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前景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8: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前景

篇1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管理 可行性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涵义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培养能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及调度指挥、客运组织与服务、综合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专业。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定义来看,它主要培养的岗位包括行车岗位和客运岗位两大类,行车岗位主要包括:行车调度员、行车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信号员、调车员、连结员、车号员等工种;客运岗位主要包括:厅巡、票检、售票、站务、列车员、客运员等工种。

二、专业市场调查分析

1.行业发展前景

根据国家轨道交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在未来10余年里,27个城市建设轨道交通线路总长约3000公里,总投资达到6200亿元。下面是中南地区及周边省区未来几年的轨道交通规划情况:

由此可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将成为国家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问题的主要方式,而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方式的异军突起,运营部门也迫切需要培养具有运营管理专业知识,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轨道专业技能,从事轨道运营管理生产、经营与服务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2.职业岗位需求分析

轨道交通运营的具体工作在轨道交通的车、机、工、电、辆等多个部门及工种中较为成熟且比较稳定的工作,相应的业务标准、作业规范和规章制度伴随着铁路的发展历程而来,具有标准化程度高、制度科学严谨、内容丰富全面的特点。因此,由这些工作对应的岗位群也相对固定,岗位分工边界明确,岗位工作内容具体明晰。根据现行的地铁架构,平均每1.5km设一站,每站需配运营人员保守估计20~30人,可以预测近期内新增一条线路至少需增加运营管理人员人数(见下表)。

根据前期调研的情况来看,行车岗位人员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岗位专业训练才能上岗,必须具有扎实的轨道运营知识与技能才能胜任,岗位人员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因此行车岗位人才的需求缺口为最大,将成为轨道运输企业在高职院校招聘录用专业对口人员的首选。而客运岗位人员现场需求虽然也较大,但是由于站务岗位人员的可替代性较强,岗位操作技能要求不高,企业岗位人员招聘来源广泛,存在地域性的保护主义,因此给轨道运营专业的非本地学生的就业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运营单位对本企业的员工身高、视力等身体条件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三、开办专业的必要性

1.湖铁职院是湖南地区唯一的一所培养铁路专门人才国家示范性高职学校,武广、沪昆客运专线和湖南等周边省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将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我院有能力担任其主要的培训任务。

2.湖铁职院被确立为“高职”学院以后,还没有城市轨道运营管理的高职类专业,须尽快设立“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以满足湖南等周边省市企业单位对该专业方面人员的需求。

3.开设“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也是顺应学院及系部的“十二五”规划,抢抓铁路行业快速发展机遇、提升服务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势在必行的举措。

四、开办专业的可行性

1.学院经历了近60年职业教育办学历史,有着深厚职教文化积淀和优良办学条件。2004年6月,学院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5年11月,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对评估工作的抽查。同年,被教育部等七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9年11月我院顺利地成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近年来,在秉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不断进取,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高职办学特色之路,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得到质的提升,形成了良好的高职教育品牌,高职办学的先进性、代表性和示范性已初步显现。

2.学院的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是全国精品专业,牵引电器、铁道概论、机车控制与线路、城轨交通车辆等课程也是院级精品课程,学院的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和城市交通轨道专业的毕业生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广州地铁公司、深圳地铁公司、香港地铁公司以及宁波地铁公司等竞相与我院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率都达到90%以上,通过多年的摸索与运行,积累了大量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经验。现在我院教师也正在参与城市轨道行车组织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教材也将于明年公开出版,为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的教材选定打下基础。

3.学院地处江南重要的轨道交通枢纽――株洲市,株洲车站、株洲北站、株洲西站、广州地铁、深圳地铁、香港地铁等与我院有着密切合作,一直是我院教师和学生顶岗实习、参观的基地。同时,我院是湖南地区唯一的一所具有培养铁路专门人才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拥有充足的学生来源和学生的就业机会。并且,在师资力量及实训设施上经过补充和完善后也将完全有能力创办高职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五、预计开办专业的效益

1.优化专业结构,服务地方经济

2.强化师资队伍、实训条件建设

3.提升学院品牌知名度

参考文献:

[1]周顺世.铁路高职院校推进专业建设思考[J].科学大众,2006.

[2]朱宛平,吴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2).

篇2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need for system construction, market prospects, and system development, described the system optimistic prospects.

关键词:综合监控系统;电调;环调;行车调度;智能分析

Key words: integrated monitoring system;power transfer;ring adjustment;traffic scheduling;intelligen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7-0240-01

0引言

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是以乘客、环境及设备的防灾和安全为核心,并为安全行车和调度指挥提供应急处理方案及信息,其主要目的是将各分散孤立的自动化系统联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地铁各专业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高各子系统的协调配合能力,高效实现系统间的联动,提高地铁全线的整体自动化水平,建立与城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的信息高速通道,从而将地铁线的运营纳入到全市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体系。

1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机电系统对保障乘客生命和设备安全、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但目前各机电系统分属不同专业使用和维护,并自成体系。随着地铁安全防范需求的加强及轨道交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机电系统各自独立的运行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轨道交通的需求,其弊端逐渐显现出来:

①系统自成体系,独立运行联动效应慢,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应变能力不强。

②基础数据分散不统一,不能提供有效的辅助决策支持。

③资源浪费和重复投资,影响轨道运输的综合效益。

④系统过多过乱,系统结构及通信协议种类繁杂,系统软硬件平台参差不齐,维护管理效率低。

现代地铁运营管理要求机电自动化系统能提供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建设一条地铁新线路时同时建设一个信息共享平台成为实现地铁运营、维护和管理智能化和信息化的重要措施。

2市场前景

城市轨道交通有利于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和土地开发,促进城市经济资源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城市轨道交通还具有大运量、高效率、低能耗、企业化的特点,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交通方式,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骨干作用。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国家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方针指引下,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倡导公交优先发展战略,[2003]81号文件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方优先发展轨道交通,解决居民出行困难问题。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城市已经满足或将要满足建设地铁的条件。在这样的发展前景下各经济发达城市先后申请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目前,全国有33个城市正规划建设地铁,10个城市地铁已开通运营。到2015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多达93条,总里程2700公里,投资总额将超过10000亿元。综合监控系统投资约占轨道交通投资总额的1%-1.5%,即月100-150亿的份额,其市场价值是客观的。

3市场竞争力分析

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是一个既庞大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子系统及其对应的专业,例如PSCAD(电力监控系统)、BAS(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FAS(火灾报警系统)、SIG(信号系统)、ACS(门禁系统)、CCTV(闭路电视系统)等,监控的对象数以万计,处理的参数更是几十、甚至上百万,所以系统的建设对集成商的技术能力要求很高。对有能力的集成商是一个机会,而对于技术能力不强的集成商无疑是一个挑战。

4系统的发展

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目前以电调、环调为核心的集成方案是近期的主要集成方案,该方案自2002年以来,已有都过集成商涉入其中,然而系统方案还不够成熟,而以行车调度指挥为核心的集成方案还在探索当中,下一步的发展还有很长路要走。

基于在国内以行车调度指挥为核心的集成方案还需要考证和实践,近期以电调、环调为核心的集成方案将向更成熟的方向发展,该系统将向智能分析和故障自诊断方向进一步发展。

综合监控集成了各种子系统,收集了各个系统的数据,为实现系统的智能分析和故障诊断提供了基础。基于综合监控系统的智能分析与故障诊断依托综合监控系统的信息资源,将采集的各项开关量、模拟量及报警数据进行归纳、分类和智能分析,采用灵活的推理控制策略,应用专家分析的手段,从一个有经验的信号专家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为现场信号维护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诊断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向,能够简化维修流程或直接定位故障处所,帮助系统维护人员迅速发现故障点,并及时进行处理,从而缩短了维修时间,提高了维修效率和维修水平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针对综合监控的信息资源进行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结合系统中各类实时信息和历史信息,进行设备趋势预警和预防性维修警示,从而将以往对设备的定时维修,定期报废,改为状态维修,降低设备故障引起的二次事故,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提高系统可使用性和降低运营成本。

5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轨道交通具有乐观的发展前景,对有能力的集成商是一个机会,而对于技术能力不强的集成商是一个挑战。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近期将以电调、环调为核心的集成方案为主,向更成熟的方向发展,并向智能分析和故障自诊断方向进一步发展。远期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将向以行车调度指挥为核心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GB 50157-2003 地铁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篇3

关键词: 城市轨道工程技术 专业领域 现状调研 人才需求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缺口很大,预计今后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大。各施工生产单位急需掌握新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并且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培养的毕业生,不但能够从事业务生产,而且懂得生产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专业领域发展现状与趋势

城市轨道作为快捷便利的绿色交通方式,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主流。纽约、伦敦、巴黎、莫斯科、东京等城市的轨道交通,已基本形成规模化和网络化,构成这些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交通干线。拥有735万人口的纽约――即使没有私人汽车也能生活的城市,28条地铁线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线路总长1140多公里,490个车站遍及整个城市。发展中国家也掀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将成为这些国家的城市重要交通干线。

我国一直注重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沈阳等22个城市建成地铁95条,运营里程达2900公里。“十二五”期间,我国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放在突出的地位:“加快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在大城市逐步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交通体系。”北京、上海、广州的轨道交通线每年以30公里~50公里的速度延伸,杭州、苏州、福州等35个城市正在建设、筹建或规划修建地铁和轻轨线路。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开工建设线路超过了1000公里。《中国投资》数据表明:到2015年底,我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3800多公里;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营业里程将达11042公里。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线路的平均人员配置一般为50~80人;效率较高的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线路人员配置约为60人。按照这个标准推算,到2015年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新增从业人员超过7万人,未来从业规模将达60万人。

交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一带一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人才产生很大的需求,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全国人口密度较大的省份,国民经济连续16年保持高速增长。福建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福建省“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福建交通跨越发展,交通投资五年累计突破2200亿元,在“十二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实现适度超前,网络更趋完善,结构逐步优化。在轨道交通方面,近年来,先后建设了几条新的铁路线路,比2000年增长了一倍,新建和扩建了一批高标准的火车站,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主要铁路干线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增开了多趟高等级列车,路网设施条件大幅提升,运输能力显著提高。省会城市福州,2009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福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9―2016),规划建设1号线、2号线,总长55.7km,在中心城区形成1、2号线“十”字形主骨架。1号线象峰站至东部新城站,约29.2km;2号线沙堤站至下院站,约26.5km。1号线工程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工程起点站为象峰站,终点站为福州火车南站站,正线线路长24.89km,共设21座车站,平均站间距1.202km。二期工程福州火车南站站至东部新城站3站3区间约4.31km线路,拟结合东部新城开发实施。福州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一期)土建工程于2010年10月31日后陆续开工,计划在2016年建成运营。2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福建省发改委组织的预审,现已上报国家发改委。福州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至2050年)由9条线路组成,总体为“有环放射状”网络结构。根据修编方案,9条轨道交通总里程338.12公里,设置车站215座,换乘站26座。按照运营每公里60人计算,未来需要2万人左右的专业人才。

