规划。财务战略管理的研讨目前主要集中在企业界,在行政事业单位尚少见。

不同层次的管理任务导致了不同的软件模块需求。对于业务处理层次而言,核心业务需求是记账、出报表,这也是账务、工资、固定资产、出纳、报表等基本会计核算软件的用武之地。对于管理控制层次而言,核心业务需求是科学编制详细预算、严格按预算控制项目支出、统筹安排资金收支、统一调配资产、完善内控制度,这需要财务预算管理、项目管理、资金调度、资产调配、内部审计等软件模块的支持。对于战略管理层次而言,核心业务需求是运用科学模型、综合分析内外部较长历史时期的数据,这需要数据仓库、决策支持等软件模块的支持。

二、不同管理范围对应的需求

主管部门财务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基层单位内部管理、本部门内单位之间协调管理,还包括本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业务协作。不同的管理范围有不同的需求。

(一)基层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需求

1.资金运动全流程管理(预算核算决算一体化)

通过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全面支持资金筹集、分配、调度和使用、核算、绩效评价等资金管理工作,实现从部门预算、单位预算编制、资金管理及预算执行控制、会计核算、预算考核评估到最后出具决算报告的整体应用流程。

2.资金资产管理一体化

资金管理与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两个方面。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一方面为资产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手段,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资产的形成;另一方面为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提供了支持,有利于预算管理更加科学、更加严密。

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有机结合,覆盖资产清查、产权登记、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收益等资产管理环节,将资产的形成、调剂、使用、处置等增减变动管理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过程管理。在全面掌握各预算单位资产配置情况的基础上,基于统一的资产配置标准,结合业务发展计划,形成资产采购计划,进而编制财务预算,在预算指标、用款计划的控制下开展集中采购,自动生成资产卡片、记账凭证,详细核算资产的取得、使用、处置等变动情况。

3.财务业务一体化

在业务执行过程中实时采集财会数据,执行财务控制规则;不仅保证财务数据来自真实有效的业务,及时、准确、全面反映业务状况。更以财务控制业务,确保各项收支业务的合法合规,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益。

4.财务管理工作集成化

将知识管理、个人办公、财务软件应用等系统进行集成统一管理,所有内容均呈现在一个门户平台之上,不仅为财务人员提供全方位的财务管理应用,而且可以满足个性化应用的需要,实现基层单位的财务集中管理、部门间业务自动流转、系统问数据高度共享。

打通OA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的数据接口,实现业务办公和财务管理一体化。在OA系统中完成公文流转、业务审批,保留审计线索;在财务管理系统中完成凭证编制、账簿登记、报表生成、财务分析等专业管理。避免在两套系统中重复执行相同审批流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利用门户系统,可以为所有用户执行统一的权限管理,实现单点登录,从统一的入口访问财务管理和业务处理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工作需要和权限范围,提供个性化工作环境。

5.部门预算执行精细化(全面预算、项目管理)

建立内部预算控制制度,细化预算,确保资金正确使用、落到实处,减少发生差错或弊端的可能性,以堵塞漏洞,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在支持部门预算“二上二下”编审的同时,将部门预算在各预算单位内部分处(科)室、项目、人员等角度分解细化控制;根据项目轻重缓急和资金余缺情况,统筹调度资金;实现专项资金用款计划的网上审批管理,既方便下级单位用款,又便于上级单位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的过程控制。

(二)部门内上下级单位之间协同管理的需求

1.会计核算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从部门财务管理工作的全局出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和规范财务管理制度,避免下属单位管理的随意性,高效协同下属单位的行为,提高部门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放任下级单位随意设定会计核算规则显然不是部门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需要统一各单位的会计核算管理软件,通过会计科目、辅助核算项目等基础资料的统一定义、逐级下发和细化,规范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在整个部门落实统一、规范的核算体系,提高各单位会计数据的可比性,为报表数据的自动采集打下良好基础。

但要注意,不能统得过死。目前多数方案在规范会计核算

方面,采用的是部门内统使用套科目表,统设置一、二级科目和部分辅助核算项,允许下级增设三级明细科目的方式,随着“大部制”改革的深入,部门权力日趋集中,管理范围也愈发扩大,有必要考虑对部门内多会计科目表、多会计制度核算的支持。

2.加强项目管理   支持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覆盖项目预算申报、项目论证和预算审核、项目预算执行、项目决算、项目支出预算清理、项目绩效评价等环节,将项目进度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用款计划结合起来,形成会计核算到项目管理的追溯机制,改进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将按照功能分类、经济分类编制的项目预算与按照会计科目编制的财务预算相结合,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细化核算,按预算控制收支,将项目清理结转与财务预算的清理结转结合起来。

