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共享经济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8: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共享经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共享经济

篇1

“共享经济”

重庆并不陌生

9月21日,重庆市旅游局与世界最大的网络分享房屋平台Airbnb签约,将重庆的旅游住宿资源通过Airbnb平台向全球推广。

巴南区旅游局局长王伟介绍,该区正在开发旅游信息共享APP,将把区内“吃住行游购娱”资源整合到一起,让游客能实时了解商家接待情况、价格、服务等信息,还可在线预订各项服务。

涪陵区副区长刘康中表示,该区也已启动建设旅游信息共享线上平台,预计不久之后,市民和各地游客就能通过手机、电脑,随时随地获取当地全面的旅游信息。

“实际上,重庆对共享经济并不陌生。”市旅游局一位负责人表示,由于对共享经济的核心内涵已有一定的了解,而共享经济模式也与重庆旅游业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因此,重庆对共享经济的趋势有着及时、敏锐的反应。

全域旅游

“微行为”汇成“众力量”

当前,传统景区景点游和门票经济的“孤岛效应”越发凸显。如何跳出小旅游,谋划全域旅游,实现景城一体化发展,是重庆各级政府和旅游行业最关心的问题。

而共享经济带来的现实利好和其蕴涵的美好愿景,让许多人将其视为助推全域旅游发展的最佳途径。

“在共享经济推动下,无数全域旅游中的‘微行为’,正汇集成加快发展的‘众力量’。”南川区区长张兴益表示,近年来,该区鼓励居民利用闲置资源和闲暇时间,发展住宿、餐饮等旅游服务业,不但有效解决了就业需求,增加了居民收入,也减少了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

武隆县委书记何平介绍,当地根据共享经济思路,探索廊道带动型增收模式,引导高山移民和集镇居民大力发展家庭公寓、快捷酒店,在景区进出通道等区域建设专门的创业区,引导景区周边农民发展特色商业。

许多有识之士看到了共享经济的力量,并谋划着如何将之更好地利用起来。沙坪坝区副区长蔡道静表示,该区提出的“旅游+X”概念,就是整合不同领域的资源,比如“+教育”“+医疗”等。

多方献策

旅游将成为生活常态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成员罗杰・卡特指出,共享经济模式需要城市以非常低的成本,创造一种让游客能够留下来的能力,并让参与其中、贡献出资源的市民获得收益。

但对国际市场来说,重庆首先面临着语言的挑战。外国游客如果进入社区进行交流,了解当地文化或寻求服务,社区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

“重庆的旅游营销也要有重点。”罗杰・卡特表示,重庆目前正努力吸引国际航班,而一旦建立起直达航班后,就应该加强对航线城市游客的旅游营销。

在国际旅游产品开发方面,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德村志成指出,比起打造全新的产品,先把自身最有名的东西营销好才是最关键的。“许多外国人都知道重庆火锅,还有涪陵榨菜,应该围绕这些‘名牌’多想办法”。

德村志成表示,重庆的温泉也非常好,具有医疗属性,结合共享经济,温泉业应跟医疗行业合作,把温泉资源的闲置期,当作医疗养生期来经营,就可以最大化利用资源。

篇2

总部经济;气象;旅游业;旅行社

1.前言

总部基地是连锁公司经营管理的核心,它除了自身具有决策职能、监督职能外,还应具备以下基本职能:网点开发、采购配送、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经营指导、市场调研、商品开发、促销策划、人员招聘、人才培训、教育及物业管理等职能。总部经济的气象服务开发是指针对大型连锁企业总部基地的服务合作,开发针对企业运营的全面、深度气象服务。以开发旅行社企业为例,本文将阐述其与气象的关联,并初步探索针对大型连锁旅行社的气象服务模式,为进一步开发其它行业进行探索。

2.气象要素对旅游的消极影响最大

“通过研究总结,气象对旅游行业影响比较大的有五大要素。分别是降雨、高温、低温、风力和积雪深度”。五大气象要素影响旅游及应对措施:

降雨:临界值为大雨(24小时降雨量25~49.9mm是大雨)。

主要影响:影响游客出游意愿和安全,以及造成潜在的山体滑坡和山洪暴发。

采取措施:主要是根据天气预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适时更改出游时间和路线。

高温:临界值为36~37℃。

主要影响:影响游客出游意愿,中暑,中老年朋友的健康。

采取措施:避开高温时间段出游,并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低温:临界值为5~10℃。

主要影响:影响游客出游意愿和景区运营,对景区设备和相关设施造成损害。

采取措施:及时做好防冻除冰和保暖工作,根据天气状况调整出游计划。

风力:临界值为6~7级。

主要影响:对车辆行驶、特种设备以及景区安全运营存在隐患。

采取措施:根据天气情况调整行程,必要时关闭和停运相关设备。

积雪深度:临界值为5~10cm。

主要影响:路滑,影响游客出行和道路畅通,并对游览和行车造成安全隐患。

采取措施:及时清扫积雪,做好应急措施保证游客和车辆安全。

3.极端天气气候类型及影响机制

4.气象在实际中的应用举例

旅游调查反馈信息表明,旅游期间,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环境气象因素有高温热浪、空气污染、紫外线辐射、花粉浓度等,这些环境气象因素对旅游者的不同人群影响程度也不同,根据不同气象条件对人体的影响程度,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为游客提供预防不利气象条件对人体影响的预防措施。

