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血压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血压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篇1

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都为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经过多年的研究,骨质疏松症是多病因疾病的学说已经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近年来,人们注意到了伴随着钙代谢失常的骨质疏松症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钙化,后者的发生将对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危害。经过多年的研究,骨质疏松症是多病因疾病的学说已经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国内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动脉硬化与骨质疏松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动脉硬化与骨质疏松存在相关性。

本研究用骨密度仪检测高血压病患者(男女各30例)骨密度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清骨钙素,并以健康人(男女各30例)作对照。就旨在探讨患者血清中血脂浓度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患者共120例,观察组为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共60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WHO和国际高血压学会联合提出的高血压诊断和分期标准,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且肾功能正常,并排除其他代谢性骨病及治疗干预(无长期服用利尿剂史)。排除内分泌疾病,脑血管病及肝肾疾病等,其中男30例, 女30例,年龄66~79岁,平均(78.6±10.2)岁; 曾经服用降压药物如硝苯吡啶或巯甲丙脯酸等。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老年人60例,近期无服用钙剂等,男30例, 女30例,年龄65~80岁,平均(71.7±8.5)岁; 两组患者基本人口学资料,饮食习惯及生化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均排除了骨骼和运动障碍性疾病,无骨折史;均经体检排除糖尿病、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慢性肝肾功能不全、消化功能紊乱等疾病,近1年来未服用过补钙制剂或者激素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1.2 研究方法:

1.2.1骨密度测定:用美国Lunar公司DPX L型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测定被检个体腰椎(L2~L4)及股骨上端[包括股骨颈(NECK)、华氏三角(Ward)及股骨粗隆(TROCH)]的骨密度(BMD)值(g/cm2)。骨质疏松诊断标准[1]: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较骨峰值减少2 5s以上为骨质疏松。

1.2.2骨钙素测定:空腹血清标本-20c保存,收集标本一次性检测药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放免法测定。批内差异为5%,批间差异为10%。

1.2.3生化指标:用美国Beckman公司生化试剂盒,经自动生化分析仪空腹静脉血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 .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 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参数骨密度 ,血清骨钙素,血脂各项指标之间分别采用pearson两两相关分析,及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P

2 结果

3 讨论

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致病因素,而骨质疏松与动脉硬化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随着国内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改变,中国冠心病、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各疾病相互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疾病,其特征为骨密度减低和骨组织结构的退化,骨的脆性增加以及容易骨折;其患病率居代谢性疾病的首位,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日渐严重。 随着对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骨质疏松症与许多老年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讨论血压及血脂代谢异常是否是造成骨密度下降,直接引发骨质疏松的原因尚不明确, 但有研究表明低矿物质含量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二者既可互为因果关系,也可受某一些共同因素影响。随着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骨质疏松(OP)和冠心病(CHD)这两种严重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所测男,女高血压病患者骨密度均有下降,女性高血压病患者骨密度比男性降低明显;女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骨钙素显著升高。

本研究还进一步证实,绝经期妇女多并发心血管疾病与骨质疏松,提示两者有相似的病理生理机制[4]"绝经期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对成骨细胞膜上的雌激素(E2)受体作用降低,E2分泌水平下降,致骨代谢发生紊乱,骨骼中的钙结合力降低,刺激了甲状旁腺素的分泌,结果使作用于破骨细胞并使破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减少的PTH继发性升高,导致骨溶解增加,使骨钙动员入血,体循环中的钙便沉积在动脉壁内膜中,造成血管壁粥样硬化!钙化[5,6],而沉积于血管内皮基质下的脂质,可直接抑制未成熟的骨细胞分化成成骨细胞,而促进了骨吸收;血脂代谢异常和血管壁的改变,更进一步导致了体内钙丢失,加剧了动脉粥样硬化,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加速了冠状动脉的形成"Luegayr等[7]的研究也表明,破骨细胞依赖于脂蛋白来调节细胞内的胆固醇水平,而这种调节过程控制破骨细胞的形成而生存本研究亦显示,绝经期冠心病伴骨质疏松妇女,血脂浓度TC!TG!LDL2C!Lp(a)!non2HDL2C及载脂蛋白(apo2A!apoB!apoE)均高于对照组(P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和研究,我们期望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调查样本的不断积累以便逐步回归,使结果更加接近于临床真实的情况,使之能为临床所用。国外学者已提出将骨密度作为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险因素比用传统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胆固醇等更能有力地预测病变的发展。而我们用这样一个研究方向恰好反映了各种危险因素的一个综合状态,为帮助临床预测骨密度状况和心血管疾病的状态指出了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ANTONIOS T F,MACGREGOR G A.Deleterious effects of salt intake other then effects on blood pressure[J].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1995,22(3):180-184.

[2] 唐树德.从 JNC 7和2003欧洲高血压指南看利尿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J].上海医药,2004,25(1):20-21.

[3] 陈梅莉,马友正.噻嗪类药物对骨的影响[J].药学实践杂志,2003,21(1):36-37.

[4] 钟清,陈贤,余健年,等.高血压病患者血清骨钙素、碱性磷酸酶、钙、磷、镁变化[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9,5(1):57-58.

[5] 王雪,叶志明,田剑,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量减少机制初探[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1,22(1):45-47.

[6] 杨荣,刘国平.148例原发性高血压钙代谢失调与骨质疏松的关系[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0):904-905.

[7] 朴俊红,庞莲萍,刘忠厚,等.中国人口状况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发生率[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1):1-7.

[8] 曹立,雍宜民,沈惠良.老年股骨颈骨折骨密度、Singh 指数的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1,7(2):103-106.

篇2

风湿病患者为啥易骨质疏松?

风湿免疫病是一大类常见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肌炎和皮肌炎等。骨质疏松是许多风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显示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约为52%。

为何许多风湿病患者更易患骨质疏松?黄建林解释,一是疾病本身的原因。许多风湿病是全身性炎症疾病,与炎症反应相关的多种细胞因子,会导致骨代谢异常,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而е鹿侵适杷桑欢是部分风湿病患者需长时间接受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治疗,而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会诱发骨质疏松。

风湿病人尽早做抗骨质疏松治疗

骨质疏松带来的不仅仅是疼痛问题,更为危险的是会大大增加骨折的风险。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会使得患者发生髋部和脊柱骨折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2-3倍,遗憾的是,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超过3个月的患者中,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不足15%。

何时开始抗骨质疏松治疗最好?如是已使用激素并出现骨流失的,应立即开始抗骨质疏松治疗。不过更理想的是一开始使用激素,甚至使用激素前,就可采取措施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钙+维生素D:你都补对了吗?

Q:每天补多少钙?

A:每天除正常饮食外,额外补充600毫克钙即可。600毫克指的是元素钙的量,而非钙化合物的量(在1克碳酸钙中,只含有约400毫克钙元素),要留意包装的成分表,确保摄入量足够。

Q:液体钙会更好吗?

A:钙的吸收与钙的形式没有直接关系,固体钙和液体钙的吸收率相差不大。

Q:碳酸钙、乳酸钙、活性钙该怎么选?

