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能力训练课程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维能力训练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为一名职业中学的教师,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下,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尤其重要的是如何教会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思考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时的思维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思考如何培养他们的思维。
我是一名电子电工专业课教师,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发现,电工的整个内容系统中,许多概念、定义和分析方法都似乎很相近。比如:伏安法测电阻时的两种方法:电流表内接法和电流表外接法;电压与电位;能量与热量;阻抗、容抗和感抗等内容。学生们在学习这些关系紧密的知识概念时,总会互相混淆,脑子里一团乱麻。因此要掌握、理解并能很清晰地分析其差别就要使学生能够在平常中见异常,在相同中见不同,即所谓的“”。只有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才能使他们养成好的分析思维习惯和形成求异的分析能力。
例如,学习“伏安法测电阻”。这节内容是电工基础中重要的一部分。学生们尤其容易混淆两种方法:电流表内接和电流表外接。那么如何使学生能清楚区分呢?我认为通过实验分析两种测量方法产生的测量误差来说明是最好的方法。能使学生们认识到平常中的不平常,相同中的不同,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伏安法测量电阻时,什么情况采用电流表内接,什么情况用电流表外接。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实验前,准备好一个电阻Rx,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以及电源和一些导线。
首先我选用这个阻值已知的电阻作为待测电阻Rx,并且Rx远小于电压表的内电阻Rv,实验时分别用电流表内接和电流表外接两种方法测量Rx的阻值;再将测量值与电阻的已知值进行比较,得出结果,最后指导学生分析测量的误差。
其次选用第一个阻值已知的电阻(Rx远小于电压表的内电阻Rv)进行测量时,采用电流表外接的测量电路误差小;在选择第二个阻值已知的电阻(Rx远大于电流表的内电阻RA)进行测量时,采用电流表内接的测量电路测量误差小。通过测量误差的分析比较,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当Rx<Rv时,应采用电流表外接的测量电路;当Rx>RA时,应采用电流表内接的测量电路。选用阻值已知的电阻作待测电阻Rx,并且Rx远大于电流表的内电阻RA,分别用电流表内接和电流表外接两种测量电路测量Rx的阻值;再将测量值与电阻的已知值进行比较,最后同样指导学生分析测量的误差。
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同学们分析比较测量误差:在选择第一个阻值已知的电阻(Rx远小于电压表的内电阻Rv)进行测量时,采用电流表外接的测量电路误差小;在选择第二个阻值已知的电阻(Rx远大于电流表的内电阻RA)进行测量时,采用电流表内接的测量电路测量误差小。通过测量误差的分析比较,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当Rx<Rv时,应采用电流表外接的测量电路;当Rx>RA时,应采用电流表内接的测量电路。
通过实验,让学生们很直观地了解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同和不同点,记忆更加深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教师这种“有意识”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形成求异思维。
再比如在学习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的阻抗、感抗和容抗时,因为是向量,对于公式的记忆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同学们很容易将电感两端电压和电流的关系,电容两端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混淆起来。为了在教学中不使它们混淆,可以用表的形式比较其相同及不同点。
注意给学生强调:电感两端电压超前电流90°,电容两端电压滞后电流90°,并让学生牢固记忆掌握。
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很好地掌握伏安法测电阻方法以及区分电感电容两端电压电流关系,更重要的是在教师无意识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的思维方法。
篇2
在学习中,经过机械工程训练教学可以让学生灵活的应用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工程问题,倘若在把竞赛训练模式应用到教学中去,这就更有力的帮助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感觉,将创新设计转变为创新成果,从而将大学生的创新潜质激发出来。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有目的的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质疑能力以及信息能力,最后达成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1)信息能力的培养信息能力通常指的是采用先进的信息检索工具与科学有效的信息检索方法,在收获信息以后对信息实施识别、选择、加工、应用、管理与创新的能力。信息能力包含:收获信息的能力,研究与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科学应用信息的能力,沟通交流信息的能力,正确管理信息的能力等。比如,让学生参与机械工程训练竞赛,最开始会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来知晓竞赛的主题,竞赛的规矩以及竞赛的地点时间等信息。之后,根据收获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从而理解与消化,对于不够明白的地方要向有关的部门及老师进行询问。最后的步骤就是将这些信息实施科学有效的归类,进而为参与大赛所设计的方案提供相关的指引。在现实的机械工程训练教学课堂中,学生在设计和制作机械工程训练物品以前,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从信息能力方面来培养学生。比如,利用工程训练任务书,大概的说一下产品的相关技术要求,其他的让大学生应用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渠道,来获取与之相关的资料与信息,从而准备好之后的环节,包括制定设计方案、描绘产品图纸,编排加工工艺与检测最后的实物等。
(2)质疑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许多的创新思想就是来源于对传统的质疑,提出疑问通常比解决实际问题更为关键,解决实际问题,仅仅体现的是技术能力,而提出新的疑问及新的可能性,往往需要丰富的创新能力。在机械工程训练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质疑能力,需要先将机械工程训练的教学内容准备好,而准备教学内容必须要展现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思想,要将机械工程训练课程的基础特点充分结合起来,让机械工程训练课程的内容即离开传统内容,又要让实践教学的内容向着展现当代系统工程、现代管理、物联网信息、数字化电子技术及现代化的先进机械的实践教学方式转变,展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这样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新的问题,甚至是更具有前瞻性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需要给予肯定,这样学生才可以大胆的想象,大胆的质疑,才可以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出来。