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20年)通过批准,依据厦门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厦门市规划远景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10条线路组成(含2条远景控制线),总长约387.75公里,设车站190座,其中换乘车站40座,线网密度厦门本岛0.65公里/平方公里,岛外0.29公里/平方公里。线网中,1、2、3号线分别为本岛沿北、东、西方向的放射状骨干线路(含1号线支线),主要承担本岛与环湾组团间跨海交通联系功能,兼顾岛内及岛外组团内部公共交通骨干功能;4、5、6号线作为辅助线,支持本岛与周边组团、环湾组团发展。预计2020年,厦门市公共交通分担率为4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的比例达30%~35%,力争承担60%的跨海出行量。2013年11月开工建设地铁1号线,按照运营每公里60人计算,未来需要2.2万人左右的专业人才。

海峡西岸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和一带一路建设明确提出:必须进一步完善海峡西岸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确重点建设任务,把“突出港口、强化通道、协调推进”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交通建设的基本思路,由此促进海峡西岸的港口、道路、铁路、市政设施建设。交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人才有很大的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中各类工程结构物的建设都属于交通土建工程类。随着交通土建建设市场的规范化及加入WTO后的建设市场国际化,根据国际惯例对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施工监理、勘测设计、质量监督、运营养护、基本建设管理等细化后,对城市轨道交通土建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我国土木工程中广泛使用,对城市轨道交通土建类建设从业人员的理论和技能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才能胜任,由此将对城市轨道交通土建类技术人才产生大量的需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2.专业领域从业人员情况与人才需求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已逐步成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轨道交通营运能力逐年提升。各方面的专业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需求。

调查资料表明,根据预测,2015年交通行业(含城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300万,专门人才达到90万,专门人才密度达到30%;2020年从业人员300万,专门人才达到120万,专门人才密度达到40%。为此,2015年到2020年年均需新增9万。若交通土建工程专业专门人才所占比例维持不变,2015年到2020年需新增3.86万。照此预测,到2020年,交通教育办学规模应由1997年的12.9万人扩大到28万到30万人。

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存在有较大量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截至2012年初,我国已有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七所高职院校开设了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是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之一。

交通基础建设任重而道远,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管好、用好建设资金,保证施工进度和安全,就需要对工程的质量、安全、环保、费用、进度实施监督和管理,在工程建设第一线要求有一大批从事工程施工、监理、安全、管理等相关业务的人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轨道工程施工与安装、轨道工程监理、轨道工程检测、轨道工程养护、质量监督、安全管理等单位,主要从事轨道工程施工、监理、项目管理、造价编制、测量计量、工程检测、安全管理等工作,其职业岗位有现场施工员,试验员,测量员、预算员、安全员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的设置应以行业需求为依托,以就业质量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性质改变现状,结合学校的自身条件充分发挥学院已有的办学优势和特点,合理设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是全国首批28所示范性高职学院,在几年的办学实践中,所培养的学生都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随着一路一带和海西建设的深入,福建省城市轨道交通将加大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教育将迎来大好时机。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将认真制订完善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改革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

3.省内外院校专业现状调研分析

3.1专业点分布情况

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点分布情况,本科院校有: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长安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和大连交通大学。

每省一两所高职类学院,全国招收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有: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

3.2专业招生与就业岗位分布情况

福建省内高职院校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点分布情况、招生与就业情况见表1所示。

目前只有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开办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系自2011年以来开办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

3.3专业教学情况及存在问题

3.3.1学生实践能力较差。由于过于追求学科体系完整性,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纵向成线,缺乏彼此应有的沟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联系不紧,没有达到教学理论为生产实践服务的目的。

3.3.2教学计划、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不相适应。由于基础理论课安排的课时较多,专业课排的课时较少,使学生在校期间难以基本完成就业上岗前的实践训练。在教学方法上,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3教学的教师动手能力不强。学校现有的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来源主要有:一种来源是由高校分配来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另一来源是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在企业从事施工技术管理或其他管理工作的人员。学校教师中绝大部分属于第一种情况,这就使得绝大部分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而动手能力不强;有的教师从非师范院校分配而来,没有经过教师岗前培训和实习就上岗教学,因而教学效果较差。

3.3.4学生的考核评价方法单一。目前学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主要以期中、期末的试卷分数定高低。

3.3.5教学手段落后,先进的实训器材和设备不足。教学班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当多的时间用于板书和绘图,课时容量小,加之缺乏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实物结构、挂图、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模拟设备、检测仪器缺乏,严重影响理论教学和实训的效果,市场调查对添置电化教学设备的要求十分强烈。此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能力结构与行业企业的期待尚有一定的差距等。

参考文献:

[1]王磊,曲喜贞.高职药学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毕业生就业前景调查与分析.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2]曹成涛,林晓辉.珠三角地区高职智能交通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13(8).

[3]王祖俊,蔡建国,江洁.湖北省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教育现状分析.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

[4]杨黎,安小可云.南省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海外英语,2015(3).

[5]刘广新,高凌嫣.杭州市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2(9).

[6]武俊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现状的调查分析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体育科学研究,2005(3).

[7]魏红征.行政管理人才社会需求及职业能力调研分析.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

篇4

150多年前,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伦敦地铁运行,人类进入了地下轨道出行元年。多年后的今天,地铁作为疏导城市交通“大动脉”的“毛细血管”,凭借其快速、准点、安全、便利、舒适等优势,已经成为解决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出行难的最主要手段。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00多座城市建成了地铁,线路总长度超过了7000公里,其中中国的地铁里程数就占了2658公里,成为地铁建设最完善的国家之一。

而分析我国地铁产业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都离不开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从新世纪开始,国家首次把“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列入国民经济“十五”计划发展纲要,并作为拉动国民经济,特别是大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加入“地铁俱乐部”大力发展以地铁为代表的城市公共交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地铁发展历程 因国外地铁普遍老旧及中国轨交车辆具有明显的技术和价格优势,中国的地铁和机车等产品海外订单在国际上愈发受青睐。

世界上首条地下铁路系统是在1863年开通的伦敦大都会铁路(Metropolitan Railway),是为了解决当时伦敦的交通堵塞问题而建,当时电力尚未普及,所以即使是地下铁路也只能用蒸汽机车,由于机车释放出的废气对人体有害,所以当时的隧道每隔一段距离便要有和地面打通的通风槽。

国外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高峰期,10年内全世界共建设了约1,6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均每年160公里。而我国地铁建设事业起步较晚,总体来看,其发展经历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建设,1969年10月建成北京地铁1号线,全长23.6公里,随后建设天津地铁(7.1公里,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2)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我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地铁,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

(3)调控阶段(20世纪90年代),进入90年代后国内一批省会城市开始筹划建设地铁。由于项目多且造价高,1995年12月国务院国办60号文,暂停了地铁项目的审批,同时国家计委开始研究制定地铁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

(4)建设高峰期(1999年以后),国家的政策逐步鼓励大中城市发展地铁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速度大大超过之前的30年。

更多城市将告别无地铁历史

“无地铁,不城市。” 《小康》记者统计发现,截至目前,全国有43个城市的建设规划获得批复,规划总里程约8600公里。一份“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显示,近几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在规划、建设、运营、投融资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快发展。

《小康》记者在国家发改委官网看到,近期,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包头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2016~2022年)》《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在投资方面,投资建设快速增长。2015年底,全国37个城市在建项目159个,总规模约3800公里,共完成投资3683亿元,较2014年增长34%。

从城市分布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投资之和占总量的19%,一线城市仍是投资大户;成都、南京、重庆、青岛、杭州、长沙等城市增长迅速,排名前十位的城市投资之和占总量的43%。在运营方面,运营状况总体良好。截至目前,全国2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约3400公里(不含磁浮交通和现代有轨电车)。2015年共完成客运量约138亿人次,较2014年增加3%。日均客流约3753万人次,较2014年增加3%。

在投融资方面,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进行了多方尝试和创新。除了北京市轨道交通4号线、深圳市轨道交通4号线及杭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外,长沙、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福州、南昌等多个城市的多条轨道交通线路也正在或时覆捎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

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说,即使目前运行、在建和批准规划的轨道交通线路全部投运,也仅为欧盟一些人口密度较大城市群的50%左右,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当前城市居民尚未完全形成依赖小汽车出行的习惯之前,应不失时机,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促进公共交通发展,加快居民绿色出行习惯的形成。”仇保兴表示。

“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系主任毛保华认为,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这个过程中必然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势必带来中心城市交通资源紧缺,而解决地面交通的最好办法是修建轨道交通。

审批权下放释放投资活力

2013年《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明确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由省级投资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批准的规划核准。随着这一文件的下发,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具体项目的核准权由国家发改委下放至省级投资主管部门,也就是说单条线路的工程可行性报告只要通过所在的省级发改委核准就行。不过,城市每一轮的轨道交通规划仍需要通过国务院批准。此次进一步下放后,除了初次申报的城市首轮建设规划仍需由国务院审批,已实施首轮建设规划的城市,其后续建设规划的审批已下放到国家发改委会同住建部审批。

业内人士表示,项目核准权的下放,可以给地方发展轨道交通带来不少便利之处,减少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地方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同时也能进一步释放市场的投资活力,能够让地方政府更好的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和条件来安排项目。这一系列支持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举措对地方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厦门、徐州、常州等传统意义上的“中等规模”城市地铁规划获批,也让更多的二、三线城市看到了希望。

地方对下放轨道交通项目审批权期待已久。城市轨道交通有望再度成为地方通过投资拉动经济的发力点。令人心的是,如果规划实施中监管措施不能同步到位,在地方的投资冲动下,容易出现未批先建、集中开工以及建设方案随意调整等违规行为。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司长黄民表示,对城市轨道交通审批权下放,应该在规划中加强约束,建设中加强监管,事后还要做好相关调控工作。“未来会逐步建立全国轨道交通投资项目数据库,动态监测项目审批和建设情况。”

轨道装备制造迎来新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发展,势必会给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有“地铁摇篮”之称的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城轨车辆技术实力不断提升。他们曾经研制生产了国内第一批不锈钢轻轨车――天津轻轨车,国内第一批铝合金轻轨车――武汉轻轨车,国内第一批70%低地板轻轨车――长春轻轨车,国内第一批不涂装不锈钢地铁车。