A:不同的钙有不同适宜人群。正在服用铝剂者禁用柠檬酸钙,对于老年人、糖尿病人、高血压患者慎用柠檬酸钙;易疲劳人群不宜长期补充乳酸钙;葡萄糖酸钙不适用于糖尿病患者;活性钙不适用于老人和儿童;而醋酸钙不适用于心功能不全、高血压和肾结石患者;碳酸钙则适用于各种人群,在一些胃胀、便秘者中需要酌情使用。总的来说,碳酸钙能够适用于大多数需要补钙的人群。

篇3

[关键词] 老年;髋部骨折;致伤因素

[中图分类号] R68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6-0040-03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指股骨近端的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以及转子下的骨折,其中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的骨折占到髋部骨折的90%以上[1]。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后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可合并较多的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度,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生率还可能继续升高。因此,了解老年髋部骨折的致伤因素、高危因素,积极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对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了81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2012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815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女性年龄50岁及以上,男性年龄60岁及以上;②髋部骨折诊断明确;③急诊入院,入院前未做特殊治疗。排除标准:①骨折1周后入院治疗;②陈旧性骨折;③病例资料不全。共有81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311例,女504例。股骨颈骨折615例,转子间骨折200例。年龄53~96岁。受伤到入院时间1~91 h。

1.2 研究方法

1.2.1 收集材料 查阅所有纳入研究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收集包括骨折前一般情况、骨折时间、致伤因素、骨折类型、并存疾病等资料。①致伤因素:认为车祸伤、跌倒伤、坠落伤等。跌倒下落的直线高度≤1 m,坠落为下落的直线高度>1 m。②危险因素:不可纠正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认知缺陷、父母亲髋部骨折病史、自身既往骨折史;易纠正因素:抗焦虑药、安眠药、皮质激素药、左旋甲状腺素、抗癫痫药等,骨质疏松症及与其相关的因素,酗酒、吸烟、性低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视力损伤等。

1.2.2 分析方法 按10岁间距分析各年龄段的发病情况,按性别不同分析与老年髋部骨折的相关性,按性别与骨折类型分析老年髋部骨折的致伤因素,并分析并存病与骨折发生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行×列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分布情况

见表1和图1。两组患者均以70~79岁患者的比例最高,其次为60~69岁的患者,男性患者50~59岁的患者。男女患者不同年龄段分布情况比较(P

2.2 不同性别患者骨折类型

见表2。男性和女性均以股骨颈骨折的发病比例较高,但女性患者的发病率更高,与男性比较(P

2.3 常见致伤原因

见表3和图2。跌倒导致的髋部骨折比例最高,其次为车祸。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中不同致伤原因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髋部骨折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中,骨质疏松的比例最高,男女患者均以骨质疏松的比例最高,女性其次为服用某些药物,而男性位于第二位的是酗酒,两组不同危险因素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5 并存疾病与老年髋部骨折的关系

见表6和图4。女性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最多,男性患者以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最多,两组不同并存疾病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髋关节是人体最深的关节,属于球臼关节。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以及转子下骨折。其中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最多。老年人因多合并有骨质疏松以及其他系统的慢性疾病,是髋部骨折的高发年龄段[2]。而老年人髋部骨折后,因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髋部骨折的致残率也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

造成老年人发生骨折有两个基本因素,内因骨强度下降,多由于骨质疏松;双量子密度仪证实股骨颈部张力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甚至消失,最后压力骨小梁数目也减少,均可使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削弱,使股骨颈脆弱。另外,因老年人髋周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害应力,加之髋部受到应力较大(体重2~6倍),局部应力复杂多变,因此不需要多大的暴力就能导致骨折。由于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而女性活动相对较男性少,由于生理代谢的原因骨质疏松发生较早,故即便受伤不重,也会发生骨折[4]。骨质疏松是引起股骨颈骨折的重要因素,骨质疏松的程度对于骨折的粉碎情况(特别是股骨颈后外侧粉碎)及内固定后的牢固与否有直接影响。

在本研究中,老年髋部骨折的致伤原因中,跌倒的比例最高,815例患者中,有692例患者为跌倒导致的骨折,占84.9%。其次为车祸。可见老年髋部骨折主要是由跌倒引起的。老年患者神经肌肉反应迟钝,身体平衡性下降,肌肉力量变弱,发生跌倒的概率较高[5]。而老年患者又多合并有视力下降、认知力下降等,更容易发生跌倒。某些药物如镇静药、抗抑郁药也会影响老年人的反应能力,增加跌倒的风险[6]。跌倒时髋部受到撞击,股骨结构的强度是影响骨折的重要因素[7]。老年患者多有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情况,因此跌倒时更容易骨折[8,9]。在本次研究中,492例患者合并有骨质疏松,占60.4%,在并存疾病中所占比例最高,并且男女患者的并存疾病均以骨质疏松的比例最高。但女性骨质疏松的比例更高,占62.9%,女性其次为服用某些药物,男性为酗酒。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高于男性患者,这是因为女性在绝经过渡期骨量丢失加快。有研究显示,女性在绝经前18个月就开始出现骨量丢失,且丢失的速度逐渐加快,直到绝经后18个月,丢失骨量的总量可达10%。因此女性患者骨质疏松发生较早,发病率较高,成为女性患者出现髋部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10]。男性老年人因室外活动减少,钙吸收率降低等,或者其他系统疾病导致运动减少,也会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后骨微结构遭到破坏,骨脆性增加,跌倒时容易导致髋部骨折。

在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中,部分是不能改变的因素,部分是容易改变的因素。年龄是老年髋部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显示,对于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每增加10岁,髋部骨折的发生几率上升2倍。在本次研究中,70~79岁患者的比例最高,考虑原因可能是这个年龄段的患者多存在骨质疏松,但其自主活动能力较强,日常活动量要大于≥80岁的老年人,因此导致骨折的几率更高。

吸烟是男性患者第二位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吸烟并不是髋部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是与骨质疏松有关,长期吸烟能够导致骨质疏松。酒精能够降低维生素D水平,也可影响骨细胞的代谢,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另外,饮酒后可导致患者步态不稳,增加了跌到的风险。父母有髋部骨折史也是老年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之一,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了,有研究显示母亲有髋部骨折病史的老年人群发生髋部骨折的概率是母亲无髋部骨折史的2倍。原因可能是与遗传的骨骼结构不同有关。镇静药物以及抗抑郁药物、精神药物等均可使患者处于震惊状态,还能导致性低血压,增加跌倒的风险。抗惊厥药物可增加维生素D3的代谢,导致骨软化症,糖皮质激素能够降低骨密度。在并存疾病中,女性并存疾病最高的是心血管疾病,男性为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多合并有其他系统的疾病,例如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钙磷代谢异常等,可增加患者跌倒的危险或者骨质疏松的可能性。

针对老年髋部骨折的致伤因素的具体特点,根据不同的情况可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老年患者应注意补充钙质,适当进行室外活动,增加钙的吸收,纠正骨质疏松,尤其是对于老年女性人群。男性患者应戒烟戒酒。服用特殊药物的患者,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减少跌倒发生的几率。合并有其他系统慢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以及户外运动中,应格外小心,降低跌倒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老年髋部骨折主要的致伤因素是跌倒,而骨质疏松是主要的危险因素,了解这些常见因素,积极预防可以改变的因素,从而达到预防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省伟,伍书氏. 浅析创伤性髋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7):112.

[2] 高萍,梁喆,栾玲. 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术临床路径的应用体会[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4):3796-3797.

[3] 张国祥. 创伤性髋关节骨折脱位38例临床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5):143-144.

[4] 郎永利,李菊如,刘保剑. 老年人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同手术期的治疗[J]. 中国医学创新,2010,7(15):100-101.