(3)思维能力的培养针对实际机械工程相关问题实施综合能力教学是大学生在机械工程训练进程中的重要内容。这就要组织大学生从感性思维到理性的抽象概括,并从具体的感性表象转为抽象的理性思考,然后进行综合能力的教学,将机械工程的知识系统化,从而将若干知识联系起来,展开从观察到思考这一精密的思维过程。这就证明了实施综合能力教学对于大学生发射思维能力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有推动作用的。与此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联系,创新思维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方式,其是由多种思维组合而成的复合体。此外,在机械工程训练教学的课堂中,教师需要要求学生把机械工程训练中遭遇的问题,对相关问题因素的研究分析,解答问题的方案以及产品设计以后的改进措施等都写出思维的报告,从而提出新的创意,虽然这仅仅是要求学生记录下来,但相应的也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促进的作用。
(4)实践能力的培养机械工程训练作为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在全国教学进程中,自始至终都将技能培训与方法训练、生产与教学、实践与理论、动手与动脑这些密切且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布置一个作业,这个作业的题目仅仅对产品的尺寸及相应的功能做一些简单的要求,而大学生则依照竞赛训练的方式,经过提出想法、收集信息、制定方案、加工制造、实际测试等相应的机械工程实践活动来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师还能够将机械工程训练中心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学生提供必备的技术点评与硬件设施,组织安排学生参与一些设计制造或发明创造类的比赛,以此来发掘学生的热情与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增强学生对于创新的信心。
2结束语
篇3
如何进行儿童思维训练?思维能力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儿童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儿童的智慧极为重要。不过,如果仅靠自然形成,没有足够的刺激,儿童的智力发育就会相对缓慢很多。所以,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对儿童进行思维训练。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儿童思维训练的好处,希望能帮到你。
儿童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儿童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儿童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儿童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经过思维训练,儿童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儿童在学校的表现。
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
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如何进行儿童思维训练儿童的思维训练可以通过游戏、专门的课程来进行,但是也可以通过日常学习和生活来进行思维训练。家长应当关注儿童的每一个细节来引导儿童进行思维训练。
1、全方位观察。
对于任何问题,都要认真考虑它的利和弊。更深一层的思考能使儿童认识到显而易见的答案未必就是最佳答案。
2、找出规律。
教育的基础就是将一点一滴的知识聚沙成塔。把知识分类之后,我们就可以避免反复不断地学习同一内容。
3、养成质疑好习惯。
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推翻定见成规的历史。儿童在许多方面尚未定型,总喜欢质疑以往的做法,为人家长应当鼓励他们养成终身质疑、不满现状的良好习惯。
4、说话准确。
准确的用词不仅能避免误解,而且有助于思维敏捷。
5、倾听他人的意见。
儿童们往往只管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这不利于他们扩展视野。家长们应当培养儿童学会考虑他人的观点,请儿童旁边的人或其他小朋友对同一件事发表意见,是训练儿童倾听的好方法。
6、写日记。
鼓励儿童坚持写日记,因为写作也是一种思维。
7、提前思考。
鼓励儿童对短期、中期、长期的后果进行提前思考,虽然这并不容易。不过,今天对明天可能发生的事情有些准备,还是可能的。
8、学习。
知识不能代替思维,思维也不能代替知识,学习能使人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
9、坚持不懈。
儿童并不能一夜之间就养成逻辑思维的好习惯,应鼓励他们坚持不懈。
篇4
关键词:形体训练体育游戏创新
G807.4
一、形体训练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地位
(一)形体训练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职院校学生走出校园大门,踏入竞争激烈的人才社会,能否得到社会和企业认同,除了应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拥有一个健康健美的形体、良好的姿态、高雅的气质和风度,这也是学生就业择业、获得长远发展所必需具备的条件。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可见外在美从古至今都是评价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形体训练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它也把形体美、动作美、姿态美和精神美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能矫正、修饰和改善学生的不良身体姿态,又能培养学生美的鉴赏力的课程。
(二)形体训练的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
形体训练课程是我院旅游系学生的一门限选课程,现阶段有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和航空服务四类专业的学生进行课程学习(如表1)。这四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大多面向服务行业,对学生的外在体现要求较高,这就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行业面貌。
(三)形体训练课程的基本内容
1.基本姿态练习:人体的基本姿态坐、立、行、蹲。通过训练,改变学生诸多不良体态,展现体态端正而高雅,挺拔有气质,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2.基本素质训练:通过对人体的头、肩、胸、腰、腹、腿等部位的训练,提高人体的支撑能力和协调性。
3.基础芭蕾练习:通过徒手、把杆、形体姿态大量的动作训练,进一步改变身体形态的原始状态,逐步形成正确的站姿、坐姿、走姿,提高形体动作的灵活性。
二、体育游戏运用的现实意义
(一)体育游戏的概念
体育游戏是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方法。体育游戏是从游戏派生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是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相结合、富有浓厚娱乐气息和鲜明教育意义的一种自觉而主动的活动。体育游戏在体育课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趣味性、健身性和竞争性。
(二)体育游戏与形体训练的关系
形体训练课程属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分支,在课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不仅可以提高课程的预计效果,还可以在课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课程丰富多彩。但由于形体训练课程受场地和器材等的限制,课程的开展有一定的时空局限性,体育游戏的合理安排成为打破局限性的突破口,能p少因时空原因而造成的课程单一性和简单化。
1.体育游戏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形体训练不仅培养学生的形体美,更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例如在课程中加入“微笑大眼睛”的游戏(微笑大眼睛:两位学生面对面站立,相互微笑看着对方的眼睛,从对方眼睛中寻找自己的微笑,比比看哪两位学生坚持的时间最长)。这个游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微笑亲和力,又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情,使学生能够用最美的微笑面对生活,做一个微笑的天使。