3.改进财务监管

在各预算单位对自身收支进行总账处理的同时,进行整个部门的总会计核算,实现财务报表、决算的自动生成和汇总,既减轻劳动强度,也避免数据的人为修饰,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强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预算、控制功能,形成以资金预算和使用为主线,以预算执行和控制为重点,以核算和监督为依托,以指标分析为评价依据的财务管理体系;改变“事后核算、事后找原因”的做法,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科学、规范管理,支持主管部门的财务管理和监管工作的开展。

提供灵活多样的财务分析、财务业务对比分析手段,支持用户自定义多种预警规则,实现“监管规则制定的灵活化、执行的自动化、预警的人性化、分析的智能化”。确保会计核算规则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对比财务和业务数据,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对比不同单位、不同时期财务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扩大监管范围,提升监管力度,降低工作难度。检查对法规制度的遵循情况,自动筛选出可疑数据,以发现可能的差错或舞弊行为,提供状态变更、处理意见或解释说明的记录等功能,评估内控制度的完备性、执行情况。

对审计作业和审计信息进行管理,提供数据提取和分析、舞弊欺诈行为侦测以及持续监控功能。通过软件全过程监控功能,定义各种指标的预警数据类型和金额,对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使上级部门对于被审计单位的费用和预算等可以做到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从而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降低风险。

4.推进战略财务管理

战略规划与模拟。将部门的业务发展规划与财务战略规划相结合。创建动态和静态业务模型,设计、模拟不同的环境,从而考虑各种环境下的风险,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风险决策、弹性预算等手段,编制行业的长期财务计划,综合利用多种筹资方式,拓宽筹资渠道,加强投资监管。

绩效管理。预设行业KPI体系,帮助用户定义、分析、直观地解读关键业绩指标,将绩效管理以及有关交流沟通扩展到部门内的各级单位、各个岗位,将实时的关键绩效指标发送到所有相关员工的桌面,辅助领导更快更好地做出决策。

综合查询分析。提供自动和半自动的信息采集功能,通过内部和外部渠道,收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利用OLAP数据库存储计划数、实际数,可跨年度、项目、单位、软件模块搜索信息,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模型和工具。

(三)与其它部门协同管理的需求

2002年开始的“金财工程”建设及相应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工资统发、非税收入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管理制度的改革,给交通部门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主管部门财务管理系统需要与财政部门配发的部门预算管理系统、资产清查系统、决算报表系统等软件有效衔接,共享数据,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消除数据的不一致性。

政府审计在保护国家利益、维护财经秩序、规范政府行为、保证国家政策的落实、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廉政建设和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管部门财务管理系统应满足外部审计的要求,不仅在系统内部要保存操作记录,保留审计线索,维护数据钩稽关系,还要对外提供开放的数据接口,满足审计软件取数分析的需要。

三、不同管理模式对应的需求

(~)垂直管理模式的需求

垂直管理通常指的是省级垂直管理。垂直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统收统支、分级核算”,其财务管理与非垂直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相比,有着一定的特殊性。

垂直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费管理上的主要特点是:经费主渠道的单~性。它改变了在垂直管理前各单位经费分别由各级财政部门安排为主其他部门经费补助为辅的情况,而由省级财政部门实行部门预算来进行安排。垂直管理系统的省级主管部门根据“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各项支出。

垂直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是授权管理。授权管理改变了垂直管理前国家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实行“国家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本系统的国有资产统一由省级主管单位实行统一管理。

垂直管理单位内部审计不仅要根据各项财经法规和制度进行监督检查,而且要开展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工作,工作的目标和重心在于如何规范管理和堵塞漏洞,以确保系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了有效地实行财务垂直管理,通常采取明细财务数据集中管理的方式,即不仅报表要集中管理,凭证和基础数据也要集中管理。数据越明细、范围越广泛,就意味着权力和责任越集中。通过明细财务数据的集中,上级主管部门可以精细管理、统筹安排本部门的“人、财、物、事”。根据管理要求和网络条件,可以采取实时集中或定期集中的方式。