[5] 罗彩虹,谭妃英,胡文娟. 家属参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 现代医院,2013,13(1):149-151.

[6] 郑彩红. 老年人使用高血压药将增加髋部骨折风险[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11(2):29-30.

[7] 戴鹤玲,孙天胜,刘智. 髋部骨密度和几何结构与老年髋部骨折发病的关系[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94-296.

[8] 孙强,梁庆晨.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J]. 医学综述,2013,19(5): 895-897.

[9] 吴敏,庄建华,王尧杰,等. 社区干预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人群的效果评价[J]. 浙江临床医学,2013,15(3):394-395.

篇4

跟难产一样,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高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目前多认为妊高征的遗传方式属单基因隐性遗传,单基因可能来自母亲、胎儿,也可能由两基因共同作用。仔细想一想家族史,孕妇的外祖母、母亲或婶妹间是否曾经患妊高征,如果有这种情况,就要引起重视了。

遗传度

凡是母亲或姐姐患这种疾病的女性,其妊娠期间患此病的可能性比其他孕妇高6~8倍。

诱发环境

孕妇如果孕前患过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炎及糖尿病等疾病,均易发生妊高症。妊娠如果发生在寒冷的冬天,更应加强产前检查,及早处理。

防患未然

虽然基因是不可改变的,但假如把其他促发疾病的因素降到最低,仍然可以有效预防妊高症。

适龄妊娠。年龄过小或过大的孕妇容易发生妊高症。

妊娠前治愈全身性疾病。如果妊娠前就患有肾病、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未加治愈就妊娠,更容易患妊高症,所以为了母子平安,最好治愈这些疾病后再怀孕。

选择适宣妊娠的季节。气候的变化与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冬季、初春寒冷季节和气压升高的情况下易于发病。

控制体重。肥胖的孕妇更容易患妊高症,所以妊娠前要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妊娠过程中不要盲目增加营养,到妊娠末期体重与妊娠前相比,增加不超过10千克为宜。

乳腺癌

乳腺癌是一个具有明显遗传特征的疾病,如果一个家族中不止一人患有乳腺癌,就应当怀疑是否为遗传性乳腺癌。遗传性乳腺癌是由于特定的胚胎性突变遗传而发生的。携带这些胚胎性突变的人,并非在有生之年一定会发病,但他们很容易因为其他因素的刺激而变成乳腺癌患者。

遗传度

如果单纯患了乳腺癌,其后生此病的风险是常人的7~8倍,发病率为10%;如果不仅患乳癌,而且同时患了软组织肉瘤,其后代患此种病的机率在5%以上。

诱发环境

患有遗传性乳腺癌的家族史可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母亲患乳腺癌,女儿亦好发乳腺癌,发病年龄轻,常发生在闭经前,多为双侧性;另一种为母亲未患过乳腺癌,但在一个家庭中,至少有两个姊妹患乳腺癌,这种乳腺癌多发生在闭经后,常为单侧性。

防患未然

由于现代社会压力增加,烟酒、熬夜等生活习惯日趋恶化,内衣穿着不当等原因,乳腺癌的发病率本身就有增加趋势,假若你的母亲或姐妹曾罹患此病,则更需要小心。

乳腺自我检查。如果20岁以上,那么应每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自查。月经来潮后第9~11天是乳腺检查的最佳时间。由于80%~90%的乳腺癌能被患者自己发现,因此,若在自检中发现异常变化,应立即找医生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定期到专业机构接受乳腺检查。检查方法包括:专业医师的触诊、×线检查、乳腺超声波检查等。注意,不要过于依赖健康体检,它并非癌症筛查,只有做乳腺癌筛查特定项目,方可起到作用。

减轻体重。假如超重,乳腺癌遗传倾向更容易出现在你身上,所以不要单纯埋怨妈妈为你带来患乳腺癌的危险,自己也要做积极防预。

适龄婚育。研究表明,大龄未婚,晚婚、未育、未母乳喂养婴儿等情况,都是诱发乳腺癌的因素,所以适龄婚育是减低乳腺癌发病可能性的重要手段。

改善生活习惯。烟酒无度,熬夜、食用洋快餐、电器辐射过度(比如微波炉,复印机)等,凡是对身体不利的生活习惯,都应该远离。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静悄悄的流行病”,其主要变化是骨结构变得稀疏,骨重量减轻,脆性增加,容易骨折。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很高,尤其偏爱女性,它的发病与女性体内雌激素的变化有关。当女性到了更年期,雌激素水平骤然下降的时候,骨质疏松情况往往更加严重。

遗传度

科学家通过测量基因和骨转换率等,证实了这种疾病的遗传倾向性,但各家说法不一,若母亲或外婆患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其女儿或外孙女患同样疾病的概率在50%左右。

诱发环境

不少女性为了皮肤白皙而拒绝日晒,梦想“魔鬼身材”而拼命节食,坐在办公室极少运动,这些都为骨质疏松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防患未然

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在基因不可更改的情况下,就需要留意改掉容易造成骨质疏松的不良习惯,让自己逃离遗传的阴霾,“身子骨”真正“硬朗”起来。

适量补钙。根据医生检查的骨密度和×线结果,制定最适合你的补钙方案,包括钙制剂的选择、用量等。不要盲目补钙,比如牛奶就不适合体内某些酶缺乏的人喝,而儿童服用的钙制剂不适合全家人服用。

摄取充足的蛋白质。长期低蛋白质饮食会引起骨基质中的蛋白质合成不足,导致骨密度下降,诱发骨质疏松。所以鸡蛋,瘦肉等高质量蛋白质,是饮食中不可缺少的。

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长期缺乏锻炼的人到了中老年,骨量的减少相当迅速,发生严重骨质疏松甚至自发性骨折的危险,远远大于经常运动锻炼的人。不过不是所有的运动项目都适合来预防骨质疏松,只有对抗地球引力的运动才适合,比如跑步、跳跃等,而游泳则不是。

难产

研究表明,妊娠高血压和静脉曲张在家族中具有遗传性。所以产科医师通常要了解孕妇的母亲是否有过难产史,以帮助判断这位孕妇未来的分娩情况。

遗传度

不要怀疑,女儿的骨盆尺寸、形状真的跟妈妈相似,这种相似程度或许超过70%。

诱发环境

与分娩过程中的产力,产道、胎儿以及产妇的心理状况有直接的关系。

防患未然

已经长成的骨盆情况无法改变,如何预防难产发生呢?事实上,所有预防难产的手段,都应该更加积极地用在母亲或姐姐有难产史的准妈妈身上,一定有效。

定期产检。对任何一位孕妇来说,定期产检都是黄金定律。

正常胎位的保证。假如产检发现了胎位异常,应该更加积极地去纠正,比如采用膝胸卧位来保证胎头朝下等等,以尽量减少骨盆对分娩的异常影响。

避免胎儿过大。现代社会的孕妇很少有营养不良的,一般都会因为营养过剩和过度保护、缺少运动,产生了一个个“过大儿”,胎儿超过4千克的时候,分娩过程就变得更加困难。

控制妊娠并发症。由于大龄产妇越来越多,妊娠并发症的发生也有增长趋势,假如骨盆大小、形状异常又刚好合并发生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那么难产的发生更加在所难免,所以尽量以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定期产检等方法,来避免妊娠并发症发生。