2.体育游戏是开发学生智力不可缺少的手段。
体育游戏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体力游戏,更多的考验学生的团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在实际的形体训练课程中,学生也表现出对于智力游戏的浓厚兴趣。例如“萝卜蹲”游戏(每位学生为自己取一个萝卜名字,接力被喊到名字的学生即可进行深蹲,反应过慢或反应错误的学生失败)。这个游戏在课程中的运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下肢活动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反应和记忆能力,活跃整个课堂气氛。
3.体育游戏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育游戏的主体是学生,每一个体育游戏的创造都是为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达到睿智健体的效果。体育游戏不是教师的“专利产品”,更多的需要学生来配合、来融入其中。因为只有学生才最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以在课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游戏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4.体育游戏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竞赛胜负类型的游戏活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因求胜心切、展现自我而出现不守纪律规定、作弊、不相互配合、突出个人表现等情况。此时,老师除了制止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表现,培养他们维护集体利益,团结互助,胜不骄败不馁的竞争意识,提高自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德,树立个人道德魅力。
5.体育游戏能够帮助学生消除疲劳
在课程的结束部分,采用放松性的游戏,可以缓解学生的疲劳感或消除因疲劳引起的不愉。例如游戏“人体波浪不间断”(全体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根据音乐节奏,从右手开始做触电式的波浪动作,依次由下肢经腰到上肢,最后到左手波浪接力给左手边的下一位同学)。这是一个负荷较小的游戏,在内容和形式上力求做到轻松、活泼、幽默,使学生可以愉快而轻松地完成一堂课的学习任务。
三、体育游戏的创新运用
形体训练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场地已经决定了它在学生心目中的独特地位。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课程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极高的,所以学生在课程初期的参与度非常好,如果课程内容的古板或是枯燥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失落感。所以课程的趣味性、创新性和实效性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年轻的形体教师,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应该大胆尝试创新,使形体课程更好的发展。
(一)体育游戏创编的创新
传统的体育游戏,例如“老鹰捉小鸡”、“三个字”、“接力比赛”等等,虽然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是个别学生仍然会变现出厌倦或冷漠的情绪,这实际是在对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出挑战。体育游戏的创编是为了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学生参与身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等,但是教师在创编过程中,自己的主观意识占指导地位,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感受,所以体育游戏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打破传统游戏的局限性,就必须要大胆创新。当代大学生属于90后,他们是思维最活跃前卫,追求自由的一代青年。所以他们创造出的体育游戏更具时代性与创新性。例如游戏“十五、二十”,这本是一个智力考验游戏,通过学生的改变,融入健身操内容。(两位学生面对面跳基本热身操,当双手同时运动到身体正前方时,即刻要喊数字,口中喊出的数字与四手相加总和相同即获胜积一分,一套热身操结束后,两位同学总比分相比较,分数较少的学生惩罚10个俯卧撑)。
(二)体育游戏时间安排的创新
在传统的体育课当中,教师会经常在开始部分安排体育游戏作为热身运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转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还可以活动学生的身体,达到热身的效果。但是长期把体育游戏安排在开始部分,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耐药性”,每次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做游戏,如果教师没有安排体育游戏,学生就会抱怨课程枯燥,产生厌学情绪。对体育游戏在课程中做出适当调整,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最喜欢在课程中安排“报数抱团”游戏(全体学生围成一个圈,在音乐的伴奏下舞动身体,教师控制音乐停,在音乐静止时同时报数,学生听到教师的数字后即找到相同数字的伙伴抱成一团,数字不正确的抱团将接受五个下蹲的惩罚)。一次课中我大胆尝试将这个游戏安排在课程的基本部分,虽然不是为了热身,仅仅是调节学生的疲劳情绪,但是收获到意外效果。职业院校学生的形体训练课程是90分钟,而往往学生在课程到达30分钟时已经开始产生疲劳和验血状态,这个时候比开始上课时更需要调节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当观察到学生的情绪变化时,正好下一项课程练习的组织安排是全体学生围成一个圆,在练习之前,随机安排了“报数抱团”游戏,学生的厌学情绪得到缓解,课堂气氛再次活跃,将体育游戏合理安排在基本部分课程中比安排在开始部分得到的效果更好。
(三)体育游戏激励作用的创新
体育游戏本身具有激励作用,激励学生团结拼搏,激励学生吃苦耐劳。尤其是竞赛胜负型的体育游戏,更能激励学生团队协作。将竞赛胜负型的体育游戏安排在一节课的开始部分,游戏竞赛的结果与接下来的基本部分训练内容相联系。例如:在课的开始部分安排游戏,将比赛结果作为接下来课程组织的分组结果,比赛获胜的小组与比赛失利的小组“需别对待”,在练习次数、练习强度、练习方法等方面,获胜的小组安排少一点、小一点、简单一点,失利的小组安排多一点、大一点、复杂一点,这样运用体育游戏的比赛结果来进行分组上课的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游戏的积极性,更多地培养了学生小组的团队精神,有利于班级建设凝聚力。
(四)体育游戏竞赛规则的创新
体育游戏的竞赛规则会随着参与者的年龄、时间、场地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竞赛规则的变化会影响学生的参与态度,从而影响游戏的效果。怎样才能使游戏的竞赛规则发生变化而提高游戏效果?学生的创造力远大于老师,竞赛规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来改变创新。例如平板支撑游戏,传统的游戏规则是计时赛,最终坚持时间最长的学生获胜。经实践修改的游戏规则为小组赛,两位同学一组进行平板支撑接力赛,每一小组必须完成十分钟的平板支撑时间,两位学生只要有一位在支撑即可,中途可以换人,换人次数不限,换人过程中必须在两人同时支撑时进行接力换人,如果犯规或是中途落地即为挑战失败,重新计时开始。游戏规则的变化增加了平板支撑的娱乐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效果。
(五)将课程基本内容转换为体育游戏