(二)非垂直管理模式的需求

在非垂直管理模式下,上级主管部门主要是对下级单位的业务进行指导,但不能控制下级单位的人事安排、经费收支、资产配置;也就是说“管事,不管人、财、物”。

对于非垂直管理,通常采取汇总财务数据集中管理的方式,即报表的定期汇总上报。

(三)混合管理模式的需求

在混合管理模式下,主管部门下属单位的情况复杂,有些实行垂直管理,有些则仅是业务指导。

对于混合管理模式,需要把明细财务数据集中和汇总财务数据集中结合起来。对于非垂直管理单位,实行定期集中;对于垂直管理单位,需根据管理要求和网络条件,采取实时集中或定期集中的方式。

四、行政事业主管部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框架

基于以上需求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的行政事业主管部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框架(图3)。

篇7

【摘要】英美行政机构财务内部监督制度是以COSO 报告书为基础的,其共同特征是设计一套完整系统的法律、法规框架,同时都配有内部监督自我评价机制和内部监督的外部审计机制;不同点是美国侧重于“资产保全”,而英国侧重于“风险管理”。其目标都是为了便于对政府机构业绩考核,使政府财务管理更加高效、廉洁、透明化。

关键词 内部监督:监督准则;监督制度

【作者简介】陶驹,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

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组委会(The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s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即COSO) 的主要工作是针对私人公司内部控制的改善和评估,同时该组委会还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综合标准框架”(Internal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 称为“COSO 报告书”),并逐渐被各国确认为适用于私营部门内部控制的财务制度。而如何建立完善的公共部门的内部控制并形成国际性的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欧美发达国家行政机构财务内部监督制度的发展过程

(一) 最高会计审计国际组织机构关于内部监督制度的概念和框架

根据最高审计机构国际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 of Supreme Audit Institutions: IN?TO-SAI:INTO-SAI) 出版的《公共部门内部控制准则》指导建立内部控制标准,把公共部门单独划定出来,称为INTOSAI 准则(Guidelines for In?ternal Control Standards for the Public Sector)。IN?TOSAI 准则是以COSO 报告书内部监督内容为基础形成的,经过使用,可进一步认识到其评估的有效性。

(二) INTOSAI 内部监督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主要包括组织的管理和对职员实施的综合风险评价,同时对组织的任务提供合理的保证。其目的一是有序、伦理、经济、效率、有效完成工作业务;二是说明权力与责任;三是以相关法令依据为标准;四是为了避免损失、滥用、损害,进行资产保全。另外,内部监督由相互关系的5个要素构成,一是控制环境;二是风险评估;三是控制活动;四是信息传达;五是监督检查。这被认为是INTOSAI准则树立的内部监督良好形象的基础。

(三) INTOSAI准则同COSO报告书的不同

与COSO报告书相比,INTOSAI准则对内部监督的定义有所不同。比如,在COSO 报告里,内部监督中的一个目的是“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但在INTOSAI 准则里被改为“问责”。在这里,“问责”对象不但有政府机构,也包括公共管理的相关机构,工作人员要对每一个财务过程负责,包括使用、创建和维护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及时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报告内部报表的可靠信息,使人们认识到政府机构必须公开公正地开展服务工作。在这里,非财务信息包括经济信息、效能信息,目的是保证机构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性,便于公共监督。

另外,INTOSAI准则比COSO报告书多了一个内部监督目的,即因为损失、滥用、损害资产必须给予保全和追查。这是因为公共部门的资产是公共资金的具体化,要严格遵循“公益资产使用,要求保证资产的取得、利用及处置的安全”的原则。公共部门各机构所有资产必须经常保持最新的会计记录,高度重视各机构所持有的资产,从取得资产到资产处置为止的资产管理相关活动必须始终处于被监督过程中。

二、美国行政机构财务的内部监督制度

(一) GAO内部监督准则

美国各州、部官员以《联邦管理者财务健全法》(Federal Manager’s Financial Integrity,以下称为《FMFI 法》) 为基础,执行有效的内部监督。会计审计院院长以《FMFI法》为审计基础准则,对各州、部官员进行内部监督。为此,会计审计院(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简称GAO) 公布了联邦政府内部监督准则(Standards Inter?nal Control in the FederalGovernment, 以下称GAO内部监督准则) 具体见表1,以引起对内部监督的重视,并把GAO内部监督准则定为内部监督制度。主要内容如下。

1. 《首席财务官法》(Chief Financial Offi?cers。以下称为《CFO 法》) 和《政府管理改革法》(Government Management Reform, 以下称为《GMR法》) 公布执行,各州、部官员有编制财务报表义务,财务报表要有高度可靠性。

2. 《政府业绩·结果法》(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以下称为《GPR法》) 并且公布执行,以各州、部官员目标管理、组织运营和为了建立科学绩效评价制度为目的。