控制体重。准妈妈过于肥胖会增加难产的风险。

选择合适的产院,做好剖富产准备。难产的应对方法只有剖宫产吗?现代医学还没有定论,但不论怎样,做好充分的物质和思想准备还是有必要的。

宫颈癌

因宫颈癌而去世的明星梅艳芳,她的姐姐也患此病去世,更加证实了这种恶性疾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尽管它的遗传因素不如乳腺癌、大肠直肠癌那么明显,但凡家族中有女性成员曾患宫颈癌,那就要加倍小心了。而且有家族史者一旦感染人类瘤病毒,更容易恶化为癌症。

遗传度

有家族癌症病史的人,她患有此类癌症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出4.7~7倍。

诱发环境

直接的诱发环境或条件是不确定的,但多年的大量资料证实,子宫颈癌的发生与早婚、早育、多育及慢性宫颈炎有关。

防患未然

近年来,由于性观念的不断变化,宫颈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就算是没有家族史,女性从有性生活开始,就应该定期接受宫颈涂片检查;假如自己的母亲或姐妹曾不幸罹患宫颈癌,那么更要小心了。

定期接受患颈癌筛查。大量防癌普查资料表明,90%~95%的早期宫颈癌都能经一次宫颈细胞涂片检查得以发现。宫颈涂片检查过程简单、无痛苦,是筛查的首选项目,假如你希望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防止癌症找上身,不要怕麻烦,有了性生活,就该开始检查,每年1次,假如结果正常,可以根据医嘱适当延长检查间隔时间。

学会观察白带和阴道出血等现象。白带增多、有异味,阴道异常出血等,都是宫颈癌的一些前期表现,不要轻视这些信号的意义。

篇5

《老友》专家门诊:

近年来,我每晚上床难以入眠,睡觉质量也很差,加上晚间尿多、耳鸣、做梦,一个晚上睡不到几个小时。服用安神药物也无明显效果。请问:应怎样治疗?

广丰县・纪××

纪××同志:

关于提高睡眠质量的问题,我在《老友》已解答过几次了。如果你订了《老友》可找出来看一看。这里我再说一点,就是关于高龄老人有失眠或睡眠质量差、入睡难、或易醒、梦多等情况,可采用食疗来调治。措施如下:

1 每天可选酸奶、豆浆、蜂蜜、蜂王浆、核桃粉等服用。

2 常吃小米粥加少量白糖,催眠效果好。

3 将枸杞子30克、大红枣15个和鸡蛋2个,放入砂锅内加水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吃蛋喝汤,每日1次,连服数日。适用于肾亏虚型的神经衰弱者,可提高睡眠质量。

教授主任医师 黄存垣

慢性胃炎与胆石是否有关

《老友》专家门诊:

我是个老胃病患者,经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同时胆囊彩超提示,胆囊胆泥沉积、胆囊结石。请问:这两种病是否互相关联,应如何进一步检查治疗?

万年县・江××

江××同志!

从来信所诉,你的病主要是胆囊结石。目前结石为中等大,不容易通过胆囊颈部进入总胆管,据此成为阻塞性黄疸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几率很低。此可慰你之心也。至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人群中50%都有。你胃部症状主要是由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引起的。胆石症用药物治疗很难取得理想效果。最近有个新药叫做牛磺熊去氧胆酸,据文献报道其有溶解胆石的作用。但是,这种药的服药时间需半年以上,价格又比较贵(一瓶药300多元,吃10天)。你如果经常出现胆绞痛、胆囊炎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可以选择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教授主任医师 王崇文

慢性肾炎与慢性肾衰有何区别

《老友》专家门诊:

我今年81岁,患有高血压病,还有慢性肾衰竭病。先后两次住院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目前双脚有浮肿、脚背有麻木。请问:慢性肾炎与慢性肾衰竭有什么区别,尚在服用的海昆肾喜胶囊和卡维地洛、氨氯地平片可否停服?

丰城市・熊××

熊××同志:

阅信知你有高血压病又有慢性肾衰,经住院治疗仍未恢复正常,目前足背发麻,下肢轻度浮肿,仍在服用氨氯地平降血压药和海昆肾喜胶囊等中成药。现就你所询问的问题解答如下:①慢性肾炎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有何区别?一般而言,前者属于肾脏的一种慢性疾病,病变主要在肾小球的丝球体,临床表现常见为蛋白尿、浮肿和高血压等症状;而后者(慢性-肾衰竭)则为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包括慢性肾炎等)发展到后期(或晚期)出现的症状。其特点不仅有肾脏器质性病变表现,还会发展到影响慢性肾脏功能的衰竭(如体内代谢的产物储留不能很好排泄,血液中的肌酐、尿素氮显著增高,机体的水和电解质平衡也失调等)。严重者的后果则为尿毒症。若发展到了尿毒症,就不是药物治疗所能解决的问题,而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甚至还要考虑到做肾移植手术,才能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命。

②有关你目前使用的药物问题。对降血压的药氨氯地平等不宜停,还可考虑加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协同降压。对一切可损害肾脏的药物均应忌用或慎用。脚背有点麻可加服维生素B1和甲钴胺(弥可保)。由于目前你血中肌酐偏高,可在肾内科医师指导下,试服尿毒清或肾衰宁等中成药。下肢浮肿不重,不要轻易用利尿剂。必要时可在医师指导下短期、小剂量服用点速尿片试试看。

教授主任医师 罗发瑞

怎样预防有阿司匹林的副作用

《老友》专家门诊:

我是个白内障患者,据《老友》介绍可用阿司匹林延缓病情。但有的医院医师说不能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否则有可能导致脑溢血。请问:我可否继续服阿司匹林,应怎样服才合适?

南昌市・肖××

肖××同志:

有关口服阿司匹林以预防和延缓白内障的报道的确不少,眼科临床上有的医生也常采用。据观察,这样做确有一定的作用。你说有的医院眼科医师说阿司匹林不能服用,更不能长期服用,否则有可能导致脑溢血。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告诉你,阿司匹林是一个老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它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故还是防治脑栓塞、心肌梗死的重要药物。当然,阿司匹林有一定的副作用,主要是可能引起出血,故服用时需注意相关的禁忌症,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期、出血性疾病、严重肝功能损伤、过敏性体质、近期有手术史以及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痛风患者等。有这些情况则不宜服用。若无这些禁忌症,一般是没有风险的。当然,及早预防和发现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也很重要。预防不良反应的主要措施有:①要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每天服75~100毫克,可早饭后或晚饭后一次顿服。②服用阿司匹林时,特别是老年人要经常测血压,在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的情况下服用。③既往有溃疡病及消化道出血病史者。如果病情需要非服不可,则应在医师指导下加用护胃药,并要密切注意大便颜色,定期检查大便隐血情况。服用期间如有胃痛,则应及时停药。

教授主任医师 罗兴中

老年人骨质疏松是普遍现象

《老友》专家门诊:

我今年73岁,我长期腰痛,近段时间,夜晚疼痛得不能入睡。去医院检查,说是腰椎退行性改变、骨质疏松所致。请问:这种腰痛应怎样治疗?

