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8: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篇1

关键词: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现阶段,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着患者对于医院的选择。经临床实践证明,临床不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管理,提高质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护理水平,强化护患沟通对降低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在2011年2月~2013年4月发生的50例内科护理缺陷中护理人员的24h之内事件记录详情,进行详细调查,寻找出相应的原因。

1.2方法 整个过程采用RCA法。例如,人资系统、环境设备管理系统以及沟通系统等,并查出这些系统和原因之间的关系;最后,制定和执行防护措施。

2 结果

通过对医院的50例内科临床护理缺陷问题的分析和探究,发现这此问题大致可以分为系统原因和非系统原因,其中前者38例,后者12例.分别占比76.0%和24.0%,见表 1。

3 讨论

RCA又称根本原因分析法,它是一种回溯性失误分析方法。它可以寻根究底,最终找出问题的本质并加以解决[2]。结合本次试验,它的大致流程是确定和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制定防御措施以及施行防御措施。有资料记载,这种方法最早应用在医疗界是在1997年的美国,当时主要是为了调查医院严重不良事件,降低和避免医疗错误的危机。

在本次的内科临床护理缺陷案例中,系统原因的案例有38例,占比高达76%,因此可以发现系统原因在这一系列不安全因素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它是根本原因。同时,因为任何的一次护理缺陷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最终的发生却是因为一个或者某几个因素的发生引起,其中有的就是因为个人原因。

另外,在此次的实验中还发现,有17例就是因为教育培训因素导致的,其占据整个系统原因的34%。教育培训是员工的一个互动体验、提升的过程,它在临床护理中发挥着根本作用。在现阶段,大多医疗单位的安全意识观念不强,对于员工的工作流程和相应培训都不重视。

沟通因素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输液、特殊检查等的时候,因为沟通不当而引起的问题。例如,在本次的案例中就有一例,是因为护理人员认为老年人文化素养低,影响沟通造成的。另外,有的时候是因为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问题,例如口头医嘱执行错误等,这此都涉及到医疗人员的专业术语和医疗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对医疗人员自身素质和医学素质的提升。

还有,关于工作任务因素,组织管理因素以及环境设备因素这三大方面的问题,就需要同上述两种方法的处理一样,先结合案例,寻找原因,进而解决最本质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防护措施的制定的时候,我们必须结合以下四个流程:①改善护理工作的流程。对护理工作流程实行标准化,尤其是要完善和强化一线环节的流程。②营造安全的护理文化。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③进行多方位的教育培训。尤其是护理部要进行护士岗前培训、定期考核、同事之间经验交流等,有条件的医院要定期实施外派学习,或者进行药物专家讲座等。④强化护患沟通,强化工作人员沟通,强化服务意识。综上所述,临床不断提高医疗人员自身素质和医学水平及护理水平,加强护患沟通,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对降低安全隐患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接收患者的时候,一定要有良好的态度,并认真填写各种资料。同时依照术前医嘱检查患者的情况,避免患者出现恐惧心理。耐心解释患者的疑虑,在准备工作就绪之后,有紧张心理的患者,可以做深呼吸进行安抚,增加患者的安全感。第三,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护士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强化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度,帮助患者顺利康复。另一方面,利用护理防护可以增强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依赖和信任,实现对患者的心理防护,以提升患者康复信心,还能够改善护患关系,实现护士自身价值。

重视安全管理管理不严或失控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执业行为,提高安全意识。护士长通过院、科岗前培训,对护士进行素质教育及职业道德意识培训,定期组织学习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应急预案、医院护理管理规范文件书写,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临床应急处理能力;护士长同时要加强人员配置,充分保证护士的休息,最大限度地杜绝安全隐患[3]。护士长加强"三基"培训,提高护士的专科技能水平,科室有针对性地对低年资护士及技术水平差的护士制定"一帮一"的操作月培训和临床指导工作,护士长亲自督导考核过关;同时利用科室业务学习及疑难病例讨论等时间组织进行理论学习交流,强化专科理论知识,并通过护理会诊、整体护理查房形式提高护士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护理安全。

加强健康教育重视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在实施健康教育中应以监护人教育为主,提高监护人的安全知识。对认知障碍的患者应重视与其家属的沟通,交代24 h陪护随同的重要性,告知不能随意外出,外出前须经医护人员同意并书写请假条,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减少不遵医行为的发生,杜绝发生护理安全事件。

正确面对、处理护患冲突,由于内科疾病特点,家属处于焦虑状态,突发事件易导致家属有过激行为,故护理人员平时工作时多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关心、爱护、鼓励患者及家属,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主动安抚家属,讲究语言的艺术和效果,体现关爱,构建新型的护患关系。

正确的评估及记录病情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病情的进展进行准确、真实、连续、完整的记录。内科应当尽快地成立质控小组,以便于对护理笔记进行随时的检查,及时整改和讨论检查中所发现的错误及问题,对 RCA法加以认真的执行,对书写护理笔记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内科日常的护理工作当中,护理人员应当结合患者自身的条件如性别、年龄等对潜在的诸多护理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及全而的评价,将各项临床护理工作和患者生命指征监测加强,适时的对预见性措施加以采取。

4结论

为确保住院期间患者的护理安全,护理人员应当切实的立足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情况,定期组织学习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应急预案、医院护理管理规范文件书写,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重视各个环节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杜绝安全隐患。提倡人文关怀,做到体贴入微、精心护理。提升患者康复信心。以保证、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勇.试论新形势下医院医疗安全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03(03).