在形体训练课程中,大部分的内容适合女生进行练习,所以男生的参与度成为教师的关注点。例如:拉伸练习,男生本身的柔韧性要差与女生,所以在拉伸练习时男生的参与度很低,为了提高男生的积极性,将拉伸练习变为一项游戏――长腿欧巴接力赛(五名学生一组,要求每一组男女混合搭档,脚尖对角尖进行劈叉接力,最后测量出最长的一组获胜)。在进行这个游戏之前安排三到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自由拉伸,经实践证明大部分女生会帮助男生下压韧带,游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团结协作、相互帮助、认真吃苦的精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当然,最终练习项目变成游戏环节,学生从游戏中收获了乐趣,锻炼效果也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形体训练课程中融入体育游戏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创新课程的融入需要,其重要作用日益突显。但是,课程游戏化不是游戏泛用、滥用,而是要求教师在精通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年龄、身体素质、场地等因素,合理而巧妙地将体育游戏运用到课程当中,使游蛴胙盗烦浞秩诤希增强课程的目的性、实效性,提高学生参与课程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体育游戏能给形体训练课程注入新的活力,最终到达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收获快乐与健康。
参考文献:
[1]卓善学,浅谈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中的作用[J],《新课程教师》2013年第五期
[2]陶彩霞,浅谈体育游戏的教学创新[J],《新一代》2014年第七期
篇5
一、探究课教学的意义
什么是语文探究教学?语文探究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确定一定的题目,围绕这一题目搜集资料,学习、分析、综合资料,进行判断,最后得出研究结果,写出探究报告的实践活动。这种探究课和讲读课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有固定教材,学生可以依据已有的教材去学习,学生的思维按教材的逻辑去思考;而前者恰恰相反,没有固定教材,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问题及一些逻辑系统的材料,进行周密的思考,独立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形成自己的结论,并能说明结论所依据的理由。探究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发挥思维能力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虽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理智技能不能和成年人甚至中学生、大学生相比,但是笔者认为在这个信息化、知识型的社会中,这种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应该在小学阶段就加以训练,而且这种训练也具有可行性。语文探究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文探究课的教学目的及训练过程,主要在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投身于有价值的活动,在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分析、综合资料的实践中和练习中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探究的结果,同时也获得了一种能力。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开放的、活跃的,学生通过对资料的不断研究而一步一步获得结果,是学生自身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体现。
2、语文探究课可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中学生独立实践的行为从教师把着手教的“束缚”模式中解放了出来。虽然教师要针对学生探究学习的具体情况,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但都是帮助考虑题目、提供有趣的材料、设备、工具等,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维持其独立的实践活动。
3、语文探究课可以形成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养成细心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探究课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而做事要求进行细致的思维或注意某些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独立探究才能获得成果、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样必将逐步养成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篇6
【关键词】高职课程;教学环节;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12-0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已经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1世纪,我们高职教育也要转变思想,紧跟进化教育论所提到的“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发现、发挥和增强自己的创造潜力。本文通过《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为例,对本门课程教学环节试行改革,达到提高学生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的预期目的。
一、高职院校开设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的必要性
(一)高职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知识碎片化。高职院校中每个专业每个学期都开设不同的课程,而短短一学期的课时根本无法讲授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讲授的内容呈碎片化状态。而系统的演讲与思维训练不仅有助于增强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逻辑推理和哲理思辨能力。在欧美国家,一些知名大学往往把演讲和辩论课程作为全校的必修课,在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政府工作人员通常要进行三个月到半年不等的演讲训练才能上岗工作。
2.知识与能力存在“两张皮”。由于长期习惯于学科型课堂教学和受到传统教师评价导向的影响,而且高职院校的技能训练课程主要还是理论教学的附属,老师们一般比较重视普通教育的模式下的课堂理论教学,学生们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无法将获得的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更谈不上创新。而《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课程就是通过逐步深入和反复强化的论辩和演讲实战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特别是在当下,我们强调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而通过交流、演讲和论辩能力的培养可以使他们更具有逻辑推理、言辞表达、哲理思辨能力。
(二)高职院校《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高职《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课程教材虽然较多,但是一般都是突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较少设计,并且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只能依赖于传统教材,无法突破教材,部分教学内容还是注重理论性。确实也有高职院校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除了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外,也努力做好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作业和单元测验,但在实践教学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没有有效的实践方式,没有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指导等,造成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名存实亡。考核方式也是按照传统的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三七开”的方式,仅用一次卷面考试成绩来反映学生对一本知识的部分掌握情况,结果就是即使通过了考试,也不会真正学到什么东西的现象。