这些产品的多项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的城轨客车制造水平已名扬海外。近几个月,深圳、上海和成都等多个城市启动地铁车辆招标,国内有竞争力的企业纷纷参与投标,地方地铁车辆招标进入密集期。

海外市场方面,因国外地铁普遍老旧,及中国轨交车辆具有明显的技术和价格优势,中国的地铁和机车等产品海外订单在国际上愈发受青睐。2014年10月,原中国北车以5.67亿美元中标美国波士顿红线和橙线地铁,共284辆地铁车辆。这是中国轨道交通整车装备进入美国的第一单,中国地铁借此项目进入美国市场,到2017年的4月,这笔订单的合作方美国马萨诸塞州捷运署(MBTA)向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车)又增购了134辆新地铁列车,据悉这次增购总价接近2.7亿美元,由此有媒体评价现阶段中国地铁制造技术的对美输出,预示着中美共促轨道交通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

除此之外,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深圳地铁集团积极践行“走出去”战略,2014年12月2日,与埃塞俄比亚铁路公司签署轻轨运营维护管理服务合同,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走出国门对外输出运营管理技术和服务的轨道交通运营公司。

香港经验值得借鉴

中国地铁发展史上香港地铁产业的发展备受瞩目,香港地铁成功的运营模式和管理,已走出香港进入内地、迈向世界。目前,港铁掌管着中国内地4条铁路线,包括北京地铁4号线和14号线、深圳地铁4号线(龙华线)及杭州地铁1号线。其在2011年、2013年投得的两个物业发展项目,帮助内地城市再次认识了“铁路加物业”的运营模式。

全年载客量19亿人次、10条线路87个重铁车站、铁路网总长220余公里、年利润116亿元(港元,下同),从数字看港铁,处处骄人成果。港铁行政总裁梁国权说,港铁已在39个车站上盖发展综合物业项目,共同负责管理10万余套住宅单位、200多万平方米的写字楼和商场。

对乘客而言,“铁路加物业”已超越商业模式,成为一种服务模式。乘客出站后,可以直接利用地下通道到达商场或写字楼,免去了在路面风吹日晒的烦恼,也可省去等待红绿灯的时间。

港铁行政总裁梁国权自豪地表示,多年来,港铁一直凭借此种运营模式发展铁路项目。不同于其它多数地区地铁亏损、靠政府“救济”的状况,港铁年年盈利,更没有动用一分“公帑”,“在铁路沿线取得土地、物业发展权,令我们有充足的资金兴建新的铁路项目。”

篇5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模式、设计单位组建EPC全功能工程公司、建议

一、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概况

1、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必要性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我国近期城市数量已达668个;其中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已达37个,而3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也已有15个。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人口与机动车数量急剧增长,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日益频繁,在我国大城市及特大城市,普遍存在着交通道路阻塞、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事故频发、交通污染严重等问题。

尽管近10多年来,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各个城市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进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但大城市的交通拥挤状况仍然比较突出,交通供需矛盾依然比较严重。

关于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目前各方面已形成共识,即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运输体系,在大城市发展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成为必然选择。这是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快捷舒适、安全节能、污染轻、占地少等特点。国内外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概况

截至目前,全国已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四个城市建成了144km地铁线路。2001年底,长春14.6km的轻轨线路也已经开通。另外2002年底,线路长度为40.7km的北京城市铁路及线路长度为46.7km的大连轨道交通3号线,也将开通。除上述已建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外,目前全国有2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30多条地铁或轻轨线路;预计在未来20年内,全国将建成约850km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而在最近的5年内,全国将在10多个城市建成近20条约400公里线路,总投资达数千亿。国家在“十五计划”关于交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中,明确指出:在城市交通方面,要发展大城市轨道交通。可以说,我国的城市轨道事业已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

3、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因素

尽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是目前我国人均城市轨道交通的拥有量仅是发达国家的1/12,大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的客运量占城市客运量的比例也较小(北京约占15%左右),离50%的目标数字还相差很大。造成我国这种落后现状的原因是缓慢的建设速度,而在影响我国城市轨道建设速度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高昂的工程造价”。

最近,上海、广州新建成通车的地铁线路,其每公里综合造价大约为7~8亿人民币,如此高的造价,多数大城市的经济是难以承受的,这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不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的造价问题,不把其工程造价将下来,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计划就难以实现,大城市的交通问题也就难以解决。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相应地降低工程造价的措施也是多方面的。除积极推行车辆及机电设备国产化、改善运营管理等以外,从优化设计入手,搞好全过程项目管理,不失为一条有效措施。具体内容包括:准确估算客流,科学规划线路,采用高新技术,减小列车编组,增加行车密度,精心施工,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等。比如通过对地下车站规模进行设计优化,每缩短1m的地下车站,就可以节省土建投资40~60万元人民币。

二、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项目管理模式沿革

1、 发达国家项目管理模式的演变和发展

发达国家的项目管理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不断演变和发展,同时也随着人们对项目规律认识的深化而逐渐改进和完善,其演变和发展可以归纳为如下过程:

(1) 作坊式的项目管理模式。社会上还没有出现设计、建造等专业分工。项目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由业主自己进行管理和操作,或者组织和雇佣工匠来完成项目。

(2) 设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社会形成了专门从事设计活动的组织。业主看到专门从事设计的人比自己设计得好,于是,就委托他们为自己设计项目产品,这就是设计专业化和社会化的过程。

(3) 施工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在设计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同时,项目的施工也完成了专业化和社会化。

(4) 项目管理基本模式的确立。在设计与施工完成专业化和社会化后,业主便通过合同方式分别委托设计和施工。这样,工程建设开始确立了项目管理的基本模式,但业主仍然自己进行项目管理和采购工作。

(5) 咨询公司的诞生。一方面由于工程建设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也由于业主本身往往并不是从事项目管理方面的专家,客观上产生了对项目管理专业的需求。业主开始寻找代表自己来管理设计与施工的管理者。最适宜的管理者是设计者,因为他们最了解工程。因此,业主开始委托设计者代表业主监督检查承包商的工作。这就是发达国家初期的咨询公司。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红皮书)就是基于这种管理模式提出的。

(6) EPC全功能工程公司的形成: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有合理的项目寿命周期,有客观需要的项目阶段。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采购、施工、试车的各个阶段,是一个相互渗透的整体。尤其是大型、复杂项目,产生了对设计、采购、施工、试车全过程进行系统和整体管理的需求。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FIDIC《设计-建造和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橙皮书)就是基于EPC承包方式提出的。

(7) 项目管理公司和项目管理承包。随着项目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业主和受益者的重视,发达国家出现了一种专门从事项目管理业务的公司。这些公司拥有各专业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人才,可以承接项目管理承包任务也可以承担工程师角色、业主代表角色。

通过对以上发达国家项目管理模式发展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到工程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逐渐从由业主自身进行管理向委托他人进行管理转变,委托有经验的、专门从事管理的从业人员(如咨询工程师、项目管理专家等)或专营项目管理的组织(如咨询公司、工程公司、项目管理公司等)来承担,也就是项目管理是由非专业化逐步向专业化和社会化转变。

2、 我国项目管理模式的演变和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不断向科学化、规范化演变和发展。其改革进程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甲乙丙三方管理体制

建国初期,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参考当时苏联模式,实行以建设单位为主的甲(建设单位)、乙(施工单位)、丙(设计单位)三方管理体制。建设单位自行负责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具体管理。设计、制造、施工任务则分别由各自的政府主管部门垂直下达,项目实施中的技术与经济问题,由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和负责解决。

(2) 建设指挥部制

70年代,许多大中型项目的建设采用了建设指挥部的形式。建设指挥部仅负责建设期间设计、采购、施工的管理,项目建成后则移交给生产管理机构。这种模式虽然存在许多弊病,但它实现了建设单位的建设职能与管理生产职能的分开。

(3) 实行招标和投标制

1984年,国务院提出了大力推行工程招标承包制。之后,建设项目的各阶段逐渐采用招标与投标办法。这改变了过去单纯用行政手段分配建设任务的老办法。招标与投标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

(4) 建立工程承包公司

1984年,国务院在《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中提出了建立工程承包公司,推进建设项目实行工程承包的要求。同年,国家印发的《工程承包公司暂行办法》中规定了工程承包公司的主要任务,接受建设项目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的委托,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设备采购、工程施工、生产准备直到竣工投产,实行全过程的总承包或部分承包。建立工程承包公司,其实质是建立专业化的、专门从事建设项目管理和总承包的、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来承担建设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代替临时性的、非专业化的、行政管理型的建设指挥部。工程承包公司在实行工程总承包的实践中,在节省投资、缩短工期和保证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业绩,积累了丰富经验。

(5) 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

1987年,国家计委等发出联合通知,要求施工企业逐步建立智力密集型和管理型的工程总承包公司。这次改革的实质是施工企业从劳务型向管理型转变,从管理、设计、施工分离向EPC全功能的工程总承包公司转变。

(6) 建立建设监理制度

1988年以后,我国开始建立和推行建设监理制度。该制度打破了我国建设项目单纯由建设单位自行组织管理的封闭体制。

(7) 实行业主责任制

1992年,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建设项目实行业主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全民所有制建设项目原则上都实行项目业主责任制。项目业主是指由投资方派代表组成,从建设项目的筹划、筹资、设计、建设实施直至生产经营、归还贷款及债券本息等等全面负责并承担投资风险的项目(企业)管理班子。实行项目业主责任制后,尤其是对全民所有制建设项目,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长期以来存在的政府职能与项目业主职能不清的问题。

(8) 推广FIDIC项目管理模式

随着外国业主、国际投资金融机构(特别是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和外国工程承包商进入我国建设市场,相继带来了国际通行的项目管理和工程承包模式。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工程承包行业开始走向世界,也推进了我国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向国际靠拢。FIDIC项目管理模式已经为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9) 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是项目投资体制的改革,也是项目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它是进一步实行政企分开,把投资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强化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约束机制的根本措施。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之后,项目法人是业主,它不仅对投资决策和项目实施负责,而且对项目的投资风险负责。

以上九个方面,是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主线。沿着这条改革的轨迹,可以看到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在苏联模式基础上逐渐演变和发展的,从适应单一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目前已发展到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 ,并将进一步走向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国际模式。

换言之,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正在逐渐由非专业化向专业化和社会化转变,但目前转变得还不充分。社会上专门从事项目管理的组织也还不够发育,不够成熟。

3、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项目管理模式的演变和发展

从1965年北京开始建设我国第一条地铁线开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已走过了近40年的历程。目前我国已建成通车的地铁线路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因而,这三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的改革与发展,在我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北京地铁

