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的营造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班级文化的营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班级文化的营造

篇1

关键词:班级文化;氛围;制度

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熏陶着莘莘学子,形成底蕴深厚的学院文化;世界知名学府牛津、剑桥莫不如此。文化是一个民族形成凝聚力的原动力。同样,中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高尚的灵魂。而学校教育中,班主任应该是一位高明的塑造师,塑造学生高尚人格,使学生终身受益。班主任需在班级工作中,努力营造优秀的班级文化,充分发挥教师文化的主导作用。

一、加强班级教室物质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

室内物质文化建设,应该从班级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美观大方,简约明快。教室的墙壁要粉刷得洁白靓丽,墙裙、门窗玻璃保持明亮无暇。黑板擦拭要清洁,讲桌、课桌凳、花盆的摆放要整齐有序,首先从环境上给人一种清爽振奋的美感。特别要布置好教室的卫生角,要求:用具归类摆放,整齐,垃圾分类存放,张贴环保标语。⑴教室育人氛围的设计布置应该体现师生共同的创意,符合共同审美感,师生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动手,营造一个优雅的班级环境,创造一个浓郁的学习氛围。⑵长期展示优秀作业、优秀文章,并划出一定的展示栏;⑶每个月要求班委会或小组出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⑷张贴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成才的内容)及名人挂像等;(5)设计专门用于表彰表扬各类先进的园地,定期更新发挥激励作用;(6)用好“班务公开栏”,主要用于张贴学生守则、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班内各项工作安排等内容。(7)班级要有书柜和一定数量的书刊,摆放整齐,清洁卫生,专人负责,定期借阅,以培养学生博览群书的浓厚气氛,建设“书香班级”。

二、落实校纪校规,健全富有人性化的班级班规制度

坚持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各项校纪校规,加强对学生的常规教育,重视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把校纪校规贯彻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去。

⑴健全富有人性化的班级班规制度,即制度育人。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法制社会,班级是个小社会。在制度起草建立过程中,应遵循合理的程序,应充分发扬民主,师生共同参与制订,酝酿讨论,体现师生共同意志利益,最后形成条文,内容要体现以人为本,利于身心发展,激励学生,善待学生,尊重人格,维护人权,做到有法可依。

⑵加强校纪班规的贯彻落实,加强日常管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赏罚分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严格的制度育人。努力做到班级日常管理好,学生精神面貌振奋,班级纪律严明,学生文明礼貌,课堂纪律井然有序,听课专注,气氛活跃,自习安静,学习氛围浓厚,竞争向上。两课两操两活动整齐有序,整队集合快静齐。卫生整洁,无人乱丢垃圾;桌椅、讲台、墙壁无乱画现象;服装规范,发型规范,无人戴首饰,无人带手机进课堂。

三、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和班级舆论

1.一个文明向上,朝气蓬勃,富有文化氛围的班级的形成,离不开正确舆论导向建设。为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敬业奉献,文明执教,对学生民主和善,一身正气,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扬善抑恶,褒贬有度。能正面加以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文化主导作用。

2.制定班规班训,要富有激励鼓动作用,使学生充满信心,明确目标,积极进取,扬起人生前进的风帆。

3.组织学习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先进人物的事迹报道,如造福人民的科学家袁隆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学习他们敬业进取、创新创造、奉献社会的精神。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培养学生乐观豁达、心胸开阔的性格。

4.组织学生自己评选各种先进,树立典型、榜样,鼓励先进,弘扬正气,鞭策不良现象。培养明辨是非、抑恶扬善、文明和谐的班级舆论和勤奋好学、自强奋进、永不言退的进取精神。

篇2

所谓“班家互动”,是指班级和家庭相互沟通、相互配合,以达到育人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使学校与家庭在育人这一共同目标上达到“无缝衔接”。针对于此,我和我的家长们在此方面创造性地开展了一些尝试。

一、今天是你的生日

我们班有个传统做法,叫做“今天是你的生日,我们祝福你”。原初,我把所有学生的生日做了登记,每逢孩子们生日时,会由文娱委员带领大家为他齐唱生日歌,而我则会奉上一份亲手制作的贺卡。有一次,一个孩子问我:“老师,您什么时候过生日?”当知道我的生日已过时,显得十分沮丧。第二年我生日时,学生们为我唱的《生日歌》犹如天籁之音,一张张贺卡饱含稚嫩的祝福。还有许多家长发来祝福短信,当时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一种事业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幸福之余又让我想起要完善原有的做法,在学生生日这天,除了送出祝福给孩子,也没忘了道一声“XX家长,您辛苦了!”;而到了家长生日时,更没忘记奉上诚挚的祝福,这样看似一句短短的话语,却拉近了我与孩子,与家长的心理距离。

二、用“十个优点”做开场白

家访是密切学校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教师育好人的诀窍之一。通过家访,可以跟家长交流情况和交换意见,统一认识,这样既帮助我们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又可以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从而能形成教育合力。但事实上,好多家长、孩子都不欢迎老师前去家访,因为多数情况下家访已经成为老师的“告状”,结果当然就是家长生气,孩子遭罪。于是,我每次家访第一件事就是表扬孩子,站在孩子家门口前,我心中都会默念孩子的“十个优点”,这样的开场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创建班级QQ群