二、课程教学环节改革方式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和考核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感知相关的专业理论,提高了课程的实效性。
(一)教学组织团队建设
高职教学中项目化课程注重理论、实践的一体化,以学生活动为主建立适合学生活动的教学组织方式,改变传统适合学生听讲的方式。《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一是改变以往单一“一对多”即一位老师授课,班级学生听的方式,采取组建教师团队的方式,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结合的教师团队来共同授课;二是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班级学生划分6个学习小组,确保课堂中项目活动的开展和形成学生间稳定的合作关系。
(二)课程内容设计
《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课程充分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将来在实际人际交往、工作过程中需要的各项能力,采取项目化教学方式,将本门课程在内容上分为六个项目,见表一。
具体各个项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见表二。
(三)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课程遵照“以项目做引导,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作指导”的教学模式,每次授课过程中理论讲授只有20分钟,剩下时间交给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推荐组员提出己方观点,由其他小组成员驳斥,通过循环论辩模拟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除此之外,还增加现场真实论辩模拟场景,设计辩题,让各个小组进行完整的论辩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助能力。
(四)改革考核方式
《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是门应用性强的课程,我们改变以往的传统考核方式,采用以“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新型考核方式,即将日常学习的考核(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真正实现“边学边做边考核”的全面、客观、系统的真实体现学生能力的新式考核模式。
日常学习的考核占总评成绩的70%,包括平时的到课率,课堂提问回答,搜集、整理信息,攻防对抗训练等。期末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改变以往期末考试占大头的局面,让学生确实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东西,而不是靠临时抱佛脚侥幸过关。另外,学生参加演讲、辩论等活动,另外增加分数,总分不超过100分。这种考核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个性,也发挥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更促进教学改革逐步向“以素质、能力本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树立素质教育的考核观。
三、结语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每节课都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感悟,是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最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面向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机械制图 直观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41-01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特点是既有一定的理论性也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识读与绘制机械图样的目的;课程的思维方式是“立体―― 平面―立体”的反复抽象思维过程,在复杂的平面与空间的转换过程中有些学起来比较困难。根据以上情况,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谈谈个人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体会。
1 抓好开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奠定学习的基础
《机械制图》对于初入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一个生疏的主题,未知的世界,如何把他们引入这个世界,上好第一堂课是非常关键的,即讲好绪论课。绪论是教学之始的重点。要使学生明确“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方向、掌握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兴趣,从而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顺利地进入课程内容学习的正常轨道。然而,绪论课都是叙述性的内容,如照本宣科,其结果必然讲的枯燥,听的无味儿,学生昏昏欲睡,因此,在讲《机械制图》绪论的时候,我尽可量的利用教室中可见到的(如暖气)或生活中熟悉的,学生喜欢的东西(如汽车)为例,说明生产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明确课程的作用。
2 突出直观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是创新的源泉,是具备识图与制图能力的基础与前提。《机械制图》课程的思维是一个“空间―平面―空间”的反复思维过程,比较抽象,如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学,课堂就会枯燥,没有生气,效果也不好,通过直观教学法,化抽象为具体,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直观教学的方法与手段众多,比如在讲授投影作图的时候,可采用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达到直观的目的。在讲授机件的表达方法、零件图等内容时,可利用实际机件、生产图纸达到直观的目的。但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更能化抽象为具体,比如,在讲解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时,教师可在分析视图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利用橡皮泥切形体模型,然后让学生对照模型画出第三视图,再让学生拿开模型,根据空间思维补画第三视图。让学生亲手做一做,亲眼看一看,充分体验一下机械制图课的情趣、意境,营造“乐学”氛围,这样由“空间―― 平面―― 空间”反复训练,立体模型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学生即感兴趣,又锻炼了抽象思维能力。