暑期是旅游高峰期,相对秋、冬季节旅游,夏季也是极易出现小问题的季节,下面就以北京夏季旅游来剖析举例。

A.暑期中环境气象的影响

暑期正值夏季,高温、强对流和暴雨是夏季北京的灾害性天气,它们的到来不仅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灾难,同时对人们的健康、出行旅游带来较大影响。

a.高温给人体带来的疾病和影响

中暑、热伤风: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代谢旺盛,能量消耗较大,而炎热又常使人睡眠不足,食欲不振,这样的情况下,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就下降,很容易导致中暑。如游客过于贪凉(如露宿、电风扇直吹、空调温度调得太低等),病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从而导致伤风感冒。

热中风:炎热的夏季,人体出汗较多“脱水”,尤其是老年人。“脱水”会使血液粘稠,这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症或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来说,发生中风的机率会增高。另外,除了气温高的原因外,较低的气压也是诱病因素,当气压降到1000百帕以下时,此时一般都伴有锋面过境,最容易发生中风。

腹泻:腹泻原因与饮食不当有很大关系。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高温高湿的天气会促进细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容易腐烂,而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也格外活跃。如饮用食物时不注意,便会发生腹泻,特别是儿童或婴幼儿。

心理疾病等:在炎热的夏季,大约有16%的人会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特别是中老年人。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容易导致烦躁不安的情绪和行为方面异常。

旅游者遇到此类情况,可能发生日射病、热伤风、热中风、腹泻、心理疾病等。

预防对策是减少在日光下的时间,特别是10~16时,同时采取防晒措施,尽量在荫凉地活动,或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墨镜等,多喝凉开水或解暑饮料如绿豆汤等;避免长时间呆在空调室内,空调温度不要太低;不吃过夜食物等。

b.空气污染的影响

空气污染越严重,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就越低。作为“空气维生素”的物质--负离子对运动很有影响。高浓度的空气负离子(空气质量很好的条件下)对人体有解痉挛、促分泌、调整神经系统、提高新陈代谢效率等作用,体能变强。相反,空气质量差,空气负离子浓度低,体能变弱,运动强度应适当减小。

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往往会造成局地空气质量的下降。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旅游景点,由于城市热岛环流的存在,导致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排放出去,造成严重的污染,增加发生频率。

c.紫外线的影响

由于旅游者多数是在户外活动,而7、8月份又是北京地区紫外线辐射最强的季节,尤其是在中午时段,因此防御紫外线的侵害十分重要。

d.花粉的影响

花粉过敏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特点有明显的季节性,随花而来,花落而去。花粉之所以会引起人体过敏,是由于花粉里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中某些蛋白质成分是产生过敏的主要致敏原,由于花粉粒的体积很小,大多数均在30~50 m之间,它们在空气中飘散时,极易被吸进呼吸道内,但正常情况下,不应发生过敏反应,主要是在免疫过程中,体内产生相应抗体,迅速把外来花粉异物排除干净之故。而花粉过敏症患者的鼻粘膜对外来侵袭物的清除功能和分泌性IgA的屏障作用有障碍,变应原分子可通过粘膜屏障进入人体,只要吸入微量的花粉,就可引起过敏反应,从而出现支气管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症状。北京地区花粉过敏症发病的高峰是在夏秋8月下旬到9月中旬这段时间。这对有花粉过敏症旅游者危害很大。

B.预防与对策

a.高温的预防与对策

表1 不同气温条件下的预防对策

b.紫外线预防对策

表2 紫外线对人体影响和预防对策

c.花粉浓度的预防对策

空气中漂浮的花粉分布情况与气象条件,如刮风、下雨和晴天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可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前期花粉浓度情况,来制作当天花粉浓度指数。

花粉浓度指数分为四等级并给予预防提示。1级花粉浓度低:对花粉特别敏感的人,外出时要多加注意。2级花粉浓度偏高:有花粉过敏的人应尽量避免到花草树木多的公园、野外去,避免同过敏原接触。3级花粉浓度高:凡对花粉过敏的患者,应尽量减少外出,重症患者应避免外出,必须外出时,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4级花粉浓度极高:凡对花粉过敏的患者无论轻重,都应高度注意,重症患者避免外出,同时及时服用抗过敏的药物,外出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

篇3

[关键词]岩巷掘进;掘进机;效率问题;改进途径

中图分类号:TV5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011-01

1 引言

对于率快速掘进而言,一般人们总是认为大功率岩巷掘进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掘进速度。实际上投入大功率掘进机进行掘进,不仅与地质环境及其适应性有关,且与系统配套、操作水平有关。提高掘进机装机容量,这与经济投资则成直接的正比关系,这就意味着投资越大,不一定收效就越高。只有综合考虑,提高系统效率才是关键,这也是提高掘进系统生产效益的关键。从其他矿引用的掘进机使用型号来看,不同类型的掘进机在不同时期投入,其掘进速度、效率也有明显的差异。总体来说,都在想方设法提高综合单进水平,并把使用大功率掘进机作为主要发展方向。

2 岩巷综合机械化掘进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掘进机在岩巷中掘进,其掘进机自身存在的问题多数都是不足的。国内外各种型号的岩巷掘进机,均具有显著的不足。岩巷掘进机系统,多受关键部件(切割头、刮板输送机及装载部)强度和耐磨性所制约,使得岩巷掘进机普遍使用寿命较低;硬岩掘进机切割时间较长,从而导致了油温过高以及强烈的抖动,使得机组故障率高,影响生产时间长,配件投入成本增高;对硬度在f=7及以上的硬质岩巷,其岩巷掘进机均实质性的问题还没有真正的突破(掘进机岩巷岩石硬度与切割效率的关系,见图1所示);进口岩巷掘进机所用配件的采购供应周期也长,供应不及时就影响生产;掘进机缺少架棚、打锚杆、锚索机构,而U型棚及锚杆(索)架设也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有些缺少辅助运料装置,使得体型庞大的掘进机给工作面支护材料运输带来很大不便。