开学伊始,在一位资深网友家长的帮助下,我们就申请了班级QQ群,我在开篇语中这样写道“这是一个交流的平台,这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愿它能成为一(9)班前进的原动力,所有孩子发展的催化剂。”

我和家长们在了解QQ群的特点后,充分发挥其群体性、互动性、便捷性等特效,让家校沟通更通畅,班级管理更民主,学习生活更快乐。我们确立老师家长交流制度,群中每周三晚9:30到10:30为交流时间。当然,平时空闲时间还是可以探讨的。这样就为老师和家长沟通交流又提供了一种形式,现在我和很多家长已经成为了QQ好友,在群中,有好多家长亲切地喊我“老班!”因为是在QQ里,大家没有了面对面交流的拘束,围绕着孩子的教育问题从做人做事到学习功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家尝试着心与心的沟通,没有了刻意的掩饰,却留下了爱心、真诚和帮助。教师在QQ群中和家长交流的同时,家长间也会相互交流。

QQ群能在群中信息、存储文件,共同分享资源,群中成员可以将资料发到群共享中,每一个成员都能在第一时间,从群中下载,阅读内容,分享资源。群共享中的资料以文字材料为主,如《课外阅读书目推荐表》、《暑假生活指导》、《读书卡》、《优秀篇章欣赏》电子班报等,也可以上传一定量的课件或音乐。QQ群中有一个群相册,照片记录的是学生成长的点滴记忆,我和家长们把孩子日常生活中比较有纪念意义的场景拍摄下来,传到相册里。时间长了,日积月累,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我们班级QQ群里,一张张照片留下了同学们快乐而和谐的精彩瞬间,内容包括拔河比赛、小书虫颁奖、亲子活动、迎新年联欢会等,它随时随地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留下难忘的回忆。这些照片,不仅学生爱看,家长更喜欢看。群中有一个新鲜事栏目,可以当作班级日志,记录班级中的点滴生活,如班级新闻、好人好事、快乐一瞬间、获奖消息等,这些文字材料可以长久保存,随时调取。

QQ群在教师、家长、学生间搭起相互沟通的桥梁,为家长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讯,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和班级管理动态,真正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从而促进班级管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四、成立家长委员会

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也为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构建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我们班级家长委员会在我和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历经自愿申报、竞选演讲、民主选举、就职演说等环节,终于在一年级开学后的一个月宣告成立。

家长委员会密切家校联系,加强家校沟通,努力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广泛联系学生家长,认真倾听广大家长意见,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参加学校和班级召开的家长委员会和其他需要家长参加的活动,在家长中努力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组织家长和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校教育活动;了解、掌握学校情况,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学校取得的成绩予以热情宣传;有效利用网上家长学校,提供有价值的家庭教育交流信息;关心、支持学校工作,尽力帮助学校、班级共同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协助做好家长工作;协助班级处理突发性意外情况与事故。

五、家长进课堂

“家长进课堂”是我们班的一项特色活动,活动的初衷是基于我对本班学情的一点考虑: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传授给学生最新的、鲜活而前沿的知识,这一点光凭我个人的力量很难做到,而每位家长则正是优秀的教育资源,如果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一定会更好。“家长进课堂”定于每两周举行一次,参加讲课的家长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给孩子们讲课。每次活动家长都有备课,而且针对一年级孩子特点,活动形式生动,活动之后有反馈小结。

去年的建队日是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入队日,为了让这些孩子更好地了解少先队,对成为少先队员油然而生一种荣誉感,我们邀请了一位学生的爷爷走进我们的课堂。爷爷从少先队的简史讲到队徽、标志、队礼等等,短短的几十分钟课堂,孩子们知道了很多相关知识,在正式入队时,我们班的学生是庄严而神圣的,我们的家长们在付出着,同时他们也在收获着,而学生是这项活动最大的受益者。

六、精心策划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顾名思义,就是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相互合作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那么亲子活动究竟有何意义呢?首先,它有利于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古希腊某位哲人曾说过:感情是由交流堆积而成的。任何一种感情的升华都有赖于交流。血浓于水,亲子之情虽是与生俱来,但由于现代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年轻的父母大多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工作及不断学习、提高中。曾几何时亲子间的接触不再像往日般频繁,与孩子共同游戏的时间更是明显减少。我们通过策划,让家长抽个阳光灿烂的周末与孩子共同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

记得上学期11月7日上午,我们班的孩子们就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相约来到了风景宜人的九龙湖,进行以“放飞希望,和谐一家”为主题的亲子活动。家长和孩子分别参加了跳绳、两人三足等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家长们积极参与,互相关心,共同合作,感觉就像一个温馨甜蜜的大家庭。这样的亲子活动为孩子与孩子、家长与家长间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平时一些工作比较繁忙的家长真正架起了一座亲子沟通的桥梁。

篇3

关键词:中学生;班级文化建设;育人功能

一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积极作用,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熏陶,对于教育教学来说也是如此,为了保证学生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教师要创建班级文化,增加学生对班级的关注度,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班级文化的有效开展