3 利用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应该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对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从头到尾要精心设计,别出心裁,令学生感到新奇独特、使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刺激,从而激活学生思维,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学习读视图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根据已知均为长方形线框的两张视图,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出符合视图的空间形体。
4 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能力培养循序渐进
《机械制图》课堂教学应坚持“讲少一点,讲好一点”、精简多练的原则。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训练课,要使学生掌握画图、看图的方法和技能,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只有通过充分的实践才能实现,就是说,课内也要有充分的实践时间,所以,讲课的时间就更少了,要精讲,不易一味强调讲课环节的完整性,而应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进行较充分的实践―― 总结―― 再实践作为教学的基本环节,即采用讲讲、练练、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她在讲授带切口的圆锥体三视图的绘制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利用模型直观分析与板图结合,讲解圆锥被与轴线垂直的平面和被过顶点的平面分别截切,三视图的画法,然后让学生完成,圆锥被以上两种平面同时切割三视图的绘制,两个面综合的情况完成后,再同学生一起分析圆锥被与轴线平行的平面截切视图的画法,再把以上三个面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综合习题,让学生完成。这样由浅入深,讲练结合,每一个让学生解决的问题,他们都觉得在自己的能力范围,是自己够得着的东西,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就在这不断的参与过程中逐步的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形体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实践包括习题训练、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践三部分。习题训练就是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形体表达能力的过程中,紧扣学习内容设计大量习题,让学生通过习题课和作业来完成,消化和巩固基本理论,逐步培养能力。单项技能训练就是一部分内容学习完后的综合训练,例如,在学完机件的表达方法后,进行机件表达的综合训练,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知识的落实。综合实践主要就是指装配体测绘,就是在理论课结束后,可集中安排两周时间,让学生动手拆装、测绘一个简单的装配体,完成一张装配图和几张零件图。通过“拆、装”的过程充分了解部件用途、工作原理、装配关系。通过“测、绘”的训练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规范地表达图样,准确的标注尺寸。这一过程是识图与制图知识的综合运用,是识图与制图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测绘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充分训练,使所学的知识有一个落脚点,给学生以满足感。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为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契合点;创新;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如今,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和互相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将会对中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中学语文教学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我认为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使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是通过“建构意义”而获得。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教师则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主动建构意义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更重要的是培养认知主体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和互动就不可能发生真正的教学。而且学习也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使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在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自己系列的创新研究,即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科学有机的进行融合,具体要怎样融合?我们就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比如合理安排课堂的教学内容;趣味化教学内容,组建以学科为单位的信息小组等。只有这样,我们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才能得以深层意义上的变革,才能充分、合理、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效益和优势,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创新应用,寻找信息技术教育和语文学科教育的契合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以发展人的智力、创造力为主要目标。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它改变了人们关于知识和学习的观念。语文教学要适应新世纪人才素质要求,必须重视创造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与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高效地获取信息,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对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挑战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模式的改革,创新应用。以学生的学习规律为依据,使教材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结合起来,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造了形象直观的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使语文教学变得富有吸引力。以设疑、引探、分析、讨论、综合等形式,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处于主动探究、主动进取的状态,使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融为一体。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设思维训练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大脑高级思维过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应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的独特优势,开设思维训练课。比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一系列思维训练的教学方案,选择媒体的最佳组合,适时适量地把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教给学生,并将其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突破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从而达到优化训练的目的,着重培养学生养成创造性个性,敢于冲破思维习惯的牢笼,学会从不同角度开拓新的思路,懂得发散思维、集中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不同方法,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懂得巧妙组合可创新的道理,教给学生学会用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拓宽创新的领域,或用他山之石以攻玉,或用移花接木出新招。学生一旦掌握了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创新能力和学习效果则事半功倍。