遂川县・郭××

郭××同志:

你来信诉说长期腰痛。我认为你的腰部疼痛与骨质疏松症有密切关系。骨质疏松可以通过骨密度测量仪检查得到确诊。同时,通过这种检查也可以了解疏松的程度,是轻度、中度或重度疏松。建议你去做一次骨密度检查。如确定是骨质疏松所导致的腰痛,那就可针对性治疗。治疗骨质疏松可以应用密钙息,一般注射半个月左右,疼痛症状就可得到缓解,而且此药一般都没有不良反应,只是价格相对较贵些。其实,老年人骨质疏松是普遍现象,只有程度不同的差别。特别是女同志骨质疏松出现得更早一些,这与内分泌有关。平常,你可做些适当的运动,多补充牛奶等钙含量高的食品,也可服些补钙的药物。

教授主任医师 章征源

有关神经科几种病的解答

《老友》专家门诊:

我现年83岁,病痛很多。我颈部有外伤史尚未痊愈,颈部僵硬,双脚麻木、发硬、发紧,不能快走,步调不平衡,右脚右手会颤动,手指有麻痹感,还有头晕和耳聋、视力差以及腰椎、颈椎疾病。请问:我这些病应如何治疗和进行生活调理?

于都县・萧××

萧××同志:

你患的病较多,现只就属于神经科的疾病给你做些解答:

①你感到颈比较僵硬不适,手有麻痹感,这些是颈椎病、颈椎间盘膨出、椎管狭窄压迫颈部脊神经根所致。双脚麻木、发硬、发紧、不能快走、脚踝以下知觉差等,就是腰椎间盘膨出,压迫腰部脊神经根产生的症状,颈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对你一个83岁的老人来说,一般不宜手术治疗。但可行牵引、按摩治疗,酌情配合应用药物治疗,例如使用弥可保、镇静与扩张血管药物等。

②头晕、双下肢麻木乏力、耳聋及视力差等,都可能是脑血管硬化、双侧大脑腔梗所致的脑供血不足所造成。该类疾病你已在服扩张脑血管药物,如脑心通胶囊、复方丹参滴丸等。建议:该类药物,种类不宜同时应用过多,每次选用1~2种先后交替服用为好。

篇6

老年人是一组易患多种慢性疾病、多种器官同时损害,活动能力减退,生活难以自理,以及对社会健康服务、生活照料、医疗需求较多的人群。人口老龄化使慢性病呈上升趋势将成为21世纪老年人的主要死因和导致残疾的主要根源。中风、心血管病、癌症是老人的主要灾难。在美国引起老年人残疾的主要原因为跌倒骨折、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因此,积极的防治这些不仅影响寿命而且影响到晚年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应看作是对抗衰老求得长生,提高生命质量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本世纪随着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各种新科技的应用使不少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方面有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如对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的分子医学认识;帕金森病的内外科治疗方法;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预防;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和介入疗法;如应用溶栓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使病死率下降,应用抗血小板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也收到一定效果;美国科学家对中风发生在三小时内的病人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治疗,使病人得到完全康复;等等,都显示出了新的希望,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平均寿命(以发达国家美国为例,其老年人的平均寿命已达80岁)。

国际老年学会主席GaryR.Andrews教授在总结第16届国际老年医学会(LAG)会议时指出:“许多慢性疾病的预防已成为可能,要延长健康的寿命而不仅仅是增加寿命也是能切实做到的。”以及“要使老年人能得到健康有价值感的生活”。上海市华东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的多年研究结果及文献资料均证实:“老年认识障碍及老年阿尔茨海默病(AD)尚与其他非遗传因素,包括动脉硬化、自由基、氧损伤、微循环障碍、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冠心病、脑血管病、I型疱疹病毒及精神抑制药等因素有关。”“提出对老年认知障碍及AD的防治亦须采取综合措施(如防治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改善自由基代谢与微循环障碍等)。”日本亦有学者通过对8000多例健康人在长达28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最一致的老龄健康预报因子是:血压不高,低血清葡萄糖,不吸烟和不过度肥胖。同时还指出:除老龄生物学影响外,与老年人病残最有关的危险因素出现在中年。以及老年人的多数伤残和长期医护需要是由临床疾病引起的,包括心脏病、中风、糖尿病、关节炎、视力损伤和髋骨骨折。”

同样据大量研究发现,中风发生的危险因子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脂和吸烟等,其发病机制与血管因素、血液成分的改变和血液动力学因素有关。根据上述这些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报导都充分揭示了对于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及时阻止慢性病的进程,提高慢性病的诊治效果和逆转由慢性病导致的功能残疾和生活能力的下降。使老年人尽管存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而能保持生活自理能力功能的时间——即提高健康期望寿命。

二、老年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与检验医学的关系

在老年性常见慢性疾病中,心血管系统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在神经系统疾病有:脑动脉硬化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震颤麻痹、老年性痴呆;在代谢性内分泌疾病有: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高脂血症、痛风等;在呼吸系统疾病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血管栓塞等;在泌尿系统疾病中有: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等。其中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人口病死原因的第一位,发病率随人口老龄化呈增加趋势,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是造成老年人病残的主要原因。我们在对上述相关疾病的发展与恶化以及发病机制病理过程综合分析研究后发现,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尤以心脑血管病的发展与恶化均与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医学新科技的应用以及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尤其血液学中血栓与止血研究的发展,促进了对血栓性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和诊断方法的进步。同时在国际临床医学领域“循证医学”学说的建立,使实验室的检查数据和结果成为临床在对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过程中,提供科学依据的必不可少手段,限于篇幅,下面将有关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与标志物的检测浅述如下:

(一)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的实验诊断参考指标

血栓前状态(PTS.Prethromoticstate)是指血液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生化学和流变学发生某些变化。同样地在这一病理状态下,既有利于发生但又不一定发生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如此时进行预防性应用药物干预(或治疗)将可阻止或逆转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恶化,故在临床预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其发病机制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小板的激活、白细胞的激活、高凝状态、纤溶活性降低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有关。PTS的实验诊断指标可分为二大部分:1.综合性筛选指标:(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2)血小板聚集试验(PAG)。(3)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g)测定。(4)血液粘度测定。2.特异性实验诊断指标:(1)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化验指标,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测定。(2)反映血小板被激活的化验指标,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测定。(3)反映凝血酶生成增多的化验指标,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测定、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测定。(4)反映生理性抗凝物减弱的化验指标,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测定。(5)反映纤溶系统活性的化验指标,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活化剂的抑制物(PAI)测定,等。

(二)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当今医学界把治疗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和治疗高血压预防中风,治疗高脂血症预防心肌梗死的重要性等同起来。据估计,美国每年65岁以上人群有25万人发生髋骨骨折。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医疗费每年高达100亿美元之多,并呈增长趋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有研究证明,60岁以上老年人约1/3都有跌倒史,80岁以上的老年人近九成患有骨质疏松症,是引起严重残疾或致死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症是单位体积内的骨量明显减少,骨微小结构破坏,骨的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老化有关的过程,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造骨功能减退,越是高龄骨流失得越多,越会出现骨质疏松症,同时老年人的生理代谢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如合成VitD的功能减退,肾功能减退,使VitD活化能力降低以及糖尿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都会使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实验室检查:1.骨密度仪的应用:用于四肢骨骼骨密度的检查。2.骨吸收和骨形成的生化标志物检测可用于判断骨丢失的速率和骨代谢的情况,以及治疗的监测。(1)反映骨形成的指标有:血清总碱性磷酸酶、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血清骨钙素、I型胶原C端肽。(2)反映骨吸收的指标有: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γ-羧基谷氨酸、尿羟辅氨酸、尿胶原分解产物。