1.构建人性化的文化体系,增强班级文化的精神内涵

为了保证班级文化建立的完善性和科学性,首先,保证班级文化体系制度的人性化,开展特色文化教学和讨论活动,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立合理化的周期,开展师生交流会和谈心会,增加师生之间的亲近度,学生把平时的建议和意见用纸条的形式传达给教师,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加强班级文化精神的建设。例如,教师可以建立文化角、读书角,让学生在空闲时间借阅文化角的报刊和图书角的书籍,培养学生爱读书和勤思考的好习惯。

2.利用多样化的形式创建班级文化

为了增加班级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教师在进行班级文化创建时,可以利用班级讲座的形式,邀请不同学科的教师或不同专业的人员,为学生介绍不同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化观、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指明方向。教师也可以增加班级文化内容的多元性,吸引学生关注班级文化,对班级文化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书本文化知识进行区分,提高学生建设班级文化的积极性。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教师要把班级文化内容的选择权利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文化内容选择过程中进行探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其次,为了保证班级文化建设的实际价值,教师要注意结合文化资源和家庭资源,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

1.宣传社会理念和不同的文化知识

文化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班级文化的建设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首先,班级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理念紧密联系,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指导作用,在为学生展现不同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科学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和社会联系。其次,班级文化的建设也可以增加学生对不同文化知识、生活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从社会道德的角度来说,班级文化可以对学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班级制度规范和社会规范,使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2.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学习积极性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集体凝聚力的体现,在不同的班级文化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其次,站在学习的角度来说,教师在班级中利用文化角、图书角和讲座等形式进行班级文化的宣传,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学生在阅读不同文化书籍的过程中,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在不同文化资源和书籍的熏陶下,学生提高了文化修养,提高了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

为了保证中学生班级文化建设的完善性和科学性,教师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构建人性化的文化体系,增强班级文化的精神内涵,利用多样化的形式创建班级文化,利用文化交谈会、创建图书角等形式举办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吴光平,杨新建,李旭,田华明,罗春旭,文军,郑朝晖,刘绍荃,蒋涛,陈龙泉,陈若梅,张洁,石晓波,任小林,鲁奎,裴锫榆,代艳,钟莉梅.做人在先,艺体见长,多元出口――成都列五中学办学特色钩玄[J].亚太教育,2016(35):8-13.

[2]龙思.试分析班级文化建设及其功能[J].经营管理,2014(29):380.

篇4

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1―0029―01

环境能改变一个人,尤其是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环境的好坏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要想让小学生以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班级的文化环境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它会让学生在德育方面得到一个全面的更新与成长。所以,教师要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生活实践中去培养、塑造、锻炼学生,让学生看到切实的行动与过程,这比起单一的说教要强百倍,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班级文化的建设对学生具有滴水穿石、潜移默化的感染力,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成材、发展都有影响。因此,班级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班级文化环境的建设。学校文化环境的建设也离不开班级文化环境的建设,一个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就会影响其他班级,从而让校园文化和谐、健康发展。班级文化环境包括物质文化环境和班级精神文化环境两个方面,我们要打破常规,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并通过环境的熏陶、感染,让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焕发出良好的精神活力。

一、用爱心营造班级精神文化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班级文化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它是班主任和各代课老师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的。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和建设良好班风的关键,是班级整体面貌的灵魂,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所以,班主任和各代课老师要善于接近学生,以微笑面对学生,用爱心关心学生,和学生交流思想,畅想未来,在课间活动时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有一句话说:“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可见,爱对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不但要爱学生,而且还要时时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与生活需要,及时给学生心理、精神及生活上的帮助与引导,这样我们才能和学生做朋友。当然,在观察中,我们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缺点和性格,夸一句“你真行”、“你真棒”、“有进步”等等,老师的这些语言会让受冷落的后进生得到一丝温暖与鼓励。教师只有真正用爱心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才能营造出和谐的班级文化,也才会使处于班级不同层面的每个学生都感到温暖,因而自由地、快乐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二、用爱心建设班级物质文化

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除了精神文化建设外,还要有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如,我们可以通过板报的编排、学习园地的建设、名人名言的剪贴等,来丰富班级的物质文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实现连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的远大目标。”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在教室的墙上设计“图书角”、“手工角”、“卫生角”、“个性展示角”等,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和特长去学习和更新那些内容。为了让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不但要结合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的要求,而且还要结合班级的精神文化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班训管理的目耍把班集体奋斗目标提到一个高度,激励班级学生的潜能,净化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三、用爱心凝聚学生之间的情谊

篇5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辅导员 角色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班级文化建设对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辅导员,一定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政治辅导员是班级文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班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班级文化的核心还是班级成员本身,没有班级成员的探索与实践,班级文化不可能得到长久持续的发展。

一、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新内涵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共同理念、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不自觉地通过一定形式融合到班级成员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形成一种自觉地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班级文化的积累和积淀,对良好班风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优良学风及班风的建设。它往往能透视出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反映出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它将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应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来表现班级文化内容,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应有意识地加强班级文化的积累和建设。