篇2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作者单位:136000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工作中如何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意识,确保患者安全,防范医疗纠纷,是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重点。神经内科病房主要是收治脑中风患者,病情重、住院时间长、预后差、致残率高,护理中不安全的隐患时常可能发生。认真查找并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护理安全,是做好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重要职责。现将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

1.1 意外受伤

1.1.1 跌倒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年老体弱,运动障碍发生率高,如瘫痪、步态不稳、起立与迈步艰难等,常突发抽搐与晕厥。由于上述原因,如遇地面滑、坐凳不稳、防护措施不到位等情况,易发生跌倒。

1.1.2 坠床 躁动患者予以床栏防护、肢体约束方法不正确,或陪护人员对此重要性认识不足,擅自取下床栏、约束带;高龄老年人对病床高度不适应而致坠床。

1.1.3 舌咬伤 抽搐间歇期患者疏于带牙套、置牙垫防护,如突发抽搐易致舌咬伤。

1.1.4 烫伤 感觉障碍患者使用热水袋,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

1.2 走失 老年痴呆患者,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看护,稍有疏忽容易走失。

1.3 窒息 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如进食呛咳严重可引起食物误吸。鼻饲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未充分证实胃管在胃内、鼻饲速度过快、床头未摇高等,引起食物返流误吸。

1.4 护理工作自身因素[1] ①个别护士在上班时对患者关心不够, 基础护理做得不够到位。②一些年轻护士临床护理经验相对不足,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可能难以作出准确判断,从而未能及时报告医生紧急处理,存在着影响最佳抢救时机的隐患。③患者病情普遍较重,且不稳定,单独值班时护理人员少,容易出现抢救不及时的安全隐患。④住院患者大多为老年人,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因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末梢循环欠佳,住院时间长,血管难穿刺。易造成静脉炎、液体渗出等,重者有局部坏死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隐患。

1.5 仪器设备因素 护理设备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工具,如果设备缺乏、性能不好、不配套或对新引进设备不了解,特别是急救物品器材不到位或出现故障,都会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治疗,造成安全隐患。

1.6 患者及家属的因素 ①由于健康教育措施有时不能完全到位,使得有的患者家属对患者病情了解较少,对患者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不太了解。由于配合不够,可能引发护理隐患。②由于治疗脑血管意外的药物绝大部分费用较高,住院时间又长,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无法长时间承受高额费用,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医生所开医嘱与患者使用药物脱节,引发护理安全隐患。

2 防范对策

2.1 抓好安全教育 确保护理安全,要将岗位职责、安全教育与规章制度相结合,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各项护理职责。提高防范纠纷的能力,学会在工作中既要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强化护理安全与法制知识教育,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及技术水平 工作中严格“三查十对”,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性,提高整体素质。①要有计划地组织护士学习业务知识,反复训练专业技能,做到技术精湛。对年轻护士不仅要抓好基础知识培训,同时要抓好专科技能培训,以提高年轻护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②应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引进设备的使用知识,尽快掌握其操作性能。③掌握老年患者穿刺的特点[2]。认真观察患者血管条件,严格判定静脉炎和血管损伤征象。在静脉输液时,应加强巡视观察,防止发生输液并发症。

2.3 严格检查清点制度 做到每日检查、清点急救仪器、急救物品、急救药品,保证急救物品、药品、器材的完备状态。

2.4 加强健康教育及沟通交流,消除纠纷隐患 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护士要积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以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向其说明诊疗计划及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意外。患者病情重、病程长,患者或家属可能出现一些过激的语言和行为,护士与其沟通时要注意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体谅,以实际行动来感动患者,以提高其对护士的理解与信任,杜绝护理纠纷。

3 讨论

护理安全[3]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必须抓好全员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士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随着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质量控制,加强护患沟通。神经内科的护士必须重视并随时评估本科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严格护理操作规程,掌握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潘绍山,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管理学.北京: 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49.

篇3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点和护理管理安全措施。方法:采用调查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住院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点和管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患者入院后很短时间就可配合治疗与护理,冲动、伤人、毁物行为明显减少。结论:因此,根据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点,按照严格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管理,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可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具有特征性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病程迁延,缓慢进展,有发展力衰退的可能。本病的患病率是精神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多在青壮年起病,最常见于15~35岁。发病年龄与临床类型有关,偏执型发病年龄较晚,紧张型次之,青春型及单纯型最小。起病以亚急性与慢性居多。病程多呈持续进展,可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甚至精神衰退,若能早期发现,早期给予充分合理的治疗,多数病人可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故预后尚可乐观。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调查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计68例,病历均符合CCMD-3关于上述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男性52例,女性16例,年龄19~30岁;文化程度:初中26例,高中37例,大专15例。

1.2 研究方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归类,分析特点,探讨护理管理措施。

2 结果

通过有针对性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管理措施,全部68例患者入院后过一段时间就能够与护理人员相互配合,特别是冲动、伤人、毁物行为明显减少。

3 讨论

3.1 病因和发病机制: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迄今未明。经过近百年的研究,发现多种因素与本病有关。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病前约1/3~2/3的有分裂性人格,如孤僻、内倾、怕羞、过分敏感、思维缺乏逻辑性、好幻想、缺乏知己,对人际关系采取不介入态度,常有白日梦。瘦长型多属分裂人格。

3.2 护理措施

3.2.1 一般护理

(1)个人卫生。此类病人自理能力下降,应做好晨晚间护理,督促病人按时起床、洗漱。为病人理发、洗澡、更衣,并使其保持清洁整齐。对反应性木僵病人,要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防止发生并发症。

(2)饮食护理。对病人一般采取集体进食,以便观察病人的症状及进食情况,特殊情况应区别对待。对兴奋躁动、拒食、暴食、木僵病人应重点照顾。必要时给予鼻饲或输液。

(3)睡眠护理。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睡眠情况,尽量给有睡眠障碍的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如病室空气要清新,温度、光线要适宜,病室要安静,合理安排睡眠时间,使患者养成按时睡眠的习惯。

(4)服药的护理。此类病人往往意识不到精神失常,即使意识到不正常也觉得没有服精神药物的必要,往往藏药。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到“看服药到胃”,服药后检查病人的1:3腔、手指缝和衣兜,严防病人藏药,同时注意观察病人有无服药反应。