1965年,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正式上马,1969年建成通车;随后,1984年北京地铁环线建成。这两条线的建设模式是70年代所广泛采用的“建设指挥部制”。 1989年,北京地铁复八线动工,1999年9月28日建成通车。在2001年以前,北京地铁建设运营的特点是:国有独资、政企不分;建设和运营合一,高度集中;执行低票价政策,运营亏损政策补贴。 2002年初,北京市对地铁建设与运营体制进行了改革,同时成立了“北京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地铁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在这种体制下,“北京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北京地铁规划及建设资金筹措。“ 北京地铁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北京全部城市轨道交通线的建设,而“ 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则负责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前几年成立的“北京城铁公司”、“ 北京八通公司”等,则成为“北京地铁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管理的实施者。北京地铁五号线的项目管理,目前由“北京地铁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直接负责。设计、采购、施工将分别通过招标进行。另外,北京地铁准备请一家国际大型工程公司作为其项目管理顾问。

(2) 上海地铁

1990年1月,上海地铁一号线开始建设,历时5年,1995年4月上海地铁一号线建成。该工程主要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和商业贷款,市政府委托政府投资公司负责借债、投资和还贷。从这个项目开始,国外建设资金开始进入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该工程的车辆、牵引供电系统、牵引网、电力监控系统、信号系统等主要机电设备,因使用国外贷款而采用了国外设备,相应地,这些机电系统采用了由国外公司提供的类似于“交钥匙”的承包建设模式。

1995年,上海在开通一号线的同时,又开始了二号线的建设,1999年9月,上海地铁二号线建成。该项目按照市区两级财政、两级事权,由市、区两级投资主体承担,并各自负责借债和还贷。 1997年,上海地铁明珠一期工程开始施工,2000年建成通车。这条线的建设是按照项目法人要求,(由市级投资主体、上海铁路局、沿线6个区)组建了多元化的项目公司-“上海久事公司”,资本金外部分通过利用外资和向银行贷款解决。这是国家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在轨道交通建设领域引起的变化。另外,业主采取了“设备供货”与“施工安装”分别总承包方式,并通过招标选择了“设备集成商”。

上述3条线,虽然在投融资模式上有所不同,但基本上还没有脱离计划经济下建设模式的束缚。原有建设体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政企不分,行政式管理企业经营;投资主体与建设、运营公司间的产权不清;项目开放收益分散,多元投资难以实施;建设资金需要巨大,政府财力有限,形成瓶颈制约。

针对上述情况,上海市政府于2000年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行了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了“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的新体制。

目前,上海新建线路(莘闵轻轨工程、共和新路高架工程、明珠二期工程、杨浦线工程等)的建设体制是:上海申通集团有限公司做为项目投资主体(业主),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接受委托(做为“业主代表”)负责建设,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接管建成项目负责运营管理,而市政府则对项目建设实施监管。上海市推行“四分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义在于:政企分开;产权清晰,出资人到位;投融资良性循环;契约经济关系;项目管理走向社会化、专业化。

另外,上海市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周期长、投资大、综合性强的特点,以杨浦线工程为契机,以“两站两区间”实行大标段“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并通过邀标形式选择投资监理单位,探索投资控制办法,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设计+施工”总承包在项目成本、工期、施工质量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

(3) 广州地铁

1993年12月,在经过多年的筹建工作之后,广州地铁一号线顺利开工建设,并于1999年6月建成通车。广州地铁一号线的建设模式与上海一号线基本相同,对机电系统也是采用了由国外公司提供的类似于“交钥匙”的承包建设模式。而且,在国内城市轨道建设中首次引入了国外咨询公司。广州地铁二号线工程:通过招标选择了供电系统与信号系统的“项目管理商PMC”。同时,广州地铁三号线工程,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这些年来,广州地铁根据自身独有的地域特色、经济氛围、人文环境、市场条件,正在致力于探索和尝试一体化经营模式-建设、运营、资源开发三位一体。

(4) 其他

1970年,天津地铁一期工程开始建设,后因某些原因而缓建,1983年工程正式复工,1984年12月建成通车。该工程的建设模式与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基本一致。现正在建设中的“天津滨海轻轨工程”,引入了“设计监理工程师”及“设备集成商”。

2001年底,长春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建成通车。在目前的二期工程建设中,对供电“接触网系统”拟采用“设计+施工EC”总承包模式。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设计、采购、施工分别通过招标进行。

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通过招标选择了供电系统“项目管理商PMC”。

武汉轨道交通一期工程:通过招标选择了供电系统“项目管理商PMC”。

重庆单轨交通工程:将通过招标选择车辆及各机电系统的“设备采购+施工安装+试车服务PC” 承包商,(注:设计已经完成)。

大连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项目管理全部由业主自己负责。

另外,沈阳地铁曾探讨过由国外大型工程公司进行EPC总承包的建设模式。

(5) 小结

通过对以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模式的变革历程回顾,可以看出:做为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其项目管理模式,也在随着国家经济及基本建设模式的发展而发展。上海、广州、南京、武汉的业主已经引入了“项目管理商PMC”;重庆业主采用了“设备采购+施工安装+试车服务PC”总承包;长春二期工程及上海杨浦线,将部分采用“设计+施工EC” 总承包。可以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项目管理,是否可以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已经到了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时候了。

三、 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及其优点

1、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的概念

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这里是指业主将项目的全部或部分委托由EPC全功能工程公司进行项目建设的模式。所谓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通常具备如下功能:项目管理(Management)+设计(Engineering)+采购(Procurement)+施工管理(Construction)+试车服务(Test run)。上述各项功能可以按第一个英文字母缩写成MEPCT。EPC,是MEPCT的核心,也往往代表MEPCT。

2、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的优点

从事工程总承包建设的EPC工程公司,是专营工程建设的专业化公司,它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下,EPC工程公司能为业主提供从项目立项到建成的全过程服务。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的优点如下:

(1) 避免了设计、采购、施工、试车分别由不同的组织来管理和操作,而造成相互脱节、相互制约的现象;

(2) 有利于设计、采购、施工的整体方案优化;

(3) 有利于设计、采购、施工的合理交叉、动态连续、缩短建设周期;

(4) 有利于实现项目目标,能有效地对项目全过程进行进度、费用和质量的综合控制;

(5) 有利于积累工程建设经验,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业主和社会创造更好的效益。

总之,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在节省投资、缩短工期和保证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点。

四、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 必要性分析

(1) 为降低工程造价,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有必要尝试采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高昂的工程造价。从项目管理这个角度,采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最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伊朗德黑兰地铁一、二号线,是由中方按国际工程总承包模式承建的。线路全长50km,其中地下线34km,除去土建及少量设备外,包括车辆在内的工程投资仅为5.83亿美元。这一指标,与国内某些工程相比降低许多,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国际工程总承包模式。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急需采取措施降低工程造价,那么做为一种有效手段,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有必要尝试采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

(2) 为与国际经济接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需要采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项目规模的扩大、业主对项目整体管理的需求,由EPC全功能工程公司实施工程总承包,已成为项目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EPC全功能工程公司,在国外已经有上百年历史。由EPC全功能工程公司实施工程总承包,也是目前国外所广泛采用的项目管理模式。我国已经正式加入WTO,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是向国际模式靠拢、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需要。

(3) 化工石化行业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采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提供了借鉴

我国化工石化设计系统,从80年代开始,通过对国外著名工程公司考察和进一步合作设计,了解了当前国际上通用的设计体制、程序和方法,在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国内率先进行了设计体制改革,并组建了工程公司,现取得十分宝贵的经验,已得到了建设部的称赞。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与化工石化行业是两个工艺要求完全不同的行业,但都属于“涉及工艺设计的建设工程”, 因而,化工石化行业组建工程公司的经验教训,可为我们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

(4) 国家政府部门支持培育工程公司,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采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创造了条件

2002年3月3日,建设部郑副部长在讲话中指示:抓紧培育工程公司与项目经理,关于工程总承包,几年来研究有了基础,取得了共识,加速研讨。另外,“加强工程总承包工作的建议”,目前正在起草之中。EPC全功能工程公司的良好发育,必将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采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

(5)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发展趋势,正逐步向工程总承包模式迈进

前面已经说过,“项目管理商PMC”、“设备采购+施工安装+试车服务PC” 总承包、“(详细)设计+施工EC” 总承包,已经被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项目管理。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业主建设观念的转变,代表发展方向的高度社会化的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一定会被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所采用。

2、可行性分析

如何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真正进入工程总承包模式,除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模式彻底改变之外,社会上必须拥有多家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那么,如何组建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呢?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涉及企业的情况。

目前,活跃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从事项目管理、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等工作的大型企业,有近百家。虽然当时的“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曾进行过一些积极探索,但由于国内还没有真正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总承包,该企业也未能发展成真正的EPC全功能工程公司,而是随着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体制的改革,在2001年4月由成立时的“建设管理总承包企业”转变成了“项目管理公司”,担当起了“业主代表”的职责。“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已转变成“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除此之外的业内企业,则基本属于设计单位、机电设备成套单位、施工企业、商贸公司等。

(1) 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

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假如要由现在的“项目管理公司”发展成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则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设计部,完善其EPC功能。

(2) 商贸公司

中信国际合作公司与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在德黑兰地铁及郊区电气化铁路的承建工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但这些公司的主业是国际商贸,其优势在于融资能力、商业运作。它们没有自己的设计队伍与项目管理人员。

(3) 设计单位

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领域活跃着10多家设计研究院,诸如: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等。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经过10多年的积极努力,这些设计单位已基本上完成了由事业单位向企业的转变。在中国加入WTO以后,这些设计单位深化改革、飞跃发展的长远目标,应该是组建EPC全功能工程公司。但设计单位缺少资金实力与施工管理经验。

(4) 机电设备成套公司

20多年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一大批机电设备成套公司,而且许多公司已投身到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中。诸如: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上海市电气(集团)总公司等。这些公司的优势在于设备采购、监造,并具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但也不具备轨道交通设计能力。

(5) 施工企业

类似于北京城建九建设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铁道部电气化工程局等的施工安装企业,顾名思义,它们是以施工为主业的。它们具有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和一定的试车能力,但同样没有设计实力。纵观上述商贸公司、设计单位、设备成套公司、施工企业,其主业都只是EPC全功能的一部分。这些单位要组建EPC全功能工程公司,可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联合组建,二是以某一方为主体组建。

“联合组建”方式,有两个问题难以解决:一是如果要成为一个具备工程总承包能力且按商业化运作的法人实体,则各方的资金投入有问题;如果不组建成按商业化运作的法人实体,则存在联合体松散、不具备工程总承包实力问题,这也不满足EPC全功能工程公司应是法人实体的要求。