二、辅导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是高校进行思政工作的有力助手,也是教师、父母、社会等各种管理因素的调节者。大学生都有自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都能自我管理,过分地强调学生的自主作用而忽视了辅导员的核心地位,班级文化建设和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如何使班级文化建设有条不紊的展开,如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高校管理者应当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辅导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那么辅导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首先,辅导员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辅导员要把自己的个性特色、品位修养融入其中,而把学生摆在主置。学生是班级文化的受教育者,同时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者,其主要作用是引进社会主流文化,而不是代替学生包揽一切。让学生成为班级文化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培养文化建设的领头雁,使班级干部成为班级文化的核心力量。

其次,辅导员是班级文化的设计师。就班级而言,辅导员无疑是一个班级文化的设计师,他设计着适合自己班级的组织机构、文化氛围、班级理念,对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起着关键作用。辅导员要根据学校和院系的要求,结合本班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文化建设计划。要确立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要制定好每次文化活动的具体方案。辅导员要根据本班人员的特点,做到知人善任,把任务分配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使工作样样有人管,件件有人做。

辅导员不但是班级文化的设计师, 而且辅导员师表形象也是班级文化的重要内涵。辅导员在操作班级文化建设时,尤其要注意自身形象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换句话说, 辅导员师表形象是班级文化的重要资源。一种强势的班级文化的建立往往是在辅导员的言传身教下逐渐形成的[1](P9)。班级文化建设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班级文化建设只有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再次,辅导员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任何班级都有形成积极班级精神的可能,任何学生都有通过教育获得积极发展的需要。辅导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但是无论是近期目标,还是中期或远期目标,要真正成为班级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不是由辅导员规定的,而是辅导员充分尊重学生,与班级学生共同“协商”的结果。

班级文化是影响学生的直接因素,辅导员是引领班级文化、与学生共同营造班级文化的第一责任人[2]。辅导员在营造学生发展环境中的主要责任有示范、保护、整合、协调等四个方面。辅导员人格引领与营造班级文化适宜的发展环境。

三、辅导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发挥

辅导员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中,担任着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服务者的多重角色。他们的工作方法将直接影响着班级的精神面貌、发展方向和班级的整体发展。

首先,辅导员要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辅导员要全力鼓励同学为班级争取荣誉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的向心力的形成就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凝聚力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班级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在现代教育中,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作为辅导员,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辅导员是一个班集体的领头雁,他的个性、能力、知识层面、工作作风、教学热情无不影响班级文化的建设质量,因而要创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辅导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一个具备多方面素质的辅导员,建立起班级文化既会得心应手,又会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朝气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心态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拓宽,品位得到提升。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辅导员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其次,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辅导员作用发挥的重要保障。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必定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班级。由于任何班级的管理,只有把制度和要求内化为学生的需要,才能激发学生自觉的行为和创新意识。要以班干部为核心,组织开展班级各项工作,实施组织协调,达到相互合作,相互负责,并使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做到人人都能按班级要求自行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为实现班级目标而努力。在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上,要提倡“贤能德”兼备,班干部要公开进 行民主选举,把那些平时非常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积极热情、办事认真、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选拔到班干部的岗位上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使她们成为班级管理中的带头人。[3]班级管理组织的核心是班委会和团支部。班干部的配备,直接关系到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成败。只有从班干部自身出发,才能实现真正自我管理。班干部平时要承担一些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有权独立处理相关事务。辅导员要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化解工作中的矛盾。通过自我管理,加强了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培养了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也提高了全体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制力。

第三,制定班级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源动力。作为辅导员,根据实际情况必须不断为班集体制定某一阶段的具体的奋斗目标,统一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制定奋斗目标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效果,每一阶段的奋斗目标不仅要具体、明确,而且能够切合实际。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思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班委提出全班各项具体目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但这样的任务和目标不但具体,明确,而且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保持了同学的积极性。每方面的奋斗目标,都是通过班干部的倡议和班集体讨论后的决议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同学们对这些形式感到亲切,有号召力,愿意接受并在集体力量的作用下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为之奋斗。当有明确的班级目标时,班级成员知道为什么工作、学习,而且自愿去学,这样就自然凝聚在一起。

第四,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抓手,塑造班级精神,构建“严、细、实、活”的班级文化建设模式。班级文化建设是文化立校方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营造班风。班风就是班级的良好风气。一个班集体的班风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明显的外在表现。从内涵角度来说,班风应体现班级奋发向上的班级精神和班级奋斗目标的主要内容。但班风不是辅导员随意确定的,班风确定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良好的班风和班级精神有利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有利于班级目标的实现。

第五,辅导员还要加强班级文化阵地的建设。建好班级文化阵地,树立良好的班级舆论。班级文化阵地包括班级的墙报、黑板报、班级自办刊物等。辅导员要加强这些阵地的建设,可以利用墙报、黑板报培植典型、实施“标志性工程”[4](P98),要让班级自办刊物成为学生抒怀积极向上情感的阵地,而不能使其成为发泄低落情调的场所。通过阵地建设,使宏扬正气、抑制不良风气的班级舆论逐步形成,从而为班级文化的创立与发展创造条件。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辅导员要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辅导员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长抓不懈才能使班级文化抓出成效,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好的基础,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军.浅谈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八对关系[J].班主任,2006(10).