3.2.2 症状护理

(1)兴奋。护理人员要态度冷静,减少一切激惹因素,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

(2)焦虑。可组织病人参加一些病房里的文娱活动,转移其注意力,并给予心理上支持。

(3)抑郁。护理人员应多与病人谈心,关心体贴病人,耐心听病人诉说,鼓励病人参加适当的文体活动,如听一些轻松而欢快的音乐,打乒乓球、下棋等,转移病人的痛苦体验,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与兴趣。另外,必须提高警惕,严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4)木僵。木僵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应加强生活护理、喂水、喂饭、翻身等。木僵病人缺乏自卫能力,应有专人照看,以免其他病人伤及患者。木僵的人有突然冲动的可能,护理人员应改善服务态度,并加强对冲动的防范。

3.2.3 心理护理

(1)护理人员要有深切的同情心,耐心地倾听病人的叙述,与患者交谈时应语调亲切,语意明确,使病人产生信任感。

(2)心理支持,使病人建立自信,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等,有的放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方式,谈如何正确对待精神刺激,鼓励病人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面对现实,正视自己,正确对待挫折和逆境中的各种问题,化痛苦为力量,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3)鼓励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把注意力从自身引向他人,做到生活规律化,张弛交替,劳逸结合,使生活内容更充实、丰富和多样化。

(4)环境和社会支持改变精神创伤的环境,单位和家庭中的成员可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放松病人精神紧张的程度,培养病人自信、顽强、自尊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赵丽萍,付丽松. 精神科护理查房制度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J]. 中国伤残医学,2011.04:30-31

[2] 郭英利,陈润爱,于燕. 浅谈康复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运用[J]. 基层医学论坛,2011.10:102-103.

篇4

【关键词】急诊护理;安全隐患;对策;护理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219-01

急诊护理的对象往往是危重病人,其病情多样且复杂,病情发展迅速且急诊科人员流动性很大,因而急诊护理具有快速性、突发性、艰巨性和不可预测性等特点,因而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因而护理人员应明确急诊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去消除上述隐患,以便能够提升我院急诊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得到优异的护理,减少住院时间。我院急诊科针对工作的安全隐患采取了针对性措施,显著提升我院急诊护理质量,现简要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于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间收治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的安全隐患,并针对上述安全隐患实施相应的解决方案,将上述患者视为对照组。选取我院急诊科与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患者300例视为观察组,经统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安全隐患:据分析我院急诊科的安全隐患来自于病人和护理人员两方面。急诊病人大多病情严重且病情发展迅速,但患者及其家属往往对现代医学技术期待过高,缺乏对患者病情的全面认识,一旦患者病情得不到及时的缓解或者恶化,家属往往变得十分激动乃至暴躁,从而归咎于护理人员,而产生医患纠纷。

由于护理人员年轻化,急诊护理任务繁重等原因,护理人员本身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首先,部分护理人员技术不过关,未能采取正确的护理方法而延误了患者的治疗。急诊病人种类繁多且病情复杂,这就急诊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部分护理人员由于工作时间比较短,护理技能尚不娴熟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次,部分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很多护理人员仅注重抢救及护理措施是否到位而忽略了临床护理记录的填写,而这些护理记录往往是日后处理护理纠纷的重要证据,从而为日后埋下了隐患。一旦护理记录填写不详细或者不准确,即使当时操作正确无误,日后在法庭上也经不起推敲,从而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此外,护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也留下了一些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操作中未真正做到无菌操作,护理人员交接班不严谨细致等都容易导致医患纠纷。最后,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巨大而导致护患沟通不充分。急诊科是医院意外多发的科室,这就无形中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同时急诊科工作任务繁重,护理人员有时没有时间详细解答患者及家属的各类疑惑,从而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有成见。

1.3 对策:开展各类培训,提升急诊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首先采取“老带新,熟带生”等措施,提升年轻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其次邀请本科室及其它科室技术骨干对我科室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充实急诊护理人员的知识面,促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面对各类突况。最后,与兄弟医院的急诊科室进行沟通交流,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更好的提升我院急诊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提升急诊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职业自豪感。向科室所有护理人员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同时重点强调临床护理记录认真准确记录的重要性,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重视起来,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记录。此外,向急诊护理人员讲述其护理工作的意义和社会价值,提升其职业自豪感,促使其以良好的状态投身于日常护理工作。

健全管理机制,落实奖惩制度。对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定期以午餐会等形式通报监督结果。对于严格执行护理制度的护理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操作不按护理规范的护理人员进行批评和处罚。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强化护理人员按章办事的理念,减少其在护理过程中的失误及错误,提升护理质量。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论

通过对过往病历的分析,我们明确了我院急诊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隐患开展各类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提升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及职业自豪感,并通过健全管理机制来促使护理人员严格按章进行操作,提升了急诊护理质量,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减少了医疗纠纷,这种解决问题的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孟庆义.急诊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

[2]岑慧珍.基层医院急诊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分析与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1,05:140.

[3]付丽芬.急诊护理中存在的暴力风险、原因及预防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3,26:93.

篇5

1.1对象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118例临床住院患者,其年龄19~41岁,平均(28.6±13.1)岁,所选取患者中包含有产科98例,妇科疾病患者20例。