总之,探索面向现代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教学问题,为我国未来教学工作探讨和创造出科学合理、优质高效的新模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开拓性事业,是一项创造未来、保持教学体系生机和活力的事业。语文创造性课堂教学,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使教学信息的容量增大,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更能丰富教学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学思维训练;课程调研
1 《科学思维训练》课程简介
《科学思维训练》课程是高职院校新开设的一门课程,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多模块多角度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面对问题会思考,面对任务有方法,面对工作能做好。为将来能够成为具有优秀的人格素质、职业素质并被企业所赏识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思维常识、逻辑推理训练(思维逻辑、图形逻辑、数字逻辑)、数字应用能力训练(数据获取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训练、管理思维训练(目标管理、计划管理、时间管理、事件管理)、建模思想初步训练。
2 调研统计与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对《科学思维训练》课程的喜好程度与真实感受,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东区15级29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这296名被调查对象分布于三个不同的二级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102名)、软件与信息工程学院(84名)与经济管理学院(110名)。
下面分别从对所学内容的喜好程度、喜爱的“学习方式”、本门课程的真实感受三个方面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喜欢的学习内容
将本门课程的内容分为逻辑推理、图形推理、数独游戏、数字推理、创新思维、管理思维、数据处理七个部分,让学生确定每个部分的喜好程度,设置了三个级别:非常喜欢、一般喜欢、不喜欢。
从调查结果(表1)看,三个学院的学生整体来说,学生更喜欢逻辑推理、图形推理、创新思维这三个部分,喜欢人数比例分别占96%、94%、95%,比较不喜欢数据处理部分,不喜欢人数占了总人数的17%。
而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内容的喜好程度也是不同的,比如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偏向文科,不喜欢有关数学的内容,数独游戏、数字推理与数据处理这三部分不喜欢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6%、14%、20%。
软件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偏理科,除数据处理部分之外,最不喜欢管理思维部分,不喜欢的学生比例为12%。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学生也不是很喜欢管理思维这部分。(数据见表2、表3、表4)
逻辑思维的学习和训练可以提高学生严谨的思维和严密的逻辑分析能力,其中图形推理训练可以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创新思维可以打破人们的常规思考方法,人一旦形成了思维定势,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势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影响对事物的分析、判断以及做事情的方法,创新思维的学习和训练正好可以改变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数独游戏与数字推理内容不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部分,数独游戏虽然很好地把游戏与学习结合了起来,但仍然是与数字、数学相关,那些害怕数学的学生实在没法喜欢起来。
数据处理的学习和训练是要培养学生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这部分内容不受学生的喜欢,可以是其中涉及数学软件的使用,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有必要对其内容进行修改。
2、喜爱的学习方式
本次调查还设计了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问题,让学生在讲授式、讲练式、互动式、学生独自练习式、学生一起讨论式中多项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从结果(表3)来看,学生普遍认为互动式与学生一起讨论式的学习方式比较好,各占47%和39%。
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让老师与同学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相互交流、沟通、探讨,当观点不同时,会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并营造一种和谐氛围。
学习一起讨论式的学习方式,可以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并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制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3、学习的真实感受
在调研中,学生还写下了他们学习本门课程的真实感受。
有的学生写到“从不喜欢到喜欢,最后爱上这门课程。不喜欢是因为刚接触这门课时,感觉很难,并且觉得自己数学没有学好可以学不好这门课;学了一阵子之后,感觉思维训练一下子有意思起来,可以激发大脑,能使自己的大脑灵活起来;学到最后才发现思维训练的有趣与有用。”
还有学生写的感受是“课程不像之前学习的数学那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而更多的是想象、思维,并发现在数学的领域中,想象也是极其丰富的。其中创新思维和管理思维能够应用到专业课中,有创新的策划案才容易被采纳,展会的管理中也会用到管理思维。”
3 结论
《科学思维训练》课程的开设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受学生的喜欢,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的学习,开拓了思维方式,提高了思维的敏捷度,创新了思维方法。以后的《科学思维训练》课程教学中,教师们要区分不同院系的学生,讲解不同的学习内容,而数据处理部分内容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倩.科学思维能力训练[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2]刘清华.科学思维训练[M].中国质检出版社,2013,2.
[3]孙国红.浅谈问题讨论教学法在科学思维训练课程中的运用.《新课程(中旬)》,2012,7:68.
[4]刘清华.浅谈高职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卷宗,2015,10:207.