[2]方东林.班级文化建设[J].班主任,2007(3).

[3]路瑜宣.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甘肃管理,2001(3).

[4]吴云助.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刍议[J]. 交通高教研究,2003(6).

作者简介

篇6

一、“家”文化即心存爱心

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所以,我把爱学生和培养学生的爱心放在了班级管理的首要位置。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我会举办各种活动和竞赛,尽可能多地了解每一位同学的情况,发现班里的“学困生”和“个性生”,及时进行成功激励,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以朋友的姿态和学生相处,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感受做人的尊严、感受心灵相约的美好。

二、“家”文化即自主管理

建设“家文化”是一种和谐与制约的关系,最终实现班级的自主管理。和谐是“家文化”的前提,意味着“和而不同”,人和人、人和环境的和谐统一中也包含着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在相同的学习使命指引下,要尊重个人的个性发展,发挥个人的特长。当然,“家文化”的和谐不是无序的和谐,是在制度约束下的和谐。有俗语说“严父出孝子”,对于班级这个大家庭,我必须扮演严父的角色,立规矩、定公约、按章办事,在日常管理中,我让班级小组轮流当值,制定每周的计划和综述落实情况,并有权根据校规和班规处理违纪的班级成员,使班级快速地从班主任的直接管理转变为学生的自主管理,唤醒学生的自律自省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健康的班级集体舆论,引导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家”文化即和睦互助

对于班集体这样不存在任何血缘关系的大家庭,需要靠相互的理解和帮助来支撑,需要相互间的温暖来凝聚。我让团支书记录了班级每位同学的生日,并在生日当天由全班同学唱生日歌,送祝福,激励学生能在新的一岁里有所成长。当然,班级这个特殊家庭里的兄弟姐妹,其性格爱好各不相同,时有矛盾发生,我会赋予当值小组协调处理矛盾的责任,使他们在管理自己的同时,学会负责与担当,体会作为管理者的不易,更能自觉的服从管理,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不断的包容和互助中历练和成长。

四、“家”文化即真诚沟通

学校和家庭的有效沟通,是建立有效管理的必要途径。班主任要时常与家长联系,真诚沟通,掌握学生成长的第一手资料,以便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班级的团支部作为共青团的基层组织能应该担负起学生的思想引导任务,成为班级的文化思想核心,以定期的活动为载体,打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能意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重要性,并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能彼此坦诚,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互帮互爱,自立自强,共同建设班级这个大家庭。

五、“家”文化即相互竞争

温馨的班集体能使学生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成就感,但这种情感的巩固需要和谐、积极向上的竞争环境来辅助。多种竞赛性活动为每位学生提供了表现的舞台,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班集体中的成员能为班级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更让他们意识到积极上进对自己将来的重要。当然,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家”成员们要积极出手相助,不放弃任何一位成员,助学金一定要分配给最需要的学生,对学习困难的同学实行“帮扶小组计划”,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要予以特殊的关注,使“家”成员们在相互竞争的同时更能相互帮助,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平等互助”的班级氛围。

篇7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班级文化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3.007

高校班级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是在辅导员、班主任的主导下,班级同学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特有的学习、生活方式,是被班级多数同学认同的价值体系,反映着他们的价值观念等内容,是班级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基础。班级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着作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对学生健康成长和校园文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加强对班级文化的建设。

1 班级文化的作用

1.1 教育导向作用

教育导向功能是班级文化的内核,是被班级多数同学认同的价值体系。良好的班级文化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教育导向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健康成长。具体主要是:一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定型和成熟;二是有利于班级机构的完善,发挥班级应有导向作用。

1.2 团结凝聚作用

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使同学们有强烈归宿感和主人翁意识,更能感受到班级家一般的温暖。在这样一种氛围的影响,生生、师生之间关系融洽,相互促进,从而将所有成员拧成一股绳,产生出一种团结进取的凝聚力。而凝聚力的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它会把师生紧紧团结在一起,同舟共济,共同为班级的发展贡献力量。

1.3 助推激励作用

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能助推个体的进步。表现后进的学生,一旦进入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后,耳濡目染之下,他就会逐步改掉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提高学习、工作的主动性。良好的班级文化也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能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1.4 服务约束作用

班规等内容是构成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内容是班级同学共同参与制定的,它具有纪律性和规范性,要求所有成员必须共同遵守。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讲,班级文化对大学生具有约束作用,它鼓励引导学生往积极正向的方向发展,同时限制和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从而使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得以规范。

2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班级文化建设现状

(1)班级凝聚力较弱。班级凝聚力对班级同学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存在着直接的影响。从整体情况来看,我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比较对班级凝聚力建设和培育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现象,使得班级凝聚力普遍较弱。部分班级体组织涣散,精神状态较差。班级凝聚力的培养和提升是我校当前和今后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宿舍问题被忽视。宿舍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我们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之一。但是从调查了解来看,学生宿舍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具体表现在:一、宿舍人际关系紧张,人际关系焦虑的倾向凸显。二、学生生活行为习惯亟待引导纠正。当前学生在宿舍作息习惯不规律,卫生习惯糟糕,不文明行为和违纪现象层出不穷。三、宿舍区域缺少文化建设,没有充分发挥出公寓文化育人功能。四、辅导员、班主任疏于对宿舍的管理,平时少下宿舍走访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