“以某一方为主体组建”方式,则存在以那一家为主体的问题。本人认为:尽管由任何一家单位去组建,都存在可能,也都存在问题,但是以设计单位为主体去组建最具优势,最为可行。这是由设计在整个工程中的主导地位决定的,也是设计单位自身改制发展所需要的,另外,以设计单位为主体组建时,还有两个便利条件:一是可以借鉴化工石化行业设计单位改制的成功经验,二是可以充分利用设计单位的整体技术资源。从国际工程公司的形成过程及目前现状来看,EPC工程公司的核心是技术实力与管理水平,并非人员、机械、资金的多寡。实际上,EPC工程公司以设计单位为主体去组建,是一种客观需要,并非一种主观行为。

五、 由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单位组建EPC工程公司的可行性分析

以设计单位的技术资源为主体,以社会招聘的项目管理人才为补充,利用国内知名商贸公司或国际工程公司的资金优势与管理经验,对设计单位进行改制,并组建EPC全功能工程公司,实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工程总承包,是必要的、有优势的、有条件的。

1、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单位组建EPC工程公司,是设计单位自身改制发展的需要

我国传统的设计体制,是50年代初期仿照前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50多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体制的转变,设计体制也在逐渐变革,设计单位也在不断发展。

1979年,取消了设计单位的事业费拨款,改为按投资比例收取设计费试点。

1984年,全面推行技术经济责任制,设计单位承担设计任务需按规定签定合同。

1985年,国家明确规定承担设计任务必须经过招标投标。

1986年,实行勘察设计单位资格认证管理制度。

1987年,国内首批12个(化工石化)设计单位被国家计委等四个部委批准进行工程建设总承包试点,从而改变了设计单位的单一功能,实行了“一业为主,两头延伸,多种经营”,使设计单位内部机制有了重大变革。

1994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改为企业问题的批复”。

1999年,建设部下发了《关于推进大型工程设计单位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指导意见》。

从上面可以看出,设计体制的改革与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紧密相关。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得设计单位思想观念普遍更新,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大为增强,设计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与人才优势,拓宽了服务领域,极大地激发了设计单位的活力。设计单位正由技术服务型向技术经营型转化。

2001年11月,中国已正式加入WTO。来我国注册的国际工程公司已有240多家,他们瞄准了我国建设市场。如何应对加入WTO对我国工程咨询设计业的影响?这要求设计单位必须改变单一功能的设计院模式;必须改革孤立的、静态的设计程序;必须打破小生产方式的专业分工和必须改变经验型的管理方式,并创建具有设计、采购、建设(EPC)总承包能力的国际型工程公司,以提高我国工程建设队伍的实力与水平,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因此,由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单位组建EPC工程公司,是设计单位深化改革、适应形势、自身发展的需要。

2、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单位组建EPC工程公司,能充分发挥设计的主导作用

工程设计咨询业,是为工程项目的决策与实施提供规划、选址、可行性研究、融资和招标投标咨询、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施工监理和投产后咨询等全过程技术与管理服务的行业。勘察设计,对工程建设来说,是工程建设的十分关键的环节,它是工程建设的龙头、灵魂,有着基础性、先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在项目建设之前,它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建设项目确定之后,又为项目建设提供蓝图。勘察设计质量和水平,关系到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建设质量的优劣和投资效益的高低。

设计部门在工程公司内是主体,设计工作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有关“工程建设阶段”与“工程成本”的关系图表明:在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各不同建设阶段“对成本的影响”曲线及“成本的发生”曲线,呈“X”交叉状。即:自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至运营阶段,“成本的发生”曲线由低到高,依次上升;而“对成本的影响”曲线则由高到低,依次下降。换言之,规划设计阶段发生的成本最小,但对项目成本的影响却最大。上海地铁在建设过程中,已逐步认识到了设计在降低造价保证质量方面的重要性,在其战略发展思路中,已决定将工程“关口”提前,即将把关重点由原来的重视施工管理提前到了强化设计管理。

因而,由设计单位组建EPC工程公司,是由设计部门的主导地位所决定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设计在项目中的主导作用。

3、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单位组建EPC工程公司,可参考化工石化行业的改革经验

化工石化行业的实践证明,以改革设计体制、程序和方法为主要内容,并以EPC工程公司模式为目标进行的设计体制改革是成功的,它不仅提高了设计水平和质量,还提高了设计效率,扩大了工程设计的能力,有利于实行工程建设总承包,有利于国际合作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化工石化为我们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设计单位的改革,提供了重要借鉴作用。

4、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单位组建EPC工程公司,可以利用其整体的技术优势

假如由商贸公司、设备成套公司或施工企业去构建EPC工程公司,它们要建立拥有一只自己的高水平的轨道交通整体设计队伍,谈何容易!而设计单位改建成EPC全功能工程公司时,在社会上招聘项目管理人才则相对容易得多。因而,以设计单位为主体组建EPC工程公司更为可行。

5、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单位组建EPC工程公司,已经具备一定条件

(1) 政策提供支持

2001年8月28日,建设部俞正声部长在有关批示中指出:“在涉及工艺设计的建设工程中,应大力提倡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对其他工程,特别是房屋建筑工程,是否推行这一制度,以及若推行采取什么方式,需认真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属于涉及工艺设计的建设工程。因此,我们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也可以探讨以设计为龙头进行工程总承包的可行性了。

(2) 行业提供机会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正在向着“大项目、小机构、大社会”的方向在努力。比如,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业,已经提出了“用控制投资新思路降低总造价”的新发展理念,并且在“实施施工设计总承包”方面正在进行积极探索。这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实行工程总承包提供了可能。业主对项目管理社会化的需求,将使得设计单位组建EPC工程公司具有现实意义。

(3) 自身进行准备

目前一些设计单位,正在为向更高层次发展,而积极探索与准备。设计单位的功能正在向两端延伸。譬如,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在“2002年院经营发展目标”中,作为一项重要经营目标,提出了“探索设备集成与管理服务和工程总承包”。目前该院已与其他成套机电公司联手承担了武汉轨道交通一期工程供电系统的项目管理。另外,截至到2002年5月底,建设部已举办了61期“全国工程建设总承包项目经理培训班”,近千人参加了培训,其中大部分来自全国各大设计单位。可见,设计单位对“工程总承包”是极其感兴趣的。这并不是追逐时尚,而是设计单位改革到了一定程度,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探索。

6、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单位组建EPC工程公司,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由设计单位去组建EPC工程公司,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融资能力低及抗风险能力弱。一般地,设计单位的资产及资金实力在大型企业中是比较弱小的,由它去组建的EPC工程公司,其融资能力及抗风险能力也都比较弱小。而一个市场竞争能力比较强的EPC工程公司,需要一定的资金实力。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从鼓励设计单位改制,培育EPC工程公司的角度,建议通过以下办法解决:

(1) 在参加市场竞争的初期,希望国家能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2) 利用经济实力雄厚的上级主管单位做担保;

(3) 联合其他公司;

(4) 靠资信去赢得市场;

(5) 强化风险分析,规避和转移风险。

六、 有关建议与本文目的

1、有关建议

对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工程总承包,本人有以下一些建议:

(1) 关于推行工程总承包的思路

加强行业内部的研讨;

加强与化工石化行业的交流;

加强与国外大型工程公司的交流;

提出组建EPC全功能工程公司的可行性报告(含实施工程总承包计划)

适当时候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进行试点;

先在某个设计单位试点,再在几个设计单位试点;

先在某个项目中某个相对独立的土建标段试点,再在某些相对简单的机电系统试点,然后再在比较复杂的机电系统试点;

试点成功,全面推广。

(2) 关于组建EPC全功能工程公司的主体

结合设计单位的改制,组建EPC全功能工程公司,是必要的、有条件的、可行的。因而,建议优先考虑将设计单位作为组建EPC工程公司的主体。

(3) 关于设计单位改制

设计单位改制也应该分阶段、分步骤。在目前这个阶段设计单位应积极参与“项目管理”、“设备集成”、“设计+施工”总承包、“采购+施工+试车”总承包等工作,这样可为组建EPC全功能工程公司熟悉规则、储备人才、积累经验。另外,设计单位应与国外大型工程公司积极联络接洽,同时也可以考虑请专业管理公司协助改制策划。

(4) 关于联合体承包方式

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EPC工程公司还没有形成工程总承包能力前,本着“大项目、小机构、大社会”的建设原则,建议考虑联合体承包方式。即,在自愿的前提下,以“商贸公司+设计单位+设备成套公司+施工企业”为基本方式,组建联合体,实施项目中机电设备系统的工程总承包。

联合体中有一家做为牵头单位。该牵头单位与其他所有联合体成员单位,对项目按质、按量、按期完工及整个系统性能承担共同和连带责任。在联合体承包模式下,业主方只需与联合体牵头单位一家对话,工作关系简单、责任界限明晰,而责任和风险则完全由联合体承担。

该方式一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在(重庆)现有“采购+施工+试车”联合体的基础上,再把“设计”阶段纳入即可;另一方面具有长远意义-将为未来组建EPC工程公司探索道路、奠定基础、提供借鉴。

目前,针对伊朗及南美等国外地铁项目,国内企业已成立了有关联合体。对国内项目,我们是否也可以尝试一下呢?