3. 《联邦财务管理改善法》(Federal Finan?cial Management ImprovementAct of1996,以下称为《FFMI法》) 并公布执行。各州、部官员执行满足一定条件要求的财务管理系统义务,执行完全监督下的财务业务处理流程。

(二) 内部监督自我评价机制

1.自我评价标准。各州、部官员在《FMFI法》的基础上进行内部监督的有效性评价,然后OMB官员、会计审计院长通过协商对各州、部官员内部监督的有效性进行评价。2006年,美国通过了对内部监督管理者的责任条例,用于评价各州、部官员内部监督的有效性,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评价方法;二是缺陷的纠正;三是报告有关规定的手续是否合法。

2.报告书的公开。内部监督全部有效性报告书,是每年各州、部官员在实施《FMFI法》的基础上,以GAO内部监督准则为依据进行的该部门自我评价,主要是提供鉴定报告书(Statement ofAssurance)。包括资产保全在内的内部监督,一是对重要的缺陷无保留意见鉴定报告书;二是重要的缺陷报告限定鉴定报告书;三是如重要的缺陷不能自我评价的话,则提供无鉴定报告书。

财务报告的内部监督有效性报告书。各州、部官员在实施FMFI 法的基础上,每年6 月30 日以前对财务报告的内部监督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完成保证财务报告内部监督的鉴定报告书。这个报告书要求保证各州、部官员提供高度可靠性的财务报告。

财务管理系统报告书。各州、部官员在实施《FMFI法》的基础上,每年对部门的财务管理系统根据《FFMI法》规定的三个标准进行评价:一是根据OMB财务管理系统规定的联邦财务管理系统标准;二是联邦会计基准咨询委员会(Feder?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dvisoryBoard) 公布财务报告书时采用的联邦会计准则;三是各项交易处理应适用联邦政府标准会计处理准则(U.S.Govern?ment Standard GeneralLedger)。

(三) 内部监督的外部审计机制

各部门监察总监(Inspector General, 简称IG) 或者有IG权限的外部审计人员,在《首席财务官法》的基础上,对该州、部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其财务审计报告内容包括该部门的业绩、向总统及联邦议会提交的财务报告。这些外部审计师以政府审计基准(Generally Accepted Govern?ment AuditingStandards, 简称GAGAS) 为基础,完成财务检查报告书,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对财务报表的适用性方面表明意见;二是对财务报告系统内部监督中重大不足或重要的缺陷的事态报告; 三是是否遵守相关法令。

三、英国行政机构财务内部监督制度

(一) 英国行政机构内部监督机制概况

在欧洲,英国行政机构的财务内部监督制度建立得比较早,也比较完善,在欧洲具有代表性。英国依据财政部公布的《会计主任通知:内部治理财务监督制度系统报告书》(Corporate Gov?ernance: Statement on the System of Internal Finan?cial Control DAO (GEN) 13/97) 对上市公司进行评估并考察其财务内部监督制度的有效性。后来, 英国根据支出审查制度(Comprehen?sive Spending Review,简称CSR) 公布了公共服务协议(PublicService Agreements, 简称PSA), 通过目标管理,对各州、部组织运作、评估所取得的成绩、设定的绩效目标和政策目标进行考核。

此后,英国政府的《资源和会计法》(Resourc?es and Go vern ment Accounts Act of 2000, 以下简称《GRA法》) 采用发生主义会计核算制,突出对固定资产和折旧的核算,每个部委建立高度可靠的财务报表。考虑到内部监督环境的变化,英国政府又出台了《会计主任通知:治理内部监督报告书》(Corporate Governance:Statement onInter?nal,Control DAO (GEN) 13/00),要求各部委机构的会计人员必须执行规定。为促进各部委的风险管理程序的开发和运营,英国财政部了指导意见(Management of Risk-Principles and Con?cepts,以下简称《英国财政部准则》),见表2。

(二) 内部监督自我评价机制

1.自我评价标准。英国财政部的政府会计制度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风险管理的定义;二是风险管理的主要构成要素;三是内部监督报告书记载事项等相关规定。另外,英国财政部为了对各州、部的风险管理运用状况进行评估,2004年公布了《风险管理评价范围》及对各州、部的要求(Risk Management Assessment Framework: a tool fordepartments),并在5年后进一步进行了修订。

2.报告书公布。各州、部的会计执行官根据政府会计制度,每年对内部监督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公布内部监督报告书。报告书内容有财务报表及该部门的资源会计决算报告并且向议会下院报告。报告书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责任范围;二是内部监督系统目的;三是风险管理能力;四是风险控制机制;五是有效性的评价;六是内部监督上发生的重大问题的记述。