(三)老年人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

前列腺疾病是男性特别是中老年人泌尿生殖系统的多发病。其实验室诊断目前主要应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检测。PSA产生于前列腺管上皮细胞,具有特殊的生物化学及免疫学特性,正常血清含量恒定且微量。前列腺癌细胞株保持其合成PSA的特性,并可释放该抗原于血循环中,因而前列腺癌患者由于其前列腺恶性病理性增生,而使血清PSA浓度显著升高。PSA已被公认为检测前列腺癌最具临床价值的瘤标。但并非前列腺癌的专一特异性物质。由于前列腺良性病理性增生,使得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硬结及可疑癌的患者血清PSA也显著升高,而前列腺癌患者的PSA水平又较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硬结及可疑癌患者升高更明显,因此在临床上为中老年人前列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小结

篇7

在女性体内有一种神奇的物质,叫作雌激素,也称荷尔蒙。雌激素可以保护女性少受疾病的困扰。拿冠心病来说,45岁之前的女性冠心病发病率极低,仅7‰,即100个人中不到1个。而同龄男性的发病率高达48‰,两者相差近7倍。而且雌激素不单与冠心病有关,还可以防止女性众多疾病,比如骨质疏松、老年痴呆、糖尿病等。

女人和男人的最大区别,就是女人会在更年期突然没有了雌激素。没有了它,女人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就是我们女职工最害怕的一件事――衰老。

对于女性来说,雌激素既不能过少,也不能越多越好。雌激素过少,会直接影响女性的第二性征,如女孩13岁以后还不发育,甚至到了16岁还不来月经,属于青春发育迟缓,是雌激素分泌过少甚至没有所造成的,其后果就是失去女性正常体态,内分泌失调甚至会出现男性性征。而雌激素过多,也会出现麻烦,比如4岁的女孩就来月经,我们称这为性早熟,还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健康的女性是既有雌激素又有孕激素,如果没有排卵,就没有孕激素。有些女性半年甚至一年不来一次月经,这种状态就有可能是孕激素缺乏。如果没有孕激素而只有雌激素,就会增大癌变的概率。许多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也都与雌激素过多有关。

女性更年期之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影响脑血管硬化,因而造成供血不足,由此大脑也会受到影响。不仅如此,绝经后,女性的各种机能开始衰退,特别是性腺机能减退以至消退时,老年期就已开始。老年期开始的时间,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遗传、营养、生活条件和疾病等。在旧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0岁,现在活到80岁的人越来越多,虽然人的寿命逐渐延长,但绝经的时间并无多大变化,因此女性一些以前没有表现出来的疾病,如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血压波动、血脂紊乱、心血管疾病等,其中尤其是女性心血管疾病的三大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都与雌激素有关!

很多中老年女性都有这样的感受,更年期出现了血压波动,如不采取措施防范,可能血压波动就会变成高血压而危及健康!

补充雌激素可以解决更年期症状,治疗泌尿生殖道萎缩,预防骨质疏松,早期开始用还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此外还可以保持女性特点,减少糖尿病和结肠癌的发生。

雌激素有促进钙在骨板中贮存的作用,绝经后雌激素减少,骨钙贮存也减少,使骨密度下降。间隙增宽,造成骨质疏松。如能在绝经后及早补充雌激素,并加服钙片,则可延缓骨钙丢失,防止和减少股骨颈骨折的发生。同时,雌激素能参与脂肪的代谢,有减少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从而保持动脉血管壁的韧性和管腔的通畅,减少中老年妇女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有关资料还指出,绝经后的妇女服用雌激素后,心血管和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可以减少一半。

有人会产生这样的顾虑,“补充雌激素会发胖的!”

使人发胖的激素是肾上腺激素,而雌激素是不会使人发胖的,相反,如果缺乏雌激素,是有可能发胖的!

还有人有这样的顾虑,“补充雌激素可能会造成子宫内膜癌以及乳腺癌!”

雌激素是一种生理性激素,适量的雌激素可减轻更年期症状、骨质疏松症,但不意味雌激素就是“防老药”。如若雌激素水平升高,会改变体内内分泌环境,导致细胞恶变,诱发乳腺癌的发生。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内源性雌激素水平持续增高或外源性补充雌激素均可使乳腺癌发病率明显增加。研究表明雌激素代谢致DNA损伤,雌激素促进乳腺细胞的转化和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肿瘤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这也是一些乳腺癌患者应用抗雌激素治疗的依据。

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中,女职工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会影响雌激素水平;大量使用加入雌激素以达到嫩肤效果的美容化妆品,进食了用激素喂养的鸡、鱼等肉类,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因素都可使体内雌激素水平长期偏高,而导致乳腺癌发病的增加。肥胖妇女体内雌激素除卵巢分泌的一部分之外,还可由脂肪组织生成相当可观的雌激素,使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反复人工流产会使女性患乳腺癌的可能性增加,这是因为怀孕妇女每次人流之后妊娠被突然中断,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显著,成为乳腺癌的诱因。酒精能提高女性体内雌激素分泌水平 ,饮酒会增加乳腺癌复发率的原因可能与此有关。

需要使用雌激素的多为患更年期综合征的妇女,这类妇女使用雌激素前,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合理、适量使用,决不可自行滥用。

乳腺癌与雌激素水平的关系比较密切,但不必将雌激素看作“洪水猛兽”,在乳腺形态发生过程中不同剂量的雌激素有完全相反的作用,如生理水平的雌激素可诱导肿瘤的消退,这是因为雌激素具有的双向作用引起的。研究发现在激素替代治疗患者中应用雌激素仍利大于弊,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做好随诊与监测,做到规范化使用。

如何维护好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平衡呢?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坚决抵制烟酒的诱惑。有吸烟与饮酒嗜好的女职工,不仅易失去雌激素,使皮肤粗糙,皱纹早现,而且平均绝经期会提前3~4年。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现象也会更严重。

二是注意营养均衡,与豆制品为友。饮食的营养均衡十分重要,自然界中一些植物也含有“雌激素”,如常见的大豆,就含有一种大豆异黄酮,被称为植物雌激素。不过这种植物雌激素的作用只在人体外的试验条件下得到证实,它在体内是否能替代我们自身分泌的雌激素还在研究中。但不管怎么说,与豆制品为友总是大有益处的,因为它还有高蛋白、高钙质、低脂肪等许多优点。

篇8

[关键词] 户外运动;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心理健康;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0(c)-015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outdoor exercise on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our hospital 60 cases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6. with bone osteoporosis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 giving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dietary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of outdoor exercise intervention group;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improvement.Results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each factor score of SCL-90 i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each factor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Key words] Outdoor sports;Osteoporosis;Schizophrenia;Mental health; Quality of life