1.2方法

⑴强化安全管理及护士法律意识。法律作为人的基本行为规范与准则。护理人员需以主动而又积极的姿态,运用法律手段对医院正当权益及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广泛组织全员护理人员参加医疗行政法规专题讲座,接受“四五”普法教育,通过学法制度的构建,促使全员护理人员均可知法并自觉守法,对自身护理行为自觉性规范,强化自身的依法行医观念。医院可依据自身实况及需要,定制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及管理制度,组建院单位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于所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作出分析,且尽快制定有效应对措施提升护士安全防范意识。⑵强化岗位职责及素质教育。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所表述的就是行业当中的规章制度。医疗领域当中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质乃是规范医护工作人员的基本行为准则,更是保证护理安全、医疗安全甚至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所以护理人员需对相关制度内容认真学习与领会,对医院各项制度自觉遵守且严格执行[3]。⑶培养严谨工作作风,强化敬业精神。对护理人员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使其明白应本着患者生命高于一切且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开展护理工作,并对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以此为医护质量及安全提供保障。此外,在护理技术及质量方面,护理部需常抓不懈,从基础至终末、从薄弱环节到关键部门、从新技术运用到新设备引进及从基本功训练到人才重点培养,均不放松,均需要具有完备、详实的质量管理机制作为支撑。把质量检查最终的考核结果当作晋升、评优的重点指标,强化质量控制,着眼环节,立足目标,层层把关,逐级考核、把整个医疗安全当作治疗考核的重头戏及关键内容,且将其划归为科室质量考评重点指标,当差错源于个人时,不仅要在经济方面给予处罚,还要计入档案,严重者在全面曝光,以作警醒,这样便可对护理人员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进行培养。⑷增强超前服务意识,转变传统服务观念。为了更好的对市场经济服务各项需要相适应,护理人员除了要始终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之外,还要善于转变服务观念,更新服务宗旨。所开展的护理服务工作要具有主动性与超前性,要善于且干预、积极并主动发现、总结护理实践中所存问题,找寻切合实际且有效的解决对策。比如当较常出现的住院患者费用问题,此乃造成护患纠纷的重要诱因。对此,当患者入院时,主管护士需将住院环境及入院须知介绍于患者,还需以积极主动姿态将“一日清单”先行介绍于患者,另外还有患者的治疗过程及需进行哪些检查等。诸如说明解释等具有超前性的服务性工作,能够实现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诚信度方面的增加,避免出现误解或疑虑状况,有效避免护患纠纷。⑸尊重患者权利。尊重患者权利乃是护理人员所需始终秉持且严格遵循的重点职业道德,在妇产科护理当中,护士行事少有不慎,则会侵犯患者隐私与权利,进而引发纠纷。至此,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知情权给予尊重,另外,还有隐私权及同意权。

1.3资料处理

采用SPSS20.0处理所获数据。

2结果

2.1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⑴护理人员观念转变慢,法律意识淡薄。应急措施及危机意识缺乏,在护理实践中,往往忽视护理过程中的潜在隐患及危机因素,忽视对患者权益的尊重及心理需求,较常引起护患纠纷与冲突。⑵操作规程及执行护理制度不规范。在诊疗护理时,许多护士未按照要求执行查对制度,不严格执行医嘱,且多存不严谨情况,不严于职守,违反护理操作常规,药品管理混乱,观察病情时,不细致且不周到,未能及时发现病情改变,从而造成抢救时机的延误,拒绝收治危重患者等,而造成护理纠纷及差错事故。⑶医院领导层及护理职能部门在监督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不利。医院领导层所开展的检查工作,多形式化,而执行部门在监管上较为不利且存在疲软状况,以应付姿态应对主观部门的各项指示与要求,此乃造成护理事故、差错的重要诱因。⑷专业技术素质与影响。诸多护理纠纷与差错事故的发生,以护理技术方面的分歧居多,也就是护理治疗技术失误。至此,提升护士技术素质及业务水平,可有效规避护理差错事故,继而实现护理纠纷的大幅减少。⑸医院领导层及护理职能部门过度干预科室管理。因人情关系及本科室专业人员的频繁调动等,均会导致本科室专业人员结构发生突然性改变,造成环境不熟悉及业务不熟练状况。

2.2护理安全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对比

经统计可知,对妇产科安全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3方面,分别为患者、护理人员及护理管理,通过实施合理化、全面的护理安全干预后,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相比于实施前,得到显著改善与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讨论

在医院当中,妇产科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科室,此科室的护理工作,不仅危险性高而且强度大,护理人员具有比较大的工作压力,所以具有较多的护理安全隐患,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本次研究当中,通过对妇产科护理当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开展细致化分析,最终结果发现,患者自身、护理人员及护理管理3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对于护理安全会产生实质性影响[4,5]。本次研究当中还针对当前妇产科护理当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切依据实际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经比较分析可知,通过实施合理化、全面的护理安全干预后,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相比于实施前,得到显著改善与提升。由此可知,护理安全对于患者住院安全及治疗效果会产生直接性影响,与此同时,护理质量对于医院医院整体服务水平而言,乃是其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所以应足够重视护理安全问题。

综上所述,护理乃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学科,特别是妇产科,往往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不得马虎。护理人员需不断规范自身的护理行为,强化职业素养与责任心,对患者各种合理要求最大程度给予满足,凭借自身优质服务及诚信,赢得患者好评与良好形象。总而言之,妇产科护理临床实践中树立创新型安全意识,可实现医疗护理差错发生概率的最大程度降低,提升治护效果与水平。

作者:孙晶晶 单位:嵩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参考文献]

[1]岳春蓉.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生物技术世界,2014,7(12):141-141.

[2]王淑秋,于利利,张洪艳.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4):118-118.

[3]梁英,孙芳霞,周春兰.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细节管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335-2336.

篇6

[关键词] 护理安全隐患;管理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b)-099-02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由于护士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而护理安全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过程中,因此相对发生差错的几率就多。如何防范护理安全隐患,保证临床护理安全,成为每一位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我院护理部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确保了护理质量和护士执业的安全,现具体介绍如下:

1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 患者因素

一方面,患者或家属对医院的期望值较高,导致很多时候患者的就医动机和行为及与医护人员的合作等对患者本身安全有重要影响[2]。另一方面,患者自身疾病的严重性、复杂性及多变性,以及儿童、老人、昏迷患者等容易发生意外的高危人群更易产生护理安全隐患。

1.2 护士因素

1.2.1 护士自身素质 护士对职业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责任心不强,态度不严谨,做事凭印象,思想上存在侥幸心理,带教同学时未做到放手不放眼。例如:做了皮试未及时判断皮试结果,巡视时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患者输液渗漏;出了差错怕承担后果隐瞒不报等。