(3)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不足。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是班级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在社会立足的基本素质能力。善于合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力,也能让他们从工作中找到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90后大学生相比之下又有其特殊性,他们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家庭教养等原因,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任性等性格特征。因此,当前班级文化建设亟需探索学生在个人与集体关系上处理问题,帮助他们在集体中改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4)辅导员、班主任没有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辅导员是班级建设工作主导者,也是主要参与者。但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辅导员普遍存在超负荷带班的现象,平时疲于应付各种繁杂的事务,长期处于救火员的状态,难以从忙乱的状态中抽身对班级文化的建设进行整体性规划,即使有周密计划也因诸事缠身而难以确保效果。

(5)班级文化活动的不接地,开展流于表面。班级各类活动组织开展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推动班级建设主要因素之一。目前,班级活动多是在班级出问题或应付学校安排的情况下才开展,组织被动、形式化、盲目性等问题突出,效果不佳,没有真正达到教育引导的目的。学生们缺乏对班级文化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6)班级干部队伍培养亟待加强。建设好班级文化很关键的一环是要打造一支具有战斗力的班干部队伍。在我校,多数班级采用民主选举的形式产生。但也正因为学生干部的自主性,使得他们的从产生开始便不太得到老师的关注,缺乏系统的工作指导和业务技能培训。在平时,老师们习惯于把学生干部当成工作的简单机器,使得学生干部处于被动的局面,以至于出现部分班干业务不精、无责任心,服务意识不强,不能将工作落到实处。虽然有些老师平时也对学生干部进行培养,但是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常是在干部工作出问题时,才对学生进行指导。甚至有时方式简单粗暴,挫伤了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失去威信。

3 原因分析

(1)学校重视力度不够。学校正处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重视基础设施、教学改革建设等核心问题,因为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到学校生存发展大事。相比较而言,班级文化建设则没有收到足够的重视。学校层面未见有专门的指导性意见,班级创先争优活动浅尝辄止,团支部活动缺乏统一规划等。

(2)学生整体素质较差。学校在招生生源方面相比一本二本院校,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存在自控能力不强,沉迷网络游戏,自我中心等诸多问题,且不少学生进入大学完全没有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这些都是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直接因素。

(3)教师流动性较大。鹿山学院是民办独立学院,学校运营无财政拨款,教师采用合同管理模式,使得部分教师缺乏安全感,对学校的未来发展没有信心。他们将工作作为暂时的过渡,一旦能寻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便选择离职。在过去几年时间里,教师流动性较大,甚至有些班级频繁更换辅导员和任课教师。这一个问题对学生影响较大,使得学校教学和学生管理受到了较大负面影响。就以本文所提到的班级文化建设也是一样,作为班级文化建设主导者角色的教师不稳定,那么班级文化建设必然缺乏保障,其效果必受影响。

此外,还有诸如缺乏系统规划,经费保障不到位,工作落实不到位原因也制约这班级文化建设。因此,我们需要全面分析总结原因,从更高的一个层面思考如何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4 解决对策

4.1 完善制度建设,为班级建设提供机制保障

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对于班级建设,需要从学校、院系及班级层面三级联动共同推动。在学校、院系层面,应该要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和措施,规范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开展,保障工作有依托。在班级层面,应该制定符合班级特点的相关工作制度,比如班规、卫生制度、班委工作职责等。在制定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要全员参与,让制度成为全员的意志体现,具有信服力。二是要营造良好班级环境,促进制度的实施。制定好制度后要注意宣传,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们要率先垂范,让制度落地。此外,还要注意与时俱进进行调整,不可一成不变。

4.2 加强班级人际关系建设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辅导员应当关注学生良好人际关系氛围的营造。一是引导教育学生注意交往的技巧,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作为辅导员,要从新生进校开始着手开展班级建设工作,重点是消除同学间的陌生感,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构建良好人际关系打下坚实基础。二是鼓励学生走出自己的小天地,积极交往。三是教会学生移情。在交往的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从而获得心灵上的共鸣,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4.3 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1)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增强班级凝聚力。班级凝聚力很大程度上和班干部的思想品质、作风态度等素质有直接关系。就素质要求来看,一是要求学生干部要有责任意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率先垂范,增强影响力和感召力。二是班干部要有胜任工作要求的能力,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三是要有创新精神,工作不拘泥,敢于突破。因此,辅导员应在平时注意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增强班级凝聚力奠定管理基础。