篇10
近年来,人们对设计类专业开设素描课有很多争论:一种观点是设计类专业必须开设素描课,因为素描是一切绘画和设计的基础;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设计类专业开不开设素描课对设计能力的培养没有直接的影响,因为素描和设计是两种语言,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我认为,在设计类专业教学中过于强调素描的绝对性和忽略素描的作用都是片面的,设计类专业开设素描课是必要的,但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应有所改变,应区别于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
一、对设计类专业素描教学的重新认识
进入 21 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冲击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越来越多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出现,使设计变得更加轻松方便,对设计人员的造型基础要求相对降低,而更强调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很多人就提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不再需要开设素描课。这种观点虽然过于偏激,但对目前传统的素描教学体系提出的质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传统的素描教学,以全因素素描为主,强调造型能力和技法,更适合于绘画类专业。而设计类专业开设素描课,目的不是为了绘画,而是为了培养设计创意能力而进行的形象思维系统实践训练,掌握从设计思想向产品转化的手段。当然,设计类专业既不是纯绘画专业,同样也不是工程技术专业。设计的基本元素是图形,以图形来表达设计理念,设计需要一定的造型基础。设计师对素描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其设计作品的质量。
传统的全因素素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今设计类专业教学的要求。素描教学要以设计意识为核心,尽量缩短素描与设计专业课的距离并逐渐与其接轨,以全新的思维方式研究、理解、认识事物并赋予联想,以适应现代设计的要求和发展。在强调造型原理和应用方面,设计素描显然更适应现代设计的需要。
二、对设计素描教学的新认识
设计素描又称“结构素描”,这种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它除了画出看得见的外观物象,还画出了看不见的内在连贯的结构以及看不见的外部轮廓,在表现手段上与明暗素描训练有较大的区别,而对形体、透视、比例等要求则与明暗素描十分接近。
设计素描是设计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的基础。设计素描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准确的描绘能力、结构分析能力和塑造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眼 (观察) 、脑(理解)、手(表现)的协调能力,通过素描培养认识自然和设计能力,逐步掌握准确表达自己设计意图的方法,进而能对自己的设计构想、设计意象进行直观的形象表达。
在设计素描中,“线”是形体塑造和表现的重要手段,线条表现力的强弱,对表现技巧有很大影响。因此,设计素描一直把线条表现能力的学习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强调线条形成原理、线与面的辩证关系;线条的主次、强弱、轻重、虚实、直曲、刚柔等变化,对于丰富其表现能力、增强画面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计素描结构造型的训练方法
设计素描训练中结构造型的练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逻辑性结构造型练习:我们所熟知的几何形体,是经过科学分析从万物繁杂的形体结构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最简约和最具有代表性的普遍规律的结构形式。任何个体的物象,不过是这基本结构规律个别秩序的重新排列组合,它们在构造上都存在着几何式的结构因素。虽然我们描绘的物象在结构上可能是抽象的、内在的或隐伏的,但只要我们以造型的结构观念去观察、研究它,在对客观物象观察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联想、推理、判断和科学知识的求证进行结构造型的研究,突破视觉局限,看透物体的全部,就能够发现其复杂形态中几何式结构特征,从而把握住它的造型上的结构要点,并通过个性鲜明的艺术语言把物象还原到关键的结构形态之中。逻辑性结构造型,即是对客观物象观察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联想、推理、判断、和科学知识的求证进行结构造型的方法。
以正四棱锥体为例,步骤如下:画出正方锥体底面透视形,以对角线求出中心点;画出中心点的垂直轴线,依据比例关系,在垂直线上确定顶点高度;画出顶点与底面四角的连线;调整线的轻重、粗细、虚实,加重形体体积、结构的表现。
这种造型方法,理性分析成分较多,利于培养严密的设计逻辑思维能力。
2基本形体切挖的结构造型练习:基本形体切挖的结构造型,是根据切挖得要求,以形象思维的形体空间想象为基础,运用逻辑性结构造型方法完成。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切形体都可以通过相对应的基本形体切挖去实现和表现,如通过长方体的切挖得出楼梯的基本形状等。基本形体切挖结构造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训练课题,通过整体的观察、分析、综合、判断,可以深化对形体结构的认识,提高对形体的空间想象力和概括的表现能力。
3穿透性结构造型练习:穿透性结构造型是将物体试想为玻璃一样的透明体,既能看到物体的外形特征,也能看到物体的内部结构;既能看到前面的物体,也能看到后面被遮挡的物体。突破视觉局限,看透物体的全部存在并将其表现于画面的造型。
这些训练方法,感性和理性并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强调事物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更符合设计专业的需要。
另外,可以通过加强默写和速写训练,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快速表现能力。传统的素描教学,一般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写生能力,对快速捕捉形体和默写能力却不够重视,而设计专业恰恰需要这种快速表现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平时进行大量的速写和默写训练。设计素描的训练课程着力于快速而准确地把握形象整体效果的表达,作业以短期写生和速写为主,写生中更多地强调运用形体结构的基本规律、透视基础知识对物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写生。通过对物体作短时间的观察后进行多角度的默写,如仰视多角度、俯视多角度的等,可以拓宽造型观念和塑造领域,提高概括能力和培养敏锐的空间想象力。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思维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