3 岩巷综合机械化掘进效率的主要制约因素

1)掘进系统上的制约。因掘进机性能的局限性,这就对所选的岩巷及辅助运输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所用掘进机,其经济切割硬度均在60MPa以下,这决定了适宜经济截割的巷道岩性不能太硬。若所选的岩层太软,巷道顶底板也不好管理;岩巷掘进机普遍存在体积比较笨重的特点,安装拆除的部件多,周期加长;国产掘进机安装需要三天,进口的要7天。为提高其相对有效作业时间,对所选的岩巷又不能太短(一般在700m以上),否则不经济了;综掘辅助运输系统要求连续出货且要保证排矸能力,因此要在所掘巷道中设置水平储矸仓或溜矸眼来进行缓冲,而许多矿井都没有成熟或完善的排矸系统,使得岩巷综掘排出的矸石不能直接进入系统(即使有的,也是短距离范围),只能依靠矿车通过副井罐笼提升。有的受矿井提升能力制约,岩巷综掘作业线设置也不多。这样以来,若要把现有的岩巷综掘作业线效率充分发挥出来,在系统选择上就要尽量的扬长避短,以充分发挥其生产能力和效率。

2)配备管理水平较高人员,消除差距上的制约。有的所配备的岩巷综掘队人员不少,但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工作效率却非常低,特别是遇到一些故障时,处理的及时性和方式方法也不得当,这给快速掘进带来了制约性的人为因素。因此,提高综掘队管理人员的整体技术素质很重要,必须使其熟练操作技能,对出现的故障问题能及时发现与排除。对所使用的掘进机性能应有充分的了解,以便能合理使用。总之,综合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和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3)规范综掘机操作、维修人员的管理技术水平。在岗操作司机多为短期临时性的培训,他们对机器结构性能及其相关规范也掌握的较少,在作业过程又没有受到规范化的管理,出现的野蛮操作和超极限使用掘进机则不可避免;综掘队机电工对掘进机的整体结构及性能掌握的也不蛉面,对故障的直观及关联判断又不准、走弯路,从而导致检修或抢修时影响的生产时间较长;对预防性和周期性检查、检修也不及时或被忽略,使得综掘机潜在的故障或隐患越积越多;生产班次对综掘机检修工作不重视,形成了不规范性的检修。这都是制约掘进效率的因素。

4 提高岩巷综合机械化施工效率的有效措施

1)优选掘进机型。在岩巷掘进新配置掘进机时,应针对目前矿区现有的岩巷掘进机,对其使用时间、工作条件、单进水平、配件消耗以及故障率等进行认真统计,并进行综合性分析、总结。看哪种机型比较适合本矿掘进高低抽巷(断面小、岩性软)、施工回风大巷、辅助运输大巷或胶带机巷(断面大、岩性适中)的使用,考虑性价比。综合、科学客观的考量,优选适合本矿岩巷综合机械化作业,并为进一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和效果。

2)选择适宜的岩巷综掘系统施工。当前对于岩巷综掘来说,现有的国产岩巷综掘机,其经济性比较适用于岩性小于f=5的巷道施工,即使是使用进口掘进机也只能经济运行在f=6以下水平。因此,根据巷道岩性合理地选择所掘巷道的层位尤为关键。这也能为提高施工效率、经济效益和单进水平,巷道设计的总长度、断面大小、采取的支护方式以及科学合理的辅助运输系统配置(如水平储矸仓、溜矸眼等)奠定可靠的工作基础,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

3)加强操作培训与规范化管理。加强综合机械化操作、维修及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操作、维修及管理水平,对扩大岩巷综合机械化发展规模,提高岩巷综掘的施工效率和单进水平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一般掘进机司机都没有经过严格的综合机械化专业化培训,规范其培训可以让他们熟悉综掘机的结构、性能及适用条件,掌握住操作规范、检点及安全注意事项等,对突发性机电故障应能处理好,同时要避免超极限和野蛮性的使用操作掘进机。加强培训,让其掌握岩巷综合机械化掘进工艺流程及系统布置;熟悉岩巷综掘系统常用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常见故障以及如何排除;统筹全面安排综掘系统的各个环节,均衡司机、机电和井巷施工人员的安排,有效提高人力资源效率;科学合理地安排机电设备的检修、保养和严格规范操作检修制度,彻底杜绝野蛮操作和超极限使用掘进机现象。

4)加快岩巷掘进机突破性技术研发与引进。由于当前岩巷综掘的单进水平还不高,有些关键因素还是掘进机性能的影响,虽然许多掘进机技术数据都标称最大或经济截割硬度f=8-10,而实际上遇到f=7左右的岩石时,其截割效率就显著下降了,此时会严重损坏机组,故障率与配件增高。针对此存在问题或不足,作为生产厂家应充分调研,认真分析总结,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作为使用者,应根据当地条件合理选择掘进机。积极引进掘进机液压及电控故障自诊系统的人机界面,以减少故障处理的时间;对切割工况实施自动监测定位系统,以有利提高巷道的成型;选择、提高配件的质量,促进岩巷掘进机的性能发挥。