(三) 内部监督的外部审计机制

1.内部监督报告书。会计审计院长在《GRA法》的基础上,对各部门的资源会计决算书及执行的决算书有审计义务。该财务审计报告须向议会下院报告。会计审计院长根据财务检查和审计工作委员会(Auditing Practices Board:APB) 按照国际审计标准(英国·爱尔兰)(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n Auditing (UK and Ireland):ISA (UK/IR)) 制作的报告,同时在与财政部协议的基础上,对各州、部及执行的内部监督报告进行审计检查,财务审计过程中如果得到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矛盾,则将该事态在财务审计报告书中记载。

2.业绩报告。会计审计院长对各部门的业绩信息系统进行审计,会计审计院长每年至少一次对审查对象进行支出审核,根据设定的业绩目标每年两次对各州、部的数据系统进行检测调查,对审核和检测结果出具证明报告书(Validation?Compendium Report) 并且向议会下议院提出报告,以防止各州、部的数据系统中评价指标与实际业绩值发生重大的偏差。

四、总结与启示

为了建立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英美均设计了一套比较严格的政府财务内部监督制度,其特点是以COSO 报告为依据,形成内部监督的制度框架,由政府和国家机构建立一个标准制度,统一适用于政府机构内部监督。同时,充分认识到行政活动接受评估需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原则,单纯依靠财务信息系统远远不够,评估其公共服务性能不仅依赖于财务信息,也需要引入非财务信息,这样才可以全面评价政府工作的经济性和效率性。而问责制是在充分财务监督结果下对公众展现透明政府工作的财务制度。

政府机构财务内部监督机制是依照法律规定的会计执行程序及相关法规、制度条例来实施的。政府的国家机构财务评估活动也要根据内部监督的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和的内部监督报告来证明内部监督的有效性。因此,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系统、有层次的系列制度才是有效的内部监督的基础。

参考文献

[1]Atkinson,Tony.Atkinson Review:Final Report:Measurement ofGovernment Output and Productivity for the National Accounts[M].Palgrave Macmillan Ltd., 2005.

[2]Barker,Lynton.Building Effective Boards: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of Independent Boards in Executive Non-Departmental PublicBodies[R].HM Treasury, 2004.

[3]Financial Reporting Council.Internal Control:Revised Guidancefor Directors on the Combined Code [R].Financial ReportingCouncil,2005.

[4]Gershon,Sir Peter.Releasing Resources to the Front Line:IndependentReview of Public Sector Efficiency[R].HM Treasury,2004.

[5]Higgs, Derek.Review of the role and effectiveness of non-executivedirectors[R].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2003.

[6]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R].HM Treasury,CorporateGovernance:Statement on the System of Internal 2003.

[7]Financial Control,Dear Accounting Officer(DAO)letter,DAO(GEN)13/97[R].HM Treasury, 1997.

篇8

【关键词】财务柔性 现代企业 财务管理

一、柔性及财务柔性概述

柔性最初是一种“以人为本”理念的管理方式,而今已经转变为“对变化的反应、处理与适应”的管理能力。从本质上而言,柔性包含了对环境的适应性及有效整合资源的灵活性。柔性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但柔性同样需要成本。

财务柔性即在财务管理系统中,企业具备的一种可系统、持续地整合内外部资源并应对环境不确定性及因果模糊性的有效反应能力,此种能力的运用要求企业适应变化、利用变化、创造变动,以此处理动态环境及其不确定性,进而提升企业动态竞争力、实现财务目标及战略目标。具体来讲,财务柔性的能力表现由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所共同完成。缓冲能力即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所拥有能够吸收或减少环境改变对该系统影响的能力;适应能力即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在环境变化时快速适应变化的能力;协调能力即企业综合运用内部各种要素及资源,并实现高度一致,用来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即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借助于新行为及新举措来影响外部环境并使内部环境发生变化的能力。