2、本文目的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模式,应积极向工程总承包模式努力。这是因为: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是降低工程造价的需要,是与国际经济体制接轨的需要,也是设计单位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符合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趋势。

然而,由于国家基本建设体制、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模式、国有企业机制,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业市场经济转变之中,现在组建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EPC全功能工程公司,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总承包,还有一定的难度。现在实施有难度,并不等于现在不需思考。凡事“虞则利,不虞则废”。因而,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这一发展趋势,必须及早思考、及早探讨、及早试点、及早推行。现在已经到了需要大家认真思考、充分探讨的时候了。本文探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意义在于:提出问题,抛砖引玉,以引发更多的人来关注、探讨这一问题,最后达到改变理念、统一认识、熟悉规则、集思广益、积极准备、推动实施的目的。 参考资料:

[1]工程建设项目经理培训教材编委会胡德银主编的《工程建设总承包项目经理培训教材》;

篇6

有的拥有多个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以同一专业名称招生,但在经过一段基础学习后,会选择具体的方向深入学习:有的拥有多个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在招生时就以“( )”标注其具体方向,从一进校就专门针对具体方向而开设相应课程。在本文中,笔者将根据院校特色而设定了某些专业方向的专业梳理出来,以供参考。

目前我国的大学都朝着综合型发展,但追根溯源,不难发现每所院校会在某些学科、专业有较强的优势,如财经类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外国语院校的英语、小语种专业等。在走向综合型的过程中,拥有某些学科优势的一些院校所开设的专业也与学校的特色联系起来,成为普通中的与众不同。

公共事业管理

专业方向: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体育管理方向、城市管理方向、教育管理方向、招标采购方向等

文教、卫生、体育、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机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建立起来,但如何对其完善及进行有效管理,在我国却长期处于空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诞生于社会急需拥有管理公共事业人才的背景之下。从在部分院校试行到目前开设该专业院校达到上百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经过十余年时间逐渐发展起来。

在较多开设该专业的院校中,并未细分专业方向,而主要是进行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主要课程也较多为一些系统性的课程,如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学原理、公共关系学、管理伦理学、公共政策与分析等。但由于公共事业管理所覆盖的范围,先天性地针对文教、卫生、体育、环保、社会保险等领域,因此一些高校根据本校特色而设定了不同的方向。

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成都医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方向为卫生事业管理,培养在卫生行政、医药卫生事业及社会医疗保险等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不管是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医学类相关课程,还是面向医药卫生事业的实践活动,都突显了本专业浓浓的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与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相近的还有南方医科大学的医院管理方向和江西中医学院开设的卫生法学方向。

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等则将公共事业管理的方向定位于体育管理,除了在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公共管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之上增加职业体育管理、健身娱乐管理等相关课程能体现其特色外,就业方向也转向了各级政府体育部门、社会体育组织。

拥有建筑特色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则专攻招标采购方向。作为全国第一个设置“招标采购方向”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这也离不开建筑行业的需要。因此,到从事招标投标活动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招投标业务管理工作、到招标机构从事招标工作、到建设与房地产企业从事工程招投标工作、到政府部门从事政府采购管理工作、到工程咨询机构从事招投标工作就是该方向的就业前景。

而以我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的防灾科技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方向为应急管理,结合预防灾害发生,培养具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应急指挥辅助决策能力和一定的灾害风险管理、防灾规划组织能力的专业人才,故而专业课程也就多了灾害学原理、应急管理概论、灾害经济学、灾害风险管理、灾害经济损失评估、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与应用等。

除了以上详细介绍的各个方向外,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为教育管理方向、西南政法大学为城市管理方向、淮南师范学院为会展策划与管理方向等。

相信看了这些介绍,你眼中的公共事业管理再也不是那个大而空的理论专业,而是行业针对性极强的专业吧!

交通运输

专业方向:汽车运用工程、交通安全工程、民航信息工程、空中交通管理与签派、机场运行与管理等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千多年前,身在西安的妃子想吃到千里之外岭南之地的新鲜荔枝,要千里马日夜奔徙才有可能。现在,早上从岭南各地树上摘下的新鲜荔枝,下午就能到达我国东南西边的任何地区的超市、水果铺。同样,要参加在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许多应试子弟提前一年,或者半年就需要出发,而如今从最南的海南到最北的黑龙江也不过短短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可以说,交通运输的发达不仅让物品在异地之间的便捷交换成为可能,也让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发生空间位移。

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的就是能运用统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等方法,具有运用运输技术设备,合理组织运输生产以获得最佳社会与经济效益基本能力的人才。一般来讲,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所以开设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的大学也因院校特色而注重培养在某一类型运输领域从业的人员。

长安大学交通运输管理专业分为汽车运用工程和交通安全工程两个方向,主要为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和大中型运输企业、运输主导型物流企业、城市公交企业及相关单位培养高层次的运输管理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将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能,熟悉交通运输行政管理、运输企业管理、运输技术及运输实务,训练管理工程师业务素质、理论水平和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毕业后学子的就业领域主要是公路运输。同样以公路交通为侧重方向的还有山西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

以航空航天为特色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等开设的交通运输专业则集中于航空领域,开设民航信息工程、空中交通管理与签派、民航机务工程、民航电子电气工程、机场运行与管理等方向。中国民航大学设有空中交通管理、公司运行管理、机场运行管理方向,开设航行系统工程、系统分析及控制、交通安全工程、空气动力学、航空气象、航空运输的组织与管理、飞机系统、领航与导航、通信与监视技术、交通运输专业英语等课程,就业领域为民航各地区空管局、空管分局(站)、航空公司和机场等地。

有着“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和“东方康奈尔”之称,在铁路学科有着较强实力的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则把专业方向分为铁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两个方向。通过行车组织、货物运输组织、旅客运输组织、铁路车站与枢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等课程的学习,铁路运输方向的毕业生主要面向铁路局或公司、设计研究院、大型工矿企业、教育院校等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就业;城市轨道交通方向的毕业生主要面向交通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单位、地铁公司、教育院校等企事业单位就业。

新闻学

专业方向:财经新闻方向、经济新闻方向、法制新闻方向、国际新闻方向、体育新闻方向等

每个十七八岁的青年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如果说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让我们对外面的世界还带着一丝浪漫的情绪,那么通过电视镜头和报纸文字传递给我们的则是一个更真实的世界:政治风云变幻、经济浪潮此起彼伏、社会百态冷暖人生……新闻学专业培养的就是走进这第一现场,用自己眼睛,用自己的笔传递出天下事的人才。

新闻是一个既要动脑又要动手的专业,从它的专业课程设置可见不一般。新闻学的主要课程包括理论与实务两类。理论主要有新闻学概论、传播学、中外新闻史等,通过记忆和理解就能转化为自己所得;实务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评论、摄影、新闻编辑等,这些则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才能日有所长。记得大学的时候,同宿舍的同学订阅了《南方周末》等深度周刊,也订阅了一些都市类报纸,通过阅读其中的文章,锻炼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同时,还常常以这些报纸的新闻进行评论,锻炼自己的新闻采写能力。另外,到微机室练习排版,扛着摄像机、相机在校园转悠,到摄影实验室冲洗照片等,都是新闻专业学子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学习新闻,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而且可以说是很重要的部分之一。校报、校电视台、校广播台是新闻学子锻炼自己最方便的平台,能通过实地采访、策划等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运用能力。但不要仅限于校园媒体,校园媒体的运作方式与社会媒体还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在校期间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到社会媒体真正体验一把“记者瘾”。

篇7

【关键词】轨道交通课程;交通工程专业;交通安全法;业务素质课程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轨道交通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高铁的总里程达到1.8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的总里程数将高达15万公里,覆盖全国交通网络。目前,在许多大中型城市中,得到批准建设轨道交通的有45个,规模近3,500公里,总投资近3万亿元。自2000年起,山东科技大学就已经开展了有关轨道交通设计的工作,在其技术指导下,青岛的轨道交通总长度超过300公里,为交通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提供了远大的发展空间。其中,轨道交通课程主要包括线路设计、轨道工程、轨道建设项目设计管理和系统设计等,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因此,强化教学方法在教学培养中的作用对提高轨道交通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情况而言,轨道交通教学方法仍以传统教学为主,如“讲练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四步疑教学法”等,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使学生准确把握学习重点,学生往往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为了适应新时代对轨道交通人员的新要求,对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对提高轨道交通工程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交通工程专业轨道交通课程教学方法的现状

据调查统计,我国高校交通工程专业轨道交通课程教学方法较为陈旧,通常都是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不仅教学环节相似度很高,教学理念单一,单向思维定式严重,而且很难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是轨道交通课程教学方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轨道交通课程设计环节存在不足。

由于轨道交通课程从属于交通工程专业的某段线路或区间的设计和计算,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大量的设计条件,使其有足够的空间去理解操作方案。但这种课程设计模式使得教学形式单一,设计周期较短,考核机制松弛,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学习和钻研。第一,课程设计安排的简化现象比较严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课程设计至少包括路基、区间隧道和车站等项目,教师过多的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法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到教学内容的真谛。据调查,实践教学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出现的,课程设计简化的倾向十分严重,有的教师会压缩课程设计的实践,有的教师会将设计内容精简,从而降低了设计难度。这样会直接导致学生将理论公式照搬照抄,忽视了实践中的诸多因素。同时,由于教师布置的设计内容每一届都很相似,因此设计模式和成果也多半是模仿而来,与实际要求的效果相差甚远,这也为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埋下深深的安全隐患。第二,轨道交通课程设计之间的关联性较低。在交通工程专业中各学科之间应该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起到了一定的承上启下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侧重专业知识和理论内容,忽视了其他学科与轨道交通的内在联系,使得各学科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导致学生的学习体系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甚至造成思路混乱。第三,轨道交通课程设计考试过于宽松,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该设计的考核多以提交设计报告为主,设计的环节没有设置任何反馈机制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学生的设计理念、思路、方法更是得不到清晰的反馈,长此以往,错误的观念得不到纠正,会逐步累积成错误的工作习惯,产生的后果难以估量。

(二)轨道交通课程教学方法单一。

我国在开设轨道交通课程的高校中,实施研究型教学方法的占绝大多数,即将精讲、PPT和图片浏览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存在教学环节相似、手段单一的问题,依旧是课件、讲解满堂灌的旧模式,很多学生反映课堂中所学知识不如“试验训练”和“课程设计”的环节收获多。因此,实现多角度、多系统开拓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方法和模式成为改善教学的主要问题,将教学重点转移到突破单向、定向思维,采用启发式、主体式教学法上来。

二、提高交通工程专业轨道交通课程教学方法的建议

近年来,轨道交通课程中的工程实践能力逐渐被广大高校认为是交通工程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专业素质之一,因此其教学方法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改进。基于对现状的分析,主要从教学内容、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

(一)加强轨道交通课程设计在日常教学中的地位。

实践是轨道交通教学课程的根本,上海交通大学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回归工程实践”的口号,在国外,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交通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教学所占学时高达40%~45%。因此各大高校也要树立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的教学理念,适时制定出适应时展和社会需求的专业方案。建议适当压缩理论教学课时,丰富理论教学形式,从而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提高课程设计在轨道交通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加强课程设计在日常教学中的地位并不意味着要忽视精讲教学。精讲同样是不可忽略的关键环节,通过板书、演示和测试,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状态,值得注意的是,精讲不能以传统的传授方式进行,而要实现教学的多维突破,如教学中存在公式复杂、概念多、构造规定多等情况,这种推导严密的内容让学生往往难以适应,这需要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轨道建筑为例进行讲解,降低了学习和理解的难度。

(二)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关联性教学。

在创新教学方法方面,教师要树立专业课“全科设计”的教学理念,即轨道交通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本学科的知识,还要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环环相扣,相互关联,推行模块化教学。同时,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体现学科的发展前景,将与专业发展相关的前沿技术的新理论、新方法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合理采用多媒体实践手段,用更容易理解、记忆和贴近工程形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注重教学的互动性和即时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是交通工程专业轨道交通课程的关键环节,单一的教学法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多模块、多维度的教学理念应被应用到轨道交通的实践教学中来,不断强化课程设计对提高理论教学质量和深化毕业设计教学效果的作用。在考核机制上要推行随堂考核和成果答辩考核,严把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严谨、务实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苏会锋,靳露.交通工程专业轨道交通课程教学内容研究[J].大学教育,2015,9