5 结束语

岩巷掘进使用掘进机时,对新配置的应进行优选。对现有的掘进机使用应综合配套好,适应使用环境,操作人员要经过严格培训考核上岗,维护人员应有较高的技术素质;在配件供给上要有所保证。总之,综合各方面因素,全力提高综掘机性能的发挥,以促进快速掘进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4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生态旅游(Eoc-tuosrim)逐渐在我国兴起。但受经济利益驱动,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泛化”问题,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保护生态环境作用反而破坏了生态环境,不利于实现生态旅游资源永续利用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其中,公众的环境伦理缺乏对旅游生态的影响甚大,亟需强化对策研究。

一、生态旅游相对于大众旅游的特点。

传统大众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行为方式常表现为只重视游乐行为本身,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这类游客认为旅游就是游乐,跟环境没有关系,在这种认识的误导下,旅游行为导致了对大气、水体、噪声、土壤、社会文化等环境和各类旅游资源的破坏。而生态旅游则不然,生态旅游是反映旅游与环境相互依存关系的旅游活动形式,要求主体具有较强环境意识,其旅游行为应该是保护性旅游行为,即整个旅游过程都带有环境保护意识。在吃、住、行、游、娱、购6个环节中都很注意环境保护,强调旅游与保护的和谐统一。陈传康旅游行为层次理论认为,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可分为3个层次:基本层次——观光旅游;提高层次——娱乐和购物旅游等;专门层次——专项旅游,如休养、疗养、出席会议、宗教朝拜及各种科学与社会考察等。并且不同的旅游行为层次可以同时并存,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并不一定要和较低旅游行为层次呈递进关系。根据陈传康的理论,生态旅游者的保护性生态旅游行为也可分为3个层次:基本层次是亲近自然;提高层次是学习自然;专门层次是保护自然。这样分析下来生态旅游显然强调保护自然。

二、强调提升公众的环境伦理水平的原因

(一)生态资源的脆弱性

导致生态旅游资源表现出“脆弱性”的主要原因是生态旅游资源本身遭受自然和非自然的破坏,从而失去本身的稳定性甚至消亡。其中过度的市场化开发是非自然破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对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承受能力的有限性。超出这一限度就会影响和破坏这一系统的稳定性甚至导致该系统的消亡。甚至可以说,一些原生态的资源一旦遭破坏,想恢复或维持原貌相当不容易或绝无可能。

(二)我国生态旅游者的环境伦理缺失

目前我国的生态旅游者,大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者而言,生态伦理意识表面、浅显,旅游行为类似于大众旅游者甚至与大众旅游者无异。

(三)我国对旅游者的环境伦理教育存在缺失

由于我国生态旅游实践虽然晚于国外,但是近年来在国内迅速大众化,但本应配套跟进的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实践如社区环境伦理教育、景区规划环境伦理教育等方面却没能取得理想进展,致使我国生态旅游日益泛化、异化。生态旅游不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功能,反而出现事实上生态旅游越发展越破坏生态的境地。

三、提高生态旅游中公众环境伦理的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生态旅游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公众环境伦理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逐步解决问题:

第一,加大环境伦理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相关利益群体的环境伦理水平。

环境教育是生态旅游的基本功能,是生态旅游活动的内在要求。政府可以发挥学校、政府宣传部门、媒体、旅游企业营销机构、旅游部门等组织的作用,多角度、全方位的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与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各类人群的环境伦理意识。政府可以建设具有环境伦理教育的基础设施,加强环境伦理教育,使伦理理念转化为生态旅游活动中的自觉行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产品建设以及生态旅游企业统一起来,形成人人维护旅游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同时,通过电视、互联网等有效途径把环境伦理教育深人到群众,使其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愿意参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加强生态执法监管力度,提高管理水平。规范旅游开发秩序,建立旅游服务标准和健全的旅游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在政府的监督指导下,促使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职能形成合力,促成旅游资源开发科学化。

第三,倡导旅游消费者合理消费。坚持可持续的消费观念,提高资源利用率,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第四,积极推行社区参与生态旅游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有利于保护生态资源与环境,传承社区传统文化,提升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积极推行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可以在分析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基础上,从社区参与的角度系统提出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并从决策层面、利益分配层面、生态保护层面、保障机制和社区参与评估体系等方面构建基于社区参与的生态旅游模式的工作机制,形成相对成熟的生态旅游社区参与路径。

第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众所周知,生态旅游兴起于西方,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国外己经走出了一条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成功之路。我国可以根据具体的国情因地制宜的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构建伙伴关系,促进本地生态环境保护。

篇5

一、从事涉及境内权益的境外公司在境外发行股票及上市法律业务的律师事务所必须具有司法部、中国证监会确认的证券从业资格。同时,每家律师事务所至少须有4名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执业律师,其中不少于3名律师分别承办过涉及境外股票发行、上市(不包括B股)的法律业务。

二、符合上述条件的律师事务所须于2000年8月1日前向中国证监会法律部报送下列材料:

1、律师事务所名称、办公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及传真;

2、律师事务所主要负责人、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律师姓名及简历;

3、律师事务所及具有证券法律业务资格律师的执业证和证券从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4、列举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律师承办过的涉及境外发行股票、上市法律业务的主要个案及所办业务简况,并提供必要的证明资料和查询信息(客户名称、联系人、电话及传真等);

5、说明律师事务所及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律师最近两年内是否受到有关主管部门的纪律处分或行政处罚。