二、柔性财务管理的确认原则及实施目标

柔性,既改变了企业原有财务战略思想,又调整或变革了财务战略的构成要素。从内容上分析,财务柔性主要包括四大构成要素,即财务组织柔性、财务能力柔性、财务资源柔性和财务活动柔性。其中,财务组织柔性有组织结构柔性和组织管理柔性,财务活动柔性则有融资柔性、投资柔性、财务计划柔性、营运资金柔性、财务分配柔性等。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不确定性环境的影响下,现代企业柔性财务管理应坚持务实、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执教重于执纪、个体重于群体等原则。务实原则要求企业在调查研究、分析谈论等务虚措施基础上,开展多做实事、解决问题等务实举措;内在重于外在原则要求企业实行“以柔克刚”的思路,以说服教育、形象影响、感情投资、激励尊重、舆论宣传、心理沟通等形式的管理活动,取代传统的以财务法规及制度进行严格管制的管理方式;心理重于物理原则要求企业以有效的民主管理形式,激发员工奋斗精神、创业精神及奉献精神,使其更具创造力和主动性,而不是局限于以往仅靠金钱激励员工的物质性方式;执教重于执纪原则要求企业重视员工精神激发和意志感化,通过感情交流、因势利导的方式,深入员工内心世界,不再是简单依照纪律处分或者限制员工行为;个体重于群体原则要求企业重视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财务管理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协调性。

那么,在上述原则下,现代企业应恰当选取柔性财务管理活动的目标。柔性财务促使财务管理主体明显扩大,柔性财务管理的目标也随之扩大为资本配置最优化、实现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及社会利益、在确保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基础上获取更多优秀人才和最佳知识结构及相关知识。比如投资、筹资及收益分配等企业未来财务活动的资本配置,再比如企业在不同成长期及理财环境下所拥有资本的优化配置;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除了原有财务资本拥有者的利益,还包括知识、信息等拥有者的利益,只要是企业产权主体,便有权参与到剩余分配中。避免公害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即在实现企业经营价值和目标的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使企业得以在好的环境中不断发展。

三、实施柔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柔性财务管理是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其不仅要具有计划、控制、协调、分析及考核等传统财务管理职能,更要以自身教育、互补等职能促进企业发展。就目前应用情况看,现代企业实施柔性财务管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柔性财务管理主体不完备

在柔性财务管理下,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是企业管理的主体,但当前多数企业并未放宽对员工的限制和对员工创造力的制约,加之不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特别是一部分企业领导层及财务总监尚未掌握良好的知识结构,使得员工及管理人员难以真正从企业全局角度考虑财务管理工作。

(二)财务管理结构不合理

企业管理本身具有层次繁多、关系复杂的纵向结构形式,其相对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更加重了层次多、关系杂、沟通难等现象,进而造成企业内部行政指令盛行、制度惩罚严重等问题,使企业柔性财务管理极度受挫。

(三)财务分析和评价基础不牢固

现行财务分析评价以财务报表中涉及的财务指标为依据,其较少针对企业具体情况做出灵活性和客观性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碍于柔性财务管理的设计和实施。

(四)人力资本及其风险尚未引起重视

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竞争、重视人的智力的时代,企业若对人力资本认识不足,则容易导致自身人才潜力挖掘欠佳,企业竞争力及经济效益也会蒙受损失。

四、实施柔性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调整组织结构

将企业组织结构由纵向转变为横向,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及人员之间更有效的协调和合作,提升企业对市场需求反应的灵敏度,实现内部信息高效率流动,并尽可能减少管理成本。

(二)改进现有财务职能

现代企业应转变财务职能为以收集、分析及整合有效信息为范围的促进企业整体增值的新职能;转变财务管理目标,即把以往局限于财务活动中业务处理、日常控制及财务报告等工作目标,转变为充分结合企业战略性目标,促进企业发展。

(三)提升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水平

要提高财务经理、财务总监及一般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重视培养各类管理人员持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在企业内部营造学习氛围,为管理人员获取新信息、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一个柔性的、扁平化的、持续发展的内部环境。

(四)采取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一方面要实施网络财务,即在互联网技术指导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集中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实现财务管理的远程记账、远程查账、远程报表、远程监控、远程审计等各项职能。另一方面则要选取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即弹性预算。也就是说,企业应在难以准确预测预期业务量和掌握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充分考虑成本性态及业务量、成本与利润间的关系,编制相关预算。

主要参考文献:

[1]杨艳艳,张丽萍.现代企业柔性财务管理初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24) .

[2]陈玲.我国实施柔性财务管理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中国酿造,2008(08) .

[3]鲍旭峰.柔性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经济市场,2007(03) .