近年来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正日益上升,成为严重影响我国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而精神分裂症病因尚末完全明确,目前普遍认为由易感素质和外部不良因素通过内在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而伴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发病率逐渐增加,对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心理及正常生活等影响[1-2]。因此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对伴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改善至关重要。该文主要以2014年2月―2016年2月60例患者为对象探讨户外运动对伴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伴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确诊,病情稳定且伴发不同程度的伴骨质疏松症。均已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者,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者,有器质性病变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者及病历资料不全者。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51~75岁,平均(59.89±8.07)岁,精神分裂症病程3~24年,平均(15.90±5.60)年,住院时间(6.11±2.47)年,受教育年限(9.03±5.08)年;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受教育年限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对照组给予常规膳食和心理护理干预,膳食调整主要增加菜品及搭配,调整荤素比例,提供肉类和豆类,以植物油烹调为主;增加动物血、内脏为原料的菜品,提高维生素A、D等,食用蔬菜品种多样化。心理护理包括心理支持法、积极引导暗示法、松弛训练法等。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户外运动干预。户外运动护理准备:安排责任护士和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的资深护理人员一起培训,熟练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相关医学知识及运动相关知识,在掌握饮食、疾病知识宣教、心理等护理基础上,侧重户外运动指导,护理人员培训后可很好的完成示范动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户外运动指导方案。运动强度:患者有规律的参加户外有氧运动6月,运动频度3次/周,运动时间持续30 min左右/次,活动强度为安静时心率+(20%~30%)的安静心率,指导患者选择运动方式。运动形式:根据患者身体实际状况组织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包括户外晨跑、户外散步、太极拳、太极剑、放风筝、跳广场舞、有氧健身操、种植花卉或蔬菜等;每次将运动运动时间和完成情况向主治医生汇报,并定期随诊。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对患者发放相关问卷进行相关调查。①心理状态参考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共90个条目,分为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每个因子1~5分,分值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②生活质量评价参考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共30个条目,包括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症状和不良反应3个维度,每个维度为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差[4]。

1.4 统计方法

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对比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CL-90评分

两组治疗前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因子评分明显降低(P

2.2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QLS评分

两组干预前SQLS各维度评分及总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SQLS各维度评分及总均分明显降低(P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迁延、进展缓慢,病情反复发作,加之极易伴发骨质疏松症,社会功能下降,常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与骨质疏松症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在:①精神分裂症可大大增加骨密度改变及骨折风险,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相关治疗药物如利培酮可对骨质造成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明显低于常人,且患者更易出现营养不良,加之其接触阳光减少、活动减少,影响体内钙的沉积,而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率高于健康人群,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及血清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健康人群,其晚年髋部骨折风险高于一般人群。②精神分裂症可影响机体正常骨代谢,精神分裂症患者皮质醇浓度高,可对海绵骨造成影响,进而直接抑制骨形成,减少骨沉积,同时减少肠道钙吸收,增加尿钙排出;有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空腹葡萄糖耐量受损,其胰岛素抵抗、血糖、胰岛素水平较正常者高,而高血糖可导致成骨细胞功能降低;同时胰岛素缺乏影响骨吸收,导致肠钙及磷吸收减少,骨钙化受抑而引起骨质疏松等[5]。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运动意愿降低,运动量减少会影响骨密度及骨代谢而继发性骨质疏松,因此对精神分裂症骨密度及骨代谢的改善尤为重要。

膳食干预及康复训练干预可改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其康复训练主要为预防骨质疏松运动练习法,户外运动即为不可缺少的一项[6]。该研究两组首先均给予心理、膳食调整干预,保证充足的钙、磷 、维生素及适量的蛋白质摄入量是骨质疏松患者膳食干预原则,尤其对于中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增加钙摄入量能减缓骨钙丢失,进而减少骨质疏松的患病风险。而户外运动护理干预计划科学,方式多种样,不同户外运动强度搭配适合不同病情的患者进行锻炼,针对性、科学性强。故结果显示观察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户外运动与心理、饮食等护理联合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观察组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及总均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观察组在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等生活质量方面均得到更明显的改善,提示户外运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刘露[7]总结户外运动干预的机制主要包括:户外运动可调整心情、放松身心尤其肌肉放松,增强肌肉力量,保持平衡感和稳定性;可预防骨量的丢失和骨密度的减少,促进活性维生素D合成,从而促进钙质吸收,减少骨丢失等。郭宏焘[8]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给予户外负重有氧运动结合局部肌力训练干预后仰卧推举力、负重屈肘力、负重蹲起力、握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长时间进行坚持的运动能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情况。上述研究结论与本结论大致相符,但其研究对象多为单纯的骨质疏松患者,故户外有氧运动对伴有骨质疏松精神分裂症的干预效果与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

综上,户外运动有利于改善伴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顾静莲,闵海瑛,沈颖,等.低强度运动疗法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9):2700-2703.

[2] 刘红,李和彪,徐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27(8):1074-1077.

[3] 吴文源,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90,(2增刊):68-69.

[4] 陈琼妮,刘莉,张丹,等.社会支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1):185-187.

[5] 冒雷明,徐健,缪海燕,等.精神分裂症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5,25(4):277-278.

[6] 夏孟红,张周周.膳食干预及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9):2955-2956.

[7] 刘露.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运动干预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14):1323-1324.

篇9

更年期是成年女性进入老年期的必经阶段。是女性从有生殖能力到无生殖能力的过度阶段。为了了解该阶段女性的健康及保健状况,我们对300名40~60岁的女性的自我保健及更年期的相关疾病调查及对血压、体重质数的测定,找出了主要健康问题为低雌激素引起的相关疾病、慢性疲劳、肥胖和超重、下降及骨质疏松。

1 方法

通过问卷、访谈、构成比等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更年期保健知识知晓率为66.71%。

2.2 每日的自我保健状况为11.92%。

2.3 月经改变状况达62%。

2.4 体重超重率为42.6%,肥胖率达12%。

2.5 血压状况分析,血压偏高占11.12%,高血压占12.26%。

2.6 性生活频率,对性生活感兴趣占78.61%。

3 讨论

3.1 更年期女性的主要健康问题。

3.1.1 低雌激素相关疾病 雌激素水平降低引起的一些疾病成为影响更年期女性健康的主要问题。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植物功能神经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脏症状的一组征候群。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神经症状、血管舒缩症状和心血管症状。其中最有特征的症状潮热出现率29.71%,失眠、烦躁、心前区不适等症状33.46%;围绝经期月经改变率62%;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主要有萎缩性尿道炎和老年阴道炎,患病率占27.2%。

3.1.2 超重和肥胖 此次调查有42.6%的女性超重,12%的女性肥胖。运动不足,静坐的生活方式不仅可做为独立的危险因素直接影响健康。而且和其他危险因素一起对健康造成更大威胁。更年期女性肥胖还是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肥胖还可以引发肌肉萎缩、肌力减退、关节功能障碍、骨质疏松及运动相关疾病。

3.1.3 慢性疲劳 更年期女性正处于社会、家庭、工作、生活的多重压力中,家务和职业的双重负担使女性长期处于慢性疲劳的状态之中。这是一种普遍存在却被人忽视的社会病。疲劳有两层含义: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心理疲劳的大部分症状是通过身体疲劳表现出来的,慢性疲劳在更年期综合征心身性疾病中尤为突出。如失眠、烦躁、乏力症状累计达28.89%。

3.2 防治措施

3.2.1 适应需求 从自我保健调查中,更年期保健知识知晓率达66.71%,每日自我保健活动也逐渐增加,且不同文化,

作者单位:130051长春市中心医院

不同职业的女性之间无差异。越来越多的女性正把寻求更年期保健作为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标准。因此无论是满足社会需求,还是缩短与国际间的差距,都要求从事更年期女性保健的临床医生,担负起对更年期女性全身心的保健任务,建立完整的更年期相关疾病的筛查体系,确定临床操作规范,系统诊断相关疾病,定量分析亚健康状态,采用妇科相关疾病诊治、激素补充、营养定量、环境因素或有害物质控制,运动定量指导、康复治疗、生活习惯指导以及精神心理疏导等多层次、个体化综合治疗与保健方法,加强对患者及社会大众的科普教育,全面保证更年期女性的心理健康。