三、中国证监会法律部将对律师事务所报送的材料进行审查,认可可以从事涉及境内权益的境外公司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法律业务的律师事务所名单并在报纸上公布。名单公布后,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不再受理其他律师事务所就上述法律事务出具的法律文件。

篇6

(一)对旅游经济发展的认识不足,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既有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也有底蕴深厚的古城名都;有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也有悠久浓郁的宗教文化;有美轮美奂的人文景观,也有天斧神功的自然景观。但对旅游经济发展的认识不足,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景认识不够,缺乏市场观念,使得旅游产品知名度低,缺乏竞争力。很多地区对旅游经济的开发还处于传统旅游时代,缺乏现代营销、管理及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使得旅游设施落后,相关的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善。许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交通落后,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另外在旅游旺季一些热线旅游地人满为患,交通及相关的生活设施问题凸显,严重阻碍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也给游客带来了诸多不便,留下了不少遗憾。

(二)旅游市场秩序混乱,旅游服务水平与质量不高

由于旅游市场存在着经营短期化行为,旅游市场秩序混乱。旅游景区存在价格混乱、借机宰客、坑害旅客等现象;旅游市场“黑车”、“黑导”现象普遍,部分景区在旅游线转折点上随意加价,部分旅行社产品质价不符,旅行社存在挂靠及强迫游客接受自费项目的现象等。另一方面,旅游服务不配套,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不高。旅游服务差是旅游景点的通病,有的景区导游图缺乏全面性与导向性;有的导游专业素质及服务水平不高,服务缺乏规范性,随意性大,有些甚至对景点缺乏全面了解,对旅游产品做虚假宣传,误导游客;有些旅游企业员工服务语言和服务程序不规范。

(三)旅游经济缺乏战略经营意识,旅游资源未实现互补与共享

目前我国旅游业拥有庞大的企业群体,旅行社众多,但大多各自为政,加之行政区域限制,旅游经济发展中缺乏战略经营意识。各地旅游资源缺乏整体合作,旅游资源互补及共享不足,使得旅游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充分利用,不同程度上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旅游经济的深入发展。

(四)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

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保持旅游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长期协调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经济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旅游资源承载力不足和资源破坏问题日益突出。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但部分地区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缺乏全局观念和长远观念,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生态和环保意识,为了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对旅游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造成资源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另外,我国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对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及资源数量和承载力了解不足,导致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重复开发。旅游经济规模化、效益化程度低,景区景点建设高速度和低质量并存,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游客认识上的差距和行为上的不当也给旅游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坏和污染。许多游客将旅游资源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在旅游过程中,随意丢垃圾、毁坏景观建筑。旅游经营者在利益的驱使下,为迎合游客需要使景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和破坏。

二、发展我国旅游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对旅游经济的认识,完善各项配套设施

发展旅游经济,首先要加强对旅游经济的认识,各地充分认识到自身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打造精品产业,营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概念,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市场运作。同时要刺激相关行业的发展,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旅游涉及到住、行、食,因而要加快旅游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购物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健全和完善旅游市场的管理体系,加大旅游市场经济的综合整治,引进现代管理加强对旅游产业的管理与引导,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坚决杜绝损害游客权益的行为;相关部门对旅游产业的营销价格要进行宏观调控,防止旅游市场出现价格混乱现象。另外要加快旅游产业人才培养,特别要注重导游的培养,提升导游素质,使游客在旅游消费中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同时要加强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业务技能,规范服务程序,提升服务质量。

(三)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资源区域合作

要实现旅游经济的深入发展,就必须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资源区域合作。整合旅游资源,实现区域性旅游资源合作,加强旅游资源的互补和共享,是推进旅游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打破地方保护观念和行政区域限制等造成的旅游服务壁垒,构建“无障碍旅游区”,通过对旅游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客源互送共享,实行统一套票制,共同打造旅游品牌,实现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发挥旅游资源的综合效用。

(四)保护旅游生态环境,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问题是发展旅游经济必须解决的问题,旅游开发必须将保护环境放在首位。要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要普及生态知识,提高游客和旅游管理者的生态环境意识,转变游客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行为及消费模式,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有效避免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浪费,防止旅游资源的“建设性”破坏。坚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对旅游资源进行普查,合理利用资源,发挥旅游资源的综合作用,及资源对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作用。二是掌握旅游区的承载量,积极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低的区域旅游、生态旅游等,扩充旅游空间,对热点景区合理控制游客流量,避免超承载量运行。重点加强对生态环境敏感地带的保护,根据《可持续旅游发展》,保护生态环境重点是优先保护沿海地区、小岛屿、高山和历史文化名城四类地区。三是建立科学的旅游经济管理机制及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经济体系。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管理体制,在政策、法律、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强管理,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旅游经济管理机制。转变旅游产业的粗放经营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发展模式。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旅游产品结构及旅游区域空间结构以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是正确把握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的关系,发挥政府职能,建立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监督、监测和控制体系。

篇7

房产

房产——头部效应显著

2017年房产行业融资案例数量大幅下降,但融资披露金额却略有上升,向特定行业和头部资产的聚集效应明显。

住宅地产领域,从增量开发到存量管理的转换趋势愈发明显,二手房交易、短租平台及长租公寓等资产管理细分领域关注度进一步提升。尤其是长租公寓行业,在消费升级大潮和各地租售同权的政策驱动下,成为2017年最大的风口,地产开发商、酒店运营商、房产经纪、创业者等各种背景的玩家纷纷进入市场,快速跑马圈地。多家长租公寓企业会陆续完成大额融资。