1.2.2 护士技术水平 我院目前临床上低年资护士比例增多,年轻护士专科理论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抢救危重患者时应急能力差,对呼吸机、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等,都可能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与发展,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服务内容越来越多,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从而影响护理安全[3]。

1.2.3 护士沟通能力 临床督查或检查中发现,部分护士在与患者的沟通中,不能做到以人为本,在为患者操作时,不能主动与患者沟通。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导致临床上患者的依从性减少,也会影响护理安全。如在进行治疗操作时,未能告知其目的及注意事项;又如医嘱开出药物自备,但是医生查房时发现患者漏服,究其原因是患者家属更换较频而无交接,而护士又未指导督促,导致漏服。

1.3 护理管理因素

1.3.1 工作制度贯彻不力 核心制度执行不严格是临床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的首要因素。在日常督查中笔者发现部分护士对医院的工作制度以及专科护理操作规程不熟悉,不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甚至随意简化操作程序等,这种虽有制度却不落实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隐患。

1.3.2 护理人员配置 我院因为加床多、业务量大,临床一些护士缺编的矛盾尤为突出,很多临床一线的护士工作任务繁重,甚至超负荷劳动,造成护士身心疲惫,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巡视不及时,服务不到位,相应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护理安全难以保证[4]。

1.3.3 护理管理不到位 质量管理体系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相关隐患包括管理制度不完善,业务培训不到位,质量监控不力,对患者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缺乏相应的护理安全防范预案等[5]。另外,作为临床一线护理安全管理的护士长,花很大的精力进行琐碎的行政事务管理,管理重心的偏移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职能,包括对安全的管理[6]。

2 管理措施

2.1 强化护理安全教育

通过安全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安全,安全教育坚持常抓不懈。如新到岗护士上的第一节课就是护理安全教育,从国内历年来发生的大的护理差错事故到院内出现的差错事故,从血与泪的教训中深刻提醒每一位即将踏入临床的护士护理安全的重要性。护理部每月召开安全会议,对近期各科室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而临床上以科室为单位对护理差错进行实例讨论,要求人人知晓,引以为鉴,要求每个护士牢记四个“不可”,即: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不可忽视查对;不可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不可放手对护生无监督地独自操作。

2.2 提高护士的各种素质及能力

我院护理部在对护士职业道德教育中,要求一切工作都体现“以人为本”、“患者安全第一”、“依法施护的观念”。由于护理工作很多情况下是独立完成的,要求每个护士具备“慎独”精神。认真落实规范化培训方案,对低年资护士加强“三基”训练考核,高年资护士加强专科技术的学习,通过选送护理骨干外出进修或短期培训,加强专科护理的培训工作。鼓励大家通过各种途径参加继续教育,以拓宽知识面,提高专业理论素质,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2.3 强化护患共担风险意识

护士在进行任何护理操作,尤其是侵入性操作前履行护理告知义务,详细讲解其目的、配合的注意事项、作用及副作用等,必要时履行患者或家属签字。如我院神经内科针对患者起床时易出现跌倒现象,科室自行设计防跌倒的安全告知书,入院时详细告知家属并要求签字认可。

2.4 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

为强化护患沟通意识,护理部将护患沟通纳入护理常规内容和质控范围,要求从患者入院时就进行宣教,并在日常的护理操作中注重沟通和宣教,如护士在给患者执行护理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操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等,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建立护患之间良好、互信的关系。

2.5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护理部一方面通过核算每年的业务工作量,向院领导争取增加护理编制,另一方面要求各临床一线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排班,如针对神经外科患者的不确定性,护理部与神经外科护士长一起对排班模式进行了尝试性改革:根据不同时间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低年资、高年资护士合理搭配,中午班、夜班增加人员,医疗高峰时实行弹性排班制,当天的突发事件发生或为重患者的抢救实行动态排班,缓解护士超负荷工作的同时也受到了患者的欢迎。

2.6 严格规章制度管理

护理部进一步完善了各种护理规章制度、护理人员各班岗位职责、护理流程、操作规程,制订预防各类管道脱落、防跌倒、压疮等护理安全防范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腕带及手术部位标识制度、应急预案流程等。2010年初针对节假日值班人员少的薄弱环节,制订《节假日护理安全管理规定》。上述各项规章制度均下发到各护理单元,由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要求人人掌握,人人遵守。

2.7 强化安全管理

医院成立以分管护理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安全委员会,护理部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应用临床护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监控管理,每月不定期组织全院性的护理安全大检查,重点加强对高危环节、高危人群、高危时段、高危部门的监控和管理,并要求临床科室对存在的护理隐患进行自查自纠;护理部在每月护士长例会上将全院各科室上报的差错及督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类汇总,护理部与护士长共同分析,在事件发生的各个环节中去寻找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制订预防措施。严格落实护理缺陷报告制度:护理部鼓励尽早上报护理差错及纠纷,虽然人犯错误的天性不可避免,但人们可以通过报告差错和未遂过失来促进患者的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7]。

3 体会

近年来,由于我院护理管理者重视了护理安全隐患的排查,加强了护理安全管理,我院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心及防范护理安全隐患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工作中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积极参与讨论,寻找对策,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操作前、中、后认真做好了各项告知工作,主动与患者沟通,患者满意度持续上升,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切实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栾君.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1):2740-2741.

[3]侯凤枝,王伟.临床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9):2463-2464.

[4]方亚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对策[J].亚太传统医药,2009,5(6):172-173.

[5]陈莉萍,陈明秀.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现代护理,2007,13(4):383-384.

[6]张玉芬.护理缺陷与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344-345.