[2]郭文荣,于丽杰,高宗余.应用型大学《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综合课程设计》课程建设与研究[J].办公自动化(学术版),2014,9

[3]刘陕南,石嵘.主动式教学在地下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文教资料,2014,29

[4]车广侠,于慧玲.《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施工与维修》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市场,2011,49

[5]彭涌涛.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轨道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6

篇8

为此地铁作为一种高速的城市交通工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同样其安全风险不容忽

视,而这些风险又可以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需要根据不同风险的特征积极采取

措施,强化风险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字:地铁;运营风险;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城市人口流动性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越发紧张,公共安全形势却也越发严峻起来。

而国内地铁事故的不断发生更是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随地铁发展的广

泛性,地铁事故更是影响到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因此,为避免地铁安全事故的发生,地铁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则刻不容缓。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根据地铁运营安全的各方各

面,明确风险管理在地铁日常运营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对地铁运营安全的现状分析制定合

理有效的应对管理措施,从而保证地铁交通的安全运营。

1、我国地铁运营及其安全管理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国地铁发展迅速,安全管理也被摆在突出的地位,有效的保障了地铁的安全

有效运营。

1.1、我国地铁运营的基本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地铁安全理论系统的构建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且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系统。因此,在地铁运营中便出现了具有以下特点的安全风险:

1.1.1、运营安全对管理的依赖性

地铁运营是一个较为庞大的人类操控机械的动态系统,因此,地铁的运营离不开人类管

理的协调,使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的有效性。

1.1.2、地铁运营的反复性

因地铁运营系统是多工种联合作业,昼夜不断、周而复始,因此各种不安全事件和事故

大多数是重复发生的。

1.1.3、受环境影响的特殊性

地铁运营即受内部人为操作失误和机械故障的影响,也受自然环境条件或社会环境的影

响。

1.1.4、.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地铁运行列车处于半封闭单向高速运行状态,由于其通风、照明及救援困难,所以,一

旦出现意外,必将引起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1.1.5、社会影响的恶劣性

地铁是整个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发展的命脉。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直接造成城市

交通瘫痪,大量人员拥挤、社会影响恶劣,甚至可能引发部分乘客的骚乱,影响城市政府的

信用,造成无法估量的危机。

由于地铁运营涉及到大量不确定和不确知性,因此只有针对地铁运营中风险的特点,通

过对风险特点的深入研究,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发生的隐患,并将

其事故对社会或城市的损伤率将至最低。

1.2、我国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基本现状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目前我国地铁安防系统主要有视频监控、门禁、安检排爆和报警四

大部分组成,同时各地铁运营公司出台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如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公

布了《深圳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深圳市地铁公交应急接驳专项预案》、《深圳市

轨道交通网络化应急预案》等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这些制度与措施有效的保障了地

铁的安全运行。

2、我国地铁运营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总体来看,地铁运营的风险可以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而导致这些风险的原因

包括技术方面的因素,也包括管理等因素。

2.1、我国地铁运营的主要风险

系统风险是地铁运营公司所无法完全化解的风险,如由于自然灾害导致的停电甚至塌陷

等给地铁运营带来的风险,由于政府政策的变动如城市规划的变动带来的风险,由于乘客的

不理想而导致的风险等等,一般而言这种风险带来的影响较大。由于这些风险的触发条件不

同,并且触发条件不容易为地铁运营公司所控制,从而化解的难度较大。非系统风险是指由

于地铁运营公司自身的因素所引起的风险,如由于地铁公司内部管理不善而导致的风险,由

于地铁司机、调度人员操作不当等导致的风险,由于检修人员工作携带导致的风险等等,这

些风险是可以被控制和化解的。

2.2、我国地铁运营风险成因分析

除一些无可避免的原因可能导致地铁潜在风险外,还有一些可以有效把握但目前尚未处

理的问题增加了地铁运营的风险。首先,我国地铁建设的标准不统一且没有从国家层面进行

系统的规划是导致各种风险的重要原因,目前地铁建设中所参考的大多是强电、弱电,防水、

抗压,钢筋焊接,隧道施工等子系统的标准,难以找到一个系统、全面、符合当前地铁建设

需求的参考标准,这导致地铁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漏洞,从而存在潜在风险。其次,

地铁公司自身管理水平不高加大了地铁运营的风险,由于我国地铁全面铺开的时间较短,部

分运营公司的经验不足,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难以发现并有效的对各种风险进行预警。

此外,地铁运营过程中应急处理、配套服务能力不足也会带来了运营风险。问题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2.2.1、国内有的地铁运营公司没有对运营安全设立针对性的安全应对管理部门,没有对

安全风险做出系统性,全面性的的应对策略。更甚至,部分地铁运营部门没有对安全风险及

风险管理概念形成意识,更不会积极主动,系统性的进行风险管理,而事故发生后,管理方

案的应对也形成了一定的随意性。

2.2.2、有的地铁运营公司安全风险的管理基本采用旧的、被动管理手段来应对地铁运营

中出现的新的问题,而这样的思路虽然对重复出现的事故管理有相对作用,但却不能适用于

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需求,从而达不到对地铁安全进行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

2.2.3、地铁运营风险管理活动多数是间断或瞬间性,只有意识到才去管理,目前国内有

的地铁运营公司不能做到未雨绸缪,缺乏长效实施机制。

2.2.4、有的地铁运营公司的安全风险管理部门缺乏定期对风险的复核性检查和评估,降

低了风险管理体系适应环境变化和规避风险的能力。

2.2.5、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部门缺乏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方法指导,缺乏科研

项目的引入。

3、强化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强化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可以从完善风险管理软硬环境,强化风险监测与预警,不断提

高风险处理能力等方面着手。

3.1、完善地铁运营风险管理软硬环境

首先,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硬环境,这主要是要不断引进各种完善的硬件基础设施,地

铁运营企业要联合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借鉴国外相关的技术标准来安装、运营相关的硬件设

施,增强发现各种风险的能力。特别是,对于新研发的硬件设备及其相应的软件程序,要进

一步强化其技术测试,避免由于技术漏洞而带来各种风险。其次,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软环

境,包括加强风险宣传,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地铁公司的全体员工乃至于乘客树立

风险意识,努力营造出一种“时时、事事、人人关注地铁风险”的氛围,为风险管理提供环

境支持。

3.2、构建完善的风险监测与预警体系

首先,要构建完善的风险监测体系,地铁运营公司要设置包括乘客、设备、隧道等监测

指标在内的风险监控体系,对整个地铁运营情况进行全面的风险监测,避免留下监控空白。

其次,要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地铁公司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的设备,通过编制计算

机软件程序等方式设置风险自动预警体系,一旦出现某一类事件或者触发预先设定的条件就

能够自动进行报警,从而帮助地铁公司更及时的发现各种潜在风险,提示风险管理水平。

3.3、构建完善的风险应急处理机制提高风险处理能力

首先,要加强风险处理能力培训,积极组织风险处理演练。地铁公司要针对火灾、追尾

等不同类型的风险制定各种风险处理方案,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员工熟练掌握各种

风险处理技巧。其次,要积极制定各种风险处理机制,特别是风险应急处理机制,地铁公司

要通过制度的方式明确一旦发生运营风险应该采取何种程序,并明确消防、行政、宣传等部

门的职责分工,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人,确保一旦发生运营风险能够及时有效的得到处理。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当前地铁的运营安全工作任务也不断加重,面临的安全形势

不容乐观。地铁良好运营安全局面的开创还需要全面的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宋维华,殷位洋.地铁运营安全的风险管理[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2)

篇9

中等职业学校自成立之初就肩负着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重任。本期特别策划选取了浙江省宁波市、绍兴市、衢州市的3所中职学校,深入采访介绍其在校企合作、师资建设等关涉人才培养工作的独特经验,以飨读者。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精方妙招,成就技能品牌

行政楼的楼梯到承重墙之间约有四五平方米的空间,本可以摆些盆景对付过去,但是向来坚持打造“精致校园”的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却把这方寸之地设计成一处颇具文化情趣的读书吧台。记者拾级向张国方校长办公室走去,俯仰间总有巨幅山水画、青青吊兰、学生工艺小作品映入眼帘――移步换景,尽述宁波人的内秀与灵气。

如果说行政楼内的小空间以其立方收纳了多种功能区,体现的是宁波职教中心的办学智慧,那么满是透着阳光朝气的学生和被树荫掩映的校园,无疑是“精品学校”姿态的最佳佐证。很难想象,这么一所讲究布局、人文氛围如高等学府般的中职学校,同时拥有闪亮的技能光环。近些年,学校在全国技能大赛中的成绩一直处于高位攀升的态势,目前已摘得6金6银1铜,多次获得宁波市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别贡献奖。

学生缘何取得如此佳绩?面对这个问题,张国方校长并非侃侃于自己的“治校心经”,他打了个比方:技能大赛“绑架了”职业教育。“技能训练是按规律循序渐进的,职高学生在校仅两年,选手无论是技能水平还是比赛经验都是速成型的,理论知识、实战经验都有所欠缺。加之国赛变数比较多,要参加新项目必须先培训教师,再由教师培训学生。”这一直是宁波职教中心的困惑。

多忧者多获,舍弃为了比赛而宵衣旰食的传统土方,宁波职教中心试图用更为科学、普适、人性化的方式把技能大赛“分解、浸润”到日常教学中去。

有效教学,理实兼顾

“这些天,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的学生表现得特别活跃,他们见到我,总是笑着迎上来询问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事实上,张校长比学生还热盼新建中的实训基地能早日投入使用。2010年,学校牵手宁波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订单班,除了在课程设置上融汇宁波地铁的岗位任职要求、工作任务、企业文化外,学校正兴建该专业的实训基地。“基地建成后,模型与实际设备外型、结构、操作完全一致,我们所提供的操作软件、联网架构与实际要求也完全相符。”

硬件设备为教师的“实践教学”添足了砝码,同时,学校又拓展校外空间,积极牵手企业,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宁波职教中心人创设了项目驱动、教学工厂、企业轮训三种工学交替模式。在校内外先进的实训场地,学生有了技能学习的优质平台。

“专业基础知识如果消化不良,再好的实训基地也无异于‘废墟’。”于是,学校以科研引领,把问题做成课题,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情境项目式”是宁波职教中心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位,即以“场景设置―项目实施―项目成果”三个维度构建教学实施的基本框架,将教与学的过程从传统、封闭的教育情境中解放出来,以情境为中心创设教学环境,以项目流程整合教学思路。目前,学校老师们已探索出了四种课堂教学形式:专业情境下的文化课堂、企业环境中的专业课堂、理实一体化的项目教学、双师双语教学。