(2)培育优良学风。培育良好的学风对班级文化建设也至关重要。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辅导员、班级干部应当把学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从根本上解决他们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积极开展榜样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充分发挥“学习模范”的引领、辐射作用,营造学习“赶、帮、超”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各种竞赛活动,促进班级学风建设,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做好学习后进生的帮扶工作,及时进行家校联系,有计划在所带班级中开展“一对一”帮带活动。通过培育优良的学风,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打造班级活动,提升班级向心力。班级活动是建设班级文化的主要途径,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动员学(下转第44页)(上接第14页)生参加班级各类文体、科技竞赛及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增强友谊,陶冶身心、增长才干,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原则:一、活动要应接地气,贴近学生实际;二、活动的受益性,即使得学生能从中获益;三、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篇8

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班级精神、文化环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班集体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认可并遵守的一种价值观念和审美趋向。在富有极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真诚地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友好地进行合作。同时,全体学生的道德情操也得到了陶冶。班级文化通过加强文化之间的互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不断提升个人境界。在这样一种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里也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使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学生的发展构成积极的互动,取得教育的成功。从古时的“孟母三迁”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到今天的“环境出人才”,无不证明了环境文化的重要性。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其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制约功能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规范班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因此,班主任应注重发掘、培植班级文化,尤其是包含学校精神文化积淀和优秀文化传统的独具特色的班级精神。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这种措施在起始年级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一般会有以下特点,首先是陌生的师生同学关系,在带班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以下现象:下课了,学生总爱找自己的小学同学玩,从而形成不同的自发的小团体。这在某种程度上离散了班级的凝聚力;其次是不适的多门学科,初一学生由小学的两门主课,一下子猛增到中学的七门主课,容易产生手忙脚乱,失去协调与控制能力,不利于班级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再次是盲目的自信与自卑,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心理波动大,极容易盲目自信与自卑;最后是叛逆心理导致放纵情绪,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保持着相当权威,而进入中学,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性增强,容易错误支配自己的独立性,滋生叛逆心理。如何引导初中新生克服以上特点带来的弊端,平稳而快速的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充满生气和活力的班集体,良好的班级文化显然是必不可少的一块“磁石”。

那么,如何在初中起始年级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班级文化建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班级文化的建设,要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视觉出发,探索适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班级文化内容,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自觉性和幼稚性并存。可塑性大而不稳定;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能自觉的根据要求去知觉有关事情,在观察力的发展上,其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都比小学有了显著地发展,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比如在布置“会说话的墙面”时,力求以个性鲜明、活泼可爱、不拘一格的形式公布学生们丰富的课余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记录他们的成长痕迹,让学生生活在充满正能量文化气息的班级环境中,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

二、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目的性和阶段性

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笼统的说是以建设班级文化为载体,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增强班级整体凝聚力,提高文化氛围,创造团结、竞争、有序、和谐、温馨而有爱的集体。但在实现这一最终目的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发展过程性和阶段性决定了文化在不同时期应体现不同的目的性,所有的目的以螺旋上升形式而达到最终目标。比如对于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养成教育是迫在眉睫的一个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并认真组织实施,显得尤为重要。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法制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和行为的尺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的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从而开创班级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文化的传承性和时代性

优秀的文化具有蓬勃发展的生命力,班级文化建设也一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古代这些富有哲理的的思想对于今天的学生仍具有相当大的指导意义。所以,班级文化的建设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到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坚持在传承、积淀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注重研究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新特点,着眼学生终身发展,有的放矢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

四、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全员参与性

篇9

“温馨班级”是指一种民主、温馨、和谐、具有高品位特点的育人环境。营造“温馨班级”的实质是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实现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因此不仅要有温馨、舒适的硬环境(班级布置)建设,更要有温馨、和谐的软环境(师生关系,班级文化等)建设。创建“温馨班级”就是为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氛围,让教室、校园成为孩子们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明确这一目标后,我就让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知晓,让孩子成为环境主人,一起参加“温馨班级”的创建。在老师和孩子们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准备从以下几方面为班级教育目标的达成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

一、重视班级硬件建设,创造美好环境

班级坚持实现“五无”“四化”的目标。“五无”,即地面无杂物,墙面无污渍,桌椅无刻印,门窗无积尘,卫生无死角。学生每天轮流打扫教室,培养爱护教室公物和主人翁精神,树立“干净、整洁教室卫生人人有责。“四化”目标,即日常管理制度化、行为语言规范化、学习用品摆放定位化、卫生打扫用具无隐患。班级中将设立许多的岗位,如:小小卫生员、文明纠察员等。由学生自己认领,并安排了值日班长检查落实,每天学生各司其职,为班级尽自己的一份力。

二、注重班级文化建设,营造温馨氛围

班级优美的环境,温馨愉悦的氛围,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创造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就要着力进行文化建设。我们合班级的特色文化——手工,努力使教室的墙壁说话,学生的手工作品、作业,都可以点缀教室的四壁。这样既美化了教室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学生的热情,时时给学生以启迪。

1.在教室里张贴体现班级精神的语句。

2.班级个性特色:以“手工特色为主题”,定期开展有主题的手工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又动脑,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3.设置“图书角”“科普角”。图书来源坚持“三条腿走路”(号召学生从家里带书,教师筹备,从图书室借阅)那样“资源共享”。积极引导,使学生渐渐形成了“人人爱书、人人读书”的良好风气。“科普角”定期张贴科普小知识,制作科技小作品,使同学们将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大大拓宽视野。