篇7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效果

伴随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对医院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管理水平的衡量指标中护理安全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护理隐患是指在法律、法规允许之外,整个护理过程中产生任何对患者机体及心理造成伤害的事件或行为,对患者身心甚至生命造成严重的影响[1],同时也对医院的社会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医院中急诊科作为一个重要科室,所接收的患者一般为急重症患者,其有病情复杂,同时护理任务重,因此,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护理纠纷发生率也较高。因此,探讨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对护理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比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46例,其中予以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的73例患者设为试验组,时间为2015年8月—2016年8月,男43例,女30例,年龄最高者为58岁,年龄最小者为20岁,平均年龄(36.8±4.5)岁;而予以常规护理的7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时间为2013年5月—2014年5月,男45例,女28例,年龄最高者为59岁,年龄最小者为22岁,平均年龄(36.6±4.8)岁,2组患者或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2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强。1.2方法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而试验组患者则在护理干预中予以安全隐患防范措施,首先对急诊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查找,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具体如下:①强化安全教育,提升法律意识。在护理继续教育中纳入护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同时加强考核,提升其法律意识,使其在护理过程中也用法律对自己的护理行为进行规范。通过风险意识的加强,尽量避免护理差错的产生,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2]。护理人员应学会用法律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对集体会议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加强学习医院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等,使护理人员建立质量与安全并重的护理观念,对急救护理进行依法有效实施。②强化业务培训,提升专业知识。急诊科患者一般均呈现危急的病情,救治需要有效和快速,因此要求护理人员业务能力要较强,给予对医生有效配合,对患者实施抢救处理。要定期组织急诊科护理人员急救知识培训,促进其急救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同时要严格考核,并与年终绩效考核相挂钩,留档记录。注重对急救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培训急救设备的应用,急诊科医务人员均要对常用急救技术进行有效掌握,比如紧急气管插管术、应用呼吸囊、心肺复苏术等[3]。③强化护理管理,落实责任制度。要做好抢救室基本安全管理,准备好急救所需的设备、物品和药品,并要详细检查,做好交接班工作,保证抢救仪器100%完好率,准备充足。接诊患者后,立即启动救治程序,建立健全科室护理抢救计划,训练护理人员要沉着冷静,禁止面对患者时产生慌乱、大声说话等行为。同时要注重语言表达艺术,在患者进行抢救过程中,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对患者生命健康权、隐私权和知情权充分尊重。护理文书书写切实完善,保证及时、准确,防止护理纠纷产生。④强化护患沟通,贯彻人文关怀理念。对护理沟通技巧进行落实,护患沟通要加强,对用语艺术要注意,护理理念要坚持以患者为本,端庄的仪表,病房环境要整洁安静,使得患者体会到就医环境温馨,如果条件许可,可对报刊架、电视机、饮水机等进行配制,对患者就诊提供方便。对患者和家属的情绪进行疏导,一旦其产生急躁的情绪,护理人员要以足够的耐心,将解释工作做好,针对故意闹事的患者,要加强配合工作,防止发生直接冲突;一旦纠纷事件发生,事后急诊科要针对性展开讨论,及时找出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依据提出整改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4]。1.3评价指标对2组患者护理投诉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医疗事故发生率进行统计,同时采用调查问卷对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护理人员参加操作能力及理论知识考试,对考试成绩进行统计。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护理事件发生情况比对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护理投诉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医疗事故发生率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2组护理人员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评分比对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护理人员操作能力评分明显较高,理论知识评分也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急诊科作为医院一个特殊的科室,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存在很多护理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患者和护理两个方面。患者由于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加之不良媒体的报道,导致护患关系呈现紧张的态势,影响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同时患者对于抢救和治疗的期望值过高均会使得护理隐患产生。针对护理而言,护患沟通缺乏、护理人员经验缺乏、法律意识淡薄、管理措施不足、护理管理水平低、规章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操作能力及知识水平不足、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缺乏等均会导致护理安全隐患发生[5]。急诊科具有较为繁重的护理工作,也很容易导致护理纠纷发生,针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予以防范措施,提升护理质量至关重要。综上所述,急诊科护理中予以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效果满意,不但有效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同时还能提升护理质量,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邱珊.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100-102.

[2]陈敏.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161-162.

[3]吕翠真,郭碧玲.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4(25):360.

[4]金梅,殷晓菁.神经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4(10):2856-2858.

篇8

【关键词】 军队疗养院 ;护理安全; 防范

疗养院护士工作繁琐复杂、涉及面广,稍有不慎,轻者带来疗养员的误解,重者引起安全事故。随着疗养员法律意识的提高,任何细微的疏漏都可能造成医疗纠纷。为了提高疗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护理安全。我院护理部总结了以往的防范经验,制定了各项防范措施,规范了护士的工作程序。两年来,没有差错、事故发生,护理工作满意率由94%上升至97%以上。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 强化护理质量管理

1.1 规范各项工作职责及标准

结合我院的工作特点制定了年度、季度、月、周工作计划及各级护理人员工作职责及工作质量标准等,要求护士长每天抽查,护理部每周检查,每季度小结讲评等措施。

1.2 定期完成各项检查指标

护理部每季度必须按照检查措施完成疗养区管理检查,护理技术操作检查,急救药品、物品检查及护理工作满意率调查等8项护理质量检查。并在每次检查后的一周内进行跟踪、督导,对各科室历次检查出的问题或者提出的新要求一抓到底,保证各项护理工作按质按量完成。

1.3 经常到科室走访

护理部每周至少两次到科室查房、走访,协助护士长想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好的管理经验和措施,利用护士长周会时间向其她护士长介绍,让更多的人从中受到启发,提高护士长的思考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1.4 妥善处理收集的各类信息

在参加科室查房、检查、走访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不良的工作行为或收集到一些负面信息,如疗养员反映部分护士服务态度不好,需要帮助时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以及护士与护士之间的矛盾等,作为护理管理者,一定要重视来自一线的呼声,以理解和信任的态度,本着“四及时”(发现问题处理及时,解决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及时,吸取经验教训及时)的原则,帮助疗养员及护士解决困难,让护理部真正成为一面放大镜,放大优点,推广经验,找出隐患。