3.2.2 对于低雌激素引起的更年期症状和泌尿生殖道的萎缩,激素替代方法是目前唯一的有效方法。应从禁忌证,慎用症、用药方式、药物选择以及用药剂量等各个方面尽量做到规范,努力做到个体化定量、并定期调节补充方式和随诊结果。同时应教育患者远离其他途径的激素摄入。

3.2.3 超重和肥胖 推行低热量饮食疗法,即在满足人体营养成分合理的前提下增加维生素摄入,减少能量摄入最终通过能量平衡的原理达到减肥目的;进行人群体育锻炼促进并针对不同情况提供较为个体化的运动处方使之达到健康所需要的体力活动水平即轻到中等体育锻炼3~4次/周以上,30 min/次以上,进行全身力量型的肌肉锻炼,增加肌肉数量以提高代谢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做好体重和腰围监测,实现将体重指数控制到24以下,以防止人群中45%~50%的危险因素聚集,腰围控制到80 cm以下以防止47%~58%的危险因素聚集的目标。

3.2.4 慢性疲劳 开展心理咨询做好心理保健指导,按照心理保健原则使其做到:要有自知之明、接受自己、体验现在幸福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专业人员帮助,这到心理健康标准;进行精神心理辅导,控制心理应激,预防心理应激损害健康。进行放松训练方法,不要把弦绷得太紧,防止“女强人综合征”;充足的睡眠可以消除疲劳使人产生新的活力,进行睡眠指导及预防睡眠障碍及对失眠的治疗。

篇10

天津市北辰区大张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天津市 300400

【摘 要】近年来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临床上展开了越来越多的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研究,其中他汀类药物是一种多效性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均有广泛应用,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愈来愈广泛。本文对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多效性研究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推动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多领域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多效性;应用进展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该类药物可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 还原酶进而达到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进而使细胞内的胆固醇合成量降低,通过反馈行刺激肝细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活性增加从而提高机体内血清胆固醇的清除率,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1]。临床上通常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循环系统疾病,利用其降低胆固醇水平的作用调节患者血脂水平,进而达到改善血脂指标及血液组分的目的,常用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坏死等心脑血管疾病中[2]。近年来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多效性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对血脂及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本文就近期他汀类药物多效性研究应用进展展开总如如下:

1 循环系统疾病

他汀类药物用于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治疗目前已获得临床的广泛认可,但目前临床对他汀类药物所重视的仅为其治疗作用与降脂效果,而对于他汀类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的预防治疗上鲜有报道。

1.1 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其功能性在于维持正常的血管张力及防止血栓形成,而血栓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便是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及内皮氧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一个慢性的过程,因而在早期对血管内皮进行药物保护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后期治疗困难与负担。他汀类药物对血管内皮的抗氧化作用使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他汀类药物可通过修饰SG 蛋白使血管内皮细胞中ROS 数量降低,而ROS 是NADPH 氧化酶重要的相关酶,通过氧化应激反应史其变化减轻[3],有效保护心肌细胞与血管内皮。

1.2 对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

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改善肾血管及肾功能,延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期。他汀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 还原酶活性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从而破坏炎症细胞脂质结构的稳定性,并可可通过抑制分子信号使基因表达水平及灵敏度降低,两类反应协同作用降低趋化因子及炎症粘附因子的表达,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及其他炎症趋向[4]。

2 神经系统疾病

2.1 对于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无论是出血性脑卒中还是缺血性脑卒中,其病理变化均与患者血管的分布及血管病变具有密切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发生的首要病因,而他汀类药物的抑制血小板凝聚及促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胶原降解作用可有效稳定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延缓病情进展发生斑块破裂脱落等[5],其预防作用同上。

2.2 降低痴呆症的发生率

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降低帕金森病的发病率,其药理作用为通过干扰α 突触核蛋白的凝聚及其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影响进而产生抗炎、抑制氨基末端激酶表达作用,阻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进而防治帕金森病的产生。同样应用有效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预防阿尔茨海默的发病,并可使其他痴呆症的发生率降低。有关学者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血脂状态若不能及时控制所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能够促进脑动脉中β 淀粉样反应蛋白在脑组织间隙中沉积,进而导致老年斑的形成,而老年斑是早期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典型表现[6],老年斑的产生可严重影响患者记忆力及系统功能降低,因此阻断β 淀粉样反应蛋白的沉积作用可降低痴呆症的发病率。而他汀类药物对痴呆症的预防作用便是减少β 淀粉样蛋白的生成,从而降低脑组织间隙中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量。

3 用于骨质疏松的治疗与预防

骨质疏松症是绝经期妇女或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骨质疏松是患者骨量降低,使骨折的发生率呈指数增加。而他汀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理作用为通过降低肝脏胆固醇生物合成水平,从而抑制代谢产物甲羟酸的生成,而甲羟酸可通过抑制成骨基因中的反应蛋白破坏骨结构与抑制骨细胞的自我生长、修复功能,并且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阻断HMG-CoA 转化为甲羟戊酸的过程,增强表达BMP3 基因的效果,促进新骨细胞的合成,进而达到稳定骨量并进行骨重建以改善患者骨质疏松症状[7]。

4 抗肿瘤作用

他汀类药物的抗肿瘤作用是近年来经动物实验在临床上提出的,大量动物实验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能够抑制动物模型中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与B 淋巴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发生细胞凋亡[8]。临床有报道称在应用降脂治疗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时,可有效抑制患者肿瘤细胞的增殖作用并加速细胞凋亡的进程,其中动物实验中乳腺癌、纤维肉瘤、成神经细胞瘤等恶性肿瘤中应用他汀类药物均可使其细胞增殖速度变慢,其具体药理作用尚未完全明确,有学者假说他汀类药物的抗肿瘤作用可能与三磷酸鸟苷酶活性的抑制及特定细胞反应中周期依赖蛋白酶的活性降低有关[9]。而随着他汀类药物抗肿瘤作用的发现,可是临床摆脱对化疗药物的依赖,并且通过辅助化疗药物,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肿瘤可降低患者的毒性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5 对于脓毒血症的治疗作用

他汀类药物能够用于机体炎性反应的抑制治疗中,其作用机制为抑制机体释放炎性因子、抑制炎性细胞粘附作用从而产生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而对于脓毒血症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临床实验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使患者T 细胞的活性降低,抑制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相容复合体Ⅱ类分子的表达效果,降低外周合成血单核细胞趋化因子的数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并抑制血浆C 反应蛋白的活性,可能与其对脓毒血症的治疗作用存在相关性[10]。

6 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临床对他汀类药物的不断研究及广泛应用,对于其在其他疾病的治疗与预防作用逐渐被发现与认可,目前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与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已获得临床广泛肯定,并且他汀类药物在神经系统疾病、抗肿瘤、治疗骨质疏松中均已展开相应的临床研究与动物实验,以明确其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提高其安全性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Etdar MD,Ahmet MD,et al.Effectsof platalet richplasma on colonicArias lomosc[J].Journal of SucalResearch,2008,146:190-194.

[2] 张凤林. 他汀类药物研究现状及降脂趋势[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9(1):49-50.

[3] 李瑜, 张向阳. 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0,31(1):127-129.

[4] 刘昌孝.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风险评价[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8):831-833.

[5] 吕骏.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抗感染作用[J]. 中国医学创新, 2014,11(28):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