在商业地产领域,线下产品形态,出现从中低端的重运营产品向中高端和个性化的溢价产品演进,以及从单一产品向复合业态产品演进的趋势。在联合办公子领域中,量质兼备方可树立绝对领先地位,整合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有资金和互联网化产品运营优势的领先玩家持续获得融资,另一方面,资源互补的玩家之间合并或收购案例明显增加。

本地生活服务

共享经济在2017年经历了潮起潮落——从上半年资本大量涌入(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创业企业一时风头无二),到下半年市场逐渐冷静——马太效应显现,各个细分赛道陆续出现经营不善被迫关停的状况。

回顾这一年共享经济的兴衰,我们可以回归到共享经济的本质。共享经济的概念在诞生之初,强调的是大量闲置资源的相互流通,目的在于寻求供需平衡,减少产能过剩的危机。因此一个共享经济项目模式是否给两端的客户带来价值,有没有真正提高商品或者服务的使用效率或满足客户的真实使用需求,尤为重要。其次这个经济模型能否赚到钱。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认为如何选择具有低使用门槛、高规模经济型、解决用户刚需和具备单体盈利模型的项目,才是好项目的重要评判标准。

篇8

我国政府主导下旅游经济发展在某些领域带来了诸如社会排斥、利益分配不公等不正义现象。这违背了我国旅游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之定位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之产业发展目标,造成了旅游空间正义的缺失。基于“参与”和“共享”原则,探索旅游公众参与的有效机制,推动包容性发展,是解决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存在之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的现实之需,是当前旅游业发展战略转型所要求的价值追求。

一、旅游空间正义的本土价值

基于价值理性层面的旅游空间正义是旅游业发展价值目标实现的直接体现。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强调作为幸福产业的旅游业是惠民生的重要领域,“人民群众更加满意”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目标。这表明我国旅游业发展价值追求正在转向关注所有利益相关者正当利益的整合性实现,所蕴含的也正是旅游空间正义之内涵。此外,我们还要看到旅游空间正义是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等公共性旅游资源自身属性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实现的直接体现。对这些公共性旅游资源的开发要面向全体公众,以公共利益为导向,避免排斥性,确保其公共价值的实现。

基于工具理性层面的旅游空间正义是旅游业发展转型升级的现实之需。《“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我国旅游业主要依靠基础旅游要素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大众旅游新时代的要求,要加快由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这需要将更多的资源转化为旅游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提升旅游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新时期我国旅游供给目标由经济效益向综合效益转变,决定了旅游生产效率评价指标由外部导向转向内外部导向整合,将居民为核心的各利益相关者都纳入到旅游业发展之中,才能真正实现新时期所追求的综合性旅游生产效率。同时,全域旅游发展要求各地要更加注重品牌,积极推进目的地品牌化。而目的地品牌化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依靠全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并推动目的地品牌与当地文化的融合。旅游空间正义所要求的“参与”,可以保障各利益相关者能够参与到目的地品牌化之中;所要求的“共享”,能够激发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意愿,从而使目的地品牌化成为多元化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整合性行动。

二、有效公众参与机制是旅游空间正义的实现前提

消除空间层面对某个或某些群体的排斥,保障弱势群体的话语权,实现弱势群体增权,保障公众参与机会公平,是空间正义的基本要求。旅游空间正义首先要求各利益相关者能够参与到旅游业发展之中,但是目前我国目的地管理中公众参与还处于初期阶段,公众参与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力还较低。旅游业发展中尚未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旅游空间正义尚难以得到保障。有效公众参与机制确保的是公众参与之有效性,目标是基于“善治”之4E(经济、效率、效能、公平),使各利益相关者通过适当的参与层次和参与方式,实现全程性、广泛性、公平性、回应性参与,并能够对当地旅游业发展决策以及经营管理产生积极影响。依据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该机制涉及参与选择、参与过程、参与结果三个层面,由参与主体、客体、层次、方式、过程、结果六个维度构成。具体来看,参与选择层面,要基于参与对象的专业性、公众支持(信息提供、民意支持、资源支持、行动支持等某一个或多个方面)的重要性来确定参与主体以及相应的参与层次和方式;在参与过程层面,要基于程序合法性实现公众的全程性参与,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部分环节,保证公众的参与机会、意见表达以及资源投入的公平性,确保能够对公众诉求得到“积极而灵敏、负责而有效”的回应;在参与结果层面,要让公众诉求能够被接纳,并在参与对象最终结果中得到体现,使作为参与对象的旅游决策、旅游事务等的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各参与主体对参与活动本身满意和相互信任程度增强,从而使公众参与活动的价值性目标与工具性目标能够协同实现。

三、基于旅游空间正义的包容性发展

空间正义要求具有社会价值的资源和机会实现公正分配,使空间内存在“最少的优势领地”,避免弱势群体的空间边缘化(曹现强、张福磊,2011)。在消除社会排斥、公众得到参与机会基础上实现共享是空间正义的最终体现。基于此,旅游空间正义实现的关键点是包容性,即各利益相关者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机会平等、参与平等、资源共享、收益共享,特别是弱势群体利益得到关注和保障。

篇9

关键词:泛旅游;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目的地建设

一.研究回顾

随着泛旅游时代的带来,旅游大众化、散客化、常态化、品质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为了不同领域的研究学者、旅游目的地、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外学者针对广义公共服务进行的研究较多且体系较完善,研究成果实践应用性更强,政府层面对旅游公共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大,现有旅游公共体系建设内容广泛、现代化程度高;我国学者针对旅游公共服务的研究近年来刚起步,成果较少,研究内容尚处于旅游公共服务相关概念的界定和探讨,旅游公共服务构成及供给体系,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建设实践等方面。