1.5 灵活解决科室存在难题

对新提拔的护士长或护士长,护理部加强了传帮带的传统做法,采用蹲点式管理,指派助理员到科室蹲点,帮助她们熟悉工作环境,消除顾忌及恐惧心理,帮助她们理顺工作程序,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确保科室护理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1.6 认真落实护理人员管理制度

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礼仪,规范护士语言、行为和举止,增强护士服务意识;对新调入或新聘用的护士严格执行岗前培训和考核制度,合格后才准予上岗;对外出学习、休假的护士,要给予及时的关心,详细了解人员的去向并要求保持通讯畅通。严格请销假及汇报制度;对拥有私家车的护士,应督促护士长经常教育,严格管理,令其认真遵守交通规则及有关法规,严禁酒后驾车,军人严禁穿军装驾地方车,以确保人员安全。

1.7 制订护理行为安全奖惩方案

对经常受到疗养员及周围同事好评,或能够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的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对疗养区内发生盗窃或受到疗养员投诉,或发现安全隐患,发生护理缺陷及差错、事故后,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的护理人员,事后发现时,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当事人相应的处理。

2 加强预警,防患未然

2.1 制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定期进行模拟训练

每年组织各护理单元根据科室入住疗养员情况,设想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并由护理部统一考核及讲评,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及急救技能。

2.2 定期召开护理安全形势分析会

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安全形势分析会,要求护士长组织护士先自查,然后根据存在问题制定出整改措施,护理部检查落实。

2.3 加强护理薄弱环节管理

督促护士长执行中午及夜间查房制度,加强中午班、夜班、节假日及重点疗养员的督导力度,确保人员在岗在位,保证急救药品、器材设备完好。

2.4 对容易发生突发事件的时段和季节,及时提醒,严加防范

(1)组织护士学习消防知识,进行火灾急救演练,定期进行消防设施检查,保证安全通道畅通。(2)雨季来临,要及时告知疗养员,外出旅游、爬山时,要有人陪同,小心滑倒,当大厅,走道、房间有积水时,要及时清理,并有防滑标记。(3)暑假期间,疗养员流动性大,小孩多,要及时告知疗养员照看好各自的小孩,保管好随身携带的物品。对有心脏病及年龄偏大,不宜长线旅游及游泳的疗养员要做好解释工作。护士要做到勤查房及巡视三及时:观察病人要及时,治疗处置要及时,临床护理要及时。

2.5 对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要及时整改

疗养院存在的安全隐患: (1)入住的疗养员年龄偏大,平均60岁以上,潜在疾病较多,容易发生突发事件;(2)疗养院护士工作繁琐复杂,涉及面广,而护理人员床护比不足,且新聘用护士多,流动大,业务技术提高缓慢,护理经验欠缺,易发生护患纠纷;(3)疗养院楼层分散,地方人员住宿,会议较多,尤其是周末,人员杂乱,吸烟,乱扔烟头现象明显,存在火灾隐患及物品被盗现象;(4)由于年代久远,部分科室配套设施老化 (如 电梯常出现故障,电路老化、插座损毁严重等),存在安全隐患。整改措施: (1)按要求配备护理人员,满足护理工作需要;(2)加强新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3)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制度不全的尽快完善;(4)多与相关部门沟通,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尽快解决;(5)多征求疗养员的意见,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理服务。

篇9

关键词:乳腺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隐患;应对措施

护理安全指在为患者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与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损害、缺陷、障碍或死亡[1]。由于乳腺疾病以女性患者为主,近年来,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快速上涨,加上乳腺发病部位的特殊性,以及科室中化疗药物的应用,对患者对护理人员都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隐患。如何能够给予患者、护理人员更好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降低乳腺科护理活动中的安全隐患,是我们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乳腺一科2015年6月~12月收治的215例女性住院患者,患者年龄在17~72岁,患者入院诊断类型包括:乳腺癌新辅助化疗65例,乳腺肿块56例,乳腺炎3例,乳腺癌术后化疗91例。

1.2方法 对所选取的215例住院患者,在执行护理过程中找出护理风险隐患,根据患者的病情、用药、护理,给予患者执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教育,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为患者打造一个舒适,安全,安心的医疗环境。

2 讨论

2.1乳腺科存在的风险隐患

2.1.1患者自身因素 由于部分乳腺疾病患病的患者文化程度低年龄大,患者对疾病不能正确认识,又担心治疗费用,以及乳腺发病部位的特殊性,许多患者传统观念中存在抵触情绪,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擅自离院而不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

2.1.2护理人员业务技能引起的安全隐患 年轻护士存在工作经验和业务能力的问题,特别是突然紧急事故,应急处理能力非常重要,当患者化疗药物外渗,不能及时排查,当患者输注化疗药物突发药物性低血压时,护理人员若不能及时处理,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均容易延误患者的抢救时间,造成医患纠纷。

2.1.3科室化疗药物的使用 在科室中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使用的化疗药的种类较多,对于患者特别是化疗药物静脉的使用,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及易引起严重的静脉炎,如有外渗可导致穿刺部位发生严重的红、肿、疼痛,甚至溃烂坏死。

2.1.4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淡薄 由于护理人员对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的严重性认识不够,而长时间的接触到化疗药物甚至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等都容易引起严重的危害,造成护理人员的脱发、月经不调等,对健康构成一定威胁。

2.2.5护理人员缺乏法制观念 ①法制观念薄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无职业风险认识,由于护理人员,缺乏护理法法规知识,不懂得自己履行的义责任与法律的关系,未能将自己的工作责任与法律责任有机地结合[2],在繁忙的工作中只重视完成“工作”,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随意谈论患者的病情及转归,不正确执行医嘱,盲目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等均可导致护患纠纷。②护士责任心不强、护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由于护理人员的紧缺,造成了护士工作量增加,少个别的护士为了省工,自行简化操作流程,不按规范化操作规程执行,缺乏慎独精神,不认真执行医嘱,不及时巡视病房,均易造成不良后果。