篇9

关键词: 校园一卡通 财务管理

一、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1.各部门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信息系统,各自为政,统计数据来源多,口径不一致,缺乏统一标准。

2.财务信息的保密性、公开性,本身就是矛盾的,对网络环境安全性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网络部门及财务部门协调合作,明确部门职责,规范各项制度。

3.校园一卡通一般由网络技术人员开发,财务核算系统会计科目与各子系统调用处理的一卡通数据没有对应关系。

4.校园一卡通中生成的数据报表格式不能满足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

二、认识校园一卡通

1.校园一卡通的构成。一部分是银行卡,相当于银行的借记卡。另一部分是校园卡,用于校园内的身份识别、消费、查询。通过圈存机可以实现银行卡、校园卡之间自助转账功能。

2.校园卡可以实现多个系统对接,例如,与图书管理系统对接,实现图书借阅。与学生管理系统对接,实现学生每学期初注册,奖学金发放,津贴查询。与学籍管理系统对接,实现学籍状态查询,成绩查询。与教务管理系统对接,实现网上选课、调课。与考试系统对接,可以查询考试安排、考场位置、考试相关要求,以及考试成绩查询。与后勤系统对接,可以实现节约水、电费用。与保卫系统对接,门禁应用很广泛,可提高安全性。与财务系统对接,教职工可以查询工资、各种项目经费是否到账,以及经费的使用情况等。

3.校园一卡通,杜绝一个人N张卡、使用起来不方便的状况,真正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三、利用校园一卡通

1.提供流通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校园一卡通对高校内各个部门业务子系统对接后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数据录入口径和标准,突破“信息孤岛”把整个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实现信息共享,为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

2.加强财务管理系统监督。每位职工和学生都有一个校园一卡通账号,校内的各种消费支出都可以用一卡通支付,比如,食堂吃饭,医务室看病、取药,商店购物,图书借阅滞纳金,咖啡厅消费等。可以通过一卡通系统直接转入相应账户,把纸币结算转变为电子货币结算,便于跟踪资金流向,加强财务管理系统的监督。另外,创收部门如:职工培训、成人教育、超市、文印室等各种业务资金收缴都通过一卡通完成,财务部门可以通过调用相关系统信息随时了解其经营状况,同时避免资金不上交、私藏“小金库”、坐支现金等不合理现象发生。

3.提高学生两大费用的收缴率。针对高校中部分学生恶意不交学费、住宿费,财务部门可以通过校园一卡通中学生的身份信息,调用各个子系统如: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系统,进一步确认学生是否有实际困难。为杜绝恶意欠费,采取先交费后注册学籍,同时把交费状态与选课、毕业资审相关联。促进收费率提高,及时收回资金,保证学校正常的资金运转。

4.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效率。通过校园一卡通可以实现学生助学金、奖学金、各种补助发放,教职工工资发放及校内各种消费支付,并且个人可以在网上完成相关业务的查询。减少了财务人员现场办公的时间,节约了人工成本,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

四、校园一卡通在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中的优势

1.财务部门通过校园一卡通,及时从各子系统获取相关财务信息,减少传统的手工录入数据或间接导入造成的人为影响,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2.通过校园一卡通,财务部门可以主动及时接收反馈各种财务信息。掌握与学校有关的经济活动,改变会计业务处理模式。由过去的会计事后监督,改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

3.校园一卡通将全校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实体,提供完整的安全的数据信息。一卡通中每天的现金,自助转账的资金,商户清算的数据,要及时入账,定期核对,全部数据定期自动做个备份,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经过数据整理,剔除不适用的数据,然后进一步做数据模型、数据分析。财务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生成财务报告和各种报表,为财务信息使用者做决策,提供有力保障。

4.校园一卡通对接各子系统后,采取分级管理的模式,各部门的职责仍旧各自完成,保证了各部门的核心利益,也方便了一卡通的统一管理。

5.校园一卡通的应用,促使财务部门选择有责任心、具备一定网络知识的人员上岗,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内部控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

6.校园一卡通,通过校园局域网使用,网络安全性相对比较高。设置防火墙、加密、签名等电子屏障,阻止非法用户访问。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同身份的人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保障财务数据的安全。另外,财务信息软件要设专人维护及管理,财务部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向厂家提出合理化建议。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7.校园一卡通推进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改变了传统的财务管理的模式,促进了财务管理理念和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赵龙,金伟民.“校园一卡通”对高校财务工作的影响分析[J].引进与咨询,2006(04).

[2]孟庆舫.校园一卡通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5(24).

[3]陈文.数字校园对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9).

[4]魏海峰.“校园一卡通”在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中的若干问题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23).

[5]李从生.论校园一卡通给高校财务工作带来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09(14).

[6]袁新辉.校园卡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浅析[J].事业财会,2002(7).

[7]刘立骞,赵红娟.校园一卡通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2).