二.对旅游公共服务内涵的再认识

(一)立足于旅游本质属性,突出旅游公共服务的公共性

旅游从其本质属性来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总合,强调旅游者的休闲、体验、认知的特性,旅游公共服务应立足于“公共”两字,即公益性与共享性,以满足游客、居民共享的社会公共服务需求为主要目的,是旅游目的地功能完善的重要方面。但由于旅游业本身是一个关联性和综合带动作用极强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更多地是出于吸引“外来”游客以增加外汇收入、寻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目的。目前的旅游发展过分强调了旅游业的经济效用和经济产业属性。与旅游相关的交通、旅游集散中心、信息咨询、旅游公共卫生间、旅游投诉与信息服务、旅游紧急救援等建设方面不同程度存在陷入部门管理混乱、服务体系不全、旅游者有偿消费的问题。

(二)对既有的公共服务针对旅游发展特殊要求而进行提升和整合,强调旅游者与区域民众的共享性

旅游目的地建设从过去单纯的资源竞争向综合竞争转变。这就意味着传统旅游业发展侧重于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等基础旅游要素的建设已不能全面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更无法满足泛旅游时代背景散客化、品质化、常态化的旅游需求。

从旅游公共服务所包含的内容来看,住宿与餐饮、交通、卫生、信息资讯、安全救助、娱乐设施、商业购物、银行金融服务等均可以被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民众所共享。我国浙江省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系统于2008年5月1日试运营,同年9月16日正式运营,至2012年12月底,已具有2962个服务点,69750辆公共自行车的规模,公共自行车已经成为杭州中外游客和市民出行必不可少的城市交通工具。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系统既满足了市民低碳、便捷的出行要求,又解决了旅游交通 “最后一公里”的困局,成为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成功典范。

(三)游客对旅游安全保障、旅游投诉与维权、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交通指引、旅游服务监管等“软”性、“无形”性的需求更加强烈,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应提升其服务能力

目前,引起游客投诉的原因从传统的旅行社导游服务、景区和酒店基础设施转向旅游环境安全、旅游信息咨询与反馈等软性、无形性的要素。游客不仅关心在旅游活动中消费了多少金额,更关注是否能获得等价甚至超值的服务,一旦遭遇旅游投诉无门、热线电话如同虚设、政府信息与游客实际体验结果错位、混乱等问题时,导致游客满意度的降低,将会极大地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吸引力。

三.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优化对策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我国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借鉴发达国家在旅游公共服务建设中的经验,应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政府主要发挥法规制定、监督执行、协调整合等导向作用,负责监督和确保服务的质量,将具体的服务交由其他组织、企业完成。同时,政府应积极开展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以延伸并补充政府在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上的不足。

(二)建立以游客感知基础上的旅游公共服务评价系统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游客对于旅游行业的评价,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导致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产生公众知晓度低、资源配置率和使用率低下等问题。由于部分旅游官方网站信息更新滞后、实际指导意义低等原因,游客往往更喜欢信任如网上旅游攻略、游记等形式传达的旅游信息。因此,建立以游客感知基础上的旅游公共服务评价系统,积极通过手机短信、网络传媒、宣传手册等途径,扩大公共服务的影响范围,实现旅游服务的有效供给。

(三)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共享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成果

通过跨区域旅游合作的形式打造“无障碍”的旅游合作区域,在旅游资源、产品线路、信息、公共应急等方面共享建设成果,推动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融合与共享,以形成旅游的区域合力共谋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萌.旅游公共服务:国际经验与启示[J].商业研究,2010(3):120 -124

[2]吴必虎.泛旅游需要更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支持[J].旅游学刊,2012(3 )

[3]李爽,黄福才.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之系统思考[J].旅游学刊,2012(1)

篇10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单个企业很少会涉足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我国实行政府主导型的旅游业发展战略,各级政府旅游部门是旅游目的地营销的主体,营销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预算。在大旅游的产业发展格局下,仅靠政府的单一渠道营销投入,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在“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指导下,探讨政府和旅游景区及相关企业共同参与的联合营销投入和运作机制。旅游景区的联合营销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同区域的联合营销和跨区域的联合营销。

同区域的联合营销

1、注重文化的同源性

同一区域内的旅游景区,无论其旅游资源是以自然风光为主,还是以人文景观为特色,都会被打上深刻的区域历史文化的烙印,只是各自景区旅游资源载体所呈现的区域历史文化内涵的侧重方面有所不同。正是这种不同的特色组合在一起,才铸就了一个区域深厚而独到的旅游魅力。旅游者在选择出游目的地时,往往不会只根据对一两个景区的好恶做出自己出游线路的判断,而会筛选几个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作为候选目标,选择其中对自己最有吸引力的一个地区来作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由于财力、时间、交通和旅行社的线路安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长线游客在到一地游览时,也都不止参观当地的一两个景点,而是会尽可能地多游览几个景点,全面了解体验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因此,各个景区在市场推广活动中,将景区景点的宣传推广与所在地域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割裂开来是极不明智的,进行联合营销十分必要。在旅游产品的广告宣传推广上,既强调区域旅游整体品牌的打造,又突出各自景区独到的旅游资源魅力。参与联合营销的会员景区在涉及旅游地资源开发、产品和线路设计、产品组合包装、定价、客源市场分析、营销战略的制订实施、旅游相关信息资源共享、知名度和整体形象的塑造上,要坚持目标一致性、利益共享性,强调行动协调性、投入多元性,共同出谋划策,发挥各自所拥有的资金、技术、区位、人才、信息、知名度、营销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以“合力效应”来达到凭个体力量不能达到的营销效果。