2.2防范措施

2.2.1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的疾病种类、心理状况、文化程度,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采用口头宣教、纸质版、影音资料或是工休座谈会等形式进行。科室内制定乳腺相关疾病的宣教栏,挂于科室走廊上供给患者及家属阅读。责任护士针对不同疾病类型患者制定不同的个性化健康宣教,将个性化护理贯穿整个治疗过程。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配合医务人员,保证患者清楚明白,防止发生护理安全问题。

2.2.2加强科室化疗药品的管理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科室化疗药物的药理作用、使用范与方法不良反应、熟悉常用化疗药物的性能,特点以及对静脉刺激性的强弱,掌握相关操作规预案在注射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及注射时的注意事项。化疗药物静脉给药时,指导患者及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滴数,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2.2.3医院成立化疗静配室 为了避免化疗药物在配置过程中造成环境和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医院成立化疗静配室使用生物安全柜进行化疗药物的统一配置,医务人员在平日里应加强自身的身体锻炼,劳逸结合,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定期安排我科室医务人员进行体检,医院工会定期举办职工运动会,增强大家的身体素质,科室定期组织防护知识的培训,增强医务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

2.2.4提高年轻护士的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 加强培训年轻护士掌握乳腺科疾病的护理常识,特别是化疗药物的应用,提高年轻护士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护士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确保护理质量。

2.2.5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制教育 科室内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将法律法规纳入科室业务学习的内容,让护理人员明白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落实护理工作职责的重要性。对于一些非技术性的护理工作,合理的安排护工人员去做,将“时间”还给护士。

3 讨论

通过加强科室化疗药物的管理,优化护理工作。通过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及时发现和消除护理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3]。

总之,我院乳腺科是集乳腺外科、乳腺内科为一体的综合科室,而风险隐患涉及护理人员、患者等多方面因素,我们只有不停的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才能风险隐患降到最低点,给患者一个安全放心的就医环境、给护理人员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238.

篇10

关键词: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安全隐患;护理对策

0引言

随着现阶段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领域都已逐步趋于现代化,在对患者的护理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患者在某些服务问题上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懂得如何合理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在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下,医院管理者面临着较大压力,需要仔细考虑应如何转变护理理念以适应患者需求、如何合理解决所出现的问题且确保护理服务安全,将医院的品牌形象进行重新塑造[1]。对一个医院来说,消毒供应中心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一旦发生管理问题有很大概率会导致护患纠纷的出现。本研究探讨消毒供应室可能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如何进行护理,现选取其中的护理人员进行研究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12例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人员,年龄34-49岁,平均(38±3)岁,其中有2位主管、2位护师、8位技术工。从学历来看,本科生2名、大专3名、中专7名。

1.2方法

1.2.1安全隐患分析

①利器损伤:某些医疗器械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尖锐的部位有极大概率会刺伤使用者,而隐藏在器械上的细菌就会伺机而入,有很大可能会产生细菌感染现象;②化学因素:某些化学药品对人的呼吸道、皮肤等部位都会造成一定损伤,而护理人员又需要与这些药品长期接触,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药品的刺激;③烫伤:在为医疗器械消毒设备进行杀菌消毒时需要较高的温度,一旦工作人员操作不慎就会被烫伤;④噪声:在为设备进行消毒灭菌时,很多仪器都会出现噪音,虽然有些噪音分贝较低,但长此以往仍然会使患者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如神经衰弱、听力减退等[2]。

1.2.2护理策略

1.2.2.1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集约化管理

各个部门间的工作人员都应注意取得彼此间的相互配合,例如在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护理人员要积极联系手术科室、临床科室等工作人员,将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及重要意义告知他们,将使用后的器械及时进行回收,可以放入回收箱。在器械的杀菌消毒流程中,应由消毒供应中心安排专业人员使用特定的清洗设备来进行,从而将医院感染进行有效控制。

1.2.2.2在使用化学制剂之前应先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在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时要按时去呼吸新鲜空气,尽可能不要与化学药品进行长时间的接触,采取一定措施来保护好自己的皮肤、呼吸道、粘膜,若在操作中不慎将药物接触到皮肤,要在第一时间使用清水在接触位置进行冲洗[3]。

1.2.2.3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

消毒供应中心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物品回收:积极与其他各科室进行协商,从而共同实现各类医用品的回收。对于可以重复利用的医疗设备,使用者需要进行仔细封闭并交由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若医疗用品是被特殊传染病污染过的,则使用者需要对其进行双层封闭,将感染病名称进行注明并交由消毒供应中心。值得注意的是,在回收过程中要对医疗用品进行密闭,这样可以防止反复装卸。

1.2.2.4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在完善消毒供应中心的规章制度时要严格依照卫生部颁发的有关规范要求,同时设立合理的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将各项工作流程进行仔细规划,将每项工作任务具体到专人负责,做到分工明确。将最优质的护理服务带给患者。同时也可以有效缓解临床护理人员的压力,确保各项诊疗活动的顺利完成。建立相关基础技术操作的标准和绩效考核的制度,按时培训工作人员,同时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的标准是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工作量以及工作态度等,做到奖罚分明,从而使护理人员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护理服务中。

1.3判定标准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科室内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以此得出其对工作的满意度,同时将护理前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试验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合格率及临床科室满意度等临床效果的相关数据均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采取有效的措施后院内感染发生率及临床科室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之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在整个医院中发挥着减少及预防感染的重要作用,是医院中地位不可动摇的一个部分。消毒供应中心加大自身管理力度,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将消毒操作流程实现规范化,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安全隐患,使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高[4]。根据本次研究结果,采取有效的措施后院内感染发生率及临床科室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之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在合理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后,制定出具体的护理对策能够有效改善护理质量合格率,提高各科室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王晓祺,张梅.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5(7):1127-1128,1186.

[2]杨菊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3,13(12):391.

[3]李静茹.提高护理质量与医疗纠纷防范[J].医学信息旬刊,2016,24(12):376-377.