篇10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

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将信息化管理技术合理地应用到烟草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中,将传统管理和信息管理进行合理地融合,不仅提高了对人才管理的要求,同时烟草企业在管理手段、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机构上都应当做出相应的改变。可以说财务信息化管理对烟草企业来说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一场变革。烟草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虽然财务管理信息化着重强调了计算机网络为主的现代信息化技术,但针对财务管理信息的理解并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技术上,其重点还是在于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烟草企业内部管理模式以及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的整合。其二,复合型人才是确保信息化管理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烟草企业在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道路上要重点培养熟练管理、精通财务信息、懂得烟草行业的复合型人才。其三,在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要对管理模式进行集中,会计核算必须在符合会计准确的前提下进行,集团财务管理必须建立在统一标准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目标,同时制定的目标要与企业的文化相适应。

二、财务信息管理策略

(一)科学规划、合理决策

财务管理系统作为烟草企业信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烟草企业在决策前对企业现状进行了全面地调查,并对信息现状和业务特点进行分析,分析存在的风险、系统能力以及综合业务,针对信息规划制定合理的方案,对信息化的目标、步骤、标准等进行明确。同时,在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得到了烟草企业中各个部门的支持,为烟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外,由于烟草企业的财务主体多、业务复杂、工作量大,所以,在财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对整体进行了详细规划,在财务核算过程中依据规范分别进行,从而使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优越性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体现。

(二)成本控制

烟草企业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对烟草企业中的工作人力、材料等关键因素的合理控制。烟草企业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对人力、材料、销售等信息的准确掌握,实现了对烟草企业生产、销售的全方位控制,合理地将会计核算、财务预算、资金结算联系在了一起。

(三)完善信息平台

依照烟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必须要依靠信息技术,烟草企业在原有的会计核算系统上,建立一套适合于集团自身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

第一,完善核算体系。烟草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统一的会计体系、统一的核算标准下建立,从而实现母公司对基础档案、核算方法、报表格式的统一管理,母公司通过系统快速查询到单据、凭证信息,快速生成个别及合并报表等信息。确保烟草企业在实际工作及时获取到财务信息,并且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实时监控经营状况,通过数据的集中处理,改善会计信息质量,为烟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将会计核算、财务预算、资金结算三者合理地联系在了一起,提高了烟草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利益。

第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作为烟草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多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都是从财务管理信息化入手以推动整个企业的发展。烟草企业在管理上也是如此。近年来,烟草企业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对企业内部的资金控制、预算控制、成本核算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会计软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烟草企业企的需求。因此,烟草企业通过先进信息技术,建立了会计核算、财务预算、资金结算为一体化的新型管理软件。在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方面,通过信息化手段,成功地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强有力数据支撑。

(四)烟草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在烟草企业中建立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1)总公司能够对下属行业及单位进行预算监督和管理。(2)财务信息化管理对子公司申报数据的汇总、审核、查询等功能,实现了烟草企业对财务的统一管理。(3)通过系统显示了对报表预算汇总,对报表内容进行审核、分析、查询、数据输出等功能,并且可以提供审核报告。(4)系统支持预算报表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由企业制定的报表、直属单位的报表,支持对报表进行上报、审核、汇总、查询、数据输出等功能。第二种是总公司定制表样、直接取数,支持自定义报表、从相关业务系统获取预算执行数据。通过系统实现对报表的审查从而更好地完全财务管理工作。(5)通过财务管理系统实现对下属单位的实时监控,企业依据预算审批流程对预算进行调整,同时系统也依据实际情况对流程进行自定义调整,实现对企业财务的动态管理。(6)预算查询,系统支持预算期间、预算项目、预算单位等多维度查询条件,支持模糊查询、穿透式查询功能。(7)预算分析,系统支持预算执行进度、差异情况及对比分析等图表分析功能,自定义分析报告模板,形成分析报告。通过实际应用可以看出烟草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加快了烟草行业的发展,提高了办事效果,值得推广。

(五)烟草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须注意的事项

烟草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信息化建设的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对经营状况、业务管理水平、信息技术进步等因素要进行综合考虑。在信息化建设中使用的软件要充分考虑用户的需要,确保其具有实用性。因此,财务管理软件的实施既要与当前的整个集团管理水平相适应,同时也要具有先进性和可扩展性,使烟草企业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成为可能。如果设计过于复杂,一味地追求全面,则可能脱离实际,导致使用人员无法对其进行合理的应用。烟草企业在信息建设要对以下问题进行考虑: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2)企业信息化的结构。(3)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及应用的软件。(4)确定具体工作步骤。(5)制定培训计划。(6)资金的出处和预算。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