4.重视班报,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办班报的遵旨是: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布置美观。班报由学生自己定期出版,意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锻炼他们的能力。一份好的班报,会让人赏心悦目,不但使人学到了知识,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更是凝聚了全班孩子的一颗心。

三、营造温馨育人氛围,让班级成为快乐集体

1.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应该热情、真诚、公正,不偏袒,讲究实效;

2.教师在学生面前体现出和蔼可亲的一面,师生之间积极相待,交流和谐;

3.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学会关爱、理解、宽容所有学生;

4.学生用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来回报教师的爱。尊重教师,见到老师主动问早、问好,形成良好的尊师氛围;

5.同学之间团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四、创设心灵热线和心灵对话,架起师生桥梁

篇10

【关键词】班级 诗意生活 栖息地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3-0146-01

荷尔德林曾经说过:“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班级作为学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更应成为学生精神及诗意生活的栖息地,使学生的精神生活及诗意生活在班级的作用下得到实现。作为班主任,也不应仅仅将自己简单地定位于知识传授者,而应努力将班级中的学生培养为诗意生活中自由飞翔的蝴蝶。

一 建立诗意生活环境,营造诗意文化气氛

中学是学生情感及智力等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而班级作为中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及环境,对学生情感及智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并逐渐受到教育者的关注。为了能够使学生在班级中更加健康地成长,感受到和谐的氛围,教师有必要将班级朝着学生诗意的栖息地的方向进行建设,让学生在诗意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诗意的文化氛围,并学会诗意地生活,从而形成高尚的道德素养及健全的人格。笔者作为一名具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班主任,认为大部分班级的氛围都过于严肃,教学方式及管理方式都较为单调,缺少一定的灵活性。而不少班级在文化结构及氛围的营造上也大同小异,无论是在哪所学校所感受到的班级氛围都不相上下,例如简单枯燥的班级名称、单调普遍的班级标语、死板严肃的班训等等,都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缺乏灵活性和生动性的教学环境,更不用说诗意的生活栖息地。至于班级物品布置方面也大多雷同,卫生角摆放着不完整的清洁工具,这些有时甚至会成为学生嘻哈打闹的工具。教室后方的黑板报一眼看上去非常吸引眼球,仔细阅读其中的内容才发现毫无生趣,仅仅作为摆设之用。这种单调的班级布置方式很难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学生诗意生活的营造更起不到任何作用,学生长期在这种氛围下进行学习与生活,很容易失去儿童的乐趣。

笔者经过这几年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一些经验:班级在作为学生生活及学习场所的同时,更应该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应该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由学生自己对班级布置和氛围进行营造。例如自制班徽、自编班训、自创班歌等等,将班级的形象完全交由学生来打造,在此过程中凝聚班级团结力,并增强学生的诗意生活气息。班级布置必须由学生亲自完成,教师在其中只能充当引导角色,不能进行指挥。包括班级标语的书写及张贴这些小细节都应由学生亲自动手。在此过程中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由于学生对自己亲手完成的事物会更加珍惜,因此更能营造班级诗意氛围,在无形中对班级诗意文化的建设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以特殊的方式灌溉着学生的心田,并陶冶着情操。随着班级的发展及学生的共同成长,班级逐渐被学生看作是自己学校生活的重要部分,对班级的重视度及认同感也逐渐提高。

二 将班级构建为诗意栖息地的有效措施

1.针对学生的不同优势设置不同岗位,各司其职

教师应根据班级生活目前及今后的发展需求,将班级中现有的岗位进行细化,通过设置更多的岗位,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并学会承担责任,履行应有的义务,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尊重他人,在岗位中提高自身能力并展示自己的才能。总之,班级中所有任务分配得越具体越好。将主席、部长、组长等岗位替代原来的班长及学习委员等,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当“大人物”,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到班级中的每盏日光灯都有专人进行开关,每台电子设备都有专人进行管理。通过设置这些具体的岗位,使班级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锻炼与提高,给人人提供平等的机会。

2.创新班牌管理模式

目前很多学校在校内实行排队放学制度,随着这一制度的实施,由谁在放学时来举这一沉重的班牌就成了各个班级的一大难题。该制度实施初期,很多学生都主动要求举班牌,到后来便发展为没人愿举,即使负责举班牌的学生也是力不从心,将班牌举得歪歪斜斜,影响班级形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通过奖励的方式来选举举班牌的学生,只有平时学习成绩良好,或为班级争得了荣誉的学生,才可获得一次放学举班牌的机会,作为奖励措施。这样举班牌便成为学生人人争抢的任务,并认真完成这项工作。

3.赋予每位学生评价的权利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是整个班级的领导者及主宰者,只有教师才有权利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教师的评价又主宰着整个班级的舆论方向。学生的年纪越小,受到舆论影响的程度就越大。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评价模式不仅造成评价准则的单一性,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及评价能力的发展,并使得学生对于班级生活中各类事件的感知能力及评价能力下降。因此,教师应改变这种现状,在班级中实施学生互评、师生互评、家长参评等评价模式,在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下,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得到提高。

三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