此外,学校为整合企业的技术工艺与实训课程,特别设计出相关专业的《核心技能实训项目工作页》。工作页以企业项目形式出现,教师把一个项目细分成几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明确目的、要求、教学安排和注意事项,把教学实施的每个环节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加以系统化编排。现在,各专业实训项目的工作页作为学生们技能实训的校本教材,其实用性和科学性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优秀的教师队伍、优越的实训基地、优质的课程建设,使宁波职教中心一批批优秀技能型人才脱颖而出。

道法自然,点面相合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张国方校长提出“让每一位职教中心学生都成为受社会尊重的人”的美好愿景。

兼顾学生个人基础的高低以及技能大赛的现实压力,学校在创新评价体系和加强竞赛管理两方面下足了功夫。他们实施技能抽测,注重学生技能“面”的提高;加强梯队建设,创造“点”的突破。

近年来,学校把技能抽测、技能考核、技能竞赛作为学生技能教学水平低、中、高三个档次的检测手段,进行校级技能抽测活动。“整个过程是比较科学、严谨的,专业教师在完成技能清单梳理的基础上,向校督导团提交《抽测可实施情况表》。然后,督导团再进行调研,制定《宁波职教中心学校技能抽测方案》,并编写技能抽测题库。”张国方校长介绍道。

对于技能大赛,学校注重过程管理,建立竞赛集训指导小组,定期讨论集训成果及下阶段集训方案和考核目标。实施过程中依照以下策略:建立竞赛的协商机制;各集训项目成立集训教练组,同一集训项目分梯队组队;由教务处设计《集训阶段性检查表》,以便作训练反思。

“在资料室,翻看历年来学生们的训练心得,比看着他们夺回来的奖杯更让我高兴。”张校长说培养一个学生便是一堂艰难的课,上好这堂课,必须抱着“态度胜于技术”和“管理高于战术”的信念。

当记者离开学校时,清明雨不期而至,绕着校园环形排开的绿树在清风细雨中婆娑摇曳,沙沙作响犹如向行人叙述发生在校园里的青春故事。

衢州市衢江区职业中专:

借力名企,“衢径通优”

就像高尔夫是有钱人玩的娱乐活动一样,职业学校的教育属性决定了没有成规模的资金、设备投入,其培养的人才很难零距离接轨地方经济。当大部分地区遵循经济发展后做强职业教育的路径徐行慢进时,浙江衢州却是在“逆流行舟”。

衢州市衢江区是浙江省欠发达地区,但就是在这么一方经济滞后于省内其他县市的水土上,衢江区职业中专经历撤并组建后,整合资源,改革创新,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学生在国家、省级的技能大赛中屡获冠军,学校名声在外,为教育界同仁交相称道。如2009年度,在各级技能竞赛中,该校学生有137人次获市、区级奖,223人次获省级奖,38人次获国家级奖。

面对台上手捧奖杯的学生和在企业中已能独当一面的毕业生,衢江区职业中专的舒明祥校长更坚定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汇江海”的育人理念。在他看来,越是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就越应该大力提倡职业教育,有目标地培养高级技工人才,真正做到主动对接地方产业发展规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订单培养,规模与形式屡出新意

今年4月,32家衢江区的企业和全市骨干职校参加2011年衢江区校企合作对接会。会议现场,舒明祥校长从容地掏出那支“跟随”自己多年的签字笔,在和衢州市建沃精工机械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协议书上,一笔一画,签出了开办“建沃精工班”的诚意。这一落笔,又为学校赢得了将百名普通学生培养成“适销对路”的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的机会。

当舒校长在各企业和兄弟学校面前掷地有声地介绍起《推进校企合作 拓宽办学新路》的经验时,他和一同参会的教师最清楚学校的底气从何而来,以及由“纸上得来”到“实践出真知”的万般曲折。

时间定格在2008年4月,学校与浙江志高机械有限公司签下开办“志高班”的协议。这种为企业“量身定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衢江区职业中专来说尚属首例。作为校企紧密合作的试水,从校领导到一线教师无一懈怠。他们多次亲赴那些校企合作走在前沿的兄弟学校,参观、取经;深入志高机械的车间,几易课程设计稿。2010年1月,首届“志高班”毕业生“如期赴约”,分配在志高机械的各个车间里顶岗实习。在师傅的指点与帮带下,两天就能装好3台机器的毕业生不在少数。如此效率,实现了公司副总经理应汉元的希望,“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缺乏技术工人已成为一大难题,所以以前只能招农民工顶替。现在与学校合作培养技术工人,解决了企业用工的燃眉之急,又增加了企业发展的人才储备。”

学校的订单培养战略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开元班”“东方班”接踵而至,除了量上的增长,订单培养的模式也不断趋于完善。今年春季,学校与浙江神舟智控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创办“神舟班”的协议。“神舟班”采用“1.5+0.5+1”的办班模式,即一年半在校学习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和技能,半年赴公司勤工俭学,第三年开始进公司带薪顶岗实习。其间,公司提供“神舟班”学生奖学金,承诺学生到企业工作后,收入每月不低于2000元,成绩优秀者,企业为其提供赴浙江工业大学或浙江大学进修的机会。

多元合作,技术与人才双向流动

学校在教学育人方面的有益探索,使学生进入企业的实际时间不断前移,同时为破解着当地企业的“用工荒”做出了贡献。“接下来,学校工作的重心将转移到校企合作‘由点到面’上,建立联合办学的长效合作机制。”舒校长介绍道。校企合作向两头延展,学校除了在人才培养方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自成体系,甚至直接参与到产品的合作生产环节中。“一味等企业输入技术,我们会比较被动。毕竟,它们把最先进的技能和理念带入学校会存在一个时间差。”舒校长如此解释自己的良苦用心。

远虑者安,舒明祥校长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敏锐判断力使学校走到了行业的前沿。这两年,衢州格林特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把高清多媒体数字接口生产线搬进衢江职业中专,计划培养公司管理人才;与学校合作多年的浙江山海机械等公司正探索着在生产、研发上开展深度合作:企业的部分加工业务交给学校实训中心,由学生生产;企业的设备免费提供给学校用于现场教学;校企共同研发新产品。

另外,学校自2009年开始的勤工俭学夏令营活动,不仅让学生提前接受了企业文化的熏陶,还让他们的小腰包鼓了起来。学生学本领赚了钱,老师也没闲着,为了实现“实践教学”的全真性,他们到企业当学徒,练就了一身真本事。“现在不少职校教师是大学毕业后直接任教的,理论知识过硬,但很多机器包括零件见都没见过,讲起课来就显得空洞。”教学经验丰富的舒校长自然明白,在信息、产品快速变更的时代,只有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才能形成学校竞争力的长青之势。

上虞市职业中专:

应变求新,校企合作出实效

建筑布局呈品字形的上虞市职业中专,吸纳了一身曹娥江的灵气,依偎在秀丽的龙山脚下。远远地,还未入校门,记者就被左前方的一抹橘色所吸引――在以灰白色为主基调的外立面色彩上,大门左手边体艺馆的廊柱跳出了一抹寓意欢快活泼的橘色,如同学校26载扎实办学基础上屡屡创新的写照。

在学校20年校庆之际,曾有这样一组傲然数据:上虞市的建筑大军中持有中级以上岗位证书的人员,60%以上在这里学习过;上虞市餐饮服务行业中持有三级以上上岗证书的厨师,60%以上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上虞市金融系统中几乎每个银行的一线骨干员工队伍中都有这里的毕业生。

“学校有这样的办学成绩,也源于这些年在校企合作上的改革与创新。”冯学忠校长介绍道,“2004年时,我们已与浙江华孚色纺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他们提供奖学金,我们培养学生。这其实就是时下流行的‘订单培养’模式。”虽然“联姻”时间比较早,但是,上虞市职业中专在选择合作对象上的要求堪比“皇帝的女儿”,只有那些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社会形象优的企业才能入选。

秉持着这些原则,学校的重点专业一一选对了“驸马”。舜杰建筑集团设立了建筑专业专项高职考奖学金,江河建筑集团入校成立建筑材料检测中心;浙江春晖集团建成机械加工教学车间,浙江卧龙电气集团、浙江金盾控股集团相继与学校建立了人才输送关系;绍兴亚冠服饰有限公司的服装教学车间也已投入使用。

上虞市职业中专的合作单位不断增多,合作形式也跳出了传统的“冠名班”“订单培养”的套路。每个专业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根据行业动向列出年度校企合作计划。可以说,学校的校企合作自成一体地铸成了特有品牌。

四两拨千斤,创建新模式

最近几个月,烹饪专业的学生都盼着月底的特别时刻。每到那一天,他们便早早地穿戴整齐,迎接平日里难得见面的偶像。当然,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偶像们“身教”的“绝学”。

原来,2010年年底,在对烹饪专业和上虞市餐饮行业进行摸底工作后,学校召开了烹饪专业建设委员会年会,不似流于形式的会议,各种火花碰撞出了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方略――大厨进校园。即从新学期第一个月开始,学校邀请国际大酒店、雷迪森万锦大酒店、上虞宾馆等十家三星级以上的酒店厨师长来校,亲授烹饪课。

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厨师长从配菜、烹制到装盘,毫无保留地为学生做热菜示范。学生们更是舍不得眨眼睛,生怕漏掉大师的一招半式。相授技艺的同时,厨师长还会坐下来和徒弟们笑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餐饮业的发展趋势。

几次课下来,学生受益匪浅。有的甚至嫌每月一次的频率太低了,要求增加课时。冯校长说,“厨师长每次来上课,我们都会录像保存,等一轮结束后,制作出《大厨进校园热菜集锦》光盘,这将会是学校的课程财富。”

这种活泼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不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却能让学生掌握各大酒店的菜品秘籍,真可谓是“四两拨千斤”。

应市所求,设立新专业

校企合作稳中有新后,学校的专业设置也更趋合理。金属压力加工和导游这两个即将开设的新兴专业就是校企合作的产物。

经过连续几年对实习生的追踪回访工作,学校发现如果企业只能为学生提供流水线上的机械作业,那么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只是空谈。于是,学校瞄准那些技术含量高的企业,浙江东轻高新焊丝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2008年7月,学校二十多名毕业生通过层层面试进入这家生产高质量铝合金焊丝的大型企业,如今已有四人成为了该公司的一线骨干和中层干部。今年,因为发展规模扩大,该公司希望学校开设金属压力加工专业,由他们出资联系东北大学的教授为该专业老师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