2、缔造区域旅游统一品牌

(1)优势景区之间强强联合

在宣传中突出各自特色的同时,力求找到优势景区之间进行联合营销的经济合作点和文化结合点,变互相拆台为共同搭台。优势景区应当结合各自的品牌效应和优势项目,搭建项目更加齐备、价格更加优惠、市场更加规范的区域旅游平台,构建出统一的品牌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宣传互惠、客源互流,避免纷争和资源的浪费,进而推动区域内景区的管理建设,促进交通的改善,降低旅游成本,增加效益。

(2)主次景区优势互补

笔者曾去黄山游览,其山光水色之美、怪石奇松之绝、温泉云海之妙自不必多言,但旅程归来之后,最令笔者回味和眷念的却不是黄山之美,而是与黄山毗邻的具有浓郁徽商文化特色的村镇及其淳朴闲逸的民风民情。欣赏小青瓦、白粉马头墙的徽派民居边淌过的溪水,竹林掩映下的石板村道,沧桑深邃的老街牌坊,坐在屋前古树下摆来荡去的藤椅上,品尝着当地特有的黄山毛峰茶,与村民亲切地聊聊家常……所听、所闻、所尝、所行,都让笔者深切地体味到了黄山人家的生活情趣,极大地丰富了黄山之行的人性化和生活化的体验。其实,在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和优势景区的营销规划中都应该注意到游客对旅游目的地风情的体验需求。徽派村镇作为辅助景点,就很好地弥补了中心景点黄山的人文风情方面的不足,使游客更加全面深刻地体验到了黄山的多姿多彩,使黄山景区游览角度更加多样,不再给人遥不可及的距离感,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黄山景区的整体旅游品牌形象。

辅助景区(或称之为卫星景区)虽然在整体品牌优势上不及中心景区(或称为优势景区),但其亦有自己的旅游特色资源,这恰恰就是游客想多方位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地区旅游整体品牌不可或缺的要素。一个优势景区的品牌能量是单薄的,所能带给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是有限的。只有地区的整体旅游品牌地位优势得到广泛认可,地区旅游业才能够长期繁荣,才能拥有长效客源。一个地区要想发展旅游业,使其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不论是当地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的决策者还是优势景区的经营者,都需要有长远的眼光,清楚地认识到,仅仅依靠一个优势景区的力量不足以使该景区长期繁荣,更不足以使该地区的旅游业得到长足的兴旺发展。只有将已有品牌的优势效应放大,辐射到整个地区的其他旅游产品上,带动其他景区的共同繁荣,以强带弱、以弱促强,发挥各自的优势,创造大品牌效应,才能吸引更多客源,变分抢有限的小市场为共同做大市场。正如一位品牌营销咨询专家所说的,旅游联合营销体中各成员单位与联合体关系有点像钵与盆的关系,开始可能是钵满盆满,今后则会出现盆满钵满。

3、权责明晰实现共赢

目前,很多地方的旅游景区景点不是由当地统一的政府部门管理,而是分别被众多部门所管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景区景点的独立法人资格,使其成为某些政府部门的下属单位,为其创造直接的经济收益。体制障碍直接导致了景区经营管理的混乱与低效,造成有些景区强调部门或地区个体的经济效益,忽视联合协作,自我封闭、各自为政。景区之间因信息、技术沟通不畅,致使区域景点条块分割,景点遍地开花,重复雷同建设,资源浪费严重。所以,要想建立旅游景区联合体,必须尽快建立全区协调机制,尽快理顺经营机制,打破部门间的利益纷争,明确各自职责,实现政企分开,真正把旅游景区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在市场经济中自主发展、自负盈亏的企业,以现代企业理念规范其经营,为旅游经济发展服务。

跨区域的联合营销

跨区域旅游景区的联合营销,是指分别处于不同区域的同类型景区之间,通过内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外部利用各自的品牌优势为共同掀起该类型旅游项目在更广大范围内的旅游热潮,吸引更多客源关注和参与,创造巨大的宣传声势和良好的旅游氛围,打造统一鲜明的特色旅游品牌,而采取的一系列营销方式和活动。

1、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因为景区处于不同的区域,要做到联众家之长、合众家之力,使联合营销真正取得成功,信息交流的通畅和各类资源的共享就显得尤为关键了。笔者认为,可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更新信息观念,引入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第二,加强市场营销合作,共享客户资源,对在任一成员景区签约的旅行社提供无差别的优惠待遇;第三,完善网上链接,建立定期联络访问机制;第四,建立网上交流平台,及时上传各方工作简报、近期景区特色项目,互通黄金周收入等重要经济数据;第五,开展网上商务互助,提供预订票务、餐饮、住宿、商品、导游、演出等多样化的服务,推出联票、通票的优惠措施;第六,合作景互派管理和工作人员到区学习、交流经验。

2、创建景区联盟,打造特色品牌

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景区联盟,如以六大名楼为特色的“岳阳联盟”、“五岳联盟”、“四大佛教名山联盟”等,还有以地域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为特色的区域联盟和旅游圈,如川、藏、滇三省共同打造的“大香格里拉”,川、鄂两省推出的“大三峡游”,以及“东三省旅游圈”、“长三角旅游圈”等,并都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